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格式范文
时间:2023-03-23 13:0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用文格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March 26th, 2009
Dear Cathy,
I like your program very much. It has a lot of interesting stories, attractive games and popular English songs. From your program we can learn many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We can improve ou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English .We can also know more about the culture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a word, we learn a lot from your program.
I‘m sorry to tell you that I can’t follow you easily sometimes because you speak little bit fast. It‘s also a pity that we can only watch your program twice a week.
Thank you for giving us a lot of fun! I wish your program a bright future!
Yours sincerely
WangPing
(二)电子邮件(e-mail)
To: Kayla @hotmail.com
Cc: None
Subject: Re: Pen-pal wanted
Hello, Kayla,
I’m Mike. I am 15 years old. I‘m glad to know that you would like to have a pen-pal. I also want to find a pen-pal from the Internet. When I’m free, I like to listen to the music, go hiking and play basketball. I‘m good at English and art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be good friends. I hope to hear from you often.
篇2
xxx, ceo
xxx, vp sales
xxxxxxxx corporation
(address)
it’s our great honor to invite you to visit xxx company located at (address) in august, 20xx. this visit will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you to mak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our marketing issues, and to communicate our future business cooperation in detail.
xxx company, as one of your distributors in china, has been great progressing in promoting and selling your products. we believe this visit will be of great benefit to our future business cooperation.
please use this invitation letter to apply for your visa to china.
we are all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soon, and should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feel free to inform me.
yours truly,
xxx
篇3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11.023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偏重的语言工具性训练,忽视了人文性的教育,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新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英文歌曲教学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英文歌曲来辅助教学,不仅能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而且能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性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一、 静听歌曲,整体感悟
将英文歌曲运用于教学中,既让学生在乐中学,也体现出了三维目标中对学生的情感关怀。迈克尔・杰克逊的《Heal the World》被誉为“世上最动听的歌曲”, 歌词倡导人们保护和珍惜环境,互助互爱,让战争远离,世界和平,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学时,教师可先介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然后在黑板上写出歌曲的名字。此时,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要用heal呢?heal是治愈的意思,难道我们的世界生病了吗?”一问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倾听音乐,进一步思考。在音乐播放前先让学生深呼吸并闭上眼睛,静静聆听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music? What happened from our world? Why use “heal”in there? 有的学生说听到了哭喊声;有的学生说好像是因为打仗,他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很伤心,所以有哭声;还有的学生说歌曲结尾部分的旋律与开头不同,变得有力且振奋人心,像是呼吁全世界的人们团结起来,相互关爱,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努力。经过讨论,学生弄清了歌曲的主题和大意,形成对歌曲的整体感悟。静听歌曲这一教学环节不但尊重了学生的发言权,也让他们尽情地展开联想,使其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得到肯定。
二、 逐段分析,深入理解
静听歌曲,整体感悟,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总体框架。而对歌曲的深层次理解,还需要对内容逐段剖析,挖掘其中的内涵。仍以迈克尔・杰克逊的《Heal the World》为例。
1. 抓关键词,帮助理解
教师在音乐二次播放前可先将关键词呈现给学生:
在熟读、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where-what-why-how的模式进行造句练习,教师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抓住歌曲的中心观点,并落实基础知识的学习。如:“where”,学生会想到This is a place.紧接着是“what”,学生可以参照教师已给的关键词造句:I can hear many children crying now. I can see many people get hurts.然后是“why”,学生可以说:Because of I can feel it from this song.最后是“how”,有的说:We can take care of them.也有的说:Let’s make a better place for everyone.通过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造句训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句型的印象,促进知识点的内化和迁移,防止他们的经验积累停留在表面,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减轻学生的负担。
2. 巧妙提问,深化理解
人文教育是根据歌曲内容将文化、文明与健全人格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是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体悟爱的真谛的过程。提问是师生对话的一种形式,促进学生对歌曲内容的进一步领会。学习迈克尔・杰克逊的《Heal the World》,教师继整体感悟阶段的提问(What’s happening to our world? Why use “heal”?) 之后,可进一步提出 “How canwe heal?”的问题,引领学生剖析各段内容,加深印象。整首歌分为三段,从发现爱、分享爱、创造爱来构建和谐的世界。教师教学第一段“发现爱”,可首先向学生提问:How can we discover love from life? What’s the example of love besides you?以此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与事,发现身边的爱,学会爱人、爱己。例如,父母无私的关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等,爱无处不在,我们应该要珍惜并学会感恩,感激所有为我们带来爱的人。第二段歌词内容的学习从“分享爱”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Love is selfish?How could we unselfish in the life or in the study. How can we share love with others? 最后一段歌词的学习可要求学生Talk about how to create love for others through the real life?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the song?学生们谈到可以组织班上的同学去敬老院,把温暖送给无依无靠的老年人;有的学生说应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与他们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进步;也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班里有经济困难的同学,让他们不再孤单无助;还有的谈到为灾区人民献爱心,为残疾儿童出一份力等。通过提问与讨论,学生对如何发现爱、分享爱和创造爱有了切实的体会和感受,对《Heal the World》这首英文歌曲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活动既体现出新课改“三维目标”对学生的情感与道德教育的要求,又成功地渗透了人文价值教育中爱的教育。
3. 角色扮演,深刻体悟
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形式是认知学习和体验学习。认知学习旨在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体验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知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角色扮演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体验性教学形式。角色往往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语言和行动。角色扮演活动可使学生从“被接受”、“被教育”的传统模式和消极状态中解放出来,进行充分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教师可节选歌曲中某一段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在歌曲的特定情景中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化抽象为形象,把歌曲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由于领会了歌曲《Heal the World》的内涵,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加入了个性化理解,将失去亲人的悲哀、对爱的渴望、对和平世界的呼唤等抽象概念表演得绘声绘色,学生的感情与歌词的内容产生共鸣,情感得以升华。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正是学生学习语言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也是人文教育的价值之所在。
三、 创编歌曲,学以致用
新课改提出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让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英语课上欣赏好歌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又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而创编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巩固旧知,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替换关键词、更改主题等形式让学生合作创编新歌,并分小组上台展示成果,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让课堂教学充溢着人文魅力。
篇4
合理配置浓度:使用杀菌剂喷雾时,都需要用水将药剂配成或稀释成适当的浓度。不同的杀菌剂其使用浓度都有其特殊要求,配置浓度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不可随意加大或缩小。如果浓度过高就极易造成药害,而浓度过低则达不到用药防治病害的效果。
选准喷施时期:一般而言,喷施杀菌剂的时期过迟或过早都会影响防治效果。喷施时期过早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降低防治效果。而喷施时期过迟则因大量病原物已经侵入寄主或造成危害,因此。使用杀菌剂时应根据作物不同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以及病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及时用药,通常杀菌剂的用药时期均应掌握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为佳。
掌握用药次数:杀菌剂的喷药次数主要是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和气象条件来确定。一般每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2-3次。遇特殊情况,如施药后遇雨,应及时补喷一次。
提高用药效果:杀菌剂的喷药效果包括用药数量和喷药时间。用药数量要适宜,用药过多一方面会增大成本,另一方面还极易造成药害。而用药过少则无法达到用药目的。用药质量要讲究,要喷遍植株茎干和叶片正反面,力求做到不漏喷。喷药时间应避开高温时间段,确定药效有足够的吸收时间。
