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我做主范文

时间:2023-03-30 14:5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的大学我做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的大学我做主

篇1

我还记得那幽静的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我还记得那课桌上小山一般的书本;我还记得早上 同学们那疲惫双眼;我还记得黑板上不断减少的倒计时。高三那段家与学校两点间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生活令我难忘,我相信你肯定也无法忘记!

高考时自己的成绩并不如意,与本科大学错过!家人都相信我,叫我再来一年。可是每当想起他们那劳碌的身影,望见他们那发白的鬓发。我说“不了”。我不想他们为我太过操劳,所以我选择了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因为我的学我做主

或许没能进入本科大学将是我人生中的一大遗憾,但我不会因此而懈怠。因为生活的压力还在,家庭的压力还在。我不能让自己活在过去。我要的是现在和未来,我要能力,我要强。我要在大学里活的精彩,因为我的大学我饿做主。

在大学里我有了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选择。因此我常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欣赏江边的风景,一个人去游走宜宾的大街小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宜宾。我像一个独行者,但我并不孤独。我也有自己很铁的哥们儿,很知己的朋友。他们会在我孤独的时候陪我,会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会在我郁闷的时候拉我去饭馆里喝一杯。有他们在我的大学精彩了不少。

在大学以前我常常听老师家长说“到了大学就轻松了”。当时我信以为真,现在经过本人的证实,这只是一句善意的谎言。进大学以后我又常常听师兄学姐说“大学里逃课是必修的”,其课还分为可逃型、选逃型、必逃型。于是在这句话的引导下,我开始了自己第一次逃课。结果很不幸我被逮到了。至于怎么处罚,大家都懂。除此我还听说“大学里60分什么都万岁”。在不久前的考试中我深深的体会了其中真谛,绝对至理名言。我觉得这句话最实在。但后来一想大学里轻松与否、被逮与否、万岁与否还不都是自己决定的。因为这是我的大学。

既然是我的大学,那就要我来做主!所以在大学里我不会太早成为一个时尚的有本儿E族,这样我就不用担心网速卡不卡。我也不会太早让自己恋爱,把时间和金钱花在风花雪月上。虽然有时自己也会小小的心动,但是一想一朵花和一片森林的区别,自己也就安心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但就是这个玩笑却告诉了我们读了十几年的书上了大学,可不是来上网和恋爱的。

篇2

长长的林荫道上,独自一人前行。林间洁净清新,花草守口如瓶。没有人肯告诉我那即将要来临的盛放与凋零。没有人肯告诉我,我的大学谁做主?

心开始犹豫颤抖。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十二年的披荆斩棘,承载了太多的梦想与追求,承载了太多的欢乐与痛苦。才终于来到这个梦里见过无数次的象牙塔,这个梦想起飞的地方。不知道此刻大家的心是否同我般澎湃激扬。命运并非上天的安排,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要追求卓越,拥有辉煌,就只能自己去拼搏,去努力,去耕耘,去锻造!我的大学,由我做主!

而我们应当如何坚持我们的大学梦,做主我们的大学生活呢?

首先,要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做出一个规划。就像航海需要一盏司南,我们的大学生活也需要一幢这样的灯塔。闪闪发亮,让我们时刻充满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时刻坚定地主宰我们的大学生活!

其次,要学会高瞻远瞩。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在付出我们的生命。要知道人越来越深地陷入安逸的世界中,会难以自拔,也会变得不想自拔。所以为了我们的将来,我们必须学会高瞻远瞩。做主我们的大学生活从现在开始!

篇3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积极的、进步的道德理念,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荣辱观是传统美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对今天正确处理义与利、公与私、精神荣誉与物质利益等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达到内在的精神提炼,从而最终实现人格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一个人的荣辱观与人的自我发展关系密切,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起到

