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2:0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职称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清涧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陕西省地质灾害多发县之一。寨沟小学崩塌位于清涧县宽州镇东门湾村,寨沟小学崩塌南侧坡面人为破坏轻微,坡度较缓,基本保持原地形,北侧坡面形成较陡的土坡,在遇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坡面很容易发生滑塌,直接威胁12家住户36孔窑洞的安全。
2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
清涧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治理区地下水位埋深大,隐患点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出露,工程不考虑其影响。治理区受降雨影响较大,在雨季,降水下渗和产生地面径流,对坡体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危害。治理点位于县境西北部,属黄土峁梁状丘陵沟谷区。拟治理工程滑坡体均为第四系黄土,出露基岩为三叠系上统永坪组。黄土层根据出露情况,依次为:中更新统黄土层(离石黄土Q3eol)、上更新统黄土层(马兰黄土Q3eol)、全新统(Q4)。
3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现场踏勘,该滑坡为小型黄土崩塌。在强降雨、冻融及其它外力等条件下,发生再次崩塌的可能性较大,直接威胁道路过往车辆行人、小学45名教师和学生的安危,危险性较大。崩塌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地形条件由于本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梁峁起伏、下部冲沟常年冲刷坡脚,边坡高差大。坡面较徒,坡度大于45°,为崩塌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地形条件。
3.2土体结构条件高陡边坡的物质主要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组成。黄土在干燥情况下,强度较高,壁立性好,遇到连阴雨或暴雨,土体稳定性差。
3.3降水降水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导诱发因素。长时间的降雨入渗使土体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易湿陷变形和崩解抗剪强度降低。降水是引起本处崩塌的主要原因。
3.4人类工程活动人类在进行道路改扩建时大量开挖坡脚,使土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松动。对该地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榆林地区抗震设防烈度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本次设计不考虑地震作用。
3.4.1边坡安全系数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按次要工程,取边坡安全系数Fs为1.15。
3.4.2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根据我公司在榆林南部黄土地区的工作经验,参考临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设计对场地松散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如下:(1)马兰黄土(Q3):天然重度γ=18.2g/cm3粘聚力C=35kpa内摩擦角φ=27°(2)离石黄土(Q2):天然重度γ=19.6g/cm3粘聚力C=50kpa内摩擦角φ=30°
4工程治理方案
4.1工程设计
4.1.1削坡卸载工程由于该边坡高度大于45°,采用分级开挖的方法,在平台上削坡卸载。根据坡高,北部坡分3级设2个平台进行,南部和西部坡分2级设1个平台进行,平台宽1.2m,刷方坡面坡比取1:0.85。共开挖土方911m3。
4.1.2护坡工程对坡脚刷浆砌石护坡,刷坡高度为5m,刷坡厚度为0.3m。共需浆砌石26m3。
4.1.3排水方案排水方案分为截水渠、平台截水渠两种。截水渠布置在滑坡体的外部,不让坡体外部雨水进入坡体,同时,收集平台截水渠的水,排入下部沟道;平台截水渠布置在削坡平台上,每个平台布置一条横线截水渠,收集削坡坡面水,汇入排水渠中。排水渠:根据实际地形,北面高南面低,在北部坡面一端沿坡体走向设置排水渠,用浆砌石砌筑。截水渠长度为36m,浆砌石20m3。平台截水渠设置:在削坡平台的内侧,用浆砌石砌筑,坡降取1:100。向两边排水渠排水,平台截水渠长度为26m,浆砌石14m3。截水渠总长度为62m,开挖土方量56m3,浆砌石34m3。
4.1.4植物防护方案在每个削坡坡面上种植柠条、紫穗槐等根系发达、耐旱的灌木,既可起到稳坡固坡的作用,又可美化环境和工程效果。株间距1.5m×1.5m,共约100株,工程验收前要保证100%的成活率。
4.2施工方法及放线根据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削方按自上而下、自后向前的顺序进行,放线时以边坡坡脚与操场西侧水平面为施工定位线,施工放线应保证定位线的施放准确,自定位线向上按设计坡度及台阶刷方并校核上边界。
5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5.1环境影响评价本次治理工作中,其主要的机械设备有混凝土搅拌机、钻机、挖掘机、发电机等,这些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发出声音的强度较低,不致于达到噪声污染的程度。本次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制作过程中产生扬尘,对大气环境不会产生多少影响。施工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不含有任何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含有任何超标因子。
5.2经济效益评价本工程项目建设区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工程的实施可以完全消除崩塌地质灾害对村民及居民安全的威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3社会效益评价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实施,清涧县下甘里铺乡梨家湾村的地质环境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使得村民能够安居乐业。
6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6.1项目风险分析按照本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分类如下:(1)管理风险:项目实施单位在管理制度、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管理不善,成本增加,故存在管理不善的风险。(2)经济风险:一是资金到位不及时,导致工期延长;二是资金使用不合理,开支与灾害治理无关的费用,或专项资金挪作他用;三是受市场因素影响,价格上涨,人工、材料费增加。以上因素均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3)技术风险:一些新技术条件的不成熟及地质灾害治理的复杂性,均会造成技术风险。
6.2项目风险控制为了使项目能更快更好的实施,使项目风险降到最低,对于上述的项目风险就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1)管理风险控制:组建地质灾害治理领导小组,依法对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并聘请项目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理,严格按要求执行,确保工程质量。(2)经济风险控制:资金到位后,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账户,对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3)技术风险控制:参考同类地质灾害治理的技术方法,确保设计方案在实际、安全、经济可靠的情况下进行实施。
7建议
篇2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岩土;危害
中图分类号: P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士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1.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①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②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③崩解性,是指岩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④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几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⑤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涨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2.1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2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2.3 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③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④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3.2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2)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土层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 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篇3
