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课堂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31 05:2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天空课堂观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冬奥课堂》观后感范文通用2022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引冰心小诗以为题记
我因为对篮球运动的痴迷,进而对其他所有的运动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喜欢和了解。当2022年逐步走近,我的心里对明年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也满满地期待。
奥运是什么?我觉得那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了数以亿记观众的`青睐,人们为胜利所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
亦如我在篮球场上进攻、防守,为得分欣喜雀跃,为失败懊恼悲伤。挥洒的汗水以及与队友默契的配合,从来都是我快乐的源泉。每一次认真的运球、投篮,每一次在赛场上的来回奔跑,每一次大比分落后时的坚持,队员之间相互的激励,蹙紧的眉头和坚毅的眼神……奥运的赛场上,人人不都是如此吗?
没一个冠军,是在舒适安逸中得到。当人们惊叹于运动员的辉煌时,却很少关注他们的日常。残酷的训练,枯燥无味的坚持……然而他们乐在其中,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将泪水洒在了训练场。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项目上废寝忘食不断拼搏,从中得到运动的乐趣。他们怀着为国争光的理想,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当国歌奏响,所有的苦和累,在这一刻,凝结成甜甜的泪。
明年,在鸟巢,在张家口,这些冲破寒风,迎向冰雪,将汗水无数遍挥洒的健儿,将向世人明证:成功源于坚持。
而我,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在遥远的地方向着你们致敬。
即使不在体育赛场上,我也要将奥林匹克精神传扬。我在中考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如同你们在冰天雪地的赛场,满怀激情,满怀对胜利的渴望,不断地挥洒汗水,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每一名冬奥运动健儿,就是一朵在冰雪中绽放的梅花,寒风与冰雪,不过是淬炼其品格罢了。
在寒雪中,我将以“积睦步,行万里”的姿态,好好学习,为自己加油,为你们加油,为中国加油,为2022年冬奥会加油!
《冬奥课堂》观后感范文通用2022
“北京!”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出不太标准的读音时,神州大地翘首以待的亿万中国人再次沸腾了!如同14年前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时一样,中国人民在这一刻都沉浸在忘我的兴奋状态之中。北京,成为世界上首次能主办冬季和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会议结束后,北京市市长王安顺面对央视记者采访,道出五个关键词——高兴、感谢、承诺、敬意、欢迎。
奥运会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竞技比赛,而是一种用永远不变的信念。作为一名小学生,也许我们还不能像体育健将那样为祖国拿金牌,也没有机会亲临赛场,参与奥运会的服务与接待工作,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一样可以为奥运出一份力!
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的小使者。冬奥会来临之时,我们用文明点缀城市的每个角落,伸出礼仪的双手迎接八方来客,这样才能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
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向导。别的国家的人民光临北京看奥运,是我们全国人民的骄傲!作为“小主人”的我们,应该说有礼貌有修养的话,应该用千百倍的热情为客人们服务。比如:做个翻译员,帮外国朋友指路等等,一定能让外国朋友感受到我们中国人的热情,让国际友人回味舒缓的感觉,文明的味道。 我们要做一个个的环保小卫士。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实现“绿色的中国盼奥运”的梦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随手捡起垃圾,让我们的城市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让外国朋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和张家口流连忘返。
不再等待,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伸出双臂,迎接我们的冬奥会!