重要作用。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良性的指引方向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的交往已越来越多,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与道德情操遇到了较大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多数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有远大的目标,有着良好的情操,善恶分明,立场坚定,自尊、自重、自强。但是,在校大学生仍然存在诸如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分离,是非、美丑、善恶界限混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明显,信仰与理想观念淡漠,个人主义意识较重,追求知识的兴趣下降,有些人做了错事、坏事一点也不感到羞愧,甚至还会寻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有的则根本不需要理由,肆无忌惮等不良心理状态。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在新的时代下,没有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视起来。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新的时展条件下重新提出和强调的,是传统道德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新概括。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新的继承和发展。客观存在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道德的建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有助于大学生改造世界观、端正人生观、完善价值观;有利于每个社会成员感受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教化,风清气正,尊荣弃耻,人心思进,见贤思齐。“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树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行为准则,形成了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要紧紧围绕这个时代主题,转变思想观念,更新价值评判标准,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并和谐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社会公民群体意识,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意识。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内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之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其自身素质,为其人格的完美塑造,实现自我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为自我发展指向了正确的方向。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

自我发展是由外而内的精神提炼,是对事物形成的正确认识的发展过程。大学处在制度等级台阶的最高层面,社会对大学生有特殊的要求和期望,大学生担负着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开发人的内在能量、铸造健全人格的崇高使命。由此,大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在个人身上和谐统一的表现,首先应具备健全的人格,其中道德人格是构成健全人格的首要部分。良好的道德人格可以为大学生远离低级庸俗、心存纯洁高远,从而正确对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利益关系提供保证。而荣辱观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体现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是一个人看待自己行为和评价他人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基本内容。古人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一个人只有知荣辱、懂荣辱,才能在行为上做到有选择、有取舍,但人的荣辱羞耻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学习、教育、认知的过程逐步形成的,亦是人的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知耻,是人性的标志。凡心理正常的人都希望得到荣誉,免除耻辱,这是人的一种特有的精神需要,产生于人的社会本性之中。正如孔子在《论语》中说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一个社会来说,民若,只靠政治与法律的手段,难以实现社会控制;民若知耻,就会明德、达礼、知过、改过,进而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违背社会各种规范。可见,国民的知耻与,对社会秩序与安定至关重要。人生活于社会之中,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他需要人群。交往和社会的接纳与肯定,这种社会现实必然形成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群体的某种期待心理。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因而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褒奖;每个人都有自爱的需要,因而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或社会的尊重与爱护;每个人都有自处的需要,因而都希望得到他人与社会的肯定与支持。追求荣誉,排拒耻辱,是人所具有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不管是在校追求知识,陶冶情操,还是将来走向社会,知耻,都应该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道德品质。通过一定的知耻教育,不断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现实生活中分辨各种是非、善恶的能力,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能够知错、改错,能够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约束,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如何做事,更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在现实生活中,荣誉感和耻辱感是人的两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它们之间不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和一致性,而且往往共同发挥着调控人行为的作用。荣誉感和耻辱感相互联结,推动人走向善良和美好。孔子说过,“知耻近乎于勇。”知道耻辱,对自己不光彩的行为感到惭愧和不安,从根本上说是对荣誉的一种肯定和对耻辱的一种否定,孕育着向上的可能。假如一个人没有荣誉感和耻辱感,丝毫不念及自己思想行为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意义,不把自己当人看,那么这种人不仅不会产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心理意识与行为,也不会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与道德情感。可见,有无荣誉感和耻辱感,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能否确立,更关系到民族、国家的荣辱和盛衰。通过开展知耻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首先让自己懂得什么是耻,什么是荣,能够明辨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应该放弃和反对的,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认定标准和价值尺度。然后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向,以便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价值目标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可见,荣辱观是大学生塑造完美人格的必要程序,是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使得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性、多变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必须结合实际,常抓不懈。在方法上可以采取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多种形式进行。

1.举办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多种专题讲座。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专题讲座与社会现状、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在当前社会加强荣辱观的必要性。

2.充分利用班会、党团活动、学生会活动、黑板报等空间,组织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团活动、学生会活动、黑板报等空间是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的重要场所,党团总支与各班级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性,以定期举办相关的讨论或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荣辱观教育,既可行而且会有实效的。

3.增开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相关的课程诸如民族精神学等,作为文理工科的必修课,深化荣辱观的教育。特别是对理工科的大学生来说,因为受所学专业的限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和再认识迫在眉睫。这种课程的开设在有的高校已经开设并取得一定成效,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因此,对一个大学生来说,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不仅关系到他的一生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大学阶段,我们除了要向他们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尤其是荣辱观教育,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开展荣辱教育,不仅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荣誉感,养成理性的、自主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各种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的分辨力,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地趋荣避辱,减少或杜绝大学生中各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事情发生,而且更有利于大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以后自身的健康发展。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榜样和示范作用。如果知耻之德在国民中能够成为人的一种自我意识,那么这种精神动力应会转化成民族的凝聚力,激励着人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用自己的行动促进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富强。

