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8:5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水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My Favourite Teacher
Mrs.Gao is my english teacher.She is a good teacher.She looks like young.
She teaches class hard,we learn hard,too.Mrs.Gao has a blog,I't great.
My favourite thecher is his.
②
My Favourite Sport
I'm a healthy boy,I like play badminton best,badminton is my favorite sport.
One day,I played badminton with my classmate.His mane is DuanYu.He is a good player.We played hard.Finally,I won,DuanYu lost.We werw happy.
After game,we were tried.We bought two bottles of pop.The pop bottle looks like badminton ball.That's fun!
③
Make A Healthy Body
Do you know have a healthy body is good for you?I know!
Muscles、skin and bones make a body.You need exercise、take baths or shower and eat food.
篇2
关键词:水文预报;探讨宏观建议;洪旱潮
中图分类号:P331文献标识码:A
水文的核心工作是水情,水情的中心工作是洪水预报。那么如何做好洪水预报,也就是如何使我们的洪水预报在时效性、准确性上达到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准确的实时水情信息是做好洪水预报的基础。洪水预报的依据是当前发生的雨情、水情
墒情等信息,信息的准确程度决定了我们洪水预报的精度。
二、畅通的通讯设施是做好洪水预报的保障。目前的水情信息传输网络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各报汛站与市水情分中心之间,采用信道有有线通讯网或移动通讯网。第二部分是各市水情分中心之间、市水情分中心与省中心之间、省中心与邻省中心之间、省中心与流域机构中心之间、省中心与国家防总之间,采用租用专线的方式组成的计算机广域网络。这两部分各有其特点,第一部分是水情信息分散到集中的一个过程。各报汛站点测得的水情信息,只有及时地传递到市水情分中心,才能实现水情信息的价值。当局部暴雨发生时,往往是电力中断、交通中断、有线通讯中断。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设备的完善,移动通讯保障程度越来越高,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专业的移动通讯信道来保障测站与市水情分中心之间的水情信息的传输。第二部分是水情信息分发、传输,达到共享的一个过程。相对来讲,第二部分的可靠程度一般高于第一部分,原因一是网络的重要程度高于前者,二是这部分均是大中城市之间的信息传输,光缆建设的标准高于前者。三是这个广域网络的每一个子网均有专业人员维护管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得到解决。
三、具有高水平的预报人员是做好洪水预报的核心。要想成为高水平的预报人员,除在思想上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外,在专业上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在技术方面掌握计算机的有关知识,网络环境、数据库存储、开发工具的使用等,在预报过程中还要加强以下几个细节工作。
(一)熟悉流域情况,深入现场,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情况资料。一个好的预报人员,除了认真钻研基础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各预报站的全面情况,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概况、工程设施、行洪能力、防御特大洪水的应急措施等等。通过实际调查了解,把洪水预报方案上的说明、记载,变成预报人员脑子里的活知识,对每一个站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开阔视野,未雨绸缪。天气系统的演变,是一个大范围尺度的一个过程,要做好本地区的洪水预报,首先应紧紧盯住天气系统的演变情况,范围大小、路径方向、速度情况、是否在加强等等。对气象部门做出的天气预报,进行适度修正,相应地做出洪水估报,向政府防汛部门提供,作为防洪调度的参考,争取提前服务,有效地减轻灾害损失。
(三)全面掌握实时信息,有备无患。鉴于汛期天气瞬息万变,时刻都有出现暴雨洪水的可能。因此预报人员在入汛之后,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洪水预报上,除了随时掌握天气系统变化外,还要全面、连续地了解各个流域、各个河流的降雨、蓄水、前期影响雨量、河道基流等情况。以及河道、水库的抗洪能力,并用图、表显示出来,全面掌握实时信息,做到有备无患。
(四)实时进行经验修正,提高预报精度。经验修正一般是指先直接从预报方案查算出的数据,经由预报人员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时间上和数量上的放大或折减,力求使正式的预报数值与实际值相符合,提高精度,避免出现较大偏差或重大失误。根据前辈的工作经验和个人体会,经验修正可归纳为以下8种方法。
