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范文

时间:2023-03-15 06:1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学习

篇1

斗志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也是一种有待开发的潜能,一旦引爆,就表现为强劲的力量。邱吉尔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一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在本来预计整个20分钟的演讲过程中,他只讲了一句话,而且这句话的内容还是重复的,那就是:“永不放弃……决不……决不……决不!”当时台下的学生们都被他这句简单而有力的话深深地震憾住了,在二战最惨烈的时候,如果不是凭借着这样一种精神去激励英国人民奋勇抗敌,大不列颠可能早已变成纳粹铁蹄下的一片焦土。邱吉尔对英国青年学生这番讲话,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适时、适量的引爆学生的学习斗志。一位学生找到语文教师,说:“老师,你的课上我一点儿语文学习斗志都没有,怎么办?”这位语文老师的做法值得仿效,每每上课之前都让学生进行课前呼号,内容大致是:“做学的主人,做读的卓越者,我最踏实,我一定成功。”他将一个学生的心理转变放到集体中,让他在集体的热情中找到自己的积极情绪。这位教师说:“学生每每呼号时,群情激奋,斗志昂扬。我常常想,学生课课处在一种‘我一定成功’的渴望中,怎么能学不好呢?”

一位学生期中考试考了班里倒数第一,班主任找他谈话,要求他写出三句最能感动自己的话,这位同学写出了这样三句:“我不是懒汉,我不是孬种,我要成功!” 每天早上对着卧室墙壁大声呐喊。他说:“每当我呐喊时,我就想到了自己倒数第一时的痛苦,我就会热血沸腾,全身有用不完的劲!”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他的潜能爆发出来了,期末成绩上升到班里前十名。家长在大年三十打电话给孩子的班主任,他说:“我很好感激你,你给了我孩子的斗志,也给了我的斗志!你知道么,当孩子对着墙壁呐喊的时候,连我全身都有用不完的干劲!”所以,处于亚学习状态的高中学生,不妨写几句激动人心的话,每天厉声朗读,把将自己带进良好的学习情境中。

2、实施计划学习

到了高中,学习行为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这种管理换一个名词就是计划学习。根据笔者的观察和研究,善于管理学习的同学常常表现为善于计划学习,为此笔者提出计划学习这个概念。

计划学习就是对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学习进行自主计划的学习方式。计划学习的实质是在学习中计划,在计划中学习,从而实现对学习实施有效的管理。从学习过程来看,一个完整无缺的学习过程,首先是从对学习进行计划开始的。所以,计划学习由这些环节构成: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等待—课堂学习—计划笔记—巩固笔记—完成作业—深入研究—反思学习—学习调整—新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生学会了计划学习,就学会自己控制自己,自己安排学习生活,就能够做到劳逸结合。

计划学习理论首先要求高中学生要学会制定计划,从而对自己学习实施管理。从时段上来说,高中学生的计划学习分为一天的计划学习、一周的计划学习、一个月的计划学习和计划复习迎考学习。对于一天的计划学习,休息和休闲的计划十分重要,高中学习的大部分压力就要在其中进行消散。所以,计划学习就要学会计划休息,计划休闲活动。实践表明,那些学得轻松,学得有效的高中学生,往往得益于自己的“会学”和“会玩”,也就是说,在计划学习时,他们已经将休闲和休息考虑进去了。处于亚学习状态的学生,在当初实施时,计划往往被老师打乱,或者感到时间不够,导致计划不能很好的实现。事实上,实施计划学习并不全都能做到十全十美,学习计划不能实现或者实现的不满意,这是高中生经常发生的事情,但要记住,在一次计划完成或者破坏之后,要立刻产生新的学习计划。

篇2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5、其次,要学会记忆: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6、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

7、借助高效工具。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

8、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

篇3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 思想松懈。

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拨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你会后悔莫及的。

