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无常师范文

时间:2023-04-03 01:1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圣人无常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平淡就淡然。平平静静,安安稳稳,

体会着生活的善良淳朴;

简简单单,勤勤恳恳,感受着人生的真实美好。做一个淡然的女子,拒万般诱惑赢一人之心。

做一个静默女子,微笑去千愁,轻语醉春秋。虽不善言辞,亦自成风景。

做一个浓情女子,寂时似禅定,情开如烈火。

做一个如竹女子,只为冬暖,不争花开。

惟愿走过,不求来过。不求大富,只求快乐。

------文/晚枫清柳

我,只是一个清淡的女子,我要的不过是一丝丝的温暖,一点点的感动。

有时候我在想,是我高估了爱情的力量,还是低估了现实的残酷。

这个世界总有到不了的地方,爱不到的人,命运的起承转合于流年演绎了一场盛大的离散。

你我都是超脱不出 的凡夫俗子,终究无法摆脱,无法幸免。

是谁说爱情来了,爱过就足够,可是,我怎么忍心与你形同陌路,

那些记忆拼凑成一幅幅绝美的画卷,刺青 般的烙印在脑海里,要怎样决绝,才能彻底相忘。

爱情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情,也可以是一辈子的事情。

有没有一个肩膀,可以倚靠一辈子都有安全感;

有没有一场拥抱,紧紧的让两个人再也不分开;

有没有一种约定,是相约每一个来生都要和你相遇;

有没有一个人,是你用尽了一生力气还舍不得将它遗忘。

人生中,醉人的是感情,

生命中,伤人的也是感情,

生活中,难做到的是不动情。

就这样,有些感情,在脑海中想着,念着,陶醉着;

在回忆中忧着,喜着,徘徊着;在红尘中爱着,恨着,纠结着;

在俗世中伤着,痛着,牵挂着。

渴望每一次伸手,都能握住一份真诚;

喜欢每一次对视,都能看到一份安暖。

不羡慕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的卿卿我我,

不羡慕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朝朝暮暮,

羡慕的是在平淡日子里的相濡以沫,寒凉岁月中的安暖相陪。

无论爱情,亲情,还是友情,

遇见不易,相守不易,珍惜那些温暖,信任,依赖,

且行且珍惜

挽一缕清风的洒脱,约一场细雨的浪漫,

让相惜的暖意,在风和日丽中滋长,

让心情染上花香,芬芳这一季的流年,

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

篇2

养生家指出:摩胸擦背寿命百岁。在现代社会中,用摩胸擦背功法夺得高寿的大有人在,寿命105岁的,据秘史介绍,在60年前,她专门配备了专职护士为她摩胸擦背,在60年后雇用保姆为她摩胸擦背,元老陈立夫在过百岁生日时,他介绍长寿主要经验之一是归功于摩胸擦背。阜阳张某在身患多病情况下,经常摩胸擦背,活到93岁。

摩胸擦背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日本东京大学养生学家水野教授在上海作学术报告时曾放映幻灯片,介绍摩胸擦背方法。他当时强调指出:“人的皮肤下存在一种组织,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当摩擦皮肤后,受到刺激的组织细胞就会活跃起来,逐步发展变为网状细胞,网状细胞具有免疫功能,经常摩擦可以防病防癌,健康长寿。”

人的胸部有胸腺素。胸腺素是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前部的胸腺分泌的一套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和多肽激素,它可以使不具备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变成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摩胸能调节胸腺的应急系统,使“休眠”的胸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推迟衰老,继续发挥免疫力作用;另外,按摩胸部,能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因为经络是气血的通道,能行气通脉,促进血液循环,是防病治病,延缓衰老的最佳选择。

