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26 16:4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月亮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月亮的诗歌

篇1

关键词:黄景仁;月亮意象;凄苦

月这一意象经过无数文人长期锤炼,因而意蕴深厚,情感丰富,表现力极强。到了清代黄景仁这里,月的意象又有继承和发展。他给后人留下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出现极为频繁。在其一千多首诗作中,涉及咏月的达一百七十多首,在这些诗歌中诗人携月同行,揽月寄兴。在他笔下,“月”被予了特别的意义,给人不再是抽象的知觉,而是一种审美意象,借此传达出幅幅生动的画面和种种真挚的情感。本文主要选取了黄景仁诗歌中较为普遍的“月”意象来进行分析,试图挖掘这一意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厚情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一、霜月不胜凉

黄景仁诗歌中频频出现的“月”意象,首先体现出一种凄婉的风格。我们可以看到的以月为题的诗歌就有《对月》:“月明经客人,风意逼秋初。” 《新月》:“开帘延螟色,凉月已如钩。顿使碧天远,平含万古愁。”《残月》: “残月缺半规,窈然碧虚色。”在这些为数不少的抒情诗中,月是营造氛围、表达人生体验的重要因素。黄景仁才华横溢,生性孤傲,曾经五应江南,三应顺天乡试,都没有结果。因而一生仕途困顿,生活窘迫,以致穷愁潦倒。如《花前曲》:“水流既入海,月缺能重圆。花落树犹在,花前人可怜。”月亮能缺月重圆,可是人生却不可以重新开始,只能顾影自怜,望月兴叹了。“人去兼春去,今年似旧年。半酣休砍地,一第比登天。世业充书栋,归装月满船。连床十年事,话到烛花偏。”(《送邵元直归里即题其享帚楼》)送别友人不免伤感自身,诗人屡试不第的经历也让他体会到“一第比登天”,其中的艰辛不是三言两语能够道尽的。在《两当轩集》中,月下怀人的诗有很多,且大多写得孤寂动人。再如:“细酌向明月,含情问柳条。春人俱欲去,直是可怜宵”(《夜与方仲履饮》),月下与友人对饮,本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可是客人就要离去了,这分别的夜晚也就显得有些可怜和凄冷。“思君月正圆,望望月仍缺。多恐再圆时,不是今宵月。”(《子夜歌》)都是诗人凄苦心境的表达。

黄景仁自幼聪慧过人,九岁就能写出“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的佳句。不喜爱当时的制举之学,却对诗词歌赋有着天生的领悟力。其诗集《自叙》中写道“稍长,从塾师授制艺,心块然不知其可好。先是,应试无韵语,老生宿儒,鲜谈及五字学者,旧藏一二古今诗集,束置高阁,尘寸许积,窃取翻视,不甚解。偶以为可解,则栩栩自得曰:‘可好者在是矣。’” [1]诗人不仅没有实现他年少时的“宝刀明月共辉光”(《少年行》)的理想,连维持一家的生计都极其艰难。月在黄景仁的诗中更多的表现为对他孤寂人生的慰藉。如《醉醒》:“梦里微闻薝葡香,觉时一枕绿云凉。夜来忘却掩扉卧,落月二峰阴上床。”这首诗清幽绝尘,是诗人南游杭州留宿山寺时所作。薝葡即桅子花,全诗弥漫着一股清冷空寂的气息。桅子花的香气、深夜的凉气、开敞的房门、落月投下的阴影构成了一幅虽然幽美,却隐含寂寞的画面。在《醉醒》里,月还只是诗人赏玩的对象,是诗人孤寂落寞心情的慰藉,而在 “明月几时有?人间何事无。”(《月下杂感》)里,月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某物的象征。诗人心中的郁结之气、愤愤之情,在黑暗的世上无处可诉,只有在深夜无眠时,月亮成了诗人人生孤独痛苦之极、无力摆脱时的倾诉对象。