1在工程地质剖面图中绘制平切图
在剖面图系统中有一项功能是绘制平切图,如图1所示。
使用方法为首先进入工程地质剖面图子系统,然后绘制高程标尺、地形线、钻孔、地质结构面。绘制到图面上的地质结构面,其附加数据已定义为结构面的产状,如图3所示。
点取如图1的“地质结构面”-“切制某一高程地质结构面数据”,显示的提示信息如下:
本项功能是计算某一高程的地质结构面数据并存入一文件
本剖面高程上限(米):520。00
高程下限(米):230。00
当你要绘制高程为300米的平切图时,请在提示“欲切平切面高程”对话框中输入“300”,点取“OK”按钮后,自动在高程300处绘制一直线,如图3中的AB,程序自动计算出线段AB与地质结构面的交点,反算出每个交点在本剖面的水平距离,并连同地质结构面的编号、产状等数据显示在屏幕上。
计算完成后有提示信息,出现请输入文件名的对话框如图4所示。
为便于记忆,文件名的确定最好与高程值有关,例如定为:A2-300。文件内容如下所示:
0,84.61,d2,NW315SW<75,0,0,0.0
1,139.83,d1,NW315SW<75,0,0,0.0
2,146.56,DP1,NW320SW<75,0,0,0.0
3,208.17,d3,NW315SW<75,0,0,0.0
4,417.29,dp3,NW306NE<75,0,0,0.0
5,419.18,dp3,NW306NE<75,0,0,0.0
6,458.32,F1,NW305SW<76,0,0,0.0
7,490.18,F1,NW305SW<76,0,0,0.0
8,613.32,DP3,NW305SW<80,0,0,0.0
9,618.99,DP3,NW305SW<80,0,0,0.0
10,738.55,dp4,NW322NE<37,0,0,0.0
11,742.41,dp4,NW322NE<37,0,0,0.0
12,786.87,q2,NW330SW<80,0,0,0.0
13,787.93,q2,NW330SW<80,0,0,0.0
其中每一行是一个地质结构面数据,分别为序号、水平距离、结构面编号、产状等数据。存入磁盘的文件可以在平面图子系统中调用绘制平切图。
2在平硐展示图中切出平切图数据
在平硐展示图中切出某一高程平切面图数据之前,请先进入平硐展示图子系统,绘制出平硐展示图,至少应绘制出平硐展示图边框、地质结构面、技术说明等。绘制到图面上的地质结构面,其附加数据是结构面的产状。下面以本系统提供的例题/PDLT/PD10为例,绘制出平硐展示图,由于展示图很长,图5仅显示展示图的局部:
平硐展示图中出现如图6界面:
点取切制某一高程地质结构面数据功能以后,用户可选择的有左壁、右壁和顶拱,提示信息如图7所示。
接下来是确定平切面高程。在命令提示行显示平硐硐口的底部高程和顶部高程,输入以上两点的界面如图8所示。
点取“OK”按钮后,自动在用户确定的两点上绘制一直线,程序计算出该线段与地质结构面的交点,反算出每个交点在本平硐展示图的水平距离,并连同地质结构面的编号、产状等数据显示在屏幕上。计算完成后提示信息如下:
现在将切出的地质结构面数据存入一指定文件,文件名自定义。
最好是本平硐文件名和高程相关联来定义。
接下来提示用户输入文件名,其界面与图4相同。
为便于记忆,文件名的确定最好与高程值有关,例如定为:PD10-300或PD10.300。
3在平面图子系统中绘制平切图
使用平面图子系统绘制平切图之前,最好先绘制一张底图,底图是你所要绘制平切图范围内水工建筑物布置图,及其它需在平切图上绘制的内容,以便于将不同高程平切图都绘制在底图上。同时根据底图的范围,确定好平面图的总体参数,诸如左下角坐标、右上角坐标、比例尺等,然后再开始绘制平切图。平面图子系统绘制平切图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手工描绘
如果你已经绘制好地质平面图,并已绘制好地质结构面在地表的出露轨迹线,那么请先建立一个图层,图层名由用户自己确定,例如绘制高程为300米的平切图,建立的图层名为PQT300,并设为当前层。然后使用“绘制有关实体”-“绘构造面出露轨迹线”-“给定若干点绘制构造面出露轨迹线”,选择图面坐标点,在图面上寻找高程300米的地形等高线与地质结构面的交点连接,依次绘制各地质结构面,形成高程为300的平切图。
3.2自动切绘
如果你已经绘制好地质平面图,并已绘制好地质结构面在地表的出露轨迹线,绘制完钻孔。那么请选择如图4所示的“绘制平切图”-“切制某一高程的平切面图”,程序开始运行后,提示信息如下:
请输入平切面高程:
第一角:
第二角:
输入平切面高程例如300,并通过选择第一角和第二角确定范围以后,自动将高程为300米的地形线复制到图层PQ上,计算钻孔是否打到高程300米处,如果打到300米,在图层PQ上绘制一钻孔符号。按照地质结构面在地表绘制的出露线,根据其倾向、倾角折算到高程300米,绘制结构面。在此说明一点,出露线的绘制如果完全符合V字型法则,那么切出的地质结构面是正确的,即是沿结构面的走向方向绘制一条直线。否则,在平切图上绘制的结构面不是一条直线,可能是由若干折线组成,方向也不一定是走向方向。
3.3根据剖面图中切出的数据绘制结构面
在绘制平切图之前,使用PLSR.EXE建立平切图总体参数文件,请先调出包含有水工建筑物的底图,进入平面图子系统。选择图9所示的“绘制平切图”-“根据工程地质剖面图切制出的数据绘结构面”,显示的提示信息如下:
本程序是给定当前剖面线的一个水平距离和产状,绘制一结构面的走向线
然后弹出一对话框如图10所示:
结构面文件名是由工程地质剖面图中切出的地质结构面数据,在这里输入你当时确定的文件名。计算机绘制地质结构面时,是在剖面线上切出地质结构面那一点,沿走向方向绘制结构面,两个方向延长的距离,就是在图10中你所输入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延长的距离。绘制完成后,可以通过手工对平切图上的地质结构面进行修改,修改时请注意不要修改线型或分解,以免丢失地质结构面数据,将来再切制其它高程的平切图时会出现问题。
3.4根据平硐展示图中切出的数据绘制结构面
在绘制平切图之前,使用PLSR.EXE建立平切图总体参数文件,并调出包含有水工建筑物的底图,进入平面图子系统。选择图9所示的“绘制平切图”-“根据平硐展示图切制出的数据绘结构面”,就是读取在平硐展示图切出的数据绘制地质结构面。程序开始运行后显示的提示信息如下:
本程序是给定当前平硐的一个水平距离和产状,绘制结构面的走向线
然后弹出一对话框如图11所示:
绘制结构面文件名是由平硐展示图中切出的地质结构面数据,在这里输入你当时确定的文件名。计算机绘制地质结构面时,是在平硐上切出地质结构面那一点,沿走向方向绘制结构面,两个方向延长距离,就是你在图11中输入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延长的距离。绘制完成后,可以通过手工对平切图上的地质结构面进行修改,修改时请注意不要修改线型或分解,以免丢失地质结构面数据,将来再切制其它高程的平切图时会出现问题。
以本例题为例,绘制出平切面图如图12(a)所示,经过手工编辑修改后的平切面图如图12(b)所示。
3.5根据当前高程平切图切出某一高程的平切图数据
当你已经绘制好某一高程的平切图后,可以在这张平切图的基础上,切出任何其它高程的平切图数据,方法是选择““绘制平切图”-“根据当前高程平切图切出某一高程的平切图数据”,以图12(b)为例,可以切制任意高程的平切图数据,程序开始运行后,提示信息如下:
本程序是根据当前某一高程的平切图切出另外一高程的平切图
当前高程(m):236
欲切平切图高程(m):230
输入完以上数据后,计算机自动读取当前平切图上的全部地质结构面实体,根据坐标位置、倾向、倾角、高差等,计算出新高程(230)平切图的地质结构面数据,存入文件,文件名是“PQT”+高程值,例如切高程为230米的平切图,文件名是PQT230。文件中包含若干地质结构面数据,每一个结构面的数据占三行,格式如下:
结构面起点坐标
结构面终点坐标
结构面编号产状等数据
坐标是实际坐标,最后显示“数据已存盘”和文件名。程序自动返回到提示用户输入“欲切平切图高程:”,继续切制其它任意高程的平切图。
3.6读取某一高程的数据绘制平切图
在绘制平切图之前,使用PLSR.EXE建立平切图总体参数文件,请先调出包含有水工建筑物的底图,进入平面图子系统。选择“地质结构面”-“读取某一高程的数据绘制平切图”,可以绘制出平切图,程序运行后显示的提示信息如下:
根据切制出的某一平切图数据文件绘制结构面
并出现提示用户输入地质结构面文件名的界面与图4相同。
输入正确的文件名后,计算机自动读取数据文件,在图面上绘制地质结构面,绘制出的高程为230米的平切面图。
以上介绍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给定实际坐标点和地质结构面数据,绘制平切图的方法,用户也可按4.5节所介绍的数据格式,建立任意高程的地质结构面数据,然后按照本节介绍的方法,绘制地质结构面。
篇4
关键词:工程地质岩土工程
1.工程地质学科的争议
教科书对工程地质学的三种定义:①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②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③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质科学。
