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童话范文
时间:2023-03-15 22:0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童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童言启发创业理念
这家名为“芭迪熊”的儿童主题餐厅最早是开在上海的,它的创始人是年轻的字维新。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字维新看到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多追求,而绝大多数家庭又很自然地将消费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但那些独生子女大多是家里的“小太阳”,动手能力较差,如果能通过游戏培养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一定很有意义。于是,字维新决定开一家儿童DIY小店,让孩子们来这里“自己动手做(DIY)”,做什么呢?是12只性格不同的“芭迪熊”,然后,小朋友可以带着他们的小熊伙伴踏上“芭迪岛”的探险之旅。
通过努力经营,DIY小店人气越来越高,一次,一个小朋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小熊在小岛上都吃什么呀?”一句童言,启发了字维新,应该让芭迪熊们的故事延续下去。于是,2006年1月1日,字维新创建了“芭迪熊”儿童主题餐厅。
在第一家“芭迪熊”儿童主题餐厅,小朋友吃饭要先探险,首先要登上一条木制“帆船”,开始探险之旅:在沙滩区有“椰子树”和花朵形餐桌;在海洋区,独一无二的水母椅子、可爱的大蘑菇饮料站都很吸引小朋友。另外,“眼镜熊的图书馆”、“困困熊的卧室”等可以分享你和好朋友的小秘密。餐厅一角,有一个为孩子设计的“儿童乐园”,它是小熊们的乐园,也成了孩子们互相交流的场所。餐厅还会不定期地邀请魔术团,为孩子的生活增添神秘色彩,儿童剧场还可以让孩子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边学英语边表演。
别具心意的选址
开在上海的第一家儿童餐厅很快顾客盈门,生意红火,据字维新说,餐厅每个月的营业收入已达30~40万元,盈利数额逐月提高,月最高净利已达三四万元。由此可见,儿童餐厅的理念在中国一线城市可以完全被消费者接受,他决定复制“芭迪熊”,进行品牌扩张,于是“芭迪熊”来到了北京。
当记者来到金源“芭迪熊”的儿童主题餐厅,发现选址在这里开店可谓得天独厚。去年年底,全国最大儿童商场“成长天地”在金源地下一层开张营业,整整一层全部是国内外儿童品牌主力店,来这里的顾客几乎全是带着孩子的家长,客流量很高,而且目标顾客非常集中。不少孩子逛累了,看见这么有趣的餐厅就干脆不走了,家长也可以歇歇脚。一位正带着孩子用餐的家长告诉记者,儿童套餐包括一份粥、一份南瓜条、一份橙汁和一份甜点。她认为用南瓜条代替薯条的做法不错,健康而且营养。
北京金源“芭迪熊”儿童主题餐厅的经理范女士告诉记者,餐厅目前还在试营业阶段,但是已经很受小朋友欢迎,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包括小桌椅、菜品和各种卡通设计。
据了解,“芭迪熊”对菜品的追求是“活泼、时尚、健康、营养”,最初,为了适合孩子的口味,菜品比较偏淡、偏甜,随着不同层次顾客的增多,现在的菜品口味逐渐丰富起来。餐厅的菜单上还特别标注“普、护、辅、限”字样,这是根据菜品和食客的不同需要注意的陪护服务提醒。目前,他们又推出独家“卡通餐”,不光口味好,连菜品的造型也是卡通的。
扩展成儿童主题乐园
置身“芭迪熊”的儿童主题餐厅,很多大人会觉得这里完全不像一个餐厅,因为在这里吃饭已经变成了很次要的活动,孩子们更多的是玩耍、听故事,交朋友,甚至学知识,实际上它更像一个室内主题乐园。
记者看到,一位家长在网上留言说:我觉得这家店的老板挺用心的,每次去玩以后,小孩子都会模仿里面的哥哥姐姐讲故事,以前我小孩很胆小,自从去了芭迪熊餐厅以后,胆子变大了,至少他不会老粘在我身边,还很主动地参加哥哥姐姐们的互动,记得有一次我女儿生日,我们去芭迪熊玩,女儿无意中告诉了姐姐今天是她的生日,结果姐姐马上邀请所有小朋友帮我女儿唱生日歌,还有小礼物呢,她开心得不得了……
好玩,这确实是芭迪熊餐厅经营中的一个重点。据经营者介绍,国外类似的儿童餐厅,多是把餐馆和娱乐结合起来,但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中国的父母可能是要求最高的父母,他们不仅希望孩子能得到娱乐,更希望他们能得到教育。于是寓教于玩、寓教于食,就成了芭迪熊餐厅的特色。
“在这间餐厅,每天都有活动,每个月都有新的活动主题。他们开办了‘宝贝厨房’,延续他们的DIY式教育,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比萨和饼干;他们有‘故事屋’,有大姐姐以表演的方式讲故事;他们有生日派对,由服务员扮演的公主、王子、印第安人,一起和小朋友过生日。不仅小朋友们喜欢在这里过热闹的生日,情侣们对这种童趣盎然的生日也情有独钟。芭迪熊就这样把娱乐、教育和餐饮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一位上海的顾客在网上这样介绍“芭迪熊”的特色活动,而这些活动也将逐渐在北京“芭迪熊”开展起来。
从餐厅开始的儿童产业
从最初一两个人开创的儿童DIY小店,到如今拥有一支创业团队和多家连锁儿童主题餐厅,“芭迪熊”的故事也许才刚刚展开。餐厅的创意总监王立安介绍说,因为“吃”在人们生活中占的位置很重,所以想通过餐饮来切入中国的儿童市场,“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间餐厅,餐厅只是儿童产业链上的一环,是我们进入儿童产业的一个入口。”
篇2
但在法国巴黎的郊区有这样一家儿童医院,不但患病儿童从不抗拒就医,甚至一些健康儿童也喜欢到医院里去玩,这一点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长颈鹿儿童医院。
远远望去,你根本不会想到这居然是一家医院。白色波纹状的墙壁充满想象空间,一只悠闲的长颈鹿破墙而出,正伸长脖子试图从旁边的树上吃树叶;一头白色北极熊迈动笨重的双脚,正在试图攀上台阶。而一群笨拙的七星瓢虫正争先恐后地爬上外墙企图翻进院子里,生机盎然的动物形象让整个建筑变得生机勃勃。这哪里还是一家医院,简直是一座童话城堡,吸引着所有孩子的目光。
在这家医院诞生之前,这儿的父母们最头疼的就是带孩子去医院,正是因为这一点,当地政府请来了当地著名的建筑事务所设计了这所梦幻般的医院。负责此项目的事务所经理弗吉尼亚·达沃斯说:“设计所里很多人至少都有一个孩子,大家都深受子女就医之苦,所以建这样一家医院也是为了自己。”
在设计之初,团队就明确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所建筑要具有把孩子哄进来的能力,只要能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到医院,设计就算是成功的。
当然,设计师们不会只顾吸引孩子,更会顾及安全,还为孩子们留出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他们尽量避免孩子和动物塑像的零距离接触,以避免孩子受伤和动物塑像受损。孩子们可以摸到长颈鹿塑像的腿和背,但长颈鹿的脑袋却高耸入云,让孩子们只能仰望;北极熊周围用护栏围起,避免了孩子的不良模仿;小瓢虫们则离得远远的,仿佛随时要爬过墙头消失在另一边,让孩子们只能远远观望。
