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测试题范文
时间:2023-03-28 05:2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力测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情绪智力的作为一种人类独有的思维特质,主要表现为在外界环境和人际交往中产生压力和尴尬时的化解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其整体水平能够侧面反映出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良好人际关系进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针对用人单位而言,选择合适的情绪测量试题,对即将入职或招聘人员进行测试,有利于对员工未来人际关系和工作满意度进行有效预测,进而体现员工未来的工作效能情况。根据以往研究的基础,笔者总结测试设计将在五个因素,十五个子维度上总结设计情绪智力的参考方案,帮助企业对将入职员工进行效能预测和分析。
关键词: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心理测试
一、情绪智力研究成果
情绪智力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初叶,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将人们用于人际关系管理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定义为社会智力,随后亚历山大又在1935年对提出了非智力因素在人际关系处理中的影响作用。发展到80年代,加德纳关于智力的多元理解和划分明确了情绪智力的维度,及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这两者从自我调节和外部环境影响和处理能力的角度分别对情绪智力进行了表述,同时具备两种智力的人能够理解自身和他人的意图和诉求,通过调节自己和影响他人的方式,实现人际关系良好发展和自身生活环境优化。由此可见,心理学界对于情绪智力的定义和划分并无统一的说法和共识,各个学派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并根据自己的理论开发了不同的测量工具。皮特艾兹等研究者为了解决研究理论和测量方法各异带来的情绪智力定义混乱问题,总结归纳了各类理论研究观点,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特质情绪智力和能力情绪智力两个方面,并重点研究了特质情绪智力,明确其概念和结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可用于实用性研究的测量工具。由于本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未入职员工的特质情绪智力进行测试,因此主要借鉴皮特艾兹的理论和成果,根据我国求职特点进行本土化设计,帮助用人单位进行情绪智力测试。这样不仅可以借助较为成熟的测试体系和数据来源,也可以针对我国本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
二、情绪智力心理测试设计原则
1、私密性原则。在心理学测试中,考虑到其测试问题涉及到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以及测试结果外泄可能对个人心理和发展造成的影响,在测试之前必须告知被测试者测试的情况和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这一事实,让被测试者了解本测试的内容及结果仅在他允许的范围内知晓,测试人员应具有绝对专业性,对测试内容和结果严格保密。
2、预先准备原则。情绪智力测设中选择的不同测试点、测试的实施过程、得分统计和结果分析应严格按照心理学测试要求进行,需要对相关测试人员进行预先培训,并充分了解测试的目的、内容,以便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客观性原则。确保被测试者完成测试的条件尽量相同,减少外界因素对被测试者心态和情绪的影响。对于测试结果的评价也应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确定测评的一致性。
4、参考性原则。情绪智力测试结果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被测试这在情绪智力方面的基本情况,但必然存在一定误差,因此测试结果应尽量作为参考量,配合其他测试,全面了解被测试者的实际情况。
三、设计测试的目的意义、设计思路及双向细目表
(一)测试的目的意义
企业在选择用人之时进行情绪智力测试,重点想要了解的是将入职员工的人际情绪智力情况,特别是在自我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互动中的情绪信息,员工拥有良好的情绪智力是提升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能的基础,因此在入职前通过相应测试选择这方面能力较强的员工,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测试设计思路
1、测试题目设计可以依据特质情绪智力成人问卷包括简版(Petrides & Furnham,2006; Cooper & Petrides,2010),问卷的内容涉及到整体特质情绪智力的四大类影响因素和15个分因子,以自陈式的方式展开,测试问题均以陈述句形式进行,被测试者需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测试。
2、测试量表以Likert五点记分法为主,及从根本不符合、多数情况不符合、不能确定、多数情况符合到完全符合五个层级,分别计1、2、3、4、5分,共30题,每个因子两个题目,根据总分情况分为优秀(130分以上)、良好(130-100分)、合格(99-75)和较差(75分以下)。测试者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每个因素进行平均得分统计,分为单项优秀(4分以上)、良好(4-3.5分)、合格(3.5以下-3分)、较差(3分以下)。
(三)双向细目表的设计思路
构成因素为:情感因素、自控因素、交际因素、幸福因素、整体情况。
其中各个构成因素的因子、特征及所占问题数量为:
情感因素――情绪感知,(是否对自己的感受有明确的认知能力,是否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表达和情绪变化),2问;
情绪转移(是否具有换位思考能力和意见采纳能力,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2问;情绪表述(是否能够有效组织语言,保证交流畅通)2问;
关联技能(是否能够成为合格的倾听者和交流者,是否能够通过建立友好关系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否了解如何在沟通中做出正确回应)2问
自控因素――情绪调控(是否能够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能否及时发现并消除消极情绪情绪影响,延长积极情绪作用时间,能否保持心理状态稳定)2问;
低冲动性(是否在全面掌握信息和深思熟虑后才做出决定或付诸行动,但又不会仅为过于谨慎而畏首畏尾)2问;
压力调节(是否能通过情绪调节和情绪激励减少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冷静面对压力)2问。
交际因素――情绪调节(是否能够在感知他人情绪的基础上,帮助他人进行有效情绪调节,是否乐于出席社交活动)2问;
决断力(是否能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是否能够真心对他人给予肯定和赞美,是否希望获得团队领导位置)2问;
社会观念(是否对人际交往和沟通合作具有相当的自信,是够对外界信息和周围人情绪变化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是否善于协商和沟通)2问。
幸福因素――特质幸福(能否在多数时候保持幸福和快乐的感觉)2问;
特质乐观(是否具有乐观的心态和处事态度,是否具有迎接风险和挑战的能力)2问;
自信心(是否对自我价值实现具有较高的期望,是否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否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2问;
整体情况――适应性(是否能够较快适应新的事物或环境,是否具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2问;
自我实现(是否对成功具有强烈的企图心和行动力,是否能够处于自我实现需求而努力工作)2问。(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Petrides K. V. , Frederickson N. , & Furnham A. The role of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devi-ant behavior at school[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4, 36, 277 -293.