从以上三种定义的实质中均不难看出,工程地质学强调的工程和地质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但是,近年来工程地质学科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学被异名为岩土工程学,工程地质勘察被称之为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界有此呼声,学术界有此呼应,一些大专院校也纷纷效仿,甚至工程地质这个专业在高校也被取消了。一时间,似乎工程地质已经成了守旧传统,岩土工程才是先进时髦的,才是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并与国际接轨的。这是近年来分歧最大的争议。
这些年来工程地质勘察的不景气以及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化,工程地质勘察队伍增加了岩土工程的业务是完全必要的,但将岩土工程作为工程地质的救世主,则值得商榷了。
根据笔者的理解,岩土工程是一项工程应用技术,是针对地质体的工程缺陷实施的工程措施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总称。岩土工程的任务是“处理”地质体的工程缺陷,使之满足工程建筑物对地基的工程要求,因此又有“岩土工程处理技术”的别名,说明岩土工程的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技术。确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也仅仅是本世纪初的事,并不象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著名学科那样历史悠久,然而,之所以将工程地质定义在“学科”这样的高度上,是因为她具备学科的一些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这就是地质学的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换句话说,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地质学(当然更包括数学、力学、化学等等),因此,又将工程地质学界定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应用学科,这是符合实际的。工程地质学的最新定义也是较为全面的: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显然,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天地之别。如果将岩土工程界定为工程地质学科的一个分支,好象还说得过去;而反过来用岩土工程来代替工程地质,则实在有些牵强附会。
1997年6月20-27日,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在希腊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决定将本学会名称改为:国际工程地质学与环境学会。我国组团15人参加,王思敬任团长。随后国内也有人提出工程地质学会改名,以便与国际接轨,但一直未获通过。在近几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会议上,学科和学会更名问题的交锋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我国工程地质界的前辈专家学者们多数也不同意更名,认为如此严肃的基础性应用性学科,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传统风格,我国的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工程地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前景仍然是艰巨和光明的。
2.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也异常艰巨,主要任务是:①选址,选择在地质条件上相对最优的工程建筑地区或场地;②评价,阐明工程建筑区或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工程地质评价,准确界定工程地质问题;③预测工程建筑物兴建和运用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为研究改善和防治工程地质缺陷的措施提供依据;④调查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等。
3.工程地质专业的尴尬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专业,没有这个专业,一切工程建设均将成为空中楼阁,这是常识性问题,我们在这里反复强调好象有些多于。然而,现实确让这一基础性专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在:
①工程地质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实践性;
②专业不景气,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与工程地质专业不相适应,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局限,择业行为中的浮躁动机,专业本身的局限性;
③规程规范存在的问题;
④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局限性;
⑤相关专业对工程地质专业的轻视;
⑥长官意志,某些决策者对工程地质专业的无知或轻视;
⑦世人对工程地质专业的不了解与不理解。
4.在工程建设中的地质教训
由于地质问题而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实例太多,教训太深刻,顺手拈来几个实例:
①云南漫湾水电站左坝肩顺层滑坡和建材问题;
②贵州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址、隧洞等问题;
③贵州东风水电站右坝肩和帷幕线上的岩溶问题;
④乌江彭水水利枢纽前期工作重复问题;
⑤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岩溶地下水问题;
⑥软弱夹层的遗漏对工程建设的重大影响,葛州坝、西津溢洪道等。
5.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任何地质条件下都可以建工程,对吗?这个问题也是这些年来工程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①陕西东庄水库灰岩坝址渗漏严重不能建坝;
②小浪底滑坡性质界定对设计的影响;
③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移民区是否滑坡对移民安置的影响;
④堤防工程中的堤基垂直防渗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有时可能是决定性的;
⑤地质边界条件和地质参数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6.相关学科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①系统工程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②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③遥感、物探、GPS等;
④水工设计施工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清晰的工程概念是地质师所必需的。潘家铮院士对地质师的要求:应该有系统地学习水工建筑物的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地基缺陷的影响,各种处理的措施,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好补一些数学、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岩石试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课。五十年代初,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奇缺,一批设计师改行从事工程地质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后来大都成为工程地质专业的优秀专家。实践证明,地质师的工程概念清晰,地质工作会得心应手;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
7.工程地质要面对现实着眼未来
汪恕诚部长最近讲话强调:不能老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尤其是国际合同,修改设计就意味着被索赔。修改一个设计,似乎节省了某一个工程量,而索赔量比这个还大,大量修改设计怎么得了?汪部长的这段讲话似乎在批评设计,实则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新的契机。
如何理解汪部长的这段话?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修改设计,水利工程因为地质问题而修改设计的可以举出若干例子来。
修改设计往往赖地质,我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前期地质工作投入不够,工程地质条件不清楚,地质基础资料不准确,工程地质分析出力不够或分析工作的深度不到家,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不明确或界定有错误,学术技术问题得不到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工程地质问题的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很明显,要想不修改设计,地质工作必须做到家,基本的地质工作量必须保证。作为地质师,既要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还要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更要勤于实践,不迷信权威,不违心唯上。工程地质专业的形象靠地质师们去树立,去维护;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只有靠地质师们自己去争取
