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朗读范文

时间:2023-04-02 22:2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师说朗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师说朗读

篇1

一、小说的诗化特征

小说和诗可以通过互相的格律进行交流结合,这样的小说我们叫它诗体小说,因为它是用语言来对小说进行描写的具体体现。从传统文学中取精去糟,精巧、雅致的特点十分夺人眼目。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其中有很多都是叙事诗,以诗行、诗律的形式将一个故事进行曲折婉约的编排是这种形式的最大特征。另一种就是将小说与诗的意境、感觉、色彩与修辞进行结合,把诗的思想和认同塑造到小说中来,不过分追求某一字一词或是某一句的推敲,而追求一种整体的语言效果。这通过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大坂》《春天》以及杨咏鸣的《甜的铁,腥的铁》都有所体现。当然这样的作品还不是太多,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群体,但是这种对小说语言的艺术追求值得我们借鉴。

在西方,20世纪中期,小说的历史发生了转变,继而变成了以诗歌为主要精神的时代,但是融合了叙事以及诗情画意的小说却一直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没有被其他所超越。小说本身有一种极其非凡的融合能力与伸缩性,它不但能够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更加能够描绘艺术要素的表达。正如“小说的恰当素材并不存在,一切都是小说的恰当素材……”,这也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艺术形式的诞生,表现了与传统小说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在小说中引入散文、诗歌及其他艺术形式,如借助意象和象征等。这种新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类型的固定的一种思维模式以及规范,为现代小说开辟了非常广泛的道路,使现代小说能够多元化发展,走多元化道路。

伍尔芙认为,文学艺术必须超越于现实生活之上,这也是在艺术的殿堂上翱翔的人们共同的情感所在,我们通过探索他的内心世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种创新不但丰富了现代西方小说的艺术长廊,而且也为西方现代小说的创作注入了其独特的“诗化小说”的理论和创作方式,在对于人物内在真实与理论的主张和创作实践的同时,也使我们通过阅读领会小说的内容及情感,感受到了作家本人对于人生的看法,体味她的生命意识与生活状态,这也是她所乐于与读者分享的故事。通过对她的重要作品《海浪》的认识一步一步地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探讨一下她在“诗化小说”上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其实这些也是有目共睹的。伍尔芙对于《海浪》的描写打破常规、追求创新,追求内心的那一泓清泉,终于让我们领略到了她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让我们对自己展开无尽的探索与遐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给我们以借鉴。《海浪》是伍尔芙的“诗化小说”理论付诸实施而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海浪》中体现的诗化艺术

《海浪》这部小说全文主要由引子和正文构成,与一般的小说表现形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但是文章却从另外的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它的与众不同。通过文章九个部分的内容表现了人物奈维尔、路易、苏珊、珍妮、罗达和伯纳特六人的人生经历。在每一阶段,人物的特征都是不一样的,每一阶段之前都有各种各样的鸟虫树林等景物的特色描写。散文诗一般的引子与正文部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具有了交相辉映的效果,也使得小说的韵律节奏更加自然。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潮起潮落,不是与我们的人生如此的相似、无尽的贴合吗?在正文中,这六种声音交错在一起,六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六种不同的生活,给予我们无尽的遐想与自我比照。弗吉尼亚・伍尔芙费尽心血创作的小说《海浪》,文中并没有从正面来分析人生应该怎么样,而是通过小说与诗的艺术结合,集绘画与审美于一身,通过自然事物的描写把我们人生的大起大落这种种的思想感悟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唯美主义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多么美好的画作,多么美好的回忆!

