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翻译范文
时间:2023-04-03 12:1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伯牙绝弦翻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佚名 【朝代】未知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标签: 音乐知音小学文言文故事
2、译文
篇2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古代的诗人、词人在其作品中所创造的情景、意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透过这些画面,我们可以窥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所体验和创造出来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细细品读,认真地体味,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都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感知大意的初读。倘若学生还未知文中讲了什么,也没了解古文的特点,教师的问题就如炮弹发射般地向学生扫去,学生怎能初品文章的古文味?我看当时学生可能还在课堂的门外徘徊,意境是否稍入更是可想而知。
2.练习停顿的试读。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有格律,格律分为押韵、平仄和停顿。若这样训练读起来,便使诗词有回环之美,形成了一唱三咏的韵味,表现了情感的回旋往复,且使诗词成为一个完全的整体。
3.执果寻根、角色转换的悟读。扮演角色悟读,我们暂不说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转换角色的诵读中,学生能够进入到人物内心深处,并想象出生动的言行来表达,与人物同喜同悲。这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和主题的理解都有很大促进作用,并有利于想象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比起通过讨论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这样的诵读似乎更生动,更能一举多得。
4.配以音画的诵读、品读。教师根据意境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音乐帮助学生理解,会收到很好效果。比如朗读李煜的《虞美人》时,配上哀婉感伤的音乐;李白的《将进酒》,拿来朗诵,则配上豪迈的乐曲;而《伯牙绝弦》在诵读时,就可配上《高山流水》来品赏。朗读,还可对应图画,正如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这对创设意境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说音画结合给古诗词教学酝酿情境提供了一个好的通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俗话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虽然在课堂上学生能知道诗词的意思,但都是硬邦邦的解释,而不是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无法深入其中。教师应该在预习之前就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因为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很有必要,我觉得方法有这些:
第一步,借助书中注释。学生在熟读文言文的基础上,可以借助书中注释来初步理解文言文大意。有了注释,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积累去补充或去想其他语句的意思。翻译虽然有些粗糙,但也能大致知道文中写了什么。
第二步,借助书中插图。《伯牙绝弦》中就有一幅插图,一人在弹琴,面对高山流水,神色若有所思;一人则好似仰空赞叹,俨然一副沉醉的神色。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就可以看出文中的故事情节。文言文后面只有几个注释,这对于理解全句或整篇文章的意思是非常难的,如果教师能正确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画的意境,那么对于这篇文章的大意学生就能达到基本理解了。
第三步,通过电脑收集古诗词或人物的时代背景资料。学生通过刚才两种方法,只能说是了解了大意。如果想要更深一层地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就需要去了解其间有关的背景。如《伯牙绝弦》中伯牙的背景是:一位宫廷乐手,每天对着一群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弹琴,他们只拿他的乐曲享乐,根本不会在乎你弹了什么?从中学生就可能知道他在遇到钟子期之前内心该是多么孤独寂寞,之后又是多么激动兴奋,所以在学习课文时也不难理解伯牙为何在钟子期死后破琴绝弦。
悄悄静思心潮翻,依依深情见笔端
在课堂上,特别是教授诗词、文言文的课堂上,如果给足学生潜心静思的时间,给足学生品味的空间,让学生掩卷凝神,一任思绪飞扬,就可以收到喧闹无法达到的效果。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也是学生真正自主阅读的表现。这样,学生心灵的闸门容易被教师叩开,此时的教学也将涌动着生命的灵性,师生的潜能也将如花绽放。
篇3
“低碳课堂教学模式”摈弃了当下“满堂牵”“满堂电”“满堂舞”这种“高投低产”的教学模式,走了一条协调、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的教学之路。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将经济学“低碳经济”的理念引入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低碳”的优质教学概念。
我们认为,“低碳”就是在正常教学工作时间内,以重自学、重潜质、高效率、高质量、轻负担、轻压力为特征的教学管理理念。
