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诗歌范文

时间:2023-04-05 12:0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色革命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红色革命诗歌

篇1

一、活动目的

通过缅怀革命先烈,追忆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育和弘扬中国传统革命精神教育,让学生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21年3月29日升旗时间

三、活动地点:学校田径场

四、参加人员: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及班主任

五、活动程序

1、出旗

2、升国旗,唱国歌。

3、由高二7班徐桐做题为“缅怀革命先烈,播扬红色精神”国旗下讲话。

六、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在全校开展升国旗唱国歌主题活动,对切实加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规范全校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位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组织好这次活动。今后,各班把升国旗唱国歌仪式作为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紧抓好。

2、升旗仪式要求

(1)、举行升旗仪式的场地必须整洁,环境肃穆,升旗时所有在场的人员都必须肃立。没有校服的要尽量统一服装、整洁大方。

(2)、各班要统一组队、按时赶到,穿校服,佩戴校徽,团员须佩戴团徽。

(3)、体育教师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旗手,并做好升旗手出旗手培训工作。

(4)、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国歌教唱、指挥。

3、唱国歌要求

唱国歌时,队伍要整齐、保持立正姿势,两眼平视前方。要精神饱满,庄重肃穆,不得讲话,不得随意走动。歌声要宏亮、准确、整齐。

4、国旗下讲话要求

(1)、国旗下讲话要简短,主题要突出,教育性要强。

(2)、讲话时全体师生要注意倾听,保持安静。

5、各班主任负责维护本班秩序,确保升旗庄重肃穆。

篇2

关键词: 本地红色资源 校本课程 阵地建设 英雄中队

一、依托本地红色资源,精心抓好阵地建设。

(一)充分利用好校园的宣传阵地。

走进我校,处处都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学习英雄的氛围。学校大门口树立了革命英雄的雕像和吴溶品的简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英雄生活在一起。学校的几处宣传栏、黑板报、走廊文化墙、学习园地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介绍事迹,并张贴英雄中队活动风采照片、英雄模范的照片,撰写他们的优秀事迹。这些活动基地,是极具观赏性,操作性的教育阵地,是少先队员们活动的乐园。

(二)加强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广泛宣传英雄精神。“英雄故事汇”、“校内新闻”、“热点新闻”等节目贴近队员生活、学习,符合社会的潮流,关注学校、社会大事,颇受师生青睐。广播站的工作由学生自主管理和发挥,栏目众多,形式多样,让队员们在浓郁的氛围中学英雄、做主人。

(三)充分利用校报的教育功能。

切实提高学校报纸的开发、利用价值。在我校的《童星报》上开设革命传统教育专栏和本期两最栏。革命传统教育专栏用来介绍各中队英雄人物及展示中队活动风采。在本期两最栏目中宣传最值得表扬的人和最值得提醒的事,用来表彰和提醒队员们。校报内容丰富,主题鲜明,设计独特,让师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英雄模范光辉形象的熏陶。

二、利用校本课程,促进英雄中队文化建设。

校本课程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课程,它无疑为少先队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校积极鼓励广大师生收集整理流传在本地有关英雄的故事、传说和红色歌谣,编写了校本课程《薪火前洪》一书,本书共分学校文化、英雄人物、红色记忆等七个篇章。我校把校本课程作为教学和思想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每周都安排多节课学习校本课程。

(一)结合校本课程,加强队员的养成教育。

我校注重革命传统教育与养成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让学生学习校史、校训、校风、学风等内容加强礼仪教育。让学生以英雄为榜样,使学生们感到自己的点滴进步都是英雄精神在闪光,因而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天天有进步。我校目标:走廊上轻声慢步,会场上安安静静,课堂上思维活跃,操场上生龙活虎,在学校生活中,对学生在餐厅、会场、教室等不同的场所提出明确的要求,反复训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督促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二)利用校本课程,促进英雄中队建设有形化。

我校鼓励全体任课教师深挖教材的教育价值,进行学科革命传统教育渗透,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如在教学语文、音乐、美术课时,要有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为少先队员提供有关英雄模范的书籍、书目,帮助少先队员建立和利用好读书折,让队员们走进英雄的世界,学习他们英勇顽强的精神。充分运用学校电教手段,组织少先队员看英雄模范的影视片,引导他们畅谈读后感、观后感,巩固读书看影视片的效果。组织少先队员进行红色歌曲大家唱、画画我们心目中的英雄等活动,让同学们真正做到通过听、看、读、写、唱、画等形式了解英雄、学习英雄。提高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

