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虽有名马范文
时间:2023-04-07 16:2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故虽有名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此文中,韩愈首先点题: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这就与常人的观点不同。通常以为,就是伯乐没有,千里马不是还在那儿吗?何况伯乐是人,与马何干?而韩愈的观点就是: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哪怕千里马就在眼前!
论点一出,你要以理服人呀!所以韩愈举例说明:没有被相中的千里马,只能在“奴隶人”手中受辱,只能死在马槽之内——谁知道你是千里马?
然后再举例:由于不知道你是千里马,所以就不按千里马来使用,你千里马再好,表现不出来,无用!于是,也不按千里马的标准来喂养,千里马的才能就更加湮没不为人知了。这时,吃不饱的千里马和一般的马相比也无什么出众之处,于是更加悲惨了。
韩愈最后又举例:千里马不服呀,于是“鸣”——叫呀——我是千里马!可是,由于没有伯乐。无人理睬呀!而此时,你却拿着鞭子对着眼前的千里马说:天下无马!一个有眼无珠的“饭桶”活灵活现在人们眼前。千里马的悲哀——没有伯乐!
杂文的逻辑应当遵循数学证明的逻辑:充分必要条件。即“是”且“只能是”的逻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说明问题之意,叫人无懈可击。你看:韩愈此文,连标点符号在内,178个字!把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不是从伯乐和千里马的不同角度而阐述的淋漓至尽?!美文当如斯也!
当然,韩愈毕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若此文再加入论述:伯乐因为一己之私而指千里马为驽马——说不行你行也不行,则论述就更加完美了。
附:狗尾续貂之杂说四。
篇2
我们也许知道,农历五月天气燥热且少雨,几乎是一年气温最高的时节,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这时候地球的阳气已经开始消减。
何谓午马
午者,仵也,亦云萼也。仲夏之月,万物盛大,枝柯萼布于午。淮南子云:午者忤也。三礼义宗云,仵,长也,大也,明物皆长大也。
为什么说‘午马’就盛大了呢?这是一个时空的问题。从时间上,午时,午月都是一天和一年中最旺盛的时候。午时,阳光最灿烂的中午时分:午月则是盛夏,万物最茂盛的季节。从空间上,《奇门遁甲》中午处在离的位置,属景门,在正南方。 “景”宇,有景色秀丽之意,属中吉之门。在中国,亚热带的南方一年四季苍翠满目,永远是夏天,也是植被最丰富的地方。
午马非常特殊,它是阴阳的结合体。马作为图腾属阳,五行属火,至刚至健,但是午火却是阴火,何也?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这就是说,到“午”的这个时节,已经阳极而衰了,地气开始一阴生,从八卦上看就是天风嫣卦(上乾下巽)。午火的本质与巳火相对。巳火上期解释过,是太阳之火,是阳火。午火中蕴含的是丁火,也就是阴火,更明白的解释是地上的火,也就是人工火。
因此午马就有一种外刚内柔的性格。我们看到万马奔腾,桀骜不驯,但是它却是人类的好朋友,被驯服的马温顺而忠诚,是人类最好的伙伴。
在古老的中医理论里有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这其中就是一个阴阳冷暖和谐的问题。冬天可以吃冷饮,而夏天反而不行,这就是中医阴阳理论。因为冬至以后一阳升,在阳气上升的情况下,吃冷饮反而不会把身体吃坏,因为,身体内外的冷热是均衡的。而夏天,尤其午月以后,阴气已经上来,在南方,这个季节老房子都会长绿苔,墙皮都会被阴湿,人体也是一样,外热而内寒,吃冷饮容易让体内的燥气难以发散出来,反而让体内的阴阳失衡,导致生病。
总之,午马,已经是盛极而衰的时节,大地万物不在继续生发。
图腾:马
物质:丁火(炉中之火,锻炼金属之火)
颜色:红
方位:南
时间:11:00-13:00
季节夏季(芒种、夏至)午,极盛之火,火势猛烈,暴躁,是由盛转衰
龙马精神
马在人类发展史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不仅因为它是人类的“好朋友”,更是在工业时代以前主要的代步工具。古代人对名马的喜爱,就像现代人对名车的追捧一样,是地位、荣誉,金钱的象征。
在中国,马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周礼・夏官・度人》说:“马八尺以上为龙。”祖先们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易经》中干脆说: “乾为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生生不息……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它身高八尺五寸,长长的颈项,显得伟岸无比。骨骼生有翅翼,翼的边缘有一圈彩色的鬓毛,引颈长啸,发出动听而和谐的声音。这是多么神采骏逸的形象,多么潇洒昂扬的身姿。
马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所以善相马的人又被喻为善识才,善举才者,也就是伯乐。人才的埋没或缺乏表现的沉闷局面就被叫作“万马齐暗”。韩愈《杂说》中的《马说》是我们上中学时必须背诵的文章,千古美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见外,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名将与马
