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2 08:4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南科技大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在校生人数已经从扩招前的400多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000多万人。高考的录取率从1978年恢复高考时的3~5%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部分省市的高考录取率已经超过70%。这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步从过去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也部分的转变为普及和提高全民的教育及科技文化水平,以及提供基本的就业培训等方面。在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完成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后,大学作为高等办学主体,在获得更多办学自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其中主要的就有办学经费的压力、招生压力以及学生就业的压力等。而这些压力又都是关乎大学本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一般的大学来讲,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政府提供的办学经费不再像过去那样有保障,相当部分需要由学校自行筹措;同时,政府还明确表示将推行“优胜劣汰”的政策,其中教育部5年一轮的本科教学质量检评就是政府优胜劣汰的具体措施之一。一个大学办不出特色和水平,必然面临的是经费困难、招生困难以及学生毕业的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大学的特色似乎已经成为其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前提。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大学的特色问题已经成为事关大学本身能否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事。在这种形势下,大学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已经成为众多大学以及大学领导者们的共识。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办学特色的理解与定位
虽然大学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已经成为众多大学以及大学领导者们的共识。但是,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学校,对大学特色的理解以及定位是不一样的。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正确理解和定位大学的特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我个人的理解是,大学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办学特色问题,必须纳入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来进行考虑。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大学的主要角色应该是高等教育服务以及科研成果的提供者,我们的直接产品是我们提供的教育服务以及科研成果。就大学教育服务这个产品来讲,我们有两个层面意义上的客户。第一个层面意义上的客户就是学生,这是我们的主要客户或直接客户。过去我们常常把学生简单看成是我们的产品是不太恰当的。大学教育第二个层面意义上的客户就比较多,包括学生家长、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社会团体以及科研单位等。第二个层面意义上的客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成为间接客户。对于间接客户来讲,我们的直接客户学生可以看成是我们的产品之一。就科研成果产品来讲,所有相关的社会企事业单位、团体甚至个人都是我们的直接客户。对于特色的理解,一般可以概括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一个大学的特色,可能包含了许多方面。但如果是从考虑客户需求的角度看,其主要的特色就应该在教育服务产品上体现出来,具体包括“特色专业(体现人无我有)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体现人有我强)”;以及在其提供的科技产品(服务)上体现出来,具体可以体现在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水平。当然,其它一些方面如校园文化、人文环境及历史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特色的一部分,但对客户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特色代表了优势,也代表了水平。大学的特色和水平,是吸引客户的法宝。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客户对象对大学不同的特色更感兴趣。因此,大学所提供的服务特色,必须要考虑不同客户对象的需要。举例来说,我们教育服务产品的直接客户-学生以及部分间接客户(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等),就对大学的教育质量(水平)以及特色专业更感兴趣;具有特色的专业项目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意味着高质量和有特色的学生;高质量和有特色的学生必然受到社会的欢迎。其毕业生受社会欢迎的大学,必然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大学。而对于一些企业、研究机构及社会团体,以及部分政府主管部门,则对大学在一些领域的科研水平及实力更感兴趣。高水平的科研实力,意味着更多的经费和合作,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一个具有强大科研实力、拥有充足经费、广泛合作机会和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大学,必然是一所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学。下面的框图可以比较直观地说明学校-社会(市场)-客户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西南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思考:过去、现在与将来
从历史的角度看,西南科技大学曾经是特色非常鲜明的学校,其前身分别包括了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和绵阳农业专科学校。当时在全国范围内专门的建材高等学校仅有5所,凡是提到建材系统的高等教育以及科学研究,很容易使人想到四川建材学院。同样,当时全国的专门的农业院校也不多,绵阳农业专科学校在四川以及西南地区也有相当影响力。虽然过去特别是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对大学的特色以及水平强调得并不多。但我们的特色曾经是那么的明显。西南科技大学过去的影响以及特色,已经从我们培养的人才以及创造的科技成果在今天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中充分显现出来。据了解,我校过去培养的毕业生,很多已经成为建材系统的企业经理、工厂厂长、矿山的矿长等,成为了知名的农技专家、高级经营以及管理人才等。西南科技大学是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需要而组建的,不论是从当时、现在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看,都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不过,由于西南科技大学组建的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鲜明的特色和学科优势,如前所述,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教育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一个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已经成为其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如果我们不重视学校的特色建设,西南科技大学就有可能变为中国1000多所高校中的一所,而不是人们可以很容易想到的某一类专业院校的几所之一。
而我们两校过去曾经所拥有的鲜明特色及优势也将逐步失去,取而代之的是没有多少特色,也没有什么优势,庞大但普通的一所大学。因此,我们必须对我校目前的发展现状保持清醒的认识,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我校的特色建设问题。西南科技大学的特色建设,应该主要从市场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应该说,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高等教育服务以及科技服务的需要既强劲,又广泛。因而,从市场的需求来讲,学校的特色建设是没有什么限制的。从这个角度看,我校的特色建设应主要根据现实的可能来进行规划。从提供教育服务的角色看,我校涉及的专业及学科领域可以宽一些,其特色或优势建设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以及培养高素质学生上面。但对于科技服务的角色来讲,学校就不能涉及面过宽。我校主要脱胎于建筑材料和农学两大学科,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我们都具有相当的基础和实力,也在这两大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曾经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按照我个人的观点,这两个方向仍然可以作为我们现阶段以及今后科技特色建设和发展的主攻方向。主要的理由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建设特别是城市建设、居民住房建设、道路建设以及各种与生产相关的建设方兴未艾,对各种建设材料的需求非常强劲。同时,在强调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建筑材料更新换代对先进建筑材料的需求十分迫切。