《冬奥课堂》观后感范文通用2022
我是一片雪,怀揣着激情与梦想降落。
我来到了北京。
我经过白雪装饰的四方街,我听见朝气蓬勃的学生们议论着一个词:冬奥会。听天上的长辈们说,冬奥会是人类在冬天追逐梦想的一种形式。那时,黑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的人们会在冰上舞动身姿,黄色头发和黑色头发的人会在冰上俯身奔跑,白色皮肤和黑色皮肤的人会在银白色的雪道上如飞鸟般掠过,还有许多人会在转播的电视那头欢笑哭泣。现在,我想亲眼看看,于是,我来到了张家口崇礼。
我从远处眺望:崇礼下着雪,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远山在早春早晨的薄雾中依稀可见,纤细洁白盘旋的滑雪道仿佛出海的蛟龙,却又宁静安详地相伏于大地。一阵风吹来,我被推到了更高的空中,低头俯视,高大的人类变成了一个个在大地上做曲线运动的鲜艳的小圆点,我想亲眼看看2022年的冬奥会。
或许,我会立足树梢,在苍劲的绿色松叶缝隙中瞭望:看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健儿们挺拔的身姿在雪道上驰骋飞翔,在冲天而出的滑雪板和观众们热血沸腾的尖叫声中,我或许会冲出树梢,和他们共同争夺金银之杯。
或许,我会落进窗边,望着短道速滑的弓箭手们呼啸岀鞘,在0.00001秒的瞬间,暗自期盼会有新的奇迹出现让我惊叹,我会和人类一起欢呼新的世界奇迹。
或许,我会变成一滴水,攀附在明亮玻璃的身旁,观赏中央令人叹为观止的舞蹈。在悦人的音乐中和他们一起翩翩起舞。我会将这些瞬间在脑海里划为重点,在重归天空后告诉我的子孙们,人类的冬奥会是这样曼妙:
篇2
观看开学典礼的观后感700字
在热烈的掌声,欢快的歌声,响亮的誓言中,我们迎来了XX中学春季开学典礼。
新学期的开始也标志着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同时还迎来了一张张精神的新面孔,他们就是初1的新同学,我们活泼可爱的学弟学妹们。我们快乐而充实的新生活就将在这次隆重的开学典礼上展开序幕。
当主持人响亮的报幕语结束后,第一个节目就开始了,这是由学校音乐老师带来的校歌《成长》,老师们热情澎湃的歌声激励着现场每一位同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是相声表演,表演的同学语言生动幽默惹得全校师生捧腹大笑,在这些幽默言语背后又是一位老师的辛勤努力,他就是我校的语文老师杨世洲,作为一位从未深入接触过相声的老师,他能在短短的几天内写出这么好的台词,可想他私底下一定下了不少的功夫,费了不少心思,老师这种敬业精神多么值得我们钦佩。接下来学校拉拉操队的队员表演了精彩的拉拉操,新老师们合唱了一首他们自己编写的歌曲……,这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
表演结束后,一位穿着黑色短裙,红色衬衫,扎着马尾辫的女老师缓缓走上舞台,她是我们学校新来的老师,代表所有新老师发言,她说了许多的感想,还请台下的几名新同学发表感想,这也体现了我校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老师一个人讲课,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学们接受新的知识也更加容易。最后学校领导发表了讲话,对于他们的鼓励我们会心存感激,他们的谆谆教诲我们会永生难忘。
本次开学典礼不但带给我们欢乐的笑声、美的享受,更多的是让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带着父母老师的期望,带着感恩之心积极进取,勇敢前进。
观看开学典礼的观后感700字
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校园中两个月的闷热被一派热闹的景象所代替,每个人,都是崭新的。
8点整,开学典礼终于开始呢!瞧!主席台上,校长、主任、学生代表正面带微笑地向我们招手呢!
不一会儿,只听见廖主任振振有词地报幕:“实验小学开学典礼现在开始。第一项,升国旗。”王主任用宏亮地声音宣布:“全体立正敬礼。”无数只右手高高地举过头顶,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国旗,我们的心紧紧地和国旗连在一起。操场上安静极了,只听见国歌在校园上空回荡着,只听见微风吹拂着国旗发出“沙沙”地声音。我望着国旗,仿佛看到战场上,一个个战士英勇地与敌人搏斗,争夺了一块块被敌人霸占的领土……国旗渐渐的升起来了!升起来了!在教学楼的衬托下显得多么庄严,多么鲜艳!国旗升上了祖国的天空,也升在了我们的心里。
接着,胡校长精神抖擞地把少总部旗帜授予少总部总大队长谢晓晨同学。紧接着学生代表尹晗·夏露分别作了假期总结和新学期打算的发言。那甜美的语调真把大家的神思带到了一个美妙的境界。最后,王主任热情洋溢地作了新学期工作安排……
开学典礼就这样结束了。展望新学期,我一定不会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让自己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这次的开学典礼,我明白“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就会得到好成绩,不骄傲,要努力,才能成为聚善超越,涵养人格,精彩优秀的一名好学生,在二零一零的学期里,我的计划是:”要把我的英语学好,因为现在英语是国际交流语言。今天我非常高兴,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回到了教室,我在走的路上,我感觉我长大了,希望在新学期里,我的收获最多,因为我已经发起决心要我负责,我能行,我快乐,在这次开学典礼,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校长对我说的每一句话,这次开学典礼,真让我难以忘怀呀!
观看开学典礼的观后感700字
开学第一天,天气阳光明媚,太阳照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
进到教室,听见班长说:“开学典礼开始了!”我们听到后都很高兴,赶快拿起凳子整整齐齐的站到门外站队,等待班长发命令。
班长带着我们下楼到操场上,同学们挤挤的站在一起,董老师和别的老师在五年级的地方忙前忙后的,累的满头大汗,最后把座位弄得非常整齐,像电影里面的座位一样,一排排,一列列。
几位校长们走上讲台,他们有的身体胖胖的,个子矮矮的,有的高高的,身体壮壮的,他们脸上都露出慈祥的表情,说:“我宣布,开学典礼现在开始!”我们听后,热情的鼓掌。这时,台上又上来两位同学,他们是主持人,一男一女,说:“现在开始鸣炮奏乐”,刚说完,就听见了操场食堂那边放弃了响亮的鞭炮声。
接下来乐队上场了,我一眼就看见里面有我们班的丁静帆,里面有好几种乐器,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吹着欢快、响亮的乐曲,走到了国旗台下。护旗走出来开始升国旗,这是我们早已经站了起来,敬礼,眼睛齐刷刷的望着五星红旗,那时,我感到非常自豪!
