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范文

时间:2023-04-09 22:0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

一、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有些文本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显得有些抽象,尤其是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文本,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遇到这样的课文,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形象生动的音频、视频以及画面,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中不断能够激活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在耳目一新的课堂气氛中感受到学习知识原来也可以这么简单。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对桂林山水了解较少的学生先从感官上认识桂林山水。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环节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让课文由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或者视频。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有效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高效语文课堂上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就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不但能够改变过去单纯凭借教师的口传身授所带给学生的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而且能在语文多媒体课件中重点出示教学重点,并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展现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把握。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百度地图查看金华的双龙洞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对双龙洞有个最初的认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的训练中能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有效把握教学重点,然后循序渐进逐步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完成对整个文本的认知。

三、拓宽课堂,孕育美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高效掌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那么教师就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拓展,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多媒体技术是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表现形式,教师在课前准备了相关的课外拓展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充分延展了原来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所带给学生的单调的课堂教学。

篇2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及自我调整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做到开放式语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分析能力,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和习惯,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一、创设情境与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开端。教师在导入语文课时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及感人的语言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大脑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如在教学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板块古诗《回乡偶书》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首先课件出示文中图片,并配上萨克斯名曲《回家》,然后提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学生回答:“图上有树有房子,像是一个村庄;图上画了一个老人,背着包,好像从外面回来:图上还画了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小女孩,他们看到了这个老人等等。”紧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配合乐曲激情叙述:“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图上画的这位老人叫贺知章,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这个地方就是他的家乡,贺知章80岁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写下了著名的古诗《回乡偶书》,全诗表达了诗人热爱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配乐观察幻灯片及对古诗作者及背景的了解,一下子进入了古诗的情境之中,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辅垫。

二、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如在讲解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播种希望的日子》第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文中标出生字,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最后梳理提出的问题。如“看到这个题目,想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说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当‘我’看到地里的大西瓜时会怎么想?”“想对小作者说点什么?”等等。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些便于学生理解的问题要随堂解决一些,留下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第二课时分析课文时深入探讨的问题。这样有效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了抓住课文重点内容,学会了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和动情点和中心句段,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地引导,巧妙地点拨和及时地启发。努力给学生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有效提升语文阅读分析能力。

三、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长春版《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多利用课内外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编抄报、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诵读古诗词、表演课本剧、开展读书辩论会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经营“图书超市”活动,引导学生交流买卖东西的过程和感受,然后再写下来:经常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放风筝、爬山、做游戏、跑步、拔河、跳绳、踢毽子等活动,然后做说话练习和习作:也可以让学生做环保、绿化、家乡的变化等主题调查活动,或者是结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运用语文知识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多样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四、在生活中理解和体会。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篇3

第一,朱老师在教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写具体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些体现矛盾的词语,先让学生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比如“说它……可是……”等,从这一点来看,朱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首先让学生说说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一组句子的比较,“脏脚印”与“小梅花”的比较,接着,从猫的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三,朗读比较到位。《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黄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然后紧紧抓住描写猫的特点的语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从而在读中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

篇4

1.创设精彩情境,激发学生欲望

(1)谈话导入,做好铺垫。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前奏,如同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学生情感、集中注意力、渗透语文主题和带动情境的作用。谈话导入是小学语文教学常用的一种导课方法,教师可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进行恰当的对话,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直接对内容进行质疑,引领学生去探索语文世界的奥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的铺垫。如在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海上日出》时,教师直接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过日出么?能说说太阳刚出来是什么样子吗?”学生回答出太阳刚升起时的颜色、形状、旁边的云的样子等。教师追问:“你们看过海上日出吗?” “今天我们就跟着巴金老先生去海上看日出好吧!”顺势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教师寥寥数语,拨动了学生急于求知的心弦, 使语文课堂形成“一波才动万波随”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借助动画,适时激趣。运用多媒体创设动画情境,可以绘声绘色地从生活中提炼出语文模型,把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打破了时空限制,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时,教师直接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吗? 表现的是怎样的景象?贝多芬为什么创作月光曲?”运用多媒体动画播放《月光曲》,让学生观看 “明月初升”“月亮升高”“风起浪涌”“风平浪静”的场面,思考:为什么在这种特定环境中贝多芬能创作出《月光曲》呢?让他们品读文中对表达中心重要的词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的事物,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并利用大屏幕展示贝多芬的格言:“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突破了学生思维障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 自主探究学习,演绎精彩课堂

