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一徘徊范文
时间:2023-04-05 11:1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里一徘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题记
曾经的我
无数次的徘徊着
家庭,学校
紧紧将我束缚
无法挣脱
后来的我
无数次的徘徊着
成绩,分数
紧紧的将我捆绑
无法动弹
现在的我
无数次的徘徊着
梦想,现实
紧紧的将我包围
难以抉择
是追求心中的梦想
还是承认现实的残酷
是否一定要失败后
才能获得成功?
每天,重复着徘徊
篇2
噫吁嚱,贰零壹肆,元月一日。
江郎《别赋》,万口相传。言及辽水,赞其极广。夙夜忧念,惟我故乡。黑山劲苍,渤海泱泱。共和长子,守卫东方。奉天行省,地宁天辽。
然今别离,临行涕零。心念旧恩,踌躇不前。空灵之夜,抬眼望月。对影三人,何时可掇?东船西舫,悄无声息。左邻右舍,谈冠相庆。我见江心,清月已白。花间无酒,独酌无亲。相思红豆,春生南国。相见时难,别时亦难。东风无力,百花尽残。座中泣下,青衫早湿。
挥手作别,萧萧汽鸣。涟涟清泪,咿呀有言:何时归来,早春二月。细叶裁出,碧玉妆成。尔当蒲苇,我将磐石。蒲苇如丝,磐石无转。
呜呼,虽当东去,五里徘徊。往之不谏,来者可追。师大常青,佳人安好。辽东子弟,卷土重来。孙郎他日,青云平步。遂得凌云,威震泰山。
篇3
一双含泪的眼睛,在叶叶零落的梧桐树上。
望着东南的方向,泪水点点滴滴,落在枯干的叶上。
那洁白的泪珠,它含着无尽的苦涩。
用他圣洁色素,染白空中阴霾。
秋叶零落,也许可以寻到美丽的归宿。
但也不如秋风来的随意,世上多少无奈与迷离……
秋天的夜凋零在漫天落叶里面,
泛黄世界一点一点随风而渐远,飘零便成了踪迹。
心中熄灭了,希望的火焰。只能留下焦黄枯寞……
誓言是美丽的,誓言又是不实际的。
罂粟花啊!
你可以救我的命,成为我的惟一。
但同样让我,无可救药的为你上隐。
纵然使我苍白憔悴,伤痕累累。
我的未来有你,
就像一幅浪漫的图画,
让我的生命满足。
你是我的魔术,
让我的灵魂不堪一物。
我将终生受你绝美的诅咒,
你眸底的泪透应的同样,是我悲伤。
就算说我是懦夫,我也无法在忠与孝中决择。
只有挣扎 , 只有挣扎……
神圣的普罗美修土,睁开眼睛。解开我们身上的枷锁吧!
让我插上天使的翅膀,向云彩斑斓处飞翔!
最终无助的你还是走了,飞了。
我却无能为力,但无法停止我内心的狂热,对未来的执着。
我相信纵使黑夜吞噬 了一切,太阳还是可以从新回来。
夜已深,人已静,孤独的你我。
匪石匪席的誓言,无法让你为我等待。
难道说爱是一种香,只能洒在身体上。
让你痴迷让你疯狂,只是短短的时间。
现实的爱只是欲望,曾经浪漫曾经伤感已被遗忘。
你给我的绝望,爱情刺的伤。
你赴了清池,打碎了我的梦。
我也要随你而去吧!
