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1:5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测量能力的重要途径。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必要的测量仪器设备、足够数量的实训指导老师、符合学生就业特点的实习实训大纲和实训项目以及规范化的实训场地是保障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教学质量的五个主要因素。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软件”方面,如足够的理论教学课时、实训项目的设置以及实训指导老师的配置等方面均能保证;在“硬件”方面,我院以省级质量工程—建筑工程实验实训中心项目为依托,完成了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的建设,更新和添加了全站仪、电子水准仪和电子经纬仪等仪器及相关配件,为了使测量实训效果满足土建建设行业的技术要求,后期将会继续添加全站仪、GPS等高新测量仪器,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中来。因此,我院测量仪器设备的更新与改进,基本能满足建筑工程测量的实训要求,但规范化的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场地因各方面的原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测量实习过程中,学生任意地选择实习场地,流动性和散漫性较大,老师很难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无法对仪器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导致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难以保证,学生的测量技能较差,测量成果的精准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1.实训场地缺乏规范性布置
因为实训场地没有建立可以长期使用的标志点,导致学生选择测站点、目标点随意性太大,标志点不固定、不集中,不便老师对学生实训进行集中指导和管理。同时,因为不固定的测点缺乏标准数据,对学生实训数据的准确性无法做出科学客观的检查,部分学生甚至为了达到精度而对观测数据进行涂改、伪造,这使得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2.因为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的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场地
在学生人数较多,难以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学生在校内安置仪器的随意性较大,如道路上、路边停车区、人流比较集中区等,这样因过往车辆和行人影响了测量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也给测量仪器工具的安全性带来了隐患。因此,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质量,规范化校内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场地势在必行。
二、建筑工程测量
校内实训场地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合理配置,资源共享,全面分析社会对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测量技能的要求,构筑一个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建筑工程测量校内实训场地。首先,在校园内选择合适的实训场地是保证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综合我院校园每天的人流量、人流集中时间点、人流和车辆主要行驶路线以及地物、地貌的特点等相关因素,选择了两个校内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实训场地,第一块实训场地为图书馆与主教学楼之间的草坪地块,该片场地面积相对较大,在上课时间段受人流和车辆的影响较小,适合约10组的测量小组(5人/组)展开基本测量工作,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认识与基本操作;闭合路线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等。同时,因为该片场地相对比较集中,便于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和监督管理。第二块实训场地为建筑工程学院办公楼前人工湖地带,因为该片场地地势落差较大,地貌特征比较明显,地形变化较大,同时地物也比较丰富,有主干道、弯曲的石子小路、小湖、凉亭、桥、办公楼、台阶、绿色植被等,与生产一线的具体情况较为接近,比较适合开展数字化测图、施工放样等测量项目,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生产一线的测量任务;其次,点位的布设是进行具体测量实施的关键工作。布设点位主要有控制点和测站点,为了使布置的点位能够长期使用,我院选择了专门的不锈钢材质、大小适中的永久性测量标志点100个点左右,每个标志点上均有“建筑工程学院+点号”的字样,方便学生查找;采用钻头和混凝土将这些标志点布置到两个实训场地的相应位置,做到了间距整齐、分布合理、标志清晰、牢固稳定,并且数量充足,确保能满足测量实训教学的要求。通过这些标志点的布设,也纠正了学生以往对“点”标准的错误理解,再根据点位情况,分成若干测区,按小组分配到不同区域完成相应的测量任务。这样有助于多个教师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更为及时掌握学生实训动态。再次,点位布设好后,接下来就要有这些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的参考数据,我们以控制点坐标和高程为参考,利用全站仪和GPS测量技术对所布置的近100个标志点进行了全面的观测,获取了这些点的平面坐标值和高程值,并将这些点利用CASS软件绘制成测区地形图,这样就对学生的实训结果的正确性和精准性有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从而防止学生马虎敷衍、弄虚作假,保证了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教学质量。最后,为了满足一年一度的安徽省高职院校测绘类项目的技能大赛,我们还特意布置了一些专门为大赛项目准备的一些点位,以满足大赛项目的测量要求。
三、规范化建筑工程测量
篇2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主要研究建筑各构造组成部分的施工情况,包括施工工艺、材料应用、机具设备及工程质量验收等内容,知识涵盖面广,且与施工现场的实践操作联系密切,是用来指导学生后期顶岗实习或就业的一门实用性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修完各专业基础课(建筑力学、工程制图、建设法规、房屋构造等)学时后方可开设,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需掌握基本的工程施工方法,了解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能够处理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2现阶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现阶段大部分仍采用纯理论教学的模式,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知识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差,这种教学模式并不符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现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1)概念性知识点多,学生对课程内容消化能力差。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概念性内容比较多,普通的讲述方法是以理解概念、消化知识点为主,考核环节也主要以课本知识的重难点为主。学生在学习抽象的专业概念时对其理解能力的要求就比较高,例如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时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放松等一系列施工工艺,学生在无情景的学习环境中就很难理解其施工过程,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也就很模糊,对知识点的消化能力差,不能理解并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那一堂课的讲解对于学生而言就只能是徒劳无功。