3、 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 不重视基础。

篇4

那么,我们所面临的压力到底源自于哪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来自于父母的压力。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的父母这样,可以对孩子倾其所有,无条件的关爱和付出。然而,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的父母这样,对孩子的期盼与渴求如此之高。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他们的生命的研究,孩子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成绩要求也非常高,渴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好分数,考上一个好大学,并认为这是一条唯一有出息的道路。为此,许多家长不惜自己省吃俭用,有的甚至借钱将孩子送入重点学校。孩子在家长的巨大期盼和高压下便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有相关调查显示,70%以上的学生都曾担心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排名下降等原因而遭到父母责骂,更有一些同学认为如果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大学就没脸见父母。这些都无形中给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增加了很多负担。

其次,是来自于学校和老师的压力。目前,升学率的高低几乎是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学校为了维系自身的生存,不得不选择更为严格的管理方式,来规范学生学习,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大多数学校都对学生的衣着、发饰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而重点班、普通班的分班形式、节假日补课、减少文体活动时间等等做法也使学生持续生活在紧张的气氛中。相应的,老师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指标,也别无选择的布置更多的课业,以至于各种习题极其繁多、各种考试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都投入到了课堂、作业和考试中,几乎没有自己的课余时间。严格的管理、残酷的分班、过多习题和考试造成的紧张感和压力只能堆积在心理,无处释放和宣泄。

再次,是来自于同学间的竞争。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高中学习也必然会存在学习上的竞争。适当的竞争对于学习而言是一种动力,但是竞争过大时,这种动力就会转变压力,成为影响学习的一大原因。很多同学,尤其是学习成绩优秀、好胜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的与他人作比较,担心别的同学超过自己。他们每天争分夺秒的学习,几乎从不玩耍,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书本中。长此以往,这些同学会产生过度紧张的情绪,以至于焦虑过度,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在成绩下滑、担心成真的时候,他们会变的更加焦虑,如此恶性循环,以至于思想不能集中,最后无法坚持这场学习。

最后,就是来自于自我设定的压力。高中的生活不同于初中,随着科目的增加,课程难度的加深,考试频次的增多,我们的学习负担也变得更加繁重,对自学能力的要求也更多。有些同学在一开始没有做好心理调整,不能适应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考试成绩持续下滑。学习成绩的不如意、高中生活的不适应会让很多人缺乏自信,苦闷自卑,进而自我否定,以至于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改变不利的状况。另一方面,在社会、家长、学校、老师等等的影响下,高考的作用被无限的放大。很多同学认为高考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择,考大学也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他们认为,如果自己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以后的前途也会无比灰暗,没有希望。他们把自己未来的人生和成绩、高考直接挂钩,对于高考的恐惧随着高考时间的逼近也越来越强,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

那么,面对上述压力,我们应该如何调节缓解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对策。

首先,针对来自于父母的压力,家长平常应该多注重孩子的心理状况,看看自己是否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不要一味的与其他人的孩子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增加和父母的沟通。在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下,告知他们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心理想法,避免他们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期望。同时我们也要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不易,在沟通和交流中减轻压力,同时带给自己学业上的动力。

其次,针对来自于学校和老师的压力,学校应该尽量减少一些假期补课,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并适当取消普通版、重点班的残酷竞争,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老师也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要仅仅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也应悉心教导,做到真正的、全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从而取得双赢。

再次,针对来自同学的竞争压力,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同学之间固然存在竞争、但是也应该互相帮助,应摆好心态。我们不应该怕同学超过自己,而是要化竞争为动力,彼此交流学习方法、时间安排,创造出轻松友爱的学习气氛,达到共同努力,一起进步,在获得成绩提高的同时,赢得同学的友谊。

篇5

关键词:课程改革;衔接;课程设置;脱节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学习,学习兴趣下降,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作业不能认真完成。长时间不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大幅度下降,甚至少数学生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后进生,这种现象在高中是普遍存在的。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导致的问题

由于各地“义务教育的教材”与“课程改革标准实验教材”不一致,以及初高中教材的版本有可能不一致,导致出现以下问题:

1.有些必掌握的内容初高中衔接不上,出现了知识断层,即这些内容在初中的教材上没有出现。

2.有些内容初中降低了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但在高中的应用中却有着很高的要求。

3.由于初中难度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教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的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是加大了难度差距。

