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04-08 12:2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鼓励的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鼓励的名言

篇1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

篇2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

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

一个年轻人,如果三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想法,他这一生,就基本这个样子,没有多大改变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重复是学习之母。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篇4

2、爱读书是一种十全十美的享受;别的享受都有尽头。出自英国培根 。

3、不管什么享受都是会终止的,只有读书所带来的思想才能是永恒的,它可以受你思想的不断高级化而升级,所带来的并不是一个思想,而是多个。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出自歌德。

4、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出自高尔基。

5、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出自阿卜日法拉兹 。

6、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出自乌申斯基。

篇5

摔倒了爬起来就好。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篇6

2、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3、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4、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5、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6、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7、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8、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9、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篇7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篇8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成功属于每一个有强烈自信心的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让爱心伴我左右,让文明与你同行。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要有恒心,它是开山利斧;要树信心,它是大厦支柱。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对没志气的人,路程显得远;对没有银钱的人,城镇显得远。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篇9

提到古诗教学,许多教师就觉得头疼,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让老师们对古诗望而却步的问题主要在教学目标的适度性、教学资源的选择、学生呈现的生命样态等几个方面。笔者现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小儿垂钓》为研究载体,对古诗教学中学生呈现的生命样态问题进行案例研究并加以阐述。

一、案例呈现

第一次设计实录:

师:(出示“侧坐莓苔草映身”)“莓苔”是什么?什么部首?和什么有关?看图猜想一下。

课堂反响:学生一开始的猜想还是从词的意思入手,知道它们都与草有关。后来的猜想就有点偏题了,甚至对诗句的关键字词解读错误。如一位学生说:他坐的这个地方离河水很近,是湿的,所以要侧坐。

师:什么是“草映身”?

课堂反响:由于这个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果学生说什么的都有,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草映在人的身上。”“草把人的身体给遮掩住了。”虽然后者与诗句表达的“孩子用草来遮掩身体”这个意思比较接近,但不代表学生能真正解读诗句。学生似乎是在给教师做选择题,他们给出了多种答案,最终让教师来选择孰对孰错。

第二次设计实录:

师:谁能模拟一下这个孩子学钓鱼的动作、神情?

一个学生表演,教师描述:他歪斜着身子,眼睛盯着水面,一动也不动,他为什么不动呀?

生1:动了鱼就跑了。

师:这么谨小慎微,一看就是刚学的。看了他钓鱼的样子,你有什么问题?

生2:他的动作很别扭。

师:是呀,为什么会这样呢?让咱们再来读读诗句,说不定会受到启发。这句话连用了三个“草”字头的字,说明这个地方怎么样?草多得足以——

生3:把他遮掩住。

师:让他看不见——

生4:鱼

师:同样的,鱼也可能——

生5:看不见他。

师:现在想明白为什么他会这样钓鱼了吗?

课堂反响:学生比较被动,所有问题的回答都顺着老师的话说,不需要动脑筋。

二、案例带来的思考:学生的生命样态堪忧

古诗教学中的教学行为以“学生读——师生质疑——教师间接传递标准解读”为主,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往往缺少主观能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与意识。这样的课堂很无趣。古诗教学该引导学生有怎样的学习行为,呈现怎样的生命样态,来切实解决学习过程中由知到不知的矛盾?

我们的课堂提倡自主学习,把师生的主动发展当做课堂的生命。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那里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课堂是师生共同构建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角色定位左右着学生的角色定位。要切实解决学习过程中学生由知到不知的矛盾,追求学生发展的最大化,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的语言要以服务性优化主导性

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经是课堂改革的一大进步了,从案例的第一、二次的实录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语言,诸如“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是个怎样的小儿?小儿小儿,你为什么头发乱蓬蓬的呢?哪个词给你触动,让你觉得他是专心致志钓鱼的呢?看了他钓鱼的样子,你有什么问题吗?”等问题,确确实实都发挥着引导的作用,但细细品味,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教师教学流程的需要,而非学生的学习需要。

以第二次课堂实录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表演钓鱼动作后,让其他学生来回答这个动作为什么会让人有别扭的感觉,其目的还是让学生主动发现这个动作背后反映出的孩子天真可爱的一面,但教师的串讲式的解读让学生不需要主动思考,只需要等着教师一步步揭开答案的面纱。这里的引导更多的是主导,学生的思维还是跟着教师转,课堂的主人实际上还是教师。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跟着学生的思维转,这服务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因此,在第三次教学尝试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说什么、问什么都取决于学生说了什么,如通过再读诗句,学生均有了自己的阅读见解。教师以生定教的细节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语言定义为服务性语言。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主导,更需要通过服务性优化的教师主导。

