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预算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1 22:2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费预算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费预算报告

篇1

(一)职能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城乡建设管理和园林绿化、民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拟订城乡建设管理和城镇园林绿化、民防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2.负责城市建设配套费、垃圾处置费、污水处理费、民防易地建设费等费用的征收和管理;会同县财政部门筹集城市建设维护资金,编制收支年度计划,监督管理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的使用,负责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概预算和工程造价的监督管理。

3.负责工程勘察、建筑设计市场的行业管理。监督管理建设工程勘察、建筑设计从业资质和资格;负责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和城镇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指导监督城镇雕塑建设。

4.负责监督管理建筑市场。管理建筑活动从业资质和资格;监督管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质量、安全、工程监理、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竣工验收等工作;监督管理建筑材料、建筑机械与设备的施工准入;负责工程造价、资质认证、技术标准管理;指导和管理建设岗位培训和人才培训。

5.监督管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负责监管建设工程招标机构、建设工程合同和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管理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

6.指导监管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负责推进建筑节能和城乡建设科技进步;负责建筑节能审查;管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指导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指导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负责推进绿色建筑工作;指导新型建材、环保建材和建筑机械推广;负责建设领域新技术推广应用;负责建筑行业信息化、建筑智能化等管理工作。

7.负责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建设的监督管理;编制城镇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项目开发、项目转让和项目资本金管理;组织实施城镇住宅区建设;负责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资金使用监管;负责推进成品住宅建设和住宅产业化工作。

8.指导村镇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指导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指导中心镇和重点镇建设;指导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工作;指导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组织申报和管理工作。

9.负责全县市政、环卫、园林绿化的行业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各乡镇(街道)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城镇容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县城区市政道路、桥梁、隧道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负责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负责市政设施维护许可管理。

10.负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配合县林业部门组织开展城市义务植树活动;负责城市公园、广场的管理工作;组织审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负责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负责城镇规划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和园林植物保护工作。

11.负责县城区公共停车场(站、库)的审批管理;负责县城区占道、道路开挖、建筑渣土准运审批管理及消纳场的管理工作;组织编制重要场所和重大项目的灯饰建设规划,指导城镇天然气、供水、排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专业管线规划编制;负责城市排水的行业监管工作。

12.负责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编制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专业规划,指导并监督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指导监督全县垃圾、污水处理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负责县城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船舶废弃物的处置管理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户外广告设置监管工作;负责长江干流忠县段以及次级河流的水域清漂工作;负责城市洗车场(站、点)的管理;负责忠州城区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管理。

13.负责民防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监督管理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工作;承担地下空间建设兼顾人民防空功能的综合协调工作,参与地下空间建设和开发利用项目规划工作;指导监督城市建设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贯彻人民防空要求的执行情况;拟订防空袭方案及实施计划;指导监督战备保障方案落实;组织指导民防工程及其它设备设施的开发利用和平战转换,监督管理民防系统国有资产;承担国防动员委员会人民防空办公室的工作。

14.负责本系统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15.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内设机构

建设委员会是县政府工作部门,内设科室11个,分别是办公室(挂科牌子)、组织人事科、纪检监察室、财务统计科、城市建设科、村镇建设科、建筑管理科(挂行政审批科牌子)、城市管理科、污水垃圾管理科、安全监督管理科、民防科。全额拨款事业单位8个分别是建设办公室;城建档案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站;市政园林管理所;环境卫生管理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村镇建设服务中心。

二、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1、基本支出1354.54万元,主要用于委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人员工资、日常运转以及为完成城市建设管理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年度基本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884.76万元,主要用于经组织人事部门核准的在职职工工资、绩效及医疗保险等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205.28万元,主要用于行政事业运行的办公、邮电、差旅、物业管理、公务用车与接待等公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264.50万元,主要用于离退休费、抚恤金及核定的住房公积金等。

2、单项核定的商品和服务支出11012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及城市运行保障的市政、环卫、园林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劳动保护、工具设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垃圾处理场运行、市政用水、用电、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城乡社区环境卫生等。

篇2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预算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明显增加,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也越来越广,除政府性科研经费外,还包括社会横向科研经费、校内课题资助经费等。许多高校科研经费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支出的复杂化、管理方式的多样化,使高校必须事先对经费的收支作出科学的计划和决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集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为一体的科学管理机制。由于国家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除了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特定项目有具体管理办法外,对其他的科研经费没有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使得高校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

二、目前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问题

高校科研人员在立项时,往往缺乏经费预算编制的意识。科研经费预算尽凭课题负责人的“经验”、“估计”或申请的要求填列出一组数据,意识不到经费预算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没有科学的进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2.预算审核问题

一般来说,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预算由国家有关科技部门进行预算审核。横向项目也有出资方对经费预算进行审核。所以,学校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认为预算审核是国家科技部门(纵向科研项目)和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学校应该对科研项目申报时的科研经费预算首先进行审核。这样,一方面发现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为国家科技部门预算减轻工作量,增大项目立项的几率;另一方面,也是对项目预算进行初步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项目的预算执行管理。

3.预算执行问题

预算执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不按预算内容开支。高校科研预算经费的下达与执行相分离,财务部门只有在课题经费下达时才能知道某项课题的经费总额,至于这些经费预算中支出哪些内容则完全不清楚。财务部门往往未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岗位,未配备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承担了全校所有事业经费、科研经费的管理任务,业务繁多,在日常审核工作中只能起到一个简单地审核票据合法性的作用,无法对每一项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即使科研人员在每次报销时都出示课题经费预算书,对跨年度科研项目财务人员也无法先对该课题的历年预算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视其是否符合预算要求再判断应该支出与否。因此,一般都要等到科研项目完成,进行结题决算时才会发现,课题实际支出内容及金额与预算严重不符,甚至有些课题经费结余过多。

4.预算控制问题

对于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门会派专门的财务审计人员对相关科研项目经费进行抽查审计外,而一般的科研项目的经费一般只进行内部审计,而学校内部审计独立性弱,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影响,就算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也常常抓小放大、回避要害,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另外,审计的重点仍是以科研项目负责人所报销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为主,只能起到促进核算规范化的作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有无超过预算则不重视,对损失的造成也无法追究,对课题负责人起不到警示作用。

5.预算考核问题

预算管理的最后一步是进行预算考核。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未对课题经费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差异进行分析,更未对未完成预算的项目进行惩罚。没有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预算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因此导致现在各高校科研经费大多结题未结帐,结余经费仍然由主持人自由支配,常被用于非原预算所列开支范畴。

三、解决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问题的方法

1.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

无论申报那种级别的科研项目都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申报国家项目经费的资助额度依据评议专家的意见和相关的财政、财务政策及规定的程序审核后确定,资助额度一经确定一般不能调整,因此预算编制的精准至关重要。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同时涉及科研领域和财务领域方面的知识,财务部门或科研部门独立编制预算很难较好地完成,而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科研项目资金的争取。财务人员必须和课题组主要成员一起编制项目预算,由负责人提出计划:需要什么科研手段、预计申请资助金额、自筹经费等,会计人员根据需要按照同类课题项目实际支出水平,结合目前市场价格对能源费、材料费、测试化验费、等测算开支标准及费用,对每项支出列出明细清单,并按照相关经费管理办法核定费用比例,经反复讨论、调研测算、调整数据,最后编制出支出结构合理、可行的科研项目细化预算。