(一)诗的意境与构建

自然是艺术追求的本真,伍尔芙对于心中美的观点的最高理想也是在自然中寻找的,通过在自然中的寻求来体现作品中人物的心情。伍尔芙把诗化艺术大胆地加入到了《海浪》中,整篇小说共分九章,每一章前都有引子,用极具抒情性和诗歌性的语言对太阳、鸟儿、海浪等进行描写。在这里我们并没有看到具体的人,而都是一些物象,从早描写到晚,通过一天的细致观察才能有所体现。这里的景色变化比较明显,从房子到窗子,从窗子到海上,花草鱼虫,这些都在伍尔芙的笔下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现出来了。如文章中有表现太阳升起来的句子“太阳升起来了”;有表现太阳光芒的愈见愈增的体现“已经升起的太阳的光芒不再流连在绿色的床垫”;还有表现太阳落山的情况“太阳西斜了”。从文章中“海浪猛然起落,如一头强大的野兽在沉重地蹬脚”到“海浪像击鼓似的敲打海岸”,充满诗情画意,实在是尽在眼底又美不胜收的心理展示,好美!伍尔芙将太阳与海浪联系在一起,它们本身完全是不相关的事物,却被自然地联系到了一起,充分体现了象征的意味,从不同角度对自然与人生进行探索,确实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从中我们看到了太阳的升与落,看到了海水的涨与退,看到了各种引人遐想的自然变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蕴涵了深深的人生奥妙以及生命的本源。

(二)人物的意象化体现

《海浪》这部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伯纳特、奈维尔、路易、苏珊、珍妮和罗达六个人物从儿时到年迈的内心轨迹体现了他们对人生的追求。我们可以反反复复地看到这些人一直出现,在文章中每个人都是各自的形象的代表,借此来表现不用的艺术气息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在我们心中他们就是这样的艺术形象与人格的代表。

我们以路易的意象为例,谈谈对于他的人生的一些感知,铐着锁链跺脚的野兽是一直伴随着路易从小到大的意象的体现,因此我们能很清晰地理解,表现路易的艺术形象就是“一只带着镣铐的大象”。在整篇文章中,“戴着镣铐的大象”不断地萦绕着他,围绕在他的身边。在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总是能听见野兽的恐怖的表现,因为他听到了那头被链子锁着的野兽在河岸边心情烦躁,借蹬脚来泄愤所形成的声音,后来随着他逐渐长大,上了大学,在他心中仍然能看到那只可怕的大象,他心中的害怕以及被束缚都通过心理体现到了现实生活中。在他长大以后也是这样,总之一直不能够摆脱。所以我们看到他非常的自卑,和朋友相处的不好,虽然说他的成绩还不错,而且也有一个不错的未来。后来他的境遇发生了很大的转折,转折点就是他父亲的破产,这让他体验到了人生的不如意与生存的困难。后来也是由于这个契机,在他打拼了很多年之后,终于成为了著名的企业家。伍尔芙通过带着锁链跺脚的野兽象征了路易,表现了人物经过拼搏最终冲出自身心理束缚走向成功的人生经历。再说伯纳特,他是六个人物中最重要的,也是作品中一直出现的一个人物,在作品中他的意象是蜘蛛网。作家将他比喻成像蜘蛛网一样,因为他连接着作品中的其他人,直到最后也是由他总结:“现在来向你说明一下生活的意义吧……我们全那么奇怪地彼此交融在一起。”

伍尔芙在《海浪》中设计了许多美丽的效果图像,都是用他笔下的意象来表现的,在错综复杂的情节当中使用同一意象重复出现,就像诗歌中同一词句、意象反复出现的这种旋律;把人物锁定在一个意象上,使其更加意象化,形成了一种我们对于情感表达的图像;伍尔芙把对于诗中旋律的理解和对小说的情感的解释充分地进行了和谐统一,因此使得《海浪》本身呈现出了独具匠心的审美特色;在读者领悟这些具体意象中所渗透出来的作者想要表现的内涵的时候,也使我们体会到了作品中物我合一的境界。

篇2

一、听

作为小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多听,先感知英语、熟悉英语的发音、语调等,这样才能为“说、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上课听老师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读英语时要有不同的语速,切忌一刀切。

2.听磁带。教师要让学生多听磁带,尤其是外籍教师或专家读的磁带。开始听磁带时,可以让学生边看书边听,经过一段时间,让学生脱离课本去听。

3.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边看边听或在语音室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

