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原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7:0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鸿门宴原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2、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3、翻译:沛公驻军霸上,还没有跟项羽见面。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国相,珍宝全部占有它。”项羽大怒道:“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的军队有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说项羽道:“沛公住在崤山以东时,贪图财货,喜欢漂亮的女人。如今入了关,财物什么都不拿,也不迷恋女色,这样看来,他的野心不小。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4、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于是给了他一个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命题方式
断句通常是拿出原文的一节要求断句或加标点。翻译则是拿出原文中有代表性的几句话要求翻译。
答题规范
断句要点
1.要分清专属名词(人名、地名、朝名、国名、官职等)与非专属名词。如“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一句话,“右骁卫大将军”是官衔,“长孙顺德”是人名,分不清就会断错。
2.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一般对话容易断清,如果对话中又有对话,或者行文时把说话的人甚至连“曰”都省略掉,断句就难一些了。如果是转述、引述,情况又有不同。如“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加上标点则是:“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
3.注意句子结构、句式、修辞和语气。重点是抓动词,以动词为中心,前后分析出不同的结构关系,从而断句和标点。另外,文言文里常见的一些惯用句式和固定格式已成为断句的显性标志,而修辞技巧如比喻、对比、对偶、排比、顶针等也是断句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4.要掌握文言虚词与断句的关系。“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常用于句首,“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关联词和“既而、未几、俄、少间、方、有顷”等表时间的词前面常断开,“曰、言、道、云”等对话标志词,后面常用冒号,“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常用于句尾。口诀:“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曰”后往往加冒号,“矣”、“耳”后面加圈圈,“耶”、“乎”经常表疑问,“哉”字后面用感叹,“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要灵活。
翻译原则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自然采点。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翻译技巧
1. 对照翻译
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双音词或多音节词。如:尝读六国《世家》。(苏辙《六国论》)可译为:我曾经(尝)读过(读)关于六国《世家》的史书。
2. 换成今语
主要是一些古今同形异义词、通假字。如:“祖父”、“妻子”、“受业――授业”、“尺寸之地”中的“尺寸”译为“一点点”。
3. 照录不译
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地名、国名、年号、朝代、官职、典章制度等。如: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张中丞传〉后叙》)可译为: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州的张籍一同在家里阅览旧书。
4. 删掉不译
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可删掉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是发语词,应删去。可译为:作战,靠的是勇气啊!
5.补充省略
省略句式,主要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几种,应把省略的内容补出。如: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句中“为”字后面省略了宾语“我”,翻译时应补回为:为我击破沛公军。
6.调整语序
倒装句式,应按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进行调整。
宾语前置,应将宾语放回动词之后。如: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调整为: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
沛公安在?(《鸿门宴》)调整为:沛公在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调整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秋以为期。(《氓》)调整为:以秋为期。
主谓倒装,应将谓语放回主语之后。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调整为: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定语后置,应将定语放回名词中心语之前。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调整为:铿然有声之石。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调整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缙绅而能不易其者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调整为: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将状语放回动词中心语之前。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兽之形。调整为:以篆文山龟兽之形饰。
7.译准句式
判断、被动等常见句式,要译出这些句式的特点。
判断句式,应译出“……是……”。如: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晏子治东阿》)应译为:东阿,是你的东阿。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应译为:如今公子有急难,这正是我效死的时候。
被动句式,应译出“……被……”。如: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传》)应译为:赵强燕弱,你又被赵王宠信。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应译为:如果不这样,你们这些人都会被他俘虏!
8.落实活用
词类活用,应把活用的情况译出来。如:
(1)名词活用为动词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登记”。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命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应译为“与……友好”。
旦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小弱”应译为“变小变弱”。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可译为: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阿房宫赋》)可译为:燕赵韩魏收藏、经营的东西。
(4)名词做状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可译为: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可译为:常常用身子像翅膀一样遮蔽住沛公。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可译为:曹操军队正好把船舰连在一起,可以用火攻使他们逃跑。
意动用法,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成以其小,劣之。(《促织》)可译为:成名因为它太小,以为它是低劣的。
9.固定固译
固定用法,有固定的译法。如:“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可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又如:“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可译为:拿逃跑了五十步的来耻笑逃跑了一百步的,那怎么样?