2.严格预算审核

一般来说,国家科研项目预算审核应当包括以下工作程序:项目立项工作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与依托单位共同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经项目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随计划任务书一起上报科研项目出资方;科研项目出资方委托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对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评估并提出预算评估报告;预算委员会组织项目预算答辩会,请首席科学家及其项目财务负责人当面针对质询进行答辩;国家科技评估中心根据答辩情况修正提交的项目预算评估报告;预算委员会对项目预算评估报告进行审核,并初步确定项目及各子项目的预算;预算委员会将项目预算结果在媒体上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处理相关异议,并最终确定项目经费预算;预算委员会将项目预算结果反馈给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按要求确认各项目的预算;科研项目出资方下达项目预算;科研项目出资方负责将项项目预算结果通知所在依托单位(高等学校),并按进度拨款。

3.严格预算执行

为了使科研预算经费与执行相符合,科研项目经费下达后,财务部门应对每个课题单独设立项目账。在经费使用过程中,要严格区分不同课题,尤其是同时进行多项课题研究的科研人员,更要区分好自己所主持的各项课题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严禁随意使用。

另外,需要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岗位。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增多,高校财务部门应建立一个与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即设立专门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岗位,协同各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从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结题验收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变财务管理由事后管理为科研进行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管理。尤其在经费日常使用过程中,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财务人员应定期对各科研项目支出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以便及时发现其各项支出是否偏离预算,并分析其偏离原因。

4.加强预算控制

实施高校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抓好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个基本环节。预算执行的关键在监控,预算管理的核心为预算监控,监控有序则能确保预算目标的完成。预算监控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事先控制(预防性控制),要完善标准化规章,进行严格的授权;第二,事中控制(过程控制),要适当地职责分离,要有适当的信息记录和准确的凭证证明;第三,事后控制(检测性控制),建立严密有效的财务核算和分析报告系统,进行循环和定时、不定时的资产检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财务及经济业务审计。建立工作台账,借助工作台账进行考核,落实各级经济责任制,这是执行预算的一项基础工作。此外,还要实行预算反馈控制。预算反馈控制包括反馈控制制度和预算反馈报告两部分。为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管理部门应会同科研项负责人定期召开预算例会,对照预算指标及时总结预算执行情况、计算差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按照例会召开的频率形成不同形式的预算反馈报告。

5.建立预算考核体系

预算期终,通过各个经济单位的业绩报告,对比各个责任单位的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数,揭示超支和节约,作为评价各个科研项目业绩和确定偏离预算责任的依据,管理部门可据以了解整个科研项目预算期的预算目标实现情况。为了正确考核和评价预算执行情况,需要建立预算的考核考评体系,实行纵横交叉的立体考核,即预算执行单位自行考核与预算管理部门的考核相结合。考评体系内容一般应当包括:结合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定考评体系的细则;综合考评与奖惩相结合,与固定评价指标相结合。为了加强预算控制,还应建立预算审计制度,将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相结合,使之成为科研项目控制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客观真实地反映预算期内预算执行情况,确保下一年度预算编制依据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委托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一般高校都设有审计处)对预算期资产状况、盈利情况进行审计,并在第二年对上一年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审查,分析差异原因,督促提高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肖铮.现代预算管理理论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

[2]张静文.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4,(3).

[3]任江.浅析科研单位预算管理[J].企业与经济管理,2007,(11):l19.

篇3

关键词:科学研究单位 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

一、加强课题经费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性

课题经费是科学研究单位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没有课题经费,科学研究就无从谈起,而课题经费运转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科研的出成果和出人才。经费管理在整个科研项目的进程中如影随行。首先是课题的申报,在课题申报期间,要进行课题经费的预算;在课题执行过程中,需要按批复的预算进行经费支出的核算和控制;课题完成后要进行课题验收,而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又是进行整个课题验收的前提,财务验收不通过,课题验收就会一票否决。为了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多出成果和人才,提高科学研究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和规范课题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二、课题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目前科学研究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题经费预算编制随意或编制虚假预算

按照国家科研项目申报的有关规定,在课题项目申报期间,课题的经费预算,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课题负责人只是按自己的意思自行填报预算,什么内容想多开点,什么内容想少开点,都由自己说了算,或者干脆编制一些虚假的预算,套取国家资金,因此预算编制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课题预算的编制原则即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三个原则相去甚远。

2、在课题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一个全盘监控

在课题的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情况,比如:科研课题经费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的内容进行核算,或者没有预算的内容也在本课题中支出了;课题在上报课题经费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时,出现没有完成当年预算执行进度的情况;课题尚未结束,但是在年终进行课题结转成本,收入与支出相抵,结余要结转到下年度时,出现了经费超支现象等等。以上种种原因,造成课题负责人无法全面了解和控制预算的执行进度,无法了解课题经费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一个能够全盘监控的执行者,那么课题经费就很难能够按预算执行了。

3、课题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产生较大的偏差

科研项目立项后,课题经费一经下达,就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但在课题经费的实际支出中,会出现与预算不符,产业较大偏差的问题。由于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是自己的课题,经费支出的自在自己手中。因此在课题经费下达到本单位财务部门时,课题主持人并没有将课题的合同和预算书送到财务部门备案,而财务部门只能按课题组报账的内容进行财务核算,根本无法与预算进行比对,无法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等到课题结题验收,进行财务审计时,才发现有的科目开支多了,有的科目开支少了,或者是超范围使用经费等等,这时要调整也来不及了,极大地影响了科研活动的开展。

4、课题预算中规定的开支范围与课题财务核算科目不一致

在课题下达的预算书中,详细规定了课题的开支范围,但是课题规定的开支内容与财务核算科目是不一致的,课题的财务决算报表设计也是根据预算书中规定的开支范围而设的。在课题中期上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结题时填报财务决算验收报告的时候,就出现了无法直接从财务账目中取数的问题。课题财务决算报告要求是按预算书中规定的开支范围编制报表,而本单位财务部门都是按国家规定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核算的,那么在填报过程中,就要对原始的财务账目进行调整归类为按课题预算中规定的的开支科目,才能将数字填写到报表中。在调整的过程中,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三、科研单位课题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课题预算编制,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由于课题人员对国家规定的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方面不了解,而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的专业知识也存在欠缺,任何一方单独编制预算都会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在课题编制预算期间,需要财务部门参与,和课题人员共同完成预算的编制。财务人员可以从财务方面的角度看问题,提出符合财务制度的预算;而科研人员则从课题研究需要完成的目标出发,拟出符合科研发展方向的预算,最后二者再进行综合协调,最终制定出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预算。