这些都为我们建筑材料特色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在建筑材料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包括传统建筑材料如玻璃、陶瓷、水泥、建筑钢材等以及新型建筑材料如轻质墙体材料、高性能防水、保温隔热材料以及其它与环境友好、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材料等,这些已经足以给我们创造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中国有超过13亿的人要吃饭,农业问题永远是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提供农学方面教育培训以及科技服务是有着长期和广大的市场。因此,我校过去在农学方面的一些特色和优势如小麦、水稻、茶叶以及花卉和园艺等应该继续得到加强并进一步加以发展。应该说,农学的教育培训及研究,具有较强的地方特性,而建筑材料有具有较强的行业特性。地方特性和行业特性就是特色,容易形成优势。这如同民族文化一样,越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学校的特色建设特别是科技服务的特色建设,不宜选择得过宽,专业领域不宜过多。有些学科如电子信息、制造工程、生物技术等,虽然市场有强大的需求,但由于我们与国内其它一些高校的水平差距过大,要形成西南科技大学的特色和优势,花费的时间太长,代价过高,而结果往往也不如人意。应该看到,一个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往往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机遇条件下逐步发展而成,并不是简单按照人们的预先的设想或规划成为特色和优势。因此,对于难以形成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学校工作的重点可以放在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以及培养高素质学生上面。这项工作并不排除而是需要开展一些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最后,有必要就西南科技大学与董事单位的“联合共建”是否应该成为西南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应该说,西南科技大学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绵阳科技城建设和与董事单位的“联合共建”。
西南科技大学通过与董事单位的联合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壮大自己,走出了一条比较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但这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是否应该上升为学校的特色或优势来加以宣传,也许值得讨论。首先,目前我校与董事单位的联合共建基本上是单向的,主要是那些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向西南科技大学输入人才、项目、经费以及其它教学科研的资源。而我们输出到有关董事单位的教育服务以及科技服务内容很少,水平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对外宣传过分强调西南科技大学的“联合共建特色”,可能会引起一些负面的效果。别人会认为,西南科技大学缺乏实力,其发展主要靠别人的帮助,自身没有什么。这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效果。我们希望借助于董事单位强大的影响力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的设想,在现阶段也许并不现实。学校的“大师”级人物只能努力靠自己培养,才能得到社会的真正认可。有人曾经问道,假如西南科技大学与九院合并,西南科技大学能否很快成为一流大学?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也许结果是西南科技大学的消失。国内一些洗涤剂厂家与国外一些著名的品牌企业联合,由于实力相差过于悬殊,最后基本上都是以国内品牌消失为最终结果,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只有当某一天我们能够自豪地对外宣称,长虹的什么产品是利用西科大技术开发的,九院或827的某项科学难题是由于西科大的参与而解决的时候,“联合共建”才应该上升为西南科技大学的主要办学特色之一向外宣传。目前最好的做法是“多做少宣传,而且宣传的对象一定要适当”。
篇2
关键词:西南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财务报告分析
引言
对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以产学研联合办学为特色的西部高校。1993年学校创建了被李岚清同志誉为“西南工学院模式”的特色办学模式,并成立了第一届校董事会。自2000年正式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学,学校至今已经更换了两届董事会,董事单位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升。作为会计专业本科职业能力培养重要课程的《财务报告分析》,其课程设计如何贯彻纲要的要求,促进产学研结合,是西南大学财务报告分析教学组近年来持续探索的课题。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初步形成了相对系统的课程设计思路,本文将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一、西南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现状
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综合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学校地处西部,因历史沿革,其特色专业为非金属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先进建筑材料、核废物与环境安全、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方面。以应用技术合作为主,工学理学已经与董事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企业对这些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也较高。但是,作为综合型大学重要院系的经济管理学院,在与董事单位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方面却不具优势。突出表现在:第一,各系教师多以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依托与企业开展合作,没有针对性;第二,少数系领导对合作不够重视,以完成任务为主,合作单位质量较低;第三,院系教学改革尚未明确提出在课程设计时应考虑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强调与董事单位的深度合作。在问卷星上实施的西南科技大学产学研人才培养走访董事单位调查结果显示,董事单位对联合培养人才很感兴趣,但是对现有人才的基础能力满意度较低[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党的十提出调整经济结构,保持高速发展的目标,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高校教育改革面临挑战。地方高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服务地方企业?李国志在《高校办学特色与特色化的辩证思考》中分析了办学特色与本色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指出特色化是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自我完善与卓越发展的过程[3]。饶文军在《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微观思考》中归纳了影响教学质量的五种力量模型,特别分析了教师在课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力量因素[4]。由上文分析,特色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对接的端口,而质量是人才供给满足需求的内涵。
无论是特色还是质量都必须依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实现,而具体的课程设计则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针对会计专业的《财务报告分析》这一门课程的设计,黄芝花[5]、夏雪花[6]等提出了案例教学方法。陶功浩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并提出了学生分组完成教学实践的方案[7]。周艳、张流柱、董文秀进一步设计了以“课程建设+竞赛推广+公司实体实践平台”为核心的高职特色会计专业课程建设[8]。
以上研究成果,有些只是讨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宏观层面,具体的课程设计研究在实施上缺乏特色,层次以高职高校为主,不适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因此,本文对我校原有《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深入思考,提出了有特色、保质量、育人才的创新课程设计方案。
三、课程设计的路径思考
