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08:0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篇1

第一,学习计划,具体

1.争取7月份完成语、数、英三门课的暑假作业本。

2.抄写语文四年级下册与五年级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等词语。

3.预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开始的课文。

4.预习五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5.复习三四年级的英语课程,跟读磁带并听写有关单词。

6.让爸爸妈妈给我买几本好书,每天抽一小时读读,并摘录好词佳句写好读后感。

7.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读后感5篇,并多练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

1.合理安排好生活作息时间,每天要早起,不睡懒觉。早上7:30起床,中午饭后必须睡一会午觉,这样下午就会有精神,晚上9:00睡觉。

2.每天为父母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3.要每天锻炼身体,坚持跑步,晚上去公园学溜冰。每个星期去游泳馆学游泳二次。

4.在假期中注意安全,没有家人陪同,不单独下河游泳,不单独骑自行车。跟人接触要有礼貌。

5.让爸爸妈妈有时间带我去旅游。

以上这些就是我这个暑假的安排,我相信只要认真执行这些计划我就一定能过一个充实愉快的暑假!如果你也想有一个快乐轻松的暑假,你也快来列一个暑期安排表吧!我祝大家暑假快乐!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5-0046-02

[作者简介]钱雷(1982―),男,江苏沭阳人,本科,江苏省无锡新区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单元整体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摒弃了传统单篇教学各自为政的教学方式,以单元整体为视角,借助对单元内各篇课文教学的整体感知、课文精读、串联回顾、单元总结等环节,贯穿单元内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单元结合成一个有机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

一、找出单元课文内在联系,把握单元整体教学主题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主题单元的理念进行选材和编排的,各单元内的课文之间具有潜在的联系和共同的主题,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之前,一定要找出和紧扣这个共同的教学主题,把握好单元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组为例,《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和《古诗两首》这四篇课文看似在讲述不同的故事,实则都隐含一个共同的主题――“春天”。把握好这个“春天”这个主题,就有利于对这个单元整体的感知和理解,就找准了课文教学的切入点,也能够从“春天”这个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搜集教学资源和素材,理顺教学思路。

有时候,还可以对单元的教学主题进行多方位、深层次挖掘,深化教学主题。以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组为例,《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四篇课文的共同主题是“名人故事”,在教学上可以选择这个为切入点,搜集和联系其他的名人事例。但如此就过于肤浅。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发现,这四篇都是在歌颂名人坚持不懈同困难作斗争的故事,如此就可以将普通的“名人故事”主题升华为“苦难中的坚持”,并以此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树立对苦难的正确认识,并培养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

二、明确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合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和确立单元教学主题之后,就是对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规划和设计了。一般的教学思路是,按照“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的教学方式,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单元课文进行整体的快速感知(可以是对单元目录的大体把握,也可以是单元课文的初步通读),然后再于具体课文的精读讲解中将单元主题联系和烘托起来,最后在单元结束后再进行一个整体回顾,将前面所学的课文整体串联起来,贯穿单元的教学主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组中,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个课时的单元整体感知课,带领学生对《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和《做一片美的叶子》这四篇课文进行通读,在通读中发现和领略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波光粼粼的北海、炙烤大地的骄阳、惊涛拍岸的大海、红叶深深的晚秋、暮钟沉沉的寒山寺……通读的过程,能够满足学生先睹为快的好奇心理,也能够迅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单元主题的最初认识。

应当明确的是,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有主有次。教师在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教案设计、备课时,要在突出单元教学主题和满足教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重点讲解课文、重点讲解段落,而不是一概而论,都采用精讲精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必然会使得本来有限的教学课时更为紧张,甚至最终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全部完成;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教师和学生信息接收的负担。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虽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但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或人物来帮助学生进行主题学习。

三、注重前后的联系和对比,有机结合“听说读写思”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要注重前后课文的联系和对比,加深对单元教学主题的整体把握和感知。如三年级上册的《做一片美的叶子》《蒲公英》《石榴》,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和对比,认真总结课文中关于植物的描写段落,“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从中学习比喻、拟人等多种写作技巧。

在实施单位整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将“听说读写思”的教学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组为例,在讲解《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克隆之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讲一下自己脑海中的未来世界或想实现的发明创造。在讲完《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和《古诗两首》后,教师可以布置作文任务,让学生描述一下春天里自己身边出现的事物。总之,单元整体教学要始终立足于对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培养上,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