篇3

关键词: 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大学生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1-0030-04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项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责任心,塑造积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活动,自开展以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践育人理念是实践观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应坚持把加强实践育人工作作为切入点,努力做好理念、保障、实效三方面工作,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并合理整合利用,从而达到实践育人合力,构建合理的长效机制,助力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工作走向新高度。而通过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来更好地落实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工作,能更好地探索高职院校新时期育人规律。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团中央于 1993 年在全国发起了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这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成为中国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显著。在国内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最具青春活力的志愿服务就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积极主动地活跃在社会需要的各个领域,无论是“3.15学雷锋日”活动,还是南京青奥会等大型赛会,无论是关爱留守儿童,还是各项支教志愿服务项目,一直都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1]。

高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涉及的领域和覆盖面也逐渐宽广和增多。志愿服务项目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扶贫济困志愿服务项目、助老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西部支教志愿服务项目、大型赛会活动志愿服务等。我们乐于看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活动涉及面和类型也日渐增多和丰富,包括:“同一世界,同益梦想”志愿服务项目、“文化航行,你我驶舵”传统文化保护项目、青少年的安全自护项目、绿色讲堂项目、关爱新小市民志愿服务项目,西部支教志愿服务项目等。目前,已有几百万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农村,帮助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残疾群体、孤寡老人。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奉献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群,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关心他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高职院校的和大型赛事活动中,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解不透彻

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涉及的领域和覆盖面也逐渐宽广,主要涉及支教扶贫志愿项目、扶贫济困志愿项目、社区服务志愿项目、关爱新小市民志愿项目、大型赛会活动志愿等。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其内涵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其中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学雷锋做好事就是志愿服务,其实这就是一种对志愿服务的狭隘认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和对“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志愿服务理念的区分含糊不清,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志愿服务内容仅仅局限于去孤儿院、敬老院和农村支教等方面。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1.服务内容方面

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要求志愿项目可以长期发挥效用,志愿服务内容可以传承发展。但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有超过 70%的大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者目前开展的部分志愿服务活动缺少特色,缺少亮点,难以形成品牌。

2.管理方式方面

体现在高职院校对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及日常工作方向的引导等方面。但就目前而言,缺少专人去管理大学生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活动,没有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比如志愿者打卡器),同时也没有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表彰激励机制。

3.人才培养方面

高职院校的志愿服务中缺少优秀的志愿者,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不注重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养,比如对他们缺少关心,对他们没有有效管理,这就导致了很难寻找和培养优秀的骨干志愿者,其普遍缺少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的动力。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政策和经费保障不足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健康、持续性地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就应有相应的政策保障和充足的经费支持,同时有效地建立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来保证相关政策的落实和经费的及时到位。截止目前,国家层面已经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政策,目前正在逐步落实和完善。但是高职院校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出台政策比较少,同时未能对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进行宣传和普及。与政策保障一样,经费问题也比较突出。开展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路费、餐费、调研费、材料费等都需要资金支持。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志愿者表示只愿意先行垫付一部分费用。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活动经费主要是来自高职院校和社会爱心企业的赞助。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

(一)理念先导

1.强化实践育人功能

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穿于整个志愿服务实践过程中。比如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扶贫济困志愿服务项目,助老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西部支教志愿服务项目,大型赛会活动志愿服务等都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同时o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成长成才的机会和发展平台[2]。高职院校的志愿者通过走入社会,能够有效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自己的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通过这些志愿服务项目,能够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社会实践能力。

2.提升文明建设效应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发展道德建设的新突破,也是大学生们传承雷锋精神的一种体现。大学生们通过活动来奉献青春,彰显自身价值。自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国开展活动以来,各级团组织开展了众多具有影响力,富有成效的志愿服务项目,不仅扶贫济困带动社区发展,还引领社会风气,发扬了青春正能量,感召进步青年大学生和普通社会公众热情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不仅维护了当今社会秩序的稳定,也对创建和谐社会和提倡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3]。所以,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社会治理作用,一方面必须以专业知识为支撑点,普遍开展具有专业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和建立有效机制,来弥补社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一方面要深入社会公共管理组织难以企及和覆盖到的地方,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帮助。

