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教范文

时间:2023-03-23 04:0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早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早教

篇1

前几个星期,妹妹买个“儿童早教机”,可把她乐坏了!

她一买来就迫不及待的拆开,里面有个鼠标,一支点读笔,几带点读卡和一个电脑。

妹妹开始玩了,我在旁边眼馋得都快流口水了。我等了好久妹妹才去上学,心想:妹妹终于走了,这个早教机归我了,哈哈!

我拿出早教机,装上点读卡,这个早教机说话了“英语乐园欢迎你!”可我一不小心按了‘测验’。早教机就提问了“‘apple’这个单词在哪?”我眼珠子一转,心想:不就是苹果嘛!简单!我伸手点向苹果这个单词,“对不起,点错了,啦啦啦,啦,啦啦啦……”我仔细一看,天呐!我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把苹果点成了西瓜。我不服气,又开始答题。“老鹰这个单词在哪?”我开始点了,是毫不犹豫的点向了老鹰这个单词,“哒哒哒,你真棒!”“请问鲜花这在那?”我看了看左上角轻轻的点向了鲜花。“你真棒,哒哒哒!”

篇2

【关键词】 早教知识;儿童保健;儿童发育;效果

作者单位:472000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教育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其主要是指根据婴幼儿的主要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与规律,通过组织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促进婴幼儿智力发展,为其健康人格的养成奠定良好基础。0~3岁是现代儿童早期教育的开端,也是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此阶段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所以,在儿童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给予其有效的几次,增加儿童大脑内神经元突触的数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智力潜能[1]。为了更好的分析早教知识对儿童发育的影响,为了更为科学和有效的制定本社区的早期教育方案,从而促进我国儿童早期的发展,我社区特组织并开展了本组研究,现做出具体的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我社区的100例健康儿童,其中,男52例,女48例,所有儿童均为身体健康的儿童,其在出生时均无缺氧、窒息、抢救室以及缺血性脑病等,且所有儿童在出生之后均无惊厥史。儿童在进行研究时的年龄为2~32个月,平均为14.5个月;儿童的智商发育为70~110之间,平均智商水平为90.8;体格检查结果为。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的相关处理,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儿童人数均为50人,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和处理之后,显示无明显差异,继而进行本组研究。

1.2 教育方法 在实验组,为每个研究对象建立基本的成长档案,从其出生之后的2~3 d开始对其进行NBNA的基本检测和检查,从而使儿童的家长能够较为科学和全面的掌握儿童的行为能力,进而对实验组的儿童开展早期教育。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1年,每个月对儿童进行定期跟踪的检查,第2年和第3年的跟踪检查时间分别为每3个月和每4个月一次。跟踪检查的具体内容如下:研究对象的体格发育情况、神经系统发育情况、营养状况、智力发育状况以及疾病的防治等。以鲍秀兰教授的0~3岁早期教育大纲要求为依据,并结合每名研究对象的不同发育和实际状况,为其制定出适合的、具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训练计划,具体包括:语言训练、动作训练、认知能力训练以及社会的交往训练等。将上述的训练内容打印出交给儿童家长,并指导儿童家长在家庭中对儿童进行适当的训练。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所得出的所有研究结果均经过统计学软件,即SPSS 16.0的相关分析和处理,当P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在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包括身高和体重的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在智力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童的体格发育受到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例如遗传、疾病以及营养等。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的体格发育,并关注起饮食结构以及疾病的防治,从而保障了我国儿童的体格健康[2]。本组研究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在体格发育尚无显著性差异,由此提示,将早教知识融入到儿童保健中对儿童的体格发育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人类的大脑是在环境的影响之下不断发育和完善的,换而言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人类的大脑才能够趋于成熟。人类在刚刚出生时,大脑必须要人类大脑是在环境影响下发育完善的,也就是说是在通过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而成熟的[3]。所以,为儿童提供最佳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助于其早期脑细胞的发育。另外,婴幼儿时期是人类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一个时期,在此时期中如果能够结合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和特点,为儿童提供较为丰富的感官刺激,并为其提供最佳的语言环境,锻炼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则有助于刺激其心理发育,从而使儿童的脑部潜能得到发展,提升智力水平。国外有关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其早期教育有关[4]。而本组研究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儿童的智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改变,为了更好的使孩子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家长们在最求子女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关注起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然而,家长在对子女身心关注的同时,却并没有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基于此,加大早期教育的宣传力度,并将早教知识融入到儿童保健中,使儿童家长了解到早期教育的重要价值,从而快速的促进我国儿童的身心发展、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参 考 文 献

[1] 陈淑新. 婴幼儿早期教育效果分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19(5):413414.

[2] 鲍雪梅.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心理发育影响的探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28(18):21912192.

