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报素材范文

时间:2023-03-18 04:1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黑板报素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黑板报素材

篇1

生命是宝贵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的一粒粒金黄的细沙;生命是伟大的,就像泰山上的一棵棵挺拔的苍松。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珍惜生命的黑板报,供大家参考。

珍惜生命的作文1生命,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珍惜的。生命是唯一的,是宝贵的,每个人只拥有一次,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精彩。朋友们,你的生命,你珍爱吗?

一天中午,我去上学,刚走到校门口,一男孩也来上学,他什么也没看就急匆匆地从马路对门跑过来,正好一辆小轿车驶过来把男孩撞倒了,还在地上打了几个滚。我被眼前的这一幕吓坏了,两腿直打哆嗦。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过了一会只见男孩自己站起来,还拍了拍身上的灰,看上去没什么大碍。但司机还是把他送去了医院。当人群已经散开,有人还在议论:“哎,幸亏没什么大碍,要不小孩的家长会急死的。这男孩也真是的,自己不注意安全才弄成这样。”走在校园里,我一直在想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幸好这次没什么事,要是真出了意外,后果真不堪设想。

在学校里,有的同学一下课,就急急忙忙跑下去,在楼道里,被挤得水泄不通,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操场里,有的同学喜欢你追我赶,互相打闹。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事故往往发生在这些细小的事情中?是否知道由于你的一个小小过错,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下楼梯时,能否将你的脚步放慢;在课余生活中,能否注意不玩危险性的游戏。20--年12月7日晚,我市育才中学踩踏事件中,共造成8名学生遇难,26人受伤。这样惨痛的教训还不够吗?

朋友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很脆弱,因为你或他人的不注意,可能就会失去,不会再重来,让我们一起珍爱我们的生命吧!

珍惜生命的作文2昙花酝酿了一生,倾其毕生心血,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或一个凄风苦雨的夜里,在人们熟睡之时,百花沉寂之际,悄然绽放,那种美丽,那种光辉,并不亚于牡丹的雍容,并不逊色于玫瑰的妖娆,使人为之震撼。昙花就这样在夜里孤芳自赏,悄悄然从人们梦中走过,不留下一丝痕迹。那瞬间的炫烂使人留恋……

破晓之时,你所能看见的,只有一个枯焦而褐黄的垂朵,美丽已消失。我叹息:昙花这么美丽,确因为她花期特别短暂,在夜间悄然绽放,默默无闻。所以,很少有人去关注她、欣赏她……

蜜蜂的生命,只有那短暂的几个月而已,但它十分珍惜,哪怕是一天,两天,也从来不闲着,在花丛里不停的飞舞,在花朵与蜂房之间来回穿梭,哪里有花,就赶往那里,大江南北,百花丛中。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凝结成甜蜜的蜜汁。当人们在吃蜂蜜时,有谁会想向勤劳的蜜蜂呢?它用短暂的生命,留给人们无限的甘甜,又有谁知到它的辛苦与无私的奉献呢?

昙花的生命是十分短暂的,但是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芬芳与美丽;蜜蜂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几个月,留给人们的却是永远的香醇与甜美。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它们一样,去珍惜有限的生命,抓紧每分每秒,去创造出更多的更有价值的东西,让生命更加有意义呢?

篇2

同学会黑板报图片欣赏

        同学会黑板报图片1

同学会黑板报图片2

同学会黑板报图片3

同学会黑板报图片4

同学会黑板报图片5

同学会黑板报内容

今日我们欢聚在朝夕相处的母校,与我们敬爱的老师欢聚在一起,可喜、可贺,我代表我们90届28、29班全体同学向在坐的老师以及所有给我们任教的老师们致敬,并道一声:“敬爱的老师,谢谢您们的培养,您们辛苦了。”并对我相别多年的同学说一声:“欢迎你们的到来,让我们共同回忆那失去的岁月吧!”