2、在课题实施期间,需指定一个课题执行人,对课题进行全盘监控

在课题实施期间,需要指定一个课题执行人,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实时全盘的监控。课题执行人是财务部门和课题主持人的之间的联系人。在课题执行过程中,课题执行人应根据批复的预算书,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课题预算执行进度,定期向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经费支出情况。课题执行到哪一步,需要开支什么内容,课题执行人、课题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三方都要及时沟通信息,保证课题按执行期有序地进行,杜绝弄虚作假,截留、挤占和挪用课题经费,违反规定转拨、转移课题经费,超预算、超标准、超范围使用经费等等现象的发生。

3、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每一个课题分别设置一套课题经费支出辅助明细账

课题经费下达到课题承担单位后,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课题主持人应将课题的合同和预算书复印件送到财务部门备案,由财务部门按照规定的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并参照课题预算书中规定的开支金额,办理课题经费的支出。同时在每个课题的课题执行人手中,设置一套课题经费支出辅助明细账。课题经费支出辅助明细账按预算书中规定的经费开支范围设置明细科目,课题的每一笔开支,财务部门除了记入本单位账户外,还要同时分门归类记入辅助账中,由课题执行人实时监控经费支出情况并定期与财务部门对账,定期将经费支出情况汇报课题主持人,如出现实际支出与预算产生较大偏差时,可以及时进行调整,保证课题实际支出在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内,确保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4、统一和规范预算中规定的开支范围和课题财务核算科目

为了避免课题在填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结题财务决算验收报告时取数的困难,避免填报的随意性,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应统一规范预算中规定的开支范围和课题财务核算科目,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对经费支出及时归类整理,这样才能通过预算对课题经费支出进行控制,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四、结束语

科学研究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分析了存在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和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只有加强和规范科学研究单位课题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课题经费使用效益,才能提升科学研究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科研研究单位能够争取更多的科研课题,研究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涌现出更多的高端科技型人才,并将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娟,科研预算方法及财务管理研究,会计之友,2007.9

[2]赵建华,浅谈课题经费预算管理与支出控制,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5

[3]刘燕 ,如何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会计之友, 2006.24

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ying870615”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及建议采纳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宁波市镇海区审计局:

你局出具的审计报告(镇委审办行报〔2020〕12号)等审计结果文书2020年12月21日收悉,整改期限至2021年2月18日。现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总体情况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对审计提出的相关问题追根溯源、举一反三,不折不扣按要求落实整改。目前,要求我单位整改的问题共有2个,现已整改2个;提出审计建议3条,已采纳3条。

二、问题整改的具体情况

1.关于预算编制不够精准的问题。

审计整改情况:已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预算项目前期调研,合理控制预算规模,提高预算准确性。

2.关于预算编制不够完整的问题。

审计整改情况:根据镇海区财政局《关于印发

三、审计建议采纳情况

已采纳的审计建议:

1、强化预算管理。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从紧从严控制政府开支,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口上,切实保障“六稳”“六保”等重点工作。

2、规范经费支出。加强专项经费、“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管理,项目经费严格履行专款专用原则,加强各类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学习和落实,规范各项经费支出,杜绝经费转嫁下属单位行为。

3、严格制度执行。严格落实有关政策制度规定,加强政策宣传和学习,严格政府采购程序,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财务审核把关,确保各项费用支出合规。

篇5

第一条为加强对我省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财政部、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文物行政部门管理和使用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管理和研究机构等文物单位。

第三条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包括中央财政补助我省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和省财政设立的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两部分。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由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共同管理。

第四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的规定,文物保护所需经费应由文物所在地政府解决。地方政府解决确有困难且符合本办法规定使用范围的项目,可申请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

第五条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分配和使用,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突出重点、专款专用、注重实效”和“统筹安排、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和挪用。

第六条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应接受财政、文物、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使用范围和支出内容

第七条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范围:

(一)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抢险、维修、保护和安全技术防范、消防;

(二)经批准的重要考古项目的调查、抢救性发掘、资料整理、报告出版;

(三)省级博物馆馆舍、重要文物库房的维修;

(四)三级以上(含)珍贵文物(标本)征集;

(五)三级以上风险单位的安全技术防范、消防;

(六)重要出土文物和馆藏珍贵文物的科技保护;

(七)经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批准的其他项目。

第八条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支出内容:

(一)文物维修保护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勘测费、规划及方案设计费、材料费、专用设备购置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人工费、监理费、维修资料出版费、管理费等;

(二)文物考古调查、发掘项目支出,主要包括调查勘探费、测绘费、人工费、出土文物修复费、考古遗迹现场保护费、占地补偿费、报告出版费(含资料整理费)等;

(三)博物馆馆舍、文物库房维修项目支出,主要包括规划及方案设计费、材料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等;

(四)文物征集项目支出,主要包括文物(标本)收购费、采集费、捐赠奖励费、调查鉴定费等;

(五)安防、消防项目支出,主要包括规划设计费、设备器材购置费、材料费、监理费、管理费等;

(六)文物科技保护项目支出,主要包括方案设计论证费、试验费、人工费、专用药品药剂费、材料费、专用设备购置费、聘请专家费等;

(七)经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批准的其他开支内容。

第九条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支出内容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专项补助经费的申请和审批

第十条各市财政局、文物行政部门和省直文博单位为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申请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各县(市)申请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时,需经市财政局、文物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联合向省财政厅、省文物局提出申请。

越级上报或单方面上报的不予受理。

第十一条申请单位应于每年6月30日以前,向省财政厅、省文物局报送下一年度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申请和相关材料。申请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相关材料,包括《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申报书》(格式另发)、《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申报汇总表》(格式见附件一)以及其他必要材料。申请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报送。以上申报材料均包括文字、图片等书面材料和软盘。

专项项目预算编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规范的原则。有预算定额的,按定额计算;无预算定额的,按概算工作量和费用构成计算,各种取费按有关规定计取。预算作为竣工财务决算验收的依据。

第十二条根据《*省省级预算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省财政厅、省文物局对申请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项目建立项目库进行管理。编制年度预算时,省文物局按照本年度工作重点和有关要求,从项目库中筛选项目,经省财政厅审核后列入部门预算。经批准的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预算由省财政厅下达省文物局执行。

申请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项目由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共同审核汇总后,上报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

第四章财务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实行“专项申报、逐项核定、按进度拨款、年终核销支出、项目完成后结报”的财务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负责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各市财政局、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本地使用的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第十五条确定后的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由省财政厅下达预算批复或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联合下达专项补助经费的通知,结合项目实际实行政府采购、财政集中支付或拨付部门。对使用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大型项目,根据地方资金的到位情况,结合工程进度一次或分次拨付资金。

第*条项目完成后的结余资金,原则上收回省财政厅,经省财政厅或国家文物局同意,可以调剂到其他项目,优先调剂到该项目单位的其他项目使用。

第十七条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或变更已批准项目或内容的,由申请单位向省文物局提出申请,省文物局报省财政厅或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方可调整或变更。

第十八条年度终了,项目单位使用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应向申请单位报送《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决算表》(格式见附件二)。申请单位于每年1月31日前,将《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决算汇总表》(格式见附件三)报省财政厅、省文物局(省直文博单位直接报省文物局)。使用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按国家规定的格式依照上述时间和程序上报。

