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英语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0:4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长城的英语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长城的英语作文

篇1

As more and more tourists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brought obvious damage to the Great Wall, for example: such as white plastic bags, water bottles, peel, confetti trash everywhere, seriously damaged the health of the Great Wall. Tourists also graffito of the scribble on the wall, make the wall stretched, destroyed the beauty of the Great Wall. Local villagers are horse-refraining pits and on the path to the Great Wall the erection of the ladder, secretly run to collect fees, I'm ashamed of their behavior. Worse is that some real estate developers for their own interests, regardless of other people's discouraging, built a lot of buildings around the Great Wall, excavators rumbling, forklift truck is still in back and forth, very busy, do not hesitate to destroy the scenery around the Great Wall, accelerat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around the Great Wall...

Standing on the Great Wall, holding the stone on the wall, ear seems to sounded the horn, the ancient war eyes seemed to show verve magnificent scenes in wartime. Great Wall through countless the baptism of war and the years vicissitudes of life, still stand tall in front of us. It with grand and spectacular attracts numerous tourists to visit. It is a symbol of our ancient working people's wisdom. So, we need to protect the Great Wall. As long as the tourists throw less trash, the Great Wall will be more beautiful. Therefore, I want to tell you: please protect our ancient Great Wall! Let us join hands to start from the us, start from now and make a civilized tourists.

I believe that as long as you are my efforts, the ancient Great Wall will always magnificent stands on this vast land of China.

长城是我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它像一条长龙盘旋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凝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可是,现在的它,正在强颜欢笑,正在遭受了人们的摧残与破坏,已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与雄伟。

随着参观长城的游客越来越多,给长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破坏,例如:白色塑料袋、矿泉水瓶、果皮、纸屑等垃圾随处可见,严重地破坏了长城的卫生。游客还在城墙上乱涂乱画,弄得城墙狼狈不堪,破坏了长城的美观。当地村民还在垛口处和通往长城的小路上私自搭设梯子,设点收费,我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更可恶的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劝阻,在长城周围建了很多建筑物,挖土机还在隆隆作响,铲车还在来回穿梭,忙得不可开交,不惜破坏了长城周围的景色,加速了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

篇2

中国的长城被称为“一万号长城”在中国。事实上,这是超过6的000公里长的。它自西向东蜿蜒,穿过沙漠,越过高山,穿过峡谷,最后到达海洋。它是世界上的奇迹之一。

The Great Wall has a history of over twenty centuries. The first part of it was built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more walls were put up to defend the borders of the different kingdoms. It was during the Qin Dynasty that the kingdom of Qin united the dif ferent parts into one empire. To keep the enemy out of his empire, Emperor Qin Shi Huang had all the walls joined up. Thus, the Great Wall came into being.

长城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它的第一部分是建立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提出保卫不同王国的边界被更多的墙。这是秦王朝的秦统一为一个帝国的不同部分中的王国。为了不让敌人进入自己的帝国,秦始皇把所有的城墙连接起来。因此,长城就形成了。

The Great Wall is wide enough at the top for five horses or ten men to walk side by side. Along the wall are watchtowers, where soldiers used to keep watch. Fires were lit on the the towers as a warning when the enemy came.

长城是足够宽,顶部五匹马或十个人并排而行。沿城墙有了望塔,过去常有士兵驻守。大火照亮在塔上作为一个警告当敌人来了。

It was very difficult to build such a wall in the ancient days without any modern machines. All the work was done by hand. Thousands of men died and were buried under the wall they built. The Great Wall was made not only of stone and earth, but of the flesh and blood of millions of men.

它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壁无任何现代机器很难。所有工作都是用手完成。成千上万的人死了,被埋在自己修建的城墙下面。长城不仅是用石头和土,但对几百万人的血和肉。

篇3

 

关键词: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 失语措施

一、现状及原因

    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KFC,Christmas Day,但是在谈及本国文化时,经常捉襟见肘或者是根本不会表达。事实上只有少数学生知道到孔子,武术等中国文化的代表如何用英语来表达。究其原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一直处于一种“失语”和“被殖民”的境地。其原因是上世纪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及西方文化的强势涌人。另外也源于英语教学中通常认为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具有负迁移的认识一即中国知识的介人对英语学习起到了负面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失语将使其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处于弱势,若得不到青年一代的重视,这种失语症会越来越严重。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做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与义务认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在以西方文学文化教学的主旋律下增加中国英语( China English)的内容,在大学英语课堂开展中国文化教育。