篇2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7-074-03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以此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训练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的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师的实践职业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职业能力势在必行。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是促进高职教师提升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工学结合与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高的内在联系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工学结合,可以让学生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职业训练,了解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
从教学方面来说,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必然会带来教学体系的全面变革,这就对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成为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实践技能的拓展者。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为了突显职业教育特色,就必须强调以技能为主线,通过生产实践、企业调研、技术开发、与行业企业合作以及为地区经济服务等多种工学结合形式,使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而优化其职业素质和提升其职业能力。
教师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大小。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就必须走出校园,到行业企业中去学习和锻炼,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使自己得到发展。
二、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教师提升职业能力的应对策略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日益突出,尤其是一些工科高职院校,其指导思想就是走学术化道路,以学术进步推动学校发展,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势必会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理论教学、写论文、做课题等方面,技术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不断被削弱,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提高,使得学生实习实践流于形式,实习结果失真。这种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必然严重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进而影响到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高职院校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能否成功实施,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高职教师,他们的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人简单地认为,工学结合即教师、学生进工厂,其实不然,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师到企业调研,在有限的时间里,应关注什么,学什么,如何加深教师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及时用所掌握的知识武装自己,最终通过工学结合,怎样更系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都需要更进一步地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摆正位置,进入角色
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而最先开发和应用它们的正是广大的工矿企业。教师到企业之后,要意识到实践知识的重要性和提升自我实践能力的紧迫性,认同企业文化,以积极心态尽快融入新的团队当中。
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要时刻提醒自己,从现在起“我就是本企业的员工”,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注重考勤制度和安全制度。要以学生的心态向企业各个层面的人学习,上至企业高管、高级技术人员,下至车间普通工人,他们都是师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更多的机会与行业企业的优秀人员亲密接触,才有可能获得来自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二)总结方法,大胆实践
高职培养的人才应是一线需要的人才。因此到企业调研学习的教师,首先要认真考虑:学生到企业后能为企业做些什么,要弄清楚相应岗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其核心的知识点是什么,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要做哪些准备。带着这些问题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向工人师傅学习,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最新的技能和工艺。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实战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工学结合的学习,要求高职教师不仅在理论上胜任教学,而且在实践上还要过关。
篇3
一是贯彻落实不够到位。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没有开发经费、人手少、设备落后的现象。有些部门对贯彻机构编制方面的文件精神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职责履行不到位等问题。个别地市级以上部门甚至以项目检查、考核、验收等理由对下级部门的机构设置、编制配备等情况进行干预,给编制管理部门贯彻落实机构编制政策造成了影响。
二是部门联动不够顺畅。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配合密不可分,只有加强沟通合作,建立一整套的有制度保障的联动机制,才能保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落到实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制约,组织、人社、财政、编制等有关部门在对人员、编制、经费等管理过程中存在沟通不力、工作脱节的现象。比如,在干部配备上,有时事先不与编制部门衔接,存在超编制和超职数配备的现象;在人员调配上,提前不与编制部门核对人员编制情况,存在随意办理调配手续等问题。
