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范文
时间:2023-04-07 06:1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泡豆子
今天,老师让我们把豆子泡在水里,并写观察日记。豆子有什么变化呢?我还不知道,等明天再说吧。
九月十九日 星期二 晴
豆子变大了
这天,我放学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豆子。
我先把泡了的豆子和没有泡的豆子比了比,泡了水的豆子比没光水的豆子大爽了。我再拿出尺子量了量泡了水的豆子,最大的长度是一厘米三毫米,没泡的豆子的长度只是一厘米。没泡的最小的豆子的长度只是六毫米,最大的豆子长度是八毫米。哇,豆子一天就在浅浅的水里长了四毫米。连我也可能不够它长得快呢!然后,我把其中二颗豆子脱了皮,再把其中一颗掰开两半,再它们放进浅浅的水里去。它们也会长大吗?呵呵,我们明天就知道了。
九月二十日 星期三 晴
豆子发芽了
这天,我继续观察豆子。我发现我脱了皮的豆子的芽往上翘,被我公成两半的豆子的芽也长大了,可上面却有个褐色的小点,其它豆子的皮破了点,可都有一小点芽露了出来。
九月二十一日 星期四 晴
奇特的差距
这天,我又来观察豆子的变化了。可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情发生了。我分开了两半的豆子的芽竟然绿了。另一颗脱了皮的豆子的芽也长了一小点,可却像电了发似的翘而弯地卷了起来。而其它的豆子的皮上的一小片,不知去哪了,可能是变成了它们的营养餐了吧!它们的芽长长的,可是那却是直的,而不是弯曲的。看来,我的盒子过不了几天就要换了。你看,他们的差距是不是很远啊?
九月二十二日 星期五 晴
豆子的芽长出来了
篇2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这则谜语的谜底是字典。从谜面便可形象地感知字典的作用之大。学语文离不开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排除阅读和写作中的障碍,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丰厚积累。
长春版教材在低、中、高不同学段,都提出了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要求。例如,“查字典比赛”、“读一读,不懂的查一查词典”、“我能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用字典、词典解决问题”、“查阅《唐诗鉴赏辞典》,感悟诗意”等等。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一条必要途径,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二、勤于背诵积累的习惯
背诵是语文知识积累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经过背诵,会使所学内容内化,真正地为我所用,有助于积累语言材料、发展记忆力,从小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长春版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文质兼美的课文或一些精彩的片段或自己喜欢的段落,有目的地让学生积累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从中得到丰富的语言储备。同时,教材还在课后安排了大量的积累,“积累”中有古诗词、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谚语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同时教材中还提到了类似 “我要搜集一些描写秋天味道的词句”、“我们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日记本上”、“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等学习提示,旨在引导学生有意识的积累,主动的积累,自觉的积累。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宝贵的读书经验。“动笔墨”是指对阅读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精要语段进行圈点勾画;或是读而有感,感而有记,随时记下点滴感受、思想、或是进行摘录,记下自己喜欢的名人睿语、鲜活语言。这种习惯对于锻炼筛选能力,培养灵感,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等,意义深远。长春版教材在中、高学段的读书方法中便提到了读读画画,作批注等,着力引导学生读而思,
思而悟,悟而再读。
四、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学习母语要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长春版教材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教材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例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味道》课后提到“我要和爸爸妈妈去郊游,体味秋天的味道”本册的表达中引导学生到社区、学校、家庭及旅行活动中去搜集生活中的见闻。各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中也都体现了语文学习向生活开放,有效实现语文同生活的对接。
五、乐于联想、想象的习惯
联想和想象能够激发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再创造的过程。长春版教材特别关注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例如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课后有“由红花想到了绿叶,由鲁智深想到了武松,由烈日炎炎想到了风雨交加……”然后提出问题“你由什么想到了什么?”再如,本册教材《永远的一课》课后提到了“复述课文时,我还能加上自己的想象”等等,各册教材中类似的提示很多。在这样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原有的语言积累,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创新精神、思维发展的有力途径。