三、开展系列活动,渗透英雄中队主题教育。

学校活动是实施主题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校结合本地资源,安排了季节性教育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清明节扫墓,四月文明礼貌月,五月安全教育月,六月艺术教育月,七月国情教育月,九月尊师守纪月,十月爱国健身月,十一月创新展示月,十二月法制教育宣传月等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建队节、学雷锋纪念日、儿童节、艺术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新队员入队仪式、学雷锋环保行动、英雄中队主题教育活动、讲英雄故事、唱英雄歌曲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形象、生动的活动,孩子们重温历史,培养了他们爱党、爱国、爱军情感,使英雄形象扎根学生心中。下面到举一些我校开展的活动:

(一)各中队积极开展“英雄中队”主题教育活动。

我校成立了中队、吴溶品中队、中队、陈望道中队、宗泽中队、骆宾王中队、朱丹溪中队等二十四个英雄中队。各中队通过营造英雄主体氛围、提炼英雄精神、学习英雄精神、寻访英雄、争做英雄式好少年等方式开展主题活动;通过了解英雄、讲英雄故事、唱英雄歌曲、诗歌朗诵、写观后感、写诗歌、童星报出专刊、社会实践等形式学习英雄的精神,使英雄事迹深入人心。

(二)开展“英雄精神,激励我成长”讲故事比赛。

同学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英雄故事,让我们感悟到了人生哲理的真谛。通过讲故事比赛,同学们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每一名少先队员都会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做英雄传人。

(三)长期与部队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我校长期与部队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营区,师生在活动中通过观看军营纪录片、参观军营展览室、参观飞机场、观看内务整理演示、观看队列表演和学习军容军姿等,开拓师生视野,了解军人风采,学习军人作风。通过走近军营的活动,感受到我军的建设历程,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总之,少先队文化建设要有长期的规划,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补充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如今,我校依托本地红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促进了少先队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少先队活动特色的形成。将英雄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融入课余生活,形成了浓烈的教育氛围。通过积极向社会宣传优秀英雄中队、英雄式好少年的光辉事迹,努力打造品牌特色中队,品牌特色学校。相信,少先队的整体工作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少先队的明天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篇3

原地转圈,57岁破世界纪录

吕旭泽从小就酷爱武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1996年,吕旭泽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女士在原地连续旋转一万圈、创造吉尼斯纪录的新闻后,便萌发了打破这项纪录的念头。每天为了记住转的圈数,他在上衣左边口袋里放入一把玉米粒,每转一百圈,他就捏一粒玉米放入右边的口袋。时光流转,放入右边口袋的玉米粒越来越多。到1997年年底,邻居老李一大早就赶过来帮吕旭泽数圈子,结果吕旭泽头没转晕,老李已经数糊涂了:“你这水平一定能打破纪录,赶快申报吧!”

1998年4月13日一大早,吕旭泽的家中就挤满了围观的群众。9时11分,随着上海吉尼斯大世界总部官员一声“开始”,吕旭泽在直径两米的圆圈中开始旋转。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围观的群众看累了,走了一茬又来一茬,吕旭泽则速度依旧、神态轻松。直到14时23分停止,在5小时12分钟中,吕旭泽不停地旋转12534圈,平均0.36秒一圈,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围观群众的欢呼声中,吕旭泽高兴地举起“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证书。

自此,每天早晨吕旭泽锻炼时都要旋转一千多圈。现在,吕旭泽能在直径50公分的圈子里连续旋转近两万圈。

不畏艰险,坚持骑游12年

吕旭泽自从参加工作起,只要有时间就骑着自行车在河南省内旅游,走遍了河南省全境。1995年春节,还在工作岗位上的吕旭泽在单位领导支持下,第一次骑自行车长途跋涉游海南,足足骑了55天!从此,吕旭泽的自行车游一发而不可收。他直奔祖国最北端的漠河,往返行程8100公里,历时60天;他不带氧气,单车翻过昆仑山,穿越唐古拉山,到达拉萨;2007年10月8日,66岁的吕旭泽从沁阳出发,走白洋淀、西柏坡、狼牙山、平型关、冉庄,行程3000公里,向革命老区人民宣传奥运。

12年来,吕旭泽自费单车骑行到了除台湾以外全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甚至还到过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和朝鲜的新义州。他也历尽艰险:1995年,吕旭泽在淮河大堤上遇到三个“劫道的”,吕旭泽硬是骑了十几公里才甩掉。在茶卡,吕泽旭遭遇8只藏獒围攻,他抡起自行车与藏獒对峙,藏獒往上一扑,吕旭泽就一抡自行车,足足相持了半个小时。事后,藏獒的主人向吕旭泽赔礼道歉:“多亏了你临危不乱,如你想骑车跑掉,肯定会被藏獒撵上,不死即伤。”吕旭泽还曾在荒野被汽车刮蹭到数米的深沟,勇闯沙暴、泥石流……哪一次都会有丢命之危,可吕旭泽说,体现自我价值,一切危险算什么!

