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户人是天范文

时间:2023-03-14 22:5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庄户人是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问题;对策;内蒙古呼伦贝尔

中图分类号 P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92-01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气象防灾减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呼伦贝尔市气象灾害频繁出现,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灾害性天气损失,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非常重要。

1 呼伦贝尔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

1.1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在呼伦贝尔市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内配有很多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为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质量,气象部门还聘请了一些具有丰富知识的兼职业务人员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监测和预警指挥工作。气象卫星、自动气象站监测网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等的应用,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前期分析、地点选择和作业时机掌握的技能都有很大提升,降低了因人工目测失误和指挥不利而与作业现场脱节的发生几率,实现了科学指挥、高效作业。在外场作业指挥上,已形成了以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地面探测、高空探测等为主的云雨探测系统及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作业指挥系统,对云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认真判断和分析,制订相关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提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预警指令并实时指挥作业,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盲目性大幅降低,增强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1.2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装备发展情况

呼伦贝尔市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得到了很大改进,探测手段已更新为新一代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传统人工观测云、高炮发射碘化银、土火箭等作业方式逐渐朝着利用新型车载移动火箭方式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展。呼伦贝尔市政府部门投入了大笔资金为基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配备了车载式移动火箭和地面火箭发射架等设备,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1]。

1.3 技g培训情况

根据《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要做好作业人员的岗前和岗位培训工作。2015年4月29日,呼伦贝尔市人工影响天气“三七”高炮培训班在海拉尔举行,有41名高炮作业人员参加了该次培训。该次培训主要向学院讲解了“三七”高炮的结构原理、维护维修、人影事故案例分析等知识。人影管理人员还强调了加强作业信息上报、人影资质管理、人影档案建设等问题。对全体学员进行人工影响天气知识考试,并办理了资格证年检。

2 存在的问题

2.1 规范性作业点建设标准低

由于炮点建设标准较低,再加上建设经费为一次性投入,影响作业效果。另外,部分县内作业点四周环境较落后,作业点大多是通过租用或借用场地,基础设施差,增加了作业点就位难度和安全隐患,安全条件不达标,有很多作业点被迫暂停,不利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正常开展[2]。

2.2 经费不足

每年列入财政预算中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经费都是固定的,而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划拨到气象部门的人工影响天气经费又没有太大的变化,由于购买弹药费、设备维修维护费、作业人员补助费都在逐年上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经费不足问题日益显现。例如弹药库存量不足、基本炮点建设达不到标准,安全隐患很大,严重阻碍人影作业效益提升[3]。

2.3 安全作业区域不断减少

城市和工业园区建设逐渐增多,重大危险区数量快速增长,而安全作业区射界范围却逐渐减少,增加了工作人员作业难度。在一部分村庄内设置有炮点位置,但由于村庄内人员较密集,很难准确标明射界范围,且范围相对较小,不利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开展。

2.4 宣传不到位

由于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宣传力度不足,人民群众没有认识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重要性,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础知识的认识不足,阻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开展[4-5]。

3 对策

3.1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宣传

应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宣传,借助现代化多媒体平台,如短信、网络、电视、报纸、收音机等广泛宣传人工影响动态信息和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成效,向广大市民科普人工增雨和防雹常识,增强认识。另外,还可借助5・12防灾减灾日、3・23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技宣传周等主题活动进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宣传。通过人工宣传工作,提升领导的重视度和社会大众的认识度,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顺利开展[1-2]。

3.2 加大经费投入

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经费不足的问题,根据各个炮点实际情况,制订新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计划,交由政府部门调整人工影响天气经费[3-4]。另外,政府部门应积极将人工影响天气中的经费投入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增加规范性炮点建设的投入,促进呼伦贝尔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健康发展。

3.3 建立高素质的作业队伍

应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为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定期举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培训和人影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5]。

4 参考文献

[1] 苏春生.集宁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思考[J].现代农业,2016(8):103-105.

[2] 张其忠.滨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4):108-109.

[3] 陈伟,李晓东,米孝尉,等.浅析北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展望,2016(7):287.

篇2

泥塑诠释民俗梦

泥塑在我国有几千年深厚的传承,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当代,无论是高雅的殿堂之作还是农家的淳朴风情,泥塑艺术都在不断创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的王永红和千千万万大西北农村孩子一样从小爱玩泥巴。在童年游戏中她最初接触了简单的民间泥塑,后来又考上了宁夏大学美术系,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提高了审美情趣和美术造型能力。从宁夏大学毕业,她成为贺兰县第一中学美术教师后,在辛苦的教学之余,艺术的呈现儿时无忧无虑的快乐和家乡纯朴的民风民俗,一直是王永红心头的梦想。偶然的机会,学校为搞基建拉来许多黄土。当看到学生课余开心玩泥巴的样子,她想到用家乡的泥土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起初,王永红用传统的方法将塑好的泥人上色,创作了许多戏剧和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虽然那些作品看上去也有模有样,但总脱不开前人的巢臼。一次,她在塑造一个挑着担子的村妇形象时,忽然发现用不起眼的原色泥土创造出来的那些淳朴的庄户人,土气的载体与土气的题材十分般配。看着指缝间流淌的泥土,王永红仿佛又听到儿时和小伙伴们在村口渠边玩泥的嬉戏声,看到了乡间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和泥土打交道的庄户人。突然间觉她得自己手中的泥土有了生命,它们正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诉说着千百年来流传在田间地头的故事,多年来在脑海中无数次构思的人物一下子活了起来,呼之欲出。

随后,王永红先向民间泥塑前辈李汉方和于庆成学习传统手艺,再结合自己作为中学美术教师的实践经历,将民间泥塑和美术教学相融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出各种各样造型优美的泥塑,给宁夏美术界吹来了一股强劲的东风,对宁夏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品展现乡村众生相

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无拘无束的快乐似乎已经很难体会到。人们更多的是为生活疲于奔命,很多时候抑郁、浮躁、沉重和无奈的叹息充斥着内心。而王永红创作的“乐陶泥人”,哪怕生活再苦,无一不是咧嘴笑着的,蓬勃着一种旺盛的生命精神,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