六、质疑探究的习惯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皆从问题开始。学生的质疑能力至关重要。长春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表达主题是“大家都来提问题”,四年级上册《难忘的八个字》课后提到读课文要学会提问题,并引导学生读课文怎样提问题。这样的设计比比皆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教材编排中还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问题,例如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课后有这样的练习“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了一片肉……”,四年级上册《病房的故事》课后有“大卫会对吉姆说……”,六年级上册《凡卡》课后有“故事之后的故事”等等。在这样的编排训练中,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日益形成,并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长春版教材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诸多编排设计,不胜枚举。教师对此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切不可让此类设计形同虚设,要持有对学生终身学习负责的站位与境界,去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习惯的养成是由外显认知向内隐认知的转化过程,离开了学习主体的主动思考与行动,学习习惯是不可能形成的。因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意识。
其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一种技能、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躬行实践”,在“练”中悟,在悟中“练”,在“练”中丰富体验,在“练”中获得发展。在自主实践中自主完善、自我提升,追求良好习惯的自主建构。同时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情境,促进学生主动练、积极练、愉快地练。例如设计竞赛活动等,以不断激励学生在操练中内化学习要求,积聚行动的力量,这种内驱力的增强,可以促使学生反复历练,形成行为自动化――习惯养成。
其三,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教师教学必须着眼发展,着力基础,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励志笃行,坚持不懈。从小处入手,抓住关键,逐步积累,使习惯培养落到实处。更要关注全程,锲而不舍。关注全程,不仅仅是关注以上提到的习惯培养点,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乃至整个生活的全程。
“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习惯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长春版语文教材,培养学生“造成习惯”,进而用习惯“造成拥有丰富的语文素养和不竭持续发展力的学生”。
篇3
1 教材的编写是很注重读写结合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现读写结合点,设计有效的形式,实现读写结合,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1 低年级我侧重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说话的训练。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我会读”,“春暖花开,春风拂面,万里无云,五颜六色,百花盛开,欢声笑语”这些词语,首先把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先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画面,再让学生动手把想到的美丽画面画下来,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描述身边的景物,试着说出一句话或简单的一段话。经过这样几个环节,每个词语所描绘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词语的同时,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积累。又渗透给孩子一种学以致用的思想。再如,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围绕八个主题进行编写。每学完一组教材后,我都及时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每一组都这样做,例如第一组《多彩的春天》教学过后,补充了《春曲》、《春怎么来》、《春天被卖光了》三首儿童诗。第二组《家庭生活》教学过后,又补充了《妈妈的春天》、《妈妈的眼睛》、《家》《妈妈》四首儿童诗。这样即深化了材料所要颂扬的主题,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并激发了部分孩子的诗歌创作的欲望。经过指导,既培养了学生对儿童诗的阅读兴趣,学生们也尝试着发挥想象力去写。经过指导,学生们的小诗歌写得虽然稚嫩但也颇有情趣。不但给学生拓展了儿童诗,还有相应的和课文描法相近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的小文章也推荐给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初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培养语感打下基础。
1.2 中高年级进行读写结合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语言、写作方法、表达方法进行读写结合。例如:积累运用重点词,模仿重点句式进行说写训练,模仿顺序进行说写训练,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与写作方法进行说写训练。再如拓展想象、写读后感、对课文进行批注、推荐课外读物、仿写、续写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我实行了课前搜集素材、课上适当进行读写结合,课后练笔的连续性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白鹅》一组课文时,我先了解单元训练重点,其重点是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与写作方法,围绕这个训练重点,我们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观察,给学生罗列了详尽的观察笔记,有小动物的饮食、走路、玩耍、睡觉等的样子。学生也进行了一周的观察,详尽的写明了观察记录。学生有了一定的素材积累,课上在学生感悟到某一方面的描写方法时,让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进行说话训练,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小练笔,小练笔的效果比较好。单元训练重点在学习写人、写景状物等方面的方法时,我都这样进行,读写结合颇有一些实效。