篇3

一、早教工作的概况

魁北克省0~4岁儿童的护理与教育由该省家庭事务厅负责,5岁及以上儿童的教育由教育、娱乐与体育厅负责。前者经费通过家庭事务厅申请,后者经费通过教育、娱乐与体育厅申请。涉及早教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教育法》《教育儿童护理法》等。o论教学语言是英语还是法语,该省早教机构一般分为幼儿中心、学龄儿童计划和全日制幼儿园等三类。此外还有儿童日托中心和家庭儿童护理。幼儿中心属于非盈利性机构;儿童日托中心一般具有盈利性质,但也有非营利机构(教会)开办的儿童日托中心;学龄儿童计划、全日制幼儿园可分为盈利机构(私立)和非盈利机构两类;家庭儿童护理具有盈利性质。

1997年9月1日起,魁北克省实施《费用减免普惠计划》。政府拨款建设非盈利性早教机构,并对其运营按照就学儿童数量和就学率等给予补贴,补贴额度占运营总经费的80%以上。无论家庭收入多少,家长每天为每个在非盈利性早教机构中学习的孩子支付5加元的费用(2014年已增至7加元)。低收入家庭适龄子女每周可享受23个小时的免费早教服务。对于进入盈利性(私立)早教机构学习的儿童,政府则根据其家庭收入、家庭儿童数量、儿童年龄、儿童身体和心理状况等对儿童家庭给予退还部分税款的政策优惠。与非盈利性机构相比,盈利性机构获得公共经费支持的比率较小。

为帮助家长更好地协调工作和承担家庭责任,特别是陪护幼儿的责任,魁北克省从2006年1月1日实施《父母保险计划》(Quebec Parental Insurance Plan),规定了新生儿家庭的母亲、父亲、双亲及收养儿童家庭的休假制度和假期应享受的补贴,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两套休假与补贴方案,幼儿家庭每年还可享受为期10天的不带薪假期。魁北克省还通过实施《魁北克儿童辅助措施》(Quebec Child Assistance Measure)对儿童,包括原住民儿童、需要特殊照顾的儿童等在政策和经济上给予照顾和优惠,对机关、单位按规定设立的幼儿教育机构给予经费支持及政策和税收方面的优惠。

二、编班情况

魁北克省早教机构一般按同一年龄编班或按混合年龄编班,早教和小学入学年龄均以每年的9月30日为计算标准。一般而言,小学入学年龄为6岁,在有需求的小学可应家长要求开办5岁儿童的学前班。

幼儿中心招收0~4岁儿童就读,每所招收不得超过80人,同一建筑内不得超过两所。日托中心的儿童人数限制和设施要求与幼儿中心相同。幼儿中心和日托中心的师幼比按幼儿年龄划分,0岁至17个月为1:5;18个月至4岁以下为1:8;4岁至5岁为1:10;5岁以上为1:20。从编班情况看,5岁儿童早教班通常设在当地学区教育局所属的公立小学内,每班最多20人;4岁儿童每班最多18人;混合年龄每班最多15人。家庭儿童护理一般只能接收包括承办者子女在内的6名儿童。如果承办者另有一名成年人协助,最多只能招收9名儿童,且低于18个月的儿童不能超过4人。

三、课程设置及从业人员的任职条件

幼儿教育课程设置必须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协调发展,例如人格培养、社会情感、伦理道德、语言能力、智力发展等。早教课程一般分为健康卫生知识、生理心理发展、安全常识、语言能力、道德教育、生活习惯培养、与人相处教育、升入小学的学前教育等内容。

任职于幼儿中心、非盈利性日托中心的从业人员(教师和专业人员)须有相关高等专科早教专业学历(三年学制,2490学时,其中专业课程为1830学时),并具有3年相关工作经历。家庭儿童护理的从业人员须完成45个小时的早教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儿童成长、健康、安全、营养等,同时还必须具有急救知识达标证书、身心健康证明、本人及家庭14岁以上成员无犯罪和无虐待儿童记录证明等。此外,从业者每年必须接受6个小时的专业培训并接受相关部门的年度监督评审。

四、许可证与监督及经费投入

魁北克省对合格早教机构实施发放许可证制度。许可证5年内有效,期间发证机关可对早教机构进行实地检查,确保其规范运作。每个机构5年内至少接受一次检查,首次检查一般安排在新设机构获得许可证的半年之内,以便评估质量、发现问题、制定行动计划和提供支持。魁北克省不发放有条件许可证或临时许可证,早教机构有违规行为时,如其行为不会对儿童的健康和利益造成直接危害,将被要求限期整改,屡次整改不见成效者将被诉诸法律。家庭儿童护理协调办公室负责对家庭儿童护理的监督和评估工作,每年对有关机构进行三次实地考察,确保家庭儿童护理工作符合标准。协调办公室的工作大多由非盈利性质的幼儿中心及少数独立的非盈利组织承担。

魁北克省不仅对早教机构的硬件建设给予经费支持,也对早教机构的运营给予补贴。统计显示,2011―2012年,魁北克省0~5岁儿童为51.3万人,各类早期儿童教育机构接纳了约40.16万名儿童,政府补贴逾22.92亿加元。用于早期儿童教育与护理的财政预算达33.49亿加元,占政府预算的4.67%,这一比率远高于加拿大其他各省(区)。

五、早教工作的特点与改进空间

普惠性和家长的广泛参与性,是魁北克省早教工作的显著特点。魁北克省实施《费用减免普惠计划》,不分家庭收入的多寡,把早教经费直接用于儿童教育方面,维护入学儿童平等接受早教的权益,保障教育公平,普惠性质明显。而且在早教工作中重视儿童家长的参与性,无论是公立幼儿中心还是私立日托中心的董事会或顾问委员会均要求有一定的家长名额,确保政府、社会、早教机构和家长的共同参与。

篇4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儿童;早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264-01

