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水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4-08 13:5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水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描写水的诗句

篇1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篇2

1.水何澹澹,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李白《行路难》)

8.造化钟神秀,_________。(杜甫《望岳》)

9.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0.白头搔更短,________。(同上)

11.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上)

13.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同上)

15.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6.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7. 夜来南风起,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18.__________,童稚携壶浆。(同上)

19.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1.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3.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李商隐《无题》)

24.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5.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26.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27.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8.________,亲射虎,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9._____。______,又何妨!(同上)

30.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31.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同上)

32.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33.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同上)

34.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5.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6.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同上)

37.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8.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9.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同上)

40.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理解性默写,根据要求用诗文原句或自己的话填空

1.《关雎》中的男子由____,______引起____,____的美好联想;______,____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2.《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但闲静无忧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9.《行路难》中最能表达诗人李白坚信理想抱负一定能实现的倔强、自信、执着精神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望岳》中表达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甫在《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忧国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下的咏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14.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风见雪,创造别开生面的开阔雄奇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描写沙漠风光,烘托送别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描写饯行场面,帐内帐外互相映衬,表现友情浓烈深挚、心胸豁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送别场面,把离别的惆怅深情融于雪景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刘禹锡对仕宦升沉、世迁的豁达胸怀,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6.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勤劳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描写拾麦者因________,______而抱子拾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对重赋下的农民深切同情和关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将士们戒备森严,不可侵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用烘托手法描写将士们黄昏练兵,威武雄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描写深夜奇袭敌人的悲壮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达自己维护中央集权的坚定政治立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9.杜牧在《赤壁》中借题兴叹,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0.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娱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2.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______,_____;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2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描写与中原迥然不同的塞外秋景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思乡和建功的矛盾心理,抒发爱国情怀的词句是____,_____。

24.李煜在《相见欢》中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白描手法直抒亡国哀思的名句是______。

2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怀,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6.晏殊在《浣溪沙》中慨叹时光流逝,蕴涵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以便御敌立功、报效祖国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下的寄寓离情,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9.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深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0.辛弃疾在《破阵子》中追忆军营生活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下的以死明志,表达自己视死如归、忠心报国、名垂青史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3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谴责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4.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离京却不忘报国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三、开放性默写根据你的积累,按照题目的要求,写出我国古代诗、词、曲的原句,答案不限课内外

1.描写春景的。2.描写夏景的。3.描写秋景的。4.描写冬景的。5.咏雪的。6.咏莲的。7.咏菊的。8.描写高山的。9.描写山水的。10.描写花的。11.描写鸟的。12.咏叹花鸟的。13.描写登高远眺的。14.描写洞庭湖的。15.描写长江的。16.涉及黄河的。17.蕴涵深刻哲理的。18.描写征战生活的。19.描写战地红旗的。20.描写农耕生活的。21.描写农村淳朴好客风尚的。22.直接描写真挚友情的。23.直接抒发豪情壮志的。24.情景交融抒发惜别深情的。25.抒发爱国情怀的。26.抒发理想抱负的。27.托月抒怀的。28.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29.抒发忧国思乡情怀的。30.咏叹历史兴亡的。31.以古人自喻的。32.巧用历史典故的。33.抒发思亲情怀的。34.描写大海景象的。35.描写塞外风光的。

四、语言的运用与化用运用出自课文的成语、格言、名句或者对其加以点化,自选话题,造句或写话

1.辗转反侧: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_______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_______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_____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______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_______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_

1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___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

1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_______

15.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

1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___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____

1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___

1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_________

2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

2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___

2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____

2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___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

25.沙场秋点兵:_____________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

2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

28.写出出自《〈论语〉十则》的六个成语,并任选三个造句或写话。

答: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或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写出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任选其中两个,各造一句话。

答: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写出出自《岳阳楼记》的五个成语,并任选两个造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写出出自《醉翁亭记》的两个成语,解释其现代常用义,并各造一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自选话题,用出自《出师表》的下列成语或名句造句或写话。

①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顾茅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出自《鱼我所欲也》的成语是哪一个?对这个成语,我们现在应该怎样理解?请造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出自《曹刿论战》的成语是哪一个?请用它的现代常用义写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

[唐]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选自《东臬子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在闲逸的情调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

