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酒量范文

时间:2023-04-04 17:0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酒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针对酒店行业员工准入门槛低的情况,应强化员工的操作技巧、外语沟通能力以及日益普及的信息化系统管理知识,并建设酒店行业服务水平支持体系 。

2、全体员工都要有质量意识,管理人员更要树立服务质量观念。从而强化酒店管理者服务质量意识。

3、提高酒店内部协调性,加强沟通管理,推行岗位轮换制度。

4、加强员工管理,经营发展需求,结合酒店实际情况,调查各部门岗位分布、人员安置情况,制定出较为完善合理、科学的岗位人员编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合理地用药促使工作人员提高服务水平 

想要患者得到合理地医治就必须促使药剂科工作人员的用药水平和服务意识的提高。作为药剂科工作人员想要提高服务水平,就需要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入手,提升自身合理用药的意识,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排忧解难,提供准确的药学信息,承担起对患者的责任,以患者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询问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加强与医生、护士之间的合作,定期深入到病房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用药的剂量,定时拟定科学的用药方案和措施,对于医生做出的正确诊断,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药物,随时结合病情的发展撤换药物,做到对症下药。药剂科的工作人员相当于医生的军师,其主要任务在于出谋划策,适时地为病人提供各种服务,及时地查漏补缺,发现对药物掌握情况的不足,集思广益、彻底扭转传统药学的弊端,打破仅仅依靠经验就擅自用药的习惯,避免用错药的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全心全意地服务。除此之外,药剂科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借助先进的监测仪器,排除隐患,对于某些患者利用科学的技术进行个体化用药,全程监测用药的过程,运用网络技术为每个患者建立用药的过程和治疗档案,促使药学服务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才能使提升药学服务的层次,实现药学服务的量化管理,促进药剂科工作人员自觉地改进自身的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比如想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就必须坚持对患者用药的观察,处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真正掌握药学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走在药学行列的前沿,不断地更新服务知识,强化药学服务的教育,每项拟定一定的分数,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解决药学服务体系中的不足。 

二、深刻认识药物切实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知识 

作为现代技术下的药剂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药学理论知识,对每种药物都要有深刻的认识。因为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药品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层出不穷的药物增加了药剂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这就需要他们必须及时充实自己的头脑,跟上药品发展的速度,努力学习药学的有关服务知识。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问题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一般工作在药剂科的工作人员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他们对药品的记忆力和区分能力都比较差,缺乏接受新生事物的意识,服务意识跟不上药品乃至经济发展的形势。药剂科工作人员对新进药物要实现深刻地认识,就必须认真研究该药物的病理,以及药物的变化情况,适用于哪类患者,对患者产生哪些不良的影响,应与哪些药物相结合使用等等。例如黄芪注射液说明书上均要求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出现配伍变化。但是在临床中,有些医护人员对此并不十分了解,很容易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药剂科工作人员必须承担起自己的重责,及时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醒和警告。想要避免危及患者生命事件的发生,就要求药剂科工作人员努力学习药物的服务知识,能从理论上解释各种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讲课、书面讲解的途径加深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印象,从总体上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 

三、建设实验室环境提高药剂科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近几年来,我国各个医院的医疗体系、器械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并日趋健全和完善,相应地临床药学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尤其是药学实验室的建立促进药剂科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大部分医院的综合性、技术含量比较高,各类实验室设立的比较齐全,特别是临床药学方面的实验室更是不胜枚举,比如药品鉴定、药品炮制、药品化学分析、药品标本存列、药品制药、药品方剂等科室的成立,为药剂科的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實验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药剂科的工作人员不仅理论素质和能力得到大幅度地提升,而且其服务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通过不断地发展才能确保临床药学工作的进步,才能充分地体现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在临床药学中的服务作用。 

面对当前临床药学在医疗机构中的重大作用,作为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必须认清严峻的药学形势,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转变思想、勤学苦练、勇于实践,积极地参与临床药学的研究和学习,切实保证药物的合理运用和分配,实现药物使用的经济化、专业化、技术化,使药物得到合理、科学的使用,降低有毒药物对患者的危害,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最终使各个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3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谈论了岩土工程勘探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而研究

提高岩土工程勘探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土木工程;岩土工程;质量提高;

岩土工程勘探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查明、分析、评

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提供准确的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和地基基础设计参数,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并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或改造不利条件,减少工程后期处理费用,提高工程质量。

一、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

(一)工程地质测绘

岩土工程勘察中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工程地质测绘,在勘察的初期就要相应的进行这项工作。在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的地区,工程地质测绘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的地区,则可以用调查法代替工程地质测绘。这项工作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以及描述,将其性质以及规律进行分析,推断地下地质状况,为测绘工作提供根本依据。

(二)勘探与取样

勘探工作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以及检测的技术手段,这种技术手段包括物探、钻探以及坑探等方法。勘探方法的选择一般是根据具体的岩石特性选用的,一般来言,物探的应用较为广泛,因其有能够及时的了解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以推断的地质情况的特点。

(三)原位测试以及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一般借助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的勘探阶段的一种勘探方法。岩石工程问题分析中提供的技术参数是原位测试以及室内试验提供的,包括岩石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渗透性参数以及应力等参数,与室内试验相比,原位测试有着不脱离原来环境的优点,能够反映宏观结构对于岩石结构的影响,试验周期较短,代表性较好。

