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诗范文
时间:2023-04-07 19:2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霜降节气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我国有二十四个节气,而霜降节气则是秋天当中最后一个节气,在霜降节气当中也有许多的习俗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节气霜降的民间传统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十四节气霜降的民间传统习俗赏枫
枫遭霜侵后叶子火红,色彩鲜艳,灿如锦绣。古人曾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国内如苏州的天平山、南京的栖霞山,都以枫叶美景著称。夕阳西下,红叶参差交错,驰目远眺,仿佛珊瑚火海,十分壮观。
牧羊
羊奶、羊肉和羊毛,都可供食用或使用。品种好的奶羊,产乳量很大,堪称为贫民的乳牛。国内如山西长子等地,牧羊人一般在秋天杀羊赛神,预祝来年羊群扩大,并将祭品分发给族人。贫困无羊的,可蒸面糕,将其做成羊的形状代替。
斗鹌鹑
霜降后斗鹌鹑,在南北方都很盛行。《北京岁华记》中说北方的人在霜降后斗鹌鹑,人将鹌鹑笼在袖中,如同捧着珍宝。南方大多在晚上斗鹌鹑,决胜负。考究的人用彩绪做平底袋,以皮手套将鹌鹑把在袖中,以此作为消遣。清代的蔡铁翁有诗道:“辛苦霜天斗瘦鹤。”
斗牛
斗牛时,远近的男女无不盛装艳抹,集会观战。此日两寨的民众,吹铜号,鸣芦笛,放铁炮,张伞,列旗,簇拥着斗牛进人决斗场,仪式极为庄严。
霜降一般温度是多少度平均气温为10℃~20℃
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
霜降节气讲究事项预防秋燥
秋季风干物燥,如果此时不注重养生保健的话,燥邪就会损伤人体津液,其症状为唇干、鼻干、口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肌肤干燥甚至会出现皲裂
预防湿邪
健康养生专家指出,进入霜降节气后,就应该预防湿气邪佞给身体带来的危害了。
预防秋郁
霜降过后,小草开始枯黄,树叶开始飘落,凄风惨雨的。此时人们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变得忧思起来,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会出现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抑郁不乐等不良情绪。
注意温差
篇2
在二十四节气当中霜降是一个过渡性的节气,是在秋天和冬天的交界处,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霜降节气的霜是指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霜降节气的霜是指什么霜降”节气反映的是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秋燥明显、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在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霜”通常出现在秋、冬、春这三个季节。“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霜降的“霜”是指“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
霜降吃柿子的习俗由来霜降是秋天向冬天过渡的一个时期,此时温度逐渐寒冷,全国大部分地区夜晚有霜。温度的骤降对于人体也是十分不利的,特别是肺部和胃部,都需要多多滋补的。所以,民间素有“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说法,讲的就是霜降时期食用柿子的滋补作用。
24节气的冬至和霜降的含义霜降:天气渐冷、开始降霜
霜降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进入此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霜”的,因为此时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冬至:寒冷将至
篇3
每年的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的时候,我们将会迎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霜降。霜降是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4节气霜降的含义,欢迎参阅。
霜降的含义是什么霜降节气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22日至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10度为霜降。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中国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等等一些农事活动。
霜降节气的由来霜降节气是在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结霜的植物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天气寒冷需要添加衣物。