(2)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差。通常采用的教学形式以直接讲述或PPT演示为主,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详细讲解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新知识,缺乏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意识。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课堂环节安排无新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差。初、高中式的填鸭式教育在大学阶段是行不通的,这个阶段主要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为将来的任务型工作模式打好基础。
(3)无实践教学环节,知识应用受到限制。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情景教学无条件开展,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少之又少,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不能应用到工程现场。例如,钢筋工程中钢筋的加工制作,包括钢筋调直、弯曲、除锈等,学生在掌握技能后不能现场实践,则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加深巩固,久而久之,这种理论性的知识就会被慢慢淡忘。再例如,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的拌制,坍落度检测,试样的制作、振捣、养护及拆模后的抗压强度检测这一系列实践环节如不进行,那所有的知识技能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3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形式及内容改革的几点建议
(1)知识点精讲,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对于理论性知识尽量做到精讲,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及辅助教学用具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多媒体演示教学是最为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演示教学中添加图片、动画及施工视频,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熟悉现场施工情况;对于各个建筑配件,以模型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同时也可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比如梁柱节点构造,节点处钢筋绑扎形式,混凝土模板支护及变形缝的设置位置等,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便会发现问题,从而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也非常有帮助;对于一些较大难以制作的结构构件,可通过现场观摩讲解的形式,认识其构造及施工特点,加深理解。
(2)教学内容模块化,坚持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传统的教学内容以章节为主,不能突出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当以一个模块为一个项目单元,例如,砌体工程以一个工程案例导入新课,课程内容围绕此案例展开,从案例中涉及到的砌体工程材料、设备、施工工艺、质量验收及常见工程事故分析,以此进行模块化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教学过程设计更贴近实际工程施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也能够根据项目的设定以任务为导向,完成整个模块的系统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完善实践教学设施,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涉及到的各项工程内容均应设置与其相匹配的实训基地,例如,钢筋混凝土工程实训基地中应当有绑扎好的梁、板、柱及基础钢筋,有支设好的模板,有部分浇筑完混凝土的构件等可供学生观摩学习,把书本上的图转换到现实中,让学生能够真实的看到、摸到这些具体构造;通过提供建筑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钢筋的绑扎及模板的支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4)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是为了向社会输出人才,因此教学模式应当适应将来的就业形势,工学结合是现阶段高教的主要模式。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这种联系实际,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及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教学环节的设置均应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同时工学结合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就业目标为动力,以学习实践为手段,实现从教师讲———学生学到学生问———教师答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4结语
篇3
英文名称: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6011
国内刊号:11-3032/TU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4
关键词 消防监督;消防管理;性能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6-0059-02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急速提升,建筑业内涌现出了许多大型、新型和特型的建筑。这些新型建筑一般都超出了相关的规范标准,所以旧有的处方式防火设计观念已经无法适应并解决此类问题,对此,我国很多地方都展开了性能化防火的研究及应用,以达到火灾损失目标、防火安全目标以及工程设计目标三者之间的统一和谐,但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国内性能化消防设计规范和相应评估工具的缺失等,因此,怎样规范消防监督管理,稳步推进性能化防火设计工作是我国消防事业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定义及其范围
性能化防火设计以消防安全工程学为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类防火设计方式,在现今的消防工程学及火灾科学里是最受重视的研究范围,它依据建筑结构、功能和里面可燃物等各方面的详细情况,使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式方法,先确定整体防火系统应该达到的功能目标及设计指标,再预先设置不一样的火灾场景,分析火灾发生及延烧的整个过程,进而选择对应的消防安全工程举措,同时对火灾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预测、评估,得出最好的防火设计方案,从而给建筑提供最恰当的防火保护。
按照我国消防法规定,在建筑防火设计进行时,首先必须达到国家相关强制规定的技术要求,在现行规范不能满足该建筑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才能借能化防火设计,也就是说,性能化防火设计并不是可以广泛适用于一切工程项目的,其适用范围一般包括:
1)我国现行消防技术规范及标准里没有明确涉及的建筑工程;
2)受建筑物的功能影响,执行现有规范及标准的确存在难处的建筑工程;
3)地铁等地下建筑类的特殊工程;
4)在应用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消防安全类问题的建筑工程。
2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消防监督管理程序
依据传统处方式进行设计的建筑工程,我国已有相关法律规范明确地规定了相应的监督管理程序。而对于性能化防火设计来说,我国并没有相应的统一规定。但从我国部分地区制定的地方性实施细则来看,性能化防火设计监督管理程序应该包括:
1)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之初,消防机构就应该依据设计单位和业主的申请报告来确定该建筑工程是不是需要性能化防火设计;
2)初次确定的建筑工程设计或者需评估的内容、安全判据、安全目标、计算参数、火灾场景、分析工具等都应由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单位报告给消防机构审核;
3)性能化设计的文件或者评估报告在完成后应该报请消防机构审查,并由该机构组织专家对其论证;
4)设计单位应该以消防机构已经审查通过的性能化设计文件或者评估报告设计施工图并报送消防机构再次审核。
3 性能化防火设计中如何选用分析工具
由于我国现今并没有对性能化防火设计进行评估的有关规定,所以,在选取性能化防火设计分析工具的时候应选择在被国际广泛承认并且可信度高的分析工具或者分析方法。
目前,很多相关单位都自主研发了性能化防火设计分析工具,设计单位在选用这些分析工具之前都应该对该工具的可靠度、不确定性和局限性进行周密客观详尽的分析,提供可验证该工具可靠度的权威论文,并报告消防机构审查同意后方可使用。对不能提供权威论文者,如果必须使用,则需要同时使用另外一种可信的计算工具进行测算。