前两句以抒情为主。“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附近的水边高地,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躬耕东皋之意。“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薄薄的暮色之中,诗人站立在东皋上,举目四望,一种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

中间四句紧扣“望”字,描写东皋一带的景色。诗人首先对眼前景观进行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接着,诗人的笔锋由静转向动的叙写,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上的生动场景。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马带着猎物归来。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这四句诗将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自然而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可是,身临其境的诗人,却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在田园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却是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诗的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叔齐、伯夷那样的隐士了。

这首诗的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入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地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观的艺术享受和美的愉悦。诗中所蕴涵的不尽之意,更使读者长久地咀嚼、回味。全诗语言质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意深,就如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具有一种特别的魅力,迥异于南朝以来绮丽华美的诗风,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了先路。

达标练习

1.解释下列的词语。

(1)东皋 (2)徙倚

2.这首诗中描写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描写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感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这种感情。

4.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是( )

A.质朴清新 B.绮丽华美

篇4

陶渊明的诗作主要以田园生活为主题,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归去来兮辞》等,其中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田园诗佳句。

谢灵运代表作有《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登池上楼》、《初去郡》等。

2、唐朝时期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众多,有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常建等。

王维,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佛”,宋代苏轼评价王维的田园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主要描写田园隐逸生活和自然风光,代表作有《鸟鸣涧》、《积雨辋川庄作》、《山居秋暝》、《鹿柴》等。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致。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善于表现孤峭高洁的境界,寄托精神上深刻的痛苦,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如《溪居》《江雪》。

常建,诗作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著名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两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主要是杨万里和范成大。

杨万里对自然景物有着特别的敏感,独具眼光和心胸,观察细致,领会深刻,描写别有生趣,蕴含哲理。代表作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暮行田间》等。

篇5

诗文默写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诗文的积累和迁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目的。这一部分主要考查《课标》推荐的50篇(首)古诗文中的名句,以及除此之外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今诗文。

[备考指要]

诗文默写的题型没有太多变化,一般为根据诗词的上句或下句填空默写。近年来,默写的形式朝着“有理解、能运用、善归纳、融内外、多积累”的方向发展,因此,同学们复习时要紧扣课本,有目的地进行知识梳理。筛选出古诗文名句,加强理解,反复记忆。复习不但要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容易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典例精析]

1 直接默写型

这类题型往往指定某篇诗词,或者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要求填写出与之衔接的下句或上句。只要准确记忆,且书写完全正确,就可以得分。

2 理解默写型

例1 默写。

(1)(2008江苏无锡)《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2)(2007江苏镇江)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塞外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2007江苏镇江)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类题型富有新意,但内容涉及面广,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难度。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重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

3 迁移默写型

例2 (2008江苏泰州)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自古诗人多磨难。面对磨难,许多诗人并未消沉,而是以乐观进取的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请写出体现他们这种风采的句子。(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类考题要求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善于将表现同类事物、情感的句子进行归纳、梳理、分类记忆。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4 运用默写型

例3 (2008江苏无锡)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在鼠年的那场雪灾中,灾区许多领导身先士卒,不顾自己的安危,战斗在抗灾第一线,他们传承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倡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高龄仍笔耕不辍,他的学生既赞美他这种创作精神,又担忧他年老体弱。对此,季老引用苏轼《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作答。

例4 (2008江苏徐州)《出师表》中有这样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意思一致。

解析:这种题型含有很强的综合运用的意味。这类题目要答得贴切,首先要分析所要引述某一名言的语境,然后充分调动自己的记忆,就其内容或意境等进行相似性的联想,搜寻与语境义一致的诗文。

[实战演练]

1 (2008江苏无锡)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2 (2008江苏无锡)______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篇6

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范文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此诗集中,冰心以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歌颂为主题。女作家杏林子曾经说过:“除了爱我什么都没有!”的确,当你拥有爱就不需要别的什么东西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切。冰心接受着母爱,同时她也赞誉着母爱,她爱大自然的一切。

  冰心的诗句,是那样的简朴,但是每一个字眼都蕴含着那样深的含义,许多诗句还透入这对母爱的深深赞美。从冰心的诗句中,我悟到:一个人爱万物,他是美丽而快乐的;一个人被万物爱着,他会过得安逸舒适。而同时为这两者,他就是幸福的。

  “冰心”这个词就是像她的人一般典雅清丽,超凡脱俗,也正如她所写的诗句,在淡淡的优雅的文笔中,还有着许多的哲理。一句“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装点了世界。”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渺小,但世界需要它点缀。又一句“青年人,珍重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在时间的书上写下你的成绩与辉煌。总之,在冰心的诗句中,我们能学到很多。

  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清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的人为的修饰,不添加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忧愁,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怎样的感人呵!又何况是别离之夜。在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

  读完这本诗集,我觉得很美很美,不仅仅是,美而美,也有忧而美,悲而美。在冰心的诗下,一个多么美的世界!