再比如我经常用的一种做法,结合课文的写法进行随机小练笔,在教学《搭石》一课后,请学生课下仔细观察身边平凡的人或普通的事,学着作者的样子,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我在教学《七律 》的诗词时,我安排拓展阅读的《清平乐.六盘山》、《菩萨蛮 .大柏地》两首诗词,学习了《穷人》一课后,我创设情境让学生续写故事等。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读写有机结合延伸到课下,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 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读写结合
2.1 与校本课结合,创设情境,展示读写结合。做事贵在坚持,平时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地做读写结合的训练与尝试,但是时间久了,孩子们就腻了,我们教师必须长做常新,创设情境激发并保持孩子们读写的兴趣。除了语文课堂上我们变着法儿的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之外,我们学校把校本课作为学生读写结合的展示天地。一年级是“画一画,说一说”。按照学生的意愿确定主题,再让孩子们动手把想画的画面画下来,然后再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二年级是“画一画,写一写”, 让孩子们动手把心中的画面画下来,在画的右面再写上几句或一段比较通顺的话。我们老师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指导,学生先写草稿,教师面批面改,再通顺地抄写下来。这样也降低了学生三年级习作起步的难度。三四年级根据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等习作,引导学生进行系列性的积累练笔,比如:三年级进行写景状物方面的训练,老师把写景状物细化分成几步走,上学期进行描写自然事物(日月星河、花鸟虫鱼等),下学期描写喜爱的动植物,四年级上学期重点进行写人的训练,下学期进行记事训练。校本课前,教师在网上或课外书中搜集到相关方面的好词佳句、易于模仿的有特点的段落,课上引导学生记一记,品一品,课下进行模仿练笔,第二节校本课进行修改、交流。 五六年级侧重于拓展运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比如,剪贴日记、手抄报等都是比较好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形式。我们学校已经运行了几年,同时和校园电视台相结合,画的好的或说的好写的好的都会推荐给学校电视台,早晨校内“名人风采”栏目就会看到该生的作品了。这种办法真的很有实效。如这两期节目(位时羽,姚红研)位时羽是一年级孩子,在我班《介绍自己》的校本课上,她介绍自己时落落大方,语句通顺,用词准确。而有些孩子不敢说或乱说,对校本课也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把位时羽推荐给学校电台,学校为她制作了一期节目,当我们年组的孩子看到后,高兴劲就不用说了,老师在旁敲侧引,现在他们的画,说兴趣可以说是相当浓厚。姚红研是07年我班的毕业生,在她即将毕业的一次校本课上,她围绕同学们自己确定的“难忘……”的主题,写出了《难忘那片绿》,一字未经修改,就被学校电台采用,播放后不仅激励我班,甚至激起其他六年班孩子的热情,还在六年级孩子思想动荡的时候打了一针稳定剂。
篇4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
各位游客朋友们……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希望各位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大家请看……
в未
( )
(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 )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 )下面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瓮城……
小作文适合当堂写,围绕一点儿写法、一点儿感受,进行集中训练,教师可以当堂指导,其效果定会立竿见影。由于小作文与单元大作文的要求相关,所以它可以解决大作文不易解决的问题。
篇5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
(5分)某校五年级有学生240人,六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
,是五年级的
,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2.
(5分)学校花圃里共有1200棵花苗,其中苗占
,桂花苗占
,桂花苗比苗少多少棵?
3.
(5分)小坤养的蚕比小雅多112只,小坤养蚕的只数是小雅的5倍.小雅和小敏养的蚕加在一起恰好也是112只,小敏养蚕的只数是小雅的3倍.小雅养了多少只蚕?(用方程解)
4.
(5分)笑笑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30页,第二天读的页数是第一天的
,两天读了这本书的
,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5.
(5分)在一次考试中,甲、乙两人考试结果如下:甲答错了全部试题的
,乙答错了7道题,甲、乙都答错的题目占全部试题的
,则甲、乙两人都答对的题目最少多少道?
二、工程问题
(共4题;共20分)
6.
(5分)贝贝看一本18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余下的
,贝贝两天共看了多少页?
7.
(5分)修一条公路,甲队修了全长的
,乙队和丙队修路的比是3:5,已知甲队比乙队多修24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8.
(5分)甲、乙两个食堂共有大米200千克,如果甲食堂用去原有大米的
,乙食堂用去11千克,这时两个食堂剩下的大米重量相等,乙食堂原有大米多少千克?
9.