在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纵然一墙之隔就是人声鼎沸的繁华街道,孩子们一样会玩得乐不思蜀。而在这个充满故事的空间里,孩子们也可以坚强地面对治疗,因为他们从那个被卡在墙中间仍然去啃食树叶的长颈鹿那儿得到了鼓励,从那个笨拙却仍然奋力爬上二楼的北极熊那儿学会了坚持,从那些弱小却锲而不舍前进的瓢虫那儿获取了勇气。
有这样一群动物和孩子们互动,整个医院焕发出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这也让身为成年人的医生、护士们可以更顺利地开展工作,而整个治疗过程就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
一座喜欢讲故事的童话城堡般的医院,医治的不仅是孩子们身体上的病患,更为他们的心灵传递了正能量,而这体现出的其实是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以及这种关怀的科学合理和细致入微。
让牙齿变白的天然方法 陈希
如果你想拥有一口洁白的牙齿,不妨借鉴一下美国《女性挚友》杂志最新刊出的“关白牙齿的5种天然方法”,安全有效。
1.用小苏打、食盐刷牙。《自然美容基础》一书作者道利·拜尔斯表示,取小苏打和食盐各半勺,再加一滴薄荷精油或橄榄油,搅拌均匀可制成天然的美白牙膏。每周用其刷1次牙即可,否则容易损伤牙釉质。
2.喝咖啡加点牛奶。喝茶或咖啡的时候,加点牛奶,有助于改变咖啡或茶饮料的化学结构,使色素难以附着在牙齿表面,防止牙齿变黑变黄。
3.多吃深绿色蔬菜。菠菜、西蓝花等深绿色蔬菜中所含的矿物质有助于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牙齿变色。美国纽约美容牙科专家托马斯·康妮利博士还建议,还要多吃苹果、梨、芹菜和胡萝卜等,通过咀嚼可促进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细菌,美白牙齿。
篇3
答 我的家乡在黄土高坡上
问 你的家乡在哪里
答 我的家乡在山沟沟里
问 你的家乡在哪里
答 我的家乡在长城下
问 你的家乡在哪里
答 我的家乡在长江边
问 你的爸爸到哪里去啦
答 我的爸爸到沿海去啦
问 你的爸爸到哪里去啦
答 我的爸爸到高原去啦
问 你的妈妈去哪里啦
答 我的妈妈去北京啦
问 你的妈妈去哪里啦
答 我的妈妈去深圳啦
问 你的爸爸是干什么的
答 我的爸爸是盖大楼的
问 你的爸爸是干什么的
答 我的爸爸是修路的
问 你的妈妈在做什么
答 我的妈妈在做保姆
问 你的妈妈在做什么
答 我的妈妈在扫大街
合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农民工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留守儿童
问 你的爸爸有几年没回家了
答 我的爸爸有好几年没回家了
问 你的妈妈有几年没回家了
答 我不知道妈妈有几年没回家了
问 你记得你爸爸的模样吗
答 只记得他的个子高高的
问 你记得你爸爸的模样吗
答 只记得他的笑声亮亮的
问 你记得你妈妈的模样吗
答 只记得她的眼睛大大的
问 你记得你妈妈的模样吗
答 只记得她的眼泪热热的
问 今年你的爸爸妈妈过年回家吗
答 他们打电话说不回家了
问 他们为什么不回家了
答 他们说要省下这几个路费钱
将来给家里盖个好房子
问 今年你的爸爸妈妈过年回家吗
答 他们在电话里说也不回家啦
问 他们为什么不回家啦
答 他们说想加班多挣些钱
好让我将来上大学
问 那你想你的爸爸妈妈吗
答 我想老是梦见他们领着我去公园玩
问 那你想你的爸爸妈妈吗
答 我也想老是梦见他们给我买玩具玩儿
问 你爸爸妈妈想你吗
答 怎么能不想他们总是说让我好好地学习
问 你的爸爸妈妈想你吗
答 怎么能不想他们老是说让我快快地长
问 那你想你爸爸妈妈的时候怎么办呢
答 我就站在高坡上
望一望远处的高楼大厦
我想那高楼大厦的楼顶
一定有他们干活的身影
也许他们正在脚手架上
望着自己遥远的家乡
问 那你想你爸爸妈妈的时候怎么办呢
答 我就跑到马路旁
看一看来来往往奔跑的车辆
让它捎去我对爸爸妈妈的问候
让它捎来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合啊—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不回家就不回家吧
我知道你们挺辛苦的
你们是为了家里早日不再贫困
你们是为了我们美好的前程
合 如果你们想我们的时候
就去看看盛开着的花儿
那花儿红红的花瓣
就是我们红红的脸蛋
合 啊—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不回家就不回家吧
我知道你们挺爱我的
你们是为了城市的美丽漂亮
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合 如果你们想我们的时候
就去看看阳光下的小树
那亭亭玉立的树干
也是我们正在成长的躯干
合 啊—亲爱的爸爸妈妈
也请你们放心吧
其实我们并不孤单
其实我们非常幸福
有同学们对我们诚挚的友爱
有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有党和政府对我们的温馨体贴
有四面八方对我们的大力支援
我们会茁壮地成长
我们会悄悄地长大
篇4
一、用童话强化儿童勤劳的习惯
乌申斯基说过:“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勤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的说法。然而在现实中,种种原因使得不少的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进而蔓延到学习中,懒于动脑,懒于发言,懒于做作业。以笔者所任教的一些班级而言,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太过宠爱,连最基本的劳动都不会。从这个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精彩有趣的童话引导孩子们养成勤劳的生活、学习习惯。
童话《小白兔和小灰兔》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老山羊收白菜,面对老山羊的答谢,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子,自己种白菜,收了很多白菜,还送给老山羊一担白菜。这则童话深入浅出地让孩子们懂得了劳动的意义,认识到了劳动使人聪明,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最光荣。在此基础上,我对孩子们提出争做“勤劳小金娃”的劳动实践要求:及时整理书包,认真打扫教室,每天坚持做一件家务。孩子们的能力得到提高,意志得到锻炼,学习也变得勤奋了。
二、用童话锻造儿童诚信的品质