4.听少儿英语广播或看少儿英语节目。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周一到周五的“洪恩英语培训学校”制作的少儿英语,很适合初学英语的小学生看。

总之,通过以上途径既找到适合学生的特点,又能培养学生听力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力,为学生的“说、读、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说

“说”是在“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说”从主体上分为“教师说”和“学生说”。

1.“教师说”,即教师课堂上用英语讲课和课下用英语和学生对话。小学英语教师面对的是确保所说的语音准确,语速适当。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英语说,即英语授课,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汉语。

2.“学生说”,即在课堂上讲英语和在课下讲英语。首先,每堂课讲新课前,利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英语知识用英语讲一件事,或者介绍自己的家庭。其次,课下创办英语角,用英语互相交流。

总之,将教师说与学生说,课上说与课下说,利用课本说与现实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将来说好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读

学生“读”,从场所可分为“课内读”和“课外读”:从是否读出声音可分为“朗读”和“默读”。笔者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感到:“读”在“听、说、读、写”四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个较难的环节。

在课内,“跟读”都比较容易,难就难在学生自己主动地朗读。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只有大声朗读才能达到一种忘我境界,才能融入真正的英语世界,体会英语本身的奥妙,逐渐培养出英语语感。当然这种大声朗读不仅要在课堂上读,还要在课外读,而且还要有时间保证。只有大声朗读加上足够的时间才能保证朗读的效率。

除了以上大声朗读外,还要默读,即要读英语课外书。在这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与其学习水平相当的课外读物,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本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益。

因此,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可以为以后的写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起到桥梁作用。

四、写

小学阶段是英语写作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及良好的写作习惯至关重要。

1.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英语写作是一种既困难又枯燥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写作可以由易到难。例如,可以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一下自己或自己的家庭,然后再让学生写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这样由易到难,既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写作的内容要广泛。既可以写家庭生活,也可以写学校生活,甚至还可以写社会生活;既可以描绘一个人,也可以写一件事等。

3.写作的题材不限。既可以以记叙述文的形式出现,也可以诗歌的形式表现。

4.写作的形式不限。既可以让学生写日记,也可以命题作文,还可以采取其他形式。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的一系列教学方法。

篇3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 初步句式的训练。

3. 初步写左右结构的字。

4. 熟记成语。

5. 朗读背诵诗歌。

6. 按要求连贯地说几句话,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拼音训练、词句训练、写字训练、读背训练、说话训练。

教具学具安排:小黑板。

主要板书:练习1。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教师讲清题目的要求。

2. 指导。

(1).指导读字母的呼读音或名称音。

(2).教学《汉语拼音字母歌》,熟记字母名称和顺序。

(3).背诵大写字母,并练习默写。

3. 练习。

(1).出示卡片,集体练读。

(2).按字母表顺序背诵。

(3).默写大写字母。

4. 反馈。

(1).请学生试背字母表,从读音、顺序、连贯等方面给予评价表扬。

(2).展示默写写得好的字母,表扬默写写得好的同学。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 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组句子。

a. 朗读句子,要求读通顺,读连贯。

b. 再读句子,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c. 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d. 初步认识句式。

第一句:用两个句子把意思说明白。

第二句:用一个并列复句把两个意思说明白。

第三句:用一个单句把句子说明白。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 指名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b. 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

c. 师生共同评论朗读情况。

3. 练习朗读。

4. 反馈。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争取检查到每个学生。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出示卡片,认读汉字。

(2).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写,师巡视。

(5).反馈。

表扬姿势好、写字写得好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a. 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

b. 第一、第二节分别写什么?

(3).学生边读边想象庄稼的样子和水果的色彩。

(4).再读诗歌,读好停顿和轻声,逐步达到生动和流畅有感情。

(5).练习背诵。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 反馈:检查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一. 审题

1. 揭示说话的话题:9月10号是教师节,小朋友给老师祝贺节日,还亲手做了贺卡送给老师,大家都是尊敬老师的好孩子。那天,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2. 板书课题;老师,祝贺您

二.指导

1. 指导观察。

投影出示图画,问:教师节到了,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怎样做贺卡?贺卡上会写些什么?

