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6 20:1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历史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篇1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在他们的概念里,历史是副科,开卷考试,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平时的学习时间就是给语数外理化。

2、教材分析:

高一历史主要是学习历史必修1。属于中外古今政治发展史,采取的是模块化设置,每一单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一定联系,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学生和老师都相对生疏,更应该重点把握。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高一上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历史必修1教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强化“忘记历史就等于被判”的认识。

三、具体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培养学生中的积极分子。让学生改变初中对历史学习的观念,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篇2

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针对这一新形势,我们提出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一口号。要培养这样的跨世纪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高中历史新课程这一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望亭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共六个班近三百四十个学生,重点班生源质量相对较好,普通班生源质量相对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于初次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历史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一些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典故,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活波和直观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又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构建。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一起构成了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四、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二)、具体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2)每两周一次小考,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月月清。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篇3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技术技能型人才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要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学生,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来说,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1 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

在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师本专业实践工作经验少、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实践指导示范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显得较为突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从高职教师队伍的构成来说,除了一部分是有一定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和专业岗位技能的双师素质的教师外,大部分教师还是从院校毕业时间不长的本科生或硕士;从职称角度来看,低职称人数比重过大、且具有行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很少;很大比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欠缺,在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方面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如何指导,不具备把最新行业知识引入实践教学的能力。实践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也将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2 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原因分析

2.1 教师缺乏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

高职院校中的相当比例的专任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担任一线教师的,缺乏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经验和专业岗位工作技能。这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较扎实,但由于缺乏一线企业的工作实践,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上底气不足,更不用说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并在不同程度上对专任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做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教师的来源单一,客观上还是形成整个教师团队实践教学能力偏低的现状。

2.2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

高职教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一高职院校师资相对紧张,尤其是紧俏专业,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等,课堂教学工作量大,教师收入很大一块来自课时费;二学校对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经费不足,降低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三多数教师习惯课堂理论教学,不愿到生产一线岗位参加实践操作。

2.3 学校师资培养机制不健全,在教师行业、企业实践提升职业技能方面重视不够

学校在考虑人才培养水平的同时又要兼顾办学成本,所以在教学上往往侧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岗位培训机会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锻炼,教师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真正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的目的。

2.4 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没有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对教师职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评判标准。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把实践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3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设计与制造、信息技术与控制等三个方面的理论学术水平外,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机电设备、机电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等动手操作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3.1 鼓励更多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

教师要注重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教师的理论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这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为重要。学院应在政策上更加宽松,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促进教师学历水平和学术水平全面提高,使教师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提升教学能力。

3.2 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同类学校进修学习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方向,选派骨干教师去国内示范性同类学校或发达国家对口专业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学习如何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3.3 加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

新进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理论素质是必备的条件之一,必须参加岗前培训,以便具有一套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教书育人的需要。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建议新进的应届毕业生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对口基层实习锻炼一年以上,以积累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并在两年内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3.4 安排在职教师直接到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对未经过实践锻炼的在职青年教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安排他们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生产一线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学习。参加具体岗位技能培训,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道,直接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和老产品的技术改造,站在实践角度来提升教师对专业理论的认识,在生产一线进行锻炼与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

3.5 利用实习、实训机会,进行传、帮、带

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而言,实践性环节较多,可以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聘请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利用实习、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传、帮、带,帮助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

4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必须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作为教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加大其在考核中的比例。结合专业学科建设和学院教师的实际状况,明确提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并根据此目标制定合理的培养规划方案,确定考核标准。在教师进修培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将教师实践经历和能力纳入教师考评晋升体系,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师评价体系特色,调动教师对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促进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高职院校要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要求的合格学生,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能力,掌握最新实践技能,不断拓宽知识面,保证知识的先进性、前瞻性,才能胜任新任务的要求。

篇4

关键词 实际应用能力 数控专业 职业教育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Apply Numerical Integration

LI Wenwei

(Yunfu Technician School, Yunfu, Guangdong 527300)

Abstract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currently faced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cess, and the method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re closely related. This article relies on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C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posed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teaching, analyz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s from both the macro and meso levels expla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Key word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NC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teaching

0 引言

当前我国数控产业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的趋势,因此,提高数控专业人才的质量对于整体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产业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数控专业教学仍然存在重理论、偏模拟、轻实践的单一教育误区,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很难真正适合企业、社会实际需求。因此,本文将依据实际的教学经验,从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入手,提出新的数控一体化教学方法,为实际的职业院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一体化教学概念