1.先估后算法。做到胸中有大数。即对预报项目,首先在脑子里把各种资料信息加以概括综合,结合历史经验和地区一般规律,估出某一项目的大体数值,确定为″较小、一般、较大、特大″等概念;然后再详细查算,最后把结果相互比较,以便把大数把准,这是预报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点面综合法。目前洪水预报站上游流域的雨量报汛站密度,很难控制不均匀暴雨的空间分布,遇到个别报汛站通讯中断时,流域平均雨量难以算准,使整个预报成果质量降低。一般采取绘制降雨量等值线图的办法,插补出缺测站点的雨量值,来计算流域平均雨量。对待个别突出的大暴雨点子要慎重对待,尽可能前后左右相互比较,认定无误时方可采用,否则会使预报误差变大,甚至出错。
3.典型对比法。所谓典型就是历史上出现过的暴雨洪水、旱涝灾害工程控制运用等典型,在编制方案时应陆续收集、汇编、分析,找出特性规律。当出现类似暴雨洪水,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高实时洪水预报的准确性。
4.多元综合法。重要的水文预报成果,是进行防汛决策的主要依据,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案进行洪水作业预报计算。例如在编制重要河段的洪水预报方案时,可采用峰量相关法、单位线法、上下游河道洪峰流量演算法等三种方法同时进行,相互比较, 取长补短,有机配合。在做预报时,结合预报专家经验,综合评判,择优公布。
5.分段作业法。每次暴雨发生时,预报员应立即根据报汛雨量,统计逐时段流域平均雨量,点绘雨量等值线图,时段雨量柱状图,水位、流量、蓄水量过程线图,随时掌握雨情水情发展趋势,分时段做出预报,并参照实时雨情、水情进行补充订正,保证水文预报连续进行,若分段累计预报数值已超过警戒水位时,应立即向有关单位报告,及早防备。
6.分单元产流、汇流法。流域内的暴雨分布往往很不均匀,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流域平均雨量,并据此计算出的产汇流数值,仍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甚至出现错误。因此要根据降雨的分布情况,把流域大体分为强产流区、弱产流区,不产流区等单元,量算出相应的流域面积,再选配适当的产汇流预报曲线,先分单元进行产汇流预报,然后再进行演算和迭加,求得流域预报站的产汇流数值
7.涨落趋势法。此法既是进行预见期较短的河道洪峰流量作业预报的一种方法,又是对预见期较长的河流原预报值进行实时校正的一种方法,采用此法,应将预报站上下游及本站实测水文要素,统一绘在一张图上,对涨落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借以修正最初根据降雨径流方案做出的预报成果,使校正过的预报成果与实际相符。
8.极限控制法。对每一个预报站的每一项预报指标都有一个“极限值”。近似用本站历史调查最大(最高)或本站实测最大来代表。因此在进行作业预报,不论用何种方法查算出的预报指标,均需与“极限值”对照检查,特别是当接近或超过“极限值”的预报成果,一定要反复检查,仔细核对,充分考虑其发生的可能性,造成的严重后果,经综合论证后予以核定再正式公布。
(五)洪水预报要与工程调度运用密切结合。目前,各个流域的河道均不同程度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变了自然面貌。我们的洪水预报,需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上下游河道、水库的联合调度预报,对受水库影响的预报站而言,有一个“预报-调度—再预报”的循环过程,用洪水预报作指导,进行科学调度,再用调度后的水文数据修正洪水预报,使洪水预报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篇3
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 is the Dai People's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this is called "splash water soaked through". And they who are with the people, who are filled with happiness, good luck.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都换上华丽的服装,拿着盆走到大街上,街边的水桶里已经洒满了水,水里还撒了五颜六色的花瓣。人们欢天喜地地打好水,往身边的人身上泼。被泼到的人也“回敬”一下。等到泼累了,个个身上的水顺着发丝往下滴,衣服湿透了。街上一片喜气洋洋,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The 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 Dai people are put on clothes, holding a bowl on the street, the street has been the bucket with water, the water and be riotous with colour. People lay water be full of joy to the people around him, who poured. Also by people throwing "return". When poured tired, a body of water dripping down the hair, clothes are wet. The streets be bursting with happiness, filled with a festive atmosphere.