2. 指导说话。

(1).看看图,想想你自己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是怎样做贺卡的。

说话时用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做,卡片上写了些什么等,用几句连贯的话说说。

(2).你把贺卡送给哪位老师?送贺卡时,你对老师说了什么?老师又会怎样?

(3).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学生,练习对话。

3. 句式训练。

(1).你去送贺卡,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句子练习。

找老师

a. 你去送贺卡,怎样找老师?

b. 你看见老师正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把找老师是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

送贺卡

a. 你找到老师,把贺卡送给他,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b. 全班讨论,板书动词。

c. 要把内容说具体,还可以加上:你怎样走到老师那儿,怎样把贺卡递给老师,怎么说的,是什么神情?

d. 出示句式:我()地说:老师()。

把送贺卡的经过说说。

收贺卡

这时,老师非常高兴,脸上是什么神情?会对你说什么?

句式:老师()地说:()。

4. 练习说一段话。

篇4

上二年级的时候,我参加过一次朗读比赛。一天下午,我们准备去比赛了,一辆车把我们从学校送到比赛地点,一路上我们谈论着,一说到比赛的场面,我顿时紧张起来,心想:我上去朗读时会不会很紧张,不敢读呢?我对老师说了我此刻的心情,一听才知道,原来其她同学也是跟我一样非常紧张的。老师对我们说:“不要紧张,上去朗读时要当成像平时训练一样,不要在意有多少人。”虽然我们都听懂老师的话,但还是非常紧张,非常激动。

到了比赛地点,我们走进了一间多媒体教室,教室很大,座位也很多,看来,这次比赛,听众一定很多。我们随便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往前一看,一所所学校的老师、学生陆续走进教室。我的心情变得更加紧张了。接着,我们每个学生都要抽签,抽到几号,就第几个上去。比赛开始了,抽到一号的同学要先到前面去朗读,过了一会儿,一号朗读完了,轮到二号、三号……

时间过得很快,一会儿就轮到我了,当我走上去时,我又想:不要紧张,上去一定要认真读。我便开始读了,没想到,一会儿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篇5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当今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5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10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2、朗读目的不够明确。男生读了女生读,甲同学读了乙同学读,看似热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书而读书,没有用心、用情去读。

3、朗读的范围狭小。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大部分学生都是听众,时间长了,大多数学生就对朗读失去了兴趣,认为朗读与自己没有关系,都是那几个人的事。

4、朗读指导不到位。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常听教师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才叫有感情,如何朗读才能读出感情,于是就稀里糊涂地读起来,遇到“啊”字就大声点以示抒情。有的教师即使指导也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

5、朗读不求实效。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但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学生的语感无法培养,阅读能力难以提高。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朗读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2、扩大朗读范围。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人人都能展示一下风采,人人都有做学习主人的意识。

3、采用分层朗读。学生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不同难度的语段要因“材”而读,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尽可能地找到每位学生的优点或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赞赏,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及词语,能正确书写10个汉字。

2.学习课文,体会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心意,是对教师的问候和感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尊敬教长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刚刚过去的教师节老师收到了同学们精心制作的小花、贺卡这些表达对老师问候的小礼物,这节课我们要去看看育才小学的同学们给自己的老师送上了怎样的问候。

课件示紫丁香的图片

2、介绍紫丁香的相关知识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标注小节。

2、课件示生字,指名请学生拼读。教师及时指正学生读好两个翘舌音“株、除”和“踮”的声调

3、扩词练习指名让学生扩词,其他学生跟读,扩大学生词汇量

4、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自读、同桌互读、领读、齐读。

一株花踮起脚医院消除疲倦挂牵困难休息伸手香甜唱歌您好

5、识记生字

(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已经掌握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减一减、利用形声字的特点

(2)同桌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

(3)集体交流

6、同桌互读课文,读准字音。

7、展示读文:指名读 引导学生倾听,并对同学的朗读做出评价

8、齐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三、生字书写

1、课件示本课生字,学生拼读。

2、指名请学生读拼音、数笔画、说结构、认偏旁。

3、学生交流书写方法,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教师重点指导“歌、您、牵”三个字的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注意对学生书写姿势的提醒,观察学生生字书写情况及时指导