在王永红的泥塑作品里,农村的写实场景与雕塑夸张手法完美融合,艺术不但与泥巴相遇了,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距离也被拉近了。小时候农村人的生活、劳动场面,经过她的慧心巧手塑造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她的系列泥塑《一个村子的故事》,创作了500多个人物,反映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农村的民风民俗;《一块肉》里,农村老奶奶弓起骨瘦如柴的脊梁,用干瘦的手,把碗里唯一的一块肉,喂给小孙子,慈爱之情溢于言表;《村长》中将乡村村长的霸道、蛮横和不可一世的傲慢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村长旁边的“哈巴狗”正给村长点烟的奴才相,也雕琢得入木三分;《是非婆》里的“是非婆婆”嘴一撅、眼一斜,挎着个篮子,夸张传神的造型将她说不到天荒地老不罢休的长舌妇形象惟妙惟肖的体现出来;《乡村的舞蹈》中,农家小伙抄起手中的耙子当吉他演奏的样子,生动形象;《南墙根》一组四位人物,坐在一起“掀花花”(流传于西北尤其是宁夏、甘肃、陕西、青海、内蒙等地区的一种扑克游戏):拿着一手好牌者洋洋自得,手气不佳者神态严肃绞尽脑汁,特别是旁边那位看牌的人,叼着从地下捡来的烟头、穿着破鞋两只大脚趾露在外边,一看就是一个十足的懒汉形象。《我没醉》、《再来一碗》和《痛快》等则表现了一群醉鬼酒后神态失控的丑态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态度。《不能没有你》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让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

王永红的泥塑人物不求形似,充分用运了大胆的夸张、变形手法,用线面结合的表现形式,多角度的展示了农村的万象生态。

艺术成就硕果累累

根植在骨子里、流淌在血脉中的先天艺术基因加上后天不断勤奋的探索、实践,使王永红的作品日臻成熟。在王永红心中,那些泥人是有生命、会呼吸的。

2008年9月,她的泥塑作品在第四届国际艺术展览中获得了金奖;2009年,泥塑系列《一个村庄的故事》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届文学艺术三等奖;2011年在第八届毛里求斯唐人街文化艺术中国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王永红的泥塑作品得到国际友人的广泛赞誉。2012年王永红系列泥塑成为上海世界博览会“宁夏活动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项目之一。专题节目 《王永红和她的泥塑陶然人》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宁夏电视台播出《宁夏日报》、《银川晚报》等新闻媒体也多次报道。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创作,王永红成功的塑造了几百个泥塑人物,作品已经传到了伊朗、埃及、阿联酋等地。

王永红的作品声名鹊起后,尤其是,在宁夏展览馆、银川国际会展中心展出后,许多人慕名而来向她索要泥塑作为珍藏。然而,泥塑作品在成型一段时间后,表面或内里总有断裂的现象产生。如何长时间完整无损的保持泥塑作品原有的拙朴与真实,让它更具有收藏价值,成为她当时急需攻克的难题。为此王永红先是尝试着在泥塑上刷一层清漆,结果泥塑的味道全变了,后来又在泥巴中掺进一些糯米面汤,用以增加粘性。

很长一段时间,王永红每天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除了美术教学外,几乎将全部业余时间用于泥塑创作。为了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到农村去,采回一些泥土,在没有搅拌机的情况下,都是手工和泥。泥塑创作对她即是辛勤劳动,也是精神享受。

凭借着对民间泥塑的挚爱之情,经过专家指导,王永红购置了电子窑,通过电子窑的烧制,终于解决了泥塑作品容易发生断裂现象的问题,为民间泥塑的保存和推广做出了极大贡献。

篇3

90后不喜欢名著,不爱看《红楼梦》,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很多内容值得探究挖掘;且从2008年开始,《红楼梦》等中外十部名著成为江苏语文高考文科加试内容。基于以上原因,进入高二后,我便布置下阅读《红楼梦》的任务,可学生读不上几页就睡眼,实在提不起兴致来。

为了激发阅读兴趣,也为了应对高考,我设计了以“探访红楼女性小人物”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花了两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从备选的10位女性小人物中选择一位进行研读。要求各组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上网查找资料,写出研读方案,确定研读主题,商定交流形式,制作精美幻灯片,将研读心得用一节课充分表达出来。

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邀请反复阅读过《红楼梦》原著和红学家评论文章的陈庆同学作为这堂课的总主持人。在小组主持人的串接下,各小组汇报学习心得,共享研读成果。

【课堂实录】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音乐声中,本堂课拉开了序幕,一曲《枉凝眉》,将同学们带入到“红楼”情境之中。上课铃响起,音乐继续,音量调小,老师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从上学期起我们就开始了对《红楼梦》的品读与交流,我们分析了红楼的主题、理清了红楼的结构,如今进入到人物探究阶段。今天,我们请各小组把两周来的研读心得作一番交流。下面请出我的搭档、将《红楼梦》原著阅读过7遍的陈庆同学,欢迎他主持我们今天这堂课。

音乐声止,停顿数秒,学生们的心依然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陈:《红楼梦》写尽了封建社会的森罗万象,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性格各异的女性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前不久,我们研读了十二钗。今天,我们要交流的是研读红楼女性小人物的心得。(同步展示幻灯片――标题:探访红楼女性小人物)

二、立足原著,感知命运

陈庆告诉大家贾府中有一女子,是半个主子,可人见人厌,同时提问“她是谁”,全班齐答“赵姨娘”(展示幻灯片――探访红楼之赵姨娘)。

小组主持人首先让大家欣赏表演,表演结束后,主持人让概括表演内容。学生概括出这是探春理家时赵姨娘想违背先例多得丧葬费而被探春驳回后大闹的一场戏。

主:看了刚才的表演,我们发现探春称亲生母亲为姨娘,且赵姨娘很是被探春厌弃。这是为什么呢?(展示幻灯――赵姨娘为什么被探春厌弃)

生1:探春主政大观园时,赵姨娘逼着女儿为她死去的兄弟赵国基多给丧葬费,授人把柄留人口实,可见她目光短浅。

生2:她语言下流,骂芳官是小粉头、小妇,骂儿子贾环是下流没脸的东西,这些全是脏话、下流话。

生3:她还招是搬非,贾环诬陷宝玉要非礼金钏,致使金钏跳井而死,就是赵姨娘教唆的。

生4:王熙凤和贾宝玉是阻碍她与贾环成为贾府当权者的绊脚石。她对这两个人恨之入骨,说明她嫉妒心很重。

生5:一般的人只是妒忌而已,她却跟马道婆联手用“五毒计”想将凤姐、宝玉置于死地,证明她手毒心狠。

生6:薛宝钗将薛蟠带回的东西分了一些给贾环,她将东西送到了王夫人那边,还将宝钗赞赏了一番。这是媚上。为一点小事她竟不顾身份去怡红院跟芳官打架,那是欺下。

学生回答完毕后,主持人进行了概括,总结出赵姨娘被探春厌弃的原因(分别播放幻灯――①言语粗俗,招是搬非;②目光短浅,媚上欺下;③妒心深重,手毒心狠)。然后又对其进行了总括(展示幻灯――愚而妒愚且毒)。最后,主持人提出了疑问:如此愚不可及的一个人为什么偏偏会受到贾政的喜爱?见全班默然,主持人提议这以问题留待课后继续探讨。

陈庆提出有一位丫头,女红一流,有人爱她,更有人恨她,告诉全班这个人是晴雯(展示幻灯――探访红楼之晴雯)。

两位学生边唱边走上前台(同时展示幻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主持人告诉大家唱的是《晴雯歌》,内容是晴雯的判词,要求大家解读判词。