(四)现场检验与监测

大量的工作在施工以及运营期间进行,现场检验以及监测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现场检验以及监测能够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提高工程的质量。现场检验需要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进行验证核查,对岩土工程施工进行监理以及质量控制。现场检测需要对施工作用、各类荷载对于岩土的反应性状、施工运营中结构物、环境影响进行监测。某些工程的技术参数就是根据检验以及监测获取的资料进行技术以及经济方面的优化。

二、岩土工程勘探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勘察企业忽视企业责任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相关的勘察企业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忽视质量,忽视企业责任,在企业具体运行中,舍不得投入,勘察设备老化影响了岩石测试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另外,勘察人员技术水平培训不到位就匆忙上马进行工程操作,无法与不断更新的规范以及技术设备同步。

(二)建筑单位不重视勘察工作

建筑单位是建筑市场至关重要的一方,但是建筑单位对于勘察工作的不重视却时有发生。有些建筑单位为了经济效益,压低勘察费用,按照业主依靠勘察单位所报价格来选择勘察单位,让报价最低的勘察单位来承担项目的勘察任务,更有甚者是依靠人际关系来选择勘察企业,勘察结果也就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另外,我国一直以来存在着重工程设计,轻岩土工程勘察的现象,在建设中不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降低工程款,降低取样标着,殊不知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的基础和保障。

(三)勘察人不符合标准

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专业要存在着不符合的现象,钻探人员以及土木实验室人员不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就上岗,把未经培训的转岗工人直接安排做土工工作,导致土的物理指标严重失常。在野外作业中,钻工大多是临时聘用的农民工,不懂勘察野外钻探的要求,为降低成本提高钻进的速度,增大取样的间距,减少土样数,土样的数量难以保障,土样的连续性差。操作的不规范导致部分原味测试与土样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存在着弄虚作假的行为。另外,在项目人中,有的对于勘察工程没有系统的了解,谁拿到项目谁就是项目负责人,在谈项目时用低价来选择勘察单位,使得勘察单位作出恶性竞争,勘察的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三、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具体途径

(一)岩土工程勘察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施工前要做好技术人员准备、施工人员的准备、技术资料的准备、施工机具的准备、现场办公设备的准备、现场简易生活区的准备等工作。施工前的准备是工程勘察、基础施工、施工工程的基本保证。认真的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能够较好的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

第二,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教育以及培训,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以便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在勘察单位内部要施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促成勘察专业的技术交流以及知识渗透,积极地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以便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知识深度的目的。

第三,加强过程检查。在作业人员自检的基础上应该对生产过程以及中间成果进行检查,在检查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任务书以及勘察要求来检查。在过程检查中,要注重工程使用设备、作业方法及作业程序的检查,加强对照检查。在工程中使用的设备、仪器、工具、材料,其性能、规格,应符合有关技术规程、标准和勘察纲要的要求;作业方法以及作业程序必须符合有关的技术规程以及勘察纲要要求;原始资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在对照检查中,和地层划分应与岩样对照检查、工程地质测绘形成的工程地质图件中的地层岩性界线设计孔位应与实地位置对照检查、与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位置应与实地位置对照检查。

(二)岩土工程勘察关键技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地下水的测定。地下水位测量应注意几个关键问题,首先,地下水位的观测以及测量应当在最后一个钻孔施工24小时以后;其次,地下水位的测量应当与钻孔坐标以及标高回测相结合,在孔口坐标、标高回测中,要在与钻孔坐

标、标高回测相结合的同时以标高回测时的孔口位置为准向下量测地下水位深度,这样一来,就可以测定地下水的正确流量,减少误差,将误差控制在±2cm

之间;再者,当测量时间恰好处于附近抽水井抽水下降漏斗的时候,这样测定的地下水会偏深,所以在地下水位观测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周围地下水开采情况的影响。

第二,原位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实际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例如,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的时候不按规定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在缩径和孔底有残留时,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是否落至应测试孔底位置,造成标贯数据严重失真。因此在实际施工的时候要保证缩孔以及孔底有残留时测试位置控制在应测试段;

及时发现极软弱地层标贯自陷、自沉的现象来确保标贯数据的真实性。

第三,要保证原状土取样。由于土样采取的方法不同,从而导致取回的“原状”土样在不同的试验之中有很大的区别,这就造成了室内数据以及真实情况存在很大的误差。另外,由于取样方法的不同,会导致土样含水率有一定的变化。因此,在取土样时,要注意在取土装置上加装套管,以便避免地下水对于原状土的不良影响;密封措施要到位,土样取出以后要迅速的密封,当天气炎热时要避免蜡封地融化,天气寒冷时要注意避免土样的冰冻。

总之,工程勘察质量的控制不容忽视,企业以及政府都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进行质量的控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进行行业自律的同时,严厉打击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避免以次充好、粗制滥造的情况的出现。要时刻注意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为一旦出现问题,会给国家以及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赵成刚白冰王运霞.土力学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特点;控制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迅速增加,建筑工程的质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由于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地控制与管理,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也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确保建设的高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建筑企业的头等大事。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

