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17 18:5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征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价格竞争的本质
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可以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种方式。价格竞争是企业为谋求利润最大化,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产品,通过对价格的制定与调整,与竞争对手进行市场竞争的经济行为。由于价格不仅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实现,也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因而,长期以来,价格竞争一直深受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的重视,甚至一谈到价格竞争,有人就会想到依靠低廉的价格争取销路、占领市场、战胜竞争对手,即要打价格战或削价竞争。以家电行业为例,近年来,彩电、微波炉、VCD的市场价格均下降50%以上,这种现象我国经济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国内普遍存在的价格战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内耗式、自残式无序竞争”呢?
从理论上说,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任何交易中,产品的提供者都希望以合适的价格卖出产品,而买方也希望支付一个合理的价格购买产品,但双方对同一产品价值的认知却未必一致,由此导致成交失败的情况也就屡见不鲜。首先,从卖方的角度来说,在制定产品价格时最关心的是补偿产品成本后仍然有利可图。一方面,由于产品成本有个别成本和社会成本之分,企业在定价时,只能以社会平均成本作为主要依据,所以通常一个企业实际定价时,首先考虑的是产品成本,这是企业经济核算盈亏临界点,定价大于成本,企业才可能获利,反之则亏损,再生产过程就难以继续。另一方面,价格竞争又要求企业以较低的价格向市场提品。如何降低产品的价格?减少生产成本就成为必然选择,即通过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通过较高的流通率降低销售成本,进而降低单位产品的价格。这样,企业即使以低于该产业平均价格水平的市场价格进行销售仍可获得超额利润,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价格竞争的胜利。
其次,从买方的角度来看,价格竞争的核心是制订出有“竞争性”的价格。由于现代市场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的,因而“竞争性”价格制订的关键是以产品给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为基础,通过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并适当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和产品成本进行灵活调整。如果不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只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或产品的成本来定价,要么会使企业丧失部分潜在的盈利,要么会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所以,价格竞争不仅仅表现为产品的成本之争,更重要的还表现为能否根据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成本定价。价格竞争表现为产品的成本之争,实质要靠全方位提高生产效率来赢得成本优势。这就要求企业从技术进步、管理科学和组织合理上努力;价格竞争又表现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成本之争,实质说明价格竞争并不等同于残酷的价格战,并不一定要求企业必须降低产品的价格。过去企业定价的常规方法是成本加成法,更多的是考虑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有时虽然考虑消费者需要的不同,但也只是进行粗线条的操作。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后,虽然消费者对价格仍然计较,但是考虑的因素却更加复杂。如对某些消费者而言,去肯德基吃快餐考虑的不是快餐店的制造、销售成本,而是消费者自己认为快餐店能够提供的方便、快捷、卫生等因素,由此决定一个消费者自己认为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价格。所以,企业在定价时完全可以通过产品销售环境的改善,或者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或者借助于品牌、企业形象的良好信誉等增强价格的竞争力。
二、价格竞争的利与弊
从长期发展的观点看,价格竞争是供大于求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为了调整供求平衡,适度、适时的价格竞争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首先,合理适度的价格竞争具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最高效率的作用。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营销活动,由于资源有限、市场有限、机会有限,必须通过竞争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而价格就是社会评判优劣的最重要尺度。价格竞争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竞争形式,其他所有的竞争形式,如品牌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以及技术竞争等等,都只不过是价格竞争的延伸。目前,很多人把“爱多”等家电企业被市场淘汰的原因归结为是家电企业的“价格战”。价格战确实导致很多企业的亏损,但它并不是重要的、也不是唯一的原因。由于我国家电业产量大,重复建设非常严重,加上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退出机制又不完善,这才是导致某些企业不能适应竞争而被市场淘汰的原因。而适时适度的价格竞争不但可以使企业避免陷入经营困境,还可以使产品的价格趋于合理,推动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如格兰仕自进入微波炉行业以来,努力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在5年的时间内把原来2000~3000元一台的普及型微波炉的价格降到500元,最便宜的仅为340元,从而在家电业创造了市场占有率61.43%的优势。
其次,合理适度的价格竞争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创新,从整体上推动经济的发展。受规模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随销售额的增加,企业产品的平均成本会呈下降的趋势。因此,企业要进行价格竞争,就必须关注生产成本,力求通过管理、组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格兰仕发动价格战是由于它采取先进的集约化生产经营管理,扩大产销规模,提高装备档次和管理水平,降低费用和负债率,杜绝回扣,加强自我配套能力,从而使其产品质量稳定,设计结构、制造工艺、外观及性能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质量合格率达100%。
最后,价格竞争可以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通过制定较低的产品价格,降低行业投资价值,可以提高市场进入壁垒,从而维持企业在行业内有利的竞争地位,如果其他企业贸然进入就会面临非常大的经营风险。如可口可乐在进入中国市场以后一直采用低价渗透策略,以占领市场为主,等到百事可乐进入中国市场时,作为市场追随者,在零售价上只好跟随,同时由于市场份额小,还需要做更多的广告促销来吸引消费者,所以百事可乐在进入中国市场十几年后一直没有盈利。我国加入WTO后,更多更先进的外国企业不断进入我国市场。与这些外企相比,我国企业在营销管理、营销手段及方式的运用、技术、品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因而价格竞争就成为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降低价格,压缩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从而保证自己的优势地位。当自己在较大市场份额盈利时,竞争对手由于市场份额少,所以盈利也少,甚至由于规模不经济而无法盈利。
价格竞争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手段之一,但长期的价格竞争对企业而言并没有好处,也不必要。企业是否采取价格竞争,关键取决于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是否有信心,因为价格并不是决定产品销售的唯一因素,营销中的产品促销、分销也同样非常重要,而且长期进行价格竞争,也会使企业面临以下不利的情况:
第一,同质市场上,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主要依据是产品的价格,谁的价格低,消费者就买谁的产品。既然价格关系市场各方面的利益,企业降价时,竞争对手可以立即效仿,不但使企业利润流失,还会造成两败俱伤、恶性循环,不利于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第二,从消费心理来讲,“一分钱一分货”,产品降价,消费者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质疑,不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同时,虽然从理论上讲产品的需求与市场价格是反比关系,但消费者的预期心理,会使其存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效应,降价促销,特别是连续性的降价促销,往往使消费者持币待购,希望价格会进一步下降。2004年车市每隔一个季度就降一次价,而且降价幅度都不小,不但没有刺激需求,反而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这显然与企业降价促销的初衷相悖。