分别后的二十年,大家各奔东西,相信每个人所走的路不尽相同,或春风得意,或平平淡淡,或艰辛坎坷,更有甚者灾难深重。但不管怎样,有一点大家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已不再是豆蔻年华,而是人已快到奔四了哦,也许,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过去的一切原来是那么美好,那么值得怀念:同学们,还记得各位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吗?还记得我们的第一次相识相互打招呼的脸红心跳了吗?还记得我们在冬天学校缺水时我们半口钟水又刷牙又洗脸时的艰苦吗?还记得我们到红水河边游玩时的欢乐时光吗?还记得我们在教室里的朗读书声吗?还记得学校附近那片甘蔗地和金黄的飘香的稻浪吗?哦,一切的一切,都变的那么遥远了,但今天想起确似在眼前,那些在当时根本无足轻重的小事,如今说起竟然变的如此美好,竟然是这般的充满情趣,这麽的让我们难以忘怀。

二十年过去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经过一番磨炼,我们终于认识了生活,也最终认识了我们自己。社会的发展,又造就了我们这一群栋梁,如今我们在社会这个大溶炉中的各行各业中充分发挥着聪明才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为社会主义宏伟大业添砖加瓦。看今朝,尽是风流人物。

二十年的真切思念,时常在每一个同学脑海中缭绕,今日相聚,大家没有贵贱之分,我们彼此都是同学好友,我真切的希望在以后的交往中,大家能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为我们的一生,也为我们的事业,为我们今生的相识和缘分,抹上一笔浓浓的色彩。

猜你喜欢:

1.我的校园黑板报图片大全

2.校园漂亮黑板报设计

3.感恩学校的黑板报图文素材

篇3

【关键词】班干部;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

1班干部的作用

班干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学生每天和本班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能够及时掌握班级的动态,在本班同学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进行力所能及的干预,防患于未然。同时绝大多数情况下被选为班干部的同学相对优秀一些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1.1骨干和榜样作用

由于招生等因素,我校的学生的成绩以及基础都比较薄弱,因而给班主任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如果班主任每天逐一地去管理每一个同学,那么工作量就相当大。而且事实证明这种人盯人的管理往往是事倍功半。班干部在整个班级里起到骨干作用,其中,班长是班主任的“代言人”,在班主任授权范围之内协调各个班委的职责;其他如团支书、劳动委员、纪律委员、学习委员、7S执行代表等各司其职。班主任如果能管理好十几个的班干部就能较好地掌握班级的状况。这部分同学是通过班级推荐或竞争通票选的,他们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在努力学习、遵守校规校级等各个方面能起模范带头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同学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班干部与同学朝夕相处,一言一行均为其他同学所关注,为其他同学的榜样。

1.2桥梁作用

班主任对同学的了解不如同学之间了解得仔细、全面、深入、及时。班干部是班主任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他们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能够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情况。如果班主任情况了解不全面或者问题处理的不及时,很有可能导致工作的被动。班主任也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而给班级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有损班级的团结和班主任在同学中的权威性。班干部是同学的一分子,与其他学生朝夕相处,起点相同,身份一致,同学之间放得开,谈得来,心相通,彼此之间能敞开心扉,倾诉真情。老师了解不到的情况,班干部能够了解到;老师想不到的事情,班干部想得到;班主任解决不了的思想问题,班干部可能就可以圆满解决。通过班干部在帮助人和班级同学之间架起桥梁,这样班主任就能了解到很多同学的想法、意见和问题。尤其性格相对内向的同学,班主任找其谈心的时候往往了解不到其想法,但通过班干部去了解就容易得多。

1.3监督作用

通常情况下,班主任安排某一个同学做一件事情时,不可能时刻监督该同学的进展情况。以学校每月出黑板报为例,版主将出黑板报的工作细分安排给几个具体的同学。如张三负责板报素材的搜集,李四负责板报文字的书写,王五承担板报的画图工作,班主任不能时刻看着这些同学出黑板报。而这些具体做事情的同学可能自我约束能力必不强,这就需要一个监督机制来保障任务能够按照学校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我们班就专门安排宣传委员负责板报工作,宣传委员负责协调和配合出黑板报的同学完成每月的黑板报工作。班主任要做的只要不定时地询问黑板报的情况和处理宣传委员能力范围之外的事项。这样既使得班干部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又使得班主任能够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处理班级其他的问题。