二、魂应尽化月如烟

    面对恶劣的社会环境,诗人只能仰望明月,把郁闷诉诸于笔端。在沉闷低吟中,诗人晚上经常彻夜难眠,而此时高高挂在天空中的孤月往往成了诗人情感的寄托。如“拉杂雨声收,迢遥入夜愁。送凉孤月皎,得气早虫秋。”(《初九夜》),“初更疾风雨,孤馆生芒寒。梦醒忽见月,仍在疏棂间。”(《十三夜》)“皓月常相似,清歌不奈何。欢场如不散,那用泪滂沱。”(《十四夜》) “角声风断处,月黑四林秋。危坐忽消烛,高吟欲震楼。”(《十八夜》)等等。在这些诗中,夜和月组成了一幅萧瑟清冷的画面,引人无限遐思。诗人在夜月中,难免借酒消愁,可是酒醒后却依然只能直面现实,不能摆脱烦恼。“梦回小驿一灯红,四面腥吹草木风。身似乱山穷塞长,月明挥泪角声中。”(《核桃园夜起》)黄景仁多年漂泊在外,与家人聚少离多,与朋友也常常分隔遥远,心中的孤寂可想而知。“事有难言天似海,魂应尽化月如烟”《秀江夜泊》中诗人的悲愤之情简直比天高,比海深,让人魂飞。诗人常常对月抒怀,与月交谈“对酒欣相共,钩帘不放遮。低徊问清影,辛苦照准家?”(《对月感怀》)李白也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句,虽隐含寂寞却自有一股旷达之气。而黄景仁这首五律却语带苦涩,细细品味,“低徊”、“辛苦”使整首诗的意境落于困苦的现实之中,这与诗人劳碌奔波的生活是不能割断的。诗人悲苦的命运虽然没有直接表露出来,可是诗中却是处处饱含着眼泪,真可谓伤心人的伤心诗。正如郁达夫所说的“要想在乾嘉两代的十人之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心酸的真正具有诗人气概的诗 ,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2]

他的强烈的济世热情,抱负无由实现而生的愤激等等,使得他的诗歌有时又激昂慷慨,如《拟饮马长城窟》:“秦城苍苍寒月白,秋风饮马城边窟。”借汉月来写今月,表达身世的凄苦。“唤起窗前尚宿醒,啼鹃存取有声声声。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榻经时杜牧情。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雪阶月地依然在,细逐空香白遍行。”(《感旧 》)这首诗提到了司马相如和杜牧两人,在对他们的感怀中透露一种淡淡的愁思,月亮仍在,空香依旧,但已过三生了。再看“明月几时有?人间何事无。倾城顾形影,壮士抚头颅。”(《月下杂感》)开头借明月自问,描绘了壮士浴血沙场后的场面。诗人以寄情明月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坎坷不平,同时也有着对友人的恋恋不舍,写下的关于月的诗歌中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无路的迷茫伤感,如“低头云影时争月,入耳松涛独受风”(《僧舍夜月》),

三 、无人月自高

黄景仁终其一生,都是四处碰壁,穷愁潦倒,但生活的贫困并未消磨掉他生活的勇气,他依旧保持着高尚的情怀。一生追慕李白,虽未能达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那样豁达的人生境界,但他的孤傲清高也借月亮有所体现和寄托。至友洪亮吉说他“自湖南归,诗益奇肆,见者以谪仙人复出也。后始稍稍变其体,为王李高岑,为宋元佑诸子,又为杨诚斋,率其所诣,与青莲最近。”[3]十分恰当。 “花发清溪馆,苔荒苦竹祠。青天明月在,何处不相思。”(《秋浦怀李白》)同样是青天明月,李白的是豪迈激昂,而黄景仁的则不无凄苦之情。再则,黄景仁“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决不专事模拟,印合古人履迹。“素心云外月,白眼道旁春”(《一笑》)中,月象征着诗人高洁孤傲的品格,整首诗清冷而不失飘逸。黄景仁诗中的月亮,永远是孤寂地高悬空中,永远是冷眼观看这个世界,“卷慢水风能破醉,钩帘斜月似窥侬”(《湖楼夜起》)。而对着月亮的诗人,也永远是孑然独立的身影,伴随的是凄楚、伤痛的凄凉情感。在 “五更乘晓月,一路看秋山”(《汉江晓发》)中,月是诗人孤苦辛劳生活的同行人,只有月才时时照见诗人的俊逸身影。