一、重自学、重潜质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只有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让学生的脑、口、手都动起来,才能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因此我们摸索出自主学习的一套模式:“预习—交流—反馈—达标”。
1.预习
基本步骤:
——师生共同制订预习目标和预习要求;
——教师出示预习提纲,做好预习指导;
——学生搜集各种信息,做好预习作业。
2.交流
这一环节是在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学习成果,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交流是对预习的升华,是锻炼学生能力,展现学生才华,树立学生自信的有效途径,通过交流、展示,达到“堂上提高”的目的。
3.反馈
反馈是学习小组派代表汇报组内的交流成果。我们提倡:一个问题,多种考虑。汇报时各小组选用喜爱或擅长的读书法汇报,允许插话、补充、挑战、争辩,方法不拘,形式不限,无压力,无约束地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
4.达标
我校实行课时作业制度,要求每堂课的作业时间不少于10分钟,留足充分的达标时间。要求学生在不商量、不看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当堂上交。这样做,既可以克服课后作业互相抄袭的现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当堂过关”“当日过关”。
二、高效率、高质量
我们希望通过“预习—交流—反馈—达标”四个步骤,做到教材内容“当堂过关”“当日过关”。
三、轻负担、轻压力
所谓“轻负担”,并不是没有负担,也不是越轻越好。“轻负担”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适当的负担,即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学习规律的合理的课业负担;二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不会感到客观负担的存在,乐此不疲。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就有充裕的时间玩耍锻炼、发展爱好、遨游书海。
教学模式“预习—交流—反馈—达标”的实验刚起步,实验效果还不明显,但“高效率、高质量、轻负担、轻压力”是我们的追求。
现在我就谈谈《伯牙绝弦》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小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文言词的拗口,语言凝练难懂,这是学生对文本学习的第一道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教给学生一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尤为重要。第一课时(因时间关系刚才没有展示),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请看导学方案:
第一课时
■
以上的“预习”环节足足有15分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接下来的“交流”“反馈”环节,学生畅所欲言、补充、争辩,教师不随意插手、插口,不包办代替,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由于“预习”“交流”“反馈”前三个环节学生能做到积极探究,教师做到适时点拨,到了“达标”环节,学生都能轻松过关。总的来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老师基本上是按照“预习—交流—反馈—达标”这四个环节操作的,老师堂上说的话约5分钟左右,而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时间超过了30分钟。这就是我们努力要实现的“精讲多练,高效收获”的课堂。
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第二课时似乎未体现“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现在我就谈谈这个课时的设计意图。
由于每篇课文的风格、课时的任务不同,“预习—交流—反馈—达标”每个环节所分配的时间也会相应跟着改变。这篇短小的文言文,理解文章的表意不难,但要体会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感受俞伯牙因钟子期的离去的那种悲痛欲绝、灰心失落的心境,以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是不容易领会到的。况且,古诗文的学习尤其需要意境的创设,不能仅仅停留在直白地翻译,否则古诗文原有的韵味就会荡然无存了。因此,在“反馈”环节,教师就要通过补充课外资料、仿句练习、配乐朗读等教学手段来渲染气氛、营造意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中:和钟子期一起欣赏伯牙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陶醉于他们相遇相知的幸福愉悦;和俞伯牙一起为子期的死而痛心惋惜,黯然流泪……虽然第二课时教师的语言确实比第一节课多了,但教师的说不是越俎代庖,不是在灌知识。教师的语言一直引领着学生在字里行间里,细嚼慢咽地品意境,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最终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统一。
家庭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第六、七题。
2.我能搜集歌颂人间友情的诗词。
3.我要阅读有关交友的故事《管鲍之交》《刎颈之交》。
由于要求写的作业在课堂上完成了大部分,仅留下两题约10~15分钟可以完成,其余的是课外阅读、积累的作业。
纵观两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能朗朗上口地诵读课文,能借助各种学习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大意,感悟到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到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而且作业量少而精。这样的课堂能不能算是“高效率、低压力”呢?我想,这还需要时间去践行、去验证!