(1)自主探究,引起共鸣。自主探究是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课堂上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中心,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探究的结果,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如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尝试一下,乌鸦还会用什么方法喝到水呢?课堂上学生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有的组得出结论:把瓶子放倒乌鸦就喝到水了,找一根长吸管乌鸦也能喝到水。这时,一个男孩子说:“即使乌鸦在瓶子里放许多小石子,也有可能喝不到水的。”他话音刚落,同学们哄堂大笑,那位学生低着头,红着脸说:“本来就是么,我回家做实验发现瓶子里的水如果少于三分之二时,把石子放进去乌鸦也不能喝到水。”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大家面面相觑,老师请那位学生演示一下他的实验,大家聚精会神地观察,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教师及时带头给予掌声鼓励,那位同学会心地笑了。此时,掀起学生内心感情的波澜,形成一种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 满足学生学习求知欲望,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使人人都有“成就感”。

篇5

一、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遮蔽”功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室讲台前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需轻触屏幕,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互动之旅,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屏幕遮蔽功能,使选择的信息更加突出,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我们春游去》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可以创设在野外野炊的情境,让学生从野外野炊情景中根据自己实际选择感触点进行口语交际。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屏幕遮蔽功能,先聚焦野炊,把野炊的情景再现出来,然后用“聚光灯”把学生找石头砌灶、生火、盛水煮饭、炒菜等几个重点环节一一展现出来。这就犹如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生活画,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趣味盎然。这种方式的展现,教师可以进行调控,也符合学生兴趣点。每副画面的展现,配以生动的文字特效、立体配音以及适合的背景音乐,让整个课堂就像一部3D电影。同时,利用屏幕遮蔽功能,让学生进行回忆,进行想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环境,学生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了。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就能集中精力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日月明》中,在教学生字“森”时,用拉幕遮蔽功能遮挡“森林”的图片,然后请学生猜一猜,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急切想知道谜底是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二木林,三木……”进行猜测。最后请学生利用白板笔把准备好的教学图片一点点往下拉,当“森林”的图片一点点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哇”的叫声,至此,学生心中的疑团豁然开朗。

二、利用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是关于指定数据集合的一个完全可用拷贝,该拷贝包括相应数据在某个时间点(拷贝开始的时间点)的映像。快照可以是其所表示的数据的一个副本,也可以是数据的一个复制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重点字的书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独有的拍照功能,对屏幕上的某一部分或是全部进行拍摄,有意识地对某个物体进行放大、突出强调,让学生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时,课文中有一个生字“真”,笔者利用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进行生字教学: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大部分学生会发现这个字里面有三横,但也有部分孩子比较粗心,只看到两横。这时笔者采用了电子白板的快照和放大镜功能,将“真”字里面的三横快照并放大,再请学生仔细观察,随着字体放大,学生的眼睛也睁大了,看得更仔细,记得更清楚。而这面“放大镜”也是可以移动的,如果一个生字中有两个部分都需要引起重视,还可以移动“放大镜”进行观察。