严格防止药害:杀菌剂造成药害有多种原因,首先一般水溶性较强的药剂容易发生药害,其次不同作物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豆类、马铃薯、棉花则对石硫合剂敏感,药害的几率较高。再者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药剂的反应也不同,一般幼苗和孕穗开花阶段容易产生药害。另外,药害与气象条件如气温、日照也有一定关系,一般高温干旱、日照强烈或雾重、高湿等条件下用药均易引起作物药害。
篇5
关键词:诗歌教学;语文教学;应用
北师大李道英教授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它脍炙人口,对中学生来说,是学习古代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学好诗歌,懂些诗歌尤为重要。文学教育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诗歌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上比散文和其他形式更优越,更适合。
一、诗歌朗诵的意义
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诵,正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虎豹离不开山林,花木离不开土地一样。分而述之,诗歌朗诵有如下意义:
1.启悟人性美
朗诵诗歌,既为人类,也为个人。首先,人类需要诗歌为生命找一个理由。该如荷尔德林所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 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说,青少年是诗歌。于朗诵中青年人将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于心,于吟诵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壮志、多了一份从容雅趣。
2.体味感情美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3.再现形象美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当自己的“内心视象”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4.理解思想美
古人读书当是今人之朗诵。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
5.感受语言美
朗诵,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同病相怜人世一叹;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伤之情。
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二、朗诵的技巧与策略
朗读是一种再创作活动,要求师生用有声语言表现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从而使听众领悟作品内容,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1.恰当选材,陶情养性利其诵
“凡事预则立”,这必要求选好朗诵材料。对高中生来说,好的朗诵材料应该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内核,以积极进取、乐观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依托,以无穷的诗意为动力,以富于形象性而适于口诵的简约质美的语言为外观,以节奏、韵律、音乐的美感为引线。
2.正确理解,把握内容悟其义
古语说“诗言志”,古诗词往往用唱的形式来表现,在音乐的美感中传递动人之情,凸现其深邃的思想和喻世的道理。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应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要准确透彻地理解作品,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是理解作品的基础。其次,理解作品主题。主题是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观点,是作品内容的核心。理解主题是理解作品的关键。朗读要求再现作品原貌,要准确传达作品思想,表达作品感情,阐明作品观点,说明作品道理。再次,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对中学生来说,基本了解文学史中重要的作家风格并不困难,同时也很有必要。如《诗经》是现实主义之源,《楚辞》是浪漫主义之头。汉魏古诗悲怆凄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王维诗含蓄生动等。
3.朗诵以法,激情激趣融其境
朗诵有法多矣,但教无定法。对于高中生来说,领导读、抽签读、对话读、高低音读大可弃之不顾,而伴读法、接读法、交互读、齐读法等不宜多用。以下略举几例常用的诗歌朗诵法:范读法、分组轮读法、自由读、指名读、表情读、引读法。
4.技巧为辅,吐纳珠玉悦其声
(1)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的断和连。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也是朗诵者的生理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意、传达感情的需要,还是给听者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的需要。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2)重音
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而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
(3)语调与语速
语调千变万化,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基本类型。惊疑召唤用升调,肯定赞扬是降调,严思冷淡悲为平,曲是强调夸和讽。语调在朗读艺术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朗读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其语调起伏变化明显,语意表达在抑扬顿挫中更加顺畅、明晰、突出。
朗诵的速度则依托于文章的思想内容。一般来讲,急剧变化宜快,平静严肃宜慢;紧急欢乱宜快,悲沉缅悼宜慢;抨斥控辩宜快,叙说追忆宜慢;年轻泼辣宜快,年老迟钝宜慢。朗读者要根据作者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朗读速度。快时吐字清晰不含混不清,慢时声音明朗实在不疲沓松垮。总之,要做到“快而不乱”和“慢而不拖”。
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可见,听、说也是一种“行为”,也“必须养成习惯才行”。
中国曾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陶谢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她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目前,教育改革迭起,语文教育正在逐渐回归诗性和人性,朱光潜说得好:“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花季雨季的中学生们,让我们一起来爱诗、读诗吧,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吟咏性情,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厚壤上放飞心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韩志湘.再谈课文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教资料,2006(9).
[3]王群峰.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研交流,2009(12).