收藏写诗,自我挑战成名人

吕旭泽的骑车旅游并不单纯,他边旅游边照相,还不忘写诗和搞红色收藏,每一项他都小有成就。

开始,他每到一地不仅拍照留念,到当地邮局加盖邮戳,还搜集了两万余张门票、两千余份地图。后来有一位藏友提醒他,何不利用单车骑行的优势,收集革命老区的红色纪念品?于是吕旭泽骑游时注意搜寻像章、塑像等。十几年来,吕旭泽收集像章2000余枚、塑像500余尊。2006年,吕旭泽把自己的红色收藏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举办了“红色收藏展览”,引起全国收藏界的重视,先后有百余名红色收藏爱好者参观或写信给他。

篇4

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在团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为轴心,认真的开展团员工作,发展挖掘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我院青年的特点,开展适合他各种团的学习和活动,积极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少年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全心全意为广大青年服务,使他更主动的靠拢团组织,力争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1,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倡鼓动团员青年,特别是党员,团干部开展自学,互学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更好的完成团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团员意识,发挥团员青年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提倡文明风气,树立团员青年的服务意识,环保意识,共创和谐校园。

3,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沉淀于校园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的特色,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零八年,奥运年,团总支将以此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同时体现自己的特色,打造滨海品牌。

4,实施“三大工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更深刻的了解主题活动的意义,使活动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主要活动安排

1,三月份对同学们进行“知恩感恩”教育,要求团总支组织各部开展“三五”学雷锋活动,领悟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如举办公益活动等,“三八”为妇女节,配合团总支将向各班级征收公益作品举行拍卖会,为我院扶贫助贫工作贡献一份力。

2,四月份的各种活动将以“主旋律——红色经典”为主题,缅怀先烈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一场革命教育,学习先烈不怕牺牲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一切的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组织学生阅读红色书籍,每人可写篇读后感,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或推荐到校报或组织演讲比赛或邀请老革命讲述他们的感人故事。对同学们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各部合作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英雄事迹,加强爱国教育,坚定为复兴中华而不断奋斗的信念。

3,五月份将弘扬人文精神,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名人传记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及行为,作风具有良好的向导作用,因此会组织学生阅读各种名人传记,搜索名人警句,并进行评论活动,指引学生学习名人的成功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使同学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六月份奥运会来临,充分做好迎奥运的准备工作,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主题向各班级征集稿件,奥运口号,照片,举办诗歌朗诵或知识竞赛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奥运知识,使他们更加了解奥运,体会奥运精神的实质,宣传部做好板报宣传工作,使奥运精神深入学生生活的各个部分,让同学们感觉奥运无处不在,讲文明,树新风,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奥运的到来。

篇5

关键词:中国;日本;招贴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082-01

招贴艺术作为设计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一直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随着国际交往与国际贸易的急剧增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格局已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必然形势,设计语言的国际化趋势也逐步取代了区域化特征而成为主流。而招贴设计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被推到了社会的前沿。日本招贴设计发展的道路上所碰到的许多问题,也正是我们所面临的,日本现代的招贴设计也许就是这样一把“钥匙”,可以让我们通过分析日本招贴设计,展望我们在招贴设计发展上所要走的道路。日本的经验固然能给我们提供借鉴,但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在有共同之处以外也还有很多差异,盲目的去模仿并不可取。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设计家是如何将民族个性和国际潮流相结合、如何将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如何将大众需求与文化品位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融入世界文化艺术潮流,才能与“强势文化”相抗衡,实现平等对话和真正完成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设计的现代化理想面貌。

一、中国招贴—文化与哲学的升华

(一)由于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加上丰富而多元的文化和民族结构,中国现代的招贴艺术显得丰富艳丽。中国毕竟是一个文化大国,综观不同类型的招贴艺术,无论是清末民初还是殖民时期的上海商业招贴、期间的宣传招贴、民间丰衣足食的年画招贴,无不具有浓郁的中华特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中国招贴设计师基本可分属两支大军,一支是在文化传承上相对稳定、基本没有断层的港澳台地区。另外一支是大陆地区,由于教育中断、文化封闭,停滞了相当长的时期,一个世纪以来没有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尽管改革开放后涌现出了一批中青年新秀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还是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中国招贴艺术的风格从总体上来看符合孔孟影响下的哲学思想,中国艺术表现的基本特征,如音乐、书画、诗歌中所体现的宁静、高雅、和简洁,为世人所瞩目。但我们期待着蕴涵优秀中国文化元素的现代中国招贴艺术的出现。

二、中国的“红色招贴”—富有强烈视觉色彩的招贴艺术

红色招贴的形成有着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红色是中国人习惯的最为激进的“革命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运动,这场运动反映了在思想引导下的一代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二)红色是中国人乐于接受的颜色,红色消灾、红色保护平安、红色是吉祥的符号,这些对于一个在近代历史上一直处于动乱的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三)红色是强烈的传播色彩,在那样的年代里,中国人要将思想普照全世界,红色无疑是最有感染力的。