“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一个人只要讲诚实,守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孩子有易说谎不诚实的习惯,这是家长和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之一。如果只是一味地用大道理说教,孩子很难听懂,更难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知。童话故事深受儿童的喜爱,用童话故事进行诚信教育,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狼来了》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放羊的小男孩就是因为失去了诚信才让狼把他的羊吃掉的。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的《匹诺曹的鼻子》通过一系列故事使孩子明白做人诚信的重要性,引导孩子用对比的方法去思考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品质问题。《木偶奇遇记》讲的是一个名叫“匹诺曹”的木偶贪玩成性、不思学习、逃学游荡的历程,讲他如何在仙女的帮助下,战胜坏朋友猫和狐狸的引诱,战胜自己的惰性和说谎的坏习惯,最终回到老爸身边,成为老爸的小帮手和一个好学能干的真正小男孩的“奇迹转变”。故事中最具道德感的奇妙情节是,小木偶三次因为说谎而变成“长鼻子匹诺曹”,后来不得不讲了真话,让仙女把鼻子变回来。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从这个故事入手,让孩子体会到撒谎的滋味很难受,然后过渡到教材中《新木偶奇遇记》,让学生知道一开始就不能撒谎,只要撒了第一个谎,就会接着撒一连串的谎来掩盖前面的谎,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撒谎的害处。书中乐乐猴的提问,其实就是给孩子们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从大家的反思中我们能够看到教育起到了作用:“匹诺曹的鼻子会长,是因为他想看电视就撒谎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因为他欺骗老师说把课文中的故事都讲给爸爸听了,所以鼻子长长了。”“他还对爸爸撒谎说自己在学校表现很棒,老师奖励给他小红花。”……
三、用童话开阔儿童宽容的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的人一般心胸广阔、自信积极,而不锱铢必较、狭窄多疑。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所在家庭的中心,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独生子女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和利己主义的倾向,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是对自己是不是有利。缺乏宽容之心、同情之心、尊重之心,往往造成孩子行为过于偏激,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人际交往也会受到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面对学生的种种自私行为,怎样无声地渗透宽容这一良好的修养和品质?童话教育又给了我灵感。
班上曾经有个孩子叫小博,看上去聪明可爱,鬼灵精怪,就是脾气有点急躁。记得开学初这个孩子和大家相处还算融洽,然而没过多久,出乎意料的事情还是隔三岔五地发生了。数学课上,老师批评了两句,他就赌气不听,哭个不停。与同学之间一点小摩擦,就恶语相向,怒不可遏。有一次,同学捡到一支铅笔,也不知道是他的,就给其他孩子了。这下可不得了,小博像发了疯似地扑到了那个同学身上,用指甲狠狠地朝人家脸上抓了下去。还好老师及时赶来制止了,要不然真不知道会怎样。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同学们都不愿与他相处。在一次班会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了《宽容的心》这个童话故事,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想法:“朋友间没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友谊,有了友谊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宽容是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忍让,不要为小事斤斤计较。”“宽容是快乐之本,多一些宽容,我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心;多一些宽容,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看得出来,孩子们都听进去了。在宽松的环境下,我让小博也谈谈自己的想法,他真诚地表示:要努力克制自己的脾气,学会宽容,学会忍让,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也许,今后他还会常常反复,但是,我相信这则童话,会让他潜移默化地受用长久的。
篇5
[关键词]语言习得童话转喻逻辑思维
童话故事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它不仅给儿童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就连成年人也难以忘记童话曾经给他们童年带来的快乐和难以泯灭的温馨记忆。中外著名的童话作品可谓举不胜举,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小红帽》、《丑小鸭》、《白雪公主》、《蓝胡子的故事》等西方童话故事;在中国也涌现出许多作家为童话的发展和儿童的成长做出巨大贡献,如:《玩具店的夜》、《亭亭的童话》、《怪老头儿》、《唏哩呼噜历险记》等等。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种,具有其独特的体材特征,是儿童必不可少的阅读材料。语言学家主要从童话的体裁特征、童话故事对儿童成长以及对个体童话作品的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但对童话中屡见不鲜的转喻现象在促进儿童语言的习得和发展给予很少的关注。本文将对童话中的转喻进行探究,认为转喻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儿童形象逻辑思维的形成,阅读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转喻
认知语言学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此后迅速成长为具有较牢固的哲学基础,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有着新颖理论见解的语言学流派。许多语言学家也从新的视角对转喻进行了探究。“转喻(metonymy)”一词源于拉丁文denominatio,最初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的拉丁文献《修辞和解释》中,一直被视为是一种修辞工具,体现一种替代关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们认为转喻不仅是语言层面的问题,也是一种概念现象,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转喻下定义,试图想囊括所有的转喻现象,但却没能找到令所有人都能满意的定义。如在牛津字典中,转喻被定义为:
Thesubstitutionofthenameofanattributeoradjunctforthatofthethingmeant.