篇3
《开学第一课》作为一节小学生的必修课,无疑具有警世作用。“知识守护生命”开学第一课对小学生而言,开宗明义地诠释了珍惜生命的意义所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600字左右,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600字左右1期待许久的《开学第一课》终于开播了,我早早就坐在客厅上守着,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还是一如既往由央视boys来主持节目,现场中通过云课堂的方式实时连接各地中小学进行直播。邀请了抗疫一线的医护代表以及收获成长的少年儿童代表等作为这次的主讲嘉宾。
这次的嘉宾有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张文宏、吴尊友、毛青等等,让我受益匪浅。第一个出场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爷爷,身穿着一身衬衣,打着领带,虽然已经是84岁的爷爷,但是看上去一点都不老,还是特别帅气。
钟南山爷爷说,他的父母都是医生,因此他也成为了一名医生。钟南山爷爷提到最多一个词语就是“生命”,他说道:“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我们保住了这么多人的命,这是我们最大人权的表现!”紧接着来自湖北的王督同学跟钟南山爷爷表达了敬意,并立志要成为一名跟他一样的有担当的医生,8月24日,王督同学终于收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录取通知书,跟钟南山爷爷成了校友。
这堂课我学会很多东西,虽然有些抗疫英雄我不是很记得,但是他们的面孔早就印在我的脑海里,一个一个抗击疫情的身躯,默默贡献的精神,是我永远都忘不了的,回想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中华民族是个英雄的民族,它是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们更要在这个祖国繁荣昌盛的时代下,加倍努力学习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同时更让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祖国的未来离不开我们。钟南山爷爷写下“一个人也不能少”的寄语,更是鞭策着我要勇挑重担,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那么少年强,中国就强,时代赋予我们重任,我们要与祖国“同成长”!不管在什么时候,身处何方,心一定是向着中国,中国才会越来越强大!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600字左右2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本期的主题是美在你身边,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美,只是因为你还没有发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抱怨在生活中找不到美,其实,美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黎明,当我们还在酣睡时,母亲早已悄悄起身,在厨房为我们准备早餐,等我们起床,热气腾腾的早餐摆在桌上。
匆匆地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脚下的路也在匆匆后退着,心里想着该如何渡过这漫长的一天。却不曾留意到,这时的路已经变得十分干净,远处还有清洁工那忙碌的身影。
母亲为了让孩子的早餐有营养,便不惜昨日工作的辛苦,早早起床准备早餐。清洁工为了让我市能在第一时间变得干净,在人们都酣睡时,已经开始工作了,难道这不是重活动中的?
走进校园,看到同学们在校园里读书的身影与老师往返于教学楼与办公楼之间的身影,不觉的感受到这也是一种美。
在街上,你有时也许会发现,有人在把自己手中的食品袋扔手垃圾箱的同时,也会将桶外的垃圾随手扔进去。
在公交车上,有人给老人让座;走在校园里,有向老师问好的声音,这也是美。身边美好的事处处存在,只是我们缺乏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当我们合家团聚,欢度佳节的时候,我们祖国最可爱的人,他们还在守边疆,我们的监护人员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着、忙碌着。他们总是这样年复一日的继续着,这不禁使我们赞叹他们的美。
除夕之夜,当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春晚的工作人员们还在为带给更多人欢笑而忙碌着,他们也应该是美的拥有者。
其实,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体会,就会发现,原来,美就在我们身边。
美来源于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得到启示,你会感到生活中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就在你身边,你会觉得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
就我们而言吧,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作文进步了,这就是成功,应该感到高兴,也应该把它归于美。
只要你拥有善于发现的双眼,生活就会给你其实,去读它吧,用心的去读吧,你会发现,“美”就在你的身边!“美”就在我们身边。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600字左右3又是新的学年,学校接到教育部向全国的中小学校发文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收看将于9月1日央视经济频道(央视2套)播出的视频《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举办的一次大型公益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倡议全国的中小学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新闻视频.