4如何确定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参数
从我们实践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现实情况来考虑,有如下几个问题在确定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参数方面极为突出:
1)火灾场景的设计数据的计算太过粗略
造成这种结果的一种可能是设计单位为了方便,经常直接提取参考资料里的火灾荷载密度等相关数据,从而忽略了实际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另一种可能则是由相关数据不全造成的,相关数据不全就会造成设计单位在选择计算参数时只能依照类似的建筑进行估算,因而与实际建筑工程的情况并不吻合。
2)设计数据多为引用,本土资料缺失
目前我国的性能化防火设计的设计数据一般都是国外资料,由于各个国家的防火规范都不尽相同,对某些材料分类的标准也不尽统一,所以,一旦在引用这些数据前没有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别的话,就会出现严重的错误。
3)国内消防数据的缺失
选定火灾场景是性能化防火设计里特别关键的环节,它有助于工程设计人员和相关审核人员准确地判断该项建筑的火灾危害及风险,并调理整合设计以便达到更好的安全消防水平。但由于国内消防数据的缺失,造成了相关人员选择火灾场景时,经常是由经验判断决定,人为影响很大,也设缺乏科学的说服力。另外,收集整合不同性能建筑里人数统计数据也是很有必要的。
5 我国现行规范与性能化防火设计之间的关系
在目前范围内,性能化防火设计是比较先进、科学且有效的防火设计方式,它在消除新型大型以及复杂的建筑工程中的防火设计隐患方面大大弥补了传统设计的不足。但这并不是说性能化防火设计可以取代传统处方式的设计,它们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互补关系。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相关内容参考价值很高,对完善我国建筑防火类规范有着重大意义。
6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单位及其设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
首先,性能化防火设计单位应该是独立的法人,其次,它和它的设计人员都应该取得相关的资质。但是现今国内相关资质的评审条件并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制定有关的评估资质的评审条件成为了推进性能化防火设计工作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许兆亭.论对现行消防监督检查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21(1):6-7.
[2]霍然,袁宏永.性能化建筑防火分析与设计[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村镇建筑工程的特征及其灾害防治面临的难题
(一)我国村镇建筑工程的主要特征
1.村镇建筑工程的特征。由于经济文化水平较为落后,我国村镇的建筑工程总体的灾害防治能力较差。就我国村镇房屋建筑的结构特点来讲,村镇的房屋建筑多为木结构、石材结构、生土(木)结构以及砌砖体结构等,房屋建筑容易受到暴风雪灾害、白蚁灾害的侵袭,防震能力较差。村镇房屋建筑的结构限制了村镇建筑工程的抗灾害性能。另外,我国村镇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房屋建筑多数都是请当地的建筑工匠根据当地风俗习惯所建。建筑工匠由于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房屋建造过程中抗震防灾技术都鲜少使用,导致了多数的村镇建筑造价都比较低廉、结构比较简单,且防灾害水平低。
2.影响村镇建筑工程防灾的因素。我国村镇的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受地域分布情况以及村镇的经济建设水平、各聚居区的建筑形式与风俗习惯的影响,我国村镇建筑工程的灾害防治能力差异显著。同时,不同的村镇地区,各类灾害的类型与特点,以及灾害产生的影响与效应都存在的较大差异,使各村镇建筑工程所使用的防灾技术措施也存在差异。村镇的规模较小,各种可利用的防灾资源有限,因此,在村镇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以及防灾管理。此外,在村镇的建筑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防灾减灾意识,且村镇中专门从事建筑工程防灾减灾技术服务与管理的企业严重缺乏,从而导致村镇建筑工程的灾害防治水平低下。
(二)我国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面临的难题
首先,我国农村城镇的建筑工程在规划建设时,科学的防灾减灾指导严重缺乏。村镇房屋建筑在建设时缺乏合理的功能布局以及建筑用地选择。多数村镇的房屋建筑受风俗习惯影响,直接选在比较危险的地段建造房屋,使房屋建筑在建设的前期,忽略了必须的建筑土地的安全评价,从而使房屋建筑长期受到各种灾害的威胁。例如,在三峡移民区村镇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村镇大批的建筑工程都选建在滑坡堆积体或泥石流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使这些建筑工程长期受到各种地质灾害的威胁。因此,村镇建筑工程建设前期的土地评价必不可少。其次,相较于城镇而言,村镇的民房与旧房的数量庞大,这些建筑普遍都忽视了防灾水平的提高,且建筑的质量非常差,建筑的抗震防灾能力相当差。再次,村镇的建筑缺乏统筹安排,且安全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导致村镇建筑工程在灾害面前更显脆弱。
二、我国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标准体系的构建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考虑,构建我国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的标准体系,要立足于建筑工程的综合防灾规划以及防灾减灾技术的要求,从规划建筑设计、合理选择建筑用地等方面提升村镇建筑工程的综合灾害防治技术,并有效结合其他灾害防治技术,构建一套适合我国村镇建筑工程特征的灾害防治标准体系。
(一)村镇房屋建筑工程标准体系的构成
为了减少在发生暴风雪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火灾以洪水灾害等各类灾害的时候产生的建筑工程的损坏,而导致的重大损失,小城镇与农村地区在土地利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城镇规划等一系列建筑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防治灾害的活动被称为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而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的标准体系主要是指按照村镇建筑工程涉及的各种灾害防治标准的内在逻辑联系,将各类建筑工程的灾害防治标准进行梳理、归类、配套,从而形成一套科学的灾害防治标准体系,建立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的科学秩序。一套比较完整的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体系,主要包括了通用标准、基础标准、专用标准以及综合标准四个层次。为满足以后的村镇建筑工程的灾害防治的需求,可根据建筑工程的防灾规划、建筑工程用地规划以及工程设施防灾等多各方面,构建村镇建筑工程的灾害防治标准体系,其具体框架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图
(二)村镇房屋建筑工程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
1.通用标准。适用的领域:对村镇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以及扩建中所利用的土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领域、村镇建筑工程建设选址领域、城镇规划领域、村镇建筑工程供排水系统以及燃气热力系统的抗灾设计、抗震设防区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领域等。主要内容:明确村镇建筑工程的空间布局方法、防灾规划的具体技术要求,并提出了相应区域之内建筑工程防灾的基础设施布局。同时仔细勘察建筑工程用地潜在的危害以及用地的稳定性,并针对建筑用地特点制定相应的防灾策略。此外,还对城乡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人为灾害等各种灾害类型进行具体的灾害防治分类、村镇建筑工程建设要求以及土地利用要求进行具体规划。结合村镇建筑工程的特点,对其给排水系统、燃气系统、供电系统以及热力管网工程进行科学的防灾规划,综合评估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并制定有效的抗震策略。
2.基础标准。适用领域:对可能发生的人为与自然灾害的村镇综合防灾减灾领域、基础设施防震减灾领域、建筑工程结构抗灾设计与管理等领域。主要内容:比较全面地规定抗洪抗火灾害、抗震灾害、抗地质灾害与抗风雪灾害等门类的灾害的程度与防御规划的基本术语。(如灾害分级术语、灾害程度术语等)。同时,全面规定了各种基础设施抵抗各类灾害的基本术语与防灾符号,以及防灾减灾规划的图例等。
