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翻译范文

时间:2023-03-18 20:4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儿垂钓翻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儿垂钓翻译

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77分)

1.

(1分)根据课文《小儿垂钓》内容填空

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

2.

(6分)按拼音写汉字。

méng

měi

miào

róu

mǎn

shí

ché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3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蓬头________

莓苔

侧坐

________

借问

路人

________

稚子

4.

(10分)默写古诗

池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小儿垂钓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2分)多音字组词。

应yīng________

yìng________

6.

(2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按课文内容填空。

路人________遥招手,怕得________不应人。

7.

(5分)按要求写句子。

用“侧坐”写一句话。

8.

(3分)拟人句大擂台。

例:风把我的手巾吹到地上。风把我的手帕扔到地上。

①雪花在天空中飘着。   ________

②小鸟在树上叫着。  ________

③小花展开了花瓣。 ________

9.

(2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成语大比拼。

惊天________

小儿________

10.

(5分)读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说说小孩是怎么做着钓鱼呢?

11.

(5分)读课文《小儿垂钓》,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①蓬头

②稚子 学

③垂纶

12.

(3分)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蓬头________

稚子________

垂纶________

13.

(5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解释词语“蓬头”的意思。

14.

(3分)读拼音,写词语。

péng

tǒu

zhì

chuí

lú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5.

(5分)用下列词语“路人”造句

16.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稚________

侧________

遥________

艇________

雅________

测________

摇________

挺________

17.

(4分)默写《小儿垂钓》这首古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8.

(5分)读诗文《暮江吟》,翻译诗句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二、阅读理解题

(共4题;共21分)

19.

(5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说说“纶”是什么意思?

20.

(5分)读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文中“莓苔”是什么意思?

21.

(5分)读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说说小孩在哪钓鱼呢?

22.

(6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77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二、阅读理解题

(共4题;共21分)

19-1、

20-1、

21-1、

篇2

摘要:

古诗,这个离我们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悠久历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中国人,她是我们的骄傲,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读懂她,理解她。然而,作为孩子,她到底能理解多少,能领悟多少?作为教师,我们又如何来实现《课标》的要求呢?本文将从“让孩子在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魅力”,“在读中体会”,“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谈谈孩子自己的体会”这三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小学低段语文古诗教学的实效性。

正文:

古诗,这个离我们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悠久历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中国人,它是我们的骄傲,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读懂它,理解它。然而,作为孩子,她到底能理解多少,能领悟多少?

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中,我都认为古诗是很难懂的,因为小时候在我上学的小山村里,老师教古诗时都是叫我们背诗,还把一大段难懂的话(古诗的翻译)写下来,也让我们背。至于诗意和情感完全无从体会。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

现在我做了老师,要让六七岁的孩子就懂这么多,我真的觉得挺难的。

新《课标》规定:

总目标里关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要求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第一学段关于阅读中对古诗的要求是这样的: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虽然难,但是《课标》这样要求,我得按要求来办,从事几年低段教学后,对于古诗教学,我有了新的认识。

一、让孩子在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魅力。

孩子对古诗,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如果老师能把古诗里的感觉夸张地表达出来,就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不懂古诗,不要紧,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她去读,学生能多读,意思也就自然明白了。那么,如果我们在孩子第一次接触古诗时,给她一个良好的印象,把范读做好,就不怕孩子不去读了。

比如:

我在读《小儿垂钓》一诗时,我读到“蓬头稚子”就边读边拉几下头发,“学垂纶”就有模有样地学钓鱼的情形。

侧坐莓苔草映身,我也做一个夸张的坐的姿势。

路人借问遥招手,我就摆摆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我就用声调的高低来区分。

孩子一听,就乐了。迫不及待地想读,而且是有模有样地模仿老师。

二、让孩子在读中体会。

古读的读很重要,但是读古诗不是念经,越念越不想念,要让孩子的每一遍读都不一样,由缓到急,由低到高,从“无情”到“有情”再到情感的喷发,把阅读推向,从而领悟古诗。

那么,老师该怎样来引导呢?

我认为要像爬坡一样。

下面我就以《早发白帝城》一诗为例,谈谈我对学生读的引导。

师范读以后,学生自读一遍。此时提问:谁能做个勇敢的孩子,独自来读一读。(抽生读)

还有谁想这样读,请举手。好,愿意读的一起读。

你最喜欢哪句诗,你懂哪句诗,请读一读。(先自由读,再抽生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诗句的意思)

你不懂哪一句,请读一读。

师用抽生读,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并不断用“不错”,“真好”等话语激励孩子。

三、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谈谈孩子自己的体会。

下面我以《游子吟》一诗为例,谈谈我是怎样引导孩子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谈谈自己的体会的。

说到孩子怎样来回报母亲的爱。我说:“孩子们,当妈妈为我们做了一桌的菜,当早上妈妈给我们煮了鸡蛋,拿出牛奶的时候,我们该怎样来回报妈妈的爱?”一位孩子举手了,“我想先给妈妈吃。”其余的孩子也纷纷附和,开始兴奋地想要表达。我说:“孩子们,你们想知道母亲是怎么想的吗?我也是一位母亲,让我来说说吧……(声音很低)此时,我最希望的是孩子把这些菜,把鸡蛋,把牛奶全都吃完。这就是孩子对我最好的报答……”此时,孩子们突然都慢慢低下了头,不像刚才那么兴奋了,并且开始擦眼泪,教室静了,平时最调皮最任性的孩子哭得最厉害。我很困惑,这些倔强的小鬼啊,今天终于懂事了,趁热打铁,我说,咱们一起来唱首歌吧: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有的孩子放声大哭。

孩子们,让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吧!

