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04:5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育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作文教学;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加强培养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方法、表现技艺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的培养,以发展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呢?
首先,透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人物美是社会美的核心,人既是社会的产儿,又是大自然的产儿,因此,人的美就包括社会的心灵美(内在美),又包括自然性的形体美(外在美)。但从中学生的作文实际看,他们大都比较注意捕捉人物的外在美,像"长长的辫子"、"水水汪汪的眼睛"等字样在作文中常常出现,而对心灵美却表现不够,甚至会歪曲一个美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确人的重要本质是内在美,不能把目光停留有外在美上。要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教育他们:"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漂亮的外表。"人物美的实质在于理想、情操、道德品质的美。例如,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愚公的形象一直被称为美的形象。《愚公移山》并未勾画愚公的外在形象,他的美在于"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毅然决定"毕力平险"。他挖山的目地是为了开辟道路、方便交通,既利于自己行走,也方便了邻人,因而这种理想是崇高的。
教师要提倡学生 写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的人物。契诃夫说过:"人应该什么都美,容貌、衣服、心灵、思想。"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有千百,各种各色。的确有一部分人,不仅相貌美丽,内心也善良,是美的统一,美的楷模。但是,也确有一部分人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还有一部分人相貌漂亮,而灵魂丑恶。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以相貌的美丑来作为判断人物美丑的标准,而要通过观察人物言行来看他是美是丑。因为人物的内在美主要是通过他的行为美、语言美表现出来的。
美的人物不仅仅是指那些英雄人物,在周围普通人的身上也都有美的闪光。在生活中,到处可见美的人:忘我劳动的工人、农民,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认真听课的学生,礼貌待客的服务员……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普通人身上发掘美来。
提倡描写心灵美的正面人物的同时,也不排斥写心灵丑的反面人物。因为生活中既有美,也有丑。只是中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美与丑。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认清美与丑,从而歌颂美的,批判丑的。
其次,培养学生领略自然风光的能力。中学生一谈起自然风光美,认为杭州的西湖,泰山的极顶是美的,长江的汹涌澎湃是美的,而天天目睹的环境却是一无美处。学生 写《初到校园》,因感知不到校园的美,便在施工的现场凭空添上一个枝叶繁茂、花香四溢的花圃。这说明,他们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还很不够,而这种能力需要多次有意识、有目的地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美具有极大的透发力。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得到美的享受,激起表达美的愿望。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去观察、交流感受。
观察自然事物的美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形式的美。因为美的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但自然美却更重形式。形状、色彩、音响、气味等都是自然美的形式因素。比如:花有绚丽的色彩美、婀娜的姿态美、诱人的馨香美等。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的多面性和易变性。既然自然事物本身具有多种形式因素,人们就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支发现它的美。不同侧面与人的关系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比如黄山,八音鸟的歌声与"兰香灯笼"的幽香使人感到优雅,山峰的突起与云海的变幻使人感到雄奇。这就是自然美的多面性。自然物还因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的美并不永恒。黄山的"枫松相间,五色纷披",随秋天的过去而改变;"来去无定"的雾气,翻腾变幻的云海,会霎那间化为乌有;雨后瀑布,因久旱而断流;校园里的扑鼻花香,会因花谢则消失。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这些,才能准确地表现自然美。
观察的对象、范围应集中些,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入手;要帮助学生编拟观察提纲,理清观察顺序,选好观察角度,然后逐步提高要求。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为了培养学生感知自然美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从不显眼的、看来平淡无奇的景色中去发现美。
篇2
应该说,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花了很大力气,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我认为作文教学中缺乏美的教育是其原因之一。所以,还应该将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方法与技巧的同时,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生的美育养成上。