[小试身手]
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选自《吕氏春秋》)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相关句子断句。
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2.把划线的两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断句和翻译答案]
1.此题抓住两个主语“世之直士”和“乱国之主”,两个表判断的虚词“也”,还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故”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篇3
一、勾画关键句,用原句提取要点
大多数文言文故事性比较强,每段话中本身就有一些句子可以概括本段话的内容。阅读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文中勾画出所有的句子,教师提出具体,学生、择最佳的句子提取要点。
比如在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第一段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四字原句来提取第一段话的要点。第一段学生读过后,学生勾画出“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南”两个句子,但我提的要求是用四字原句来提取段意,所以学生马上用了第一个句子“晋侯、秦柏、伯围郑”,并且简缩成四个字“晋秦围郑”。
再比如在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第二段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原句来提取第二段话中烛之武劝说的思路要点。学生可以先在段中勾画出有关句子,选出关键句,并分析劝说的思路。
(1)“郑既知亡矣”--提出问题,以退为进
(2)“邻之厚,君之薄也”―“越国以鄙远”“亡郑以陪邻”―亡郑利晋,予其防心
(3)“君亦无所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存郑利秦,使其动心
(4)“君之所知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晋无利,激其恨心
(5)“唯君图之“--“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阕晋利晋,劝其死心
从这些句子和思路分析,学生马上明白烛之武劝说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亡郑对秦无利有小害,舍郑对秦无害有小利,亡郑对秦将有大害。可以说烛之武是层层深入的分析亡郑和舍郑的利弊,不用说秦伯就是我们一般人也能看出舍郑才是秦伯最佳的选择。
再比如在阅读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篇幅很长的鸿门宴》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文中勾画出有关故事情节的句子,然后选择最佳原句或原词提炼出故事情节的要点来。提取出清晰的故事情节要点,学生就会喜欢上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鸿门宴》了。
所以说提取文言文包括其它类文章的要点时,一定要有文本意识,尽量要用原文的语句来提取要点,因为原句才是原味的本色的。
二、勾画关键句,用一字一词等提取要点
有的文言文情感性很强,感情变化可能会是这种文章的线索。像这样的文章从段落中抽出其中的抒情句,就可以弄清本文的情感。但是为了使感情的脉络更清晰,可以用一字一词一成语等来提取出感情的要点。
比如在阅读情感性很强的文言文《兰亭集序》第一、二段时,让学生勾画出能反映“兰亭集会”情感的句子。学生马上画下了下面句子:“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要求只要一个句子,学生便选择了“信可乐也”这个短句。让选择一个字,学生便选择了一个“乐”字。让把这一个“乐”变成一个词,学生说出了好多,如“快乐”“愉快”“喜悦”等。所以本文的感情变化思路要点是:
乐―――――――痛―――――――悲
“快乐”“欢乐”―“痛心”“痛苦”―“悲叹”“悲伤”
看到这样一个感情变化思路要点线,学生对本文中王羲之的情感就明白了:王羲之在当时东晋能面对人生短暂而痛而悲,他是在告诉世人积极进取珍惜人生才是正确的。
比如在阅读情感性很强的文言文《赤壁赋》时,也可以按照这种“勾画关键句用一字一词等提取要点”的方法,来理清本文的情感变化线索。
乐――乐转悲―――悲―――乐―――喜
“乐飘飘”“乐极悲歌”“悲叹”“乐享”“喜笑”
提取出了感情的要点,情感性很强的文言文理解起来就很简单了,因为用一字一词一成语等提取出感情的要点,也就提纲挈领的抓住了这类文言文的灵魂。
三、勾画关键句,用表格提取要点
对于理趣比较浓厚的文言文语段,要想提取出段落要点,也必须引导学生画出段中的关键句,然后用列表格的形式提取出段落的思路要点来。
比如文言文《赤壁赋》的第三段,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勾画出“三处对比”中谁与谁对比的句子,然后用表格的形式分析对比的内容,很容易找到作者悲的原因。
三处对比的句子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
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三处对比的内容
1.人物古代英雄伟大--------------今者吾辈平凡
2.宇宙万物无穷无尽--------------人类生命短暂
3.理想理想挟仙升空---------------现实不可实现
悲的原因
3段:悲从历史人物中来,悲从人生中来,悲从理想中来
(因为自己平凡、人生短暂、理想在现实难以实现而悲)
比如文言文《赤壁赋》的第四段,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勾画出写水与月的句子和写万物清风明月的句子,然后用表格的形式分析水与月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什么可以尽情享受,便很容易找到作者乐的原因。
对于内容比较复杂的文言文语段,要想提取出段落要点,也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段中的关键句,然后用列表格的形式提取段落的思路要点来。比如在阅读内容比较复杂的文言文《兰亭集序》第一、二段时,让学生勾画出能反映“兰亭集会”各方面的句子,然后用列表格的形式分析各自写出了什么内容,提取出段落内容要点。
四、勾画关键句,用观点加句子解释的格式提取要点
对于人物性格特点比较突出的文言文,要提取出段落要点,也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文中的关键句,然后用性格特点加句子解释的格式提取出文章要点来。告诉学生人物性格特点必须从原文中找到依据,这样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才不会与原文不符。
比如在阅读人物性格特点比较突出的《鸿门宴》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文中勾画出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然后依据句子提炼出人物性格特点的要点来。
刘邦圆滑机警+刘邦向项羽谢罪的做法
能言善辩+刘邦拉拢项伯、向项羽谢罪时说的话
多谋善断+以“如厕”为由从小路逃走的句子
善于纳谏+听从张良樊哙的建议的句子
虚心求教+宴会前向张良询问“为之奈何”的句子
善笼人心+拉拢项伯约为儿女亲家的句子
忍辱负重+向项羽谢罪的句子
篇4
要准确地翻译文言句段,必须首先能准确地理解该句段的意思,然后才是找到适当的现代汉语的语词来进行对译。对于某一句话的翻译,更要能在读懂原文语段意思的基础上,瞻前顾后,把握语脉,准确地把握句子的意思。具体来说,翻译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十点。