篇6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诗歌教学 朗诵
中学教学离不开语文,语文教学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诗歌对培养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兴趣,比其他文学形式更直接、更合适、更优秀,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李道英教授说的: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它脍炙人口,对中学生来说,是学习古代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学好诗歌,懂些诗歌尤为重要。
一、朗诵诗歌的意义
1.感悟人性、情感之美。诗歌能够为人类的生命找一个存在的理由,正如荷尔德林说的“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老年如散文,中年如小说,青年如诗歌,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朗读者应该以情入文,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的体会作者的感情,如果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不但能打动自己,还能感动他人。通过朗诵诗歌,能够将诗心、诗意、诗性、诗情铭于心中,在朗诵的过程中多一份豪情与从容。
2.体味思想、语言美。朱自清先生曾说过“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也就是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半在于朗读的声音当中。朗诵将文章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文章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从正确的朗读方法入手,学生们通过反复的朗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使自己终身受益。
二、朗诵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1.细细品味诗歌内容,体会诗歌内涵意境。目前,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许多老师仅仅是将朗诵当作体会诗歌意境的初步手段,并没有予以重视,其实,朗诵应该贯穿在诗歌教学的始终。初次感知诗歌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默读,粗浅的理解诗歌的内容后,再进行朗诵,以此来了解诗歌中运用的各种手法以及诗歌的内涵,然后再进行朗读,以此来巩固朗诵的效果。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次课本中的《星星变奏曲》,首先通过老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们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们默读一遍,以此来体验旋律的变奏,然后再让学生们通过朗诵,深刻的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再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们体会作者对美好、自由、光明的向往,以及愿意牺牲自我的精神。当学生们自己朗读完毕,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后,再由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们更进一步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并及时的更正一些学生因为偷懒,而生搬硬套的一些想法。
2.细细品味诗歌节奏,体会诗歌韵律之美。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是作者对自己感情的抒发,其韵律和节奏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们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诗歌朗诵的节奏有哪些呢?通常情况分为语调轻重、节奏快慢、音量高低以及气息强弱等,掌握了诗歌朗诵的这些内容,就能够很轻松的掌握诗歌的艺术效果。例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的:“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声音平仄、高低音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满怀激情、不能自已,对与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加充分、饱满。
3.不同的朗诵方法,理解诗歌的重点。朗诵的方法有许多,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分组轮读法,在朗读诗歌的时候,通过将学生们进行分组,由不同的学生进行分排、分行轮流朗读,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标注出自己认为的重点,然后通过小组内以及小组间的讨论,总结出诗歌中所有的重点内容;指名读,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由老师点名有一个学生进行朗读,当学生读完一句或者两句后,再指名让另一个学生读,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显性的体会出来;表情读,这种方法是学生们根据字句的长短以及诗歌的节奏,用具体的动作、表情、姿态、声调等方法进行朗读,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们身临作者之境,理解作者更深层次的内涵,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沁园春长沙》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问苍茫大地的声调低沉,谁主沉浮的高亢嘹亮,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与作者的感情起伏调整自己的朗读速度以及朗读的声调,身临其境的朗读,更能掌握诗歌的精髓。
三、结束语
我国曾是一个诗歌大国,从《诗经》至《楚辞》,从陶谢至建安七子,再从唐诗至宋词,名家辈出,迭起。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也是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诗歌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所以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处于花季的中学生们,应该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在文学的殿堂中徜徉精神,在诗歌的海洋中吟咏性情。
【参考文献】
[1] 闫继红. 朗诵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J]. 金色年华(下),2010(8);149.
[2] 刘萍.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朗诵的教学策略[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6);352.
