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3-21 04:4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诗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4、《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篇2
1、《关于雷锋的故事》——团结友爱:雷锋经常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 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子,轻轻地盖在他身上。 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三、睡!”
2、《关于雷锋的故事》——特殊的星期天: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开药回来后,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烧水棚旁有几辆空车,雷锋推起一辆就走,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广播员小姐得知情况去采访他,问他为什么来,叫什么,哪个部队的。他说:“我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力尽一份力。”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接着干活去了。广播员广播了有位解放军战士在休息日来帮忙的这件事,工人们受到鼓舞,一个个都更卖力的干起来,还与雷锋比赛。于是这天下午提前了两个小时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他干完活还上车取了军装不留姓名就走了,其实管理员爷爷看到雷锋的军装里夹了一封他替王大力捎的信,爷爷当雷锋是王大力,引起了一场误会。
3、《关于雷锋的故事》——孩子知心人: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如今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建设路小学六年级的小马同学就是经过雷锋的耐心教导,逐渐克服了爱玩、爱闹的缺点,学习取得进步,并佩戴上了红领巾。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6月24日,备受天津市民瞩目的“超市保安打死顾客案”经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终审裁定,维持了一审法院对12名被告人的判决结果。
2003年7月19日下午4点左右,山西来津打工者任某和朋友张某在乐购超市购物时,该超市保安李国营怀疑任某偷窃手机,叫来其他保安,将任某和张某带到保安办公室里进行盘问,对他们拳打脚踢,并分别让二人写“偷手机”的经过。然后,保安们又分别对任某进行殴打。保安谭健对任某头、脸等部位拳打脚踢,使任某头部多次撞击墙面。最终任某倒地昏厥。两天后任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任某是被较钝的物体打击致颅脑损伤死亡。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多次开庭审理后认为,谭健在共同伤害的犯罪过程中,地位作用明显,是主犯。李国营等5人在共同犯罪中,积极参与或持械殴打被害人,起主要作用,亦是主犯。因此,应按其参与了全部犯罪处罚。李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减轻处罚。另外6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是从犯,依法对他们减轻处罚。据此,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谭健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李国营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其他10人分别被判处三年至四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谭健、李国营等不服一审判决,上诉到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篇4
一是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精品课堂。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新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在工作中,彻底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在大语文教学观的背景下,构建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充分考虑到“整体性与多样化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借鉴与创新相统一”这样四个原则,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更加实用,更加灵活,更加完整,更加新颖。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学模式构建工作已经取得令人欣喜的阶段性成果,学校先后召开了由校长主持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工作专题会议8次,业务领导包片深入到六个教研组,和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模式的构建工作,全校语文学科共构建十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已成为我校课改的一大特色,使我们的教师都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者,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使每位教师的课堂内容上厚重丰满,程序上有条不紊,方法上灵活多样,气氛上轻松愉悦,效果上多元显著,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是开展读书活动,让书香飘满校园。我校开展了《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书香飘满校园》古诗词诵读活动,通过开展此活动不仅丰富了师生的人文素养,而且也展现了我校以及学生的文化积淀,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利用每天早读五分钟读书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配乐诵读、学生自由背诵、学生互相讲解诗意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理解诗词的意思、意境;意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学校每学期还要集中举行一次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古诗词背诵、演唱表演等活动,评选读书小明星。同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提倡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各班级把学生的作文、读书笔记、诗词书法作品贴在班级“学习园地”、板报栏里,供大家欣赏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风气,一种氛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让好书伴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是创办手抄报,向生活学语文。我校重视常规管理,充分利用手抄报这块小阵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并了解相关节日知识。为充分发挥手抄报的教育作用,学校规定各班每星期必须出一期手抄报,学生分组,共同确定感兴趣的主题,组内分工,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机会,学习出手抄报的基本技能、技巧,例如写作的能力,排版的艺术,学生绘画的技能,色彩的搭配、资料的搜集整理能力等。让每个学生能尽情施展才华。学校还实施了“手抄报评比”制度,定期检查评分。“手抄报”这一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手抄报”的内容哪里来?于是学生们开始了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在大阅读课上读,而且在课间、饭前、饭后读,在节假日也要读。语文方面的读,天文、地理方面的也读,大量地阅读,不断积累。他们获得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如今手抄报已经成为我校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是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办学特色。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立足“校本”、着眼“实际”、突出“特色”,以兴趣为突破口,以特长为载体,以亲身实践为途径,创设多彩的校本课程。努力实现了“学校有特色,班班有项目,人人有特长”的目标。我校自编了《小学生古诗诵读》和《小学生快乐阅读》两本校本教材,作为全校校本课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共收集了80首古诗,分成三个学段让学生进行古诗背诵,又从浩瀚的知识宝库中筛选了一些寓言故事、名人名言、谚语、成语等编写了《小学生快乐阅读》,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科学素养,使孩子们在阅读和理解中,潜移默化地升华境界和净化心灵。