名将常常伴随着名马的事迹代代相传。
项羽最爱乌骓马。乌江败北,乌骓不忍离去,项羽抚马唱曰“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记载: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及败至乌江,谓亭长曰: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以赠公。”
的卢马因救刘备一命而扬名。关羽千里走单骑靠的是神驹赤兔马,追随刘备征战一生。秦琼,跨下黄骠马为他建立累累战功。
《张骞传》中第一次提到汗血宝马,“元狩中得乌孙马好,名日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日西极马,宛马日天马。”到唐代,因为唐朝的强大,西域赠名马更多。有记载的是唐天宝年间,大宛进汗血马六匹。唐朝皇帝偏爱名马,唐太宗有十骥,《唐书》记载“骨利干遣使献良马十匹,唐太宗为之制名,号为十骥:一日腾霜白,二日皎雪骢,三日凝骢,四日悬光骢,五日洪波瑜六日飞霞骠,七日发电赤,八日流星聃,九日翔麟紫,十日奔虹赤。唐代宗有九花虬,唐明皇有照夜白,唐德宗有玉花骢……”
马与民俗
马不仅仅在皇权中占有重要的意义,在世俗的百姓生活中,它同样被崇拜。
在中国,自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以来,人们就开始驯化马。许多古籍中有“相土作马乘马”的记载,作乘马就是用四匹马驾车。作为运载的工具。
汉民族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为全羊一只。
对马的崇拜更多流传于北方游牧民与游猎民族中。
蒙古族被称之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的孩子刚会走路就会骑马。他们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这天,牧民们穿上节日盛装,骑着马并带着马奶酒,赶到指定地点,然后准备节日食品。太阳升起时开始赛马,参赛的马匹为两岁小马。比赛结束后,人们分别入席,在悠扬的马头琴伴奏下,纵情歌唱,开怀畅饮,一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载着余兴纷纷散去。
藏族视骏马、青年、长刀为吉祥三宝。在骑马放牧过程中,马和人都是护牧守群的主体生命。藏族将马与人在生命的意义上,提升到共同发展人类畜牧生存的“生命兄弟”这样的高度。藏族很早就把马看成是一种具有灵性的通神之物。自佛教入主藏地以后,必然在其神灵系统中给马留下一席之地。最典型的是在佛教的诸护法神中出现了一个马头明王(亦名马头金目4或马头观音)。藏族在宗教活动中将马作为对超自然力信仰的媒介物来对待,体现了藏族在精神层面对马的役使,这种役使来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马的依赖。
篇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正因为韩愈,人们历来都很感谢伯乐先生,世世代代的千里马更是渴望“常有伯乐”,并与之有缘,时常遇上,以不坠青云之志,实现其“日行千里”的抱负。
但要伯乐先生能公正地挑选千里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其一,他要独具慧眼,能从一群马中看出哪一匹能日行千里;
其二,他自家和亲戚家没马,不存在为一己或家族谋私的前提和可能;
第三,他有用马的推荐权。不然,就是选到了千里马,人家不接受,它没用武之地,也是白搭。
在这三个条件中,最为关键的是第二条:他本人和直系亲属没有马。可事情演变到千年之后的现在,事情已发生变化。如果说千年以前的伯乐先生,能把千里马从马群中挑出来,使马尽其才的话,现如今,这样的概率已经很小很小了。这除了现在有“千里马太多、用马单位太少”这种僧多粥少的情况之外,对千里马来说,最不幸的是伯乐先生自家也养了马,甚至堪称养马大户,雪上加霜的是,他的七大姑姨,大多也是养马专业户。
当然,他慧眼尤在,依然看得出哪匹马是日行千里的千里马,哪匹马是只能拉拉磨、运运草的平常马。只是,伯乐先生自家和直系亲属家也有了马之后,他一样免不了受限于人之常情,在“举外不避仇,举内不避亲”的幌子下面,他把自家和亲戚家的常马、驽马、跛马、病马、劣马全都推荐到用马单位,当千里马使唤。那些没有日行千里能力的常马、驽马、跛马、病马、劣马,到了千里马的岗位上,虽没有千里马的能力,却享有千里马的待遇,它们拿着千里马的俸禄,“一食或尽粟一石”,养尊处优,膘肥体壮。仅仅是这种待遇,才使它们找到了一点千里马的感觉。
这世上,如果伯乐先生自家有马的话,还不如没有伯乐先生,因为伯乐先生作为鉴定千里马的权威人士,他的知名度极高,社会各界对他的信任度也极高,千里马的命运全掌握在他的手中。失却公正、公平原则的伯乐先生,他的误导既毁了千里马的前程,也误了用马单位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世无伯乐”,然后才是千里马和用马单位的幸事。盖没有伯乐先生,不识千里马的用马单位只能良莠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正因为如此,不定也会像熊瞎子胡乱掰到成熟的棒子似地夹进几匹真正的千里马。而循私情的伯乐先生,因为识马又不用千里马,只推荐本人或亲戚或圈内友人的马匹,人们又信赖他,以为只有他推荐的马才是千里马,于是就只接受他推荐的马,与他不沾亲带故的千里马,即使日行千里也无望。似这样,千里马得以马尽其才的概率,不是还不如让外行胡乱地挑来得高吗?