(5分)一套课桌椅的价钱是160元,椅子的价钱是课桌的
,课桌和椅子的价钱分别是多少?
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10.
(5分)广大附小学六年级买回141本《黄冈小状元》分给三个班的同学,每人一本,1班与2班的人数比是3:4,3班与2班的人数比是3:5,求1、2、3班各有多少人?
11.
(5分)有一种混泥土是用水泥、黄沙和石子按2:3:4配成的。现在有水泥15吨,黄沙21吨。需要多少吨石子才能配制成这种混泥土?
12.
(5分)两个盒子里装着质量相同的水果糖和奶糖。一个盒子里水果糖和奶糖的质量比是3∶2,另一个盒子里水果糖和奶糖的质量比是1∶5。若把两个盒子里的糖混合在一起,则水果糖和奶糖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13.
(5分)阅读与尝试。
人体中的黄金比
人体感到最舒适的气温是23°,这个温度正好处在人体的正常体温的黄金分割点,37°×0.618≈23°。咽喉至头顶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约为0.618。肘关节到肩关节与肘关节至中指尖的长度之比约为0.618。躯干(脚底至肚脐的长度)与身高的比,肚脐是理想的分割点,如果此比值越接近0.618,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就会越美。不过,一般人的躯干和身高的比大约只有0.58到0.60左右。在日常生活中,女士大都喜欢穿高跟鞋来改善躯干与身高的比值。
如果某女身高160厘米,躯干96厘米,她该怎样选择高跟鞋的高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4.
(5分)只列式不计算。
(1)蜜蜂0.9小时飞行6.48km,蜜蜂的飞行速度约是蜻蜓的
。蜻蜓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2)六(1)班50名同学参加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为82%。班上有多少名同学没有达标?
15.
(5分)一种含糖率是25%的糖水有400
g,为了得到含糖率20%的糖水,需要加水多少克?
16.
(5分)100千克的花生可以榨油42千克求出油率,那么25万吨的花生可以榨油多少万吨?
17.
(5分)实验室里有盐和水,
(1)请你配制含盐率5%的盐水500克,你需要取盐和水多少克进行配制?
(2)如果要求你把(1)所配成的500克盐水变成15%的盐水,需要加入盐几克?
(3)如果要求你把配制含盐率12%的盐水5000克,你应该从含盐率5%和15%的两种盐水各取多少克才能配成?
18.
(5分)育红小学去年毕业了320人,今年毕业了280人,今年毕业人数比去年少了百分之几?
19.
(5分)小芳家鸭舍的原占地面积是16m2
,
翻建后面积比原来增加了40%,现在鸭舍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0.
(5分)刘大爷因病住院花费共计3500元,由于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按规定医疗费超过300元以上的部分国家按70%给予报销,请你算一算,刘大爷自付了多少医疗费?
21.
(10分)王伯伯有一块长方形的地,长是10米,宽3米,种西红柿占总面积的
,剩下的地按2∶1的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
22.
(5分)仿照例子写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例:
求出勤率
23.
(5分)在一次植树活动中,栽下300棵小树苗,有15棵没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多少?
24.
(10分)准备50粒黄豆,按照自然课本介绍的方法进行黄豆发芽试验,并在一周后算出发芽率,写出观察日记.