  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范文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读,也是第一次读这种短诗。虽然阅读过很多诗集,但觉得它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导读的内容就吸引了我,还讲到了冰心奶奶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大,也充分体现了她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奶奶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来说包含三个方面:母爱、童真和自然。

  冰心奶奶把母爱视为崇高和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基本动力。从冰心奶奶的短诗中我就感受到了他对母爱的理解: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童真也是冰心奶奶这两本书中用得比较多的题材。在她的眼里,充满童趣的世界才是最美丽的世界。在童真中,冰心奶奶的作品有着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最后一个重点便是自然了。在冰心奶奶看来,人类归于自然,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读完了冰心奶奶的两部作品,我已经完全走进了书中的内容,仿佛我已经走进了冰心奶奶的内心世界,看到了她内心的想法。在这两部书中,冰心奶奶用清新典雅、朴素自然的语言,阐述了各种人生哲理,冰心奶奶的诗句优美,如同在茫茫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又如忘河之滨的水,又如花朵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世界是那样的美丽。而且在字里行间也独具匠心,不知为什么,看了冰心奶奶的这两部作品,我的心微微触动了一下,这也许就是感动吧!

  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范文

  这本书,歌颂了大自然,歌颂了童心,歌颂了母爱,它是新诗发展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没错,这本书正是我国著名诗人冰心所写的《繁星》、《春水》。一本引起社会和文坛强烈反响的诗歌集。

  《繁星》、《春水》共由346首无单独标题的小诗组成。这些短诗虽然是冰心随手记下的,但每一首都蕴藏着一个独立的思想。几句简短的话语,没有大量的华丽描写,却恰恰体现出这些短诗真正的美。

  初读《繁星》、《春水》,我便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仿佛一只无形的手正把我拉入书中。我既想赶紧看下去,又不忍过早看到结尾,我的手在每一页纸上反复摩挲着,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每一首诗。淡淡的油墨味环绕着我,优美的诗歌占满了我的大脑。合上书,依旧回味无穷。

  再读《繁星》、《春水》,我比第一次读时懂得了更多,也思考了许多。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大自然创造了我们,哺育了我们,给我们一切她所能给的。但人类呢?人类却不停地伤害着大自然,并且越来越贪婪,他们砍伐树木,挖取石油,弄得大自然满身创伤。大自然在哭泣,而人类却被金钱和利益遮住了眼睛。

篇7

一.古典诗歌形象的内涵

古典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古典诗歌形象包括:

1.人物形象,可分为两类:①诗人形象,即诗歌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②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刻画描写的人物形象,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2.景物形象,是指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已不只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寄托了诗人在国破家亡之后所具有的独特的生活感悟和体验。

3.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之情感的意象了。

4.意境,“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境”是指诗人所描写的客观物象,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诗人典型的主观情感与鲜明的客观物象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如杜牧《泊秦淮》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画面凄美而迷蒙,衬托出诗人凄凉哀伤之情。

二.高考诗歌形象鉴赏的命题特点

全国近5年高考诗歌形象鉴赏命题情况统计表

由此可见,高考诗歌形象鉴赏的命题具有如下特点:

1.诗歌形象鉴赏题的命制越来越受到命题者青睐,考查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11.11%上升到2012年的47.06%,上升幅度较大,比重增加的发展趋势明显。

2.由2008年、2009年对诗歌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鉴赏的考查,过渡到2010年及其以后对诗歌意象鉴赏的考查;对诗歌意象鉴赏的考查逐渐得到重视,且所占比重呈发展上升态势。