伯乐先生,经过千年修炼,如今他已拥有重权,这使他更可以不问能否日行千里,都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家和亲戚家的马分别安排到自己的部门和他的“兄弟单位”,使它们各得其所,各各占据要害岗位,有吃不完的黄豆和嫩草。真正的千里马只能让它去扑老鼠、拉磨盘,还常常被斥责,说它扑鼠不如跛脚猫,拉磨不如瞎眼驴。当千里马上了年纪之后,伯乐先生又对他说,要不是你年事已高,已经成为只能伏在槽枥里的老骥,完全可以胜任日行千里的重任。好像千里马没有青壮年,是从少年时代直接跨越到老年时代似的。
篇4
王文婧: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吟咏马的诗句。如:《齐风・载驱》中有“四骊济济”的诗句,写四匹黑马很强壮;《小雅・四牡》有“四牡”的诗句,写四匹马“马不停蹄”;而《小雅・白驹》共四段,每段以“皎皎白驹”(洁白的马)起兴。此后,有关马的诗文层出不穷,不胜枚举。
张晗瑾:战国后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名篇《离骚》中就有表示诗人愿乘骏马奔驰来为楚王充当开路先锋的诗句:“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左甜:汉武帝刘彻的《天马歌》是一首专门咏马的诗篇:
太一贡兮天马下,
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万里,
今安匹兮龙为友。
此诗咏天马,形神兼备,堪称中国诗歌史上较早的一首通篇咏马的佳作。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马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中咏马的诗句和诗篇数量多,质量也高。大诗人李白的诗中就有一首《紫骝马》: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苏志丛:唐诗中咏马的作品质量高,从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可窥见一斑。全诗如下: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是一首咏马抒怀之作。前四句是实写,写马的来历;后四句由实写转为虚写,写马的气概、马的品格,并以马比喻房兵曹这一人物,希望房兵曹能为国建功立业,将咏马与咏人有机结合起来,也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这首咏马诗篇,堪称中国马文化的代表作。
韦韬:还有著名诗人李贺,他以《马诗》为题的就有23首。如: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显然,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其他著名诗人如王维、王昌龄、岑参、杜牧、李商隐等,也都有咏马的诗篇或诗句。
袁朝霞:有关马的文章也相当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唐宋家”之首韩愈的名篇《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发人深省,读之,令人赞赏不已。
李家兴:有关马的笔记小说也有不少,内容也很丰富。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之《女化蚕》篇,记载了一则与马有关的传说。
远古时,有一个女子,父亲远征,家中仅有她一人,养了一匹马。有一天,她因思念父亲,就对这匹马戏言道:“你能为我迎得父亲归来,我就嫁给你。”马听此言后,就脱缰而去,一直跑到这女子的父亲处。其父看到马很惊喜,便骑马回到家中,从此,对马“厚加刍养”。但马不肯食,见其女出入,动辄“喜怒奋击”。这女子就将其中的缘故告诉了父亲,父亲则“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一日,这女子拿着马皮跟邻女玩,对马皮说:“你是畜生,怎么想娶人为妻呢?招来屠杀剥皮,又何苦呢?”话未说完,马皮就将此女卷走。过了数天,在大树枝间,人们发现,该女与马皮皆化为蚕,“而绩于树上”。邻女“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而将其树命名为“桑”。桑,即丧。后来,人们祭拜“蚕神”,希冀养蚕丰收。
此马对女子的爱是那么执著,以至死后马皮卷走女子双双化为蚕神,这是多么神奇的传说呀!