1.4组织管理作用

同样,班干部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学校的许多工作、班级的许多事务,都需要班干部配合去完成。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甚至可以在没有班主任管理的情况下完成班级大部分管理工作。仅以法定放假以前离校为例,班主任要做的事情就有记录哪些学生留校、哪些学生离校,给离校学生的家长打电话,安排学生做周末教室大扫除,安排各寝室做卫生,开班会总结一周情况,参加学生科假期前例会等。这些事情都要在学生下午15点离校之间完成,如果班主任自己逐一监督,肯定忙得焦头烂额,而且容易忙中出错。实际工作中,生活委员向各个寝室长统计本班离校和留校情况,汇总统计并形成离校(留校)单;劳动委员负责安排并监督值日生打扫教室卫生和锁门、关灯断电;班长到宿舍与寝室室长一起逐一检查宿舍的卫生和安全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团支书使用班主任的手机给离校的学生家长分发学生放假信息。在班干部的组织管理下,班级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班主任只要处理班干部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并听取班干部的汇报和最终检查就行了。除了班级日常工作外,班干部还能够在班主任的协助下,甚至独立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班级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主题班会、运动会、大扫除、征文、演讲、教室常规评比、板报评比、社会调查、青少年志愿者活动等各种实践活动。

2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2.1如何选拔出有潜质的班干部

班主任在接到新班时,在入学教育军训期间,要注意观察本班同学,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与学生的接触谈话等方式,积极发现主动性高、有责任心、性格外向的同学作为心中班干部的入选。另外,通过学生写班干部申请、班级演讲、民主选举的形式确定班干部集体,然后根据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再进行具体分工。选拔班干部的时候要注意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的兼顾,成绩好的同学,不一定都具备当班干部;学习成绩一般,但对班级工作积极性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学依然可以成为班干部。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班级管理,而且可以激发这类同学的学习热情。

2.2班干部的培养

班干部的人选确定之后,应该重视并做好培养的工作。应该把工作方法教给他们。对他们的培养要体现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针对每个班干部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不断提高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通过落实责任制、压担子等方式,尽快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班干部队伍。(1)注重加强对班干部能力的培养;(2)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

3结束语

篇4

1.读画结合。数学课外阅读常常需要边阅读边画出重点、难点、关键点或者疑点,可以用一些数学符号(如,问题用“?”标,重点用“”记,关键点用“……”注,公式和方法等用“”圈等)做上标记。阅读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P102页的“你知道吗”,学生就可以边读、边画出一些词、句。边读画出这些词、句,学生也就能了解阅读素材的主要内容了。

2.读思结合。“你知道吗”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对有些字词、句子或者数学符号要细致分析和推敲,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简洁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也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和注解。阅读上面的“你知道吗”时,学生就可以写出自己的想法:“2000多年前”“1700年前”和“大约1500年前”说明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研究圆周率比较“早”。“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和“他求得密率的时间,至少要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的数值早1000年”进一步说明了“非常先进”。如果学生能有这样的想法,甚至把它写下来,教材的编排目的也就达到了。

3.读练结合。有的阅读内容需要学生把阅读与动手操作或练习相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P30页的“你知道吗”先介绍了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再介绍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最后介绍了用( )表示最大公因数和用[ ]表示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其中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相对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一列举的方法要简便,尤其是求较大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更方便。学生可以边阅读边尝试练习。如果学生能自主掌握这种方法,就能实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的多元化。如果暂时不能掌握,他们就少了一种选择余地。

二、创设阅读氛围,让数学阅读走向自觉

1.营造教室氛围。在教室的左墙壁、右墙壁上可以悬挂一些读书方面的名言,在黑板上方贴上“今天,你阅读了吗?”在班级黑板报上可以设置“我阅读我进步”栏目:有时用学生的“SOS”,把学生阅读过程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公布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当然,黑板报是经常更换内容的。这些无声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激活课堂氛围。我在讲解某些数学知识时,往往有意识地应用课本以外的一些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单位的意义,我事先有意引导个别学生阅读“池塘水可以装几桶”的故事,当学生引经据典讲述精彩故事时,其他学生都很羡慕。当学生通过阅读在课堂发言闪烁着智慧光芒时……我在表扬学生的同时,都会让学生说说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为其他学生树立课外阅读的榜样。

3.创生课外氛围。教材为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常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教学“奇妙的图形密铺”后,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正五边形不能密铺。正五边形为什么不能密铺呢?我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去查阅资料。这样留白,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还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素材。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阅读也就越来越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三、培养阅读习惯,让数学阅读走向自然

1.组织阅读交流。我每个月在班级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和体会。有一次,我布置了一个阅读专题——古诗文中的数学,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和小组合作,从课本、从图书室、从网络……积累了很多资料,经过精心准备,班级召开了阅读汇报会,学生从“一字诗”“一到十的数字入诗”“古诗文中的计算”和“古诗文中的应用题”四个专题进行汇报和交流,非常精彩,令人回味无穷,久久难以忘怀。

