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11 18:5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青春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威胁心理健康的问题
(一)学习的压力
在中国,青春期学生必须要面临来自学习的重大压力,学生被寄予殷切期望,要考入重点高中,升入重点本科。所以很多学校都会给学生布置非常多的作业,仅仅是作业就几乎占据了学生所有的生活,让他们无暇再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另外,学校还会一个月甚至一周对学生进行测评,青春期学生必须要承担各种考试的压力,让学生长期处于智力超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甚至有学生会因为考试而出现焦虑的情况。面对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反而会导致学生无法投入到学习当中,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可能不得不进入中职或高职学校,早早地进入社会,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残忍的,他们会更容易陷入重重心理矛盾之中,引发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
首先是亲子关系,学生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很容易恶化,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过高,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子女的学习表现和考试成绩一直都是家长非常重视的问题,家长始终希望学生能够名列前茅,一旦学生成绩下滑就会选择责骂学生。另一方面是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成长,在孩童时期,孩子一般会非常依赖父母,也非常听父母的话。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家长也存在一些思想上的差别,所以就很容易觉得父母跟不上时代或者认为父母的某些想法是错误的,渐渐与家长关系疏远。其次是同学关系,青少年时期学生渐渐与父母疏远,而更加倾向于与同龄人交流。同时青春期的学生渐渐有了异性意识,青春期的懵懂会让他们喜欢上异性朋友,但是学习的压力,父母老师的反对,心理上的羞涩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不安,不知道应当如何正确地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最后是师生关系,在学校学生遇到问题,其实最好的途径就是向老师求助,但是青春期的学生大多不愿意向老师吐露自己的心事。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于老师存在畏惧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关心不足,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这就到导致学生感觉与老师存在距离,老师不可能会理解自己的烦恼。更严重的是,有时教师会严厉地批评学生,但是青春期学生很容易冲动,很容易直接与老师发生冲突,恶化师生关系。
二、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班主任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
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无疑是施加最大影响力的两个方面。首先是班主任,班主任想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自己必须要具备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阅读心理健康的相关书籍,了解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同时将这些知识运用在日常教学当中。班主任要更加认真仔细地观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发展变化,经常与学生聊天谈心,了解学生发生心理变化的原因,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正确地引导学生。班主任还应当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最近的烦恼匿名写在小纸条上,随机抽取几张小纸条,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解除烦恼的有效办法。其次是家长,青春期的到来,学生会表现出自我意识高涨、逆反心理、情绪起伏大等情况。首先,家长要多多阅读书籍和观看网络上的相关教育视频,深入了解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学习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去指导孩子,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的烦恼。其次,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话,家长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反对的原因,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与支持。最后,家长要与老师常常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沟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与心得。
(二)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虽然中学时期学生的学业繁忙,但是学校仍然应当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可以采取低年级一周一节,高年级两周一节的方式,灵活地安排课程表。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尽可能丰富教学方法,例如情景设置、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尽可能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了心理教师的上课以外,学校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知识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然后教会学生应当如何在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不良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学校还应当开设一个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针对学生的各种烦恼开展个人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青春期心理发展中的各种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压力。特别对于校园中恋爱现象,学校要正确对待。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恋爱现象是非常反对的,一旦发现都会给予十分严厉的批评。但其实这是这个时期学生的正常表现,所以学校应当改变之前的态度,一方面对学生及时开展青春期教育,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地与学生沟通,表明自己理解的态度,但是也要向学生强调在这一时期学习也同样重要,不能因为青春期心理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而荒废了学习。
参考文献:
[1]邻强,全莉娟,姚本先.浅析中小学生危机心理辅导的实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2).
[2]于海涛,张建平,秦秋霞.构建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机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16(02).