4.初高中的知识梯度太大,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出现断层。

二、课程设置不同

1.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简单,高中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不仅内容抽象,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很好地突破自我思维的瓶颈,衔接上出现问题也就很正常了。

2.初中课时充裕,进度慢、难度低,高中课程进度快、难度大。

3.高中课程的设置非常丰富。高一达到九门功课,几乎全天上课,每节课的容量大、难度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少了许多。

总而言之,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导致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在知识结构上出现了“断层”或模糊现象,自己不能很好地解决,而教师如果也不能及时帮助他们实现这种在知识内容方面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有效过渡,出现衔接上的问题就很难避免了。

三、学生问题

1.心理因素

高中考试的基础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为6∶3∶1。所以首先要学基础。然而,从初中进入高中,学生刚经过紧张的升学考试,而距离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还有三年之久,不少学生存在休整一下的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出现松弛、疲软的现象。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常轻视基本知识,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导致误入歧途。

2.学习方法脱节

初中“老一套”的学法,到了高中“不好使”。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具体表现在:

(1)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

(2)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的计算;

(3)习惯于模仿,不善于独立思考。

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模仿为主的学习方法,即使背得会定义、公式,但因不解其意,不能开拓自我思维能力,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也是束手无策,成绩只能是一般程度。

3.思维能力的脱节

以高中数学为例,初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体几何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低。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能力、思想方法也正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四、教师的教学方法差异带来的问题

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少学生说,平时自己认为学得不错,但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教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工夫,拓宽学生的思维。这和学生在初中所学内容及学习方法都有较大的差异,这也是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实现过渡衔接的因素。

此外,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往往容易用高三的难度和心态来对待高一教学。从而更加拉大了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差距,致使很多高中新生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映射;学以致用

1.概述

数学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学习高中数学需要有强大的想象力和完美的思考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这样才能将数学学好。然而数学来自于生活,很多定理、命题、证明、解法等等大都来自于生活中的现象,经过诸多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升华、去具象化而形成的指导数学研究的一系列的理论知识,所以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要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从生活中来去具体实际地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到生活中去来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完成对高中知识的学习。目前在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是过分地强调和解释理论知识,而非从生活角度入手,那么我们在学习到理论知识后,在知识消化阶段就要不断地将其与实际生活现象进行对比,从而将数学理论知识对应到生活现象中实际问题,将生活现象中实际问题抽象到数学中的教学模型,进而实现数学学习的深入与提升。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所以我们在对高中跟数学学习中要不断对将其与生活紧密相连,将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学习成绩。

2.从生活中学习高中数学知识

2.1让数学学习生活化

在老师讲解完高中数学的理论知识后,作为学生要知其然和所以然,要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日常的生活经验,连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对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消化和深入学习,将抽象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规律等进行具象化,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的对照,从最初的感性接受到最后的理性认知,从而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集合”知识的时候,可以根据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来联想生活中的实例,集合即为相同元素的组合,那么学生与学生即是相同元素,老师又是相同的,那么就构成了学生集合和老师集合。通过在回顾学习过程中引入我们能够想象到的实际例子来深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而后我们就能轻松地对交集等基本概念进行再次理解和深入学习。在对“角的概念推广”章节,我们也可以想象到“活络扳手旋紧螺母或旋松螺母”的生活实际现象,从而轻松地理解大于360°情况下的角度问题,以及在不同的旋转方向下,角度变化问题。通过实际的生活案例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可以将抽象的、逻辑复杂的数学问题,变成具体的生活问题,根据我们自己的生活阅历、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对其进行深入学习。

2.2 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留意常见的数学现象,从而可以加深我们对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

例如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在老师讲解相应知识后,相比很多学生脑海里都是比较混乱的,而在体育课程中,我们可以很轻松地简单抛物线的情况,例如体育课程中的篮球投篮动作。我们知道篮筐高度高于人手高度,如果想让篮球轻松投入篮筐内,就必须使用抛物线,那么投篮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篮球出手时投掷的力度和角度,二者则是由人与篮筐之间的直连垂直距离来决定,最后投掷出完美的抛物线篮球入网。通过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能知道抛物的形状,那么这些元素都是可以在二次函数中呈现的,所以对于二次函数的系数大小所标示的关系将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反过来也会对我们投篮时的力度和角度进行辅助定位,从而更好地投球入篮。我在学习抛物线和二次方程式的时候,通过个人的理解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解释了我小时候在农村家里见到的一种当时感觉“不可思议”的现象。小时候农村盖房子,砖头都是地上一个人弄用铁锹扔上去,而房上的人很轻松的接住。现在看来,如果接转的位置处在地上人投掷砖头的抛物线顶端,那么接起来将是非常轻松了。

