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新闻报道范文
时间:2023-03-24 23:2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动会新闻报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习作指导:新闻无处不在,新闻报道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写比赛的新闻报道来说,重要的是什么呢?一是比赛的项目,二是比赛的结果。确定报道的题目时,我们可以在这两者中选其一,也可以采用副标题的形式,既说清了比赛的项目,也说清了比赛结果,使人一目了然。好的标题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接着往下看,满足读者浏览的需要。写比赛的新闻报道一般在开头就要交代比赛的结果,同时要交代比赛的时间、地点。只要做到过程清楚,层次分明,把比赛的大体经过写清楚就可以了。
习作展示:
校运表情
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四(5)班 钱哲轩 指导老师:黄栋英
阳光分外明媚,花儿格外芬芳。学校操场碧绿的塑胶跑道上座无虚席。大家都盼望着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早点举行。
期待之喜
运动会还没开始,有的同学就兴奋得上蹿下跳,从他们的眼睛里可以看到蹦出的兴奋火花;有的收住笑脸,假装神情专注地看书,可我知道,他们的心里是那么的翻江倒海,重复着一遍遍同样的话:运动会就要开始啦!这时连黄老师都掩饰不住自己心中的兴奋,脸上的笑容大幅度增加。
失手之怒
我班的飞毛腿范哲诚信心十足地站在50米短跑比赛的起跑线上,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同学们也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随着裁判员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出去。我班的飞毛腿范哲诚一马当先,稳稳地保持了第一的速度。25米,10米,越来越接近终点了。突然,四(3)班的顾豪亮迈开流星大步,风驰电掣般一个猛超。范哲诚立刻就被超越了。到嘴的肥肉被别人抢了,我们能不大发雷霆吗?
连败之哀
施怡洁也参加了50米短跑比赛。发令枪已响,她还站在起跑线上无动于衷,等其他同学跑出几米开外了,她才奋起直追,最终落了个年级最后一名。同学们无精打采地回到座位,不停地哀号:“施怡洁啊施怡洁,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本以为我班的“山东老将”徐志亿能吸取教训,没想到他也马失前蹄。200米长跑,徐志亿使出了吃奶的劲飞奔,开始时他独占鳌头,同学们对他信心满满,以为这次第一拿定了,没想到他在半路上不停地做鬼脸,最后因轻敌被后面的运动员反超了。眼睁睁地看着别的班过五关斩六将,鲜红的数字在总分榜上不断刷新,同学们的心情达到了冰点。
黑马之乐
比赛接近尾声,同学们都对剩下的运动员不抱希望了。陈向聪却毫不在意我们的“士气衰落”,一上场就让我们“士气大振”:他双腿叉开,把步子迈到了极限,我们都可以听到他牙齿的“嘣嘣”声。两强相遇勇者胜,最终,他以疾风扫落叶的速度反超全校闻名的跑步健将范奕辉!!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拧成疙瘩的眉毛顿时舒展开来。黄老师也笑得合不拢嘴,全场都是一片欢呼声。
比赛落幕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搬着凳子回了教室,明年这个时候,我们继续!
点金石: 这篇习作的几个小标题取得尤为精彩,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恨不得一口气读完。读完也一点也不会失望!文章内容丰富有趣,语言生动诙谐。基本做到了繁简适度,详略得当。只是如果是用“新闻报道”写校运会,习作中应简明扼要地交代开运动会的时间、地点、参与的班级或运动员以及主要比赛项目,最好还要写出比赛结果。
篇2
年末岁首,辞旧迎新,在这个隆隆的冬日,我们外语学院学生会全体成员齐聚一堂举行我们学生会家家的年终总结与来年展望报告会。我很高兴很激动,高兴我们新的一届学生会在风雨中又走过了辉煌的一学期,激动我们的信息部正在不断的长大,不断的成熟。
回顾过去的一学期信息部在团总支、主席团、以及其他各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新一届的信息部组建于2009年10月,经过学生会招新大会一批充满活力的成员加入了信息部,给信息部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然而新的部员、新的部长尽管意味着新的力量但是所有的工作都要从零开始。因此在这一个学期里信息部主要从部门建设和常规工作中抓起开展各项工作。
在部门建设方面
1 建立了完善的例会制度。针对工作安排需要协调每位成员的时间安排,我部在每个单周的周四晚9点召开例会,在例会上我们总结本周工作经验,商讨下周工作计划,通过例会加强了部员与部员、部长与部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我们工作开展起来分工协作更明确。通过交流同时也使我们的部门在短时间内融合为一个团结的集体。
2 紧抓部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由于信息部工作的特殊性,加之我们的部员对基本的新闻写作与摄影技术的不甚了解。针对这一客观实际我们进行了新闻写作培训,摄影基本技巧培训活动。针对于新闻写作的网络化电子化要求,我部与办公室联合举办了WORD文档与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操培训。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和讲座我们部的整体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不断加强部门的集体凝聚力与荣誉感。信息部集体聚餐、组织参加校招生处举办的“我眼看北林”的摄影大赛,为学生会联欢晚会选派精彩节目,通过这些活动我部的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不断的增强。
所有这些部门的建设举措为我部开展各项常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常规工作方面
1 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得到了提高。照片的拍摄效果也有了改进。我们先后报道了 篮球联赛新生运动会宿舍设计大赛趣味运动会评优表彰大会绿色奥运电池环保公益活动日本插花讲演 1.29 长跑比赛宣传与您同行经验交流会等重要活动,其中绿色奥运电池环保的新闻还被绿色新闻网采用。
2 学生会网站建设取得极大进步。学生会成员风采更新完毕,新闻报道专栏可以看到及时地新闻报道,体育部的健康小贴士不断更新,特意为外语学院宿舍设计大赛制作了图片展并上传至学生会网站。网站建设曾得到过院里老师的表扬。
3 突破陈旧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尝试多种方式开展工作。我们部在坚持原有机制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工作方法与工作模式。不再是单纯的指定某人照相某人写新闻。而是采取了小组分工制,小组轮流承担新闻报道的任务。这样既节省了人力又增强了我们工作的机动性与灵活性。积极促成建立信息员工作制度,通过向各部门分配信息员的模式,及时了解各部门的活动进程并对其进行新闻报道。这些新的工作模式工作机制充分的调动了我们部员的极大地工作热情,使每一位部员都有了锻炼自己展示自我的舞台。
4 积极配合学生会其他各部门工作的开展,加强与其他学生组织的沟通与交流。在这一学期里我部按照主席团决议安排积极配合各个部门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配合校会青年研究中心作了各种调查问卷。今年12月信息部作为外语学院学生机构之一加入了北京林业大学团学媒体联盟。所有的这一切无疑都给我部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尽管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或者可以说是错误,新闻写的不专业不规范,上传在网上的新闻发现错别字,因此也受到过批评。新闻照片取景角度欠佳,导致照片的主题不明确。网站建设进程缓慢,许多板块还得不到及时的更新等等。但是总的来说成绩还是主要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团总支老师、主席团、以及其他各部的支持与帮助,更离不开信息部所有成员的辛勤与努力,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全体成员齐心协力我们的信息部必定会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我们的学生会必定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篇3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规范化
每学期我校都要接受市教育局办公室、组织处及上级档案和组织部门,对我校文书档案和人事档案的督导评估检查,每次的检查过程中,我校的档案材料、干部人事档案均受到了上级领导好评。根据在上级检查的过程中提到的问题,笔者认真地总结、体会和认识后,就如何做好学校文书档案和人事档案工作 体会如下。
一、了解两个概念
(一)文书档案和人事档案。由于受学校办公条件限制,我校文书档案和人事档案一体化管理。是学校集体或个人在人事管理、教育、教学和教研等活动中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类文字、图像、声音等材料,它是真实、完整、系统地反映学校各项工作活动的历史记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真实体现,是体现全校教职工工作和智慧的结晶。它既是一个学校长期教育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促进学校教师成和不断继续进度的重要依据。
(二)档案整理与积累。档案整理,是指把零散的和有利用价值的材料,进一步梳理的档案资料,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卷和编目,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校工作的保管和使用。
二、对学校档案工作检查的目的意义
每年都要多次接受上级市教育局办公室、组织处及上级档案和组织部门检查,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督导检查组到校后,一般就是听汇报,查看材料,开座谈。每一项内容查得都非常认真,特别是看材料,更是成为检查的重点。因为我们的主要工作成绩都是用档案这种形式来表现的,检查、验收、考评指标也都在档案中得到充分体现。
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的检查主要目的就是督促、指导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学校的管理,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为国家培养人才,使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引导社会、家长正确评价学校,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推进和谐校园。
三、掌握工作标准 扎扎实实工作
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我认为,无论干什么工作,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平常工作,平时注重常规材料积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才能做到轻松迎接上级主管部门对档案工作的检查和验收。
