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以人为本范文

时间:2023-03-19 04:3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以人为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以人为本

篇1

一 卫生科技的发展关键是人才,谁拥有卫生科技人才,谁就掌握了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

梅县妇幼保健院深深地认识到,如果只重视人才的使用,而不重视人才的培养,随着时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部分知识就会老化甚至过时失效,只有在使用人才的同时也进行人才的培养才是正确的。经常进行知识更新,给人才智能灌输新的知识,才能使保健院获得更大的发展。为此,我院采取各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实施人才培训战略。一是有针对性地聘请有关专家前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传授新技术,新方法。二是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专科进修。三是鼓励年轻干部职工继续深造。参加函授教育或自学考试,并按规定报销部分学费。四是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干部,使他们可以担当重任。五是每月组织一次全院业务知识学习,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对卫技人员重点抓好“三基”训练,医教办和护理职能小组每年都要集中考核和不定期检查,成绩记入个人档案。对新分配的人员,先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才分配工作。六是制定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对在医疗技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分配上的倾斜;帮助解决住房和子女教育问题;年终实行高知慰问与奖励;对临床一线人员,补助夜餐费及发放临床风险奖。通过加速人才培训和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梯队式人才建设整齐有序。目前,全院77名干部职工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7人,拥有副主任医师、主管医师17人,医(护)士40人,有1人入选专家候选人员名单。

二 如果说人才培养是根本,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就是保健院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梅县妇幼保健院购置了许多先进设备,如呼吸机、多参数生命监护仪、经皮胆检测仪、M2反通道血凝仪、红外线乳腺透照仪、日本进口B超、电脑妇科治疗仪、新生儿蓝光治疗仪等。通过设备投资,向重点学科、新业务、新技术倾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

三 在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方针指引下,医疗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近两年来,我院共引进多项实用效益型新技术新业务,如无痛人流、凝血三项检测、染色体检测、骨碱性磷酸酶、G-6PD、致畸四项、血糖检测等,很好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妇幼保健需求,为我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两年来共撰写学术论文16篇,其中在省级医学刊物上13篇,市级3篇,获得市科技进步奖4项,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4篇,其中《梅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评审方案的研制实施及成效》获梅县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同时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未发现因医疗护理技术不过硬而造成的医疗差错事故。

篇2

关键词:科技;以人为本;人力资源

本文以诺基亚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为研究背景,运用调查研究、实证举例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该公司人才选拔、培养制度、激励机制、业绩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四大职能要素的具体分析,旨在探讨这家以“科技以人为本”为口号的芬兰企业是如何在中国市场上运用企业文化助推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长久稳固和持续发展的。

一、基于诺基亚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诺基亚价值观是在12年前第一次被定义的。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诺基亚价值观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2003年为了适应时代和公司内部发展的需要,诺基亚执行董事会通过了重新定义的诺基亚价值观,即“客户满意,相互尊重,追求成功,不断创新”。基于诺基亚价值观,整个公司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持、团队合作、分享信息、庆祝成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平等沟通的工作氛围,即诺基亚企业文化。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何庆源就曾这样赞扬过诺基亚的企业文化:诺基亚的管理风格与众不同,这也是它的成功所在,而这种管理风格源于她独特的企业价值观培育出来的企业文化,这也是我们作为诺基亚大家庭的一员而深感自豪的地方。

二、企业文化在诺基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涵盖企业价值观的人才选拔制度

选拔公司需要的、有专业技能并符合诺基亚价值观的人才,是诺基亚成功发展的有力保障。在人才的招聘、选拔过程中,诺基亚人力资源工作者有一套独特的人才招聘解决方案。

诺基亚在人才选拔过程中采用的测试项目从题目的选择和制定都紧紧围绕公司价值观,对应聘者个人素质、品质和性格倾向加以考察。通过人力资源部测评专家对面试、问卷、项目合作等方面结果的综合评估,最终得出应聘者是否是既符合职位所需的硬件条件,又具备与公司价值观相符的合格人才。