一、引言

原始的音乐是接地气的、自然的、有机体的、能为每个儿童学会、体验和服务的。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又包含综合性、即兴性、参与性、人本主义、本土化几大原则。其教学原则是以儿童发现自我为宗旨。而学龄前阶段音乐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的音乐能力做一些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分析,让幼儿能掌握基本的音乐感受,发展他们的唱歌能力、节奏把握能力、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快乐,是学龄前阶段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斟酌其中利弊,我国未来关于奥尔夫教学法该如何发展、如何去解决由奥尔夫教学法引发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则需要教育者、家长、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使其发挥最大功效。

二、如何解决问题及今后奥尔夫教学法的发展道路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发展所发现的问题还是很大的。现阶段我国学龄前阶段音乐教育是各级教育中较为薄弱和忽视的环节。而学龄前阶段对儿童今后的心理及各方面都有着直接和改变性的影响,可见学龄前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教育者与全社会一定要重视、把握好学龄前阶段教育这一重要时期,采用形式丰富的手段让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笔者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结合中国自身国情和时代特点,对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在学龄前儿童音乐早期中的运用做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一)解决方法

1.外来方法畸形:教材上,应以引进的奥尔夫教材为蓝本,以我国本土音乐素材为主要内容,按照年龄分册,以便照顾不同年龄和程度的儿童学习音乐,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教材。使用乐曲和乐器上,我国传统音乐是典型的五声调式,特色十分鲜明,使用我国经典曲目,不仅起到教育作用,还可以让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流传下去。教育者可以研制我们自己的奥尔夫乐器,我国悠悠历史沉淀下来的音乐文化中,不少传统乐器具有音色优美、携带方便、演奏容易的优点,例如箫、陶笛等。怎样在已有乐器上改革创造新的乐器,方便儿童普遍大范围普及使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我国虽然已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迫于升学、竞争的压力,音乐学习变成了附加条件和评价儿童的标杆。只有真正是从兴趣出发,不带目的性和功利性,解放儿童学习音乐的包袱,才能发挥音乐对儿童的作用和影响。

2.教学模式:让儿童充分参与、感受学习的音乐,通过教学户外活动,扩大儿童的视野。因为奥尔夫强调“本土性”,教育者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儿童了解我国本土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在实践活动感受中加深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内容,印证学习效果。

3.教育资源不均衡:我国地广人多,南北风俗差异较大,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差异也大。而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理念,所以对儿童音乐教育投资也不尽相同。如今,在相对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浙江已经在一些少年宫、早教中心、培训中心开展奥尔夫教育课程,而且已经相对成熟。那么,在其他地区,教育者可以借助书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经验交流来实现奥尔夫教育的实施。

(二)发展方向

奥尔夫音乐重点注重的是音乐本身,提倡音乐保持其原本性,创新性、即兴性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十分重要。这与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不谋而合,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其优势和可实施性。

三、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和漏洞还是存在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创设奥尔夫特色教学课堂,让幼儿作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者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指导下,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使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真正的符合中国国情,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而大环境下,所出现和暴露的问题,不仅需要教育者改正,更需要政府、教育机构、群众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推进。相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能走到更远,走的更好。让中国的学龄前阶段音乐教育与世界真正接轨,最终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作出它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曲雅丽.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一点启示[J].教育前沿

(理论版),2007(06).

[2] 刘玉蓉.奥尔夫教学法与儿童钢琴即兴弹奏[J].科学咨

询(决策管理),2010(03).

[3] 丛铁军,王朝刚.即兴演奏能力培养的理念与思路[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5(03).

[4] 于雪琴.“奥尔夫”的弦外之音[J].现代特殊教

育,2011(03).

篇5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学前儿童 性格

1研究背景

所谓隔代教育,就是指由祖辈来承担儿童的学前教育,包括祖辈的一切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和教育方式,甚至日常生活对儿童的影响。所谓三岁看老,这说明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隔代教育对W前儿童性格塑造有利有弊,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在发扬隔代教育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尽量避免隔代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不利影响,我们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2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我们首先来为老人正名,我们的父母半生为事业为家庭奔波,退休本该到了享清福的年龄,却还要为年轻父母带孩子,将自己的时间奉献给孙辈,父母的爱,对后代的爱,是我们不能否定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2.1隔代老人教育儿童责任感强,有利于养成儿童懂事,负责任的性格

双薪家庭是现在社会的主流,越来越多的孩子难以享受到全职妈妈的照顾,相反,工作压力大,早出晚归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隔代老人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挑起了教育儿童的大梁。隔代老人退休在家,没有工作压力和时间限制,会把大把的时间放在儿童身上。对于儿童出现的问题,会一遍一遍纠正;儿童的饮食,会精心的挑选制作;儿童的玩具,会及时消毒清洁;还有儿童生活习惯,会一直督促指导。久而久之,儿童会变得懂事,听话,也会不自觉的向老人学习,养成负责任的好习惯。

2.2隔代老人教育儿童有耐心,有利于儿童养成不急不躁,有耐心的性格

每天父母上班的时候,有的儿童还没起床,父母下班回家,还需要自己的时间放松,在有限的时间内,父母对孩子的耐心就会大大减少,对孩子敷衍或者回避孩子的问题,甚至直接把不耐烦的情绪发泄给孩子。老人在耐心这方面,表现的也会比父母强很多,他们会心平气和的给孩子讲解问题,跟孩子沟通,面对孩子无厘头的问题,也不会表现出不耐烦的语气。儿童会从这种相处中,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儿童接收到的是耐心,反馈出来的也是耐心,所以儿童会养成不急不躁,有耐心的性格。