篇5
1.1地铁建设决策阶段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线路方案上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适应性的风险、交通客流量的预估风险、线路和工程选址风险、投融资可行性风险等。本阶段的风险因素不仅影响阶段性的工程造价,还可能与后期的造价相互联系,比如场地选址不合理的话,施工材料运输费、水电成本就会增加,项目的整体造价就会提高。1.2地铁设计阶段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地址勘察与环境调查中方案相关材料收集风失误风险、潜在重大不良环境风险等因素;初步设计时水文地质等存在不当或失误、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动力与暖通设计等具体设计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工程施工图在考虑新材料、新工艺和复杂区域施工时的潜在因素。
1.3地铁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工期变化对工程质量和成本的影响,可能出现设计变更、原材料供应不足、建筑工人缺乏或技术水平差从而延缓工期;材料价格波动或者被管理和控制可能造成的风险;当出现雨雪、地震等不良气候、气象变化时可能提升工程造价;组织施工时施工单位与相关单位的沟通不畅可能影响具体工作开展;以及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造成的造价变化。
1.4地铁竣工阶段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验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补救等工作提高整体造价;工程竣工收尾的废旧材料处理、设备处置;工程验收后向建设单位一脚各类材料如工资办公费用等后期成本难易预计;应收工程款、质保金等能否按时回收;以及在后期试用和使用之前出现的磨合前期费用都可能难以预估。
2地铁工程项目中的全风险造价
控制地铁工程全风险造价管理是指在造价管理中对地铁工程的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比如通货膨胀、气候环境、施工条件等,进行管理。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工程风险的基本含义,即可以得出全风险造价的前提,即对各建设阶段中影响造价控制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梳理汇总,当发生风险事件时,对为了消除风险事件或者处理事件发生所要增加的费用进行提前合理预期,从而对地铁工程项目的全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和利用。
3地铁项目风险性造价度量的方法
地铁工程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度量,是对于项目风险的概率分布及风险影响后果所进行的评价和估量,对项目风险性造价大小的估量,对项目风险影响范围的估量,以及对项目风险发生时间进程的估量等方面。其作用是根据度量结果采取应对措施。
3.1对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发生的概率进行度量主要是指对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生概率越高,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度量的主要发放是根据历史的数据进行计算,或者根据专业人士的评价进行汇总,形成模糊性的概率分布。
3.2对项目风险后果和项目风险性造价大小进行度量主要是指根据风险发生、造价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计算项目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概率发生的越大,并不代表风险造价产生的损失会越大。度量项目风险后果和造价大小是全风险造价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提升风险造价准确性的重要基础。
3.3对项目风险的影响范围进行度量主要是指度量项目风险可能会波及到哪些方面的工作,某个项目风险发生后可能会影响到项目各个方面的工作,包括项目的工期、工程的质量,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保障整个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3.4对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发生的阶段和时间进行度量主要是指分析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可能会发生在工程的哪个阶段和时期,从而决定在那个时间段采取应对措施,进行补救和控制。
4地铁项目全风险造价控制的措施
对地铁项目工程风险性造价的度量终归是为了研究控制风险造价的措施和方法,从而提升地铁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4.1建立项目造价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地铁项目工程的规模和实际情况,为其配备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职业资格及专业知识,有经验且职业能力突出的专职人员,甚至可以聘请专家参与负责项目风险和风险性造价预估和评价工作,保证项目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广泛收集可靠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完整、有效的风险造价评估报告,并负责全程监控地铁建设过程各个环节,对可能出现突发状况和重大风险适时调整项目实施措施。
4.2选择合适风险性造价管理部门负责人该部门负责人对整个项目的风险性造价情况要全程、深入地掌握,就要去负责人既要有娴熟的风险管理和造价管理的专业知识,又要对地铁建设的各个环节了若指掌、对施工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气候等等各个可能会对工程建设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提前预估,同时,还要有较强的领导和沟通能力,能够带领风险性造价管理整个部门有条不紊地开展风险预估、问题发展和解决。
4.3制定合适的项目风险及风险性造价安排计划对于整体工程造价来说,任何一个实时发生的风险事件都可能造成造价的提高或损失。这就需要认真制定安排计划,包括地铁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各项具体计划,包括工期、气候、环节、设计变更、人员能力水平以及材料供给能可能会造成造价提高的各种风险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各项突发重大事件的应急方案,做到各项工作有计划可依,有备无患,临危不乱。
5地铁工程风险性造价的控制方法
造价风险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确定风险性造价控制的目标。在明确了建设项目的总体造价和不可预见费用总额的基础上,根据项目风险预估和各项风险因素,依据留出适当余地的原则,确定项目风险性造价的整体控制目标,及工程施工费用总额的红色标线。②对项目全风险基本造价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具体的活动风险,这一控制,主要是通过采用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对于具体活动的风险性造价本身进行必要的控制,由业主和承包商等项目团队共同控制。③不可预见费用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建设中不可预见的费用,是项目管理者可以使用的管理储备费用的控制,也可以采取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控制主体是项目的业主,这是其与项目全风险基本造价控制的最大不同。④适时调险性造价控制目标。在造价红色标线的范围内,根据风险因素适时调整造价控制的目标,防止出现原目标过高或者过低现象出现,直至整个建设项目结束。
6结束语
篇6
城市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城市地标作为城市的重要元素,并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标志性建筑或地段的建设,它应当是一个多层次,相互联系的群体,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人们对一个城市的意向和认知。一个好的城市地标系统有助于提升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延续城市文化,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由于缺乏系统观念,很多城市在建设中只重视某几个标志性建筑或某几个重点地段,忽视了其他区域和地段地标的作用。经常可以见到一个城市将城市地标堆砌在城市中心区域,拥有豪华的市民广场和公共建筑,而在城市其他区域,特别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区域,却缺乏应有的地标规划和空间指引。
2构建原则