(二)平台支撑

1.经营好线上平台

(1)要开发建设多功能的综合性网站。目前,许多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登记、注册、认证、培训等工作都是人工操作,没有很好地利用线上资源。综合性网站不仅能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线上的一系列工作,实现对所有志愿者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通过相关线上网址有关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需求,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便捷安全可靠的坏境,为不同大学生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体之间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2)要创建具有志愿者特点的新媒体平台。高职院校要有前瞻性和大局观,要不断创新发展,根据大学生志愿者特点创建出大学生志愿服务新媒体平台。该平台可以对接微博、QQ、微信等交流方式,定期相关信息,并且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手机 APP平台,促进沟通交流。

2.搭建好线下平台

(1)开设相关课程。高职院校要根据各个年级和不同年龄学生的自身特点,开设符合各个层面学生接受能力的志愿服务课程。同时,还可以组织相关系统培训和讲座,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的课程有机的与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思修课程等结合,精心设计相关教育环节,正确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深入接触、深刻理解并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2)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高职院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平台,主要是建立志愿服务基地,这可以让大学生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开展志愿服务。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接触,能够让志愿服务对象比较信任他们,比较容易接受他们开展的服务项目,比如自闭症儿童,他们只和觉得可以信任的人交流,接受他们的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主动联系地方社区,农村,与相关部门达成协议,共同建立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

(3)创造互访、交流、学习平台[4]。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要想取得进步,就必须走出去,通过与其他志愿组织沟通、交流,学习其他团队的优秀做法,这样才有收获和成长。高职院校要给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互访、交流、学习平台,比如积极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省市级公益大赛,观摩其他志愿组织的活动内容,通过沟通,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团队、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及时察觉自己团队和自身的优缺点,及时调整方案,不断进步。

(4)建立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就必须建设一批对社会能产生极大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但是一个志愿服务项目的不断成长、趋于成熟需要较长的发展过程,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大批志愿者的无私奉献,需要志愿服务团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服务内容。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来选择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入驻孵化,在此期间可以对项目进行抽查和指导,可以加强优秀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孵化和培育。

(三)组织保障

1.政策保障

政府部门要及时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政策,对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给予宝贵意见,同时也给团队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以此来形成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认真学习领会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关于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政策及意见,从实践育人视角组织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2.制度保障

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的合法性和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规范化。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覆盖面的拓展,志愿者能够走入社会、走进社区,与群众有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这就意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法律体系还在摸索中,一旦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与社会人士产生纠纷和矛盾,大学生志愿者的合法权利没有办法得到保障。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大学生志愿者合法权益,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法律支撑,为志愿服务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经费保障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开发志愿项目、更新志愿服务设备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所以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立志愿服务专项经费,用于课题调研、项目开展以及设备建设等方面。同时,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筹集经费,比如加强与企业合作,得到企业和社区支持,还可以通过鼓励志愿服务团队参加省市公益大赛获得相关经费支持。

4.奖励保障

只有将大学生志愿者、志愿团队凝聚在一起才能够有效地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立相关的激励政策,对比较优秀的志愿者给予精神奖励,并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大学生志愿者能够不求回报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实现人生价值,收获进步人生。

四、结束语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有效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促进大学生成L成才的重要途径,得到了政府、高职院校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这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高职院校通过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让大学生们积极活跃在需要他们的地方,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青春的力量。

[⒖嘉南]

[1]夏蕃秀.期待志愿者3.0时代的到来[J]. 教育科学研究,2015(6):1.

[2]纪文河,胡欢欢.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与思考――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青蓝志愿者为例[J].理论导报, 2014(7):51-53.

[3]董广芝. 构筑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9-31.

[4]刘素婷,王 宏.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13(26):183-184.