生1:霁的意思是雨雪后新“晴”,成花纹的云彩为“雯”。前八字隐含了晴雯的名字;“难逢”“易散”是说难以遇见,表明作者对晴雯的赞美之情。

生2:晴雯十岁时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后来又像礼物一般孝敬了贾母,说明她身为下贱。但晴雯没有一点奴性,她爽直莽撞,有一种比较自觉的人格意识和朦胧的平等意识,确实是心比天高。

主:晴雯的一生如昙花一现般短暂,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病补雀金裘,她无所顾忌地撕扇子……可就是这样一位聪明而灵巧的女孩却落得个冤死的下场,那么导致她死亡的原因有哪些呢?(展示幻灯――晴雯死亡原因)

生3:74回,抄检大观园后,晴雯被叫去问话,她暗示自己是老太太的人,拿老太太压王夫人,这是她冤死的一个原因:在王夫人面前太过张扬。(展示幻灯――对上太张扬)

生4: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晴雯知道后,拿出一丈青戳坠儿,并于袭人不在的时候将坠儿赶出了园子。这说明她对下太心狠。(展示幻灯――对下不仁慈)

生5:作为一个丫鬟,她懒得做该做的活儿,比如不肯放下镜套,拿麝月的话说,她把自己当小姐看待。(展示幻灯――对己极纵容)。

主:以上是晴雯冤死的自身原因,有没有他人原因呢?

生6:袭人为了保住自己姨娘的位置,在王夫人面前告了密。抄检大观园时,晴雯倒出箱子里所有东西,并将邢夫人的陪房王善宝家的痛骂了一通,导致王善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对她的恶意诽谤。(展示幻灯――有人告密诽谤)

生7:王善宝家的诽谤后,王夫人想起那次逛园子时两手叉腰“削尖眉水蛇腰”眉眼有些像林妹妹的人来,她知道那就是晴雯,进而主观断定:“好好的宝玉,叫这小蹄子给勾引坏了……”(展示幻灯――王夫人臆断)

根据学生的分析(内容略),先后展示幻灯:善良的老人家、辛勤的劳动者、幽默的女清客、智慧的公关师。主持人提议近距离地跟刘姥姥接触,并将“刘姥姥”邀请上台。

主:姥姥,今天请来您老,是想请您聊聊您当年的成功智慧。

刘:唉!俺们庄稼人,哪来什么成功智慧?

主:姥姥,这么跟您说吧,当初您怎么会想到进贾府的呢?

刘:唉!那年,收成不好,眼看快过年了,我女婿狗儿就在家里生闷气,摆脸子。我想起他们王家当年跟贾府连过宗,就打算舍着张老脸去碰碰运气。

主:姥姥,您还真走运,第一次进贾府见到了琏二奶奶,还得到了20两银子和一吊钱。那么,您为什么又要二进荣国府呢?

刘:我们庄户人也讲良心,不能白拿人家银子。那年收成好,我就摘上头一起儿的瓜果,送进去孝敬老太太太太姑娘奶奶们了。

主:这么说,您这次去,不是“打抽丰”,而是去感恩的。

刘:是的,人要知恩图报。

主:没想到的是,你竟然见到了老太太,进入了大观园,还获得了贾府上下的好感,得到了很多赏赐。我想不明白,您是凭借什么获得好感的呢?

刘:这个嘛,说出来不怕你笑话。琏二奶奶跟鸳鸯饭前教我在吃饭时说上这么一段:“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还说这是他们家的规矩。我知道她们是想拿我取乐子。还真是,我一说完,满屋子都笑了。

主:您老讲的故事他们也很爱听。

刘:俺哪会讲什么故事呀?就是信口编了些我们庄户人家常说的话。能哄老太太开心,让姑娘奶奶们高兴,俺也就高兴了。

主:贾府败落后,您不但去看守所看望了凤姐,还设法救出了被卖进妓院的巧姐,这又是为什么呢?

刘:还是那句话,做人要讲良心,当年人家帮了俺,俺不能见死不救,做人可不能忘本!

主:做人不能忘本,姥姥说得多好。谢谢您,姥姥!(刘姥姥下)

主持人让大家找出刘姥姥的成功智慧。学生分析(内容略)后分别展示幻灯――幽默风趣的谈吐、不卑不亢的心态、知恩图报的品质)主持人又让大家设想:立足当今职场,可以从刘姥姥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生1:要抓住机遇.困厄之中,刘姥姥看出“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作为穷人的她想到了富亲戚,通过“打抽丰”,帮助家人渡过难关。就如当年安徽农村小女孩进城当保姆引发了全国农村女孩进城打工赚钱的热潮一样。(展示幻灯――把握并深化机遇)

生2:要乐观。她女婿狗儿面对穷厄,只知心情烦虑喝闷酒,而刘姥姥却能想办法谋出路。这启示我们面对困境要乐观。(展示幻灯――保持乐观的心态)

生3:还要推销自己的个性特长。当今职场,需要多元化人才,刘姥姥最大的特点是乡味野趣。以后我们置身职场时,也要推销展露自己的特色,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展示幻灯――推销自己的特色)

主:刘姥姥身上还有许多特质值得我们探究挖掘,比如她的微妙心理、她的人生经验、她的远见卓识。我想,如果她生活在当今,如果她是一位下岗职工,她一定能够成功再就业。

五、多维互动,聊聊体验

陈:通过各组的介绍,我们感受到了赵姨娘的“愚”,晴雯的“勇”、平儿的“俏”、紫鹃的“慧”和刘姥姥的“智”。透过这些小人小事,不仅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还能够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思考……(一学生走上前来)

生:陈庆,我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你说王熙凤是不是小人物?

陈:(愕然)嗯……这个问题……我想就贾府来说,王熙凤虽然辈分不高,可她是管家奶奶,又得到贾母、王夫人的全力支持,且这个人确实具有管理才能,应该算个大人物。我的看法可能不成熟,还是听听老师的意见吧。

师:大人物、小人物应该是相对的。同学们怎么看呢?(大家低下头,显然没有思考过)

师:那好,小组讨论一下。

可惜,这个话题没能充分展开,同学们在小人物和小人方面发生了争执,老师让大家课后阅读余秋雨的《历史的暗角》,对小人物和小人来个界定。然后老师请学生谈谈本次活动的体验或收获。

生1:我学会了截屏,会做课件了。

生2:我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看到了共同学习的成果。

生3:我很开心,这堂课让我对《红楼梦》产生了兴趣,并感受到《红楼梦》的内涵十分丰富。

生4:主持人中我最看好吴元婧(晴雯小组的主持人),她刚才的那个动作太有创意了。

篇4

当他寻着断断续续的叫声一路摸过去,却远远地看到木老脚被高高地倒悬在楠竹梢头,头足足有南瓜那么大,脸也已乌溜溜的黑了。楠竹底下,几只角麂子绝望地仰望着竹稍,高一声低一声地叫着。