从“汶川灾难进教材”到《开学第一课》,我们仿佛看到中国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不禁为中国的教育喝彩鼓掌。这才是与时俱进的教育,这才是孩子们成长成才的春雨,这才是学生们最需要掌握的东西,这才是教育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开学第一课》教材是生动的一课,也是精彩的一课,也是中国青少年成长急需补上的一课。
对于中国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有汶川灾难的洗礼,也有北京奥运的体育与文化盛宴。而2021年对于中国的青少年的成长来讲,这一年里所发生的一切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有生命的敬畏、有文化的魅力、有美丽的情操、有团队的力量、有民族的自豪……这些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教育,也是走向社会必须的素质。知识来自于社会,最终还是要回归于社会。采取这样利用奥运精神和抗灾精神相结合的“第一课”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意义深远,影响深刻。这也必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中最难以忘记的一课,多媒体视频教材更有说服力,更生动.
《开学第一课》教材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敬畏生命并珍惜生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可以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生命与生命,人与人之间的血肉亲情。在学会避险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提高大家的生命意识,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不但可以培养保护自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更能够让他们如何去尊重别人,尊重生命。开学第一课教材视频生活纪录地震时,我们可爱的同学是如何生存的.任何崇高的品质都是由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开始,这一课将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影响这一代人。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600字左右4傍晚时分,太阳收敛起了那刺眼的阳光,变成了一个金灿灿的光盘,红光披洒在了湖面上,几朵粉红色的霞云在天空中飘逸,发着瑰丽的光。湖面上浮光跃金;绿树们也显得更加翠绿了。
伴着晚霞与微风,我从学校回到家,打开电视机,收看【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一共上了三节课,三个主持人(撒贝宁,王小丫,董卿)每人带着一个小班长。
这次节目是以“幸福”为主题。
同学们问:“什么是幸福?”董卿打了一个比方:“幸福,就像是班上一位调皮的学生,你找他的时候却找不到,但就在你不经意的情况下,他就会自己冒出来。”
于丹老师说:“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王小丫说:“如果大家一起合作,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
节目中有一个真人真事:一个5岁的孩子失去了双亲,成了孤儿,于是她的邻居刘女士就收养了她,过着幸福的生活,可这份幸福只维持了3年。三年后,这位养母便瘫痪了,这时这个孩子才刚8岁,养父因养母瘫痪,便离开了她们,从此,娘俩相依为命,过上了更加艰苦的生活。一年过去了,女儿就编一个长命结给母亲,如今养母的双手,双脚上都有长命结。
这个女孩现在已长大,已经二十岁了,她叫“刘佩杰”,她说:“妈妈幸福,我就幸福。”一次一位女记者采访她,给她买了一整套肯德基,她却一口不动,说拿回家慢慢吃,回家把肯德基给妈妈吃,说自己已经吃的够多了,看都不想再看了。到了如今,女儿连肯德基是什么味道都不知道。多么感人的故事啊,现在像他这么孝顺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夕阳献出了她那最后的一丝余晖,微笑着逝去了。然而,明天的早晨,一轮红日又将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新的学期开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600字左右5今天,是9月1日,是开学的第一天,是同学、老师们重逢的一天。放学后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那就是看《开学第一课》。
今天《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幸福"。幸福是最重要的,比学习还重要,可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有各种和样的解答,说也说不清。开始请成龙"老师"对他们和我们的童年互相比较了一番,觉得我们很幸福,所以要珍惜现在的幸福。之后看了一段短片,我了解到一个天生失明的小男孩,他非常喜欢弹钢琴,从小他妈妈帮他写盲谱,使他学会了钢琴;长大后妈妈把他带到北京音乐学校,可都不收他,他的妈妈也没有放弃,终于帮孩子找回了幸福。
还有一个短片,是在贫困学校一群孩子和王老师的故事:在儿童节,新来的王老师为了给贫困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教孩子们跳舞王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孩子们既为迈克尔的出色演出感到惊奇,又为老师带来的惊喜而感到快乐。可是三年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到了分别时,他们还不忘记老师教予的舞蹈。还有一个短片,是一个贫困家庭里传来的:一个女孩父母都不在了,
是继母养活了她,可幸福只持续了三天——一天,继母因病瘫痪在床,不能动弹,只有女孩可以照顾她。可开始做得很糟糕,她继母当时都不想活了。可女孩对她日日夜夜的照顾却让继母活了下来——每天做200次仰卧起坐,240次弹腿、300多次拉腿,还天天为继母做菜、擦身、上厕所。这些看了后无不让人感动,因为在这么困难的日子里,她让继母活了下来。
在这里我总结出了一句话:幸福比学习更重要,我要努力、要奋斗、要坚持、要感恩、要沟通,要通过这些得到更多的幸福。
这些,我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因为我一直都不明白幸福是什么。以前我真可谓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我没遇到过什么大挫折,也没体会到幸福是什么。更没怎么帮助过别人,也体会不到帮助别人的幸福。就像一朵花,水浇多了,花就溺了,谢了。
篇4
关键词:美术;开放课堂;美术素养;拓展视野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79-01
想象力是思维的翅膀,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张开思维的翅膀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对于美术课堂的开展十分有效。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一改之前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并在教学中开展多元评价,从各个方面升华他们的美术素养。
一、运用电教媒体,拓展视野