3.专用标准。适用领域:村镇各类建筑工程的选址用地的安全性评估领域、工业用地规划领域、活动断层的探测领域以及可能发生人为与自然灾害的城镇规划、防灾规划设计。主要内容:进行建筑工程的用地的安全性评价以及规定防灾技术要求与方法、规定工业区用地与选址的防灾技术。同时,还综合评价了易发灾害的规模效应以及破坏范围,规定了村镇的长期疏散场地与避灾路径等。
4.综合标准。适用领域:村镇地区防灾勘察与管理等领域、村镇地区建筑工程结构防灾减灾设计与施工等领域以及村镇地区灾害规划、种类划分以及预防目标管理等领域。主要内容:比较全面地规定了事故灾害、自然灾害以及突发安全事件的安全强制目标及其所需技术管理要求等。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面临的主要难题,并在此基础上大致构建了我国村镇建筑工程灾害防治标准体系。但在标准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在各标准层内容分析上还不够全面,望各位同行积极指出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卜长明.村镇建筑简易消能减震技术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杜建良.坡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及地质灾害防治[D].浙江工业大学,2011.
[3]侯晓斌,陈凯.试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方案选择及工程布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0):46-47.
[4]聂忠华.试析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措施[J].华章,2012,(32):334-335.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也正是由于激烈的竞争,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和前进,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质量是促进建筑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和前进的动力。
1.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建筑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质量的管理工作是需要一个完整的队伍进行统一管理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涉及到的技术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较高,所以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上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果。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高的现象,那么这就需要建筑项目相关部门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队伍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计划的进行开展专业培训学习课程,宣传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常识,强化管理人员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水平的意识,拥有一支专业技能强、道德水平高的质量监督管理队伍,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2.加强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定要涉及到较多的建筑材料,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由此可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的监督和检查是非常必要地,为了确保整个工程材料的质量,首先就要从材料的供应商方面着手,在采购时要尽量选择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材料供应商,尤其是信誉度良好的,这样在合作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率比较低,而且即使出现问题,也便于建筑商与材料供应商一起解决。接下来就是在检验材料这个工作环节上,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对于一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我们就要毫不姑息的进行淘汰,坚决杜绝建筑工程中使用劣质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整个建筑质量和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材料质量的监督和检测是整个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说建筑项目的相关部门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材料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对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积极引进先进施工管理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建筑事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和前进,就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在建筑施工中涉及到的技术不仅仅是建筑施工技术,还包括质量监督和管理的技术,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技术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例如,引进多媒体技术加强对管理人才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宣传,这样的培训方式能够有效的快速提高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水平;另外在材料质量的监督和检测的技术方面,技术水平也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材料种类层出不穷,检测的技术水平也要不断的更新换代,及时准确的检测材料的质量以及标准,同时还要培养管理人员使用先进管理和检测技术的能力,保证先进管理技术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今社会竞争比较激烈,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有利于更好地参与社会的竞争,从而促进整个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水平不断的提高。
4.制定科学的施工中质量管理计划
建筑工程是一个比较大而且复杂的施工项目,在施工前要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召开会议进行详细探讨科学计划,尤其是在施工中的质量管理计划,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这就需要制定科学的施工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包括管理人员负责的工作内容,工作环节的衔接和处理都需要专门的人来负责,在施工前就要预先考虑和设计管理计划,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更好的应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能够对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调整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我们都知道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就会严重影响整个工程施工的进程,所以设计出一套符合建筑工程实际的质量管理计划,经过建筑项目负责的相关部门的审查和同意后,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就按照这个管理计划对施工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并按照这个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适时的做出调整和更改,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变动或调整也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结合着实际情况能够有效的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畏惧困难或疑难问题,我们要迎难而上,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顺利的进行和完成,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前进。
