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的翻译范文

时间:2023-04-05 21:1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望的翻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春望的翻译

篇1

【关键词】 肾移植

Study on apoptosis of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and lymphocyte in acute rejection of renal allograft after steroid pulse therapy

【Abstract】 AIM: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apoptosis of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and lymphocyte in acute rejection of renal allograft after steroid pulse therapy. METHODS: Renal biopsy specimens of 64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acute rejection were examined for apoptosis. Biopsies were performed after steroid pulse therapy and were compared with 40 transplant biopsies with unspecific organ injury of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Apoptosis cells of grafts were monitored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 dUTPdigoxigenin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analysis. RESULTS: The TUNEL showed that in the 64 cases of the acute rejection group, apoptosis of lymphocytes was found in 44 cases, that of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in 34 cases and no apoptosis in 20 cases. In the 4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24 biopsies showed tubular epithelial apoptosis (P=0.2351) and 4 cases showed lymphocyte apoptosis (P=0.000). According to the Banff classification, 16 cases were gradeⅠof acute rejection, 34 grade Ⅱand 14 grade Ⅲ. lymphocyte apoptosis were found in 14 cases, 22cases and 8 cases, respectively (P=0.1530). CONCLUSION: In the acute rejection of renal allograft after steroid pulse therapy, lymphocyte apoptosis is a phenomenon predominantly restricted to rejection processes,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acute rejection.

【Keywords】 renal transplantation; acute rejection;apoptosis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初始类固醇冲击治疗后急性肾移植排斥反应中浸润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 方法: 64例发生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的肾活检标本,活检均于类固醇冲击治疗后3 d进行. 检测活检标本的细胞凋亡并与40例有淋巴细胞浸润的非特异肾损伤标本进行比较.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在急性排斥组(n=64)中有44例患者标本中观察到淋巴细胞凋亡,34例中观察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20例中未检测到细胞凋亡. 对照组(n=40)中有24例检测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P=0.2351),淋巴细胞凋亡在4例患者中发现(P=0.000). 根据Banff分类Ⅰ级排斥反应为16例,Ⅱ级为34例,Ⅲ级为14例,检测到淋巴细胞凋亡分别为:14例,22例和8例(P=0.1530). 结论: 在初始类固醇冲击治疗后急性肾移植排斥反应中浸润淋巴细胞凋亡是重要的,可能与排斥反应的转归有关.

【关键词】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凋亡

0引言

为了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AR)类固醇冲击治疗后细胞凋亡的变化,我们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对患者的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凋亡进行了检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试验组为接受尸体肾移植64(男42,女22)例患者,平均年龄34岁. 供者年龄平均26岁. 供受者ABO血型相同,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小于0.10,群体反应抗体(PRA)阴性. 移植后常规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治疗. 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于移植后1~6 mo. 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血Cr为(118±17) μmol・L-1,发生中为(411±192) μmol・L-1. 发生急性排斥后连续3 d用甲基强地松龙(第1日500 mg,第2,3日分别为250 mg)冲击治疗. 在冲击治疗后第3日于B超或CT介导下用Menghini或Trucut穿刺针进行移植肾穿刺活检. 对照组选取有淋巴细胞浸润的非排斥反应的移植肾活检标本40(男26,女14)例,平均年龄35岁.

1.2试剂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in situ cell apoptosis detection kit I,POD),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地高辛标记的三磷酸脱氧尿苷(DIGDUTP),德国Bochringer Mannheim公司;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dT),美国Promega公司;蛋白酶K、生物素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AntiDIGBiotin),美国Sigma公司.

1.3方法

1.3.1急性排斥的临床诊断标准① 患者有发热、头昏、倦怠、血压升高、食欲减退、腹胀、并排除明显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② 移植肾肿大和疼痛. 有局部压痛、质地变硬、体积增大,并排除腹水压迫致移植肾疼痛或输尿管梗阻. ③ 移植肾功能减退. 表现为尿量减少,水、钠潴留,体质量迅速增加,血压升高,血Cr迅速上升,超过原来值的25%,并排除CsA肾毒性.

1.3.2标本制备活检标本用升汞甲醛液固定10 min后,然后放入Db液中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各例切片做常规苏木素伊红(HE)和PAS染色,显微镜观察,进行病理诊断.

1.3.3实验步骤和判断标准移植肾活检标本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体积分数为3 mL・L-1新鲜H2O2处理、蒸馏水洗涤;加Tris缓冲液(TBS)1∶100新鲜稀释蛋白酶K,37℃,10 min,蒸馏水洗;加含TdT和DIGdUTP的标记缓冲液20 μL,37℃,2 h,TBS洗涤;加封闭液50 μL,室温30 min,甩干;加封闭液1∶100稀释的抗地高辛抗体55 μL,37℃,30 min,TBS洗涤;加TBS 1∶100稀释的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ABC),37℃,30 min,TBS洗涤;DAB显色20 min,蒸馏水洗,苏木素复染,TBS洗;脱水,透明,封片. 显微镜观察,细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者为凋亡细胞. 计算移植肾中10个肾小球1000个细胞中发生凋亡的浸润淋巴细胞或肾小管上皮细胞为5~10时用“+”表示,10~20个时为“”,>20个时为“”.