首先,施工周期长,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比如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温情况、施工期的天气变化、设计勘察水平、施工人员素质、材料供应、机械配备、施工工艺及管理制度,均直接对施工项目的质量产生影响。其次,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施工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慢工出细活”是一句老话,但是如果一个工程投资受制约,抢工抢活,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妥善处理质量、投资、进度三者关系,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作到“多快好省”,需要正确对待。第三,质量检查的特殊性。在工程项目中,工序交接多,隐蔽工程多,其质量检查不像一个零件的加工那样只注重结果就行了,而是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工程之中。工程具有整体性,一个分项工程不合格就是整个工程不合格。第四,容易产生质量变异。生产过程由于存在着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从而使产品质量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称为质量的变异。如当材料规格型号不对或者施工工艺有误会时会造成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二、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项目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所以,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机械、地形、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如:质量管理差,懂技术管理的人员少;施工时材料的质量差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施工作业基本处于露天下作业,控制质量的组织工作和环境条件都比较困难;施工项目的工序交换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检查验收人员对规范、质量标准贯彻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一些质量通病,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影响了建筑的使用,甚至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或选择使用不当,均会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事故。建材设备应通过正当的渠道进行采购,应选择国家许可认证、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应商,实行货比三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既可以控制材料的质量,又可降低材料的成本。针对目前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要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用于建筑工程上。对于进场的材料,应按有关规定做好检测工作,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建筑企业在开工前必须根据具体工程问题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准备阶段首先是要做好质量策划,做好充足的预防控制,把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策划既是质量管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质量缺陷、降低质量事故和成本的有效措施。其次,要完善预控措施,做好施工图纸和细部构造的审查。施工图和设计文件是组织施工的技术依据。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不但可以帮助设计部门减少图纸差错,而且还可以了解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以及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最后,开工前要明确提出各自负责的内容和任务,编制成文,如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质量通病的防治方法和控制目标等。

(三)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程质量。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是建筑产品的直接制造者,其素质高低和质量意识强弱都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优劣。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必须优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员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的观念,使得管理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的能力;施工人员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规范的法制观念,使整体技术力量加强,从而保证各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

(四)努力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通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如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应拟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等的危害。同时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质量、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五)认真执行工程验收规范

工程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执行工程验收规范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基建部门首先要会同承建单位对工程进行预验收,然后再组织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建设银行及政府有关建设管理部门对工程进行全面的严格验收。检查对工程技术资料、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合格证明和分部分项验收记录等。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坚持以预控为主的方针,贯彻专职检查和施工人员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在施工过程中上一道工序的工作成果将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的隐蔽工程,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由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并及时办理验收签证手续。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应进行整改处理,待复检合格后才允许继续施工,力求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四、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用户利益,提高企业信誉和经济效益, 避免对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损失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就显得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篇5

一、我国小型酒店服务质量的现状

酒店的服务功能非常的多,是综合性的服务企业,其中,客房和餐饮是酒店的两个最基本的,也是收益最大的部门,是酒店满足客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必不可少的项目,所以酒店当中餐饮的地位不可小觑。但是,在中国小型酒店中餐饮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抽样调查,在购物服务、导游服务和邮电通讯服务七个方面的服务质量的评价中,满意率最高的一直是高星级酒店服务,评价“尚好”以上的人数一般都超过90%。但是小型酒店的餐饮服务评价几乎都是差强人意。酒店管理者认为酒店小,一方面消费低,客人的需求就低;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最大的收入就要减少必要的投入。这就出现了恶性循环,越不重视竞争越差,最后导致无法经营。目前小型酒店的餐饮服务存在以下问题:(1)小型酒店对餐饮服务管理的不重视;(2)菜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3)认为小型酒店客人对餐饮服务要求低;(4)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的管理者数量较少;(5)制度不完善

三、对提高小型酒店餐饮服务质量的建议

(一)提供优质硬件设施

小型酒店餐饮服务设施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逐渐的出现老化现象,而且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个更新。例如部分酒店的设施如地面瓷砖的磨损,桌椅的老化和残缺,餐布已经非常陈旧,闻起来有有异味,餐具残缺不全,地面油垢等等,这些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会影响到顾客对酒店的判断,认为酒店不讲究从而放弃用餐。所以,按时检查餐厅的硬件设施并报告,从而进行维修和替换,使餐厅的服务设施的完善得到保证。

(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餐饮业的竞争,是人才之争,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激励和发挥每个员工的优势,达到最高工作绩效,实现酒店以人为本的整体优化目标。因此餐饮部在员工培训和针对性人性化管理这两个方面应加以重视和关注。

(三)菜式需要推陈出新

要扩大酒店餐饮部的收入,就必须不断的推陈出新。在保证原有的受欢迎的菜式基础上,加强新菜式的开发,力求新菜式体现本酒店的风格,让客人耳目一新。最好建立起客史档案,以便厨师更好的改进菜品;同时多与同行交流,促进本酒店菜品的更新;甚至可以鼓励和支持厨师多去参加一些社会节目和比武,包括酒店内部的菜品展,提高厨师的创新意识。

(四)独特风格的菜单

餐饮菜单是引导客人消费并检验菜品质量的依据。菜名不但要清晰易懂,更需突出菜肴特色,展现本酒店的文化。精心制作的菜单不仅提高客人的观看兴趣和时间,还可以增大客人点餐兴趣。另一方面餐饮服务员可利用菜单向顾客介绍菜点,并让顾客在用餐前了解菜点的烹饪方法、制作特色以及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对缩短顾客等待上菜的时间以及缓解顾客情绪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五)拓展客源

传统的小型酒店管理者认为餐饮是提供给住店客人解决生理需求的必备部门。现在需要转换管理观念,扩大视野,餐饮部不仅可以对内也可以面向社会群体接纳所有用餐需求,这就需要打造出自己的独具特色的餐饮品牌,加强并推广自己的餐饮品牌,吸引社会人群到本酒店包席和用餐。