这些实际的生活现象都是对我们高中数学知识最好的诠释,通过对其的观察和分析,将会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面对各种类型的数学问题我们都能轻松地迎刃而解。

2.3 在生活中用数学

学以致用是对知识学习最好的方式。高中数学在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只有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数学,那么在学习或考试的时候,才能理解各种问题,并且轻松地解答。例如,现在我们买房子或其他大件物品时都可以分期付款,而分期付款的方式大致就有两种,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希望花最少的钱,那么何种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划算,我们就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来为我们的家长来解答,在预计还款时间内,何种方式更加省钱。同时,很多家长都喜欢买彩票,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学习的排列组合的方式,来给他们讲解中头等奖的可能性,从而劝说那么怀着中头奖的美梦而热衷于买彩票中奖发财的人。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会是我们的数学能力不断地提升,对试卷中出现的数学难题也能轻松理解,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对数学问题进行正确解答。

3.总结

高中数学理论知识本身是非常枯燥的,常规的学习需要我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逻辑推导能力才能将高中知识学好,但是对于大多数的高中生来说,常规学习方式有很大难度。从生活中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将会将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理论变成具体的生活现象,根据学生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知识来完成对高中知识的学习,从而将课堂上书本中学数学变成生活中学数学,通过联想生活实际现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来让我们的数学学习更加有趣,让我们的数学成绩更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试后评价 对策研究 高中化学

化学学科本身偏重于对学生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得不说智力因素非常重要。但是不可否认,从苏教版化学教学现状看,许多知识并非考验学生的纯智力因素,相反许多时候学生考试失分完全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所以对其进行客观分析并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改进对策至关重要。

一、当前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所呈现出的非智力因素特点与现状

一些学生片面认为高中化学学科存在较大难度,甚至因为在步入高中之前,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大多比较薄弱。在高中将化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许多学生第一时间还没有正确理解与接受。一般而言,非智力因素可以分为三个简单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为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注意力,这种分层方式主要是排除智力因素而言的。第二层则属于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其可以理解为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力及学生性格。第三层次是非智力因素的具体成因,其包括成就的动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及个人责任感与荣誉感等十二个部分。实则无论从哪一角度进行分析,学生个人的主观性都是很大的。一些学生在学习与考试中存在问题,并非自己的智力与他人有所差距,而是主观意志上是否愿意不断提升与进取占据了更大部分。

二、从非智力因素角度进行评价与改进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当前高中学生在考试之后所呈现出的试卷答案与分数结果分析,许多学生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较大。为了从主观上改变这种状态,首先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实则是学生情感部分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学习的愉悦感、求知欲及价值体现。教师应该通过创建相应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兴趣。

比如以苏教版必修二教材中的习题为例:

现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了3个电子,而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好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请问A和B分别为什么原子?

通过例题不难看出,此题考查的就是得失电子的问题。然而许多学生对这类问题依旧觉得比较棘手,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枯燥地对其进行讲解,并没有找到吸引学生的方法,使得学生从主观上抵触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呈现,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中所展现的电子数量及电子变化趋势,最终分析得出结果。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志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化学方程式数量相当多。化学方程式实际上是考验学生意志力的重要内容。化学方程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许多化学反应现象都需要依靠化学方程式才能得出相应结果,还对之后的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等起到基础性作用。故而对化学方程式进行记忆,至关重要。

