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动物的成语范文
时间:2023-03-22 12:3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动物的成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巴蛇吞象:巴蛇,巨蟒,产於巴蜀,即四川。比喻人心贪婪。
2、牛骥同o:牛,比喻不肖。骥,良马,比喻贤者。o,木制之槽,饲牛马之器。比喻贤愚不分,同等看待。
3、兔死狗烹:兔子死了,猎狗就没有用处,可以煮来吃掉。比喻事成以後,抛弃或陷害曾对自己有贡献的人。
4、豕突狼奔:豕,猪。突,冲撞。比喻大败时,奔跑流窜的景象。
5、牛刀割鸡:牛刀,杀牛用得刀。比喻大才小用。
6、六马仰秣:仰,抬头。秣,马吃的草料。仰秣,指马停止吃草而抬头倾听音乐。形容音乐的优美动听。
7、如虎添翼:翼,翅膀。好像老虎增添翅膀。比喻强者增添新力量,更加强盛。
8、吴牛喘月:江南的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太阳,就喘起气来。比喻遇见类似的事而心生胆怯。
9、投鼠忌器:要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了旁边的器物。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能放手去做。
10、牝鸡司晨:牝,雌性的鸟兽。司,掌管事物。雌鸡掌管早晨报晓啼叫的工作。比喻妇人专权。
11、引狼入室:比喻自取其祸。
12、三豕涉河:指文字因形体相近,相似而误写误读。三豕及「己亥之误。
13、一箭双雕:一箭同时射得两之m。比喻坐一件事而能同时获得两种效果。
14、牛角挂书:挂书於牛角上,且行且读。形容勤苦向学。
15、城狐社鼠:社,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喻依杖权势为非作歹而不易除去的人。
16、人面兽心:就时是指没有文化的夷狄之人。今喻面貌和善,内心险恶的人。
17、如蚁附:,羊气,好像蚂蚁附在有味的东西上。比喻趋附者很多。
18、为虎作伥:伥,指传说中诱骗人给老虎吃的伥鬼。比喻作恶人的帮凶。
19、骑虎难下:比喻因行事所迫而无法停止已进行之事。
20、炮凤烹龙:炮,烧。烹,煮。形容菜色的丰盛与珍奇。
21、心猿意马:原佛教用语。用猿腾马奔比喻凡心无常而多变。後用於比喻心神不宁。
22、沐猴而冠:沐猴,猕猴。比喻人虚有其表。
23、亡羊补牢:亡,丢失。牢,关牲口的栏圈。丢失了羊,快修补栏圈。比喻出了差错之後,立即想办法补救,以防止更大的失误。
24、犬马之劳:比喻心甘情愿,为别人奔走效力。
25、临渊羡鱼:渊,深潭。羡,希望得到。比喻指作空想,难收实效。
26、刻鹄类鹜:鹄,天鹅。鹜,鸭子。形容仿效不逼真,但大致还算相似。
27、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路。比喻人经验丰富,而能指导别人或作为先导。
28、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踏在春天的薄冰上,均有生命之险。形容处境十分危险。
29、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痛。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多用於贬意。
30、刀俎鱼肉:刀俎,切鱼肉的刀子和砧板。比喻任人宰割。
31、伯乐相马:伯乐,本名孙阳,春秋 秦穆公时人,以善於观察马着称。相,观察。比喻善於发现、选拔人才。
32、味同鸡肋:鸡肋,鸡的肋骨。味道像鸡肋一样。比喻没有多大意味,却又舍不得丢掉的东西。後也用於比喻对事情的兴趣淡薄。
33、牛鼎烹鸡:比喻大才小用。
34、如蝇逐臭:逐,追赶。像苍蝇追逐有臭味的东西一样。比喻趋炎附势者依附权贵或指人一味追求财、色等败坏人心的事物。
35、沉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众。
36、如鱼得水:好像鱼有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很投契的人,或对自己十分有利得环境。
37、牛衣对泣:牛衣,用乱麻编成,盖在牛身上的避寒之物。形容夫妻生活贫穷,卧在牛衣中相对哭泣的苦况。
38、老骥伏枥:骥,千里马。枥,马槽。伏在马槽上吃草的老马,心仍然想着驰骋千里。比喻年纪虽老,仍怀雄心壮志。
39、泥牛入海:泥塑的牛坠入大海中,必然要化为乌有。比喻去而不返。
40、亢龙有悔:亢,自尊。龙,象徵君主。指君主宜时时自戒,以免盛极必衰,後悔不及。
41、庖丁解牛:庖丁,厨师。解,肢解宰割。比喻技术熟练高超,操作起来轻松俐落。
42、羊质虎皮:质,事物的原本特性。虽然披着虎的外皮,但仍不改羊的怯弱本性。比喻指具优越的外表,而无相称的实质。
43、三人成虎:市集中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有虎,则会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不实的传闻经过多人散布,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44、敝车羸马:敝,同「弊,破旧。羸,瘦弱。破旧的车子和瘦弱的马,指人生或非常简朴。
45、天马行空:天马,比喻神马。行空,腾空飞奔。比喻人才思横溢,气势奔放或指人不切实际的思想。
46、尖嘴猴腮:腮,双颊的下半部。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刻薄无福的长相。
47、厅前旋马:旋,转绕。比喻居室极狭窄。
48、千里鹅毛:千里,指相距很远。鹅毛,形容物品的微薄。比喻礼物虽轻却情意甚重。
篇2
江苏省劳动厅:
你厅《关于如何确定伤残程度五级和六级有关待遇发放渠道的请示》(苏劳险〔1997〕5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工伤伤残程度被定为五级和六级的伤残抚恤金支付渠道问题,《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第二十四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的,原则上由企业安排适当工作”,“伤残程度被评为五级和六级且企业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发给相当于本人工资百分之七十的伤残抚恤金”,此规定明确了企业在这方面的责任,该项抚恤金应由企业支付;该条第五项涉及的伤残程度七至十级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也应由企业支付。
