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

时间:2023-03-16 06:1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式学习;问题

引言

在我国早期社会,学者们将研究性学习也叫探究式学习。在研究性学习当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进行了互换,教师起辅助作用,只是进行了指导和参与工作等等,而学生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变成了主角。。我国的教学改革早期,最大的改动之一要数研究式学习,意味着我国在教育教学方面正在稳步向前的迈进着。研究性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部分,是教小学生如何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重要方法,是初步学习数学的关键。但是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取得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总会出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问题。怎样将研究性学习更好的与数学学习融合在一起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么近年来研究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为我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贴合新课改中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更多的老师会在授课的时候引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更多的自主进行研究。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有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引导。但是,如果研究性学习运用的不好,就会取得相反的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长久的经验积累得知,越是那些难解的研究课题,就会越容易使研究活动失败,就会出现诸多问题.

一、学习方面

1.问题:大多数的小学生中,对待数学这门学科都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这种情绪的产生主要因为学生对于数学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理解。有的学生是认为数学很难、没有意思、不易理解。也有的学生自己的能力不够,像数学这种难题就不适合自己去解答,而且也解答不出来。这样就导致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永远处于失败一方,不但得不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奖励反而会惹来批评。还有就是小学生的依赖心理太明显,不懂得主动的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总是投机取巧的希望老师能吧整理好的知识点交他们,刚开始的时候是可以,老师引导。但是,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许多孩子的过于依赖。而且缺少语言方面的训练,表达能力不足。多数的小学数学老师没有过多的去训练学生语言,总觉得数学是靠大脑思维,不是语言沟通。这些原因,让许多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产生对数学错误的理解,认为数学只需要做不需要说。

2.解决方法:要制定一套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能够进行积极自觉地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多进行交流,并且要发展语言优势,训练表达能力。对于那些从小阻碍数学上,心理有阴影的同学,数学老师和家长多多进行谈心,切记不能急躁易怒,那样反而减轻不了心理压力,却促使其加重了心理障碍。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初高中学习数学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慢慢的减退学生都是心理压力,让学生们没有芥蒂。

二、教材资料方面

1.问题:由于新课改的关系,许多地区的小学数学教材都采用了北师大版的。虽然新课改的教材有很多好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老师和家长认为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们认为新教材里增加了许多图画知识,主要的教学内容减少了,其中在学习代数的部分时更加明显,新教材外观图景过于众多,里面的知识内容减少。还有一些地区的老师认为新课改的教材不适应农村的学生来学习,它较适合大城市的孩子。书中的许多事例农村小孩没有经历过,他们不会理解。

2.解决方法。新课改所提供的教材,建议老师选择性的使用。教材或是教科书它只是提供给老师、学生在学习时的一条基本线索。老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选择使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的能力选择。要切合实际,来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进而不断的发展。

三、教师方面

1.问题:大部分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古代”时期,

新理念教学没有深入到老一代数学教师的思想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普遍的存在预习、讲授、复习、做作业等老一套的学习方法。大多数的老师对于新课改的教学方法还是有诸多不认可的地方,不敢大胆的去尝试,怕学生们接受不了、理解不了、适应不了北师大版教材,怕使用这种新教材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由于方方面面不同的原因,促使大部分教师还意识不到,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大部分的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停留在黑板、粉笔、教科书上,导致那些需要电子信息技术来讲的知识并不能够更好的完成,只能通过老师口述来讲解,效果可想而知。大部分老师也不是完全的不用,但也仅限在公开课上亮亮相而已。

2.解决方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第一要做的就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学好,基础打牢。要大体上掌握教材的整理内容,找到 详略主要重点。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合理运用,更好且熟练的操作电子信息技术,进行都是实践。如果不切实的运用到课堂上去,就永远不会知道信息技术是否对教学效果有益,优势在哪里。在刚开始的运用中,总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过我们可以从失败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已取得解决的方法。