一体化教学概念是当前学校教育中被广泛提倡和讨论的教育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理论+讲解”的核心理念,它更加注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解放,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认知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目的。对于数控专业教学而言,实行一体化教学概念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这之中,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包括三个内容。第一,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教学与普通学校教学理念几乎相同,教师教学主体地位被无限放大,学生被动接受。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真正发挥个人学习的能动性。因此,通过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和发现,从而真正达到教与学的一体化;第二,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理论实际化的重要途径。在一体化教学概念中,教学实践必须与实际的应用挂钩,否则实践教学没有任何用处。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过程所要达到的实际效果,从而达到学与用的一体化;第三,突出教学中的创新引导。现代教育发展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的继承上,教学的创新引导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理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继承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个人的创新意识,这是教学一体化的最重要的内涵,即用与创新的一体化。

2 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2.1 教学方式的一体化

对于数控专业教学而言,提高教学方式的丰富性,规范教学的一体化对于促进教学任务的开展和学生教学内容的吸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实际教学出发,教学方式一体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使用拓展性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而拓展性的多媒体教学则应用较少。它是指利用网络、公共教学平台等方式开展发散性的教学。在数控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搭建专门的数控教学公共平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接受更加广泛、实用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方便的教学实训基地,从而得到更好的实践学习机会。在平台搭建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入手,使平台的教学功能能够有效地配合理论教学和企业实际应用;第三,开展立体模型教学方法。数控专业是应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业类型,同时设备、软件系统的成本较高。学校可以开发立体模型以及电脑平面应用软件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低成本地实践。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实现教学方式的一体化,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和当前先进的数控操作方法。

2.2 教学内容的一体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要提高教学的一体化,突出教学内容一体化是必要的。从数控专业的应用目标以及教学的目的出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是应用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验证,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偏重理论或者偏重实践的教学内容都是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管理要求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通过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基础实践的认识,而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其次,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对于数控教学而言,不能仅仅植根于数控专业本身,应该从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教学出发,提高学生对于数控专业本质的认识,从而为以后学生专业实际应用打下基础;第三,提高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数控技术是一门高速发展的学科,其应用的前景和专业本身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应用的发展需求,而要让学生从宏观的层面认识数控的实际应用,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

2.3 教学途径的一体化

从目前而言,数控专业的教学大多是以学校教学为主,现场实践为辅的教学方法,其教学途径较为狭窄,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认知范围较为局限。从当前“产―学―研”教学成果转化的途径分析,要实现数控教学的一体化,教学途径的一体化是必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学校与企业的教学对接。学校在进行数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目标化人才培养,同样,企业的员工可以直接进入学校进行二次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提高,从而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次,创新与成型的对接。创新能力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要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配备专门的创新导师,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宽教学途径,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创新发展空间。

3 结语

随着数控一体化的实现,数控教学的一体化必然会成为未来数控专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在这一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其主观能动性更强,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对于未来职业的定位和发展的前景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在适应企业要求和社会责任的层面更加灵活。因此,一体化教学下的数控专业人才必然能够缓解当前社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压力,促进社会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豪华.论数控加工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J].职业,2013.20.

篇5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 高职英语 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使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跨文化教育和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了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然而,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弊端。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职英语的动力。外语的学习不仅是掌握语言, 更要注意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它离不开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高职英语教学正在不断的摸索探寻之中前进,非英语专业高职生的英语教学现状不是很理想,这些都是对非英语专业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英语教学概况

1.授课的对象及教学条件

高职英语主要的教学对象是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多数的英语基础水平都不理想,并且普遍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仅限于课堂。从教学的氛围来看, 我国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环境并不乐观,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基础建设和英语师资发展相对滞后,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班学生人数多, 上课效果不是很理想。

2.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应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部份教师在高职生英语教学中以词汇、语法知识为重点,偏重于对与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紧密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对跨文化知识的介绍较少;非英语专业未开设英美文化课程,学生也很少有进行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训练的机会。由于教师在教学时极少涉及跨文化知识,而在日常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学习训练中又需要跨文化知识来帮助其答题,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了诸多的困惑,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职教育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族语言与非本族语言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推广,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外语学习与跨文化知识教学结合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知识涵盖广泛,包括意蕴浓厚的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语言知识,还有不同的社会价值观、时间观念、社交规约、会话原则以及非语言体态语等等,是英语学习的必要知识。