篇4
1 水文档案的主要作用分析
水文档案在防汛防旱、水资源建设开发、管理、保护以及水利工程规划等方面的决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水文档案也发挥出了自身重要的作用,而且服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发展中存在着与其它档案不可代替的作用,这也是水文档案自身存在的主要特点。比如,在交通建设方面,公路经常与许多的河流相交叉,桥梁建设也经常会涉及洪水的流量以及流速等水文问题的侵扰,要想将这类问题有效的解决,就要在水文档案中查阅相似的资料来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分析和参考,将其中出现的规律情况进行仔细的总结和思考。
2 水文档案在规范性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水文档案工作的推进程度不够
一般来讲,水文单位都是全额拨款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因为资金、办公的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对规范性的管理方式有所缺失,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尚未建立完全。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绝大部分的水文测站原始观测记录资料向上级呈交之后,水文档案中的数据整理以及成效方面在总部都有备案,再加之单位对水文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中具体表现在:不能够合理的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规定来进行,不能够很好的将水文档案归纳到一个系统中去,尚未建立档案室。即使安排了水文档案管理人员,但是他们的专业文化也不能够达到标准,各方面的素质仍有缺陷,这些情况的发生,就严重的导致了水文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有所降低。
2.2 水文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够适应多元化的要求
在水文档案的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方式一般都是纸质记录的形式,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水文档案管理也在进行不断的提升,需要纸质记载的形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实际需要。在现今社会中,档案管理模式逐渐向计算机技术方面靠近,使得水文档案管理中的一些测绘、测画等工作中需要的大量图像、文字能够更方便的表述出来。这些电子档案已经逐渐替代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但是,档案信息载体的不断增加,也对水文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今的一些管理方法还不能够很好的适应。
2.3 水文档案的利用效果不是很高
在时代的逐渐发展中,水文建设逐渐得到国家的支持,水文档案这一项信息资源建设也因此获得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机会。能够将水文档案中的一些公益性水文档案资料向社会进行公开,在进行整编处理之后,国家方面就能够得到水文监测站的基本资料。但是,现阶段,个别的水文单位主动开放的力度仍保持原状,在使用方面仍满足于需求。在水文科技建设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主动性数据深化加工以及服务产品的前瞻性还是不够彻底,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档案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的。
3 水文档案在规范性管理的提升策略
3.1 将水文档案管理纳入各个水文单位的档案工作中去
因为水文档案是一项特殊性的工作,其数量大、种类繁多,而且使用的范围也比较广,在管理工作的进行中是一项服务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工作,所以,就要给予极高发达重视程度。在水文档案管理中要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定、统一管理”,真正的做到将水文档案管理纳入各个水文单位的档案工作中去,将水文档案目标管理以及服务信息化建设为工作的重点,建立完善的机制机构,解决好档案管理人员的配置问题,从而更好的要推进水文规范化管理的进展。
3.2 强化水文档案工作的投入力量
做好水文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政府的职能闷在实际的水文档案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要利用到软件系统的帮助,购进一些智能化的设备,这种状况下,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政府方面要尽量满足水文档案管理的需求,强化资金的投入。使得水文工作进行中对防汛防旱、水资源建设和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切实的推进水文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和逐渐发展。
3.3 切实的做好水文档案管理的服务工作
水文档案管理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更好的提供资料的运用,在实际的运用中首先要处理好公开与保密之间的关系。一些涉及国家秘密的公益性水文档案,在进行使用和执行中一定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凡是未经过国务院行政部门批准的,不能够将水文档案以任何形式的途径传播出去。此外,水文单位方面要对水文档案的封闭式管理逐渐转向到开放式管理,在此期间建立完善的水文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创建主动上门服务。对于一些谁用水文资料的企事业单位,可以选择有偿式的服务。
3.4 健全水文档案工作的规章
在进行水文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讲水文档案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才能够在工作中有效的开展,并且要根据国家的相关具体规定来进行制度的建立,在此期间也要有效的结合水文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编制出水文档案管理、借阅使用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水文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
篇5
在甘肃省有一座城市,它就是嘉峪关,听说那有好玩的水上乐园,今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水上乐园玩。
一进大厅,透过玻璃就看见长筒形的东西悬挂在大树上,12米高,中间有好多色彩鲜艳的大型滑梯。左边有许多小小的滑梯,有蓝色、绿色、橘黄色……色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我恨不得马上就进去。
我们买了票,我飞快地将泳衣换上,兴奋的跑进去,因为我们来的比较早,人很少。也许是因为我太高兴,胆子也变大了,一头就钻进一个小圆筒里,进去后黑洞洞的,有点害怕,但觉得很刺激。我好奇地跑向见不着底的盘旋滑梯,刚开始和平常的滑梯没有什么区别,突然一个急转弯,你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落入水中了。我越玩越兴奋,拉着妈妈的手去玩那大型的滑梯,很陡很滑,滑下去把屁股会摔疼的。奇怪,这是什么?一个汽车轮胎上拴了三个铁链,就变成了秋千,真好玩。我和姐姐玩水上跷跷板,可她太重了,我使劲压也翘不起来。冲浪池布置的象海滩一样,冲出的浪,一波一波的,冲上小岛敲打出细白的浪花。躺在没过小腿的水里,浪花会将你一点一点地冲上岸,可舒服了。好累呀,我和四姨妈坐在家庭互动区休息,看着从12米高的旋转圆筒里不断喷出一个个尖叫的人,看的我好紧张呀。