(六)规范化服务

小酒店的一线员工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餐饮服务培训,员工“瞎忙”、服务意识差、态度差和服务技巧欠缺成为小型酒店餐饮服务中的常见问题。酒店需要加大力度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要以人为本。逐步缩小与大中型酒店餐饮服务的差距,使之产生马太效应加大竞争力度。

(七)正确处理客人的投诉

由于小型酒店的员工大多缺乏应有的服务意识,只是单纯的传菜员,所以在遇到顾客投诉时容易使事情激化。正确处理投诉,进行员工培训和日常例会中加入案例共享是小型酒店可以考虑的一个方面。

(八)厨师、服务员与管理者的有效协作与沟通

餐饮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应纠正以前不重视厨师、服务人员、管理者之间协同的状况。在餐饮服务过程中,厨师不要总在厨房工作,可以经常前往餐厅征求顾客意见,认真记下菜品存在的不足以改进;在就餐过程中客人对菜品的询问和不解只能问服务员,所以我们需要加强与厨师的交流,就菜品烹饪方法与菜肴制作特色获得厨师的指点;作为管理者要密切三方的关系,可以定期组织各种活动。总之,只有将厨师菜品创新的方向性、服务艺术创新的针对性、管理创新的建设性三者有机结合,酒店餐饮产品的建设性三者有机结合,酒店餐饮产品。

(九)服务准备

1、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

酒店需要根据自己酒店的淡旺季和用餐高峰来灵活安排服务人员的班次,能够保证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既不会紧缺员工导致服务时间、质量和精力下降,也不会出现员工过剩的局面。

2、物品的准备

在用餐前,需要按标准摆好餐台,准备数量充足的“翻台”用品,以防客人需要时却不能及时提供帮助,影响服务的时效性,从而引起客人的不快。

3、卫生的准备工作

虽然在每一次用餐后,服务人员会对餐桌等物件进行清理,但是为了保证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在每次的开餐前都还应该对餐厅的环境卫生进行逐一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安排迅速返工。

四、结论

篇6

关键词: 高职英语 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对学校办学规模及办学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应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在质量中求效益,在效益中上规模,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是通过师生的反映及学生的成绩表明,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存在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随着英语学习时间的延长,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讲授的知识“吃不了”,出现厌学甚至逃学现象;优等生觉得“吃不饱”,个性特长未得到突显和发挥,导致培养质量下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抓好‘双差生’教育。”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就是教育者必须完成的任务。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抓好“双差生”教育,解决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我院英语教学现状

1.随着学生生源的减少,学生的英语基础越来越差,英语教师对我院2009级至2012级学生入学成绩进行调查统计,2009级学生入学成绩的及格率为70.1%,2010级为58.7%,2011级为42.5%,2012级37.2%,我院自主招生的学生来自中专、对口高职、职业中专等,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多数学生勉强达到初中水平。

2.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为大班教学,不符合英语的语言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操练。

3.由于高职的学生成绩较低,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学生的自制力、自控力、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认为英语对今后的就业工作没什么关联。部分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放弃英语学习。

4.由于高职院校对专业技能比较重视,因此压缩基础课的授课时间,英语教学从两学年转变为一学年半,现在压缩为一学年,影响英语教学的连贯性,不符合语言的学习规律。

5.学校重视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局限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英语应用能的培养和提高。

6.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较为薄弱,不熟悉基本的专业术语,给学生接受行业英语造成一定的难度,影响到英语授课中向专业方面的拓展。

7.由于授课、学生管理、科研等方面的任务繁重,教师没有机会和时间学习进修,接收不到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思路得不到拓宽。

二、采取的方案和措施

1.开发校本教材

2009年,为适应本校学生发展水平,我们开发了一套实用英语校本教材。2010年为与专业相衔接,根据专业分了五大平台——经贸类、纺织与化工类、机电机械类,土木工程、信息类。开发了与行业相衔接的五大类教材《实用英语——经贸类》、《实用英语——计算机类》、《实用英语——纺织化工类》、《实用英语——土木工程类》《实用英语——信息类》。2011年,基于学生水平,为提高学生语言基础能力,在以上基础上又开发了《实用英语》(理工类)和《实用英语》(文史类)。2013年,根据学生高考成绩(60%)和入学考试成绩(40%),把学生分成AB层实施教学。

2.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由单一的课堂授课改为融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课堂面授、网上集中答疑为一体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

3.加强口语教学

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水平,开设实用英语口语课程,开发并出版《实用英语口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大幅度提高,所培养的学生在省市院各类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省英语三级考试中通过率超过60%。

4.改革评价方式

为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学生的总成绩为终结性成绩(期末考试)+过程考核(平日成绩),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日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勤、才艺展示四个方面共占40%。另外采取以赛代考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对参加上半年英语类大赛并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学生,期末考试免考,省级一等奖及以上期末成绩记95分以上,省级二等奖及以上记90分,省级三等奖期末总成绩加15分。凡参加省级英语竞赛考试未获奖的学生,期末总成绩加5~10分。参加校级比赛加5分,获奖加10分,参加英语读报兴趣小组加5分。

5.增设第二课堂

为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学院专门投资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其中包括:教学/学习系统、教学/学习资源库等,建立英语课外学习系统,创造外语环境,指定教师负责组织课外活动,例如:英语口语大赛、英语背诵大赛、英语朗读比赛,以及英文歌曲、影视、名著欣赏会、英语圣诞晚会、外教班、英语沙龙、英语咖啡吧等。