    二、几点举措

    在大学英语课堂开展中国文化教育己经凸显出其必要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展开措施:

    1.开展课堂活动

    把中国文化的英语教学带人课堂,展开相关的课堂活动。例如,课前准备3 -5分钟的presentation。教师可以拟定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相关话题,既可以包括中国的名胜古迹,例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也可以包括饮食文化,如饺子,火锅等,当然也可以包括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龙舟节等。学生可以选择其中感兴趣的题目(也可以超出此范围,自己选题),上课前提前准备好3 -5分钟的英语陈述,也可以自己做成PPT,在课堂上展示。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必须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搜索相关的内容。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很好的扩充学生的词汇量,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学生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高。例如,有位学生很喜欢刘谦表演的魔术,她不仅在自己的英语陈述中描述了刘谦的成长经历,学习魔术的过程,取得的成绩等,还用英语指导,教给大家一个小魔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切身体会了用英语表达的乐趣。

    在实施了一年的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英文陈述实践中,学生们涉及了中国的旗袍,舞狮,泥塑等丰富多彩的话题。通过展开此类课堂活动,打破了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的失语状态,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开展公共选修课程

    目前,各高校广泛开设了各专业的选修课程,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结构。例如,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英美文学,西方文化等课程,同时也开设了大学语文,但是在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课程的领域仍然处于空白。究其原因,其一是设立此课程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英语教师一方面需要具备过硬的英语能力,同时,也需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需要掌握相关的中西文化与文学比较的方法。但是只要教师能够意识到本领域教学的必要性,加上作为中国文化使者的使命感就一定能在这方面有所成绩。相关教材的有限性是另一方面的原因。关于西方文学,文化的教材资料很丰富,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教材则相对乏。幸运的是,近几年来,传播中国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的著作也逐步面世,如廖华英教授的《中国文化概况》,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关于《老子》,《孔子》等的译著也不断与读者见面。对这些资源的整合利用,为开展公共选修课程提供了可能。

    3.测试与考试

    测试与考试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如果在考试中能加人中国文化的内容,会加深师生对用英语教授中国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例如,在英语阅读理解的选材上,翻译的测试中,或者是作文的选题中,都可以加人中国文化的因素。或者是通过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的考察,促进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掌握。通过这样的测试,在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的考察的同时,使学生能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篇4

【关键词】知能转换阅读策略阅读技能语言知识语言能力

目前,许多学校在学生一进入高三时,就将教材放在一边,去进行大量的题海训练,或一系列的语法讲练;或者只是将教材中的课文内容逐句译成中文,划出其中的句型短语,学生也就机械地记住了几个固定短语,其他一无所获,更别提能力的培养了。而英语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除掌握约35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之外,还对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在阅读能力方面,要求考生不仅读懂各类体裁的文章,而且在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推断、推理以及生词的猜测、作者态度的理解等。高三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一些篇幅较长、题材和体裁基本与考纲吻合、词汇量和难度相当于甚至高于高考的要求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章训练学生速读、概括大意、进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并引导他们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与高考的目的和要求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认为进行高三复习不应放弃高三教材,而应充分利用,从各方面促进学生的知能转换。

我在连续几年的高三英语教学中,坚持充分挖掘高三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换。

第一、高效指导阅读教学促进阅读策略到阅读技能的转换

对于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阅读是一项基本技能。它不仅能保证英语学习的成功,而且保证任何需要用英语进行阅读的课程的成功。在学习者习得英语的过程中,英语阅读教学一直伴随着英语教学的始终;英语习得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的高低。而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有效英语阅读技能。例如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猜词(guessing)和语义图(semanticmapping)等策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或目的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行动,而技能则是已经自动化的策略。高效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从而将之转化为自动化的阅读技能。