2.鼓励数学写作。要求学生分析所阅读报刊上的数学小论文或日记,分析他人的写作素材取自哪里、是怎样写的?结合自己的经验、模仿或借鉴他人的作品,写数学作文,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有的写自己如何灵活运用课外阅读获得的方法解决问题,有的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介绍自己发现课外阅读材料中的错误,有的介绍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或对习题的不同解法,有的介绍自己如何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编辑数学小报。所有的数学作文经过修改和加工后,或者由我统一设计版面、或者由学生自主设计,把大家写的数学作文或者看的数学题目、笑话等编成数学小报。经过评选,把大家一致认为好的手抄小报张贴到学校橱窗供大家欣赏,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评选活动柜或者推荐到数学报纸上发表。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获得别人的承认,能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数学课外阅读就成了学生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课件)在队日活动中,小强和小红一组。

师:他俩带了哪些食品?(生: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怎样分比较公平呢?(生: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生:每人分得的数量一样多)(板书:平均分)

2.问: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用拍手表示分得的个数,课件依次呈现分的结果)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拍2下手);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1下手);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

追问:分一个蛋糕怎么不拍手了?(学生议论:每人只能分得半个,不到一个,不能拍手)

提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出示蛋糕图板贴)这半个在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1/2),(板书:1/2)

1/2就是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认识1/2

1. 直观操作、初步感知。

(结合已平均分成2份蛋糕图板贴)请同学们观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这半个就是2份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板贴“1/2”在一半的蛋糕图上)

提问: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板贴“1/2”)

师生讨论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板贴这段文字)

2. 操作理解,深入认识。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得到它的1/2。

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出示一张长方形纸)

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再涂色表示出它的1/2。(学生动手折纸)

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生: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班级展示交流:

①横向对折 “同意他的折法吗?相同的举起来。”“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②纵向对折 “涂色的这部分是长方形的1/2吗?”“还有不一样的吗?”

③斜折 这样呢?

(课件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很有创意,折出了很多种,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他们的折法不同,为什么说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啊?(生:都是一半,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3. 辨别判断,巩固认识。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来1/2表示?(几号图形可以、、、)

图1 图2 图3 图4

交流:2号、3号的涂色部分为什么可以用1/2表示?1号和4号图形也分成了2份,涂色部分为什么不能用1/2表示?(生结合图示说明)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 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可以用1/2表示。那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1/2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学生联系实际举出用1/2表示的实例。)

生:一块黑板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一本数学书页码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老师这儿有一根绳子,谁能表示出它的1/2?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三.认识几分之一

1.探究认识几分之几

师: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生:1/4、1/8、1/3、1/6……师板书)

生:任意拿一张纸折一折,并涂色表示出想要的几分之一。

展示不同折法并汇报: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学生上前展示说明)。

生1:我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就是它的1/4。 、、、、、、

哪些同学表示出的1/4?(展示板贴:部分表示1/4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提问:形状不同,或者同一图形横折竖折分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虽然纸片的形状不同,或分法不同,但它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师生交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也就是说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现在来看看分数有哪几部分组成?

(结合前面学生回答的板书1/2,介绍部分的名称及读写法。)

理解1/2中间的短横、短横下的2、短横上的1各叫什么?分别表示什么?

3.做书“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再完整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4.课件出示纸条图。

一张纸条全部涂满是1,引出它的1/2、1/3、1/3,仔细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为什么涂色部分越来越少了呢?

小结:同样的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每一份的分数就越来越小了。(板书:1/2>1/3>1/6),一张纸条是这样,看看其它图形呢?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操作:选两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分别折一折,涂出它的1/2和1/4,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交流: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板贴两张圆形,分别板书1/2和1/4,中间写上>)

猜一猜:1/8和1/2、1/4比较,大小会怎样?(学生猜)

操作:你能用一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并涂出它的,1/8和1/2、1/4比比,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学生操作后讨论(板贴第三张1/8):通过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完全相同的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每一份的分数就越来越小了

2.(课件出示右图)先按照分数涂色,再比较大小。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班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黑板报资源

谈话:看看我们教室黑板报有几个板块?《文学星空》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数学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天地》呢?哪一部分大一些?(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想法。)