篇2
【专家提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丛立新:自信心的状态与人的心理健康存在密切关系。自信心强的学生通常要比自信心弱的学生更能够积极充分地参与各项活动,更容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也更能经常地取得各种成就。在青春期能否建立积极的自信心,对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自信心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个体的成功经验及成就感。相当数目的青少年对于自己的评价是以学校生活中的体验为基础的。显然,青春期教育应当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经验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肯定自己长处和优点的机会。同时,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人的,也就是说,人们通常要参照他人的看法来确定“自我形象”。因此,应当引导青春期学生对这种关系有所了解,并且学会帮助他人建立自信。另外,使学生掌握切实可行的交流技能,对于建立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确认自己在生活中的成功,并与大家分享。
教学要点:自信不是我们一出生就有的,而是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人很容易形成对自己的消极想法――只要陷在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里就可以了:语文考试倒数第一,运动会上摔了个大跟头,个子比谁都要矮……但是,如果你想要建立自信,就必须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长处和成功的经历之上。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十分乐观,对自己信心十足,遇到挫折也不泄气。如果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些人的共同特点:他们十分了解并且相信自己的优点,比如才华、能力、人品,以及过去的成功。
认识自己的长处可以建立自己的自信,指出别人的长处,可以帮助他人建立自信。
活动步骤:1.在纸上绘制生命曲线,如波浪状,在起点标明:出生(或入小学),在末端标明:现在。
2.将自己的三次成功经验写在曲线的适当位置,写清时间,并作简短说明,再用图片、照片或自己画的图相配。如:小学三年级学会骑车,画自行车或小孩骑车;五年级学会做饭,画饭锅或吃饭的小孩等形象;数学考满分,画成绩册、试卷……
3.全班交流。可采用全班、分组、教师介绍等多种形式。
活动说明:1.提醒学生,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成功的经验不仅限于学习。给别人一次帮助,结交了一位知心朋友,学会一样乐器,织成一件毛衣,养好一只小动物等,都是成功。
2.在绘制“生命线上的成功”时,尽量利用多种色彩、画报、杂志上的图片和自己的绘画。这不是美术比赛,而是尽量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
讨论问题:1.认识并说明自己的长处、成功与吹牛皮有什么不同?
2.参加这一活动有什么感受?
教学建议:1.由于时间关系,可以在课堂上简单完成,要求学生课后重新制作较为美观的作业。
2.对作品具体形式不做过多详细规定,鼓励有个性化色彩的作业。
3.建议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成功经验与家长分享。
4.可以办一期壁报,展览所有学生的作业。
5.教师尽可能参加,制作自己的“生命线上的成功”。
6.教师应特别注意那些学习上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并专门表扬他们的“成功”。
非言语的感情交流
【专家提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丛立新:青春期个体感情的层次及其种类显著的多样化,普遍地会经历以前从未感受到或很少感受到的情感体验,例如嫉妒、忧郁、孤独、陶醉等等。但大多数人对此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应当及时地引导受教育者对于感情做一些基本的认识。由于这些变化是十分迅速地出现的,青春期个体经常不知道如何分析和把握自己的情感,可能盲目地听任感情的支配,青春期教育要帮助受教育者摆脱这种盲目性。青春期个体在感情上容易走极端,他们会因为一些很小甚至微不足道的挫折,便宣称“陷入绝望”,进而在思想上产生“我完了”“我再也没有希望了”等结论,甚至导致严重后果;也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成就过分陶醉,不能自拔。当然前者更容易对个体造成伤害。青春期教育应当使学生能够接受并学会转化消极情绪情感。
【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了解非言语的表达感情方式及意义。
教学要点:人们在用言语交流感情时,往往同时附带使用一些非言语的方式。比如,讲话的声调,用样一句话,用不同声调讲,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例如:“我当了语文课代表了”(教师依下面要求各讲一次,请学生回答)。
重音在“我”(似乎认为该是别人,不会是自己);重音在“语文”(似乎自己应当是其它科目的课代表);结尾是“?”(这件事很奇怪,不可信);结尾用“!”(表示兴高采烈);结尾用降调(表示很不情愿)。
除了声调外,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等等也有表达、交流感情的作用,有时配合言语,有时可以单独用来交流感情。
活 动 一:非言语的感情交流方式(全班讨论)
活动步骤:1.在黑板上写出如下标题:动作(如叉腰、挥拳……);声音(如口哨、笑声……);讲话速度(加快、减慢、忧郁……);呼吸(很快吸气、叹息、屏住呼吸……);姿势(低头、昂头、挺胸……);面部表情(皱眉、扬眉、撇嘴、吐舌……)。
2.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相应的具体方式,并可以解释表达怎样的感情。
3.教师将其写在相应标题下(可按标题顺序进行)。
活动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或自己说明了解非言语感情交流的意义。
1.可以使自己的感情表达得准确。
2.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认识他人的感情。
3.语言可以“言不由衷”,而非言语的方式往往自然流露,真实可信。
活 动 二:猜猜看(小表演)
活动步骤: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张卡片,上面写有几种情感,要求是比较复杂的,如陶醉、焦急、惊喜、忧郁、沮丧等。
2.每次请一个学生抽取其中一张,并且不让其他人看到。
3.按卡片上的内容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可以任用非言语方式,但不准讲话。
4.其他同学在每个人表演后猜测。
讨论问题:1.为什么要了解非言语的感情交流?