篇4

回顾这一学期社团工作开展情况

九月份下旬:在护理学院范围内对社团进行宣传,让大家了解我们社团的各项活动;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招收新社员活动。对报名的新社员进行面试选拔;组织内部成员会议,社团内部干事竞选;介绍社团的日常工作,确定社团章程。

十月份:参加第四届湖南移动杯大学生校园创业大赛;参加第二届“芙蓉学子”大学生创业大赛;针对护理学院10级新生开展了“我的大学我做主”演讲比赛;参加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开始对社团成员进行培训;组织部分成员去湖南理工学院观摩、学习,观看了政法系与外语2的辩论赛。

十一月份:“我的大学我做主”决赛;对内部成员进行选拔,挑出人选,准备社团的期末汇报,组织一场题为“善心是真善”还是“善行是真善”的辩论赛;针对本社团成员观看了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技能节的两场辩论赛,要求每个社团成员写了一份心得;社团内部干事竞选,最终确定干事人选;社团日常工作照常进行,社团照常培训。

十二月份:社团培训在月底结束,社团各项工作进入总结收尾阶段。

本学期演讲与辩论社团的工作总体较好,从去年建社之初的迷茫到这个学期,社团已经逐渐走上正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今后的社团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但是作为一个成立不久的年轻社团,演讲与辩论社团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我们会像那些老牌成熟的社团学习经验,结合自身特点修改和完善本社团的管理及发展模式,争取让社团发扬壮大!

以上就是演讲与辩论社团xx年下半年工作总结。不足之处我们也会继续努力,争取在下个学期做到更好。也热忱欢迎大家给我们社团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

本届团学联运作至今已经将近半年了,本着“求真务实、创新高效”的工作理念,全体成员一直努力地尝试在最大程度上体现、拓展同学们的权益,构建同学们丰富的学校生活。

在本学期伊始,团学联组织开展了以延安杯篮球赛、延安杯辩论赛、社团节为主体的系列活动,使得“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主题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中得到完善的体现。

本届延安杯篮球赛如期举行,为期两周半的比赛中场上队员奋力拼搏,场下拉拉队助威喝彩,一时校园里青春洋溢、热情挥洒。同学们在比赛过程中的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而此次篮球赛的短赛程和与辩论赛的冲突对我们团学联干部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高二进行了第一天的小组赛后对缩短赛程的临时决定,让我们惊慌了一场。大家连饭都顾不上吃,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从5点一直持续到8点,终于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方案,保证了篮球赛小组赛的顺利进行。这次事件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让变化成为计划中一部分的重要性,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我校的辩论有着良好的氛围,因为我们曾两次蝉联上海市中学生英特尔杯辩论赛冠军。目前同学们对社会问题日渐关注,关于问题的讨论也愈加精彩,我们特地举办此次延安杯辩论赛,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引导同学把自发产生的对民族的深厚感情上升为理性的民族意识,使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真正得到继承和弘扬。因此,本次比赛的辩题以同学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为主。诸如:手机短信是否会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我们还需要读四书五经吗?寄宿制生活是否有利于中学生的发展等一些辩题,不仅在场上被演绎成了一场场精彩的辩论,场下更是成为了同学们讨论的焦点。而这次辩论赛对我们这届团学联来说也是一个考验,缺乏经验、活动冲突、时间紧迫,这些问题都让我们在准备初期显得手忙脚乱,但经过我们的努力,查阅了大量资料,连续召开五次会议,进行明确的分工和组织,才使得辩论赛得以顺利的进行。随着高一高二冠军的相继产生,本届辩论赛也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期待五月份高一和高二的辩论总决赛吧!