与管理路径相似,高校教学改革的路径也可以分为两种。从上到下的路径,优势在于上层支持,立意高远,资源丰富,能够快速形成书面文件进行大范围推广。但由于脱离实际教学过程,常常出现教师学生不适应、见效缓慢或不了了之的情况。模式成形快,但效果较差。而从下到上的路径,由基层自发在实践中摸索,资源匮乏,通常依据教师本身对课程的热情,反复实验形成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劣势是与教师长期的坚持投入高度相关,少有成功案例,模式难以复制。模式成形慢,但效果较好。而且通过课程教学组成员的传承,能够形成长期效应。本文在对课程进行创新设计时,结合了两种路径。先从下到上,由任课教学组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特色课程设计,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加深对董事单位的认知。学生素质通过就业过程传递,同时申请学校和董事单位的支持,从上到下,固化和完善现有模式,向其他课程推广成功经验,再建成名副其实的特色专业。以上是我校保持和发扬办学特色的有效路径。
四、《财务报告分析》课程设计意义与内容
(一)课程设计意义
财务报告分析职能在现代会计职能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商业分析的基础,应用广泛[9]。《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是我校会计专业2009年出台新专业培养方案后,由原《财务报表分析》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分析》两门课程合并而成。前者针对企业会计方向学生开设,后者针对公共会计方向学生开设。新培养方案在企业会计方向更加强调行业会计业务能力的培养,在公共会计方向更加强调应对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提高学生案例分析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可以首先通过重点分析董事单位下属优秀企业,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感情,逐步形成从评价企业价值到发现企业价值,再到创造企业价值的就业价值观。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创新
1.课程设计内容
目前,课程的教学改革仍处于从下到上路径阶段,以授课教师为核心组织教学工作。按照《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创新设计方案,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的、课程内容、教学环节、实践环节、考核方案、课程总结等部分。课程目的和内容在此不再累述。
课程的教学环节以财务报告分析理论、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的讲授为主,占课程总授课时间的40%。课程的实践环节从董事单位的简介开始,初步介绍我校董事单位的名称、所处行业及历史沿革。之后发放学生意向问卷调查,按调查结果与学生讨论选定财务报告分析对象,分组并展开案例分析。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分析目标,依据教学环节所学分析框架进行分析。授课教师则在不同分析环节穿插相关理论知识的重复讲授,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分析工具的运用能力。
至从上到下路径阶段,我校可实施专业课程、特色专业外聘企业导师制度。课程教学组可选择适当的时机,邀请董事单位财务及相关管理人员担任课程外聘企业导师,亲临授课现场:介绍行业企业背景资料,弥补公开网络资料不足;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促进产学研结合。
课程考核包括60%的过程分和40%期末考核分。其中过程分值由分组组长评价30%,授课教师评价30%及财务分析报告成绩40%组成。期末考核分以闭卷考试成绩计算,以保证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课程主要创新
在课程设计的分组案例讨论阶段,以我校国防军工、建材、高精制造业、生态农学等优势专业为选择标准,在我校董事单位及相关行业、相邻地域、学生生源地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特色上市公司为财务报告分析对象,通过分析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企业财务分析报告,作为学生实践成果。后期可进一步扩大分析范围,整合形成区域产业分析报告。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加深学生对我校办学特色、优势专业、董事单位的认知,在更明确的产业范围内落实了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的联系,部分解决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种种问题。
3.课程成果与拓展
课程设计实施初期,学生实践环节成果可集结成册,完成企业财务分析报告合集印刷品一份。课程设计实施后期,完整的课程成果设想包括三部分,即:形成董事单位下属企业分析报告合集一份,评价企业价值;选择区域同行业代表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企业价值;争取企业实地调研机会,结合分析结果讨论对策,创造企业价值。
五、结束语
本文以我校的特色办学模式—产学研结合为基础,以满足我校董事单位及相关行业、相邻地域企业人才需求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为专业质量保证,阐述了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创新设计。一门特色课程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授课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来自学校、学生、企业、社会的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并非一蹴而就,本文的不足之处尚需各位同行补充指正。■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N].人民日报,2010-7-30.
[2]西南科技大学产学研人才培养走访董事单位调查问卷.问卷星[EB/OL].http:///wjx/user.aspx?username=265348
[3]李国志.高校办学特色与特色化的辩证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0):9-11.
[4]饶文军.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微观思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12):650-657.
[5]黄芝花.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J].企业家天地,2011(3):122-123.
[6]夏雪花.《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法之我见[J].新会计,2011(3):62-63.
[7]陶功浩.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整体设计及教学实践[J].职业,2011(2):168-169.
[8]周艳,张流柱,董文秀.以“课程建设+竞赛推广+公司实体实践平台”为核心的高职特色会计专业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72-73.
[9]朱莲美,丁日佳.“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财会通讯 , 2010(5):33-35
篇3
首先感谢你在百忙之中垂询我的自荐材料,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给我一个迈向成功的机会。
我是一名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院2001级的一名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我已经学会了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的一些知识,参加了西南科技大学学院网站设计,对网络设计管理维护都很熟悉,也能解决一些硬件问题。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期待着实际的工作考验。
作为一名初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学生,我认为我最缺乏的是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这或许让你犹豫不决,但我有着青年人的热情和赤诚,有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集体合作精神,真心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机会,我愿与贵公司同甘共苦,共创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世纪,我有信心凭自己的能力为贵公司的事业添一份力量,希望贵公司可以成为那个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也希望为我自己赢得一片天空。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在求学之路中养成积极乐观,进取的品质和满腔的热情,使我有信心能很快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在实际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我坚信真诚 勤奋可以创造奇迹。
千里马因伯乐而驰骋,我需要你的赏识和认可,如果你能给我一个机会,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辉煌的明天。
你一刻的斟酌,我一生的选择!
再次感谢你在百忙之中一阅,并衷心祝愿贵单位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静侯你的佳音!
此致
敬礼!