二、工伤伤残程度被定为五级和六级并由企业支付伤残抚恤金的职工,企业和职工应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伤残职工到达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其养老保险待遇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篇3
【关键词】动物词汇 象征义 汉泰差异 对比
龙
“龙” 是中国文化中影响力最大的神物,在汉语动物成语中,带“龙”的就有49个,占动物成语的7%。传说龙是由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综合而成的形象,它是中国民族的图腾,中国人也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后逐渐成为帝王权威的象征、封建帝王的化身。所以,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熟语大多数都是褒义的,如“望子成龙”等。
但泰国没有“龙”,其十二生肖中只有“大蛇”,也称“纳卡”。它源于古印度的民间故事,是根据想象出来的头上有金色肉冠的大蛇,普通的“纳卡”有一个头,高贵的有三个头、五个头甚至九个头。泰国人相信“纳卡”是伟大、富饶、运气的象征,由于佛教中“纳卡”是佛祖的保护神,所以在泰国寺庙的屋脊或通向佛寺两旁的阶梯,都可以见到“纳卡”的形象。由于“纳卡”的神圣程度相当于中国的“龙”,我们最好不要议论或触摸它们。
虎
“虎”在汉语动物成语中有82个,占动物成语的11.71%,排名第二;在泰语成语中有40个,占动物成语的11.14%,排名第一。由此可见,“虎”在汉语和泰语中的地位都很高。“虎”是一种生性凶猛的动物,是“百兽之王”,所以其“凶猛”“危险”的象征义在汉语与泰语的成语熟语中都很普遍。
但是“虎”作为珍贵的“百兽之王”,威风凛凛,神气轩昂,在汉语中又常常被作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尊严的象征。汉语中的“虎踞龙盘” “藏龙卧虎”“虎虎生威”等成语熟语,都是用来赞美虎形与虎威的,可见“虎”受到中国人的喜爱、赞美与崇拜。中国古代对于“虎”形象的崇拜,集中地体现在军事上,例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象征军威。泰国人对于“虎”,多数都是惧怕的,所以泰语成语熟语中的“虎”少有好的寓意,但“老虎藏爪”比喻“虎”勇敢但不表现出来、有能力却深藏不露,这个熟语既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不好的方面,所以没有表现出对“虎”明显的喜爱与崇拜。
牛
在中国农耕文明中,“牛”是重要的劳动力,是勤劳、任劳任怨的象征,人们非常敬慕牛。由于“牛”体积庞大,牛毛多的特点,汉语里有诸如“汗牛充栋”“多如牛毛”的成语熟语。牛性格犟,所以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如“牛脾气”。有人认为牛行动不便,脑子不够聪明,所以有“笨牛”。近些年来,“牛”可以用来赞赏别人,如“你真牛”,意思是夸对方很厉害,发自内心的感叹。
在泰国,没有“牛”这个总概念,只有“黄牛”与 “水牛”。由于“牛”与泰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泰语成语中带“牛”的有34个,占动物成语的9.47%,可以用来比喻各种事物,如比喻事后补救的“亡牛补牢”,比喻强迫人做事的“按牛头使其吃草”,比喻指桑骂槐的“画虎吓牛”,比喻屋漏偏逢连夜雨的“黄牛的事还没完,水牛的事又来了”,比喻老夫少妻的“老牛吃嫩草”等。但“牛”(水牛)在泰语中最常用来比喻蠢笨、愚钝、不开窍的人,所以泰语的“你是水牛”“你像水牛一样”意思就是严厉地辱骂对方蠢笨,这是一个贬义词,长辈教师们都教育孩子不要对人使用这个词。因此,最好不用“你真牛”来称赞泰国人,会引起歧义。
象
大象在泰国是吉祥的象征,古时候的战争中,大象是最重要的坐骑和行军工具。在泰国,“马”并不常见,所以大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助手。泰国人感谢与崇拜大象,稀有的白象更是作为皇室才能养的“宠物”。泰国人对大象的爱与崇拜不亚于中国人对于龙的爱戴,“象牙”“白象”等关于大象的部位或名称,在泰语里都有专门的高级词汇。正因为大象在泰国人心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泰语中带“象”的成语就有30个,占动物成语的8.36%,排名第五,如“白象出生于农村”,比喻落后偏僻的地方也可以有出众之人,“巨象王”,比喻拥有权力的人。我们要理解泰国人对大象的感情,不要买象牙制品,不要伤害大象,尽自己之力帮助喂养大象的人。大象在中国并不常见,只有在云南等地少量栖息,所以在汉语中关于大象的动物成语只有四个,占动物成语的0.57%,如“瞎子摸象”“人心不足蛇吞象”等,中国人只把大象作为一般动物看待。
猪
“猪”是中国最常见的家畜,但在十二生肖中,却是涉及成语最少的动物。“猪”在汉人心中,就是脏、懒、笨、好吃好睡的印象,所以带“猪”的成语熟语一般都是贬义的。 “猪”在泰国人眼里也有胖、脏、笨、懒、动作慢等印象,但“猪”在泰语里还有“弱者”“容易受欺负的人”之意,可作为副词,表示容易、方便、轻而易举、毫无阻碍,例如“这项工作很猪,他没做多久就完成了”。因为“猪”被养来作为食物,猪肉易得,每天都可以方便地买到,所以由此引申出容易、方便、易于理解等意思。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总结了龙、虎、牛、象、猪五种动物在汉语与泰语中的象征差异,从而有助于与泰国人较为顺利、“安全”地进行日常交际。
【参考文献】
[1]谭美琴.汉泰语比喻句中动物词的不同文化内涵研究[D].云南大学,2011.