如果说以上两项活动是以竞技的形式来激发同学们的热情,那么本届社团节则是以合作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社团节持续一周的社团展示中,影评社,辩论社,天文社,流行音乐社,军事社,埃及文化交流社,戏剧社 都一一大放光彩。为了使本次社团节“增强同学们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的主旨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4月3日的闭幕式突破了以往的在校内举办社团节的传统,送校园社团文化进社区,在西郊百联购物中心的广场上,我们开展了以“飞扬青春、炫彩社团”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表演和社团展示。带有着浓郁的校园青春气息的表演赢得了我校以及兄弟学校同学的赞许,也吸引了很多购物中心的行人和社区居民驻足观看;学校的党政领导和部分班主任、年级组长老师还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现场活动,团区委章维书记也拨冗观看了我们的表演。在将整个社团节推向了的同时,更是将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与深沉广博的民族文化糅合之后推出校园,带进了社区。

当然由于筹划中的疏漏以及部分客观因素所导致的一些活动临时的变更,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便与缺憾。我们已经对活动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做出了进一步的小结,以期给下一届团学联提供一份实用的参考资料。

篇5

他适合做主持

有位男生走进来,当他开口时,面试官不禁多看了他两眼,因为他一口非常纯正的男中音,悦耳动听。翻开简历,是个半专业的主持人——尽管不是播音专业,但一直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工作,主持了很多大型节目。他的实习单位也都是电视台,除了地方电视台,还有中央电视台。

听他讲完经历,面试官问:“从你的经历和关注来看,你应聘主持人应该非常适合。我猜想,有些实习单位可能已经跟你谈过意向了吧?”

应聘者回答:“不瞒您说,确实有单位邀请我去做主持人。进了大学就做主持人,我觉得驾轻就熟,再做没什么挑战性了。我想尝试管理部门。”听上去有一定的道理。

面试官问:“为什么大学三年多,花那么多时间做主持人?你参加了那么多活动,应该非常辛苦。”

“确实辛苦,有时一天只睡几个小时。我真的喜欢做这些事,做起来就不觉得辛苦。一站在舞台上,灯光一打,底下黑压压的全是人,什么苦都忘了,非常兴奋,非常有成就感。有同学把我的主持视频发到土豆网,说我代表了学校形象。”

“想过吗?做MT没那么光鲜,可能需要做非常detail(细节)的工作,有些是重复、boring(讨厌)的。偶尔有些展示你主持才华的机会,却和你过去的舞台没法比。”

“这一点我已有心理准备。”

“你有哪些行动表明确实做好了准备?”

那个男生没能说出来。从他所选课程、参加的项目、社会实践到实习经历,都没有和MT相关的。他走后,面试官感慨:“从他一谈起舞台就眉飞色舞的样子,可以感觉他从主持中获得了满足感。从面试中的一言一行,可以看出他有很强的表现欲,但他并不适合MT。他更适合做主持人。

她适合做教师

在面试中,面试官请一位女生谈谈她最引以为豪的事。她说是大三暑期的支教经历。面试官请她详细谈谈,她说:“这是到西部地区办的一个英语夏令营公益项目,通过面试和培训,我成了夏令营老师。说是老师,其实也兼孩子们的生活老师。孩子吃住学都在夏令营,每个老师带10个孩子。”

“孩子多大?”面试官问。

“小学三、四、五年级都有。我以前没有带小学生的经验,带起来还是非常难的,他们随时都可能有事情发生,需要老师关注、解决,每天我都身心俱疲。有一天午休,我在操场上看到一个邻班的小孩。那时,每天都有一个测试,考前一天学过的英文。看他坐在那里发呆,我就问发生了什么。说了几句,我觉得他的情绪有问题,就坐在他的身边。他和我讲了很多,既说学习英语的困难,又说家里的事情。他想退出夏令营,因为他觉得学不好,但不知道退出后去哪里,父母都不愿把他接到各自新组成的家里去。我先安抚他,然后问他如果帮他补上英语,是不是愿意呆在夏令营。他说愿意。我就去找他的老师,看可以做些什么事情。经商量,他的老师允许他每天中午不睡觉,到我这里补课。后来他学得很好,情绪也好起来了。”

“为什么要承担帮那个孩子补课的任务?他有自己的老师。”

“我觉得他对我建立了信任,由我来补课会比较顺。补习和测试的老师分开,在教学效果上可能更好。”

“你为什么觉得这是你大学里最引以为豪的事?”