四、生字、词语巩固

1、指名请学生读课本27页的词语。

2、学生自选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五、作业

把自己看到课题后最想知道的内容写在课本25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心意,是对教师的问候和感激。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学生开火车读课文中相关词语。

疲倦小院枝叶休息唱歌安静盛开感谢牵挂消除眨眼又香又甜脚尖儿花儿

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又_又_”式的词语训练

2、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句子,指名读。

(1)桌子太高了,我要踮起脚尖才能拿到上面的东西。

(2)我牵着妈妈的手,来到新种的一株小树旁。

(3)今天妈妈很疲倦,一到家就困得睁不开眼了。

(4)奶奶住院了,家里除了我没有别人。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学文过程

1、课题质疑

(1)教师板书,学生对课题质疑。

(2)课件示:a、谁种的?b、为什么要种?

2、学习第1小节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

(2)同学们是怎样走进小院栽种的?他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

(3)学生汇报、交流。

(4)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2—5小节

齐读课文2—5节,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要种紫丁香?

(1)学习第2小节

A、“夜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B、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3小节

A、“疲倦”是什么意思?

B、你们觉得老师的工作辛苦吗?那就为老师唱一支歌吧!

(3)学习第4小节

在春雨的滋养下,丁香花吐露花苞,绽放了美丽的笑容,感谢老师对同学们的挂牵

A、理解词语“挂牵”,说说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B、教师说一说自己在假期对学生的挂牵。

C、教师范读。

(4)学习第5小节

A、课件示插图,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描述图中的内容。

【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B、是啊,夜已经深了,老师仍然没有休息,此时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会对这位老师说些什么呢?

C、文中也有一小节内容是同学们对老师想说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领读—接读课文

(6)教师小结:课文学习完了,这株紫丁香带着对老师的感谢、祝福种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其实不仅仅是语言可以表达情感,音乐同样可以歌颂美好的事物,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妙声音。

4、指导背诵

(1)课件示课文内容并指名请学生回忆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

让绿色的枝叶夜夜和老师做伴;

沙沙的绿叶儿声帮老师消除疲倦;

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老师挂牵;

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伴随老师梦乡。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试背课文。

三、语文小知识

1、教师介绍押韵这一语文知识。【诗歌中,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2、课件示文中词语并请学生拼读。

【窗前做伴疲倦挂牵又香又甜】

3、引导学生自主找出相同的韵母“an”。

4、学生朗读初步感知押韵的作用。

四、作业

篇7

那天要开朗读演讲会,我很想参加,但是没有勇气。主持人走到我身边说:“参加吧,重在参与嘛。”我便鼓起勇气报名了。

“叮铃铃,”上课铃声已响,主持人一上场,下面轰地一片掌声,主持人介绍完之后,就开始让先手上台朗读,我排在最后,所以可以学习别的选手的优点,再补充我的优点,我发现选手们都很紧张。瞧!她们在阅读的时候都不敢面看同学们,有的干脆把书挡在脸上读。就连全班朗读得最好的男同学在朗读的时候腿都在抖。看到他们紧张的样子我想:我上去会怎样呢?可千万不能紧张呀。无论如何我都要努力,争取朗诵的好点。“下面有请下位选手上台演讲。”到我了,我蹑手蹑脚地走上讲台。开始的时候我很紧张,但是后来我把自己融入到文章中,就像讲故事一样,读得津津有味,也就不再害怕了。正在读到有气势的时候,我加大了嗓音。忽然,下面的同学哈哈大笑起来,这时,我的脸一片通红,我以为是我读的可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读完了,其中还有一点读错了。

下来后我在想:哎呀,这下可糟了,就上去这一次,还出了洋相,真可恶,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参加了。不想了,反正老师说重在参与嘛。

一会儿我问同桌大家为什么笑,原来,有位男同学趴在位子上睡着了,老师就把他睡着的样子拍了下来。后来老师有拍了拍桌子,男同学模模糊糊地揉了揉眼睛说:“怎么了,怎么了,你们笑个啥呀!”同桌给我一说,让我也笑得前俯后仰。现在想起来还想张着大嘴笑呢!