三、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基于我国高职院校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笔者提出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途径有下列几点:

1.强化对英语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及了解

首先,学生们要抱着积极开放的学习态度系统性地来学习英语跨文化知识。高职教育中,需要正视文化、思维和观念上的多种差异, 这就要求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系统性地给学生介绍相关跨文化知识,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生活习惯、、禁忌习俗、风土人情、体态语言等等。通过这些积极有效的学习来树立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们的英语文化素养,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 一些有丰富内涵的英语习惯表达,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些表达背后的文化背景,就会很难理解其真正含义。

2.还应加强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及掌握

培养跨文化学习的能力是能够跨越不同文化领域和价值观的,还能发现和化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这就意味着不仅需要了解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也要有很好的认识与掌握。在积极开放的接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大家也不可忽视对本土文化的学习。通过加强中英文化的对比,在对比中找到双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增进英语的学习能力。高职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教育的缺失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直接反应在英汉互译和各种英语应用文写作如招聘广告、启事等中。

3.改进高职英语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首先,应该让高职英语的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 目前来看, 一般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科书为主,老师主导整个课掌,学生听课记笔记。这样教学范围太狭窄,形式也太单一,很容易让学生厌倦,大大的降低了课堂效率。教师可在拓展跨文化知识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跨文化知识相关的信息,这样可以弥补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了解的不足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以定期的开展英语歌唱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及英语文化讲座等等活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到一些跨文化知识。

4.优化提高教学的环境

①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建设,为高职英语教师提供更多外出的学习培训进修机会。②吸收一部分海外留学人员任教,发挥外籍教师在跨文化教学中的积极作用。③高职院校增大英语教学,图书馆中多添置英语国文化知识相关的报刊书籍,由教师介绍给学生们并鼓励他们积极借阅。④随着网络的普及,使用网络的时间非常多。教师可以鼓励或者以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查找和学习英语文化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寝室文化和学习氛围。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渗透,不仅要教授语言、语法和词汇,而且还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观念等等。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背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李海峰.论跨文化交际研究[J].哈尔滨: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3]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研究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高职教学有其独特之处,课堂管理是影响高职课堂活动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事就怎么做,这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吃力,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好。而"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倒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是适应高职院校培养技术与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做为主,做是学的出发点,也是教的基础和目的,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

好的教学模式必须在好的课堂管理下才能发挥其作用,究竟什么样的课堂管理才能适应“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呢?这也正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一般认为,课堂管理包括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等。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指的是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管理,课堂环境管理是指对课堂中的教学环境的管理,课堂纪律管理指的是课堂行为规范、准则的制订与实施。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以“做”为主,打造高效课堂

“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则是以“做”为主、以“做”为基础、以“做”为方向,“做”是学与教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形成职业能力的环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调整教学关系,以学生为中心,推行“做、学、教一体化”,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快乐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二、“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以“组”为单位,重在课堂参与。

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课堂环境管理有别于传统课堂,新模式要求改革传统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更为了方便学生的“做”,教室座位应改“插秧式”为“小组合作式”即一个小组成员坐在一起,而非传统的坐法。这时候的教师也要走下讲台,以“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以真实具体或模拟逼真的学习任务为主,按照“接受任务--合作完成--展示成果--总结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做”中学,学中“做”。学生每堂课的任务都是上节课已经提前布置的,学生在课下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查阅有关资料,经过小组所有成员的不断探讨,最终形成一份方案。该过程让所有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保证了学生深度参与,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果。

三、“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人际关系是学生充满自信、充满活力,改变了以往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教学局面。让学生学习互帮互助,大胆发言,勇于质疑,积积参与,课堂上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频率高,课堂充满快乐、民主,学习气氛活跃,做到了激情热烈而有序。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后,教师则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对一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其合作学习的表现进行点评、答疑和归纳总结,然后结合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理解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各小组将本组的完成任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强化任务,形成技能。这时候的课堂纪律看似“乱”,实则秩序、民主,全在教师掌控之中。

四、“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我管理

“做、学、教”都是在课堂中生存,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堂管理的过程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进行教育。学生也是管理者,其在课堂教育中,应根据课堂环境提供的多元信息,加以重组,有选择、有鉴别地自我地获取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即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思想观念,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管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动手操作,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发挥学生各自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等,让学生掌握技术与技能,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建立起健康、有序的课堂纪律