On Long Term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from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Education

TENG Su-su,FENG Ke-ke

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 完善平台 精细管理 建章立制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11-01

一、完善平台,夯实市场服务基础

硬件是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平台的基础,人才市场服务基础条件在一定程序上影响市场的服务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的服务能力,锡山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硬件建设。

(一)加大硬件基础设施投入

先后建立人才资源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电子档案,加强人力资源信息“两库”建设,即企业用工信息库和求职人员信息库。同时在“两库”之下,分类建立大学生、专业技能人才等若干“子库”,推进人力资源与企业有效对接。新建2台大型电子显示屏,整合区人保局1691就业信息网和各乡镇网络平台,及时将招聘信息定期发送各镇(街道)人保所。同时,筹措资金装修改善办公条件,完善职业指导等五大人力资源市场服务职能,为广大求职者、用人单位提供及时准确的有效信息。

(二)加强软件服务能力提升

锡山区人力资源市场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培训考核,积极参与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组织的资格培训,举办“劳动99”软件信息录入培训,统一规范就业服务业务办理和“劳动99”软件操作规程,保证了就业服务和信息录入工作的“精细化”,确保录入信息数据准确。通过培训,促进人人能够胜任职业指导、求职登记、职业咨询、现场招聘等人力资源市场服务职能。

(三)推行工作人员绩效考核

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规定执行过程中,以月考核、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使考核与效能建设挂钩,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不合格的给予批评。绩效考核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窗口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精细管理,切实贴近服务主体

求职难,就业难,招工难,为打破这一招工求职“怪圈”,近年来,无锡市锡山区人保局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管理就是服务”“细节决定成败”的服务意识,通过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在解决企业用工荒难题、帮助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等方面精耕细作,促进用工需求与求职就业的无缝链接,有效缓解用工荒与求职难的矛盾。

(一)全面就业信息

每天对就业岗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大厅显示屏、广场显示屏、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人力资源市场电视专栏、政府门户网、人力资源信息网等多条渠道面向全市进行,使求职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获取详细用工信息。上半年度,共发放印刷宣传资料15000份,海报120份,制作横幅10条,利用12580、生活向导专刊、人才周刊、新锡山、局1691网等平台对外信息。先后多次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外来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专题招聘会,为不同类型的求职者提供专门化服务。今年以来,成功举办22场现场招聘会,进场单位1208家,提供岗位26189个,接待10890人次。

(二)主动拓展服务项目

积极开展调查走访,及时了解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想方设法促进就业供求的匹配。在开展对大众一般性、共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

(三)开辟绿色就业通道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设置就业援助服务窗口,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为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服务和指导,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其顺利实现稳定就业。

三、建章立制,统一规范市场管理

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管理体制统一,形成人力资源市场统一的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规章制度,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运行格局。为此,无锡市锡山区人保局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统一规范管理。

(一)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

通过及时制定《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市场管理。在人员选用上,则坚持“把好一个关口,建立一套机制”,即凡进入窗口的人员都要进行选聘,严格遵守公开、公正和群众公认的原则,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脱颖而出的人才到大厅服务,利用各种制度营造出“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篇5

韩愈的《师说》中,有这样一段话:“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在这段话中,韩愈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圣人无常师。”并以“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之事以论证之。

按常理,提出观点之后,继而应该列举事实论据,以论证所提出的观点。也就是说,韩愈提出观点“圣人无常师”之后,列举“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个事实论据的目的,自然在于论证“圣人无常师”这个观点。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韩愈并没有紧紧沿着这个论证思路往下走,接着的阐述竟然偏离了“圣人无常师”这个观点,另起炉灶,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然后,顺理成章地接着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并且,又令人奇怪的是,接下来,思路又回到了“圣人无常师”上来了,他说,“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再接着,又非常奇怪地回到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上来了。他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如此,这短短的一段话,似乎不断交织着两个观点:一是圣人无常师。二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二者的侧重与联系

一代文章宗师韩愈的论述文章,无不思维缜密,阐述严谨,怎么可能在这样语意紧密联系,逻辑前后相关的一段话中,出现了两个观点“交织而下”的情况呢?