一、调整。文言文中有些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副词充当句子的谓语或补语等,这都要求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加以调整。如: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2.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例1中的“三”表示“举所佩玉玦”的次数,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当译为“三次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例2中的“我”是“肯顾”的对象,译时应当调整为“不肯顾惜我”。例3里的“铿然有声者”是说“石”的特点的,定语后置于中心语之后,译时当调整为“敲击时可以发出铿铿的响声的石头”。
二、添加。文言文中的名词(包括名词性短语)、数量词做了句子的谓语及一些数词的习惯省略用法,翻译时一般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加上一些恰当的动词,使之变成动词谓语句。
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5.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例4里的“可怜焦土”,直接对阿房宫被焚后的情况进行描绘,应当译为“可惜都化成了一片焦土”。例5中的“十一”是“十分之一”的意思,一定不可译为“十一个”。
三、补充。文言文中习惯省略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或者对译时语意不连贯的地方,翻译时要作必要的补充。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7.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翻译这两个句子时要做适当的补充,句子才顺畅。例6,“用到刻东西,(如果)刻一会儿就放下,(连)一块朽木(也)刻不断;(要是)连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在金石上,也能刻出花纹来。”例7,“秦国除了凭战争夺取(土地)之外,(还接受别的国家割让的土地,)小的可以得到市镇,大的可以得到城池。”
四、省略。文言文中的语气词(发语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句子中的某些重复成分等,因与现代汉语不合,一般没有对译的词句,翻译时可以省略。
8.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9.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
10.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例8中的“夫”用于句首,表示议论开始,现代汉语中没有这种词语和用法,可省去不译。例9中的“为”字共有八个,都是雕刻的意思,译时只要保留第一个即可,译为:“总计一个船上,共雕刻了人物五个、窗子八个、箬篷一个、船桨一把、茶壶一把、手卷一本和念珠一串。”例10中的“出”是偏义词,是“出入”中的衬字,无义,译时略去。
五、切分。文言文以单音节词占大多数,句法简洁,有时一句话包括的意思比较复杂,翻译成现代汉语,往往要把一个句子分成两三句才妥当。
11.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12.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2003年北京市春季高考卷21题)
例11“樯倾楫摧”应分译为“船身被巨浪打得倾斜着,船架也常被巨浪打断”;“虎啸猿啼”也要分译成“只听见老虎在怒吼,猿猴在悲号”。例12“忘其口而念我”要译成两句:“因为一心想着我,竟忘记桃子已被自己咬过。”
六、并合。文言文习惯于分开说的,如一般判断句、互文对偶句等,现代汉语习惯合并起来说,翻译时就要注意恰当地并合这类句子。
13.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孔雀东南飞》)
14.自此,冀之南,汉之北,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例13是个互文句,如果分开翻译“刘兰芝用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就会闹出笑话,那她就是个左撇子。合并翻译:“刘兰芝(左手右手不停地忙着)一只手拿着剪刀尺子,一只手攥着绫罗绸缎,自己裁剪自己缝制。”例14“冀之南,汉之北”表示的不是两个地点,而是“无垄断”情况的起止点,应当翻译为:“从冀州的南部到汉水的北岸。”
七、译出喻义。文言文中的有些比喻不便直译,如暗喻,借喻。直译的话意义会发生改变,这就必须借助意译,把它的含义揭示出来。
15.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石钟山记》
16.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15应译为:“那噌吰的声音,就好像是周景王的无射钟发出来的,那窾坎镗鞳的声音,就好像是魏庄子的歌钟(编钟)发出来的。”例16中的“两虎共斗”并非说是两只虎争斗,而是说:“如果我两人像两只老虎一样互相争斗起来。”
八、译出借代义。遇有文言文中的借代手法,翻译时一定要按其原义译出它的本体意义。
17.沛公不胜杯勺,不能辞。(《鸿门宴》)
18.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矫?赤壁怀古》)
例17中的“杯杓”是古代酒具,“不胜”是经受不住,不可译为“经受不住酒杯酒勺”而应译为“酒喝多了”或“不胜酒力”。例18中的“樯橹”代指“曹操的八十万水军”。
九、译出婉语。古人常用委婉的言辞表示谦敬,译时要将它的原意揭示出来。这在翻译有关外辞令时,更要特别注意。
19.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20.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例19中“以颈血溅大王”含义是:要和大王你拼了。例20中的“会猎”绝非是会合打猎,比赛打猎,而是要和对方打一仗的意思,翻译它们时一定要把它们的含义揭示出来。
十、古人好用典。遇到典故,大家较熟的可以直译,生僻的就要译出本意。
21.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西厢记?长亭送别》)
2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例21中的“司马青衫”,典出《琵琶行》,司马是白居易,当时任江州司马,他同情琵琶女漂泊的身世,感伤自己宦途潦倒,心情十分悲伤,所流的眼泪把自己青色衣衫的胸襟都打湿了。莺莺在这里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情非常难过,翻译时一定要顾及原意。例22中的“封狼居胥”是说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庆功纪念。在该句中,是说张浚想仿效霍去病到狼居胥山封山庆功。译时一定要把典故原意说出来。
篇5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
文言文翻译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信,指文言文的翻译必须准确无误,让译文达到不让人产生歧义,没有文字的遗漏或者增加意义。达,指译文要语句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使用习惯。雅,指翻译出来的文章流畅自然,不仅体现原文的语言特点,还要优美、富有文采和感染力。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做到译文的信和达并非难事,但是如果想达到雅的层次,对于古今汉语的掌握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还要有比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这对多数高中生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加上长期以来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并不注重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因此在翻译时可以达到信和达的水平就已经属于较高档次了。