篇7

关键词:现代桥梁设计;耐久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桥梁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加大基础工程的建设,各地的桥梁工程建设相继开展起来,也建设了一些世界级的大型桥梁项目,如上海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扬州的润扬大桥等。可是在桥梁的使用过程中各地也出现很多问题,很多是和桥梁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相关的,有的桥梁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就发生崩塌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中的问题。针对这些年来得出的经验,各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也提出很多解决办法。

1.桥梁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不足的影响

1.1导致工程事故

桥梁设计和施工以及使用时的缺陷和管理不足等问题严重时会导致发生重大工程事故,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知道,不仅在中国,世界范围内的桥梁事故多数是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具体涉及到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及耐久性考虑,质量控制以及工作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而后期检修和加固工作不及时的话,就容易导致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

1.2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工程事故的发生常常也伴随着巨额的经济损失和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如果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考虑不周到,也会增加桥梁建设成本以及增加后期的运行和管理不便。

1.3负面的舆论及社会影响

每次出现桥梁事故的时候都社会上都会发出很多质疑,如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整体塌落,导致3人死亡,5人受伤;浙江杭州钱江三桥部分桥面突然塌落导致一辆重型半挂车直接坠落。这样的事故总是会引起人们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对国内科技水平发展的不满,社会影响非常恶劣!

2.常见导致桥梁安全性和耐久性问题的原因

2.1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及耐久性的评估

根据目前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国内早期建设的大多数桥梁工程的安全性指标和耐久性指标都已经不能达到现行规范要求,在评估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合格的案例。如深圳的观澜河大桥工程,在使用时发现其桥身承载能力降低,已经不能满足正常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因此在经过专家组论证后将其拆除了。当然,并不是在桥梁使用时观察到有破坏或者明显的承载力水平降低才可以对其进行安全性和耐久性进行准确评估。

2.2设计过程中的不足

2.2.1桥梁设计规范不完备

在结构工程的设计中,应该有个完备的体系去保证各方面工作的合格,而最重要的设计规范的完备性。由于各地环境相差较大,各地制定规范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于环境的认识比较欠缺,以及对结构耐久性及交通承载需求的增长速度问题考虑的时间比较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规范本身的发展和优化。

2.2.2设计人员水平有限

就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各地工程数量多,工程建设任务重,人员少,水平低,这些因素占用设计人员大量时间,导致其忙于设计工作而没时间去进一步学习新规范、新材料和新技术知识,为图方便而照抄照搬以前的老设计图,导致设计内容与现行规范不符,同时由于工期紧张,对所建工程的环境资料收集得并不充分,研究得不够细致,这也导致设计过程中考虑不周,出现设计缺陷。新规范、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要求设计人员要时时注意学习,增强专业知识和设计水平,提高自己的经验水平和判断能力。

2.2.3设计过程中细节考虑不周

在桥梁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非常多的细节,除了桥梁本身的结构问题,还有和周围环境有关的细节问题需要把握,认真考虑这些细节,不怕繁琐,是保障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前提。很多设计员在设计时常常只考虑结构强度要求,对于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使用材料和后期维护的考虑不周,也容易忽视桥梁耐久性的问题,如钢筋砼结构的徐变、预应力的松弛以及疲劳破坏等,导致桥梁使用寿命达不到设计时预期的使用寿命。

2.3桥梁施工质量不合格

桥梁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质量控制不合格,很容易导致桥梁刚投入使用不久就出现安全问题。桥梁由于其自身的承载能力要求较高,自重也比较大,因此理论上,桥梁工程中所采用采用的截面形式应当尽量减小结构自重,并保证足够的强度,而且能够做到均匀受力。对于桥梁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生产(拌制)、运输和施工。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水文条件不同,当地大气含水率、地质条件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种材料以达到耐久性要求。在有些比较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的桥梁,如果设计人员未能合理选用适当的材料,或者施工单位不合理使用材料甚至偷换材料的话,很容易造成桥梁耐久性比较差,加之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桥梁垮塌事故。

2.4施工管理水平不合格

目前国内的管理水平是非常为人诟病的一个话题,而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常常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团队来进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管理不严容易导致规范的执行力不足,工程质量不合格甚至出现工程安全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也是文明施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5桥梁后期运营维护水平不足

桥梁在投入使用以后还应该经常对工程进行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检修和评估,对于车辆的通行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严禁超载、过流显现的出现。定期的维修和监测工作也是保障桥梁安全性和耐久性的不可缺少的工作。

3.桥梁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改善措施

3.1充分重视桥梁的耐久性问题

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冻融破坏、温度应力裂缝、氯离子破坏、交通需求增长加速;内部因素:碱—骨料反应、砼的徐变、预应力松弛、钢筋锈蚀等,结构的各个部分的性能都会随着时间变化而降低。很多工程虽然在承载力上能够满足要求,但是耐久性的问题却容易导致使用寿命有限,如斜拉桥中的拉索的耐久性就难以解决,常常出现提前更换拉索的情况,造成一定量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正常的使用。而影响工程耐久性的因素,除了施工水平、使用材料以及外部自然环境的因素影响外,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于设计结构上的问题。目前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中都非常重视结构耐久性的设计并且将耐久性设计当做重要的设计原则来指导设计工作。因而在设计时应能够考虑到结构的合理布局、细部构造、使结构的后期维护工作易于进行、保障桥梁的安全使用并且考虑到特殊情况下的用途等,耐久性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桥梁的安全运营和社会经济效益。