统计学处理:应用SPLM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统计方法为Wil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P

2结果

2.1急性排斥反应组与对照组凋亡细胞分布情况在急性排斥反应组中44例病例观察到淋巴细胞,34例患者观察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20例未检测到细胞凋亡,而对照组淋巴细胞发生凋亡为4例(P=0.000) ,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为 16例(P=0.2351). 说明在急性排斥反应类固醇冲击治疗后与非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移植肾中,淋巴细胞凋亡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差异不显著(Tab 1).

表1浸润淋巴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略)

2.2Banff分类与淋巴细胞凋亡分布的关系根据Banff分类,急性排斥组中,Ⅰ级排斥反应为16例,Ⅱ级为34例,Ⅲ级为14例,检测到淋巴细胞凋亡分别为:14例(87.5%),22例(64.7%),8例(57.1%). 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淋巴细胞凋亡无关(P=0.1530).

3讨论

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存在着细胞凋亡机制[1-3]. 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时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是造成移植器官损伤的主要因素[4-7]. 淋巴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不但参与了自身的凋亡,而且参与了包括肾小管细胞在内的其他细胞的凋亡. 肾小管上皮细胞又因肾小管尤其是近曲小管上皮增殖能力较强,对缺血、缺氧等特别敏感,容易受某些损伤因素的影响而凋亡. 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现象普遍存在,不但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可见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且在环孢素A(CsA)肾中毒及慢性排斥反应中亦可见到,肾小管细胞凋亡对于急性排斥反应不具有特征性,只是器官损伤的一种反映[3,8,9].

以前的研究认为,在移植物排斥反应中出现的细胞凋亡是基础免疫抑制引起的[8],却没有考虑类固醇冲击后可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这个诱导凋亡的途径,而浸润淋巴细胞对糖皮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这些细胞凋亡诱导剂特别敏感. 本研究表明,在类固醇冲击治疗后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淋巴细胞凋亡较非急性排斥反应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淋巴细胞凋亡是局限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主要现象.

August等[10]的研究发现在急性排斥反应中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高的患者较低的患者预后好. 新近的体外实验研究发现凋亡细胞可积极地调节免疫应答,主动抑制T细胞活化,对免疫系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10-13],因此, 淋巴细胞凋亡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具有二个方面,一是浸润的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使组织损害减轻,二是由于其免疫抑制作用,在局部形成免疫抑制的微环境,主动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方式,使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由TH1向TH2转化,从而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展. 所以,在急性排斥反应组织中淋巴细胞凋亡具有重要意义,排斥反应的逆转与淋巴细胞凋亡可能有关.

移植肾穿刺活检是急性排斥反应诊断的金标准[14,15],细胞凋亡的检测进一步加深了对病情的认识,根据Banff分类法将急性排斥反应分为轻、中、重3级,以探讨其与淋巴细胞凋亡之关系,结果表明,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移植物浸润淋巴细胞之间无相关性,这与我们应用定量竞争RTPCR的方法通过构建基因特异性竞争DNA模板,检测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尿中穿孔素及粒酶B mRNA水平的结果相一致. 总之,研究类固醇冲击治疗后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淋巴细胞凋亡较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更具有重要意义,对其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及有可能寻求一种使肾移植物中同种异体抗原激活的淋巴细胞通过凋亡机制予以清除而移植物细胞免于凋亡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Porter CJ, Ronan JE, Cassidy MJ. Fasfasligand antigen expres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increased apoptosis in acute renal transplant rejection[J]. Transplantation, 2000;69(6):1091-1094.

[2] Meehan SM, McCluskey RT, Pascual M. Cytotoxicity and apoptosis in human renal allografts: Identification,distribu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cells with a cytotoxic granule protein GMP17(TIA1) and cells with fragmented nuclear DNA [J]. Lab Invest, 1997;76:639-649.

[3] Searle JW, Balderson G. Apoptosis as a mechanism of cell death in liver allograft rejection[J]. Transplantation, 1996;61:168-169.

[4] Nakajima H, Fujiwara I, Matsuda T, Mizuta N, Oka T. Perforin/granzymes pathway operates in xenogeneic human antipig cytotoxicity[J]. Transplant Proc,1998;30(1):76-78.

[5] Li XK, Kita Y, Tamura A, Enosawa S, Amemiya H, Suzuki S. Activation of Fas and perforin pathways in rat liver allograft rejection[J]. Transplant Proc,1998;30(1):19-21.

[6] Borson ND, Strausbauch MA, Kennedy RB, Oda RP, Landers JP, Wettstein PJ. Temporal sequence of transcription of perforin, Fas ligand,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genes in rejecting skin allografts[J]. Transplantation,1999;67(5):672-680.

[7] Hong SW, Jeong HJ, Kim SI, Moon JI, Kim YS, Park K. Granzyme B and TIA1 expression in chronic and acute on chronic renal allograft rejection[J]. Yonsei Med J, 2001;42(3):285-290.

[8] Ito H, Kasagi N, Shomori K, Osaki M, Adachi H. Apoptosis in the human allografted kidney: Analysis by terin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otin nick end labeling[J]. Transplantation, 1995;60(8):794-798.

[9] Laine J, Etelmki P, Holmberg C, Dunkel L.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human chronic renal allograft rejection[J]. Transplantation, 1997;63:101-107.