我以为,无须为尊者讳,如此“交织而下”,实不应该。

不过,我们今天深入分析原因,则也可获得许多。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这二个观点,各有其侧重点,又有其联系点。分析如下:

(一)整体・个体

所谓“圣人无常师”者,是就“师”的整体情况而言,指“师”的数量多,不固定,不唯一。

比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者就有四人。

比如,“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其“三人”者,就是许多人的意思。

而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者,就最有可能是就“师”的个体情况而言,指“师”的个体学术水平并不一定全都胜过学生,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紧接着这句话,便引出了结尾,“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其中,既表达了对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热情褒扬,也隐隐表露了虽然如此而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决心。因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二)优势・劣势

所谓“圣人无常师”者,是从肯定“师”的优势方面着眼,肯定了每位“师”都有着各自的长处,肯定了每位“师”都有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所以,应该向每位“师”学习,所以说,“圣人无常师。”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而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者,是从“师”的劣势方面着眼,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学生而言,每位“师”在某些方面有着优势,而在某些方面则完全有可能存在不足,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尤其不能以此作为拒绝向他人虚心学习的理由,相反,则应虚心好学,以能者为师,博采众长,广泛学习。所以说,“圣人无常师”;所以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为什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综上所述,韩愈在《师说》中的这一段话,的确存在“交织而下”的问题,尽管由于种种原因。

《师说》一文的主旨,在于“力复师道,提倡从师”。但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句的出现,的确显得突兀,乃至于对文章主旨构成侵犯。

其实,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韩愈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根本目的,绝非意在讨论“师”与“弟子”之孰贤孰能,绝非鼓励学生不必迷信老师,也不在于证明“学生完全可以超越老师”。而是为了服务于这段话的中心论点:“圣人无常师”,“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也就是为《师说》文章主旨服务,希望大家虚心好学,以能者为师,博采众长,转益多师。

韩愈《师说》一文,多从分析现象,批判错误入手,直接立论却少;但是,“立在其中”。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必须从师。

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所以,必须从师。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必须从师。

最后,水到渠成。韩愈终于给出了从师的建议:“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引经据典,字里行间自然真诚地表露了敢为人师的态度;同时,也有力地反驳了各种的讥讽与攻击。

结语

由此可见,《师说》中的这一段话,其实只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圣人无常师”,而貌似“交织而下”的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者,只是为论证“圣人无常师”而衍生的副产品而已。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告诫我们: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

篇6

[关键词]“十二五”时期; 专业人才; 分析; 预测;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省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十二五”时期更将就业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可为政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有效帮助浙江省就业工作的开展。

一、浙江省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现状

浙江省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据相关部门统计浙江省适龄劳动人口在2011年大约有3300万左右,将近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半。浙江省是高等教育的发达地区,每年专科本科类院校的毕业生能达到三十万左右,而且,我省也是外来劳动力流动大省,每年的外来劳动力流动量能达到600万之多,这在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以及经济增长拉动就业人数增长的弹性系数逐渐降低的大前提下更加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重性。但是,另一方面,目前就业结构性的矛盾又是相当突出。一些需要技术含量和熟练的工种在企业方面招不到合格的工作者,而一些非熟练工没有技术含量失业现象又比较严重,而且不容易再就业,目前浙江省的城镇就业人员教育程度较低,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力再就业的机会,目前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企业在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等方面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文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浙江省“十二五”期间将会出现普通劳动力过剩,而具有高新技术的工作人员短缺并存的局面。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发展,浙江省城市化的步伐也遥遥领先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大量的农田村用宅基地被占用,使得农村劳动人口过剩,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无疑为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加了一份负担, 而另一方面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市场设施落后,同时资金的投入也比较缺乏,就业信息网络不健全,虽然现在各种技能培训学校风起云涌,但是大多是着重于技能较低、较浅的培训,根本无法适应现在社会对高新技术的要求。

二、浙江省“十二五”期间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具体分析与预测

2009年浙江省在十一五规划的大前提下,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了65万,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达到了22.5万。虽然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当前浙江省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仍有一定的问题,在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本文对浙江省在“十二五”时期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如下。