三、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室使用白板和水笔,告别了“冷冰冰”的黑板,师生不再深受粉尘的困扰,很快就有教师发现多媒体投影可以直接投在白板上,并配合水笔的书写,相当于教师在PPT背景上直接演示或演算,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交互式白板成为课堂教学新的交互平台,其最大亮点是交互的对象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而非教师与白板之间。电子白板灵活的交互性和丰富强大的功能成了师生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使学生感觉亲切自然,而不是冰冷生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友好界面和资源库功能,鼓励学生协助教师搜集和设计教学资源,建立班级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可以是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Flas,还可以是课文中的情景等。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的第四自然段时,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诸多优秀品质。在堂课上,笔者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及时书写功能,先将文本内容在白板上显示出来,而后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利用白板的勾画和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感悟,把自己的感悟带进阅读。这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也属于学生。这种阅读教学的方式,使师生、生生真正地互动起来,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在课堂上第一时间得到了体现。

四、利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功能,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结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核心在于交互与生成,能够让课堂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结合。资源库内容可以是预设好的,课堂实时批注、拖动、书写为生成。如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刚一上课,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质疑:“诗中写的花是什么花?”其余的学生也在下面议论纷纷,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抛开预设的教案,让学生自由讨论这个问题。再结合电子白板课件附带一个资源包,教师把可能用到的教学资源放在里面,需要时直接拖动到课件的界面上,利用感应笔在白板上进行即时标注,将资源包和感应笔的配合使用。这时,师生的批注、圈点、增删、即时插入、板书要点、学生演练……凡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东西,均可以在电子白板上生成,让知识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而不是生硬出示,将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将预设的结论直接拿来。这样,学生和教师的即兴发挥也可以呈现在课件上,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结晶会由隐形过渡到显性,课堂内容也会得到极大地丰富。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简笔画 词语教学 课文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82-01

简笔画是小学教师基本功之一,每一位教师在黑板上随便几笔就可以画出栩栩如生的动植物。近年来多媒体走进课堂,老师们大多喜欢用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视频课件组织课堂教学。但是,课件的运用有一定的局限,而简笔画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用上简笔画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增强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导入新课,简笔画巧妙运用激兴趣

导入新课的时候,如果能够巧妙运用简笔画,则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开始的几分钟,学生还没有从课间玩乐的兴奋中转入课堂学习,此时老师如果能够用神奇的手,应时应景,在黑板上“变”出与课文有关的简笔画,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吸引过来,帮助学生带着兴趣转入到学习中来。

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乌鸦喝水》一课,学生们对课文已经比较熟悉,但是文章的情节在学生的脑海中只是一种印象,无法真正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于是我在上课之前,在黑板的一侧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只乌鸦,面前是一个细口大瓶子,周围是一堆碎石子。学生兴致很高,立刻打开课本进入学习状态。老师找一个学生读课文,同学一边听读,一边看老师用简笔画往瓶子里“添”石子,升高瓶里的水面,一直升到乌鸦的嘴巴能伸到的地方。学生看老师的表演,比老师的讲解效果好,很多学生都喜欢上这只聪明的乌鸦。

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一上课我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只可爱的松鼠,因为它的憨态可掬,所以很容易理解小松鼠为什么没有找到花生。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不知道花生长在哪里的,如果没有黑板上老师画的长在土里的花生,会有很多像小松鼠一样的学生。所以他们对黑板上的简笔画有着非常高的探究兴趣。

二、词语教学,简笔画勾勒词意增印象

小学语文,很多生字词比较抽象,虽然能够用字、词典查出意思,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理解。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一课,学生对“琼枝玉树”理解不了,老师解释为“全是白色的,形容白雪覆盖的树枝好像是用美玉制成的”。但是学生依然不理解,老师随手画出几个枝条,用粉笔涂上粗粗的像雾凇一样的粗线条,比较形象地诠释了“琼枝玉树”的内涵,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苏教版三年级《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有几个词语学生也是很迷惑,如句子“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其中的“星罗棋布”学生不明白何意,我就随手画出一片大海,在上面点出很多岛屿,帮学生理解岛屿就是这样如“星星”和“棋子”一般分布的。然后学习下文中的“五彩缤纷”,学生只能凭空想象,于是我让学生找到“五彩缤纷”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仔细体会,然后用彩笔画一画“五彩缤纷”。学生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意会出词语句子的含义,并表达出来。低年级小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不够,更喜欢涂涂画画,用图画表达内心的想法。