霜降的风俗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对于霜降的风俗也不尽相同,比较常见的霜降风俗有以下这些。首先是吃柿子,自古有一种说法是,在霜降这天吃柿子,一整个冬天都不会嘴唇干裂了,人们也觉得吃柿子可以舒筋骨、御寒保暖,柿子富含维生素C,而且经过霜打的柿子也特别甜美好吃;其次就是登高赏菊,秋高气爽,秋天是最适合爬山的季节,没有多余的雨水,气温适中,秋天的景象也非常美丽,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舒缓心情,赶走“秋郁”。盛开在秋天,是许多文人墨客钟爱的花卉,同时也有延年益寿的寓意,深受大家的喜欢。
霜降节气如何养生霜降养生有三防,一防秋燥: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
二防秋郁:
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三防秋寒:
篇4
为了学生能按时上课,他划小船接送
连绵不断的群山之中,清澈的江水在悠悠地流淌,两岸是一片青翠欲滴的凤尾竹,竹林中不时传出鹧鸪清脆的啼声和小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这里,就是滕大韶热爱的家乡和学校。
安吉小学座落在武鸣县城五十多公里外的西云江边,由于地处大明山余脉,这五十多公里的盘山公路弯多路险,至今还未开通班车,村民们出山的交通工具都是摩托车。
由于条件艰苦,收入又低,1992年,安吉小学唯一的教师流失了。没有老师,可孩子们还要继续上学呀,怎么办呢?商讨之后,村委干部和主管教育的领导找到了刚从上江初中毕业的滕大韶,请他担任安吉小学的代课老师。
当老师是滕大韶的理想,但他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恐怕承担不起这份教书育人的责任。然而,看着家长们焦急的样子和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神,他毅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并下定决心:自己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尽快提高文化水平,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从执教的第一天起,他就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当时,安吉小学只有一年级和学前班,13名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上课,滕大韶是两个年级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每天上课,他都在教室两头来回跑,进行着“复式”教学。由于上课时间太长,他经常累得声音沙哑,回到家都不愿意多说话。教学所需的教材、课本、教学用品等,也都是他自己划船、骑摩托去十多里外的上江希望小学领回来的。
很快,滕大韶的辛勤付出就有了收获。第一个学期结束后,他所教的班级学习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这让他对工作渐渐有了自信。
适应工作以后,滕大韶留意到,每逢雨天,到校上课的孩子便只有两三个。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在走访学生和家长后了解到:孩子们每天早上上课和下午放学,都是由家长接送过河的,如果遇到大雨天或者是农忙季节,家长就顾不上送孩子上学了。
安吉小学的学生来自安吉、六里、古枫、王省四个自然屯,学校和安吉屯、六里屯、古枫屯隔着20多米宽的西云江。西云江是当地村民走出大山的交通要道,却是孩子们上学的拦路虎,遇上雨天,孩子们常常是带着一身泥水到校上课。滕大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滕大韶家住六里屯,每天都要划着小船渡江上班、下班。想到孩子们上学的事情,他琢磨着:不如我每天上下班时,也带着屯里的孩子一起去学校,这样,孩子们既能按时上课,家长也可以安心做事。再一转念:既然如此,不如索性一起接送其它屯的孩子。
打定主意后,滕大韶凌晨5点就起床做好家务,然后匆匆出门,6点准时撑船到各屯渡口接孩子们上学。放学时,他又把孩子们一个一个抱上船,送他们回家。
这一接送,就是15年。
摆渡护送学生15年,从未出过安全事故
山里的气候复杂多变,特别是每年的7月至9月经常下雨,这给滕大韶接送孩子造成了困难。这段时期放学后,他都会先划船到对面村屯,通知家长拿伞去岸边等孩子,然后才返回去,送孩子们到对岸;有时雨大水涨,过河有危险,他便跳下小船,像纤夫一样拉着小船靠岸。好在他从小就生活在河边,水性很好,游泳、撑船这些活儿不在话下。
对滕大韶来说,摆渡最困难的是如何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孩子们大多调皮好动,稍微不注意就出事,如果遇到下雨水涨时就更麻烦了。有两次洪水让他印象深刻。
1998年夏天,广西普降大雨,西云江流域也不例外。从山上冲下来的洪水把渡口淹得没了影,水流湍急,要横渡过江压根不可能。滕大韶只好用绳子牵住小船,沿河拉船往上游走半公里,再让小船顺流往下漂。通过这种方式,他把3个屯的学生依次安全地送到了岸边。
2002年7月的一天,滕大韶划船送学生过河途中,突然下起了大暴雨,洪峰很快出现。洪水激起的波浪震得小船不断摇晃,孩子们吓坏了,他一边叫学生蹲下来抓紧小船,一边安慰大家:“都别怕,坐好了,有老师在呢。”当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孩子们出事。在他的努力下,小船被风浪吹走两百多米后终于靠岸,所有学生都安然无恙。
类似的事情不少,但滕大韶都经受住了考验。15年来摆渡护送学生,从没有出过安全事故,这是他最自豪的事。虽然每天接送学生并不轻松,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知道,对于这些山里的孩子来说,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改变大山贫困的现状……
像家长一样照顾孩子,用微薄的薪水资助学生