1.高科技产业人才需求的潜力巨大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科技产业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在“十二五”时期将成为重点需求对象,信息产业方面、通信行业的高度发展;数字化家电的全面推广,数字时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领域;软件行业在当今社会人才需求加剧;电子商务在社会商务办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种种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无疑加大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尽管现如今设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院校繁多,导致近一段时间内计算机相关专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所下降,但是拥有过硬专业素质的人才,依然会在未来成为众多企业追捧的翘楚。预计到2015年高新技术行业在浙江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25.3万人,其中网络工程方面7.2万人左右,软件工程相关专业13.3万人,电子行业3.6万人,还有其他信息管理人员等。“十二五”时期对高科技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将高出平均增长率5.42%。

2.医药与现代生物产业方面相关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随着浙江省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身体健康有了更多的关注和物质方面的保证,同时随着浙江省全民医疗保障的推广,医药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浙江省“十二五”时期必将成为社会需求的焦点。生物制药、化工制药等医药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8.3万人左右。随着生物工程领域在近几年科研突破较多,为人们身体健康寿命等方面的提高有了更多的保障,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在近几年也受到很多高校学生的追捧,但是由于生物工程领域相对目前来说还是很前沿的高科技领域,尤其细胞分子学术性较强的专业在“十二五”时期需求量还是相对较少的,这一类专业本科以下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一般就业率较低,硕士以上学位的相关专业人才相对好就业一些,主要方向为研究院,研究所一类学术性领域。临床医学专业方面由于现在学医受到追捧,但由于时间长,专业实践方面要求较高,且医生从事职业工龄一般相对其他领域要高出很多,所以临床医学专业方面的学生在大城市就业一般比较困难,但是随着我国目前医疗合作社等医改政策的推广,临床医学专业方面的人才在乡镇农村中就业的几率将大大提高,预计“十二五”期间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中医专业等医学类专业将增加到2万人左右,增长率将达到7%~8%高于以前的平均水平。

3.制造业相关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汽车相关产业、船舶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重工业制造业对机械专业、自动化专业、电器类专业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依然延续这几年就业较好的势头。不过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的工业类型开始向集约型的经济模式发展,更加注重设备器械的自主知识产权,这对相关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就会提高一个档次,设备维修、维护等一系列的衍生行业,也会大大拉动相关专业人才就业率的增长,预计浙江省“十二五”期间机械类专业、自动化、电器类专业将达到10万到15万不等的人才需求量。轻工业一直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温州、义乌等市早已成为闻名国内外的皮革,服装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也将对轻工业等相关产业重点扶持,化纤开发,化纤聚合工艺技术,真丝产品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将会成为“十二五”时期轻工业市场人才需求的重点领域。预计到2015年轻工业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8万人左右。

4.现代服务行业领域相关专业人才预测与分析

浙江省的天然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基础雄厚,服务行业领域在我国也位于前列。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大,对浙江省有着不小的冲击,再加上我国房地产行业过热,楼市泡沫严重,金融保险业、房地产服务行业的增长率将有大幅度的下降,这也将直接影响金融保险、房产营销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但是随着全国惠农政策的加大,保险行业在农村等乡镇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传媒等文化产业在浙江省走俏。预计到2015年间旅游、传媒等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幅将超过9%~11%。

对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做好浙江省市场人才需求的的预测与分析,对政府可以积极的促进就业,保障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高校毕业生未来职业规划,人生发展前景是一个很好的标准。希望本文对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更好完成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建华,姚引妹,何樟勇.等“十一五”浙江就业需求及对策研究[J]

[2]沙虎居.浙江的就业趋势及对策研究[J]

[3]杨卫疆,周桂荣,王雪萍.我国人才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J]

[4]将瑜,周志英.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金融业人才需求预测[J]

篇7

一、长三角转型升级特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十七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下称《规划》),《规划》中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长三角长期发展的战略定位。服务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产业需求,长三角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总量较大的制造业为服务业提供了极佳的市场发展环境。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规划》,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江省委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型服务业,积极发展公共服务业,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浙江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纺织、五金、服装等具有一定发展历史的传统产业,面向产业集群发展生产业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对于加快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浙江也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选择区域,浙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才需求的结构和层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产业集群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提升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也必然由一般人力资本向专业人力资本提升。