二、文言文翻译训练方法
除了传统的教学内容,文言文翻译的学习还需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就教材中的文言文而言,学生要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教师要以问题链作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最后师生进行欣赏、修辞的学习。在这其中还要对文言字词的特殊用法和句式进行整理,教师可以根据文章、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行完成,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
1.学生自学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习惯,进而逐步树立起学习和翻译文言文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和翻译文言文的兴趣。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阅读一些相对容易的文言文作品,比如《世说新语》《孟子》,或者从诸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半文言小说开始读起,之后再进行更难作品的阅读。
2.师生合作
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在掌握充足的资料、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和理解文章艺术特色的基础上,通过问题链的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解决文言文的学习和翻译等相关问题。比如在讲解课文《鸿门宴》时,教师可以项羽的《垓下歌》作为引入点,让学生思考《垓下歌》为何表达得如此苍凉和悲壮,进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项羽的人物性格、人生经历和思想性格。
这样的方法可以通过人物的情感、性格理解《鸿门宴》的艺术特色,能够有效地疏通文章,比逐字逐句地理解和翻译更加有效。同时能引发学生思考,触类旁通,对于其他文章的分析和翻译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三、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有六个,运用得好,可以有效促进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高。
1.做保留
对于古今意义相同的专有名词在翻译的时候无需做任何改变,包括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和书名等。
2.换词语
对于文言文中的常用或习惯用语,现代汉语已经变为其他说法的,都要通过词语替换的方式换为现代说法。最常见的就是将“吾”“余”换为“我”,“尔”“汝”换为“你”。
如《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这一句话当中的“倍”应当翻译为“背”,即“背叛”的意思,进而翻译为“希望你详细向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
3.加内容
有的文言文语句在使用时会因为固定习惯等原因省掉部分成分,或者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汉语增加了成分。对于这些省略,翻译时需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词语的适当添加,使得译文通顺连贯。
4.调顺序
文言文经常会出现倒装句,比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在翻译的时候,学生需要将这些内容调整为正常的顺序进行翻译。比如《张衡传》中,“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前半句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应当为“以事验之”,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用事实来验证它”。
5.选意义
很多文言词语有很多的意义,尤其是一词多义。因此在选用词义的时候必须恰当选择进行翻译。这是文言文翻译的难点,需要学生日常多阅读和积累。
6.译借代
在文言文中,利用借代进行修辞的现象非常多。这个时候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因此须采取意译的方法,复原本义。
比如《陈情表》中,“当侍东宫”一句,“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以此借指太子,需要翻译成“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译成“担当管理东宫这座宫殿”,就会出现错误。
四、应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语境
语境意义是进行文言理解和翻译时决不可丢的参考标准。很多字义和句义理解不准,都来源于对文意理解不透。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要求:能够理解实词、虚词、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或用法。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理解文意,分析语境,把握所译之点在语境中的含义或用法。刘勰说:“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也就是说,文章安排材料,像抽丝一样,不能中断,上下文就像鱼鳞一样一片接着一片,共同表达一个中心,即所谓“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所以,理解语句,不能离开语境,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如某年全国卷的第14题考查对“行旅”的解释就要联系语境,进行合理推断,从上文的“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和下文的“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来推断,“行旅”应为“商人”之意。“旅行,游览”是动词,从古文上下句对照的特点来分析,下句“人物”是名词,故“行旅”也应是名词才对。
2.知识迁移
文言知识扎实是准确翻译的基础,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高考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高考复习时,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3.抓赋分点