第一,从教育目标看,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直接与美育相关。人类发展到今天,审美已经成为每一个文明人、文明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现在的世界上,缺乏美育的“教育”是种不完整甚至畸形的教育。美育对人的素质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人的心灵有着洗涤与净化的效果。我国在“面向二十一世纪语文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很明显,语文教学把发展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基本任务之一。教师在塑造青少年学生身心素质的过程中,重要任务之一在于把美变为每个学生的心灵财富。语文教师更应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悉心耕耘学生审美意识的土壤,把美的种子撒播其间,让其在学生的心灵间生根发芽并且茁壮成长。英国教育家阿加斯宾塞所说“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就会失掉一半”。作文教学中,如果忽视或抽掉了美的熏陶,那么我们对学生的感化与教育将会苍白无力。所以要使学生作文脱离低级趣味,识别假恶丑并具有抵御能力,美育应发挥强有力功能。
美是学生写作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这样说呢?对学生而言,作文要求写真人真事,写“真”话。而文章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不是所有的现实生活都可写进文章。生活中真人真事只是素材,素材只有经过选材才能成为文章的题材。选材的过程就是运用美的知识认识生活、提炼生活的过程。因为只有那些有意义的真人真事在文章中才有生命力、吸引力和表现力。而现实生活即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可以看成是人类在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所积累的成果与财富。所以在学生的写作中,只有那些反映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真人真事的习作,才有生命力、吸引力和表现力。因而,对学生而言,就是借助文字去表现生活中体验到的酸甜苦辣、领略到的人情关系和心灵的奥秘,即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我们说“美”必然成为学生笔下的主旋律。
第二,从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学生写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从说起”、“说的无味”,他们大部分人写不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甚至不敢写真人真事。此外题材雷同、内容空洞,只会笼统的叙述或空发议论,缺乏生动具体的描写,使作文中人物形象成了没有血肉的空壳。我认为,归根到底他们是缺乏“美”的眼光,而不是缺少生活体验。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人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于缺乏“美”的眼光,导致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视无睹,以致“身在宝山不识宝”。有时,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而美丑不分。可以说,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只要你用美的眼光去观察,用心去感受,都能挖掘出美意。如朱自清的《背影》,事件虽小,但作家用一种为人之子的理解而细致的目光,真切地感受到了老父的关爱之心,感受之深,让读者无不为之心动。这样类似的小事,在我们学生的身边,难道没有吗?不,天下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写到“母爱”时便见雨天送伞,半夜打毛线衣之类的陈事,甚至是捏造的事件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美育的渗透与熏陶。因而,要我们的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还须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一是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范文的评析引路等,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认真去观察,用心去领悟;二是通过各种途径,改变学生对作文的误解,尽快让学生的作文从“假”、“大”、“空”的编造中回到现实生活,回到他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用自己眼光自己的头脑观察身边生活、认识生活。让他们用“美”的眼光去看身边的事。所谓作文先做人,我想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第三,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语文是人类的基础学科,它肩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美育的独特使命。而作文教学正是完成这种使命的最主要的途径,因为从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是学生创造美的集中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就内化成学生的思想美、语言美、行为美。此外语文教学不但要追求这样的美,而且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载体。所以,将美育融于作文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在提高语文素质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还能使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完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大都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在这完整的艺术世界里,一般又浸透了作者热烈深沉的爱憎之情。因此,这样的艺术世界常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文章,表达的正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作家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创作出来的。”