小 结: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兼顾各个环节,这方面工作重点就在于制度的监督和管理上,当然,这一环节的工作就会涉及到比较广泛的内容,包括技术、人才、制度等,需要从全方位来提高整个工作过程的质量和水平,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基础,这个前提和基础就是整个工程的地基,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要把这方面的工作重视起来,全面提高整个管理部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有效进行。当然在分析和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军;于祥民;浅析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郑建光;吴世明;卞守中;史佩栋;;搅拌桩施工质量实时监控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篇7
关键字:工业与民用建筑;测量成果;场地规划;关联;
1 引言
在建筑学中,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用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消费和居住的民用建筑;用于各类工厂施工,组织生产和为了生产提供相关服务的工业建筑;最后就是用于农业生产生活的农业建筑。一般情况下,农业建筑主要是存放农业相关物品的库房等,在建筑工程中所占比重不大。所以本文我们将着重研究的就是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到建筑就不得不考虑建筑施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进行的建筑场地的规划设计,然而规划设计的基础又是建筑测量。所以本论文将要研究的主要是在我国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测量成果与场地规划设计的关联。
2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测量
2.1 建筑工程测量的用途
建筑工程测量关系到我们的工程质量,如今我们的工业和民用建筑多修筑在地表附近,既包括摩天大楼也包括地下商场。为了更加合理的布局,建设出高质量的建筑,使得生活更加舒适,工厂效益更加高,在建设前就要先做规划,因此我们就必须对地表起伏以及周围的情况等相关情况进行整合测量,所以规划设计的基础正是建筑工程测量。
2.2 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和任务
如今的建筑工程测量已经发展为一门学科,并成为了土木工程学的基础科目。关于工程测量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以及地表分布并确定地面某个点的精确位置。对于如今的建筑工程测量,主要是分为测定和测设两部分执行的。所谓测定就是相关工作人员利用测量工具对建筑地点的具置以及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和整理,而测设就是将我们在设计图纸上标好的信息转移到真正的实物上并以此作为施工的依据。
建筑工程测量是测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分别是设计前的地形测量,建筑中施工测量和竣工测量。可见在建筑过程中测量贯穿着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只有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和技术,才可以建设出更高质量的工程。而且由于测量的多程序性质,我们还需在测量中贯穿着“边测量边检验”,以保证测量的准确。
3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场地规划设计
工业和民用建筑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主力军,对于建设出高质量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直接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前我们都要进行场地规划,对场地中规划进行分析,使建筑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布,并就此以提高场地利用的科学性,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它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与场地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使建设具有高度综合性,这些都要准确的测量成果来保证。
场地是一块可以利用的地方,而规划则是对这个地方的事物进行分配和安排以使得产生最和谐的效果。人们为了达到某种最和谐的需求而对一块特定的土地进行人工改造和设计,这就是场地规划。建筑场地规划的内容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类,而本文主要讨论的工业建筑场地规划和民用建筑场地规划。
3.1 工业建筑场地规划
对于工业建筑场地规划主要是对工业建筑物进行建筑前的场地布局。不同的工厂,有其不同的生产物品以及不同的生产环节,它主要可以分为两步“一是根据城市道路的要求安排厂区的总方位。二是根据生产厂的功能可将厂区分为厂前区、生产区、仓库区,有些厂还需安排生活区。”
在工业建筑中的场地规划应该分清不同区的不同任务,例如“生产区根据工艺流程来安排生产顺序。一般是 原材料检验零配件粗加工零配件细加工装配试车产品检验产品包装入库,根据不同生产性质布置各工序工种厂房,有些生产产品可集中在大厂房中,有些需分散布置。”
在工业建筑的场地规划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根据生产工艺利用场地的自然状态加以充分合理利用。如在藤县陶瓷产业园区中,在场地设计时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等要求下,厂区平面采用台阶式布局,使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且方量最小,土方挖土由原方案的7235万方减少至5348万方,不但降低了建设成本,且缩短了工期,加快了园区建设速度,使利益最大化。在如今若只考虑生产要素进行设计已经是不能满足的,为了满足环境的要求,在如今的工业建筑中我们还应该注意进行环境方面的设计和规划,在规划中注意绿化美化,建设出低污染的优美工业园区,使得人性化的工业建筑环境塑造出工人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从而使得工业利益最大化。
3.2 民用建筑场地规划
民用建筑场地规划设计是对场地内的建筑群、道路绿化、各种管线等进行全面、合理布置。在规划设计时应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因此在场地规划过程中,更要有准确的现状地形图,以便对场地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合理确定场地平面布局和进行竖向高程设计,做到明确建筑主次关系、完善空间布局,合理有序地安排场地内各种绿化及设施,使规划区内闹静分开,不同功能分开建筑,交流流畅,减少相互交叉与干扰,使场地布局整体合理、经济,达到在保证建筑群体空间形式及功能完整统一的同时,使建设项目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4 测量成果和场地规划的关联
测量成果是一个区域的综合性数据,只有严格掌控了该区域的自然状况和城市设施情况,才可以保证场地规划可以正确的实施和进行。所以测量成果和场地规划的关联可以分为两部分考虑,分别为测量成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场地规划反馈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4.1 测量成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
测量成果主要是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形结构以及相关需求数据的整合,而场地规划则是利用场地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设计,所以测量成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场地规划无论是对于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都要求满足以下几个个要求:“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二、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三、满足生产、生活的使用功能要求四、技术经济合理五、满通运输要求六、满足卫生、安全等技术规范和规定的要求七、竖向布置合理八、管线综台布置合理九、合理进行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十、合理考虑发展和改扩建问题 。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场地规划时对场地具置,周围环境以及范围要求进行综合掌握,可以在场地设计中准确且合理地作出规划,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这些都需要准确的测量成果来保证,所以可以说测量结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