[2]告达君・素帕.汉、泰动物成语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
篇4
关键词 动物成语 文化差异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Idioms
MIAO Keliang
(PLA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Luoyang, He'nan 471003)
Abstract Animal idioms is widespread present in English and and Chinese, for English and and Chinese values, customs belief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differences, two languages give the animal idioms specific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imal idioms translation translator in 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literal translation, paraphrase, the substitution method and the interpretation act for flexibilit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English-Chinese cultural exchanges barriers, promot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prosperity.
Key words animal idioms; culture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成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是前人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在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无论是汉语或是英语中,含有动物词汇的成语(以下简称动物成语)都异常丰富。由于受历史地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或等因素的影响,两种语言赋予动物成语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且两种文化的异同也反映在所使用的动物成语中。这些动物成语除了具有字面意义指称动物本身外,还隐含着丰富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以及带有感彩的褒义或贬义等”。(郑亚敏,2008)因此,准确理解动物成语的内涵,深入了解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采取适合于各自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进行英汉互译活动,才能够有效地实现中英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1 英汉动物成语的文化差异
1.1 价值观念的差异
成语的内涵存在分歧反映了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价值观念的差异,特别是在对动物的价值判断上。比如,英语中与“dog”有关的成语大都含有褒义,而在汉语中带“狗”字的成语几乎都是贬义词。这是因为在英语文化中,狗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忠实的伙伴和朋友,不但可以打猎,看家,而且是人类孤独时的伙伴,无助时的帮手。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big dog(重要人物),lucky dog(幸运儿)等。而在汉语文化中,狗忠诚的一面却远不及其阿谀奉承,依仗权势,肮脏龌龊的一面。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等。
1.2 习俗信仰的差异
由于英汉民族不同的习俗和信仰,在面对同一动物时,所联想到的内容也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汉语里的“龙”和英语里的“dragon”。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它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因此中国人常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它也是富贵、吉祥、健硕、成功的代名词。比如,“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马精神”“望子成龙”等。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则是一只长着翅膀、满身鳞甲、拖着蛇尾、口中喷火的怪兽。尤其在西方文学中,它常是与正义力量水火不容的邪恶与凶残的代表。
1.3 生活环境的差异
由于英汉文化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的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反映在动物成语方面,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和习惯赋予成语以不同的喻体。英国是海岛之国,渔业发达,海滨文化繁荣。比如,“fish”在英语成语中象征意义丰富,neither the fish nor fowl。在汉语中则对应着“非驴非马”之意,带有明显的农耕文明的特色。中国世代的农民靠牛耕地,对牛则怀着极为深厚的感情,虽然关于“牛”的负面成语也不少(如“牛鬼蛇神”,“对牛弹琴”等),但在中华文明的早期,牛是任劳任怨、忍辱负重、乐于奉献的象征。如“孺子牛”、气壮如牛”、“如牛负重”、“初生牛犊不怕虎”等。而英语文化中,牛则满身缺点,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鲁莽之人),like a bull at a gate(狂怒凶悍)等。相应的,英语文化中,马的用途则相对更广,人们对horse喜爱有加,例如:eat like a horse (食大如牛),work like a horse (勤勤恳恳)等。
因此,针对中英文化中具有各自文化特色的动物成语,在进行互译时为了准确理解其文化内涵,应该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期避免误解,顺利达成文化交流的良好效果。
2 英汉动物成语的翻译策略
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曾指出:“翻译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花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动物成语的翻译也应循此原则。因此我们在翻译动物成语的时候要根据两种语言各自的文化习惯,采取直译法、意译法、释义法等不同的翻译策略。
2.1 直译法
在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直译并保留成语中的比喻、形象以及风格特征。直译法不仅能够准确地转达原义,而且可以使目标语读者更好地了解源语言的比喻方式和文化内涵,为丰富和传播异域文化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下面的例子中,英语和汉语无论在用词习惯、词组结构或词序上都大致相等,翻译时用直译法即可。
走马观花:to ride out on horse back to look at flowers
井底之蛙:to be like a fro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
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狗尾续貂:patch up a sable coat with a dog’s coat
a lion at home, a mouse abroad:在家如狮,在外如鼠
as proud as a peacock:如孔雀般骄傲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
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
2.2 意译法
指在翻译时仅保留原文的意思而不保留原文表达形式的方法。由于文化的差异,有时在翻译中无法保留源语言的字面意义,这时有必要采用意译法将原文的主旨转换成目标语读者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意义和形象,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例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
单枪匹马:do something alone
望子成龙: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an outstanding figure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to snap and snarl at a kind-hearted man
rain cats and dogs:瓢泼大雨
be the cat’s pajamas:了不起的东西、人或主意等
a fly on the wheel:妄自尊大之人
have a bee in one’s bonnet:胡思乱想
2.3 代换法
指在翻译过程中,用目标语中喻意近似,喻体不同的表达来替代源语言中的形象的方法。虽然操两种语言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但由于对某些事物或现象的感受类似,而表达不同。在翻译时,可以采取代换喻体的策略,而使得目标语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源语言使用者的真实意图。例如:
健壮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
一箭双雕: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a swine
一丘之貉:birds of a feather
打草惊蛇:wake a sleeping dog
to bleed like a pig:血流如注
like a rat in the hole:瓮中捉鳖
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
2.4 直译释义法
翻译中,很多典故、地名、人名及习俗等,意译法往往不奏效,而采用单纯的直译法又表达不清,或意犹未尽,这时便需要借助注释来说明了。这种翻译策略常常应用于一些出自典故的成语。例如:叶公好龙:Lord Sheh’s love of dragons (Note: Lord Sheh was so fond of dragons that he adorned his palace with drawings and carvings of dragons. But when a real dragon heard of his infatuation and paid him a visit he was frightened out of his wits.)