三是平台建设不够规范。机构编制实名制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内容应当包含机构和人员的全部信息,但由于目前上级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各地都使用自行设计开发的信息系统,导致了信息的内容不统一、不兼容。特别是编制实名制管理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比较高,必须选择实力雄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软件开发企业合作。但目前的软件开发企业技术良莠不齐,有的只算经济账,只顾自身利益,平台开发漏洞不少;有的只管前期开发,不管后期服务,等等。这些都给编制实名制管理的信息系统开发带来了掣肘。
四是社会认知度不够高。长期以来,人们头脑中存在一种意识:认为机构编制部门是管数的,组织人社部门才是管人的,认为只要单位编制有余缺,不管调动或新录用人员其年龄和专业条件是否符合人员结构要求,编制部门都要给予办理审批、入编手续;单位人员调整只上报给组织、人社部门,不主动向机构编制部门报告,导致人员编制信息更新不及时,不能很好发挥机构编制的“龙头”作用。
五是处罚机制不够健全。虽然中央、省、市各级制定了相关的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但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管理缺乏权威,处置缺乏力度,造成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结合重点工作抓落实。要广泛宣传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上级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要求。在严格执行“编外严禁进人,编内审核进人”原则的基础上,将编制实名制管理与编制部门有关工作结合。首先,要与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相结合。在事业单位清理规范过程中,设立实名制审核组,将各单位报送的机构编制人员情况与实名制数据库对照,并结合编制审批表及相关批复文件等进行审核、更新。其次,要与机构编制核查工作相结合。在集中核查阶段,采取“主管部门核对、个人签字、加盖公章”的方式,对实名制数据库中的信息再次进行核对,确保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流程规范,确保机构编制核查结果和实名制管理系统内人员信息的真实、准确。
二要完善联动机制抓落实。各级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要形成人员变动数据及时告知、信息资源互通共享、部门联手协同管理的工作机制,实现财政供养人员增长的有效监督。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两步走”:第一步,按照部门职责和系统管理权限,定期校核实名制数据库信息,确保数据库信息完备准确。第二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用编核准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的管理程序,建立机构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的监管机制,财政部门依据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核定部门预算、核拨经费。同时,人社、财政部门可通过人事管理、财政预算等业务,对机构编制工作进行监督。
三要加强平台建设抓落实。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增速提效的有效手段,具体做到三个完善:要完善设施配备。按照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购买高性能服务器等硬件设施。要完善系统功能。针对机构编制工作协调面广、联动性强、统计要求高的特点,组织人员和技术力量,开发多账户运行、用编审核、实名制公示、编制年底统计等系统功能,实现编办与各部门可以在同一套管理系统内开展实名制管理业务。要完善管理体系。针对机构编制政策要求严、信息准确度高的特点,按照业务流程,对各用户的权限进行按级设定、分类管理,避免因用户过多造成数据库信息更改频繁、信息不准确等问题。
四要强化信息管理抓落实。为提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各级编办应当从信息内容、管理程序等方面对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定,做到信息内容应有尽有,做到信息管理又“清”又“快”:“清”,即底数清,要组织人员核清各单位在编人员底数,把机构编制、实有人员、离退休人员情况及实有在编人员的“三龄一历”、占用编制情况、定岗情况、家庭成员情况等内容,录入数据库,进一步增强在编人员的准确性和数据库的实用性,并要求单位在办理人员考录、调动或人员职务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完善实名制管理系统中的人员信息;“快”,即更新快,要结合日常工作,在单位人员入编、销编及科级职数审核等工作过程中,加入实名制数据更新环节,对未更新实名制数据的单位暂缓办理相应的机构编制事项,确保实名制系统的信息更新工作高效、快捷。
篇4
某金融机构的困惑
让我们看一下例子。国外某金融机构,因为长期积累和企业兼并等历史原因,系统是按照不同的业务划分的,比如个人银行、个人贷款、网上银行、信用卡、基金理财、保险业务等系统都根据各自的业务发展管理相关的业务和客户信息。贷款业务人员在审批客户贷款申请的时候,需要全面了解客户的资产负债情况,以及客户的收入、房产、信用等信息来对贷款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贷款额度等。因为系统相互独立,贷款业务人员,需要分别从不同系统了解客户基本状况和资产,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不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影响客户满意度。
以上例子就涉及数据治理,如何改变现状,成了CIO亟须解决的问题。然而,数据治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数据治理要求数据满足六大条件,但现状不乐观。
数据要有可访问性。但是,由于各个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而又各有自己的访问权限,因此,对于员工来说,并没有权利看到他想要的数据。Informatica Power Exchange可以解决企业数据的可访问性问题,除了常用的ODBC、JDBC、文件、消息数据接口外,还特别提供针对SAP、Oracle ERP等大型软件的专业接口,实现企业数据的完全贯通。
数据要有可用性。如果员工想用的数据所在的系统已经不堪重负,那么即使该员工有访问权限,也无法访问到该数据。
数据需要高质量。如果从系统中得到了数据,但是数据让人无法理解或者不符合逻辑,那么说明这个数据可能是错误的。
数据保持一致性。如果在不同的系统中,同一条信息的数据并不相同,那么这条数据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数据要有可审性。可审性指的是所有人对数据所做的修改都有跟踪记录,数据都可回溯。而目前在数据的可审性方面还存在问题,大多数企业的数据没有可审性。
数据要有安全性。所有的数据都定义好访问和修改权限。这是一项很难的工作,尽管很多技术可以实现它,但是真正使用的并不多。
从典型业务切入
目前数据治理的理论还不成熟,相应的方法和工具也不够丰富,另外,它也并未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所以数据治理在国内外还是一个挖掘不深却又将在有作为的领域。对于企业来说,要做全企业的治理,难度大,耗费大,周期长。企业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协会主席Michele Koch 在芝加哥举行的2011年企业数据世界会议上指出:“有时数据治理方案是明确的,糟糕的数据质量将导致灾难性的用户在线体验,但是在找出问题的原因并给与量化分析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一般从一些典型的业务出发,触发出其它的项目,从而实现全面的治理。
篇5
1、测试智商,有专门的智商测试题。现在互联网上有非常多。但是通过测试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更推荐去专门的智商测试机构,让专业人士进行综合的评估。