(一)加强领导,把档案工作纳学校日常管理日程。各部门高度重视本部门档案管理工作,针对本处室和本专业部的工作,明确一名干事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日常档案整理。
(二)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档案业务水平。学校档案室档案员应定期对各处室的兼职档案员召开业务学习指导会,学习有关档案管理办法和归档文件整理方法,增强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素质;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兼职档案员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通过干中学、学中干,慢慢熟悉档案管理业务,掌握档案立卷、归档的方式、方法,为更科学、更规范做好学校的档案工作打牢基础 。
(三)抓住重点,细致收集各种资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饮”,档案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重点就是真实、完整反映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教育活动资料。平时各处室人员注重对文件、活动材料进行收集和积累。对开展的重要活动给予关注,及时收集纸质、音像、图片等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料,并定期地向主管部门做细做实工作汇报,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
(四)克服难点,认真系统进行整理。每个部门每学期新形成的档案都很多,我们应对教育、教学、人事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理清各类文件资料之间的联系,把不同一事由且有着密切关联的资料整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杂乱的文件资料整理成有序可查的档案材料。对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更是注意平时材料的积累,等活动一结束,就立即整理装订成册。
(五)注重细节,重视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包含了收集、整理、鉴定、装订、排序等各个环节。各个环节工作的好坏,都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各处室兼职人员都非常注意各个工作细节,认真编号,用统一格式进行目录的编制,装订整齐美观。养成了形成一卷、整理一卷的好习惯。
四、常规档案整理
(一)计划总结类。开学初,学校各处室和各部门均按照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制定了各部门的工作计划,还有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等。将这些工作计划收集整理好,等学期结束时与期末的各项工作、活动总结收集、分类进行装订。
(二)教育教学活动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开展多项活动,实施各项活动时,我们注重收集活动中的各种文字材料。例如:
1.教学活动类:(1)公开课评比:我们收集比赛方案、参赛人员、评分标准及评分表、获奖人员名单(或表彰决定)、音像资料、宣传报道等。(2)教案检查:我们收集检查标准、结果统计表、评选等次等。(3)学校运动会:我们收集运动会的秩序册,各项目的参加人员、评委、积分表、取得名次、获奖照片、总结、新闻报道的杂志和有关报道的报纸等。 (下转第68页)(上接第78页)
2.党、团委活动类:(1)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我们收集参加班级、参赛形式、知识内容、打分表、获奖情况、小结、照片、新闻报道等。(2)升旗仪式:我们要收集开学初的安排,记录的每次升旗时间、升旗手、主持人,参加人员、国旗下演讲稿以及相关照片及新闻报道等资料。(3)党、团日活动(我校常利用周六、周日外出活动):我们收集活动方案、活动内容、活动小结、照片、新闻稿件等。
篇4
电视体育赛事转播节目研究
论网络的法律治理
浅论哈罗德·品特戏剧的政治意蕴
社会转型与90年代广西作家群
“滴滴打车”APP使用的传播学分析
《新青年》一二卷经营情况浅析
美军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研究及启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众传播路径研究
政府在处置过程中的媒体应对
网络文化生态平衡与网络传播伦理规范
浅析网络小说实体化原因、路径与影响
对《说文解字》中“晋”字源流的考辨
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浅析菲律宾史诗神话中洪水神话的人文特点
多元的诉求——中国古代海神信仰流变
多元的文化、开放的对话与活的文艺批评
卓然独秀南中国——论新世纪的广西文学
广西现当代作家的民族身份认同与主体建构
中国“影戏美学”视听形式的创制和埴固
白先勇小说创作与地方文化互动关系研究
浅析电视综艺节目群体主持形式的现状及发展
论《光明日报》记者唐湘岳的典型人物报道艺术
媒介融合时代报纸版面设计的演变与创新
网络人际传播与后现代公共领域建构
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动因分析
媒介融合时代古装宫廷剧创作的突围策略
商业语境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困境与出路
一曲冷调的哀歌——细读痖弦诗作《坤伶》
反思与进路:经学视野下两汉文学理论研究述评
对话聂震宁: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写作、出版和阅读
偏重与并行——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述评
关于大众传媒在人的现代化建设中的理性审视
论“神性写作”及其话语启示——以谭延桐诗歌为例
印刷、网络、大数据:国学研究与传播的技术三时代
浅析电视媒体涉恐报道之媒介控制缘由及路径
中国西部地区新农保问题研究:基于多中心理论的视角
规避新社会阶层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亟需制度创新
抗日救亡时期中华民族“和”、“达”文化的伟大作用
平凡之路偶有奇迹——谈鲁奖对我写作生涯的影响
大众化模式特色分析:1990年代台湾报纸文艺副刊的转型
中国现代比较诗学的先锋性及其在越南的影响与启发
近代来华西人对东南畲族文化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初探
“非遗”视野下石阡木偶戏的现状分析与传播策略研究
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形象研究:基于符号融合的理论视角
基于青年群体调查的大石山区社会文化变迁及对生态的影响
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广西文化在当今美国传播现状研究
文艺副刊的结束与坚守——世纪之交以来台湾报纸文艺副刊研究
篇5
采访体育可以练就记者的基本功
1974年9月1日~16日第7届亚洲运动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这是我第一次出国采访,既兴奋又担心。我当即开始做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卡片资料和稿件版本。那个时候,中国的媒体对于体育报道还不很重视,有关运动会、运动员的资料不多,因此,我需要从外国电讯和外国报纸中收集资料,因为我是从外语学院毕业的,做这方面的准备困难比较少。怎样写中文稿件和英文稿件?对于第一次参加大型体育比赛报道的我来说也需要认真准备。我从资料室借来几十本贴报本,查阅、抄录和复印,准备了一大本稿件的样本。
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写中文稿件只能用笔和稿纸,写英文稿件用打字机。我在大学里是学英文的,因此打字没有问题,这也是我能顺利开展报道的优势条件之一。在第7届亚运会上,我分工负责手球和乒乓球比赛的采访。手球比赛在中国不是很普及,我也没有看过手球比赛,因而在国内我就多次到北京工人体育馆观看中国手球队的练习和比赛,并练习写稿。乒乓球是大众化的项目,在看比赛和写稿件两个方面,我都没有碰到大的困难。由于我准备比较充分,这次亚运会的采访任务我都顺利地完成了。
1975年2月初,我又被派往印度的加尔各答参加第3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采访。单项的体育比赛同综合的运动会相比,从组织工作方面来讲要容易一些,但对记者来说,工作量一点也不轻。就我自己而言,由于有了第7届亚洲运动会的采访经历,因此,相对来说完成任务也比较顺利一些。
我与体育可能真是有缘。1977年从英国留学回国之后,1978年又被抽调参加第8届亚洲运动会的报道。这一次,我可以说是比较得心应手了。那次的亚运会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场地非常分散。但是,由于我已经参加过两次大型体育比赛的采访,而且都是洲际和世界级的赛事,因此,这次心情不那么紧张,安排也比较有序。我不仅能够完成采访,而且还可以帮助做部分协调工作。
那时,记者还没有开始使用电脑写稿和发稿。我们用手提打字机写英文稿,中文稿件写在稿纸上,两种稿件都是报务员用电传发往总社编发的。有时,赛场离发稿中心很远,我自己就得上电传机打稿,虽然速度不快,但总比来回跑要好。因此,当时做记者光会写稿和改稿还不行,还必须学会改电传机上的纸条,否则就很难顺利地完成任务。
回过头来看,采访体育比赛在我的新闻工作过程中起过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我从事国际新闻报道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参加大的体育赛事的报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对体育有一定的兴趣,自己看不懂的项目要学会怎么看懂;第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资料要比较齐全;第三,要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在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都应有相当的能力,否则就只能采访中国队,采访其他国家的队伍就会遇到困难。
战争采访难以忘怀
我第一次常驻国外分社是非常偶然的。那是1978年的秋天,我被派往泰国采访第7届亚洲运动会。亚运会期间,东方歌舞团在曼谷演出,算是为亚运会助兴。亚运会后东方歌舞团将继续赴泰国各地和新加坡演出,我也将继续随东方歌舞团采访。但是,事不凑巧,当年11月底泰国的邻国柬埔寨发生了战争。我也因此被留在泰国,参加采访报道。
当年的战争发生得很突然。越南军队开进柬埔寨,柬埔寨政府的军队从金边节节败退,成千上万的柬埔寨难民涌入泰国境内。我在分社的工作任务之一是采访难民。战争开始后不久,难民逃过边界没有栖身之处,只能用树枝支着塑料布遮日晒、挡风雨。后来,联合国难民署和泰国政府在泰国东部地区建立了几个大的难民营。我去得最多的是位于泰国东部小镇亚兰附近的沙交难民营,见到许多被地雷炸残肢体的柬埔寨人。
