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双比范文
时间:2023-03-15 12:2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双学双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总结部署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刚才滕主席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全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我完全赞同。大家对2010-2011年度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工作先进集体、活动女能手、巾帼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等拟表彰对象进行了讨论,农委、人社局、科技局等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做法,听了很受启发,也值得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下面,我再强调二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肯定全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取得的成绩。应该说,我市的“双学双比”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各级领导小组和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农村妇女的实际需求,以促进农村妇女全面发展为重点,以解决好农村妇女创业发展资金为支撑,以强化教育培训为手段,着力帮助农村妇女提升综合素质,提升创业致富能力,为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工作卓有成效。“双学双比”活动正在成为推动农村妇女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在座各位以及广大妇女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实践证明,开展全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是把农村妇女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有效载体,是广大农村妇女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展示自身价值的广阔舞台,在组织妇女、教育妇女、服务妇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占农村劳动力65%的农村妇女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也为全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空间。希望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妇联组织把握机遇,拓宽思路,丰富内涵,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更加扎实,更富有的成效地开展。
二、扎实推动“双学双比”活动向纵深发展。各级妇联组织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全面引导她们参与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推动“双学双比”活动向纵深发展,要着力创新“双学”领域、“双学”内涵和活动载体。创新“双学”领域,就是要通过学文化知识、社会知识、文明礼仪,提升文化素养,提升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以及文明内涵;通过学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法律法规,提升推广应用科研成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以及妇女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创新“双比”内涵,就是要在“比发展、比贡献”的基础上,比产业效益,比发展质量,比“平安家庭”创建,比“文明创建”风气,比“村容整洁”环境,从而比出活力,比出干劲,比出农村妇女的风采。创新活动载体,就是要结合各自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妇女人群的需要,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使“双学双比”活动更加符合农村妇女求知、求富、求发展的期待,更加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使“双学双比”活动保持不竭的生命力。
要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指导帮扶。当前,农村妇女在发展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在广大农村妇女中大力推广有利于农村妇女的致富项目,通过市场牵动、科技推动、龙头带动、合作联动等方式,让农村妇女真正成为家庭致富的“半边天”。要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现代服务业,为她们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
(二)抓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素质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长期任务,要使农村妇女能够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发挥在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关键在于提高她们的素质。要依托农委、人力资源、科技等部门优势,充分利用各类培训基地,多渠道、多种类、多层次地开展培训,组织妇女参与“阳光工程”、“星火计划”、“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切实增强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和发展能力。有关部门还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妇女的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妇女职业技能和农村妇女创业带头人的培训管理,帮助她们掌握各种技能。
(三)抓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是农村妇女的最大需求,创业就业是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主渠道。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引导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稳定就业,并为她们积极提供技能培训、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帮助广大城乡妇女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同时,鼓励和引导外出的、有一定能力的农村妇女返乡创业。
(四)抓宣传示范。农村妇女是构筑农村文明新风的中坚力量,在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继续抓好“巾帼示范村”、“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低碳家庭”创建等活动,培养新型女农民,推进农村家庭文化建设,倡导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农村妇女树立新风气。抓好妇女科技示范基地等建设,做好资源共享、载体互接、信息互通等服务工作,以点带面,努力将示范村建成新农村建设的窗口和妇女工作的示范点。要关注特困家庭、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做好面向困难妇女儿童的公益慈善事业和便民利民项目,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篇2