4.2 场地规划反馈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场地规划后,我们需要对场地规划的合理性进行监理,而监理工作的进行则是充分考虑到了周围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这种考虑是多渠道,多方面的,并不一定是测量成果。而对场地规划的监理将直接反应到我们测量结果的正确性以及误差性。所以另一方面场地规划也可以反馈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5 结论
民用和工业建筑工程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直接关系着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所以对于民用和工业建筑工程的建筑测量和场地规划我们需要十分的注意。测量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在有了准确的测量成果前提下,才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规划成果。而场地规划是需求和谐化的保证,项目没有了场地规划就相当于一个公司没有了预算,实施中将杂乱无,带来的损失是无可估算的。所以测量成果和场地规划它们之间是关联的,并都是一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工程建筑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我们必须既要重视规划前的场地测量,也要重视场地规划,使工程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篇8
关键词 智能建筑;机电安装;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7-0132-01
智能建筑是科技进步的标志,融入了人文关怀和现代潮流,是建筑发展的趋势。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前提是机电设备的运用,因此,机电设备的安装关系到智能建筑的质量。对智能建筑机电安装质量进行监测,可以保证智能建筑的质量。
1 加强施工过程的工作协调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智能建筑安装过程中,必须要将安全放在首位,从细节着手,避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智能建筑安装工程复杂,每个人有不同的分工,在各自范围内进行,往往只注重负责范围内的施工,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实际上,每个环节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如果缺乏必要的协调,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将很难注意到细节问题,从而产生许多安全隐患。因此,施工单位之间要保持必要的协调,共同完成施工任务,保证施工质量。
1)明确专业施工界面。明确专业施工界面,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避免重复施工。在智能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专业施工界面迷糊的问题,尤其涉及到电压问题,更要小心谨慎,明确专业施工界面,如果分辨不清,则很容易按照设计图纸的方式进行施工,如果不符合要求还要修改或重新施工,耽误施工进度。
2)交错施工。如果施工跨专业,那么就要在提前进行安排,协调好各部分的关系,配合开展工作。对重要的工序认真检查。各部分的交错施工通过检查与落实后,不仅能够有序开展施工,还能够提高效率,确保施工质量。
2 严格把控关键设备的安装质量关
机电安装与智能建筑质量密切相关,与电气工程亦有一定的联系。当机电设备安装出现问题时,将会大大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与电气工程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有关,因此对于质量的要求很高。在智能建筑机电安装质量监测中,要明确和落实责任,做好统筹规划,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严格把关质量。
1)严格控制配电装置质量。配电装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气工程质量,也将影响到智能建筑的质量,因此,要严格控制配电装置质量。首先,从配电设备着手,从选择到安装调试,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埋下质量隐患。一些配电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如开关、变压器等设备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如果不注意把关质量,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会发生故障,甚至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要严格把关配电装置质量,认真验收,及时检查,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2)确保电缆铺设质量。电缆铺设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电缆承担着运送电能的任务,因此对于质量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一旦质量不过关,可能会发生火灾等事故。目前,铺设的电缆大部分的规格是三芯到五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电缆进行各种各样的铺设和缠绕,而且多为一次性铺设,如果施工人员不了解电缆规格,或者专业知识有限,经验不足,在工作中漫不经心,就很容易在铺设中埋下安全隐患,一旦没有认真铺设,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将电缆烧坏,造成事故。不同的电缆型号不同,如果没有对型号进行认真检查,马虎大意,就会降低电缆的防火标准和使用性能,继而发生事故。除此之外,还会大大影响智能建筑的质量。因此,电缆铺设的质量必须要高度重视。
3)检查配电箱。配电箱在电气工程中起到了控制器的作用,主要是在电能的接受与分配方面进行控制,维持系统正常运行,协调各方面的工作顺利开展。配电箱在智能建筑工程中通常数量较多,而且型号和原理十分复杂。由于施工队伍的人员涉及到工程诸多环节,专业不一致,资质参差不齐,因此设计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困扰,如修改的部分较多,基于配电箱的复杂,修改时会涉及到许多方面,加大了设计修改的难度。如果不考虑到实际情况,一味按照图纸施工,不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核,可能就会出现专业功能得不到满足的局面。因此,不管是业主还是监理,对于配电箱的修改通知单要进行一一核对。由于电气工程对于设备要求质量非常严格,因此必须要保证配电箱符合技术要求,否则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4)确保弱电设备安装质量。弱点设备在智能建筑中所需数量较大,铺设时有着严格的质量要求,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确保弱电设备的安装质量。在质量监控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对智能系统并不能做到完全了解,因此,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对设备的功能有所了解,并进行重点监控。如今,通常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关键设备的安装,许多施工队伍在招标之前往往承诺的很到位,在确保关键设备安装质量的前提下,还会满足更多的功能。这就导致一些智能建筑安装市场变得鱼目混珠,许多并不专业的企业浑水摸鱼,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去掉一些功能而降低成本,招标之前的诚信荡然无存,最重要的是,这会对智能建筑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
3 结束语
建筑离不开城市,城市亦离不开建筑。智能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标志,集技术和人文关怀与一体,确保智能建筑质量,就要进行有效监控,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才能使智能建筑受到好评。
参考文献
[1]陈鹏,纪晔.监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的作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
[2]余应厚.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
[3]林序,马冬梅.转变观念提高智能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质量[A].2000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0.