五是成立文学社,构建语文新天地。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我校成立了《太阳花》文学社。文学社每半月刊出一期社报。内容突出了栏目丰富多彩、贴近孩子实际、不断创新的特点。让各班的墙壁会说话。这是我们为促进文学社活动开展所开辟的另一个阵地。走进实验小学各班,你会被室内墙壁上精彩纷呈的“文学园地”“优秀作品”“板报设计”所吸引。在这里,你可以读到学生们的文采飞扬,你还能欣赏到小画家们的妙笔生花,更能领略到实验小学营造书香校园的扎实有效。
篇5
一 营造诗意氛围,以环境润物无声
教室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描写黄河的诗句。从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中看黄河的奔腾不息滔滔入海;在李白“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悟黄河的源远流长博大情怀;在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品黄河的意高境远舒展心胸。后面的评比栏上冠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标题提醒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这是本学期教室的装扮。这是“以诗文辅德,塑造人格美;以诗文践行,引导行为美;以诗文益智,渗透智慧美;以诗文陶情,欣赏艺术美”的教育理念。这是让墙壁、生物角、小书架处处都彰显古诗词文化的具体措施。让以“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为主题的读书展示栏成为孩子们展示阅读成果,交流读书心得的“悦读”家园。这些,不仅成了班级的一道风景,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学生在欣赏、诵读中,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从中了解黄河孕育华夏的文明史,感受到黄河的力量和精神,在诗意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诗词的陶冶和影响。古诗的积累,底蕴的积淀就在这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环境中得到滋润。
二 经典诵读课堂,让情趣融合所长
今年,教育部在语文新课标的修订中,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阅读做了一些调整,都增加了经典篇目的诵读与背诵。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到400万字以上,而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则有136篇。诵读古诗文的主阵地是语文课堂,我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现代教育技术来演绎流传千古的经典诗文,和诗文浑然一体的音乐、生动再现诗文意境的图片,为孩子们理解古诗文搭建了桥梁,打通了时空的间隔。在《惠崇春江晓景》中寻春、探春、赏春,感受春之生机;在《卜算子咏梅》说梅、问梅、评梅、赞梅,感受梅花的高洁品质……学生在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古诗课堂中,将语文课程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和实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诗的语言特别跳跃、含蓄,为读者留下很多“空白”。在课堂上,我匠心独运,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处展开丰富的想象,再通过艺术再造——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古诗配上合适的画面,将一首首诗词,转换成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实践证明,学生爱给诗词配图画,乐意用彩笔来阐述诗意。由此可见,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好这些空白,不仅能加深对诗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 特色诗韵活动,用体验品味成功
古诗词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藏,在学生积累诗词的过程中,如何能让学生保持对诗歌的持久兴趣呢?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通过课内外组织丰富的活动来激发诵读兴趣,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课前吟诵,培养雅趣。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适合小学生诵读。充分利用每天早读或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吟诵”活动,让学生手捧诗卷,神游天下,神交古人,于广袤大漠中静观日落,于清风明月处可见闲情,于百花争艳处独嗅芬芳,于芭蕉梧桐处坐听风雨;让学生手捧诗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春看儿童忙趁东风放纸鸢,夏观荷池接天莲叶无穷碧,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天高云淡,南可畅游于江南看鱼戏莲叶间。真正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在“常吟”与“时习”中感受语言的精练、节奏的明快、意蕴的深远、情感的真挚。总之,在诵读中培养雅趣,在吟诵中陶冶情操。
办手抄报,培养情趣。随着学生古诗词积累数量的增多,他们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采用办古诗词手抄报的形式恰能满足学生这一愿望。为此,我每月以一个主题让学生办古诗词手抄报,把学生带入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好境界,使学生走进浩瀚渊博的古诗王国,让诗香溢满班级,让诗魂注入学生的心灵……定期引导学生将手抄报归类整理成册,分为山水田园篇、花草咏物篇、送别思乡篇、爱国励志篇、春夏秋冬篇、洛阳牡丹篇等……再通过定期的手抄报评比展览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不知不觉中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转化成学习的情趣,在展示中形成阅读和积累的良好习惯,在交流中提高归纳鉴赏的能力。
篇6
2与文体活动相结合教师应注重在文体活动中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在开展某项活动前,结合语文课学过的知识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留心观察并记录活动的过程,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比如:在进行体育越野赛、跳绳赛、踢毽赛、体操、小篮球、乒乓球比赛以及“六·一”、“十·一”和新年文艺演出前,要求各年级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定向观察或机遇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活动后运用已学的某种写作方法练笔。
3与认识社会相结合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把学习语文与认识社会结合起来。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后,要求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5分钟新闻报告会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学期初排表,学生轮流报告。开展这项活动意义在于激励学生认识社会,在认识社会中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收听、收看、记录、讲述新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从而使各项能力得到锻炼。
4与创办手抄报相结合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明确提出:“适当地组织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自己动手办报、进行普通话比赛、作文比赛、听说读写综合竞赛、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按照大纲要求,应要求学校在三年级以上班级创办手抄小报,手抄报由学生轮流当编者。小报内容大体以宣传新人新事为主,或摘录谜语趣题,或选登格言警句,每学期组织一次小报展览,在办报中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7
关键词:文本迁移;课外积累;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105-03
一、依托文本,迁移作业