今年50岁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富农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她经营的吊瓜食品有限公司,年获利120万元,还带动在家3000多妇女从事吊瓜产业经营活动,2008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这里无不饱含着创业的艰辛、勇于拼搏和年轻有为的创业精神。
一、自强自立,艰苦创业。随着经济发展,她也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在工厂做过小工,干过家政,后来年经越来越大,做体力生活力不从心,也挣不了几个钱,在她42岁那年,她和丈夫一起回到了山区老家,看着乡山多、荒田多,人均耕地少,农民的人均收入低等到现象,她想如何靠山吃山,变荒山为宝山,增加收入。后来一次偶然机会,发现吊瓜子不但经济效益好,而且清肺、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等功效,又可以利用荒田,荒地,也很适宜时下休闲食品。她就想建立一个吊瓜为主的食品有限公司,在各级妇联组织的帮助下,于2000年,用120元钱从长兴买了1斤吊瓜子,自已培育出200株苗,发动全村姐妹、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在山上进行大面积种植,当年有的姐妹收入800元,有的300元不等,虽然不多,但是给山区的姐妹带来希望。2004年,在前杨村建立了首个“妇字号”农业专业合作社。
二、引进品种,扩大规模。为了加快发展步伐,2005年她又开始自已进行炒制,在各级妇联的帮助下,她用小额贴息贷款购买了炒制机器、包装机器、建起厂房等设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建立起了3000余亩“双学双比”科技示范基地,为各村农妇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从而带动了周边近3000户农妇种植吊瓜,她还与前杨、山头郑、下杨、下辽、永和、下汤等18个行政村农妇签订收购合同,直接为农妇实现增收400万元,户均增收5026元左右。同时,她也积极提倡节能减排,洗剥出来的吊瓜皮统一回收,晒干,并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促进农村的循环经济。
三、打响品牌,拓宽渠道。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她带领各示范基地姐妹多次到上海、杭州、椒江等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倾听大家对吊瓜子的意见和建议,引进和更新各种设备,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实行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强化板块经济效应,逐步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发展。通过企业qs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提升产品质量。利用参加各类农产品促销活动,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并成功打入省内外86家超市。
四、致富不忘本,带动一方村民。村民们看到种植吊瓜获得了成功,纷纷跟着一起种植吊瓜。
篇3
县科技局作为我县“双学双比”活动成员单位,非常重视“双学双比”活动。2009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科技兴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提升农村妇女科学素质为目的,通过广泛的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不断提升“双学双比”竞赛活动水平,结合部门工作特点,重点从三个方面引领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
一、以科普宣传为载体,推进“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 二、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双学双比”竞赛活动水平 三、实施科技项目,为推动“双学双比”活动服务
为维护和促进妇女的身心健康,安排给××县妇幼保健院实施了科技项目“彝族妇女宫颈癌筛查研究”。通过对宫颈疾病好发人群的普查普治工作并依此指导临床宫颈疾病的治疗,降低宫颈癌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为推动“双学双比”工作开展做好健康保障。
篇4
参考国内有先进教学经验院校的比较文学双语教学大纲制定情况,结合各校教师及学生能力实际,制定适合本校高年级专业必修课的比较文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通过讲授比较文学学科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在其中贯穿比较文学范例式教学。在教学事例选择上,侧重国外比较文学学者的专业论述,进行双语讲解,以起到导读、“研读”英文原著的作用。所谓,借助导读去分析阅读英文原著,借助“研读”着力于对其逻辑论述和层次结构的解读和理解,以便直接具体地认识领会西方学者的研究思维过程和表述特点,从中学习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和论述问题的创新能力及其实践运作。
二、师资水平的提高
双语教学对师资水平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还要懂得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知识。而在我国国内,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吸收海归教师充实语言师资建设,主要是在首都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但是难道普通高校不具备这方面师资力量就不能从事双语教学了吗?答案不是这样的。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普及,高校教师可充分利用高科技条件解决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利用网络、多媒体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在比较文学多媒体、网络双语教学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和氛围,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师生的教与学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引入专业理论术语英汉双语汇释;播放一些国内外著名学者的解读文学、文论原典、英文诗歌朗诵录像;欣赏一些代表性的、具较高艺术价值的英语影视作品片断等。
三、教材体系的构建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采取的授课教材普遍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以英文原著为主,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授课。如SusanBassnett.的ComparativeLiterature:ACriticalIntroduction,出版时间:1993。(苏珊•波斯奈特:《比较文学批评导论》,Blackwell出版社)但是存在的问题一是英文原著教材价格昂贵,让一般学生难以承受;其次是由于出版和传播的关系,英文原版教材进入中国要经过一段时间,造成版本太旧。再次,据说国外比较文学授课是没有教材的,由于原教材者往往在某一方面领域研究的过于深透,多是专著性质,上课都是老师自己整理讲义。这就造成部分内容过于详细,有些地方涉及不到。不符合我国学生通习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现状。第二种模式就是选用中国人编写的英文教材,再选用原版英文教材和国内中文教材作为辅助。由于编写者、教师和学生的国学和英文能力水平差异,很难保证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第三种教材模式是以中文教材为主,选取英美比较文学名师的论著进行讲解。两者起到一种相辅相成的作用。如上海师范大学孙景尧的AStudyofImportantWorksinEnglishComparativeLiterature《比较文学名著研读(双语版)》,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各高校可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编订相应的比较文学双语教材,解决学生听课无的放矢的困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