有效的高职课堂管理,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以外,还应该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健康型纪律是在强制和尊重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这种课堂纪律不同于以往的纪律,在健康型课堂纪律模式下,教师不是指挥家,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的行为,告诉学生行为的限度和可以被接受的选择,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或活动负责。

课堂作为高职教学的“前沿阵地”,应受到重视,而课堂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最佳的高职课堂管理方法应是我们一直探索的课题,使“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管理为高职生的身心良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奠定高职生成才的坚实基础。

(本文系河源市社科联2010年规划课题;编号:Hysk10-016)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关键词:一体两翼;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特点;教学管理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民办教育事业发展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也认识到抓好教学质量是办学立校的重要保障。笔者以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系的教学建设为例,浅谈青年教师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办学指导思想

我院1999年创办,自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后,经过8年的研究与探索,将增城学院的办学定位于:以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思想;以“一体两翼”为人才的培养模式。计算机系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在学院办学思想的指导下,经过10年的办学实践,将计算机系的办学模式定位于:“一体”指的是计算机的应用及研发能力,“两翼”即是管理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技术能力和创业能力这四种能力。

二、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与其他民办高校一样,我院师资的现状也是“两极分化”、“青黄不接”的现象。目前计算机系的专任教师共4O人,其中年轻教师33人,年龄介于25—35岁之间。本科生l2人,硕士生l7人,在职博士4人,初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l9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民办高校中高学历高职称的年轻教师比例极少,大部分的年轻教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经验及科研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年轻教师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要从思想上进行充分的认识:

首先,青年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思想、从全局上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通过日常的工作会议、培训及自学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认知水平。

其次,要对教学对象的共性进行充分的理解。只有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共性:

(1)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优越,但贫困生也不在少数,贫富不均使学生容易产生物质上的攀比。

(2)尽管民办高校中不乏佼佼者,但普遍学习基础差,自律能力不够强,自觉性较差。

(3)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管理难度大。

(4)学生业余专长较多,但学习动力不足。

最后要对各门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融会贯通,传授知识才能承上启下。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与办法

1.举措

我院计算机系抓教学质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发动教师总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经验,重点加强研究课堂教学方法,使教师都具有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加强典型示范,开展各类教学竞赛,以老带新,总结传授经验。

(2)从能教学人手,培养教学能手。教学能手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的本领,能说课、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喜爱听课。

(3)加强教师科研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应用技术及研发技术带进课堂教学中,指导教学充实教学内容。

(4)发挥教研室主任的作用,加强教研室主任的管理和决策能力,把权、责和服务三者统一,带动年轻教师。

2.方法

(1)必须在备课下功夫。首先教师应充分理解~tf-]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及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属于专业基础及先行课的应以细讲为主,属于专业技能课的应结合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及先行课程的内容慎选教材及例子来进行讲授。必要时教师也需先消化基础课及先行课的内容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备课。这样就避免了讲授内容的重复或学生对知识认知不全面的问题。

其次在备课过程中,要找出每次课堂讲授的知识点,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设计好教学流程。把讲授的大致内容进行记录及讲授时间进行标注,这样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课堂时问的作用。备课中如发现内容过多时间太长的应分开课堂来进行讲授,避免碰上课间休息导致下节课又必须重复讲授同一内容的问题。如时间较为宽裕的可安排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或做练习。

最后讲授前预先演练一次,这样教师能对自己安排的内容更好的理解,在讲授过程中也可避免出现语言表达不清等问题。

(2)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说课艺术。课堂教学质量重点在于教师的“说”课艺术上面,绝大部分教师都遇到过不知如何“说”课的问题,甚至在讲课过程中出现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状况。如果教师缺乏语言方面的素养,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用“说话”来引导学生学习,就不能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年轻教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培养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这样才能把课说好、说活、说得生动,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气氛和积极性,让学生爱上课堂的教学。

教师在培养的个人语言艺术上,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不断学结:

1)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注意语言表述的完整性。

2)适当使用自然得当的身体语言。

3)善于运用情感性语言。讲课时在不同的场合运用适当的音量、语调和语速进行教学。

(3)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高校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年轻教师必须学会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以“组织行为学”教学为例,它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模拟情景法等等。教学中播放一些录像片段,引入企业的情景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聘请企业的高管到课堂上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应用面授个人的管理经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善于掌控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其重要性就如乐团中的指挥官。要从全局去“察言观色”掌控课堂,及时调整学生学习情绪及课堂的气氛。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面露倦意、低头交耳等现象的时候应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同时教师要学会合理控制时间,按教案上备注的时间,调整内容的讲解速度,另外可以在讲台放置手表,一方面便于观察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不断看表的尴尬。