该权威字典从传统的修辞角度给转喻下的定义,即转喻是名称之间的替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从认知的角度定义转喻。如Radden&Kovecses(1999):
Metonymyisacognitiveprocessinwhichoneconceptualentity,thevehicle,providesmentalaccesstoanotherconceptualentity,thetarget,withinthesamecognitivemodel.
认知语言学家各抒己见,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阐释概念转喻。Lakoff&Turner从认知域的角度定义概念转喻;WilliamCroft基于“认知矩阵”的概念,认为转喻的映射发生在单一的认知域矩阵中;AntonioBarcelona认同转喻是域突显现象;认知语法的创始人RonaldLangacker在认知语法框架内解释转喻现象等等。对转喻的分类,传统修辞学试图归纳所有多样繁杂的转喻表达形式,而认知语言学家则对各种转喻现象进行系统的概括。Radden&Kovecses(1999)根据理想的认知模式中转喻喻体和转喻目标之间关系给出了较全面、系统的分类。转喻分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和整体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喻。
二、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的历史久远,其雏形是神话传说。人们将现实与想象融合在一起,试图对未知世界或某些自然现象寻求合理的解释。童话源于西方,直到近代中国才出现童话这一概念,随之繁荣地发展起来。童话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安徒生是这一过渡时期的典范。童话的形式从约定俗成的公式化变成与其它文学体裁形式相交融,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如:童话小说、童话诗、童话散文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童话故事中增添了科幻的色彩。就其内容而言,传统的童话故事主旨鲜明,叙事方法单一,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现代文学终于将文学的指针明确指向儿童的心灵世界,试图运用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表达童话时代的美妙想象。比较传统童话,现代童话不只是在内容上反映时代的变化,呈现出更为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童话故事的语言同样与儿童的思维模式相匹配与儿童语言习得规律相吻合,采用简洁精练的词句突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转喻不仅是童话故事表现手法之一,同时作为人们的认知机制顺应了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儿童的阅读心理。
三、儿童语言习得
儿童如何习得语言一直是心理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关心的焦点。语言天赋论认为儿童自出生就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即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能力;行为主义认为人类习得语言过程是反复模拟、操练和强化的过程。韩礼德从语言的功能角度认为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与其周围的人进行交际。他们试图将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划分成不同的阶段,由于先天的原因、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智力开发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儿童语言习得存在个体差异,各阶段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可见。儿童从出生到具有熟练口语能力大致分为4个时期。1.发声练习期(出生至6个月左右);2.语言准备期(7至11或12月);3.语言发展期(1岁至两岁半左右);4.语言成熟期(两岁半至4.5岁或5岁)。此后,儿童后天的教育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成效更为明显。儿童语言习得与认知过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幼儿2岁时能够把已有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例如能把形状、大小、颜色和性能各异的车辆称为小汽车。5-6岁时,儿童开始对概念进行抽象压缩和提炼。儿童的词汇量非常有限,表意能力较弱,为了减少交流的阻碍,基于转喻思维模式,他们会采用重复、多义词、上下义词、词性转化等等方法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四、童话故事中的概念转喻与儿童语言习得
童话不仅娱乐儿童,同时为他们的语言习得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童话故事中的转喻促使儿童去感受词句以及词句所产生的意象和概念,使他们在心理世界重新整合。这样日积月累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渗透,必将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形象思维和系统逻辑思维的形成。
1.有助于儿童语言连续的发展
语言学家对儿童语言习得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但都不可否认这一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理性和灵活的方法,可以使儿童言语技能大大的加强,使语言习得变得更加顺利而连贯。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语言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塑造或模仿等来自外界的刺激来习得。童话故事语言短小精悍、流畅上口、且含蓄、凝练,是适合儿童反复吟诵的好资料。儿童大脑中原有的概念是构建其它联想的出发点。Langacker认为,转喻就是一个参照点现象,由转喻词语指定的实体作为一个参照点,为被描述的目标提供心理可及,并同时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目标上。在编续故事或创编故事过程中,基于转喻的思维模式,儿童可将记忆深刻,特征突出的事物用表意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来。虽然多数情况下他们不能恰当准确的将自己的思想描述出来,但他们有运用的欲望和要求。儿童语言重在培养感觉和灵性,这种简单量的积累会实现质的飞跃,从而使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高,增强表达的形象性,提高语言的使用价值。