篇7
因为我身份的特殊,起点是一名营业员,从一名被管理者变成一名管理者,无论是对于我自己还是对于周边的同事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改变,要接纳这种变化时需要时间的。因此,在刚开始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阻碍,这都是考验我意识和能力的“试金石”。因为我知道只有知难而进,永不退缩,才能战胜工作中的困难,顺利开展工作。同时,我留心做个“有心人”,知己知彼,用心了解每个员工的习性脾气,这样工作起来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2个月以来,我的心得总结
一、摆正心态,调整自己,夯实基础。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无论处于什么岗位,摆正自己的心态是前提,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我有过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有过一展宏图的冲劲,有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怀想;我也有过失败的受挫感,有过受到批评责备的委屈,有过憋在肚子里难以下咽的苦水。这段时间工作的过程也是我自己心态不断调整、成熟的过程。要把工作完成是很容易的,但把工作做得出色、有创造性却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调整好心态的我渐渐的明白了,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都有发展才能、增长知识的机会。如果我能以充分的热情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匠。
心态的调整使我更加明白,不论做任何事,必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如果一个人领悟了通过全力工作来免除工作中的辛劳的秘诀,那么他也就掌握了达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无论在怎样的岗位上都能丰富他人生的经历。
二、坚持公平公正,人性化管理。
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毕竟一碗水也端不平,但是我们作为基层管理人员,要力求用一颗同样的心对待每一位员工,即使有些人偶尔会违纪违规,但是熟话说人无完人,我们要有包容的心,在不影响原则的前提下,对其一视同仁。对于和自己关系处得较好的员工,也要公事公办,有违反中心规定的必须做出同样的处罚。当然,我个人是很不赞成靠处罚来管理员工,我们要人性化管理,在尊重的前提下,主要以激励为主,给员工提供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如在晨会上,简短的布置好当天的工作任务之后,就像以前薛经理给我们讲个小故事,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营业员的思想意识。多讲些案例,更能身临其境。既能提高晨会的效率,也能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三、团结互助,不断进步。
非常感谢我的领导,在百忙之中还抽空关心我的工作,感谢我的导师,能在工作中随时指出我的不足,特别是我在为人处世上的不足,能一针见血的指出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其他两位同事也很关心我,很用心的教我。我在这个团体中,我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们营销二部很团结,上午班没有完成的工作,下午班的人会不折不扣的完成,在工作上大家齐心协力的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生活上大家也很关心彼此的身体健康,有好吃好玩的大家也会一起分享。对于我这个新人,她们耐心的带我,从我刚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能一个人当一个班,都和大家对我的帮助离不开。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之下,我们二部会不断进步。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有时工作的质量和标准与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由于个人经验不足,处理事情没有分轻重缓急;另一方面,就是工作繁琐、时间安排不合理,工作效率不高。
二是有时工作敏感性还不是很强。对领导交办的事不够敏感,有时工作没有提前考虑到位,情况没有及时反馈。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4-0118-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逐渐走入小学校园,在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也要看到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的一些误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辩证地看待、使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
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认识有误区:或者是认为使用多媒体就是创新,就是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使用多媒体就是落后的教学方法;或者夸大了多媒体的优势,时时处处都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认为只要用了多媒体,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者耗费大量精力制作精美课件,将备课变成制作课件,忽视了课件的实用性;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手段之前,必须要对它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
首先,多媒体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绝对不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确定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忽视人的作用,也不能把教师的工作完全由机器来取代,否则将得不偿失。
其次,课堂教学理念是否先进,并不取决于是否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但是并不意味着使用多媒体就是先进的,不使用多媒体就是落后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区别对待,传统教学媒体利用得当,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多媒体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并不是无所不能、无往不利的。要辩证地看待多媒体、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优势,摒弃其缺点,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2 不要滥用多媒体,妨碍师生情感交流
由于一些教师对多媒体的错误认识,觉得多媒体的使用越多越好,甚至整堂课都使用多媒体,导致课堂被多媒体主导、占据,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师生之间没有任何交流,本该闪耀的创新火花也被生生掐灭,课堂教学成为“满堂灌”,这对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绝对不能取代教师的讲解。尤其是语文教学,需要更多的师生的情感交流,也不是多媒体能够取代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或者激发学生的思维,或者提起学生的兴趣,或者活跃了课堂气氛,或者给学生积极的鼓励,等等,这些都是多媒体技术做不到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站在多媒体的背后,让电脑全盘代讲,而是要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思想的交流中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引发出创新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3 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学生的文本阅读和教师板书