美术教学中,虽然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可贵,但是由于家长的过分保护,学生很难接触到外边的事物,导致阅历不足,想象力也不够丰富,眼睛中的世界也比较单一,这对于他们学习美术十分不利。因此,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学中的一些电教设备,如多媒体、录音机等,为学生展示他们所接触不到的事物,拓展他们的视野,为之后美术课堂的开展奠定基础。比如,在讲解“我的动物朋友”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们想象自己的动物朋友,并将它们画出来。在此之前,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们观看热映的《疯狂动物城》,并让他们注意观察视频中各种动物的表情与动作,注意揣度动物们的性格。观看之后,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谈论观后感,有的学生说自己很喜欢小兔子朱迪顽强自立、不怕输的性格,也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十分喜欢小狐狸尼克,认为它有智有谋、很有担当。紧接着学生们开始绘画,他们画的小兔子、小猪、小狐狸都活灵活现,别有一番趣味。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看到了他们实际生活中接触不到的小动物,能从多媒体中学到小动物们不同的性格,这不仅提升了他们对于美术教学的兴趣,也有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对于他们美术素养的升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自由空间,自主发展
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应告别以往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边听的比较陈旧的教学模式,主动到学生中跟学生互动,并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不仅让学生成为倾听者、模仿者,也要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比如,在讲解苏教版美术“走进大自然”一课时,不让学生直接按照要求画画,而是先给学生听一首《森林进行曲》,让他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音乐,并去想象蔚蓝的天空、飞过天空的小鸟以及迎风微笑的小花。聆听完毕后,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说起了各自想象中的画面。有的学生说看到了自己在春天里迎着风和同伴玩耍;也有的学生说自己看到了小鸟在树枝上“喳喳”地叫着;更有的学生说想象着自己居住在森林里,每天都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十分美好。紧接着,学生们就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展现到了图纸上,并将各自的作品张贴到了小黑板上。在这样的美术教学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出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的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多元评价,正面记录
学生对于美的感悟以及审美观念的养成,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将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日常的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主动走到学生中去,并让学生组成小组,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有效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评价,并进行相应的正面记录,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变得更好。比如,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美术“船”这节课时,鼓励学生绘画出自己熟悉的小船。有的学生画出了平静的湖中纤细的一叶小船,有的学生画的是大海中的豪华巨轮,也有的学生画的是小河上停靠在岸边的美丽画舫。接着让学生们互相展示,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推选自己心中最美的画。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了争论,有的学生认为一叶小船静悄悄地停在那里,很有意境;有的学生认为豪华巨轮高大巍峨,十分雄伟;也有的学生认为岸边的画舫精致非凡,很是应景。学生对于美的感悟不同,对于事物欣赏的方面也不同,教师不能简单去评价哪个学生的作品好、哪个学生的作品不好,而是要主动去欣赏学生作品中的美好,并恰如其分地给出评价。由此可见,让学生间互相正面评价,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美术,有效提升美术素养。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只有构建开放性的美术课堂,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会使美术课堂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而保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每一个学生以充满爱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中的美好,进一步升华学生的美术素养,是当代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许蓉.全球化语境下儿童美术教育新视域[J].武夷学院学报,2008(03).
[3]魏思东.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2(04).
篇5
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我带三年级(5)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个班的学生全部来自边远山村,最令我伤脑筋的是作文教学。要知道,以前带班我自以为最拿手的就是作文教学,总觉得在这一块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今,最轻松的活儿变成了最吃力的工作,心理上确实有落差。但是我愿意在这种反差中接受新的挑战,因此,我对这个班的作文教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希望通过实践得出的经验给更多的边远山村学校的作文教学寻求一个突破口,同时也实现自我超越。
二、分析原因
边远山村学生总的来说作文基础比较差,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受方言的影响,没有说普通话的习惯,不会表达
农村小学生100%都说方言,从入学到现在读三年级,都没有说普通话的习惯,有60%的学生不会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甚至有的学生还不大会听普通话。习作是“我手书我口”,试想,连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都不会,要写出通顺的话语又从何谈起呢?