(5)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须从两个方面明确和强化教学质量观:首先要明确知识传授是手段,能力培养是目的。其次要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自学质量评价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管理从狭义上理解就是当堂课程的管理,是有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大学四个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目标定位都不一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办法进行引导和管理。

各年级学生状况的不同表现:

1)大一学生是:对新环境兴奋、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知识的盲目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2)大二的学生是:开始为未来知识的应用有新的定位和奋斗目标,从参加社会活动逐步转向和专业发展方向相对应的学术活动,重视个人技能的培养及社交能力的培养。

3)大三的学生是:对将来的就业和读书进一步规划,是树立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人、事、物能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有选择地接收知识和外界的新信息。

4)大四的学生是:大四的课程以专业选修为主,同时开始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课程的任务虽然不紧张,但学生压力大,学习的目的性更强,甚至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与找工作无关的知识有排斥的心理,更多的是需要就业的指导和行业发展的信息。

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对低年级的学生应是以导学为主,教会学生如何自学,横向灌输专业知识,侧重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引导学生诚信教育。对高年级的学生要从将来就业方面纵向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从行业发展方向上引导学生建立创业的心态,多引用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例子来激励学生。

(6)敢于创新,善于走出个人教学的困境。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多年后会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习惯。部分教师针对熟悉的课程的实际应用了解不深,很多知识传授限于“纸上谈兵”,甚至考试卷子每年变化不大。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习惯一旦成形很难改变,即使个人深感必须要改变的时候,也因为习惯的惯性原因难以变化。

同时在大学教学中避免不了同一个老师教同一个专业几门课程,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熟悉后会产生视觉疲劳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学会适当地搭配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个人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长期的接触中都“备感新鲜”。

(7)大胆创新,不断尝试考试方式的改革。课程考核的改革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考试制度改革是教学不断创新的体验和总结。要克服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考试的目的考的是学生实用能力而不是记忆力,可以采取加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压力和平时考核的比例来逐步减小期末考试的方式。

例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采取论课考试与实践应用技术水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变一锤定音评价学生成绩的标准,除笔试外,加入以实践制作“智能化电子产品”实物和设计资料作为确定理论课的成绩。有些基础理论课只能以笔试为主的,可采用闭卷、开卷或答辩的方式考试,例如“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基础课。只有采取这种灵活多样的考试模式,才能真正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促进教学改革。

(8)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围绕学院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计算机系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成:实验、上机、课程设计、校外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五个方面进行。经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对原有的教学计划中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的比例进行了调整,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由原来的38%提高到45%。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重视具体的操作,并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通过理论和实践课程相结合,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楚明确的术语,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谈个人理解的思路、发表不同的见解、大胆提出科技创新理念等,教师予以归纳分析,这样正确地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纵向、横向的分析比较,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把新学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去,并切实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比教师直接传授要深刻得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动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9)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原则,表现出真诚、温暖的心理氛围,它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课堂互动、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消除师生间的感情距离。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用爱去关心学生,多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促使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8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产、教一体化教学 技能、经营管理人才

产、教一体化是生产与教学融为一体。它的最突出特点是实践性、社会性。在职业院校中,如何实施产、教一体教学,实现“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教育目标,是职业院校教学的核心问题。实施产、教一体教学,建立以实训车间生产产品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在实训车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实施教学,以产促教,是目前职业院校生存、发展,培养高质量技能、经营管理人才的有效的途径。

一、产、教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

实施产、教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培养高质量技能、经营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职业技术变化的速率已经远远超过职业教育的发展速率,也就是职业教育滞后于职业技术化。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如不及时、快速地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职业院校的生存、发展将受到冲击。走产、教一体化教学才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最佳途径。实施产、教一体化教学,一方面让师生在实训车间的生产产品的经营活动中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师生又直接参与车间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把教学转变为生产力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使职业院校的教学与车间生产有机结合,以企业需求为根本,既适应了企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求,又提高了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经济收入。

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实施产、教一体化有机的结合,用课堂与车间共同培养人才,是教育社会化发展的趋势,如此,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才能生存、发展。通过实践产、教一体化教学,从培养目标、方案设计到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车间实习教学融为一体。这样使培养目标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院和企业的共同要求,实现学校、学生的双赢,实现“服务社会”的教育目标。