语文课是以阅读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能领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取得较好的收益的。而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极大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要求,但是它虽然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却削弱了学生想要朗读、阅读的欲望,忽视了学生亲自阅读文字带来的愉悦感受,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取代教师的板书,因为板书是教师思维过程的再现,能够有效地突出重难点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启发和示范的作用。在教师一步一步地书写板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随之进行一步步的深化,这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的。而且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形,教师要对板书进行随时的调整,以便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但是多媒体课件则做不到这点,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4 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避免过于花哨
一些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课件的制作,确实课件是十分的精美,用了很多的艺术字体、背景音乐、界面的变换等,但是这样花哨的课件是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吗?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过于花哨的多媒体课件虽然是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但是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过长地停留在新奇之处,完全忘了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结果一节课下来,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的情绪很高,但是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思维受到了哪些启发,有什么收获,就不好说了。因此,语文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仅要注意形式,更要注意充实的内容,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进行课件的制作,要多注重课件的实用性,避免过于花哨,只有将充实的内容和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 “好钢用在刀刃上”,注重多媒体使用的时机
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用得不好,或者用得过多,则会削弱多媒体的作用;如果能用得恰到好处,“好钢用在刀刃上”,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1)在学生不熟悉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有些课本上的知识是学生没有经历过、没有看过,不知道、不懂、不理解的,单靠教师的语言叙述可能学生也不好体会,这时候多媒体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学生没有经历过地震,对地震中人的情感无法深刻地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地震的现场演示出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在有疑难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疑难的地方光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的,因而使用多媒体进行渲染,则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在结尾处延伸拓展、升华情感。每一堂课的结束,也是学生认知的新的发展,因而在课堂结尾处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文的延伸拓展,让学生将课下阅读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情感的升华和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比如学完《草船借箭》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三国演义》的片段播放出来,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在课下进行阅读。
6 多媒体的使用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些教师觉得使用多媒体很方便,就将大量的资料糅和在一起,一股脑地传递给学生,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逻辑性差,反应不是很迅速,太多的资料就如走马观花,让他们应接不暇,反而不好。因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使用多媒体,从突破重点和难点出发选择资料,少而精,少而有效,既能表达主题,又能使学生理解得清楚透彻,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雨苍.是绿叶,还是红花:浅述语文课中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文教资料,2005(20):144-145.
[2]吴建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注意的问题[J].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理科,2003(8):48.
[3]张艳丽.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纵横,2010(5):138.
篇9
小学应用文写作备受师生冷落,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考试不考,大部分教师为了迎合考试,为了追求高分去只训练相关的内容,忽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大多数教师是凑凑合合地教,具体表现为照本宣科,勾画一下应用文的相关知识,好一点的再提供几篇范文,学生就按照课本或老师的要求,记几条笔记。还有的教师认为现在科技信息这么发达,写信不必“飞鸿传书”,打电话、发短信多方便,学不学应用文无所谓,至此课堂上很少得到这方面的专门有序的训练,因而导致大多数学生不懂得相关应用文的格式要求和内容要求,常常闹出这样那样的笑话。学生写请假条没有称呼,没有请假原因 、请假几天、请假姓名、请假时间;写日记,很多学生根本不懂日记格式,就是乱写一通,没有日期、天气、星期等,内容不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做而是抄写好词佳句等;写书信,不清楚书信格式,没有题目,没有称呼,没有敬语、,有的还把日期写在署名上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就连节假日给老师发祝福短信也不署名,让老师不知道是谁发的。
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我们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不得不深思。应用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到,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笑柄,培养小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迫在眉睫。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呢?