3 结语
动物成语是语言及民族特色和各种修辞手段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文化内涵丰富、形象生动,也是语言使用者思想和智慧的结晶。由于持不同语言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习俗信仰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种动物,人们根据各自不同的认识和偏好,赋予它的文化内涵也各有差异。因此,在翻译这些动物成语的时候,需要译者深入了解这种文化差异,采用直译、意译、代换或释义等不同的策略加以灵活处理,才能更好地克服文化交流中的障碍,促进不同文化的大融合。
参考文献
[1] 李文伯.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2] 顾鹏.浅析英汉文化动物词及其翻译策略[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4):12.
[3] 潘红.动物比喻的语用含义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1994(4):12.
篇5
版权所有
发生在课堂里的一件事
在我上三年级时,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活动。
记得那是一节活动课。我们班干部正在讨论做什么活动,但是讨论了好久也没讨论出来。这时王老师走了过来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地活动叫‘猜成语’。”我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老师说:“我来介绍一下:一位同学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写,几位同学在讲台上表演,让别的同学猜。每组六分钟时间,看哪组猜的多。成语要求和动物有关的。”第一组是王晓明他们组,王晓明写,李军猜,其他四位同学表演。开始了,王晓明往黑板上写了“狗急跳墙”的成语。这时一位同学装作狗,三位同学装作虎群在后面追,那位演狗的同学看了看,身体往上一跳。这时演虎群的那几位同学也停住脚步往回走了。我们班同学看了后都哈哈大笑,就连老师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这时李军摸了摸脑袋绞尽脑汁地想了想说:“狗急跳墙。”这时全班同学都激烈地鼓起了掌。王晓明又在黑板上写了鹤立鸡群、鸡犬升天、鸡犬不宁都被李军猜出来了,最后他们组共出了十个成语,李军猜对了六个成语。第二个上场的是我们组,我写,张红猜,其他同学表演。我在黑板上写了“为虎作伥”。这时,台上的同学想了想一位同学装作老虎,另一个同学装作一个正在干活的人。这时那个演老虎的同学装作把那个干活人吃了。那位同学装作死了,化成了一个灵魂。这时张红说:“是‘谈虎色变’么?”我说:“不是。”他又说:“‘为虎作伥’。”我说:“对了。”后面,我有写了浑水摸鱼、井底之蛙……都被张红猜对了,我们组共出了十个,张红猜对了八个。最后赢的组是苏佳傲他们组,他们全猜对了。不知不觉铃声响了,这节活动课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这节活动课我们组虽然没有赢,但我学会了很多和动物相关的成语。
篇6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需谨慎
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选择成语故事的时候尤其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是否能理解这个故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幼儿对于有关动作类成语和动物类成语比较感兴趣,而历史类成语故事相对要弱一些。
2、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不同年龄幼儿的故事爱好倾向也不同。幼儿对故事的爱好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较弱。在选择成语故事时,应该考虑成语故事不宜过长,而且要生动有趣,以此来吸引幼儿,培养幼儿对成语的兴趣。所以应为幼儿选择篇幅短小的动物成语故事或是动作类可以表演的成语,如:东躲、捧腹大笑、摇头晃脑等。
大班幼儿求知欲强,对故事理解能力也相对要强一些,这时我们可以选择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明白一些道理的成语故事,如: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磨杵成针、黔驴技穷等。
二、活动目标适合幼儿
我在制定成语故事看图讲述的目标时,更注重以下两点:1、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倾听是幼儿感知个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和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形式,才能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制定下一步目标。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看图讲述是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语言活动,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看图讲述中,幼儿可以积累一定的词汇,欣赏优美的句子。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为提高我班幼儿看图讲述能力,我制定以下3个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排序,学习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倾听同伴讲述,并尝试用自己已有词汇,补充、丰富故事内容。3、初步了解成语寓意“不要只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的危险”,培养幼儿对成语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要激起兴趣
色彩鲜艳的物体能激起幼儿的视觉,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我在选择图片时往往选择一些色彩鲜艳、画面形象清晰、情节有趣的单幅图片或多幅情节简单的图片供幼儿阅读讲述。每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会被图片所吸引,激起了讲述的欲望,甚至百看不厌。例: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活动中,我准备了4幅画:第一幅是蝉在树上,第二幅是螳螂在蝉的身后,第三幅是黄雀在螳螂的身后,第四幅是一个“?”,前三幅画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故事内容,而第四幅画的出现则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不禁提出疑问:这个“?”是什么意思?成语故事需要包含两部分:故事内容+成语道理,我班幼儿在成语故事中往往只讲述故事内容,而忘记还有成语道理,以此在最后的“?”就是提醒幼儿不要忘了加上成语的道理,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成语故事。
四、活动过程要引导幼儿多观察、多表达