三、日本招贴—技术与美学的融合

日本招贴在国际上影响巨大,而且给人印象很深刻。无论是作品质量和设计团队的数量,还是世界上视觉设计权威机构AGI成员的数量,都居世界前列。造成这种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日本的设计师很好地继承发展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勇于借鉴世界各国的表现手法,这是其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严谨的国民性格保证了日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绳纹时期的陶艺、大和/奈良时期的宗教艺术、江户时期的浮世绘艺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艺术及德国的构成主义都为日本招贴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素材。

(二)日本本身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更促使日本民族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卓越的借鉴能力,善于发现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势和缺陷,积极进行改进和加工,形成为我所有、供我所需的独特文化。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人积极努力上进,良好的民族素质使其经济迅速发展。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国际品牌已经在世界上有了很高的认识度,而同期的中国还处于经济复苏阶段。

(四)日本的经济和国民对文化的需求,加上大众对设计这一创造性劳动的认知,都为设计师搭建了良好的创作平台。日本招贴的设计风格民族性极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包容度很大,表现风格形式也很多样,尤其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做到了完美极致。光构成、计算机图形处理保持了视觉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在众多的设计师中出现了像福田繁雄这样独树一帜、具备国际创意风格水平的设计师。

篇6

按照上级有关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要求,我市决定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

二、活动时间

3月下旬至4月底

三、活动人员

青少年、学校师生、家长,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部队官兵,广大市民群众和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等群体。

四、活动目的

以清明节为契机,充分挖掘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市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历史、学会感恩,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奋斗之中。

五、活动内容

(一)开展网上活动。中央文明办在中国文明网、国家公祭网、中华英烈网、央视网推出专门网页,xx市文明办在中国文明网xx站、xx文明网同时推出“网上祭英烈”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上活动于4月1日至4月7日集中开展,各地各单位要组织活动人员,特别是未成年人,登录网站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签名寄语;同时利用各自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加强“网上祭英烈”活动宣传,扩大网上活动覆盖面。办好活动专题,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市民群众了解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学习党史、国史和英模事迹。(责任单位:市教育局,xx文明网,各地文明办及市直各单位)

(二)组织网下实践。结合今年是建军90周年,组织大中小学生开展征文演讲、诗歌朗诵、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制作“清明”节日小报。广泛组织广大党团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慰问帮扶复退军人和烈士家属,就近就便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革命战争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大战役发生地或烈士陵园、烈士墓地祭扫、献花和宣誓,礼敬先烈先辈,培养爱国情感。(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关工委、团市委、市妇联、市旅游局,各地文明办及市直其他单位)

(三)多形式宣传“我们的节日·清明”。市广播电视台录制和播出《我们的节日·清明——中华长歌行》节目;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创作、编排以清明节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并组织策划文艺活动,宣传推广“我们的节日·清明”。(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市广播电视台,各地文明办及市直其他单位)

六、活动要求

(一)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制定具体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成效。活动方案请于3月31日前报市文明办。

(二)我办发出《关于清明节期间开展纪念烈士活动的倡议书》(见附件),请各地各单位抓好倡议内容的落实,并利用本单位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载体广泛转载和宣传,组织活动要运用广东志愿时微信平台进行,对注册志愿者进行志愿时记录。市广播电视台、西江日报、今日xx网、西江网、xx文明网等媒体要在清明节前全文刊登刊播。

篇7

2017关于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一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4月2日下午,我校开展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在学校操场隆重举行。本次比赛主要以集体诵读为主要形式,节目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领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又有琴曲、吟唱等。随着悠扬典雅的乐曲声,中青年教师深情诵读了经典诗歌《相信未来》,参赛班级用清脆而悠扬的声音吟诵了《感恩妈妈》《初春》《我的祖国》《游子吟》《红色箴言》《初春》《写给妈妈的诗》《毕业歌感谢你,乾明》这些脍炙人口的古今诗词,孩子们用优雅的表演和甜美的语调展示了古今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深深地感染了台下的每一位学生。让我们在欣赏经典诗文的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受到诵读经典诗文浓厚的氛围。

本次诵读比赛分三个年级段(低、中、高),经全体语文老师评选,二乙班《学会感恩》,四甲班《我的祖国》,五乙班《感恩的心》获一等奖。

本次比赛进一步了加深学校师生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催生践行活动。过此次活动,引导小学生在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提升道德素质,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2017关于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二 为了继承和发扬少先队的光荣传统,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少先队员能肩负起新世纪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校少先队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1、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包括向家长及村里的老人请教,利用信息课,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等,了解清明文化清明节的由来,及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使得学生对这传统的节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学校发动队员积极写关于清明节的、革命烈士事迹的文章,以及读后感等,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宣传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宣传教育。

3、各班能及时召开我们的节日 清明节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有说、有唱,有的朗诵诗句,有的畅所欲言。虽说各有各的特色,但都能通过本次的班会课,使学生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让学生能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好好学习,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4、各班结合我们的节日 清明节出了一期黑板报、手抄报。各班都能较好的完成,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老师布置了任务,她们就很自觉地完成好,并能充分体现了本次的主题。通过出手抄报活动使更多同学参与其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她们用她们的彩笔画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画出了要如何去珍惜幸福生活!通过评比我们选出来的优秀的手抄报作品,从学生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确实是受到的深刻的教育,相信她们会真正懂得这样珍惜现在,珍惜幸福生活的!