为了节省时间,学生们大多从家里带饭菜来学校,在学校吃午餐。看到孩子们年龄太小,还不会照顾自己,滕大韶于心不忍,中午也留下来陪他们吃饭,照顾他们。
为了让孩子们吃好,滕大韶动手用砖头砌灶,并利用周末上山打柴,在学校里搭建起“小饭堂”,中午为孩子们热饭菜;有的学生没带饭菜,他就多煮一些,分给他们;学生生病,他护送他们去看病抓药,还亲自给孩子喂药;孩子的衣服破了,他利用课间帮他们缝补……
一年级学生韦富山因患先天性关节炎,走路老跟不上其他同学,家长打算让他辍学。滕大韶知道后向家长保证,他每天会背韦富山上下学,请家长放心。此后,他每天都用瘦弱的背脊背韦富山求学,为这个孩子争取到了继续上学的机会。
有个叫韦丽琴的女生很聪明,但是家里比较穷,家长不想让她念书了。滕大韶知道后多次找到她的家人,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主动为韦丽琴垫付学费。家长被感动了,再也不提让孩子辍学的事。韦丽琴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刻苦学习,后来考上了深圳的一所大学。每次放假回家,韦丽琴都会去看望敬爱的滕老师。
现在广西医科大学就读本科的滕生福也是滕大韶的学生。他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很优秀,但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不想送他继续读书。滕大韶多次上门,设身处地地开导、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并答应为滕生福支付学费,终于说服了家长。此后,他一直承担着滕生福的一切学习费用,直到孩子读完初中。
在滕大韶的努力下,十几年来,安吉小学没有一个孩子辍学、失学,有二十多名困难学生在他的帮助下重返校园。截至目前,滕大韶用于救助学生的现金就达到近万元,这笔钱对于很多城里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滕大韶来说,那已经是他好几年的收入了。
那些受到滕大韶救助的学生中,有十多人考入了大中专院校。每逢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一封封充满爱戴与感激的信件如雪花般从远方飘来,这时的滕大韶沉浸在幸福中:孩子们成材了。
15载执着追求,积劳成疾终不悔
最初担任代课教师的时候,滕大韶的月工资仅有56元,之后提到80元、120元,2002年时为330元。他既要照顾学生,又要照顾老婆、孩子和经常生病的父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但他从未产生过放弃教师这个职业的念头。
有人认为滕大韶有点“傻”,不理解他为什么热衷于当教师;好友多次劝他外出打工,保证他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亲戚们也多次建议他另谋出路……
然而,滕大韶对安吉小学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父母、他和妻子都在安吉小学上过学。山里条件艰苦,外面的老师不愿来这里工作,如果没有他,孩子们就无法上学。令他欣慰的是,家人十分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他的爱人为了让他安心教学,种了十几亩竹子,还上山割松脂,以此维持家庭生计。家人的支持让滕大韶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由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和长期饮食无规律,滕大韶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他越来越瘦,身体越来越虚弱。
有一天,他正在上课,突然昏倒在地。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床上了,旁边坐满了学生。有的学生对他说:“滕老师,您太累了,好好休息吧!”有的学生说:“滕老师,您生病了,我们来照顾您吧!”……看着懂事的学生们,滕大韶感到很安慰:只要学生能健康成长,自己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滕大韶深知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要教好孩子们,就必须不断学习。1998年,他参加县中师班的函授学习,取得中专文凭,随后又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大专函授学习。
2006年,滕大韶由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
篇5
2、霜降节气,早晚添衣,保重身体;霜降节气,关怀传递,真情珍惜;霜降节气,多多联系,祝福如诗。霜降节气,愿君吉祥如意,心情如枫叶美丽!
3、古人云:霜降到,要添衣;亲人间,多问候;朋友间,常联系;常见面,不容易;短信至,祝福真;霜降到啦,祝幸福安康!
4、霜降到了,天气凉了,树木凋零了,心情变冷了。祝福到了,开心笑了,美好开始了,心情变暖啦了。愿我的短信带给你开口笑,扫掉天凉的烦恼,好运幸福接着到。
5、烟袅袅,秋高气爽;天凉凉,又到霜降;风细细,思念轻扬;叶飘飘,快乐绽放;水茫茫,好运绵长;露冷冷,添点衣裳;雾漫漫,情意飞翔;语淡淡,祝君安康!
6、霜降到,天转凉,保暖润燥要注意,健脾养胃要适当,蔬菜、鲜果多丰盛,护阴、滋肾、润肺保健康。霜降时节送常识,祝你开心又健康!
7、天,轻轻晃,落下层层霜;地,白茫茫,万物披新装;你,心善良,祝福常探望;今日霜降,祝你:时时好运碰撞,常常好事成双,天天快乐欢畅,久久幸福安康!
8、所谓霜降,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熊蛙冬眠,气温骤降,兔肉羊肉,进补适宜,瓜果蔬菜,千万莫忘,充足睡眠,调养精神,谨防感冒,身体健康!
9、在寒冷的日子里,让我的问候来温暖你的心房,让我的祝福来为你锦上添花,让我的好运帮你实现你的愿望,霜降来到,愿好事、好运双双降到你身上!