参考答案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1、
2-1、
3-1、
4-1、
5-1、
二、工程问题
(共4题;共20分)
6-1、
7-1、
8-1、
9-1、
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10-1、
11-1、
12-1、
13-1、
14-1、
14-2、
15-1、
16-1、
17-1、
17-2、
17-3、
18-1、
19-1、
20-1、
21-1、
22-1、
篇6
光阴荏苒,秋去冬来,转眼间一学期就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虽觉辛苦,却甚感欣慰。因为我的学生在本学期他们的双基础得很扎实,语文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了解到本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但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每次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练习反馈都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据学校熟悉情况的老教师给我讲:本班孩子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解读,做到教学游刃有余: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教材是从2019年秋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思考置疑、观察与发现、神话故事、多彩生活、童年往事、爱国立志、历史故事篇。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2—4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部分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提示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及注意事项。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在每组例文的后面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及语文园地。全册8个单元共安排了4个口语交际,分别安排在第一、第三、第六、第八单元,主题分别是我们与环境、保护眼睛,保护视力、安慰、讲历史故事。全册共安排了8次习作,每个单元一个专题的习作。每个语文园地由3——5个栏目组成。第五单元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所以第五单元没安排语文园地。其中3个是固定栏目:“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另有“快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1次,
“书写提示”在第一和第八单元各一次,“识字加油站”分别在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各安排了一次,全册共安排了4次。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做法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堂课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
(二)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并且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学完古诗、课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前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强化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五)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我采用旧教材,新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汉语拼音掌握不牢固,生字词、练习中的成语记得似是而非;
2、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尤其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差,没有耐心去认真阅读理解。
3、书写不规范的学生有一少部分,作业格式不规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好的教师就应该多下苦功夫去研究教学教材,多花心思去和孩子们接触,探讨方法。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7
一、什么是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两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二、为什么要改善学习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感到许多学生已经适应被动式的接受知识,回答问题机械化、模式化,完成作业习惯于模仿书本的做法,遇到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的问题,许多学生宁可等待教师公布“标准答案”,能够主动质疑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结果必然导致其学习能力的退化。改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改善学习方式,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需要。
新课程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但教师对教材中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体验不能通盘考虑,或把学生看得过高,大幅度地放;或把学生看得过低,小步子地问。这样,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比如,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是依据《标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化位置的方式,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重要的作用。苏教版教材分两次教学平移和旋转,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二次安排在第二学段。三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生活里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本课中,数图形平移了几格和画图形的过程,有许多思维难点和操作障碍,教师如果不深挖教材,不透彻地研究学生,就会简单化地处理教学,从而达不到教学目标。
三、改善学习方式的具体措施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改善学习方式上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它突破了以往以知识为主线的教材设计方式,强调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充实学习情趣。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充分感到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使课堂产生巨大变化。
1.认真研究教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对学习素材感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是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前提。苏教版教材是汇集众人智慧的宝贵财富,其中蕴涵着一定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必须研究和挖掘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比如,四年级(下册)“升和毫升”这一单元的安排,旧的人教版教材是五年级教学容积计算时顺带学的,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较肤浅,而现行的苏教版教材将该内容提前至四年级,开始我有点担心学生能否接受。教了之后,发现这样安排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教学时我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猜测和实验,知道图中比较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也就是说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这样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便于学生初步感受“容量”的含义。本单元还寓数学内容于实践活动之中,巧妙安排了《美妙的“杯琴”》这一活动,让学生自己在几个不同的容器里倒入同样多的水,或者在几个相同的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水。通过敲敲听听、比较声音和编编唱唱、敲出一首乐曲,学生十分兴奋。教学时既突出了数学内容,让学生想办法进行倒水的操作,使用自制的量器估计倒入杯子的水有多少,又防止了只顾玩而忽略数学内容的现象。