城市地标系统是城市中各类不同的地标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组合规律形成的多层次整体,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城市,应当将城市地标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研究规划。而地域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在发展中形成的核心要素,构建城市地标系统,首先要提出的就是要基于地域文化特色来进行构建。借鉴相关城市规划理论,特别是结合近年来国内城市地标建设的经验,提出以下构建原则。
1)城市地标系统的构建要延续城市文脉
城市并不只是建筑物的堆积,也不只是居住、商业、绿化、交通等功能分区的简单组合。一个城市是历史的堆积和重叠,是文化的载体和印记。城市通过建筑物,特别是城市地标述说着城市的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城市地标是城市的记忆,只有尊重不同城市独特的历史和人文背景来构建一个城市的地标系统,才能营造出这个城市独特的场所感和归宿感。在这一原则下,构建城市地标系统首先要重视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传统街区和传统标志性建筑的保护,避免不负责任、切断历史文脉的大拆大建。其次,要注意研究一个城市特有的空间特色,并在城市区域和地标的建设中注意传承和保护。城市的空间特色是受城市的自然、历史、人文等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它包含着城市的文化沉淀,塑造着城市特有的文化意味。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成都的院落都是不同城市特有的空间印记,在建设过程中对这些城市特有的空间形态加以传承和保护,有助于延续城市文脉、构建独特的城市空间场所。第三,要注意在城市地标系统建设中对城市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不同于传统街区或构筑物的城市非物质文化要加以提炼和表达。在新建的城市地标中通过提炼,抽象化、符号化地表现城市的传统及文化特色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2)城市地标系统的构建要强化城市结构
地标系统的构建要从整个城市的格局入手,突出城市空间特征要素,强化城市结构。对城市地标的设计不能只考虑地标本身或只考虑周边地段,要将其放到整个城市的背景和结构下去考虑。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知和城市意象的形成是一个整体连续的动态过程,城市地标系统也应当是一个多层次,相互联系的系统,这一系统强化城市结构,形成城市空间的典型认知特征,从而创造积极生动的城市意象。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总结了形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3]。这几个要素相互关联,共同形成对城市的整体印象。从这个角度上讲,城市地标的建设不只是设置标志物或节点的过程,它是影响城市结构的关键要素,在城市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地标、路径、区域是点、线、面等空间知觉要素和空间形态要素的具体表达,城市地标系统可以更有效地构建这些空间要素,突出城市特点,帮助人们形成整体连续的城市意象,从而形成更加人性化的环境,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3)城市地标系统的构建要整合城市景观
整合现有城市景观,帮助城市建立良好的空间秩序是构建城市地标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城市地标系统的构建离不开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成环境。城市地标系统也应当基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来整合现有的城市景观。不同城市的独特自然条件是城市地标独特性的基础,上海浦东滨江地段、香港中环城市建筑群都是城市自然条件与城市地标相结合的典型实例;城市基于历史的文化传统,特别空间上已经形成的轴线、肌理等也会对城市地标产生重要影响,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对奥运会标志性场馆建设规划布局带来的影响就体现了这一点。城市地标的建设一方面受制于自然条件和建成环境,现有的城市景观,空间特征,街道宽度都会对城市地标的建设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城市地标又是空间区域的中心和视觉焦点,具有组织周围城市景观、控制区域范围内的空间结构并以之为核心建立良好的空间秩序的核心作用。有意识地通过城市地标系统的建设整合城市景观,突出区域地段的独特性能对城市特征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3构建方法
延续城市文脉、强化城市结构、整合城市景观是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标系统基本构建原则。结合成都市的实例,可以在相应的构建方法上对这些原则提供更直观和清晰的阐释。成都市是中国西南第一大城市,国家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着鲜明的城市形象和特色。随着成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以及城市新区建设开发和旧城区更新的进行,如何通过城市地标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突出城市特色与个性,增强城市凝聚力成为关系成都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通过城市建设实践,成都市有成效地构建起了有成都地域特色的城市地标系统,这一系统彰显了成都的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空间价值,避免了城市空间秩序混乱、形象缺乏特色、日益趋同的不良倾向。以下是结合成都市实例提出的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标系统构建方法。
3.1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
要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首先是保护,要结合城市建设保护已有的城市地标。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对城市现有地标的保护不只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意义,还有助于形成一个多元耦合的复杂城市意象。这一意象包含着城市的历史建筑、区域文脉、空间环境等显性因素,也包含着城市的历史事件、文化环境、社会习俗等隐性因素,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典型特征,在人们心理上形成稳定的认知意象。成都市对武侯祠、杜甫草堂、文殊院等历史文化核心区域的保护以及周边区域的控制都体现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这一重要原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成都市对已有城市地标的保护中,近现代以来的标志性建筑,包括工业建筑的保护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成都市对东郊工业片区的改造、东区音乐公园的建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城市是发展的,城市地标的建设也将随着城市的增长而变化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只是要继承文化,还要发展文化,它应当是创新与传统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可见的、物质性的“硬”传统和那些不可见的、精神性的“软”传统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成都市火车东站将三星堆青铜面具的意象与建筑相结合、清水河大桥结合悬索结构的巨型川剧脸谱、二环路“双快”工程建设中体现不同区域特色的标志性快速公交系统候车站等实例都体现了对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构建城市的整体意象,塑造城市特色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2强化区域景观特征和环境认同
地理和历史一直是影响城市形态的两大要素。城市是自然和历史的沉淀物,也是一个在时间中不断发展的动态进程。一方面,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形成城市地标系统的背景和前提;另一方面,城市在其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历史和人文传统是形成城市地标系统的遗传因子。好的地标系统可以通过这两点来强化城市的区域景观特征和环境认同,给人以深刻印象。以成都为例,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北,城市用地平坦开阔,相对高差小,缺乏山地城市的地形起伏和三度空间变化,加上航空限高等因素,城市的天际轮廓多以线状呈现,整体景观往往发散平淡,缺乏视觉焦点,但另一方面,成都的水资源丰富,如果研究历史,可以发现水一直构成了城市重要的区域景观特征。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描写了历史上成都发达的水系。据《华阳国志》记载,成都历史上:“其筑城取土,去城十里,因以养鱼,今万岁池是也。城北又有龙坝池,城东有千秋池,城西有柳池,西北有天井池,津流径通,冬夏不竭,其园囿因之。”[4]现在望江楼、合江亭、九眼桥等结合水域而形成的城市地标更是成都的城市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这就是成都市在其发展进程中获得的遗传因子。成都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府南河整治工程、沙河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在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提出的构建以湖泊水系为特色的环城生态带,不只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还给城市提供了富有韵律的城市景观。结合成都的城市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历史条件,就可以有意识地在城市中通过利用城市地标创造有识别性的视觉中心,优化城市沿水体的视觉控制点来强化区域景观特征,塑造优美的城市界面,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