在成语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采用教师讲,幼儿听的方式,有的会在结尾处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幼儿创编,如:《黔驴技穷》中,为让幼儿知道学习多种本领的重要性,教师会提问:“如果你是驴,遇到这只老虎你会怎么办?”幼儿虽然能有机会讲述,但机会很少,只有个别幼儿能参与,而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复述故事内容,这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相对简单,对于理解画面内容,会对画面的内容用恰当的扩句和缩句来合理表述的能力并没有的提高作用。
而通过观察图片,幼儿进行表述,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幼儿会发现每个人对于图片的想象都是不一样的,虽然最后的道理相同,但故事情节却可以有不同的版本,这样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就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五、活动延伸不能忘
对于大班幼儿,不仅要启发他们想象图片上反映的情节,还要以图片为线索,想象出画面外的情节。不过,同样的图片内容,有的幼儿讲述起来形象、生动,有的却呆板、枯燥,这与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表达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教师平时要重视幼儿的词汇学习和积累,重视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创造多种看、听、讲的机会和场合让幼儿学习、积累,应用词汇、训练表达能力。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将图片、图书放在阅读区,供幼儿随时翻阅讲述;为幼儿创设表演区,提供与成语故事内容相匹配的手偶或其他道具,让幼儿在演一演中增加兴趣,不断锻炼;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画纸、画笔等用具,让幼儿在画一画中再次感受成语故事,也为幼儿讲述活动提供用具。
篇7
当询问个人出生的属相时,英语表达为What animal sign were you born under ?(你属什么?)答语可以是: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Cock 或 Mine is the Cock.(我属鸡。)
十二生肖的12种动物用英语说是:鼠:Rat,牛:Ox,虎:Tiger,兔:Hare,龙:Dragon ,蛇:Snake,马:Horse,羊:Sheep,猴:Monkey,鸡:Cock,狗:Dog,猪:Boar。汉语中,人们往往以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来比喻人,即把不同(性格、特征、习性等)的人比作动物,如常以“毒如蛇蝎”,“笨猪”、“胆小如鼠”来分别比喻心毒手辣的人、笨人、胆小怯懦的人等。英语中同样可用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喻人,其所表达的意思更加广泛而有趣。
一、鼠——Rat
英语中用以比喻讨厌鬼,可耻的人,告密者,密探,破坏罢工的人;美国俚语指新学生、下流女人。
当看到smell a rat这一词组时,是指人们怀疑在做错某事。a rat race则表示激烈的竞争。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船沉鼠先逃,这一谚语意指那些一遇到危险就争先寻求安全或一看见困难便躲得老远的人。)
二. 牛——Ox
涉及“牛”的汉语成语很多,如“对牛弹琴”、“牛蹄之涔”等。英语中涉及“Ox”的表达方式则不多。用Ox - eyed形容眼睛大的人;用短语The black Ox has trod on sb’s foot表示灾祸已降临到某人头上。
三. 虎——Tiger
虎指凶恶的人,虎狼之徒;英国人指穿制服的马夫;口语中常指比赛的劲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常以Paper tiger比喻貌似强大而实质虚弱的敌人。词组ride the tiger表示以非常不确定或危险的方式生活。
四. 兔——Hare
在英国俚语中,hare指坐车不买票的人。与hare组成的词组有:make a hare of sb.愚弄某人。start a hare,在讨论中提出枝节问题。例如:You start a hare ever time at the meeting.每次讨论你都提出与题无关的问题。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兔的谚语,如:
1. First catch your hare.勿谋之过早(意指:不要过于乐观)。
2. You cannot run with the hare and hunt with hounds.不能两面讨好(意指:不要耍两面派)。
五. 龙——Dragon
龙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位置,有关龙的成语非常多,且含有褒义。如“龙跃凤鸣”、“龙骧虎步”等。在英语中,赞扬龙的词语非常之少,且含有贬义。如“dragon”指凶暴的人,严厉的人,凶恶严格的监护人,凶恶的老妇人(尤指很少给在其看管下姑娘自由的老妇人)等。以dragon组成的词组也多含贬义。如dragon’s teeth :相互争斗的根源; the old Dragon:魔鬼。
六. 蛇——Snake
蛇指冷酷阴险的人,虚伪的人,卑鄙的人;在美国俚语中指追求和欺骗少女的男子或男阿飞。由此看到,在英语中,“snake”往往含有贬义。如:John’s behavior should him to be a snake.(约翰的行为表明他是一个冷酷阴险的人。)
与snake组成的成语习语、谚语有许多,如:a snake in the grass.潜伏的敌人或危险。 to warm a snake in one’s bosom.养虎贻患,姑息坏人。Take heed of the snake in the grass.草里防蛇。
七. 马——Horse
英美国家的人很喜欢马,因此,用“horse”这个词组成的词组、成语、谚语非常之多,如:
1. get on the high horse.摆架子,目空一切。
2. work like a horse.辛苦的干活。
3. horse doctor.兽医、庸医。
4. dark horse.竞争中出人意料的获胜者。
如:The voters were surprised when the dark horse won the nomination.那个无名小卒在竞争中获胜时,投票者无不大吃一惊。
八. 羊——Sheep
英语中指害羞而忸怩的人,胆小鬼,驯服的人。有关sheep的谚语不少。
1. As well be hanged for a sheep as a lamb.偷羊偷羔都是绞(死);偷大偷小统是贼(意指:一不做,二不休)。
2. There’s a black sheep in every flock.每一羊群里都会有一只黑羊,丑儿子家家有(意指:每个家里都会有个败家子。)
3. He that makes himself a sheep shall be eaten by the wolf.甘心做绵羊,早晚喂 豹狼(人弱受人欺)。
4. The sheep who talks peace with a wolf will soon be mutton.羊向狼乞求和平,很快就会变成羊肉(意指,切勿向敌人乞求和平)。
九猴——monkey
monkey作名词时指顽童、淘气鬼,猴子似的人,易受欺的人。如:What are you doing, young monkey !(你在干什么呀,小捣蛋鬼!)