10、秋尽冬来寒霜降,大雁行行向南方。如火红叶满山冈,天凉莫忘添衣裳。秋菊簇动送暗香,秋月莹莹落满窗。祝你金秋体安康,幸福快乐又吉祥!
11、霜轻轻降,风轻轻荡,又是初冬雾一场。天渐渐凉,夜慢慢长,温暖问候送到你身旁。愿平安健康如意吉祥。霜降又到,祝你霜降快乐!
12、月落乌啼霜满天,转眼霜降伴寒眠。遥知朋友诸事多,短信送出我挂念。添衣保温防感冒,热心热肠保康健。收到短信开笑颜,心情愉悦每一天。
13、每一阵风,都诉说着思念;每一刻钟,都满怀着牵挂;每一片霜,都浓缩着美好;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情谊。霜降了,愿你多多保重,身安体健,天天开心!
14、送你一片好运霜,愿你日子喜洋洋;送你一片快乐霜,愿你心情美洋洋;送你一片平安霜,愿你成功沸洋洋。霜降送你幸福霜,驱赶寒冷暖洋洋。
15、b90似乎冷若冰霜,其实寂寞难当。霜降热度不降,爱情就是热量。与你风花雪月,爱意温暖心房。万山层林尽染,玫瑰心中绽放。岁月寒暑轮回,用爱与你守望。
16、霜是雨的\'相思,雨是云的情怀,云是风的追求,风是水的温柔,水是梦的流淌,梦是心的呼唤,心是我的问候。嗨,朋友,霜降了,记得添衣哦!
17、霜打了忧愁的额头,降低了烦恼的指数,开心的生活来临了;霜冻了幸福的瞬间,降落了美好的祝愿,甜蜜的日子启程了。霜降了,愿你身体健康,快快乐乐。
18、霜是一场相思的细雨,降下心灵的甘露,思念的嫩芽破土而出,长出关怀的叶,开出芬芳的花,结出友情的果,化作一个小小的问候:霜降了,朋友多保重!
19、几度秋风化绸缪,点点秋雨洗忧愁;浓情深深送问候,霜降愿你笑开口;思念祝福不停歇,情谊绵绵变更稠;天冷莫忘多添衣,快乐常伴你左右!
20、祝福的霜降临了,盖住你的忧愁,遮掩你的烦恼,冷却你的犹豫,染红你的智慧枫叶,泡黄你的智慧果实。亲爱的朋友,祝愿你霜降,快乐天天有,不悦时时无。
21、流星燃烧自己,只为瞬间升华,它从未流泪;蜡烛耗尽生命,只为一线光明,它从未后悔;我也不顾一切付出这一毛钱,只为在霜降的日子里祝福你:健康平安!
22、也许你不知道,朋友的快乐,也是我的快乐;你的生病,也是我的痛。霜降来临,请注意保暖,远离病魔,健健康康,为你我带来一份快乐。
23、虽然大家都很忙碌,但没有因为时间而疏远;虽然大家都四奔走,但没有因为空间而淡忘。立秋又霜降,季节虽变,我的未变:天冷了,保重身体!
24、霜降天气多穿衣,保护膝盖和关节,预防流行感冒病,身体健康心情好。我是贴心小护士,提醒你天气冷了,要关心家人身体和健康。
25、当夜晚的星空,披上了一层寒寒的薄衫,当美丽和冰冷结伴而行,你的心情会是愉快或者悲伤?我这随风而至的祝福,希望可以撩开那层薄衫,可以驱走冰
26、送你一朵花,随着送给你的是一份美丽;送一句问候,随着送给你的是温暖深情。霜降来了,祝你快乐幸福也随它来了!
27、寒霜降,天气凉,大雁向南方;红叶舞,染清霜,莫忘添衣裳;香,蜜柚黄,为你送吉祥;竹露清,秋草黄,全家都安康。祝你金秋快乐!
28、希望我给你的祝福和关怀会是一片阳光,不仅仅让霜降后的晨露在你眼中更加璀璨,而且让你感到我真情的温暖!祝你霜降更双乐!
29、寒风起,霜降到,早晚莫忘添衣裳;日渐短,夜渐长,工作辛苦碍健康;别人忘,我没忘,发条短信把你想。为了我这一毛钱的问候,你可要拼命照顾好自己,小问候,不能忘噢!
30、工作木有领导不行,电视木有广告不行,消费木有钞票不行,炒股木有胆量不行,这些其实都木有什么,关键是霜降到了,木有祝福绝对不行!天冷添衣!