4.下面的画面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小结: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根据儿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我从直观感知、表象认知、知识形成和拓展运用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具体分为以下部分。

一.创设情境,真实感知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概念必须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播放并创设野餐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课始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反复思量后,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当表示“半个”时,就不可能再用拍手来表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产生了迫切寻求用新的方式来表示的强烈欲望。把学生置身于真实场景去获取真实感受,使得学生很自然地实现了对“新朋友”的接受和认可,并试着一探究竟。

二.操作探究,融会贯通,真正认识分数

本课的教学是由特殊到一般,由认识1/2迁移至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再借助直观图形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因此设计以下环节:

1、蛋糕图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然后通过折长方形纸的1/2,判断哪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来加深学生对1/2的理解。

2、在认识了1/2,初步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拿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再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

3、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鼓励他们动手试验比较,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也更大更浓。

这里我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本节课首先通过各种活动丰富1/2的表象,在认识1/2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其它新分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己猜测验证比较分数的大小,通过争论、交流,进一步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由此感慨: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联系生活,适当拓展,增强认识深度。

随后安排了些练习: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根据分数涂色并比较大小等来内化新知。

篇6

20xx年端午节板报资料1:端午简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大中华地区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

20xx年端午节板报资料2:端午名称由来“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起源传说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20xx年端午节板报图片(4张)20xx年端午节板报图片1

20xx年端午节板报图片2

20xx年端午节板报图片3

20xx年端午节板报图片4

20xx年端午节板报资料3:端午的诗词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篇7

【关键词】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66-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1 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2 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教师和学生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来源,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怎样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3.1 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

传统教材的处理,不外乎是依纲照本,逐课、逐单元、爬楼梯式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爱好读书的学生早都走到了前面,再来学习如同嚼蜡(特别是编排在教材偏后的课文,有的同学不知已读过多少遍,愿学的自不待言,不愿学的你是无法调动他的胃口的)。我在教学中就经常有意识的避开这种现象,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2 运用现代媒体,开发网络资源。

当今社会,五彩缤纷,瞬息万变。学生感受最深、表现起来最得心应手的虽然是亲身体验的直接生活,但是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等媒体对学生的生活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特别是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因此,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生活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

3.3 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

应该说在学校生活中,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是相当多的,真可谓“学校处处皆教材”学生的视角之处皆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之处,学生应当在大校园中感受大语文教育。

①班级布置,一片清新的天地。

班级布置应显人文化、人情味。在我校各班教室的墙壁上设置了“成功起跑线”、“作品赏析”等专栏。黑板上开辟“词语积累”、“班级新闻”等小栏目。黑板报则分组轮流策划、撰稿、誊写,人人参与。每期黑板报进行全班评析,相互借鉴。班级一角辟出了“图书角”、“生物角”、“玩具角”。这样学生在班级中能有较大的机动时间和自主空间,开发、利用更新班级资源,及时吸纳各种信息。

②专用室开放,一本丰厚的书籍。

经济的发展,使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学校已有了一些专用教室。我校是尽量盘活各种专用教室资源,并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和使用效率上不断调整和完善,如在下午第三节课开设“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到图书室、标本室、校史室、电脑室等地方去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地接触人类文化、现实生活以及本校的办学历史,切实提高校本资源价值。

③景点设置,一道亮丽的风景。

校园内的景点设置我们根据自然环境、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名人传记、诗歌名句来设计安排。让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同时,根据学生的活动特点,设置了艺术化的布告栏、报廊以及名言牌、警戒牌,使它们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校园中语文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4 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越来越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生活是五彩的,社区是多样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

①角色体验,深入社会生活。

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我们曾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今天我当家”、“小小导游”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从而充分开发社区资源,让学生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让学生把这些体验写下来或办小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参观采访,汇入自然生活。

我们学校周边自然、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就经常组织学生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学校开门办教育,学生开门学语文。学校与社区应建立稳定的联系,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③研讨交流,融入精神生活。

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社会责贪任感和使命感。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化工厂对农田的影响”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能洗涤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

篇8

然而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出的几种模式;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被异化或应试的工具、写作的奴隶;写作不再是真情的流露。这样的写作让学生胆战心惊,望而生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写作的自还给学生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如布置教室、设计黑板报、组织班队活动、参加文体表演、参观等。当学生在一起创造、感受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他们了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复杂的场景也在他们内心世界荡起涟漪。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他们创作的热情必然高涨。

二、激发写作兴趣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兴趣,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追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激趣:

1.鼓励学生自主表达熟悉的生活。

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

2.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以开展作文竞赛、办黑板报、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培养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三、大胆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创新作文就是在自主作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学生们神思飞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写出来的文章就与众不同,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自己的独特创意。大胆想象就是创新的翅膀。如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呢?