1.课堂教学方法要丰富
推行范例式教学法。在比较文学双语教学中采用了事例教学法。选择范例时,要突出范例的综合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抓范例库的建设。搜集、整理和编写比较文学教学范例,注重国外范例的引进和翻译工作。进行参与式教学。主张学生能够自主翻译,尝试用自己的感受先代替名家名译,然后再和名家名译做对比,学习经典翻译文本的文学魅力,同时也知晓在感受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参照写作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和复述作品原有的思想意义。实施任务式教学。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利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相应运用情景模拟、辩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2.教学手段要多样
(1)多媒体教学方式。首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保证人名、篇目、书名的原文附着和对译名的统一和纠正,使用关键词教学方式。其次,经典作家的重点篇目当中的精品段落尽量采用原文、译文双对照。第三,对于重要西方文艺理论观点尝试进行按3:7(英文:中文)划分的课堂内容比例的本专业英文教学,同时用中文再次强调,避免译文造成的观点误读。对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专有名词解释、人名、书名及重要段落的双语模式进行沉浸式教学,欣赏英文视音频片段,如在对2008级讲授Psychoanalyticalcriticism的内容时,为加深学生对Oedipuscomplex的理解,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TheKingofOedipus的视频材料,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领会。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增强了直观性,化抽象为具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训练了论文写作和双语思维能力。(2)课程教学平台建设。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内容包括以比较文学课程各知识点为单元的开放式的网络课件库、事例库和试题库。并将专业教师与学生的科研成果也放在网站上,鼓励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课程规划、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师资队伍、习题解答、参考文献等栏目基本成型,并配备了文字的资料,只要连接上校内网,便可达到资源共享。通过“学术动态”、“学术著述”、“经典专题”和“资源下载”等分栏,不仅能够获取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使教与学始终能够洞悉学科发展和研究的前沿。此外,通过该网站上备有的友情连接网址,可以登录其他专业学术网和其他院校了解最新的学术和教学动态。
3.实践性教学环境要完善
(1)建立起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学生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连接,例如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如05级学生王朝的《幻想文学的发展及演变》直接涉及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领域,其他如汉语言文学06级学生“解析《金粉世家》中的女性观”和“<尼伯龙根的指环>的自由意志抒写”等论文都从不同角度将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理论付诸实践。(2)利用专业实习基地的资源,加强与其他双语教学部门的联系,保证讲座、参观等教学方式的稳定。如,带领学生听取外语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语音室学习,鼓励学生参加或聆听各种英语演讲、辩论、表演比赛,如鼓励学生参加2011年10月在我校举办的“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黑龙江省决赛选拔赛,并在外国专家学者到校做英文讲座时,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如聆听2011年10月外国语学院邀请美国国际教育委员会首席执行官DonPetry博士来校做关于《教育国际化》的专题讲座等。在授课形式和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方式,能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体现出“老课程,新内容”的时代特色。
五、教学实践效果
篇5
摘 要:本文比较了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离散数学课程双语教学与中文教学在选用教材、课堂讲授、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离散数学;双语教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离散数学不仅是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库理论、操作系统以及信息安全等计算机专业课的必备数学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讲授好离散数学,对奠定学生后续课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数学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分别进行了离散数学中文讲授和离散数学双语讲授,下面淡一下这两种教学活动中的异同。
1 教材比较
双语教材选用的是Kenneth H.Rosen编写的“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Fifth Edition)”原版教材[1],该教材已被美国500多所学校使用,是比较经典的离散数学英文教材。中文教材使用的是耿素云、屈婉玲、张立昂编著的《离散数学(第三版)》[2],在国内已经出版发行十多年,也被国内许多学校选作教材,是比较经典的离散数学中文教材。
两本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看基本类似,都包括(1)数理逻辑(2)集合论(3)组合数学(4)图论(5)代数(6)形式语言与自动机初步等6个方面。但在章节安排的先后以及所包含的子内容方面有所区别。比如在代数方面,中文教材讲述的理论比较深,涉及到代数系统的一般性质,包括子代数、积代数以及典型的代数系统即群、环、域、格等,并提及了布尔代数,而英文教材在代数方面重点讲述了布尔代数,并扩展到逻辑门电路和电路的极小化问题,与计算机专业的结合比较紧密。又如在组合数学方面,中文教材只涉及到基本计数原则和基本的排列组合,而英文教材除了包含上述内容外还涉及到鸽巢原理、二项式系数、生成排列组合及高级计数技术等内容。还有就是英文教材讲述了初等数论的一些内容,而中文教材中则没有涉及。不过,由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编著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离散数学》新增加了初等数论的内容[3]。英文教材中还包括了一章内容讲述离散概率,个人认为这部分内容应该在《概率论》课程讲述。
另外,英文教材与中文教材比较大的区别是英文教材多了讲述算法、函数增长以及数学推理、归纳与递归等内容。个人认为这些内容对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非常有好处。
两本教材都附带大量习题,中文教材理论性更强、更加简洁,而英文教材与计算机专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例子更加丰富。
2 课程讲授比较