有些学生之所以失分,主要是自认为对文意理解得差不多了,动笔就写,致使只写出大意,而重要的赋分点没能译出,得分很少。在动笔翻译之前,一定要有意识地抓赋分点,分析在所要翻译的句中最重要的考查点(即得分点)是什么,这样才能够做到突出重点、不遗漏要点。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56-01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不仅仅可以获取信息、积累知识,还具有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效率。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肤浅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孔老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会有阅读的冲动,才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我们首先得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积极的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有许多,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如创设导入情境,创设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创设音乐情境等引导学生乐读,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阅读能力。例如,教学《鸿门宴》时,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呈现项羽和刘邦的诗歌《垓下歌》和《大风歌》的情境,教师再对这两首诗歌进行相应的讲解,让学生思考楚汉争霸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进而引出《鸿门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如,教学《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创设音乐情境,播放《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营造诗意的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领会文章深层内涵,激发学生的领悟能力。通过这样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培养,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培养他们的语文阅读兴趣,我们还应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对于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来说,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浏览性阅读。即通过博览、略读、速读确定是否需要详读、精读。其次,要指导学生理解阅读。即通过精读、评读等方式理解掌握原文的内容。再次,要引导学生进行记忆性阅读。即通过复读、背诵、抄读等方法,理解、记忆原文的内容。最后,要指导学生学会评价性阅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欣赏评论。此外,学会思考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所以必须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概括、联想、想象、假设和联系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地感知文本,从而悟出主旨,领略妙处,养成缜密思考的品质,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对于阅读的方式途径来说,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开展个性阅读、探究阅读、目的阅读、比较阅读、自主阅读等。如,教学白居易的《长恨歌》时,可以引入洪升的 《长生殿》、《新唐书》中的“杨贵妃传”等进行比较阅读,它们来源于同一历史题材,但表达的体裁不同,各种体裁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对此进行比较,从中领悟到不同的写作方法及带来的不同效果,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的保持提高,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深化,都是在不断的阅读训练中完成的。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激发学生兴趣,指导技巧的同时,我们还应指导学生进行不断的阅读训练,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训练中感悟、提高、升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最佳途径便是课堂的课文教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的对课文进行多次阅读,使学生对组成文章的语言文字材料等充分熟悉,达到由表象到本质的认识和由感性到理性的收获,为教师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做到科学合理,不应盲目的练习,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认真思索,这样才能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
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的阅读是基础,课外的阅读是补充,是提高。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精读文章,每学年至多不过六七十篇。倘若死守着这几百篇文章,不用旁的文章来比勘,印证,就难免化不开来,难免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就给我们充分的阐释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搞好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积极的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促进课内阅读,不断的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是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提高对阅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断的去开拓、创新教学途径,不断的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鸿门宴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文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山东的时候,贪恋钱财货物,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把我不敢忘恩负义的情况,都告诉项王。”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并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张开双臂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不熟的猪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乘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走,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篇8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 有效运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有关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技术。一时间,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地依赖多媒体,甚至整节课从头至尾都围绕着课件转。作为一线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多媒体的过多介入,使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不到发挥。只有恰当运用,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情境对人具有直接刺激作用。国外不少教育家都对情境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杜威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现在国内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多媒体的运用能满足情境创设的需要,让学生从形、声、色方面感知事物,扩展学生的视野,弥补学生生活经验、思想感情与审美观点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展示图片创设情境