采访难民的最深体会是战争带给普通人的苦难。有一个场景在我的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一个奄奄一息的柬埔寨男人躺在潮湿的破席子上,他的双腿已经完全被炸掉了,苍蝇叮在糜烂的伤口上,一位碧眼金发大姑娘用一张不大的芭蕉叶在赶苍蝇。经询问,我才了解到那位姑娘是挪威一个护士学校的学生,是在放假期间自愿到难民营服务的。我问她:“难民营里这么脏,你怎么自愿来服务呢?”“我是一个护士,我的职责就是挽救人的生命。”她答道。她的回答并不令我吃惊。4年前,我有机会访问柬埔寨的首都金边,看到街上一个又一个拄着拐棍的男人和女人,看到那些失去双腿在街上求乞的人,近20年前出现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在战争环境中采访的对象当然不仅仅是难民,战场的采访更是令人难忘。当时,新华社驻金边分社已经撤出,曼谷分社的记者承担了进入柬埔寨境内采访的任务。在曼谷分社工作期间,我近20次进入柬埔寨境内采访,多次徒步走过雷区,多次穿过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多次在夜间被机枪声和地雷的爆炸声惊醒……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两位同去采访的同事在一个山坳里过夜。雨下得很大,我们只能和衣躺在用竹竿扎成的“床”上。突然,耳边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我们翻身而起,以为发生军事袭击了。但是,向导告诉我们,大雨和风刮断的枯枝触碰了地雷,是地雷的爆炸声。雨停止后,密集的枪声又响了起来。原来是在远处一个山头上作战的另一方守军在射击,目的是防止自己一方被袭击。战争就是如此,然而对于一个从未采访过战争的记者来说,这种经历却是难忘的。
我前后两次在曼谷分社任记者和首席记者,经历了战争开始后的3年半和战争结束前的3年半,可以说是见证了一场战争。
在两次去曼谷分社之间,我到斯里兰卡工作了1年零两个月。这段时间斯里兰卡的种族冲突十分激烈,首都科伦坡不断发生爆炸,北部的贾夫纳半岛的泰米尔猛虎组织同政府军队接连交火。我同样在战争的环境中工作,但与在泰国采访时不同的是,编辑部要求在绝对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去北部采访。1年多之后,当我正筹划去北部采访时,我奉调再次到泰国工作。
在新华社工作的日子里,我常常听到一些前辈回忆他们在战争年代的采访经历。那是一些近似战士的经历。他们必须和战士一样行军,一样冒着炮火冲过敌人的封锁线。他们说,那时他们不称自己是战地记者,而仅仅是记者。如今不同了,从事国内新闻报道的同行们很难有战乱采访的经历。然而,世界上却战乱不断,我们这些从事国际报道的人员要做好去战乱地区采访的准备。新华社的一些记者经历过海湾战争,采访过科索沃战争,去过动乱的索马里,长年累月地坚守在伊拉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他们中的一些人曾流过血、受过伤,有的遭受过枪击,有的被手榴弹炸伤。
战乱地区采访的经历使我非常深刻地理解到客观、公正、全面的真正含义。在战乱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只有为数不多的记者能够到离新闻源最近的地方采访,向受众描述战争和冲突。我是在最前沿采访的记者之一,我就能够判断哪些稿件是客观、公正和全面的,哪些稿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我也理解了一名记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其判断新闻事件的影响是如此之深刻,以至于在稿件的选材中不知不觉地融入了自己的观点。
对记者职业的思考
新时代的记者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就我个人的思考,至少有如下的几条可供参考。
1.要有较高的新闻专业水准
记者的专业水准如何衡量,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从我从事记者工作的经历体会,最根本的是要有客观选择和描述新闻事件的能力。这种客观并不是一些新闻学者所讲的“纯客观”,而是要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那么,怎样才能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呢?具体的途径就是要深入采访、客观分析,以得出比较符合事情本质的看法并传达给受众。我个人以为,如果没有这样的基本条件,记者就可能产生随意性,从而向受众传递错误的信息。
2.要有较高的文字水平
新闻稿件都是要通过文字表述的,即使是图片和视频稿件也离不开文字说明和解说。因此,记者文字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对新闻事件描述的准确性和新闻稿件的质量。新闻稿件的文字以简洁、直白为好,尽可能少地用形容词,如“愤怒的民众用石头和棍棒袭击汽车”就可以省去“愤怒的”这个形容词,因为既然用“石头和棍棒袭击汽车”,那么,这些民众应该是“愤怒的”,记者没有必要用“愤怒的”这个形容词。当然,文字的修养是多方面的,而且要经过长期积累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作为记者,在文字方面对自己要有比较高的要求。
3.至少要懂得一门外语
有人说,在21世纪不懂外文将是半个文盲。我个人以为,这个说法有些极端,但也有道理。目前,由于传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信息的传播也随之发生划时代的变化,信息的来源非常广泛。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和编辑的信息源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可以在与以前同样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得比以前多得多的信息,从而对相关的新闻事件做出更为全面和客观的报道。如果编辑和记者缺少外语这门工具,那么,信息的来源就会受到影响,这对中国记者和外国记者的影响都是同样的。
篇6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体育新闻作品 文体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9. 9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体是大众认识体育的重要渠道。从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到网络等新兴媒介,技术的进步使大众媒介表现出“以往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无法比拟的强大威力”,其对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也引起学者的关注。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大众传播媒体对自身身份和责任的认知以及如何利用自身的力量发挥正面的作用亦是研究的热点。体育借助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媒体利用体育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受众,同时受众也依赖媒体获取体育相关信息。
中国新闻奖作为中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其获奖作品能反映出当前国家和社会对新闻作品的要求。自1991年第一届评选该奖以来,至今已举办过25届,每届都有相当数量的体育新闻作品获得不同项目的奖项。尤其是2001年到2008年这两个对中国来说比较重要的奥运周期,这段时间伴随奥运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中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体育新闻也相对繁荣。通过对历届获奖作品的文本分析,可以得出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体育新闻作品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从立意上看,符合国家当下的主流意识形态。《新华社社评:永恒的经典历史的丰碑――写在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前夕》是典型的对主流价值观的宣传。《从一项沉睡31年的田径校纪看体育设施好了学生体质弱了》对于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压力下学校体育教育的缺位进行探讨,是对科学发展的理性思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在报道中也随处可见,如《身在鸟巢他们远离绚烂》对志愿者的关注,《刘翔有权受伤,13亿人期望不该一人扛》对刘翔受伤退赛的评论等。一方面表明了话语环境对体育新闻的影响,另一方面作品中理性平和的态度和辩证深刻的思考成为一种趋势,也体现了当今体育新闻记者的人格修养。
(2)从内容上看,竞技体育是报道的重点,但报道不再局限于比赛本身。在选定的研究文本中,68.75%的是以竞技体育为主题或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以及体育边缘性报道占据剩下的份额。在竞技体育相关报道中,更多的是借助竞技体育事实展开相关社会现象的报道。如《护卫“祥云”登上世界之巅》报道火炬登顶珠峰的情况,展现各方对奥运的热情和付出的努力,寓意文化融合和民族团结。《北京奥运提升市民素质从自觉排队》开始讲述了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城市软环境建设、市民素质提高的积极作用,更多着眼于奥运带来的社会效益。《向世界传递中国式温情――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的启示》报道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奥会,重点在于通过社会文明风气和各方为特奥会的努力塑造中国的大国形象。此外体育元素也是相关边缘性的报道中的亮点,如《郭昊东施工队巧绘北京奥运场馆“双唇”》是对科技奥运的最好阐释。总体来说,体育的内涵丰富,因此除了典型的赛事和体育人物报道,体育新闻的主题可以很丰富,内容很多样,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载体。
(3)语体风格符合一般规律,同时也有所创新,灵活多变。消息是使用最多的体裁,在所有的研究文本当中,消息占据56.2%。体育新闻讲究时效性,文字报道也不例外。通常消息写作语言简洁朴实,但体育新闻因其事实的特殊性往往又不拘泥于此。如《刘翔夺金创造世界高栏史传奇》语言极具张力,生动地还原了比赛的激烈场景。《上小潭村34年每年举办运动会》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场面,现场感很强。这样的消息不仅传递了信息,更让人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此外,通讯的表达方式更多样,也能使用更多修辞方法。如《新华社社评:永恒的经典历史的丰碑――写在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前夕》用排比、反复使文章大气磅礴,符合高远的立意。《向世界传递中国式温情――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的启示》文字优美典雅,符合作品展现出的浓浓的人文情怀。
此外,从获奖作品的出处可以看出,几乎所有获奖作品都来自我国的主流新闻媒体,比如党政机关报、官方网站以及全国和地方广播电视台等。而对于体育新闻受众来说,专业体育媒体是获得体育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广受体育爱好者欢迎的,但在国家级的新闻作品奖项中没有体育专业媒体的位置,体现出国家对体育新闻写作的官方标准与市场需求有所脱节。
前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说“媒体是奥运会成功与否的评判者”,一语道破新闻在体育事件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所有体育新闻从业者来说,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话语权,做到不辱使命值得思考。体育新闻从业者应当内外兼修,形成自觉的、独有的、得体的话语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一川.文学理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7(1):117-127.