不知不觉,已经五点了,我不情愿的离开了水上乐园。我真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让我尽情地玩耍,我喜欢你,嘉峪关水上乐园,孩子们的天堂。
育才小学四年级:核桃壳
篇6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加强
一、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税收使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广大群众的利益。我国税收的作用主要有:实现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社会总需求、改变我国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保护国家权益、监督经济活动等。因此做好税收工作对我国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组织机构设置臃肿
1995年我国进行了重新设置组织机构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形成了地税和国税两套税务机构。尽管两个机构管理的内容和税种不同,但是依据的基本法规、法律大都相同。有时,一个纳税人在国地税共同管辖范围内,该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时面对两个税务机关,从纳税开始到纳税义务结束,需要两个纳税机构备案,办理两次手续、经过两个程序,这不仅增加了纳税过程的繁琐程度,同时还增加了纳税人的成本和负担。
(二)监管力度不强
1、纳税人普遍存在偷税漏税逃税现象,导致实际收到的税收与名义上应该收到的税收差异较大。税收差额反应了一国税收征管效率的高低。据调查分析,我国目前的税收差额在30%到40%。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许多不法分子肆意伪造、倒卖、盗窃、代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2、财务经营指标弄虚作假、核算成果受到人为控制。许多企业被利益所诱惑,自己建有两三套账目,在计算税金或上报经营报表时,使用虚假账目,造成税收监督存在真空。即使有些只有一套账目的企业,也会在账目上弄虚作假,看起来毫无问题的财务报表,但其中掩盖着许多问题。财务核算弄虚作假,不仅减少了税收收入,同时还使我国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失去可靠性。
(三) 现在实行的财税制度存在一定局限性
我国现行的税收体系存在较多缺陷。首先,财政收入体系中并不包括非税收入。其次,税种设置不完善,一些对调节社会资源有用的税种并没有纳入财税体制中,使税收的调节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对于新型税种的创建考虑不周,比如环境税和资源税,这些税种的完善有利于改变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状。最后,分税制体制中,省级与地方的税收划分不合理。分税制改革进程缓慢、改革不彻底,需要对分税制进行深入改革。
二、税收效率低、成本高
对税收高效率的追求,是税收征管模式不断演进的内在动因和核心问题。对于征税主体来说,税收成本的多少对税收征管效率有重要影响。调查研究表明,税收效率与税收成本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税收成本越高,税收征管的效率也就越低,反之则越高。据国家数据网统计,我国1993年的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2%,在此以后的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税收质量也在下降。说明我国税收成本在不断提高,而税收效率则在不断下降。1990年以后,每年被处置的税收犯罪事件上万起,每年查出的偷税逃税款在百亿元以上。这些现象表明了我国税收征管成本高、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
三、现实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对组织机构进行合理优化改进
为了有效解决地税、国税机构重复设置问题,我国应该合并国税和地税,把两个机构进行有效综合,致力于建立简洁的税务机构,实现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这有利于减少纳税人的中间环节,给纳税人带来方便的同时还减少了纳税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完善会计核算制度,防止会计数据弄虚作假
我国现行的税收会计核算制度,把申报应征数作为税收核算起点,有利于建立基层分税种明细账。但是由于公司、企业受利益诱惑,为了少交税,制作虚假会计数据,使会计数据缺乏完整性、真实性。因此必须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对于会计数据弄虚作假的公司、企业应该加大惩罚力度。
(三)完善财税制度,弥补现行财税制度的局限
我国应该完善现有的财税制度,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财税制度。首先,应该把非税收入纳入财政收入体系中。其次,改变我国以间接税为主要税收收入的现状,提高直接纳税的比例,合理分配间接税与直接税的比例。完善分税制体制改革,促进省级与地方税收收入的合理分配。
(四)实施奖罚考核制度,提高税收办事效率、降低税收成本
针对税收效率低、成本高的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有效实施奖罚考核制度。奖罚考核制度能有效提高税务人员的积极性,激励税务人员认真、负责地参与税收工作,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税收效率。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的税务人员应该进行一定的考核奖励,而对于那些不尽职、不干事、不断出现小错误的税务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通过奖罚考核制度有效整治不良之风和发扬优良传统,以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五) 完善国税与地税的协调机制
对税务机关而言,理顺国税和地税的职责关系,健全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本身就是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在实行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除了极少数省份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分别设置了国税与地税这两套税收征管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可先行试点国税与地税合署办公。各地的国税与地税机关也应充分开展信息交流,当对政策有不同理解或出现争议时,双方要共同探讨,合力解决问题,实现国税与地税的良好协调。
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规范上下级政府间财政关系,进一步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全国性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具有调节收入分配性质的支出责任,由中央政府承担;地区性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由地方政府承担;对具有跨地区性质的公共服务的支出,要分清主次责任,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减少财政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对一般乡镇实行“乡财县管”方式;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解决财力不足问题,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合理确定对各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