2.3隔代老人比年轻爸妈更有经验,有利于儿童成为能够把握情绪,活泼开朗的人

隔代老人虽然没有像年轻父母一样,看过早教书籍,参加过早教培训,但是老人的经验是从养育孩子的实践中总结探索出来的,比从书本上获取的间接知识更有价值。老人可以根据经验很快的察觉到儿童的情绪变化,帮助儿童排遣消极的情绪,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隔代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影响将会陪伴儿童一生的发展。我们在感谢老人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隔代教育中的弊端,因为这些弊端如果不及时避免,也会影响儿童的一生。

3隔代老人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消极影响

我们一直就不否定隔代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塑造存在消极影响,隔代亲,就是这种过度的亲,才导致了隔代教育中的消极影响。

3.1隔代老人对儿童过分关爱,导致儿童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双全的儿童越来越多,他们都把自己的爱竞赛式的给儿童,也就导致了过分的关爱。他们舍不得自己的儿孙吃苦,舍不得儿童进行体力劳动,能带代劳的一定亲力亲为,甚至连儿童吃饭都怕累着。对于儿童的要求,更是尽一切能力满足,而且为了哄儿童开心,还常常超常满足儿童的要求。这种过分的关爱,导致儿童从小养成了霸道、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只一次在商场看到,儿童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拉着爷爷奶奶的衣角嚎啕大哭,演变到后来,已经不是单纯为了买玩具,而是必须要自己的意愿被不打折扣的满足。这样的孩子,性格中从小就有霸道、任性的因子发酵,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愈变愈烈。

3.2隔代老人对儿童过度呵护,导致儿童缺乏冒险、创新精神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用这句话来形容老人对儿童的呵护一点也不为过,从早上一睁眼,眼里都是儿童的一举一动。儿童蹲下摸摸泥土,老人急于阻止,太脏了,怕儿童弄脏手;儿童饶有兴趣的看看邻居家的狗狗,老人急忙拉着走了,怕狗狗身上有细菌,还怕狗狗伤了儿童。这种过度的呵护,过度的阻拦,会让儿童缺失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性,他会慢慢形成远离未知的潜意识,就会失去冒险、创新精神,不利于儿童性格的养成。

3.3造成亲子间的疏离,埋下儿童性格不健全的隐患,容易胆小、自闭

从小跟老人长大的儿童,跟老人比较亲,心里也渴望亲近父母,但是却不知道怎么亲近,慢慢就会造成亲子间的疏离。儿童性格里会缺少安全感,尤其是看到别的小朋友由妈妈带着,自己只能羡慕的时候。儿童便会觉得是自 (下转第19页)(上接第11页)己不好,所以父母才不想陪着自己,如此下去,儿童就会不自信,甚至会自卑。因为缺乏安全感,会变得不爱说话、害怕说话,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闭。

隔代教育给儿童性格塑造带来的问题可能不止这些,但是仅仅是这几个问题,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年轻父母应当正视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关注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措施。

4解决消极影响的建议性措施

有问题出现,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现。下面,我们来探讨几条建议性措施,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1)全家人注重交流,教育方式、目标达成一致,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沟通,积极解决。

隔代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老人跟父母之间各有各的教育思想,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思想来教育孩子,这些思想中甚至还会有冲突的部分,会使教育事倍功半。全家应当统一思想,对孩子的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每个人对儿童的标准都是一样的,而不是各持一理,分散用力。对于儿童教育中,行为出现的偏差,也应当及时交流,共同为儿童性格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2)年轻父母多把工作之余的时间用在儿童身上,带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弥补隔代教育导致儿童缺乏冒险、创新精神的不足。

年轻父母爱玩、需要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为人父母,有时间还是应该陪陪孩子,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年轻父母,业余时间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带给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还会帮助孩子逐渐建立起探索未知的思想,会激发孩子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3)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儿童存在的性格缺陷,有意识的引导儿童。

隔代老人和年轻父母,都要适当学习儿童性格塑造方面的知识,及时发现儿童性格中某一方面的缺失,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的引导儿童塑造这方面的性格。

好性格会影响儿童的一生,虽然隔代教育会给儿童性格的塑造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但是,只要我们用爱配合科学的方法加以辅助,就可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帮助儿童塑造受益一生的性格。

参考文献

[1] 颜农秋.珠三角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策[J].人口研究,2004(06).

[2] 孙丽燕.20世纪末中国家庭结构及其社会功能的变迁[J].西北人口,2004(05).

[3] 杨建军,徐燕萍,李晓东. 单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研究[J].中国妇运,2004(10).