[10] August C, Schmid KW, Dietl KH, Heidenreich S. Prognostic value of lymphocyte apoptosis in acute rejection of renal allografts[J]. Transplantation,1999;67(4):581-585.

[11] Savill J, Fadok V. Corpse clearance defines the meaning of cell death[J]. Nature,2000;407(6805):784-788.

[12] Steinman RM, Turley S, Mellman I, Inaba K. The induction of tolerance by dendritic cells that have captured apoptotic cells[J]. J Exp Med, 2000;191(3):411-416.

[13] Sun E, Zhang L, Zeng Y, Ge Q, Zhao M, Gao W. Apoptotic cells actively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CD69 on Con A activated T lymphocytes[J]. Scand J Immunol, 2000;51(3):231-236.

篇2

[关键词] 诗词鉴赏;鉴赏方法

第一,知人论世的方法。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鉴赏古诗,首先要准确地理解它,所以知人论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欣赏屈原的作品当然要明白屈原的家世、经历特别是他不幸的遭遇,了解当时楚国内外的情况,然后才能懂得他为什么会忠而见疑,为什么一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他仍然那样热爱楚国,宁可死在这里也不肯出国。如果我们不了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痛苦经历,对于他在《春望》那首七律中所表达的忧国思家的心情便无从有深刻的体认。

许多诗歌的产生都有其具体的背景,诗人的写作意图可能会通过相当曲折的手段来表现,背景不明对此将不容易有深切的把握。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写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触景生情。尤其是最后一句使用曲笔,表面指责商女,实质上是指责那些点歌的人。《玉树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反映了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因为晚唐时代,已经不复盛唐的辉煌,国运衰微,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这种亡国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

第二,前挂后连的方法。诗歌和所有的文学作品一样,源于生活,发自感情;而所有的诗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学传统之中,他不是也不可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是优秀的诗篇往往既受到先前作品的滋养,同时也会影响及于后代。因此,我们在读作品的时候不妨推源溯流,关注我们面对的作品与前后诗作之间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的联系,通过比较更深刻地体会这一首诗、这一位诗人的妙处。钟嵘《诗品》在评品诗人时常常提出他的诗源于前代何诗何人,虽然未必都讲得很准确,但仍然给予人们很多的启示。用这种方法读杜甫那些反映现实的诗,就能深刻地体认到他对汉魏乐府诗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不难看出他对白居易等新乐府诗人的启迪,进一步认清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送别诗中的经典《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王诗之前,三国魏曹植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王诗之后,唐张九龄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送韦城李少府》)。三位诗人的构思大体相似,气象各异,王勃在这中间承前启后。

运用典故在古代诗歌中极为常见,这是诗人们充分利用文化遗产的办法之一,一个意思不是直接地说出来,而是通过用典曲折地来表达,这样不仅可以使作品含蓄有味,也能增加作品的历史文化含量,引发读者更多的联想和思考。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个典故说的是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第三,单刀直入的方法。我们可以将目光专注于待赏析的作品本身,即不去管它的作者和有关背景,也不与其他作品发生联系,专门玩赏该诗,充分调动自己的想像力和领悟力来玩味艺术之美,领悟人生之趣。我们不妨直接与文本对话,神游其中,浮想联翩,获得审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我在讲授《春望》时,首先就直接让学生从字面上翻译这首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翻译为“国都被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眼是茂密的杂草”,学生翻译结束后,立刻就理解了战乱发生后草木荒芜,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苦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翻译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作者的忧国思家之情溢于言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翻译为“战火连续很长时间,一封家书抵上万两黄金”,作者急切期盼得到家人音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翻译为“头上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作者思念远在他乡的妻小,郁结在心头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再次表达了他的忧国思家之情。等我们翻译完全诗后,这首诗我们的学生也充分理解了。

以上略举了三种具有中国传统的鉴赏古诗的方法。用西方传入的各种新旧文艺理论来观照古诗,有时也可以得到若干帮助,得到许多新的认识。不过西方文艺理论是从西方的文学创作中总结而来的,还有些是从西方哲学或者其他主导理论中引申而来的,用以分析中国古代作品,很可能格格不入,勉强套用尤其容易吃力不讨好。鉴赏古诗最好的方法是上述种种与古诗配套的中国传统的方法;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和诗歌评论方面的遗产极其丰富,亟宜取用。

篇3

关键词:语文;古诗;教育

古诗,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表达方式、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达等,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学习古诗,在于感悟文化之美,在于陶冶性情,舒畅情感,在于爱的教育,在于对语感的感知和感悟。古诗独特的意境表达是整个语文教育教学的魂,对散文、杂文、说明文等各种题材的阅读和习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古诗教育教学也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之一。

一、古诗教育教学的审美教育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都以背诵、翻译等为主,忽视了古诗本身的审美教育。在古诗的教育教学当中,教师也大都以识记和背诵为主,对于情感和兴趣的挖掘有所欠缺。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审美教育逐步成为古诗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古诗教育教学的审美教育,必须以符合学生自身特点为前提,比如对于低年龄层次的学生,古诗教育教学大都以画面感强的审美教育为主,让学生感悟自然之美,如,《春晓》、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审美教育会逐渐向社会教育和爱国教育为主进行转变,如,李绅的《悯农》、杜牧的《过华清宫》、杜甫的《春望》《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等。