篇4
关键词:女生;课余时间;游泳锻炼
1.前言
游泳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中倡导推广的主要健身项目之一。各高校普及游泳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高校游泳运动能够快速的发展,并显示出了强大的号召力。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女生学习兴趣不高、怕水心理、游泳技术掌握不扎实等。
2.研究对象:西南科技大学游泳公体课100名女生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女生游泳课现状的调查分析
对西南科技大学100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其中部分女生进行访谈,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3.1.1女生参加游泳锻炼的态度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参与调查女同学对游泳锻炼持积极态度的占70.4%,她们表示愿意参加游泳锻炼;而不愿参加游泳锻炼的同学占总调查人数的29.6%。
通过访谈得知,她们表示非常想学会游泳,参加游泳锻炼,并通过参与游泳锻炼达到顺利通过达标考试、锻炼身体、掌握技能等目的。而不愿意参加游泳锻炼的女生是因为不喜欢体育锻炼;还不会游泳,认为游泳危险性太大;呼吸很难掌握,容易呛水;有过溺水经历;身体有特殊疾病等原因。
3.1.2游泳课对学生参与游泳锻炼的影响
对参与调查的同学进行访谈了解到,她们认为通过游泳课上的学习,结合课余时间的巩固练习能够熟练的掌握游泳的基本技术;划定了统一的考试标准后,大部分同学积极地去游泳池练习。由此看来想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游泳课上的学习和课余时间的巩固练习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3.2课余时间游泳锻炼的现状
3.2.1参与锻炼的目的
通过对该校女生参与游泳锻炼的目的进行调查统计显示,有48.9%的女同学是出于获取学分、考试的动机被动学习游泳并参加游泳锻炼的;有17.4%的女同学表示,她们努力学习游泳技术、参加游泳锻炼是期望达到减肥塑形和健身的效果;而真正爱好游泳,并且想掌握这门技能的女同学仅占调查总人数的8.2%。
3.3课余时间女生参与游泳锻炼的制约因素
3.3.1外界因素
对西南科技大学有多年专业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访谈,他们表示学习游泳的过程中,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帮助同学们理解游泳技术中的力学原理,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游泳的基本技术,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对但是由于该校游泳池都是室外露天游泳池,没有水循环设备;另外天气的影响,造成游泳课的教学时间短,完成教学任务都很困难,很难再抽出时间传授理论知识。
3.3.2心理因素
影响我校女生参加课余游泳锻炼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担心个人形象、怕苦怕累、以及强烈的惧水心理等原因。18.4%的女生因为怕晒黑,而不喜欢上游泳课,有14.3%的女同学表示担心自己的参加游泳锻炼的过程中被别人议论,伤害自尊心;12.2%的女生因为强烈的惧水心理不喜欢参加游泳锻炼,甚至有的女同学之前还有过呛水或溺水的经历,对游泳产生了恐惧心理。锻炼心理学老师建议从培养学生自信心入手,(1)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2)增加替代性的体验。(3)教师的语言说服,心理暗示。(4)培养和调节良好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以此来改善心理因素对我校女生课余时间参加游泳锻炼的影响。
3.3.3生理因素
大学生已基本发育成熟,受生理周期的影响,导致一些女生不喜欢参加游泳锻炼,甚至耽误游泳课,影响了学习效果。在调查中发现,有55.1%的女生表示游泳池水太凉,自己在游泳后,开始产生痛经、月经不调等不良现象。调查发现,有4.1%女生因为自己的生理原因或有特殊疾病,因此无法参与游泳锻炼。对期末游泳考试的负责老师进行访谈得知,有个别女生到医院开假病例证明意图逃避考试,任课老师表示对这部分同学会加强思想教育,学习兴趣的引导来解决问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西南科技大学女生课余时间参与游泳锻炼的现状并不乐观,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4.1.2缺乏基本理论知识、气候、场地限制,该校并没有建设室内恒温游泳馆的计划,水温偏低,开放时间短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游泳锻炼。
4.1.3对游泳的学习兴趣、课余时间参加游泳锻炼的观念都不是很强,无论是从健身角度还是从实用角度来讲,加强学习兴趣和终生体育观念的培养是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4.2建议
4.2.1加强对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引导;从培养兴趣出发,根据体育课中的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女生身心特点,选择难度适中,实用性强,易于掌握的教学方法进行游泳课的教学。
4.2.2在学习、练习游泳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岸上徒手动作,充分利用水中练习时间,以动作的熟练程度弥补水感的不足。
4.2.3根据该校实际情况,采用“短时多次”的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游泳池对外开放时段;同时加强对游泳基本知识,游泳安全防护知识宣传。
4.2.4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要尽量克服心理障碍所产生的影响,教学中做到循序渐进,重视熟悉水性的教学,消除学生对水的恐惧感。
参考文献:
[1]李青梅.广东省粤西地区普通高校游泳选项课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1(23).
[2]赵立刚.高校女生游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9(12).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问题路径
公益创业,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面向社会需求、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1]公益创业作为以解决社会问题为首要目标,以经营活动为手段,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运营模式的创新创业,在社会创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之下势必成长迅速。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而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仅338万人,十年间人数增加了389万。[2]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沉重,亟需新型且行之有效的就业方案。2014年12月,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再次从政策领域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予以说明。在2015年的两会期间,总理更是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营造出更好的社会环境。公益创业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新领域,在我国各类高校中属于初探领域。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形成一定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其中,以湖南大学为代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创业教育+创业资金+创新基地”模式以及清华大学的创新素质培养模式较为成功。[3]
一、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教育内容上,目前我国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极少,已有的公益创业教育课程往往作为创业教育的子课程选修。在对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课程教师授课内容的调查中,发现教师授课内容仍然是广义的创业教育,对专门的公益创业并未多做介绍,且没有专门的公益创业教材。在教育方式上,在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的高校中,绝大部分都仅仅进行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指导。公益创业的教育并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二)缺乏专业的教育团队
通过调查发现,在高校中,经过系统创业教育学习的教师很少,经过系统而专业的公益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学习的教师则更少。当前部分高校的创业老师也只能称之为创业辅导员,只能在创业信息等方面提供指导,而不能进行专业的创业培训。这种辅导员一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来兼任,缺乏实际创业经验;一是由企业家或者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授,有一定实战经验而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指导。
(三)社会外部环境支持系统不完善
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同时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辅助,形成一个完善的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目前,在政府方面,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国家及教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政府对大学生的创业方面有很大力度的支持。但是,对公益创业的专项政策没有形成体系,针对性不够强。在西部偏远地区由于其地域的偏僻性和经济的欠发达性,在政策的制定等落实方面不足,相关机构监管不力。在社会方面,公益创业项目因其较小的经济效益而不受风险投资行业青睐。
二、大学生公益创业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公益创业团队名称:为乐志愿服务与研究中心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后第三天,西南科技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二学生郭常波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地震重灾区绵阳安县、平武、北川等地开展心理援助,并成为西南科技大学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的骨干成员。在心理援助期间,郭常波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投身于公益事业,并在毕业后与专业其他几位志向一致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成立了为乐志愿服务与研究中心(简称为乐公益),作为西科大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的延续,成功入驻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项目孵化,2014年,项目孵化成功,脱离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始市场化运营。自成立以来,中心一直坚持以需求为本,创新模式,务求实效。多年来联合研发,形成了包含“乐+u”核心课程、加油乡村夏令营、加油高校冬令营、加油课堂、加油运动会、加油爱心包等系列产品在内的“加油”品牌项目体系,并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在全国复制推广。团队也获得多项荣誉奖励,曾入围团中央全国“十佳志愿者团队”候选名单,先后荣获团中央“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最佳项目团队奖”、“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四川省青少年素质训练计划优秀组织奖”、“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优秀组织奖”等殊荣。尽管如此,中心志愿者团队并不骄傲懈怠,仍然不定期地组织和参与国内外心理援助相关培训,积累心理危机干预、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培训和讲座、心理调研等经验,以期中心更好地发展,为更多的人群送福祉。[4]
(二)案例分析