(二)三级人才培养制度

第一,入职培训。每个进入诺基亚的新员工,都会有一个入职培训阶段,这个阶段大约持续3-6个月,但会因为工作岗位的不同和个人适应能力的差别而有长有短。在该阶段中,员工会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培训中心在不断强化技能培训的同时,也会强化诺基亚价值观的学习。入职培训是新员工全面了解公司,接受公司价值观教育、感受公司文化的第一课。

第二,鼓励员工内部轮岗。与培训相辅助,诺基亚公司还鼓励员工参与跨部门的项目,了解和熟悉本职工作以外的技能和发展机会,为长期与公司一起共同发展做准备。公司建立了内部岗位轮换体系,通过一套完整的程序,将公司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组织结构的工作机会及时公布在公司内部网上,有利于员工随时捕捉符合个人兴趣和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机会,不断积累长期发展所需的经验及技能。

第三,本地人才培养。诺基亚作为扎根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一直致力于其员工的本地化。随着公司在中国发展步伐的加快,对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地人才在语言、文化以及对市场的了解等方面均具有外来人才不可替代的优势。从具体数据上看,诺基亚由1997年在中国的不足2000员工,发展到2004年的5100名员工,人员增长翻了三番,其中95%以上的员工为本地人才。

(三)立体激励机制

一是物质激励。诺基亚在人才激励上,不但致力于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政策,还通过多种内部奖励计划和机制,建立并鼓励员工分享成功。公司通过“股票计划”和“利润分享计划”保留对公司有贡献的员工,将公司的业绩与员工收入相联系,建立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二是精神激励。在建立员工的公司归属感和企业自豪感上,诺基亚的管理方法也是值得称道的。诺基亚鼓励员工参加公司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并为员工提供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的机会,从社会大课堂中锻炼自身能力,开拓视野,培养员工的公共、环保、助人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员工对公司的优秀企业公民形象从认识到认同,不断深化了对公司的归属感和企业自豪感,同时丰富了自身价值,这就是诺基亚的精神激励机制。

(四)“投资于人”的业绩考核计划

诺基亚公司通过专业手段对员工进行考核,以达到公司的既定目标。诺基亚“投资于人”计划(即IIP计划)就是一套非常人性化的由诺基亚公司文化而派生出来的业绩管理程序,它支持诺基亚战略和价值观的实施。

IIP计划一方面要对员工的业务表现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潜力,告诉他们自己的特长在哪里,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以及在某一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应接受的培训。

三、结束语

“科技以人为本”――这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制造商芬兰诺基亚公司广为流传的广告语。然而在诺基亚,“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诺基亚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领域,也是诺基亚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正是这种植根于诺基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人才选拔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立体激励机制、业绩考核管理等四个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使诺基亚集团在短短的十几年内迅速成长,发展成为超越美国摩托罗拉、瑞典爱立信的三大跨国电信集团之首。

通过对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研究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漫漫征途中,企业文化依然会成为助推诺基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评价协会.2006-2007年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赛文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吉利,杰瑞・W.超越学习型组织:通过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造一种崇尚持续成长和发展的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文逸.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 农村 以人为本 中学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其信息技术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2000年以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普遍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3],但是农村教育又有其特殊性,尤其体现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文献[4-5]对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分析及对策,本文作者在自己多年研究农村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一些应对策略。

1.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1.1教师现状分析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搞好教学工作, 教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科技型人才是教师工作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 也是教师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

一方面,据报载[2],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大多由其他学科教师转化而来, 真正学习计算机教育专业的教师尚不到现任教师总数的三成,而且大多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缺少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规律的深入的探索学习,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自身的信息技术的长进而不是关注如何提高教学技能。而从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教师虽然教学技能较好,但是信息技术素养又有待提高,还未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应试教育”深深地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技术课不是中、高考的考试科目,在各学校中也就受不到相应的重视,没有人愿意花大力气去评价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上好上坏一个样。信息技术教师平时不重视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上课也比较随便,导致信息技术课多数成了学生的休闲课、玩耍课。

以上两方面现状并不很全面,却不容乐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以新课改的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对教学及工作中的常用程序进行深入研究, 清楚它们的更新换代情况。也应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最新动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 也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1.2 学生现状分析