结语

总体来说,黄景仁的诗歌,翁方纲称道:“天性高旷,而其读书心眼,穿穴古人,一归于正不佻,故其为诗,能诣前人所未造之地,凌厉奇矫,不主故常。”[4]是十分恰当的。在他的一生中,人生的失意与不平在诗中常有体现。在他的一百多首以“月”为意象的诗中表达了人生的理想。中国古代描写月的诗歌,到了清代黄景仁这里可以说是得到了完美的表现。黄景仁天性其高,月亮在他的笔下不仅是具体的物象,更是个人心性的寄托,让我们完完全全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诗人。透过月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景仁那颗在平静的生活中不甘屈服,始终和命运在挣扎、在斗争的心。寄情于月,这既是继承了中国月文化的传统,但同时黄景仁笔下的月亮又因为融入了诗人太多的情感而自有独特之处,从而推动了月意象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黄景仁.两当轩集·自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六卷·关于黄仲则》[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篇2

拆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两张信纸。一张上面只是写着零星的几个不规则的字:“老师,我想做您的学生!”另一张是密密麻麻的成人字迹,意思是他的孩子先天性弱视,只能艰难地看见很近很近的事物,因此在学校里常被同学们嘲笑和捉弄。孩子虽小,但已懂事,受了委屈不说,只是一个人偷偷哭泣。家长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便让她退学在家了,可孩子实在喜欢读书。于是,家长经别人介绍,给我写了这封信,请求我能单独给她辅导功课。

看着那些浮现在泛黄信纸上的深情字语,再看看孩子那稚(zhì)嫩的字迹,我似乎看见家长那期许的目光和孩子趴在桌上,低着头,一字一字在信纸上写字的情景。心被濡湿,忽然难过起来。我拿出手机,拨打信件上留下来的电话号码,允诺免费给他孩子复习功课,直到她重新上学为止。电话那头,是家长的千恩万谢。

一个周末,我见到了我的这位学生——一个非常拘谨而有礼貌的女孩子,扎着马尾辫,穿着整洁干净的衣服,笑起来,脸颊两边露出浅浅的酒窝。也许因为知道自己视力不好,她总是微微低着头,似乎显得有些自卑。

第一次见面,我没有直接给她补习功课,而是给她讲了许多童话故事,以此来增进我与她之间的感情,好进一步了解她。她听得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兴趣盎(ànɡ)然的样子。一个小时倏忽而过,离开前,我给她做了一道测试题,让她从我讲过的几个故事里,随意选取一个关键词,然后简单地造个句子。她选择了“撒谎”一词,然后思考了两分多钟,一字一顿地说出了她造的句子——“月亮是一个会撒谎的孩子”。说完,她握着小手,似乎非常期待我的肯定。这一句话,确实是我未曾想到的,把月亮比拟(nǐ)成孩子,可以,可是为什么会“撒谎”?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沉默了一会儿说:“再认真想想噢!老师下次上课告诉你答案。”

走在回去的路上,我的脑子里反复回想着刚才的那一幕——离开的时候,我似乎看见她眼角有泪。想到眼泪,我恍然大悟:对啊,她是个弱视的孩子,只能非常艰难地看清眼前的景物,而月亮,或圆或缺,她又怎能知晓?于她而言,她只能从书本上或别人口中知道月亮的形状,有人说它像一只弯弯的小船,而有人却告诉她那是圆圆的满月。既然她从未看过月亮,而月亮却又变化多端,她便自然觉得它就是一个会撒谎的孩子。如此想着,我自责不已,她的造句是想让我这位老师告诉她困惑在她心中已久的确切答案,而我的回答,却如一阵冰冷的风,让她原本生机勃勃的春天突遇阴霾寒冷的冬日。

第二天在学校上课,我拿她的造句“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问学生们是否正确,一大半的学生都否定了这个句子。可当我将女孩的故事讲述给他们听时,那些幼小善良的心灵一下子便被感动充盈,恳求我带他们去见这位女孩。