二、古诗审美教育要难度适宜,因材施教

古诗审美教育,要善于将古诗与当前的经济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古诗审美教育的切入点,难度要适宜,既要满足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和审美要求,又要照顾学困生的学习和审美要求。既要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兴趣,又要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通过对生活素材的挖掘让他们感受古诗的美。

三、古诗审美教育要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篇4

课本部分教学注重课文字词的解释与语句的疏通,每张幻灯片使用的文字不宜过多,在设计课件时要求输入重点语句,逐字解释单个字词的意义后再翻译全句。幻灯片画面应简洁、明了,同时为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设计课件时可一些词义注释制作成图片,并应用超链接来补充资料,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文选教学的效果。在讲解课文《段于鄢》时,对“及庄公即位”一句的疏通,要重点讲清楚“及”和“即”的本义和在本句中的意义,可以先把这些字从甲骨文一直到楷书的字形及词的本义、引申义和相关的知识制作成图片,再链接到课件中,上课时一点字词,这个字的字形结构和字的本义、引申义等意义的来龙去脉就通过图片呈现出来,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既方便、直观,又生动形象,而且信息量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理解字词的意义时,不再觉得枯燥,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在讲解文选时,可在课件中设计若干幻灯片,输入一些重点字词的形体结构及解释,随时点击应用,通过分析字形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在讲“既而大叔又命西鄙北鄙二于己”中“既”的本义时,可以利用插入的图片资料,把“既”和“即”对比起来分析:这两个字的字形结构相似,左边都有一个食器,右边是一个人跪坐形,不同的是“即”中的人,嘴张得大大的,正准备去吃饭,而“既”是吃完了,把头转向了一边,通过字形分析,可以看出两个字都是会意字“,即”的本义是“就食”,由此引申出“靠近、走近”,再引出本句的“走向(登上)”等意义,而“既”的本义是“食尽”,由此引申为“完、尽”等,再进一步引申作副词,即本句的意义“已经”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更加清楚,也更牢靠,事半功倍,因此,多媒体课件在古汉语教学中运用得好,能使文选的讲解不再枯燥和乏味。

2通论课件的设计和应用

通论教学牵涉到许多概念和例句,一个概念如何引入,需要插入什么样的媒体,如何才能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都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如《诗律》一节的课件设计。(1)课件设计制作:收集律诗方面的作者信息及相关图片,诗文朗诵的mp3声音文件,补充资料等,根据教学内容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为一个超链接结构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结构如图1所示。(2)教学过程中课件的运用。教学开始,播放课件,出现课件结构简图,点击右下角“进入正文”按钮,进入到课件封面“诗律”,点击进入“教学内容”,即“主菜单”画面,全面显示本章节所要讲授的五个内容。在此画面中用鼠标点击“一”,出现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诗律”,同时,播放古筝弹奏的背景音乐,并显示对“诗律”的狭义和广义的两种解释,讲解古诗的分类,弄清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及不同特点。点击“返回”按钮,回到“主菜单”页面,点击菜单“二”,动画切出第二个标题“:近体诗的分类和特点”,通过树状结构图显示近体诗的分类,并用几张幻灯片举例说明;显示并讲解近体诗的四个特点: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对仗。回到“主菜单”,点击“三”,动画切出第三个问题“:近体诗的押韵”,介绍近体诗押韵的“韵书”及押韵的规定,再通过一些诗文图片举例说明押韵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了解到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以及用韵的标准等等。点击主菜单“四”,进入第四个标题“: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切出平声仄声的内容以及平仄声在近体诗里的组合规则,弄清近体诗每一句的平仄组合格式,根据其组合规则组合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式,分别用鼠标点击每一种句式,就可显示整首律诗的平仄组合格式。如点击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句式”,即显示出以这种格式起头的律诗第一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再逐渐动画切出后面七句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在同一画面中显示杜甫五言律诗《春望》举例说明,同时播放《春望》录音,让学生逐一标出每个诗句的平仄。进而举一反三地了解五言律诗的其他三种平仄格式,进一步弄清七言律诗及绝句的四种平仄格式。点击主菜单“五”,显示第五个标题“近体诗的对仗”。在画面上方动画切出近体诗对仗的基本要求,并举例说明。如,列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讲解近体诗相对的两句词性和句式结构要相同或相近的要求,再列举一些典型的诗句讲解近体诗对仗的分类。至此“,诗律”一节的五个内容讲授结束,点击“退出”按钮,切出最后一张幻灯片,结束课程。本节内容由于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原本繁杂枯燥的内容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而且丰富的画面和优美的背景音乐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3古代汉语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效果

在古代汉语中,设计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我从2005年开始在部分章节中使用课件进行教学,后来逐步发展为一个学期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课件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性、动感性等方面的一些不足,能把古汉语很多枯燥而抽象的内容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传输出来,在课件中通过显示一些古代作家图片及古文字图像,通过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录音、相关影像视频的播放,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古人的生活环境,切身体验作家作品所传授出的大量信息,更好地使学生融入进古代汉语知识中去。通过这些直观、生动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教学之余,我还把古代汉语课件上传到自己建立的博客中,在师生间建立起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在里面链接提供了很多古代汉语学习资料,对那些在课堂上来不及掌握和理解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进行补充,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地完成了古代汉语知识的传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篇5