高三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对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词汇、语法已全部接触,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四会能力,加之高三的课时很紧,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另一方面,侧重语言点及语言结构的课堂教学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语言点。我认为作为高三教师,应该以阅读材料为抓手,高效利用课堂的阅读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以牛津英语教材第九模块第二单元ReadingTheAc-ropolisNow为例,这篇阅读材料篇幅较长,新词汇也较多,所以本节课重点对学生进行此类文章的阅读策略的引导。在课堂刚开始,我以园明圆遗址、长城、雅典卫城三张图片(提出问题:Whatdotheyhaveincommonwitheachother?)迅速导入了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各小节,引导他们注意各小节主旨大意出现的大致位置,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每一节的大意,在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主旨大意时,我深谙高考英语阅读的考查要求,并借助图表、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文章的细节,当然其间我也进行了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培养他们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概括全文的主旨大意,并理清各小节的关系,从整体上理解全文。然后,结合高考命题要求,以任务型阅读检查他们对课文整体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训练了高考题型。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以下几类阅读策略:1)阅读技巧策略:略读、跳读、浏览、在文中写下关键词、对文章内容做出标记、在页边写出段落大意等。2)归类和简化策略:替代、用自己的话解释、委婉转述、同义词、反义词等。3)猜测和推断策略:就是利用上下文或语境推断某一词汇的含义;有效使用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预测下文、辨认文章中的人物及他们的观点和行为、使用文中的总结、辨认出文章的重点;4)监控策略:意识到计划的改变并完成任务、放下不懂的地方、调整阅读速度、纠正错误、进行自我评价。以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为素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切实高效地提高阅读技能。

第二、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句型培养知识建构能力

除了运用上述阅读策略理解语篇,透彻地理解长难句会更好地帮助理解文章,这一点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长难句的分析也更好地体现了对语法、词汇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所以在高三的阅读教学中,我坚持引导学生结合语篇的整体理解,要求学生分析长难句,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并熟悉各类从句的句法功能,这比单一的灌输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更有效,因为这些阅读材料为语言知识提供了真实的情境,使语言知识更生动,也为语言知识的建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建构能力的培养是顺利实现新课标的有利保证,也可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进行知识迁移的兴趣,培养其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同时,知识建构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夯实双基,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以刚才的阅读材料为例,在对篇章整体理解之后,我启发学生找出文中的长、难句,分析句子的主干,以及其中的从句和短语在整句中的功能,并引导他们找出材料中类似结构的句型,进行联想、对比,构建一定的语法体系,并联系高考考点对这一句型结构进行考查、巩固。在这篇阅读材料中学生列出了以下几个长难句:1.ThewesternorRomanalphabetisaGreekinvention,asisthemarathon,whichisalongdistanceracenamedforaGreekmessengerwhoranfrom…2.Thecommitteeisalsoundertakingimportantedu-cationalworkbasedontheconsensusofthemembersthatthebestformof…3.Inparticular,weassociateGreekcivili-zationwiththecapitalcityofAthens,thegreatsymbolofwhichistheAcropolis.第一句型主要是关于as作为关系代词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并用了几道高考考题巩固这一考点,同时复习了as作为连词和介词的几种用法。第二句主要体现了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更关键的是从句与被修饰词之间分隔开来了,借助这一句型,利用一些练习,帮助学生辨别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第三个句型是介词加关系代词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联系高考考题,强化了这一句型。

当然,我们应该有选择性地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句型,而不能面面俱到,应该突出讲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课堂效益的最大化。由于教学对象是具备了一定语言基础的高三学生,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短语,我就以投影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给几分钟让他们熟记、在文中留下标记,然后我再设计了一些练习,如:完成句子、翻译句子等形式以巩固本节课语言知识的习得,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构建语言能力。

三、借助wordpower、grammarandusage板块,为知能转换奠基

教材中的wordpower部分,向学生系统地介绍词汇的知识,如构词规则、英语释义、习惯用法等等。例如:第九模块第二单元介绍了英语中外来词这一现象,借助这一板块,我重视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词汇的方法,了解一些词汇的来源,培养学生按拼读规则读单词,利用构词知识记忆单词、判断词义,并通过练习自己总结规律、发现规律,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成为自主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更好地了解了英语的起源,丰富了知识面,而且掌握了语言知识的规律,为语言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高三教材语法设置的特点是每单元复习一个语法项目,并配有一些练习。如第九模块第一单元语法内容为“Overviewofsubordinateclauses”;借助这一板块,我引导学生复习了各类从句,以及其中的一些重要语法考点、各类从句的联系和区别等,并配以相应的练习,讲练结合,巩固语言知识的运用。第二单元语法内容为“ParticipleClauses”,我帮助学生复习了非谓语动词的不同形式以及他们的句法功能并突出强化了独立主格结构这一语法考点。由于在高二期末之前学生已学完了中学阶段的主要语法内容,这些语法项目在高三教材中再次出现是更高层次的语言应用,高三教材中出现的语法项目注重了实践性的原则,学生做完练习后就能基本达到语法复习的目的。教师的工作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以达到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高层次的语言能力。