2.精心设计教学,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围着书本与教师转,由教师牢牢地控制着。现在,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爱听、爱看的事情入手,采用故事、游戏、比赛、调查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自主探索的愿望,发现问题,自主研究学习。数学活动是学生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简单地说,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数学活动不是一个一般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这一内容,在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角和画角的方法后,接着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课堂上,我创设了师生比赛画角的活动场景,“比一比谁画的角大”,把学生引入了经验与新问题的矛盾之中,学生几次延长所画角的过程中充分感知,角的边是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的,因而判断角的大不能看边的长短。那么到底与什么有关?在这期间,学生自由支配着自己的“空白时间带”,用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去自悟自得。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而非“解题者”,学生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而非“模仿者”。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去感受知识,才能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3.合作交流,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学习。合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学习历程。即使是同一学习内容,不同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也可能存在着差异。教学中如果善于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交流学习方法,并营造合作需要的宽松民主的氛围,可以使每个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评点他人观点,接受他人意见;同时,还可以使每个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苏教版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大量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获取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例如,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的教学,让学生用12个相同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学生对这个活动已经很熟悉,几乎人人都知道有不同的拼法。教材让学生自己先摆,再在小组里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有三种不同的拼法,变个体智慧为集体智慧。
篇8
一、知――在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渗透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直接涉及环境,这些都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载体,通过科学知识教学,我们可以巧妙地传播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现在的环境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等等,在认知上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
1.结合教材,超出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教材的编写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所以教材中的例子是具有普遍性的,教师要用好教材;然而,孩子们拥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及生活经验,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超出教材且又能更好地为教材服务的信息也是很有必要。
例如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一课中,看到地球上的水域分布图时,很多孩子都感觉地球上水很多,没有意识到海水是无法直接使用的,于是接下来我通过统计图引导孩子们比较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此时孩子们都惊叹原来我们可用的淡水资源太有限了,在此基础上,我又上网搜索了各个国家可用的淡水总量和人均淡水总量的统计图表,以及近些年可用淡水量的趋势图,带着学生分析得出我国人均淡水量非常有限,而且近些年还在不断减少。此时,再来探讨我们周围污染水、浪费水的现象,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因为在认知上,他们明白了我们可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浪费水、污染水的行为更会使得淡水资源日益匮乏。
2.结合生活,联系实际
环境教育若只是教室里的知识传递,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感触,并且环境问题很多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在环境教育时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例如教学三年级《纸》这一课,孩子们虽然知道纸的原料是树木,要节约用纸减少树木消耗,但感触并不深,因为他们并不确切知道制作纸张对树木的消耗程度,更不知道生产纸张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废水。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切入点,先带领学生调查一天所用的纸张数量,接着视频展示纸张的制作过程,然后提供相应资料,让他们算这样一笔账:如果生产一吨纸要消耗多少木材,这些木材成长需多少年?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多少废水?算清了这笔账,孩子们在认知上能切实了解到浪费纸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会自发地爱惜纸张,甚至提醒家里人、身边人也一起节约用纸。
二、情――在科学探究中感受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也是科学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因为亲自动手能让学生在情感上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把科学探究活动与加强环保意识结合起来,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有关环保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三年级下册《土壤的保护》一课,学生动手进行对比实验,比较有植被的土壤和无植被的土壤的蓄水能力,发现有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较好,再结合一些草丰林茂或寸草难生的图片,学生不仅明白植被对于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性,更通过实验有直观的情感体会。等到六年级学习到酸碱物质的时候,还可以再补充一个酸、碱性物质对土壤的影响的对比实验,更丰富学生对如何保护土壤的认识。
此外,在实验课上,很多细节都能渗透环保意识的教。例如寻找有生命物体的观察活动中,提醒孩子们要爱护动、植物;探究各种材料性质实验前耐心讲解实验方法,提高实验完成度,减少材料浪费;还有每一次实验结束后,由学生自己整理实验材料,实验产生的垃圾按要求处理等等,在这些细节中,培养学生环保的习惯。
三、意――在长期探究中坚持
孩子的可塑性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纠正他们的行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能让他们将@样的行为保持下去养成一种习惯。在科学上,有些探究活动是长期性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活动锻炼孩子环保的意志力。
例如四年级下册《养蚕》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养蚕,了解这个小生命的身体结构、生命过程和生活习性等,也锻炼自己的观察、记录等能力,刚开始,我相信孩子们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研究如何喂养,如何让它们更健康地成长,但我们教师要做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定期让孩子汇报养蚕的状况,不断地督促他们坚持照顾好这些小生命,懂得生命的不易。
四、行――在课外实践中提升
对于孩子的环保教育仅仅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后在更多实践活动中提升。因此,如何利用课后的时间和资源,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习惯的活动也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环境进行教育,开展家校互动共同建设,甚至还可以利用一些环保节日开展主题活动等等。
例如,建立一个校园种植区,按班级或年级划分,建立种植小组栽种花草树木,并由孩子们自己照顾种下的植物,写种植日记;又如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每月家庭用水量统计、生活垃圾分类放等,不仅增进孩子与家长的亲情,也能在活动中丰富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另外每当一些环保节日来临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展板、板报进行宣传,开展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
篇9
一、“预学案”的设计——实现“任务驱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按课时内容或知识板块为单位,以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为主提出问题。预学案的设计就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坚持导向性和实用性,能起到导读、导思和导疑的作用。具体做法是教师先把要解决的问题打印在预学案上,下发给学生,实现任务驱动。
1.在复习中引新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且学生学习能力是否能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预学时就要找出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到新知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预先布置一些与新知相联系的已学知识,具体形式可通过一些题目来呈现。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预学案:
[我要知道\&我知道\&我想知道\&1.口算:
①14+16÷8;②42÷7-3;③10-4×2\&\&\&2.“10-4×2” 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吗?怎么办?\&\&3.下面各题怎么算?