农村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分析。

首先,全社会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足,认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就是上网玩游戏等等,而且信息技术课现在还没有真正成为升学考试的必须课程,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也只关心参加升学考试科目的学习,导致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及课时很难得到保证,从而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素养和技能。

其次,学生存在差异。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还很窄。在他们看来学习信息技术就是学上网。看不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广阔前景,从而就扼杀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之学生家庭条件的差异,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而有的学生家里早已配了电脑,对计算机早已熟悉,上网看电影玩游戏很在行,要让这些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听老师讲信息技的获取与加工、文档的编辑、电子表格的处理,感受差异太大,最终都会导致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

1.3设备现状分析

计算机硬件设施的配备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物质基础保证。目前,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广大农村学校的软、硬件条件都比较落后,设备配置低,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为此需要教育经费向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使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 以人为本,促进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2.1以教师为本,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建立健全各种评优评先机制,努力做到学科平等,调动广大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

一是理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职责,摆正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从领导层面关心广大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是强化量化管理,努力做到同工同酬,建立额外工作单独核算制度,确保他们“劳有所得”; 三是平等对待职称评定、年度考核、职务晋升,提升他们的工作地位。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如何培养和引导农村中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新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说现代社会不懂信息技术或只对信息技术有肤浅了解, 就相当于文盲, 将会和社会脱节。信息技术课已成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 像语文、数学一样成为你以后的工作学习的基础。

2.2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2.1 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首先必须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第一,学校要将电脑教室管理好。使电脑在上课时都能正常使用,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第二,教师引导要正确。在课堂上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正确的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第三,从家庭教育入手。要及时召开家长会,需要家长对新时代的人才观有深刻的认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的比赛,制作一些网页博客等发表于网上,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得到实际运用,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在学生心中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有需要才会有动力。

2.2.2积极组织信息技术应用活动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如打字大赛、平面设计大赛等活动, 让学生学以致用, 并对优秀作品进行整理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习信心和动力, 又可以在应用中思考、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并最终使学生融会贯通。

2.2.3 奖惩结合, 以奖为主

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肯定性评价加适当奖励, 效果更好。让学生乐于上信息技术课, 并节节有收获, 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只有学生认同了信息技术课和信息技术教师, 那么我们才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是一门相当年轻的课,在其开展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正常,只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承上启下,只有更加恰当的衔接才能使他们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科教师应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多发现,多思考,多行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学科在农村学校的前景才会越来越美。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信息化.2001.2

[2] 教育部.2010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地质教育,2011.(3):93-96.

[3] 林万新.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10,278(3):43-46.

[4] 王振科.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现代阅读,2011.(6):142-142.

篇4

[关键词] 以人为本;产科护理;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b)-0149-02

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是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充分地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新型护理新模式[1]。在产科病房内,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并针对不同产妇的生理心理和护理需求,尽可能地提供较高质量的产前产后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妇的不同需求,使其能够保持充足睡眠和心情愉快,这都有利于融洽护患关系,并能有效提高产科护理的质量[2-3]。目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和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人们在健康意识与法律意识方面渐渐成熟,孕产妇及其家属对于产科护理的服务质量水平都有了更严与更高的要求。为探讨和研究在医院产科病房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该院从2010年1月开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地开展各项护理服务,使产科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 283例 孕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属于自然分娩的共437例,实施剖宫产的有846例,年龄在 21~35 岁,平均年龄为28岁,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有534例,高中及以下的共749例,对于护理的产妇均安排母婴同室。

2 护理方法

2.1 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

要求病房的责任护士按照产妇的特点,科学制定健康的教育的目标,并且把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告知产妇及其家属,依据产妇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以及能够接受的方式,而采取适宜的模式,有提问互动、语言讲解和彩图或模型演示以及手把手进行教育等,具体时间段让产妇及其家属来选择决定。责任护士参照健康教育的目标,分别于自然产或者剖宫产的当天和3 d内有目标地进行新生儿的护理知识、母乳喂养常识、产褥期的注意事项、的科学护理、哺乳期正确的避孕方法和哺乳期的营养搭配等。在病房内配置一个活动的书架,上面摆放了一些育婴知识和产科保健知识的小画册和图书等,并且允许产妇及其家属自由挑选阅读,并且允许带到病床。在产妇出院的时候,给其发放心连心爱心卡,并留下咨询电话,以方便产妇及其家属的咨询,按照产妇家属的意愿来进行电话回访或者上门访视。