2.哪些非言语的感情交流方式是你所常用的?哪些是你所不熟悉的?
3.了解非言语的感情交流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教学建议:1.活动中学生的表演可能有困难,教师可给启发。
2.“活动二”中的感情可以另外选择,但要求是比较复杂的,不能只是“喜、怒、哀、乐”这样较单纯的感情。
3.充分、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准确地了解他人感情是讨论非言语感情交流的根本目的,教师要适时加以突出和强调,避免学生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具体方式上而忽略这一根本目的。
家庭乐趣
【专家提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丛立新:在青春期,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变化开始构成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青春期个体对父母的逆反心理、抵抗行为其实质是个体的成熟趋向使然――要求调整乃至重塑家庭关系。事实上,这一时期的个体仍然相当依恋、信赖父母,并且将父母作为自己生活中重要的支持者。他们只是渴望在家庭中扮演新的角色:有自己的权利、隐私、有表达意见的机会……这使得原有的家庭关系不再适应,需要以新型的关系代替。但他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和自如处理这个问题,因而会采用过激的方式,使得矛盾人为地尖锐和激化。青春期教育应当为他们顺利完成这种转换提供可操作的实际帮助,使其掌握一些进行家庭交流、增进家庭情感、促进家庭关系的知识技能,并尽可能地争取家长的参与,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一致,从而增加学校教育的效果。
【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掌握各种令家庭成员共享天伦之乐的方法。
教学要点:现代社会的高科技直接改变了人们家庭生活的内容,最典型的便是电视。过去,晚餐之后常常是一家人最亲密的时光,大家聚在一起,谈心、说笑,其乐融融,而现在放下饭碗便坐在电视前,彼此间共享天伦的时间无形中减少甚至消失了。现代少年是家庭中积极的、建设性的成员,要为促进家庭的亲密关系有所作为,今天,我们就做一点实际的努力。
活 动 一:快乐时光(小设计)
活动步骤:1.要求每个人设计一种或几种方法,使全家人可以共度快乐时光。应当健康、有趣,不要或很少花钱。
2.个人设计(如家庭联欢、家庭猜谜、家庭卡拉OK)。
3.分组交流。
4.全班交流。
活 动 二:家庭奖券(小制作)
活动步骤:1.要求为家人设计一些优待券,如“凭此券可让我沉默十分钟,无论当时我多想说话”,等等;还可同时决定奖券发行的条件,如抽奖、赠送,等等;奖券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书签型、字母型,等等。
2.个人准备。
3.交流。
教学建议:1.根据时间,可两种活动都进行,亦可选择一种。
2.“快乐时光”可以鼓励学生介绍过去自己家里用过的方法,鼓励带有自己家庭特色的方法。
3.教师参加,效果更好。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健康教育;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85-01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中职学生的健康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笔者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有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对中职学生的健康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必须提升至"素质"层面,只有在全面开展职业教育条件下的"素质教育",才能有利于中职学生的身心全面的发展,其中,全面的素质教育,也包括了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理健康教育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学生,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往往被人们贴上"读书不行、没出路"等标签,甚至有的人认为是"有不健康人格、心理问题"的群体。然而,以笔者多年从事中职学校医疗保障工作的体会来看,中职学生正处于生理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生理上滞后的阶段,在这一时间段的学生由于对生理健康的懵懂,以及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不同步,容易引起一系列不健康心理,但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种青春期健康教育和教学,就能够促使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与同处在青春期的其它群体一样,中职学生群体同样具有这一年龄阶段的共性特点,他们同样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一样地充满青春活力,一样地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一样地思想活跃,一样地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基于成长环境、成长历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群体在学科知识学习方面的能力、基础、效果不尽人意,从而没有走上人们所认为主流的"高中之路",但并不说明他们就是"低人一等",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看,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并不比那些"天之娇子"差,只不过是他们所关注、所擅长、所感兴趣的方面不同而已,另一方面,由于被贴上各种世俗的标签,他们在心理、意识、行为等方面与其它同龄群体又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形成了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
1. 心理方面,以自卑心理为主,认为总觉得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对学习和个人前途失去信心,对个人发展前景感到迷惘。具体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占人数比例不多的"发奋"型,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希望通过努力,使自己在另一条"阳关大道"中有所作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二是占大多数的"随遇而安"型,他们不求上进,不过不失,多少带有点"混日子"的想法;三是小部分"破罐子破摔"型,无所事事,不认真学习,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甚至做出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