monkey作动词时指胡闹、瞎弄、捣蛋。如:Stop monkeying about with the TV set !不要瞎弄电视机!与monkey一词搭配的词组、习语和俚语很多非常有趣。如:put sb’s monkey up.使某人 生气,激怒某人;Your last word has really put his monkey up.你最后一句话实在使 他大为生气;又如:make a monkey of愚弄;a monkey with a long tail.抵押;get the monkey off.戒除吸毒恶习;have a monkey on one’s back.毒瘾很深。
十. 鸡——Cock
指首领,头目,神气十足的人,与cock组成的词组多姿多彩,如:Cock of the walk / school.支配别人的人;a cock of the loft / dunghill.在小天地中称王称霸的人;Live like fighting cock.生活很好,尤指吃得好;Cock - and - bull story.荒诞的故事,无稽之谈。用cock表达的谚语:It is a sad house where the hen crows louder than the cock.牝鸡司晨,家之不祥(意指:丈夫软弱而一切由妻子做主的家庭是不会幸福的,当然这是一种夫权思想.
十一. 狗——Dog
汉语中常用“狗”比喻人,如“忠实走狗”、“看家狗”,成语“狗苟蝇营”、“狗彘不若”等。在英语中除了喻人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词组、谚语等。
dog作名词时指无赖汉,坏蛋、废物,不受喜爱(或欢迎)的人。有时加形容词修饰可指各 种人,如:You dirty dog !你这个坏小子!a lucky dog.幸运儿;a dumb dog.沉默不语 的人,a sly dog.暗中寻欢的人和暗地里偷鸡摸狗的人;a dog in the 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
用dog表达的谚语:
1.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犬不咬人(意指:对于高声发出恐吓,或惯于大声吼叫的人,勿须当真)。
2.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意指:大家都有走运的一天)。
3. Dog does not eat dog.同类不相残;同室不操戈。
篇8
景色宜人 山河壮美 秀丽神奇 山清水秀 风景优美 春暖花开 春华秋实 绿树成阴
金秋时节 五谷丰登 层林尽染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瓜果飘香 一叶知秋 秋风习习
晴空万里 奇形怪状 金光闪闪
(2)与团结有关的:
词语:助人为乐 雪中送炭 团结友爱 万众一心 齐心协力 同甘共苦
谚语: 人心齐,泰山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3)与人有关的:
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满面笑容 欢歌笑语 兴致勃勃 得意洋洋 自言自语 议论纷纷
叫苦连天 迫不及待 四海为家 目不转睛
(4)成语故事: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拔苗助长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坐井观天
(5)其他词语:
独一无二 引人注目 惊天动地 闻名中外 川流不息 各种各样 宇宙飞船 无影无踪
航空母舰 科学技术 息息相关 十分茁壮
(6) 数字词语: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百花齐放 成百上千
篇9
民间把龙当作祥瑞之物,封建时代则把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例如皇帝是真龙天子,皇帝的后裔是龙子龙孙,连皇帝使用过的东西都要带上龙字。如皇帝办公用的桌子叫龙案,皇帝穿的礼服叫龙袍。就是演古装戏,大臣不论穿红袍、绿袍、黑袍、白袍(武将),上面绣的都是蟒,只有“皇帝”穿的黄袍上绣的是五爪金龙。
古人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龙生动的性格,意味着吉祥如意,以此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人们把对龙的尊崇融入文化之中,组成了许多成语、词语、俗语、句子,成语如:形容威武雄壮非常活跃――龙腾虎跃;形容具有健旺的精神――龙马精神;比喻文章秀逸遒劲――龙章秀骨;如果某人取得举人、进士等功名――鱼跃龙门;希望儿子能成为出人头地、有作为的人――望子成龙;祝贺亲友结婚等吉庆之事――龙凤呈祥。词语如:生育一男一女双胞胎――龙凤胎等。文艺活动有玩龙灯、赛龙舟等。
翻阅《汉语大词典》,以“龙”字开头的词条占40个页码,750余条。如: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盘虎踞、龙骧虎视、龙驹凤雏、龙翔凤翥等。如果再加上龙字在语词中间或者末尾的词组,如画龙点睛、活龙活现、乘龙快婿、矫若游龙、车水马龙等,龙字组成的词汇恐怕要上千了。