2、智商测试是一种科学测试行为。智商测验包括十一个项目,有常识、理解、算术、类同、记忆、字词、图像、积木、排列、拼图、符号分别测验,完成整个测验大约需要一小时,汇总分析,写出测验报告约需要一个小时。
3、研究发现,智商测试“存在根本性缺陷”,仅凭智商测试衡量智力是“错误的”。有史以来关于人类智力的最大规模研究发现,认为仅凭智商测试就可以衡量智力的观点是错误的。研究发现,智力至少由三种截然不同的特征组成。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字】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工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的构建需要循序渐进,分别要经过前期准备阶段、建立阶段、运行阶段、发现问题阶段以及完善提高阶段。本文将从上述五个方面入手,逐步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建工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1 准备阶段
一般来看,整体规划和工作部署是保证建工检测工作有序性和连续性的保障。准备过程是明确实验室质量方针目标、搭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框架的过程,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文件创建、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持。
1.1 文件创建
实验室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全员参与机制,在编写过程要遵循“文件来自实践,又要有效指导实践”的原则。首先,全体人员在实验室负责人带领下,学习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并且要针对一些关键点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各抒己见、充分讨论。其次,实验室成员要明确分工,完成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工作。
1.2 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实验室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必然要素。从实验室与客户的角度来看,实验室是一个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这就保证了实验室能够与客户建立检测业务关系,签订各类业务合同。从实验室内部人员关系角度来看,通过有序的组织保障可以做到人人责任明确,保障实验室信息传达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3 技术保障
检测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是完成检测工作的主要技术要素,准则中的技术总则强调了上述要素对检测结果的重要影响作用,是质量监督的重要内容。因此,实验室要从保证并持续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实现对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建立实验室自有的方法数据库等方面充分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2 建立阶段
2.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1)质量体系要能够为实验室全体人员理解、实施并有效运行
(2)检测数据能满足委托方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需要和期望
(3)充分考虑对外服务的需要
(4)重视质量问题的预防,便于检测结果的考核和验证
2.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1)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点,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2)明确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过程和职责。
(3)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资源。
(4)明确测量每个环节有效性的方法。
(5)确定出现不合格结果并消除其原因的措施。
(7)建立和推广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措施。
(8)编制质量体系相关文件,进行充分的培训和宣传贯彻。
3 运行过程
建工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后,要在运行过程中进行及时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检查运行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整个运行过程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四个环节。
3.1实验室接收样品环节
样品接收的业务人员在与客户就检测的基本要求、保密信息条款等进行讨论,达成一致后,双方填写检测委托单,同时要对来样信息进行完整的记录,最后妥善保管与储存被检测样品。此外,针对一些重要项目,双方可以按照检测要求、合同要求的评审程序,签订完整的检测合同。
3.2检测部门承担检测任务环节
实验室的业务部门将检测任务下发给检测部门,这期间要遵照以下流程:明确技术方案——人员安排——仪器设备准备——其他注意事项——工作期限。任务布置后,检测人员要认真填写各项记录,获得送检样品的相关信息和委托方检测要求,到样品室领取送检样品并妥善保存,保证样品检测结果不受影响。
3.3样品检测和结果上报环节
样品检测流程大致分为样品前期处理——仪器分析——出具数据几个环节。前期处理人员要保证避免样品的污染、损失,并且将处理的样品信息传递给仪器分析人员,对样品进行测试。样品仪器分析后,得出数据结果,经检测室负责人审核上报相关部门。
3.4审核数据与报告环节
审核人员要对上报的检测数据以及原始记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检测数据要形成规范的检测报告,并能够完整体现客户要求的信息。检测报告经过相关负责人的审批,加盖实验室检测公章,将报告在规定的日期内发送给客户。
4 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经过笔者的实际工作体会来看,围绕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总体目标,上述质量管理体系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检验方法和标准的规范问题
实验室要了解检测项目的规范标准内容,并且要实时跟踪标准的更新,及时进行反馈和确认。因此,实验室有必要进行事先研究、分析标准与检测项目的适应性,以确定最终需要采用的标准和方法。
4.2 测量溯源性问题
实验室要制定设备校准的计划程序,保证设备和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性。要求在工作中应当分析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果主要仪器设备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环境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就很重要;检测结果要可追溯,必须保证不能断链。
4.3记录管理控制问题
记录是检测质量达到规定的证明依据。记录要保证记录完整、内容清晰,格式规范,易于操作,便于归档;记录的贮存环境也应当有所讲究,保证记录资料在规定时间内的完好无损。
5 完善过程
改进和完善是建工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发展的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首先,实验室要以部门为单位,制定定期会议纠查制度。在此基础上,实验室除了每年一次的内部评审会议,每月要进行一次整体的纠察会议,针对实验室整体质量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部门之间协调问题进行纠查,最后得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厉兴,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质量扩展功能设计,浙江建筑[J],2012.3