2.视野狭窄,思维不发散,缺乏写作素材
生长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按理来说他们的童年也应当有许多趣事,也应当丰富多彩。可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的孩子的课余生活没有我们以前的孩提生活丰富,加上农村家庭孩子少了,做父母的大多比较宠自己的孩子,这不给做,那不让干,这样一来,孩子们动手实践的机会就少了。没有亲身体会,怎么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现在安全问题被放在首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只有一个兄弟姐妹,因此,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正因为是宝,家长们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总是限制孩子们,这不能做,那不能碰,这不能去,那不能近。这样,孩子们自由活动的空间小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少了,写作的素材也少了。
3.阅读量极少,积累的词汇少,语言不丰富
我们知道,语文离不开阅读,写作更离不开阅读,离不开积累。但是我们调查的结果表明:这里的学生阅读量极少。一个班52名学生,手头上有一本课外书(包括作文选)的人数竟然不到20!主动去借课外书来看的学生就更少了。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不懂得跟别人借书看,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悲哀的事情!没有阅读,哪来的词汇?没有词汇,又该拿什么来表达?
4.校园生活不够丰富,难以找到合适的题材
农村学生90%都是住校生,从周一至周五,他们都是在学校里过着全封闭的校园生活。除去上课的时间,每天大约有4个钟头由学生自己支配,但是减去打饭、吃饭、洗澡、洗衣服等时间之后,最多只有2个钟头让学生自由活动。在这些活动时间,大多数学生不是看电视(其实都是看电视剧比较多),就是在操场上互相追逐、打逗,活动非常单一。这样一来,学生习作时可选的素材就很少,他们比较难从中选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想表达的素材。
三、对策初探
既然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对症下药。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药”:
1.鼓励学生讲普通话,学会表达
在校园里,老师要带头讲普通话,要求学生人人讲普通话。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无论是与老师交谈,还是与同学交流,都必须讲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校园里交流的习惯语言。让学生从不会讲到会讲,从不敢讲到主动讲,从表达意思不完整到表达完整,从说不连贯到说得连贯,从说不清楚到说得清楚,从不习惯说到说得自然、流畅,从说得干巴巴到说得有感彩等,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分阶段进行训练,这样就为习作做好了第一步准备工作。
2.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学会积累
众所周知,语文离不开阅读,要想写好作文,更需要大量阅读。2006年3月在桂林举行的“漓江之春”语文名师观摩活动中,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达到200本的话,无论他怎么学,都能学好语文。”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在阅读方面,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为自己的子女购买一两本课外书。每个学生手上都有课外书,他们就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换,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鼓励他们去学校图书室借书。现在的农村学校基本上都配有图书室,虽然藏书还不是很多,但是也够学生读了。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并定时间检查、指导,鼓励他们将积累的词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点点滴滴地积累、运用,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有令人惊喜的进步。
3.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记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如何落实这个要求呢?如何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提取精华写出个性,使作文之花开得更艳丽呢?我在实践中发现:让孩子们走进生活采集素材无疑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因为,五彩斑斓的生活就是写作的不竭之泉,是孩子们作文的资源库。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写作的素材多半来自作者的现实生活,来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因此,我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我还经常对他们说:“生活中无处不语文,只要你用心去发现,你随时随地都有题材可以写。”要他们平日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多听听别人的看法和见解,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是一种比较实用有效的办法。如指导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并写观后感,读一本书后用摘抄的形式记下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历的事情用日记记录下来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营造作文氛围,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篇6