2.2 以人为本的病房环境氛围

为了让产妇情绪愉快和有安全感,护士都着装暖色系列工作服,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新鲜,湿度适合,并让光线柔和,对病房进行温馨布置。允许产妇铺上喜欢的被褥,在窗台上,可以摆放与房间搭配一致的花卉或者盆景,在墙壁上张贴可爱婴儿的照片,在房间内的家具,可以按照产妇在家的摆放习惯。并允许产妇带上自己所最喜欢的照片或者小装饰品来点缀病房,从而使室内的气氛更加自然和舒适,允许产妇家属24 h陪伴,让病房充满“家”的温馨和亲情。

2.3 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措施

在不影响护理整体质量的基础下,大胆打破常规,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护理。每个房间病房都准备一个“请勿打扰”的吊牌,如果清晨产妇没有睡醒,可以把吊牌挂到门外,这样护士就暂时不会过去打扰,在晨间的护理可以稍晚一点,主治医师的查房也可以推后一些时间;如果需要测体温或者按钟点进行血压测量,如果产妇正在睡觉,那么可以等到产妇在睡醒以后再测;如果准备给产妇输液,如果产妇正在进食或者哺乳,那么要等到产妇结束以后再进行;如果婴儿沐浴的时候产妇或者家属希望亲自参加或者摄像留念,都可以尽量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作为责任护士,可以在一边给予指导或者协助等。在输液前仔细询问孕产妇的具体要求,必要时要做好解释工作,将该孕产妇的拖鞋放置在床尾就近的位置,从而使产妇能够方便地上下床。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当充满自信,总是面带微笑,以消除孕产妇的疑虑心情。在进行穿刺的过程当中,护士应当认真询问孕产妇的身体感受。在对产妇进行会阴冲洗或者护理和指导母乳喂养的时候,因为会阴冲洗和护理等都会暴露出孕产妇的主要隐私部位,所以在操作完成以后,就应当尽快地帮其穿好衣裤或者师盖上被子,之后才可以离开病房,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使产妇深刻体会到尊敬与关爱。

2.4 坚持以人为本的出院服务

积极为全部出院的产妇认真地讲解有关营养和饮食、休息和活动与清洁卫生以及合理用药的基础知识,认真讲解避孕和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的护理等诸多方面的有关知识,并且告知医院和护理咨询电话,以便产妇在出院后能够随时地联系。我们安排一位资深的主管护师自住院期间出院以后继续进行上门服务,认真指导产妇母乳喂养与婴儿的护理,尤其是对于存在产后抑郁或者焦虑的产妇,坚持不懈地要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在产妇办理完出院的手续以后,我一般都由主管护士将其送到电梯口,和产妇及其家属亲进行?切道别。并在产妇出院的当天晚上,由值班护士打电话了解每一位出院产妇出院以后的身体状况,从各种细节上使产妇能够感受到医院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

3 护理结果

通过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充分满足孕产妇的个性化需求,融洽了护患之间关系,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健康宣教等要求使专业的护理知识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运用,迫使护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速了她们知识的更新和积累,从而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最重要的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全力帮助解决孕产妇治疗过程中的各项实际问题,减少和避免了护理失误的产生,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

4 讨论

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是一种创造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的护理模式,在产科实施该模式能够让产妇在精神上能够达到舒服满意的状态,从而实现不适程度的降低和避免[4]。另外,在产科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更加能够体现出对于产妇的人性化的照顾和关心[5]。该院通过认真开展全面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让护理工作人员能够自觉地听取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尽量满足孕产妇的基本愿望与基本需求,使得护理工作都能够全部以孕产妇做为主导,充分地尊重她们的护理需求,使她们的愿望和需求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服务,更加重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在整个护理过程当中,护理人员都把孕产妇做为工作的中心,就很容易密切护患之间的关系,并赢取孕产妇及其家属的信任[6]。我们在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过程当中,也十分注重基于服务理念上的重点渗透,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参与意识。通过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大大密切了护理人员和孕产妇之间的关系,迅速地获得了她们的信任,提升她们的满意程度,也为有效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而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雪芬,俞忆春,魏卫红.产科人性化护理的应用进展[J].全科护理. 2009(23):65.