篇8

《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通过朗读的形式,让朗读者及观众感悟文化的魅力。《朗读者》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由此,我想到了如今的语文课堂,难得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虽然,我们很多教师知道朗读的诸多好处,但由于考试的时候不考朗读,于是,朗读指导、朗读训练在课堂上日渐减少。语文课堂,只见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理性”泛滥,感性不足,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语文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读”占鳌头,“读”具匠心,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意思,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喜爱的。

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丢失了语文的重要之美――声律美。阅读教学只是让学生默读、思考,语文成了“哑巴”。其实,对于汉语,只有通过朗读处理好节奏、声调、轻重、语气等,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不必说诗歌的平仄押韵,就是一句普通的语句,因不同的朗读节奏、朗读语调、朗读速度,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效果。有的教师就是读生词,也能够变着花样指导学生读,如变着节奏读,变着速度读,重新排列后押韵读,等等。三分文字七分读,朗读,让文字有了生命。那种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声情并茂的朗读,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审美情趣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汉语的声律美。

由此,我想到了学生朗读的矫揉造作。董卿表示:“朗读的技巧、字正腔圆并非这个节目最想展现的,真情实感才是节目最打动观众的地方。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在这个朗读节目中,请来的不都是朗诵家、播音员,很多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没有朗读的技巧,甚至普通话都不标准,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但是他们自然地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听众为之动容。可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经常命令孩子读出感情:“这里应该读重点。”“这里应该读慢点。”“读得再高兴点。”“读得再伤心点!”……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命令下,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地读起来。感情是命令得了的吗?其实,自然地读出自己的理解就是最好的朗读。朗读要像呼吸那样自然!

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师的朗读。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能听到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简直是奢望。教师不朗读,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现行的考试不考朗读,于是课堂上不重视朗读指导,最多是让学生齐读课文一遍。有的虽然知道朗读的好处,也重视朗读指导,但对自己的朗读没有信心,课堂上要么是命令学生读出感情,要么是播放朗读音频,自己就是不读。其实范读是最好的指导。在学生读不好的时候,教师通过范读,能给学生最形象的指导。教师要读好,就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展示。要把朗读当作备课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画面美、声律美、情感美。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可把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通过朗读向学生展示,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

篇9

一、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里这样写道:全世界最好的准备学力测验的方法就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在床边读书给他听。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个美好的经历,他们就会开始自己阅读。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文字语言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锐敏的感觉。可见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的方法。因此从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堂语文课上就要美美地为学生朗读诗文,直到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那学生语音的感受能力、语义的感受能力和语法的感受能力就已经形成。

二、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薛瑞萍老师说:"书读到一定的程度,什么思维呀,理解呀,写作呀,各种能力水到渠成--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小都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一些优美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发生美感享受的那一刻,在朗读兴味正浓时,教师及时提出让学生说句子,仿写句子,此时学生正处于情感体验的高峰阶段,做起来就不那么难了。比如在教《天上的白云》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朗读为书中的云云、安安、宁宁的想象力所打动。此时我的就趁热打铁地说:"小朋友们,你们读得可真棒!那你们想不想想他们那样说说你看到的白云呢?"我的话音刚落,一双双小手就举得高高的。有的说:白云就像一颗爱心,飘向需要帮助的人;有的说;老师,白云就像一座大冰山。......就这样学生知道了白云就像一位千变万化的魔术师。再比如教《荷叶圆圆》这篇散文诗时,在学生充分地朗读完成后说:"荷叶荷叶儿,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还有小朋友都喜欢,那你觉得还会有谁喜欢吗?能不能像课文中这样写写?"于是小朋友纷纷拿出笔开始仿写。就这样一首首优美的散文诗出现在我的眼前:荷叶儿圆圆的,绿绿的。荷花说:"荷叶是我的裙子。"荷花在荷叶上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蝴蝶在荷叶上展开美丽的翅膀。瞧,这不正如薛老师所说吗?