古人对龙的喜爱不仅表现在文字、服饰、文艺活动和民俗上,古建筑和器物上也不乏“龙”的身影。本文既不说北京故宫、北京北海、大同东街等地的九龙壁,也不说北京故宫、曲阜孔庙等地的盘龙柱,只是说一说那些形状像怪兽一样多数人说不上来名字但是却属于“龙”家族的装饰物。中国古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尤其列入国家文保单位的建筑群,不论是皇宫、寺庙,还是古民居,都深受游客的喜爱。人们在参观古建筑时,可以看到屋脊上有吞脊兽、大门上有衔门环的兽头等,这些装饰物看上去一点都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龙,但它们其实都与“龙”有关。这些不同的龙源自“龙生九子各有所好”之说。“龙生九子”都是哪九子呢?明代李东阳、徐应秋、陆容都有解说,而以杨慎(正德六年状元,《三国演义》开篇所引“滚滚长江东逝水”即杨慎《临江仙》词中的句子)关于“龙生九子”的名目比较被人们所认同,而且被广泛装饰于古建筑和器物中。杨慎的说法是:传说龙生了九个孩子,都没有长成龙,却各有所好。老大叫P粒ㄒbixi),长得形似乌龟,好背负重东西,今天石碑下面的龟趺就是它。老二叫螭(音chi)吻,形状似兽,性好望,今屋脊上兽头是也。老三叫蒲牢,形似龙但是小,生性好吼叫,今天大钟上的钮是也。老四叫狴犴(音bi’an),形状似虎,很有威力,所以让它立在监狱的门上。老五叫饕餮(音taotie),好饮食,故叫它立于鼎盖上。老六叫趴蝮,生性好水,于是把它立于桥柱上。老七曰睚眦(音yazi),性好杀,故立于刀环。老八曰金猊(音ni),形状像狮子,性好烟火,故立于香炉。老九曰椒图,形似螺蚌,生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
不论杨慎说的有没有道理,我们在明清时期的一些古建筑和器物上,却是可以经常看到一些造型奇特的动物形象,例如殿顶、屋脊两头各有一个兽头张着大口吞住屋脊,一个像乌龟样的东西伸着头背上驮着高大的石碑等,它们都是传说中的龙的儿子。现在我们就将这些“不成龙,各有所好”的龙子说一说。
先说P痢H嗣窃谒旅怼㈧籼谩⒒柿辍⒛沟兀均可见到背负高大石碑的乌龟,其实它不叫乌龟。P辽熳畔裎诠甑耐罚背上驮载着石碑。用驮碑,不只是因为它好负重,而且它还是龙的儿子,具有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意义,寓意碑的主人以及碑文介绍的事迹能以流芳百世。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P磷苁窍蚯鞍鹤磐罚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寓意稳步向前。
古建筑物不论宫殿还是民房,正脊两端都装饰有一个张嘴吞脊的兽头,俗称吞脊兽。这是龙生九子之二――螭吻,又名鸱(音chi)吻。为什么把螭吻装饰在屋脊上呢?一者因为它性情好张望,把它放在屋脊上会像哨兵一样坚守岗位,能及时发现可疑的情况。二者它是龙的儿子,龙离不开水,古建筑的梁柱檩椽都是木料,屋里还有大量的木制家具,因而防火就是第一要务。如果发生火灾,螭吻能喷水降雨,扑灭火灾,反映了古人的美好愿望和防火意识。其实殿顶、屋脊上装饰螭吻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它张口吞住屋脊可以避免屋脊松动。
古代比较大的城市十字街口都建有钟鼓楼,大的寺庙也有钟鼓楼,敲击大钟发出的声音十分洪亮。大钟要吊挂起来,钟顶上需要有钟钮,钟钮为兽形,它的名字就叫蒲牢,是龙的第三个儿子。因为蒲牢性好吼叫,所以把它装饰在钟上,既可以满足其爱好,又可以让钟声大而响亮。另外把蒲牢装饰在钟上还有一种说法:三国薛淙《西京赋・注》中说: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有怪兽名蒲牢。蒲牢非常害怕鲸,如果鲸鱼攻击蒲牢,蒲牢就要大叫。人们就把蒲牢铸在钟上,用木棍做成鲸鱼的样子撞钟,钟就能以发出洪亮的声音。后来人们就以蒲牢为钟的别名。
龙的第四个儿子叫狴犴。形象似虎,有威力,所以把它立于牢门之上,意思是用它的威严来震慑罪犯。狴犴也因此成了监狱的一种标志,也就是监狱的代名词。
古代的鼎有多种含义,相传禹铸九鼎,为国家重器,后代遂以鼎代指国家政权和皇位,如通过战争夺取政权叫“问鼎中原”,朝廷重臣帮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叫“鼎鼐调和”等。但鼎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炊器,也用来盛已经做熟的食物,鼎食钟鸣、列鼎而食这两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华,吃饭的时候放着一排盛有各种食物的鼎,还要敲击着编钟奏乐。鼎与炊器有关的成语还有尝鼎一脔、鼎鱼幕燕等。传说中龙的第五个儿子饕餮是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所以被装饰在鼎上让它经常享受美味佳肴。从饕餮的本性还衍生出来一些词语,例如用饕餮比喻凶恶贪婪的人;称贪吃的人为饕餮之徒等。
龙的第六个儿子叫趴蝮。传说它的形象似龙非龙,似虾非虾,平生最喜欢水,所以人们把它装饰在桥头柱子上,或是桥栏杆等处,让它伴水而居,同时也要它监视河水不要泛滥。
睚眦是龙的第七个儿子,它的双角向后紧贴背部,常常_目怒视,瞪着眼睛看人,哪怕是一点微小的怨恨都要报复,因此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根据睚眦的这一特性,与其有关的成语有睚眦之怨、睚眦之怒、睚眦之隙、睚眦必报等。
龙之八子金猊,又称狻(音suan)猊、灵猊、狻,形象像狮子,喜好烟火,所以被装饰在熏香炉的炉盖上。人们点燃熏香,烟雾从金猊的口中冒出来,以满足它喜好烟火的嗜好。花蕊夫人《宫词》诗:“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香穗绕觚。”人们还把金猊作为香炉的代称。