“因为我看到一个孩子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的很快成长,我非常高兴在他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作用。这个孩子也让我更加用心地对待周围人,因为可能只是一句不经意的问候,可能会改变别人的一些行为。”

女生走后,面试官感叹:“这个女生其实更适合做教师,她不是学心理学的,但对人的心理有一种天生的敏锐力和洞察性,又愿意付出。MT需要竞争动机,有很强的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她在这方面不合适。她来做竞争这么激烈的工作,我觉得可惜,这和她的气质不相符。”

她适合做导游

一位女生进入面试室,面试官有一种错觉:她不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她举手投足中显示着老练和成熟。问下来,原来她在大学里兼职做导游,有过带团经验。问她为什么去做导游,她说:“我从小性格内向……”听到这里,面试官们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对面这位侃侃而谈的应聘者怎么看都不像内向的人。应聘者加重语气说:“我从小确实非常内向,高中三年一个班的同学我都认不全,我太少跟别人说话。在爸妈的建议下,我考了导游证,然后带团。刚开始很难,一说话就脸红,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慢慢地,我可以大大方方地给整团的人介绍景点了。”

“看你的简历,你做了三年多导游。你在当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就是处理客户的投诉。旅游中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别人才不会管我是不是兼职导游,也不会管我是不是在校大学生,他们觉得导游就应该解决一切问题。有一次夏天带团入住宾馆,那天宾馆的热水系统坏了,没法洗澡。累了一天的游客在大堂里就炸窝了,围着我吵起来,要求换宾馆。我也觉得不能洗澡非常麻烦,但哪里能说换就换呢?”

“你是怎么处理的?”

“时间很晚了,我不能让大家在大堂里呆着吵下去,又累又饿,人的脾气最大。我陪着笑脸请大家先去餐厅吃饭,给我时间联系公司和酒店,寻找解决方法。公司让酒店解决,酒店说这是意外事故,正在积极抢修。我觉得这样踢下去不是事儿,就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在酒店附近有一家洗浴中心,团购洗浴20元。我跟酒店商量,能否请他们承担这个费用,他们不愿意。我问他们房费是否可以优惠点,他们说可以少10元。我再和公司商量能否承担每人10元左右的洗浴费,公司同意了。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听上去你在导游这个行业经验丰富,为什么工作时没有考虑做导游呢?”

“哦,刚开始,我做导游是为了锻炼个性,后来出于经济收入的考虑。大学生玩的时尚东西我都有,全是自己做导游挣的。但我觉得导游说到底只是……”她停下来,想用什么词。“只是一份工作。随便什么人都能做,无法锻炼高层次能力,所以申请MT。”

她最终没过面试,因为她有些能力没有达到MT的要求。一位面试官说:“很可惜,她不知道导游锻炼了她多少能力,开发了她多少潜能。她看不起导游,觉得它低层次,这是她的误解。我自己做了8年导游,非常清楚做个好导游不容易,我的很多能力都是在那份工作中锻炼出来的。导游也有高层次,如果她有足够的商业敏感性,完全可以往那些方向发展。”

他适合做研究

有位海归博士来应聘MT。在应聘者中,他的学历最高,问起他的专业,他说得兴致勃勃:“我的专业非常冷门,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有一次我和导师统计了一下,全球正在做我们这个专业的人不超过60人。”言语间充满了自豪感。

问起他为什么要申请MT,他说自己不想做学术了,想转而做管理。问起他为什么本科4年、硕士3年、博士3年之后才想到从事不同的行业。他说最近才想到的,之前一直想着在学术这条路上走到头。问他之前是否有和MT相关的经历,他回答:“理科生学习非常忙,我整天都在实验室里,没有时间在企业里实习。”

篇6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社团 情感管理 实践探索

高校社团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自发建立了具有一定目标和活动规范的非正式团体。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高校大力加强德育工作,积极培养“四有”人才的新形势下,如何认真分析社团现状、特点,积极探索社团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促进社团工作健康发展,还需要高校广大学生工作者探索和研究。在此前提下,笔者紧密结合自身参与学生工作的切身体会,积极调查访谈在学生工作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学生,广泛参考各大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管理学观点与著作,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出学生社团科学管理的根源在于情感管理方法的实践应用。