3.2加强针对结构疲劳破坏的监测和维护

桥梁在建造完成后,桥身内部仍然存在很多细微的缺陷,在长期荷载累积作用下这些缺陷会发展,并且形成可见的裂缝,如果这些裂缝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材料安全和结构安全就会受到很大威胁。这些缺陷的前期检测工作不易进行,并且会带来难以修复的后期影响。因此对于钢筋和混凝土的抗疲劳能力的研究和动态性能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对连接件的抗疲劳能力的研究也需要加强。

3.3交通承载需求的增长速度

超载和车辆过流会对桥梁造成重大损伤,通常是疲劳损伤和内部应力加大,使得桥梁的正常工作能力下降,而且造成的损伤常常是不可恢复的,会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相关的运营单位和管理部门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设计人员也应当能够考虑到相关超载问题而对结构进行加强。

结束语:

随着我国桥梁工程建设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设计方面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过往经验,善于学习国外优秀设计方法,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同时不应放松对细节问题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路晓东.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 (05):238-239.

[2]刘东明.浅析造成桥梁设计耐久性较差的原因[J].中国科技财富, 2011, (03):80.

篇8

学院管理背景

现在许多高校都成立了研究生院,作为学校中相对独立的研究生培养教育管理机构,对全校的研究生工作实行宏观管理,各个学院承担培养管理研究生的具体工作。学院成为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主力,学院培养研究生的人数由十几人发展到上百人,研究生指导教师数量从几位增加到几十位,研究生招生呈现的规模化趋势,迫切需要学院对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充分发挥学院管理的主力作用,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配合学校研究生院开展好研究生的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学院管理办法

1.调整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院级研究生培养规章制度

学院下属的研究生培养点负责实施研究生具体培养工作,实际指导者是各培养点的导师。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增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涌入各培养点进行学习、研究,为了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配合好研究生院的宏观管理,需要学院对导师和研究生实行统一的管理,这就要求学院必须设立承担相应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机构、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对研究生招生、培养、学籍、学位中的各项工作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明确每一级的任务,消除管理中的盲区,建立一套完整有序的管理体系。

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质量的前提,是实施各项工作的准则。为了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效的实施管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的院级规章制度,是培养工作各个环节顺利实施的保障。遵循学校的方针政策,详细分析所属培养点的培养条件与学院的发展情况,建立院级研究生培养规章制度。其关键在于对本院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充分的细化,规范各环节的工作程序,明确各级职责,使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研究生培养做到有章可循。

2.抓好招生工作

招生工作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要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首先就要把好这一关。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近几年各行各业对研究生的需求大大增加,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如此充足的生源,既为研究生的选拔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研究生招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招生工作人员把工作重心放在选拔人才上,配合相应的考试管理制度,避免出现单纯以考分高低来框定选材标准的现象。研究生是高层次的人才,招收研究生时应更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历年来我们学校的做法是:(1)在招生工作中,首先要规范入学考试科目及命题工作。要求每门考试科目的含金量要高,命题的范围要宽,内容难易结合,把好考试关,学校每年都要严格修订研究生招生目录。(2)加强复试环节。复试是考核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复试作为招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必然会对考生能否被录取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复试阶段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性,较之初试阶段更受关注。而研究生复试阶段的工作主要由学院来完成,研究生院进行监督与检查。为此学院在组织复试时必须严格按照学校录取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复试内容和考核方法,成立复试考核小组,通过对专业课笔试、外语听力、外语口语水平测试和综合情况面试等形式,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考察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语的听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考生的思想素质、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治学态度、个人志趣等情况,真正达到择优录取、选拔人才的目的。

3.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研究生的成长过程中,研究生导师的教书育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高级人才的重要保证。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导师队伍素质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2]。导师的学术造诣、治学态度、科研作风无不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导师队伍,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力量。研究生导师一般应选择师德高尚、职称较高、学术水平高、科研课题多的教师。要积极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加大对后备导师的培养,把优秀的具有一定职称的年轻教师吸纳到研究生导师的后备队伍中,注重对他们的培养,为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加强评估,引入竞争机制,对导师实行定期业绩考评,将考核结果与人事聘岗、招生名额分配挂钩,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强化导师的全面质量意识和崇高的责任感,增强队伍的活力。另外,要建立硕士生导师上岗前培训、定期培养经验交流等制度。

4.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整体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在研究生培养的整个环节中,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培养研究生的基础业务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设置方面。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决定着研究生的知识面,课程设置不宜过细, 要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全面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学位课和非学位课要优化组合,加大选修课的比重,提倡在课程体系中体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避免研究生课程本科化。

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是创新教育的有效工具[3]。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灵活授课、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课程学习中得到不断提高。

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应注重让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要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历史及学科发展的前沿,将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融入课程内容之中,使教学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充实,从而提高研究生专业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要把研究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实践、自主创新。

通过定期开展学术活动,聘请专家举办学术讲座,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探讨,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倡导学术自由、百家争鸣,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空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注重营造一个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唤醒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开发创新潜能,培育创新精神。

5.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必须从开题、中期检查、论文评审抓起。

(1)做好论文开题工作。论文选题应是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理论意义和实用性、创新性的课题,由各学院统一组织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送交研究生院审查,审查合格后才允许正式进入课题,否则取消进入论文资格。

(2)进行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研究生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学院组织由硕导组成的检查小组对研究生论文进行中期检查,包括课程的学习情况,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和补救,从而加强了论文工作的过程控制,保证了论文质量。