一、作为研究视角的法律与电影
(一)法律与电影研究的现实基础
在表象上,法律是一个科学的世界,电影则是一个人文的世界;思维上,电影重形象、感性思维,而法律重抽象、逻辑思维;语言上,前者力求修辞,模糊性、艺术化强,而后者务求简洁,确定性、严谨性强;美学上,前者个性、奔放、洒脱、自由,而后者庄重、严肃、冷峻、沉闷。所以,“在通常的情况下,人们很少会把法律和电影联系在一起。法律似乎是社会生活里一切教条、刻板、无情以及理性思维的象征,而电影则代表了人们多姿多彩、浪漫感性的生活态度。”[1]然而,在内容与功能上,法律和电影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重叠与耦合。相对于经济基础,法律和电影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作为一种制度观念、文化现象,法律和电影必然分享着一些共通的实质因素。从实质内容上讲,所有经典的电影作品都以揭示人性为最基本的任务,而现代法治型法律同样以人为逻辑起点,以人为本、张扬人性。现实生活中的人是法律与电影联结的媒介,人是法律与电影研究最基本的支点,对人的关注构成了法律与电影研究的内容基础。从功能上讲,法律以社会生活与文化为基础,反映着社会文化,以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对人的行为发挥指引、预测、评价、强制作用,同时,法律还以其内在固有的价值观念熏陶人,教育人。电影来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来自于生活意味着电影反映着生活及其文化,而高于生活则意味着电影对生活及文化有所敲打、有所清理、有所提升,这就决定了电影之于观众必然会起到思想示范、行为引导作用。法律和电影都能够从各自的角度对人的生活、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成为法律与电影研究的现实基础之一。要言之,尽管“严肃者,法术,轻快者,艺术”[2],但是“法律可以利用艺术,艺术也可以利用法律”[3],法律与电影研究的现实可行性与必要性即在此中。
(二)法律与电影研究的学理背景
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法律与电影研究的学术渊源或背景在于当代方兴未艾的法律与文学研究。滥觞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法学院的法律与文学流派尽管还未、或许也不太可能会获得主流的法律思潮地位,但作为一种交叉的思潮或视野,法律与文学的魅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引力是相当大的:在法学研究领域,法律与文学研究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已蔚然成风[4],在中国也已引起了学者们的浓厚兴趣;在法学教育领域,法律与文学已经走进法学院的课堂[5]9,并可以预计会在法律课堂站稳脚跟。关于法律与文学的研究领域,一种经典的四分法认为,法律与文学可具体划分为:文学中的法律、作为文学的法律、通过文学的法律、有关文学的法律[5]18。其中,学界较为集中的关注点在于文学中的法律与作为文学的法律[6],通俗地说,也就是文学中的法律与法律中的文学两支。不管是“文学中的法律”还是“法律中的文学”,此中的“文学”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狭义理解的文学名著或文学作品,而是扩展到了更为广泛的视听艺术作品[7],这些视听艺术作品包括了电影。尽管电影是继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后的第七艺术,但是电影又是融合各种艺术的综合艺术,其中就包含了不可或缺的文学因素,即电影中的文学[8]。正是因为广义的文学包括了电影作品,而电影又包含着文学因素,所以,法律与文学研究必然包括法律与电影研究,法律与电影研究也就成为法律与文学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同时也成为法律与人文、法律与大众文化交叉研究的前沿地带。
(三)法律与电影研究的领域与范围
遵循法律与文学研究的学术逻辑,法律与电影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展开:其一是电影中的法律,即关于法律的电影,就是研讨电影作品中的法律问题。此一类研究的对象集中于法律电影,所谓法律电影乃是一种类型电影,即运用法律素材、讲述法律故事、反映法律问题,法律电影中的素材或主题包括了法律案件与制度(诸如影响性诉讼、争议性法案等)、法律实践(诸如审判、辩护、公诉、执法等)、法律人(诸如法官、律师、狱警、检察官、陪审团等)、法律命题(诸如正义、人权、自由、复仇、同性恋、安乐死、情理与法理、道德与法、政治与法等),它们既可能对法律制度与理念进行正面的张扬,也有可能对法律现实与困境进行激烈的批判。法律电影为法律的人文精神提供了独特而细腻的描述,法律电影是揭示法律价值、意义的必要媒介之一,研究法律电影中的法律现象有助于发掘法理与人情、法意与人心的深刻关联。其二是法律中的电影,即关于电影的法律,就是研讨法律对电影的规制、与电影相关的版权等问题。应该说此一类研究已经包括在传统法学研究之中,比如广电文艺管理法、知识产权法等都涉及电影业、电影市场的监管,电影的制作、引进、发行,以及电影作品的形式、内容等相关问题。鉴于我国文艺法制发展的滞后,法律规制电影的研究领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比如我国电影业监管、电影审查制出现许多备受诟病的弊端,《电影促进法》、《电影法》等更为系统而规范的法律的出台备受期待;电影分级制度则完全处于悬而未决状态,而“电影分级制是解决我国电影业发展瓶颈最直接和核心的法律制度”[9]。此外,法律与电影研究甚至还可以从作为电影的法律着手,运用电影的表演、叙事手法来讲述法律舞台上的法律人或法律关系主体们的角色扮演问题;同时,还可以从作为法律的电影着手,根据法学理论与影视理论探讨电影对人的思想行为、社会关系所发挥的类法律的教化与调整功用。
二、作为教育手段的法律与电影
(一)作为法学的教学方法