当我的40多个学生排成一排,依次出现在女孩家里,并说“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的造句真美时,女孩愣住了,然后冲上来,抱住我,哭了。她说:“从来没有人对我这么好。”最后学生们相拥在一起,强烈要求女孩跟他们一同到我们的学校上学,做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女孩允诺了,那是她第一次抬起头正视我们。那浅浅的酒窝里,绽开出一朵灿烂的自信之花。

篇3

作词:赵铁志。

作曲:张天赋。

编曲:冯丹。

演唱:乐桐。

歌词内容:

举头那片明亮的月光,低头还是相思泪两行,多少寂寞 已成风霜。

只是我的思念路太长,月光把影子越拉越长,你的琴声陪我去闯荡。

都说红尘让人断肠,心甘情愿随你去流浪,就让我的歌声陪你走四方。

不想世事苍茫让人太迷茫,就算今生不能在一起飞翔,来世我也要回到你身旁。

就让我的梦想随你渡红尘,不想岁月轮回让人太神伤。

篇4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是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主讲初二物理(力学压强,浮力部分)和初三物理(电学欧姆定律部分),带初二2班和初三1班的物理课,并兼任初二2班的实习班主任。实习期间,还组织了“关于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初一年级开设物理课的情况调查”的教育研究。总体来说,实习工作很成功,无论是教学工作,班主任实习工作还是教育调研工作,都得到了校领导,老师们的好评与支持。就任初二2班实习班主任期间,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学生们的配合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在受到表扬,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于自身的不足,今后需要继续改正,完善自我。

首先谈下我的教学经验。站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第一心态要好。具体来说,不要紧张的话都说不出来,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自己的任务是给他们讲课。如果站在讲台上,自己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首先是工作的失职,其次是学生们的不信任,后果就是恶性循环的课堂秩序乱,学生听课效果大幅度下降。因此,站在讲台上,要有清醒的头脑,明白自己是要干什么,有了明确的出发点,才能摆正心态,走进课程的思路;第二,讲课一定要先保证自己的思路百分之百在所讲授的内容上。我们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发现学生不好好听课,提醒他们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可是如果老师的注意力就没有全部集中在课堂上,也就是所谓的“走神”,那怎么能叫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所谓为人师表,不仅体现在外部行动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45分钟带领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因此,上课前的备课十分关键。备课时,自己要先进性对知识的梳理,自己头脑中把知识点捋顺了,才能在讲出来的时候有条有序。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本有着很高的熟悉度和很强的专业知识基础。我在讲课的时候,比如习题课,如果需要在黑板上作很长的公式推导,我会边写边讲,这样不仅自己能按照自己备课时的思路走,也能使学生按照我的思路走。

其次说下我认为存在于我身上的问题。我感觉主要是讲课速度与学生的现实接受能力稍有出入。我个人习惯,一堂课的前半部分用于知识点的传授,后半部分直接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可是有些学生,基础较差,跟不上这样的速度。这就要求我在讲完知识点之后做一必要的知识小结。在和学生的谈话中,有些学生提到了这一点。其实在现实的教学中,这一点很重要。对于整体基础较差的班级,这更是必不可少。很值得我们老师注意。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多做习题固然好,但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形成还没来得及回顾知识点,就投入做题中,导致前后知识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紊乱,不知从何入手。本着“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这个问题。

篇5

1、碎肉:碎肉当中肥肉含量多对狗来说并不像对人那样有害,是狗食物中热量的主要来源。可以给狗狗做些碎肉粥、或者碎肉加点碎胡萝卜、豆角煮,碎肉放多,素菜要少。

2、面食:通心粉和面条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无味,因此常要另加些碎肉或者动物碎内脏。

3、动物心脏:心脏含大量的脂肪,其热量的含量是肾脏或其他内脏的两倍,因此在加喂心脏时要有一定的节制,一周吃一到两次就够了。

篇6

中学是个小社会,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顶岗实习是从大学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回想起这二个多月的点点滴滴,喜忧参半。

我一生中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师——站三尺讲台放万丈光芒。我从小就崇拜老师,因为她的神圣,她的无私。这次学校组织顶岗实习,我很高兴能作为其中一员,能够提前体会一下当老师的感觉。