3.3建立城市地标系统的复合结构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不同的层次。城市地标系统则是由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城市地标共同组成的有机系统。在建设中,对城市地标进行有意识的层次划分,建立一个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征、新旧协调的复合结构是构建城市地标系统的基本要求。一般而言,构建城市地标系统可以基本按照城市的行政组织结构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城市级地标、次级城市地标、社区级地标。不同的城市地标在城市结构中的重要性不一样,其规模、体量上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城市级地标作为城市形象的关键塑造要素,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要素有重要的地位。成都市的天府广场、火车站、会展中心等地标就是典型的城市级地标,其精神性和文化性在设计、布局上都得到了充分考虑。而社区级地标则更多地与人们的生活相关,更多地承载着塑造场所、引导空间的功能性作用,次级城市地标则介于两者之间。由于次级城市地标和社区级地标的特点,在城市地标的建设中往往被忽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成都市而言,重点区域或新建城区如春熙路、送仙桥、高新区的次级地标和社区级地标建设较为完善,但旧城区的次级地标和社区级地标建设则有所欠缺。构建城市地标系统的复合结构,既需要处于主要地位的城市级地标,也需要与人们生活及体验密切相关的次级地标和社区级地标,不同级别的地标与城市空间的层次相对应,基于不同的区域和范围,支撑起整个城市的结构,并在其共同作用下,形成完整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地标系统。
4结论与展望
篇7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勘察;水理特征;影响
1 工程介绍
兰坪县扶贫搬迁城镇化移民建设项目位于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县城北侧。场地南面、北面多为林地;场地东面、西面多为耕地。本工程为住宅建设项目,由 17 栋建筑组成,无地下室。拟建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 37853.28 平方米(56.78 亩) ,总建筑面积约 37121.28 平方米。
项目所在地地势落差,由西向东高差达 65m 左右,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现多为耕地,局部植被覆盖。拟建场地整体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场地周边人工林或原生林覆盖率比较高,水土保持良好,生态自然环境优良。项目所在地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地形坡度较大,一般在 15~25°间,局部大于 35°。
2 水文地质特征
2.1 地下水补给
兰坪气候属于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平均气温 13.7℃,7 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达 25.5℃,极端最高气温为 31.7℃;1 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 3.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 12℃,气温年较差14.5℃。年平均降水量为 1002.4 毫米(河谷为 620.1 毫米),全年平均降水量为 438.7 毫米,8 月最高,为 208.9 毫米,10 最低,为 81.8毫米。极端降水量最大降雨量为 1223.5 毫米,最大日降水量为100.2 毫米。
源头有两条支流。东支叫后娘河,发源于清水朗山北面的一个山峰要青岩头上。西支叫前娘河,发源于雪盘山脉的白雪山上。两条支流流入金顶街以南约 1 公里,继续向南经金鸡山,进入大理云龙县,并从云龙县公果桥将其注入澜沧江,
境内流程约 37.2 公里,流域面积 559 平方公里,流量介于 1.9亿立方米每秒和 132 立方每秒之间,河床宽约 5~30 米,年平均产水量为 6.72 亿立方米。
2.2 场地水文地质特征
场区地层多以硬塑状粘性土为主,透水性较弱,为孔隙性潜水。下伏基岩为新生界第三系古新统云龙组浅海陆棚相的泥灰岩,由于受多期地质构造作用,岩层风化破碎明显,风化程度差异性大,岩层节理、裂隙发育一般,具备一定的地下水通道,为裂隙性潜水。上部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卵石层中,圆砾为强透水层,水量较大。勘察期间为枯水季节(旱季),测到稳定的地下水位在现地面下 0.0──5.3 米之间,高程在 2543.10──2584.12 米。
2.2 场地水文地质腐蚀性分析
通过在现场钻三个孔,每组混合水样用于水质分析。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轻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轻微腐蚀性。
3 水文地质对岩土的影响作用
3.1 地下水位降低或上升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地下水水位的上升或者下降将对岩土工程勘察产生重大影响。水位变化有人为因素也有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就是兰坪气候属于低纬山地季风气候,高强度降水、地震等自然现象;人为因素主要是兰坪多为耕地,农田灌溉、施工对地下水集中、大量的汲取,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水库、水电站等都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如果水位严重下降,下水将恶化、枯竭,这将导致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相反如果地下水水位上升,地基上压缩层水位就会发生改变,导致基土软化并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3.2 地下水位降低或上升对岩土物理学特性的影响
地下水位、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 7 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达到 25.5℃,极端最高气温为 31.7℃;年平均降水量为 1002.4 毫米,年平均降雨 158 天。一旦地下水位发生很大变化,就会造成不均匀的膨胀,压缩,变形和断裂,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如果地下水频繁变化,且变化幅度大,岩土将继续不断膨胀收缩,幅度随之增加。另外,由于场区地层多以硬塑状粘性土为主,透水性较弱,为孔隙性潜水,风化差异较大,而且上部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卵石层中,圆砾为强透水层,水量较大。地下水位上升后受到淋虑,重铁铝含量增加,进而增加了土壤间的链接力,形成硬壳层,从而降低水含量、空隙,增强承载力。如果岩土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带的土层,在雨水的冲击下,土层中的铁铝也会大量流失,从而导致土层松散。
3.3 边坡开挖中地下水对支护的影响
在高层建筑的建造中,很多人使用垂直开挖,通过抽水方式降低水位,这虽然降低了土壤层的压力,但是局部骤然大量抽水会造成水位突降,周围建筑、墙体也会变形坍塌,此工程建设场地为坡地,在施工完成后场地内将形成多个分台边坡,组成边坡的卵石层,透水性强,粉质粘土及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浸水后结构强度下降,工程性能急剧降低的特点,在大气降雨的影响下,很容易引起边坡稳定性的潜在问题,如坍塌和滑坡;在边坡开挖及填筑时,应立即对边坡进行支护处理,并注意坡面的防护,避免长期裸露,降低边坡稳定性。此外,边坡开挖时应采取排水措施,边坡坡顶应设置截水沟,开挖时应由上往下分段开挖,分段支护依次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岩土工程项目勘察时,必须重视水文地质问题,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增强对自然地理、地质情况、地下水位以及岩土性质各方面的把控,为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开展打下基础,为建筑工程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的因素分析 [J].柴森.智能城市.2018(01).