(冯友兰《冯友兰谈人生》)情感需要有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而感受生活的前提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就在教会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使之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写出美文。如果我们忽视教育学生认识美的过程,而偏重于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与技巧,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没有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时就去写文章,导致在文中强说愁,有的甚至抄袭捏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自觉把作文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写出高水平的“美”文。
实践证明,让学生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在审美活动中学习,既能得到美的享受,又增长了知识和才干;既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篇3
针对目前作文教学现状,要想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调查,品味课文美、感受美、发现美
常言道: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文章例语)序》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中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只要善于观察,随时随处可以发现美。事实证明,中学生的许多优秀作文,都是精细观察的结果。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敏感度,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同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决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它是一种还须融进作者自我内心体验的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它带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在观察美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想象美,使情感与想象沟通,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二、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中通过写作与修改,表现美、创造美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观察得到的素材,要经过加工,才会有审美价值。
在学生的作文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唤醒学生经过多次观察储存于大脑的“内在图式”,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激情,且授之以法,指导学生选取美的内容,确定美的立意,讲究美的结构,提炼美的语言。
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东西。要珍惜学生偶尔露出来的智慧火花,给学生以创造美的喜悦。例如写《雪》,一般同学都在歌颂雪的纯洁无瑕、美丽多姿。有位同学则毫不客气地贬斥雪的虚伪,用美丽的外衣掩盖世上的丑恶与肮脏;写雪的穷凶极恶,依杖狂风,耀武扬威;写雪的残忍无情,雪压冰封,万木箫条;最后抒写了不怕风雪严寒的意志和迎接春天到来的信心,提示了与“洁白”相对的另一种美的精神。对这种有创意的作文,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并以此为范例来打开其他学生的思路,以启迪广大同学创造美智慧。
作文之后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斟词酌句,反复修改润色,这是提高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不难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促进思考,使学生体味到写作的甘苦,并学习到修改的方法,同时,还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三、通过教师批发与评价,评判美,以美启真,以美引善
篇4
楔子
很冷的雪天,一个小女孩在门前流泪,因为她终于忍不住了,刚才一幕在眼前纷飞,伴着这些小雪花,虽然模糊,但却深深刺痛着这个女孩的心,很疼呀,真的很疼:六岁了,她瞒着妈妈跑出家门,窗外的欢声笑语,好甜好甜呢,是同龄小伙伴们玩耍的声音。“我也要玩!”她兴奋地说。由于身体弱,小女孩一直很少出门,几乎从没跟别人玩过,今天是因为下了大雪,她才终于不听妈妈的话,出了家,希望和小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这可是她一直盼望的呀!此时,她鼓起勇气,等待着回答。小朋友们先是吃惊,接着就皱起眉头,一个大个子男生说:“你?不是我妈妈说的那个邻居丑女孩吗?走开,走开,你这么丑,不想跟你玩!”别的孩子也纷纷点头,接着,就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只留下她,站在雪地里,眼神迷茫......
就这样,女孩呆呆坐在家门口,脸冻得通红,咳嗽不停,但都没有心里的伤害难受。她不想进家,只想就这么待着,等妈妈回来~`~
“喂,喂,醒醒!”女孩睁开眼,一张精致的面容在她上空浮动。她连忙站起来,是一个同龄女孩。“你怎么在这睡着了?”女孩疑惑的表情更显可爱。丑姑娘不说话,她觉得很自卑,自己和她比起来,果然一个是天鹅,自己是癞蛤蟆。“呵呵,我明白了,”漂亮女孩笑了,很灿烂,“你是不是没朋友啊?”丑姑娘略现吃惊,抬起头来看她。漂亮女孩像明白了一切,说:“没关系,我也没朋友,咱们当朋友吧!”她又笑了,像一朵花。“你没朋友?”丑姑娘说话了,她实在好奇,这么美丽的女孩怎么会没人理?不像自己,惹人讨厌。“恩,我妈妈管我很严,从不让我跑远,而我家在那座山头上,不走远,哪有小伙伴呀?”什么?丑姑娘惊得张大了嘴。漂亮女孩指的那座山,上面的房子,不是首富白君豪的别墅吗?那她,不就是那里的公主--白美美吗?这可是她们那边的新闻,谁都知道。漂亮女孩却没注意到丑姑娘的吃惊,继续说:“可今天下了一场这么美的大雪,我可忍不住了,所以就偷偷跑了出来,看见你在这儿睡觉,便叫醒了你。呵,对了,我叫白美美。”果然,丑姑娘想。“扼,我,我叫...”丑姑娘觉得自己在这样一个完美的人面前,根本太微不足道了,便说,“我叫丑丑!”白美美点点头,伸出手说:“好,丑丑,我白美美向你邀请,让我成为你的好朋友吧!”丑丑笑了,她感动极了,握住美美的手,坚定地说了一句:“好!”两个女孩幸福地牵手了......