诗歌赏析,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把文字转化为画面。如果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选用一些图片,岂不是更好?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根据诗意配上几幅图,让学生边欣赏边读,这样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获得美的享受。
又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一诗时,我选用穆子祖儿制作的Flash课件:背景音乐――古筝;画面――以月为背景,一幅幅因月光而柔和、静谧、朦胧、美丽、神秘、多情、和谐的画面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加上寒风的朗诵,学生很快便进入我所创设的情境中,有了形象的感知。然后抓住整首诗的灵魂――月之魂,逐句赏析,整个诗篇就豁然开朗。
(二)播放音乐营造氛围
美文教学,可配上相关的音乐,一方面可把学生带入作者营造的意境中去,另一方面可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教学《我与地坛》一文,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讲解“我与母亲”这一部分时,在学生就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结合自身体会进行赏析以后,播放音乐(满文军的《懂你》),随着字幕的滚动――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来秋去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相信教室里定会是哭声一片,这不能不说是媒体――音乐起到的辅助作用。
二、比较探究
心理学家认为,两种不同对象的诱导和互相感应,可以增强感知效果,有利于激发智力,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也提倡让学生进行比较,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关知识。媒体的运用便能让它成为现实。
(一)视频播放法
如教学《项羽本纪》,我裁剪了电影《西楚霸王》“鸿门宴”前后十五分钟的片段给学生看,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请你回顾必修三的课文《鸿门宴》,说说这场电影在人物情节创作上作了哪些更改,为什么这样做?(2)电影中的西楚霸王是个“情圣”,传记文学中的西楚霸王是不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跳出有限的文本学习圈子,让学生去思辨一些历史的真与假、人性的善与恶的问题。
又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分析王熙凤性格时,我先让学生仔细看书,然后播放《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出场到回王夫人”一段视频,再让学生对比探究,这样王熙凤众星捧月式的上场,雍容华贵、珠光宝气的打扮,以及察言观色、忽笑忽哭、忽悲忽喜的表现便一览无余了。学生通过视频,从王熙凤的言谈、举止、神情的变化更好地把握了王熙凤那随机应变、善于逢迎讨好的性格。
(二)朗读比较法
在教学现代诗歌专题时,我让学生先品先读,把自己读得满意的一首录下来进行交流;然后师生共同鉴赏,把握情感,播放名家朗读带;比较修正,再读再录,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学生参与的热情自然高涨,对诗歌的把握就更准确到位。
(三)文字对照法
如在教学《现代散文选读》“文字绘出的图画”专题时,为了让学生对散文文字的质感体验更深,我在德富芦花的《晚秋初冬》中抽取了一段文字,让学生进行比较。
改文:霜落,风乍起。庭中落叶、门前银杏不时飞舞着,白天看起来像掠过窗口的鸟儿;晚间落在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晨起一看,满庭皆落叶,遍地如锦缎。举目仰望,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树梢上还剩下被北风留下的两三片或三四片叶子。银杏树直到昨天还是一片云,今晨却骨瘦形销了,落叶好像晚春的蝴蝶,这里那里点缀着。
原文:霜落,朔风乍起。庭中红叶、门前银杏不时飞舞着,白天看起来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晨起一看,满庭皆落叶。举目仰望,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遍地如彩锦,树梢上还剩下被北风留下的两三片或三四片叶子,在朝阳里闪光。银杏树直到昨天还是一片金色的云,今晨却骨瘦形销了。那残叶好像晚春的黄碟,这里那里点缀着。
通过比较鉴赏,一幅“庭院落叶图”,由于时间、空间的变化,绚丽的色彩、明亮的光线、幽寂的声音就随着作者诗意的词语呈现在读者面前,达到让人直接感受季节变化的视图效果。这样,由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文字处理,把两段文字放在一起比较,学生便对“文字绘出的图画”有更真切的体验,余光中所说的“我所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应该有木萧的甜味,釜形大铜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像虹一样的光谱,而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的,应该有一种奇幻的光”这一段话就好理解了。
将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媒体功能(可对文字、图像、语音进行优化组合)应用到教学设计中,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地表达,能为教学提供逼真的情境效果,拓宽学生的感知空间,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但若完全依赖多媒体,整堂课或者放视频,不让学生有思考的问题;或者放录音,不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或者课件画面太多,让学生应接不暇,注意力分散,都会使语文教学情境陷入浮浅的窘境。只有让现代化教学媒体渗透进传统教学活动中,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现代散文阅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9
拒做白领,传承麦秆画
1985年出生的常青,5岁时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常青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大学毕业以后,她留在了北京,应聘到一家游戏公司做设计美工,月薪4000元。
常青在这家游戏公司一做就是3年,月薪也涨到了8000元。可是美术科班出身的她,就是觉得高兴不起来。
2010年6月,常青请年假回老家。小麦刚刚收割完毕,留下来的只有麦场上一垛垛的麦秸。在回家的路上,她忽然发现一位老奶奶坐在麦秸堆旁边,手中摆弄着不少麦秸,像是在编织什么东西。常青好奇心骤起,走上前去问道 :奶奶,您这是在干什么呀?老奶奶抬头一看,是一个漂亮的姑娘,亲切地说 :我在做麦秆画呀!