篇7
近一个世纪以来,奥林匹克运动会多在西方国家召开,奥运会的文化背景中有比较强的西方话语中心色彩,其包含的不少价值观念,也是源自西方文化并推广到全球体系中的。通过奥运会进行公共外交,传播国家形象,意味着在奥运会的主办过程中,中国不但要完成奥运会各个方面的服务工作;更要通过电视传播或者新兴的互联网传播手段,吸引全球受众关注中国设置的议程,并且要借助体育完成国家形象的传播。这时候的公共外交,需要将对外传播中的舆论需要和本国文化的特质结合起来。
首先,奥运会是一种文化交流的综合平台,尤其对于东道国来说,通过开闭幕式的文化展示,奥运会期间的各种交流活动,可以创造国家视觉形象。因此,历届奥运会主办国都将开闭幕式,作为展示自身文化特长的一个舞台。而对2008年8月9日世界50个主要报纸的头版的初步分析发现,其中有67%的报纸以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作为头版图片,而这其中又有75%选择的是没有政治符号的文化景象,如文化长卷,闪光的古装中国演员,蓝色的地球等等。这些文化符号既反映了东道国的文化特征,同时又必须要符合全球对奥运会的期待,无形中就将奥运会与本国的文化形象联系在一起。
其次,体育人物能够形成媒介偶像。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交流的主体也在日渐多元化。传统精英外交中,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外交模式被逐渐扩大。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成为外交的主体,这种区别于传统精英外交的公共外交在形象塑造、舆论动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体育人物来说,他们的媒介形象常常浓缩了公众对于理想状态的期望值,而奋斗过程与公众之间又有着巨大的相似性。举例来说,2006年至2007年,美国国务院先后任命了两位体育明星担任公共外交形象大使,其中一位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冰上皇后”美籍华人关颖珊,另一位则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棒球明星Carl Ripkan。二位都在当年来华访问,走访了不少学校,并且和普通中国人之间密切互动。美国国务院认为,任命关颖珊是因为她作为华裔容易与目标受众――中国人产生形象、语言和心理上的认同,而任命一位中国人不熟悉的棒球明星,其主要目的是展示美国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并且通过传播棒球运动,加深中国青年一代对美国文化的向心力。
更重要的是,奥运会推动了全球观众对电视的收看,成为令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历史事件。奥运会的许多活动,也成为为新闻报道提供最大便利的互动。以奥运会为例,统计1988年汉城奥运会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共5届的赛事过程中,主办国在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三大报上的非体育类新闻都比非奥运时期增长了2倍以上。尤其是电视媒体的发展,使得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奥运会,更重视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的国家形象既面临挑战,同时又存在机遇。一方面是西方主流媒体在报道奥运会的过程中,仍然不断寻找负面议题;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文化符号、社会符号和普通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出现在西方媒体的版面上和镜头中。数以万计的外国记者云集北京,这也给国际舆论提供了一次去神秘化的历史过程。更多的学者认为,奥运会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奥运会期间记者的密集展示,使得东道国有充分的可能放大自身的文化因素,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推进传播效果。
篇8
在芬兰,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5%,500万人中旱地冰球俱乐部有900多个。夜晚的大街上,西装革履而手持球杆的人们随处可见,运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学生们几乎都参加两项以上运动,每周4次以上训练,孩子们在运动中快乐地健康成长,学习合作,感受挫折,享受胜利。芬兰的校园里,学生都是很有朝气,积极活跃。那里的教练对体育和孩子的热爱体现在他们的教学方式上。有趣的教学方式能让简单的训练内容变得更多样化、更有趣,他们娱乐和锻炼并进地完成每次课程。
生命在于运动的简单道理人人皆知,但部分学生意识到了,行动却跟不上;更多的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参加运动的意识。据2012年中国教育新闻报道,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下降,还有些大学生猝死在500—1000米测试跑道上。
种种迹象在告诫我们,务必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加重视我们的体育教育。这就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下工夫,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
首先,教育理念要重新调整,避免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我们的理念,从小学开始的繁重学习限制了孩子们的活动量,更加谈不上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孩子的身心都无法健康成长。我们要从思想根源上开始教育,开设有吸引力的运动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运动、怎样科学的运动、运动真正的好处在哪里、不运动会怎样等等。
其次,避免体育课程设置内容过于雷同。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课程内容几乎相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对体育运动失去了好奇和兴趣。
我们可以设置《带你进入时尚流行运动》,介绍当今流行的运动项目,用图文并茂、精彩视频结合的方式来教学,甚至可以带学生去亲历一些运动,提高学生对运动项目的了解,让学生从各自的爱好中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运动项目。
篇9
(前苏联)A·G·特罗申
《电影与电视》
21世纪,人类的智能、潜力在同技术进步赛跑。两代人甚至三代人面临新的挑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在有形无形中被推动或改变,同时改变的还有大众的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和生活习惯。
我们对于整个社会时展的背景研究表明,90年代电视传播的革命实质上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革命,电视技术的每一步小的改良,或每一步大的变革都将带动电视传播的发展以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说,电视技术的进步,不仅极大扩展了电视的传播领域和表现领域;也使电视从业对传播工具的使用与操纵更加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不同时代的科学技术成果最终以物质手段形式融合到了艺术及传播媒介中去。电视是集大成者。目前,对电视特性本体的认知使“电视传播媒介”这一称谓取代“电视艺术”称谓已得到普遍认同。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方向因素局限了对电视的认识、掌握和发展创新。电视被认为只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毋需回避,技术进步进程与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构筑、经济基础、文化智能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点将始终成为
我们开展电视与技术问题讨论的隐含前提。
本文结构主要依据三个基本问题:1.电视的产生及发展;2.电视的根本特性;3.电视的基本属性。以技术手段为基础来反映这三大问题的逻辑关系,相应考察与此相联系的电视传播的独特表现形式和自身工作方式,以期获得以技术及其发展为基础的电视传播体系的一个基本概观。
电影最早产生于1895年,1927年首次出现有声电影,后来彩得到发展。1956年、1959年又出现了立体电影和宽银幕电影等新的形式。世界著名纪录片大师伊文思曾深有感触地说:“我的电影创作与电影技术有关,我的创作水平是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然而,电影具有自身无法解决的技术局限。比如,记录影像与记录声音问题长期无法统一,声画成为电影艺术中的两个独立部分。正因如此,电影在较长时间里只好在这种限制中发展自己的艺术手段,从而积累了自身特有的丰富的蒙太奇语言和各种声画配合的表达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与其说是发展成为艺术,不如说是被局限为艺术。
电子信息时代的校校者电视后来居上。就传播科技而言,人们倾向于将活字印刷术象征第一次传播革命,将广播电视产生发展,视为第。现在看来,今后电视革命的爆发力将更大得惊人,那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从1930年开始,在近60年的时间内,电视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它迅速将各种艺术、传媒的功用集于一身。或者说,当今全新的电视传播媒介是在近百年的技术发展基础和艺术实践基础上,逐渐包容了多种技术(和艺术)的一个结合物。它建立在无线电传播基础上,吸收了磁带录音技术,吸收了光电转换、晶体管技术、彩色显像技术、人造卫星技术、立体声技术、激光、数字技术、有线传播技术等技术精髓。它兼并了所有新的技术功能和传统现代的艺术门类,从而成为高度综合的无与伦比、能量巨大的新型传媒。在多种技术支持下,电视传播的实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使信息传播与艺术传播的开放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电视技术的发展又是怎样促进电视传播方式的变迁呢?