XX年年8月25日我们离开了大学校园,离开了省会石家庄来到霸州教育局。一个隆重的欢送会后我们各奔东西,奔赴各自的实习学校。我连同其他四名同学被分到了霸州二十中,学校虽然面积不大,但校舍整齐有序,里里外外在暑假期间也被粉刷了一遍,焕然一新,校园绿化不错,环境很好。

8月27日学校正式开学。开学第一天只是打扫卫生,28日才开始上课。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第一堂英语课的情景,好像就发生在现在。为了这节课,我整整准备了一天,生怕上课时出什么差错。上课铃响了,我满怀信心登上讲台,随着班长一声响亮的“standup,全体学生起立,面对台下50多双眼睛,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我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登上讲台,同样他们也是我的第一批学生。身份的转变让我有了一种强大的责任感。

篇7

【关键词】广大师生阅读环境春联建馆人性化 场室环境文化学习氛围净化环境书画励志 规范管理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8-01

我每逢春节都帮村民写春联,写了30多年了,有一副对联颇受老百姓欢迎,就是贴在门官神位两边的对联:"门从积德大,官自读书高"。这副对联内容虽然不尽完美,但却反映了老百姓对读书的重视,也反映了老百姓望子女成才的良好愿望。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由此可见办好图书馆的重要意义。要办好图书馆,藏书质量当然很重要,但如何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呢?这也是我们必须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科学建馆,合理安排场室

1.科学建馆

馆舍、馆藏、馆员是图书馆的三大要素。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就要建好馆舍。建馆舍第一要选好馆址,选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交通方便;(2)位于教学中心区;(3)有一定文化氛围;(4)防止嘈杂,尽量不靠近运动场、马路。第二是设计要人性化。要注意:(1)楼层高4-5米,减少压抑感;(2)防止建和用脱节。第三是建筑工程要保证质量。

2.合理地安排场室

图书馆安排场室要注意人性化。(1)既要方便读者,又要利于管理;(2)把图书馆多元化服务功能最好地发挥出来;(3)把最好的地方留给读者,把最适宜的地方留给管理者。

二、建设馆舍环境文化,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1.培育花草,美化环境

花鸟虫鱼,皆读书人喜爱之物,在图书馆摆设盘栽,可以美化环境,使读者在读书学习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但摆设盘栽一定有心思,要适可而止,不必太多,也不能太靠近书库。因为图书馆不能太潮湿,潮湿会使图书发霉变坏。我们在图书馆进门大厅内摆设了一盆巴西铁,四盘绿萝环绕四周,取意为图书馆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大家围绕同一个目标努力工作;上楼梯平台上摆放了两盘步步高,取意为进图书馆读书步步高升;在图书馆阅览室内摆放了一盘巴西铁和一盘绿萝,取意为绿(功名利"禄")在其中。这些植物既可美化环境,又引人深思,催人上进。

2.布置书画,涤心励志

阅读的目的是学习,影响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美国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外界环境的刺激与有机体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或联系的过程。图书馆的环境文化就是影响学生读书学习效果的重要的外界环境。所以,在图书馆布置书画作品,可以刺激学生的内因,即学习心理,收到涤心励志的作用,更好地激励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

三、净化环境,赏心悦目

清洁幽静的环境令人有舒适休闲之感,图书馆良好的阅读环境对读者是一种无形的感召,使人赏心悦目。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图书馆的卫生工作。

1.分工合作,从我做起。

2.发动学生,共同环保。

四、规范管理,提升服务

1.完善管理,促进和谐

要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就要提升服务品质,要提升服务品质,就一定要规范管理。只有管理科学、规范,才能促进图书馆的和谐。因此,六年来,我根据我校图书馆的特点,不断地修改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并对员工进行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职业习惯,使规范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我还编印了《三乡理工学校图书馆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图书馆的管理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管理员是图书馆的"门面",管理员良好的形象是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质的前提条件。要使员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就要加强学习。我们每周都召开管理员会议,进行业务学习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要求员工加强自身的修养,尊重读者,发扬团队精神,分工合作。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复杂多变的,既然教无定法,管理方法也不可能永远不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管理方法也日趋现代化、人性化。以上只是本人对"如何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的粗浅的看法,写出来希望抛砖引玉。有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教!

