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名言名句范文

时间:2023-03-20 08:5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阳节的名言名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重阳节的名言名句

篇1

一、选编教材,打造诵读之本

国学经典诗文浩如烟海,因而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内容十分关键。我校组织语文教师选编了三册以唐诗宋词为主要内容的一套经典诵读教材,供低中高年级学生使用,教材试用两年后,师生都反映内容太单一。于是我校又选编了第二套以《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孟子》《大学》为主要内容,附注释、译文的六册教材,供1-6年年级学生使用,又试用了两年。去年九月,我校参照沙市实验小学的教材第三次进行了改编,形成了一套含经典诗文、名言警句于一体的诵读教材。为诵读活动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营造氛围,激发诵读之情

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塑造,具有无声的熏陶和感染的教育功能。为了营造浓厚的经典文化氛围,我们将刻有“书香”“墨趣”“乐园”的石刻放在校内显眼的位置,点染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旨;精选古诗文中名言警句,布置在教室四壁和楼道;校园内看似随意放置的石头上,雕刻了雅行、诚信、思、勤、悦等充满书香的提示语;在校园广播、橱窗、班级板报等媒介中,开辟了国学经典诵读专栏,并定时更换;将武术操曲目变成古筝曲;使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如此校园文化氛围的打造,让学生时时沉浸在书香中,犹如聆听圣人的教诲,激发了他们诵读经典的兴趣。

三、开展活动,探索诵读之路

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在我校可谓“三起两落”: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诵读要求严格。诵读经典讲求语速、语调,语速不急不徐,语调抑扬顿挫,现在学生生活节奏较快,听到诵读经典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二是诵读形式机械单一。学校诵读经典,往往采用比较强硬的手段,要孩子死记硬背,使他们感到了苦和累;三是诵读收获甚微。诵读经典,学生背了,但不懂得意思,时间一久,渐渐淡忘,所存无几,部分家长、学生甚至认为诵读没有多大用处。基于上述原因,我校围绕“国学经典诵读途径与形式展开了探讨和研究,经过实践找到了以下几种有效的方式。

1.游戏诵读。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我校班主任、任课教师试着在游戏过程中融入适当的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跳绳、踢键子、玩溜溜球、转呼啦圈时,一边活动一边背《三字径》《千字文》,这样,学生就能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精选诵读。对于经典诵读我们主张既要诵读经典原著,又要取其精华。诵读经典原著,以便学生能整体把握其内容,又体现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尊重。取其精华,是便于学生吸收。今年上半年,五年级在诵读经典的展演活动中,选出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的名句,分为勤学篇、孝敬篇、爱国篇进行诵读,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刘玉洁同学在感恩母亲的习作中,适时引用了“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名句,不仅提升了习作的深度与高度,让同学们听了她的习作羡慕不已,同时也说明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已经根植于其心,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诵读经典的快乐。

3.书画诵读。学校成立书画兴趣组,学校开设固定专栏——古诗文配画,让有书法特长的学生,定期展示他们的书画作品,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书与画的结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特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经典诵读由原来单一的诵读扩展到读、写、画的结合。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经典兴趣,也增强了学生诵读理解经典的能力。

4.节日诵读。我们把经典诵读与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相结合,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开展相关古诗文的征集、诵读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置身于传统美德的熏陶之中,修身养性。

5.表演诵读。每年六·一的学校艺术节上,上台表演经典诵读的节目已是各班的首选,有班级集体诵读,也有家长、学生、老师同台诵读,还有经典诵读与武术表演的结合,经典诵读与舞蹈的结合等形式多样的表演活动,激发了师生诵读兴趣,彰显传统文化魅力,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持久实施,彰显诵读之效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目前,正处于初中阶段成长时期的学生,其自身文化底蕴、知识体系尚未发展成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还并不深刻。所以,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初中语文教学应担任着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重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培育学生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蕴,养成博大的民族情怀。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概述

语文教材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良美德的重要载体,其中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容是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大纲拟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关键性因素。初中语文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中国文字”,是体现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内涵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精神表述的重要依据。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呈现的“诗、词、曲、赋、散文”等经典文学作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承载着我国悠久历史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精神文明理念与精神财富,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经典文化内容,可使其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了解到我国历史文明的意义与伟大,从而形成自主传承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另外,初中语文教材中创作的《孙权劝学》《木兰诗》《陈太丘与友期行》等课文,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精神文明,也就是“礼仪”,这一精神文明的存在,对于提升初中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是传统文化内容渗透最有价值意义的一种体现。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解析

传统文化是最能体现我国独特民族特色与民族精神,弘扬历史发展遗留的重要思想、文化精神与艺术宝藏的重要依据,是社会与国家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永恒动力。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载体,初中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的渗透,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关键所在。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思想等方面共同发展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发展成熟,其是明辨是非能力也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所以在此阶段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品质,帮助其形成优良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与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相比,传统文化的渗透让语文教学内容、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身心投入语文教学活动当中,从而起到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形成良好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高素质人才等关键性作用。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

(一)深入挖掘教学素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入较多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编目,如七年级的《论语》《木兰诗》《游山西村》;八年级的《核舟记》《孟子》;九年级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屈原》等,这些文章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篇目,里面的名言名句都体现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仅可通过精心筛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对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字、句、词、篇和所表达的主旨等方面,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挖掘、探究,便可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到良好的传统文教育熏陶作用。同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身心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时刻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以丰富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等方面为切入点,通过详细解读、注释理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与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深入研究文章内所撰写的主角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并掌握文言语言朴素简练的写作特点等。这样一来,不仅可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与意义的理解,还可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真正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渠道,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可通过开展传统文化作品的诵读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篇章、国学经典,进行自由诵读、咀嚼体悟,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与消化,以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实现传统文化外化于身、内化于行,铸造人格的支柱,在无形中实现对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传承。其次,还应大力倡导读书活动,结合本阶段学生年龄特点与个性喜好,为学生推荐一些名人传记、课外读物等,要求其必须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比如,为学生拟定读书计划,每学期至少组织参与一次读书交流会,利用假期时间,将一些中国古典名著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在上课时期进行朗读等,并为表现优异者先进典型奖、实物奖等,以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其次,还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如开展以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为目的的专题讲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古诗文交流会、观看优秀历史人物事迹影视作品讨论会、组织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历史文化遗迹等,都是传承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方法。

(三)关注中国传统节日,利用传统节日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型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挖掘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在此过程中,事先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在实践体验中学习语文和传统文化知识,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去探究、去体验、去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情与精神文化内涵,以起到良好的文化传承作用。例如,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增进学生对端午节的深刻理解,而并非仅停留在片面的理解,让学生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初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开展以“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型学习活动,让各大学习小组分别调查研究端午节的地方习俗与活动形式、各地端午节的民俗特色、有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歌赋、端午节的起源传说等。并进行收集、整理,在上课时发表演讲,讲述自己对端午节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大意了解,讲述有关于端午节的趣事等,以便增进对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了解,实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