第四、巧用workbook,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教材后的workbook练习册,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词汇、短语、句式结构、以及语法知识的掌握,为了防止他们忽视基础知识,我先让学生认真做这些练习,然后在讲解这些练习的过程中,我不是就题讲题,而是借助这些练习,帮助他们巩固、联系、类比,构筑知识网络,同时借助所提供的一些阅读材料和听力练习,提高学生阅读和听力水平。当然,我利用一些翻译练习、阅读中出现的热点话题为素材,讲授写作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出现“闪光点”、“加分点”,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巧用这些练习,不仅巩固了基本的语言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另外,现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学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应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从而达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之一,即: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整体提高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高三教材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应充分重视并挖掘教材,顺利实现学生语言知识到语言能力的飞跃。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篇5

8月25日下午5点,在韩国全罗南道高兴郡的罗老宇航中心,因各种原因一连推迟了7次发射,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终于点火升空。

起初一切运行良好:第一、二级火箭成功分离,霎时间观看发射实况转播的韩国民众沸腾了,“国民的自尊心高涨到了顶点”;然而,9分钟后,由于覆盖卫星的整流罩没有正确脱落,卫星没能进入目标轨道,最终导致了发射失败。

26日,韩国媒体都难掩惋惜、失望、悲观之情,“宇宙梦想还未终结 ,罗老号进入目标轨道失败”,“短暂的欢呼,罗老号在宇宙迷失方向”,“一小时的欢呼之后却是惋惜的叹息”,“罗老号成为残缺的梦想”等标题,充斥各主流报纸的头条。

“罗老号”失败从一个侧面证明韩国航天强国梦难圆,同时也给标榜为“成功的太空开发项目合作模范”的韩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力争成为第七大宇航强国”

成为宇航强国可以说是几代韩国人的梦想。

成为一个宇航国家必须有最重要的两个构件:有自己的宇航中心(发射基地),自己能研制火箭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按此标准,目前全世界只有9个国家算得上是国际宇航俱乐部成员。韩国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第十个、亚洲第四个自行发射卫星的宇航国家。

自1992年以来,韩国共发射了11颗人造卫星,但都是通过外国宇航基地和利用外国火箭送入太空的。如2004年4月中国长城公司的“号”运载火箭,曾帮助韩国发射过多功能实用卫星。显然,民族自尊心极强、对自己科技实力又非常自负的韩国人决不会满足于此。

特别是,亚洲的中国、日本和印度早已经是国际太空俱乐部的成员,更使韩国难以释怀的是连朝鲜最近也自行发射了卫星(尽管成功与否尚有争论)。

韩国于是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宇航计划:建立自己的宇航基地,2009年(也就是这次)利用俄罗斯的一级火箭发射“罗老号”卫星;2018年前利用自己独立研制的火箭发射自行设计的科学探测卫星“罗老二号”;于2020年发射月球卫星;到2025年研发出月球探测船。

韩国在俄罗斯的帮助下,于今年6月建成了自己的“罗老宇航中心”。在竣工仪式上,李明博总统发表了可谓气吞山河的讲演――“在将来的10年内,我们要力争成为第七大宇航强国”。

为了发射“罗老号”运载火箭,从购买俄罗斯技术(俄主要是提供一级火箭)到建造罗老宇航中心,还有韩国本国研发制造的二级火箭、卫星及其他装备,韩国共投资了8200亿韩元(近7亿美元)。

巨额的投入当然期待着丰厚的回报。据韩国专家推测,“罗老号”将创造将近3万亿韩元的经济波及效应。事实上,据韩国媒体报道,不少韩国企业已经在“罗老号”的研发制造过程中收到了经济效益,比如,“斗源重工已将在开发运载火箭过程中确保的特殊焊接技术应用于产业用内压容器的生产上;SaTReCi将卫星上搭载的低噪音电力装置应用于环境放射线监测器上。”

但更重要的是,如果“罗老号”成功发射,势必提高韩国的国家品牌效应,激发国民的自豪感。“我们是自己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国民自尊心将成为韩国进入先进国行列的重要动力。

韩国方面还认为,此次发射“罗老号”,韩国工程师参与了火箭设计、开发、组装、发射、运营等火箭发射的全过程,这对日后的宇宙技术开发及后续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而且,160个企业参与发射体开发和制作,也会对推广尖端技术做出巨大贡献。