最后,我用几句诗和大家共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觉得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阅读质量的影响就如诗一般!读书也如诗一般。

参考文献:

篇8

原文:

《雪花戊子嘉平月十六日两江节署分咏 其一》朝代:清    作者:曾广钧

天女维摩费剪裁,飞琼弄玉蕊宫回。

漫疑柳絮分明似,待过梅枝次第开。

篇9

关键词 图式调节 世界图式 文学图式

图式的调节是指“对图式进行修改并对其成员的及彼此间的关系进行重新调整”(Stockwell,2002:79)。当已有的图式不能够重复地解释新的信息,即没有相同的背景信息存储在脑海中时,原有图式的某些特征就会被调节。例如,人们通常遵循自己脑海中的行为图式去做事情。根据已有的经验,人们在餐馆就餐时,通常是先就餐后买单。但是如今有很多餐馆要求先买单后就餐,这让很多人之前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很迷惑。这样一来,在餐馆消费的行为图式就需要加以调整。

在中国经典诗歌中,图式调节是指图式内部的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和调整,从而导致同一个世界图式对应多个文学图式和意境的局面。其中,世界图式与文学图式、意象与意境都是不同的概念。世界图式是关于某个客体的百科知识,相当于物象。文学图式是关于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的客体的知识。意象是指被赋予了主观感受的客观物体,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的产物,等同于文学图式。意境是指在诗歌中描绘的画面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主观情感。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正确理解依赖于诗歌中意象的文学图式。

根据对文学图式调节的不同程度,图式调节可分成“图式变迁”和“图式变异”。图式变迁是指新的文学图式与典型文学图式有稍许偏差。图式变异是指意象的文学图式发生重大变化,原来的意象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感。

虽然通过文学图式变迁所形成的意境虽然有稍许不同,但是不会打破原先的经典文学图 式。譬如“月亮”在经典诗歌中通常被用来表达一种思念之情,但是由于思念之情的来源不同,不同诗人所描写的“月亮”的文学图式是不同的。例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人民的关切; 李煜的“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表达了诗人的亡国愁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表达了张继在秋夜漂泊他乡的孤单寂寞。由于诗人的背景不同,不同的诗人的个性和在写诗时的情境也不同,所以不同的诗人对同一意境产生不同的情感。虽然由于“月亮”形成的意境有稍许不同,但是并没有改变月亮的典型文学图式。同时,月亮的文学图式的变迁还丰富了“月亮”这个意象的涵义。

中国经典诗歌意境文学图式的变异的认知机制是在语境干预下的认知凸显转移,即从文学图式的一个特征转移到另外一个特征上从而导致图式本身发生变化,用来表达主观色彩的成分由一个变成了多个。譬如“柳树”文学图式的主观成分即可以是“离别”,又可以是“故乡”的象征,还可以是“遣愁”的凭借。

“月亮”的典型文学图式是用来表达“思念”情怀。例如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明月”这个词激活了月亮的典型文学图式,所以认知凸显这个认知加工环节没有发生作用,月亮的典型图式没有被修改或调整。但是由于月亮的物理特征,它还可以成为亘古不变的象征。因此,月亮的世界图式就衍生出两个带有主观色彩的文学图式来,一个是表达思之情的月亮,一个是表达亘古不变涵义的月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月”激活了月亮的世界图式,世界图式继而激活了有关月亮的典型文学图式。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语境的干预下,认知凸显或认知焦点从“思念”上转到了“永恒不变”这个特征上。此时,“月亮”的文学图式的调节为另一个文学图式。

但是不管是图示变迁还是图式变异,文学图式的调节只是对原有文学图式进行了一些调整,而不是完全颠覆。这种调整只是增加了某些特征到原有的图式上,从而创造出了更多的意境。

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图式调整是根据语境将一个文学图式中的认知凸显或认知焦点从一个特征调整到另一个特征上,从而导致图式本身发生变化使凸显的新特征与诗歌的主旨一致以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文学图式的调整可以丰富文学图式的内涵,同时也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多的美感体验。

参考文献:

[1]Stockwell,P.CognitivePoetics:AnIntroduction[M],London: Routledge,2002.