一、高校社团管理中运用无形的情感管理方法

1.他山之石――以情感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石为高校社团科学化管理奠基

情感管理模式的整个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基于“情感人假设”的基础上的,“情感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是:(1)人是有“七情六欲”的,而情绪又是一种能量,如果利用得好,则可以激发人的潜能的发挥;(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智慧,只是有大小的差异,且情绪智慧与工作效率成正比;(3)只要予以建设性的引导,情绪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智商;(4)智商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唯一要素,情绪智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智商的发挥水平,尤其在一个群体中,关键不在智商的总水平而在情绪智慧的总水平。此外,其理论基础还包括以“激活心”为核心的“金苹果”激励理论。不难发现,在社团管理当中也正是将社团干部当成“情感人”来对待,才得以实现动员与管理的,再通过荣誉奖励等“心灵激励”来提高各项活动的参与度和执行度。

2.心理契约――情感管理学的核心,社团管理的动力源

完整的“心理契约”包括两个方面:个体层面与组织层面。个体的心理契约――个体对于相互责任的认知和信念系统;组织的心理契约――个体对于相互责任的认知和信念系统。尽管心理契约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他发挥着比有形契约更强的影响力。大多数学生在参与社团时,所抱的初衷无外乎多结识一些朋友,多获得一些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他们希望这个团队是最好,同时也期望这个团队能给他提供最好的,而社团组织也希望自己招到的人是最好的且能为社团发展进步提供最大的帮助,同时也默许将会为他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无形当中他们在各自心里签下了一份“心理契约”,而且各自将这份契约作为鞭策自己不断前进、不断进步的动力。

3.情绪识别――情感管理的重点,社团管理的关键点

情绪是一种智慧,情绪是一种能量,他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今天、明天的工作。因此,如何将之有效地进行利用则成为情感管理的一大重点。对于社团管理而言,情绪的识别比利用显得更加重要,甚至更多时候成为成败的关键。简单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团队刚完成了一个极不成功的任务,又接到了另一份任务,底下的人心里既有上次任务的失败的挫折感,又有任务一个接着一个的抵触情绪。如果团队的领导不善加开导与利用他们的情绪,接下来必定还是失败。相反,如果能鼓起他们一雪前耻的勇气和重头来过的信念,那么超额完成任务都不是难事。妥善地处理好团队成员的负面情绪,能够有效地维持、修正双方的“心理契约”。由于心理契约是以承诺为基础的责任观,心理契约的构建与修正都会影响到个人和组织。

二、责任感是情感管理得以实现的前提

1.启发责任意识,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积极参与学生工作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责任都是生存的基础,是永恒的生存法则。在大学的校园里,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干部,他们将“真诚服务同学,构建和谐校园”作为自己的责任,可是更多的同学却是对此漠不关心。本人曾经历过部门招新报名时门可罗雀的情况,最后不得不进行二次招新来实现招新目标,结果可想而知,真正能胜任的寥寥无。在第二年招新时,本部门便将宣传的重点从部门的介绍转移到加深新生责任感上,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传递给新生们,让他们感到不参加学生干部的竞选就是没责任心,对不起国家的悉心培养,对不起人民的殷切期望。最终圆满完成了招新任务,也带动了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我们应当相信,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他不愿意付出,就不能为团队创造价值,而一个愿意为团队全身心付出的人,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够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2.善无大小――无论所处何职,责任没有大小,一荣俱荣

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团队没有落后的队员,而一个失败的团队也没有成功的个人”。只有齐心协力,建立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才能让社团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作为管理者,就应该让手下的每个人牢记,没有微不足道的工作,只有重若千斤的责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只有团队成功了,个人的成功才有意义,而团队成功却来源于每一个人积极进取和不断进步。同样的,社团的管理者也要勇于负责,敢于承担责任,关键时刻上的去,是管理者管理到位的体现。当分管的部门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不应推卸、指责和抱怨,而是要主动承担责任,从自身的管理中寻找原因。管理者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领导能力,才能改变借口泛滥的负面社团文化。