由于这门课程概念多、理论性强、高度抽象,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必要的,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但笔者发现学生长时间面对多媒体易产生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而且离散数学理论性、逻辑性强,板书的演算也非常重要,因此在中文和双语讲授过程中笔者都采用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讲授方式,一些重要的证明方法或求解方法采用板书推演,引导学生推理和论证的思路。
笔者基于广泛的教学资源制作了适用于本课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其中中文课件以中文为主,关键概念提供英文对应的单词;双语教学课件采用英文为主,对重要概念、原理和结论给予中文注释。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解决有限课时和英文讲解的矛盾,同时也便于同学参考中文参考书。每次在开学初,笔者就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和课件的电子版挂在学校的网上课堂,本班学生可以随时下载,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同时大大减轻了学生做课堂笔记的压力,能集中精力参与教与学的交流,提高了课堂学习的质量。
课堂讲授时,双语课程的讲授以中文为主,对主要的概念和定理,通常是先用英文较缓慢的读一遍,启发学生理解其含义。往往读完后,一些程度较好的同学已经能够理解大致含义,然后再用中文进行详细解释,从而使全班同学都能理解相关概念。
离散数学课程本身概念多,又高度抽象,仅仅采用单向讲授方法,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因此无论在中文讲授还是在双语讲授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使学生集中精力,跟上讲授思路;通过课堂讨论,强化某些重要概念,纠正对概念的错误理解;通过课堂上快速抢答某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在讲授时,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理念,即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建立理论,最后使用该理论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授命题逻辑时,先引出了Smullyan的骑士和流氓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引出命题逻辑的概念,最后使用复合命题解决了该问题。又比如在讲授图论时,先引出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再通过建立图的模型,逐步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的讲述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有助于他们建立数学思维的良好习惯。
学生学习时很关心学到的东西可以用到哪里,而离散数学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应用,讲课时花一些时间提及这些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离散数学的广泛用途,更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离散数学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图论时,结合我自己的科研方向讲述图论在抑制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应用,学生们听得很有兴致。
在课堂讲授上,由于双语教学也主要采用中文讲授,所以两种教学活动区别不大。只是在双语课时,由于课件基本上是英文的,为照顾学生的理解能力,讲授速度会根据具体情况稍微放慢。离散数学课程的学习必须通过自己做练习才能对相关的概念、定理深入理解,因此在两种教学的课堂讲授后,一般都会布置课后习题让同学们自己练习,要求双语教学班级的习题采用英文答题,两本教材都配备了大量习题,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
3 学习效果比较
最后比较采用中文教学和采用双语教学两个班的考试结果。虽然两次考试的题目不相同,但命题人相同,所测试的知识点也基本相同,难易程度相差不大。2006年7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A班(2004级)采用中文教学,共有72名同学参加考试,成绩如表1。2007年7月信息工程7班(2006级)采用双语教学,共有67名同学参加考试,成绩如表2。
从学生的总体考试成绩来看,显然中文教学的考试成绩比双语教学的考试成绩要好。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①中文教学的班级是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学的离散数学,但后来由于学校课程调整,双语教学的班级是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学的离散数学,因此在知识储备和理解力方面会有差异。②不同班级学生自身基础会有差异。③两次考试题目难易程度的细微差别也对成绩有影响。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双语教学方面。由于双语教学的课程考试试卷采用全英文命题,并且要求学生使用全英文答题,一些同学因英文水平的局限,考试时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而失分,还有些同学虽然知道如何求解但不能正确使用英文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而失分。失分最多的是对离散数学概念理解问题,这个问题虽然在使用中文教学的班级也存在,但在双语教学班级出现的更多。一些英语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对英语教材有畏难情绪,基本没有看过书,上课时状态也比较消极,这些都是造成双语教学未通过学生的比例远高于中文教学的原因。
但从两个班的成绩也观察到,采用中文教学的班级和采用双语教学的班级得A的同学比例大致相同,都达到36%,说明两个班都有超过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掌握了考试的知识点。
4 结束语
通过学习效果比较发现,对于一些英语比较好、学习自觉性比较强的学生,离散数学双语教学不仅讲述了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而且对学生熟悉英文专业词汇、阅读英文文献、熟悉英文论文写作方式都大有裨益,有助于他们今后科研活动的开展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在我2008年所教的一名同学,她虽不是双语课程主选班级的同学,但由于自己的兴趣主动选修双语课程,除了课堂布置的作业,她还登录MIT公开课程网站,选做了离散数学的一些题目,最后考试得到A+的成绩。而对于一些英语比较差的同学,语言障碍使他们对专业概念的理解降低,而且面对厚厚的原版教材产生畏难情绪,不愿自己看书,仅依赖课堂讲授,使得考试成绩不理想。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因为深圳大学在省外招生是高于一本线的,而在省内招生是二本线,所以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入学时差异就很大。而且学生英语程度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在上双语课程时,笔者发现有些同学只要给出一些专业术语的中文含义就能够理解书上大部分概念和定理,而有些同学即使把每个词的意思都告诉他,却仍然无法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因此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也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我认为离散数学双语教学与中文教学可以并存。在选修双语课程应时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筛选,首先选择那些主观上希望学双语课程的同学,因为只有自己感到有需要,才能获得学习的内需力,同时要求选双语课程的同学要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若英文水平太差,语言的障碍就会制约对离散数学理论的理解。而对那些仅对离散数学专业感兴趣,英语水平较低的同学仍推荐他们选中文课程,这样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对离散数学内容的理解上。