我们在故宫以及各地寺庙的山门和殿门上,可以见到有一个兽头口里衔着铜环,这叫门铺首,那个衔铜环的兽头就是龙的第九个儿子椒图。椒图形象像螺蚌,螺蚌遇到外物侵犯,就会将壳口紧合。把它装饰在大门的铺首上,可以发挥其特长,以保门户的安全。
篇10
一.成语是华夏民族原始思维逻辑的集中体现
许慎将“仰观俯察、远近取与”作为文字产生的观察方式和思维方法,既渲染了文字的神秘色彩,又激发起人们对于文字的特殊敬意。据此,成语很少静止地写真,而是寓情于物,把外物当作人加以对待,把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群体也纳入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世界里,把它们分类评价,组织进成语中,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与情感。牛和狗,它们忠实地服务于主人,跟人的关系密切友好。《说文解字》:“牛,大牲也。”“牛为大物。”可见,在古人的观念中,牛和大是紧紧相连的。“牛鼎烹鸡”用煮牛的大鼎来烹鸡,比喻大材小用;“牛刀小试”用宰牛的刀稍微试一下,比喻有大才的人在小处略显身手。牛老实听话,行动迟缓,只吃草料,也被人们认为愚笨不智,“对牛弹琴”就是这一观念的产物。跟一个不明白某一方面事情的人谈论该事,就是“对牛弹琴”。听话人因不明白事理而反应迟顿,也被比作“牛”,在这个意义上,牛和马构成了对立,马一般被比作贤者。成语“牛骥同皂”“牛骥共宰”比喻贤愚同处或贤愚不分。在西方人眼里,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是一种爱畜、宠物,因此语言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多带褒义。与之相反,在中国人的眼里,狗大多是低人一等的奴仆的象征。封建社会剥削阶级有权有势,养得起狗,广大劳动人民却过着“身穿破衣被犬欺”的生活,狗成了中国社会富人与穷人之间的一道屏障。语言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忠实地反映了这种情形。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多带贬义。“狗头军师”是奴才帮凶,“狐朋狗友”指恶友或坏人结成的团伙,“狗仗人势”指倚仗主人的势力而逞凶。“狗”在中国人耳中是个刺耳的字眼。
综上所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具有美的性质。”成语的这一思维方式强调了古人直觉思维的哲学理论基础是“气化”论,人和天地万物都是“气化”的产物,因而也就有可以相互沟通的基础。
二.成语是华夏民族主体生命情感的完美呈现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三纲五常”是儒家提倡的封建礼教和伦理观念,是封建社会人们为人处世的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许多成语就体现出这种传统的伦理观念。“男尊女卑”的道德原则使“夫为妻纲”成为夫妻关系的准则。成语“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德”,就是无条件地顺从。“彩凤随鸡”、“夫唱妇随”、“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便是对这个“德”这字的最好注解。从这些成语可以看出,封建社会那种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是以牺牲女子利益为前提,用封建道德力量来维持的,并力图把妻子变成丈夫的附属品,使妻子对丈夫绝对服从和忍让,以换取家庭的安定与和睦。这种由家及国的宗法政治结构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中国传统社会就是用家庭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的。
“仁”“义”是汉民族世俗道德生活中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与“仁”有关的成语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当仁不让”、“仁言利博”、“杀身成仁”等,可见“仁”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义”也同样被赋予了体现“理”的价值,成为评判行为的主要准则。成语“君子重义,小人重利”,是说君子是“深明大义”的人,小人是“见利忘义”、“忘恩负义”的人。汉民族赞颂“见义勇为”、“仗义疏财”的英雄豪杰,他们“劫富济贫”、“锄强扶弱”、“打抱不平”,在老百姓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中国人把名誉看得很重,出现了不少“舍生取义”的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为使清白的名誉留在世人心中,抛弃生命也在所不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是中国人重视名誉、洁身自爱的表现,许多成语也是对这种义的赞美,如“不饮盗泉”、“不食周粟”、“刚正不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