目前,我国类似于为乐公益的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越来越多,其项目运营模式主要为政府购买与基金组织竞标,利用政府与基金组织专项资金免费为目标对象开展服务。此外,也有面向普通受众的收费项目,但因其组织的公益特性,项目主要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因此项目收费较低。从为乐公益的发展和成长道路来看,为乐公益的成立,创始成员们的公益意识、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公益活动的社会实践也为团队成员增加了工作经验,为团队成立提供了可能性。最后,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其成果转化及市场化运营所提供的孵化平台,为团队成立提供了平台保障。由此可见,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教学上,也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上,而是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最后,为其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平台,帮助其与社会、市场成功对接。
三、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路径思考
大学生公益创业是一个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实践的系统过程,因此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路径的构建,必须从学校教育和社会外环境教育两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1.构建多元化公益创业教育体系
完善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课程教育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理论教学。将公益创业课程作为学生必修或者选修的系列课程,以培养学生公益创业认知、公益创业意识、公益创业情感及公益创业行为为目的,购买或者编写专业教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教学活动。第二,强化实践体验。公益创业因其成本低,启动资金少的特点,特别适合在校大学生实际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经验,用经验丰富理论。可以举办各类型公益创业比赛,提高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能力,以实践丰富公益创业教育理论。
2.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育团队
(1)聘请专业公益创业教育理论专家
此类专家可以以企业管理顾问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管理,在工作中时时刻刻为企业指点失误、出谋划策,随时对企业家进行培养。这类专家可以是我们各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教授。
(2)聘请成功企业家为实践操作导师
一方面,成功企业家自身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坚定的自信心,对于准备创建新企业的创业者同样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过与成功企业家接触能够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激情,为创业者冲破障碍树立信心。另一方面,成功的企业家的创业经验和教训对于创业者而言也具有激励和借鉴作用。
3.搭建驱动与孵化共存的多样化教育实践平台
加快建立大学生企业孵化基地,以商业化的运作方式,着眼创业实践。以学校的科技园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学校通过对学生创业技术进行评估,对有发展前景的公益创业团队进行重点扶植,鼓励其进入科技园进行孵化。
(二)完善社会外部教育环境的构建
1.重视大众舆论对大学生公益意识的教育
我国尚缺乏鼓励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传统思想的束缚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对创业的惰性。因此,我国开展创业教育就要在全社会培育鼓励自我创业的社会文化,改变大众传统就业择业观。具体可以通过媒介多渠道宣传大学生公益创业典型,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责任感与公益使命感,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公益意识。
2.落实政府政策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支持
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社会宏观调控上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公益创业外部环境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1)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可以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有力的社会大环境保障。我国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服务的政策很多,但政府相关职能还相对滞后,如审批手续繁琐、限制条件多等等。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创业的成本。公益创业因为其性质的特殊性,在政策方面,国家应该减少审批程序,放宽申请条件,充分激发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意识,调动其公益创业积极性。
(2)专项资金支持
一方面,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已有专项资金支持,但申请到手很困难,手续繁琐且条件严格,因此,政府可以开通大学生公益创业绿色通道,缩短资金申报流程,减少审批手续,在资金申请环节给予大学生公益创业者以便利。另一方面,大学生公益创业经营侧重点更偏向社会效益,在运营过程中,某些组织无法实现自我造血,因此,在针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资金支持上,政府可以分阶段给予支持,帮助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度过组织生存期。
3.构建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的培育平台
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密切合作,加快对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国家通过大学科技园、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落实创业政策,为大学生开设创业绿色通道,免费办理相关手续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制度保障,以此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创业企业对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的推动。其次,在“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等同类型创业大赛设公益创业栏,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搭建风险投资与创新创业项目接洽会平台,强势推动优秀创业项目落地孵化、促进成果转化为市场化运作。四、结语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美好蓝图的建造者。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益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新选择和新方向,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更能体现现代公民应有的公益意识、责任意识。对大学生积极开展公益创业教育,不仅能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创业就业可能性,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公益使命感,是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唐亚阳.公益创业学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2]2001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DB/OL].
[3]杜银伟.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篇6
我国本科生教育质量的实证调查分析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西部高师毕业班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调查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述评
试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之实践锻炼法
试论新时期井冈山精神
自我认识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
试论“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案例教学法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惩戒教育探析
“海西”发展战略背景下的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大学生听说学习障碍性因素及其对策的分析研究——以丽水学院为例
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探——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简单分析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网页设计课程的改革探索和实践
以知识失业现象的视角反思我国高校文科建设——兼论文科招生规模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统一
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与社会经济制约性关系探析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体现职业特色的高职人文教育问题研究
高校女教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论大学精品课程建设
以转化高校“问题学生”为路径的教育公平研究
从“孝心”与“孝行”说开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造高校服务型机关
积极学习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语境策略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价值功能探微
西部高校生物类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听力教学改革新思路:元认知策略培训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思考
大众化与高校政治课教学研究
虚拟样机软件ADAMS在工业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植物学”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本科院校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对农学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特点的调查分析——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
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西南科技大学30年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0年的回顾与思考“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研讨
学术何以道德——论大学学术道德建设的三大路径
大学合法性危机:大学治理的原因探究
论基于信任的教学
教学交往的修辞互动——重构教者与受者的权力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政策历史回顾、价值分析及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师生关系探讨
对外汉语中级阶段词语辨析方法的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比较分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听力教学探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教学探讨