参考文献
[1] Kenneth H. Rosen.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英文版・第5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6
关键词:幼儿园 双语教学 现状 策略
一.毕节地区幼儿双语教育的现状
本文中幼儿双语教育特指在幼儿教育中的“英汉”双语教学。本研究选取毕节地区4所具有代表性的双语幼儿园对幼儿双语教学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师资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专业的幼儿英语教师,。要么是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兼上幼儿英语,要么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兼上幼儿英语,双语幼儿教师专业性不强。且准入门槛较低,第一学历以中专为主。二是在教学观念上,认为幼儿园双语教学仅仅是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教会幼儿常见的英语单词和简单的常用语即可,没有充分培养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和英语的敏感性,也没有将英语真正的浸入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三是在课程设置上,仅以在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的单一形式来体现幼儿双语教学,没有真正将双语教学贯穿语整个一日保教活动中。从而没有达到真正的双语教学。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该地区的双语教学水平。
二.提高毕节地区幼儿双语教育质量的策略
1.直接认知策略
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是用英语组织、采用多种活动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英语发展。如用英语指出新生事物的名称,然后用英语进行解释,帮助幼儿直接用英语建立起与特定事物的联系,而不需要借助传统的教学媒介翻译来进行转换,这种模式减少了传统的思维转换模式,直接建立起与特定事物的直接联系,从而逐步培养英语思维。如:教师用手指着不同颜色的气球,从而让幼儿建立起不同颜色的关联。教师用直接认知策略让幼儿感知新生事物,从而形成一种立体思维,建立起颜色与具体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需要通过英汉互译的转换,这种记忆非常深刻,与母语习得非常接近。这种通过立体思维与具体事物建立起具体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英语学习能力。
2.正强化英语反应策略
任何付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这对幼儿来说尤为如此,他们更希望得到鼓励与肯定。在幼儿英语教学过程初始阶段,由于对英语这种新生事物的迷惑,幼儿会有一个短暂的沉默期。当吸收到足够多的英语时,幼儿的兴趣逐渐被激发,希望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事物的看法。此时,教师应该及时的进行点评与鼓励,正向强化逐步激发幼儿使用英语进行反馈认识,从而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幼儿在认知事物的能力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幼儿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常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单词都需要重复很多次,才能加深幼儿的印象。幼儿每次开口说英语都应该受到鼓励与肯定,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幼儿能正确回答出教师的问题,一定要及时鼓励;如果答非所问,教师就要循序善诱。
3.弱化汉语反应策略
幼儿刚接触英语时,由于对英语还处于一种初识状态,由于所学英语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汉语就会脱口而出,这会导致班级内其他小朋友的模仿。无形中会强化幼儿用汉语表达的行为,不利于英汉双语教育的效果。当学生出现汉语反应时,教师采用了忽略教学策略。忽视这种用汉语表达的现象,并及时给予提示和积极引导,鼓励幼儿用英语表达。没有责备,也没有鼓励,而是忽略,及时给出正确的英语反应,积极地正面强化。
4.创造丰富全面的英语环境
幼儿处于认知的最初阶段,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而且注意力十分分散,这给幼儿双语教学增加了难度。幼儿园可采用半日或一日的英语浸入式教学,用全英文进行组织游戏和教学活动,让幼儿完全沉浸在全英语环境中,迫使幼儿认识到每周都有一天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要必须充分做好准备,从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甚至到单词的发音,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结合幼儿认知水平较低,教师要不断进行重复的讲解,以引起幼儿的注意。也可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英文儿歌、视频、图画书,对幼儿进行立体浸入与熏陶。还应创造机会让幼儿和外教进行近距离接触,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双重熏陶,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双语教学同样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可以为幼儿选取一些经典的英语动画片、英文儿歌,给幼儿讲英文故事等,以培养幼儿的英语学习习惯。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篇7
关键词: 双性化 大学生 人格 性别角色
一、问题的提出
双性化,也被称作两性化人格。双性化(Androgyny)一词来源于希腊单词andros(男性)和gyne(女性),特指在同一个人心理上同时具有男人的和女人的心理特征即指具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点,又具有很明显的女性的人格特点,同时具有男性拥有的勇敢,善战、理性等,又具有女性的细心、温柔、体贴、感性等心理特征,并且按情况需要而做不同表现。这种性别角色目前被看成较为理想的性别角色,大量研究表明这种性别角色的个体往往具有更加健康的心理,较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是一种教育中所倡导的性别角色。
1935年人类学家米德对新几内亚部落的研究发现与两性的生理特征相比,人类的心理特征双性化较不明显。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其潜意识理论下提出了“潜意识双性化”的模型。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其集体无意识的理论下提出了阿尼玛(anima)即男性气质中的女性意向和阿尼姆斯(animus)即女性气质中的男性意向的概念。两个人的理论都特别强调人类先天就存在双性化的心理特点。
进入20世纪后半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端于欧美的女性解放运动,出于男女平等的精神,希望缩小男女间的差异问题。但由于身体上的差异是由先天生理因素决定的,因此寄希望于从男女的社会和心理角色方面提升女性的地位,鉴于这样的社会原因,学者在男女心理性度评估与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性化人格的概念。
1964年,罗西(A.S.Rossi)第一次提出了“双性化”这个概念,他认为“传统的女性特征和传统的男性特征可以共存在同一个个体的心理特征之中”[1]。
目前来看,对双性化研究贡献较大的是心理学家贝姆,她在1974年开发了世界上首个测量双性化心理学量表BSRI(Bem Sex Role Inventory)。这个问卷含有60个受社会赞许的词语,将一个人的性度分为双性化、女性化、男性化和未分化四个方面。贝姆使用这个量表在美国的大学生施测的结果为双性化占总体的24.5%。