1.根据内容,动手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看一看。直观、形象的事物往往更能引起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神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布置一些比较直观的作业,比如涂涂画画、演一演、唱一唱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例如,教学人教版第二册高鼎的《村居》前,可以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自读古诗,根据诗意把自己感悟到的景象画下来。”结果孩子们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最绚丽的春景图,最欢快的孩童放风筝的嬉戏图。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他们欢笑,他们奔跑,他们手中眼中全是那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风筝。此时,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恬淡心境不是已经全在画中了吗?学诗对于孩子来讲原来是这么轻松、简单的事呀!
2.结合原文,快乐习作。《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因此,在布置课外作业时,除了紧扣小练笔、单元习作训练的要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一些相应的片段训练外,还经常布置写一些想象性的习作,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结束时,让学生想象一下上当的乌鸦又一次遇到了狡猾的狐狸,还会上当吗?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学生的故事真是精彩奇特,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们的智慧。
3.凭借载体,搜集信息。新课标中指出:“作为一名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从中捕捉信息,搜集资料,并在丰富多样的信息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语文学习更应如此。
(1)读课外书。书籍是最好的知识来源,是最好的精神食粮。通过阅读课外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形成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程度适合的课外书籍。例如,教学《哪吒闹海》后,让学生读读青少版的《封神演义》。学生从中了解了更多关于哪吒的精彩故事,也对中国的这部经典的神话故事以及人物有了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2)上网。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能够给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网络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询资源,增长知识。在教学你知道我国哪些城市的别称时,通过网络学生搜集了很多,了解了很多地理人文知识,对自己伟大的祖国有了更深的自豪感和要把祖国建设好的责任感。
(3)看电视。布置学生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做做“新闻评论员”,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既锻炼了胆量,又增长了见识。此外,布置学生看《动物世界》等节目,学生更是在惊喜之余,还积攒了能量。
二、放眼课外,注重积累
“重积累”也是课程标准中需要老师更新的教育理念之一。诗歌、成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语言的结晶。在人的一生中,如果不好好利用6至13周岁记忆的黄金阶段,将会造成很大的遗憾。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所教课内容给学生扩充课外积累,比如,教学苏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后,让他们搜集关于刻苦努力的成语和名言;除了让学生背诵课文中指定背诵的篇目外,还布置他们每人每周至少背诵3首古诗10条成语。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古诗、成语后,引导其将成语、古诗进行分类。
如在成语里,让学生按描写人物心理的、写景的、含有动物名称的、含有数字的、历史典故的、寓言故事的等进行分类。定期举行“成语、古诗的积累”汇报会,评选出“成语大王”“成语接龙”“古诗能手”,以此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立足生活,实践加习作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此,笔者采用了如下做法:
1.做手抄报。让学生把在报纸、杂志、书刊上看到的优美词句、信息等记录下来,也可以写下自己真实的体会,制作手抄报。从报头的设计、美工,内容的编排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定期的举行手抄报展示。当然也可以根据一定的主题来准备手抄报。比如,三月份植树节,就可以布置学生围绕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主题展开;“3.15”消费者权益日,就可以围绕打假,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主题展开。
2.学生是最喜欢手工制作的,那就指导学生把小制作、小实验的过程写下来,用真情实感写下的就是最优秀的。这样的作业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组织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向社会大课堂。春天了,组织春游;重阳节,到敬老院参加敬老活动;春节到了,为家里、邻里写春联;星期日,去做个小交通指挥志愿者,宣传交通知识;让学生当小宣传员,向家人、邻里讲健康常识,法律治安知识;当小记者采访先进的人和事,报道焦点新闻。学生在这些有益的活动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得到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当然也会成为习作中的好素材。
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别出心裁的,但我们的原则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要遵循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作业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让学习成为孩子们自觉自愿的事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乐在学中,学在乐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一、联系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我们的学生需要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单靠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发利用其他信息资源。叶圣陶先生也有句话:“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词汇,学生的笔下定会生出许多鲜花。
情境教学也可以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由生活引发感悟。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停。”写生活中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捕捉写作的信息。如我们班的图书角是由班长带领学生共同创办的,这件事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于是我就让学生围绕这件事的情境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我的班长》《我们班的图书角》《奉献的美》等习作便应运而生。
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丰富写作素材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我们开展的漂流书活动,古诗诵读,手抄报展评,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保护环境,爱护母亲河”的倡议活动,等等。在这些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多了,内心对生活的感悟加深了,也在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就拿办手抄报来说,每人办一期手抄报,学生都要根据确定的中心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大量阅读、摘抄、分析、筛选,然后还要编辑、设计、抄写。一张手抄报,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地涉猎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也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舞台。