31、风雨,阻隔不断朋友的思念;距离,抵挡不住心灵的祝愿;寒霜,带来丝丝的冰凉;短信,捎去我内心的温暖;霜降了,我想和你抱团取暖,可以不?
篇6
立春偶成
南宋
张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
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黄帝命伶伦断竹为筒(后人也用金属管),以定音和候十二月之气。阳六为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农历十二月属吕,正月属律,立春往往在十二月与一月之交,所以日“律回”。
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
③参差:不齐的样子。
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连草木也都知道。眼前的一派绿色,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一阵东风吹来,春水碧波荡漾。
这首诗中最生动的诗句是“春到人间草木知”,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新春来临时,人们还没有感觉到,草木却已用自己的语言――“发芽”来告诉了大家,所以说它们是最先知道春到人间的消息的。
从诗中我们感受到,冰雪在消融,草木逢春,新绿渐露,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眼前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春水碧波荡漾,也充满着活力。
篇7
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省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
惊蛰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省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我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我省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盆地北部多为13℃至15℃,盆地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省西南部金沙江、安宁河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盆地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盆地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清明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盆地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 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川西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四川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盆地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盆地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4 月是凉山州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谷雨
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谷雨时节的四川盆地,“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盆地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盆地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盆地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我省盆地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但是盆地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盆地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立夏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 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梨耙栽秧。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盆地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 西北部为75至100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这段时间,正当盆地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别要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
小满
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盆地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盆地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盆地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川西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芒种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夏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过了夏至,我省盆地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盆地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盆地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盆地西部6 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小暑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 ℃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盆地初春时节景象。小暑前后,盆地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盆地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省盆地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小暑前后,我省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大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盆地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盆地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立足于“早”,以趋利避害。燠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立秋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由于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按照气候学上以候(5天)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为春、 秋的标准,在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多未入秋,仍然处于炎夏之中,即使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这时也还看不到凉风阵阵、黄叶飘飘的秋天景色。对于地处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来说,常年8月暑气犹重。气候资料统计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后进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长无夏、春秋相连的高原和高山地区,说不上秋季什么时间开始。立秋以后,我省盆地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丝毫不可放松田间管理;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提防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盆地东部和西部,应该分别继续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后的盆地,时令虽仍属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