[4]康琰.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探讨[A].2002年晋冀鲁豫鄂蒙川沪云贵甘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2.
[5]王赞.浅谈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设计[A].河南省金属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篇9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施工;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X5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基本建设和建筑工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规模浩大、旷日持久的频繁生产与生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改变了自然环境,还将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研究岩土工程实施过程中所产生污染的原因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就是要竭尽全力控制它的污染程度,并采用组织的、经济的、技术的和法律的手段将不可避免的污染予以治理,从而使环境得以改善,把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减到最低。建筑行业是一个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比较明显和突出的行业,是世界各国重点关注和管制的行业之一。我国建筑行业在环境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更为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是世界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负担沉重、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建筑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1.关于环境岩土工程 1.1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主要研究类型 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强大的作用,使岩土体环境发生日益严重的变异,导致岩土体环境恶化,产生一系列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种类很多,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成因性质分为原生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自然地质作用引起)和次生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人类工程活动引起) ;按研究内容分为大环境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和小环境岩土工程(环境卫生工程和工程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按问题性质和类型分为区域性环境岩土工程、地区性环境岩土工程和区段性环境岩土工程。从岩土体形状和成分变化情况分为物理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和化学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1.2岩土工程问题形成的主要途径 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类型多样,影响深远,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这些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发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是人类工程活动长期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造成岩土体环境变异的途径有如下方面:(1) 地下水开采。(2) 矿产资源的开发。(3) 能源工业的开发建设。(4) 滥伐、滥垦及过牧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5)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建设。(6) 战争中狂轰滥炸对岩土体的扰动。(7) 岩土工程施工对岩土体和地下水也有环境污染问题。(8) 固体废物的任意堆积。(9)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 (10) 城市和工矿废气排放与沉降。(11) 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和污水灌溉。(12) 污水灌溉农田,也造成土壤污染。 1.3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范畴 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范畴, 各个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但总的来看, 有狭义的和广义的研究范畴之分。狭义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岩土工程, 其表现方式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种类型。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环境排放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或环境质量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和能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2建筑工程污染防治对策
2.1加强环境岩土工程学的学科理论研究 环境岩土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边缘学科,自从1986 年在里海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以后,才得到较快发展。由于发展历史短,理论体系不健全,有许多理论问题,如环境岩土工程学的内涵、科学性质,环境岩土工程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环境岩土工程学与环境科学、岩土工程学、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基础工程学等学科的关系,环境中岩土体—水—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土壤—环境的相互作用,污染的不饱和细粒土中质量传输现象及土壤、岩石性能在地貌方面变化或时效作用等等,均需要较深入的研究。
2.2 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废料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排除的粉煤灰达4 500万t,采矿排除的废矿石达4亿t,这些对于空气都有很大程度的污染。然而这种浪费所带来的闲置以及对于环境的污染,是可以通过岩土工程施工得到解决的,例如,我们可以将这些废旧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回填地基或者道路,这不仅对于地基有加大其承载力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废料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 2.3 用工程施工法,防治自然灾害 随着世界环境的恶化,沙漠化,区域滑坡等自然灾害已经见怪不怪了,对于这些自然灾害的防治,一方面可以依靠植树的方式解决,另一方面,也可以同城工程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例如,可以修筑防沙岩土工程,抵御沙漠的移动;而对于那些由于地形、地震、河流冲刷等造成的问题,则可以利用岩土对其加固和整治,在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采用工程测量,然后通过集水井、打坑滑桩等防治滑坡。
2.4水污染防治
(1)减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物。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先进的施工设备,选择毒性小的有机化学物等,减小施工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最常用的是布覆盖和湿法作业。
(2)循环再利用污染物。循环再用污染物是指将工地上产生的污染物在该范围内妥善利用,将原有需要被处理的水体废物重新调配发利用,污染物由原本的“废物”性质转化成“非废物”。在工地上常因施工制造丈量污水,例如磨桩、钻探,洗屋面等。要是将有关的污永循环再用,使污染物在工地内冉行消化吸收·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亦大大节省水赉灏。工地上常见的循环再用污染物例子包括有循环使用磨桩水、钻探玲却永、诜屋面水以作浇湿工地作降尘之用和作清洗出入车辆之用等等。
(3)集中处理污水。排放点或束端处理是指在污染物捧放前的最终点作处理.改善污水的质量后才捧放,这是工地常见的污承治理方法。捧放点处理方法虽是一种补救措施,但可以立竿见影.有明显经济和环境效益。
(4)污水及弃置物的有序排放,
(5)防止液(固)态有机物的泄漏。
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环境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的环境岩土工程也受到普遍的关切和重视,如何在发展经济,开展大规模工程的同时对环境加以保护已成为一件大事。当今的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很多环境资源、如在水源问题上,从淮河、太湖、滇池到苏州河,经历的都是一个先污染再治理的过程。据我国三百多个城市统计,每年城市生活垃圾达6000万吨,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因此,如何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高中明.岩土工程施工对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科技传播2011(7)
[2]邱斌.贺跃光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变形观测理论与方法述评[期刊论文]-江西有色金属2010
[3]黄裕锋,康小东.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管理[J].中国市政工程,2005(2).