信息光学与设计性实验探索
开展设计性物理实验课程的探讨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大学生实验成绩评定方法与问题探讨
高校德育课堂如何走向主体性
生物制药工艺学和中药制药工艺学融合教学初探
篇7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248-01
西南科技大学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于2011年作为试点单位,获得国家教育部的批准。西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国际、国内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依托“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学科、四川省特色专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借助绵阳科技城、董事单位的优秀资源,以培养“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未来优秀工程师为目标,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理论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通过深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采用“3+1”培养模式,制订本培养方案。
“3+1”培养模式,是指对本科学生而言,前三学年在校内学习,学完本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并完成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等除毕业设计(论文)以外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最后“1”学年根据学生志趣或学习的特长,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实施校内强化与校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多模式培养。
“机械卓越工程师培养”具有三个要求:一是知识要求,要求具备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电工学、外语基础、人文社会素质科学和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等公共基础知识;以及接受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初步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二是能力要求,要求具有能适应进一步深造及终身学习需要的较强自学能力,解决制造业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等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三是素质要求,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适应社会竞争与合作。
由此,我们必须在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培养等方面改革创新,并在图书信息、校园文化、过程管理等方面加以辅助,才能真正达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的最终目的。
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工作方案的制定应总结吸收前人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充分发挥西南科技大学学科优势,增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
培养方案突出机械专业导论、制造科学与工程专题课程群、工程应用类课程、工程训练、企业实践等教育内容,使学生有兴趣、有研究、有实践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逐步地、系统地增长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教学方式方法上,改变以前理论先行的惯例,让实验先行或同步,在理论教学的方法上更加加强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三个学生安排一个校内导师,建立个人培养档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从入试点班开始一直到本科毕业全程跟踪,企业实习阶段安排一个企业导师,结合工程项目和课题进行科研训练,完成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通过自主选课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擅选择专项,确定自己在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将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与专业、职业和就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均纳入成绩考核计算体系;部分保研生可提前修读硕士阶段课程。
2 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运行模式的改革
卓越工程师试点班学生在企业学习所得学分不少于36学分,累计40周。制订三门校企教师联合授课的主题特色课程6学分,顶岗实习16周(获得8学分),在企业制订的选修模块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设置六个工程项目实践模块(设计、制造、控制、材料、过控、工业),每个模块6学分,第七学期进行,授课方式灵活多样,逐步构建由“课堂实验—专业实验课—核心的课程设计(校内或企业都包含)—机械金工专业实训(校内或企业)—专业认识实习(企业内)—机械工程生产实习(企业内)—机械工程毕业设计(校内或企业)”组成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实践教学的运行模式上,我们采用开放型的运行模式,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因材施教,将实践与就业结合起来;并形成局部的企业化运行模式,使学生能够以特定的企业角色在参与企业生产运营中,基于工程项目而学习知识,锻炼实践能力。
3 师资队伍的建设
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师资队伍是关键。进一步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每位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学院选派2~4名青年教师在第7、8学期带队参与企业的联合培养,教师在企业带领学生全程服从企业的作息时间,参与企业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第一线,不断提升自身的工程意识,早日成为“双师”型优秀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并认真做好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和安全管理,以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根据教学大纲,会同企业有关人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企业学习阶段执行具体计划,拟订日程表,提前印发给学生,报教学办备案;企业学习阶段结束前,应与企业导师一起认真做好实习成绩的考核工作,并将全面考核的学习成绩提交教学办。学院给予带队教师全年满工作量的待遇。同等条件下,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公派出国、教改项目申请等方面享有优先权。设置专项奖励,对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涌现的先进个人进行奖励。同时,吸引来自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一起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从而保证实践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素质。
4 加强企业学习过程的管理
在企业培养过程中,指派带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以企业培养环节各部门的主管监督为主,教师的监督为辅。要求学生针对所学每天写工作日志,记录当天的生产实践概况,特别是学习了新的工艺内容,遇到的工程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法等;要求学生每周写出一份报告,对一周的学习进行总结与思考,分别提交给企业部门主管与校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对于重大问题提出参与讨论。
要妥善处理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与学生找工作、报考研究生之间的矛盾,在企业培养中,在保证培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时间安排,如有松有紧,有条不紊地规划和落实企业培养环节的内容,达到企业培养的目标。
5 结语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因素加以思考,加以探索和改革,而且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特色优势以及参与企业的大力配合,和学校多方面的政策、经费的支持,才能达到培养实施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何光的就业协议是在6月9日晚签的,就在他的宿舍。他和三十多名同学一起与南京一家并不存在的商贸公司签了就业协议。这个协议盖完章后当晚就交给了班长,然后交到辅导员那里。
这家商贸公司的“老板”就是何光自己。5月,在学校多次催促上交就业合同后,何光找到一家刻章子的公司,花了130元钱,打算伪造一份就业协议。
尽管刻章子花了130元,但实际上何光还小赚了一笔。每盖一个章,他收了同学10元钱的手续费。
何光是江苏某工科高校的大四学生。2013年春节过后,何光便开始找工作。3月,他在南京一家手机卖场找到了销售的工作。干了一个月后,工资低,不稳定的销售职业让从小在苏南农村长大的何光觉得“活得没有尊严”。4月份何光便开始准备公务员和银行系统的考试,一连考了几次,“一次笔试也没过”击碎了他关于“出人头地”的任何设想。
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的大四学生林楠则直接从网上购买了一份就业协议。5月21日,她在淘宝上买到了一份杭州一家医药销售公司的“就业协议”。
当天晚上,在外实习的林楠,突然接到班长发的飞信:当晚必须交灵活就业合同(与高校毕业生通用的“三方协议”不同,“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合同”明确注明,“此合同仅限于统计毕业生就业情况使用”)。
林楠正在忐忑地琢磨如何造假时,班长告诉林楠,他的协议也是随便找人盖了个章,“学校才不管你去哪里就业,就业协议书上只要有一个红色的公章就可以了,不会调查的”。
林楠明白班长所说的“只要有一个红色的公章”是什么意思。这并不是她大学四年来的第一次造假,曾经的暑假实践报告和实习证明,都是这么弄出来的。
在淘宝上寻找出售“就业协议”的商户,并不困难。林楠很快锁定一家位于杭州市的淘宝网店。该店称,可办理实习证明、就业证明、失业证明等一切与盖章有关的业务。在支付了100元费用后,她成为了一家医药销售公司的客户经理。最终,她的协议被按时交到了班长手里。
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09级毕业生吴叶的就业协议,也是花了一百多元钱买来的。——和林楠相比更省事——就是从学校附近的一家超市买来的。
吴叶去超市买零食,结账的时候,抱着试试的态度问超市老板能不能帮她“签就业协议”。看着她抱着的一堆零食,老板很爽快地为她盖好了章。这一次买零食,一次便解决了三个人的就业。吴叶把自己两个好友的协议,一块央求老板给签了。
并不是所有的超市老板都这么没有商业头脑。开封某高校的大四学生公寓楼下的一家超市老板,已经做“盖章生意”好几年了。公寓里住着六千多大学生。由于平时缴话费业务,他便刻了一枚通信公司的印章,然后以每盖一个章2元钱的价格收取费用。老板透露,在5月底,经他盖过章的“灵活就业协议”就有两百多份。
西安理工大学电气专业的毕业生王林是通过父亲的关系解决就业协议的。考研失利后,他准备再读一年考西安交通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大学四年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工作的事情,因此他将要签协议的事情告诉了家人。王林的父亲曾经是名生意人,很快就帮王林盖了陕西一家知名企业的公章。
四川农业大学09级毕业生李承则是以假“应征入伍”的方法,解决了自己的“就业协议”问题。
2013年6月中旬,李承依然没有找到单位来签三方协议。他便到“大学生应征网上平台”报名,然后打出了两份表格:《应征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和《高校在校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填好后交给学院的负责人,告诉学校自己“解决就业问题了”。
“网上报名填了之后,不需要真的去入伍。不参加体检就行了,学校和部队也不会过问。”李承说。
李承告诉记者,毕业前,班里35个同学,已经签了三方协议的有七八个,读研的也只有四五个,还有两个是假应征入伍的。其他的人最后去向,他并不知情。
被逼造假?