麦秆画?
麦秆画就是用麦秆来作画。小时候我奶奶经常拉着我在麦田里,给我做麦秆画,这可是一门有千年历史的手艺,可惜我一直学不好。
很快,老奶奶手中的一副麦秆画就完成了。那是一幅公鸡的图案,虽然有些粗糙,可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灿灿的麦秆闪烁着不一样的色彩,使得公鸡看起来雄赳赳气昂昂,像是穿了一身龙袍。小姑娘,看你挺感兴趣,这幅麦秆画就送给你了。
麦秆画就摆放在常青眼前,她仔细观察,这幅画是将麦秆裁剪成不同大小和形状,一点一点地粘到背景布料上。这一幅不起眼且略显粗糙的半成品却燃起了她心中沉寂已久的火焰,她发觉自己找到了为之奋斗的灿烂目标。常青回到北京,办理了辞职手续,回到老家河南滑县,踏上了追求传统艺术的道路。
波折不断,创造独门技法
滑县是河南省最大的小麦产地,常青四处寻找会制作麦秆画的师傅,想拜师学艺,可几番奔波下来,会制作麦秆画的人少之又少。常青只能自己研究。
经过5个月的反复研究,常青的第一幅完美的麦秆画终于诞生了,这是一幅。金黄的麦秆展现出别样的韵味,本来高洁、典雅的,在这一刻有一股女王的气质。常青高兴极了,她趁热打铁,一口气做了40幅画出来,花虫鸟兽等应有尽有。她又联系到一家镜框厂,把粘贴好的麦秆画嵌到不同风格的镜框里,转眼间,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就做成了!
2010年12月,常青带着自己的麦秆画来到郑州,安顿下来之后,摆起了地摊,商品正是她的麦秆画。常青的摊位刚刚摆好,就有一个中年人过来询问 :你这是壁画吗?看起来好别致呀,怎么是这样一个颜色?常青赶忙向其介绍道 :这是麦秆画,是传承千年的民间手工艺品,全部由小麦的麦秆制成,纯天然无污染,永远不会掉色哦。这倒是很特别,给我来两幅。中年人表示出了兴趣,挑选了一幅孔雀和一幅牡丹。或许是因为新奇的缘故,从第一个顾客走之后,常青的摊位前就没断过人。有真心来买的,也有来打听麦秆画民间故事的,但或多或少都为常青的摊位增添了不少人气,不到两个小时,40幅麦秆画全部卖完,一共收获了1600元。
推新替旧,麦秆画席卷全国
2011年6月,常青拿出几年的积蓄,创办了秋之韵麦秆画专营店。有了店铺的包装,熨烫版麦秆画的价格又提高了不少,最高一幅标价为2800元,即便如此,依然不乏土豪收购。
2012年3月,常青更是推出了一系列套画,以著名典故为主题,做出桃园三结义梁祝化蝶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图案,根据朝代的不同、典故主题不同又分为几大系列。这一套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界收藏家纷纷而至,最终有三个人分别以5万元、7万元买走了爱情典故主题、历史典故主题两大套图。
典故主题系列一经推出,常青顿时名声大噪,不少商家主动上门希望做麦秆画的商。随后,常青拿出10万元组建了一间工作室,招聘了5名具有绘画功底的大学生,从选麦秆、做料到熨烫,常青全方位无私地向她们传授自己研究出来的技艺。在大家的努力下,这个年轻的工作室月产出的麦秆画成品达到了2000幅,可以初步达到供货标准。很快常青的麦秆画销售到了上海、南京、杭州、西安、北京等多个城市。
篇10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考查;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1602
文言文的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老大难的问题。文言文由于比较生涩难懂,真正喜欢的学生不多,且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情绪。特别是我们三类高中学校,学生的学习底子薄,学习文言文更是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在文言翻译教学方面做了些积极的探索。温儒敏教授在谈高考语文改革时在文言文命题的改革专题中也特别指出:预计今后的断句题和翻译题会增多。讲到文言翻译,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信”“雅”“达”三个字的翻译标准,“换”“调”“留”“补”“删”五字诀,合理处理文言文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关系,掌握部分句式及虚词的用法及意义,诸如此类,是我们在文言翻译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要做的事。这里跟各位同仁交流的主要是辅助文言翻译教学的一些“小手段”, 即创新文言翻译考查形式。
打个比方,如果说常见的古文翻译考查方式是“主菜”,再创新配以一些比较有特色、让人有新鲜感的“小菜”,会让学生觉得文言翻译也别有一番风味。这里,重点介绍几个创新的“小菜”内容。
一、断句法考查
文言断句是根据文言文的实际,用标点符号把原文的结构、停顿、语气清晰而准确地再现出来。在学生还未接触文章的时候,教师先把文章中的重点语段拿出来,把标点符号全删掉,先试着请学生断句,断完之后,再让学生与原文对比,看一看自己能断对几个标点符号。考虑到学生的文言水平,根据文言文的内容,选择的应是浅易文言文,这样学生容易获得成就感,而太难的断句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如《游褒禅山记》第一段和第二段、《师说》全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文章皆可挑出来做断句练习。文言断句不是雕虫小技,它需要掌握一定的古代汉语、古代文化知识,同时还要能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表扬学生断句正确的时候,可提问学生这样断的理由,学生断对了,自然就会很自信地讲理由,进而发现自己也能有古人的语感,不知不觉中对文言文的好感慢慢增加。保护好学生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进取精神,让学生唱主角,产生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是此种考查小测方式的作用之一。