第三,价格竞争需要企业有强大的实力。企业价格竞争的优势主要是成本优势。如果企业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的成本,盲目地降价竞争就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企业的价格竞争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正确运用价格竞争
在一定条件下,价格竞争是必要的。但是,把价格看成决定交易成败的唯一因素,难免会造成价格竞争的泛滥。因而,正确运用价格策略,使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有机结合起来,这才是发挥价格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企业价格策略的实施都有其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通常企业在制定与实施价格策略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竞争态势。竞争态势对价格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有巨大影响,所有企业都受整个竞争态势的影响,企业无论大小都必须考虑动态环境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力量对比,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定价战略。由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分别处于市场领先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市场补缺者四种不同地位,因而从自身所处竞争地位出发,就应实施不同的价格策略。以市场领先者为例,它的目标是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一方面要应对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挑战,另一方面还要防止新进入者的威胁,因而实行战略性定价策略才能实现这一目的。格兰仕就是这种定价战略的典范。格兰仕将经营安全放在第一位,利润放在第二位,通过低价战略,主动降低行业平均毛利率,以降低自己的盈利水平来保护自己安全盈利,这对竞争对手来讲,如果做不到格兰仕的规模肯定面临亏损。由于微波炉市场明显容不下两个格兰仕,所以,这种低价战略取得了预想的成功。
第二,市场供求状况。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自发地起着调解和支配作用。当产品供不应求时,产品价格就会上涨,当产品供过于求时,产品价格就会下跌,使得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又调节供求,这是价格的运动形式。当然在我国由于国家对产品价格进行宏观调控,企业定价不是绝对地受一时一地的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从全局性、长期性的过程来看,产品价格仍然与市场供应成正比,与需求成反比,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供应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而产品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减少,随价格下降而增加。因而企业必须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及时制定或调整价格,以利于供求平衡。同时,按需求的价格弹性程度分类,产品可分为需求弹性较大的产品(如奢侈品)和需求弹性小的产品(如生活必需品)。产品的需求弹性是大还是小,这是考虑能否对该种产品采用降价或提价策略的前提条件。只有需求弹性大的产品,企业才能通过降价销售,增加销售量,增加利润。当产品缺乏价格弹性时,一定幅度的价格下降只能刺激有限的消费需求增加,企业从销售额增长中得到的好处不能弥补降价损失,反而使总利润下降,因而降价促销是不可取的。
第三,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消费者的价格心理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行为,企业制订和实施价格策略时必须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因素。
1、预期心理。这是反映消费者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经济政策、市场产品供求及价格变化趋势的一种预测。如当消费者预测产品是一种涨价趋势,消费者争相购买;相反,持币待购。所谓“买涨不买落”,就是消费者预期心理的作用。
2、认知价值和其他消费心理。认知价值指消费者心理上对产品价值的一种估计和认同,它以消费者的产品知识、后天学习和积累的购物及对市场行情的了解为基础,同时也取决于消费者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常常把产品的价格与内心形成的认知价值相比较,当确认价格合理、物有所值时才会做出购买决策,产生购买行为。同时,由于消费者还存在求新、求异、求名、求便等心理,这些心理又会影响到认知价值。因此,企业定价时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把握消费者认知价值和其他心理,以此制定价格策略。
篇2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 地方财政 竞争
虽然地方财政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形成过度竞争,又会对市场环境形成影响,导致市场竞争秩序变得混乱,反而会对地方经济的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使地方经济能够得到顺利增长,就必须将地方财政竞争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尺度内,由此一来,对市场化改革中的地方财政竞争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找到合理控制地方财政竞争的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当前市场化改革中的地方财政竞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资源分配不合理
近几年来,地方财政的支出变得越来越大,但是收益却变得越来越小,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没有将资源利用在该利用的地方上,而一味的在办公用房、办公用车、办公用具以及其他的一些办公设备上加大投入,资源分配不合理。除此之外,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的各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攀比现象,重复购置办公设备或者是根本不考虑实际的办公需要,只一味的追求高标准、高性能的办公配置,进而导致资金的超编、超标使用,因此出现了地方财政竞争失衡,秩序混乱的问题。
(二)地方政府,影响了地方财政竞争的正常秩序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数量大大增加,但是却远远满足不了地方发展和政府的财政支出需要,因此,为了能够大量吸引外资,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常常会违反我国的税收规定,滥用税收优惠政策,这就会导致我国税收大量流失,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在征用农耕地的时候,为了能够节省政府的开支,地方政府常常会违规进行征地,完全不顾当地农民的利益,进而对当地农民的生活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让当地农民的心中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对政府的印象也变得越来越恶劣,容易形成隐患威胁着社会的稳定。
(三)在竞争中存在地方保护
在地方财政竞争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能够进一步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财政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会存在一些地方保护等现象。比如,当地政府会通过一些政策对当地的企业进行限制,要求当地的单位要优先购买当地企业的产品,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期时间内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1]。但是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看,却会形成一种固步自封的情况,当地的产品和技术传不出去,外面的好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也传不进来,这就会导致地方单位和企业只能够依靠当地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发展,可地方的资源和力量毕竟有限,因而会对地方单位和企业的发展形成制约,不仅不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还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限制,得不偿失。
二、解决市场化改革中的地方财政竞争中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财务分配管理制度