第十九条各项目单位要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专项资金支出的内控制度。

第二十条项目单位应加强项目资金的收支核算。每项专款应客观真实地单独核算。一项专款包括若干子项目的,还应对子项目进行单独核算。明细核算科目应按规定的支出内容设置。

第二十一条项目单位应在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出具项目总结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由市文物行政部门行文上报省文物局,抄报省财政厅(省直文博单位直接报省文物局)。省文物局会同省财政厅组织验收(或国家文物局直接组织验收)。对重点项目由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或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业务和财务评价。

第二十二条项目单位应将有关项目的申报文件、批准的设计方案和预算、工程竣工总结报告、竣工决算报告、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结论和审计结论等相关资料立卷妥善保管。

第二十三条已批准补助并拨款的省级补助项目,在收到拨款后半年内无故仍未开始实施的,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将对该项目予以撤销,并将已拨经费调至其他项目使用。

第二十四条使用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将暂缓拨款或不予拨款,并责令其停止施工。

(一)没有按照批准的方案、项目内容和预算范围使用经费的;

(二)被查明为虚报补助项目的;

(三)地方承诺的资金没有到位的;

(四)其他不具备开工条件和应暂缓拨款的项目。

第二十五条使用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省财政厅和省文物局将分别给予项目单位停止拨款、暂停核批新项目、收回补助经费等处罚,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触犯法律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补助项目内容或设计方案的;

(二)虚报补助经费预算的;

(三)挪用专项补助经费的;

(四)因管理不善,给国家财产和资金造成损失和浪费的;

篇6

编制教育和科研预算原则

德国联邦统计局认为,在制定预算过程中,需要大量官方和非官方的数据。编制预算应依据以下原则:预算应尽可能与本国和国际上对教育科研的界定相结合,避免出现偏差;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国际通用的统计方法;预算的各部分应尽量划分清晰,避免重叠,以确定标准的预算总额;预算应在一个计划好的框架内对各项教育和科研支出进行分配;各部分的经费支出要使用统一的支出概念,以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具有可比性;预算应包括实施和资助方案,为教育和科研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信息。

预算支出概念

德国教育和科研经费预算统计范围及指标为教育和科研经费预算集功能性和机构性于一身,其预算的主体部分为:1.教育过程的支出。这是整个教育支出的主要部分。包括用于教育机构对教学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支出,教学用品、资料的采购,供暖用电以及中小学校舍的清洁维护和建造等,但补习课、辅导课的费用以及购买辅导材料和相关用品的费用等,则由接受补习的人员自行承担。另外,参加企业培训和深造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和薪金也不包括在内。2.资助学生的支出。主要资助学生的生活费用,包括衣食住行及业余文化生活的费用。由于这部分费用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制定预算时以联邦助学金的额度为标准,而且不能超过这一额度。3.科研与开发的支出。主要用于企业、高校、国家研究机构以及非营利性私人组织的研发经费。4.其他教育和科研基础设施的支出。包括用于建造图书馆、专业信息中心和博物馆的支出。这部分支出不包括对科研与开发的支出,应单独列出,避免重复投入。上述应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性支出。如用于高校的支出被划分为教学支出(教育过程的支出)和科研与开发支出两部分。这四个主要部分在整个教育科研经费预算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根据指标确定。

只有满足了受教育者的基本需求,才能使其参与教育过程成为可能。因此,必须把教育过程的支出和中小学生生活费用的支出区分开来。制定教育和科研经费预算要有计划性地借助于一个总的计算系统,必须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包括官方和非官方的信息。除了官方财政的决算结果,其他重要的信息渠道还包括高校财政统计、联邦职教所关于企业培训和进修的调查、联邦劳动局、业余大学的统计、大学生服务部的统计、私营财政的经济结算、科学界的统计、科研开发调查等。

制定教育、研究和科学预算时所用的支出概念是依据教育和科研在公共范围内所拥有的大的概念以及财务会计制度中收支类别的两者结合。这说明教育和科研机构的收支也包括在内。人员支出、日常经费以及各项投资都属于支出范围,所有计算周期内的投资都应被列入该周期的支出。折旧支出、利息和还款支出不考虑在内。按照国际组织的计划指标方法,为改善新老联邦州教育支出的可比性,公务员附加的养老金和保险费用也被计算进公共范围的人员支出。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教育机构本身不是经营性单位,特别是那些公立中小学校,因此各州和乡镇需要独自承担一些教育支出,而不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支出。公立学校的收支在财政统计中被列入特殊范围,并根据预算标准划分为联邦、州和乡镇三个级别。财政统计同时提供公共团体预算不同级别之间的转换信息。

在分析中考虑主要因素

资助学生的支出包括奖学金(津贴和贷款)、用于支付接送学生的直接费用、建造大学生宿舍等。此外,子女补贴费也被考虑在内。教育预算支出应在最大程度上根据同一方案、按照相同的程序制定完成,而且也能被国际教育支出报告所使用。德国预算报告与国际教育支出报告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德国的预算报告中包括了进修的支出,而国际教育支出报告中没有包括这一项。

分析教育和科研预算支出需考虑的因素,教育和科研预算支出时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

篇7

【关键词】绩效预算 绩效指标 项目评估

近年来,随着军队预算制度的改革,我军的预算方式方法产生了很多新变化,这些改革使以前预算效率低下的面貌得以改观。但是,军队预算注重经费投入、忽视经费产出效果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改善。因此,有必要在军队预算中推行绩效预算,来改变军事经济重投入,轻产出的问题。

一、绩效预算的概念及特点

绩效预算,又称为效益预算、业绩预算或规划预算,是美国在1949年首次提出的一种预算方法,称为Performance Budgeting。这种预算是指要阐述和明确请求拨款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

绩效预算与传统预算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把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理念融入公共管理之中,根据对内外环境评估设置公共服务战略目标,在该目标指导下确定事务或服务计划并测算实施成本,财政资金注入后将计划付诸实施并考核实际产出或结果,将实际结果与绩效目标进行比较后提交绩效报告。该报告成为下一预算周期满足支出单位请款要求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样有助于政府分析公共支出是否恰当合理,从而为政府控制公共产品的成本,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说绩效预算不仅是一种预算方法的改变,而且是整个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

1、绩效预算更加注重预算产出

传统的预算方式在编制、执行、考核、评审和报告等都以预算投入为基础,相应的支出控制和监督机构也是将预算投入作为依据用于规定的项目。在投入预算模式下,预算管理强调事后评估,这就使得政府对预算的执行力度不高,有可能使预算产生低效的后果;而绩效预算不同于投入预算的管理模式,在于其更注重预算目标的效率,我们为实施某一预算项目花费多少钱,这些钱是否在这些项目的实施当中取得了成绩,才是绩效预算更加关心的问题。有了这些考核分析,预算投入才会更加科学合理,预算管理的效率才会有所提高。