(3)执行学位论文“双向盲审”制度。学位论文答辩对研究生来说是申请学位过程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杜绝不重视学位论文的撰写和混学位现象,学校对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双向盲评”,即被评审人及其导师和评审人之间互相匿名。若评阅专家中有一位(一般是每篇论文三位专家评审)评阅后认为所评论文未达到基本要求,则该生不能进行答辩,必需就所提出的问题修改后,再次审阅合格方可进行答辩。今后这项工作应该坚持下去,一方面逐步扩大评审的范围,另一方面是向全部聘请校外专家评审过渡。

(4)鼓励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优。如果学位论文达到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则从物质、精神上都给予鼓励,以达到提高论文水平的目的。

综上所述,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需要从研究生培养中的各个环节入手,需要多方面工作的配合,需要不同阶段工作的衔接与协调。学院在研究生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平时经验的总结与个案的分析,探求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中的规律, 配合宏观管理,发挥学院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观能动性,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从而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 燕.论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J]. 成都大学学报,2007(5).

篇9

【关键词】机电工程;施工质量;方法创新

前言

机电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机电工程正常运行,随着“四新技术”的应用,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为保证机电工程质量,我们应加强保证施工质量的方法的创新,以应对突如其来的质量问题,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成,力求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取得最大化。

一、影响机电施工质量的相关原因

(一)施工图纸不准确

施工图纸是指导施工的有力措施,是顺利完成机电工程安装的根本保障。设计人员整天面对繁杂的设计工作,在设计图纸时难免会有错误,然而,许多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未对图纸进行审核,或者未参加图纸会审,导致工程做到半时,才发现设计图纸有错,而不得不返工或者停工待设计单位修改图纸,如此不仅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也给施工单位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二)施工材料与机电设备存在质量问题

机电设备与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对机电工程施工有着巨大的影。如果不能保证施工材料与机电设备的质量,将会大大降低机电工程的性能。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在材料设备采购前,没有进行供应商资质评审,也没有进行厂家实地考察,往往是找有关系的供应商采购,且认为跟熟人采购没必要这么讲究,材料进场后也未能做到进场验收和开箱检查,导致项目安装设备或使用材料与后才发其质量问题。

有些施工单位未能在施工现场设置储存材料的库房或场地,材料设备进场后,就往工地一放就完事了,没有对场地进行处理,也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材料设备破损或变形严重,而作业人员不分材料设备好坏,直接用到工程安装中,严重影响了机电工程的质量和形象,给建设单位造成了重大损失。

(三)机电施工人员未按照流程规范操作

在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设备的安装和吊装有严格的施工流程与操作要求,只有按照要求规范施工,才能保证设备的安装质量,顺利完成机电工程的施工。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很多施工人员为一己之便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移动有些设备时未能做到轻拿轻放,导致了各种质量问题的发生。

在安装配电设备、冷水机组、冰箱、电机组等机电设备时,如果施工人员没有按照顺序安装或者吊装不当,将会导致设备的功能难以正常发挥,甚至无法成功安装,以致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带来重大安全隐患。而机电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难度将会大大提高,给施工单位和生产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四)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不足

有很多施工单位管理不善,在机电工程施工前,未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方案的编制与审核即无方案施工,且未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导致工人无人指导盲目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未能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和工序交接管理制度,工人每做完一道工序没有进行自检也无人检验便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导致工程质量隐患未能消除在萌芽状态,使工程出现了不必要的质量问题,最终不得不进行修补或返工,严重时导致工程报废重做。可见,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是整个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

二、提高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方法

(一)提高施工图纸的精确性

施工图纸是工程施工的依据,没有正确的施工图纸就无法实现工程的功能价值,所以施工图纸不能出现任何差错。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人员仔细审查图纸,找出图纸的错误并汇总,在图纸会审时提出,由设计单位解决,尽可能把所有的设计问题在施工前消除,施工过程中,若现场施工情况与设计图纸有出入时,应及时发工程联系单至设计单位解决,以免耽误工程施工进度。

(二)保证工艺的主要技术措施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科学的施工方案,并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以求得施工方案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和效益。方案审核批准后,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以保证所有作业人员都掌握工程施工流程和施工技术。

(三)创建完善的施工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在机电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是工程的重中之重,对机电工程施工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选购材料设备前,应做好供应商资质评审和厂家实地考察工作。材料设备进场时,需做好进场验收记录,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材料与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跟厂家协商处理,做到对不合格原材料和半成品不投入使用,将材料设备的质量问题在入库前消除掉。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和工序交接制度,施工人员应自检自己的工作质量,自检完成后班组应进行互检,同时质检员应及时巡检。每做完一道工序,经项目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项目部应编制详细的工艺细则,并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执行隐蔽工程签证制度,工序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字后方可进入下工序。通过层层监控,力争将工程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成品保护措施

成品保护是贯穿于工程始终的一项工作,自工程的开工至竣工交付,有力的成品保护措施有利于强化工程的质量管理,利于工程的形象建设。为此,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和施工后均应做好成品保护,以确保本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质量等级。工程材料及设备进场前,应准备好充足的材料堆场及材料库,分类理顺堆放整齐,禁止露天放置,应采取防雨措施,防止生锈。对易受潮及贵重物品及时入库保管,尤其是电气设备。材料搬运时须轻拿轻放,不得在地上随意拖行,对于易损易丢失元件,有保护箱的应及时落锁,无保护箱的应在施工后期集中安装。工程完工未移交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成品,预防他人偷盗或破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质量是机电工程施工的重点,一旦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不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给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影响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设计、材料设备质量、作业人员水平、质量管理制度。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做好图纸会审、材料设备采购及管理、作业人员培训交底及完善和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工作,以确保机电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董磊.浅谈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J].才智.2014(25)