当前,在市场化改革中,对于我国地方财政竞争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健全的财务分配管理制度,为地方政府的财务分配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办事准则。首先,要将包括国家补贴和地方自由收益在内的所有资产统一交给政府财务部门进行集中式管理,明确每一分钱的最终用途,坚决杜绝腐败贪污以及中饱私囊的事情的发生。除此之外,要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部门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尤其要对政府各部门的办公用品的配置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予以解决,而如果是发现等问题,则要彻查到底,坚决不留情面,事态严重的,直接移交公安机关,以此来对地方政府部门和官员形成约束。
(二)对地方政府的权利进行约束
地方政府只是国家权利机构的一个分支,而不是所谓的土皇帝,不能随意的对国家政策进行更改,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避免该情况的出现,要对地方政府的权利进行约束。首先,固定地方政府没有擅自对国家纳税政策进行更改的权利,即使要吸引外资,也要在上级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其次,对当地政府的行政执法权进行约束,比如,规定地方政府没有肆意征用农耕地的权利,保障农民等弱势全体的利益,以维护社会稳定。
(三)提高政府对地方财政竞争的正确认识
想要对地方财政竞争的力度进行有效控制,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地方政府的对地方财政竞争的正确认识,全面杜绝地方保护等问题的出现,以避免因为政府的错误决定而形成固步自封的困局,对地方经济的增长形成影响。其次,要建立监管机构,对地方政府的行政决策进行监管,如果发现地方政府在决策上出现失误或者是错误,监管机构要及时予以纠正,并监督政府对其进行更改,而如果地方政府不服从监督管理,一意孤行滥用权利,则监督机构要将该情况及时上报,经由上方进行解决。
三、结束语
虽然地方财政竞争能够有效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在合理竞争的前提下。因此,政府应该对地方财政竞争进行合理约束,并尽快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保证其不会扰乱市场秩序,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篇3
教育的私人成本指接受教育的学生,其个人或家庭所投入到教育中去的资源的价值,包括学杂费、生活差距费(学生因上学而多支付的吃住、交通等费用)及这部分费用投入后所放弃的资本收益;学生达到法定年龄以后因接受教育未能就业所放弃的劳动收入等。
教育经济学对教育收益的研究始终没有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教育收益的识别问题。人们很难判断个人或社会所获得的各种收益哪些是教育带来,哪些是禀赋、背景和经历等因素造成的。二是教育收益的衡量问题。教育经济学目前只能以统计为基础衡量教育在货币收入方面的收益,但是,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的社会背景、经历、禀赋等因素是分开的。根据教育收益研究的现状,我们在对教育收益进行评价与研究时,应竭力避免上述分析中存在的问题。(1)采用整体分析方法识别教育收益。评价某一层次教育的收益,一个有效方法是和低一层次的教育相比较。(2)构建多维框架衡量教育收益。对于教育的私人经济收益统计,相对简单,可以利用统计的手段,统计出接受教育群体的平均收入与低一层次的受教育群体的平均收入,两者相差即可视为教育的个人收益。
对于教育私人成本的计算,我们调查了江苏省某学院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的学生人均直接费用,由于该学院培养的学生为三年制专科学生,因此,这三年的生均费用的总和可视为该校学生接受教育的平均总费用。我们所调查的生均费用主要包括学费、书本费、住宿费、生活差距费(除住宿费外,下同),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对于应从私人成本中扣除的奖、助学金,我们也在表中注明了。表中各项,学费、书本费、住宿费和奖、助学金从该校有关部门直接调查,而生活差距费则通过对三个年级的学生问卷调查得出。
关于上学所放弃的劳动性收入,我们利用了课题组调查数据(2004年)中的高中刚毕业、工龄未满三年的江苏就业人员的收入数据(平均每人每年的年收入为10836.54元),这一数据我们视为每生每年因上学所放弃的劳动收入。这样,教育的私人成本,三年分别为:第一年为16933.44元,第二年为16894.24元,第三年为16961.04元,贴现后分别为:16400.47元,15583.70元,14901.30元(表2),这样,三年教育的私人总成本现值为47885.47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贴现值的时候,我们按银行以一般商业贷款和存款利率(一年期)的平均值计算,同时,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等,由于是学年初一次纳,对学费贴现时按学年初价值,奖、助学金、所放弃的收入为学年末获得,贴现时按学生年末价值,而其他生活差距费为一年内均匀支出,为计算简便起见,贴现时按学年中价值。
该学院学生因接受教育所获得的收益,在理论上应该是该校学生毕业后就业所获得的平均收入减去他们如果没有进入该校学习而就业所能获得的收入。无疑,这样的计算无法进行。我们可以通过替代的方法来对该校学生因接受教育而多获得的收入进行近似估计。在进行近似估计时,我们利用了课题组的调查数据,对江苏省高职专科就业人口的平均劳动收入和江苏省高中学历就业人口的平均收入作了统计比较。统计的结果是,高职专科的工资性年收入平均为20451.58,高中样本总体的工资性年平均收入为16300.98,两者相差4150.60元,我们可以将这个值近似看作因接受专科教育所获得的年收入。为了计算的方便,我们假定,各层次受教育群体未来的年实际收入增长率都为零。这样,接受高职专科教育的毕业生在今后每年的收入增长的贴现值都为4150.60元。由于高职专科毕业时,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1岁,如果高职专科学生毕业后即就业,并在60岁时退休,那么,我们可以假定高职专科毕业后工作时间为39年,这样,由于接受高职专科教育所增加的总收入现值就是4150.60×39=161873.40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是在假设高职专科劳动力群体和高中学历劳动力群体的就业率均为100%的情况下所作出的推算。但现实的情况是,他们的就业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并且,一般来说,接受高职专科教育的劳动力群体,其就业率要高于高中学历的劳动力群体。考虑这一情况,我们在对两种类型的劳动力群体的平均收入差距进行推算时,还要做一定的调整。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普通高中就业率为89.61%,专科、高职就业率94.84%,这样,这两种类型的劳动力群体的收入差距就应为(20451.58×94.84%-16300.98×89.61%)×39=4788.97×39=186769.77元。从整个劳动力市场来看,这一数据可以看作由于接受高职专科教育所增加的总收入现值。
篇4
价格竞争应量力而行
价格竞争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所谓价格竞争是指产品的生产者为改善产品的交易条件和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而单纯以降价让利为手段的竞争。其表现形式:第一,出卖者之间的竞争。同一种商品有许多不同的出卖者,谁能以最便宜的价格出售同一质量的商品,谁就能把其他的出卖者排挤出市。这样的竞争通常会不断地降低他们所提供商品的价格。第二,购买者之间的竞争。这样的竞争提高着他们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这通常是卖方市场的情况,不是本文所研究的范畴。第三,购买者和出卖者之间的价格竞争,也就是供求双方的讨价还价。这种竞争的结果将依据竞争双方的对比关系来决定。由此可见,价格竞争就是降价的竞争,但其最低界限应是产品的变动成本。笔者认为价格竞争的核心就是企业的成本领先策略。
价格竞争的制约条件
第一,在完全竞争的定价环境中,众多的企业只能接受由市场总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价格,而不能自由定价。第二,在垄断竞争的定价环境中,由于企业拥有各自存在差异的产品,因而能够强有力地制定自己产品的价格。第三,在寡头垄断竞争的定价环境中,由少数几家寡头企业控制市场价格。产品价格将由他们协商定出,众多的中小企业只能跟随订价。第四,在纯粹垄断(即独家经营)的订价环境中,从理论上说,企业可以随意订价,但往往要受政府管制和企业订价目标的制约。由此可见,价格竞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是一种越来越受到制约的竞争方式。
价格竞争的弊病
首先,价格竞争使商品的利润率大大降低,要实现同额利润,对销售额的要求相当高。其次,价格竞争是竞争对手易于仿效的一种竞争方式,很容易招致竞争对手以牙还牙的报复,导致两败俱伤或多败俱伤,最终不能提高经济效益。再次,定价太低,往往迫使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以致失去买主,损害企业形象。第四,价格竞争往往使资金力量雄厚的大企业能占领先机,而资金短缺的小企业将蒙受更多的损失。
市场环境的变化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价格竞争的不利方面,对于价格竞争策略的使用越来越谨慎,而非价格竞争逐渐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流。
非价格竞争势在必行
非价格竞争的含义及核心
关于非价格竞争的准确定义,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笔者认为非价格竞争是指在产品的价格以外或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借助于产品有形和无形差异、销售服务、广告宣传及其它推销手段等非价格形式销售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竞争形式。