3.2012年高考,第一次出现了对诗歌意境鉴赏的考查,全部覆盖诗歌形象鉴赏的所有种类,而且对诗歌形象考查的综合程度和要求越来越高。

三.高考诗歌形象鉴赏的解题方法

高考诗歌形象鉴赏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读懂全诗,包括题目、诗句和注释,明确诗歌写了什么形象,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等问题。其次,要认真阅读题干,仔细推敲,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点。第三,要尽可能结合诗歌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和诗人性格特征等,做到知人论世。第四,要紧密结合具体诗歌形象(诗句),分点答题,做到语言准确,条理清楚,答题规范。

1.人物形象

解答人物形象鉴赏题,要紧紧抓住诗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的诗句,要明确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以及人物形象描写的作用,也就是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1](2012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这是一道考查诗人自我形象的试题。答题要点:具体诗句或词语+性格特征+思想感情。通读全诗,从诗题的“最爱”,从诗中“只知”“逐胜”“忘寒”“小立”“只爱”等词语,再结合诗歌的题目和最后两句,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性格、心境和情怀。诗人最爱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这样,我们就可以答出:诗人“只知逐胜”而不觉春寒,“小立”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例2](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问题]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诗歌主人公形象的试题。审读题干,可以明确答题要点:主要性格特征+简要分析。通读诗歌题目和注释,我们便知道,邹明府是个县令(身份),远游宁夏灵武县。细读全诗,可以知道:邹明府“三年”出任“县令”,可“马不肥”,债台高筑,只好“凭剑”偿还,“官满”卸任也只落得一车“书”,此次远游“灵武”,可“卧衣”哪里抵挡得住“林风”,每天听见军营“晓角”,连“客馆”也“未开扉”过。对此综合归纳,就可以做出如下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景物形象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 露 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篇9

牧民们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牧,牲畜的种类也很多,有牛羊:“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萨都剌《上京即事五首》之一)“连天暗丰草,不复见林木。行人烟际来,牛羊雨中牧。”(黄溍《擔子窪》)也有马:“朔方戎马最,刍牧万群肥。”(周伯琦《纪行诗》之一)”还有骆驼:“遥见马驼知牧地,时逢水草似鱼村。”(吴师道《闻危太朴王叔善除宣文阁检讨三首》其一)“阴森晚色晦,寒沙聚群驼”。(袁桷《登候台》)所以元代上都地区虽是蒙古、汉、回、畏兀儿、西域色目人等多民族聚居,但扈从诗中关注最多的是蒙古族的饮食民俗。

首先就是肉食风俗。上都地区以畜牧为主,蒙古人民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的食品,以家畜(主要是羊,其次是牛、马等)肉和奶制品为主,而以打猎所得的野生动物肉为补充。蒙古人习惯吃羊肉,因而羊肉在肉食结构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宫廷饮食以羊肉为主,许有壬是元代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多次扈从上京,他的《上京十咏》主要刻画了蒙古草原的物产和风光,其二为《秋羊》描写秋高气爽的季节,庖人供肥羊,皇帝以之颁赐重臣。其中“肉净燕支透,膏凝琥珀浓”的描写,逼真地写出了秋日肥羊的肉质和庖人烹饪的高超。张昱的《辇下曲》中有“大官羊膳两厨供”,《塞上谣》中也有“野帐吹烟煮羊肉”的诗句。元代时期,蒙古统治者到上都巡幸,与各路亲王举办大型的国宴也是重要的内容,其名为诈马宴,因为赴宴者都着皇帝钦赐的衣饰,也称为质孙(一色服)宴。周伯琦在《诈马行》序言中说:“其佩服日一易,大官用羊两千嗷马三匹,他费称是,名之曰‘只孙宴’。‘只孙’,华言一色衣也。俗呼曰‘诈马筵’。”在诗中也说“:大宴三日酣群悰,万羊脔灸万甕醲。”除了羊肉,牛马的肉也是主要的食品。到元代时,蒙古族还有生食的习俗。陈伯通《海青马生肝》其二“催荐厨中语未阑,控拳豪客簇雕盘。翠翻云叶并刀乱,冰透霜花楚玉寒。一吮味甘牙齿滑,十分香彻鼻头酸。梦魂不到鲈鱼脍,醉眼江湖特地宽。”诗中描写生吃马肝的情景,马肝不仅可以生吃,而且味道堪比鲈鱼脍。除了家禽肉,野生动物肉是重要的补充,这些多靠打猎获得。骑射之长技是蒙古族传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牧民们除了从事牧业生产以外,还经常进行狩猎活动。狩猎既具有经济意义,猎获物可以作为食物的重要补充;又具有军事意义,通过大型围猎活动训练战士,使牧民熟悉弓马,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元朝统治者巡狩上都,除了举行忽里台与朝觐活动以外,还要在这里避暑狩猎。陈高华、史为民在《元上都》第四章里专门谈了上都宫廷生活,主要是宴会、佛事、狩猎、祭祀和其他娱乐活动。上都扈从诗中多有关于这方面的描绘,杨允孚《上京杂咏》中有“北陲异品是黄羊”的诗句,提到了上都地区的一种野味———黄羊。许有壬《上京十咏》其三为《黄羊》:“草美秋先腯,沙平夜不藏。解絛文豹健,脔炙宰夫忙。有肉须供世,无魂亦似麞。少年非好杀,假尔试穿杨。”诗中作者把饮食与狩猎结合起来,描写了狩猎之后,宰杀黄羊的情景。白狼、野兔、天鹅也是当时人们狩猎的对象,如萨都剌《上京即事五首》其一:“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杀场。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杨允孚《滦京杂咏》之一有“月初王孙猎兔忙”的诗句。柯九思《宫词》其十三描写了狩猎结束之后“,天鹅驰送入宫庭”的情景。