这是这些大学生们四年的最后一次造假。大二的时候,为了拿到5000元钱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家境富裕的王林到民政局伪造了贫困家庭证明;大四上学期,林楠外出打工赚钱,而并未按学校的要求去实习单位实习,伪造了全部的实习日志。
但何光坦言,这一次自己找人刻章造假,也是被学校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从上大学起,每到毕业季,校园就流传着“找不到工作不准毕业答辩”的说法。2013年6月流言成为现实。按照何光所在学校的规定,“如果在6月10日之前还没有签订三方协议,就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何光也想过抗拒,“我就是不交,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真敢不让我毕业?”但是一看到班里三十多人的三方协议都盖好章交了,何光最终选择了忍耐和屈服,“胳膊扭不过大腿,我不能拿自己的前途赌博”。
何光不愿求人,更不愿让家人知道自己上了4年大学“连个饭碗”都没有,最终何光在网上联系了一家刻章公司,“自食其力”。
“没有签署就业协议不能答辩”的学校还包括西南科技大学。有学生告诉记者,学校给毕业论文辅导的老师们都下了任务指标,如果到答辩前,导师名下的学生按人头没有交够已经签订好的三方协议,导师就要被罚款。该校的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董丹告诉记者,她同学的导师就要求:如果没有三方协议,论文和实习报告就无法通过。
王林、林楠、吴叶、李承等人所在的学校则是利用毕业证和学位证来要求学生签订就业协议。
李承告诉记者,三方协议、用人单位接收函、入伍证明,三者有其一,他们的毕业实习学分才能拿到,然后才能修满学分毕业。李承正是以假“入伍证明”的方式取得了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王林、林楠、吴叶所在的学校更是直接,“没有就业协议,就没有毕业证、学位证”。
王林所在学校的石油特招子弟生们更是陷入了无法逾越的死循环。这些石油子弟们到单位报到时必须有毕业证和学位证才能正式签约;而学校的规定是,必须有三方协议才能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所以,这些学生们为了两全其美只能先用一个虚假的协议换回毕业证,然后再改派到实际工作的单位。
学校逼迫大学生就业大面积造假的背后是就业率与招生指标挂钩的管理制度。
给各个就业率低的学校的警示意义是:在2013年青海省的高校招生中,有150个就业率不高的专业将被实行缓招、限招、停招。
2011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2012年11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加强就业状况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把就业状况作为“招生计划制定、质量评估、经费投入、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调整、班子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2013年7月2日,记者分别致电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核实毕业生就业造假。两校招生就业办公室的负责人均予以否认。
“校方没有这样的规定,也有可能个别导师这样要求。”西南科技大学招生办副主任胡小俊说。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郭献强告诉记者,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该校并没有专门要求老师逼迫学生签约,他所在的管理学院也没有明说,“但是我知道有些系说过,必须把三方协议拿回来,不然不给发毕业证。”
郭献强说,每个学校都有个就业率的问题,教育部会统计学校就业率。“就业率低的专业要取消招生资格,所以大家都想把就业率做高。我们学校就业率本来就不高,你再不要求学生做一些就业的协议,那就业率不就更低了吗?”