我仍然徘徊在忠与孝中,直到你消失得没有一丝痕迹,
就连清池也恢复了平静。
我许多美丽的渴望,转眼都成了泡沫。
我最终上挂了东南枝。
篇4
——题记
诚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
诚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胸怀。
诚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荡风度。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但在德国四处求职时,却被很多大公司拒绝,当他选了一家小公司求职时,没想到仍被拒绝,德国人给他一份记录,记录他乘公共汽车时,曾被抓到了三次逃票,讲述这件事的一位知名学者说,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机率是万分之三,这位高材生被抓到三次,在严谨的德国人眼里是不可饶恕的。
诚信似山,沉稳肃寂;诚信似河,执着向前;诚信似光,照亮人心。因为诚信,时间创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因为诚信,一个个英雄展露风采;因为诚信,生命之舟得以远航,尽显风采。
不得不说,诚信造就了英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玄宗与杨贵妃的承诺,他们也做到了。即使马嵬坡下杨贵妃缢死,玄宗依旧不忘旧日的誓言,于是七月七日长生殿,玄宗思念逆流成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一种爱是生死相随,“君当为磐石,妾当为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兰芝与仲卿的承诺,他们也做到了,自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于是余有叹焉,诚信创造了刻骨铭心的爱情神话。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是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流尽,才偿还得过他了。”这是绛珠仙草的誓言。她无悔,任凭眼泪从秋流到冬经春流到夏,任凭“眼空蓄泪泪空垂”,“彩线难收面上珠”,“已教泪洒窗纱湿”,黛玉无怨,因为那是她前生的诺言。如今,我们只能叹:潇湘妃,枉凝眉,三生石畔还你一生泪,花谢花飞,泪已尽,红楼梦中千古爱一回。
篇5
斜阳孤影,
七夕良景,
我自凭栏,
耐何耐何!
对空妒饮。
——题记
两情凄凄,爱恨依依,海未枯,石未烂,泪洒长城郎不归,天未荒,地未老,双双化作蝶纷飞,等啊等不到沧海变桑田,忘也忘不掉前世的孟婆汤,来世多凄凉。
千年的等待无怨无悔,五百年佛前叩拜心不枯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为这一天,只为此一刻。
储蓄了千年的等待,堆积了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的守候,化作一场七夕急雨。如沧海倾盆,如银河倒泻,倾不尽的相思泪,诉不完的离别伤,如注的雨丝拉起长长的思念,疾驰的雨花奏响奔腾的爱恋。我,如痴如醉,身入其境,融入雨中,张开尘封的倾诉在雨中翱翔,启封层叠的思念在雨中飞舞。
那年七夕,那个下午,与你相遇在异乡繁华都市的那座天桥,不管是无意的相逢,还是偶然的邂逅,那都是天意。飙驰的车流,雨中天桥上飘曳的你,你我迎迎相对,默默地无语,不约走向那条熟悉的街头,惆怅几许,彷徨几许,离伤又几许?不知不觉七夕急雨渐停曲已尽,人终散。回头望望那道熟悉的街口,十字路口的痴心流浪汉还在等待,拐角的热馄饨依然五里飘香,相逢草草,情思浓浓,感谢你陪我听完这段离伤的雨曲,感谢你陪我走完这道熟悉的街景。
雨渐渐停,别愁的泪雨在轮回的红尘慢慢风干,潮湿的双眸搁浅了浓浓的离伤。
秋风渐起,枯黄的心叶在岁月的风中悠悠摇曳,憔悴的脸庞载满了沧桑的脉络。
夕阳渐沉,匆匆的脚步在时光的长廊渐渐泛黄,孤独的身影融化了守候的斜阳。
夜色渐浓,青春的足迹在流年的星夜缓缓划过,寂寞的翅膀洒落了千年的尘埃。
篇6
晚景薄凉,李广难封,是“苦”。
杜甫,曾经的你,高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然而,仕途遭挫,理想破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孔明的苦,又何尝不是你的苦?是啊,盛唐已是昔日繁华,纵使你壮志依旧,也只化为那一江苦水。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你一生忠君报国,然而冯唐易老,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你空怀抱负却不得施展,圣主难逢,何处请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满腔的苦涩,化为这千古的问号!