另外,要指导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并且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要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教师要加大读书宣传力度。围绕“读好整本书”这个主题,笔者在读书宣传上加大了力度:首先是设置“书香心语”等栏目;在黑板报上及时将班级和“读书小标兵”的读书事迹、读书体会、好书推荐等相关文章在全班学生面前亮相,给学生一种心灵的触动。其次是组织学生成立文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并将学生的读书习作、生活感受等优秀作品展览在班级文学角上,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动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综合讲评;范文讲评;互动评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好作文是小学生必需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文教学的步骤,一般有导、写、改、评、赏五步。教师普遍做好了善导和精改,却通常忽视了巧评和美赏这两个步骤。有效地将“巧评和美赏”融入作文讲评中,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它是这次作文问题的点拨,又是下一次作文的生长点,对学生作文经验积累和能力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有效地指导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综合讲评

综合讲评即对学生的作文从思想内容到写作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加以总结归纳,并结合相关写作知识进行讲评,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有个基本的认识。每次习作后,学生反映出来的作文问题是多方面的。如《我的读书故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中,学生暴露出行文结构的错乱,情感表达的虚伪,标点符号的缺失,内容的空洞,语言的枯燥,书写的马虎等,那么这么多问题是不是都要讲呢?我想:如果把这些问题想在一两节课完成,那是不可能的,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的讲评只能是在“忽悠”学生;那么,能不讲吗?当然不行。这会耽误了学生。因此,在综合讲评时要注意点与面的结合,紧紧把握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讲评确定的重点与难点,以点促面,从而促进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在作文讲评之后能够得到全面彻底地解决。就这一次习作而言,重点在哪里?就在于“对书的认识,读书的故事”。“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把这个重点讲清楚,学生的内容写具体,其余的点一点把“内容如何写具体”这一习作的知识点讲深讲透,既让学生习得写作的方法,又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的作文讲评才能出实效。

二、范文讲评

范文讲评即从学生习作中选择数篇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用典型指导,促使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这里的“典型”指的是典型佳作和典型病文。通过剖析典型作文,使学生不但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佳作,更懂得佳作“佳”在何处,病文“病”在哪里。这对学生自我评价作文有很大启发,对学生准确把握自己的作文,正确理解教师的评改,恰当修改自己的作文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充分符合本次习作要求的佳作进行剖析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按照讲评依据逐条对照,衡量是否达到要求,并讲出充足的理由。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采用学生点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发和提高其写作兴趣。

比如,作文要求写一种小动物,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讲评时对观察仔细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你家的小白兔真是太可爱了,还会武功呢”“观察真是仔细,连这只小猫睡觉时眼睛眯成个月牙都注意到了啊”等。类似于这样富有赞扬与鼓励的评语,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写作的兴致,并且也会激发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学生从心底里对语文写作做到爱写、喜欢写。如果对于那些对生活身边的事物粗心,不注意观察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习作中出现的问题用一种商量、委婉的语气指出,如“你家的小狗尾巴居然‘上下摇动’,真是这样吗?请回家再观察一下好吗?”

范文的讲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就文而文”进行点评,要突出单元的训练重点,把握习作的训练要求。如上文提到的写小动物的文章,也许学生写得很精彩,但如果没有落实训练要求,就应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在讲评范文前,有条件的话,老师最好能与写作者做适当地沟通交流,聆听其写作文章时的构思过程,聆听他对习作“展示”的意见。

三、互动评改

篇4

[关键词]阅读目标 积累 词语 课外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一个没有语文素养的人,他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都将受到影响。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高要靠什么?我认为主要靠的是平时的积累。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积累自己喜欢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60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文材料。”现实情况怎样呢?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所长对课改实验区调查后坦言:中小学生使用词汇量大幅度减少,而且很不规范。也有人尖锐批评:今天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本科毕业,用了16年的黄金年华,却不及旧时只读了几年私塾的童子那样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这话说得所有些尖刻,但我们反过来想一想,现在的学生能大段大段地背英语课文,而我们母语的课文能背诵几篇呢?英文对部分学生来说一辈子都用不上,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天都要说的母语说起来语言干瘪,词不达意。我觉得这与教材编写者的设想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很好地落实有关。因此,我们要对照课标,努力完成各学段的积累任务,让积累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习惯,才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一、词语盘点活起来