其次从饮酒风俗方面,也可以表现出这种特色。元代的酒,就其使用的原料来区分,有马奶酒、果实酒和粮食酒几大类。元代以汉族为主的广大农业区,主要饮用的是粮食酒,马奶酒和葡萄酒并为宫廷的主要用酒。而在以蒙古族为主的上都地区,马奶酒就是最为重要的饮料。蒙古人蓄养牛马等家畜,马奶以及用马奶发酵而成的“忽迷思”(马奶酒)就成为他们喜爱的饮料,因为湩是乳汁,马奶酒也称为湩酒。受到蒙古风俗的影响,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中也有一些人对此发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扈从诗中吟咏马奶酒的诗歌就非常多:“学士院官传赐宴,黄羊湩酒满车来。”(张昱《辇下曲》)“相官马湩盛浑脱,骑士题封抱送来。”(张昱《辇下曲》)“内宴重开马湩浇,严程有旨出丹霄。”(杨允孚《滦京杂咏》)“皮囊乳酒锣锅肉,奴视山阴对角羊。”(杨允孚《滦京杂咏》)“祭天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萨都剌《上京即事五首》)“龙衣遵质朴,马酒荐馨香”。(周伯琦《立秋日书事五首》)“髯奴醉起倾浑脱,马湩香甜奈乐何。”(贡师泰《和胡恭滦阳纳钵即事韵五首》)“天马西来酿玉浆,革囊倾处酒微香。”(耶律楚材《寄贾搏霄乞马乳》)“悬鞍有马酒,香泻革囊春。”(许有壬《雨中桓州道中》)“味似融甘露,香疑酿醴泉。新醅撞重白,绝品挹清玄。”(许有壬《上京十咏》其一《马酒》)“慢说千杯不醉人,清光压倒洞庭春。携行可用紫丝络,渴饮不烦乌角巾。“”摇动革囊成酝酿,封藏花盎作逡巡。坐中一混华夷俗,或有豪吞似伯伦。”(员炎《马酮》)这些诗歌描写了马酒的香甜、酿造、运储等多个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员炎诗中的“坐中一混华夷俗,或有豪吞似伯伦”,因为这种美酒,使“华夷一俗”,其功至伟。