明月乡情,离愁别恨,是“苦”。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多少文人墨客,漂泊流浪,被贬异乡。一轮明月,一曲乡音,都勾起那苦涩的乡愁。“月是故乡明”,中秋佳节,作客他乡的游子,举头望明月,月圆人不圆,何其苦也!斟一杯清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啊,你见证了多少人的离别、多少人的乡愁,那无边无际的愁苦,只结成了这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最苦不过那断肠的离别了。长亭外,古道边,寒蝉凄切,满是离人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杨柳岸边,秋风吹不尽那无边的苦楚,吹不尽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一杯酒,一句赠言,一枝杨柳,兰舟声声催发,离别的人儿,肝肠寸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幕幕的离别,这一滴滴的苦酒,于这字里行间,定格的是那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笔墨生香。
情为何物,生死相许,是“苦”。
篇7
一曲爱的悲歌,是为千古鸳鸯绝唱。
——题记
秋日突然神伤,碎雪零星满楼,夕阳凄凉地依在山头。
秋菊开了,星星点点,愁容满面。
我安静地穿过花园,心底涌上无限悲凉,秋菊盛开的时候,是我与夫君续缘之日,秋菊又开了,是我与夫君缘尽之日。
“莫思量,十年生死两茫茫,年年寒水断肠处,惟有泪两行,寂寞梧桐染院锁清秋,是离愁,月如钩,物事人非事事休,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满心凄苦,无语诉说,心如裂帛泪如泉涌。
夫君有苦难言,婆婆对我已没有恩情,园中花儿也好似不舍与我匆匆作别,泪光闪闪、饱满深情、我亦又舍得?可婆婆逼催,只能挥泪作别,纵有万般无奈,千种留恋,无人领会,意决去。
“为伊消得人憔悴,双溪舴艋难载愁,烟雨黄昏,非那点点愁,西风调碧树,望尽天涯路,风飘飘、心悠悠、肠断情深处。”
月儿弯弯,暮色低沉,经过婆婆门前,婆婆熄灯就寝,无奈,只得回房,夫君满脸愁绪,看我进来说道:“并非我无意留君,母命难违。”我苦笑:“夫君何出此言?不必多虑,知君重情重意,岂可怨君?”夫君拥我而泣。
长夜难眠泪沾襟,辗转反侧不能寐,与君深情相望,泪眼诉惆怅,逝者如斯,不知东方之既白。
终到哀肠断情处,诉君如蒲苇,蒲苇纫如丝,愿君作磐石,磐石无转移,君呜咽、高马转头、万丈尘土起、泪眼把君望。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相见时难,别亦难,人不寐,孤夜难熬尽,高楼请酒入断肠,化作相思泪。”
哥哥许我与人家,心如死水泪如雨下,可怜衷情人,如今两相隔。
“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欲语泪先流。”
夜夜思君切,盼君早日归,惆怅马悲伤,蹑履相逢迎,嗟叹!便心伤。“自君别我后,日夜思君苦、逼迫有兄弟、以我应他人!”君泣拥入怀,哽咽不成声,“生不能日日相守不离不弃,但愿黄泉下相见,永不分离!”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绵绵愁,一江春水向东流。”
今生与君缘分已尽、来生,愿厮守至死不瑜。
篇8
关键词 乐感文化 文学作品 悲剧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114-02
中国哲学中的“天道”,本身是“生生”,也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无论儒墨老庄以及佛教禅宗都很重视感性心理和自然生命,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地徘徊于出世、入世之间,沉浸于人生悲喜之中,很少有真正彻底的悲观主义,大部分的中国人总愿意乐观地眺望未来。中国人的这种乐生精神,表现在中国悲剧作品中便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罪感文化”之下的悲剧艺术精神。
与西方传统意义上悲剧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的衡量悲剧艺术重要的标尺是“悲喜沓见,离合环生”,也即“说悲苦哀怨之情,亦当抑圣为狂,寓哭于笑”。中国悲剧意识在这喜、笑中淡化了,正因为这喜、笑成分的加入,中国的悲剧不构成激烈的冲突,人物的反抗意识表现出一种凄凉、凄美、哀而不伤的情感,在这一点上不如西方悲剧中表现的那么强烈。中国作品的这种“哀而不伤”的情感模式与儒家的“中庸”思想有着深刻的联系。这种以“中庸”为基点的文化,反对放望,要求在现实的世俗生活中取得精神的平静和幸福。这是在有限中享受一种无限,正所谓“知足者常乐”。这种乐感精神在《论语》首章句中可见一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也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这种乐在其中,生活中乐无限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普遍的意识和潜意识,成为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或民族性格。也正是这种“乐感文化”的渗透,中国古典悲剧才有“悲喜沓见”“寓哭于笑”的特点,这也成了有人说中国没有正真悲剧的缘由。