[2] 金艳.以人为本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J]. 医学信息,2010(5中旬刊):112.

[3] 王惠艳.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22):103-104.

[4] 赵成瑶.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2011(8):163.

[5] 刘娇叶,刘珍叶.“以人为本”理念下护理服务的反思与优化[J].中国医药指南,2012(9):79.

篇5

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工作

学校成立高三复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复课工作。小组成员坚持每周一碰头,对复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对阶段性的复课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实行领导包班包组制度,做到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任务,全面跟踪监控高三复课工作。校领导适时下班参加各班的主题班会、学生座谈会、教学检查、开展心理辅导;下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等,督促检查教师常规落实、推进学生的辅导情况。

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学校树立抓高一、高二就是抓高三的一盘棋思想,跳出了就高三抓高三,把全校教师都聚集在高三和高考上的老圈子。在教师的调配上,在骨干教师偏少的现实情况下,学校克服困难,也顶着压力,大胆将长期在补习班、高三的一些骨干教师下放高一、高二,为高三工作奠定较好基础,也为年轻教师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在奖励措施上,学校适当扩大了高一、高二教师的奖励比例,缩小了高一、高二和高三之间的差距,让教师真正体会到高考和每个教师都有关系。

重视考后学情分析,加强科学管理

每次考试后,及时召开班会分析成绩。每位教师也要针对自己学生的答卷情况,认真分析,找漏洞,挖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应对策略。学校根据共性问题召开学习方法指导会、学习经验交流会、高三教师会和高三班主任会,提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新要求、新措施、新目标,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通过每次考试的总结、试卷讲评、专题讲座,对学生及早进行答题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想方设法,落实复课措施

每年我们都要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高三一年和孩子相处的方法及要做的事情,密切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复课备考工作。召开表彰奖励大会、对尖子生、进步大的学生予以奖励,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寒假期间邀请曹中走出去的在校大学生,现身说法,在学习方法、树立自信、志愿填报、高中及大学生活感悟等方面对高三学生进行了辅导报告,激发了高三学生的复课热情,在学生中反响较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谈话,掌握学生心理,化解矛盾,减轻心理压力,对有倾向性苗头及时进行化解,连续六年在高考前邀请西安心理专家来校做心理辅导报告,降低学生因紧张复课带来的心理压力。

教研先行,促进科学备考

篇6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 信息技术 以生为本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强调操作性和实用性的信息技术学科,在日益现代化的普通高中的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者本身固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结构不断发生“冲突”。学习者在不断地解决这些“冲突”的过程中建构新知识。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开始重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强化了“从做中学”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始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这时,“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从完成某一项“任务”着手。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来完成“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这种方法突出了“应用”,激发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对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这种以重学生、重环境和重实践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效果好。

二、“以生为本”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

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内隐学习理论日益被教育工作者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以生为本”的教学本质。 “以生为本”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计教学环节,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教学。如学习目标是学生最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最关心的、最喜欢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等等。

在课堂中体现“以生为本”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在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还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巧妙设计多种“以生为本”的任务,有效开展驱动式课堂教学

笔者认为,“以生为本”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关注学生所关注的、关注学生所需要的,注重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操作性、时效性。笔者结合粤教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的各章节内容,谈谈如何设计任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要求,设计“应用型”任务

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强调学生“在做中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硬件和信息化水平,考虑任务的可行性,设计“应用型”任务。比如,学生在每次考试后都最急于了解考试成绩。笔者结合《剖析数据库》的内容,以学校的成绩管理系统为例,详细给学生剖析数据库。再如,在教授《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章节内容时,笔者布置了任务:通过各种方法统计本校近3年的高考成绩。从学生最关心的高考问题人手,学生获得的资料对于个人是十分有用。再者,在学习《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章节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挑选最喜欢的高校专业介绍给同学,学生等同于提前进行高校专业的筛选,提前为高考填报志愿作为准备。