2、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加强

在传统预算制度的模式下,要么由财务部门代其他部门编制预算,要么由相关业务部门编制预算,财政与各部门实际上站在对立的角度,在预算经费指标上进行博弈。绩效预算相当于和预算执行部门签订了绩效合同,由执行部门自己制订工作目标,并对此目标进行承诺;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将预算的执行权还给了执行预算的相关部门,使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来进行资源配置,并由此调动了执行部门的积极性,使这些部门能在自身预算的限额之内,按照项目的优先秩序来安排资源。

3、以绩效评估体系作为考核标准

传统预算是以支出的具体用途来分类的,所以政府某项行政事业计划的支出经费可能分散于多个支出项目中,无法考核支出效益。这样对部门业绩进行考核,就没有具体的分析指标,其合理公正性就要受到质疑。而绩效预算首先要对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对相同的职能进行绩效比较,然后再按各政府部门负责的职能进行部门分类。这样,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项目,对各项计划项目可以从最终产品成本和达到目标来衡量绩效。由于最终产品及成本是可计量的,因此绩效预算可以将政府同类型机构性质相同工作任务使用的经费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政府工作绩效。有了具体量化指标,对部门的评估考核就有了客观公正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分析部门预算的投入是否合理,使用是否到位,为新一年度的预算经费准确划拨打下基础。

二、在我军实施绩效预算的必要性

1、绩效预算是军队预算改革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实行绩效预算,这可以将有限的财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使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使政府运行更加有效率。而在目前的军队预算改革中,我们已经有了向绩效预算转变的基础,军队采购制度在总部、军区军兵种两级实施,这都为绩效预算的推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后勤部廖锡龙部长提出了关于科学理财“六化”目标:理财观念现代化、决策过程科学化、供应保障精确化、财务保障法制化、效益评估系统化、业务处理信息化。其中理财观念、决策过程和效益评估就是为绩效预算的实行而制订的目标,为了尽早实现廖部长提出的“六化”目标,就应该合理有序的在军队推行绩效预算。

2、绩效预算使有限的经费得到充分利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军队预算就是,下级部门要多少钱,上级基本上只过目一下,就会通过。至于这些钱是不是产生了预期的效果,却少有人过问,也没有相应的过问制度。单位主官有时会不顾实际情况的搞建设项目、形象工程,不仅造成了财力紧张,也丢掉了部队艰苦朴素的作风。这几年,我们的军费增加比例都很大,但是这些多支出的军费是否用到了刀刃上,产生了实际的效果,却少有人过问。这种以保障人头经费为主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必须进行改革。我们应该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军队预算的效率,使得国家纳税人的钱花得更加值得,更加有意义,也使得经费增加真正能够产生实效,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来。而绩效预算的实行,正是注重对军费使用结果进行理性分析,使军费的使用更加注重效果,而不是将目光仅仅放在经费的划拨投入上,这可以使有限的军费发挥最大效益,为部队发展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三、在我军实行绩效预算的构想

近年来,我军预算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每个业务部门都有相应的预算项目,这就为实行绩效预算制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基础。我们应抓住已实行部门预算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绩效预算的实施。尽管绩效预算与我们目前的预算编制方法存在许多根本理念上的差别,但我们可以通过逐步过渡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1、应从现有的预算方式出发,逐步过渡到绩效预算

我军目前实行的零基预算是对每年所有的开支项目都要进行审核,对所有项目进行评估。为此,可以选择一些部门进行试点,尝试构建绩效预算框架体系:对于列入绩效评价试点范围的部门和项目,要求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编制相应年度绩效计划,详细列明绩效目标、绩效指标以及拟达到的绩效标准等;同时在年度终了时提交绩效报告,由部门管理者自行描述绩效计划的完成情况;这样进行评估后,相关部门制定的目标是否完成就很容易掌握了,这也为新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些部门的试点,不断总结经验,为今后在全军进一步推广绩效预算做好准备。

2、应用绩效——成本分析法制定项目计划

军队绩效预算的实行,项目的确立是是重要环节。在军队预算过程中,需要经费的地方很多,但每年的国防经费相对于目前的军队建设来说是十分有限的,这些经费肯定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正确判断当年的经费开支项目是十分关键的。在项目确立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绩效——成本分析的方法,使项目筛选明确出来,有些项目属于紧急必办的,就应该立即拨入经费,而有的项目不是当年就必须完成的,就可以稍微缓一缓,但项目确定的前提是以当前的战争准备为主,应将有限的资源首先分配在战争准备最需要的地方。只有确立了正确的项目,才能达到保障军费支出效果的目的。在国防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绩效——成本分析使军费资源配置到最优项目,从而为军队快速稳健的发展打下基础,更为今后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好准备。

3、绩效指标的确定要科学合理

绩效预算注重的是“绩”和“效”,“绩”是指财政支出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是指用具体指标评估完成目标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制定合理的绩效指标是绩效预算执行的关键,但是,军队是提供国家安全的公共部门,不同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绩效”难以量化。根据国外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编制绩效预算的经验,绩效指标的确定往往是根据以前的成绩来进行新目标的制订,在对过去情况评估总结的同时,就要分析制订新的目标。根据我军的实际情况,军费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军事经济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与专门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要根据预算支出的性质、范围、功能的不同,对指标进行不同的分类,可以分为军费预算支出项目指标、单位军费预算支出指标、部门军费预算支出指标、军费预算支出综合指标。对指标的确立,既要相关人员对指标确定进行说明,还要听取官兵意见,这样结合了机关和基层意见,预算指标才能确定,这也为今后对指标的完成提供了保证。

确定了绩效指标,还要有绩效评估的标准。由于绩效指标一般是数量化的,其评估标准通常是一个数值范围,如果被评估者的绩效恰好在标准范围之内,说明它完成了预定的职责;如果被评估者的绩效表现超出标准的上限,则说明被评估者做出了超常的努力,绩效卓越;如果被评估者的绩效表现低于标准的下限,则表明被评估者存在绩效不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这样有了绩效指标和评估标准,军队绩效预算才能科学合理的实施。

4、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

在过去的军队预算过程中,经常是哪里缺钱,就给哪里拨经费,在这种预算方式的背后,其实是在对工作成绩低效的奖励。这种经费划拨方式,使各部门把分内应做的工作作为讨价还价的“博弈”筹码,夸大自己的工作难度,希望满足更高经费的要求。若要实行绩效预算,就可以将各部门的预算与其工作绩效挂起钩来,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对于绩效评价通过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新的年度,可以考虑提高其经费额度,以激励其今后更好的工作;对未完成绩效的部门,要查找问题,分析其目标是不是过高,并在下一年度的预算减少对其经费划拨。

有了奖惩机制,才能确保绩效评估不流于形式。绩效评估不但可以对部门进行评估,也可以对干部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前我们往往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等工作态度标准来评价干部,这样的评价根本没有体现出一个人是否在单位干出了实际工作来,今后应使用绩效评估的方法,从干部工作的最终成果来考核,正确反映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对于评价标准高的个人,可以考虑优先晋级,立功受奖等,而对于未通过评价的,就要推迟其晋升时间。用绩效评估来评价干部,有利于为军队吸引人才,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军队建功立业。

在我军推行绩效预算,将进一步提高军费使用效益,使有限的经费产生出最佳效果,从而推动我军快速发展,为将来的战争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祝小宁、华燕玲:论绩效预算在我国实施的现实阻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

[2]余小平、孔志锋:在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的设想[J],财科所研究报告,2004(2).