狐生先是吓了一跳,当他意识到什么的时候,大叫了一声爹呀,你怎么啦?便向竹林扑过去。角麂子见有人扑过来,回头看了一眼竹梢头的木老脚,怆惶地逃进丛林中,消失了。

那一天大早,一只角麂子突然闯进了狐生家的堂屋,将正撅着屁股洗脸的狐生婆娘吓了一跳。角麂子歪着头,瞪着滴溜溜的眼,有点胆怯,又有点调皮地眨了眨,好像有点不谙世事的样子。

角麂子不大,头上的犄角才从头皮里钻出一点点,像春上刚出土的竹笋。那暗黄的皮毛油光水抹,缎子一般。

狐生婆娘直起腰,一手拿着还在往下滴着水的毛巾,一边往墙角退去,她想摸个东西对付这小东西,可摸了半天,只摸到一把扫帚,她抡起扫帚就往那角麂子身上砸,这次,是那小东西吓了一跳,它转身蹦到门坎外,狐生婆娘这才回过神,一边往门外追,一边大喊,狐生狐生,角……角……麂子进屋哒,快……快……起来打麂子咧。可没等狐生婆娘的声音完全哆嗦清白,角麂子就三下两下往后山蹦去,一晃又消失在后山的竹林里了。

狐生是个懒货,别人家的男人都到城里打工挣钱去了,他吃不起这个亏,每天背着铗子、棕绳满山转,总希望能弄点猎物,换个柴米油盐。

用他自己的话说,并不是自己懒,而是舍不得婆娘。

狐生婆娘心里也知道,他哪里是舍不得自己?他进山弄猎物也是假,弄那些老公进城打工后呆在家里带娃的婆娘是真。

昨天夜里,狐生婆娘知道那货在别人家吃了野食,硬是将他按在床上弄了三次,一边弄一边骂,看你骚,老娘今天让你骚个够,直到狐生告饶为止。所以,太阳都快爬上三竿子高了,他还趴在床上起不来。

见婆娘喊打角麂子,狐生眼还没全睁开就呼的一声从床上爬起来,顺手从床边抓起一把铲刀冲出房门,见婆娘还拿着那把扫帚,愣愣地望着后山的竹林,问道,麂子呢?麂子在哪?

狐生婆娘颤颤地说,跑到后……后山竹林……林里去了……

狐生冲着婆娘一顿臭骂,真是蠢得死,一只角麂子你都弄不死,不晓得把门关上吗?懒得和你这傻婆娘说,屄不如弄根毛吊死去!

狐生婆娘一大早被狐生一顿骂,也来了气,吼道,你有本事,天天这个床爬上那个床,没看到你弄只老鼠大的野物回来!老娘明天就去广东打工,懒得伺候你和老不死的。

狐生见婆娘动了气,也就息了祸,又回床上睡回笼觉。

可是,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婆娘在屋外打鸡骂猪,一句一句都像锥子一样直往狐生的耳朵里钻,他索性将被子将头蒙住。

老不死指的是狐生的爹木老脚,狐生自小就没见过娘,是木老脚一人拉扯大的。

据传,狐生是木老脚与山里一个姓胡的小寡妇的私生子,还有人说,狐生是木老脚在山里和一个非常漂亮的狐狸精生的,所以取名为胡生,或者狐生。

木老脚是个箍山人,箍山人是猎人中的顶级高手,是龙窖山最狠的猎人,他打猎从不用土铳,他用套。每次上山,屁股上带十只棕绳制的套子,过三天再去山上收套子,大的野猪、獐子、角麂,小的豪猪、野兔、果子狸,应有尽有。

木老脚狩猎有自己的规矩,每年的春夏两个季节从不上山,秋冬两季每个月只装一次套子,每次只放十只套绳,一个山头两年只去一次。

据说,木老脚是跟了梅山师父学了箍山法的,梅山师父狩猎的规矩太多,受不得他条条框框的,不能学他的箍山法,学了他箍山法的,不守他的条条框框,准得遭报应,所以他的法术不轻易传人。

木老脚是梅山师父的唯一传人。

木老脚的爹也是个猎人,但狩猎靠土铳,枪法虽准,但为了狩一只野猪,往往要在茅草刺棚里趴几天,辛苦不说,收获也不多。木老脚小时候,每年秋天,有个梅山师父都要到龙窖山狩猎,就住在木老脚家,那时山上的野猪多,专门祸害山里人的红薯呀竹笋的,梅山师父就专门套野猪,每月五只,不多不少,每只一百八十斤,不大不小。每次套了野猪,留一只猪头祭山,其余的猪头都分给糊涂村的庄户人家打牙祭,野猪肉则买到城里去。一个秋冬下来,梅山师父挣不少钱回去。

木老脚的爹看在眼里,羡在心里,就想拜师学箍山。但无论他如何求梅山师父,梅山师父总是不肯收他为徒,说你想吃什么只管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我弄来给你吃就是,但这法术是千万不能随便传给人的,每个行当有每个行当的规矩,一旦坏了规矩,不仅自己的法术失效,还会报应到自己或家人的身上,可不是好玩的。

木老脚的爹不信那个邪,一个箍山人,做的就是赶尽杀绝的活,还有什么规矩?梅山师父不肯收他为徒,肯定是自己不中他的意。于是,他就想了一个逼宫的主意。

木老脚的娘是龙窖山最漂亮的女子,皮肤白净净,眉眼水灵灵,那身段,更是没得说,让多少过往的男子挪不开步。木老脚的爹想,梅山师父长年在外,沾不到女人的边,一定憋得够慌,不如将自己的婆娘给他弄弄,再把他的艺学过来,一世衣食无忧。

梅山师父上山放套的前三天,是要打清斋的,即不吃荤,不近女色。虽然木老脚的爹说好说歹,软硬兼施、寻死觅活的说动了婆娘,但梅山师父既不吃荤,更不近女色,木老脚的爹想将梅山师父拉下水,也不容易。但为了学艺,不容易也得想办法,可一连几天,木老脚的爹餐餐准备了好酒好菜做死的劝,让婆娘做死地,可梅山师父硬是不端杯,不动筷,也不正眼去瞟那骚得野猪死的婆娘。

万般无奈,木老脚的爹使出了自己的绝活。

梅山师父在上山前的一天晚上,是要焚香沐浴的。木老脚的爹就从山上扯了一把草药,让婆娘给梅山师烧洗澡水时,悄悄的放到锅里。水烧好后,木老脚将盆准备好了请梅山师焚香沐浴。梅山师焚了香,念了咒,脱衣入盆,轻轻的躺到盆里,闭上眼,那微烫的热水让他感到全身舒畅。可不到半盏茶的时间,梅山师突然感觉有一股热流从小腹丹田之处直往上涌,慢慢的全身都燥热起来,双腿间那物件更是忽的一下弹了起来,破水而出。他意念中守住的青山绿水一下子云雾缭绕起来,既而竟有神女地从云雾中走了出来。梅山师大叫一声,热啊热死啦,这时,神女伸出纤纤玉手,将梅山师从盆中拉起来,梅山师一下抱住神女,将其按入盆中,与神女在云遮雾罩之中飘然入仙了。

当他从仙境中回来时,盆中的水已经微凉,而木老脚的娘正一身白里透红地和自己缠绕在一起。梅山师大叫一声从水盆中蹦出来,怆惶地将衣服捂在身上往外就跑,一头撞到木老脚的爹的胸口上。

梅山师大哭道,你……你破了我的法门了,你……你……会遭报应的!