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8―0102―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教师对古诗词内容的细化分析,硬性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背诵翻译等,致使很多学生害怕学习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无法领略到中国古诗词文化的魅力所在,影响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创新诗词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推动古诗词教学的发展,为更好地传播中华灿烂文化作出贡献。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主要是教师对古诗词内容的详细讲解,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学生识记的是零零碎碎的知识,无法欣赏到古诗词的整体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要实现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作为教师,必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欣赏,使学生在诗歌的阅读体验中获得灵感,发展认识。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欣赏,在学生欣赏之后,对诗歌的题材进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者回忆的方式,选出几首相同题材的诗歌进行对比欣赏。这对于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不断感悟诗歌、不断丰富体验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的方式感悟诗歌的风格,当学生明白这是一首咏物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同一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视野。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水平较低,在诗歌学习中,很多学生反映自己读不懂诗词,不理解诗词的含义。可见,单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理解水平的。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鼓励学生读。引导学生读古诗词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加以引导,即使学生读了大量的古诗词,理解和感悟能力也不会有明显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的阅读能力。比如,在教学《池上》这首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明白这首诗是围绕童趣展开的,然后引导学生把表现童趣的诗歌搜集起来进行阅读,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这类古诗词的感悟能力。如,在教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教师可列出诗人不同风格的诗句,包括《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欢快激扬,《春望》对国仇家恨的“感时”“伤别”,《石壕吏》对时局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春夜喜雨》久经挫折、仍不消沉的积极态度等等,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创作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作者曾经经历过哪些事情。学生在理解了作者的诗风后,结合安史之乱,便能了解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经历:由诗反映出当时人民的劳苦、时局的动荡、国家的兴亡。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又能对学生进行历史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爱国主义思想。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篇6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现阶段,很多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一味地进行应试教学,加上高考中文言文重点考查的是语言层面的知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侧重向学生讲解重点文言词句,而忽略了精选文言文的文章艺术特色和鉴赏内容,只是让学生进行机械化的文言文常识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大多蹈咧猩的文言知识积累不够丰富,阅读能力和文言知识迁移能力不强。在鲁教版的语文文言文教材中,涉及的内容繁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任务比较沉重,在教师教学紧张和学生学习吃力的情况下,教与学的效果均不理想。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人们的认识发展往往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性认识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学也要遵循这一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高中生在刚接触文言文的时候,普遍存在学习困难,教师可以结合文言文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比如在鲁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陌上桑》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播放符合课文内容的画面:在温暖的阳光下,美丽的女子罗敷正在采桑,她的美好吸引了很多路人的关注。通过这一情境画面的展现让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教师可以由此提出以下问题:“她是谁?她在做什么?旁边的人在做什么?使官在做什么?罗敷的反应是怎样的?”结合多媒体课件和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点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2.转变阅读教学方法

将高中文言文句子进行合理、正确的翻译是理解文言文内容、情感和文章内涵的关键。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常见文言词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并能够发现特殊文言句式和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比学习牢固掌握文言文知识。

比如在鲁教版高中文言课文《滕王阁序》的学习中,对于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鉴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进行展现,并结合诗人的处境,让学生自主感受诗人在这句诗中对人生的思考,从而加强学生对《滕王阁序》内涵的深刻理解。

3.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

基于教育界对文言文的重视,高考在考查课内文言文的同时,还结合所学文言文知识设置了课外考核内容。为此,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讲解课本上的文言知识,而且需要教会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高中文言文阅读规律。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是诵读和感知文字。文言文言简意赅,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深刻领悟其内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读出重音,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气势。文言文学习的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加强对文言重点虚词和实词用法的理解。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教师需要有策略地让学生掌握这些文言词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比如教学鲁教版高中语文课文《捕蛇者说》,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学习和归纳一些文言重点实词和重点虚词,包括“之”的用法,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之”出现的不同位置来探求虚词“之”的不同意义。

4.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情感美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文言文是千古流传的经典,所蕴含的思想和现今人们的思想情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作者情感和学生情感的桥梁,透过文言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美。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涉及的文言名句: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诸葛亮《出师表》“报先帝而忠陛下”;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文言名句闪耀着作者独特的创作锋芒和思想情感。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到文言诗词教学的契合点,做好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另外,在文言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特点、学习现状,选择一些适合的篇目让学生进行诵读、背诵,在诵读和背诵中进一步把握和感受文言诗词的韵味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篇7

一、导课“激趣”

古诗教学前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陶渊明《归园田居》时,可先讲述陶渊明生平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会大大增强学生学诗的积极性。

又如教学苏轼的《引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在诗中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怎么写的?