3.薪火传承――用责任感为动力,延续职责的传承

高校的学生社团作为一个学生群体组织,也必然会随着新生的入学而“迎来”,随着老生的离去而“送往”,说白了就是“换届”。古语有云,“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何保证薪火不灭,不因一时识人不善而使一个社团败绩,做好职责的传承便成为社团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要想保证一个社团职责、宗旨的传承不灭,就必须建立起该社团的“责任价值观”,围绕“心理契约”这个核心,给予团队成员传承组织宗旨的愿望和机会。所谓社团组织“责任价值观”的培育、形成和出现,是组织和个人、部门与部门、个人和个人都以为他人承担责任为荣,同时也都在享受他认为自己承担责任所带来的责任果实,才会由此逐渐出现以承担责任为荣的群体意识,最终形成社团组织的责任价值观,为社团职责与宗旨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将成功的信念一届一届地传承下去,让退下来的人安心,让走上台的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三、主人翁意识是情感管理的目标

1.“我的大学我做主”,化被动为主动的尝试

社团里的学生干部不得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直把自己当成客人,只是暂时在这里面待一段时间,换届了就走人。作为大学生,应该拥有自己的主张和自己对于事物的评价标准,也强烈地渴望做一些自己没做过的事。要想让部下们都能独当一面,那么就需要社团管理者们尝试让他们来分配任务指导工作。让团队的所有人都试着做一天的社长,他们就会对“我是这个社团的主人,我应该做主人应该做的事情,承担主人翁责任”这一意识有深刻的体会。领导阶层的精力和培养目标都是有限的,一个主动自觉的人,对于社团的主要干部来说,是最值得信任和培养的。所以,培养属下的主人翁意识是情感管理的目标,也是管理者应该努力尝试的工作方式。

2.以创新求发展,用实践拓思路,实现全方位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社团管理的指导思想,来开展社团活动,就要求学生干部们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一届又一届的人因循旧例,只会让社团越走越没落。创新必须在对自身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认真总结过往,是一切创新思路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避免盲目指导的重要途径。同时,要提升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就应当适当地放手让干事的去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干。因为多数情况下,社团的上层都是一些老成持重之人,难免有些守旧,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事们总能提出一些新想法,这就要求社团的管理者们适当地放权,毕竟社团的领导大权将来是要交到他们手里的,切实可行的创新思路也是将来他们推动社团发展的筹码。

四、结束语

有人说,管理是一种温和的、蕴含着力量的、拉锯式的意志力的较量。的确不无道理,某种意义上,态度及情感起到不可言状的作用。学生干部之所以工作,多半是出于理性的目的,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他们的动力要受情绪的影响。一个主动、热情、上进的人,他总会在工作中表现好,尽善尽美,对于管理者,更是如此,因为他的影响面会更广。从情感入手进行培训和管理,是为了让团队成员更热爱自己的工作。必须搞清楚作为管理者,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情感投入自己的工作,然后如何为所管辖的人的情感找到归宿,否则就是以盲引盲。

参考文献:

[1]张静抒.情感管理学(第二版)[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4.112.142.

[2]周郭军.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N].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报,2007,(3):75-77.

[3]周斌.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特点分析与发展对策[N].扬州大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5):38.48.58.

[4]张晖,任朝彦.责任决定成败.2006.

[5]龙兴跃.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育管理[C].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版社,2008.

篇7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干预性研究; 高校贫困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5-0135-03

收稿日期:2013-03-16

作者简介:管秀雪(1982-),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讲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大学生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并日益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一些贫困生无法摆脱家庭贫困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压力,受着物质和精神双重“贫困”重压。[1]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如低自尊[2]、焦虑抑郁[2]、人际交往状况较差[4],应对和防御方式比较消极[5]等。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立足于团体,帮助团体成员自我探索、自我指导、自我成长,使其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功效。近年来,有部分研究者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贫困生实施心理干预[6],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这种方式是否具有普适性、如何提高辅导技术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以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对象,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实施干预,旨在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技术和积极意义,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东北某高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提出申请且出示民政部门贫困证明,由师生共同参与选定)中,通过海报、问卷调查的方式招募团体成员(排除有严重心理问题者),从中筛选24名作为被试。为检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和实施效果,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对象详细资料见表1。