总结

研究式学习主要就是让学生们学习的过程当中,要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自觉且主动的进行研究学习。研究式的学习方法与传统意义的教学相比较来看,更加灵活具有针对性。让学生们自主的进行探究学习,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要亲自融合入行动当中去,积极乐观的进行探究学习。

2013年的盛夏之际,希望更多的同学们能够在学习数学当中,寻找到更加好的学习方法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在高考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03页。

[2]周玉仁:《论当前课改中的应用题教学》,《小学数学教师》,06第9。

篇2

【关键词】电子课本;iebook;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4-0078-03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数字终端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课堂主流趋势,电子课本作为新型数字化资源备受关注。2011年以来,我国已经在很多省市的中小学开始试点推广电子课本的应用,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地区小学数学学科起步比较晚,学生的数学水平整体薄弱,如何快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课本的应用,为小学数学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设计和开发契合^情的小学数学电子课本也变得至关重要。

小学数学电子课本的现状分析

目前已经研发并应用的小学数学电子课本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用户体验效果也参差不齐。本文通过阅读文献、网络检索和用户体验等方式,发现小学数学电子课本的研发和应用现状与电子课本的形式和媒体要素两个方面密切相关。

1. 电子课本的形式

目前小学数学电子课本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遵循教材内容编排的顺序,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添加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体而形成的电子课本。二是完全抛弃教材内容编排,根据课程目标,采用全新的界面和内容设计而形成的电子课本。由于第二种电子课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内容的组织与老师、学生的习惯不尽相同,以及开发成本高、技术门槛高和版权问题,因此并未如第一种电子课本一样得到广泛推广。

2. 电子课本的媒体要素

通过对大量小学数学电子课本的学习体验发现,第一种形式的小学数学电子课本主要是在静态教材的基础上,添加了读题和讲解的语音,让学生通过视听结合的形式来学习;第二种形式的电子课本,打破了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并添加了很多媒体要素,如声音、动画、链接、视频、交互练习等,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虽然第一种形式的电子课本应用较多,但是读题和讲解的语音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吸取第二种形式的电子课本优势,通过添加动画、链接、视频、在线练习等多种媒体要素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和理解。

iebook制作软件概述

目前常用的电子课本制作工具有iebook超级精灵、ibook Author、方正飞翔排版软件等。本文使用的是国内著名电子课本制作软件iebook超级精灵,它在以下方面优于其他制作软件。

1. 支持多平台展示

iebook超级精灵可以直接生成独立exe文件或者web在线版本直接浏览,生成的内容不需要任何阅读器或插件就可直接观看;并且安全性和稳定性很高,能有效解决PC、iPhone、iPad、Android等多平台阅读兼容问题。

2. 软件功能强大

iebook超级精灵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满足电子课本的内容开发,主要功能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功能:具备自定义电子课本尺寸、快速文字排版、流畅翻页效果等功能。

多媒体功能:支持在电子课本中添加图片、音视频、Flas、超链接等功能。

特效功能:支持在电子课本中快速构建三维场景,实现鼠标跟踪等功能。

交互功能:开发出的电子课本具备即时分享、在线交流、在线检索、即时通讯等功能。

个性化功能:开发出的电子课本具备页面个性化设置、页面跳转、涂鸦/书签、学习统计系统等功能。

3. 开发技术门槛低

iebook的操作界面风格更切合用户习惯,操作简单易学,使用户能够迅速掌握使用;该软件的官方网站提供了教程、大量免费模板和素材资源,为教师快速开发优良的电子课本奠定了基础。

基于iebook的小学数学电子课本设计

根据文献整理、区情、教师访谈和自身开发电子课本的经验,基于iebook的小学数学电子课本设计环节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电子课本的内容分析

内容是电子课本的基础。通过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考虑和分析,本文以民族大学附属小学使用的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圆柱与圆锥》单元作为电子课本的内容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期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2. 电子课本的形式设计