篇7
【关键词】聘任制公务员,管理问题,措施
各地区在实施聘任制公务员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员素质、客观现实需要和财政支付能力,循序渐进,稳健、规范地推行。要防止形式主义,不能不顾自身条件具备与否而骤然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做法,造成工作被动和带来失误,管理过程中,要控制好政府人力资源成本,严防假借通过推行公务员聘任制变相提高公务员的待遇和扩大政府机关人员编制。聘用公务员薪酬标准也应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根据人才市场的具体行情确定,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加以调整。通过完善公务员聘任制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对聘任制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真正为行政事业机关单位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开辟一条合法的渠道,为使用辅、事务性人员提供一种灵活、便捷的方式,把我国人事管理法制建设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针对实施聘任制公务员管理问题方面提出几点措施。
一、纠正观念,树立干正事、做实事的思想
“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在人们心中普遍认为在政府部门工作就是做了官,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在长久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公务员的“终身制”、“铁饭碗”等名词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再熟悉不过的。公务员也成了人们向往和羡慕的工作。
而今,公务员聘任制犹如一针“清醒剂”,将公务员从权力光环中“剥落”,为公务员职业竞争注入活力,增强其职位的危机感,增强工作压力感和责任感。《公务员法》在肯定公务员聘任制的同时,也指出了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开放性任用与民主性参与的趋势与方向。这就为公务员聘任制的实行为行政部门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为降低行政成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公务员聘任制是值得积极推广的一种用人制度。普通公务员与社会民众要积极打破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建立公务员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行政部门意志的执行者的新思想,树立为人民群众干正事、做实事的思想。
二、加强聘任制公务员的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保障政公务员聘任制运转的关键,也是防止公务员聘任制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的关键,其一,培训活动的理。尤其要注意加强对聘任制公务员的初任培训。从聘任制公务员的组成来看,一般是从社会上公开招聘的,缺乏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经验,对政府工作流程不熟悉,对聘用公务员进行初任培训可以使他们迅速适应环境和岗位。其二,合同管理。政府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是市场化的劳动合同关系,聘任制公务员的工作任务、工作期限、薪酬以及退出后的约束机制等都要由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来规范,通过严密的合同管理,确定双方的职责、权力和义务。因此要加强合同管理。
三、完善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过程中配套的法律规范
(一)完善聘任制公务员协议工资制度。工资是生活的保障,先保障基本的生活才能更好的做好工作。公务员聘任制的基础是建立在契约精神上的,而收入分配的合理与否,则直接影响着聘任制公务员的经济利益。因此,工资成为聘任制公务员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工资标准的确立上,本人认为,主要就工作岗位的性质、工作量多少、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各种因素进行协商,最终根据对不同职位的分类分级,确立各自有竞争力的工资标准,确立合同规定的工资数额。聘任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应该同时参照公务员与私营部门同类职位工作人员两方面的情况来确定。此外,聘任制公务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应当高于同类同级委托制公务员,因为聘任制公务员身份不是常任的,如果违反合同,就可能被解聘。因此,聘任制公务员的职业风险要大于委任制公务员,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应当考虑其职业风险要素。另外,聘任制公务员一般是以其特殊的才能服务于国家机关,一般都是经过竟聘的优秀人才,因此,在其聘任期内应当享有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工资标准并不固定,应当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定期进行调整,引入听证制度,听取民众意见,增加公务员聘任制工资标准的透明度。
(二)完善和规范聘任制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对聘任制公务员的行为存在有效的导向作用,是公务员聘任制得以持续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的配套制度。在考核方面建议:其一,完善考核主体。由公务员系统内部考核,引入客户意识,让公共服务的消费者公民进行一定程度的打分。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专业评估机构以其专业能力对聘任制公务员进行准确、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其二,分解绩效考核指标,进行量化与细化。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务分别进行考核。其三,平时考核制度化。绩效考核制度不仅限于年终,平时要制度化、坚持长期化、规范化,这样才能起到对公务员队伍的行为改善作用,起到绩效考核对公务员行为的导向作用。
(三)健全聘任制公务员退出机制。聘任制公务员区别于传统委任制公务员,社会保障欠佳。行政部门必须设计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政府部门与企业部门之间的社会保障衔接制度,解决聘任制公务员退出以后的后顾之忧。例如深圳试点中在聘任制公务员中采取企业年金的制度就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深圳聘任制公务员不仅享有养老、失业、工伤与医疗保险,其企业年金的享有也为聘任制公务员在聘任合同结束而退出后与私营企业的社会保障衔接提供了便利,其企业年金账户可以在合同结束后转移到私营企业的企业年金账户中。各地行政部门应该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提高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周龙龙, “公务员聘任制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硕士论文,2012年5月.