四、总结
近年来,财政税收工作在执行中出现了较多问题,比如组织机构重复设置、财务核算弄虚作假、税收监管力度不强、现行财税体制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深化改革建议,比如合理改进组织机构、完善会计核算体制、对财务核算弄虚作假的公司、企业严厉惩罚、完善税收制度、实行奖罚核算体制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作文 阅读 观察 思考
小学生怕写作文,写起来总觉得无话可说,空话连篇,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是没有东西可写,缺乏必要的生活经历。二是有内容可写,但是不知道怎样将有关内容连缀起来。三是写文章总是写不具体,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真情实感,自己对自己所写都感到不满意。要想解决这些长期困扰作文教学的问题,解决学生无话可写,或写而不具体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积累素材和有效训练这两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找到作文教学的捷径。
荀子曾在《劝学》中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讲的就是积累。作文,本来就是素材的积累,就是语言的再加工。要想写好作文,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基础。我们常讲厚积薄发,只有生活的“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呢?在作文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让学生进行积累。
一、广泛阅读,学会摘录
阅读的范围很大,它不仅仅是教材中课文的阅读,更多的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一册语文书才30来篇课文,如果仅仅是这些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也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叶老的一番话道出了语文学习不能仅靠一册书本来“历练”,还需要其他的书,而且越多越好。要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应先确定学生阅读的范围,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为学生有针对性订阅儿童读物,保证阅读内容的连续性和阅读时间的长期性。二是可以在班内设小小阅览室,让每个学生都从家带来自己喜欢的书,并与大家“共享”自己喜欢的图书,这样就可以实现交互阅读,资源共享,保证学生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三是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每周安排2-3节课的时间在班内进行阅读,保证了阅读时间。当然,阅读资源的挖掘很重要,比如学生可以到农家书屋借书,可以到藏书较多的家庭借书,从而保证了每个学生有好书可看。
书不仅要多读,还要学会读书,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一是让学生学会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当一本书拿到手之后,学生应先想一想,内容是不是适合自己,对自己是否有益处,从而决定是否进行阅读。二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拿到一本书,学生应先看题目,然后快读目录,对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这样学生就能根据需要选择自己想阅读的内容,对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进行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对于重要的内容或者语句,学生应尽量记住其中的要点;对于那些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可以摘录下来,以备以后反复吟诵、体味之用。而对书中不重要或自己不需要的,学生可以快速浏览,了解梗概即可。对于一些重要的书或者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后思考,学会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对将来的写作大有裨益。
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认为作文中困扰自己的问题是无事可写。所以在作文时,学生会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加以改造,于是出现了胡编乱造、生硬拼凑的现象。
大家都知道,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鲜事不计其数,那些感人的事可催人泪下,可是我们的小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根源在于学生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不善于观察。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时,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观察的对象,把握好观察的角度。比如,对一个事物可以仰视、俯视、平视,可以远眺、近观,其得到的效果自然会不同。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调动一切感官,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观察的收获会很大的。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如明确哪些是自己需要的,要进行哪些取舍。只有学生多对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发现素材的有用之处,然后再记下来,久而久之,素材积累就丰富了。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实践,有针对性地反复进行习作训练。
篇8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技术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TU46+1 文献标识码:A
水环境监测工作是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江河、湖库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以及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变化规律,了解与控制相关单位污染物的入河总量、排放情况及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并为人饮安全、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核定、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1 水质监测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水质监测的过程包括采样与样品的预处理、分析仪器与试剂准备工作、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控制、样品的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最终结果的准确与否,其技术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监测结果的不准确。