篇6

一、儿童人格与品德的发展比知识灌输、智力发展更为重要

如今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与人先天素质各异、不同职业间的收入差距悬殊等因素,给如今的中国社会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而在儿童教育方面,对这种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就是教育的“功利性(或功利主义)”。家长和教师特别注重对儿童进行早期知识的传授和才艺的培训,如:读写汉字、背读外语、做加减运算、学画、练琴、习武等,而严重地轻视了对儿童在道德行为、人际交往、合作共事、社会公德等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从而影响到儿童心智和心性的和谐发展。

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人本主义思潮在西方形成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使世人对儿童有了更为全面和完整的认知。儿童从其降生时(甚至于在母体内),他们的生命就被赋予平等的人类个体之地位和权利,年幼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权利也被视为社会成员应得的自由和尊严。尽管婴儿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不上动物,但儿童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在其社会性培育中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如今的教育现实却是:教养者把对正处于成长期中的幼儿的教育,等同于应试式“知识培养”和掠夺型“智力开发”,对于儿童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中应该包含的“人格”和“品德”的培养则考虑甚少。对此,日本早期教育家井深大指出:“我强烈地感到迄今的教育仅把教育的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人的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人的精神的培养或树人的另一半教育。”他认为,如果教育者仅从增强智力的目的出发去实施幼儿教育是极为错误的,因为这种早期教育也许能让儿童成为某一专业方面的所谓“英才”,但他们却不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他说:“教育的最重要之处并非是培养以知识为中心的能力,而应从培养精神、培养品德开始。”他强烈呼吁儿童早期教养者“要把忘记的另一半教育置于首位,而可以把智力教育放在第二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产业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人类社会的这种变化,一方面对年轻一代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另一方面也对年轻一代的社会性养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环境既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漂泊无依、无所适从的迷惑。如今那些社会性发育缺失的年轻人,他们难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把握自我、难以在社会交往中扮演适当的角色,他们时时产生一种社会适应能力的危机。在对儿童的教育中,要避免这种社会适应性危机将来降临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就应该把忘却的“人的另一半教育”重视起来,加强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培养,使儿童的身心自幼年起就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教育和发展。

二、了解儿童生活、应对学习的变化,才能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主导作用

以往,知识、技能、文化、道德、观念等的传递都是以学校(包括幼儿园)为中心来进行的。学校(包括幼儿园)不仅垄断文化传递的专门权力,而且也垄断着文化传递的专门能力。如今,在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型社会逐步到来之际,这种以学校为中心的文化传递的特权地位受到了挑战,其中心地位正在逐步削弱。

首先,以学校为中心的传递能力受到了家庭教育的挑战。如今儿童的家长都普遍地受过良好的义务教育,其中相当数量的家长还受到过高等教育。他们从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了受教育早迟、多少、好坏与人生幸福与成功的关系,他们已经比自己的父辈有了更新的教育子女的意识、条件和能力。他们强烈地期望自己的儿女将来能享有超过自己在社会上的成功与幸福。他们在儿女出生后、入园前,就开始有意识对子女进行力所能及的教育了。不过,家庭对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传递能力的挑战还不是主要的,其原因在于:虽然家长已经拥有家庭教育的强烈欲望和具备家庭教育所需的一些能力,但却很少有人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来实施对子女的教育。家长一旦将子女的社会文化教养托付给教育机构(幼儿园、学校),他们往往会在子女面前尽量维护学校的教育权威,尽量避免子女在教育机构中过多地产生对抗和抵触行为。因此,可以认为,虽然以往幼儿园、小学坚如磐石的教育中心地位正在受到削弱,但是家长的文化传递的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尚未从根本上威胁这一中心的地位。

转贴于

其次,当前大众传播媒介,即书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多媒体电脑及网络的逐步普及和发展,正在使学校为中心的文化传递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发达国家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已经显露,而在我国则大约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最初的威胁源自于电视的普及和收视频道增多所带来的目不暇接、纷繁多彩的电视节目对孩子的莫大吸引。步入21世纪后,伴随着电讯、电子和资讯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家庭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电脑迅速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家庭中得到普及。由于电脑在多媒体方面的强大功能(如:玩电子游戏、上网冲浪、阅览电子书籍、观赏数码图片、听音乐、观看各种影像节目等),因而当代儿童尤其喜爱它们,电脑已经成了一些儿童一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由于电视、电脑巨大的媒体传播容量与互动功能,儿童无一例外地迷恋于它们,因而过去幼儿园、学校在文化传递上的功能和能力,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削弱。那些所谓的“电视儿童”、“电脑儿童”,时下也成了儿童教育的烦恼和难题。

篇7

5 外出时,幼儿不愿走路要抱,是家长比较烦恼的一件事,家长的手段往往是以吓唬孩子为主,常说的话是:“你再不走就叫警察。”而警察应该是孩子心目中最崇拜的人,由于我们的家长总是用警察来吓唬孩子,警察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变得憎恶起来。还有的家长有时为了约束孩子,则用词时不注意,如说“你走慢了老拐子会把你拐走”,为什么要把拐孩子的人前面加个“老”字呢?这样,在幼儿的心目中“拐子”就是年纪大的爷爷奶奶,他们不会把年轻的叔叔阿姨当成“拐子”的,这样不利于孩子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恰当的做法是当孩子不愿走要抱时,你可以引导说:“小鸟自己飞,小鱼自己游,小兔自己跑,小朋友应该自己走,你为什么要抱呢?”还可以说:“小鸟正躲在天上笑你呢,它会去告诉小鱼和小兔的。”这样引导,也可让孩子学会“飞、游、跑、走”等单词的应用。