[2]肖庆.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门窗.2014(12)

篇10

关键词:动车车辆;稳定性;轴箱刚度;减振器;空气弹簧

中图分类号:U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0-0013-02

车辆系统稳定性包含了运行平稳和临界速度两个方面,在正常运行时,系统不能发生失稳现象。车辆失稳会产生剧烈的蛇形运动,影响车辆的运行,对轨道产生剧烈的作用力,甚至会导致脱轨现象。因此,车辆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车辆系统稳定性方法的探究非常重要。

1 车辆系统稳定性的特征

车辆系统稳定性是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包含静态平衡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两大类。在车辆工程中所讨论的车体在弹簧上的抗倾覆稳定性及轮对抗脱轨稳定性等,一般是从静力平衡条件来确定,因此属于静态稳定的范畴。动态稳定性通常称为运动稳定性,则必须从运动方程或其解的特征来判断。车辆达到静态稳定和运动稳定,尤其是动车组车辆,才能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

动车组车辆在运行中,车辆保持平稳,才能保证乘客乘坐车辆的舒适性。一般车辆在运行中会由于轨道接缝不连续,车辆自身产生的激扰等原因,导致车辆系统振动,这种振动会给乘客乘坐的舒适度带去一定的影响。

动车组车辆在理想的平直轨道上运行时,在特定的条件下,如轮对具有一定的定位刚度,各悬挂参数匹配适当,在某一速度范围内运行,这时所产生的蛇行运动的振幅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而衰减的;但当车辆的运行速度超过某一临界数值时,产生一种称为不稳定的蛇行运动,此时它们的振幅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地扩大,使轮对左右摇摆直到轮缘碰撞钢轨,对于转向架或车体,则出现大振幅的剧烈振动,车辆就失去平稳。高速车辆的蛇行运动失稳后,不仅会使车辆的运行性能恶化,旅客的舒适度下降,作用在车辆各零部件上的动载荷增大,并且将使轮对严重地打击钢轨,损伤车辆及线路,甚至会造成脱轨事故。蛇行运动是机车车辆以及动车组实现高速运行的一大障碍。因此,车辆系统稳定性,必须考虑蛇行运动现象,车辆的运行速度可以容许超过共振的临界速度,而绝对不能超过蛇行运动的临界速度,即车辆在蛇行的振型中,只有一个振型的幅值在此速度下既不扩大也不衰减呈等幅稳态振动,而其他振型呈衰减振动。

2 提高车辆系统稳定性方法

从车辆角度出发,可应用以下几种方法提高车辆系统的稳定性。

2.1 合理选择轴箱定位刚度

由图1垂向平稳性与纵向刚度和图2横向平稳性与横向刚度的数据关系可知较大的刚度有利于提高车体的稳定性,选择合理的刚度可以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

由图3纵向刚度与临界速度和图4横向刚度与纵向刚度关系可知轴向定位刚度的选择对转向架蛇行运动临界速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纵向定位刚度小于10MN/m时,增大纵向定位刚度可使得临界速度大幅度提高。可见较大的刚度有利于提高车体的稳定性。但是,一方面,车体通常在运行一段时期后定位装置的性能会有所下降(如数年后橡胶性能的变化),转向架仍应保持较高的临界速度值;另一方面,由于垂向和纵向定位刚度的增大,车轮的轮轨横向力越大,车轮的脱轨系数、轮对冲角和磨耗功率也越大,不利于车体的曲线通过,垂向刚度的不合理取值会导致车体垂向振动的恶化,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2.2 抗蛇行减振器和横向减振器的设置

车体与转向架之间增加回转阻尼,可以有效控制和抑制车辆的蛇行运动。通过设置抗蛇行减振器和横向减振器来达到增加回转阻尼的目的,从而,避免车辆提速后振动加剧导致乘客乘坐舒适度降低的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车辆车体和转向架之间合理的阻尼设置可大幅度提高车辆系统的临界速度,使得车辆系统运行稳定性得到改善。

由于高速列车运行的特殊性,车辆系统的临界速度不可过多依靠蛇行减振器的设置,一旦减振器失效,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会受到严重影响。

2.3 空气弹簧的合理运用

空气弹簧结构简单,有利于车体轻量化发展。其弹簧非线性特性使刚度随载荷的变化而变化,有利于控制空重车稳定性。空气弹簧可吸收由构架传给车体的高频振动,同时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适宜于维持高速列车较好的室内环境,给乘客一个相对安静的旅程。

空气弹簧的三维方向承受荷载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水平变位能力,中央悬挂采用空气弹簧能够满足车辆系统的曲线通过能力。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车辆系统的稳定性是研制车辆的一个关键点。如何提高车辆系统的临界速度,又要保证车辆一定的曲线通过能力,从车体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寻找合适的轴箱定位刚度来提高车辆运行的临界速度;在车体和转向架间通过设置抗蛇行减振器和横向减振器的方式来提高车辆运行稳定性;抓住空气弹簧的优点来有效提高车辆运行环境和稳定性。除了这些方式,还可以通过车辆轻量化的实现、车轮踏面形状的选择、转向架轴距的延长等方法来提高车辆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池茂儒,张卫华,曾京,等.高速客车转向架悬挂参数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7,(3).

[2] 曾京,邬平波.高速列车的稳定通[J].运输工程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