2017关于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三 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丽阳中学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学生在微机室通过中国文明网进行了网上寄语活动,参与签名寄语活动的学生达到了318人次。学生们在网上撰写感言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对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二、各班制作了一期以清明节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同学们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设计制作手抄报,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民族意识,引导学生尊崇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

篇8

旧州名胜美如画

黄平因地平“撅土为黄”而得名,离黔东南州府凯里只有五十九公里,地处地质板块断裂地带,是铝钒土矿、重晶石矿资源的富集地,也是目前贵州省唯一发现有冬虫夏草的地方。其历史文化悠久可追溯至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且兰文化,素有“且兰古国都,云贵最秀地”之美誉,史称“黄平在黔槲奈锷名之地,科名辈出,甲于他郡。”

黄平的美丽,美在迷人的自然风光;黄平的神奇,奇在深厚的民族文化。这里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民族节日盛多,苗族、革家人等少数民族热情好客,悠扬的民歌和华丽的民族服饰远播中外,素有“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泥哨艺术之乡”和“贵州省长寿之乡”之称。

在黄平,我听说了与“夜郎自大”故事齐名的“且兰黄平”的美丽传说。夜郎因司马迁的名人效应而名扬四海,且兰则以它独有的美丽神秘而誉满全球。

相传,且兰国的始皇是一位女王,她貌若天仙,美丽绝伦,连太阳和月亮都慕名下界与她谈情说爱,所以才有了后来与之类似的苗族女神仰阿莎的美丽传说。古且兰国历史悠久,早在楚顷襄王时期就有“庄乔溯沅水而上,达且兰”的文字记载。

说且兰,议黄平,最亮的看点是古都旧州,当地苗语、革家语称旧州为“王简”和“旺珍”,翻译成汉语都是“皇城”之意,即皇帝居住的地方,现在的天官寨就是古且兰国的历史遗迹。三国名将马超之子马忠曾任当时郡治在旧州的郡太守,由此可见旧州地理位置之重要。清代王孚镰在《江辩》中曰:“今黄平旧州都凹山之水,实为沅水所从出……则且兰,当以黄平旧州为定。”的确,这样的旧州能成为古国之都也不足为奇。

典雅别致的砖木结构房屋、外窄内深的房屋构造、造型美观独特的封火隔离墙,这些构成了旧州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城内街道宽阔,屋舍栉比,店铺林立,一道道马头墙整齐排列,别具风韵。这里有古殿宇、古楼堂、古寺庙、古巷道、古桥梁、古码头、古泉井等历史文化古迹,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川主庙、关帝庙、天主教堂、天后宫、文昌宫、仁寿宫、江西会馆、两湖会馆等古建筑。临街建筑多为由封火墙围成的印子屋,装修典雅,雕刻精美,极富特色,以卢氏宅院、朱氏宅院、杨氏宅院和罗氏宅院的构筑最为精巧。

旧州原有唐代古刹宝相寺、宋代古刹宝珠寺、元代道观福智观、明初庙宇太平寺,是巴蜀、湘鄂等外来文化、宗教与当地民族民间工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融合的产物。城内有宏伟壮观的“九宫八庙三庵四阁”和古朴玲珑的民居群,历史街区西上街保留了明清古镇风格,城郊有清代“十六佳境”,城西有世外桃源般的朱家山原始森林,城东是自然艺术长廊舞阳河大峡谷。旧州被旅游专家誉为“金盆(大坝)、银碗(舞阳湖)、圣水(温泉)、明珠(古镇)”。

城外有社稷坛、山川坛、厉坛及关隘,河上建有福众桥。明朝宣德年间,舞阳河施秉至黄平段因山岩崩塌阻航,工程艰巨,“若要此洞开,除非诸葛来”,于是此处取名“诸葛洞”。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郭子章凿开诸葛洞,船可直达旧州。自此以后,湖广、江西、福建、四川等地客商云集于此,商业活跃,市井繁华,成为重要的水陆码头。