2.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
儿童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语言紧密关联。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概念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催化剂。某一事物也可能具有很多特征,其中既有本质特征(关键特征),它决定着事物的分类;也有无关紧要特征,它不决定事物是否属于某一类。儿童最初习得的可能并不是本质特征,而是一些其他的特征。这些非本质特征通常具有突显性,易于识别和感知,因此能给儿童留下难以抹去的深刻印象。童话的创作通常是基于此基础之上。作家选用一些具有鲜明特征的语言表达以吸引儿童们的注意力。如:小主人公戴的小红帽在《小红帽》这篇童话中是故事的中心信息,它为其他相关信息提供预期。这一外貌特征让小读者就儿童的衣着特征有初步的概念。周国光和王葆华(2001)认为,早期儿童的认知结构简单,语言知识贫乏,他们只能从大量的实际经验到的具体实物中,以归纳的方式抽取出来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这一过程包括辨别、抽象、分化、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概括等,从而获得某些初级概念。童话中的转喻对于儿童意义潜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增强阅读和理解能力
童话作品的故事性很强,通常具有较浓的传奇色彩,使儿童在虚拟的时空中漫游。这样就要求各故事情节衔接紧密,从而使故事跌宕有致,给小读者的心灵以触动,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方卫平和王昆建(2009)认为,儿童读者的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所以他们更喜欢阅读情节环环相扣、事件娓娓道来的故事。某个事件总是由一系列子事件构成,如初始事件、中心事件、最终事件等。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提及某个事件的子事件就激活整个事件以及其他子事件。如:故事《蓝胡子的故事》中“蓝胡子”这个男性的面部特征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蓝胡子”代指文中长着蓝胡子的富人。小朋友们从自己的爸爸爷爷那里了解到普通男性的胡子是黑色、灰色或白色的,但没有见过蓝色的胡子,这便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童话故事中的语言色彩感较强。色彩是认知对象重要的外部特征,具有较强的突显性,儿童借助于色彩可以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这种感知特征为进一步理解这个事物提供心理通道。基于儿童的经验,长着蓝色的胡子的人可能是个怪人或坏人,他们便试图揣测“蓝胡子”富人的性格和行为。带着这样的阅读心理儿童在情节紧凑,波波相连童话中寻找答案,验证自己的假设。转喻是一种直接、明晰的表达方式,通过转喻这种表现手法和思维模式,可提高儿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和领悟能力,促使形象逻辑思维的形成。
五、结束语
童话故事语言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心理需求和阅读习惯。孙亚(2008)认为转喻的过程是用一个概念实体来触发另一个概念实体,或者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转喻涉及两个概念实体,其中用以指称或触发另一实体为参照物或载体,而被触发的实体被称为目标,二者属于同一认知域,在概念层次上有邻近关系。童话故事中的转喻的使用减轻儿童的阅读压力,增强儿童对童话故事的理解,促进儿童语言的连续发展。
参考文献:
[1]Radden,G.&Z.Kovecses.TowardsaTheoryofMetonymy.InK.Panther&G.Radden(eds.).MetonymyinLanguageandThought.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9.
[2]LangackerR.Reference-Pointconstruction[J].CognitiveLinguistics,1993,(4).
[3]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8-132.
[4]李卓.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语言习得.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篇6
一、创编童话,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将童话故事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听、讲、编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
(一)学习习惯
刚入学的孩子各方面的纪律性都很差,没有明显的上课意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这就需要老师的细心引导和耐心教育。比如,针对班里孩子不爱护文具现象,我给孩子讲了个故事《文具的哭声》。
丁丁睡觉了,他的书包里传出来哭声。是谁啊?原来是一块橡皮,他说:“小主人每次用完我,就随手丢在桌上,有时滚到地上,被小朋友踩到了,疼死我啦。小主人还用刀子在我身上刻,你看我浑身是伤,呜呜……”“你没有我惨,你看我还好好的,主人就不要我了,天天让我躺在一大堆书里。”铅笔说话了。“你们别说了,遇到这样的小主人真是倒霉,你看我身上还有一页是完整地吗?连面子都撕了,不知被扔哪儿去了。”书也在诉苦。小主人,你听到了吗?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对文具的态度转变了很多,越来越爱惜学习用品了。
(二)生活习惯