ps:丑丑和美美成了朋友,她们的友情长久吗?丑丑能在美美的帮助下自信起来吗?请关注这部女孩友情小说(2)
篇5
一、加强创作指导,夯实美育基础
工艺美术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是东城职业技术学校两个骨干专业,其学生群体是东城职业技术学校美育文化的重要力量,其团队的指导教师有着多年实践经验。
一是着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这个创作指导团队有着共同的认识:学生获得认识客观世界,获取文化知识,不仅要依赖于各门理论学科,而且需借助于艺术形象。通过艺术来认识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也是富于理想和激情的,是以美自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如今,这一共识在学校已形成强烈的辐射效应,学校但凡组织学生文体或社会活动,判断的标准之一是这项活动是否对学生以情智的启发和辨别美丑的感悟。结合学生实习期和多个寒暑假,2000年至今,学校共组织九次实地写生活动,每次都组织近百名美术爱好者北上安徽黄山、南下广西桂林等地写生实践。茶山镇南社、威远炮台遗址、松山湖烟雨等都留下学生实习创作的身影。
二是发展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想象和制作能力。学校中的智育一般着重于强化学生对概念、数字、命题、逻辑推理方面的推算能力,而美育则可以利用其直观性,借助艺术手段,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想象能力。如第四届美展中的一组“环保手工艺品”:碎布头、麻袋片、硬皮纸、易拉罐、塑料条、饮料瓶等,经过学生们的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展现了一幅幅亮丽的时尚环保作品,赢得了参观者的广泛称赞。以《莞香》为主题的系列漆画作品展示了东莞乡土文化的艺术韵味,得到市美术家协会的积极推荐,并参加东莞市首届群众文化书法绘画作品成果展。
三是发展和提高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这是一个人在美的感召下所产生的新颖、独特的情感和创作冲动,它可以促进学生把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卢嘉敏的作品《象魂》获得东莞市2011年中小学版画大赛一等奖,谈起获奖经验,她说:“这是自己从生活中汲聚的营养。是从平凡事物中发现有意思的东西,整体观察,局部揣摩,通过分析思考把平常的事物想象成不平常的画面。当然艺术加工是一定要有的,如构图的凹凸对比、色彩冷暖对比等,做到大胆用笔,用刀,细心收拾。”近几年来,师生在市、省和国家的绘画书法比赛中获奖颇丰,仅以学生获奖作品统计,累计获得市级三等奖以上作品就有67件(幅),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卢国安的作品获第16届全国中学生绘画书法比赛一等奖后,于2011年7月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
二、营造美育氛围,陶冶学生性情
走进东城职业技术学校,人们在赞美校园环境优美怡人的同时,总是为学校每一根立柱挂着的一幅幅师生画作吸引而停止脚步,师生们亲切地称之为“文化长廊”。自从学校搬入新校,校园大了,教学场地充裕了,何不把楼与楼之间的连廊和一楼的空间立柱变成师生习作展示的舞台?于是,原来保留的几百幅作品派上了用场……岁月流逝,展示的师生习作也几经轮换,一届又一届学生“接力棒式”地用心经营。由此还引发出“文化墙”建设――原来校园四周的围墙是“水泥灰”颜色,而今,师生们用黄白两色的方块磁砖拼贴出一幅幅抽象的体育运动造型,围墙仿佛有了生命的灵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率作家采风团来东城,专门来看学校的“柱廊文化”和“文化墙”。高洪波一行对此赞不绝口,称赞“东城职业技术学校校园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营造美育氛围,陶冶学生性情,这样的学校五十年都不会落后”。
三、搭建“美展”平台,做好“美育”文章
“教他们习艺的工夫,还要给他们展艺的平台”。通过展示达到推介与激励,这对中职生自信心提升十分重要。从“美展”到“美育”,再从“美育”到“美展”,学生一届届毕业在走向社会后,都对母校美育的熏染难以忘怀,美的追求得以延续,也给了我们积极有益的思考。
篇6