1.1 采样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在样品采集过程中,采样断面与采样点位的布设、样品采集频率与方法的确定、样品装置容器的选取与洗涤、样品采集后的预处理、样品保存与运输等技术如果把握不当,都极容易出问题,对样品的代表性与完整性产生基础性的影响。例如在测定含油水域中,为测定水中乳化状态与溶解性油采样时,没有避开漂浮在水表面的油膜。
1.2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问题。样品采集后要进入实验室分析,在实验室中,如果室内的温度、湿度、清洁度与采光等条件控制不好,或者出现振动、噪声以及辐射等特殊因素,都会对分析仪器的精确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最终的监测结果。
1.3 分析仪器及试剂的问题。在分析仪器方面,如果仪器的测量范围不够大,灵敏性较低,在测量痕量样品时,其测量准确度就会较低,误差较大。在试剂方面,如果使用的试剂纯度精度达不到要求时或所使用的纯水的纯度达不到要求时,都会导致配制的试剂存在浓度误差。例如,高锰酸钾、盐酸羟胺、蒸馏水等试剂往往会含有痕量汞,会导致空白偏高,对其净化处理不当会造成引入误差。
1.4 监测方法的问题。在水质监测方法选用方面,我们常因为没有根据待测物水域性质及所用仪器的类型选取恰当的方法,造成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误差较大,且检出限也存在高低不匀现象。
1.5 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水质测试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是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操作的规范性不够,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异常值的处理与计算等问题会影响测量结果。同时,一些测试仪器因使用频率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其位置可能会有所异动,内部结构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此时,须进行期间核查(校准),否则,导致测量结果产生偏差。
1.6 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数据的处理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相关数据的取舍方面,因为没有遵照“数据修约原则”取舍造成测量结果的失准也是技术问题。
1.7 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经常会有审核人员为了图方便而直接修改计算有误的原始记录;数据审核人员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晰等现象发生,这些都对数据的准确性有较大的影响。
2 水质监测过程中技术问题的改进建议
不断改进和创新监测技术,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对污染物总量控制、核定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在实验室的准备阶段:我们要根据待测物质的理化性质,选择相应材质的采样容器;杜绝采集不同类别水样的容器相互混用的现象;做好采样装置容器的清洗工作;把握好实验室试剂的纯度,不可忽视样品保存试剂的纯度。
2.2 在样品采集阶段:在河流监测断面及点位进行采样时,要尽可能的按照垂线布设的方法进行设点采样;要保证采样技术人员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要严格按照样品的采集量与采集方式的要求进行采集;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加入保存剂。
2.3 在样品的分析阶段: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样品的预处理;不可以取用预处理后的样品作为平行样或加标回收率分析,杜绝半途质量控制现象;重视随溶液的温度变化,重视标准溶液或者校准曲线的变化;从仪器上直读获取数据的项目,尽量避免读数操作的偏差,缩小检测误差;在某些组分不均匀的监测项目中,要全面监测样品充分,不可只取部分子样分析检测。
2.4 在数据处理和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阶段:数据处理要注意相关数据的取舍和小数位的确定;监测数据的产生环节都要明确责任到个人,进行全面而各有侧重的审核,如果发现错误,要由分析人员负责更改、签字后再重新逐级履行审核手续进行更改。
2.5 在监测报告的审批与发出阶段:水质监测的结果要以完整的监测报告发出,该报告凝聚着采样人员、分析人员、数据审核人员以及技术负责人等各个环节人员的心血,要全面完善反映监测的每一个环节,不得遗漏或回避相关技术参数。
结语
水质监测数据是各级政府部门决策和水质监控的依据,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饮安全、各项宏观决策的提出,水资源的保护,水污染的防治和预测等,我们要把好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关,提高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最重要的是提高监测技术。
参考文献
[1]齐文启,吴怀民,孙宗光.水质监测中存在的若干技术问题(续)[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2(01).
[2]吴学伟,李洁,林毅.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应用[J].给水排水.2007(S1).
[3]张风云.水质分析中误差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8(26).
篇9
一、抓学习力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智力平台
税务文化是税务机关干部职工的精神支柱,是道德追求、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文化环境和思想品质的综合表现。税务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行业文化,首先必须靠集体的学习力来支撑。对于如何创建学习型机关,笔者认为要在税务系统内实行“三个转变”。即由依赖型学习向自觉型学习转变;由知识型学习向智能型学习转变;由封闭型学习向开放型学习转变,引导干部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规定学习科目和书目,定期组织专人检查阅读书目和学习笔记情况,并加注批语。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学习笔记体会展评”、“学习体会交流”等活动。引导大家真读书,读好书,读出成效。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实效,起到育人成才,建功立业的激励作用。
二、抓纳税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实践平台
所谓的现代纳税文化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在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过程中,按照纳税人自觉、主动、及时、完整地办理各项纳税手续的合理期望,为纳税人提供规范的、全面的、便捷的、经济的各项服务措施的总称。为实现优质的纳税服务这一目标,一要进一步规范“首问负责制”、“一站式”和“保姆式”等服务规则,全方位实行“一人一窗一机式”服务模式,简化办税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二要制定出台《纳税服务责任制》、《纳税服务质量考核制度》、《纳税服务责任追究制》等,保证纳税服务机制的有效运转。三在窗口服务中,税务人员要做到“四个一口清”。即税收政策清、办税程序清、服务标准清、办税时限清。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考试,专业能手竞赛比武等,使税务干部业务素质稳步提高。