黔南第一洞天

飞云崖亦称“飞云洞”,位于黄平县城东北十二公里处,距今已有五百六十年的历史,是一处融宗教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飞云崖东坡山麓崖间有一天然巨型穹隆垂吊钟乳石,玲珑异状似云腾飞,故得此名。崖上有一棵苍劲高大的柏香树悬长在崖间石缝中,堪称绝景,文人墨客对此屡屡称颂,柏香树经过数百年的岁月流逝、酷暑严寒,依然枝繁叶茂,笑指蓝天。飞云崖林木蓊郁,溪流娟秀,峰石奇魂,鸟语花香,景色优美。明朝(1443年)游僧德彬在此创建月潭寺,后经历代修缮,遂形成一组兼融宗教与民族建筑风格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有大雄宝殿、接引阁、藏经楼、云在堂、养云阁(大官厅)、小官厅、圣果亭、幽云亭、滴翠亭、碑亭、长廊以及飞云牌坊、月潭寺牌坊等。

这些亭台楼阁、殿宇厅堂或建于山巅,或嵌驻崖壁,飞檐翘角,雕梁画柱,参差错落,把飞云崖装点得更加绚丽壮观,由此赢得“贵州第一名刹”、“黔南第一洞天”等殊誉。明朝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盛赞:“天下之山,聚与云贵,云贵之秀,萃与斯崖。”清代学者、云贵总督吴振域盛赞:“西湖甲天下,奇妙无此山!”清朝重臣和|、民族英雄林则徐也留墨于此,当年闻一多先生路过此地时曾赞叹不已,并亲自作画一幅,著名作家冯骥才留下“黄平美无涯”的神来之笔。

在黔境名胜中,飞云崖是文献记述和游人题咏最多的一处,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诗文、联语、摩崖、碑碣等,故人又将其誉为贵州的“文化富矿”。这里每年还有盛况空前的四月八民族聚会,会期人山人海,各种民族歌舞、斗牛、赛马等节目异彩纷呈,民族风情浓郁。2006年,飞云崖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涵养水源区和天然生态屏障,黄平的奇山秀水铸就了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

在歌舞之乡感受苗族风情

黄平谷陇镇的芦笙会是贵州最大的苗族民间集会,谷陇芦笙会场也是全国苗族最大的芦笙场。芦笙会从农历9月27日开始至29日结束,集会共三天时间,参加人数最多时可达八九万人。芦笙会的主要活动有吹笙、踩舞、赛马、斗牛、斗鸟、对歌、游方等,苗族人用这些方式庆祝一年辛勤劳作换来的丰收。

节日前夕,苗族人家家户户都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和朋友。妇女们赶制苗族盛装,男人们抓紧养马、喂牯牛,青年小伙子们则修整添置芦笙,以便参加隆重的芦笙集会。

芦笙会上,苗家姑娘们换上节日盛装,佩戴银饰,个个光艳照人。中老年和青年男子五人一组、十人一排地吹芦笙,年轻姑娘们则排成一排跟在后面,随着芦笙的节奏起舞,客人们都称赞道:“这真是一年一度的苗族服饰表演和舞蹈表演啊!”

赛马场上尘土飞扬,马蹄声声,吆喝阵阵;斗牛场上,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牯牛被主人牵着进场,常常哨声未落,两头牛就箭一般地冲向对方,“咣”一声巨响,牛头相撞,实力相当的非斗个你死我活不可,自知不敌者撒开四蹄,冲散围观人群拼命逃跑,胜者紧追,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热闹非凡;歌舞场上,歌声悠扬,掌声阵阵;斗鸟林中,画眉声清脆悦耳……好一派热闹的节日景象啊!

S平既是歌舞之乡、旅游之乡,更是民族饮食文化之乡。勤劳智慧的苗族人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族风味食品和灿烂的民族饮食文化,成为中国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宝库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其中,以苗族狗肉汤锅、苗族鸡稀饭、苗家酸汤鱼、苗家酸辣牛杂火锅等民族特色饮食最具代表性。

射日英雄羿的后代

采风中,我得知黄平居住着鲜为人知的革家人。据统计,全国革家人总数为五万余人,而黄平县境内就有两万一千多人,其中望坝村有三百零八户、一千四百余人,是黄平少有的几个革家人高度集中的地方之一。

据当地人说,革家先民是古僚族的一个支系,如今仍完整保留着古僚族的椎髻斑衣等特征。他们居住在一片深山老林环抱的村落里,自称“哥摩”,汉族称“革兜”、“革家”,苗族称“嘎斗”。革家人千百年来崇拜太阳,供奉弓箭,身着铠甲式服饰,祭祀祖鼓,被誉为上古传说中射日英雄羿的后代,是一个有待识别的民族。

革家人至今仍保留着祖先沿袭下来的氏族制度,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还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歌舞和精湛的民族工艺技术。