因为双性化综合了诸如男性的坚强、勇敢、果断、主动等和女性的温柔、细心、体贴、富有爱心等优秀品质,双性化被认为指最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和发展的性别角色。
二、中国大学生双性化比例及其相对应研究
目前,整个学界对双性化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而这其中对大学生的研究占据很大部分,因为大学阶段双性格人格即使有了初步定型但是仍旧有很大改变潜能,因此通过对大学生双性化的研究,能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的相应规律,在进行双性化教育时能够提供更多和更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以往研究中双性化比例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初步总结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双性化的比例状况。
马锦华研究揭示双性化占14.55%,男性化占15.42%,女性化占24.04%,未分化占45.98%[2]。
张莉在云南昆明地区5所高校的1187个样本利用BSRI量表实测结果为双性化为30.1%,男性化为20.9%,女性化为20.1%,未分化为28.9%[3]。
王佳宁在哈尔滨师范类大学的研究显示双性化为14.54%,男性化为15.43%,女性化为24.03%,未分化的为45.99%。其研究双性化比例远远低于贝姆和国内其他同类研究,进一步指出可能与师范院校的特点有很大的关联。“师范院校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可以解释双性化比例低的结果”[4]。
王红瑞对西北某学院随机抽样得出的结果显示双性化为双性化占4.82%,男性化占16.87%,女性化占15.66%,未分化的占62.65%。“我们所调查的人群大部分来自西北偏远地区,落后的教育文化和意识观念导致对男性与女性的培养带有传统的封建色彩。认为男性与女性应该多具有各自性别所体现出来的特征……这必然使双性化的比例大大降低”[5]。由此可见,地域、经济和观念对个体性别角色的形成有必然影响。
张赫随机抽取大连某大学220人的样本结果显示双性化占15.7%,男性化占14.1%,女性化占21.2%,未分化的占49%。“中国是一个受封建传统性别角色看法影响很大的国度,社会封建的道德伦理传统禁锢着性别角色的发展,因此双性化比例很低”[6]。该研究与王红瑞的研究相吻合即传统道德对性别角色的影响。
黄颀、刘电芝等采用自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对中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分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为美国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布为双性化占54.8%,男性化占16.5%,女性化占17.3%,未分化的占11.3%。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布为双性化占37.1%,男性化占25%,女性化占7.5%,未分化的占30.4%。根据进一步的卡方检验国内大学生的双性化比例显著低于美国大学生(x2=33.09,p
三、讨论
由于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并且长期在封建社会的制度下,因此这种文化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而这其中对我们关于男女该有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最基础和朴素的认识就是存在很大刻板印象,甚至是对男女有一套双重标准,常见的就是男人要有男人的样子,比如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流血不流泪等,尤其对男性的娘娘腔有极大的厌恶且基本为整个社会所不齿,被说成是娘娘腔的男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缺点而是带有鄙视和歧视的意味,而对于女人来说就是女人天生就是非理性的,就是弱小的,就应该依附于男人,而具有男性气质的女性则被说成是女汉子,其中也包含很大的不被认可和讽刺意味。受此影响我国的双性化比例一直处于一个很低比例。虽然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日益改变,昔日的奶油小生成为部分人眼中的花样美男,年轻的一代似乎也越来越能接受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是即使是这样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目前的双性化比例很低,并且同男性化比例和女性化比例差异显著。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找出影响性别角色形成的主要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纳相应双性化教育,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双性化比重。
四、对提高大学生双性化比例的一些建议
(一)鼓励向异性学习
鼓励合理、正常的男女异往,只有在异性间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才能使双方体会到对方的心理特征,并且向对方学习其性别角色中的优秀的部分,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和成长。而目前家长、老师和学校对恋爱这个问题谈虎色变,更多的是反对之声,其实正常的男女交往对于促进双方性别角色的成长都是有益无害的,这点是需要向家长和学校澄清的。
(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打破传统的性别活动观的刻板印象,使每个大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展示和发展。要使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让男女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而不是男性参加男性的活动,女性参加女性的活动。目前的情况更多的是鼓励男性参加力量型或者对抗性的活动,而对于女性更多的是比较温和的技巧性的活动,要培养双性化的角色,必须打破目前的这种刻板的性别活动分类。
(三)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性别角色的产生和成长起着关键作用。一个家庭的各种教育观念和教养方法的精确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毕竟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有时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同伴教育、学校教育。因此如何通过家长进行沟通,培养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参考文献:
[1]钱铭怡等编著.女性心理与行为差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育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4):35-37.
[3]张莉,冯江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433-435.
[4]王佳宁.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128-129.
[5]王红瑞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质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49-50.
[6]张赫.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和谐性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3):245.
[7]黄颀,刘电芝,李莹丽,张莞珍.中美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比较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4(1):68-75.