三、抓制度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构筑管理平台
税务部门应实行“三项制度”,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一是家庭监督制度。为把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家庭,要开展“五好家庭”、“廉内助”等评选活动。向干部家属发放廉政建设信息反馈卡,了解干部家庭关系是否和睦,经济状况是否正常,邻里关系是否融洽,业余爱好是否健康。二是社会监督制度。为监督干部八小时内外的表现,要向社会公示税务部门的有关规定,向企业发放廉政建设意见卡,与干部家庭所在社区建立廉政建设联系点。建立干部考勤、责任追究和监督、巡查等制度。通过全方位监督,深入了解掌握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使其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受到约束。三是电子监控制度。要在互联网上开设电子举报系统,主要受理企业税收政策法规咨询、发票真假查询、税务干部违纪违法和企业偷税等情况。
四、抓精神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道德平台
篇10
近5年来,市局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共审理重大税务案件37件,占市局稽查局同期案发数的10.6%。通过审理共变更稽查部门拟处理意见17件,退回稽查部门补充调查案件3件。通过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制度,纳税人共补税款2,688万元(其中,企业所得税651万元),交罚款233万元。从实践情况看,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制度在以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保证了国家税法的正确贯彻执行。通过重大案件审理,纠正了基层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和偏差,确保了国家统一税法的正确贯彻执行。
(二)强化了执法监督。在重大案件审理中,法规部门(审委会办公室)和有关业务部门在案件审理环节介入,通过事中监督,进一步深化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增强了执法责任感,提升了执法水平。
(三)优化了纳税服务。在重大案件审理中,审委会办公室坚持严把“证据关、法律关和程序关”,坚持合法行政和合理行政的依法行政原则,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和合理权益,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满意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例如,在审理一起案件时,稽查部门以纳税人批量销售给关联企业的价格低于销售给非关联散户的价格为由,依据征管法第36条予以调整征税,经审理认为,纳税人大批量售价低于小额零星售价符合营业常规,而稽查部门又没有纳税人销售给非关联企业的批量售价作比较参考,据此,市局审委会办公室认为该案证据不足,退回稽查部门补证。
(四)规范了执法行为。通过重大案件审理,就有关问题加强与稽查部门、税源管理部门交换意见,对一些典型性问题,审委会办公室通过向税源管理部门发出税收执法建议书,切实解决了一些执法上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
(五)降低了税收执法风险。在案件审理中,审委会办公室十分关注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对于一些纳税人与税务部门争议较大,且政策缺乏明文规定的,本着“法不禁止即自由”、“疑案从无”的原则,作出了有利于纳税人的意见和决定,有效防范了税收执法风险。
(六)推进了重大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市局重大案件的审理和定性均实现了集体审理。即使是在初审环节,也由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案卷传递给各成员进行初审,由各成员单位提出初审意见,然后再集中大家的意见,提出审委会办公室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召开审委会进行集体会审,由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各成员单位共同对案件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认真贯彻落实了集体审理的案审原则,既保证了审理意见和结论的合法、公正,又推进了重大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一)关于功能定位
根据《办法》第1条规定,重大税务案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对重大税务案件的监督”。该功能定位并不全面准确,重大税务案件审理确有监督功能,但还应当有规范执法、为纳税人服务和防范执法风险的功能。此外,通过重大税务案件审理,还可以发现一些制度问题,通过政策执行反馈制度反馈上级机关,因此,还应当有为领导层决策服务的功能,建议《办法》修订时增加这些功能。
(二)关于制度出台形式
《办法》的内容涉及执法主体、案件审理程序、涉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还涉及与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衔接问题。如果仅以国税发的红头文件形式出台,存在潜在的税收执法风险。理由是,根据“合法行政”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根据行政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由于规范性文件对于法院审案仅仅是“参考”,并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拘束力,因此,税务局以《办法》为依据介入稽查案件审理并作出有关处理决定,可能带来一定的诉讼风险。建议《办法》以部门规章(即以总局令)形式出台为妥。
(三)关于重大税务案件审理的原则
《办法》第4条规定,重大税务案件的审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公正、合法、及时、有效的原则。但随着依法行政的深入推进,“合理行政”原则已日益重要,因此,建议在《办法》修订时加入“合理”原则。
(四)关于作出决定的主体
《办法》规定,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后,要以审理委员会所在机关名义制作税务处理决定书,交稽查部门执行。本规定的优点在于贯彻了“权责统一”原则,即税务局审理的案件要由税务局承担责任,应对复议和诉讼等行政执法争议。但该规定涉嫌与上位法的规定相抵触。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如果税务局对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可能与征管法实施细则的上述规定相抵触。因此,从控制执法风险角度,建议由上级税务局审理后,对上述案件交由稽查部门作出决定并执行。
(五)关于重大案件的确立标准