二、产、教一体化教学的基本内容

产、教一体化教学就是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建立产、教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培养“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制定产、教一体化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场地和设施,使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际、培养与就业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

(一)构筑合理的产、教一体化教育目标。

实施产、教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提高关系学校和教师的生存与发展意识。学校和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为产、教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其次要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就业形势教育,企业信息反馈,历届毕业生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白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制定培养人才教育目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能、经济管理人才。根据企业所需技能、管理要求的特点对教育目标进行分类。最后是具体指导企业技能、经营管理教学实践的行为准则,即培养具有从事企业技能、经营管理方向专业必备的良好的文化道德修养、行业心理素质和外语水平,熟练掌握企业技能、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车间产业实习,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有较强企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完善科学的产、教一体化教学计划。

按照产、教一体化教学要求,企业技能、经营管理教学计划的确立,以教育目标体系为依据,以学院和企业技能、经营管理培养学生的要求为基础。这一体系既反映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又适应企业技能、经营管理对学校教学的特殊要求,实现课堂教学、车间生产经营教学内容、常规教学方式与特殊教学手段、理论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与实践科学有机地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满足企业技能、经营管理需要。

(三)组织实施产、教一体化教学管理。

教学、实训车间生产经营的教学一体化教学管理体系,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车间实习生产经营有机结合,实施企业技能、经营管理在车间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活动的同时参与车间生产经营管理,从而使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体现了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产、教一体化教学

产、教一体化教学使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体现了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先进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应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综合实训场所,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产、教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四、培养适应产、教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篇9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 乳制品加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5-0065-02

乳制品加工技术是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属于应用科学。该课程特点为实践性强、加工技术更新快,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理论与实践不能相互结合,理论部分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较多,达60%以上,但实用性不强。本课程为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乳与乳制品加工相关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实现教学与工作零距离,本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课程整合。我们根据本课程所涉及的工作岗位,校内开展对以原料乳的质量检验和奶酪、奶油的加工等教学活动。

作为项目主体,校外以消毒乳、发酵乳制品、冰淇淋等生产作为实训项目主体,以企业的产品作为具体任务,让学生在企业进行相应的实践锻炼,使学生的专业技能逐步娴熟。将理论教学渗透到实践教学之中,在实践操作中感悟理论的真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一 依据就业岗位要求,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的教科书乳制品加工技术大多以理论为主,往往都是高校教材的翻版和压缩,强调的是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所涉及的实践内容又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相脱节,而新增加的内容大多是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企业参与编写的教材较少,所以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就业岗位以及实际生产不符。因此,学校要摒弃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

首先,我们应对在乳品企业实习的学生、毕业生和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调研,毕业生在乳制品加工企业的主要岗位是质检员、技术员和化验员。调查学生具体在哪个岗位工作(实习),该岗位需要哪些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对目前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建议。其次,对企业主要调查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对人才的要求,哪些理论知识是企业员工所必须掌握的,哪些是需要了解的,然后,与企业一线生产、质检、技术、化验、基层管理人员和毕业(实习)生一起,参照乳制品加工职业资格考试标准,筛选理论和实践授课内容参编教材,例如把原料乳的质量控制、乳的化学组成及性质、乳的掺假作为授课内容的重点,增加ISO 9000、HACCP体系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中的运用,同时,还增加了与乳制品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乳制品相关的污染物的处理。再次,在我们的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做人的基本原则,以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项目化教学