2. 意识方面,基于前面所述的各方面原因,中职学生群体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意识的影响,由于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人生目标,相对于其它同龄群体,这些不良意识对中职学生群体的渗透速度和影响程度会相对较快和较深。
3. 行为方面,受到自卑心理的影响,中职学生"自我表现"的行为会较为强烈,希望得到他们认可的心理和意识,促使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喜欢标新立异,乐于表现自我,希望成为关注点,从而会做出一些较为"出格"的事情。
基于上述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中职学校的健康教育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效果,使中职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中职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青春期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教育内容,在心理健康方面,应重点加强自信教育、励志教育、人生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择业就业心理教教育等内容;在生理健康教育中,应重点加强青春期生理、良好生活习惯、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下面以中职学生择业心理教育为例,说明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
从近几年中职学校的学生择业、就业的基本情况来年,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观望心理、悲观心理、不满心理、焦虑心理、从众心理、依赖心理、攀比心理、实惠心理等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帮助中职生更新就业观念、重视中职生就业心理疏导、鼓励毕业生树立自信心、指导中职学生正确对待挫折,迎接挑战"等四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此,中职学校首先应从职教的特点出发,应从中职学生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中职学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为此,学校应加强心理教育队伍的建设,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考取心理教育C证,同时应设立心理咨询室,有计划地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等心理教育,才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4
关键词:课堂;教育;调查
一、调查背景及对象
(一)调查背景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的生理健康、心灵健康、行为规范等都直接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因此青春期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
2.2016年3月,县内一初中学生因不懂月经的生理卫生知识,又羞于跟老师、父母交流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3.由分管副县长牵头,联合教育、卫生等单位,全县欣起抓实青春期健康教育进课堂热潮。
(二)调查目的
1.通过对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调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对男女生殖器官的认识,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
2.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并根据已有知识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将青春期健康教育融入课堂。
(三)调查时间
2016年12月26日至12月30日,共5天
(四)调查地点
思南县思林初级民族中学
(五)调查对象
7―9年级12个教学班的615名学生
二、调查过程及获得信息情况
通过围绕以下七项内容与来自思林中学12个教学班的615名学生交流,获取信息统计如下:
三、结论分析及建议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急切渴望获取生理、心理健康知识,但他们又羞于跟父母、老师发问,仅仅是与要好的朋友、同学进行有限的交流,而他们的有限知识来源主要依靠的是网络,这就使他们很容易进入黄色网站,对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成人感”的突出,对异性的好奇心理,性意识的萌动,加之身体上突如其来的第二性征变化,都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始料不及,因此在初中生的课堂中适当地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四、抓实措施及方法
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县教育局、县卫计局文件精神。思林中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并取得成效。
一是开展好教师二级培训,由到县局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班会课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用生动、直观的事例教育学生。三是由生物教师牵头,确立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项课题,开展青春期教育进学校课题研究。四是举行学生手抄报比赛,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并在学校展板中展出。五是开展青春期健康小论文竞赛,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收获到了很多的青春感悟和认识,为他们安全地度过美好而烦恼的青春期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活动图片(部分)
⒖嘉南祝
[1]浙江省青田县船小:洪毓桢.《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进英语课堂教学体会》,2013.01.
[2]顾维红,曹莹文.《心理班会:中学心理教育进课堂的新思路》,江苏教育・心理健康10/2016.
[3]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苗世荣.《少女课堂与女学生健康成长》.
[4]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华光中学:刘佳武.《优化体育课堂对“待进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周刊2008年第31期.