一、提高认识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广泛应用、具有惯用格式的文体,实用性很强。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文的写作,无论是对机关文秘人员,还是普通公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不但现在有着实际的使用价值,而且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和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各种情况,可能要请假,可能要写通知、留言,如果不会写请假条,不会写通知,不会给人留言,不会写借条、收条,就可能遭遇尴尬,严重的还可能会误事,造成损失。
二、激发兴趣
应用文写作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有许多内容使学生还用不上或者使用的很少,如果教学是缺少活力,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就会引起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厌恶。在讲如何写借条和收条的时候可以通过讲一些写收借条错写一个字带来损失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明白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在学校组织的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的活动中,经过老师对书信格式的指导,学生往往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于是纷纷拿起笔来写信,当寄出信后,又是翘首企盼,等着回信,特别是等他们收到回信时,那种喜悦之情是无法用语言描写的,这样的书信往来可以提高书信的写作能力,再如:学生常感到日记没什么内容可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家里的一只小动物,写观察日记。由于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经常去看看,教师就因势利导,指导他们观察和写作。自然而然的,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在兴趣的激发下获得培养和提高。
三、加强训练
1.模仿
应用文写作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格式要求。因此, 结合应用文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可操作性,首先为了让学生对应用文格式有感性认识,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应用文的范文,教授学生应用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运用典型范文,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和教师的指导,总结出一般的应用文的格式;第三,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模仿范文,让他们很快的能够熟悉一般应用文的书写格式。譬如:学写日记。我就找来许多名人的日记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通过阅读,还不能掌握日记的写作要求,于是我就指导他们总结日记的基本格式和写作内容,然后学生按照日记的要求和老师的指导进行写日记。这样的一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练习
教师针对应用文实用性、可操作性,多编写一些典型例文,设计系列应用文练习。每次进行训练侧重一个方面,通过讨论、练习和范文的比较等由浅入深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总结规律。应用文写作的难题在于许多应用文的格式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但又不允许有错误,以免产生歧义。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类等,使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例如借条、领条、便条等等有很多相似相近处,学生弄不懂它们的差异,很难准确掌握其格式,通过老师的讲评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这几种文种的异同和写法。借条就是向个人或单位租借物品或场地等所使用的应用文。领条是向单位或部门领取物品使用的应用文。这两种应用文都要写明对象,名称、数量或更详细的内容,借条还要写明归还的日期。便条只是为了说明某种情况或事情等使用的应用文,只要求写清具体内容即可,这三种应用文的格式都与一般的书信相似,可更简洁一点,语言要求言简意赅。
3.应用
篇10
知识要点:1、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2、应用文的写作,要做到格式正确,语言准确。 应用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在形式上,应用文都有固定的惯用体式,格式稳定,排列规范,结构形式完整严谨。如书信,一般由称谓、正文、祝词、署名、日期五部分组成,通常不随意改动。
其次,在内容上,力求准确,有针对性。或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或介绍、总结、说明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写作时务必将时间、地点、基本情况、事件原委、处理办法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交代清楚。另外,时间要求极为严格,要及时,因为应用文都是为解决问题而写的。
第三,在语言上,要求准确平实,通俗易懂,简练明白。叶圣陶先生说:“公文不一定要好文章,可是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通体通顺,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说的是什么。”多数应用文不宜采用描写、抒情,切忌堆砌形容词;更不允许虚构和夸张,即使有描述,其目的必须是为了说明问题。应用文还经常使用一些专用词汇和术语。此外,应用文在语言方面还有较多地运用并列短语、介宾短语,沿用一些文言句式等语法特点。