在语文课上,很多景物的描写和意境的领悟并不是语言能够概括的,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画来表达。所以,老师不但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好简笔画,帮助学生对课文和词语加以理解,还可以教给学生用简笔画勾勒出内心感受。如学习《江雪》的时候,就让学生来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加深学生对“孤”和“独”的理解。

三、课文教学,简笔画描述情节更清晰

课文教学要让学生明晰文章的情节脉络才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通常是老师给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如果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适时用上简笔画,可以帮学生明确文章的情节。尤其是写景的文章,观察的角度不一,学生的思维如果跟不上很容易混淆。如果老师能够用简笔画及时勾勒,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一课,景色描写非常美。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配合简笔画勾勒,远眺西湖南北西三面是淡淡的青山,近看西湖周边是郁郁葱葱的绿。老师随意几笔便可以画出西湖的周围层层叠叠的山。然后突出秀美典雅的孤山,围绕孤山画出东侧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然后是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学生在读最后一段的时候,老师可以添上东升的明月和倒映的华灯。

简笔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内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意勾勒,使所教内容生动形象,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词语、句子的理解,明晰文章的情节顺序。简笔画可以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所谓“画语胜言语”,这就是简笔画在语文课堂上创造的神奇。

参考文献:

篇7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语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北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使得成千上万的游客为之倾倒,今天就让老师作一回导游,循着作者的足迹,带同学们去领略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2.观看颐和园的风光片,感性认识颐和园的几个主要景观。

3.说说观后感:看了颐和园那如诗如画的风光后,你想说些什么?

二、读首尾段,疑中生情

1.过渡语:多美呀!作者在游赏完后也不由自主地大加赞赏,你们看!

出示首尾句:A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B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2.质疑: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这两句话都是写颐和园美丽的,是课文的起始句和总结句。

三、整体感知,合作学习

1.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说说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每一段是怎样过渡衔接的?

四、欣赏美景,感受自然

1.欣赏“长廊”部分。

(1)朗读训练: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想想能用哪一个字来分别概括长廊的特点?

(3)出示课件,指导看图(长廊图),体会长廊的“长”“美”“奇”,找出相关的语句。(板书:长廊长、美、奇)

(4)在长廊中游赏,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画出有关语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5)出示句子: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6)指导朗读:是啊!一条长廊就是一幅五彩的画,一条长廊就是一部悠久的历史,叫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让我们一齐来回味。(齐读整段)

2.欣赏“万寿山”部分。

过渡语:走在长廊中,饱赏那美景,让人神清气爽,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你们接下来看。

(1)播放一段万寿山录像片。

(2)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学生互评朗读的效果。

(3)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有什么特点?

(板书:佛香阁排云殿鸟瞰颐和园大半景色)

(4)出示课件。图文对照找出各景物并重点理解“金碧辉煌”“葱郁”“掩映”的意思。

(5)师对照图着重介绍佛香阁、排云殿两大景点。(板书:雄伟壮丽)

(6)出示课件:生填空练习。

登上万寿山,站在______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_______。正前面,是_______,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_______和_______。

(7)品读:这就是万寿山,美吗?那请你们美美地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8)小结:置身于万寿山中,欣赏其美景,给人感觉如何?(启发想象,学生小组交流)

3.学生自学“昆明湖”部分。

(1)小结学法。课件出示:A读中悟――找出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B赏生情――利用书本、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像及文字资料。C说中练――自己来作导游把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同学。

(2)设疑:从万寿山下来又来到了哪里?你又看到了什么?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昆明湖、十七孔桥各有何特点,画出有关词语。

(3)出示课件,让学生图文对照,并理解“姿态不一”意思。(板书:昆明湖物多景美)