篇5
从20世纪中期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1995年在捷克召开的一次国际教学工作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代表一致认为:心理健康是与教学工作同样不可或缺的推动现代学校这部车子前进的两个轮子之一。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活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广泛重视,许多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面积的推进。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发,开明出版社出版的《成长与心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在安徽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举措,必将对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就以《成长与心理》为例,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的认识、主题选择、主题结构及教学设计思路等作说明和介绍。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有许多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一些调查和统计的数据可能不够准确和客观,但已经让我们认识到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预防作用,同时帮助一些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我,化解心理障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进需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校都配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国的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了明确的要求,我省的一些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几个城市也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明确的要求,省教育厅有关文件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是我省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的客观需要下,开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满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成为当务之急。根据我省中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人员编写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即《成长与心理》,并经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开明出版社出版,从2009年开始,安徽省中小学都能使用这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中考或高考直接要考的课程,但现在已有相当多的学校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肯定地预测,将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主要是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需要,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并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
《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的主题选择
《纲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纲要》对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初中阶段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从《纲要》中阐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看,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学习、情绪、青春期、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初中《成长与心理》各册主题结构如下:
初一上册:
自我:第五讲,做自己的国王;第二讲,做时间的主人。
学习:第三讲,规划学习;第六讲,学习的动力。
人际交往:第四讲,学会幽默;第八讲,赞美的话儿这么说。
社会适应:第一讲,感受初中。
其他:第七讲,诚信人生更精彩。
初一下册:
自我:第二讲,借双慧眼看自己;第五讲,成人,我们这样诠释。
学习:第七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绪:第六讲情绪世界。
青春期:第一讲,少男少女初长成。
人际交往:第三讲,同学交往的桥梁;第四讲,老师,我想对您说。
社会适应:第八讲,带着梦想成长。
初二上册:
自我:第八讲,自胜者强。
学习:第一讲,观察力:开启智慧的窗户;第五讲,记忆解码。
情绪:第三讲,给心情放假。
人际交往:第四讲,相逢是首歌;第七讲,与父母面对面。
社会适应:第二讲,抵制不良诱惑;第六讲,生活中的我。
初二下册:
自我:第二讲,唤醒心中的巨人;第五讲,偶像与追星。
学习:第一讲,站远点,打量学习成败;第七讲,漫话考试。
青春期:第三讲,青春心事。
人际交往:第四讲,坦然面对你我他。
社会适应:第六讲,社会是本书。
其他:第八讲,职业世界。
我们在尊重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基础上,关注社会发展热点,在选择主题时尽量做到:
1.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学生最关心的话题作为各讲的主题。如初一上册的“学会幽默”、初一下册的“同学交往的桥梁”、初二上册的“与父母面对面”、初二下册的“偶像与追星”等。
2.注意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及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选择主题。如情绪方面,初一下册的“情绪世界”是认识情绪,初二上册的“给心情放假”就是控制和调节情绪。青春期方面,初一下册的“少男少女初长成”是对生长发育及心理变化的认识,初二下册的“青春心事”就是对进入青春期后的情感变化的认识。
3.具有针对性,选择当前学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如“学习的动力”、“抵制不良诱惑”、“漫话考试”、“偶像与追星”等,都是以与同学关系、与父母关系、适应社会、必须面对的学习问题、成长和发展的目标等为内容,这些都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又容易出问题的方面。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主题结构或设计思路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为了使编写思路更加明确,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到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中主题内部结构相对统一,初中阶段每个主题的内部结构包括心理点击、心理博士、自我报告、心海导航、成长感悟、心灵自助等模块,下面从功能设计和教学思路等方面对各模块作一些介绍。
1.心理点击。从一些调查结果、生活事件等入手,引出主题,并对主题心理现象作简要阐释。教学时可通过教材上提供的调查结果、生活事件,也可以准备类似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感性的认识,使学生由此进入主题。
2.心理博士。对本讲主题涉及的主要心理现象和事件用心理学原理进行科学的解说,突出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初中生的知识背景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立足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不要求学生去记去背这些心理学原理,而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这些心理学知识和原理,并与本主题前后的案例、活动等结合起来。
3.自我报告。主要是精心设计和选择的心理小测验,融趣味性与科学性于一体,可以提供颇具参考价值的信息。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测验和活动达到认识自己的目的,但要指出小测验的结果不可作为定性评价的依据,是仅供参考的。
篇6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学习类问题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差、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了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教育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大概达到了30%,有的县区甚至高达60%。”可见,在中学厌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了焦虑泛化现象。
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
2、人际关系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如今90后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被家人视为“心肝宝贝”、“掌上明珠”的感觉,主要表现为任性、自私,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地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片面,总把错误归于别人,处理问题时忽略别人的感受。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一方面世界观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主要表现为好逞强、好与人争斗、做事鲁莽、不顾后果、逆反心理强烈、对父母有较强的抵触情绪。民主型的家庭能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而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易造成青少年孤僻、专横的性格。自由放纵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也由于缺乏必要的管教和沟通,易造成青少年散漫、任性、甚至狂野不羁。
3、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生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异性感兴趣,有爱慕心理,对两性关系意识朦胧,他们渴望与异往,但是在同异性相处时又感到害羞不自在,对与异往有误解,这说明他们还很不成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1、“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使学生更有效、更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咨询。根据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需要在开展心理咨询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应仅面对个别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心理咨询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它不应成为全部内容。心理咨询室可以被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依托,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广播、刊物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教育活动。