2.研究方法

(1)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的指导者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名心理健康协会同学担任助理,每次辅导按照“暖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的程序进行,时间为2小时左右。辅导方案具体内容如下:第1单元为团体建立阶段(开启幸福之旅);第2单元为人际提升阶段(缘来一家人);第3单元为价值澄清阶段(贫穷贵公子);第4单元为探索领悟阶段(遇见最美的自己);第5单元为目标重建阶段(我的大学我做主);第6单元为成长分享阶段(向着未来奔跑)。

(2)评价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编个人信息表、团体效果评估问卷作为辅导效果评价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共90个项目,是目前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由Zung编制,各20个项目,主要评价个体的抑郁和焦虑程度,用总分作为评价指标,标准分越高,症状越严重,广泛用于情绪状态的评定。

自尊量表(SES):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10个项目,得分越高,自尊程度越高。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

(3)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团体心理辅导前后两次施测设计。实验组接受共6次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则不安排任何形式的活动。

(4)统计方法 调查采用集体施测,问卷当场收回,采用PASW Statistics18(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SCL-90、SAS、SDS、SES方面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说明两组被试具有同质性。

由表2可知,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学生在SCL-90量表中人际敏感因子的得分显著下降(p

由表3可知,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学生SAS得分显著下降(p

三、讨论

1.团体心理辅导提高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的辅导方案以高校贫困生自我成长为主题,围绕导致高校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设计,如不合理的认知模式、消极的情绪体验和缺位的社会支持等。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成员在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后,SCL-90中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降低;SAS焦虑得分、SDS抑郁得分显著降低;SES自尊得分显著提高。同时,实验组成员在团体分享和书面作业环节对本次团体心理辅导也给予了肯定评价。总之,为期6期共6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明显效果,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①

2.创设安全、尊重、融洽的多维人际互动辅导团体的重要价值

高校贫困生多数来自偏远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较拘谨内向、胆小敏感。而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指导者是站在“四不”(不说服、不批评、不论断、不忠告)的立场,用“欣赏”和“关注”了解团体成员。同时,团体成员之间互为情感支持力量,相互帮助和鼓励,大大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敏感和顾虑,减轻了焦虑体验。正是这种安全、尊重、融洽的团体氛围,使团体成员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不设防地开放自己、探索自己,有利于团体成员重新认识自己、欣赏自己,自尊、自信、自强,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注重互动性倾听与表达,改变高校贫困生不合理的“贫困”认知

已有研究表明,同样是贫困生有人抑郁,有人乐观,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待“贫困”的态度和对“贫困”的不同认知模式。[7]因此,改变不合理的认知,理性认识贫困,是提高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倾听是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之一,倾听自己的独白,可以把问题作为外部存在加以体验;倾听他人的故事,可以感悟生活,获得积极的力量支持。在倾听和表达过程中,成员被压抑的情绪、情感借助语言得以宣泄,不但将过往的经验重组,获得积极的、合理的贫困认知,而且促进了团体成员正视贫困、悦纳自我。

4.贯穿积极的心理练习,改善高校贫困生消极的“贫困”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直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8]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贯穿“快乐放大镜”、“红色轰炸”、“真情告白”、“戴高帽”等积极的心理练习环节。这些环节一方面可以使团体活动变得有趣、活泼,促进团体成员身心投入,提高觉察能力和体悟能力,增强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另一方面,这些环节可以助人自助,提高团体成员自我成长的能力,指导成员在辅导后坚持自我发掘,从而使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较好的长期效果。

5.辅以写作叙事辅导,唤起高校贫困生正视“贫困”的生命力量

在团体心理辅导之后,要求每位团体成员编撰自己的人生故事,将过去、当下、未来有机结合起来,故事可以是隐喻的,也可以是直白的。写作的过程是被试自己与自己对话,是理智和情感的博弈,也是心路历程的展示。在团体成员的故事中发现,团体成员不约而同地将艰难、困惑、无助等作为逆境的磨炼,成长的动力,成功的源泉。这种写作表达有助于团体成员理性审视自己,减少消极逃避情绪,突破心理障碍,唤起内在的生命力量。

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值得在高校贫困生中推广。

注 释

① 陈秀珍.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9):1328-1360;张鸿如.大学生抑郁心理的认知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导论,2004(7):54-57;李洪波,胡子秀.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137-140.

参考文献

[1] 汪明春.积极心理学与故事叙事取向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应用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98-99.

[2][5] 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