[3]丁平,“借鉴聘任制完善公务员制度”,经济导报,2012-2-27.
篇8
1. (2012年广东) 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质子 原子核 原子 B.原子 原子核 质子
C.原子核 质子 原子 D.原子 质子 原子核
2.一块铁 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 从地球运到月球]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磨掉铁块一个角
3.(2011•山东泰安 )下列对质量和长 度的估算中,最 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0g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kg 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
4.(2010宿迁)下列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5.(2012南宁)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
A.将游码向左移动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6. (2011•青岛)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
7.(2012•湖北宜昌)同学们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所得下列结果中最为合理的是(空气密度约为1.29kg•m-3)()
A.2.5kg B.25kg C.250kg D.2500kg
8.(2012•山东聊城)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9.(2011•山东泰安)一个瓶子能盛1kg水,可用该瓶子盛1kg的下列哪种液体?(已知ρ水银>ρ水>ρ植物油>ρ酒精>ρ汽油)( )
A.酒精 B.汽油 C.植物油 D.水银
10.(2012山东日照)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11.(2011•黄石)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12.(2011•山东东营)—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瓶子的容积是(ρ水=1.0g/cm3,ρ酒精=0.8g/cm3)( )
A.400 cm3 B. 250 cm3 C. 350 cm3 D. 200 cm3
13.(2011•衢州)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 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 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4.(2012宜昌)1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将______,体积将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5.(2012•江苏泰州)在密度单位中,lg/cm3=_________kg/m3.测得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71g、体积为l80cm 3,则苹果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16.(2011•山东枣庄)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世 博会两届金奖。有一种精品五粮液,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ρ酒=0.9×103kg/m3),则它装满酒的质量为________kg;如果用此瓶装满水,则总质量比装满酒时多_____g。
17.(2012荆州))小桅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一金属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了一段时间,此时金属块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12天津)事实表明,0~4℃的水“热缩冷涨”,高于4℃的水“热涨冷缩”,由此可知4℃水的__________,所以封冻河面下较深河底的水温保持4℃.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19.(2012安徽)某同学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指针和游码位置如图6-1-4所示。为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2烟台)如图所6-2-4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了,乌鸦喝到了水。若瓶子 的容积为450mL,内有0.2kg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石块密 度为2.6×103kg/m3)
21.(2012成都)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6-2-5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甲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
三.实验题(22题9分,23题7分,共16分)
22.(2012泉州)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如图甲所示
(1)把天平放在_______,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由图乙可知老醋的体积为_______㎝3,老醋的密度是_______g/㎝3 =_______㎏/m3。
23.(2012株洲)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 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的_____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g。
(3)如图乙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ww w. xkb 1.co m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
四.计算题(24题6分,25题9分,共15分)
24.(2012江西)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的酱油? (ρ矿泉水=1.0×103kg/m3 ,ρ酱油=1.1×103kg/m3)
25.有一质量为5.4千克的铝球,体积是3000厘米3,试求这个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
( 铝=2.7×103千克/米3)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D 3.B 4.A 5.D 6.B 7.C 8.B 9.D 10.A 11.B 12.B 13.D
二.填空题
14.不变 变小
15. 103;0.95×103
16 .0.45;50
17.变小
18. 密度 0
19. 甲 1.5
20. 250cm3 0.65kg
21. (1)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
三.实验题
22. (1)水平桌面上;平衡螺母(2)BCA (3)40;1.125;1.125×103
23.(1)平衡螺母 (2)62 (3)30 (4)2.07(或2 或2.1)
四.计算题
24. (1)V水= =550cm3=550mL,
所以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为550ml
(2)V酱油=V瓶=V水=550ml
装满后至少能装酱油550ml
25.(1)铝球中铝的体积为:
篇9
【关键词】工程监理;定义;特点;作用 施工监理;要点
目前,我国的公路与桥梁工程建设在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也在快速发展,但在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同时,路桥建设中也暴露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安全事故的发生令人谈之色变,这些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使相关部门和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路桥工程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关部门及企业在路桥建设中监管力度较弱,路桥建设监理功能发挥欠缺、建设单位在施工中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等原因,这些事故的发生,给路桥工程建设和监管部门提出了警示,所以,做好路桥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监理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桥梁工程监理综述
除桥梁工程的建设、施工单位外,工程建设监理组织机构作为一个重要的责任主体,其对路桥工程安全生产所进行的严格监督和把关,对于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防止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工程建设监理组织要在桥梁工程的施工中,将安全监理的职责落实到位,保证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的达标,作为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它对安全隐患的消除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工程监理,是指按业主的委托和授权监理单位依据相关法规、监理合同、相关工程建设合同等,对工程的施工实施整体的监督管理。
所谓工程建设监理,就是运用监理人员本人的工程建设知识技能和经验,为业主提供监督管理服务,努力使工程项目能够如期完成交工,工程建设监理不参与施工生产,以项目达标为主旨,监理工程师在监理过程中承担服务责任。