3、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课。开设心理课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上有了保证,并有了稳定的传播知识的途径,但是认为开了心理课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就太片面了。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单单在心理课上是达不到教育目标的。它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才能获得,而课堂教学所能提供的活动空间、实践机会是极有限的。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主题内容外,还包括测验、咨询、班团会活动、野外训练等,而这些内容是无法由心理课来涵盖的。再次,心理课侧重解决一般性、整体性及共性的心理问题,而无法深入地解决特殊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
4、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工作。例如,一位学生最初在课上捣乱,可能他就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只是他以不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如果教师以传统的德育的眼光看待这位学生课上表现出来的捣乱行为,这位学生很容易就会被纳入到坏孩子的行列。如果教师重视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他就会觉察到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更多地给这位学生以积极的关注,这位学生需要关注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不会在上课的时候以捣乱来引人注意了。
三、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培养中学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情绪变化强烈,易冲动,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感情用事。如果是在正确思想引导下,激情状态能使他们做出对自己和他人成长有益的事;但如果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也可能干出危害他人及社会的事情。因此,教会学生调控自己的情绪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2、加强中学生性知识教育、性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和生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性器官迅速发育并趋于成熟。他们这时会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接近了解异性的要求和愿望,并且在性本能的驱使下,他们逐渐产生了性意识,有了性的冲动,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暴风骤雨的时期”。中学生对这种迅速成熟带来的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冲击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他们对异性表现出眷恋和向往,但又不知道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于是可能会产生悔恨、恐惧、自卑等矛盾心理,造成精神紧张,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这一时期加强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加强对中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另外,可以根据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健康人格教育;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忽略中学生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
3、结合班级、课外活动和学科教学开展心理辅导。不把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和学科教学来进行,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辅导被班级、教学以及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4、学校应与家长、社会一道,共同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光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和所有家庭都应该关心的一件大事。人从出生起就紧密地和社会融合在一起,社会是只大染缸,既可以使人奋发向上也可以使人产生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副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层次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同时,只有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力度,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祖国需要的人格健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姜莹 游川 丁辉 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8。
[2]王丽敏 吕杰 哈尔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
[3]李燕 龚洁 杨旭 武汉市中学生心理应激因素的初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
[4]陈纪方 梁彦秋 等 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校管理心理学,1988。
[5]姚本先 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
[6]林崇德 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郑日昌 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王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教育与管理》。
[9]彭德华 等 学校管理心理.学校管理心理学,1992。
[10]陈仲庚 心理与健康.实验临床心理学,1992。
篇7
关键词: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整合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本文着重阐述了生物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如何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等方面入手,探索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方法,力图从学科教学角度改善学生心理状况,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的进步。
一、中学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根据新课标,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课程涵盖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应充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至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个性品质。在具体的生物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物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与生活态度,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想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生物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科专业知识,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与疏导途径,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必要情况下,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心理情绪。
二、深挖新教材中的心理因素,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双收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若能挖掘出来,结合学生的特点,借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和生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友谊观、爱情观。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发育促使其性意识的觉醒并日趋强烈,产生了对异性的好感,但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加之学生关于青春期的知识是一个盲区,即使有也很不健全。所以他们对如何处理与异性关系很茫然。这个时期如不加以正面教育和引导,将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的心理畸形。而学校没有专门的课程来加以教育引导,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生物W的学科优势,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和生理卫生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其生理变化、身体变化,正确处理男女同学间的友谊,形成正确的友谊观、爱情观。
(二)通过生物科学发现史,对学生渗透意志品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新教材的编写比较注重科学探究的历程,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物科学发现史,渗透科学态度,以此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一个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一个好的心理健康素材,它包含了科学家探究的全过程,通过科学家发现的艰辛历程,对学生渗透意志品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怕挫折、困难的探索精神;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如: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孟德尔两个遗传定律的发现,这些生物史的讲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还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正确的科学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获得成功的前提。
(三)渗透生命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和它类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只有认识和掌握生命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尊重、关爱生命,进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与技巧