如针对新升一年级学生容易迟到的问题,我讲了一个童话《小熊上学》。熊宝宝上学了,他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路上看见有个猴子在表演杂技,他看了好一会儿,想起还要上学了,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看到牛伯伯在表演武术,看呆了,想我要是也会该多好啊。他又想起自己要上学,赶紧向学校走去,走到校门口,看到小鹿在玩吹泡泡,就央求小鹿让他玩玩,他又忘记了上学。等到他想起要上学,学校已经放学了。你是熊宝宝的同学,你会怎么对他说?老师呢?妈妈?孩子受到了很好的影响,迟到的现象减少了。
二、创编童话,教育学生懂得爱,懂得感恩
通过创编童话故事,潜移默化地内化学生的行为,净化学生的心灵和空间,让学生的人格日趋完善,寻找一条适合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一)孝顺亲人
班里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是百依百顺,难免会让孩子养成任性骄纵的脾气,不尊重父母,我行我素。我讲了《孝顺的小乌鸦》,让孩子们知道,对父母要尊重、要孝顺,并布置回家给爸爸妈妈洗脚,让他们知道你就是爸爸妈妈的好宝贝。
(二)懂得合作
我们的语文书本上很多都是很好的学习童话的范本,比如《三个小伙伴》,里面的对话就很富有童趣。让孩子熟读、表演、角色朗读,将童话故事很好地展现出来,孩子们很有兴趣。然后我又让小树对三个小伙伴说话,猜猜它会说什么。孩子们有的说“谢谢你给我浇水”,有的说“谢谢你给我培土”……说明孩子读懂了,内化了,并能从角色位置说出符合他们的话,懂得感恩,懂得互相帮助,懂得合作。
(三)懂得感恩
读《小河与青草》,我让孩子们写一写鲜花与根的对话。孩子们很好地理解了鲜花和根的关系,编了有趣地对话。
根对花说:“你真漂亮,你是最美的风景。”
花对根说:“不,你才是最美的。没有你提供水分和营养,就没有我的美丽。”
根对花说:“你的心灵才是最美的。”
三、创编童话,教育学生养成集体观念
由于孩子小,集体观念根本就没有。所以我在接手班级时就注意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如我在班会课上讲了一只小鸭子不听妈妈的话,自己游出很远的地方,遇到一只狡猾的狐狸的故事,孩子们听了,知道了要考虑集体,自己不能单独行动。我又让孩子自己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有一个孩子编的是小鸡跟着鸡妈妈找食吃,结果跟丢了,差点被大灰狼吃掉的故事。看来,孩子是理解了。在以后的班级活动中,我就会提醒那些会掉队的“小鸭子”,孩子们很小心地不被我提到自己,说明他们知道了集体的概念。
四、创编童话,教育学生更好团结合作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等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尽情地抒发自我感情,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
我们刚学过《三个小伙伴》,孩子们对三个小动物都很喜欢,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本领,而且他们合作得很好。我又讲了山羊和长颈鹿的故事。山羊和长颈鹿都说自己的本领大,山羊说自己能吃到青草,长颈鹿说自己能吃到树上的嫩叶,他俩争论不休。这时,大象伯伯过来了,他俩请大象伯伯评理。大象伯伯说:“谁能吃到河对岸的桃子就算谁的本领大。”山羊和长颈鹿来到小河边,长颈鹿一下子就跨过去了,可山羊为难了。长颈鹿回过头来说:“你到我背上,我背你过河。”山羊上来了,两人过了河。来到桃树下,可桃树被高高的围墙挡住了,只有一个小小的门,长颈鹿进不去。山羊说:“我进去帮你摘桃子吧。”就这样长颈鹿驮着山羊,山羊拿着桃子来到大象伯伯面前。他们的脸都红了。为什么呢?小朋友知道吗?团结才能力量大、办法多,才能完成任务。
篇7
场景:夏天的小树林
一只小鸡在小树林里找小虫吃。它的羽毛是金黄色的,有黑色的条纹。
小鸡在一棵小树边找到一只蚯蚓。小鸡把蚯蚓啄成两段,分两次吞下蚯蚓。唱到:
“叽叽叽,叽叽叽,蚯蚓真好吃,小树林真漂亮。”小鸡又低下头找虫。
小狼上(走得很慢,经常摇晃一下,经常使劲眨几下眼睛。)
小狼:“哎吆,疼死我了。该死的树,也来欺负我。”
小狼撞到了一棵树上。抬起一只前爪揉揉头。用尾巴抽了几下碰它头的树。
小狼:“两天没吃东西了,看不清路,总碰头。总爱发脾气,再找不到吃的,就要走不动了。”
小狼抹了抹眼泪。
小狼:“谁在唱歌?”
小狼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四处张望。看到小鸡。
小狼:“一只小鸡!”小狼又四处张望。“没人看着它,哈哈,我找到吃的喽。”
小狼一步步朝小鸡靠近。
小狼:“小鸡小鸡别唱歌了,哭吧哭吧,因为你遇上我了,我的肚子饿得都瘪了,我要吃了你。”
小鸡原地没动:“哎呀,小狼啊小狼,你可不要吃错了啊。”
小鸡瞪着圆圆的眼睛望着小狼。
小狼:“吃错了?吃错了是怎么回事?”
小狼瞪着更圆了的眼睛望着小鸡。
小鸡:“我不是小鸡,我是为了吃小鸡才变成小鸡的模样的,你没看出来吗?我是小老虎,瞧瞧我的金黄色的毛,瞧瞧那羽毛上的黑条条花纹。”
小鸡转了个圈,让小狼看它的羽毛。四处张望。
小鸡:“爸爸妈妈不在,伙伴们不在。只有大灰狼在,真要吓死了啊。”
小鸡瞪着更圆了的眼睛望着小狼。
小鸡:“看清楚了吗?我的羽毛和老虎的毛一模一样。”
小狼:“看清楚了,你不是老虎就是老虎的亲戚。我可不敢吃你,我吃了你,老虎爸爸老虎妈妈老虎外婆老虎外公老虎爷爷老虎奶奶都不会放过我。”
小狼瞪着不太圆了的眼睛望着小鸡,慢慢地向后退。
小狼的屁股撞到一棵树上。停住后退,又瞪圆了眼睛。
“你怎么那么小?和我的一只耳朵一样小。”
小鸡:“我是小老虎啊,是老虎孙子,所以小。刚才,我看见一只棕色的小兔子跑到那边去了,你快去吃了它吧。你跑得那么快,一定能追上它。”
小鸡用翅膀指向和自己的家相反的方向。
小狼顺着小鸡指的方向飞跑起来。小鸡展开了翅膀,连跑带飞地回了家。
小狼:“哪里有兔子啊?我一定是上当了。小鸡骗子,我一定要吃了它。”
小狼转身向回跑。
篇8
一天,我带着女儿在商场购物,她看见了儿童时装专柜五颜六色的服装,吵着要买。想想她满柜子的衣服,我没有答应,她便开始在商场大吵大叫,我心中生气,抬手打了她,她哭得更厉害了。
从商场出来,我心里也很愧疚,除了动手打孩子,就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了吗?
我决定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好好沟通一下。我蹲下身,擦去孩子脸上的泪水,柔声细语地问:“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那件漂亮衣服?”没想到她忽闪着大眼睛,认真地说:“白雪公主长得漂亮,人人都喜欢她。当我穿上漂亮衣服,也成了白雪公主,你们就会更喜欢我。”我听后,心里又惊又气又喜,惊的是孩子竟然有这样强烈的自我意识;气的是小小年纪就如此爱慕虚荣,长久下去如何得了;喜的是我终于找到了和女儿沟通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童话故事!