记忆化学方程式并非是考验学生的智力,其考查的是学生的意志力、坚韧性及自制力和自觉性。高中学习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包括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其中包括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及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及其他反应。只是这些简单且基础的化学方程式就需要学生记忆很久,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则许多学生必然会功亏一篑。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际上不断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将会有效强化化学学习效果,同时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近些年来,确实有一些考题开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学生不断树立解题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现在许多考题并不是按照课本教材的概念进行照本宣科的照搬,相反其往往更加注重的是对多种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比如: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均含有X元素。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为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为什么元素。

实际上,这类题解答起来相当容易。只是与物理或者数学学习有相似之处的就是选用了控制变量法,要求在一定条件之下。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判断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可以判断出X在A与B之中的化合价显示是正价与负价。X也具有负价,所以其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通过分析,很容易得出结果。但是许多学生因为长期形成了传统的思维模式,认为必须给出明确的反应才能进行推断。这样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学习,也不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拓展。教师应该不断帮助学生拓宽思维,通过这样的习题告知学生,实际上化学学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许多知识点都很容易掌握,甚至许多知识都是自己平时已经掌握的内容。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将有利于学生从学习动机层面改变传统的思维与想法,让学生可以避免焦虑的情绪,增强学习的效果与能力,进而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水平。

三、结语

实践表明,非智力因素往往比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还要大。许多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非智力水平,降低在学习中出现的失误及减少考试过程中失分现象的出现,避免非智力因素对其的负面影响,从而不断提升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锦灵.高中数学非智力因素的试后评价方法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05:22-23.

[2]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教育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4,07:3-9.

篇8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和以往的有了区别。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教师做的不仅仅是传授还原历史知识、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还需要老师加强学法指导。本文拟就围绕高中历史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行阐述,旨在优化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分析能力。

关键词:

高中历史;分析能力;能力提高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历史也不例外。学习历史,更多运用到的是历史的分析思维。历史的分析思维,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历史事件、事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历史人物和当时的历史现象,针对这几个部分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丝丝联系与本质区别。高中历史需要的不再仅仅是可以准确的背出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更多的是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种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是分析能力,这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现的一个体现,是高校进行选拔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历史成绩的优良不仅仅和学生的智力、学生的课上效率、学生的课下复习有关系,更多的是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有直接关系的。在新的高考体制下,更需要学生有一个转变,那就是如何从“学会”到“会学”的一个转变,想要完成这样的转变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

一、建立成熟知识体系,创建历史思维

1.1利用目录记住历史事件

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按照教材给的先后顺序记住历史事件。教材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排,这种思维也需要学生进行学习与掌握,与此同时要反复进行练习与背记,根据教材来形成一种相关的历史框架与思维模式。

1.2根据特定历史时段进行分析总结

学生可以根据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来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调理会更加清楚。例如,在时期还发生了中国电报开始兴起、开平煤矿开始创办、铁路开始修建等等,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可以一起记下来,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历史链。

1.3从结论出发反思过程

每一件事都会有一个相对应的结果,对于分析整个事件来说,可以分析前因同时也可以考虑分析结果。对于历史事件,肯定是已经有结果的事件。从结论出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需要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处在一个什么层次,社会文明到了何种地步,人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环境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否雄厚,统治者或者领导者是否有能力、是否有胸怀天下的胸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再反思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否合情合理。

二、加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1加强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解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对于历史方面的考察更多的偏重对历史事件、历史材料的分析,通过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历史唯物史观和辩证历史观是有区别和联系的,因此在高中历史课上,教师需要更多的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史观思想的理解,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就会运用到此方法。首先是工具器械的改变,春秋时期使用的铁器、用牛犁地、“井田制”慢慢的瓦解、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与理解会彻底的明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也会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因此说,加强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历史的课上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分析能力。

2.2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历史相对于初中历史来说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语言的表述能力也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回答材料分析题目时的语言要更为严谨、更为专业。因此,需要教师在课上多放一些比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上。学生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去分析解决问题,对所要阐述的答案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升华,使所要给出的答案内容是有条理的、结构层次分明的、思想是得到升华的。