二、对桥梁工程监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桥梁工程监理工作者在桥梁的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对施工单位的每个工作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作为业主利益的代表者,其素质要求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桥梁工程的监理者一定要具备基本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府主管部门下发的相关建设计划、规划等等;其次,桥梁工程的监理工作者要能够全面了解工程所有批准的书面文件及资料,熟悉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标准、规程、规定等;再次, 桥梁工程监理工作者要熟悉建设单位和施工承包单位所签订的合同文件的具体内容、细节等,对监理合同委托书的监理职责权力的具体条款做到悉知明了;最后,桥梁工程监理工作者在合同期内,要能够监理与承包人之间包括重要函件、会议纪要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技术方案、指令、报表等等的重要资料。
三、桥梁施工中的监理工作要点
1.对施工者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
监理工程师要对承包商的施工队伍、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严格审查,在确认合格后,才能准许施工单位开工。
2.进场材料的把关
造成工程质量和事故的原因中工程材料质量最为重要,因此,对所用原材料的鉴定复测和检验必须严格,在材料进场后,监理单位应对材料的规格、型号等诸方面逐一对照、核点,把好质量关。
3.桥梁施工测量的监理
桥梁施工中的测量是施工作业的必要依据,施工测量质量如何,直接关系着桥梁质量的优化,因此,它是桥梁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点,也是最基础的作业环节,在桥梁施工测量的监理中,监理工作者要依据相关的程序和过程,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理,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高程、平面控制基点桩、桥梁中心桩及测量资料的复测、核对;布网是否通视;基点埋石的牢靠性,编号是否清晰。对于大型桥梁的桥位校测,应全程监测。如果在监理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要立即作出处理,在施工测量确认达标后,监理工程师方可签字。
四、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的环节
(1)桥梁的基础
桥梁的最下部结构就是基础,基础承受着上部结构的荷载并与下部结构荷载传递给地基,在基础工程的施工中,要结合实际做好地基、基层基地等方面的处理,基础属于隐蔽工程,在完工前要请专业工程师以上的监理进行现场的认可确认,各阶段工程施工程序要留好照片档案。
(2)桥台和桥墩
在桥台和桥墩施工时,因为振捣不均或其他施工手段的缺陷,很容易造成外观质量的欠缺,因此,监理人员应着重注意外观质量是否具备光滑之美感,还应注意结构物各部位的外形尺寸与设计图纸是否吻合。
(3)桥梁上部结构
在桥梁的上部结构施工中, 监理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因为桥梁的上部结构中施工技术、工序都很复杂,工艺的要求也比较精确,因此,监理人员对承包商提出严格要求,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此外,还要严格旁站监理制度,保证结构物的承载能力完全达标。
(4)桥面
桥面极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在施工时如果质量欠缺,就会造成日后的修补、维修等遗留问题,有些桥面的监理工作还有:桥面铺装是否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防水和排水设备是否完善,桥面的栏杆的坚固性是否合格,人行道的设计是否科学等等;在桥面工程的监理过程中要对左右桥面标高的诸多问题予以严格控制,要以完善的监理制度来对各道工序做深入细致的严格监理,这些监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是对相关的申请报告的审查、对施工材料是否合格检验、钢筋绑扎的质量是否达标等等。只有监理工作的万无一失,才能防患于未然。
(5)安全保障监理
在安全保障监理中,监理工程师必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对公路桥梁施工工程的所有的安全设施、应急措施等进行总体的细致监理,强化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消除所有安全隐患,全方位的实现安全施工;其二,加强质量监管,保证工程产品的优质化,保证工程后的运行安全。
五、结语
总之,在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日益迅猛的形势下,公路桥梁的建设更是成就斐然,公路桥梁的工程质量的监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工作任务也日趋繁重,作为公路工程的桥梁施工监理工作者,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的技术规范,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为提升我国工程质量水平而付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吴晓彬.贯入法在公路与桥梁建设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1(08)
[2]冯波.浅谈桥梁施工监理及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
篇10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实践指导教师;培养策略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通过创造一种真实或仿真的教学实景,将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实现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操作的统一。这种融合既不是先理论后实践,或先实践后理论,也并非理论和实践的交叉进行,而是将理论教学渗透到实践教学之中,在实践指导中感悟理论的真谛[1]。
“理实一体化”不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更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同时要求教师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高职学院专任教师,学科体系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尽管也能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其突出的优越性,但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实际专业技术工作经验,存在“善讲不善做”“能教不能动”的问题,理论系统知识较好,动手能力较差,很难把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贯穿于教学中,最终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开来。而从企业聘请的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又往往是“能做不能讲”,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教师素养,导致实践教学难以系统化、层次化。
为解决这一问题,少数高职院校增设了实践指导教师岗,在“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高职院校需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情况下,实践指导教师的有效培训[2]便成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职业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客观要求,更是高职教育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
因此,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实践指导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开展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特别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1 实施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条件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相比,在职业教育特色发扬上,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上,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上,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上,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都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众所周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绝非易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科学规划培养方向,合理设置专业目标,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第二,全面整改课程内容,灵活组织课程设置,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核心。第三,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但从目前我国的现状分析,这三个条件中最难的当属师资队伍建设。
2 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指导教师的现状
实践指导教师是“理实一体化”模式下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机融合,他有别于基础课教师、专任教师和实验员,但应具有与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同等重要的地位。
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指导教师现状却不容乐观。