电视从30年代诞生起,从机械电视到电子电视,再由模拟形式发展到数字形式,电视技术进步层次升级,电视发展跨度大得惊人。50年代,电视还处于同地方报刊和有线广播同等的地位,那时的电视节目只能依靠有限的电波在大城市及其郊区作“岛屿性”的传播,而在以后的SO年中电视经历了完善和自我认识的道路。
1.磁带录像机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备受时空限制的“现场直播”的单一形式,实现了电视工艺流程的真正转折。
2.克服了超短波的距离障碍,微波传送以及后来的卫星传送使电视从“岛屿性”变成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媒介。
3.电视节目有了明确的构成。比如电视有了色彩、立体电视、高清晰度电视相继诞生,这样从不同层次完善了电视自身内部的表现力并拓展了电视的表达语言。
4.有别于传统无线电波电视的电视新样式电缆电视(Cable TV)、卫星电视(Satellite TV)、图文电视(Telext TV)的诞生,这种新的电视媒介机制改变了信息传播和信息消费的性质,给电视传播过程的进行创造了新的品质。新媒体结合了电脑、电话、电视、电传及卫星传送、有线电视,以数字化方式沿光纤缆线高速传播,形成多元整合媒体。
显然,电视技术发展对电视传播的作用是沿着两条渠道发生的,或可称为电视传播发展的两极化趋势。一方面是直接作用(宏观作用),即加上文(一)、(二)。(四)点中所讨论的,电视发展从宏观上扩展了电视传播手段的总的范围,同时也改变了电视传播过程的实质并增添了新的品质。另一方面是间接作用即电视技术在完善电视自身内在构成和拓展其新的表现力,实现其社会职能的形式方面的作用,也称微观作用。
微观上讨论将电视作为和“摄影”、“电影”并列的影像艺术门类,可视为“技术性的艺术”家族,在这里引人“技术滤器”概念。
我们将影视传播过程的实现分为三个层次。
再现对象的存在:这是一个包括声音、图像、色彩、文字等在内的综合符号体系
电视技术设备再现这些对象的质量和完美程度的逐步提高。
3.电视技术在表达这些对象的语言形式中,表达可能产生的变形。
应该说,电视技术再现事物语言的“表达与变形”,构成了视听语言的内在结构。事实上,技术因素在这里始终是同摄像机前的事物的知觉统一中起作用的。这种统一中的作用我们称之为“技术滤器”。这其中包括与器械设备性能直接有关的一切:镜头特性、聚焦、摄像机运动形式、景别、角度、蒙太奇、光线变化、色彩还原、还音性质、节目编辑、镜头连接方式、字幕元素、快慢动作、电视抠像、图像特技等等。
引入“技术滤器”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于电视视听传媒来说,所有由于改善和提高技术设备性能从而延伸到扩展其内在表现力的方式都遵循“技术滤器”的规律。如果做一个语言学类比的话,那么,技术在这方面的职能一方面可以比做语态说话人的语言对现实的态度;另一方面则可以比作语调,这是超出语言本身的东西,但它能大大改变任何一个句子的含义。
称电视是一门“技术性的艺术”的真正原因就在于电视艺术的表现力从根本上很大程度地包含在对电视制作技术和工艺的掌握之中。可以说,任何一次电视艺术外在形式的创新和内在语言结构的演进,都是通过这种技术语言来表现的,并通过技术上和工艺上的革新来实现。这种例子不仅包含在视党领域,同样也涉及听觉领域。
电视在发轫之时,从审美观点看,它类似一种娱乐设备。凭借着自己的新颖(与以往影像形式不同)和怪模样(技术不完善)独辟蹊径打动观众,但也仅此而已。它此时还未成为可靠的信息渠道,也并不拥有新的审美品质。
继而,播送图像本身特质的技术臻于完善。但是,电视这种摄录现实生活的新方法并无多少艺术传统可以借鉴,因而造成以下两种互为联系的因果。
一方面,新的技术手段成了原有艺术形式的传送器;另一方面,开始积极形成并发展自己的新闻报道的潜能。这两种职能,即传送职能和新闻报道职能相互作用,逐渐积累了主要的传播经验以及这一技术手段所具有的富有审美表现力的特殊语言。后者理所当然地引发了电视技术手段的第三种职能达到创造艺术作品的阶段。
认识到电视在发源上和本体论上的两重性,我们可以说,它既是大众性的传播媒介,又是艺术的潜在新门类。
再来分析它的艺术组成。作为新艺术,在艺术涉及的领域中,考虑可将它分为两个基本部分:艺术再现和艺术生产。
艺术再现型是指将电视演播(或转播)作为渠道和手段,将电影、戏剧、音乐、游艺以及其他观赏性节目直接送到受众家中。
这里,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在电视上传播其他艺术形式会使其艺术本身走样吗?答案是肯定的由于“技术滤器”的作用使电视的再现具有或多或少的创造性。把游艺节目或戏剧演出原封原样地照搬上电视屏幕是不大可能的,电视的特性不可避免地会使节目有所丧失。事实上,我们在电视屏幕上演播传统艺术门类的艺术形式时,总要对其作“削足适履”的处理,这是因为将异种艺术形式作简单的移位性演播,有时无法达到电视转播的要求。经过“剪裁”的原有艺术,不仅损失了艺术形象的某些个别特征、神韵,甚至某些素质,还往往使自己的结构与以往大相径庭。难怪我们叙述电视的体裁样式时,标出一些半人半马的“艺术电视”:电视音乐片、电视音画等等诸如此类。
再现型电视演播在屏幕实践中长期独点鳌头,积累了丰富的传播艺术经验。目前,艺术生产型电视异军突起,大有压倒再现型的势头。像现在较为流行的室内电视连续剧生产方式,还有大量为电视综艺节目及电视剧修建的演出基地及演播场地,为电视生产型节目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同时一批文字作者从事电视脚本的编写工作并供不应求等等。电视艺术已突破了单纯对原作的改动转播,独树一帜地进人了大规模生产阶段。
以上独立地分析了电视的传媒和艺术的两重性。需要强调指出,目前电视传播领域中遵循的规律,是融合的规律,即电视的传播信息、艺术传播和艺术创新等诸特质已在传播中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而结合了。因此,在电视观众的意识中,各种节目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艺术节目带有新闻的特点,纪实节目也具有较高的审美品格,富有感染力。现在的电视节目就是最大限度地将新闻、政治评论、娱乐节目融合在一起播出。高度的自然化合已成为世界电视传播的发展趋势。
认识到电视传播的融合特点,我们就不必为风格样式繁多。形式各异的电视节目的出现感到惊讶和不合理了(虽然有些节目甚至怪异)。在这个领域中,电视遵循的融合规律,同时也是创造的规律,即将原有各种要素进行任意组合的规律。电视传播符号的丰富性、技术的创造性都使这种组合的方式和数量具有不可预知性。可以说,任何现代电视视听语言和新型表现形式在同电视特性的契合关系中造就了电视节目多样化的品格。它们的出现
有天然的合理性。
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已日渐成为一个走向成熟的新艺术门类。从这个角度上说,其艺术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将有赖于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同时电视无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还是艺术新门类,新技术的视听系统的出现和现有系统的现代化都将加强并拓展它的表现力,并对电视工作者的探索有重要影响。
电视技术及其发展带来了电视特有的表现形式和自身工作方式,在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电视体育节目、电视文艺和电视广告等节目形态中均带来不同的革命和冲击。下面就部分节目形态进行具体分析。 一、电视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是电视传播的主要节目形态,要求发挥电视即时。快捷的特点,将世界各地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通过电视传送迅速报道给观众。作为最具威力的节目形态,各大电视台均以重装备对待自己的拳头节目。新闻报道节目的制作设备与普通节目制作设备独立分开设置。
新闻报道的信息源和报导地点、时间难以预测,它的影响范围不仅涉及到国内,而且遍布全世界。实现新闻采访的设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应付任何突发事件,并能从众多、复杂的信息情报中准确地整理和编辑即时新闻、并迅速地播送出去。
目前电视新闻工作的方式,常见的以电子新闻采集ENG方式为主。(ENG: ELETRONIC NEWS GATHERING)。这是多数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采用的传统工作方式。除此之外,新颖的卫星新闻采集系统(SNG: SATELLITE NEWS GATHER-ING)正在世界各地得到应用。这种系统是在可移动运载转播车上安装了小型地面卫星发射站装置。卫星新闻采集车能够在它到达15分钟内播出现场的新闻图像。新闻车的装备包括摄像和编
辑设施。它的工作效率很高,只需接通线路,调整天线,就能直接与卫星接通,实现即时播出。
在美国,卫星新闻采集车已迅速成为标准设备的一部分,并被看作是电视新闻采集方面的重大革命。但是由于SNG方式费用高昂从而成为限制其普及的主要原因。每一辆新闻车造价约80万美元。