(4)齐读第五自然段,学生自己来作导游把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同学。

4.总结写法。

(1)课文描写了颐和园的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段与段之间又是如何过渡的呢?(画出过渡句)

(2)小结:全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

五、课外拓展,培养能力

1.复述课文内容。(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美丽的长廊让人神清气爽,雄伟壮丽的万寿山使人大开眼界,物多景美的昆明湖让人心旷神怡,置身于这美丽的大花园中,真叫人流连忘返。)

篇8

高效课堂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的方式落实教学重点,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的效果。

那么,如何让小学高效的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想根据我二十五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

一、设计有效的活动是课堂高效的法宝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组织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主动融入学习活动,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二、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观念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教师应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这种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发扬主体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我在执教义务教育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在课前预习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几道预习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先进行独立阅读:

1.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初读课文,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

3.精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

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感受,通过朗读加深体验。如:“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就像一株大树横卧在水面上。”(从对枝干、树根的描述中,感受到榕树之大,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进行朗读交流,体会和想象鸟儿飞翔、鸣叫的动人情景。同时也明白了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其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磨练自主学习意志,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依赖、畏难心理,充分认识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给予“你能行”的积极心理暗示。

三、教学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利于知识的形成,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要以真诚的目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这样,才能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我在执教义务教育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重点段的教学的: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别的事物来比喻这细节呢?我一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一方面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懂,并充分交流读书的收获,让他们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的结果。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2.引导学生思考,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我在教学“幸福是什么”一课时,课前我安排学生思考: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了很多的答案:老师教出的学生都考出了好成绩,这是幸福;医生治好了病人的病,这是幸福;针对学生的回答,我巧妙加以引导,幸福的范围很宽很广,可大可小,学生带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再去认真阅读课文,就很真切地感受到,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别人幸福,自己也幸福。

五、要优化自主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良好双向反馈,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它具有导向、反馈、矫正、激励、评判、驱动等功能。可见,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承认差异,确定标准。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教师评价不能搞“一刀切”,应对每个不同起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允许他们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到位;另外,评价应及时准确,褒贬有度。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处在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生态中,他们的思维最容易撞击出七彩的火花,也最容易引发奇思异想。此时,教师应善于采用激励策略,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创见,大力表扬;对学生的异见,充分理解;对学生的误见,宽容引导。切不可采用如“对”、“错了!”“坐下”等生硬刻板的公式化评价,或冷嘲热讽式的“劣性”评价来“摧残学生的感情、挫伤学生的自尊。”而是真诚地帮助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原因进行合理归因,对当中可能出现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以激发其探索的热情。

2.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开展自我评价,能使学生从多向信息交流中开拓思路,自我调控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学习习惯,进而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判断能力,拾遗补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背诵;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改革至今,语用已经成为教学思路的常态。然而,学生在语用的路上,却频频出现“语言断路”的现象。追根溯源,学生语汇储存量的匮乏缘于对背诵的不够重视。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尝试探究背诵指导策略,呼吁要让学生多背诵,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巧背文,促记忆

人教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科书后的“思考练习”中经常要求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相关语句”。笔者认为这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因为喜欢,所以有意强制自己背诵;因为是有意识的行为,所以内在驱动力强烈;因为求知渴望强烈,所以寻求捷径,而背诵的捷径只能是对记忆规律的掌握。

俄国伟大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曾称:“记忆是人一切智慧的根源。”[2]由此可见,记忆的智慧端口就是背诵这条通道。那么,如何才能尽善尽美而又巧妙地挖掘智慧的源头,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品”呢?