根据小学数学学科教与学的现状,在电子课本的形式上,遵循教材编排的电子课本更易于在教与学过程中传播和使用,因此,本文中的电子课本采用此类形式进行设计。

3. 电子课本的媒体要素设计

根据电子课本的内容分析和形式设计,本文中的电子课本媒体要素主要包括读题和讲解的语音、动画演示、视频演示、在线练习、在线检索、即时通讯等。通过语音点读形式,吸引学生学习并初步理解课本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和视频,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掌握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在线练习的方式,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通过在线检索的形式,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即时通讯,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开展及时有效的沟通。

基于iebook的小学数学电子课本开发

1. 素材收集和制作

素材的收集和制作是开发电子课本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决定电子课本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前期设计,我们收集了大量与电子课本内容有关的高质量图片素材、文字素材、动画素材等,并根据内容所需,运用Flash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FormatFactory、交互式试题制作软件QuizCreator、艾奇视频电子相册制作软件、几何画板等,开发出大量的演示动画、具备音频点读功能的电子教材、视频、在线习题等,为后期开发电子课本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发的素材如图1所示。

2. 页面制作

页面制作是开发电子课本的第二个阶段,也是确定电子课本呈现形式的重要阶段。根据前期对电子课本的内容分析和形式设计,我们运用iebook超级精灵软件和Flash软件开发了电子课本的导入页面、首页、学习地图页面、内容页面等(如图2)。

3. 整合排版

将以上素材和页面整合排版是开发电子课本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将设计思想整体呈现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每个页面中素材的位置、大小、色彩等进行合理排版,对超链接按钮的链接类型和链接值正确设置,对页面属性,如背景音乐、翻页效果、进度条、页码等进行合理设置。页面排版效果如图3所示。

4. 输出设置

输出设置是开发电子课本的最后阶段。通过“生成”菜单,对相关信息进行设置,包括即时通讯的具体联系方式、设置打开密码等。可以预览已经开发的作品、选择电子课本的格式等。

篇3

关键词:教学设计;电子书包;趣味数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3/15-0084-02

一、内容概述

本课程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这节课主要调查本班学生的生日在什么季节,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亲身体验调查、统计数据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调查班级学生的生日分布在什么季节。

(2)结合调查数据画出统计图,知道统计图中一个色格表示的含义。

(3)能够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推测。

2.过程与方法

(1)在体验不同的调查方法的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2)参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调查活动中,感受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2)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观察、收集、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3)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验数据统计的全过程。

2.教学难点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并学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四、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课程采用“自主探究+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自主探究”环节教师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师利用生活情境指导学生理解问题。在“拓展训练”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交流合作,结合电子书包的优势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五、学习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节课是在智慧教室环境下进行教学,需要准备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主要包括:优课系统、实时监控系统、IRS出题系统、云端书柜、电子联络薄(电子错题本)、教学资料(PPT课件、练习题)、电子黑板等。

六、教学过程

1.问题创设

(1)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生日是怎么划分的?

(3)调查班上学生的生日,怎样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

2.自主探究

(1)说一说。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分一分。学生根据查看课本内容,得知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并了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教师适当指导。

(3)数一数。班上的学生的生日都在什么季节?大家一起来调查一下!

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学生各抒己见,有的提议直接询问每个学生,或者让每个人在纸条上写上自己的生日,然后,再进行数据整理等。教师征求学生的意见,最后决定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让同一季节出生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利用电子书包对学生进行拍照,然后将照片投影到电子黑板上,学生统计一共有多少人(如图1)。根据照片,学生统计出不同季节出生的人数。

图1 学生利用电子书包拍照

(4)涂一涂。教师利用电子书包给学生下发画板题,学生根据之前得出的调查数据,将大家生日情况涂在格子里。学生整理数据,体验整个统计过程(如图2)。

图2 学生涂统计图

教师在教师端展示学生画出的统计图并进行评价分析,与学生共同探讨一个色格所代表的含义(如图3)。并让学生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并回答哪个季节生日的同学最多?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图3 教师展示学生统计图

3.拓展练习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给学生广播,完成课本练习题,并采用统一答题的方式给学生下发填空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图4、图5)。

练习一: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个( )的多少。

练:根据新华中心小学三一班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一个单位长度代表几人?