元代的上都地区属于游牧经济区,原来很少有耕种的土地。蒙古建国后,掳掠中原汉族人为奴隶,这些中原的人往往在水源充足的草原开辟小片耕地。入元之后,政府也在漠南、漠北有计划地开辟屯田,但因为这些地区纬度较高,天气寒冷,入夏始种粟、黍,种植的也主要是抗寒、而且生长期较短的作物,在扈从诗中描写的主要是荞麦,如贡师泰的“荞麦花深野韭肥”《(和胡士泰滦阳纳钵即事韵》),胡助的“荞麦花开草木枯”(《宿牛群头》)的诗句。其他的粮食多从中原地区运来,由于路途遥远,调运不便,所以上都的粮价极高。如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上都每石米价钞55两(《经世大典•市籴粮食》),而差不多同时的大都则只有15两,两者相差近4倍。作为普通牧民基本以肉食为主,面食也只有上都出产的荞面。许有壬《上京十咏》其五《籸面》:“坡远花全白,霜轻实便黄。杵头麸退墨,硙齿雪流香。玉叶翻盤薄,银丝出漏长。元宵贮灯火,蒸墨笑南香。”诗中有自注“:南乡荞面黑甚,热则坚实若瓦石,可代陶盏贮膏火。”诗中描写了荞麦开花、结实、磨面、烹饪的过程,这里所做的食物被称为“河漏”或“合落”“、饸饹”。元代杂剧中有“糁子面合落儿带葱韭”[4]的唱词(杨景贤《西游记》),可见在元代食用荞面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饮食习俗。

草原地区种植蔬菜较少,牧民多采野菜作为肉食的补充。草原上生长着数量众多的野菜,很多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如沙葱、野韭、蕨类、百合、桔梗、黄花、蘑菇、地椒、沙菌等。许有壬的《上京十咏》中就有对这些野菜的描写,《地椒》诗中首先描写了地椒的花色、香味:“冻雨催花紫,轻风散野香。”然后描写了其叶片的形状和长势:“刺沙尖叶细,敷地乱条长。”接着写了地椒被采摘的情况:“楚客收成里,奚童撷满筐。”最后说明这种野菜并非上品:“行厨供草具,调鼎尔非良。”《韭花》诗盛赞其花美味美:“西风吹野韭,花发满沙陀。气校荤蔬媚,功于肉食多。浓香跨薑桂,余味及瓜茄。”《沙菌》诗自注曰:“此物喜生车帐卓歇之地,夏秋则环绕其迹而出。”诗中则描写了其形状和食用情况“:帐脚骈遮地,钉头怒戴沙。斋厨供玉食,毳索出氈车。”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提到过野生的蘑菇:“更说高丽生菜美,总输山后蘑菇香”,马祖常《石田集》中有:“六月椒香驼贡乳,九秋雷隐菌收钉。”袁桷《上京杂咏十首》也有:“芍药围红斗,摩姑缀玉钉。”除了蘑菇外还有紫菊、地椒“:紫开香满衣,地椒生处乳羊肥。”(杨允孚《滦京杂咏》)上都地区因为气候条件的原因,多数果树不宜生长。所以扈从诗中提到的水果名称有限,而且很多水果来自外地,比如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所写“海红不似花红好,杏子何如巴榄良。”自注曰“:海红、花红、巴榄皆果名。”海红、杏子可能是当地所产,作者觉得其味道远不及花红、把揽。廼贤《锡喇鄂尔多观诈马宴奉次贡泰甫授经先生韵》其二中提到葡萄:“内官当殿出蒲萄”。对此写的最有特色的是杨允孚《滦京杂咏》之一中提到的冻梨:“买得香梨铁不如,玻瓈椀里冻潜苏。”并在自注中解释说:“梨子受冻,其坚如铁。以井水浸之,则味回可食。”香梨变冻梨,可见上都地区天气的寒冷。作为扈从的官员尚且吃不到新鲜的水果,普通百姓就更难。(本文作者:赵延花单位:内蒙古大学)

篇10

读懂古典诗歌方法之一:译读

读懂诗歌的第一步是译读,即将文言的韵文转译为白话。古典诗歌本身是用文言创作而且讲究音节和谐的韵文,因此,克服理解障碍,提高译读水平尤为重要。

一、 克服理解文言词语的障碍

首先,要加强常见文言词汇的积累。

例1 忆:1.回想,想念;2.记得,记住。

知晓了“忆”的“思念”词义,自然明白了诗题《春日忆李白》的含义:我在春天思念李白,自然能大体读出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所抒发的情感。

其次,特别关注并积累有关文化常识的词语,如“青冢、绿琴、阳关”等典故和“春树暮云”类由诗句凝练成的成语,具备这类知识,常能事半功倍。

再者,大胆推断陌生的文言词语意义。江苏考题选择的常常是较通俗的词语,但陌生的词语还是有的,根据上下文或字形往往能够推断出词义;这种情况出现频率很低,近八年高考试卷中只出现“牖、幌、畿、锷、圞”这五个字,不构成理解障碍。