再如学习崔灏的《黄鹤楼》时,先讲讲李白等人见到崔诗后,弃笔不敢再写的故事,一定会引发对崔诗的向往之情,阅读兴趣必会大增。

学习写景的古诗则可绘成风景图,让学生先描述图中风景,再与诗中对照,学生往往会兴趣倍增,情绪高昂,这时再引导他们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诵读成韵,领悟感情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我以为古诗教学的重点应是指导朗读。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轻重缓急。反复品读,读出韵味,熟读成诵,在自我感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三、理解诗句

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由于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理解诗句,通常有释、补、调、想、品五法。

1、 释 (1)商女: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歌伎。(2)宦游人:出门求官之人。(3) 儿女共沾巾:分手时的少男少女。(4)潭影空人心:空,使……一扫而空。空人心,使人的追名逐利的世俗杂念一扫而空。

2、补 (1)君问(我)归期(我)未有期(2)泊(于,在)秦淮(3)与君离别意(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现在)同是宦游人。

3、调 (1)风烟望五津(望五津风烟):遥望您去蜀州时将经过的五个渡口,那里关山重重,烟雾迷蒙,我实在为你担心。(2)无限河山泪(河山无限泪):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的眼泪无穷无尽。(3)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淡淡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沙滩。

4、想 (1)海日生残夜:黑夜尚未散尽,一轮红日就从大海中冉冉升起。[先译后联想]黑暗之中孕育着光明,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于一个画面当中,最后光明冲破了黑暗,放出万道霞光。这是多么令人惊奇多么令人鼓舞的一幅画呀!

四、创设情境,激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古诗词教学首先要积极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情动情,以情会意。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合里播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见其物”。我认为,适当使用图像资料能帮助学生激起强烈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其情感的理解。我在教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在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后。播放了一组组诗中写到的有关明月、晚景、天上宫阙等照片、图画。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孤独和相思的情境当中,激起学生触景生情:一个特定的中秋夜晚,在朦胧的月色下,一个人对酒当歌,这一组组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用看到的图画结合意境,了解诗中传了什么情?写了什么景?情景是如何交融的,让学生心驰神往。进而领会词的思想情感,感受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从而体会词的意境。

散文描述法,运用联想和想像,用散文式的语言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或形象。音乐烘托法,在朗读中配以音乐,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赏心悦耳的音乐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绘画激趣法,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

篇8

一、就分值而言,从6分到17分不等。其中,6分的为重庆、福建两卷,7分的为湖南、广东、浙江三卷,8分的为安徽、湖北、四川、天津、山东、江西、上海、全国大纲八卷,10分的为江苏卷,11分的为辽宁、全国新课标两卷、17分为北京卷。看来,8分为常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北京卷,不妨一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秸①

张耒[宋]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秸:张耒二子张、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⑴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二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⑵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其中,让我们感到出新的是13题。这道题新在要我们联系实际来谈,新在字数要求不少于200字,新在分值竟高达10分。这样的题目,在来年的高考中,会不会也出现在别的试卷中,值得我们关注。

二、就作者而言,唐朝的选了杜甫、储光羲、周朴3人的;宋朝的选了欧阳修、张耒、刘敞、苏轼、黄庭坚、周邦彦、陈与义、华岳等8人的,其中苏轼、黄庭坚出现在两套试卷上;明朝的选了高启、张弼2人的;清朝的选了厉鹗1人的;上海卷从东汉时期无名氏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选了《明月何皎皎》。看来,2011年高考,宋朝诗人的诗作出现的最多。就这些诗人而言,其中有好多是我们并不熟悉的。之所以选这些人的诗歌,该是为了避免被人们猜中题。就是我们熟悉的诗人,除了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外,其他的也是我们陌生的,自然这也是为了避免大家猜中题目。明白了这些,在复习备考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心中自然也就有数了。

三、就题目设计数量而言,一般是两个题目,一个题目的是特例,这就是湖南卷,我们不妨一看: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

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

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虽然题目仅一个,但分值并不小,为7分,这就要求我们在答题时要答深答透,具体体现在字数上,绝对不能三言两语就完了,要尽可能多一些,具体的说该不少于五六十字。

三个题目的为北京、湖北、天津、江苏、上海5卷。其中,北京、上海各有一个选择题,其他全为主观题。

四、就设计题目所用诗歌数量而言,一般是用一首诗歌,有时候也用两首。用两首的时候,其实是要我们进行比较阅读。如湖北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比较阅读,一般是要我们回答同中之异,湖北卷给的刘敞的《登城》和苏轼的《望湖楼晚景》,都是写景诗,而且都是在楼上观览雨景,也就是说属于同一题材。但这并不是说在所写内容、写法、风格等方面没有区别了。现在就是要我们回答这些不同。怎样回答呢?最为重要的还是去认真阅读所给诗歌,在读懂的基础上给以比较,找出其不同,诉诸成文。大家不妨仔细研究下面的参考答案,看一看,想一想,肯定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参考答案】

(1)细雨。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3)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

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 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现其壮观。

五、就题目设计类型而言,有相当一部分是要求我们回答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比如安徽卷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福建卷要求“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广东卷要求“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江苏卷问“‘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江西卷要求“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国大纲卷要求“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全国新课标卷要求“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山东卷问“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但毕竟是可以分类的。平日我们作一梳理,知道有“思念、愉快、欣慰、悲伤、愤怒、羞愧、自豪、感激、遗憾、热爱、同情”等种类。考试答题的时候,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从中选择作答。

有相当一部分涉及了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如江苏卷问“‘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江西卷问“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全国新课标卷问“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福建卷“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安徽卷要求“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

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有限的,我们平日也该作以整理,记忆在心,以备考场上答题调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动静结合、前后照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侧面描写、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渲染、象征、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照、设问、对偶、借代等。