①(14+16)÷8;②42÷(7-3);
③(10-4)×2\&\&]
利用“预学案”为学生做了含有小括号混合运算的引导,关键是要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支点”。其中“我知道”是让学生在重温旧知的同时为新知做铺垫。“我想知道”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地写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在实践中引新
预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还要通过剪、拼、折、画、观察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再说,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适合采用实践探究法进行预学,要求学生亲自进行动手操作。
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预学案:
1.找一张长方形硬纸片,用它来折纸飞机。
2.思考:首先将长方形纸怎么折?对折到什么程度?
3.观察:要想纸飞机飞得又高又稳,飞机的左右两边的翅膀必须怎么样?
这样的预学任务主要是针对中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的比较灵活的预学任务。把这预学任务安排在课外时间,主要是可以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实践、去探索。
二、“预学案”的实施——打造“思维天地”
“质疑”和“试误”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给予学生质疑的勇气。这样,在学生的预学中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主体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预学案的实施中,要选好“引思”、“设疑”的点,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
1.质疑——引发探究兴趣
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预学本,将预学中发现的问题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写在本子上,并对提疑认真者进行表扬、奖励。小学生天表现,为了发现“新大陆”,必然动脑筋,挖空心思找疑点,从而做到以疑促思。
如在预学“角的度量”这一节课时,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我拿起量角器看了又看,从中发现了很多奥秘。老师要求我们仔细观察量角器的刻度有什么不同。我已经知道它有两个半圆的刻度,一个是顺时针的,一个是逆时针的,但我还是不懂这两个刻度有什么用。为什么不像直尺一样就一个刻度呢?这样量起来不是更方便吗?……”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完全可以布置一定的前置性作业,让他们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分析数学问题、提出疑难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节省课堂时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试误——获得成功体验
学生预学是对下一节课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应,蕴含着宝贵的亮点。“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却大凡是一种经历。”学生正是在这种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正确的知识、找到了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尝试错误是学生学习探究的行为标志,是一种学习活动。错误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内涵和创造因素。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在预学中出现的错误当做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辨别错误、分析错因中明确道理。学生只有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求知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被他们所内化的知识。因此,教师更要重视学生在新授课前尝试错误的过程,然后在课堂上多问几个“你为什么这么想?”如此,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10
农村义务教育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身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炼出自身感兴趣的课题研究与专题活动。在这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取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一、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创造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外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诚然,农村学校在校内设施(校内资源)上相比城市学校稍逊一筹,也没有校外资源中的图书馆、科技馆以及便捷的网络资源,但农村学校却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
(一)农村文化资源
农村部分文化较之城市文化,虽然有其粗糙、野性和迷信的成分,但却往往是人类最原生态、最本真的文化因子,如彝族古老的“毕摩”文化,乡村接触更甚。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对这些文化耳濡目染,却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吸取其精华而剔出糟粕,容易产生自卑或自贱的不良心理。农村新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作为一名有责任的农村语文教师,应该从语文的角度对农村新文化建设有所作为。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能帮助农村学生明辨农村文化的优劣,提高他们对农村和农村文化的认识,让他们学会重新认识自己所在的乡村及在农村成长的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判断正确,吸取农村文化中的精华而去其糟粕。如江苏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到民间去采风”,农村学生可谓是近水楼台,我们能不能让他们先得月呢?凉山作为彝族聚居地,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汉彝两个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老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广泛搜集自己所在农村的民风民俗。如搜集两族传统的节日:彝族传统的火把节,汉族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彝汉人家不同的婚丧嫁娶风俗;饮食和举止习惯等。然后把自己搜集的内容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相互辩论,在辩论和老师的指导下,正确认识这些民俗民风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审美观,从自卑或自贱的不良心理中走出来。
(二)农村自然资源