暑假前后,正是故乡杨梅成熟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感兴趣。可奶奶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那是兰花,那是映山红……但我除了和奶奶唠叨上几遍就算完事了。我最感兴趣的是杨梅。杨梅树的样子笨笨 的,不想梅树那样有姿态。如果说梅树是个天姿国色的美女,那么杨梅就是高大挺拔的王子了。杨梅不成熟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使人眼前一亮;杨梅成熟时,那些红艳艳的杨梅点缀其中,仿佛一条公主裙上点缀了许多红宝石。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杨梅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霖,因此不久就长出了毛茸茸,苍翠欲滴的的小叶子。过不了几天,那些合在一起的新芽就打开了。要是在淋几场甘雨,新芽就长大了。那时,整棵杨梅树便开始茂盛起来,十分葱绿。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人们也换上了越来越薄的衣物。原来是热情似火的夏姑姑来了。初夏,下了几场倾盆大雨过后,杨梅树的枝头上便有了绿意盎然的小精灵——杨梅!一些眼尖的小伙伴看见村头的杨梅树结果了,便早早的计算好了她什么时候变红。可忍不住,每天都去看看他。那一段时间杨梅树可受宠爱了。几场甘雨过后,伙伴们惊奇的发现,青涩的杨梅开始变了,变得红红的了。过了几天,杨梅树整一披红戴绿。仿佛是舞会上的明星一般。 “杨梅成熟了!”小伙伴们大声的叫着,跳着,忽现传递着这个消息,不一会儿,整一个村庄都知道了。那一段时间我们可乐坏了。杨梅红红的挂在树上,仿佛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这下可难为我们了,天天眼巴巴地看着杨梅,嘴里的口水可高兴了,不停地流淌着。因而我们总是缠着村长问:“怎么还不摘杨梅呢?”村长却回答:“还早呢,再让他长几天,会更甜更好吃。”可是过不了几天,村长经不起我们的软磨硬泡,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今天,摘杨梅了!我和小伙伴们早早地起了床,鸡还未打鸣,就早等候在了杨梅树下,大家都挎着篮子。叔叔也来了,只见他三下五除二“噌噌”的爬上树,手一下一下熟练得摘着杨梅。小伙伴们也抱着树,使劲地摇啊摇。看啊!那颗颗“红宝石”掉落了下来。砸在脑袋上,衣服上可没有人叫一声。我们都在想待会就可以吃新鲜的杨梅了。摘完了,大家赶快捡。看,那篮子粒粒“红宝石”多么新鲜啊!再看看小伙伴。有些嘴馋的,直接捡一颗放到嘴里。轻轻咬开,汁水在嘴里飞溅,汁水从喉咙里咽下去,那滋味妙不可言。舌尖也沉浸在酸中带甜的美妙滋味中。我提着篮子赶快回家,让奶奶清洗好杨梅,在太阳底下暴晒几天,收在铁盒子里,全年都可以享受它那可口的滋味。
秋姑娘来了,她给杨梅树带来了缤纷色彩的衣服。
篇7
短暂的美和永恒的美怎么能相比?
居里夫人有着跨越百年的美丽,美丽永垂不朽,是因为它的外表吗?居里夫人为了提取镭美貌都不要了,可见美貌是不受重视的。我国古代的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都讨论过美的问题。在西方的古代也有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德莫克利特、苏格拉底等先哲涉及美的本质的探讨。对于美每个人都有看法当然讨论的结果也不一样,总之美丽绝对不是外表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无数女孩子听了这话都开始减肥啊减肥 ,古往至今有多少拥有美丽的人然而有多少永远留在人们心间,没有美丽的外表却被称赞的却数不胜数。嫫母长得形同夜叉,丑陋无比,然而屈原在《楚辞·九章·惜往日》中赞美嫫母智慧超群,因而她得到了我们的始祖——轩辕黄帝的赏识,并娶她为妻。嫫母发明了养蚕缫丝,把丝织成绸子后,又染上各种颜色,用来做衣服。我认为她是最美丽的。
“美与丑是没有界限的,并不是美丽永远和丑陋划清界限,两个层次,美丽也许是祸也许是福,丑陋也一样。上帝虽然赐予你的外貌但是他没有决定你的一生。”这是妈妈送给我的话,妈妈还说过“丑陋就像是一个考验,能从丑陋里站起来不自暴自弃就是成功了。”听了这些话有颤动也有懊悔,自己不就是外貌第一吗?用外貌衡量人吗?“你看那男生真帅啊!”“你看那女生,漂亮啊!”这已经成为了一些人的口头禅,用外貌衡量人的人比比皆是,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丑陋的人不一定不帅气,也不一定不漂亮,只不过是你没有发觉而已,发觉的不是外表而是心啊!