应用文可分四类:第一类是公文书类,有通知、决议、指令、请示等,是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文书。第二类是事务文书类,有计划、总结、报告、合同等,是交流情况,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解决问题的工具。第三类是科研应用文类,有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科研报告等,是进行科研和描述研究成果的重要文体。第四类日常应用文,有书信、日记、电报等,这一类应用文使用频繁,中学生学习这类应用文非常重要。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应用文有:通知、启事、电报、汇款、介绍信、证明信、公开信、倡议书、申请书、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贺电、会议记录、计划、黑板报等。下面分别从格式、结构、语言三方面谈应用文的写作。
1、应用文的格式
应用文都有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有了格式,不仅眉目清楚,而且有了规矩。这为读写应用文、处理问题提供了很多方便。且部分应用文的格式有直接生效的指导作用或法律约束。因此,写应用文必须遵从各种应用文惯用格式。以电报稿、通知、启事、申请书、感谢信、表扬信、祝贺信、倡议书、建议书和一般书信为例:
(1)关于称呼语。启事不必开头写称呼语,通知如标题已明确通知的对象,不加称呼语了。其余8种都要求抬头顶格写称呼语,称呼语后面必须有冒号,问候语不能语称呼语同一行。
(2)关于正文首行。只有电报的正文首行顶格写,其余都空两格开始写。
(3)关于致敬语。结尾不写致敬语的有:倡议书、建议书、启事、电报和通知。结尾必须写致敬语的有:祝贺信、申请书、感谢信、表扬信和一般书信。致敬语不能与其它内容写在同一行。
“敬礼”必须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之后一般不点标点符号,要写也只能写一个叹号。
(4)关于署名和日期。只有电报的署名紧连正文,其余均可另起一行右署名。
只有电报不写拍发日期,其余都要在署名下一行位置上写准日期。写日期时,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使用要一致,不能混用。
2、应用文的结构
应用文的结构,要求完整严密,层次清楚,简单明了。一般说来,应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格式,即由三部分构成--标题、正文和结尾。如:
(1)计划。由三部分构成。①标题:包括单位名称、计划内容和使用期等。②正文:一般包括前言、目的、任务、具体措施、实施步骤、时间安排、注意事项和检查办法等。③结尾:即落款部分,交代制定计划的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交代制定计划的日期等。
(2)总结。一般也是三个部分构成。①标题:与计划标题类似,包括单位名称,总结期限,总结内容等。②正文:包括基本情况;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存在问题和今后意见。③结尾:和计划一样,要交总结的单位名称和写作日期。
(3)简报。一般有三部分。①报头:它是公文样式的标志,不是简报的题目,包括简报的名称、期数、编印单位、印发日期。②正文:正文之上一般有标题:正文一般以刊登一分材料为宜;正文末尾可注明供稿单位或撰稿人姓名。③结尾:写明发送单位和印发的份数。
(4)电报稿。电报稿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格式。在拍发时向邮局索取,按规定填写。电报全文由四部分组成。①电报头栏。由电报局营业员、值机员填写,与发报人无关。②收报人住址姓名。由发电报人填写,“收报地名”栏写╳╳省(市)╳╳(县)即可。至于更具体的地址如╳╳区╳╳街╳╳号和收报人姓名,则写入“收报人住址和姓名”栏内的方格中,不可写入长行横格中(这里是值机员译写电码用的)。③电报内容和署名。由发报人填写。电文不必点标点,电文后要紧接着写上发报人的姓名,以便对方收到电报后能知道电报是谁发来的。电文和署名也要写在方格内。④发报人姓名、住址、电话。要按规定详细填写,这部分内容并不拍发,仅供邮电局参考。
(5)讲演稿。讲演稿的结构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①开头。除对不同的听众要加上各种不同的称呼外,要开门见山,接触讲题,提出全文主要内容,说明演讲的意图,以便听众能抓住要领。②中间。要突出讲话的中心,把讲话的内容集中在主要三点上,反复申述,铺陈展开。讲话的内容若多,可以分项来谈,使层次清楚,便于听众掌握。③结尾。为了使听众对全部讲演内容有清晰、完整、深刻的印象,在讲演的结尾,一定要把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个小结。
(6)说明书。说明书不论报刊登载或张贴,均以介绍商品的情况和属性为重点,写法不拘一格,文字要生动活泼,简明易懂,其结构由两部分组成。①总介绍。用概括的语言介绍商品名称、产地、规格、性质、特点、功用等。②说明重点。与商品有关的重点事项必须介绍清楚,同时提出使用产品应注意的问题,如易燃、怕晒、易碎、耐高温、有无毒性等。
3、应用文的语言
应用文的语言重在实用,一个字一句话往往至关重要,有人说“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笔,笔下有毁誉忠奸。”为这不夸张地说出了应用文语言的重要性。应用文语言一般要求平实、得体、简洁。
(1)平实。即准确朴素,它只要求平直的叙述,恰当地议论,简洁地说明,准确通顺地把客观事实、作者的观点说清楚就行,既不能夸张渲染,也不需要描写抒情,那些华而不实的空话、大话更不能用。
(2)得体。应用文的语言是为特定的需要服务的,要受明确的写作目的、专门的读者对象、一定的实用场合等条件的制约,因此语言使用一定要得体。颁布政令要庄重严肃。请示、申请要委婉平和。批评表扬要持之有据、分寸恰当。广播稿的语言通俗化、口语化,要尽量使用短语,避免用长句,有些词语在书面语中可适用,在广播稿中却不适用。又如解说词是供群众听的,读起来要上口,听起来要顺耳,解说词是对实物和画面进行解说的,因此,要用形象的文学语言,描绘所解说的事物和形象,感情要充沛,还可使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综合表达方式。另外要正确使用应用文的习惯语,切实弄清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如信函中的称谓、问候和致敬语要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