6 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束手无策时,常用迁就或训斥的手段教育幼儿,一是随着孩子跑东跑西追着喂饭,二是大声地训斥或吓唬,虽然孩子的嘴巴动了,可是眼泪也下来了,咽一口饭恶心一次,令家长不再忍心逼迫。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婴儿吃辅食起就要养成,进食时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不要开着电视或听着音乐进食,或开着门,或跑到阳台、户外等地方喂饭。还有的家长为逗引孩子吃饭、拿着玩具图书等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当幼儿会拿小勺吃饭时,家长就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吃,就是他撤了一桌饭菜也没有关系。对于嘴巴喜欢包饭的孩子,你可以在餐桌面前的墙上贴一张猪八戒的头像,先问孩子:“小猪长得丑不丑?”“什么地方丑?”孩子一定会指出其长长的嘴巴很丑,你就告诉他:“小猪从小吃饭就噘着嘴巴,裹着饭菜,等到长大了,嘴巴也就变丑了,宝宝的嘴巴如果也小猪一样那多难看啊。”这种方法对3岁前的幼儿效果很好,以后不用重复,每天吃饭时他都会看到这张画,他就会慢慢改善吃饭的状态。

还有一些家长常抱怨孩子不爱吃肉和蔬菜,这个问题最好解决,首先你应该知道区分孩子不爱吃的肉和蔬菜的种类,幼儿常不爱吃的肉是炒肉丝、肉片或咬不动的牛肉、鸡脯肉等,不爱吃的蔬菜是筋筋拉拉的菜,家长有时喜欢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从小就不爱吃肉,不爱吃某某菜等。”这种暗示等于“教唆”,即使你改变这种肉和莱的烹饪方法,他也不吃了。良好的引导应该是父母故意在孩子面前说:“嗯,这次的肉或菜改进了烧法,真是好吃多了。”或者说,“噢,我找到了上次肉咬不动的原因,瞧,这次的肉烧得可好吃了。”在进餐时,无论饭菜的质量如何,成人都不要在饭桌上评论饭菜,要给幼儿一种“积极暗示”。更何况孩子还有他喜欢吃的如“西红柿炒鸡蛋…‘冬瓜排骨汤”“菜肉馄饨”“土豆丝”等。

7 有一种“消极暗示”非常不好,那就是对某些脾气不好的孩子或不能满足其要求时,家长总是喜欢当着幼儿的面说:“没办法,我这孩子是‘双顶’,脾气就是犟。”这无形中给孩子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他会更加肆无忌惮。其实“双顶”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当孩子无理要求或发脾气时,你应采取不理不睬的手段或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当你不理睬他时,无论他怎样哭闹或在地上滚爬,你都不要理睬,更不要偷看他或偷偷地笑等,无论时间的长短,最终他会觉得哭闹没有用,从而自行好转,这时,你最好不要首先和他说话,让他来找你,这样效果会更好。用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也有一定的效果,此时往往可采用“指鹿为马”的方式来转移他的视线,其实,你只要细心地观察可以发现,孩子在哭闹时不是没有思维,他一边抹眼泪一边用眼神观察你的表情,这时,你应该是若无其事的。

篇8

儿子遭遇同学孤立

孩子开学没多久,赵娜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

为了让儿子军军更有出息,虽然学校离家不是很远,但是赵娜还是让儿子住校,每到周末才把他接回家。那个周五下午,她和以往一样,开车去接儿子回家。以往,赵娜每次都会看到儿子高兴地朝她直奔而来,告诉她一连串这样那样的好消息。可那个周末,赵娜一眼就看到儿子闷闷不乐地从校门口走出来。

赵娜以为儿子可能是某科考试不理想,但她知道儿子一向学习很用功,还担任着班里的学习委员,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因此她搂住儿子,在他额头上亲了一下说:“是不是考试没考好?没有关系的,下次再努力一把就行了。”说着就带他上了车。

可到了车上,儿子仍然沉默无语。

赵娜忍不住了,轻轻问:“军军今天怎么了?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军军伤心地哭了起来,边哭边述说最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几天前,他和同学张涵发生了矛盾。张涵和他同住一个宿舍,过去两人关系很好,学习成绩不相上下。有一次,他们和班里其他几个同学比赛做一道数学题,因为张涵最后一个做完,军军就笑着说:“你怎么真的变愚蠢啦?这么简单的一道题,竟做了半小时!”哪知这句话激怒了张涵,原来最近他学习成绩有点下滑,老师也这么批评过他。军军的话刚一出口,张涵的脸刷一下就变得通红,立即回击军军道:“你才愚蠢!”因为平时两人关系很好,所以军军把张涵的话也当成了玩笑,过后就忘了。

谁知晚自习后,军军回到宿舍,发现不但张涵不理他,另外两个同学也不理他了。为缓和气氛,军军把他们平时最喜欢玩的一个电子游戏机拿出来请大家一起玩。哪知张涵一脸怪笑地对另外两个同学说:“我们都是愚蠢的人,玩不来你这高智商的玩具!”另外两个同学互相挤了挤眼,附和道:“就是就是!”

而且,接下来的几天里,军军在宿舍、班上,都受到了从没有过的孤立,班上几乎没有人再和军军说话。作为学习委员,他在催同学们交作业时遇到了不少刁难。他想过告诉老师,可又怕惹来更大麻烦,所以一个人默默忍受了一星期。

赵娜轻声地问儿子:“你给他道歉了吗?”