2.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是我们从学习开始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科学。相比较于其他的学科科学来讲解决历史问题需要的是专属历史的思维模式。学习历史知识首先要保证历史的真实性,学生不可以肆意的去篡改历史,要以真实的虔诚的心态去对待历史事件,无论是历史事件是好或者是坏都要保证它的真实性。对于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学生要学会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在此方面多做一些相关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的掌握这种能力学会运用此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在土地革面时期,首先废除的是封建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其次就是对牲畜以及使用工具的合理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运用所学到的分给制度来解决如果进行分地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运用此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仅会锻炼学生此项思维模式的培养,同时也会再一次巩固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记忆,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会使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如果一如既往的按照初中的标准来进行学习,那么得到效果势必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分析能力,对历史事件对历史材料的一种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熟练的运用此项能力来解决历史这门学科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明正.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3(97)

[2]刘苏华.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感[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3(11)

[3]王菲菲.高中生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 口语学习 策略

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在外交协商、军事较量、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等综合国力的角逐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英语已然成为与世界沟通的主要语言工具之一。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更是不容小觑。然而,目前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缺失,折射出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口语能力的忽视和行之有效学习方式的匮乏。寻求高效学习策略,提高口语交流能力,促进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高中学生的整体共识和迫切期望。

一、高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交流,英语口语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最直接媒介,只停留在书面或应试层面的英语能力已经不能全方位地适应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趋势,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尖端人才备受瞩目,因此,高中学生为谋求未来更好的发展,其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高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现状

高中学生经过多年英语学习,但其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却总是事倍功半,无论思维方式、语音语调、还是词汇句型的表达运用上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这些“Chinglish”――中式英语暴露了其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高中学生亟待走出英语口语学习误区,寻求适合自己的英语口语学习策略。

三、高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研究

1.营造语言环境,积极参与交流。(1)课内语言环境创设。英语教师要改变英语教学偏重语法知识传授而轻视语言能力培养的现状,以语法知识教学为基石,提高口语教学成效。教师应提升自身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营造较为逼真的语言交流情境,用流利地道的英语口语组织教学,向学生提供正确的英语口语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交际。(2)课外语言环境模拟。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可在课余时间利用录音机、手机等设备播放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开启模拟浸入式英语泛听模式,输入大量的英语语言信息,刺激大脑皮层语言中枢,为口语交流进行知识储备。(3)寻求多种机会历练。积极参与是提升英语口语的前提条件。多说多练,消除怕犯错的心理障碍,逐步脱离语法的骨架,养成随时说地道英语的习惯。参加各类英语活樱锤炼心理素质,提升英语能力,争取在更多的舞台自信地展示,才是口语学习的最好境界。

2.吸纳思维方式,关注文化差异。(1)两种语言,两种文化。英语有句名言:想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学习英语必须理解英美文化,高中学生语言领悟的障碍往往不是语言结构本身,而是相关文化知识的缺乏。通过阅读国外故事绘本、原版名著、赏析电影、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俚语等,感受欧美人的处事方式,体会中西方思维的差异,有助于更自然地体会英语并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2)两种思维,两种境界。对于母语是汉语的高中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是依靠中文语言习惯支撑的,中英文之间翻译转化不可避免,追求英语思维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境界。英语思维必须在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输出的活动中才能得到训练。尝试刻意用英语思考,建立与英语所描述情节相对应的心理表象,在头脑中想象可以运用它们的真实场景,模拟情境,缩短转换所需的时间,逐步让英语思维占主导地位,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标,也是最佳方法。