鼓励学生写日记和随笔,注重在随机性活动中积累作文素料。比如,家长会前学生会写些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老师外出不在校时,会让学生写一写老师不在时班级里发生的新鲜事,既锻炼了文笔,又起到了沟通交流的效果。每逢节假日、纪念日我总会让学生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三八妇女节时替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将过程写下来;六一儿童节时让学生写一写过节的体会;中秋节写一些全家团圆赏月的喜庆气氛,等等。
二、旁敲侧击,引领写作方法
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同等重要。”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模仿,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写作方法,是为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语言和写作方法。如果教师让学生机械模仿,就会阻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压抑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主题生活作文教学中,采用旁敲侧击法,教师可巧妙引领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跳绳比赛真有趣!随着一声哨响,同学们快速地甩动手中的绳子,飞快地跳起来。你看李颖,挺直了腰板,手不停地甩绳子,脚不停地跳,活像个脚下装了弹簧的机器人。旁边的同学都在扯着嗓子大喊:“加油!加油!”再看看那边的小东……
读完此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了哪些人的表现?抓住这些人的哪些方面来写?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总结写作方法。最后才进入主题,组织学生体验夹玻璃球,再把刚才活动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你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句,抓住重点人物和观众的表现来写,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感兴趣,写起来言之有物,得心应手。
三、鼓励为主,拓宽评价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面对学生多元化的理解,作为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我们应该把这种多元的空间留给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他们的生活空间抒发自己的情感。
人性评改,鼓励为主。评改作文时,对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有创新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
引导自改,超越自我。作文修改,教师应重“批”,让学生重“改”。教师写评语,一忌指责,二忌笼统。应多用肯定型评语、商量型评语、交流型评语等启发学生自己认识作文的优点,发现作文的不足,然后自己动手修改。自改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立作文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组织互改,提升自我。在班级内,学生互改可以分小组进行。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因地位平等,心理不受威胁,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激发状态,而且因相互启发而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互改时独立思考,提出不同意见,展开争论。
篇9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参观、旅游。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即是这个道理。参观博物馆,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地的历史、人物、风俗、地理。参观科技馆,可以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力。因此,应多组织参观活动,使学生多了解我们的社会,多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
2.自由阅读,做好笔记。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笔者采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读书、就要动笔墨,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也可以写读书笔记。每周的阅读课都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上,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各类书籍。每个学生都有借书证,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每周做两篇读书笔记,记清所读的书(文章)名、日期、主要内容,还可以摘录重要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多读、多思。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以让他们给文字配上插图。教师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借此指导阅读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影视欣赏,上网浏览。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报刊书籍上,电影、电视、网络扩大了人们的阅读空间,因此,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可以迅速增加知识。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让学生搜集当年支边青年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图片、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就会对文中爸爸的言行有更深的理解,被爸爸那一代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其实在各科教学中,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在报刊、书籍、影视、网络上查阅有关资料,以求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各科教师均有义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因为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向完整。
4.自办报刊。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本学期初我校争创绿色学校,于是我班便以环保为主题,办了一期手抄报。期中,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又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需要大量阅读有关环保及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这样才能办出像模像样的报纸。对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都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会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了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1.每周一诗。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可以要求各年级段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每星期抽出一节课举行诗词朗诵会,检查学生背诗的情况,对那些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能简单介绍诗词内容、并能说出诗歌的写作特点的学生加以表扬。长此以往,古诗词那精练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韵味、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2.进行阅读交流。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知识竞赛或总结表彰、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真是形式多样、活泼有序。通过这项活动,同学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巩固了阅读效果。