这时的军军对张涵已经充满了怨恨,脱口说道:“他也骂我愚蠢了,我不道歉!”

赵娜想了一下,说:“他骂你是因为你先骂他,先伤了他的自尊心,所以我认为,你得先给他道歉。”

可是,受了很多委屈的军军坚持不道歉。

面对同学的阳奉阴违,

母亲教儿子真诚待人

赵娜知道儿子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她明白,9岁的儿子把友谊看得很重,却又没能力自己解决好朋友跟自己过不去的难题,处理不好,很可能对他造成重大打击。她决定帮儿子修复友谊。她马上给班主任打了个电话,把儿子在班上遇到的事情和班主任进行沟通。班主任说她还不知道这个事,表示问清楚后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好的。

周日下午,利用送儿子上学的机会,赵娜找到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告诉赵娜,她已经去找过张涵,张涵满口答应不再和军军计较了。她说,张涵这孩子很聪明,个性也很强,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很多同学都很敬畏他,在班上有较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但是由于父母这两年闹离婚,张涵心里非常缺乏安全感,总会用一些强势的行为来掩盖心里的恐慌。所以,班主任请赵娜最近还要多留意军军和张涵的关系,不排除张涵的行动会有反复。

赵娜听后,很同情张涵,觉得儿子更该主动道歉,请班主任转达儿子的歉意。当班主任向张涵说明了军军的歉意,并把他和军军叫到一起时,张涵表现出和成人一样的老练和诚恳。他拍拍军军的肩说:“老师,我和军军很好的,您放心吧!”

但正如班主任所料,背地里,张涵却继续让以前和军军要好的同学都不要理他。

这一星期,军军仍然是在难过和孤独中度过的。周末,妈妈来接,军军忍不住又一番哭诉,要妈妈再找找老师。

鉴于班主任对张涵的介绍,赵娜凭直觉感到这个问题不是她再找找老师就能解决的。她认为,父母离婚对张涵的心灵伤害得很厉害,这才是造成张涵反复的关键原因。所以赵娜再次找到班主任,希望由她出面,请张涵的爸爸妈妈来学校见见面。可班主任给张涵的父母打了几次电话,对方的态度都不冷不热,互相推诿。于是,赵娜决定自己努力。

又一个周五来临,赵娜找到班主任,说想把儿子宿舍里包括张涵在内的两个周末不回家的同学请到自己家里过周末。班主任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跟赵娜一起找到了张涵和另外一个同学。两个人欣然应允。

那个周末,赵娜带着三个孩子吃肯德基,看电影,玩游戏,孩子们好不愉快。

为了让三个孩子心里没有隔阂,玩得开心,在张涵到来之前,赵娜与军军进行了沟通。她问军军:“张涵来后,你打算怎样对待他?”

军军有点茫然。

赵娜启发他:“他是你的同学,也是你请来的客人,我觉得你应该对他热情些。”

军军点点头。

赵娜又启发他:“我把他请到家里玩,你认为我是什么目的?”

军军想了想说:“是为了搞好我们之间的关系。”

赵娜说:“对!但矛盾是在你们之间产生的,也是你先说他愚蠢的,所以我觉得你应该对他主动些。他是个聪明的孩子,而且你们以前还是好朋友,所以,如果你拿出诚意,我想他就不会再和你计较了。”

篇9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作用

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其不仅具有很好的审美欣赏作用,也被应用到学前教育中,旨在通过学习音乐陶冶学前儿童的情操,也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如今已经成为学前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已经得到广泛的普及实施,但由于我国学前儿童素质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和不足,此种情况也导致了我国学期儿童素质教育发展缓慢,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和实施力度。

1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如今素质教育虽然全面普及,但是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中也有很大差异。城市幼儿园教学设施完善、对教师水平、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音乐教育的普及水平也处在比较均衡发展的水准。然而乡镇幼儿园却普遍存在教学设施缺失、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另外,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然而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和客观原因影响,我国虽重视教育的成果却缺少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若不及时调整陈旧的教学方式,并加大学园教学设施建设,则很难使音乐教育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1]。

2素质教育背景下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作用

2.1促进德育发展:音乐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收获快乐,也能使学生通过音乐认识生活认识自然,并且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学习音乐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对于传统教育,如今教育改革的实施使得我国教育不再单调枯燥,因此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中增加了很多其他的环节,如游戏、音乐表演和律动等,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很多优秀的品质,如尊敬长辈、热爱大自然、互敬互爱等。

2.2促进身体素质发展:当代儿童相较于从前的儿童而言,虽然拥有了很多电子设备可以供其玩耍,但却使儿童缺少了很多户外体育活动的机会,这对于促进儿童身体健康、血液循环等方面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作用。而音乐需要儿童开口发生,通过声带的发生振动带动机体相关方面机能的协调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则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来调整儿童呼吸的频率。从心理方面来说,音乐可以带给人愉悦放松的精神享受,因此学习音乐也可以使儿童处于愉悦满足的状态,幼儿在听到节奏感强的音乐时更会随着音乐蹦蹦跳跳,跟着节奏有频率地进行呼吸和肢体动作,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心率稳定和血液循环。另外,幼儿音乐教育中往往会以舞蹈、音乐游戏或体操等配合教学,在此种情况下也能够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性[2]。