目前已被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兼并的特纳有线电视新闻广播公司(CNN)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成为世界上新闻和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它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他们本着高时效播发独家新闻的工作方式,成为利用卫星时效最高的权威机构。最闻名的“未经安排”的报道是1986年“挑战者号”飞船遇难那天,CNN是唯一报道这一宇宙飞船爆炸新闻的电视新闻机构,致使其他广播网相形见细。但是CNN作为一个全新闻电视网,从创办伊始至今未能解决的问题还是一直存在着重大新闻事件不够的问题。
目前特德·特纳有线电视新闻广播网(CNN)24小时提供新闻报道的统治地位遇到了几个对手的挑战。美国三大广播公司正竞相筹办昼夜全新闻有线电视网,他们走向全新闻有线电视战场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三大公司全都声称自己要求开办的新闻电视网绝不是已有15年历史的CNN的翻版。
电视新闻无论是在采集上还是在播出串联形式上,利用卫星提高节目的权威性已成为世界新闻发展的趋势。据台湾(中央日报)报道,台湾土家电视台电视新闻的播报方式也日渐趋向欧美方式。即由主播在播报新闻现场以电话或卫星连线等方式和外地记者对谈,这不仅进一步塑造了记者在采访报道新闻中的权威,同时这种方式使电视新闻播报方式更加活泼,让观众有一种现场感。
二、电视纪录片
电视纪录片(DOCUMENTARY)称谓的最先引进是由于大量用于电影纪录片。而今,电视除了在获取素材和制作节目的技术手段上与电影截然不同外,在电视纪录片的外延上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涵盖。
由于电视摄像纪录设备在排除虚构而直接取材于现实方面有极大的便利,因此大多数运用画面语言、声音和音响来完成叙事、再现、造型或表现的、反映某一特定主题的纪实性与艺术性结合的电视节目都可属于电视纪录片的范畴。
从本质上说,纪录片应是纪实的。电影由于技术的局限致使声画记录分离,从而在追求纪实方面煞费心机。电视技术设备的发展完善对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手法的演进产生了相当的作用。电视纪录片在其自身的工作方式中打上了先锋的印记。
(一)电视新闻拍摄手法的运用
建立在纪实审美基础之上的纪录片的拍摄,已趋向最能体现电视现场性的参与性和新闻拍摄手法。用“挑、等、抢”的拍摄方法去捕捉现实的艺术亮点,用跟随拍摄方法更客观地表达生活等等。摄取的素材具有高度的真实感和说服力。
在中国电视界,传统的纪录片创作风格和手法延续了很多年。没有ENG,没有现场话筒,音乐、解说和画面结合形式的纪录片和一代电视人连在一起。20年后,由拍摄设备进步带来的使纪录片恢复真实性、纪录原声状态几乎成为一场纪录片创作的革命。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做了这种探索工作方式的先驱。(望长城)很注重前期拍摄,打破以往纪录片重画面构图重光线处理的模式,抓住纪实拍摄这个基点,大量采用一机多声源,多机多声源方式,在拍摄现场做文章,抓拍生活中原态的质朴的美,具有强烈的现场性。
(二)现场同期声的大量运用
声音,作为视听媒介的基本物化元素,与画面一起构成特定的审美时空。电视纪录片中对人物同期采访声的大量运用可以说是突破传统电影纪录片的巨大技术跃进。电视的采录设备为我们提供了同步记录真实声画时空的手段,声音的全方位传播使画面的内涵得到伸延,使人物的情感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目前,各类型的现场声效和人物同期声逐渐取代不必要的冗长解说已成为电视纪录片的新时尚。而穿插在现场纪实画面之间的同期访问谈话,直接向观众叙述,不仅提供了背景材料,发表了议论,又避免了编导的主观介人,使作品更加客观、公正和可信。
在纪录片访谈中大量使用的微型无线话筒为电视采访创造了独特的氛围空间。主持人和被访对象衬衫上别着的微型无线话筒替代了叫人生厌的大话筒,使每次采访(或人众或人寡)都犹如春天里轻松自然的促膝谈心一般透着生活中真实、浓郁的人情气息。这种无线话筒的使用,彻底拆除了摄像机镜头前采访人与采访对象之间无形的墙。采访人不再是生硬的话筒架子,而是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对象。屏幕上的人际交流更加接近生活状态下的自然交流,具有良好的效果。
除了同期声的采录,纪录片中利用多轨调音录音技术记录生活背景声、使用数字一体化摄像机的多个声道在闹市区的采访音效记录等都极大地丰富了声音在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为观众展开了真实的生活氛围时空。
(三)电视体育节目
体育节目是电视传播中一类形式较为特殊的节目形态。由于体育运动带有很强的竞技性,从而使体育节目在反映和表现内容方面带有明显的快节奏、超时空、多角度(甚至超常角度)和强烈的刺激性的特点。
大型综合运动会的电视报道是体育节目的典型代表。我们以此为例来分析体育节目电视传播的工作方式。
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的电视转播需要大规模的报道队伍。除了在转播时效上力求快捷外,对电视图像质量、声音质量、片头制作、节目字幕、图形、慢动作和计时计分系统都有较高要求。现在国际水平的电视转播必须有足够的摄、录、转播系统,还有微波传送,ENG、EFP采集系统甚至卫星转播系统设备的大力储备。
1.体育节目片头的独特要求。无论是各类型的体育栏目还是体育运动会的开、闭幕式以及每一项目的比赛开始,都要播放制作精美的动画片头。一个成功的体现运动会精神和力量的艺术片头将是电视转播的最佳开始。
各届运动会对于片头设计制作的重视可谓有目共睹。据称每届奥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的节目片头成本均在百万美元上下,可见对片头的独特要求。关于片头的制作将在第(五)部分里详细讨论。
2.字幕、图形和计时计分系统。这个系统是整个体育运动会转播中重要的说明性系统。关于运动员的姓名、号码、国籍情况、比赛得分情况,奖牌决出后的优胜者的姓名、国籍、国旗奖牌图形,各运动会的成绩纪录情况,背景材料等等,随时随刻,电视屏幕出现所需的字幕图形和计时计分状态。电子计算机系统需要输人数以万计的数据并需根据比赛情况随时调出,显示在电视屏幕上。
3.慢动作重放镜头的使用。很多观众认为在家中收看电视转播要比在体育场馆看现场比赛要精彩、清楚得多。主要原因是在电视中可以看到比赛的近景特写、慢动作重放镜头和丰富的屏幕资料。慢动作,作为体育节目中出现机率最高的画面技巧,这种效果的形成是一种弹性的动力美,制造出来的一种虚幻神秘的气氛。在体育实况转播中的作用,主要是放慢运动速度,让观众看清楚某一动作的运动过程。
4.遥控摄像机和微型摄像机的使用。在游泳比赛中,为了让观众看到运动员游泳的水下镜头,采用了安装在游泳池底部的遥控摄像机。摄像师采取遥控方式操作摄像机,特殊的角度拍出不少精彩镜头。而在体操和其他一些比赛中,采用吊在空中的微型摄像机、采集单杠、双杠和鞍马的空拍镜头,从独特的视角给予观众独特的画面审美。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可视性。
(四)电视文艺节目
电视文艺涉及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将异种艺术进行移位转播的艺术节目;一是指有脚本创作的大中型演播类综艺节目;一类是指各种类型电视剧的生产播出。
1.将异种艺术进行移位演播。这种类型节目内容十分广泛。它可以是正在上演的舞台剧、演唱会、游艺晚会等,利用EFP形式,或录相播出,或现场直播;它也可以是将原有的艺术形式转置演播室或实景中拍摄。后者在拍摄制作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常常使互不相干的艺术形式相互穿播和渗透。最常见的例子如 MTV的拍摄制作。
2.有脚本创作的大中型演播类综艺节目。这是电视节目中几乎综合了电视各种特性的高难度节目。首先它具有很强的现场性和参与性,大量的现场观众可与主持人直接对话交流;其次带有很强的新闻性,主持人需要进行即席采访,必要时需穿插各种新闻性录像;第三具有高度综合性,各种艺术形式穿插其中,有的甚至还需加人主持人与电视观众的直接电话对谈,主持人成为整台节目的灵魂。这种节目形式常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播出,如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另一种类型的综艺节目是利用录像演播的形式进行创作的。如中央电视台受到称道的 1991年《拥抱太阳》“七一”晚会则属于这种类型的典范节目。由于录播的优势,编导有足够的时间雕琢结构,并相应发挥“技术滤器”的巨大作用,在前期拍摄的基础上进行作品的“二度创作”。应该特别提到的是,电视特技是“技术滤器”中的一种全新创作形式。随着电视制作进人掌握编辑机、电子特技阶段,技术的潜力将无可估量地发挥出来,同时电视思维也将进人新的阶段。在《拥抱太阳》中,导演充分运用了抠像,多机画面同时传送、叠画、图像变形、三维特技等手段来传送节目情绪和心理节奏,并赋予节目时空交错、虚实结合的特征,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晚会节目导演赵安说:“电视是高技术的结晶,是一种强大的现代化传播手段。导演要时刻想到充分运用这种先进手段,使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分分秒秒,都有一种全新的感受,接受立体的、全方位的、多视角的节目信息。”