再从不同角度切入,对2011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的特点进行综述后,我们从四个方面入手,说一说读懂古代诗歌的方法。因为读懂是答题的前提和关键。如果读不懂,那么一切还是等于零。

谈到古代诗歌的欣赏,一些同学总露出畏难情绪。其实,也没有什么可难的,只要我们能够给古代诗歌正确定位,就是古代诗歌不过是一则短而又短的特殊的文言文罢了。说短,七言律诗不过56个字,五言绝句才20个字。这么说来,又有何难?有何特殊呢?我们也谈四点,也就是送给同学们能够开启古代诗歌之门的四把金钥匙。

1.特殊在古代诗歌用的一些词语都打上了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一些文化印记。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古诗一旦翻译成外文,往往就走了味。举例来说,松梅竹菊往往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也就是说古人常用其来表现志向、气节。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可在古人眼里也是有生命的,看到月亮便勾起自己的思乡思亲的情怀来,你看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指月亮),无一不是这样。杨柳传递的则是依依惜别之情,最早《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往后王维的“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莫不如此。梧桐与杜鹃又都与凄凉分不开,落花与流水又都与愁绪分不开,作为候鸟的大雁又往往触动游子的乡愁。总而言之,这些表示自然之物的词语,都寄寓着一些特殊的情味,且得到了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认可。我们读诗注意到了这些特殊的词语,可以说也就拥有了开启古诗欣赏之门的一把钥匙。

2.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语序,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古诗中也有这些现象,但说起来应该是比这复杂得多。因为古诗特别是近体诗要讲押韵,要讲平仄,也就是说,语序要为押韵、平仄开路。比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归浣女”,应是浣女归;“下渔舟”,应是渔舟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应该是“文章岂著名,老病应休官”。“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下句应该是“一月夜飞渡镜湖”。“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上句应该为“空自许塞上长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后两句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篇9

盛夏的校园里,追梦得的学子朝着梦想而奔跑,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年龄。

宁静的山村里,天真的孩子向着童年而微笑,那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就这样我们走在了一起,就这样我们共同努力,在困难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在成熟中收获,我们完成了我们的使命,也收获了孩子们对我们的爱,家长对我们的信任。我很幸运也很荣欣能参加今年的以社区学习服务中心为背景的大学生暑期下乡支教活动。作为一名队员,我除了做好我自己分内的事,还要与其他人以及我们这个整体相协调,使自己、别人还有集体的办事效率都尽可能最大化。

这次活动我付出了,但我的付出与收获相比似乎我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当初参加这个活动的动机很单纯,就像锻炼一下自己并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一些知识。没想到有好多额外的收获,他们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这次活动中我负责的板块主要是:支教,支农中的家庭教育讲座,以及我们队最后文艺汇演的节目,素质拓展课的舞蹈排练。如再有闲时间就打打杂。

三尺讲台展现自我

其实在这次活动中我工作中重点中的重点就是支教。我上的是初中班和小学1-2年级的语文课,除此之外我还担任了3-4年级的班主任。在曹湾和张大湾的支教中初中班我共上了6节课,小学1-2年级共上了10节(包括故事课)。3-4年级的早读我辅导了5次,还有3-4年级的同学要求我给他们上了一节语文课。

初中班的语文课我备的主要是关于诗词方面的。这几节课中我讲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望》、《卖炭翁》以及我们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我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可是由于时间问题没来得及给他们上很是遗憾。我感觉时间管理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6节课我上的内容不是特别多。其实我这次上课的目的不是纯粹的给他们讲,而是引导他们自学,让他们大胆而清晰的表达他们的思想。通过古诗词的鉴赏,使他们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并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而关于心理学方面我只是让他们了解一下,让他们知道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一眼就能看穿一个人。

在讲课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提问的方式,每个同学都要发言。我先把重点字或词作一解释,然后让他们自己动脑来翻译一些句子,这样就可以使那些上课不积极思考的学生参与进来。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初中班的同学课堂上被叫起之后,有的说话吞吞吐吐,有的低着头一声不吭,有的声音小的我屏住呼吸都听不见,有的面红耳赤,很少有同学起来大大方方的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下课后我问了部分同学为啥上课不大声的回答问题,他们大多数说怕别的同学笑话。我说念书是自己的事,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别在乎别人……等鼓励的话。

小班1-2年级的课我上的内容有《燕子妈妈笑了》、《小闹钟》、《春天的手》、《雨点》。《燕子妈妈笑了》这篇课文我开了一节表演课,此外我还上了两节识字课,两节故事课。

小班的语文课较初中班的好上多了,小班的课堂气氛很活跃,不论从回答问题还是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初中班。

我之所以给小班选择上面的4篇课文,主要是让同学们从朗读中感受文章的美。我在讲每篇课文之前会用一个相关的儿歌引出要讲的主题。

记得刚带1-2年级,让他们朗读课文,他们读得特别快,没有节奏。后来我给他们每节课领读三遍,慢慢的同学们读文章慢下来了,也有了一定的节奏。

1-2年级的同学可喜欢回答问题了,他们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喊:“老师叫我,我会”,如果我把一个同学多叫几次其他同学就不行了,他们会说:“老师他(她)已经叫过了,我还没叫呢”。