1.法律与电影教学方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10]。提高法学教育的成效,促进并实现法学教育的转型,法学教育方法可谓是一个重要突破口,法律与电影就是这样一个突破口。作为教育手段的法律与电影,其要义在于看电影、悟法律,就是结合法学课程之内容,播放题材关联的法律电影,让法律知识和原理与法律电影互为关照,实现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的有机结合。以笔者多年所讲授的法理学课程为例,法理学难教、更难学,这可能是法学专业师生共同的感受。在当代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亦为法学教育界所着重关注。我以为法理学难教,既有开课时段的原因、教材的原因,亦有教法的问题;而对学生来讲,法理学之所以难学,既有知识结构与理解能力上的原因,亦有学习方式的问题。突破法理学教与学之难,最关键的在于方式方法的问题。改革手段、创新方法不仅是最易突破的,也是最易生效的。将法律与电影引入法理学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将法律电影引入法理学教学并不仅因其新鲜、娱乐、好玩,更为重要的是它所发挥的值得重视的教学作用。首先,该方法有助于增进学生的理论把握,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法律与电影教学方法易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他们在电影的生动氛围中开放理解力与想象力,更具象地把握法的知识与方法,增强他们对实践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从而避免讲授式教学极可能出现的沉闷、乏味氛围以及知识理解、运用上的障碍或困惑。同时,由于法律电影所折射的法律现象、所追问的法律问题可能会远远超越书本理论知识的范围,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更为独立、发散、批判的法律思维方式,从而避免基于老师、课本而形成的依附、单调、保守的思维陋习。其次,该方法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现实认知,熏陶他们的人文品格。法学本科生绝大多数涉事较浅,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对生活与人际复杂性的认识,而充分反映世事人心的经典电影正可以拓展学生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同时,法律不仅是规则的体系还是意义的体系,法学不仅是社会科学还是一种人学[11],法学教育也“不仅仅是职业教育,从最深层次的意义上讲,它同时也是一种人文教育”[12]。这便意味着法律人应当具备人文素养,法科学生是未来法律人,尤其需要培养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法律电影一般都展现着人文关怀,张扬着人的自由与人性的尊严,有助于熏陶学生的人文感知、人文品格,从而避免对法律的教条式、机械化的理解与运用。
2.法律与电影教学方法的运用
如何具体运用法律与电影教学方法呢?仍以法理学教学为例,作为法学本科专业的基础性必修课程之一,法理学的讲授课时一般占据总课时的大部分,这一硬性要求使得法律与电影教学法只能安排在实践课时里面。由于实践课时有限,加之同样需要运用的诸如主题辩论、案例讨论等其他实践教学形式的限制,这便要求教师结合课程各章节内容之重要性、难易度等因素选择性使用法律与电影教学法。该方法的具体运用:第一步:经典电影的遴选与剪辑。在教学预备阶段,教师应该根据“紧扣生活逻辑、聚焦法理主题、贴近大学生口味”等标准精心遴选经典法律电影,并可以在遴选确定了的基础上对影片进行适当剪辑,以确保特定课时内完成播放。第二步:影片播放前的教学组织与安排。如果是先观看后讲授的话,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提示学生注意与电影相关的知识重点,从而让学生带着理论去看电影;如果是先讲授后观看的话,可以在授课后、放映前提前设计需要学生关注、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影。一般来讲,先讲授后观看的套路更为可取一点。第三步:观看影片。正式播放前提示学生注意记录电影叙事中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播放完毕后布置观后感或发言稿作业,并可征集发言的同学名单,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准备。第四步:影片观摩后的教学研讨与总结。这一步至关重要,影片教学的意义集中展现于这一环节。在学生完成观感或发言稿的前提下,这一环节应该主要由学生围绕事先布置的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让他们充分发挥运用法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还可以允许部分学生围绕事先布置议题之外的问题进行探讨,给学生发散性思考以训练的机会。讨论或辩论的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采取自由发言的形式,也可采取分小组讨论与小组代表总结发言相结合的形式,还可采取主题辩论的形式;既可允许结合事先拟好的影评自说自话的形式,也可允许反驳、质疑他人观点的发言形式。当然,教师应该在该环节中担当好主持人的角色,防止偏题、跑题或无谓之争吵,而且在讨论或辩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发言点评,并对相关理论进一步概括或升华。整个教学活动中应该避免对法律电影的过度依赖。法律电影毕竟不是法律,电影作品的虚构性、表演的戏剧性都有可能导致或出现法律上的夸张或错误,从而有可能让学生对现实法治产生失望之感或在法律知识上误导学生。因此,在研讨电影之于法律的正面意义的同时,还应该对法律电影中的法律错误或夸张进行剖析。
(二)作为高校的选修课程
法律与电影,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甚至还可以将其扩展为一门高校选修课程。这样的做法已经有先行实践的范例,例如,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为学生开设的“电影中的法律”、“经典法律影视赏析”、“法律与电影”、“影像中的司法”等课程,这些课程实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与教师们所效法。同时,这种做法还得到了法学教育界的理论呼应与支持,例如,有法学教育机构举办过专门的座谈会研讨“法律影像在教学中的运用”问题[13],亦有法学教育界人士指出,法学教育模式应该将书写法学(以口传的意象以及书写的论述所传达的法律)与影视法学(以视觉的影像和影片的论述所传达的法律)巧妙地结合起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