《办法》规定,重大税务案件的标准,主要根据涉案金额、案件性质、争议程度、社会影响面4个因素来确定。同时,《办法》规定,按重大税务案件标准审理的案件达不到上年案发数10%的,须下调标准。在审理实践中,该标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年度间重大案件审理任务不均衡。实践中可能会存在某一年度审案数量过多、而另一年度审案数量过少的情况。二是“上年案发数”难以准确界定。三是“一刀切”的审理比例(10%)欠科学,而下调标准则会影响行政效率。在经济税源发达地区,由于稽查查办案件多,10%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任务会显得相当繁重,变相导致税务局有关部门成为下属稽查局的“第二审理部门”;而在经济税源欠发达地区,稽查办案少,按10%的标准,一年只审理2-3个案件,重大案件审理制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另外,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硬性达到10%而下调标准,将稽查局办理的简单案件交由市局审委会审理,使简单案件审理程序复杂化,影响行政效率,浪费行政资源。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将“上年案发数”改为“上年案件调查终结数”,提高操作性。将10%的固定比例改为弹性幅度比例,例如,规定为5%-10%。
(六)关于组织架构和决策体制
第一,组织架构不明确。《办法》只规定审委会成员由税务局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但是“税务局领导”是指所有的局领导还是部分局领导、有关部门是哪些部门均不明确。省局规定,四川省国家税务局案件审理委员会主任由省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法规、稽查工作的局领导担任。第二,审委会成员单位(指有关部门)的职责不清。容易导致淡化责任、把审委会办公室移交的案件当成“额外负担”等问题。第三,案件审理的决策体制不明确。《办法》规定,审理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审理结论。这个审理结论是如何形成的,是按合议制还是行政首长负责制作出?并无明文规定,实践中容易形成不同的做法和模式。对于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建议《办法》在修订时予以进一步细化明确。关于第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合议制对于发挥集体智慧,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确保程序和实体公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税务案件审理属于行政管理行为,从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来看,又应当采取行政首长负责制,即审委会主任或者其授权的副主任具有最终决定权。借鉴法院审案模式,《办法》修订时可以考虑采取合议制。
(七)关于案件审理的程序
1.关于补充调查问题。《办法》规定,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不符合法定程序的可以退回稽查部门补充调查或重新处理。这一规定不明确之处有三:一是补充调查的次数问题,一个案件最多允许补充调查几次不明确;二是补充调查的时间问题,即应该在多长时间内补充调查完毕不明确,反复补充调查无疑会影响行政效率,侵害纳税人的合法权利;三是经退回补充调查仍无法定案,是由稽查局处理还是由审委会根据“疑案从无”的原则直接处理?建议《办法》修订时对以上问题予以明确。 转贴于 2.关于执行监督问题。《办法》规定以审理委员会所在机关名义制作税务处理决定书,交稽查部门执行。但《办法》未规定稽查执行部门向市局审委会反馈案件执行情况,而审委会审理的案件,其执行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行政执行力、上级机关决策效果和税收法治环境的公平公正,如果对此缺乏必要的监督,本制度的实施效果定会大打折扣。故此,建议《办法》引入稽查部门对重大案件执行情况要向税务局进行反馈的机制。
3.关于案件材料的送发问题。《办法》规定,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应在审理委员会审理前3天,将有关案件材料送发审理委员会成员。这里的“有关材料”过于笼统,如果有关材料是全部案件材料,则在目前征管软件未全面推进电子档案前提下,案卷复印工作量很大,不具有操作性。建议将“有关材料”进一步明确,在目前条件下,可进一步细化规定为税务稽查报告、审理工作底稿、稽查局审委会记录、主要证据清单和证明对象即可。
4.关于审理时限。《办法》规定,经审理委员会审理的案件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可适当延长审理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40天。对于重大税务案件,40天的审理时间规定过短,建议延长为3个月。对于特别重大、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建议规定经审委会主任或授权的副主任批准后,可再继续延长制度。
5.关于回避问题。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税务人员在核定应纳税额、调整税收定额、进行税务检查、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有关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因此,建议对重大税务案件实施行政处罚等时,规定相应的回避制度。
(八)关于案件审理方式
《办法》将案件审理形式局限于书面审理,这种方式不太全面。重大案件审理大多属于案情复杂的案件,书面审理一般是就案审案,就材料审材料,审理人员对案情缺乏深入调查了解,可能造成审理工作偏差,影响案件审理质量。建议《办法》在修订时引入实地调查和听证审理机制,以提高案审质量。
(九)关于案件审理制度的政策依据
《办法》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一,根据征管法实施细则第9条第2款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应当明确划分税务局和稽查局的职责,避免职责交叉。重大案件审理工作实际上也应当归属于税务局和稽查局的职责划分范畴。第二,根据新《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46条第3款:案情复杂的,稽查局应当集体审理;案情重大的,稽查局应当依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报请所属税务局集体审理。由此,重大案件审理制度并不是稽查工作规程下的子规程,而是对稽查工作规程的作出的特殊规定。综上,建议重大案件审理的政策依据还应当至少包括《征管法实施细则》和《税务稽查工作规程》。
(十)关于超期作出决定滞纳金的加收
根据征管法实施细则第75条规定,加收滞纳金的起止时间,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税款缴纳期限届满次日起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实际缴纳或者解缴税款之日止。实践中,重大案件审理存在普遍超过40天的审理期限的情况,因重大案件涉及税款金额通常较大,如果税务机关予以加收滞纳金,那么滞纳金金额将会很大,对此纳税人反响强烈,这种情况,是否属于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所称税务机关的责任(细则解释为指税务机关适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不当或者执法行为违法)?对此,建议予以解释或者进一步予以明确。
(十一)关于审委会办公室的初审权限问题
根据《办法》规定,审委会办公室如判定稽查移送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符合法定程序、适用法律正确,拟处理意见适当的,就不需要报审委会进行集体审理。审委会办公室的这项初审权限过大,如不正确行使,会存在较大的制度真空。建议修订《办法》时,将审委会办公室的初审权与其他成员单位进行合理分担,强制规定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审理过程中必须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共同进行。
(十二)关于重大案件审理案例库的建立
重大案件审理的结果不仅仅会影响其审理的某一个案件,同时也往往会在一定的范围内起到同类案件的示范效应。建议建立重大案件案例机制,使同类案件得到相同处理,以保证处理、处罚决定的公平公正。
- 上一篇:九月美好寄语
- 下一篇:文明礼仪伴我行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