非价格竞争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方式。同价格竞争相比非价格竞争所涉及的方面更为广泛,层次更为深入,对生产者的技术、知识、信息及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非价格竞争强调在除了价格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包括商品的特色、品牌、包装、服务、促销、渠道等)上做文章,所以,笔者认为非价格竞争的核心为差异化竞争。差异化所追求的“差异”是产品的“不完全替代性”,即在产品功能、品牌、服务、包装等方面,也就是说企业为顾客所提供的是竞争对手不可替代的。
豪泰林(Hotelling)模型
我们用豪泰林模型来说明一下差异化和价格竞争之间的关系:假设消费者以密度1均匀分布在长度为1的区间,互相竞争的两家企业分别位于区间两端,即企业1位于x=0,企业2于x=1;企业产品同质且具有相同的不变边际成本c,以线性运输费用表示企业产品的差异(这意味着单位距离运费t越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也越大);每个消费者具有0或1个产品需求,且市场完全被覆盖。对于位于0和1之间s的消费者而言,如果P1+ts=P2+t(1-s)。则两个企业的产品对于他是相同的。如此,两个企业的需求分别是D1(P1,P2)=∫60f(s)ds=s=(P2-P1+t)/2t,D2(P1,P2)=1-s=(P1-P2+t)2t;利润为∏I(Pi,Pj)=(Pi-c)(Pj-Pi+t)/2t。则企业I的最大化一阶条件为:Pj+c+t-2Pi=0,由此可得两企业的价格P1=P2=c+t;利润∏1=∏2=t/s。可以看出,企业间产品差异化程度加大(即t增加)可以增加彼此的价格和利润,缓解价格竞争的程度,反之则反是。极端情况,如果产品无任何差异,企业就按边际成本定价并得到零利润或负利润(考虑到固定成本)。因此,差异化是缓解企业间价格竞争、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非价格竞争的动力因素分析
第一,从市场环境看,经济、技术的发展,为非价格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稳步增长,广大居民对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将逐渐降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更有效地从商品自身构造方面区别于竞争对手,消费者也有了能够更加个性化地选择所需商品的机会。
第二,在现代市场中,控制市场的力量已由供给者逐步转向消费者,大众市场逐渐重组、分化而呈现差异化、个性化市场特征,均质化商品逐步让位与差异化商品。实践证明,如果企业不适时地把以量取胜和过分追求成本领先的价格竞争策略转化为追求产品差异化的非价格竞争策略,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这已不是理论上的推演,而是我们经济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
第三,现代市场的价格竞争由于供给能力大、涉及范围广而日益成为对企业极具破坏力的残酷竞争,价格竞争危险而消极的后果使企业寻求新的市场竞争手段和途径。
非价格竞争策略组合
笔者认为非价格竞争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来展开:
实施核心产品差异化策略
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产品,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产品所提供的实际利益和效用,即核心产品。在消费者不断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不同的消费者在质量、功能等产品的核心方面必然有不同的要求。当然,产品差异化策略不是在各行各业、各个时候都适用的。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市场细分,选定目标市场,这是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前提。其次,根据选定的目标市场,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作好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工作,这是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占领市场、面对消费者并成功吸引消费者的基础。第三,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树立独特的产品品牌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某些技术或消费者需求已经定型的产业,其产品的核心功能差别几乎为零。企业或其产品要树立自身的特色以区别竞争对手,可行而有效的策略是树立独特产品品牌。
对于已有品牌优势的企业,一方面要设法保持优势,另一方面在不破坏现有品牌优势和品牌评价格局的前提下力争增加新的竞争优势。
对于品牌在市场上占劣势的企业,首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突破消费者已有的品牌信念。让消费者相信自己的产品是一流的甚至更好。由于知名品牌的树立并非一朝一夕,所以要与之争雄,在资金投入和时间方面要有准备,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技巧。其次,继续强化和沉淀这种品牌印象,使它稳定下来。当然让消费者相信自己品牌的产品除了性能与知名品牌一样,还有别的优点值得他们购买等也很重要。
为产品做好“嫁衣”
产品包装好比新娘的嫁衣,好的包装能够使产品更加吸引消费者,它是企业营销活动中真正的“终端”,因为它是厂商与消费者“面对面接触”的地方,是能诱发消费者“掏钱”的地方。只有产品的包装运用到位,产品才能成功。实施合理的产品包装策略应注意:第一,把握改变包装形状的要点。企业如要改变原包装,必须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使用习惯,避免与之发生冲突,还要注意消费者的视线习惯,让消费者认同而不反感和拒绝。第二,企业应根据营销目标和市场营销风险决定使用家族性包装还是单独包装。第三,采用组合包装。组合包装可使顾客购买系列产品时,尽量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同时也适应顾客以馈赠为目的的购买。第四,采用多用途包装。多用途包装既可使包装物在产品消费或进入使用后另作他用,也可使包装发挥长期广告的作用,让顾客产生价格相对便宜而愿意购买的动机。
增强服务意识
首先,服务是现代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对消费者来说,购买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在产品实体方面所获得的利益(或效用)都大体一致,能够体现购买到产品差异的只能是产品的销售服务。其次,服务是全面、深入履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有效方式之一。由于产品实体本身所具有的营销功能逐渐下降,而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附加利益已上升到重要的营销地位。因而提供服务的多少及质量高低,成为消费者感受营销者提供的产品实体质量的重要指标。第三,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可以使企业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那些积极寻求顾客反馈信息的企业,发现他们与消费者的密切接触能够为其提供巨大数量的市场信息,并使其增加利润。第四,服务可增加产品的价值。一般而言,提高产品的服务功能能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服务具有使自己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差异化和增加产品的价值的功能。第五,服务营销的提出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组织变革。企业内部应建立起与生产、销售等并列的独立的为顾客服务的组织。在服务作为一个新的“P”提出以后、服务观念应贯彻到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之中,贯彻到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也应运用到产品的生命周期策略中。
优化产品分销渠道
篇5
5个月的胎儿腹围平均值为14.80士l.89cm,胎儿从头到臀长约有16.5cm。
孕5个月的胎宝宝在子宫里怡然自得,此时胎儿的头已占全身长的1/3,耳朵的入口张开,牙床开始形成,头发、眉毛齐备。手指脚趾长出指甲,并呈现出隆起,胎宝宝还会用口舔尝吸吮拇指。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目前,国内同城递送的主要产品分别为:单证照类业务、重点行业类业务、商务类(或民用类)业务、个性化增值类业务。特别是配送类业务的附加内容比较多,延伸范围比较广,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仓储、配送、代收货款等服务。不少同城配送公司还学习全网快递企业推出了“当日达”“次日达”“限时达”等特色服务,成为越来越多同城零售企业的首选。未来,同城递送业务中最大的个性化潜力业务的增值将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焦点。其制胜的关键词为“个性化”,即回归快递业本质,从客户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在同质化服务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增加服务本身的含金量和鲜明的特色,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继而在满意度的提高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伴随着电商业务模式的转变,云仓和区域仓、成配仓的大量使用,同城配送业务占比将会不断提升。如果这一发展趋势加快,或将引起快递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目前的同城递送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新进入者容易,操作难度小,利润空间大,成为各相关企业群雄逐鹿、争相竞逐的一片蓝海。
同城快递发展之趋势