[2]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因素分析 [J].张仕凯.居舍.2019(04).
[3]分析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的因素 [J].黄钦华.建材与装饰.2018(14).
篇8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地下水危害;问题
中图分类号:P641.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文地质问题不但是一个非常重要同时又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岩土工程问题。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同时,它也是岩土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的一个重要依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二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地下水的腐蚀性强弱不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基础的耐久性,而且地下水还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地下水是建筑物基础工程的重要外部环境,同时它也是水位以下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受其直接影响,所以,水文地质问题是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平时一定要重视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假如忽略或者不够重视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其后果对整个岩土工程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尤其对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地区,由于岩土工程勘察时,对水文地质问题考虑不够充分,从而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对水文地质问题通常会忽略,从而会引发各种岩土工程灾害。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必须要查明与岩土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为接下来的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准确有效的水文地质资料,从而减少因水文地质问题所导致的各种岩土工程灾害。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实例提出了传统地下水测量方法在岩土工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探讨了解决方法和思路。
1.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对拟建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必要的资料搜集和水文地质勘察,进而准确确定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从而对拟建项目的地质条件有个准确而全面的认识,尽量减少或避免因勘察不到位导致的工程事故的发生,所以,岩土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科学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地,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应着重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1.2在进行工程勘察时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1.3在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1.4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应根据工程特点、气候条件等,分析地下水位、水质及动态变化产生的对岩土体及建筑物的力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
2.岩土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
2.1岩土的水理性质
(1)软化性是指岩体和土体受水浸润后,其稳定性和强度降低的性质,并用软化系数来表示。
(2)透水性体现了岩体透过水的能力,一般用透水系数表示。
(3)崩解性指岩体经水作用后,溶解于水的程度,通过溶解度表示。
(4)给水性腱示了岩体和土体在势能存在下向外部环境释放水量的能力,用给水度表示。
(5)胀缩性就是岩体受水作用后,本身体积的变化,一般用膨胀系数表示。
2.2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办法
(1)土层的取样与测试
一般土样的质量取决于土层的被扰动程度,这种扰动存在与取样前、中、后,直至试样制备的整个过程中。在取样之前,首先应对土层进行鉴别,确定土体的被扰动情况,是不扰动,轻微扰动,显著扰动,还是完全扰动;然后根据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取样工具进行取样操作。对试样进行检测,一般要进行载荷、静力、动力、旁压、剪切、渗透性等性能的检测。
(2)岩体的取样与测试
岩体的取样关键是对岩心的获取。所谓岩芯就是指准确的从最空只能够获得的能够全面代表相应岩层的岩柱,对岩芯的采取率不应低于8 0%。在采取岩芯时,应尽量保证其完整性,防止出现破碎和扰动,并做到不受外物的污染和侵蚀。在对试样的检测上,与土层相类似,同样要进行载荷、静力、动力、旁压、剪切、渗透性等方面的检测。
3.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
引起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是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的,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岩石力学性质会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如图(1)所示的曲线特征,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3种方式。
图(1)
3.1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造成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是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如图(2)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出现以下的情况:
图(2)
(1)浅基础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
在不同基础形式下,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粘性土或砂性+地基,运用极限荷载理论分析了不同地下水位的上升情况对地基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不管是粘性土或是砂性土质,其实际承载能力都将随着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减小。而粘性土地基内部存在粘聚力作用,使得其承载能力下降较小,最大的下降率在45%-5 5%,但砂性土的最大下降率则达到了70%左右。
(2)岩土产生滑移、变形、崩塌试问现象
在河边、斜坡、河谷等地带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时,要特别重视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稳定性的影响。在地下水位上升时,岩体和土体的浸润程度和范围增大,这样将使得岩土被水饱和软化,并造成其抗剪强度的降低;而在地下水回流的时候,将可能对岩土产生潜蚀作用,使其结构和强度遭到破坏:且在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汇总页会增大冻水压力,这些都将会引起岩土的滑移、变形和崩塌现象。
(3)建筑物震陷加剧
对于饱和的疏松细粉砂地基,地下水位的上升会促使液化震陷的动荷因素和结果放大,使得建筑物附加沉降加剧。对于柔软的粘性土层,地下水位的上升不但增加了其饱和度,而且增大了土体的饱和范围,从而造成了士体的静强度降低,因此,在地震作用下,岩土将会产生瞬问塑性剪切破坏,并产生极大的剪切变形。
3.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1)地面沉降
原因主要是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且发现地面沉降的区域与区域降落漏斗的中主心区域相一敛。对于未固结的松散岩层,特别是当细粒与粗粒相间成层刚,地下水位下降极易发生地面沉降。可见,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地下水枯竭、水质恶化
我国地表水丰富.但分布及其不均,使得可利用水源变得的相对紧缺,所以经常造成了各地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根据一些文献研究,发现当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小于该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由开采而消耗的地下水将能够得到补充,水资源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开采下去;但是,如果地下水的开采量超过了该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补给量,就需要消耗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进行补充,这样会引起地下水水位的降低,并形成区域降落漏斗。倘若长期进行地下水的超量开采,造成区域漏斗的不断扩大与加深,那么地下水资源将会逐渐减少,甚至枯竭,并会增大水中的有害离子,造成水体的矿化度刑高。
(3)海水入侵、腐蚀性增强
在自然状态下,滨海的淡水含水层与海水一般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淡的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并在含水层中运动排入大海。尽管地下淡水与海水所占的位置会随着补给量的大小而产生进退运动,但总体还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如果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过大,地下水排泄到大海中的水量将会减少,那么这种动态平衡将会被打破,造成海水不断向陆地部分推进,使得淡水水质变成,并加强了水的腐蚀性。
3.3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对于存在膨胀性岩体和士体的地区,地下水由于为裂隙水和上层滞水,所以很难有统一的地下水位.并且对早、雨季的变化比较敏感。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升降变化,会造成膨胀性岩体和土体的非均匀膨胀收缩变化;在水位上升过程中,地下水将浸润岩体和土体,使得其被水解、软化、膨胀,造成岩土结构的变化和强度的降低。如果地下水位的升降频率过快或是幅度变化较大,将会使得岩土的膨胀收缩往复,且幅度加大,最终造成岩土的稳定性变差,极易出现工程地质灾害。
4.结论
总而言之,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勘测实践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降到最低。文章着重探讨分析了地下水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赞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科技咨询导报2007.