这一段时间我有时会想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是小学生与初中生的课堂气氛截然相反呢,是他们在成长中更在乎自己了,还是更注重别人了;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理解了谦虚,还是他们就一直在误解谦虚;是他们必然会这样还是中国应试教育注重学生分数的原因……直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我给1-2年级的学生专门安排了一节表演课,设计这个课时我想他们表演一两组就不表演了,可是没想到每一个同学都要参加。他们有的要当小燕子,有的要当燕子妈妈,有的要当茄子,有的要当冬瓜。开始时我以为他们不会表演,结果第一组同学就使我大吃一惊,他们扮啥像啥,语气、动作、语调都挺到位的。我意识到我错了,表演是孩子的强项。

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那天我给同学们说下节课我给你们讲故事好不好,同学们可高兴了,他们那节课间只玩了一小会儿,便早早的静静的坐在教室里等我给他们讲故事他们的课堂纪律可从没这么好过。他们听得很仔细不时的还咯咯的笑。有时讲到坏蛋时他们的表情就发生了变化,讲完一个他们会要求再讲一个。我感觉真应该给他们开一节专门的故事课。

1-2年级的小朋友也很喜欢识字,我用了两节课教他们识字,效果很好。我现在还记得他们把“灾区”写成“在区”,后来他们学会了很多常用的字。

总之,我感觉在文化课上,无论是给初中班的上还是给小学1-2年级上,我都感觉挺成功的。我在上课之前都会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感觉他们听课效果不错。

我感觉上的最最成功的一节课要数给3-4年级上的关于《和时间赛跑》那节课。我前面说过我给初中班备了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课,没想到在3-4年级的要求下我给他们上了。也是自己的遗憾有所弥补。我在讲这篇课文时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鲁迅《匆匆》中的的名句,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经验等,告诉同学们时间的重要性。并赠给他们一句话: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那节课同学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很踊跃。

在支教方面我还担任着3-4年级的班主任。每天早上我们会对他们进行英语辅导,他们的英语底子确实很薄。他们把1-10这几个数字只会读不会写,并且1-10中有7、8个读音是错的。我们给他们一个一个地教了并把读音更正过来,结果第二天我考时发现他们还是与以前一样什么都不会,原来他们下去之后就根本没管,我了解到他们老师在六单元之后就不上了,因为老师也不会。我想这可能是他们英语底子差的两个根本原因。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主体环节出问题其他环节再好也没用。

总之在支教反面我深刻地感觉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不易,我也知道了好多东西。上课要大胆的回答问题,其实老师在学生回答错之后不会去笑他,而是不管回答的对与错都会给一定的鼓励;与老师交流时要大大方方,不要扭扭捏捏,其实老师喜欢与他交流的学生;我也理解了老师对学生的期望,真的有时候不亚于父母对学生的期望。

太阳之下你我共舞

我在素质拓展课上给孩子们教舞蹈,在张大湾小学时本打算给她们教一个印度舞,我以为她们的舞蹈功底不错,可是我错了,他们竟然连扭屁股都没见过,我教一个基本动作,他们看完之后哄的一下笑起来。有的同学说她不学扭屁股,挺羞的。我很无奈,压力也比较大,感觉在这几天出一个节目很有困难。在张大湾的几天他们连最基本的动作都学不会,几天也没排出个啥。后来到曹湾,我对舞蹈队进行了重新的分组,发现张大湾那边的同学几乎都来不了,这就摆在我面前的有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必须重新编一个舞蹈,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因为素质拓展课的时间有限。后来我又根据同学们的情况变了一个舞,同学们都学的很卖力,也很快。每天下午太阳红时我们在排舞蹈,看到同学们顺脸颊流下的汗水,我的心里也不好受。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真的用了3-4个小时排了一个舞,并且同学们在演出那天超常发挥,跳得比排练时还整齐。我替他们感到高兴,看着他们穿着盛装,像个小公主一样的翩翩起舞,我感到很幸福,那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大山深处把酒话桑麻

我们原定支农是以讲座的方式进行的,可是由于人少我们不得不改变方式。虽然在曹湾用广播进行了宣传,但主要是我们与村民进行闲聊在闲聊的过程中穿们的主题。

我在支农方面负责家庭教育,我问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时,大部分家长说他们几乎不管孩子,家里太忙了。闲聊时很难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话题,由于我们说的是普通话,一些话表达出来书面语比较严重,而村民说的是方言,有些话表达出来方言又太重,一些话我们彼此都很难听懂,交流也给家庭教育的宣传带来了困难。尽管是这样我们做得还是很不错的。

我们在闲聊时也会对社区学习服务中心进行宣传,但我们问他们知不知道社区学习服务中心时,我所问过的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又问听说过没,他们说没听过。我们说村上的井是由这个项目投资而成的,他们说只是知道是香港人打的井,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我们真的很无奈,以社区学习服务中心为背景的支教活动在这儿已经三次了,他们就一点也不关心,他们就只知道能得到好处才是最实惠的。我们做了好多的宣传工作,他们就几乎没人去了解。我们只能说我们尽力了。其实这是一个思想问题,我们不可能改变,也许我们就没改变一点点。

在谈话的过程中我还听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事,那就是有三四个家长以为我们是来招生的,后来打听清楚不是之后便走了。

也许是村子的特殊环境(一家离一家比较远交流不方便,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也不方便),才造成了支教方面的种种问题和误解。也也许是……我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