与此同时还应稍加提到的是电视字幕元素在文艺节目的创作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有力表现因素。
3.电视剧的创作。这种以生活为基础的非真实电视创作形式类型多种多样。但无论是前后期合一的室内剧拍摄,还是神话科幻电视片都离不开电视摄录、电视制作的技术复合手段。
(五)、电视广告节目和电视片头制作
电视广告节目近年来在风格和样式上向着两个极端发展。一是利用传统电影胶片的特质拍摄的图像清晰,色彩鲜艳,柔美抒情的故事情节型或色彩构成型风格,如我们常见的化妆品、啤 酒、油料等广告。由于画面质感真切,光线考究,色彩浪漫,形成一种古典高雅的广告时尚。另一个极端就是电子计算机在视频领域中运用产生的现代视像创作风格。这种类型也普遍运用在各种电视节目片头设计中。视像创作包括三维电视特技和电视字幕系统以及电视图像平面合成的综合运用。
电视视像创作的实质是电视合成图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人们可以利用现存的真实图像,外加电视特技给予的变形,附加在根本不存在的电脑创作的背景图像上,添加不同色形的字幕(拼音文字或方块文字),编一个有逻辑或者根本荒诞的故事,再配以动听的电脑音乐或声音,一个体现一定意图或者连作者自己也不甚明了的电视广告片就炮制出来了。
目前,绘画箱技术普遍运用于电视节目片头的制作中。绘画箱不同于电脑动画,在于它是一种平面合成图像的技术。在现有真实图像上用“画笔”涂涂改改,修修补补,美术气息浓厚,很有现代风格。
利用电脑进行图形设计的形式亦可独立运用。常见的有各种字母的变形和拟人化运用,各种物体的模拟设计等等。其中不泛反映一定情趣和意义的创意以构成片头特殊要求。总之,计算机动画的作品在时空定位和透视感受方面非其他视像创作形式可比,所以应用前景极广。
有人预计,电视视像创作系统犹如电视传播中的魔方,无法想象它能创造出多少种视觉形式(尤其是它涉及抽象形式)。这恰表明了一个问题:在电视技术视像创作领域中,发展是无止境的。
关于电视传播几个观念的确立。
(一)技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毋庸置疑,最新的科学技术必定会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技术的发展,同时决定了文化、政治和传统观念的改变。但正如上文所述,我们反对“唯技术决定论”,也批判轻视技术的所谓“纯技术”观点。对电视技术与艺术相互的辩证关系需要再认识。
事实证明,技术与艺术在电视传播领域中的关系绝不是从属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同步发展的锁链关系。电视的诸多艺术形式正是在它的技术性能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自身运动中创建并逐步完善起来的。
试局限对微观电视艺术创作进行讨论。
电视技术是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电视技术的发展为电视工作者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有力和丰富的表达手段。电视从业人注定自始至终需要利用电视技术设备实现他们的思维梦想。在这里重新提到“技术滤器”的概念,即电视在表达再现事物过程中,技术的因素始终是同摄像机前的事物的知觉统一中起作用的。这种几乎包括与器械设备性能直接有关的一切的“滤器”作用,实质上就是电视人表达自身情感和思维意图的语言实
现方法。它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同等,改善和提高技术设备性能后将扩展电视艺术语言表现力。
电视从业人作为工具的操纵者,自然无法忽视电视“技术滤器”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原因在于电视艺术的表现力从根本上很大程度地包含在对电视艺术和工艺的掌握之中。可以说,任何一次电视艺术外在形式的创新、和内在语言结构的演进都是通过这种技术语言来表现的,并通过技术上和工艺上的革新来实现。
典型的例子适用于电视文艺创作(如MTV)、电视广告节目和电视片头的制作方面。电视文艺创作中的“二度创作”成为电视编导的必修节目。融人思维才能创造全新。光影色妆、机位运动、画面组合、传送变形、字幕交错、心理节奏,这是一个未可限量的时空。电视视像创作实质上是电视合成图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而变形(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方法)及重组为创作的精髓。
仅有对电视技术重要作用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割断了本应浑然一体的技术与艺术的天然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电视人创作思维和对电视客观规律的把握。技术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方面。从这个角度上说,电视的技术工作者与艺术工作者合一势在必行。目前,电视的发展正在最大程度地使技术与艺术融合以创造崭新的传播特质。这种自觉运用的结果使电视的发展层次超越以往所有阶段。反过来,也将大大鼓舞那些“尝到甜头”的探索者。
(二)电视节目要有对全球的透视
当人们刚刚认识到电视是一种由高技术实现的人类面对面的传播方式时,电视通讯卫星又使它一跃成为一种超越一切的“世界性”语言,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三颗广播通讯卫星,能够用电视节目覆盖我们行星全部有人居住的地方。它冲破了自然和人为的阻碍,使偌大的世界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电视的世界传播,使亿万普通人第一次看到一个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次相互观察和交流。电视信息传播的全球性质,使它成为全球交流的途径、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互相了解的独一无二的手段。电视取得了通向一切观众的直接途径。电视传播的国际化使每一个“渺小”的人都可以成为地球的主宰。人们认知事物的方式必须发生变革。全球式的思维方式给传播者和受众都注人了更新更高质量的血液。
作为国际传播业中时效最强、效果最明显,也是最基本部分的电视新闻,在电视业的竞争中,它是赢得观众的最有潜力的手段。在电视传播国际化的今天,电视新闻首当其冲地站在改革的前沿。
虽然技术的发展使新闻的采集和传播比以往更迅捷有效,新闻在内容上的竞争也使新闻业本身迅速变化,但是最关键的还在于新闻报道风格的转变。新闻报道节目须力求一种新的风格,这个要求并不仅限于有地方特色或适合当地人口味。电视节目要有对全球的透视!目前世界各地电视台都在力争达到一个目标,即站在高层次上处理和报道国际新闻,要使新闻具有世界性意义而不仅仅是国家意义。即每一次都要问一问:“这条新闻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电视传播的国际化趋势不仅影响着电视新闻的报道风格,而且在更深层次上使中国的电视传播业的方方面面得到促进。电视传播要立足世界、放眼全球,我们的电视节目需要有更大的气魄。电视传播的国际化成为电视发展的总趋势。
(三)电视是一种综合多媒传播体
电视是信息时代电子高技术的重要核心。它与其他多种类型高技术的结合兼容使电视传媒成为当今能量巨大、渗透领域深广的技术综合体。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而多媒传播体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个阶层各种精神消费的个体需求。“传播总体化”和“消费个体化”是电视发展的两极趋势。
现在全世界都在谈论几乎占国民经济1/6的电信业带来的变革全球信息网设施,虽然人们并不知道它将来最后的形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术语其实是个涵盖不宽,提法陈旧的比喻,因为它不能够概括在新的技术领域所发生的极为深刻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电脑、卫星、有线和无线电话、交互式有线电视、经过压缩的数字广播电视信号。信息资料传递,以及为很多需求娱乐与信息的用户提供每天24小时录像点播服务的“录像拨号业务”等等。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洪特对记者说:“传统的电视业已经走到了尽头,一个全新的电视时代:新型数字电视系统的时代就要来临。”
数字压缩技术的卫星能在同一带宽中传送50O套以上的节目。使用数字技术可在传送目前1套节目的一个频道上同时传输6至7套节目。越来越多的直接人户卫星电视服务在拉丁美洲和欧洲着陆。这就意味着相对一般的有线电视用户,收看数字电视服务就等于在自己家里开了一个“新闻录像店”,你可以拨号挑选消费信息和娱乐。
信息和艺术品经过数字技术处理被储存起来。
数字电视将通向高清晰度电视。它会威胁有线电视的存在吗?