假就业知多少
并没有具体的数字显示今年的699万毕业生中,到底有多少人签署了假就业协议,但或可从提供假就业协议的商家这里,从侧面窥豹一斑。
在淘宝网上,至今依然有多个出售就业协议盖章的网店,价格从80元到200元不等。记者与其中一家注册地址显示为广州的网店店主取得了联系。在最近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该网店的业务成交量已达到20件。
记者从某高校就业网站上下载了一份明确注明仅限于统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合同》,填好毕业生信息后发给对方。很快,就业合同的信息被逐项填满并且加盖有一家翻译有限公司的公章,单位的注册地址显示为广州市白云区。
为了防止伪造“就业协议”,各个高校的就业协议上均有一栏用人单位的“联系电话”。这一栏要求必须填,以供学校电联核实。而这些出售假就业协议的公司,可谓服务到家。记者以学校就业办老师的身份与合同上留下的人事部门联系人取得联系。报上合同毕业生的姓名和学校后,负责人称该毕业生已到公司上班,“表现很优秀,每个月工资能发三千多块钱”。
做起签协议兼职业务的还有一些劳务派遣公司。这些劳务派遣公司甚至将广告做到了大学校园里。广州富禾劳务派遣公司便是众多兼职签协议的公司之一,这家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村某商务中心的公司自称是一家集人力资源引进开发、劳务派遣、就业实习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单位。该负责人说,该公司成立已有十多年了,和大学生签虚假协议是这两年的事情。如果签协议的话,“单人次的话一份150元钱,人数多的话可以按100元一份”,并且也可以“负责配合学校后续的跟踪抽查”。
经过一轮造假,并未给何光、李楠、王林、吴叶他们带来什么实际的影响。毕业之后,又回到了原点。感觉“没有脸面回家”,何光留在南京郊区的一间阴暗、逼仄的出租屋里,不断地寻找招聘信息;未找到工作的李承回到了家,开心地和同伴们玩着网络游戏;王林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在备考2014年的研究生考试。
篇9
交通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实验、实习等各实践环节对本专业学生来讲都非常重要,作为办学历史不长的学校交通工程专业,不断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社会提供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合格大学毕业生非常重要。学校在长期的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中,积极开展探索与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交通工程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一)交通工程专业特点交通工程涉及到多门相关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交通工程中既有大量深入的定量计算,也有许多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定性分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既有理论分析,也离不开一定的工程经验。交通工程研究过程中,既需要大量的现场外业调查,也有大量的内业数据处理、计算与分析。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既有文字(研究报告)也有专业图纸。
(二)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在交通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交通工程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其重点教学内容是步骤、内容、方法、手段与模型。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难以使学生形成对交通工程的感性认识,难以培养起学生初步的工程概念和交通工程实践操作能力。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立足于交通工程特点,在一系列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模拟、创造工程实践环境,参加实际工程或科研项目,目的是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交通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在工程研究中进行观察、认识、思考、分析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开展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加深对交通工程理论的理解与认识。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以及仿真、模拟的基本方法与手段,掌握工程设计能力,能够在一定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简单交通工程设计,能分析规划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具备较强的工程研究能力。通过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支撑,积极推进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和地位
交通工程学科的实践教学侧重于理论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交通工程学科包含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仅仅记住了概念的解释或只了解基础理论的原理和计算步骤,在交通工程实际中根本无法进行应用。例如:对于日变系数、月变系数、高峰小时系数等一系列概念,不能懂得如何在实际中获取用于计算的交通数据、不懂得如何将这些基本概念用于实际交通现象的评价分析,就不能掌握交通变化规律。又如,只明白交通调查的移动车调查法的方法,但不能应用调查结果的数据应用到道路交通时速、密度分析,就不能对道路交通情况进行评价,对改善交通无法决策。对于这些实际问题的处理,注重实际经验的积累,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起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参与实践,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学懂弄透,才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交通工程专业办学十年来,不断探索学科发展方向,结合近几年学生就业去向统计,80%以上学生在施工单位任职,经过多次培养方案修订,明确了学校交通工程专业划分为二个方向,一是交通土建方向,二是交通设计方向,近几年选修交通土建方向的学生趋多。对交通土建方向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环节体系。在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中,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建立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课程体系。实践和实验教学体系从四个层次划分: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能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创新研究开放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架(图略)
(一)专业基础实验通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及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后,进行的专业基础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如:公路工程地质实习、交通工程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等。
(二)专业技能实验学生在学习部分专业课程后进行的专业技能提高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如:专业生产实习、汽车驾驶与检测实习、道路建筑材料及实验等。
(三)综合设计实验如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四)创新研究、开放实验实验课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强调立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实行教师引导,张杨学生个性,让学生自选实验题目,自己设计实验步骤,查资料,亲自动手,完成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增加了与书本学习的结合,调动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掌握交通工程专业各实验过程,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技能、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强化学生自主研学和个性发展,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交通生产实践与科技发展前沿,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
篇10
1.理论环节较重,应用性教育不足
第一,因为理论学习较多,但专业实践性环节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出校后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空有理论知识,无动手能力,不能很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第二,没有更多符合我国灾情国情、反映我国灾害防治的发展与现实的案例,以供教学参考和利用;第三,目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正在建设中,如何提升我校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特色,又如何创建一套新的依托我校资源又能体现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灾害地质学”课程培养方案,而探究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案正符合教学科研型高校教学特点,既有我校特色又有研究应用价值,并能够反映社会需求的课程培养模式。
2.不注意角色转换,教学效果较差
专业课程教育,教师必须从单纯教育者的角色转化为对学生未来工作的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学生必须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未来职业培养而接受教育者的角色。我们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以前的满堂灌,甚至填鸭式的课堂讲授,而学生采取全盘接受,甚至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课程结束时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考核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真正的工作岗位上会感觉大学学习一无所获。因此,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到“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助于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1.目标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系列以实际科研项目为背景的研究案例,形成一套针对“灾害地质学”课堂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方法。
(2)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贯彻到“灾害地质学”的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开启学生心智,开发创造潜能,从而培养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大学生。
2.内容
(1)“灾害地质学”课程的各栏目的建设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笔记、研究型教学和课程作业,特别是课程资源、答疑讨论、研究性学习、问卷调查等栏目的重点建设。
(2)结合以上各栏目的建设,将具体的科研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推进“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3.主要特色
(1)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理念。
(2)结合具体的科研项目,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环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加认识。
(3)落实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4)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成为专业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4.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进行研究,了解学生向往、期望的课堂教学方式。
(2)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各个环节间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三、实例研究
1.教学基础
(1)已对“灾害地质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究式教学方案设计,在地质工程专业高年级班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反馈教学改革尝试的效果。
(2)笔者长期从事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评估与风险分析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结合具体的科研项目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思路
根据本研究内容的选定,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解决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推进“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流程图。通过探究式教学,本课程可以在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通知等栏目做得会比较全面,从而极大地方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答疑讨论和问卷调查等栏目的建设上,本课程不仅提供了全方位的教学材料,而且对于目前该课程的最新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介绍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学生对于该课程学习的全面了解,包括课程进度、教材选择的难易程度、对于教学在线的使用建议等。
3.教学安排
将“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32课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授课前,4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专家咨询,对“灾害地质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全面设计。第二阶段(授课中,32课时):按所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修正完善设计方案,并通过对参与科研项目的师生进行访谈、调查问卷、问题解决能力检测等方式收集实验效果反馈信息。第三阶段(授课后,2周):在实践—分析—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设计,完善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
四、教学评价与结论
通过该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灾害地质学”中的实践教学,笔者在总结授课效果的过程中发现,本次授课班级共有35名大三学生,其中有16名学生将自己今后的毕业单位设定为地质灾害相关的单位,有10名学生准备继续攻读地质灾害方面的硕士研究生,授课班级85.7%的学生表示收获很大,尤其是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了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这也成为他们今后学习和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灾害地质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效果优良,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的启发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