木老脚的爹大骂道,你……你是什么师父?竟做下这样不要脸的事,难道还怪我不成?

梅山师真是有口难辩,他惶恐道,这……这不是你做的手脚么?你说该怎么办?

木老脚的爹道,你说怎么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梅山师叹了口气道,唉,天命难违,我收了你做徒弟吧。

木老脚的爹一听,忙跪下向梅山师叩了三个响头,叫了一声师父,便欢天喜地地将婆娘拉回房间。

梅山师第二天并没有带木老脚的爹上山装套,而是在房里将自己关了半个月。

木老脚的爹也不着急,天天让婆娘将饭菜做好后送到师父的房里。十五天后,一大早梅山师就起了床,他将木老脚的爹叫醒,说,今天跟我上山吧。

木老脚的爹自认艺已学得很精了,便有了将梅山师赶走的想法,他对梅山师说,师父,让我独自一人下一次套,验证一下我的手艺吧。梅山师知道他的心事,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于是,木老脚的爹独自一人上了山,可回来的时候,却中了自己的箍山法,被箍进了自己的套阵,第三天才被梅山师从山中背回来。木老脚的爹说,他看见一只白麂子从自己的眼前一恍,他就迷迷糊糊跟着它跑,可跑着跑着,白麂子不见了,自己却找不到下山的路,一直转呀转,最后进了自己布的套阵,被一只套野猪的粽绳套住,挂到竹梢下不来了。

梅山师说,白麂子是山神爷的坐骑,你也鬼迷心窍想追!

从此,木老脚的爹便瘫在床上,屙屎屙尿都要婆娘侍侯着。

木老脚七岁那年,梅山师便背了他上山,将各种野物的踪迹路数教给他认,告诉他做各种迷阵。木老脚八岁就能套兔子狐狸,十岁就能套角麂子,十二岁能套野猪,十四岁能套金钱豹。

当木老脚能独自上山布阵时,梅山师走了,这一走,就再也没有踏进过龙窖山半步。

梅山师走的那晚,木老脚的娘哭了一晚。天亮的时候,她将家里的一只母鸡杀了,下了一大碗鸡汤面。

木老脚的娘说,这就走了吗?再也不回来了吗?

梅山师说,木已成人,龙窖山是他的了。

木老脚的娘说,怕他最后也将自己箍到自己布的阵中去。

梅山师说,木像我,不贪心,山神会保佑他。

木老脚的娘说,他还小,心还正,慢慢大了,心会歪。

梅山师说,他发了誓赌了咒的,再说,每次下套,凡怀了崽的野物,他都会放生,没成年的野物,他也放生,心比我还正。我放心他。

木老脚的娘便将木老脚叫醒,让他在梅山师面前再发一次毒誓。

木老脚半梦半醒地从床上爬起来,咚的一声便跪在梅山师面前,说,如果违背师父的教导,最后一只套住的畜牲便是我自己。

梅山师走了,木老脚便在龙窖山讨生活,没有发财,但一家人衣食无忧。

木老脚的爹在床上躺了十四个年头,最后还是用床单做个套,将自己挂在床栏上了。

爹死后不久,木老脚带了狐生回来,便将下套的工具挂到火塘顶上的房檩上,再也不上山布阵下套,而是老老实实相跟着出集体工,每天拿十二个工分过日子。

不知怎么搞的,龙窖山上没有箍山人,山上的野物反而越来越少了,甚至少到多年都看不到一只角麂子。

狐生是从嗡妈口中听到箍山人的故事的。

狐生的嗡妈,也就是木老脚的娘,只要一空下来,就会坐在大门口,望着龙窖山神神叨叨。狐生好奇地问,嗡妈,你在嚼什么呢?

嗡妈说,那个箍山的老鬼走了,也不念起这些人。

狐生说,什么老鬼?

嗡妈就叹了口气,答非所问道,你爹也是个箍山人。

狐生说,那我爹是老鬼吗?箍山人是干什么的?

嗡妈就眼睛直直的,什么也不说了。

后来,狐生又问木老脚,嗡妈说你是箍山人,箍山人是干什么的?

木老脚说,箍山人就是读书人,你好好读书,长大了就能到山外去做大事。

狐生说,你是箍山人,为什么不到山外去做大事?

木老脚就无话可说,在狐生的屁股上拍几巴掌,吼道,读书去。

狐生天生不是读书的料,只读了四个一年级就不肯上学了。天天跟着村里几个闲人打兔抓鸟。后来,不知从谁口中知道了木老脚的箍山法,便成天跟着他结,木老脚无法,只得布了梯子,将房檩上的粽绳拿下来,教狐生下套,但也只让狐生学到一点套野兔黄鼠狼的功夫。可狐生却以箍山人自居,再也不愿做其它的工夫,成天屁股上挂几只粽绳钻山入林。

这几只粽绳还是给狐生带来了好运气,让他将邻村那有着两只野兔一样乱蹦乱跳的的女子套回家做了婆娘,还时不时能将野物往别人家的门口一挂,便上了那些看家婆娘的梓木床。

狐生的婆娘因没打到跑进屋里的角麂子,挨了狐生一顿臭骂,心里很不爽,决定要到广东打工去。

狐生不依,说,你到广东去,老子立马把你休了。

狐生婆娘说,休就休,老娘还不稀罕你那一竿子呢。

狐生拍着屁股上那几个粽绳说,我有了这几根绳,还怕套不来一个婆娘?屄

狐生婆娘就骂道,老娘是瞎了眼,才被你套了。你屁股上挂根绳何事不将你那根套了呢?

狐生被婆娘骂得笑了起来,说,老子的套就是专门套你们这些傻屄的,咋会套自己的?