篇8
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
密密麻麻地落在田野里,草地上,屋檐上。雨水汇聚成流,坠入门前大石上。门上青瓦琉璃,门旁青苔爬满。推门而出,撑一墨伞,观赏这初夏之雨。清爽的风扑面而来,带着泥土的气息,踏上青板小路,望路边树翠草青鸟漉。走在桥上,望两边河水慢慢流动,雨进水中荡起层层涟漪,一个个水圈蔓延开来。雨落地之声,不绝于耳,甚是好听。
雨天其实很美,只是人们只看到了它的坏处,而忽略了它的美妙之处。
只是,少了同观之人
篇9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逼真;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53-01
著名教育家、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要有生成性,有生成性。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因此语文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中来,就必须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提出了著名的情境教学理论。真——情境教育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情——情境教育注重以情激情,以情启智;思——情境教育营造广远的意境,宽阔的想象空间;美——情境教育以美为境界,以美育人。而传统教学仅凭教师的嘴去创设教学情境必然会显得力不从心,学生也未必能理解、感悟教师创设的情境。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就必然得到广泛应用。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的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其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感知。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一、用影像材料,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件苦事!怎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兴趣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动力。作为教师,每个人都希望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在一种高涨而积极的情绪中从事学习和思考,那该多好啊!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学习被动。 于是,在教学中我尝试选择一些适当的时候,放一则故事、一幅幻灯,播放一段录像或一首音乐。以 “声”激趣,以“画”激趣,以“境”激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荷叶圆圆》一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描写了夏天小池塘里的美丽荷叶,小伙伴们都喜欢荷叶,把荷叶当成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本文,能让学生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荷叶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动态的池塘荷叶,学生看到生动美丽的动画,都忍不住发出了呼喊“哇!”然后我将画面定格在一片荷叶上,让他们观察荷叶的形象,由此展开对荷叶的认识。根据荷叶的特点,学生便很容易了解小伙伴们为什么把荷叶当成“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还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设想自己能把荷叶当成什么,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可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结合课文,用音乐创设一个情——情境
有位老师在教学《太阳是大家的》一课中,给课文配上图片和极富煽情的音乐的图片学习课文,理解了太阳更多的作用,让学生感悟到别的国家的小朋友在等着太阳,由于前面学生对课文韵律的熟悉,配着音乐的图片播放学生自然地写出了自己的诗,接着给学生配乐让学生朗读,学生入情入境,对世界和平的渴望油然而生。运用多媒体的形、音功能,让学生自然受到情境的陶冶,人文和语文的读写能力自然地生成。
三、精选视频片断,给学生创设一个思情境
在上《亲情》作文课时,有位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好,然后播放了一段一父母作好丰盛的一桌热汽腾腾的晚饭,先后接到儿女不回家吃饭,老两口黯然神伤的情境的视频。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了亲人是多么需要我们,我们却经常没注意到他们的感受。这时学生的话匣子轰然打开,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平常对亲人不关心的事,接着老师以播放了配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将学生的情感推到极致,学生酣畅淋漓地说出自己对亲人的爱,作文顺理成章的完成了。
四、用动画、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美——情境
篇10
——On Sister Carrie
Carrie was such an ordinary rural gir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Sitting on the seat of a bus, she couldn’t help feeling exciting at the sight of the metropolis’ spectacle. She was impressed deeply by large crowd on the avenue, the spacious square or tall buildings.
Far more different from other heroines, Carrie was not a plain pure angel like Snow-white, nor was she brave enough to be a heroine of revolutionist or even a reformer, nor was she so clever as to be a successful career woman who start from scratch.
What attracted her most, after her entering this huge metropolis was the incredible fineries, fashion shoes, smart handbags displaying in the shop windows, the jewellerys shining brightly behind the glass. She dreamed that one day, she could wear all of these, jogging gracefully into the most luxurious hotel with focused sights of admiration.
And this was not merely a dream. Because she had large eyes which can earn others’ sympathy, even love. She had wonderful figure which can win others’ hearts. However, anything she got, anywhere she reached, had not come from her ambition. Things happened, and then she accepted. That’s what she had just done — just to accept willingly from the bottom of her heart. She was not at all an evil woman who would give anything for the fortune or fame. However, she would give uo something for a better life when her instinct defeated her intellect.
That was Carrie, a girl had her own desire, a human being just like many others in the realistic world.
There’s one sentence written in chapter VIII:” When this jangle of free-will instinct shall have been adjusted, when perfect understanding has given the former the power to replace the latter entirely, man will no longer vary.” However, how many people can go that further.
- 上一篇:关于校园的作文
- 下一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