3.积累语言素材,拓展学习外延。(1)积累词汇,助力表达。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说过:“没有语法,表达甚微;若无词汇,则无可表达。” “Without grammar,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yed.”(Wilkins,1972)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学生缺乏正确分辨及使用单词的能力,因此,除积累单词拼法和含义以外,更应关注发音、用法及使用情境,才能在口语表达时克服词句调取障碍,避免出现词穷句困的尴尬局面。(2)训练听力,形成语感。《新概念英语》在引言中强调:“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可见,目标语言输入是否足够直接影响口语表达输出能力。只有多精听多模仿,形成好的发音习惯,感觉重音、意群、连读、爆破等发音方式,才能形成英语语感。听说训练最佳素材是各类新闻报道,如听BBC、VOA、CNN、TED演讲等网罗世界热点信息、体现鲜活语言用法的原版材料,在真实语境中模仿,语音和会话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从而全面提升语言运用能力。(3)阅读名篇,诵读佳句。“词本无义,义由境生”。重视朗读、背诵,品读英语原著和地道英语文章,对培养语感,感受英语语言的韵律,有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从诵读中领悟词句的恰当含义和用法,了解真正的英语结构,体会思想、文采、情感、哲理,为有实际意义的口语交流做好有效支撑。(4)尝试写作,提升口语。写作水平是口语能力的书面体现,高中学生应尝试在写作中修改、淬炼语言,做到基础语法知识系统化,词汇句型运用纯正化,才能在写作中将语感和语法相结合,从而推动口语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英语口语学习不是孤立的,它是听、读、写、译的最终体现,同时清楚流畅的口语表达又反作用于其它英语能力,它们相辅相成,互不可缺。任何学习都没有捷径,只有明确目标,寻找并尝试适合自己的方法策略,持之以恒,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呈现新的篇章。

篇10

一、评价的内容

1.目标设计。目标设计既要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又要具有挑战性、激励性。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独立确定任务、制定计划、选择方法、获得资料并能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评定的能力。目标设计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方面。语文知识目标主要涉及语言知识的应用,如正确辨认字形、正确理解词意并能使用词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会辨析并修改病句等。能力目标侧重于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分析理解能力、交际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情感目标也是学习目标的重要组成因素,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是否产生了丰富、适当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

2.分析理解。分析理解能力是高中学生重要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经常通过阅读鉴赏、探究质疑、互动交流体现出来。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评价,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对学习材料的重点难点的深刻理解,对思想内容、段落结构的正确把握,对作者情感、人文背景的独特感悟等整体感知因素。

3.鉴赏评论。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这是一种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体现。鉴赏评论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刻感悟、对表达技巧的正确理解和对诸如时代背景、中心观点、表达方式、修辞应用等问题的具体介绍与阐述。正确评价学生的鉴赏评论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4.表达应用。表达应用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水平沉淀的结果,也是实现知识迁移为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的分析理解、鉴赏评论的能力通常可以在他们的表达应用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印证。这种能力往往通过语言或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它并不单纯表现于课堂学习的过程,而是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口头或书面的作业、各类测试、社会实践研究活动等。

二、评价的方法

评价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应以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动态发展和变化为基础,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成果、成绩等方面的评定来实现。

1.活动评价。学生的活动可分为情境性活动和常规性活动。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素质与习惯的基础上,营造学习能力评价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展示能力。活动评价的要领是“活动”,可以即时评判,解决问题。活动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原则,让学生反思评价,扬长避短,明辨是非,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2.成果评价。成果一般体现在学习的载体上,如课堂笔记、学习心得、图像资料、作业文章等,它的直观性、比照性很强。成果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原则,注重过程,张扬成绩。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同时也应通过学生自评或同学互评来达到评价的目的。

3.成绩评价。成绩评价是信度很高的评价方式之一,反馈快,精度高,可比性强,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参照系数。成绩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动态记录,具有相对性,也或多或少地渗入了评判者的主观或偶然因素。成绩评价必须充分考虑到评价对象的原有基础,注重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发展与变化。成绩评价有利于适时地调整语文教学目标。

对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必须体现发展意识,采用教师主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并得到家长认同的办法,通过对学生活动、成果、成绩的评价,以张扬学生个性为基本方向,以鼓励性评价语言表述为主要载体,充分展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与发展的趋向。

三、评价的作用

采用公正客观有效的方法评价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引导、激励和鉴定的作用。

1.引导作用。评价是一种方向,它具有导向、导思、导学的作用。评价应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帮助他们独立制定任务、制定计划、选择方法、获得资料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定,完整地掌握语文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评价应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学会多维思考,提高思维品质;评价还应起到导学作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

2.激励作用。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要看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已有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心,刺激其学习欲望,开发智力潜能,促进个性发展,鼓励他们走向成功。

3.鉴定作用。评价是一种鉴定,而不是选择,也不是淘汰。科学的评价应成为学生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有效手段,既全面评判学生的静态能力,更看重学生的动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