同城递送业务的爆发,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必然。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化物流”正在倒逼传统物流变革。所谓社会化物流就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创全新的智能化配送,整合社会闲散人力资源,信息化对接客户需求,对发件人所处区域内的配送人员进行有效的调度,配送人员可以更加便捷地选择离自己最近的订单,及时、精准地为客户提供配送等服务。同城社会化物流不仅可以节约运输成本,还可以减少临时仓储环节,使快件送达周期更短。
二、阿里和京东在长线物流布局上给了这些本地化物流企业发展空间。与其说阿里和京东在布局物流网,还不如说是在各自的地盘上建立大而全的“电商生态”。众所周知,物流的闭环是一个极其繁琐的工程,从“订单收件干线运输中转干线运输派件”等各个环节的打通需要不少时日,而这恰好给了一些“小而美”“精而专”的递送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三、服务战的蓝海空间的形成。服务的同质化只会将同城快递企业打入价格战的死循环,在目前行业进入门槛低、成本逐年提高、利润紧缩的现状下,谁能抓住用户的核心诉求点、谁能提供差异化的快递服务,谁就能够在“红海”中开辟一片“蓝海”。如提供差异化产品(在规定时间内送货、按小时送、夜间送等)、解决差异化送达地点(与便利店、小区物业合作,设立代收快递服务点)、提供高效的便捷服务(结算方式灵活、送货进度可卫星定位查询)等。与此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快递企业利用城市公交系统实现同城配送,同时也要求公共交通企业在保证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开辟新的业务领域,与相关物流企业构建协同运作的模式,在保障社会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利益。企业也可引进战略投资者,单独成立第三方物流,利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同城配送,其他中小物流企业同时可以把同城配送部分环节的业务外包给公交企业,切实减轻自身的成本压力。
四、新兴模式降低成本。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社会运力的共享用车模式为快递流通业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思路,一个整合社会闲散运力、按体积计费、通过智能路由实现多点取送的物流模式逐渐形成。移动智能路由的规划能满足实时上货与卸货、多取多送的客户需求,较为灵活,让某些中小型商户可以彻底取消仓储,实现柔性配送;实现交易闭环,标准化所有服务。新兴的一些同城快递模式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配送问题,如时下受到年轻人追捧的O2O众包模式,用户可以通过下载APP快递客户端应用软件,在软件中指定取货时间与到货时间,便可以在家里安心等到快递员上门取货,并在自己指定的精确时间内送达。这种模式在人人快递和闪送公司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方面使得同城快递更加高效、方便。另一方面,快递公司一般为当日送达,不需要做仓储保管,更不需要雇佣固定的快递员,只要通过快递企业信用体系认证,在发出服务需求的寄件人周围1公里内,都可以送货。据最新数据显示,人人快递有500万兼职人员,不需要其支付任何基本待遇。当然人人快递和闪送在提升快递速度和降低自身成本方面成绩斐然,但同时也存在着快递员不专业、收递物品难以验视、缺乏真实的反向追溯体系等可能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问题。
五、客户需求的增多,同城递送企业必将快速发展。首先,随着购物习惯的逐步养成,人们对物流时间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客户对“极速达”和“限时送”有着较高的期待,大都希望在下单后迅速获得商品,满足自身的需求。其次,同城递送业务通过专业细分可以在同城内递送被传统快递行业拒之门外的商品,如液体、绿植、部分易碎品、部分电子产品、部分大件物品,甚至宠物都可以通过同城寄递服务来解决。第三,同城快递免去了邮件的中转环节,均为直接送达,有效降低了邮件在中转搬运中损坏的概率。最后,同城递送可以通过个性化服务保持自己的利润率高于普通快递企业。
另外,目前,同城快递以电商业务为主的中小企业虽在各自所辖区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京东物流、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均已在全国初步形成网络状体系,随着这些大型电商的同城快递服务逐步壮大,未来将会和当地中小型同城快递企业抢食份额。这股力量目前初显端倪,若日后形成规模,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战。
未来的出路是联盟
中小民营快递可以采用与大型民营快递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式运营。以“宅急送”为例,“宅急送”在部分快递业务量较小的城市,不自建网点,而是通过与当地小型的快递企业合作,形成外网营业点。外网网点不仅可以收取“宅急送”的派送费,同时还可以利用“宅急送”快递配送的网络优势揽货并搭乘“宅急送”的物流班车。通过这样的方式,“宅急送”既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又不影响资金周转。
联盟对规模较小的快递企业来说,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业务,获得更多客户、资金,还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中继续生存和发展,既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又节省了社会资源,优化了资源配置。通过同城快递的配送联盟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一、可以互补现有的快递企业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又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共同应对其他大型快递企业的挑战。
二、同城递送企业可以利用联盟成员的网点来扩大自身的市场范围,传播自身品牌,建立良好的市场和消费者口碑,做到在合作中求生存,在发展中求成长。中小同城递送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企业新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从而改善和优化自身的服务,激活和拓展同城快递业务,同时增强开发细分市场的潜能。
三、同城递送企业间可以通过行业资讯和信息的有效交换等方式,掌握新兴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例如“互联网+”“物联网+”等,实现快递服务创新和技术范式的转换与革新,加快开发出新的产品或服务,推动快递服务与新的媒介技术深度融合,从而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在平台化的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机器人等新技术的驱动下,同城配送服务体系朝着一个稳定、精准而优质的方向快速前进。
篇7
【关键词】 审计市场分割;降价竞争;良性市场;利益最大化
一、引言
中国的经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制度背景有其特殊性,政府对市场采取更多的干预措施。审计存在于这种制度背景的市场中,审计市场是专业服务市场的一部分,也存在市场分割。有些市场分割是自然因素形成的,如交通等,而有些市场分割则是人为因素形成的,如地方保护形成的市场分割。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自然因素导致市场分割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各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导致的人为市场分割。
审计的本质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为鉴证对象信息的合法和公允提供合理保证。同时审计是有偿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也是盈利机构。在存在分割的审计市场中,事务所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审计市场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二、审计市场分割
(一)中国审计市场的特点
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了维护股东的利益,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受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计,以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缓解问题,这是审计最原始的需求动因。在中国,市场化体制不健全,为了维护股东、债权人等众多相关者的利益,政府监管市场要求企业进行年报审计、工商年检、专项审计、验资等活动。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审计是一项耗费企业资源的活动。但是企业存在于市场上就是要受到政府监管,所以又不得不耗费这项资源。大多数企业正是由于政府的强制产生对审计的需求,而不是向市场传递信息。
审计质量又具有不易直接观察的特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报告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因此,导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审计报告是为了敷衍政府等监管部门,借助审计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以获得政府的认可,进而得到相关经济利益。例如:政府制定规则,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都要在第二年的4月30日之前公布上一年的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上市公司想要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本,就得要遵守规则。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获得税收优惠,需要事务所进行高新技术专项认定审计,没有经过相关认定审计就没有税收优惠。这些导致审计的需求方可能更在乎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或者是审计收费,而不是审计质量。