乳制品加工技术属于应用型学科,是一门以乳类科学为基础,综合相关学科知识,研究乳与乳制品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学科。本课程在教改之前,一般都是借鉴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一般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在理论教学阶段,学生容易产生“摸不着头脑”“抽象空洞”“枯燥乏味”等学习体验。进入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理论知识已大部分忘记,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或是应付一下老师的考核,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因而无法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影响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传统的乳制品加工技术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很好地融合,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对专业学习的信心,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突出乳制品加工技术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并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乳制品加工及检验岗位(群)为标准、以乳制品加工实训内容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在加工过程中,同学们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以实际操作为主,达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为了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把乳制品加工的内容分为六个项目,分别是消毒乳制品加工、发酵乳制品加工、乳粉加工、奶油加工、干酪加工、冰淇淋加工。同时,为了便于组织教学,在每一个项目中,又设置若干个任务,例如发酵乳制品加工又分为发酵剂的制备、发酵剂活力的测定等任务;在乳粉的加工及检验项目中,又分为4个任务,分别是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配制乳粉、其他乳粉的加工及检验,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学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职工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是学校规范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领会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积极实施教学改革,自觉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于行业工作分析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符合岗位(群)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及项目化的课程教学。首先,我们要加强对教师职业观的教育,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培养和谐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其次,建立完善先进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教师的考核、评估是教师团队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只有赏罚分明,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才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再次,实施有效的教师培训。我们坚持“请进来”即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坚持“走出去”,就是高职院校要制订相关政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兄弟院校挂职锻炼,使教师接触生产实际,了解科技前沿动态,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反哺于本校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四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而实践环节的考核主要依据实验报告来打分,造成部分学生互相抄袭实验数据或结果以求高分、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为达到实践考核的目的,我们将考核分为三部分: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各占50%,期末考核又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过程性考核即老师们所说的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作业、学习态度、每一项目的实施、产品的质量、品质的分析、实验报告等,以便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期末技能考核,我们注重某一产品方案的制定、项目的实施、产品的质量和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及熟练程度,我们仅给学生提供原辅料,鼓励学生自己配方、自己选择制作方式独立操作,然后将学生的产品放在一起品评打分,同时要求学生对解答与技能考核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必要的计算,对考核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独立解决或者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对考试的加工工艺、方法、使用仪器等方面提出改进的设想,从而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实践证明,采用理论与实践各占25%的考核方式是比较合理的,既可检验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可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 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为乳制品加工企业培养更多能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需要、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性人才。乳制品加工技术发展较快,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改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才能让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紧跟企业需求,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张小军.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77~78

[2]曹艳华、程丽丽、刘玉青.浅谈项目教学法在乳制品加工技术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4(8):89~91

篇10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H13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高职院校机械、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电气专业亦有应用。该门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服务于社会生产。因此,传统的以老师“教”为主,侧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生产实际融于一体,可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对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劳动力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液压与气动”主要内容包括四大模块: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元件,液压回路以及气动技术。现行的教学方法是“黑板+粉笔+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偏重了理论知识的教授而缺失了现场的实践操作部分,加之现在的课时不断精简,这就导致了课堂40分钟内,教师只能采用填鸭式的说教方式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生硬简单的灌输式教学只能导致同学们昏昏欲睡或在课堂上耍弄手机而无任何学习效果。并且,课程的实训教学往往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难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等到期末考核时,学生们的成绩也大多令人尴尬;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们在企业单位就业从业时也无优势可言。难怪现在的用人单位直呼高校培养的学生空有纸上谈兵的能力。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2.1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属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因此,以往的教学方式需要改革。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具体到“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程,即是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于一体,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实现“教学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材一体化”和“教师一体化”教学。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为实现高职“走出校园即能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科学的教学模式。

2.2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

根据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知,目前从事液压与气动技术方面的岗位主要在于对液压(气动)元件的检测及液压(气动)系统(设备)的维护维修等。由此可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①具备使用、调试设备的能力;②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③对于常见故障,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排除能力。根据这一目标,教学重点是液压(气动)系统图的识图方法、液压(气动)设备的安装与操作以及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故障诊断。因此,可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精简,将重点放到培养专业技能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上,剔除与实践联系不大的过繁过深的理论推导、分析和计算等内容,提高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比例,如加强对元件的认识、拆装、使用及维护方面的知识讲授,增加液压与气动故障诊断等内容。另外,引进和行业发展联系紧密的新知识、新信息,注意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如液压(气动)与电气专业的有机融合等,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正常进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既是讲师,又是技师;不但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需要创建一只“双师型”教师队伍。比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在实行的暑期教师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利用节假日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专业实践,及时掌握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有效指导教学。

2.4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这是因为液压(气动)技术是以流体作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传动形式不如机械传动直观,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务求使学生学懂学通。

(1)采用多媒体教学

一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基本就是众多抽象的元件结构图、工作原理图以及基本回路图的集合。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能将元件的动作、工作状态以及液压油的流动过程详尽地展现出来,具有真实感,便于学习理解。例如,在讲解较复杂的电液换向阀的工作原理时,教学动画能够显示出先导阀芯、主阀阀芯动作的顺序以及液压油的流动状态,使学生很快理解先导阀电磁阀是如何控制主阀液动换向阀阀芯的动作的。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法,如类比法、导向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更加灵活多样的讲授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