[8]宋丽丽.邹萍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研究综述[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3):87-88.
[9]李立娥.国内外“双性化”教育研究述评[J].江西社会科学,2007(6):224-228.
[10]邹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1999(3):67-71.
[11]王道阳,张更立,姚本先.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差异[J].心理学报,2005(5).
[12]杨玲,王雄雄.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5).
篇8
关键词 双极电凝;鼻内窥镜;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耳鼻喉科急重症之一。临床上常采用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临床疗效不确切,患者痛苦大,不良反应明显,不易耐受,易复发,多次反复填塞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鼻腔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经过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月56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我们发现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的应用,使鼻出血的治疗变得更简单、安全、组织损伤小,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鼻出血患者56例,男24例,女32例,年龄17~78岁,平均48岁。其中,患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16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糖尿病6例,发生休克2例,单纯性鼻出血21例。
方法:本组均采用表面麻醉。所有患者来我科后行鼻内窥镜检查,采用0°及30°鼻内镜,术中主要使用0°鼻内镜。患者取仰卧头略高位,首先对颜面部进行常规消毒、包头、铺巾,有前鼻孔填塞物的,抽取填塞物,负压吸引器清除鼻腔内积血。用1%地卡因15mL加1%肾上腺素2mL浸润的棉片充分收缩和麻醉鼻腔黏膜,共3次,约5min/次。待麻醉效果满意后,于鼻内镜下自前向后寻找出血部位,出血部位常为以下两种表现:红色火山样小结节是无活动性出血时的表现,用吸引器轻触即可发生再次出血;正在出血时表现为黏膜凹陷处搏动性出血。找到出血点后,用双极电凝的电凝镊直接凝固出血部位,可见出血点被打白,1次或几次即可止血,电凝能量20~30W。鼻内窥镜术后一般不需要鼻腔填塞,必要时烧灼处涂抹红霉素眼膏。术后观察3d,给予口服抗生素及补充维生素,局部复方薄荷油滴鼻,并嘱患者清淡饮食,勿挖鼻、禁擤鼻等损伤鼻黏膜的行为。合并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同时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合并休克的可积极抗休克治疗。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鼻出血灶黏膜光滑,无糜烂、溃疡。②好转:鼻出血灶黏膜稍有糜烂,但未再出血。③无效:鼻出血灶黏膜糜烂、溃疡,仍有出血。随访6个月同侧出血鼻腔未有再次出血、渗血为临床治愈。故治愈和好转均视为临床治愈。
结果
所有56例病例在鼻内窥镜下均能准确找到出血点并行双极电凝止血成功。其中48例1次治愈;8例患者术后2个月内再次出血,再次行双极电凝止血后治愈;随访6个月全部无复发,并无明显并发症产生。
讨论
篇9
一、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脱节让一部分学生很难适应,从心理上产生了对化学的畏惧
在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初三化学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本应在初三学习的知识,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就造成了初、高中知识的断层。还有,初三化学教材中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相对而言,高中教材在内容的引入上则表现为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注重抽象思维,知识难度加大。这就使学生感觉很难及时接受,从而从心理上加大了对化学的畏惧。
二、初、高中教师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对学生不一样的要求让学生不能及时接受,导致学生从情感上产生了对化学的畏惧
一方面,初中教师的年龄结构一般较高中教师偏大,两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上有较大的差距,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第二,在教学上,初中教师只需要面对的是中考,让学生把一些该记得的知识点记住就行,不需要在能力上有太多的要求。但到了高中,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上有了较高的要求,梯度的突然加大让学生很不适应。第三,对于高中教师,他们绝大多数是从高三循环下来的,他们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初中教材的几次改版,也不了解初中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也不了解初中教师是怎么教学的,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已经把握和没有把握的,从而造成由于教师的因素导致学生的衔接不好。
三、学生的自我放松,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从自我意识上造成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好
在高一,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很多学生已经基本忘记了书本上的内容,再加上很多学生的一种心理,我辛苦了一个初三,到高一了,离高考还很远,可以先休息一年,在这种双重不利的条件下,很多学生边学边玩迎来第一次考试,猛然发现高中化学是多么的难学,已经半学期过去了,再想努力学习并赶上,难度自然增大。
四、高一的综合特点造就衔接上的困难
高一学科多,课时紧,很多老师拼命赶进度,再加上为了应付考试,对教材进行加深和拓展,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加大,对学习化学产生了更多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化学的学习。
学生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1.尽快完成对高中化学的再认识
本来,化学是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教材也是这么安排的,可是,刚接触化学就要面临中考,于是,学生没有时间去享受化学,只是机械地学习。于是,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固定的规律和性质、固定的化学模型、固定的以质量为基础的计算,固定的常考题型。在机械的记忆中失去了学习化学、建立化学思维的最佳机会,反而让学生形成了化学就是记记背背的学科的错误认识。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不管是教材、教学要求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多的不同,这时,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转变对化学的认识,不要再停留在初中的浅显的认识上。充分认识到高中化学是理科思维和理科知识的完美结合,并以此为契机,实现对高中化学的强烈兴趣。