狐生婆娘道,我不去也可以,那你出去打工,我看家带崽。人家男人在外打工,每月都寄两三千块钱回来,我不要你寄这么多,每月一千块就够了。

狐生恨恨道,两千块值个卵?老子用箍山法从山上套一只野猪回来,就是值两千块。

狐生婆娘道,你只能套只卵回来,你家那老不死的何时将箍山法传给你了?不过教你套只老鼠,你就以为能套老虎了。

狐生一顿,好像被婆娘骂醒了,寻思道,也是,既然教我箍山法,不说套老虎。为何这么多年连只野猪崽都套不到?他一恼,将木老脚从床上拉起来,吼道,你这老不死的,这么多年我侍侯你,不说要你教我套老虎,你怎么就用那套老鼠的法子糊弄我呢?我可是你的崽,你的独崽哒,你难道要将那箍山法带到土眼里去?

木老脚说,你看我这腿脚,有么子箍山法哟,别人都是策你的啦。

狐生说,你没得箍山法,大前年是如何将那群野猪子赶出村的哒?你莫策我。

大前年夏天,龙窖山下来了一群野猪,直往庄户人家的猪圈里钻,将一群婆娘们吓得要死,据说是木老脚念动箍山大法,才将这群红了眼的野猪赶出村去。可当天夜里,龙窖山就下了一场百年一遇的大雨,山洪差一点将整个糊涂村冲了,有人说这是因为木老脚得罪了山神。但木老脚说野猪们有灵性,知道要下大雨,可山上的树木都被砍了,没地方躲雨,是想跑到村子里来躲雨的。

大雨过后,木老脚拿了盘缠饭米,到山里转了三天,也不知他干了些什么,但回来后就中了风,嘴巴歪了,手脚瘸了,走路一高一低,好象这世上的路再也没有一步是平的。

木老脚说,你看我脚不能走手不能提,要有个箍山法,不晓得箍点野物卖点钱过生活?

狐生一时话短,气得将木老脚往床上一推,吼道,你不将这箍山法传给我,让这绝活失了传,就不是我爹,我去死了算了,让你断子绝孙,我正懒得侍侯你这老不死的,说完气哼哼地转身出了门。

木老脚看到摔门而出的儿子,眼泪一下子漫出了眼眶。

其实,狐生并不是木老脚的亲生崽。一年冬天,二十多岁的木老脚进山布阵下套,在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个要饭的年轻女子倒在路边,木老脚连忙跑过去,想将那女人扶起来,可一摸,发现那女子已经手脚冰凉,没一点气了。不远处的草丛里,仿佛还有人在轻轻的,木老脚一惊,立马将腰上的铁铲和砍刀抽出来,轻轻向那声音摸过去,当他接近那声音时,从草丛里突然蹿出一只狐狸,惊慌失措地一头扎进荆棘里不见了,与此同时,草丛里爆出一声婴儿的哭声。木老脚吓了一跳,他走过去,扒开草丛,草丛里正躺着一个小男孩,他一边手脚乱抓乱踢,一边咋吧着嘴巴哭叫。木老脚将小孩抱起来,看到他嘴巴上的一小撮狐狸毛,一下子明白了,那狐狸正要给小孩喂奶呢。

木老脚将小孩放进棉衣的胸口,用装套的铲刀挖个坑将女人埋了,之后连夜上山,将自己布下的迷阵全部撤了,发誓从此不再箍山猎兽。

回家后,他将孩子取名狐生,并当作自己的亲崽养育成人,因为怕别的女人不痛狐生,木老脚竟一生未娶。

木老脚强挣着起了床,扶了拐杖走出大门,将目光投向莽莽苍苍的龙窖山,口中念念有词:奉请梅山大法主,梅山法主降坛场,头戴遮天猛威帽,眼放豪光澈底清。朝在玉皇金阙殿,暮游七星北斗辰。凡人有事来下请,火急领兵赴坛庭。弟子虔诚来拜请,唯愿梅山法主降来临……

木老脚叹了口气,唉!几十年没祭过山神了,这些咒语还是熟如流水。他接着又在心里颂了几句咒:奉请翻坛张五郎,梅山祖师降坛场。要知五郎身出处,便是青州大府堂。元和年间九月九,生下翻坛张五郎,一十二岁去拜法,三十六岁转回乡。行在龙虎山前过,仔细思量无座场。此间有只黄樟树,春日热,夏日凉,鸣一角声天地动,吹倒樟树叶翻黄……弟子虔诚来相请,唯愿翻坛五郎亲降临。

木老脚打了三日清斋,又焚香沐浴了一番,将狐生叫到面前说,明天,你跟我上山吧,我教你箍山法。

第二天一大早,木老脚就起了床,备好了公鸡、猪头,水酒、香烛,又从箱底翻出一块红布,带着狐生进山了。

木老脚在山嘴前的一棵老樟树着停下来,老樟树下有一个石块砌的神龛,木老脚将祭品一字摆开,领了狐生,燃了香烛,作了三个辑,叩了九个响头,让狐生跟着自己念起咒语:

今有岳州府临湘县龙窖山土地管下猎户,因孽畜……伤害人畜,作践……阳春,弟子等为保一方平安,持祖师当年神弩,誓灭山前猛虎,射尽山后野猪。恭请祖师保佑,箭无虚发,手不空回。人无受伤,狗不溅血。今日许下良愿,明日猪头酬恩。

木老脚念得有些心虚,这年月,哪还有什么孽畜害人,作践阳春哟,野物们都无家可归了,唉!但既然祭神开山,总要有个理由吧?他这样想着,又虔诚地对老樟树双手合十,默念三分钟:弟子出门起山人化为惊天动地五猖兵,挡路人化为捆山截凹五猖兵,祖师前去五猖兵,弟子后随大喊三声,发动十万天仙兵,十万地仙兵,十万水仙兵,前去十万山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最后一刀将公鸡的头砍了,把血洒到樟树干上。

祭祀完毕,木老脚便大踏步进了林子。

在山林里,木老脚教狐生认百兽的脚印,从树上蹭痒的情况看野物的大小,从粪便看野物入山的时间,要狐生在心中一一记住。木老脚又教狐生如何布迷阵,开匝道,将隐入丛林中的兽迹慢慢的归到一条道上来……

整整一天的时间,木老脚将一个山头都踏了一遍,在天黑的时候才算万踪归一,一个山头的套阵也算排好了。晚上,两人坐在一个山崖底下,拢了一堆篝火,木老脚让狐生将白天布的阵想一遍,不能有一点的疏漏。狐生一一说来,不对的地方木老脚再说一遍。

狐生记住了阵势,木老脚又将箍山人的规矩给他说一遍,他说,老辈人套野物,也是为了谋生,杀物养物,必须留个后路,决不能赶尽杀绝,所以,怀了崽的野物要放过,哺乳的野物要放过,春上正是野物繁殖的季节,也是不能箍山的,狐生一边听一边点头,但不知不觉间歪在火边,发出了鼾声。

木老脚几次想将狐生摇醒,将他的身世告诉他,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这孩子,生下来就没了娘,不能让他心中再少个爹呀,心中没有爹娘,会更野的。

木老脚看到进入梦中的狐生,叹了口气,喃喃道,看来,只能用梅山师的法子,用自己的命,去破了这箍山法了。用一条老命,能换来一山野物的活路,换来狐生的醒悟,值!