篇10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的训练,但要让学生读好课文,读熟课文,读懂课文,那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记得于漪老师说过,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有多深,教师的范读正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然后以直观的、生动的、可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老师正确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范读出于老师的口,入于学生的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弄清课文的脉络。

中图分类号:H319

正文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的训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于是,学生朗读的重要性也重新得到了认定,这个“读”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读好课文,读熟课文,读懂课文,那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那么,跟学生的“读”相关联的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老师的“读”,即教师的范读,范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我认为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虽然现在教学中,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看课件、听录音,但这毕竟是有限的,记得于漪老师说过,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有多深,教师的范读正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然后以直观的、生动的、可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以机代读”不能完全取代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与“以机代读”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首先,老师正确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范读出于老师的口,入于学生的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弄清课文的脉络。

其次,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因此我们要给儿童模仿的机会,教师在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时,也把教师的情感传递给了学生,从而很容易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于课文之中时,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老师经常动之以情的示范诵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其三、老师范读这种方式比较灵活,能随时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有地放矢地进行示范。因而无论在课文理解方面还是在朗读训练方面,都可以取得整体效应,而且在局部上还能深化强化,或者纠偏纠错。

怎样才能搞好范读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在自身朗读水平上下苦功

“范读”就是给学生以规范的、高水平的示范朗读,如果教师自身水平不高,范读不“范”也就失去了它自身的价值,,老师要勤学多练,利用一切机会,如听广播,看电视,录音时经常加以模仿,随时查阅字典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在备课时要反复朗读教材,坚持备课必先备读,老师只有自己读得琅琅上口,读得正确流利,才能把自己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通过范读充分地表达出来。

二、重视范读内容的选择进行备课

1、在导读新课时,用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梅花魂》等感彩比较浓的文章,更适宜在揭示课题后便由老师进行范读,把学生一下子带到文章所创设的特有情感气氛之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帮助他们把握课文的朗读基调。

2、在课文的重点之处用范读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或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对课文中最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重点段落、小节可采用老师范读。尤其是在教学对话部分时,可先以故事形式导入,然后教师扮读不同角色,以音色处理,神态变化,配以手势,纸偶表演等进行有声有色的范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老师的朗读的引导下,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3、用范读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之处。《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践踏毁灭的景象,题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过去的辉煌,作者这样安排材料,在构思上可谓匠心独具。其意何在?都是在范读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无限热爱的句子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词“不可估量,举世闻名、金碧辉煌、田园风光……”教师抑扬顿挫,提示学生我国的名胜古迹曾经是多么宏伟壮观,然而,在1860年10月却惨遭英法联军的毁灭,老师范读“侵入,销毁,灰烬”等词句重读、高音,让学生体会慷慨之感,让他们牢记这段耻辱,记住这血与泪的教训,让学生知道只有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从而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范读帮助学生欣赏和积累优美的语句,范读课文,都应声情并茂,然后和学生一起品词品句,再让学生反复吟读,在潜移默化中既培养了学生欣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又为学生今后造句、习作积累了素材。

三、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范读

1、讲故事进行范读

对情节比较强的课文,教师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看图配故事,为课件录像配解说词等,结合课文的部分作为范读内容,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再造形象,能较快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把握人物的神态与语气。

2、结合导读进行范读

记得有位特级老师倡导的三种法,提示式、插问式,添词式。通过师生对读或老师提示学生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文章思路,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师生对读感兴趣,也是老师范读的一种形式。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教学生读课文中的疑问句时,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指导,让学生声音往上扬,然后让学生读。学生由于对声音往上扬这一理论知识弄不懂,无法体会怎么扬,所以怎么也读不出问的语气。接着,教师又指明班上几名优秀学生读,可是,还是读不到位。于是我就对学生说,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然后,就范读了两遍,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看,这就是教师范读的魅力。

3、分角色,师生合作进行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