二、反向翻译法考查(注:“反向翻译法”是笔者自创的说法)
我们常见的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实,不妨倒过来,请学生把现成的参考译文翻译成古文。如《游褒禅山记》一段参考译文:“这时,我们当中有人懈怠下来想要退出去,就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完了。’于是大家就都跟他出来了。”这是参考译文。原文是:“方是时,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学生要把此句翻译清楚,就必须弄清楚原文的译文及其文言语法用法,这很能考查学生的文言能力,但也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挑战欲望,学生想看看自己的翻译跟原文区别在哪里,能让学生对关键词的意思掌握得更加牢固。如“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完了”,学生译为:“若不出去,火欲灭。”与原文对比,方知原文的用语简洁准确。“且”和“欲”,都可以表示“将要”,“且”侧重客观,而“欲”侧重想要,主观性强。又如参考译文:“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好游山的人所到的地方,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通过把此段译文翻译成古文,学生对现代汉语‘十分之一’在古文中的表述是 “十一”记得更牢。而有些学生翻译并未如原句,照样有文言味,能写出意思即可,都可加以鼓励赞赏。
三、仿照式考查
这是在反向翻译的基础上,更高级别的一种考查形式,能考查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学《鸿门宴》,原句为:“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与i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仿照此句,教师出一句:“教师多次举起手中的书本暗示学生,学生沉默着没有反应。”要求学生把此句翻译成文言文。只要对课文原句用法比较熟悉,仿照翻译时,学生自然对古代“三”表示“虚指,形容多次”等用法熟记于心,既方便学生掌握,也可激发他们的综合思维兴趣,可谓一箭双雕。此种仿照式翻译法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文言水平与能力,在实践操作中,考虑到学生的文言实际水平,教师采用的例句不宜太难。
四、中英文翻译考查
请学生把古汉语翻译成英语,或者用英语翻译古汉语。此法适用于考查特殊的文言句式,只能偶尔用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借鉴英语语法学习文言文的特殊句
式,是一N有趣的学习方法。学生经常反映,一见到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就发懵,极易混淆,即使能够区分,翻译起来也不大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其实,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特点也可以用英语语法来对比讲解,如介宾短语后置句。例如,我们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是:我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古汉语的状语后置句是:我们认真学习在教室里。英语语法也是如此:We study hard in the classroom.短语结构一致,位置一样,作用相同,这样非常直观地对比出二者的共同点,学生对于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后置的特点也就不难把握了。古汉语的“于”“以”就相当于英语的“by”“with”“on”“in”。宾语前置的文言句式如:大王来何操?What are Your Majesty carrying?彼且奚适也?Where is he going?而今安在哉?Where they are?例句中,“安”“奚”与where相对应,通过对比翻译,英文中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更加明显,以此来对照文言句式特点,一目了然。同样,定语从句亦如此。客有吹洞箫者。There is a guest who could play flageolet.由关系代词who/which引导定语从句。通过中英文的对比,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讲解的文言语法特点,还能活跃教学气氛。
实践证明,在文言翻译课堂教学中不时变换一些小花样,能让课堂有趣生动,不枯燥,处处有惊喜,时时有变化。
文言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更要关注其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贴近学生实际,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师要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勇于创新,努力寻求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笔者最美好的愿景便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和学习成绩,达到“亲其师,乐其学,成其道”。
[ 参 考 文 献 ]
[1]黄厚江.文言文该怎么教[J].语文学习,2006(5).
[2]梁隆江.摭谈文言文的翻译[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