(2)一共有几个兴趣小组?

(3)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分别是多少人?

图4 学生做填空题

图5 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4.知识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电子书包练习反馈情况,得知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对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分析,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在课下引导学生调查家人的生日,得出条形统计图,充分培养学生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识。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272-01

一、媒体激活法

应用媒体,激活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对学生来说,语文课本只是教科书而已,不会说话不会动。作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利用挂图、简笔画,使教学内容“形象”起来;或利用幻灯机、投影器、录音机、录像机、彩色电视机以及电子计算机现代化等“多媒体”,让教学内容“活”起来,发出“声音”来,显现出“影像”来。特别音乐更能发展人的思维,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

二、添趣生灵法

以表演、绘画、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张扬个性,增添课堂情趣,生发课堂灵性。

利用孩子先天的表演欲望,直观再现课文内容,增添课堂情趣。如:在教《四季》一课时,我请孩子边读边演“草儿、荷叶、稻穗、雪人”,他们活灵活现的表演,让大家“看”到了春季万物复苏、夏季植物茂盛、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雪花飘飘等的美丽景象。尤其演“顽皮的雪人”,通过活泼俏皮的动作,大肚子一挺,再现了冬季的特征,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绘画能增添教学的情趣。一些课文,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想象世界,用儿童的笔触描绘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很受学生喜爱,有利于指导学生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优美,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例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将松鼠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画出来,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出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蝴蝶起舞……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角色换位”,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群快乐的小鸟,在蓝天上遨游,白云间穿梭,使文字还原为生活的情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观察、表达、想象,感悟语言的文字美和艺术的美。

三、渲染追寻法

加强朗读,渲染情境,追寻诗意,领悟美感,使课堂充满激情。

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在朗读中才能体会到它的妙处,朗读让语文课堂“轻舞飞扬”。

通过朗读,渲染情境。在教学《燕子专列》时,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贯穿全文的“爱心”和“真情”。小贝蒂从早到晚,冒着料峭的春寒,漫天的大雪,在白雪皑皑的山间岩缝,苦苦寻找冻僵的燕子。“她的手怎样,脸怎样,脚呢……”学生发自内心地道出:“可能脚走得起泡了,或长冻疮了……”。“她可能陷入沟渠里,可能高山缺氧,在山间岩缝里,手划破了,摔跤了……”孩子内心深深地感受到了小贝蒂对燕子忘我的真情,在想象贝蒂救护燕子的艰难中感受到她那善良、纯洁、高尚的心,走入了贝蒂的内心世界,并和她一起加入救护燕子的行列。就在这绵绵爱心中,情不自禁地为文本的人文情愫所感动,课堂充满“爱”的情境。

通过朗读,追寻诗意。课堂是生命中的一段不可复制的段落,也是学生精神寄居、心灵依托的场所,要让学生快乐、充实、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上,体味灵动的语文。如教学《鸟鸣涧》古诗时,我聚焦细节,引领学生追寻诗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朗读感受春山夜色的画面:清风悠悠,桂花飘落,师生一同沉浸在香林花雨中,“桂花悄无声息地飘落,慢悠悠地打着转落下,像夜的眼睛,似夜的精灵。”学生恰似身临其境地伸出手来去盛接那夜色中飘落的桂花。落花无言,那花落到春山、春涧、大地,这朵沾在发梢,那朵落在肩头,一簇簇飘洒……学生放飞想象,妙语连珠,思维也翩翩起舞。在曼妙的音乐中,感受那份悠远、静谧。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去诠释群山在苍茫、静谧的夜色中显得迷蒙、空旷,师生共入佳境,获得美感。

四、留白拓展法

学会留白,加强实践,拓展学习空间,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德育;课堂教学方法

在我们普遍的小学中,学校德育形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国旗下讲话、评值日卫生、全星个人等等,真正缺少的是提供每个学生赋之于行动的有效平台。倘若信息技术教学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得到更好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能够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同时让学生不会感到是硬生生的接受思想教育。也就是说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使得文明教育在小学生心中更加具体,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去做个文明的好孩子。