从四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课文学完都有词语盘点,分为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目的都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的。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词语盘点为例,读读写写的词语有26个,读读记记的词语有36个,合在一起是62个,乘以8个单元,总计是500个词语,五年级一年掌握1000个词语。一年就积累了这么多的词语,为什么还说学生的词汇量大幅度减少了呢?我想:根本原因是这些词语只停留在会写会认的层面,他就是沉睡的,对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作用并不大。打个比方,很多英语单词我都会写,但你让我用英文说话,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些单词对我来说是沉睡的,我不会用,无法唤醒它们。让这些词语成为我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最简便的办法是用词语造句,增加了理解、运用词语的机会。最好的办法是把词语用到所写的日记、习作当中去。这样学过的词语才是有用的。

二、课内积累背起来

教材选用了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来给学生阅读,有的要求背诵,这是积累语言的大好时机,老师们都能要求学生认真背诵。每年期末考试题中肯定会有一道题是考查课内积累的,内容主要有语文园地里的读读背背和要求背诵的课文片段。还有一些美文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提这个要求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但是就会出现一些滑头学生挑选最短的来背,这对积累语言没有好处。我看英语书上也没有背诵课文的要求,为什么老师总要求背呢,就是为了增强语感,积累英语语言,做到熟能生巧。可是我们的母语除了每天说的口头语,大白话以外,我们有又积累了多少语言呢?像二年级下册《北京亮起来了》:“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

文中有多个成语,还有比喻句,语言多么优美。如果学生选最后一段,老师也没话说。考试也没法考。文中的成语倒是要求会写,但学生普遍不会用,跟没学也没什么区别。这样的六年学习下来,说学生词汇量少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要求学生全文都背诵。有人肯定说加重学生负担了,我觉得把一些枯燥的重复练习的作业量减少一些,学生的负担反而会轻了。

三、课外阅读跟进来

在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要求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可以说大多数学校的学生连零头都达不到。教材把字分为两类,一类字会让会写,二类字只认不写,在一二年级,二类字的数量远远大于一类字。目的就是使学生提早阅读,在阅读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教材编者在每单元结束安排词语盘点也是这个目的。所以,没有课外阅读,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一半。因此,老师能重视课外阅读,克服困难。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她在讲到课外阅读时,说:“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本课外书,当课上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时,就可以拿出来看。学生都有一个笔记本,起名《浪花集》还是《拾贝集》的,专门用来记好词佳句。有一次,老师去晚了,进教室一看,学生没有玩闹的,都在静静地看课外书。”多么令人羡慕的场面啊!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必然会成为有语文素养的人。

篇5

一、教学常规执行情况

在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关心下,小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深入学习,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省规范办学行为相关文件精神和《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谨治学,以“实”和“严”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一)规范教学行为,落实教学常规制度

学校根据校情制定了课堂教学常规及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等制度,细化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要求,以指导教师的日常教学。

1、细化备课要求。新学期第一周必须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由备课组长组织研讨,教导处审查确定。备课要切实落实教学计划,课时计划中要包含目标设定、重难点分析、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后反思,不仅要求过程要完整、具体,还要求充分备生情,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学的落实。

2、强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落实课时计划,达成设定目标,目标意识要强烈鲜明。教学内容要准确,抓重点破难点,关注内容的多重性、多样性、疑问性、启发性和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主题意识。重视课堂练习,以多种方式在课堂中穿插必要的训练,巩固所学,让学生“一课一得”,树立训练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了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内化、生成知识,加强教学互动。

3、实化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布置要以目标和生情为依据,及时、适量、适度,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推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反对简单机械、过度的抄抄写写。作业的批改要求严格,要统一批改和订正符号,明确批改内容和方法,各学科作业分类要求。作业是体现学生掌握知识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衡量依据,我校对作业的常规要求是比较细的,如作业类别明确,像数学作业有口算本、课堂作业本、基础训练册等;作业书写规范,像数学课堂作业,每次作业前写清日期、次数、作业内容,每小题空一行,每次作业相隔三行,订正要写“订正”,中高年级统一用蓝色钢笔;作业批改细致,像语文作业小作文的简批要求做到:对好词好句进行标记、对错别字病句错误标点要标记明显并及时订正、不打大钩打等级,对大作文要求精批,有仅做到以上几点,还要有针对性和激励性的评语,写眉批和旁批。