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我省盆地处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盆地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盆地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川西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处暑是我省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我省盆地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盆地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盆地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说“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白露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我省盆地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盆地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盆地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盆地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盆地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盆地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秋分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四川盆地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秋分以后,我省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我省盆地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寒露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这时,我省各地气温继续下降。盆地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川西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盆地秋色迥然不同。常年寒露期间,盆地雨量亦日趋减少。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省盆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四川盆地,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盆地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气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霜降过后,我省盆地开始大量收挖红苕。若收挖过早,苕块尚未充分膨大,就会影响产量;但收挖过迟,有可能遭受早霜冻危害,苕块受冻变质,不耐贮藏,故适时挖苕很重要。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把富饶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艳丽。
立冬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现在,人们常以凛冽北风,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我省盆地亦霜雪稀少,所以,在气候学上,不固定以“立冬”这天作为各地冬季的开始,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即候(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这样就比较节合当时的物候景观。立冬时节的我省盆地,仍处于“三秋”繁忙时期,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业已结束。气候条件适宜于油菜移栽。生长期较短而春性较强的小麦也要抓播种,因为立冬后期多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常有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后气温低,出苗缓慢,分孽不足,就会影响产量。红苕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生长已渐趋停止,应该及时收获。盆地西北部个别年份立冬曾出现过早霜,更要早挖窖,免冻害。高原地区这时已是干季,湿度迅减,风速渐增,对森林火险必须高度警惕。
小雪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节气,四川盆地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盆地“冬暖”显著。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隆冬时节,也难得观赏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由于盆地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然而,在寒冷的川西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开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区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小雪期间,盆地西北部一般可见初霜,要预防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甘、阿两州北部,最低气温多在零下15℃左右,应该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
大雪
“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四川盆地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气温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约高2℃至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现在1、2月份;地面积雪三、五年难见到一次。如果能够目睹大地白雪皑垲,绿树披银饰玉,常是终身难忘的趣事。“瑞雪兆丰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象给小麦盖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积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但是,在南方,雪后如逢晴夜,地面热量散失较多,则会出现冻害,使豌、胡豆等作物受到一定损失。我省盆地平均气温尚多在8℃至9℃,小麦油菜仍可缓慢生长,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预防冻害。大雪期间,盆地降水多在15毫米以下,盆地西部更不足5 毫米,已是“冬干”时期。这时,盆地气候还有多雾的特点,一般12月是雾日最多的月份。雾通常出现在夜间无云或少云的清晨,气象学称之为辐射雾。俗话:“十雾九晴”。雾多在午前消散,午后的阳光会显得格外温暖。
冬至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我省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工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但是地面过去长期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散失,近地层气温尚未降至最低,所以这时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虽然昼渐长,夜渐短,但是在短期内仍然是昼短夜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所以气温并没有立即回升之势。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小寒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气温最低的节气竟是大雪哩!我省盆地冬暖显著,隆冬1月,三峡以东霜雪交侵,常有冰冻, 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盆地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盆地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我省隆冬最冷的地区是川北高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3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我省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盆地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不春生产,也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盆地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大寒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几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大寒时节,我省盆地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话,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所以,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工作,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我省盆地常年冬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苔,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乃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我省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盆地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川西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省境东、西两部雨量虽然差异不大,但是东部云密雾重,西部阳光灿烂,天气迥然不同。盆地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春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编辑本段]