全班齐诵,诵完后,我接着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有许多话对妈妈说,请把它写下来吧。”

泪水伴着心里话写下来了,我看得潸然泪下……

孩子们,拿回去念给妈妈听吧,听完以后,让妈妈把感受写下来。

第二天,家长的话:

——我一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不知不觉间,女儿都长大了,懂事了!

——孩子,虽然我为你付出了许多,但是我不奢求什么,只要你能健康快乐地长大就好了!

——孩子,我以前打你是不对的,你以宽大的胸怀原谅了妈妈,谢谢你!以后,我再也不会打你了……

这是孩子与母亲心与心的交流,是那么真诚,又是那么感人,此时教育的力量超过了平常责骂生埋怨的效果,孩子变得那么懂事,母亲也变得那么宽容。

第三天,第四天……

不断地有孩子主动向我汇报:

“老师,今天妈妈煮了一个鸡蛋,虽然我不喜欢吃,但是一想到这是妈妈对我的爱,我还是把它吃了。”

“老师,我今天叫妈妈买了最难吃的葫萝卜,我吃了半碗。”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个人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393-01

一、诵读,读出节凑、读出语感

诵读是一种感性直观的教育方法,是小学生感受作品语言美、感悟作品情意的最佳方法。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由语言到内容,由内容到情感。而对诗文内在情感的体会又会反过来促进诵读的效果。古代私塾中,一群孩子在老先生的带领下,摇头晃脑地读古文。初读、熟读、反复读,直到背诵如流。即使学生年纪小,对文章内容不理解,声情并茂地朗读也可以有效地发挥发散思维、增强语感、激发联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其中的自见,便是在知识积累基础上的一种顿悟。待到学生年龄增长,理解能力增强时,年少时曾经反复背诵、深藏在脑海中的那些美妙词句就会脱口而出,那些深刻的文字自然地与生活和社会现象产生联系,这绝对比课堂上老师的反复剖析感悟深刻的多。诵读不仅指有声的朗读,还包括低声的吟读,无声的默读。拿到一首古诗,先让学生大声的朗读,扫除字词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典故等,熟读成诵。此时,声音占主要地位,读者所获得的主要是声音方面所呈现的气势气概。教师不能只追求一种热烈的气势、热闹的场面。在读熟、读正确的基础上转为低声吟读,要求学生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有节凑、合理断句。感知诗意,体味诗韵。最后让学生合上书本,心中默念,回味诗的意境,再现诗的画面,也可让生眯眼摇头、带上动作,或者配上轻缓的音乐让学生反复玩味。整个诵读过程要恰当的运用一些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才能使整个诵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对这种言简意丰的文体不甚了解,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有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教师若不顾学情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斤斤于诗歌的字、词、句的解释、翻译。把整首诗拆碎了逐字逐句串讲,犹如拆碎七宝玲珑塔。不仅破坏了诗歌浑然一体的意境,使诗味荡然无存,而且限制了学生想象空间,不利于思维发展、对古诗整体意境的感悟,更不利于今后对古诗的鉴赏。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强调的是学生对古诗整体意境的感悟。教师需要讲解的并不是字词的表面意思,这些学生通过查字典就能解决。而应是字词在特定语境下内在意蕴,字词为作品的表情达意起到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这些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这正是需要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的地方。如唐-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偷”字在字典中有5种意思,1、盗窃,私下拿别人财物归自己2、偷东西的人3暗中,瞒着人(做事)4抽出、挤出(时间)5只贪图眼前的好处,得过且过。很显然,在诗中不是这几种意思,应为悄悄的、很爱惜的摘下,一个“偷”字把顽童爱莲的情感表露无遗,诗人用字之妙耐人寻味。再如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一句中“绿”字成全诗的点睛之笔,无字能替。用“绿”有春天的色彩美,让人满目绿色,春天的气息充满江南大地,也有动感,好像春风把生机带到江南,用“到、过、入、满”均平淡五味,诗人用字之考究正是学生学生的重点。

教师的作用是对重点词句进行启发、点拨,而不应把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强加给学生。学生对诗意的感知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也是一种创造行为。学生通过与作品的对话,有感而发。此时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一样。正如方智范老师所说:“首先要重视孩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他对作品有独特的反映时教师一定要肯定。阅读是一种创造,所以不要让孩子被你的标准答案所束缚,让他们主动去发现意义、创造意义。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阅读的对话者。教师不是被动的,也不能将教师的地位降到和学生一样。他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个中介,老师做中介,那么你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当然要高于学生,要其向导作用,但不能代替”。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并不等于对学生的任何想法都听之任之,包括胡思乱想也不加判断的一味肯定。如果这样将会导致对作品的理解误入歧途。古诗既有它含义的丰富性,又有它立意的确定性。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虽然不尽相同,但却不能完全脱离最怕的整体意境,这是有最怕的内在意蕴所决定的。

总之,在古诗大意的理解上,教师既要设法使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又要善于规范学生的思维,避免出现脱缰的野马那样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