梅山师曾教过木老脚一套收山的心法,即在布完套阵后回家时,如何清除箍山人的踪迹,消除箍山人的气味。如果少了这一个环节,在短时间内野物是不会入阵的。如果再用一个更猛的法子———破阵法,即箍山人拿自己的命去闯阵,所有的咒语就会失效,即使箍山人的阵法百无一漏,布出的阵也只是一个寻常的套阵。

天亮了,木老脚对狐生说,今天你可以独自去布阵了,我这腿脚是走不动了,我在山下等你。记得,回来的时候,在大樟树底下喊我三声。木老脚这是要狐生帮他喊魂哩。

篇5

拴马桩柱首而作为这一个独特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柱首的纹样雕饰是民间美术史重要的研究内容,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柱首纹样、造型样式、民间美术、文化内涵

引 言:通过对拴马桩艺术形式语言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理解当时特定年代当地民间美术的发展状况。拴马桩的造型语言对于研究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等人文学科因素对民间艺术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采用与众不同的造型语言,拴马桩的柱首纹样雕饰多年来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和研究。而在这些研究中,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对其艺术形象的文化内涵上的挖掘则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在于拴马桩作为普通大众家中的实用物品,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作为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结合的产物,对它的研究不能单单浮于表面,仅仅从造型的角度阐述其使用了什么雕刻手法,什么艺术构思是不够的。只有从艺术的内涵深入其中,才能对背景信息做更多的解读,才能更客观的表述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而非如目前很多学术研究论文一样,仅仅局限于对其艺术表象,并且充满基于较重的个人审美情感因素而总结出的主观评述。

通过对拴马桩艺术形式语言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理解当时特定年代当地民间美术的发展状况。拴马桩的造型语言对于研究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等人文学科因素对民间艺术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采用与众不同的造型语言,拴马桩的柱首纹样雕饰多年来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和研究。而在这些研究中,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对其艺术形象的文化内涵上的挖掘则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在于拴马桩作为普通大众家中的实用物品,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作为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结合的产物,对它的研究不能单单浮于表面,仅仅从造型的角度阐述其使用了什么雕刻手法,什么艺术构思是不够的。只有从艺术的内涵深入其中,才能对背景信息做更多的解读,才能更客观的表述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而非如目前很多学术研究论文一样,仅仅局限于对其艺术表象,并且充满基于较重的个人审美情感因素而总结出的主观评述。

本文通话或对草原文化的代表内蒙古地区和中原文化的代表地陕西、山西地区的拴马桩进行考察,通过调查研究、形式分析、图像学的手段,试图对拴马桩这一独特的艺术进行深层的文化研究。

1.拴马桩实物的分布及起源:

拴马桩兴起的源头目前尚无定论,但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多种层面透露出它的源头可能是内蒙古地区。首先,根据目前的资料,主要发现拴马桩的省份有如下几个: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另外,在东北的辽河流域也有发现一部分;其次,而就发现的情况而言,陕西地区发现的数目明显略为庞大,集中分布于渭北一带的澄城、合阳、蒲城。就分布地区来看,出现拴马桩的地点基本上都是与内蒙古相邻的省份或地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地区没有一点的存在迹象;第三,大部分拴马桩人物形象的刻画中的非常明显的样貌、服饰等特征,表明其受西北草原文化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刻有年代的拴马桩少之又少,所以,学术界对于其产生的时间还没有确切的研究,但是在内蒙古草原有这样一处遗迹─成吉思汗拴马桩,成吉思汗拴马桩位于呼伦湖西岸,距阿镇所在地东北38公里,在山崖东10余米的湖水里,有一座高约10米、周长20多米的柱石突兀而立,柱石呈不规则形,上细下粗,石纹条条,纵横交错。传说,成吉思汗曾经在这里训练兵马,把他心爱的八匹骏马拴在这个柱石上,柱石因此得名“成吉思汗拴马桩”。虽然是传说,但是也给我传递出一个信息─也许拴马桩就是伴随着内蒙古人的南下而传播到中原的,而其产生的时期,就是元代。

2.造型样式分析

就拴马桩的造型而言,它主要由基柱、台座和柱首这三部分,就拴马桩的造型而言,它主要由柱首、台座和基柱这三部分,桩首一般以圆雕;台座多为鼓、方台等单独或组合造型,台座四面有的以浅浮雕的形式刻有花草、八宝等吉祥图案;基柱大多高二米有余,有些柱身通体阴刻斜纹。而对拴马桩样式的分析主要是从柱首的雕刻的形象入手的,经过对拴马桩柱首的分析,主要为三大类:植物类;动物类;人与动物组合。

2.1.植物类:

植物类型的拴马桩与其他类型相比明显较为简单相比其他类型相比明显植物类型较为简单,一般来说,桩首大多雕刻桃子、南瓜的形象,近似球体。在雕刻时,不对具体的细节进行加工,没有过分的装饰,瓜形的就在瓜身竖向凿出瓜棱,桃形的则于顶部强调尖嘴;底部再用线刻的方法刻画叶子的纹样,桩颈处也没有太多细致的雕刻,从而使桩首与桩身浑然一体,整个植物桩简单明了。

2.2.动物类

动物类型的拴马桩主要在柱首雕刻猴子和狮子。狮子型拴马桩是拴马桩中数量较多的一类,采用蹲踞姿势,强调头部刻画,多歪向一边,从而使整个造型同时呈现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不同的状态。猴子型拴马桩从总体来看也不在少数,较之其他动物型拴马桩,这类石桩的刻画显然要简单许多。猴子的特征比较容易把握,匠人更倾向于对雕刻对象的动作及心理刻画。头部上圆下尖,从侧面看成月牙形,面部刻画得较简练,眼、鼻、嘴稍加强调,有过多的细节描写,有的眼睛仅以两个线刻的圆圈来表示,虽然简单但并没有丧失事物特征,反而增显出浑然天成的艺术美感。石猴均为坐态,坐姿各不相同,有的沉思静坐,有的搔首抓耳,表现出猴子生性好动的性格特征。石猴的手中多持有桃,或单手送入口中,或双手捧于胸前。

2.3.人物与动物组合

此外,拴马桩上雕像还有一种十分重要题材是人物与动物组合。大多数这类雕像以为人驭狮和人驭马形象为主,其中人驭狮友分分有踞坐、骑坐两种姿式;另外还有少量表现人物立于动物旁的图形。此类内容题材比较特殊,带有明显的区域性民俗文化特征,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拴马桩艺术形象的文化内涵的解读

3.1.植物类:以瓜首拴马桩为例:

生殖崇拜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时至今日,它在中国和世界的不少地方也仍然存在。瓜作为古代吉祥寓意图案之一。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从表层看来,瓜属藤蔓类植物,生命力极强,古人借其形象寓意子孙绵延昌盛。我们还应该探求其深层意蕴。《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将瓜瓞与民之初生联系起来,显然有着某种隐喻或象征意义。人从瓜中诞生,人从母体诞生,很明显,瓜等同于母体。旧时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有一种“偷瓜送子”的习俗。拴马桩在历代的发展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拴马的工具,它早已和主人家的建筑融合在一起,被称为庄户人家前的“华表”,是身份的体现,所以在院前的拴马桩上雕刻瓜,表达了主人希望家族壮大,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3.2.动物类:以猴首拴马桩为例:

拴马桩上雕刻石猴,传说,马最听猴子的话。所以《西游记》中,美猴王大闹天宫,玉皇大帝为安抚孙猴子,封其为“弼马温”一职,“弼马温”就是管理天马的小头目。“弼马温”是御封的“官儿”,是老天爷正式任命的,所以老百姓总是把猴子与马联系在一起。“弼马温”的谐音是“避马瘟”,老百姓称拴马桩上的猴子为“避瘟猴”。拴马桩被放置于院门口,用来栓马匹和耕牛等牲畜,在发现拴马桩的地区中,在内蒙古,马匹是游牧经济下重要的劳动力,而耕牛则是山西,陕西、河南中原农耕经济下的主要劳动力,所以,“避瘟猴”是老百姓希望牲畜不患瘟疫。

拴马桩是用来拴马的,在上面雕猴,猴与侯谐音。侯者,官也。侯作为古代爵位之一,《礼记・王制》:“王者之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在这里是祈求功名的“马上猴”。“马上猴”的谐音和吉祥口采是“马上封侯”。不仅如此,人们还会在大猴的肩上再雕一只小猴,所谓“背背猴”就是“辈辈封侯”、“封侯挂印”的含义。

猴是渭河上游到黄河流域特别是在河南北部流传最广泛的人祖形象,是生殖繁衍之神,也是人祖抓髻娃娃。郭沫若先生认为“人祖猴是殷人的图腾神”。在内蒙古地区有《猴吃桃》、《猴坐凳》、《猴吹喇叭》的剪纸,猴在我国河南淮阳的“泥狗狗”中数量级变体几多,其造型和色彩都很独特。民间艺人在母猴身上画上五彩饱满硕大的女阴纹样。据靳之林先生考察,人类的原始崇拜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基本过程,“猴吃桃”、“猴坐凳”承袭了祖先崇拜时期的文化观念,又倾注了阴阳相和、生命永续、求吉驱邪的文化意义。

3.3.人物与动物组合类:以人物御狮为例:

人与动物柱首中的人物具有独特的面貌与丰富的细节。主要存在于衣服和帽子。帽子有如下细节:以戴尖顶缠帽者居多,其次为着尖顶毡帽和圆顶毡帽者,还有着折搪圆顶帽、卷檐直筒帽、貂帽和盔帽的。有些圆帽看上去很像明代以来流行的六合帽(俗称瓜皮帽)。有的帽顶向下垂帻巾,其中又可分左右两边下垂、左边与右边下垂三种。人物的衣服方面以穿右枉窄袖袍者居多,其次为穿右枉宽袖袍、左枉窄袖袍者,还有穿两档和对襟衫的。根据这些细节,可以推定大部分人是生活在北方草原和西北一带的少数民族,另外也有少量的域外人物,但关于这些服饰与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尚需进行深入考辨。

从图形来看,多数雕像可能与明清以来民间流行的“八蛮进宝”、“回回进宝”一类题材相类似,或者是其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以拴马桩人驭狮雕像为例,这类题材在各地民间年画中多见,寓意招财进宝、吉祥如意。翻看中国古代美术史,类似的人驭兽图像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期的良诸文化玉雕上,在战国时代的器物上也有表现,其含义被认为是表现巫现与天地通。

民间美术中流行的“八蛮进宝”当源于前代的职贡图或番客入朝图一类题材,一种表现百蛮朝贡的政治理想的题材与图式。关中西部岐山县境内的周公庙为唐武德年间始建,经历代屡次重建、补修,现存建筑物基本为清代时所建。现存润德泉,泉四周及旁边小桥的石栏杆望柱上雕刻有很多外族人物手持象牙、珊瑚、宝珠等物,牵狮、驭狮、引象的形象,雕刻风格与样式同拴马桩上的有很多类似之处。被认为是借之称誉周公德化四方、润泽后世的行事。蛮,原本是中原汉族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周礼・夏官・职方》中即有“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之说,后来它被用作对边地少数民族的一种泛称。“回回”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元代“回回”泛指西域或中西亚一带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清代对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多加称“回”,如称新疆维吾尔族等族为“缠回”,称甘肃东乡族为“东乡回”。类似的案例有:唐神龙二年李贤墓的墓道中绘有3位外族使臣肖像;唐永徽年间高宗诏令在太宗昭陵刻立14国君长石像;后来乾列陵立61尊番臣石像;北宋七座皇陵各列置六尊捧物外族客使石像,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南朝以来职贡题材的沿续或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关于“回回进宝”,人物往往具有少数民族特征,他们有的手捧宝物,有的推载金银财宝。根据薄松年先生的解释,回回为西域人形象,唐以后他们开始在中原从事贸易生意,因为善于经商和聚财,他们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财主。所以民间有回回识宝的说法;另一方面,“回回”又有每次、每回的含义。因此,他们的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财神形象的一种象征。民间有新年时祈拜财神,可使来年富足,不受饥寒的说法。王树村先生解释说,民间传说财神原来本是阿拉伯的一个王子,见到国内许多百姓贫苦不堪,就将自己所有的财富散发给了贫困的百姓,因此人们称他为“财富之神”。同类题材在天津杨柳青年画中有很多体现。

本文只是对数量巨大的拴马桩中的一部分艺术形象进行了文化内涵的解读,这只是沧海一粟,还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去挖掘。拴马桩柱首的艺术形象还有很多种,他们都有着深刻而广泛的文化内涵,这文化内涵就是民间美术的根,是民间美术研究的最终归宿。所表现出的淳朴艺术特征和精神实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质,它深刻地反映了民族的审美习惯、民族的审美情趣、民族的文化内涵,因而它拥有生存和发展的丰厚土壤。具有单纯、朴实、自由、粗犷品质的乡土民间美术,可以唤起人们返璞归真、皈依自然的渴望,发挥其对心灵的净化和作用。

(作者系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吴山,《中国历代装饰纹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2]吕品天,《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3]靳之林,《生命树与中国民间俗艺术》,[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靳之林,《瓜瓞绵绵与中国本源哲学的诞生》,[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王树村,《中国民间美术史》,[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6]王红川,《草原剪花人――刘静兰》,[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