一、结合教材为学生的德育文明教育创设情境

1.善于从教材中发掘文明教育因素

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文明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从信息技术教材中发掘出这些文明教育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这

样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产生了对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的情感需求。在教学中适时、自然地利用这些潜在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四年级上册“画规则图形”这课中,我在教授如何使用“填充工具”填充颜色这一环节时,学习完了课本上的“填充工具”后,增加“吸取工具”的使用,让学生运用“吸取工具”吸取相应颜色,再用填充工具补划破汽车的痕迹或给乱涂乱画的公物重新上色等。这时,无形中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个文明学生的成就感,也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表达自己通过这样的活动对文明的认识和能做个文明人的喜悦之情。然后提出以后不能做破坏公物的事及和不文明的行为说“不”等。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能相互合作,按要求完成了课堂任务。在本节课中,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填充工具”的使用,也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一次德育文明教育,学习效果显著。

2.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通过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文明德育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愉快地掌握技能,同时还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做个文明市民、做个文明学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例如,“图形标志我会认”这堂课以教学图形标志的复制与粘贴为主,是对北师大版第九课“复制图片”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本节课结合了该年段美术学科的第二十课“认识图形标志”,我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日常生活中的画面,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中,激发探究欲望,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标志特点及表示的不同实际意义,逐渐提高指导自己日常行为的能力,时时告诉自己做个文明的厦门人,做个文明的学生。整堂课不仅围绕着图形标志,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本节课的复制、粘贴做了铺垫,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融入德育文明教育

1.角色体验,创设文明情趣

新课程需要我们教师大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拓宽学习活动的方式,改变狭隘、封闭的课堂学习,变成广阔、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闹归闹,让学生在模拟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把学科知识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

例如,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文输入法,“练习输入一句话”“输入日记”等需要学生在记事本中输入文字的,这时我根据课时安排结合学校刚刚举办的“学习雷锋纪念日”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日以及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习雷锋叔叔做了哪些好事,遇到了哪些好人好事,并把具体事迹用文字的形式输入记事本中来。这时学生各个兴致勃勃,把自己融入“雷锋精神中”,各个诉说起自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种种事迹,通过这一角色体验,学习雷锋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教师再适时地进行语言的点拨和渗透,使得学习雷锋的精神在学生心中又得到了内化和升华。从而,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探究学习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单纯练习打字的枯燥,同时在心灵上得到了陶冶,美化了情怀,间接达到了德育效果。

2.合作学习,体验文明情境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置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互相帮助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对某一知识点的共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班级―小组―个人的组织结构模式既保证了集体的利益,又确保了个性的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模式则体现了民主、开放的精神;学习内容、学习能力的互补模式提供了学生互帮互助的道德情境;个体与其自身、小组与小组的成绩评价模式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合作学习的这种教学组织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德育过程,为培养新时期具有民主合作精神、具有自主意识的道德新主体开辟了新途径。

例如,四年级下册“用Word软件制作书签”一课,在课中,我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回顾所学知识,探索新的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书签的制作跟平时电子小报制作有点大不相同的就是页面的大小,而页面设置除了需要设置“纸张大小”,还需要设置“页边距”,而大多数学生在设置时把“页边距”给忽略了,导致页面设置不成功,这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终讨论出书签的页面设置离不开“页边距”的设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小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小组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信息技术课堂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充满着活跃的气息,不仅仅是为知识、技能而教学,更是为学生的德育发展而教学。

三、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中蕴含着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它应该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最有活力、最有前景的一个学科。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应是富有创意的,跟紧时代的主题富有丰富的知识。在教学中不断尝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希望我的信息技术课是和谐的、鲜活的,有生命活力的。为此,我选择了一种“文明德育教学”“文明”,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当一个人注重自身文明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使德育更好地渗透,这就要求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还要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慢慢地渗透于课堂知识的讲授和上机操作训练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德育,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信息素养,从而达到有效的、快乐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