为了改变女儿对《白雪公主》这个故事的认识,教会女儿什么是真正的美,我对女儿重新讲解起来:“在7个小矮人的家里,白雪公主没有漂亮的衣服,头上也不能戴美丽的鲜花,可镜子还是说她是最美的,因为她非常勤劳善良,在小矮人出去劳动时,她帮着做了很多家务活儿……”女儿低着头,没有说话,似乎默默地在想什么事。我心中暗暗高兴,相信这种有针对性的童话故事,已经起作用了。
篇9
【关键词】儿童画;儿童智慧;美术教育;智慧启迪
儿童阶段是人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几乎会对往后的生活产生永久的影响,从儿童时期开始转向青年的时间,虽然仅仅是短短的数年,但是人所发生的变化之大是难以估计的。面对着发展潜力这么巨大的儿童群体,美术绘画教师需要如何顺应儿童的性格发展,因材施教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儿童画发展阶段
儿童的绘画作品会随着自己身心发展的具体程度而发生变化,基本上能够划分为四个阶段,也就是涂鸦器、象征期、图示期以及写实期。儿童在绘画的学习训练过程中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并且会由于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形成差异。
通常来说,在最初的涂鸦期儿童进行绘画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天性,来进行色彩和造型的描述,3—4岁的儿童,在进行绘画的时候个人意识开始起到了知道作用,他们能够从之前无序线条控制开始改变,他们在纸张上描绘能够象征他们在生活中认识的事物,他们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在4-7岁之间,儿童进步的最突出的能力就是开始有了空间概念的意识,他们逐渐懂得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能够简单的理解方位和空间的相关概念,能够在画面中有意识的安排各个物象的大小形状,放置的位置。在色彩方面,有部分儿童已经能够认识到绘画所使用的色彩能够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但是总的来说,这段时间孩子还是偏向于主观用色。在6-9岁的时候,儿童的绘画能力会得到迅速的发展,逐渐形成模式化的图形符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物象就是地平线,这个空间的分隔符号在儿童这一阶段的绘画中能够帮助儿童来进行画面的造型,但是不能够真正的采用三维的绘画方式来代表世界。在色彩的运用方向,这个时期儿童能够更加了解色彩和物象之间所存在的联系,能够在色彩的使用方面更加的写实化。还值得美术教育人员留意的是,由于儿童认知水平和表达、理解能力发展不完善,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反而会使得在图示期的儿童绘画作品能够脱离规则以及传统的束缚,整体绘画形象活泼自然,画面的造型虽然稚嫩还是富有想象力,整体看起来生动有趣,是发展儿童绘画技能的黄金时间段。随着生理机制的发育成熟,在9-13岁之间的儿童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更为深刻真实的认识,之前的图示期绘画风格已经不能够满足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创作,这种情况下理性的因素会严重的影响的儿童的绘画风格,他们开始尝试将眼睛所看到的事物,按照他们的本来面目进行描绘在纸张上,所有绘画作品的信息会相对具体详细,更加的和客观事实规律相吻合。在画面的形体方面,儿童会开始追求自己作品的准确性,包括了大小比例、透视色彩等方面,他们都在向着真实物象靠近,比如他们或许不会太注重作品的整体效果,但是他们会非常注重所描绘物体的细节方面,甚至为了追求完美细节,孩子会有选择性的回避掉自己能力所不及的部分。在这一阶段,孩子已经能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作出评定,但是由于绘画技能的因素,他们的作品并不能够使得自己满意,逐渐的孩子失去了绘画的乐趣,开始喜欢临摹一些物品场景,更多的可能是儿童失去了对绘画的信心,开始讲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
基本上大多数儿童的绘画生涯会止步在写实阶段的末期,不再有所进步。同时更让人们感到遗憾的是,随着儿童心智的逐渐成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逐渐巩固,他们的绘画作品刻意的压制了在原来图示阶段所特有的想象力和生动性,但是在13岁以后,如果儿童没能在绘画上进行持续性训练的话,他们的美术天赋和绘画水平基本都会停留在这一绘画阶段一直到自己成年。
二、儿童绘画的特点
对儿童进行绘画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传达他们对于周围事物的看法,促进他们更好的认知世界。儿童的精神世界还并不够成熟,他们进行绘画并不是完全为了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也不是要体验艺术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因此,美术教育需要正确的认知儿童绘画的特点,站在儿童的角度体会她们严重的绘画艺术,从而更好地把握生活。
1、儿童画的构图方面
构图对于儿童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通常儿童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很难以理解绘画构图所需要的视觉稳定性,以及物象形式的均衡统一性,也不太可能控制各种构图形式的技巧,很容易出现绘画中形象过小或者过大的问题,从而使得整体画面的造型过于松散不够紧凑,以及形象主题不够鲜明等等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儿童在刚刚学习的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画面和绘画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只能看重自己描画了什么,并不真正懂得应该如何作画。当然这个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难以对画面中各种构图方式进行协调。针对这一现象,美术教学老师应该采用深入浅出的引导方式,根据孩子的实际思维方式安排具体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能够懂得如何安排画面,是自己的绘画作品能够更为完善。
2、儿童画的造型方面
儿童在绘画造型中对于线、点、面以及色彩、空间等要素的使用,都带有特殊的感染力。儿童在早期绘画的时候,会通过描绘线条来感受自身肌肉运动的感觉,那些通过自身手臂运动而出现的凌乱线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儿童机体运用的情况,也能够传达儿童绘画时候的情感。从这一方面上看,儿童的绘画涂鸦的意义就在于画画的本身。
当儿童能够对画笔进行控制,画出有规则线条的时候,他们便开始了自身对于美术的探究,他们使用线条来界定物象图形的状态,使得其整体表现的清晰和规整,能够产生一目了然的感觉。在图示阶段的后期,儿童绘画作品中的线条能够高度的概括了形象,并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的绘画技能和语言还不算十分准确和清晰,甚至有的时候扭曲的不成样,但是这并不重要,最根本的是儿童能够通过绘画来和外界进行心灵的交流。当然,对儿童进行的美术教学还需要帮助儿童解决绘画的技术问题,比如当儿童开始进入到写实期的时候,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绘画技术上的支持,维护他们的自信心,缓解他们由于造型障碍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使其能够正确的过渡。
3、儿童画的色彩方面
根据心理学的调查,儿童对于颜色的辨别有着非常严重的倾向性,他们更多的喜欢浅而明亮的高明度色彩,那些深沉灰暗的颜色则会受到他们的遗弃。在儿童的绘画中,他们能够脱离出绘画形象的束缚,直接传达出感性的魅力。仔细的观察儿童画,能够从中感受到脱离主观意识和客观现实的美感,既不是对世界的临摹,也没有理性控制的影响,而是儿童进行身心发展过程中感知世界的特殊魅力。当儿童开始成熟,拥有了接近成人的思维方式,美术教学人员应该帮助孩子保存他们特殊的感知力,给予科学的知道来保护孩子对于色彩的感性认知。
三、利用儿童画启迪儿童智慧的途径