李广:近现代也有许多写马的诗文,如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
凤霞:还有周涛的《巩乃斯的马》,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见了。”多么形象生动啊!
…………
篇5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校正(xiào) 虬枝(qiú) 澎湃(bài) 揠苗助长(yàn)
B.脱臼(jiù) 秀颀(qí) 荒诞(dàn) 惴惴不安(zhùi)
C.破绽(zhàn) 咂舌(zā) 狡黠(xiá) 舐犊情深(shì)
D.蕈菌(xùn) 附和(hè) 按捺(nài)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 冲耳不闻 戳穿
B.浮想联翩 潜滋暗长 彬彬有礼 锤炼
C.妙手偶得 不屑质辩 虎视眈眈 漫骂
D.涸辙之鱼 光彩熠熠 死心踏地 谄媚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岁赋其二(征收) 把酒问青天(握) 扁鹊见桓侯而还走(回转,掉转)
B.时而献焉(指蛇) 才美不外见(看见) 蹴尔而与之(踩踏)
C.何苦而未平(愁)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
D.寒暑易节(容易) 烟笼寒水月笼沙(笼罩)为人谋而不忠乎(诚心诚意)
4.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的句子,恰当的顺序是___________(3分)
汉字的字形跟字义、字音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字可以从它们的字形联想到字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字可以根据它们的组成部分推测出字音、字义,___________ 。
①有些字可以根据它们的组成部分大致猜测出字义
②例如“休”“采”“明”“炎”“矗”
③例如“木”“山”“日”“走”“上”
④例如“沐”“梅”“苇”“缎”“铜”
5.名著阅读。(4分)
(1)英国作家___________(填人名)在作品《___________》中借主人公周游四国的奇特经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尖锐矛盾,很有讽刺意义。
(2)火焰山挡住了西行取经路,引出了孙行者三次借调芭蕉扇的故事,请简述三次借调的主要情节。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的新闻。(不超过20字)(3分)
新华网辽宁频道10月7日消息:今年辽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夏旱,上百万农户受到农作物减产影响。但由于全省农民投保面达到近40%,初步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历史,避免了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现象的发生。
旱灾发生以后,辽宁省财政厅积极督促经办保险公司做好农业保险理赔工作,尽快将赔款发放到农民手中,有效发挥了农业保险的抗灾救灾作用。到9月末,三家经办保险公司已基本完成了查勘定损工作,理赔资金也已陆续发放到了受灾农民手中。鞍山、抚顺、丹东、阜新、铁岭、朝阳、盘锦等市的26万户投保农民喜获保险赔款达2亿元。
7.请用下面所提供的词语,组成一段以“”为中心的景物描写。(40字左右)(3分)
秋天 傲然挺立 凋零
8.默写(8分)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4)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6)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7)生亦我所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班的学生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写一副对联送给班主任。名句中巧妙的比喻正是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这一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9—13题。(16分)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途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④。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⑤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辞:谢绝。⑤奚:何,什么。
9.解释加点词。(4分)
(1)秋水时至 (2)河伯始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10.断句(2分)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11.翻译句子。(4分)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篇6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激励德育;以人为本
农村中职学校是我国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校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国家建设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视。然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德育模式已经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当前的中职教育的德育模式在必要性、知情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农村中职学校激励德育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我国农村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推广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一、以人为本是激励德育的理论基础
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特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确立“以德立校”的德育指导思想,积极树立“立人先立德”的管理方针,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并根据学校的总体办学思想,确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定位,树立了农村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三大理念”:
1.以人为本,激励为先。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青少年个性发展的规律,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攻坚克难。
2.以“实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命。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由“由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为了培养学生继承革命传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情感,我校在2010年国庆期间开展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校政教处、团委和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了部分学生到革命老区,红色首府祭拜先烈,清扫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前宣誓等活动,激发学生追忆先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教务处、政教处、团委会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有奖征文、演讲比赛、红歌传唱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摆脱一成不变的单纯凭经验的德育管理思想,让德育工作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我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中通过行为引导,反复训练的方式,教师做到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发展来改变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