篇8

关键词:新常态;二级管理;全面精细预算;治理职能

本文为陕西教育会计学会课题:“新常态下高校基于二级管理的全面精细化预算治理职能的实现”(课题编号:15JC02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19日

引言

党的十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呈现出全方位的新常态。与此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也呈现了“新常态”。其中,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成为新常态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质量提升、内涵发展已成为发展主题。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在稳定规模、优化结构上下工夫,在发挥优势、彰显特色上下工夫,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上下工夫,全面精细化预算正好契合了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完善二级管理的治理架构,推动学校整体现代化治理的实现。

一、基于二级管理的高校治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校院二级管理是不同于高校传统管理的新的治理模式,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发展需求,根本目的是要解决高校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其核心理念是降低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权力,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真正建立起学校宏观调控、学院自主办学的高校运行机制,促进学科的整合和发展,激发各级组织的活力,实现学校的现代化治理。二级管理在教育新常态下可以更好地发挥结构调整的优势,对学院的学科进行整合和发展,建立适应内涵式发展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二级管理是在校院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二级单位一定责任,根据责任赋予一定的权力,使二级单位在学校总体目标、原则的指导下发挥管理主体作用。

二级管理是以财务分级管理为核心的,将适度的财权与院系承担的事权联系在一起,使权力能够切实地实现其治理功能,而治理的核心是制衡权力,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出发点,是实现财权的根本,而现代预算的实践与理论表明预算具有治理职能。所以,预算治理是实现管理治理的基础和核心推动力。

二级管理的目的是激活高校底层的办学活力,改善办学质量和效益,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针通过分层次管理方式进一步落实。实行二级管理后,有一种声音:应该下放财权,给二级学院充分的自,学院怎么建设发展、学科怎样设置、学生怎么管理统统交给学校自行处理。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因为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单位,是由一个个机构单元有机组合而成的,各个单元都要在服从学校全局发展的框架下运作。发挥二级单位的活力必须在学校顶层设计、治理框架下来进行。

二、预算的治理职能

预算是权力的体现,治理是权力的制衡,权力配置资源的规则就是制衡权力结构和民主政治程序,而高校预算的程序显然具备了治理的职能。预算是通过宏观调控实现顶层实际治理意图的重要手段,能够保证学校治理功能的实现。

全面精细化预算通俗地说就是将部门年度的全部收入和全部的支出按照来源渠道进行全口径归集,支出按照部门细化到科目及分类进行列支,使单位的收入支出统一在一个封闭的循环中,使预算真正落到实处,目的是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实现刚性预算。

全面精细化预算在学校层面宏观调控和二级单位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可以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充分显现出其所具有的治理职能,预算治理职能的良好发挥,可以促进学校在二级管理模式下的现代化治理。

(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高校实行二级管理的初始阶段,经费是按照各院系的学生数切块下划,未解决学生人数不均衡适度予以调节,没有学生的院系按照承担的基础公共任务从其他院系取得跨院系结算经费。这种经费预算分配模式相对来说很粗放,存在很多弊端,比如经费分配的粗放式切块,固然给二级单位更多的自,但容易出现切块经费多的院系经费富余,出现想方设法地突击花钱的现象,导致学校资金浪费严重;而经费不足的院系,学校又不能让其自生自灭,于是又给这些院系追加经费维持运行,这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会挫伤其他院系的积极性,二级管理流于形式。全面精细化预算能避免上述弊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有效地维护高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确保财务安全。全面精细化预算是确保高校财务安全的重要保证。只有全面而详细的预算,学校各项活动才能按照预期开展,并能防范财务风险和领导干部腐败风险。

(三)调动基层单位预算编制参与度。全面精细化预算能充分调动基层单位预算编制的参与度。由于实行刚性预算,各部门在做预算时要详细做好自己的工作计划和详细规划。对工作中每个环节做好精细的测算,对计划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研判,充分论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从而推动学校和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的实施。

(四)促进财务管理改革。全面精细化预算有助于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缓解高校赤字预算的压力或承担债务的风险,优化资源的配置,建设节约型校园。

三、基于二级管理的全面精细预算治理职能实现路径

(一)全面预算――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决策,有效配置资源。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精神灵魂,发展规划是行动指南,而顶层设计是决策机构从全局的角度,对学校的各项任务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制定学校的战略规划,是自上而下地谋划,使整体理念落实到各年度;顶层设计的理念需要每个个体组成的智慧去完成,这样根据各二级单位承担的任务,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并与预算捆绑下发,二级单位根据预算目标进一步分解任务,以精细化预算为手段全面推进,在二级单位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执行信息的反馈与分析,结合预算执行状态对财务预算和任务目标进行修正,即在年度总预算的框架之下,每年9~10月集中调整一次,二级单位在自己的预算经费内调整,学校总预算不得突破。这样,每年度就可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完成办学理念的实现。即:统筹安排全部预算收支,适应学校顶层设计,有效配置资源。上述预算资源配置模式通过高校的预算组织体系组织完成。高校财务预算的组织体系如图1所示。(图1)

学校将年度的全部收入,包括历年账面结余资金通盘考虑学校的全面预算,以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长计划短安排,按照建设目标任务可考虑适度赤字预算和跨年度的预算平衡,量力而行,按照确立的重点建设任务及年度基本运行,统筹考虑学校的全面支出。以此为出发及落脚点,任务分解到哪里,经费落实到哪里。

校院二级管理不是学院的完全自治,是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给院系自和与之相适应的适度的财权,院系的建设和发展要服从学校总体建设和发展方向,在学校宏观建设、调控的指导下,将本院系相应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完成,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院系享有充分的自,学校充分尊重二级学院的办学及管理的要求,在经费预算上积极支持,二级院系对学校负责。概括来说就是,根据学校的战略,设定预算的目标,根据预算目标编制预算,围绕二级单位精细化管理匹配二级单位预算并落实,通过绩效考评检验各项目标的完成情况,总结经验,修正目标和战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预算要体现的就是顶层设计的意志,首先学校总预算盘子应是全口径的收入,不打埋伏,公开透明。在预算支出方面,根据学校的建设总目标,逐级分解建设任务,经费随任务落实到二级学院,要求学院根据自己承担的任务,相应做本单位的精细化经费预算,完成精细化管理。专项经费提出建设目标,经过学校财经委员会及有关专业委员会审批后予以立项建设,人员经费及基本运行经费实行定员定额,这样学院就可以对年度学院的总预算做到心中有数,在支出预算上就可能做到精细化,就可能将结构调整、内涵发展的设想付诸实施。当然,必须强调二级学院要将预算分配的收入按照当年教学、学科、学生、行政等进行条块分配,细化到支出科目及经济分类,同时要有执行进度。这样,钱随事走,经费落到实处,不等米下锅,不沉淀浪费资金。形成建设有目标任务,经费有保障,执行有进度,考核有依据,责任可追究的良性循环。(图2)