1、顺从天性,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儿童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是从天真的状态逐渐转变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慢慢的不敢使用无规则的线条,运用大量鲜艳的色彩,不再在绘画作品中进行自由的表现,取而代之的是作画时的小心翼翼,害怕发生错误的心理。这是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作画自由的。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随着儿童的长大,观察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有了改变,他们对于艺术的欣赏水准有了提高,但是自身的理论水准和绘画技法并没有随着提高,所以就处于一种想画画不出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美术教师加以辅导帮助。在辅导学生绘画的过程中,不能够运用成人世界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比如教师应该尽量的避免使用“像不像”这一标准来对孩子的绘画下定论,那样的话不仅会使得孩子失去了继续绘画的兴趣,还会扼杀他们对于世界的特殊感知。创造力是当今最重要的能力,绘画艺术正是一项需要创造力的学科。
2、营造自由的绘画氛围,用心灵感受绘画
玩耍是儿童的天生,成长在快乐和自由里面的孩子能够更好的获取灵感,从而受到启发,不断地获取多样化的知识,不断地成长。美术教学人员应该向儿童提供多种机会,来发挥每个个体的天性,使得每个学生能够画自己想描绘的,让他们感受到创作的幸福感和成功感。也许在其他学科上有着分数上的第一名,但是绘画学科并没有,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成功。儿童只有知道了什么是永恒的魅力,才能够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智慧,从而不断的有目的有方向的进步发展,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能够经受住时间检验的美术作品。儿童发展的可能是无限的,要使得所有的孩子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美,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和思维,来有选择性针对性的培养,进行绘画的引导和鼓励。
3、打好人文基础,认知时代特性,用心灵感受绘画
篇10
一、激发兴趣——“我要写”
童话,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童话伴着孩子们走过了儿童时代。他们从小听童话、看童话,脑海中积累了许多童话的“模本”。让学生写童话,无疑能勾起他们内心深处尘封的记忆。灵感的撞击、思维火花的迸发,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对于那些平时就总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同学来说,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放飞遐想——“我能行”
学写童话,给了孩子一个自由挥洒的舞台。一切创造活动都伴随着想象,学生神思飞动,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丰富的想象使童话别开生面,能将难状之物、难写之情诉诸笔端,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给文章带来了新意,带来了勃勃生机。
钢笔、书包、落叶、黑板……是孩子们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选择自己喜欢的编一个童话故事,《嘟嘟历险记》《再造空间》……光看这一个个精彩的题目就能把我们引入神奇的想象世界。在内容的编写上,孩子们的想象更是奇特而富有创造力。
A.“孤独的钢笔嘟嘟再也忍受不了小伙伴们的嘲笑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他背上了自己的小行囊,骑上妈妈为他买的电动车出发了。一路上风景美极了,嘟嘟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爽朗起来。‘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家里的世界真无奈……’嘟嘟情不自禁地哼起歌来……”
B. “是谁在捏我的鼻子?我都快喘不过气来了。书包揉揉惺忪的睡眼。哈!原来是小主人的布娃娃在捣鬼。书包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怎么,反了?敢打扰我睡觉?’布娃娃弯下腰,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说:‘别生气,你看,我给你带什么好东西来了?’布娃娃转身递给书包一个袋子,‘这可是高科技产品——神奇收缩袋,不管放进去多少东西,它都不会变重,这样一来,您可要减负喽……”
写这样的文章,学生根本不用担心会审错题,也不用害怕布局不合理,孩子们在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真正做到了“我能行”!
凡事都存在着两面性,童话的写作当然也不会例外。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一旦学生的思维像脱缰的野马,没有任何依据地胡思乱想,我们教师应该怎样恰当地引导到合适的方向?如何将孩子“三分钟的热度”长久地保持下去?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注重生活积累
有些学生认为,写童话类的想象作文,可以天马行空、任意编造、没有意识到这些作文的要求是严格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逻辑真实,并不是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就拿上面提到的习作来说,《嘟嘟历险记》的作者陈岩是个调皮的小男孩,平时特别爱看惊险刺激的侦破小说。他呀,还真有一次小小的出走经历呢!那是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调皮,他挨了妈妈的打,一气之下,想起了小说中的情节,决定离家出走。他左思右想,决定乘车去奶奶家。一路上,看着身边的那些陌生人,觉得有些害怕,总想着会不会有拐卖儿童的坏人把他骗到什么地方卖掉。惶恐中终于挨到了下车,他一路狂奔着到了奶奶家。这一次经历对他来说可谓刻骨铭心,所以在《嘟嘟历险记》中,陈岩对嘟嘟历险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扣人心弦。
2.合理引导
在童话的写作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学生为了创新,抛弃了是非标准,价值观也出现了偏差。苏教版第九册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一个童话的扩写:“人类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鼠运动,老鼠吱吱在这场运动中得以幸免。一天夜晚,吱吱随着飞碟来到了特特星球上,谁知到了特特星球后,它故伎重演,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有一个学生在结尾这样写道:“吱吱偷了特特星球总统的珠宝,被卫兵发现后,关在了戒备森严的监狱里,一群正义之士听到了这个消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摸进监狱,终于救出了他们的英雄老鼠吱吱……”从这段扩写内容可以看出:孩子只顾着大胆地想象,根本没有考虑是非观念。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偷窃都是可耻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窃贼更不可能成为人们的英雄。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使虚拟事物的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美好的愿望,并且让幻想服务于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3.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