2.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首先,初高中化学学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初中化学的学习是记忆式的,内容也很简单,而高中化学具有概念抽象,内容内涵深、联系广,教师上课快等特点。学生就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比较学习,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由于科目多、作业多、时间紧,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在上课时的效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三要充分利用兴趣促进学习这一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化学,最好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做不到,那就对化学教师产生兴趣,让你乐于去上化学课。
3.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的学习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高中习惯的养成很多都是在高一完成的,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有以下几步:第一步就是抓好课前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看完书后,最好能合上课本,独立回忆一遍,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第二步是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处理好听讲与做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讨论,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必须上好课、听好课,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第三步是课后复习应及时。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真正达到排疑解难、巩固提高的目的。第四步是正确对待作业。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理解提高是学生对待作业的正确态度。
4.积极与化学老师交流沟通,尽快形成教与学的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篇10
【关键词】双瓶;不同部位;血培养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31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313-01
利用血培养检测病原菌是菌血症、败血症诊断中必不可少的依据,采取不同部位的双份血进行培养,能有效的提高阳性率,更快速、准确的为临床提供参考。血培养将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繁殖并对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培养法.用于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败血症的病因学诊断.一般需要5-7天,才能出报告。一般用于以下情况:1.早期诊断细菌是否进入血液,防止败血症。2.血液中一旦检测有细菌生长,应准确分析是哪种细菌,同时作抗生素敏感实验,以便指导医生准确使用抗生素。3.监控血液中抗生素浓度及细菌杀死情况。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标本来源。全部标本均来自我院住院发热或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其中单份的为2007年一月至六月,双份的为2008年一月至六月。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采血标本(成人不小于5ML/瓶,儿童不小于2ML/瓶)。双份血在左、右或上、下肢等不同部位采集,快速注入BACT/ALERT配套血培养瓶中,混匀后立即送检。
1.1.2 仪器和试剂。
1.2 方法。单瓶血为随意采取一处静脉,双瓶血则同时采取不同部位静脉血,成人患者每瓶不少于5ml,儿童每瓶不少于2ml,按BACT/ALERT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操作程序上机培养监测。当仪器提示阳性后,取出培养瓶,抽取少许接种血、麦琼脂培养基,培养24小时候后作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2.结果
单瓶血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912份,阳性标本为47份,阳性率为5.2%;双瓶血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共1012份,阳性标本为72份,阳性率为7.1%。其中双份血中单有一份阳性的为32份,占双份血总阳性率的44%。
3.讨论
不恰当的抗生素使用会给造成菌群失调、诱导病原菌产生耐药基因,使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危及生命。而抗生素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则依赖于实验室正确而快速的检测报告。而目前诊断血流感染最好的方式仍是进行血培养。单纯的血液检查很容易漏检隐藏的致命细菌,不能准确用药。通过血培养和药敏测试,能准确帮助检测出血流感染病患对哪种抗生素更为敏感,从而提高疗效、节约资源。因此加强早期对病原菌的血培养检测,是血流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可最大程度的减少临床用药的盲目性。
BACT/ALERT全自动血培养系统集培养监测于一体,排除了人为的干预,减少污染机会,并随时发现阳性结果,以最快速度检出病原菌。我院从2007年8月份开始,遵照上海市卫生局的规定,血液标本的培养需同时采不同部位的静脉血(也可动脉血)。但在临床的实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也有只采一份血的,另外新生儿也只采单份血,这些都没在以上的结果统计中。从以上结果可看出,双份血培养的阳性率高出单份血的阳性率,但单、双份的阳性率均偏低,这是因为,菌血症的患者多数为间歇性,病原菌是周期性出现在血中,随之为无菌期。如在这时期内采血,结果多半是阴性。另外,在临床采取血标本时,有一部分病人是在住院几天且已经用了一定量的抗生素后采血的,这样细菌被抑制,相对的阳性率就低。这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应在运用抗生素前采取血样,以提高培养的阳性率。除以上原因外,本人认为还有一点是比较重要的,就是由于条件所限,本科室只做需氧菌的培养,而据资料,人体的绝大部分感染是有厌氧菌引起的,这部分细菌用需氧的方法是培养不出的。由于以上的各种原因,本科室的血培养阳性率总体偏低。这应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和临床医生联系,不断地改进技术,以提高其阳性检出率。但是从上面的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双份血培养中,其只有一份阳性的占了双份血总阳性率的44%,这就充分表示细菌在侵入人体,引起症状时,由于其侵入门户、数量的不同,在人体血循环系统中,各部位的细菌量也不相同。抽取不同部位血液作培养,可提高阳性概率,这有助于临床医师有目的地治疗,可以减少病人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张秀珍,宣天芝,胡云建.全自动血培养系统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8,(05).
[2] 许淑珍,张淑兰,陈力.Bactec9120血培养系统检测细菌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7,(05).
[3] 彭湘明.BACTEC9050血培养系统的临床应用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