革家人服饰男简女繁,颇为讲究,分便装和盛装两种。盛装是用手工制成的精巧蜡花绣花衣,包括红缨珠帽、发髻、花冠帕、蜡花衣、贯首衣、围裙片、围腰片、百褶裙、红绑腿、袜子、高钉刺衲帮鞋等;便装则朴素大方、实用美观,不论是在田间劳动生产,还是在山野采集肩挑都十分方便。少女头戴红缨帽,妇女则戴花冠帕,罩以贯首飘铠,下着百褶短裙,腰系流苏围裙片,颈配玲珑银饰,小腿裹以红色刺绣绑腿。革家蜡染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以图案均匀、疏密相间、花纹别致、风格独特而著称于世。革家女孩从八九岁就开始跟随母亲学习点蜡,十七八岁便独具匠心,成为蜡染能手。而黄平也因此被誉为“蜡染之乡”,是贵州三大蜡染基地之一。

革家人喜欢唱歌,唱酒歌、古歌时用本民族语言演唱,有丰富的诗歌词藻,善于用比兴手法来表达诗歌的含义;唱山歌、情歌时一部分人用民族语,也有一些年轻人喜欢用汉语演唱,但曲调则使用革家人自己特有的形式。

那天我去做客,却见大门紧闭,难道是不欢迎我的到来吗?当然不是。按照当地的习俗,门外的客人要唱革家古歌《开门歌》。我不会唱,只能让陪同的当地朋友代劳:“白天阳光明,照射明明葱蒜园,主家老人拴门两头紧,我变蛐善蜘蛛钻进来。”唱完后,主人才把门打开。进门后,屋里有一张小桌,桌上摆两碗肉、一壶酒,宾主人人都要干杯。

谢别临行前也是如此,客人要唱谢别古歌《发脚歌》:“哪个知时辰?主家老人才知道时辰。摆肉两碗,摆酒两杯,因我们来时间很久,多谢主人,我们将回程。”干杯离别时,客人还要过几道酒卡。头道酒卡在门内,这时还要唱《辞别歌》:“土茯苓叶开花哟,花开茯苓叶亮晃晃哟,我们一来转瞬晃一眼哟嗨哟,留下脚印踩在他乡哟嗨哟!”二道酒卡在门外,三道在门槛,四道在石阶,五道在院坝,六道在路旁……每道酒卡均有两人手持酒壶、酒杯,另有几位身强力壮的中青年在一旁守护。客人每到一道酒卡,唱歌干杯后方能过卡。为了给客人留下深情厚意,有时还将酒洒在客人的衣领和头上,接着跳拍手舞、板凳舞、扫把舞,舞步错者要罚酒。

望坝革家寨里的男女老少皆能歌善舞,优美欢快的芦笙舞、板凳舞、棍舞,婉约嘹亮的古歌、情歌、对歌,在寨子里吃饭时还有老人唱给我听呢。

名人辈出的红色革命圣地

这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许多名人志士、政客文人都与黄平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这里是大文豪郭沫若的母亲杜遨珍的故乡、清代天津知府石赞清的出生地,这里有当今闻名海内外的“常氏三兄弟”――原中国儿童剧院院长常学墉、电影表演艺术家常学圣、木叶演奏家常学贤,还有近年来在央视频频露脸、蜚声而起的“王家三杰女”――国家级歌唱演员阿桑、阿依、阿多。

篇9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高一声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去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的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岸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我不去想象,那个站在船尾,衣裙漫飞的女子,为眺望远去的杳鹤,而错过了生命中的太多太多的美好,在各色花帕中孤寂,美丽而忧伤,那铿锵的叛言,凄美动人,金光菊和女贞子的勇气,带着一丝悲壮,竟然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姗姗迟来,荡起碧波万顷,又是怎样的酸痛?

心,飘飞到了余秋雨的《贞节坊》,那一座座耸立着的贞节坊,在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到底绽放过多少的凄零,这是一个时代或许更多的时代的伤痛。我无法言语,也曾想像舒婷般,对天呐喊,放纵一回,却满脸苍白,茫然,为什么,那些贞节坊历经千年的风雨,到如今,还依然高耸,是不朽吗?盗墓者的话,那些年轻的女老师,尼姑庵里的月夜,交织在我脑中徘徊,我听到历史的叹息,那年轻如娇花的灵魂在轻轻吟唱,她们的歌声飘涉而忧怨,就像多年前挂在坊上的风铃,经年回响。雪,在下,执著地下,坟墓里埋葬着的空洞,是无奈吗?