中学生交往需求很强烈,渴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认可和理解。尤其是来自朋友的鼓励和安慰,往往比家长、老师的作用大。但由于中学生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但善变,不善于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失衡而又不知如何处理。我觉得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实验教学可改变这种现状。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在我们的课堂中,全面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小组学习中,通过组内互教互学,取长补短,使每位同学学习上都有收获,也培养了学生悦纳他人、互助友爱之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会分享,学会沟通,懂得尊重、理解、欣赏他人,以及自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渗透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教育工作者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对于班主任的要求。班主任的个人形象和综合素质对学生有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所以班主任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班主任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并且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然后,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就是渗透性原则,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与传统说教式教育相比,更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第二就是针对性原则,班主任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开展教育工作;第三就是以身作则原则,班主任的模范效应,可以有效地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当前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学习方面的问题
厌学是当前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会出现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学校的差别对待以及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会让学生的心理一直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从而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渐渐地成绩不理想,教师不重视,造成学生焦虑不安和自卑,从而导致学生出现逃避学习、厌恶学习等不良心理。
(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除了学习方面出现心理问题之外,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导致初中生出现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初中生的人际关系中包括和班主任的人际关系,和同学间的关系以及和父母的关系。初中生很容易和班主任产生对抗心理,而班主任不理解学生且没有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学生和同学的相处交流的时间是最多的,但是同学间难免会有摩擦和小矛盾,就容易导致其和同学的关系紧张不融洽,从而致使学生情绪波动大,或者使其形成孤僻心理。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初中学生一般都进入了青春期,进而青春期的一系列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初中生容易封闭自身与外界的交流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在青春发育期,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改变,很容易出现压抑和抑郁的症状,这时候父母和班主任的不理解,加之学生缺乏可以倾诉的对象,时间一长,便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
三、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和班主任交流最多的场所,就是在班主任的课堂中。所以,班主任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通过营造健康的课堂氛围,来纠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状态,并且可以有效地利用初中教材蕴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既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又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净化心灵。
(二)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班集体活动中,也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积极有益的集体活动能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团结协作和集体的智慧来共同完成活动。班主任需要在活动中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学生的心理引导,这样就能利用活动本身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师生关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心存畏惧,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这样的关系会阻碍学生和教师的平等交流,更使得教师不能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内心情绪变化,不利于教师及时的解决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所以为了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学生和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会到亲切感并且愿意和教师沟通交流。班主任可以通过写周记的形式,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而疏导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人格培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各方面都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就很容易受班主任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当加强自身的品德和素质规范,和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得体的语言、文明的举止,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示范,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影响着其今后的成长,班主任作为初中生学习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必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工作当中,通过运用合理而全面的健康教育方式,来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中学生;健康教育;意义;内容;策略
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宗旨,就是使其内容能够为学生身心发展服务,并满足他们的家庭和社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健康教育的方法能使其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和生活方式长期起作用,更好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素质,透彻了解学生的心理,上好健康教育课。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当然中学生也不例外。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当一个学生感到周围的人对他都十分关心时,他心中便会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就会充满自信和快乐。
一、中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
1.时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重视提高人的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居核心地位和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心理素质。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调查了世界许多名人后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的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健康学科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2.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可以根据素质结构的三类要素(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来确定素质发展的目标: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对应社会文化素质提出的;体育是对应生理素质而提出的,对应心理素质的要求我们应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六育之间有交叉重叠之处,但又有各自的目标、内容,不能相互替代。过去的教育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素质是片面的,畸形的。
3.可提高健康教师的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心理学教师的义务,也应是每一位课任教师的责任。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是一件很有艺术的、艰难的事。为了承担健康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和重任,健康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更新观念,不断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且还要提高教学艺术,提高心理教育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健康教育的内容
1.生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结合生物教材,把生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人体生理卫生",主要研究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卫生保健,教师可以把生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课堂内的生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中学生生理发育的特征,其次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了解青春期常见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及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防治。