(二)审计市场分割的研究
余玉苗(2001)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市场并不是充分竞争的,而是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被严重地分割着。夏立军(2004)也指出大量的上市公司选择了本地的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发现在样本期间的IPO 审计市场上,存在着对管制便利、事务所规模和事务所地缘关系的需求,却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并且在我国转型经济中,政府管制对IPO 公司选择事务所具有重要影响。郑丽(2009)列举了审计市场分割的表现形式:政府以“红头文件”的方式指定选择本地事务所、审计招投标中对本地事务所加以照顾、“打招呼”等非正式的无形限制、包庇本地事务所的违规行为。根据中国证监会首会办公布的《谁审计中国证券市场――2002 年证券期货相关审计市场分析》:2002年80%以上的事务所是在本地或周边地区承揽业务,异地客户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比大于本地客户。本文统计2008年沪深两市公布的数据,剔除一些数据不全的公司,在1 339家上市公司中也发现将近75%的公司选择本地事务所审计。
(三)审计市场分割的原因
在审计市场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监管者,政府扮演的监管者的角色不独立。一方面由于我国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多为中小所,各所的审计质量良莠不齐,国家、政府制定各种规定、政策介入审计市场,对某类审计设立进入门槛,从业务的角度对审计市场分割;另一方面,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考虑,地方政府也过多介入审计市场。当地政府与当地企业间有复杂的经济、政治关系,当地的经济需要当地的企业来拉动,经济发展得好也是政府绩效考核的指标;事务所发展得好带来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等好处。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当地政府更倾向于“保护”本地的事务所。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更熟悉本地事务所,并且如果聘请异地事务所审计,将会支付额外的差旅费等,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企业也更愿意聘请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公司的审计,本来审计费用就不高,再加上聘请异地事务所的差旅费,审计成本就会很高,加重企业的负担。
三、降价竞争
价格反映了供需双方的博弈均衡。我国的审计市场分散、进入壁垒低,会计师事务所呈现数量较多、规模小、地域分布较广等特点,审计市场存在过度竞争。而通常企业间的竞争很容易导致打价格战,事务所很难获得超额的利益补偿。为了规范审计市场收费,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从2002年开始披露审计费用。耿建新,郑聪,赵玮,冯惠江(2009)指出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由国家各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而对于国内的事务所而言,通常还要在此基础上打折,总体收费偏低。王玉梅,祁会萍(2007)指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环境不佳,不正当价格竞争现象严重,尤其是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相互压价、同行诋毁、争抢客户现象时有发生,并且我国审计市场的需求产生于政府的强制性需求,降价对于企业而言更具有直接的吸引力。
四、审计市场分割与降价竞争的关系
冯均科,郭梦岚(2010)指出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制度缺失和监管的不足,违规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决定审计定价时往往偏重于保留或争取客户,而忽视相关的风险因素。政府监管不足,审计风险降低,事务所更偏重保留或争取客户,降价竞争。李清丽(2007)得出结论:在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的状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在异地执业时存在价格折扣。当存在审计市场分割时,事务所异地执业降价竞争激烈。由于当地政府的保护和企业对审计成本的考虑,本地企业更多选择本地事务所审计,为异地事务所的进入设置了障碍,异地事务所就采取降价竞争的手段争取客户,异地事务所与本地事务所展开激烈竞争。近年来,事务所为了扩大规模,纷纷在各地建立分所,直接参与到当地审计市场的竞争中。
本地事务所相对于异地事务所而言,在价格竞争上略具优势,但是就当地审计的子市场而言,还是存在很多审计质量良莠不齐的事务所,竞争激烈,政府和企业审计还是有很多事务所可以选择。政府每年除要求年报审计以外,还要求开展很多的专项审计,比如所得税审计、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高新技术认定审计等。政府为了保证审计质量,还会稍微考虑一下事务所的质量,比如事务所的规模、相应的资质等,当地事务所努力使自己的条件符合规定,竞争进入划定的圈内,部分事务所进入候选名单,获得相应的审计资格。由于是出于政府监管的要求,审计风险较低,客户更关注审计的价格,为了争取客户,只有采取降价竞争的策略。对于从政府那里取得相应审计资格的事务所,更偏重争取客户,有资格的事务所甚至通过转让资格来剥削没有资格却仍然想分一杯羹的事务所。对于地域上产生分割出来的本地市场而言,政府又从业务上将审计市场分割,进入门槛的事务所获得政府认可,审计风险低,内部降价竞争严重。
对于非上市的国有企业,近年来常采用审计招标的形式根据价格的高低来选择事务所。曹婷(2007)认为审计招投标制导致审计市场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审计质量下降等问题。为了弥补没有考虑审计质量的缺陷,有的招标单位会设置一些进入条件,其实这也是审计市场分割的一种,各事务所会想方设法来满足这些条件进入门槛,一旦进入这个分割市场的内部,竞争也很激烈。委托人可能不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状况,是否中标就根据价格来判断,价低者中标。刘胜良(2009)指出,近年来指定审计或变相指定审计的情况不断出现。单位设置不合理的条件和门槛,进行不规范的比选、审计招标,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迎合招标人的要求,降低审计收费参与审计投标,招投标导致的市场分割也使得降价竞争越严重。会计师事务所是盈利性质的企业,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要有利润事务所才会承接业务,那就只有根据审计收费来控制成本,减少审计程序,导致审计质量低下。对于这类审计,政府是审计的需求者也是审计费用的支付者,如果国家没有要求这项审计,事务所根本就不能获得这项收入。因此,政府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就整个审计而言,由于本地政府的保护和企业出于审计成本的考虑,产生了地域市场分割,但异地事务所通过降价竞争的方式还是能争取部分业务,或者通过建立分所的形式使得事务所本地化。对由于政府监管产生的不同业务市场分割,进入门槛的事务所也不得不迎合要求,降低审计收费,市场分割使得降价竞争严重。
五、结论
不合理的市场分割,导致降价竞争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质量降低。由于地域导致的市场分割,有异地事务所降价进入竞争的威胁;对于不同业务产生的市场分割,同样也有很多事务所竞争,并且进入被分割市场的事务所拥有的条件、保护等类似,出于政府监管对审计的需求,企业更关心价格,降价竞争也同样激烈。市场分割使得降价竞争严重,其根本原因是审计市场进入壁垒低,存在众多良莠不齐的事务所。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却监管乏力,政府在市场上充当多个角色存在冲突,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健全规范的审计市场体制,降低审计市场分割,让事务所只有在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做审计时才有利可图,维护相关者的利益,使审计市场进入一个良性竞争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各方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余玉苗.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初步分析[J] .经济评论,2001(3):120-122.
[2] 朱,夏立军, 陈信元. 转型经济中审计市场的需求研究[J].审计研究,2005(5):53-62.
[3] 李爽,吴溪.审计失败与债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2):28-36.
[4] 郑丽.中国审计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 郭梦岚.我国审计定价研究述评[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1):34-39.
[6] 耿建新,郑聪 ,赵玮,等.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地区差异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4):39-42.