目前亚洲上空约有33颗卫星,据估计到2000年亚洲上空将有79颗卫星运行,出现供过于求现象。
篇10
近年的高考试卷中,主要有以下五种借鉴媒体语言的典型试题。笔者结合真题,讨论其答题要点,帮助同学们认识和把握它们。
一、 开场白
开场白是指文艺演出、演讲或晚会开场时的道白,宜简洁、新颖、活泼。比如,在一次演讲中这样开头:“我今天不是来向诸君作报告的,我是来‘胡说’的,因为我姓胡。”话音刚落,听众大笑。这个开场白既巧妙地介绍了自己,又体现了自己谦逊的修养,而且活跃了场上气氛,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一石三鸟,令人叫绝。
例1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填上适当的句子,作为学校迎奥运主题活动中主持人的开场白。
甲: 2008,我们将迎来一次体育的盛会。
乙: 2008,我们将迎来五大洲的宾朋。
甲: 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
乙:_________①_________。
甲: 我们有着不同的肤色,
乙:_________②_________。
合: 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甲: 同一个地球孕育了我们的生命,
乙:_________③_________。
合: 我们――有着对同一个梦想的追寻。
甲: 我们都渴望和平和安宁,
乙:_________④_________。
甲: 我们珍视友谊和荣誉,
乙:_________⑤_________。
甲: 让我们的世界更美!让我们的梦想成真!
合: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让我们迎接奥运圣火在北京点亮。
参考答案: ①我们拥有不同的文化②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③同一个太阳温暖着你我他④我们都追求繁荣和幸福⑤我们珍惜爱和被爱
【答题指津】
1. 开场白应直奔主题,简洁干脆。千万不要绕圈子,更不能漫天撒网,不着边际。
2. 开场白的语言要富有鼓动性。必须能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求清新优美,热情洋溢,句式上应多用短句,整散结合。
3. 如果是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主持,不能自说自话,要注意彼此的呼应和连贯,浑然一体。
二、 解说词
解说词是对物品展览、风景名胜、体育赛事等的解说,是指根据特定的物品、场景、事迹等,用说明性或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概括或介绍。
例2请为你班方队撰写一段校运动会入场式上经过主席台时的解说词。
[要求]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及相关信息,不超过80字。
参考答案: 高二(1)班代表队正向我们走来。这是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他们将以“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为目标,发扬“奋勇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团结奋进,顽强拼搏,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答题指津】
1. 抓住解说对象的特征,突出现场感和真实性。风景记录片等艺术性作品的解说词要有散文诗的神韵,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则应气势雄壮、鼓舞人心。
2.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解说词的接受对象非常广泛,应通俗易懂。解说词是侧重于“说”的,应尽量口语化。具体要求为:
(1) 尽量使用规范的语言,一般不用方言土语。
(2) 避免使用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和生造词语。
(3) 不使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简称。
3. 简明扼要,适可而止。
三、 串台词
所谓串台词,就是串联节目与主题、节目与节目的简短语句。串台词的主要作用是在节目之间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目的在于突出晚会主题、把握节目基调和调动观众情绪。
例3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引出下面的节目。(不超过60个字)
串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听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参考答案: 挺起你的胸膛,谱写壮丽的诗篇;迈开你的双脚,攀登成功的阶梯;张开你的双臂,拥抱美好的未来。朋友们,年轻真好――
【答题指津】
1. 明确节目与晚会主题之间的关系。这是写好串台词的前提。
2. 抓住节目与晚会主题、节目与节目之间的契合点,巧妙自然地穿针引线。
3. 语言简洁、有力,贯通上下,富有内涵。切不可高深莫测、过于华丽或居高临下,从而丧失亲和力和感染力。
四、 版面宗旨
版面宗旨,就是对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某一版面的主题、特色的精练概括。它能令读者一目了然,从而有效地推介自我,吸引读者。
例4《三楚中学报》设有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第四版与第三版字数相同,结构一致。
参考答案:关注班级动态 展示青春风采
诗情抒写赏千姿百态美文章
【答题指津】
1. 抓住语境,把握内容。拟写时,首先要考虑语境,根据表达的目的使用语言。
2. 控制字数,锤炼词语。版面宗旨非常讲究直观性和视觉冲击力,因此,选用的词语应尽量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活泼、亲切感人。
3. 句式整齐,修辞得体。一般不宜使用通感、仿词、借喻等比较含蓄的修辞手法,也不可随意使用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当然,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明喻、比拟、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是可以使用的,运用得当更能吸引眼球、强化主题。
五、 新闻点评
新闻点评是指以新闻报道为依托,对具体事实进行画龙点睛的评说。它往往只有三言两语,但无论或褒或贬,都能旗帜鲜明地点明要害。
例5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参考答案: “爱心大巴”遭尴尬,不是献“爱心”这一善举出了“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心态有问题。
【答题指津】
1. 读“懂”新闻。要认真阅读新闻材料,了解有关背景,熟悉主要事件及相关细节,把握其精神实质,为点评打下坚实基础。
2. 评在点上。点评的文字不多,一定要选好角度,集中目标,一语中的。切不可分散目标,什么都评。
3. 评得有理。点评应导向鲜明,事理清晰,发人深省,切不可凭空漫说,更不可强词夺理。
4. 评得生动。点评讲究艺术性,应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语言上要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文采,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借鉴“媒体语言”的语用题型还有写颁奖词、编者按、画外音、栏目名称、主持人提问语等,同学们也应加以关注。
【练习题】
1.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则颁奖词,不超过80个字。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头衔;二是慷慨的有钱人。从小吃过很多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散财有道,热心公益。多年来他的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霍英东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说:“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供中学生阅读的散文选。下列文章按思想内容分成两个单元,请你为两个单元各拟一个标题。要求:文字简明,两个标题字数相等,形式对称。
第一单元:《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老屋》《游子吟》
第二单元:《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匆匆》《一年一度燕归来》《时间沉思录》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