4、量化质量评价和检测。书面测试每学期举行两次,易中难按6:3:1比例进行安排。年级组和班内还可进行小型的单项内容的书面或口头检测。每次检测要进行严格分析,以各题的得分率等数据的分析明确对后续教学的调整或加强。

我校每学期各学科还组织一次学生的小型竞赛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或数学口算、数学综合能力,或拼音、演讲、美文诵读、语文综合能力,或英语歌曲、英文朗读,小竞赛旨在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知识,延伸学习评价。

(二)加强常规检查,严把教学质量关

全体教师严格执行课表,临时调课需经教务处审查同意。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严格教学规范性,鼓励教学创新性。

1、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结合。开学初重点检查教学计划的制定;期中重点检查教案设计和作业布置和批改、推门听课看课堂教学常规;期末重点检查评比优秀作业、优秀教案。平时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则由年级分管段行政领导总负责,各年级备课组长参与督导。平时检查内容有相互听评课、作业交流、课堂教学常规等。

2、单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的检查,主要是听随堂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在期末阶段检查时,对每个教师的各项教学、分工等进行全面检查。教导处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情况的记录。

3、组织检查与教师互查相结合。阶段性检查,主要由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对每位教师的每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平时的随堂听课、教案、作业抽查主要以学校领导为主。平时的交流活动,主要以年级组教师间相互检查交流为主。

4、明确常规与倡导创新相结合。在检查过程中,既以各项教学常规为标准进行评价,也提倡老师们创新方法,如作业订正、补缺补差、教案设计等,老师们在工作实践可有更实用更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一旦得到认可,则成为一种教学常规要求得以推广。

(三)狠抓校本研修,提高教师教研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实施新课程,“成在教师”,显而易见。在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方面,学校采取多种举措,形成开放、深入、求实效的教研体制。

1、实行年级组集体备课制度。我校以年级组为单位,大家同在一个办公室,集体备课,定时召开备课研讨会,随时开展教材研讨活动。

2、实行大小教研组单双周活动制度。学校成立了三大教研组,语文、数学、综合,下设各年级语数教研组、英语教研组、非英语综合学科组。单周年组教研组(小组)开展教研活动,双周大教研组分别于周一、周二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3、实行全员上课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初制定公开课安排表,分别于每周二、周三、周四上午第一、二节课开课,除年级组内教师必须到位听评课,凡空课教师均参加听评课。

4、实行学期主题研讨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主题研讨活动,或就课堂教学有效性观摩研讨、或专题讲座、或为教师专题展评,如说课竞赛、教学设计现场赛等。

5、实行城乡携手、异地联谊、送教下乡制度。我校与北岸中心校、金川学校、小川学校、森村学校、雄村学校为手拉手结对学校,我们常年开展教学交流、送教下乡、校际各项工作交流活动。自2008年秋季,我校与上海爱国学校结对,两校开展了几次有影响的教学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还与黟县实验小学常常有相互的交流。

6、实行个人研修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制度。

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实施强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校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三种策略。

(一)自主学习,体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语文教学要实现主体性教学,或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首先须把握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教学活动中角色的定位。为此,教师首先要进行角色转换或让位,应从“前台”“退隐”到“导演”(导引)、策划、组织的角色地位。同时,要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学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第二,衡量自主学习的一大量标:教学时空占有量。学生学习活动时间与空间占整个教学活动时空之比,愈大则愈趋于主体性教学与自主性学习。要实现导引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大胆实施一些“转移”,观念是教师不要做学生能做之事,变教师之说而学生能说的为学生之说,变教师之写而学生能写的为学生之写,变教师之做(说写之外的)而学生能做的为学生之做。第三,从何着手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标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这段话包含这几个着力点:(1)学习兴趣,(2)学习态度,(3)学习习惯,(4)学习方法。第四,实施利于主体性发展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策略:教师要力求使课堂形成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少而精地设疑引趣,促思,并顺应排阻和追问;鼓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感。(2)迁移为本策略:教师要善于利用背景资料,教给学习思路方法,培养学习元认知,从而促进迁移提高迁移水平。(3)活动促学策略。(4)合作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对合作学习目的性认识,确保合作学习时空,培养合作学习的技能。这样,学生的真正自主学习才能得以实现。

(二)有序组合,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无论哪一套版本的教材,学生作为一种学习材料,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种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系统分析教材,详细掌握整册、甚至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及教学内容,在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要求,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实际情况,适时、灵活地对教学知识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调整,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同时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