1.教材拓展延伸,加强想象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其进行想象练笔。如学习《凡卡》一文,让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结局。学生在他人的想象中互相启发,拓展思路,编写了许多不同于他人的故事结局。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2.借助插图,观察想象。

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就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使插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想象的羁绊。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去推想插图中未出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象的发端,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空间。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想象力。

3.大胆假设,虚构幻想。

篇9

关键词:培智班;课程;生活化;数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一方面宏观审视了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明确提出了要“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目的论,另一方面深入探讨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教育方法这一重要问题,具体阐述了“在生活里找教育”的教育方法论。他认为,生活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那么,如何将培智班的课程生活化呢?目前,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几种方法,现将其中最为常用可行的三种方法列举出来,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一、深入了解学生,搜集生活化素材

智障学生大多比较封闭,与外界接触较少,生活经验相对不足。许多教师认为很好的事例、材料在他们的眼中却是完全陌生的,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了寻找课程生活化的切入点,我们必须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学生。在教学《10以内的减法》时,笔者每次都带一些学生喜欢吃的包装精美的零食进教室,把这些零食作为教具兼奖品。第一次教学2减几时,笔者把茅某喊到讲台上,对他说:“听说你很喜欢弟弟,有好东西总是和他分享。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和他人分享是一种美德,于老师奖励你两块棒棒糖!”然后笔者转向对全班学生说:“希望大家向茅某学习这种分享的精神。”茅某兴高采烈,其他学生眼露羡慕。这时,笔者问茅某:“今天你拿到了两块棒棒糖,想和班上的哪个同学分享呢?”茅某把目光投向平时和他最要好的邢某,跑过去送了一块棒棒糖给邢某,邢某开心地说了声谢谢。然后,笔者问全班同学:“于老师刚才奖励给茅某几块糖?”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2块!”笔者把2板书在黑板上。再问:“他送了几块糖给邢某?”“1块!”板书1。再问“:现在他手里还剩几块?”“1块!”再板书一个1。归纳:“刚才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进行表示。”将黑板上的2、1、1补充成2-1=1这个算式,接下去进行教学。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大家走进了生活,进入了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意志得以调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

二、研究教材,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应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提前不露痕迹地进行创设,使创设的情境在教学之前就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心中。有一次开学初的黑板报上,笔者画了一幅春景图:小河边,垂柳下,河岸上两只小鸭,河里三只小鸭追着两条小鱼尽情嬉戏。树上,一对小鸟,空中两只小鸟,远处五只小鸟自由翱翔。河的对岸,开满了各种彩色的小花。出板报的时候,学生们围在笔者身边观看,一边看一边和笔者聊天,笔者随意问他们一些问题,例如“图上画了些什么?”“小鸭有几只?”“小鸟有几只?”“小鸭和小鸟一共有几只?”“这些小花好看吗?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几朵?如果再画上一朵黄花,现在它们一共有几朵?”等等。学生们兴趣盎然,有几个智力残疾程度较轻的学生,也学着笔者的样子提出类似的问题。学生们学得很轻松,课后还有人在黑板报前观察,希望编出更多的连加应用题。回过头来看书上的例题,多数学生一目了然。