一连7次推迟火箭发射,俄方从不作任何解释

韩国成为宇航强国的主要障碍之一是无法制造一级火箭的推动器,而这是将卫星送上轨道的最核心技术。另外,直到2008年6月前也没有自己的宇航基地。

为此,韩国曾求助过盟友美国,但对方却以国家战略产业不允许出口加以拒绝。而法国开价过高,日本则以运载火箭与洲际弹道导弹原理(即能发射运载火箭就能发射洲际导弹)几乎相同为由,拒绝向韩国转让技术。在权衡各方因素后,韩国最终选择了俄罗斯。

其实在这次合作之前,韩俄两国就有过宇航方面的合作。2003年,俄罗斯利用自己的火箭在俄罗斯曾帮助韩国发射过卫星。2008年4月,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还搭载过韩国首位女宇航员李素妍飞往国际宇宙太空站。但即便是“搭载之旅”,也非常不顺利。

韩国原来安排到俄罗斯宇航中心作飞往太空前培训的是一位名叫高山的男性。就在临飞向太空的前一个月,俄方以高山违反俄罗斯航空航天技术保密规定为由,强行要求韩国换人。这样李素妍才得以顶替高山,飞向了太空。

但后来,李素妍的“宇航员”身份又遭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强烈质疑,美方认为李只是韩国付出了260亿韩元(当时约合2000万美元)给俄罗斯宇航当局才飞到了太空。因此,李充其量只能算是“太空游客”,而不是“宇航员”。

美国的议论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正为李素妍成功而欢呼的韩国民众的讨伐。最后还是俄罗斯宇航当局出来打圆场,说李素妍在俄罗斯的宇航中心科学训练了1800个小时才飞上太空的,当然算是“宇航员”。

2004年,俄罗斯就答应向韩国提供建造罗老宇航中心的设计图纸。然而因为也涉及核心技术保密的问题,在俄罗斯的要求下,韩俄于2007年签署了《禁止转让航天技术的保护协定》(TSA)。直到2007年3月,俄才将建造图纸交给了韩方。2008年6月11日,罗老宇航中心落成。

据韩国方面说,罗老宇航中心的建设技术,韩国国产化程度达到了80%。设计图纸是从俄罗斯引进,由现代重工等韩国企业建设的;一级火箭是俄罗斯提供的,为此韩国付给俄罗斯2亿美元。除一级火箭以外的二级火箭、计算机、燃料铜、卫星本体以及其他零件都是用韩国国内的技术制作而成。

但据韩国媒体报道,由于俄罗斯是技术主导方,韩方处处受俄方摆布,尝尽了作为“技术弱国”或“技术附庸”的悲哀。

罗老宇航中心共有400多名科研人员,韩国250名,俄罗斯150名。韩国的研究员无法接近俄罗斯研发现场,从而无法了解交付韩国的第一级火箭的内部结构。在罗老中心,一切也惟俄罗斯人马首是瞻。

韩方工程师抱怨,一连7次推迟火箭发射,俄方从不作任何解释,每次只是淡淡地说一声“请等待”。平常工作语言和工作文件,俄罗斯工程师不用英语用俄语,导致与韩国工程师沟通困难。发射日期的决定、技术缺陷的解决,韩国也都要看俄方脸色。韩方报纸写道:“我们支付了庞大的资金,在我们国家的土地上发射,然而提供技术的俄罗斯却盛气凌人。”

韩国甚至还怀疑,俄方提供给这次发射卫星的一级火箭推动器是俄方自己从未试用过的一款,因而是将韩国卫星发射作为俄罗斯火箭推动器的试验品。

发射失败后,韩俄两国组织了联合调查组,估计结果一月后才会出来。至于失败原因,目前有说是技术问题,有说是双方沟通问题。

但似乎两国都不希望调查结果引起风波。如果关于“罗老号”未能完成任务的风波不断扩散,韩国政府将遭到来自国内的指责,即为何韩国未能掌握运载火箭自主研发的技术。而俄罗斯也很有可能在运载火箭技术可信度方面遭受打击,声誉受损,今后在卫星发射国际市场上再揽生意就难。

都在对“航天强国”的未来进行战略性的思考

发射失败后,李明博总统第一时间给韩国宇航科技工作者打气鼓劲:“七颠八败若还是失败,我们应以八颠九起的决心,更加努力地发展宇宙强国计划。应将罗老号失败作为转祸为福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