1、重组教学知识点。

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中的句子:a.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他们的头。c.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发现句子中带点的词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不难,因为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中就已经出现过,比如,“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等,而且让学生在说话和作文时运用这种方法,既然四年级上册就让学生学以致用,那么下册仅仅是“发现”是否有些简单?因此,教师就应该在“发现”的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习作中加以运用。这一教学内容在四年级习作教学和习作点评中要加以凸显。教学内容的改变及深入并没有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相反,避免了四年级上下册内容重复出现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口语不仅得到了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还得以运用,使习作内容更形象、生动。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通常是一个单元围绕某一主题,由几个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组合成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单元目标,按照教学意图,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到前后衔接、连贯。

重组后的教学,紧紧围绕主题层层深入,达到了读写结合,较好地实施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有机调整教学主题。

语文教材是编者依据整册任务布局编排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把这组内容调整到九月份的第三周,与“语言文字的推普周”同时进行。学生第一步,了解了祖国汉字的文化,也明白从哪些方面去了解汉字,并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第二步,学生分别开展各项活动:有搜集资料的,他们了解汉字的演变,汉字的起源,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等;有上街查找不规范汉字并深入了解为什么要写不规范汉字,经过调查,有的是找商业广告(衣衣不舍),有的是简化字(山里氿店)等;第三步,每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份调查报告或谈谈个人看法或制作小报办成果展示。调整后的教学,与推普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而不空,有序而不乱,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兴趣学,学中乐。

(三)有机整合,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教材中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语言框架,是静态的文字、简单的情景。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给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教学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给学生呈现丰富灵活的生活语言,让他们在生活化的课堂上充分内化语言。这样,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同时也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1、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教学。

将生活实际引入教学,能够激活静态的语言,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提升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看——议——说等活动,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热烈讨论,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形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和充分发挥。

2、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生活。

语文课堂教学还要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延伸到生活中,让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延续,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精彩篇章。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乡下人家》古诗《乡村四月》和略读课文《麦哨》,一个县城长大的孩子对农村的生活现象一无所知,老家在乡下也仅仅是逢年过节去一次。上完《乡下人家》后,让学生的父母带着真正走入乡下农村,看农民耕田插秧,看农民收割菜籽、养蚕,看农村的人家养鸡、养猪、养鸭等情景,特别是麦子收割的时候,让学生摘其麦杆做麦哨吹吹,到桑园地里去摘桑葚吃吃,感受田园风光带来的无限乐趣,同时,也明白作者写文作诗的喜悦,让课本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动起来,舞起来,而不是想象中的农村形象,让农村也有声有色,有苦有乐。超级秘书网

3、捕捉生活气息完成课堂教学。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只要善于发现并捕捉生活相关联的信息,就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本组的难点是让学生学写研究报告。如果学生对各方面的信息都不是很了解,又怎样引导学生写研究报告呢?有心的语文老师都不难发现。上此组内容时,正逢“端午节”前后,于是,“端午前”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上街看看端午的气息,做端午鞋、买绿豆糕,准备端午用的材料,插艾叶等,同时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民俗文化的寓意。“端午时”让学生吃吃粽子,再看周围人的行为举止,喝黄酒、吃蚕豆,墙角洒石灰等,问其因说是辟邪。“端午后”让学生把亲身看到的、感受到的、搜集到的都写在研究报告中。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还进一步了解了我国民风民俗,学生的情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语感积淀,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素养

篇6

鉴于此,本文尝试按照经典课程模式,依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三大步来思考“教材习作”研读的问题,试图疏通“教材习作”通往“习作课堂”的漫漫长路。不足之处,还请同行指正。

第一步:依托课标,研读教材习作的“教学目标”