(二)强化预算的精细化和延展度――尊重底层思维,激发活力。预算经费一经下达到二级学院,总预算经费不允许突破,但二级单位可以在总的经费范围内,根据学院自身特点将经费进行精细分配,细化到明细支出,实行精细化管理,就像人体内遍布的毛细血管一样,把“血液”输送到每一个细胞。同时,要做到与财务预算部门对接,这样在经费预算及执行过程中可以做到全程跟踪,经费的使用效果可以做到一目了然。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做到维持经费不突破,专项经费不挪用,权责分明,互相制衡,各司其职,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让预算发挥自己的治理职能,减少人为干扰。

有了经费的支持和自主,二级单位就可以对学校顶层设计中学院承担的内涵式发展任务进行推进。许成钢认为,改革的动力一定是民众,上层设计出来的正确方案,必须有人去执行。张文魁也提出,有效的改革多由基层探索,高层默认。这些观点类比到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就是学校的顶层设计意图通过预算下达到二级学院,学院通过精细化管理,利用精细化预算管理手段进行推进和延展,完成学校治理并开花结果。

(三)强化执行力和绩效考评――投入产出。预算执行是把预算由计划变为现实的具体实施步骤。预算执行工作是实现预算收支任务的关键步骤,也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全面精细化预算可以解决由于支出编制不严谨、不配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进而容易引起校内各单位“讨价还价”的“博弈式”关系,影响支出效率。

预算执行是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为目的的,要运用有效手段对预算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和控制,以达到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的效果。对预算经费要做到事前监督、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确保预算经费流向不出现偏差。解决只重申请经费,不管执行,使大量资金结余沉淀,无法盘活,进而可能造成学校账户结余资金被财政收回重新分配的后果。

强化绩效考评,引入绩效管理模式。以“绩”为主体,确立预算项目,以“效”为主体,考核经费使用效果,强调有投入有产出,实现对预算资金使用的有效约束,加强预算执行分析考核,及时总结反馈,并与奖惩挂钩。通过考评检讨整体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反馈到学校,对顶层设计加以修正完善。

(四)信息公开透明――民主管理和监督。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高等教育透明度指数报告(2014),首次对国内著名高校的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评估,对象涵盖了教育部直属、“211”和“985”共115所高校。报告建议,各高校应当转变治校理念,尊重教职工、员工的主体地位,提高网站建设和维护水平,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此次的高等教育透明度指数报告为“国家智库报告”系列的首份报告。

从国家层面已经开始高度重视高校信息透明,作为公开信息中重要的财务信息公开尤显重要。预算仅由“财经委员会”或“党委会”、“领导班子”审议通过是不够的,必须向广大教职员工公开,尊重教职员工的主体地位。仅仅公开预算还不够,还要公开决算。由于实行了全面精细化预算,每一笔经费的来源与去向都清楚明白,这样通过公开透明地公开信息,有利于真正实现基层民主管理,便于监督,也是学校现代治理的重要体现。

四、结论

综上,在二级管理模式下,充分发挥预算的治理职能,通过实行全面精细化预算,将学校宏观调控与二级单位精细化管理统领起来,作为贯通顶层设计和底层思维的桥梁和纽带,适应教育新常态的内涵式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现代化治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姜峻.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实施二级管理体制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0.9.

[2]乔春华.高校预算管理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篇9

关键词:党委理财 预算统揽 标准管理 程序控制 内控督导 问题导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对消防工作更加重视,消防经费投入逐年增多,后勤保障任务愈加繁重,财务管理要求更加精细,对各级消防部队单位党委理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部队财经管理,提升经费保障绩效,结合消防部队工作实际,笔者以为,要做到以下“五个坚持”:

一、坚持预算统揽,实行源头控制

一要在强化预算法规意识上使长劲。要将预算法规制度纳入各级党委、机关学习计划,牢固树立“编制预算就是立法、执行预算就是守法、背离预算就是违法”的意识。二要在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上下功夫。突出经费保障重点,加强预算项目论证评估,严格落实预算编制要求,将预算经费、历年经费结余、预算外收入,以及存量资产等所有财力全部纳入预算这个“笼子”统筹配置。三要在增强预算执行效力上见实效。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坚持早计划、早采购、早执行,定期分析事业建设进度和预算执行情况,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加强经费支出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管控,定期公示预算执行情况,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

二、坚持标准管理,实现精准保障

一要坚决执行全军统一的人员生活待遇标准。每月工资津贴要及时足额保障,职务、警衔、岗位等有调整的,要按文件规定的时间相应调整工资津贴标准;对卫生、通信、油料管理等特定岗位,对基层单位主官、旅团职单位主官等工作岗位,对夫妻分居、独子保教等人员,要准确界定享受人员范围,要按全军统一调整规范津贴补贴。二要深入贯彻落实地方消防经费保障标准。财政部在2014年制定出台了《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各省市也相继制定出台了本地区的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和保障标准,要有一个增长机制,消防经费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与消防事业发展要适应、要与履行职责任务需求相适应,要拓展地方消防经费保障范围,自觉接受财政监督。三要严格落实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限额标准。应严格执行全军和部队上级统一的标准,单位对部分经费开支项目自已制定的开支限额要符合规定、切合实际,在具体经办、验收确认、财务审核、领导审批等各个环节中加以规定,并严格落实。

三、坚持程序控制,实施全程监督

一要规范党委理财程序。充分发挥党委理财的“指挥棒”作用,对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经费开支、大宗物资采购、年度经费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大项资产处置和资产统计分析报告等,需要提交党委研究。要认真准备提案材料,涉及其他部门的业务,应提前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二要落实法定采购程序。对于地方政府投入的财政性资金,应该执行地方政府集中采购的有关规定。对于有些使用部队自有资金进行的采购,金额不大、技术要求不高的项目,可由部队内部的采购部门组织实施;采购金额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可以采取委托中介机构(如招投标集团公司)组织实施,确保采购规范运作。三要严格报销结算程序。对一些重要工作任务、重点项目建设、复杂敏感事项等方面的开支,在具体实施前,应向党委领导及时汇报。付款结算要尽量通过银行转账和公务卡来办理,减少直至取消现金结算。单位财务部门在制单、审核、复核、审批等工作流程中,要严格把关,把隐患消除在初期阶段,为党委领导当好守门员。

四、坚持内控督导,实时跟踪问效

一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从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配备、岗位职责分工,到经费标准控制、请示报告制度、预算监督审查等,都需要通过设置内部控制制度,科学有效运转。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会计与出纳、开票与收款、预留银行印鉴(网银支付密码)等工作岗位,必须坚持相互分离、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确保资金安全。二要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出纳岗位人员要落实日清月结制度,会计、出纳人员要每月对账,票据管理人员、出纳人员要定期核对票据使用情况,后勤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每年要开展一次资产清查,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每个会计年度终了前,财务部门还要核对往来款项、经费上缴等情况,确保会计信息及时处置。三要充分发挥内审作用。上级内审机关对下级单位主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一些重大工程建设、大宗物资采购、大项经费开支等重大项目,可以引入内部审计监督,对一些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也可以通过内部审计的形式,规范财务收支活动。