农村没有城市便捷的交通,没有城市的科技发达,没有城市繁华,但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城市被钢筋水泥砌成的森林困得无法呼吸时,农村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着恬静和祥和。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田间地头、山岳河岸,无一不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如人教版四年级下第六组和江苏版第八年级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足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作为农村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参与条件。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他们熟悉的田间地头、山岳河岸,观察花的开放、草的萌芽;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在家里观察燕子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去校园周边的山林踏青,让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日常接触的事物进行重新的认识,在认识、询问、记录之后,以自己的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语文形式(如日记、童话、散文等),也可以通过其它形式表达出来,如画画,办板报。结合近年来西昌乡村旅游的兴盛,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农村自然资源优势所带动起来的乡村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加以充分利用,能提高农村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农村的认识,更加培养他们对农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利用学生优势、校本资源,针对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利用学生优势
农村学生见识和视野相对狭窄,语文活动开展较少,几乎把老师当作唯一的知识来源。这些自身的劣势使他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着强烈的愿望和天然的兴趣,使他们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比城市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知与行的论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底谁更能直接的获取经验?农村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不一定比得上城市学生,但他们对大自然、对社会生活却有比城市孩子更独特的体验。例如在农忙时帮忙家罩干农活,为此,在对农事与心理的感受和认识上城市学生是无法和他们比拟的。农村教师不应该把他们的这种体验看作是一种劣势,而应该看作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
(二)挖掘校本资源
农村学校无论是校舍、设施还是文化信息都与城市学校无法相比,但却自有特色语文资源。根据教育部要求,西昌市的学校全部开展了校本课程,许多学校还编写了校本教材,如川兴镇村小编写了《金色凉山》的校本教材。同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资料室,那里有着丰富的语文资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农村学生独有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在农村义务教育中针对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时,农村学校的校本资源也为自身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语文资源,只要我们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就能在农村义务教育色化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活动,就是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方向去发展。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这种指导工作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树立新课程理念
新课标已推行了若干年,但应试之风盛行,农村教师更足因自身的现状造成他们对新课标的知道、了解,但不重视,不贯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贴切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所以成为语文改革的一个亮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课程领域,是因为在这里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了语文素养,改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面对这一陌生而充满挑战的领域,农村教师更应该树立新课标理念,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和传统的评议教学模式,从课堂中,从课本中,从讲解和分析中走出来。不做单一的语文知识的传授者,语文能力训练的教练,课堂的组织者,而应该做重探究、重应用、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便归纳,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学生和发展受益的引导者。
(二)利用教材,摆脱教材
曾有人指出:教材选编的部分对象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使学生无从下手,这显示了城乡差距带来的教材使用上的矛盾。事实上,我市学校普遍使用人教版和江苏版教材中,这样的矛盾同样存在。如开展江苏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月球的奥秘”和人教版五年级下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等。怎样化解这样的矛盾呢?在农村义务教育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师就要做到充分利用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重视教材既定的内容是必要的,但我们绝不能把它变成一种规定,一种标准。教材中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是作为一种样本提供给师生选做的,农村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和所在区域的实际根据学生实际来创造性地开展。如在开展江苏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月球的奥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用书中规定活动内容的目标是“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学习利用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我们不能希望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样去寻求网络帮助,利用互联网获取资料了解月球,探索月球的奥秘。但我们可以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联系西昌“月城”这一文化资源和“嫦娥”号在西昌升空的社会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从神话中了解月球,探索月球之后,再用科学的眼光去了解月球,探索月球的奥秘,通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科学现象;在有所遵循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与联想,进行写作练习。只有这样尊重教材,同时又摆脱教材的束缚,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灵活、针对性、特色化地开展起来。
四、结语
总之,只要农村语文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置的目的,以发展的高度看待它,灵活性地用好用活教材,特色化、创造性地利用语文资源,农村义务教育中不但可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而且将会有所作为,甚至大有作为。只要农村教师树立新课标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一名合格的引导者,指导和管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久的将来在我市农村义务教育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定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语文教育中散发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