篇4
【摘要】文言文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有的老师忽视文言文的教学,一些学生害怕学习文言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加强小学文言文教学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一是古为今用,让经典扎根于孩子心中;二是今为古用,多媒体巧为文言文学习架桥梁;三是吟咏诵读,让学生与古圣先贤对话。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在古代汉语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精炼、简洁的书面语体,文言文有其自身的独特之美——韵律美、意境的含蓄、幽深的内涵。她作为我国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形式,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她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潜质和独特的审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具有独特的魅力。
小学新课程比较重视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进入小语教材,以人教版为例,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杨氏之子》、《两小儿辨日》等文言文,都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思想纯正的名篇,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要求。
但是在文言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正如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所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一是很多教师很难把握这一教学内容,要么熟视无睹,要么一读了之,要么无所适从,很少有人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研究。二是大多数小学生怕读文言文。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时代久远,再加上语言简约、精深,很多学生读起来觉得难以理解,产生畏难情绪,加之小学考试时占分极少,因此不重视学习文言文的,把厌烦的情绪带到中学,甚至影响终身。
作为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会学文言文?怎样让文言文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占一席之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古为今用,让经典扎根于孩子心中
古诗文是中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比重较大。以2013 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考卷占分比例为例,古诗文占37分,仅次于占50分的作文之后。语文学习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不可能期望所有的古诗文学习都等到要参加高考时再来重视,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要重视和加强古诗文的教学和熏陶。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总结自己几年来从教文言文的经验,学生之所以学不好文言文,阅读数量少是主要原因之一。仅仅依靠教材中几篇文言文的积累,学生是没有“后劲”的。我在研究课题《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时,古诗文的教学问卷调查显示,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共性的感受:在小学背诵的古诗词到中学之后用处很大,进入中学学习时,小学阶段背过的诗让自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基本可以不需再费神费力去再背诵、储备。但文言文学习却很吃力,很多文言文的考题写在试卷上,明明没有几行字,可是看似简单,却就是“不知所云”。因为文言文影响自己的语文成绩的比率不在少数。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的数量太少,难以为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我校教研主任杨佩君老师,就我研究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课题进行探讨时,引用崔峦老师提出的“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这一观点,提出一个构想——开发我校《文言文校本教材》,结合课内教材实施教学,合理规划和进行拓展,让学生自低年级开始,就适当得接触一些类似《伯牙绝弦》的千古美文,激发学生从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到一些方法,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巩固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确实保证学生文言文学习量的积累。参与探讨的老师也都认为这样做符合儿童认知螺旋上升的规律,符合文言文教学的“小初衔接”,让千古美文在孩子心中扎根,从而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终生学习语文打好基础。
二、今为古用,电脑巧架文言文学习桥梁
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历代留下来的精华、典范作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观看影视作品等各种途径提前熟知内容,但对文言文这种早已远离我们生活的语言形式,理解起来则不是一件易事。文言文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喜欢逐字逐句将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加以讲解,并贯穿上下文疏通文意。而在字词的疏通过程中,以“工具性”为主要导向,以字词句的解释、翻译、练习为唯一目的,限于琐碎而遗落篇章大意,使教学无法进入与之相联的文化情境,不能达到深层的体会、领悟和精神的陶冶。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以直观的形象、图文并茂的技术效果,新颖、趣味、艺术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它能通过数据、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对信息进行有机的数字化整合和交互式处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由传统“平面”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走向了“立体”的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结合的直观接收。它为我们在课堂中解决一些枯燥、乏味的文本教学提供了桥梁,形象且高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由此,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文言诗文的兴趣。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文言文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1.用多媒体巧创情境,感知文言文的意境美。古文与音律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不少古文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教学中,如果使用音频渲染气氛,将内涵深厚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融合起来,尽可能地将文言文中的“情”化为听觉的韵律,那么将有助于学生披文入境,深入感受文言文的精妙。
2.用多媒体调动感观,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美。文言文用词非常精炼,在学习文言文时,应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光、形、色等多种形式,将抽象、概括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直观、具体的视听文字,让学生抓住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反复推敲、理解,从而领略古人用语的妙处,从而建立激发兴趣、提高情趣,拓展乐趣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尽快掌握“习文之道”,学得轻松。
3.用多媒体范读文本,体验文言文的情感美感。文言文虽寓理深刻,生硬难懂,但却节奏优美和韵律和谐,掌握其规律,便能朗朗上口。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文言文的情感意境,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在学生基本掌握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再用多媒体出示范读录音,让他们试着跟录音读,孩子们很快就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读出了文言文的抑扬顿挫,也从中受到了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