三、加强实践,在生活化中引导

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做,亲身感受、尝试、体验一下生活,获得初步的体会,学会迈出第一步,这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课上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大有学问。每教完一部分内容,提出一些可以运用所教知识来解决的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将其作为作业或者把生活中遇到的可以用已学知识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用新知识和旧知识共同解决。教完《年月日》一课,笔者布置学生回去把家人的生日记下来,并在日历表上圈出来。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一课,笔者布置学生课后寻找身边的轴对称物品,比一比谁找得多、找得对。去年学校组织我们去南通军山秋游,回来以后笔者布置了一道应用题让他们解答:“今天,我们全校师生坐汽车去军山游玩。第一辆车上坐了40个人,第二辆车上坐了39个人,一共去了多少人?”除C类生没做出来外,其余学生都顺利做出来了。2015年育才中学某班学生来我校献爱心,送给每个学生一副手套、一本笔记本、两支圆珠笔。利用这些赠品,笔者出了一些题目帮助学生复习了一下分类的知识:“育才中学的哥哥姐姐一共送了几样东西给我们?”“这些手套共有几种颜色?把它们按照不同的颜色分一分。”“这些笔记本封面上的图案真好看!有的是景物,有的是漫画人物,有的是花草,你们能把它们按照图案内容分一分吗?”只有少部分学生分错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在培智班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只有让智障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发现、感知、体验和实践,领悟其中的道理,入脑动心,效果才会明显。因此,以生活化为基点的学科教学,才是最适合智障学生的。

作者:于霞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篇10

关键词:第二课堂 地理 能力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称为第一课堂。而把在教学计划之外,充分利用课外课程资源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称为第二课堂。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能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课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开展第二课堂,不仅丰富了地理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对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笔者所在地贵州西南部为例,就当地课外课程资源,谈谈开展的第二课堂内容与形式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所起的作用。

一、开展地理摄影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我们学校地处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泛分布,到处都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暗河、峰林等,为贵州的旅游开发提供丰富而奇特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也为我们开展地理摄影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素材。

另外,本地处于贵州西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布依、苗、汉、回等29个民族,不仅种类多,而且风情各异。如苗族的手工刺绣艺术、被称为民族音乐活化石的布依八音坐唱、瑶族的婚俗跳楼门等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让人流连忘返,这些更是开展地理摄影活动非常难得的素材。

为开展好摄影活动,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摄影知识培训,特别是如何取景、用光、构图等摄影基础知识作重点培训,以取得更好的摄影效果。然后拟定活动计划,对活动细则、拍照内容、拍照路线、学生分组、优秀照片收集和评比等都作详细的规定。最后,还可以将一些优秀照片收集举办地理摄影展,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

通过摄影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自然,融入大社会,使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这个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对自然景观认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刺激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

二、创办地理板报或者地理小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地理板报或地理小报是向学生传播地理文化知识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另一重要渠道。通过创办一些综合性或专题性的板报或者地理小报,促使学生主动去搜集相关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分类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同时还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加深和拓展,扩大知识面。

因此,创办板报主题内容要尽量结合课本知识,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还有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例如利用7月22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这一机遇(虽然我们所处地区不能看到全食),举办一次黑板报比赛。要求各班创办一期以日食为主题的班级黑板报活动,宣传有关日全食的科普知识,让人们对日食现象有更深、更科学的了解,便于到时观测。同时还可以在学生心理树立科学观,自觉抵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种机会宣传思想或者伪科学。

板报的资料来源,可以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去查找相关的地理报刊,如《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旅游》《天好者》、《环境报》等报刊,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如谷歌、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通过创办地理板报,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搜集地理资料、猎取地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文化知识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地理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标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学生通过教师的传授和从书本上获取新知识的局限。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为实施探究式学习提供不少的活动素材和详细实施步骤。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中的“活动”内容就要求学生测量和观察当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这个实验所需器材简单,操作容易,在校园里或居民区附近都可以进行。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后,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再如,“大气运动”一节安排的热力环流、目测风向风速等实验,这些内容都是与教材内容相关,而且又与生活有密切联系,都是简单容易操作的实验,对学生理解的掌握课本相关知识有很大帮助,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多开展地理实验,使学生能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相关的地理知识,扩大了学生知识来源渠道,加强地理知识和实践生活的联系,杜绝学生在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四、开展地理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在实践中检验、运用地理理论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地理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活动是实施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一项重要活动。

例如“陆地环境”一所学的岩层、地形、褶皱、断层等,不论老师对课本知识讲解如何深透,使用什么样的影像资料展示,都远不如学生自己到野外所看到的直观、真实。因此实地观察活动,使用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贴近生活、更接近实际、更为直观。

但实地考察或调查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学会调查和搜集地理信息,学会在考察或调查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目的。

因此,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课外实践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五、开展地理游艺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地理游艺活动是青少年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地理课外活动,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欣赏性,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室内、室外均可以开展。例如,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地理灯谜活动、设计旅游线路、导游词编写比赛、指图拼图活动、地理迷宫等地理智力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