仔细研读一下中国悲剧作品,会发现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有其特有的悲剧美,即在乐感文化下中国文学作品的悲剧精神。由于中国人对“生”的渴望和热爱,对情感的隐藏和抑制,不可能也不希望作品结果是一种山崩地裂式的毁灭,这就没有美狄亚式的惊天动地的怒吼,多的则是一种隐隐约约、缠缠绵绵,久久挥之不去的哀痛。《诗经》中就有这种独特的悲之表现形式。如《蒹葭》《将仲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其中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及、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伤感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内化为一种愁绪和无奈,久久在心中不得释怀。《将仲子》说“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面对心爱的人,却又“岂敢爱之”。文中主人公虽多怨言,却没有反抗意识,没有想到用反抗的方式来争取,这便是中国式的悲痛,这种苦痛亦不是一朝一夕可消除的。这两种带有浓厚的悲剧美的作品,分别代表了中国悲剧意识中的两种悲剧模式――追求者之悲和被追求者之悲(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
面临同样的悲剧境地,西方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是一种反抗,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强烈抗争意识,而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却往往缺乏这种反抗精神,只是把怨恨消解掉,而不形成强烈的冲突,表现形式不同于西方的毁灭式,因而也就没有那种将苦难与毁灭升华为壮丽的撼人心魄的净化场景,有的只是哀伤与忧愁,是“心有千千结,不得解”的悲痛,显示出不同西方而又具独特形式的悲剧艺术表现方式。中国悲剧这种表现为柔美的悲多在家常伦理处着墨,以弱者的苦境、苦情博取观众的眼泪,“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而悲剧中的悲剧人物则是被动的卷入矛盾冲突之中,是灾难的承受者,面对不期而来的苦难,大多是表现出一种顺从,顺其自然的观望态度。文学作品最终也总是也大团圆或幻化的模式作结,因此,《西厢记》中张生“红榜中了状元”,《孔雀东南飞》中有了焦仲卿、刘兰芝死后的“五里一徘徊”的双飞孔雀,《梁祝》的弦乐中出现了“彩蝶双双舞徘徊”……这些良好的愿望也正反映出中国人乐的智慧,悲哀之中总有喜悦,这或多或少弱化了中国悲剧文学对心灵的震撼与净化作用。
中国因为有着不同西方“罪感文化”的“乐感文化”,中国作品的悲剧艺术精神也就不同于西方作品中表现出的悲剧艺术精神。西方“向死而在”的哲学使西方人对死的意识很强烈,认为人类只有自觉的意识到他正走向死亡,才能把握住“此在”;而孔子却说“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事人,焉知事鬼”,死的意义便在于生,只有知道生的价值才知道死的意义。因此,中国人乐生,中国人总能快乐地如庄子般逍遥在这天地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作品中的悲剧精神便在具有“乐感”精神的文人手中显得独具风味。
参考文献:
[1]王运熙,顾易生,邬国平,王镇远.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清代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篇9
文/清风淡雅
随着堡子山上的那轮永久都不会落下的明月的渐变,这如墨的夜空又淡出了另外的一种皎洁的清辉。闪烁的星辰络绎不绝的牵手而来,给这山城的夜空增添了美轮美奂的盛景,奢华里的典雅。
湖光桨影,霓虹绚丽,摇曳多姿,扑朔迷离。
顺手捧起凤凰湖里的碧波,揽入心怀。如痴如醉,把一泓清寂流入心田,将一种独享注入体内。大概是要尽情的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
剥除尘世之喧嚣,剔除世俗之浮华,敞开心扉,豁然开朗,挽住恬静。
这力道越是温和,她越紧紧的偎依。这柔情似水大概也就是这么说起的吧!
她——那一湖碧波,荡漾在奢华的缝隙。用眼睛一点点的分离开,那好似残忍。但是的确可以见到这纯粹的清透。哪怕是一点点,一丝丝。我也感到这纯净的存在。透出的五颜六色,几乎让我的眼睛无力分辨,可是自己已经容身于这种绚丽当中了。
静心凝眸,忽觉这宛如一位身著彩虹的仙子,翩然而至。一股清新的风儿拂面,犹如仙子的水袖,腰间的绸带掠过。
我不禁问自己,这里真的有仙子吗?
灯影下的水灵,微笑。轻叩这我的手心,心扉,脑门,传递着一种存在。真正的给我新的认识,这里曾经真的有象征图腾的吉祥,那是曾有凤凰越过凤州的传说。
岭外有西岐,这里却亦有南岐。
凤凰穿过湖面,振翼,三步一回头,五里一徘徊,满怀留恋,寻找吉祥如意。
那么第一个发现这只凤凰的人是谁?当时他(她)怎么不留下这美好的瞬间?那会拍照会用什么样的工具?