三、制订计划,推荐读物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欣赏的是情节的离奇曲折,贪得多而嚼不烂。要批导他们不仅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的、科学的,深浅适宜的,分量适当的课外读物。学期开始,师生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规定每生每学期读两三本书,平均每天写一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还规定阅读书目的范围。书目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如《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标点符号用法表》等,加强基础训练;一种是配合课文学习的,如《三国演义》《唐宋诗词选》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种是课本上没有或少有的科技类、史地类、社会科学类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等。
四、提示方法,扩大成果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篇10
近年来我校以“构建书香校园 追寻幸福教育”为主题进行了有效的实践研究,学校以构建书香校园为契机,努力提高学校品位;打造高品质的办学特色,在全校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类型,让师生能够在读书中体会到真正的乐趣,让读书在校园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全校师生追求幸福的一种常态化教育。但是在某些方面做的还是不到位,下面是我校改进方案。
一 学校重视,责任落实到位
首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教务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为成员的“构建书香校园 追寻幸福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活动。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分管主任具体抓、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及其他科室协同抓的管理网络,为书香校园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落实书香校园方案
学校开展“构建书香校园 追寻幸福教育”的宗旨是:诵读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创造生生和谐、师生和谐、校内与校外和谐的良好读书氛围。
保证读书时间,每周安排两课时阅读课,把阅读课作为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来开发实施。
创设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内设有《三字经》、《千字文》、《优秀古诗文、诗词》长廊。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沐浴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校在低年级实施每周背诵一首古诗、一句名言、讲一个故事。在中高年级中实施每周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记住一句名言、交流一次读书心得、推荐一本好书。
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经学校研究决定每周语文教师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在阅读中师生共读,平等交流。根究学生认知的特点,在指导内容上低年级注重对优美词句的摘抄、朗读练习,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中高年级,注重对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的理解,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让学生能够在有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中心意图,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报刊中的资料、格言、美文,把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等资料整理汇总,分类编辑,作为手抄报的内容。每学期每班出版两期手抄报,学校定期组织评比和展示交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开展诗配画评比活动。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我们组织了学生“诗配画”、“成语配画”“美文配画”比赛,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古诗、成语故事、美文加画面,变抽象为具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各种阅读竞赛活动。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阅读知识竞赛,在活动中让学对阅读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另外,我们还开展表演课本剧、故事大王评比、古诗文擂台赛、读好书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三 合理配置,落实阅读内容。
教师推荐读物。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出自名家名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与原著联系进行阅读。我们根据课堂中所学语文内容,选择与课文相近的名篇佳作,供学生阅读,通过选择不同作者对同一对象的写作文章供学生阅读,使学生感受到不同作者写作同一对象的不同之处,拓展了学生思维。我们既注重课内教学内容的讲解,又注重课外阅读的质量,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数量。
我们要培养学生在阅读自由选择读物的能力。教师通过学生各自阅读能力的不同,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购买书籍。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低年级选择故事性强的趣味故事。中高年级学生选择知识性强的书籍。“读一本好书就是与很多高尚的人谈话。”教师要在阅读中教会生选择最有意义,最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开卷未必全有益,好书才能促成长。”我们还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可自主购买书籍,以丰富阅读内容。
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我们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读说结合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经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等。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指导,使学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课外阅读是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外阅读最终要成为自身的一种生活需求。
学校和家庭的有效合作交流能够提高阅读质量。读书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我们重视家校联系,实现校内外沟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可见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我校利用家长会、微信群、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大力提倡家长与孩子一起看课外书,让家长为孩子树立读书榜样,帮助孩子上网浏览有关书籍。我们把家长做得好的经验在家长会上积极宣传,让家长把好的经验传播开来,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气氛。
四 读写结合,放飞阅读想象的翅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子,用手中的笔把自己的读书感受随时写下来,不为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真正去用心,认真把握教材,找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指导学生精准练习。我们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进行仿写、续写、缩写、改写,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习作水平。
五 客观评估,激励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