2 以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出发,设计“实用型”任务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但课堂以外的舞台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适时设计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实用型”任务。

如,每年的秋季。学校都举行田径运动会。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观和责任感,笔者提前布置了设计班级海报的综合任务,以此来进行《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过程。

为使欢庆建国60周年的主题班会开展得更加精彩。很多班级都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笔者就适时布置了《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任务。

3 分析学生的成长的个性特点,设计“案例型”任务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命令学生“这样不行”“不要那样”,往往收不到教育的效果甚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通过案例展示。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产生“不能这样”的自我意识,这样的教育教学效果就有效得多。

在讲授《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的章节时,笔者布置任务让学生观看教师收集到的搞笑视频和动画,让学生在笑声中深化信息安全意识,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面对越来越泛滥的手机短信,你如何分辨真伪?”这是笔者布置给学生关于《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任务。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总结信息鉴别和评价的方法。

4 关注学生的周边环境,设计“热门型”任务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是要被现代社会淘汰的。因此,要注重任务的时效性,增长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迎合了学生追赶潮流的心理。

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的章节内容时,笔者丢弃了课本的实例,让学生去了解最新、最热的产品――3G手机。学生在了解最新的科技产品的详细技术后,反过来对课本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入。

日渐普及的网络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建立个人博客、通过MSN和国外朋友联系、展示个人的QQ空间,这些都是笔者布置给学生的关于《信息的与交流》的任务。

篇7

>>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有机合成实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实践与探索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以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高素质应用型本科软件人才培养的突破与构建 高素质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 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土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素质\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音乐考试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数据结构》课程改革探索 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校课程实践 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探索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高校考试制度改革问题思考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改探索 基于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发展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俞莉莹,胡新华. 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7):37-39.

[5] 权小红,唐小燕. 印度软件业发展对我国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启示[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01-102.

[6] 马伟锋,雷运发,孙晓勇. 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问题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3):69-7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raining High-quality Software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TIAN Yan-an1, YANG Li2, WANG Li-mei1, YAO Bin1

(1. School of Electr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h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710021, China ;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26, China)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基础课程 分层教学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206-01

1 分层教学被广泛实践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等职业教育由上世纪末的精英教育逐步走向了现在的大众教育,由此使得更多的高中毕业生进入了高等职业院校接受教育。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基础知识层次差异较大的现状,给基础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传统的“齐步走”式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发展需要,而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层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正确处理了学生对知识的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的关系,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随着人们对分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分层教学被各高职院校广泛应用。

2 分层教学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后,由于考试试卷的难度不同,课程通过率有明显的提高,确实提高了高校的毕业率。分班以后,一个班级学生之间基础都差不多,这对教师的备课讲课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教师上课时更容易驾驭课堂。分层教学后,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会学有所获,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最基本的基础,底子好的学生能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对自己以后的拓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会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2.1 分班制度灵活性不够

目前采用的分班依据大多是依靠考试成绩,而且一旦分好班级以后就不可以再流动。虽然一个学期后,根据分数会再次进行分班,但是难以结合学生个人发展潜能进行分层,也难以让被调班的学生都满意。在这种强行分班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分班的目的,甚至误认为分班就是被划分等级,就会滋生骄做、自卑或消极等不良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师生之间的不合谐对立情况,而这必然会影响分层教学的效果。

2.2 分层教学导向不足,学生调班适应困难

学生对分层教学的目的了解不够,不少学生认为分到了低层次班级就能轻易通过课程考试,轻松拿到学分,因此成绩差点的学生被分到低层次班级后学习更加的懈怠,以致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每况日下,这与分层教学初衷是不吻合的。另外一个学期后的重新分班,使得不少学生被动重新分班,有些学生适应能力差缺乏正确的引导,调班之后因为无法适应成绩反而会下降。

2.3 考核难度不一致,学生抵制调班

目前大家都普遍使用的考核方法是分层考核,即平时成绩各层次统一标准打分,期末考试题出两套试卷,两套试卷难度上有差异。可以发现这种考核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相同水平的学生因为在不同层次的班级参加考核,却考出了差距。这个结果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期后的调班工作,很多的学生宁愿在低层次的班级也不愿去高层次的班级。