二、营造激励环境,构建激励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德育最基本的途径与手段。随着人类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传统的把教育理解成为知识的传授与灌输的观念,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更多的人把教育对象——学生,不仅理解为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而且还理解成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学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建构。学生主体地位的建构是一个动态、一系列内在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教学既要遵循这个过程,又要促进这个过程发展。这既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目标。在德育领域,没有这样一个主体建构过程,即使学生有了“知”,也不会是“真知”,更谈不上“信”与“不信”了,所以德育课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学习过程,促进学习主体的建构。
第一,课堂教学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索与实验,它不是去追求外在的还没有打上人类实践印记的那个“自然”,而是直接占有人类实践已经取得的成果。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形成知识化的理论过程与人类采用最简捷的方法吸取前人经验的学习过程,从认识规律上讲是一致的。当将人类经典的原创的认识展现或再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不但能认识“知”,理解“知”,更重要的是逐步形成认识“知”的过程,形成方法、能力和态度,得到人生智慧的启迪,此时的“知”,才有可能成为“真知”,才有可能由“不信”变为“真信”。
第二,人类任何一个理论化知识,都是客观世界的一个反映,是在综合的、复杂的人类实践中抽象出的一个符号化的认识。然后再用概念、原理等形式建立自己学科的知识体系,用以指导人类的实践。抽象化的概念、定义和原理等只是人类运用的一个学科化的“符号”和“语言”,简单的“符号”和“语言”输出对学习主体的建构没有任何意义。
在德育课教学实践中,只有通过引导学生与人类认识世界过程的历史的联系、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现实的联系、与学生个体认知结构个性化的联系,才能够促进主体建构过程,才有可能解决德育目标中“知”和“信”的问题。这才是中职学校德育课完善的过程化课堂教学。
三、引进企业文化,用正确的企业德育观引导中职德育实践
提高农村中职学校激励德育的实践,不仅要靠农村中职学校,还要依靠企业。农村中职学校和企业在提高农村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是沟通中职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是中职生实习的平台,也是对中职实习生进行德育的主体,要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就必须引导企业重视中职生德育实践,树立正确的企业德育观。
1.企业文化要有德育的功能。通过两所农村中职学校的问卷调查显示:关于“你在实习期间,企业文化对你的影响”及“为什么”的时候,大多数回答集中在:自己实习期间学会了“团结”,感受到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企业文化让大家凝聚在一起”,这表明,中职生对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团结”,“遵守职业道德”“和谐”等企业精神印象最深。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具有群众性、思想性、渗透性和娱乐性。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以追逐利益为先的企业而言,道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且能够使企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和更大的成功。
2.企业制度要有对德育的规范。通过两所中职学校的问卷调查显示:关于“你有违反校纪的情况吗”的问题,30.1%的人选择“偶尔”,69.9%的人选择“没有”。 然而,关于“在实习期间,你有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情况吗”的问题,8.1%的人选择“偶尔”,91.1%的人选择“没有”。可以看到学生到企业实习后,违反纪律的行为减少了,这说明企业规章制度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具有很好的约束力。
3.企业带教教师要言传身教。通过两所农村中职学校的问卷调查显示,关于“你认为实习企业的带教教师最重要的是拥有_____”的问题,56.2%的人选择“职业道德”,26.7%的人选择“良好的专业技能”,14.3%的人选择“扎实的理论知识”,2.8%的人选择“其他”。这表明,在学生心目当中,“职业道德”是企业带教教师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4.企业领导要有德育的理念。企业领导是企业的决策者,企业领导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身心素质。韩愈的《马说》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再优秀的带教教师,如果得不到企业领导的赏识和重用,必将如水淹没于大海之中;相反,一个品行极差的带教教师,一旦被利用,必将误人子弟。
四、通过道德教化提高中职学校激励德育的实践
道德教化,即道德的教育和感化。董仲舒曰:“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法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美俗也。”儒家把教化作为治国的根本,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了教化的重要功能。道德教化是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主要渠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开展:1.教化目标要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2.教化内容要体现生活性和实用性;3.教化评价体系要体现科学性和灵活性;4.教化保障制度要体现稳定性和发展性;5.教化环境要体现人文性和主流性;6.教化方法要体现个体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杨静.中职德育实效性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
[2]傅洁明.中职生德育课成绩评价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9(9):120.
[3]张荣胜.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不断提高中职德育的实效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