二十四节气和文化
我国民谚
由于节气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中国农民为了更方便地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事,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有关的民谚。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令歌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沥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 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 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 大寒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篇8
【芒种节气相关的农事农谚有哪些】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竞夺;
下联:粉团角黍,绮序欣逢。
上联:艾叶如旗招百福;
下联:菖蒲似剑斩千妖
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上联: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上联:不畏汨罗河水深;
下联:甘冒东海浪涛激。
上联:端午池莲花解语;
下联:夏晨岸柳鸟能言。
上联:芳草美人屈子赋;
下联:冰心洁玉大夫诗。
上联:我为他哭屈落水;
下联:他为我辈壮升天。
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上联:青粽嘉旬称益智;
下联:赤符灵术善驱邪。
上联:千载招魂悲楚仕;
下联:万人抚卷叹离骚。
上联: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下联: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上联:画鼓朱旗,锦标齐夺;
下联:香罗细葛,纱服新成。
上联:节启朱明,榴图献瑞;
下联: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上联:结艾钗头轻战虎;
下联:夺标船首惯成龙
上联:榴花彩绚朱明节;
下联:蒲叶香浮绿醑樽
上联:榴裙萱黛增颜色;
下联:艾酒蒲浆记岁华
上联: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
下联: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上联:汨罗沉没一流恨;
下联:湘楚长怀千古羞。
上联:难得钟情 两遭流放离骚赋;
下联:惟怀义胆 一佐报国厄运横。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上联: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下联: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上联: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下联: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上联: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见重阳;
下联:天气大寒 霜降屋檐成小雪
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上联: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下联: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上联: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篇9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远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立冬》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宋·方回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闻雷》
——宋·苏辙
阳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论语·阳货》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
四时:四季。
行:运行。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左传·昭公四年》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释疾文·悲夫》
——唐·卢照邻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
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
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
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方回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立冬日野外行吟》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闻雷》苏辙
阳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
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
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日作》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程公许
金鲫鱼犹涵藻涧,玉蕤香未破梅花。
人生转眼皆泡幻,勘破须饶老作家。
《立冬夜舟中作》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立冬》陆文圭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
【宋】程公许
金鲫鱼犹涵藻涧, 玉蕤香未破梅花。
人生转眼皆泡幻, 勘破须饶老作家。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
【元】陆文圭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華老,寒隨雨意増。
山頭望樵火,水底见漁燈。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幾稜。
峨眉欲還觀,須待到晨興。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立冬》
【宋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左河水《立冬》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四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备收藏。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紫金霜《立冬》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 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明·王稚登《立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李白《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苏辙《立冬闻雷》
阳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陆游《立冬日作》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宋代】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即事二首》(其二)
【宋代】仇远
篇10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而农作物的耕种与收获,则有着很强的季候特征,所以。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发达的历法。年,“谷熟也”(《说文》),“以闺月定四时成岁”(《尧典》)。也是说年。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季),后来又按夏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依次分为孟春、仲春、季春等作为相应月份的代称。但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当时的春秋意味着一年。“蟪蛄不知春秋”(《庄子》)。意思是说蟪蛄生命短促,不到一年。直到后来历法日趋详密。由春秋二时再分出冬夏二时,所以,我们读古书所见到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