3 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

3.1 分层教学的考核要统一试卷

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学生的成绩应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程度,也应该能够体现分层教学的效果,所以平时成绩的考核可以考虑分层打分并占有一定的比例。期末考试还是要统一试卷,期末考试试卷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在题目的量上适当增加,各题的分值减小。分层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为了提高考试的通过率,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都能取得最好的发展,因此没有必要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取得一个像样的成绩,而放弃公平的考试,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所以分层教学不应分层考试,分层教学应该要统一考试,只有统一考试才能体现分层教学的效果。

如果分层教学统一考试,也就不会再出现学生为了通过该课程或者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宁愿在低层次班级上课现象。学生在选择班级时,更加会考虑去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班级,这更有利于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

3.2 分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和自尊心

在分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上哪个班应该让学生去选,在分班过程中,相关老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学生会结合自己的成绩和能力做出选择,想必这种自愿自主的选择会促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自然也不会存在被强迫分等级的心理障碍。考虑到学生的成长性、不成熟性以及不同学生对不同老师教法的适应性,分班级应该是动态的。在一个学期中,可以考虑安排两次机会让学生重新选择班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这样能够给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分班上制度上的以人为本的思考,可以使得整个教学理念发生变化,由原来教师主控式变为学生自助式。

分层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和思想工作也是十分的重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只有对所有学生都抱有一颗真诚的平等的爱心,才能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是分层教学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贾荣香.大学英语实行分层教学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J].山西: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

[2] 王书华.从科学教育发展观谈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以人为本”[J].新疆阿拉尔:教育教学,2009,11.

篇9

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四个字本身是缺乏主语的,它并没有明确说明,是谁以人为本,因为既可以说企业以人为本,也可以说老板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人为本,还可以说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人为本。

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企业恐怕都认为只有企业可以充当"以人为本"的主语,即企业是以人为本的。然而,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却让我们开了眼界,原来不光是企业可以以人为本,科技也可以以人为本。诺基亚的提法之所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明确地阐释了本企业是以科技立足的,即科技是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核心,是本企业的特色,从而不仅鲜明地亮出了高科技企业的形象,同时还界定了高科技服务于人的需要的内涵。显然,这一点比笼统地说企业以人为本要显得更为引人注目,也更有个性。

以谁为本?

"以人为本"中的"人"字也可以做不同的理解。一般的理解是,这里的"人"也就是企业的员工,即企业对员工是尊重的,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企业是把员工作为人来看待,而不是将他们等同于机器设备来对待,因为管理中人性化的东西很多,很富有人情味。

然而,从诺基亚的提法中,我们却发现了另外一种"人",这就是顾客。企业的高科技、企业的管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为了满足顾客或消费者的需要。当然,以人为本的科技并非只是以顾客为本,它同样要以企业中的人即企业员工为本,因为这些人是创造科技、运用科技的人,而顾客正是享用这些科技的人。

事实上,以人为本中的"人"还不仅仅限于企业的员工和顾客,还包括企业的其他所有利益相关群体,比如说企业的供应商、企业的求职者、企业所处的社区、企业的股东、以及企业的合作伙伴等各个方面的人。因为对人的尊重如果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已经深入企业的骨髓,成为企业的灵魂,那么,它就必然会渗透融合于企业的各种关系之中。版权所有

何为本?

对"以人为本"中的"本"字也需要做进一步的剖析。关于"本",既可以解释为"根本",也可以解释为"资本(人力资本)",还可以解释为"原本"、"本性"。因此,以人为本并没有能够明确应当以人为何种"本",是将人作为挣钱的根本,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人力资本,还是说企业的管理方式着眼于作为人的员工个人以及群体的本性需要?或者说是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作为满足人的根本需要之本?事实上,或许是出于误解,或许是出于实用主义的需要,不少企业一方面口口声声称以人为本,实践中却仅仅将员工作为赚钱的工具。

篇10

关键词:以人为本 图书馆管理 人文管理

人本管理自产生以来,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受到全球的广泛追捧。图书馆作为学术的集散地,为广大读者提供学术服务,更需要将人本管理贯彻到图书馆日常管理中,对内形成人性化的员工管理模式,对外为读者提供人文化的阅读环境。人本管理是适应图书馆发展的管理模式,也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图书馆要以人本管理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人本服务。