二、升级转型对浙江高职服务类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高职服务类教育担负着为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人才的任务,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必将给浙江高职服务类人才培养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首先,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将推动浙江高职服务类人才培养地位由弱转强。一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以培养面向第二产业生产、建设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改变这种状况。其次,长三角产业发展水平和就业需求,推动了浙江高职服务类人才培养目标从技能型向技术型的提升。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的周期短暂,这使得作为直接服务产业转型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处于与时俱进的引领与适应服务状态。再次,推进浙江高职人才培养从自我发展走向与产业、行业、企业联动发展。高职人才无疑是经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长三角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不少企业面临人才瓶颈,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愿意携手高职院校,共育人才。

(二)挑战

长三角产业的转型升级,给浙江高职服务类人才培养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第一,对浙江高职服务类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重新定位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首先急需大批高级管理类工程型人才,其次才是在现场组织实施、解决问题的技术型人才,最后是完成具体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要解决服务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与高职服务类人才培养目标错位问题。第二,对浙江高职服务类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要求。高职院校应结合长三角转型升级下,企业对高职服务类人才的要求,积极探索高职服务类人才培养模式。

三、浙江高职服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长三角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一支适应其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科学准确的定位浙江高职服务类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通过对长三角转型升级特征的解构,以及升级转型对浙江高职服务类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的剖析,可知,长三角转型升级下,企业的发展方式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决定了学习能力是高职服务类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以培养其适应跨岗位、跨职业、跨行业的职业迁移能力;产业转型升级下,现代服务业职业活动的高技术性,决定了高职服务类人才的高技术性;长三角转型升级下,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新经济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工业经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中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出创新的重要性,这就决定了创新性是高职服务类人才必不可少的特征;长三角的外向型经济格局以及服务业环境的国际化,决定了高职服务类人才的外向型特征。

因此,学习型、技术型、创新型与外向型的人才是浙江高职服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服务类创新型人才的职业特征明显,社会需求迫切,我们应该在深刻理解服务类创新型人才的职业特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长三角产业发展需求的服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对推动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培养

适应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讲,要协调好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职业岗位技能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比例。通识教育模块是专业知识的基础,专业基础模块是基础理论在一定专业范围内,沿实际应用方向的综合与发展,又是职业岗位技能的基础,这两类知识支撑着高职服务类人才的适应力。职业岗位技能模块直接反映当前职业岗位的工作需求,较好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

专业基础理论在侧重实际应用前提下,应有一定适应面,职业岗位技能课程应有较强针对性。通识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学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从而使学生在具备理性的力量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通识教育对于培养高职服务类创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协调好三大模块之间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生能取得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下,剧烈变化的复杂社会中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具备跨岗位、跨职业、跨行业的职业迁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构校企合作教学体系,突出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

建立新型校企合作关系,是长三角转型升级下浙江高职服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首先,校企双方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和企业要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转型期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通过设立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等形式,共同商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开发项目课程,编写教学及实训教材等。其次,通过实训场所的梯队建设,形成与合作企业共建的校内实训室――校内全真实训场所――企业营业网点三级融为一体的实训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才,担任专业课与实训课的指导教师;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院校资源,开展企业各级员工培训。再次,采取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因时制宜的选择诸如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联培等合作模式。

目前,笔者所在的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积极建构校企合作“培养平台”,与行业优质企业通过契约形式,校企合作共同组建教育实体。“培养平台”建设包括学生订单班培养,企业各级员工培训,学校和企业师资整合,学校和企业实训场所梯队建设,职业岗位能力培训教材编写等内容,把学生和企业员工放在同一平台培养,采用同一培养标准,实现同一岗位就业。通过校内实训室-校内全真实训场所-企业营业网点三级融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也积累了一定的职场应变能力,具备了创新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学生基本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合作企业员工也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在理论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这种创新型校企合作教学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考评制度