(2)走出课堂,进行生理健康咨询和宣传。学校可以委派生物教师或请医生开展健康咨询服务,解答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烦恼。另外,教师可以结合"免疫"和"传染病"的教学,让学生积极配合当地卫生宣传工作,使学生在宣传传染病防治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生理健康的重要性。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青春期心理健康及青春期心理卫生、个性与个性修养等。
(1)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青春期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教育。结合教材,让学生充分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了解青春期常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并采取积极和科学的调适方法,讲究心理卫生,培养健康心理。
(2)个性与个性修养教育。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自由、全面、完善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动机、兴趣、理想、气质、性格、世界观等方面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加强个性修养。
3.社会适应健康教育。首先,实搞好德育工作,把思想政治、劳动观念、纪律、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
其次,不可放松文化科学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
三、教学策略
1.用教师的情感来感染中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情绪感染力是一种间接的、同时又是无形的情绪情境。教师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平时有意无意的眼神,表情,语言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有的学生因父母不在家,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所以他们比一般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需要教师通过“以情动情”来培养积极情绪,唤起学习的信心。
2.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在集体中的温暖。在教学中,我一方面采取正面疏导,一方面在班级开展“手拉手”活动,动员班里的优秀生在学习上帮助他们,使每个同学都感到老师和班级都在真心实意关心、爱护他们,从集体的温暖中树立信心。
3.刻苦钻研教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因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教好课,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表率作用是最重要的,因而教师作为典范,要随时随地审慎地注意个人的健康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4.紧跟形势,在全体教师中提倡转变教育理念,要从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转为素质教育模式。训练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作为健康教育课教师,更应该了解本地区内部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下中学生的背景和卫生条件,最大限度地增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健康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社会,以利于增强全民族的身心素质。
5.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教师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自己的调查、试验和学生之间讨论来寻求答案,这样亲身体验和努力探索的过程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6.注意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兴趣是学生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课堂上中学生受不了单调乏味折磨的,教师必须时时地给他们的身体和大脑的各种各样的实际煅炼机会,如在课堂上问一些问题,插入一些小幽默故事,展示实物,观看画片、幻灯、标本、模型教师如能成功地激发和保持学生们的兴趣,定会产生很好的即时效果和长期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S多激励和保持学生对健康教育感兴趣的方法,如关于《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二号病”的危害性,让学生听了骇人听闻,因而让学生上课注意力更集中,求知的欲望更高,兴趣更浓。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探索中学生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一
中学时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从学校方面来看,激烈的竞争使学生陷入无休止的紧张、焦虑等不平衡状态;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上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社会环境方面看,一些不正之风、多元化观念,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也不利,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此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层面上,还要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那么,教育工作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这是现阶段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中学时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如下。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1)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并造成很多生理问题。目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2)厌学是目前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成绩差的同学不想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还出现厌学情绪。(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更为严重。学生上学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实际升入大学的只是一部分,学生面临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等问题,特别是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这些,不能以热情的态度加以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就会失望,此时学生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同学中寻求理解与信任。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又不知怎样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和睦型家庭能够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爱的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导致儿童形成孤僻、专横性格。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给儿童心理问题上造成的伤害更大,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于是憎恨父母和家庭,觉得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体,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中学生在消极情绪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交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表面上似乎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情绪。
3.早恋。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中学生的性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却是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
可见,重视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和指导他们逐步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是非常必要的。
1.中学生应如何学会锻炼自己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康心理
一是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
二是对自己不要过于苛求。如果把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就易于实现,心情就容易舒畅。
三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不但会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会确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四是要会处理愤怒情绪。发怒时人容易丧失理智,会把能够办好的事情搞糟。因此,勃然大怒时要学会控制,待冷静下来再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五是找人倾诉烦恼。把所有的抑郁都埋藏在心底,只会使自己郁闷沮丧。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知心朋友、师长等,心情就会顿感舒畅。
六是适当安排娱乐。这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娱乐的方式和内容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心情舒畅。
2.中学生心理调节技术的内容
中学应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4)个性心理教育;(5)青春期教育;(6)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7)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教育。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途径
(1)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要求咨询老师信任和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只有在信任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教学效果。(2)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可省去害羞的忧虑。(3)改变评价方式。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地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4)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家庭影响尤为明显。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