[2] Semino,E.Language and World Creation in Poems and Other Texts[m]. London: Longman,1997.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篇10

柯达伊?佐尔坦(Kodály Zoltán,1882年12月16日——1967年3月6日)是20世纪音乐教育家,匈牙利作曲家。他所创建的“柯达伊教学法”是世界四大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该音乐教育体系包括“全民音乐教育观”“音乐教学论”及“合唱教学思想”等。在此,柯达伊教授提出了:“音乐是全民所共有的精神财富,人人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而音乐教育也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学习内容”“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由于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声乐教育理当应当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音乐教育活动中所使用的教材应当由高品质的音乐素材组成,其中,民间音乐应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教材,被置于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用母语演唱的民谣传授给学生”“音乐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将影响学生终身,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等颇具理论研究价值的观点。

与此同时,柯达伊教授还针对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制定了“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和教学改革实践”“对早期音乐教育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学校音乐教学材料的选择原则”“教师和教学方法”“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等与教学相关的实践内容。

该体系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发展得更加完善。其音乐教育观广泛影响着国内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和专业音乐教育领域。而几代研究者根据其各自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的背景对该体系的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完善,使其变得更加合理、丰满。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对高等艺术职业学院课程改革的启示

应该说,“民族性”特色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在其60年的办学历史中最引人瞩目的特色之一。且不提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精品专业”,并成功申报“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特色骨干专业”的戏剧系,单就音乐系而言,其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择,都自始自终地体现出了“民族性”特色。其声乐表演专业以民族唱法和器乐专业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由学院音乐系为首组织公演的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声乐器乐专场均大获成功,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音乐系师生在全国各级各类演出、比赛中所创下的佳绩不胜枚举,这也充分印证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毋庸置疑,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所推崇的“植根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理念值得积极倡导和发扬光大,而其目前所具有的强大的师资力量显然也是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被发掘和推广的。笔者对此有如下两个建议:

1.鼓励西洋乐器专业学生辅修民族器乐

由于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发展历程、乐器发音原理、乐器演奏技法存在各自的特性,因此,西洋乐器专业学生和民族乐器专业学生的自身素质也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如民族乐器专业学生的首调概念相对较强,西洋乐器专业学生则主要以固定调为主;民族乐器专业学生的教材多采用简谱,而西洋乐器专业学生则主要使用五线谱,等等。应该说,在中国文化理念的传承方面,民族乐器专业学生相对西洋乐器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文化理念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范围更大,影响力度更强。而西洋乐器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则相对较少。

然而,要让学生承袭本民族文化发展特性,就应该促使其亲身参与到本民族文化的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过程中去,而并非坐而论道,泛泛而谈。笔者认为,无论学生现在主修何种乐器,都必须接受本民族文化的教育,也必须对本民族艺术特点和价值有足够了解,并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简而言之,即在我院主修西洋乐器的学生能够在主修课程完成的情况下辅修民族乐器,使其通过辅修课的学习能够熟知民族乐器发展的历史,了解民族乐器的自身特点,并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以实现培养本民族文化传承人的教育目的。

2.增加合唱课程受教学生范围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其毕业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某一门表演技术,更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艺术素质,以此有效应对人才市场对艺术类人才不断递增的需求,达到社会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的要求。

笔者认为,就我院目前情况而言,最适宜在六大系部学生中推广的便是合唱课程。众所周知,合唱课程是一门适合音乐专业学生和非音乐专业学生共同学习的课程。该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在欧洲、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受其理念的影响,合唱教育被广泛普及,国民音乐素质由此得到极大的提高。而我院该专业课教师人数多,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因而,在全院学生中普及合唱课程切实可行,各专业系部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音乐素质将普遍得到提高,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其集体凝聚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加强。

综上所述,在世界文化交融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艺术类高职院校也应该积极融入其中,在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等国外先进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本土和本学院的教育教学特点,积极创新,大胆尝试,以期达到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艺术人才的教育目的,并使本民族文化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和继承。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袁善琦.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3).

\[3\]李方元,吴祖英.论柯达伊音乐课程思想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2,(3).

\[4\]陈晓.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释读\[J\].大众文艺,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