2.3促进团结精神:自我国施行“少生优生”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导致了现代很多儿童均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往往会受到家长更多的溺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对于儿童今后融入群体生活来说是很不利的。音乐教育中通常需要儿童进行合唱,在合唱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使儿童受到约束,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和习惯,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也可以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来实现,使儿童逐渐了解团体精神的意义,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

2.4促进感知能力发展:音乐教育中不只包括听、唱、跳,也包括学习五线谱以及其他的乐理知识,通过学习五线谱可以使儿童锻炼认知能力以及记忆能力,也可以增强其逻辑性的发展,而通过唱、听等教学内容的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听力、发声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众所周知,听觉、视觉等都是人类重要的感知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2.5促进左右脑功能开发:左右脑对于人类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支配以及辅助作用,不难发现在众多学生中往往会出现左右脑发展失衡的现象,此种现象的出现与传统教育形式也存在一定关系,传统教育中并不存在儿童前期教育,这也使得学生在正式进入教室学习时已经养成了一定的习惯,而在进行学前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的左右脑发展尽量平衡,音乐教育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与人类左右脑之间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学习音乐并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能够很好的改善左右脑发展不均衡的状态[3]。

3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等多方面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负责早期音乐教育的教师应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使音乐教育能够充分渗透到早期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丰富幼儿的音乐领域的相关活动。大环境下,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尚未得到全面的完善和实施,因此全面普及素质教育也已经成为了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者:吴雅楠 单位:海口市教育幼儿园碧海分园

参考文献:

[1]黄海燕.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1,08(02):254-255.

篇10

关键词:骄纵行为;幼儿园和家庭;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05-01

洋洋是小班的一个男孩,思维比较活跃,但是自控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常惹事生非。当他玩得高兴的时候,又蹦又跳,得意忘形;当遇到不顺心时,很容易就发怒、生气。就因为长期的喜怒无常,冲动任性,使得小伙伴们都不愿意与他交往,对他敬而远之。家长告诉老师,洋洋父母因为工作较忙,一直是婆婆爷爷在家里帮忙照顾孩子。婆婆爷爷非常宠溺孩子,什么都顺着他,孩子在家里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大人劝告、不约束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闹得天翻地覆,让家长都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拿这孩子怎么办。

一、原因分析

1、独立意识受阻

孩子骄纵性格的形成与孩子的独立意识受阻有关。3—6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意识,有了“独立”的愿望,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但因为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善于从其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感,而不管这些事物是否对他适宜、也不愿完全遵照成人的意愿。而家长则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总是以指令的形式去要求和命令孩子,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兴趣。孩子因达不到愿望,就会通过发脾气来要挟大人,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但是,孩子的骄纵性格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孩子骄纵性格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

2、隔代教养影响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造成孩子骄纵的最重要原因,很多家庭的年轻父母都喜欢把孩子给自己的父母来带养,而许多祖辈对孩子因为十分宠爱甚至溺爱,无形中就滋长了孩子的依赖性,孩子会觉得不管犯什么错,祖辈就是自己的“靠山”,孩子“恃宠”就最容易形成骄纵的性格。与此形成的负面影响是孩子与祖辈关系日益亲近,却和父母的关系日渐疏远,亲子关系也受影响。

3、教育方式不当

不当的管教态度和管教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导致问题的产生。有的家长采用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不作严格要求和必要的约束,任其发展。孩子做错事了,也不及时批评教育正确引导,而是无原则的宽容、庇护,与孩子缺少交流和沟通,这也是让孩子形成骄纵性格的原因。

二、面对骄纵行为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1、明确要求,预防在先,正面强化好的行为。

我们可以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同时在活动前要和孩子“勾勾手”作事前约定“今天你一定会……,会按老师的要求来做对吧?如果你今天……我会很高兴”。

2、冷置隔离,消减孩子负面行为

冷置处理法:在前面的例子中,洋洋在活动中哭闹和扔东西时,老师对他不予理会,采取冷置处理方法,不解释、不劝说、不靠近、甚至不要去看他,也不要让你的表情和姿态表达出你对他的关注,让孩子感到教师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孩子最初的反应必定是闹得更激烈,但这是意料中事,当他知道哭闹不会得到任何关注时,他的行为会逐渐减少。当他闹够了,逐渐平静下来时,你可以走到他身边坐下来,但不要谈有关刚才哭闹的事情,你可以说“那边的伙伴们在玩雪花片,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你一定也能玩得好,去加入他们吧”,来帮助他选择并加入一项活动。如果当你走近时,这名儿童继续哭闹,就再次走开。继续忽视,直到他停止哭闹后才关注他。

3、同伴交往,挫折成长,渐消孩子骄纵行为

要给孩子创造与伙伴交往机会,安排孩子参加分组合作游戏等。一般有骄纵行为的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懂得一定的社会交往道理,但却在实际中无法运用。与同龄伙伴一起,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在共同的活动中去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去彼此磨合、相互适应,去克服冲动、承受挫折等。在不断的成功与挫折中,他们会逐渐感情积累经验,慢慢发现怎样去接纳别人和被别人接纳的方法。孩子就会慢慢知道,要被同伴喜欢和接纳,就得逐渐学会改变自己某些骄纵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关注,当发现孩子确实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你可以告诉他“你试试……,也许……”等,为孩子提出正确的参考建议。

4、家园同步,沟通配合,共促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