《贞观坊》,它即没有《三峡》般轻快,豪迈而沉思,既没《阳关雪》的荒凉与洒脱,更没有《莫高窟》的沉重,残阳如血,《白发苏州》的小巷年华,只是平平淡淡地述说着作者儿时的事。却如此直接地评击了中国社会的腐朽。中国的历史,其实是一曲女性的悲歌,千百年来,不曾绝唱。我不由忆起李清照,这个形如黄花的女子,在那动荡的年代,如一枝清莲,漫香过大江南北。对月梳妆,独看窗外悟桐叶落叶青,黄昏赏菊,惆怅对空杯,独上兰舟,轻解罗裳,鸿雁的鸣叫,可曾忆起昔日的时光。以一个“愁”字贯穿在中国的历史上,让人伤感,如此多情地阐述了中国女性的不幸。

一首温庭筠的《望江南》沉重地让我透不过气来,我极力地想要回避那年轻女子深情脉脉,充满期盼的目光。风,吹来了江上的白帕,拂过白频洲上那丛斜斜的青草,泪花,如离别时的那个午后,却更加唯美,心碎。忽然想起曾学过的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那一场美丽的错误,让中国饱受迫害的女性们,得以暂时的安慰,我们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得到了应有的权利,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性别的不公平,舒婷是勇敢的,只为好她拥有一颗善美的心。

对于现社会较为热议的小三现象,我不想多说,毕竟这是一个社会的问题,而非她们的错,我鄙视的是那些包养她们的人。2010年的春季,注定是热闹的,先是春晚的折腾,再到刘韩的无聊。“兽兽门”乘势而来,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只是媒体的商业和中国教育的缺陷赋予了它如此大的轰动,。于是,又有了“北影工行女”屡见不鲜。守着电视,听着外交部发言人说着几十年前的老台词。,才发现,政府的工作人员。原来全都是那么有才,从“躲猫猫”到“开水病发”的无语。中国的文化如同中国的足球般令人担忧。都需要一个自上从下的改革。但,这只是奢望,“本山”文化不一样还是登上了神坛吗?

一个民族的繁荣,传承,并不在于它的历史的长久,力量的强大,而是这个民族的文化。我们不由沉思,为什么欧美文化会成为世界的主流,就连邻国“日韩”也成为青少年们热捧的潮流,说白了,还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欠缺。为什么,我们在取得一点成就时,就会沾沾自喜,像个小丑?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容不下不一致的声音?

是,我不可否认,中国曾经的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但我们一定要“啃老”才行吗?从“红楼秀”到“水浒罚”再到“西游雷”,这样,有意思吗?也许,我是个守旧和怀古的人,不懂得所谓的非主流,打扮得像妖怪,就happy,不知“快男快女”就外星。也许,我也不是一个革命粉丝,无法容忍它覆天盖地的狂砸,“红色文化”是好,但如果它缺乏灵性的话,还如此,那就是一种强迫而非引导了。

篇10

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是同行的,若脱离德育教育而单一的传授知识,是无法达成教书育人的目标的。而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落实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正如巴特所说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课堂“主渠道”,结合日常教学,多手段、多方式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出语文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如教学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时,单元中的文章人物,既有能说会道的古人,也有幼稚贪玩的孩子,还有风烛残年的老人,但同学们对其不是很熟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巧设情境,引导同学们通过阅读、讨论等活动,了解、鉴赏、评价这些人物,感受他们身上的爱国情怀,引发爱国热情,促使学生的思想言行上升到新的高度与层面。再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真诚、说真话的良好品德,疏通文义后,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两个骗子能成功行骗?是否可以想象两个骗子行骗前的策划活动,然后小组合作表演出来?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活学生想象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在交流讨论、情境体验中,同学们会自主探究出两个骗子成功行骗的原因:能够投其所好,并抓住了皇帝与大臣们的虚伪心理,明白百姓无知愚昧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敢说真话,不敢面对真实自我的最终结果。这样,通过有效提问,既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无形中渗透了德育教育,让学生形成真诚、诚实、勇敢的品质,让学生更健康、更愉快、勇敢的成长。

二、延伸课外,拓展德育教育空间

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感情,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提升文化品位;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关心文化生活,汲取优秀文化营养。而若要有效实现上述德育目标,仅仅依靠语文教材以及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突破教材,延伸课外,探寻更广阔的育人天地。首先,注重课外阅读。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列宁也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强化德育教育,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多多阅读,尤其阅读一些优秀文章,汲取精华,怡情养性,启迪智慧,学会明辨善恶是非、美丑真假,达到德育效果。如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教材中的名著推荐,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欣赏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从中受到启发,学做一个勇敢而有正义感的人。或者阅读一些经典的唐诗宋词,优秀的现当代散文等,在书香中汲取知识,在书香中培养品质。或者读网络、信息之书,了解时事,整合信息。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如开设午间诵读活动,粘贴有关标语、有关文化板报等,让同学们随时浸润于思想文化教育环境中,获得心灵滋养。另外,还可以引导同学们收看“今日法治”、“焦点访谈”等节目,让同学们形成睿智、宽容、博厚、富有爱心的良好品质。此外,还可以根据有关节日等,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国庆节到来之际,在班级举行以“爱国、爱校、爱家”为主题的写作比赛或诗歌朗诵比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文来自于《新课程导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杂志简介详见.)

三、借助社会实践,内化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