例2 畿 “铁骑满郊畿”(2009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铁骑满郊畿”,主谓宾结构,“郊畿”充当宾语,再根据词语组合判断“郊”“畿”是近义词,因此“畿”该是郊区之意。

例3 牖 (2005年《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联系标题和首联“微风惊暮坐,临牖思优哉”可以判断“牖”是“窗”的意思。

例4 幌 (2005年《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联系标题和尾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大致可以推断“幌”是“窗帘”的意思。

二、 克服理解词语组合关系的障碍

如何准确理解诗句,需要掌握语法分析这个法宝。

首先,普通诗句还是遵循一般的语法规律的:一般单句还会采用主谓宾式常用句式,复句会使用关联词语,这也是古今汉语都遵守的规律。

例5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2004年《征人怨》)

这两句就是主谓宾结构。可翻译为“整个春天白雪归向青冢,辽远的边塞黄河绕着黑山”。另外修饰语也是必须具备的。如果去掉修饰语“三春”、“万里”,就减少了“苦寒漫长”、“地域阻隔”之意,怨情就不浓厚了。

例6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2009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这组复句就使用了关联词语“却、再”,和前后文衔接,可翻译为“再回来,再接续上此次汉阳游,(到黄鹤楼)骑上黄鹤”。

其次,古典诗句当然要遵循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

省略句,在古典诗篇中常见。

例7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2011年杜甫《春日忆李白》)

因省略只呈现两个形容词和两个诗人,需要补上主语和谓语,真正句意为“李白的诗风清新如庾开府,俊逸如鲍参军”。

颈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呈现的是两幅画面“渭北春季的树木,江东傍晚的云彩”,两个偏正短语,意义模糊,需要补上主语谓语。这有多种补法,或“我对你的思念就像渭北春天的树木开始爆芽、越来越郁盛,你对我的思念就像江东傍晚的云彩依依”;或“春天我坐在渭北的树下思念你,傍晚你在江东的夕阳下徘徊”;或“春天我在渭北、傍晚你在江东,我们彼此遥望,可是却被树木云雾遮住了视线”。因为省略造成许多空白,内容跳跃,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但也增添了想象的乐趣。

例8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2009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因宾语前置和承前省略,翻译为“士兵在哪呢?(士兵)滋润了刀剑,人民在哪里?(人民)填埋到沟坑。”

倒装句中,尤其要关注诗句创作因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的限制而调序的类型。

例9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2007年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因为平仄限制,关联词“未是”位置挪后。句序应该调整为“未是江头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翻译为“不只是江边风浪险恶,更有人世间行走艰难”。

另外语法分析在词语活用辨别及解释上也大有作为。

例10 “时滴枝上露”(2005年《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滴”应为使动用法,翻译为“微风不时使竹枝上的露水滴下”。

综上所说,要提高译读水平,既要保持文言、文化知识的积累,更要加强语法分析的训练。译读,才能扫清阅读障碍,为联读诗篇、深度解读诗句做好铺垫。

读懂古典诗歌方法之二:联读

联读,即将局部的诗题和诗篇的开头、主体、结尾联系成整体的阅读方法。牢牢树立标题统篇,词、句、联、层、段组成篇,彼此前后关联的整体意识,决不能孤立地读标题和诗句。有标题的诗篇常常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眼、题材、体裁、创作手法等,而诗句也因题而起承转合,彼此互相呼应勾连。联读有如下益处:

首先,把诗作为一个整体阅读,能准确而迅速地切入诗歌的主旨。

例1: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2004年《征人怨》)

全诗采用间接抒情方式,读者很难把握诗句抒发的强烈的怨恨之情。但标题点明了边塞诗题材,“怨”是抒发的情感,也是全诗描述紧扣的题眼。诗题就是诗篇的组成部分。其次参看诗题,分析诗句的起承转合,对明了诗句间的联系,自有奇效。

例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008年《登金陵凤凰台》)