[7] 曹婷.“审计招投标制度”一把刺向审计市场的双刃剑――基于经济学的分析[J].山东商业会计,2007(4):45-48.
[8] 王玉梅,祁会萍.对审计收费中价格竞争现象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2):64.
[9] 冯均科,李清丽.基于审计风险的区域化审计定价的研究[ J ].当代经济科学,2007(1):115-128.
篇8
一、我国目前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利率市场存在着双轨制
从2011年开始,我国利率市场化出现了重大变化,即信贷市场中利率出现了“双轨”。这不仅体现为银行存贷款利率与民间融资利率之间的双轨,而且还体现为银行存款利率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双轨。
1、银行存贷款利率与民间融资利率之间的双轨
民间融资利率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已经成为市场化常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按照银行1—3年中长期贷款6.65%的年利率计算,民间借贷的最高年息应为26.6%。然而,在一些地方民间融资中,甚至存在月息高达6分的现象,相当于年化利率高达72%。民间借贷利率超过法定最高值是一种常态。
2、银行存款利率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双轨
2011年至今,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仅为3个月的3.1%到一年的3.5%,而同期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多集中在3%—5%(占比53.29%)和5%—8%(占比29.04%)区间。即使因存在失控风险而被监管层所关注,叫停六类理财产品、扩展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清理银行“资产池”等一系列组合监管措施出台后,仍有59款收益率高达8%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统计发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同期存款收益率,均为其1—2倍。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在与银行存款利率分道扬镳的同时,却一步步趋近于具有明显市场化特征的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两者并轨迹象明显,开始共享一条收益率曲线。以上表明体制内银行理财产品受市场利率的影响明显,货币市场结构正在出现新的变化,利率市场化正在深化。
(二)没有形成市场化的基准利率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上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ibor)、国债利率、定期存款利率等都在利率产品定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受到货币市场交易规模、交易主体数量的限制,央行努力培育的Shibor仍然不能承担利率市场化的基准利率。
(三)商业银行还未作好利率市场化的准备
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银行业70%以上的利润来自巨大的存贷款利息差,这使得商业银行资金运作过程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较弱,利率无法准确反映贷款的价格。利率市场化,也就是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必然产生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使其利差收入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银行运营成本增加、收益降低。同时,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定价能力、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主要任务和配套措施
(一)利率市场化的目标
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体目标
逐步形成由市场供求决定市场基准利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市场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依据基准利率进行利率市场化定价的利率体系,从而实现既定货币政策下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目标
(1)2013—2015年,逐步提高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各种金融产品定价中的基准作用;进一步取消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和放宽存款利率浮动利率上限,2013年取消贷款利率下限,2015年实现存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0%,压缩金融机构存贷差,促进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在债券市场中推进银行资产证券化,形成有效的银行市场长期收益曲线,理顺利率结构和利率期限结构。
(2)2015—2017年,逐步取消存款利率控制,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基准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存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定价。
(二)利率市场化的主要任务
1、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积累改革经验
利率市场化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改革,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保持可控性是重要前提。可控的试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照金融机构的分类开展试点。试点对象可以选取一些内部治理比较好的中小商业银行,对其较快放开存贷款利率。另一种方式是按照存贷款种类来进行试点。较快放开部分影响相对较小的存贷款品种,根据市场反应效果,调整政策选择,这种试点局限于整个银行系统的局部。在试点过程中出现一些超出预想的问题,由于大型银行保持稳定,可以及时进行政策调整,而不会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2、完善基准利率形成机制
基准利率是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随着央行《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基本确定了未来Shibor基准利率地位。进一步完善Shibor形成机制,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从合格的金融机构中遴选自我约束较强、信誉较好的金融机构参与日常报价,扩大报价机构覆盖面,提高报价的精确性;推出中长期产品,完善产品的期限结构;提高报价金融机构的自律意识,发挥其在产品定价中的优势,合理依据资金成本、市场风险以及政策预期等因素合理报价;加强行业内部以及与中央银行的沟通交流,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对利率市场化的宏观经济基础、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进行评估,为推进基准利率的有效形成创造条件;政府监管机构加强对报价行为的监管,提高基准利率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最终建立基准利率的科学报价和定价机制。
3、完善利率传导机制
完善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主要任务是,在不断提高基准利率市场导向作用的基础上,首先要促进货币市场中Shibor与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市场等之间的连动,为基准利率发挥基础性引导作用创造更加宽广的条件;其次,以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指导并不断完善已经市场化的利率产品定价机制,指导短期融资券以基准利率为信用融资的定价基准,完善其利率形成机制;指导商业银行以基准利率为基准,完善其同业存款和协议存款利率形成机制;鼓励政策性银行以基准利率为基准完善金融债券利率形成机制。再次要大力发展国债、企业债券等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在融资市场中的比重,加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的竞争。大量资金以理财产品等的方式进入直接融资市场,金融脱媒和负债成本明显上升会促使银行业的资产和负债业务结构,乃至利润结构都会发生深刻的改变,最终会形成对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信贷需求大户建立起真正的财务预算硬约束,利率调节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就具有了坚实的机制基础。最后,创新以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的利率衍生产品,如利率掉期、远期利率协议等,都可以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开展交易。利率衍生产品可以通过价格发现的机制,有助于形成市场认可的、充分反映市场货币供求关系的市场基准利率。
4、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随着基准利率在利率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不断提高,要以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稳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1)首先以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完善贴现利率形成机制,研究由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加点生成贴现利率下限的政策方案,逐步建立贴现、再贴现利率动态调整机制。
(2)简化法定基准利率档次,放松贷款利率浮动下限。
(3)推进长期大额存款及大额可转让存单利率市场化,加快大额可转让存单标准化和二级市场建设,放开小额定期存款利率,最后放开短期存款利率。
(三)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配套措施
1、加强中央银行的指导作用,增强Shibor的告示效应
中央银行要加强社会公众对Shibor的认识,逐步使中央银行利率品种与Shibor挂钩,如央行票据的发行和回购要参照Shibor定价,同时,中央银行要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的配合。从而扩大Shibor的影响,增强Shibor的权威性。
2、健全和完善货币市场
大力发展货币市场,拓展其深度和广度,积极培育和扩大市场的交易主体,放开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一级分行和地市级的二级分行进入货币市场的准入标准,有步骤地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开放货币市场,使其能够进行短期的融资活动;丰富票据种类,扩充票据数量,增加票据市场的交易工具,形成一个完整的货币市场利率体系,包括继续稳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扩大票据承兑、贴现量,拓宽票据承兑、贴现面,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的票据承兑、贴现申请要大力予以扶持;大力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适时推广使用银行本票,将存单、保险单纳入票据范畴,尝试开发无担保票据、公司票据等商业票据,不断创新丰富票据市场信用工具。
3、积极培育企业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直接融资比重的大幅提升,改善了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平衡状况。放松企业债券发行限制(如扩大发债主体范围、放宽债券募集资金用途和企业债券的担保形式等)、改善企业债券期限结构、发行市场化等会改善企业融资结构,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参与度,推动企业和银行等微观主体行为的市场化,也改善了货币政策传导,优化中央银行调控方式,起到平滑跨周期经济波动的作用。推进债券市场发展,还需要积极推动产品创新,探索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联动债券等风险管理工具,丰富投资者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长期限、低信用等级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提高定价的透明度,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使金融机构可以盘活信贷资产,通过证券市场来引导信贷资产价格达到合理水平。