创新能力是浙江高职服务类人才适应长三角转型升级下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往往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加大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的比例,通过实践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实体。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深入现场、了解市场,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尝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知识与技能,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长三角转型升级需要的服务类创新型人才。二是积极开展具有创新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以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第二课堂的实践性、创新性教育引导第一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既要加强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还要加强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专业技能竞赛等。既要在校园内进行,还要走向社会,充分利用见习、实习、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在校内外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利用假期,安排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直接参与广泛的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磨砺创新意识,锻炼适应长三角转型升级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本领。

高职服务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改革课程考核和评价制度。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导致课堂教学几乎围绕考试内容来进行,这种方式有悖于职业教育背景下教学的特色和要求。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在充分了解产业转型升级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按照浙江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合理设置理论与实践考核的比重,运用三元评价体系来全面、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三元评价体系即前期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三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还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评价,这样的系统性评价为培养浙江高职服务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个审视与完善的机会。

(四)以外向型人才培养为立意点,创新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

随着浙江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企业,都急需寻找能与企业相互合作、的伙伴,这样,对外向型的高职服务类人才的需求量将大为上升。目前,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国际化交流合作空前活跃,浙江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创新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紧缺的外向型服务类适用人才。

篇8

1、术业有专攻是: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2、出自韩愈的《师说》。部分原文如下: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人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呢?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文句不理解,有的人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篇10

2、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迪斯累利)

3、知识分子的叫嚣声比他们的力量高千百倍,可是他们是一个出色的晴雨表(列宁)

4、人品高,则诗格高,心术正,则诗体正(清·王国维)

5、秀才有错笔。

6、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

7、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8、作家们最害怕的莫过于被别人忽视。与忽视相比,非难、仇恨和反对都成了幸福的代名词(塞·约翰逊)

9、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歌德)

10、对一个作家而言,人脑远胜于最脑(维纳)

11、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老舍)

12、每一个民族的主要光荣,从它的作家中升起(约翰逊)

13、艺术的才能独一无二地集中在几个人身上,艺术才能的泉源是广大群众,可是艺术才能在广大群众中被窒息,这全是劳动分工的结果(马克思)

14、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5、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宋·朱熹)

16、秀才无假漆无真。

17、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

18、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

19、诗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而浅出,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清·俞樾)

20、秀才谈书,屠夫谈猪。

21、所谓圣者,须学以圣(汉·王充)

22、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汉·杨雄)

23、艺术有制定权艺术家制定美,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美(歌德)

24、圣人教人,皆略启其端,使学者深思而自得之(明·薛宣)

25、作家有创作热情或者同时还有靠它吃饭的天真热情(毛姆)

26、艺术家用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政治家则借助逻辑的推论来证明自己的思想(普列汉诺夫)

27、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28、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

29、只有天生的艺术家才能忍受成为一位艺术家所必需付出的艰苦劳动(迪亚娜夫)

30、诗人的想象力支配现实的程度,说到底,是衡量他的价值和尊严的精确尺度(桑塔亚那)

31、讲出前人未讲过的话,这才是诗人的标志和特征(爱默生)

32、秀才人情纸半张。

33、如果一个作家有他的独创性,首先就应该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就应该去获得(福楼拜)

34、世上十分之九的诗作都是出自不足三十岁的人之手,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又是二十五岁以下的人写成的(门肯)

35、大艺术家就是那些将个人的想象力强加给全人类的人们----(莫泊桑)

36、圣人教人,或因病人病处说,或因个人不足处说,或因人学术有偏处说,未尝执于一言(明·吕经野)

37、我们尊重知识分子是完全应该的,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地胜利

38、作家是教师,他叫人到应该去的地方(卢那察尔斯基)

39、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宋·朱熹)

40、圣人之道,精粗虽无。

41、艺术家是一个创造出一位艺术家的人(哈罗德·罗森堡)

42、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清·龚自珍)

43、圣人无常师(唐·韩愈)

44、圣人行不言之教〈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