1.语境重塑

语言环境重新拼接是增强记忆力的前提,当某种欲望驱使大脑神经刻意去执行某段文字的识记时,注意力便会高度集中,尽可能地调动已有的知识结构重塑文段意境,以最快的时间背熟,且长久存储。倘若碰到特别生疏的语句,应多尝试几次,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观潮》第四自然段描写近观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学生们在背诵这段时多次出现“断链”现象,笔者利用动感课件协助学生们自行搜索 “巍巍长城”与“战马奔腾” 的熟悉画面,再与“横贯江面”“浩浩荡荡”的文句两相拼接比照异同,记忆的欲望立马让学生们的脑海中浮现出大潮的壮观场景,从而背诵也就顺畅了起来。

2.断篇求忆

记忆的保鲜期有长久的和短暂的。诸多学生对部分内容的残留记忆不会长久,经常性地在“提现路上”堵塞不通。此时,教师不能一时心急扼杀了学生的背诵兴趣,而应该帮助其打开记忆仓库的大门,有方向地搜索记忆深处的只言片语,间接地回忆出原文,以保持其背诵的积极心B。

3.熟背默写

一段文字经过理解消化自然能成为学生知识宝库的囊中之物;经过熟读熟背,系统地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此时此刻,只要多阅读几遍,就能流利地背诵下来;只要记忆的闸门一打开,提起笔来一默写,自然会“下笔如有神”;不管“对背”或“提背”,检查的结果总会令人满意,学生的记忆能力更会令你大开眼界。

不过,通过背诵积累的大量材料要想长久地储存并适时运用,一定要根据识记程度对遗忘过程的影响,注意安排有效的复习才不会让学生的记忆仓库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林。

二、复读文,促理解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背诵古文时,因为常受时代文字的限制,学生难懂难背的概率高,教师再多的讲解也是“隔靴搔痒”,毫无益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内化语感。多遍读书,需要诵读者有感情地理解投入,才能促进诵读者边读边想的能力,而随着诵读次数的增多,诵读者的理解能力也顺理成章地“扎根”在层层递进的情理之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五绝古诗背诵时,由于正值知识系统构建初期,无法瞬间悟透其中的诗韵,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趣诗意,才能在浑然不觉中得以理解直至张口即背。

《赠刘景文》是苏轼同好友互勉的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其诗境不是二年级学生能轻易触及的情感高度。就朝代背景及诗人处境就已是学生探知的“隔热板”,更别说理解诗中暗藏的苏轼对刘景文身处绝境的同怜与劝慰。貌似悲寂凄凉的“荷尽”与“菊残”,只为衬托那股“傲霜斗雪”的气节,最终在诗人的笔锋转角处呈现一片灿然如锦的秋末冬初的 “橙黄”“橘绿” 图,以告知对方“莫为眼前难而困,应就未来且奋进”。

背,难;解,难上加难。笔者采用了“复读”至诵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渡过此难关。①师范读,声情并茂的语感为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让诗有意境;②自由读,尽管未能立马悟通诗意,至少读有停顿;③对对子读,找出上下两行诗句中对仗的字或词:“荷尽――菊残”

“擎雨盖――傲霜枝”“已――犹”“无――有”等,读得稍有节奏;④空间读,在诗文注释与课前预习所搜集的材料帮助下,边读诗句,边想象其中的丰富画面,试着半背读诗,读出其明显的意思;⑤放手读,在笔者课前精心配制的动感课件引领下,让学生自行凭图脱文试背……通,则顺背;不通,则多引导再读。反反复复地读,反反复复地试背,苏轼劝慰刘景文的诚心也在渐渐的思维探路中形成了自我的记忆屏幕。

三、牢诵文,促规范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民族语言和文字,这难免会影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运用。笔者推荐指定学生所背的都是经过认真选择和精心锤炼的脍炙人口的一些文质兼美的、催人上进的名篇。低年级三字、四字识字口诀,高年级律诗及古代文言文, 中高年级科学小品文及名人成长故事、童话故事等,皆出自中外名家笔下,无论何种体裁,都朗朗上口,讨得学生喜欢。日夜阅读,长期熏陶。无形中,不断的诵读牵引着学生的内化语言达到标准,无声无息地做到了文从字顺的规范用语。