一、“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的内涵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主体,将人作为核心开展管理。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具体有两方面涵义:一方面是说图书馆在管理图书馆业务和内部员工时,将“以人为本”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开展管理,提升图书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是说图书馆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融入到读者服务中,为读者提供一定的人文关怀。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到图书馆管理中,可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根据不同的读者群,有针对性的提供类型丰富、个性鲜明的服务,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有效性[1]。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与读者间的互动,构建一个和谐、融洽的读书氛围,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基于人本管理的图书馆管理路径

1、树立并普及“以人为本”意识

一名管理者成功与否,在于他是否能够立足于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为图书馆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并引导所有工作人员一同向这一目标努力。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强化“以人为本”管理的意识,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化图书馆管理[2]。同时,图书馆应建立馆内信息交流的平台,使管理信息、读者信息以及其他对图书馆有利的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将人本管理理念灌输给全体馆员,用馆员素质的提升来推动图书馆的发展。馆员是人本管理理念的主体,人本管理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馆员是否能够接受这种理念,并进行内部消化,最后以实际工作来体现。基于此,图书馆的管理者应首先明确图书馆的定位,图书馆是面向读者的非盈利性机构,然后使馆员明确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对自己手中的工作有个清楚的认识,如下半年的读者阅读人次比上半年增长一成,读者对于图书馆服务的投诉率下降一成等。

2、对馆员实行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通过对被管理者进行心理暗示,从而将意识转变为实际行动。从图书馆角度来说,就是将馆员的个人素质、发展目标作为管理重心,对馆员的作用予以重视,并对馆员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馆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3]。一套丰富、灵活的柔性激励机制,可以给馆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的趣味性,也可以使馆员对于社会地位、自我价值等目标得以实现,最终使馆员树立以图书馆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实现自主管理。

3、建立完善的馆员培训体系

馆员的个人素质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图书馆提供优质读者服务的保障。因此,图书馆应加强对馆员的培训力度,以馆员的自身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构建以人为本的培训体系。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员工培训应贯穿在图书馆发展的始终,将业务培训与终身教育相融合。例如:为馆员提供开拓视野的培训,并借此提高馆员的学习能力;在新馆员入职前,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使其能够尽快的掌握岗位技能,熟悉图书馆的工作环境,了解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并融入其中,以便更好的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针对全体馆员应定期开展团队协作相关的培训,以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向心力。在培训的内容上,应以技能培训为主,并辅以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道德教育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为图书馆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读者服务人性化

对于图书馆来说,应把以读者服务作为管理的宗旨,把读者的需求、读者的关注点作为制定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基础,树立以读者为先的理念,将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关心并尊重读者,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

觉到一定的人文关怀,把图书馆作为其精神的家园;在为读者服务时应积极站在读者的立场考虑问题,对读者的所思、所想进行深入了解,为读者量身提供合适的服务,以满足读者的要求[4]。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还应将一定的情感注入其中,为读者提供有“情”、有“味”的服务,以此加深彼此的了解,使图书馆对于读者来说亦师亦友。

5、阅读环境人文化

为读者创设良好、舒适的阅读环境是人性化服务的关键,也是吸引读者时常光顾的基础条件。在读者进入选书区域,馆内人员应进行适度巡逻,但如果巡逻过于频繁,会给读者带来不良情绪,或是影响他们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在读者不远处静候,在读者有问题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此外,在图书馆在馆内布局上,要同时体现人文意蕴和时代气息,使读者身在其中具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对于室内装饰,要以感观上舒适为前提,力求简洁、大方,并具备一定美感,使读者能够在清新、雅致的环境中感受书香之气。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图书馆应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舍弃以物为本的管理,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对馆员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对读者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利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以提升图书馆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要明确图书馆的性质和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构建一套符合图书馆发展方向的管理体系,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质量,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立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以人为本”[j].科技信息,2012(16):433-434.

[2]李晓达.试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理念[j].黑龙江史志,2011(2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