2.学生的行为角色要以“合作”替换“配合”

案例的第一、二次实录中,我们发现,在教师的主导之下,学生只能配合。师生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要交出主动权,还课堂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的实际情况去考虑,充分预设,积极与学生合作。

第三次的教学尝试较前两次相比,学生的表演效果由“教师评价”换成了“学生评价”,负责表演的学生的别扭的钓鱼姿势,使其他学生困惑,由此引出了一个讨论话题。在对“别扭的钓鱼姿势”的理解上,教师没有强加自己的解读,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服务、配合学生学习的角色。因此,我们所倡导的课堂中,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应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有效的学习方向。比如在学生交流“他可能是在躲草”时,教师追问:“这是什么样的草,竟然要让人躲避?”当学生的思维停留于表面时,教师可点拨他们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学生说:“河边都是草。”教师点拨:“草非常多,多到怎么样?”学生自然想到可以把一个人遮掩起来。教师进一步追问:“这样的话,有什么好处呢?”以此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滩涂文明;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调查研究

一、滩涂文明的历史演变及滩涂资源开发和发展价值

我国海洋滩涂总面积217.04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广西和海南的海滨地带,是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滩涂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而且本身也蕴藏着各种矿产、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滩涂资源的开发和发展必然会更加巩固中国海洋大国的地位。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的匮乏日趋严重,滩涂资源作为强有力的贮备资源,对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滩涂资源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促进耕地占用与补偿的动态平衡,缓和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还可以促进农、林、牧、渔等的发展,对我国沿海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滩涂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滩涂资源的发展趋势的现状,课题组于2016年7月到8月期间,利用暑假的闲暇时间,对南通市如东县的滩涂进行了实地调研,从相关政府部门了解了他们对滩涂资源的开发政策及实施情况,并进行一定的考察调研与数据收集。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平台,凭借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掌握了更为详尽可靠的资料,对滩涂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滩涂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滩涂文明的历史发展和滩涂资源开发实证调研背景

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对滩涂文明的历史演变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有学者以江苏滩涂为例对滩涂造林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刘增,1985);有学者研究了滩涂的开发模式并且对此进行了适宜性的评价(王芳;朱跃华,2009);有学者分析了滩涂围垦的利弊和会出现的问题(文伟;徐向明,2012),有学者探讨了在滩涂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李富春;王延树;胡艳丽;姚祥,2013),有学者研究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保障机制(顾长洲;李伟,2011)。以上研究对我国滩涂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建议,进行了严谨的论证,但是滩涂的开发和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发范围的不断扩大,开发成果也将不断丰富,所以对滩涂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滩涂资源的开发和发展问题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滩涂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趋势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资源的短缺;人口的增长和生态的破坏,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我国的滩涂资源丰富,但是我国对于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例如,荷兰利用滩涂围垦进行个体经营大规模机械化农场, 发展大农业;还有些国家设立浅海滩涂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湿地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环境优美的休憩地,并形成旅游产业等等。相比而言,我国的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发展的农业大多规模化、机械化程度均较低,并且许多地方不重视设立自然保护区,导致滩涂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另外,在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相关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政府的检查力度不够强;相关技术水平不够高等等问题,这些都对我国滩涂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逐步成为沿海地区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手段。因此,加强对沿海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向国外的优秀经验学习。主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海岸带进行综合管理;第二,利用滩涂生物技术,进行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设立浅海滩涂自然保护区。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国的滩涂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就一定能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添砖加瓦。

四、加强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的思路

加强我国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关键在于两点。其一,创新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我们不能再跟以前一样走老路,我们要提高技术水平,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布局。比如,发展大规模的机械化程度高的滩涂农业;还有,利用高新技术――滩涂生物技术,从而使成本降低,但是形成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格局。其二,大力推行滩涂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滩涂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形成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业。这样,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发展了经济,一举两得。

确立以创新开发滩涂资源方式的目标和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加快浅海滩涂资源开发是现在我国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对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滩涂资源的_发利用要想发展,就只有创新。此外,滩涂围垦的开发利用,既是我国沿海开发的增长亮点,也是探索实践的创新焦点。滩涂是一种综合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只有可持续性发展,才能体现其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水文、地质价值等。

结 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滩涂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话题。中国作为海洋大国,如何向海洋强国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我看来,可以就从滩涂资源着手。丰富的滩涂资源是我们的强有力的后备军。但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开发利用它,让滩涂资源最大程度的体现它的价值,并且做到可持续性发展。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的路虽然难走,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