四、细品文,促思维

文本背诵与思维感知始终是相斥的,会背未必悟通。学生在背诵文段时,应该细细品味文本,弄明白每个文段的表达顺序,搞清楚文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朗读详尽字词时的语感处理,在不断的探究悟读中,文本的思路才会渐渐转化为学生的思路,需识记的内容才会熟络于心。但是在背较长文段时,常常无法一蹴而就、轻易悟背,因此,必须学会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寻找文字间的层次感与空间感,把长文读成短文,把长句读成短句,甚至只读成一个词或一个字。在此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再次在脑海中“画大树”,由字、词、句画回原文这棵“大树”。

如背诵《猫》一文时,可以让学生三“品”文本。一品,理清并列篇章风格:古怪与可爱;二品,捋清文段总分构段特点:从“老实、尽职、贪玩”中读出“古怪”,从“淘气”中读出“可爱”;三品,文句表达:长文变短。当学生仅读成“古怪”一词时;再回溯文本“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胆小又勇猛”“可爱”,最终顺着“任凭……也”“非……不同”此类关联词在脑中进行“添枝加叶”,让这般古怪性格的“大树”重描完整。这样归纳概括的次数越多,背诵的熟练程度也就越高,越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果说,人们的头脑是贮藏知识的宝库,那么,背诵就是往宝库中输送宝物的有效方法。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在介绍写作经验时,说他十二三岁时就会背几部书,其中包括有222篇佳作的《古文观止》。 [3]可见,有效的背诵方法的确能成就学生们的整体素养。因此,我们要呼吁背诵,也要相信“背诵”必能让学生大展语用而促进其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省玲.朗读与背诵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版),2011(1).

[2]汪绪荣.以形式多样的背诵强化英语教学效果[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版),2010(9).

篇10

情境回放

第一幅: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第二幅: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第三幅: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第四幅: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春联,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这样的句式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课件出示句式:“ , 。”这幅春联 了 。)

生1:第一幅春联描绘了美丽的春光。

生2:第二幅春联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生3:第三幅春联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生4:第四幅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师:说得真不错。不过,你们所说的是文中作者的体会。接下来,老师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些春联,说一说你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心里会想到什么?只要你用心去读,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生1:读了“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一句,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一片红艳艳的杏花。

生2:读了“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这幅春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春回大地,座座大山换上了绿色的新装,显得更加秀美典雅。温暖的太阳光照在祖国大地上,各行各业兴旺发达。

生3:读了“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这一句,我想到了勤劳和睦的人家生活一定幸福美满。

生4:读了“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这一句,我仿佛看到了梅花开得很灿烂,想到了竹子向人们报告平安。

师: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没有学生回答)

问题思考

面对学生浅尝辄止的“浅读”,笔者不禁做出这样的反思:学生们为什么不能透过字面描述,深入挖掘春联中所寓含的丰富美好的内容呢?为什么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回顾教学流程,笔者发现这位老师在引领学生真正“读进去”上似乎走了过场,学生的读也只是“蜻蜓点水”,未能“入乎其内”,那又怎能“出乎其外”呢?

解决策略

以第二幅春联为例,笔者谈一谈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领悟其内涵。对这幅春联的理解,首先应降低坡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谈起,让学生作为家乡的小主人,说一说家乡的变化:如家家户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村村通上了平坦宽阔的马路,电脑、小轿车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等。接着,再引导学生谈一谈全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此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从道路、桥梁、房屋、医疗、体育等诸方面向学生们展示祖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同步说出“正因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所以……”受此启发,学生们纷纷发言:所以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行;所以2009年亚运会在我国广州成功举行;所以成功发射嫦娥1号宇宙飞船;所以“世博会”选在了我国大都市上海举办……同学们的思路打开了,对“日照神州百业兴”所描绘的内容,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最后,在此基A上,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诵春联,一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