(1)实践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实践指导教师,80%的学校存在专业课教师大量兼职的现象。
(2)各职能部门对实践指导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岗位责任不明确,导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3)实践指导教师本身对“理实一体化”内涵认知肤浅,“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执行力差。
(4)实践指导教师企业实践经历欠缺,综合实践教学能力薄弱,进而影响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3 明确“理实一体化”模式下实践指导教师培养的基本目标
(1)具备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了解的能力[3]。
(2)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3)“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和专任教师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其在实训课程和毕业实习中的指导作用。
(4)具备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融会贯通的能力。
4 构建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指导教师的多元培养模式
如何提高实践指导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改变目前的现状,使其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并逐渐向“双师型”的方向大步迈进呢?许多高职院校意识到实践指导教师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实践指导教师有效培训体系进行了探讨,对目前的培养对策进行了分析,并强化了实践指导教师培养的措施,但是对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实践指导教师的多种培养方式以及针对不同来源、不同能力的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途径,却没有研究者进行系统的论述和规划。
4.1 多元培养模式构建的设计理念
针对实践指导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实践指导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对实践指导教师要坚持重点培养、全面提高的原则,主要加强对实践指导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等培训。多元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实践指导教师的需求和存在问题为中心,突出能力培养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4.2 构建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指导教师多元培养模式
4.2.1 引领式培训“导师”化
以引领式学习模式为基础,在专业教师队伍中挑选出“理实一体化”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基本功扎实、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的一线教师,或者从企业中聘请“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导师”,在“专业教师”即“导师”的引导和带领下[4],在特定的时间内针对实践指导教师基本技能欠缺的实际,设置专项培训主题,可以采取同步视频互动、交流讨论、优质实践教学展示等多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的培训,可以使实践指导教师在不走出校门的前提下,接受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的精心指导,在“导师”引导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达到既定目标。
4.2.2 实践指导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化
行政管理部门首先要充分意识到实践指导教师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培训要有连续性、动态性、终身性[5],要全方位实施技能培养工程。实践指导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企业内部进行挂职顶岗训练、学习进修[6]。一是通过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情况,学习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以便回校后辅助专任教师进行案例教学[7]。二是可以把生产实践中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等灵活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增强岗位工作能力。三是通过在企业的磨炼,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具备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了解的能力。因此,要加强同企业的横纵向联系,切实建立稳定的实践渠道。
4.2.3 实践指导教师培训基地专门化
建立相对稳定符合实践指导教师自身特点的培养培训基地,是这支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特色形成的保证。基地建好后,有计划地把实践指导教师定期安排到对口校外生产单位进行中、短期锻炼[8],让他们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边实践、边学习、边思考,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了解专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9],增强专业技能,具备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融会贯通的能力。
同时,围绕专业特色将校外企业引进来,以应用型为主,突出实践教学和“理实一体化”,兴办一些果树实验基地、食品加工厂、畜牧养殖场、植物医院、兽医院等,实践指导教师直接参与其中,尽快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4.2.4 实践指导教师技能训练常态化
对于偏重于加强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训课,要求实践指导教师具备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实训前的准备能力,实训中的指导能力,实训后的总结能力及考核评价能力等,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必须加大对实践指导教师的技能培训。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接受技能培训[10],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技能培训,利用假期选派实践指导教师到其他高职院校或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脱产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
学校与各级各类培训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制订实践指导教师技能训练年度计划,不间断地选派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技能训练,加强技能训练的考核,切实保证实践指导教师真学真做,真正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5 结束语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多元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将尽可能为实践指导教师提供更多展现才华的平台。
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持续提高,还需要加大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尽可能地使学生的实训教学与生产实际相一致,在实践指导教师层面上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要跟上,尤其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要跟上,以便保证实践指导教师培养的各个环节有序衔接、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徐建高.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91-92.
[2] 马倩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角色和挑战[J].职教论坛,2009(10):36-37.
[3] 杨伟丽.职业教育中实践指导教师的作用[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1):89-92.
[4] 秦兴顺.利益共同体驱动下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7):19-22.
[5] 朱新生,施步洲,庄西真.职教教师专业化内涵及培养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4):50-54.
[6] 邓志军,范淑娜.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合作机制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32-36.
[7] 李梦卿,张碧竹.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4):55-58.
[8] 赵春江,关玉琴,燕晓红.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分析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2(1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