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把365又1/4日平分为立春等二十四个节气,出现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系统是逐步完备起来的。在《吕氏春秋》中只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季节。而到《淮南子》我们就见到和后世完全相同的二十四节名称了。
农耕文明的出现,是由于发达完善的宇宙认识体系的出现。我国的古代先民就是在万物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中,认识到宇宙的运行规律,所以,出现了“四时七十二候”学说,并伴随着与之相关的节日。这些节日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中国的节日体系,便是古代中国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例如春节、除夕、端午、中秋等。这些节日按民俗形成的因素本身和内容而论,可分为农事节日、祭礼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和社交节日等类。然而,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节日。都伴随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活动。这些食风食仪与所传地区人们的宗教祭祀、生产活动、、纪念活动、社交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岁时活动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因而表现也千差万别。现仅就有代表性的岁时饮食习俗简述如下。
1 立春 古人在这一天,举行迎春活动,举办以“春”命名的筵宴。特色的食物有萝卜(芦菔)、春饼、生蔬。号为“春盘”。春盘最早由江淮流传起,后传入宫廷。东坡先生有诗曰:“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民间。北京人咬翠皮紫心萝卜,河北南皮人咬春饼尝春。
2 元日 北方人大年初一吃饺子。古时元日最初食椒柏酒、屠苏酒、桃汤、胶牙汤、却鬼丸等。至《酌中志》'提及“正月初一,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
3 人日 即正月初七。北方人食煎饼,南方人食菜羹。《荆楚岁时记》说:“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初七吃七合一菜,图个数字上的吉利。
4 上元 今称元宵节。古时上元节除了吃元宵(汤圆),还有豆粥。焦(饣追)是油炸的一种面食。科斗羹见《岁时杂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蚕丝饭是“捣米为之,朱绿之。玄黄之,南人以为盘冷冶。”这是一种捣米染色的年糕。 5 填仓 古时各地行仪日期不同。《拾遗记》说:“江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剪饼饵置屋上,谓之‘补天穿’。相传女娲氏以是日补天故也。”“天穿”也可能是由“填仓”音转而来。《民社北平指南》说:“二十五日……谓‘打大填仓’乃别于二十三日之‘小填仓’也。”填仓节的食品有馄饨、煎饼、窝窝和酒肉。河北吴桥人要吃“顺风糕”。
6 中和 中和节为二月初一日。俗称“龙抬头”。《漱石闲谈》记,“中和节以其揆三阳之中,配仁义之和,唐德宗时李泌置。”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相问遗,号为“献生子”,以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节日食物有富贵果子、太阳糕、撑腰糕等。
7 春社古有春社、秋社,是一种地母崇拜仪式。社日饮社酒、食社饭社肉,还有社糕、社粥、社面等。都是祭品,祭礼之后。分而食之。
8 寒食 清明节前数日。古有寒食节。其起源,多以为春秋介子推焚骸之故。也有人说起源于周代的禁火令。实际上可能起于“改火”之习俗。杜甫有诗:“朝来新火起新烟”。“既名寒食,也就是要吃预先置备的熟食。食物有麦粥、麦糕、乳酪、乳饼、枣糕等。”
9 清明 《岁时杂记》说:“清明节在寒食第三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肴皆冷食。浙江人吃青螺。名为“挑青”。苏州人要吃青粞和熟藕。
10 上巳 三月三日谓之上巳。是春游日。食物有黍曲菜羹、龙舌饼、乌米饭等。上述食物都是一些防病健体的药膳。
11 立夏 是一个尝新的节日。这一天在南方可以品尝到李子、樱桃、香梅、蚕豆、新茶、百草饼等。《熙朝乐事》:“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饮七家茶可以防疰夏。
12 佛节 相传四月八日为佛祖诞生日。各地在此日称谓不同。活动亦不同。有为城隍神诞日。有祭关公的。节物有不落荚、糕糜、笋鸭、包儿饭、结缘豆、黑豆饭、百合菜、青精饭等。这些食物并不与宗教有很大关系,仅以此联络感情、协调关系而已。
13 端午 端午的起源,有各种版本,自汉代就有此节。本文不再赘述。龙舟竞赛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个重要内容,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大家也都逐渐接受了这个说法。端午节食物,除了粽子和菖蒲酒之外。还有烹鹜、菹龟、粉团、枣糕、艾酒、五毒饽饽、加蒜过水面等。
14 夏至 标志炎热的开始。我国南方人非常重视此节,甚至超出端午之上。应节食品有烤鹅、冰酒、百家饭、玄冰丸、飞雪散、冷陶面、碾转、麦豆饭等。玄冰丸、飞雪散见《朝野佥载》:“或问不热之道.答日:夏至日服玄冰丸、飞雪散、六壬六癸符,暑不能侵。”碾转是以青麦磨成,山东福山就有夏至吃碾转习俗。
15 伏日 一些地区以六月六日为伏日。伏日食物以清凉为特征,主要有辟恶饼、凉冰、冰(少)、绿荷包子、绿豆汤、鳝羹、过水面、银苗菜、冰果、烙饼摊鸡蛋等。
16 乞巧 又日七夕。传说此日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期。七夕祭星与享用的节物有汤饼、同心绘、斫饼、煎饼、油健、巧饼、巧果等。
17 立秋 是人们盼望凉爽日。饮食有吃西瓜、莲藕等。《清嘉录》:立秋“或食(西瓜),饮烧酒。以迎新爽。”
18 中秋 中秋节仪,先秦时代已有之。《礼记・月令》说,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
饮食”。中秋饮食,主要有玩月羹、月饼、桂花酒等。《熙朝乐事》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之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中秋节饮食活动,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以增进长幼亲情。
19 重阳 重阳登高思亲,饮菊酒食花糕,在古代是极重的节仪。“糕”是“高”的谐音.以吃糕来表达思乡思亲的情怀。主要有糕、万象糕、狮蛮糕、食禄糕和花糕等。各具特色。此外还有迎霜兔、酒糟蟹、羊肝饼、九品羹和毛豆等。
20 暖寒 这不是节名,古代系指十月一日的饮食活动,以此迎接寒冬的到来。《事物原始》说:“十月一日……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是生火御寒的开始。节物有柜敉、焦糖、黍等。敉是蜜面之干。黍是黍子羹。
21 冬至 古时极重冬至节,甚至将其与春节并论。《四民月令》说:“冬至之日荐黍糕,先荐玄冥以及祖祢。共进酒肴及谒贺君师耆老。如正日。”此外。节食还有米丸、百味馄饨、冬至盘、冬至(米团)等。贫寒人家则以食腌菜为乐。有诗曰:“吴盐匀洒密加封。瓮底春回菜甲松。碎翦冰条付残齿。贫家一样过肥冬。”
22 腊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为“腊八”。本是古代的一个祭祀之节。后来又与佛教节日合在一起。主要节食有腊八粥、腊八蒜、花饿、萱草面、吃灌肠、吃油渣等。
23 祭灶 腊二十四日为祭灶日。又称小年夜。南北方也有早一日或迟一日的。《燕京岁时记》说:“二十三日祭灶,古用黄羊……民间祭灶惟用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
24 除夕 古代极重除夕之夜的礼仪,人们通宵不寐。以待新年.称为守岁。除夕家家举宴,谓之年饭。我国南方年饭一般是盛新饭于盆锅中。置红橘、乌菱、荸荠诸果及糕元宝。并插松柏枝于上。取有余之意。北方除夕之夜要吃饺子。天津人习惯吃素饺子,以图来年“素素净净,不生百病”。除夕一过。大年初一,虽然气候寒冷,但是人们却觉得已经置身于春天了。
节日饮食以及背后的神话故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上文我们已经注意到了,仅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就有祭屈原说,祭伍子胥说,祭曹娥说。祭白洁夫人说。祭新召勐说等多个版本。著名人类学家李维斯陀也曾注意到中国的寒食节与欧洲及南美洲若干印第安人的神话及习俗的相似之处。这种意义不仅仅表现在文化的传播或接触。而是在于这些相似的仪式的内在结构。比如,寒食节借熄火、冷食再生新火来表达春的复苏;端午节借吃粽子、赛龙舟来象征季节的交替。但是如果说内容仅此而已,那就失去了仪式的意义和传承条件。而唯一的办法是寻求神话的支持。
笔者在《分子文化学》一书中曾经分析过这种人类共有的文化现象。神话是一种巧妙的、沉淀后的文化遗梦。在世俗宇宙中,若干愿望与理想也许永远无法满足,但是经由神话的幻想与象征,老百姓的这些理想与愿望也许间接地得到了满足与引导,这就是神话支持仪式的魅力。
在这里。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饺子,有无必要吃,好吃不好吃,其实已经并不重要。这里的节日食俗其实是一种定式符号。其社会文化意义已经超出了饮食本身的营养及进食意义。它代表的是家人祥和团聚、温情共餐、尊老爱幼、尽亲尽孝。表现的是一种对故土与根的认同。蕴涵着强大的精神与情感的魅力。中华民族所以数千年传衍不断。合而不分,主要的源泉就是这种浓烈的民族亲和力与凝聚力。这种巨大的能量拥有不可估量的精神意义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