成熟的教材习作首先要对“课程目标”进行高质量的细化分解,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更为清晰的教学目标指向。然而,目前国内的小学教材习作在细化“课程目标”方面还做得不够,需要教师依托课程目标,研读教材习作,高质量细化教学目标。这里的“高质量”意指“细化”的工作要基于一定的学理性研究和实践积淀,不是随意发挥。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1:“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习作了,习作并不难,只要把你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习作了。”该教材习作的编写,明显是指向第二学段中的习作目标:“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是教材习作并未很好地细化该学段目标,基本上是课标中原话的转述。如果教师简单照搬教材提示,教学目标就会很空洞,难以落实。这时不妨基于学情,从具体的“文体类型”(在这里应是有助于激发儿童写作兴趣的、多元务实的文本类型,如童话故事、绘本、目录、购物清单、书信、博客留言等)、写作类型(比如吴勇老师所提的“兴趣性写作、功能性写作、故事性写作”)、相应的写作技能(语句连贯、情节完整、构思精巧、细节描写等)等角度,细化课标阶段目标,拟定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可以细化为:借助游戏活动,学生能用“博客留言”记录一件事情,语句连贯,情节完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经过这番研读细化,笼统的教材习作就聚焦到比较清晰的教学目标上来。同时,也正是通过这一步,“教材习作”本身与“习作课堂实施”的具体情形之间,就形成了较大的“弹性空间”,为实然的习作课堂提供了多元开放的设计空间。正是从这种意义上看,目前一些看起来脱离教材习作的优秀习作课堂教学,如果能够有意依托课程目标、结合教材进行“教学目标”的梳理和调整,将会更好地供普通教师实施常规习作教学。这应该是目前教材习作水平欠佳的情况下,大面积提高习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值得提醒的是,同一“教材习作”可能会研读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其质量差异会非常大,有经验积淀和理论储备的教师提炼的目标一般更为具体明晰、系统周延。因此这里建议教研组集体组织,以学年或学段为单位,系统梳理教材习作的教学目标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有序修改。

第二步:围绕目标,提炼开发习作教学内容

理想的教材习作,还应该呈现明晰的写作教学内容,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恰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指出的:“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然而对于教材习作而言,问题恰恰在于其并未“合理安排课程基本内容”。纵观国内目前使用的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每册书中的“教材习作”部分鲜有超过10页的,所谓的“习作练习”设计往往只是提出一个话题,习作提示简要,习作要求笼统,写作知识介绍杂乱,写作技能提示不清晰,更无习作过程的系统设计和写作策略的细节指导。

于是,围绕细化后的“教学目标”开发具体的习作教学内容,就成了“教材习作”研读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决定习作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比如拟定了“情节完整”的习作教学目标,我们就要考虑:究竟需要学生经历怎样的习作体验、掌握怎样的习作知识、技能、策略,才能做到“情节完整”。目前这类习作教学内容非常匮乏,而这类教学内容的开发,又需要相当的学理基础,主要依靠课程专家和教材专家开发。但国内目前却把这一工作实然地落到了一线教师身上,于是有能力开发教学内容的教师把习作课堂开展得有声有色,而无力开发教学内容的教师则只能糊糊涂涂进行“无的、无招、无效”的“三无”作文教学。已有研究表明,目前有87.4%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觉得写作教学难教的最大的原因是“不知道教什么”,写作教学除了批改作文外,几乎难有作为。

鉴于此,在这一环节,特别需要教师从既有优秀习作教学设计和成熟教师经验中提炼教学内容,并要“以善小而为之”,从小处入手,开发点滴写作教学内容,服务于既定的习作教学目标。

第三步: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多元“习作活动”

从“教材习作”到“习作课堂”,除了细化习作目标、开发习作教学内容之外,还有一步很关键的工作,那就是习作活动的设计。离开有效的习作活动设计,再好的习作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中都会沦为冷冰冰的说教,败坏学生的习作兴趣,无益于学生真实习作能力的提高。也正因为此,开发比较成熟的教材习作都很重视“教学化”的活动设计,即围绕既定的习作教学目标,设计系列习作实践活动,把相关的习作教学内容有条不紊地拆解、融合进入教学实施过程中。比如美国麦克劳·希尔公司的《语言艺术》教科书,其中五年级第六单元“写一个故事”的教材习作,合计约3000字,设计的习作活动历时两个星期,涉及明确读者对象并形成问题意识、搜集积累材料、打草稿、修改、交流与发表等阶段,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到实地调查访问,经历一个从查阅、分析、思考、形成观点到写作、发表的实践活动全过程。

但是目前国内教材习作在习作活动设计方面还很欠缺,常规的习作课堂教学很难从中得到支持。因此,“教材习作”研读到后期,应该依据不同的理论、模式和经验,设计个性化的习作活动,以保证习作课堂的有效实施。可喜的是目前已有不少一线教师以“习作活动”的开发为突破口,寻找到了不少有效习作教学的良方:于永正的言语交际作文教学、张化万的活动作文教学、吴勇的“童化”作文教学、蒋军晶的“项目作文”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