篇10
关键词:房建工程;混凝土材料;施工建设;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居住环境和房屋质量的要求也随之而不断的提升,特别是近年以来,随着人口压力的不断加剧,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混凝土建筑工程建筑发展尤为显著。但是由于混凝土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其施工技术控制和质量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成为了目前房建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集中点,不仅干扰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更为日后的交付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提高房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已刻不容缓。
1.干缩裂缝
1.1裂缝特征
混凝土干缩裂缝特征具有表面性,缝隙较宽较细,多在0.05~0.2mm 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较薄的梁、板类构件(或桁架杆件),多会沿着短方向分布; 整体性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平面裂缝多会延续伸长到变截面的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但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筋位置。
1.2原因分析
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1)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良,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不,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者构件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3)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混凝土;(4)混凝土受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5)后张法预应力构件露天生产后长期不张拉等。
1.3预防措施
(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宜覆盖,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
(3)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4)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1.4 处理方法
此类裂缝对结构强度影响不大,但会使钢筋锈蚀,且有损美观.故一般可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进行处理。对于预制构件,也可在裂缝表面涂抹环保养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
2.混凝土构件制作、脱模、运输过程中的裂缝
2.1裂缝特征
构件制作、脱模、运输、堆放、吊装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纵向、横向斜向、竖向、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或贯穿的各种裂缝无一定规律性;其裂缝的深度、部位和走向都会随着产生的原因而异;裂缝的大小、长短、深浅不一。
2.2 原因分析
(1)木板大量吸水发生膨胀时,通长将柱、梁、角拉裂。
(2)构件翻转脱模时,因受振动过大,或地面砂子摊铺不平,使混凝土开裂;构件在成型或拆模时受到剧烈振动也会引起沿钢筋的纵向或横向裂缝。
(3)后张预应力构件或多孔板成孔时。如抽芯过早,混凝土塌陷而出现裂缝;抽芯过晚,芯管与混凝土粘结,也易被拉裂。
(4)构件起吊时,由于模板隔离剂失效;混凝土与模板粘住,起吊模板时构件受力不均或受扭,而出现纵向、横向或斜向裂缝。
(5)构件运输、堆放时,支承构件的枕木不在同一垂直线上。或悬挑过长。运输时构件受到剧烈的颠簸、冲击,吊装时的吊点选择不当、吊装弯矩过大;或桁架等侧向刚度较差的构件侧向未采取临时加固措施,都可能使构件发生裂缝。
2.3防治措施
(1)木模应浇水湿透。
(2)翻转脱模应在平整、坚实的铺砂地面上进行,翻转、脱模应平稳。防止剧烈冲击和振动。
(3)预留构件孔洞的钢管要平直,预埋前应除锈刷油,混凝土浇筑后,要定时(15min 左右)定向转动钢管抽管时间以手指压混凝土表面不显印痕为宜,抽管时应平稳缓慢。
(4)混凝土构件胎模应选用有效的隔离剂,起模时先用千斤顶均匀松动,再平稳起吊。
(5)混凝土构件堆放,应按其受力特点设置塾块。重叠堆放时,垫块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同时,板、柱构件应作好标志,避免反放。
(6)运输中构件之间应设垫木并互相绑牢,防止晃动、碰撞。
(7)屋架、柱等大型构件吊装,应按规定设置吊点,对于屋架等侧向刚度差的构件。吊装时应横向加固,并设牵引索,防止吊装过程中晃动、碰撞。
2.4 防治方法
纵向裂缝对承载力的影响远比横向裂缝小,一般可采取水泥浆或环氧胶泥进行修补。当缝较宽时,应先沿缝凿成八字形凹槽,再用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嵌补构件边角纵向裂缝处的松散混凝土应剔除,然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修补。由于运输、堆放、吊装等原因引起的表面较细的横向裂缝,可先将裂缝处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胶泥进行表面涂刷或粘贴环氧玻璃布封闭。
3.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3.1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品种不当,混凝土浇筑前未用水湿润;
(2)对浇筑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3)混凝土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
(4)模板拼缝不严,或是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导致漏浆。
3.2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应平整,无粘附物,脱模剂涂抹要均匀,浇筑前应用清水湿润,并不留积水;
(2)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 米,必要时采取串筒、溜槽进行下料;
(3)合理掌握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振捣均匀,不过振、漏振;
(4)模板拼装应该丝严缝合,并加固牢固。
4.露筋
4.1产生原因
(1)混凝土振捣时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及厚度不够;
(2)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石子级配不好;
(3)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发生位移,造成露筋。
4.2防治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到位;
(2)控制石子粒径在5~25mm 之间,浇筑柱时接口处需用砂浆做引浆;
(3)适当放大坍落度,便于振捣;振捣棒尽量避开钢筋,无法避免处振捣后应使钢筋复位。
5.结束语
对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及防治,需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分析原因,方能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保证施工质量,造福人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育东;现场施工与零星混凝土浇筑质量存在的问题[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 卷)[C];2008 年
[2]张平;重庆嘉悦大桥平面施工控制网的建立[A];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暨2005-2006 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8 年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