五、坚持问题导向,实行责任到岗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要认真学习、了解掌握必要的财经法规和财务知识,关注学习最新的财经信息和制度规定。建立检查底稿,实行签字负责,必要时,可以要求被检查单位或人员对相关事项签字确认。对检查发现的碎片化的问题,要善于进行分类归纳,区分重点、区分类别,关注重点项,合并同类项。二要勇于正视问题。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涉及财务工作也有80条禁令,要了解这些财经管理的底线、红线,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坚决不能做,要守住底线。对总结归纳的问题进行科学分类,深入查摆剖析,分析具体原因。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就由相应的人员承担责任。三要敢于解决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建立加强财经管理的长效机制,问题整改要限定时间、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真正把整改方案落到实处,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加以提高和规范。

参考文献:

[1]谈彩云.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军费管理绩效[J].队财务,2016年7月

篇10

【关键词】 科研经费; 管理; 审计

“十一五”以来,在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占学校全部事业经费的比重越来越高,呈大幅增长趋势,已成为学校的重要资金来源。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规划,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5%以上。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可见,未来科研经费的投入还将继续大幅增长。

但是,目前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科研形势的发展和科研任务的要求,还继续延续着重教育经费管理轻科研经费管理的做法。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诸多不科学因素,主要表现在:学校(依托单位)和课题组的职责不明晰,学校对科研经费的重视和管理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课题组和学校共同搞科研的良好局面;有些项目不能严格按照项目的需求编制科研经费预算,预算执行难,预算执行情况缺乏考核和监督,经费执行进度和项目执行进度不一致,项目结题不结账或不能结账;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基本还停留在收入、支出业务报账上,缺少管理和监督;科研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要保证高校科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实施科研经费管理创新。

一、加强科研经费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科研计划以课题为中心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实行课题制管理,课题组和依托单位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管理的职责。高校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一般都是以学校为依托单位的,学校必须承担起依托单位的责任。学校要进一步明确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参与、指导、审查科研项目预算和决算,实施预算控制,监督预算执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促使资产合理高效使用;审计部门要积极参与科研经费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实行科研经费审计监督。课题负责人负责编制预算、决算,按照相关规定合理使用经费,项目结题及时办理结账。相关部门和课题组要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科学工作机制。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作保证

重视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对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法律意识淡薄、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不注重预算执行、不注重绩效等问题,都与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科学有关。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符合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管理制度体系。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创新,认真做好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要着重研究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监督制度,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和审计,建立科研分摊公共成本机制和办法,逐步推行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办法,实行科研经费绩效评价。面对科研经费大幅增长的现实,各高校必须在充分学习和研究国家各类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并加以贯彻落实。

三、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必须以提升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基础

众多的科研项目、高额的科研经费,带来繁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业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体系,加强会计监督。按照现行规定,学校建立统一、唯一的会计核算系统核算包括科研经费在内的全部事业经费。为满足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需求,应通过设置总账、明细账、辅助账、科学分类编码等手段实现科研经费会计核算,按照会计一级科目明细科目科研类型课题的顺序设置账户,进行会计科目编码,并自动实现统计和分析功能。同时,在会计核算大系统中开发预算控制子系统。科研项目启动前,将课题预算(纵向课题依据计划任务书,横向课题依据合同)录入系统中,课题报账时预算自动控制,从系统功能上实现课题预算执行情况实时反映,课题分项目经费超支不能报账。开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查询平台,相关单位和课题组可以随时查询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四、内部审计是科研经费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控制手段,必须加以研究和实施

促进科研经费规范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控制系统,在监督控制系统中审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结题前都要求要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但很多都是事后审计,等问题发现时已错失了纠正的时机。因此,内部审计应研究和开展纵向科研项目的事前、事中审计,积极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内部审计成为科研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手段,及时发现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纠正,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由于怕挫伤科研人员积极性等因素,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比较松,更没有审计制度,导致横向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较多。实际上,横向科研项目都是由学校和投资单位签订合同,学校是合同的法律主体,科研任务完成的好坏,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合理都应该由学校承担。学校应该像管理其他合同任务一样,加强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内部审计了解学校的情况,贴近科研实际,在横向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职能是其他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

(一)研究开展纵向科研项目专项资金全过程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遵循“全程跟踪、立足服务、着眼防范、促进发展”的原则,贯穿项目申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报表、绩效考核等各个阶段的相关经济管理活动,采取全过程跟踪、日常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分阶段实施、分阶段报告的方式进行,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校内相关单位出具阶段审计报告,并根据需要提出审计建议,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列入下一阶段跟踪审计的内容。

日常审计通过联网审计的方式,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其主要内容为:项目资金是否按预算范围和内容及时使用,有无超预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如何;项目资金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支出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资金管理有关规定,重点关注5万元以上大额支出和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人员经费支出;项目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截留、挪用等现象;资产购置是否执行学校招投标管理等规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是否执行学校资产管理相关制度,重点关注10万元以上设备采购及管理情况。

重点审计则是在日常审计基础上,根据需要,阶段性进行的审计监督和评价,其主要内容为:

1.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项目资金管理责任机制即项目归口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财务与资产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职责、权限的确定及履行情况;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等。

2.项目资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项目资金是否纳入学校财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专账核算;各级财政专项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及其他渠道资金的拨付到位情况;项目资金是否按计划及时使用,项目资金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合规,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截留、挪用等现象;资产购置、管理及使用是否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制度,资产是否安全完整。

3.项目资金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决算情况:预算编制是否符合规定,预算调整是否符合程序,手续是否完备,预算执行是否按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执行,预算执行进度如何,与项目建设进度是否一致;年度或项目财务决算编制是否符合要求,相关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4.项目资金绩效及其考核情况:项目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情况;项目资金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是否适当,完成情况如何。

通过跟踪审计,使内部审计成为科研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手段,及时发现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纠正,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

(二)研究开展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审计

内控审计主要关注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执行效果、管理机制运行等情况,按内部控制五要素的理念从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审计,先期进行内控调查,综合采用问卷调查、管理分析及专题讨论等方法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对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翔实的前期调查,摸清科研经费管理的关键控制环节,厘清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乃至内控存在缺陷、缺失的环节,形成评估报告,然后在内控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穿行测试的方法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测试,重点对薄弱环节的控制运行进行测试,得出审计结论,作出审计评价,并根据需要和可能,对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适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促进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保障学校科研经费规范、科学、高效使用,保障学校科研资产安全、完整,防范和降低科研风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S].教财〔2005〕11号,2005.

[2]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对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专项资金实行跟踪审计的通知[S].苏教审〔2011〕3号,2011.

[3] 马晓霞,龚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10(11中).

[4] 杨从印,刘晓华.高校纵向科研项目审计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2010(1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