诗题点明了属于登高望远类的咏史诗,诗篇的首联“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扣住“凤凰台”之名交代地点、事件,就所见景象抒发物是人非、自然永恒的感慨;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扣住“金陵”六朝故都的往事而如今已成废墟的景象,感慨昔盛今衰、人世沧桑;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则是登高远眺所见的永恒而美丽的自然之景;颔联颈联都是登台所望,分别从时间空间角度呼应首联揭示的哲理;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则承上远望而转折,因“浮云蔽日”、“不见长安”而发愁,也道出金陵王朝更迭频繁、盛衰反复的原因,抒发为国、为君、为民、为己的忧愁。如果不彼此参照,孤立阅读,读的就不是诗,而是语言材料而已。

例3: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2011年《春日忆李白》)

标题交代了时间、对象、事件、情感、创作手法,而“忆”包揽了后三项。颈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是写景句,因省略太多,尽管有注释告知“杜甫在渭北”、“李白在江东”,如果不结合诗题也很难明确句意。但整体阅读后,此联所抒发的彼此互相思念的深厚感情,及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还是能确定的。

其次,联读重点关注题眼、诗眼、线索,这些往往是结构全篇的关节点。

如《征人怨》的“怨”、《鹧鸪天·送人》的“送”、《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的“闻风”、《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登”“感”、《春日忆李白》的“忆”都是诗篇的关节点。

以杜甫《春日忆李白》的“忆”为例说明:首、颔二联忆李白的诗(忆的内容或着眼点),颈联抒彼此思念之深(忆之程度),尾联望再会论诗(由忆白诗而在结尾再次回应),整首诗就是围绕“忆”构思、选材组材的,结构精巧完整。

再次,联读还要关注提示内容层次关系的词语、现实和想象内容转换的词语、时间空间变化的词语,这样分析诗篇才能切中肯綮、游刃有余。

例4: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2009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想当年、到而今、何日、却、再”,串联起登上黄鹤楼所见的荒凉,回想当年盛况,再回到眼前描述被侵略残杀的景象,希望能抗敌报国,再想象得胜归来再游黄鹤楼。正是这些词句,使材料组织放收自如,抒发的情感丰富多变。

例5: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010年《送魏二》)

“忆”由此地想到友人所在的遥远的潇湘水上,由此时已经分别想到对方独自在深夜月下做梦听见凄清猿啼声,更觉黑夜凄冷孤独而漫长。友人已在他乡,但思念未已,可见情长而真。

读懂古典诗歌方法之三:解读

解读,即对诗篇的组材、结构、主旨、技巧等解构分析的阅读方法。而解读的利器就是表达方式,诗歌常用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一、 解构材料。各种表达方式必须传达相应内容:记叙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结果;描写要描摹对象的状貌情态;抒情要抒感;议论要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而这些就是组成诗篇的材料。因此,解读古典诗篇的第一步就是判断诗句的表达方式,然后解构材料内容。

例1:(2007年)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首词上片描写场景,下片抒情议论。组成全词的材料内容是送别时唱完《阳关》泪水还不止,殷殷嘱咐对方“功名馀事且加餐”,看远方连天江水无穷树,黑云压住一半山。由此抒发古今怅恨,不止源于悲欢离合之情,感慨险恶的不止是路途行舟之难,更有人世艰险之困。解构材料是进一步解读的基础。

二、 梳理结构。在解构材料的基础上,按照顺序串联全篇内容。诗篇的结构是完整的,内容也是一脉相承的,但诗句的内容是跳跃的,因此,在梳理结构的过程中,就要有意填补空白,补足脉断之处,使得诗篇的起承转合紧凑相连。

例2:(2011年)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前四句议论李白的诗,五六句写渭北江东两地之景,最后表达重聚首细论诗的愿望。如果把上述解构材料连缀起来,作为结构梳理的答案,基本可以。但因为还不完整,没能扣住诗题或诗眼一脉相连地交代清楚每组诗句间情感或逻辑的联系,所以还不够。补足脉断之处:整首诗以“忆”为题眼,以高度评论李白的诗做开头是“忆”的具体内容,借景抒情表达“忆李白”的情感深厚,最后,直接抒情,直接表达再聚首、畅饮酒、细论诗的强烈愿望,呼应开头。再与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比较,几近相同。

三、 把握主旨。抒情和议论就是直接揭示主旨的两种表达方式,而记叙和描写是辅助手段,把握主旨当然应该去粗取精,关注前者,尤其是有明确的诗眼、题眼的诗篇。

例3:(2012年江苏卷) 梦 江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