这一个一个的问题,应运而生,况且百思不得其解。
我站在湖边,彷佛置身于这种难得的相得益彰之中,愿意做那只起飞的凤凰。
于是弯腰,放回掬在手心的那水,淡然处之。静静的看着它的回归,开心,感恩。悄然投来一湾甜甜的眸波,映照着它的透明。诠释自己不容侵袭的素雅。等到我再缓缓的抬起头的时候,忽觉身体内沁入了一种力量。让我再次环视凤凰湖,浮想联翩。
李白笔下的“烟波微茫信难求。”已经不再是一个奢望。看!眼前就是这种壮阔,也许真会有蓬莱的仙人结伴而来。
或鼓瑟,或鸾驾。已阻挡不了仙侣云游的念头。他们渴盼的就是潜心修道之地,在天庭,早已看得透彻。
我被点醒,也守望不了这种羡仙的幸福。只好移步于小楼。不知不觉的,霓虹飘渺到了迷雾一般。
静静的坐在窗前,聆听松涛间的对话。他们丝毫不敢松懈,把这美丽的传说,倒背如流,声情并茂、川流不息的传诵给游客。在激情万分时,就会亢奋,奏鸣。时而,也会有那么点低声的间歇。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此时无声胜有声。“
分分秒秒,争抢不休。为了大力的宣传美丽的月光之城,甘愿做无名的志愿者。让这神奇的传说引领许多的客人,慕名而来,纷至沓来。
似乎依稀可见他们对自己的战果满意的笑容,不喊苦,不叫累。万籁俱寂,唯有他们在奔腾不息。重复着单调里的精彩。不求烜赫一时,只为源远流长。
静静的伫立在窗前,感受到松涛的永不停息,万马奔腾的恢弘,溪流潺潺的坦然。组成了美丽的乐章。
松涛精神,是那种坚持不懈的颂歌,是战斗力不息的赞歌。你唱个不停,我也学个不休!
:
篇10
诗歌的特殊性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魅力,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中国,流芳百世的文学家多为写诗造诣高的人,如李白和杜甫等。这是因为诗歌极其精炼短小,还得讲究韵脚,平仄等,更重要的是还在这么多的束缚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对诗人的要求高出其他作者很多。在诗歌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们把握“人——物(意象)——情”的基本框架,找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领会诗人营造的意境,从而把握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个人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显得非常关键,找出了意象,也就找出了诗人抒发心意的潜台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们一读完这首诗,凄凉和孤寂的感觉就扑面而来,这就是意象的作用,诗中的“藤”“树”“鸦” “桥”“道”“风”“马”这些是现实生活中普通的事物,毫无主观感彩,但在作者的笔下后,这些普通事物成了作者抒发感情的媒介,作者在这些事物前分别加了“枯”“老”“昏”“小”“古”“西”“瘦”这些修饰性词语后,这些意象就变为作者所用,带有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就成了作者要表达的主观情感载体,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大量的叠加意象,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描绘的淋漓尽致。在高一的诗歌单元中选取了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在抒情方式上,依旧采取意象传达的方式。
一个好的意象,可以成就一首好诗。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不知打动了多少个人,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温婉可人的亚洲女性形象跃然于纸上,余光中的《乡愁》引起了无数游子的共鸣。对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成了鉴赏这首诗的关键。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紧紧抓住这些意象,从而达到理解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
诗歌大多不是直抒胸臆的,而要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在诗歌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把握一些固定的意象的潜台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身上所穿的并不是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千里之外的母亲对自己儿子的牵挂和思念,“线”和“衣”这两个意象,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这两个意象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的传递,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表达惆怅和乐观思想的媒介。有时,我们能看到一些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感。“鸟”的意象往往与男女恋情和嫁娶有关,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又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而“柳”和“留”谐音,所以,柳树就成了诗人们抒发离情别绪的最佳选择。还有“月亮”,从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成为人们千百年来传唱的佳句。又如莲花,代表了纯洁,梅花代表了高洁人格。教师在诗歌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多次体会,理解意象所代替的诗人情感,这对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此把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把握,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就会畅通无阻了,鉴赏水平也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