4、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现阶段银行收入来源依然主要依赖利息收入,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和风险。如果不能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体系和问题银行退出机制,一些经营不善的商业银行破产倒闭风险加大,并可能由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因此,建立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利率市场化、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
5、改革监管方式
要允许银行涉足更多的中间业务,包括担保、理财、融资、金融衍生工具等,监管方式就必须从传统的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风险性和功能性监管并重转变。改革监管方式,一是要加强三大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包括定期召开监管联席会议,及时交换监管信息,对监管机构采取统一行动之外,还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被监管机构的主要业务系统全部纳入统一的监管监测系统联网,实时监测被监管机构的业务发展状况、风险状况及管理水平。在监管手段上,要完善监管主体对金融业进行稽核检查的保障制度、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健全市场退出监管制度等。二是加强行业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一方面加强银行、保险、证券三大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通过制定同业合约等实施行业自律监管。另一方面由合法成立的并经中央银行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依法对金融机构报告的真实性、公正性进行审计,以便有关方面对其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和风险程度等做出正确判断,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监督。当前尤其要重视国家审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并协调审计监督与中央银行监管的关系,分工协作并相互配合。
6、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信用立法,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和完善信用中介机构。一是政府应适当运用公权力,在制度建设尤其是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信用制度建设以及宏观经济信息的收集和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尽量缓解交易双方在信息拥有上的不平等地位。如在现行征信系统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同时不断提升信息的共享效率。二是加强对信息服务机构的监督,完善借款人信用的社会评价体系。由包括非盈利的公共机构和盈利机构的独立第三方从事企业的资信评定工作,前者主要是政府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机构,后者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机构等。随着信用评级的完善,将大大改善银行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局面。同时,信用评级的完善还可以配合Shibor完善报价机制,提高Shibor报价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促进Shibor的推广。
7、放宽银行业准入,完善银行治理
利率市场化与放宽市场准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利率不市场化,却大幅放宽金融机构准入,就会形成金融黑洞,大量社会资本会争先恐后进入金融业;同样,如果利率市场化而准入不放松,银行就有可能利用相对垄断地位导致贷款利率上升。因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需大幅降低,改变当前银行间市场的国有银行垄断结构,促进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加强金融市场微观主体市场化,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构,真正实现商业银行利率的自主定价。
篇9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5年第12期刊登了石先华同志《浅谈“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一文。文章认为,“'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观点与长期以来'商品的价格由价值来决定'的观点发生了矛盾,'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观点不仅是正确的,而且在提法上更科学、更符合客观实际”。这就否定了政治经济学关于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观点。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特与石先华同志商榷,并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实际上是指市场形成商品的价格
首先,“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是针对以往“商品由国家统一定价”而言的,不是针对“价值决定价格”而言的。石先华同志注意到了高一《思想政治》教材第五课中有关“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提法,但却误解了这一提法的本来含义。教材第五课的“引言”中写道:“在1979年以前,我国的商品基本上实行单一的计划价格形式,数以十万百万计的商品的定价权,集中在中央机关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手中。我国商品定价权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正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讲资源配置方式时,教材写道:过去,我们“在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的同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定价的范围太大,而且价格一旦确定,很少调整。技术发展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或产品用料消耗变了,供应情况不同了,价格却往往不变。这就使得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违背了价值规律的要求。……实践告诉我们,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在讲价格改革的重要性时,教材写道:“价格改革是发展市场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应当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采取调放结合、以放为主的办法,积极加以推进,尽快取消价格'双轨制'……”由此可见,教材虽然在好几处提到“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但都是针对旧经济体制下商品由国家统一定价而言的,没有一处是相对“价值决定价格”的观点而言的,“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与“商品的价格由价值来决定”并不矛盾。
二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石先华同志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提出了大胆的怀疑以至否定。文章说:“……事实上商品的这个价值仅仅是一种理论的抽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会得出这一匹布的价值是5小时这一时间的,因为任何一种计算方法或计算工具也不能将这个时间计算出来。……人们看到的只能是商品的价格而不是价值。”文章接着说:“表现商品价值的价格是不确定的,……一定的时间里,商品的价格多高多低,既不是人决定的,也不是人计算出来的,它是在交换中自发形成的,是由当时市场的诸多因素决定的。
“在这里,石先华同志不仅否定了商品价值有量的规定性,而且否定了商品价值有质的规定性。是的,同商品的使用价值相比,商品的价值看不见,摸不着,但这并不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就不存在了。商品的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有自己的实体,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必须耗费人的劳动力。马克思指出:”价值实体不外是而且始终不外是已经耗费的劳动力,——劳动,即和这种劳动的特殊的有用性质无关的劳动,——而价值生产不外就是这种耗费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428页)价值实体凝结在商品体内,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当然,商品自身是无法表现其价值的,只有与其他商品相交换,商品的价值才能通过交换价值(货币产生后通过价格)表现出来。交换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必须以价值为基矗实际上,我们正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发现了商品的价值,掌握了商品的价值对象性。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商品的价值量即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量决定的,而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众所周知,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不可能是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此,经典作家早有论述。石先华同志认为,”商品的这个价值仅仅是一种理论的抽象“。
是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不是靠人计算出来的。但是,商品交换的实践告诉我们:同样的商品,出现在同一市场上,社会只承认它们有同样的价值。教材指出:“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商品是一个天生的平等派,它不管个别生产者耗费的劳动时间有多么不同,在市场上出卖时,只能是同样商品卖同样的价钱,也就是说,同样的商品,它们的价值量是相同的。”“同样的商品,它们的价值量是相同的”,这充分说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马克思说过:“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象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92页)人们的经济活动必须尊重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它的惩罚。石先华同志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仅仅是一种理论的抽象”,用商品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否定商品价值质和量的规定性,从而否定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客观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把商品价格的波动看成是一种纯市场因素支配的偶然现象,显然是不妥的。
篇10
七个月的宝宝正常心率是120次到160次左右,比我们大人快的多,属于正常现象。年龄越小,呼吸越快,这是正常的表现。
每个人的心脏跳动得快慢往往不同,心脏跳动的次数不仅和年龄、性别有关,而且和姿势、活动情况、情绪、环境温度等也有密切关系。所以一个小儿的心跳次数在一天24小时内可有一定变化。一般说来在呼气时较快,吸气时较慢,卧位时较坐位时慢,运动时较安静时快,情绪激动时、啼哭时比心平气和和安静时快,年龄愈小心跳愈快。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心率是反映小儿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