篇9
土壤的物理性质就是土壤中的水分和地下水相互作用而显示出的各种属性,主要包括水分含量、持水能力、透气性,这些特点构成了岩土体中地下水与液态和气态水之间密切的关系。岩土体中的地下水活动贮存在岩层,产生不同形式的滞水、潜水、承压水。根据进入含水层孔隙的水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裂隙水和岩溶水。土壤和地下水的交互作用,使得在岩土体中的地下水有不同的存在方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而且还对岩土体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水主要是存在于沙黏土中含量甚微的地下水的一种形式。
2水利地质分析
2.1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理想的建洞山体应具备的条件:建洞区的地质构造简单,岩层厚,间距大,没有断裂带影响整个山体的稳定性,坚硬完整的岩体,地形完整,没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早期和近期破坏的地形,无岩溶或岩溶不发育,地下水影响不大,没有有害气体和异常地热。岩石变形和破坏的几种类型:脆性断裂,断层和山体滑坡,层状弯折和拱曲,塑性变形和膨胀。
2.2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析不同坝型,其工作有不同特点,所以对地质条件的要求是不同。因此,在除了各类坝型的工作特点应该了解外,特别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坝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和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由于坝区岩体存在一定的地质缺陷,可能导致重大的工程事故,如:坝基稳定问题和坝区渗漏问题。
2.3边坡工程地质分析常见的边坡主要有松弛张裂,蠕动变形,山体滑坡和崩塌4种类型。此外,还有泥石流滑坡,倾倒等其他过渡类型。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边坡失稳的类型。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有:地形条件的影响,岩石类型和性质的影响,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的影响,地下水和地表水及降雨的影响,其他因素如风力、日照、温度因素,人工开挖,振动和地震等。
2.4水库工程地质问题水库有2类:①由在河流上筑坝形成的人工湖,即地面水库;②利用地下蓄水结构,由人工控制形成的地下水库。蓄水后,水文地质条件,水库周围的水文条件都会发生相对剧烈的变化,从而影响库区及邻近地段的地质环境。例如,水库水升高浸润库岸,风浪对库岸的侵蚀,地下水上升浸没洼地。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水库渗漏、水库浸没、库岸坍塌、水库淤积和水库诱发地震等问题。
2.5软土路基工程地质问题软土基坑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边坡的稳定性和基坑的降排水。在软土基坑的建设中,要防止边坡失稳,确保施工安全,因此应采取的措施有:设置一个合理的坡度,建立边坡防护设施,基坑支护,降低地下水位等。软土基坑降排水的目的是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对于细砂和粉砂土质边坡,防止发生流砂和管涌。对于下卧承压含水层黏土基坑,防止坑底隆起,保持基坑土壤干燥,方便施工。软土基坑开挖的降排水也有两种方式:明排法和人工降水,人工降水一般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井点降水方式。
3总结
篇10
关键词: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监督模式
伴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工程逐步在国内部分城市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它解决了城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有利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建设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其涉及到的专业和工艺较为复杂,没有形成一整套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再加上地铁事故频发使人们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十分有必要。只有不断总结现有问题,加强监督,才能促进地铁工程的发展。
1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状
1.1没有明确的监督机构
在现有的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机构不是很明确。以我国某市为例,该城市属于较为发达的二线城市,在对已经建成的地铁线路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时,一般是由省建设厅统一领导,由专业质监站成立的监督办公室对地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但是,通过对其他拥有地铁交通城市的调查发现,各城市在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管理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督机构。
1.2监督模式较为混乱
就目前来看,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不同,在监督过程中所侧重的方面也不同,监督机构在监督模式上存在混乱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城市中,而且也出现在城市监督站中。例如,部分城市把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交给房屋建筑监督站,部分城市则交给市政工程监督站,但由于这些监督站的质量安全要求不同,且其与地铁工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极为不符,所以对地铁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不能简单地使用这些监督站的管理模式来完成。
1.3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不统一
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对地铁工程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的时候,质量监督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分散在不同的监督站,加上两个部门的工作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信息交流,导致地铁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不统一。就目前来看,地铁工程的质量监督主要侧重于施工现场的永久性结构和实体结构,对临时辅结构的重视度不高;而地铁工程的安全监督主要侧重于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工作,忽视了施工结构对地铁工程安全的影响。
1.4缺乏专业的监督人员
由于地铁工程的建造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技术含量较高,且危险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在地铁建造过程中,会使用到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材料等。但是,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地铁质量安全监督中,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而且现有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监督管理经验,甚至部分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监督部门仅有不到5个人员,导致该部门的监督工作无法有效进行下去,直接影响了监督管理的效果。
1.5报监手续存在滞后的现象
在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过程中,监督部门应当把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的施工方法、出现意外事故时的处理措施、对岩石工程的勘察审核报告和施工图纸设计的审核批准书等作为安全报监的首要前提。同时,由于监督部门的不同,报监条件也不同。一般来说,在地铁工程质量安全报监中,安全报监的手续往往很简单,报监手续也能及时上交给监管部门。然而,在质量报监过程中,由于监督部门对工程勘察和施工图纸的审核文件等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但地铁工程建设会受到征地拆线和地下管道线路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工程勘察和图纸设计单位会根据拆线和迁移的进度更改勘察报告和工程设计图纸。一般来说,我国很难有城市能够做到在地铁工程建设之时就向工程监督部门上交完成的工程勘察文件和施工图纸,甚至有部分城市直到工程建设完成之后,才能把质量报监的手续正式办理完成。因此,在我国的地铁工程建设中,经常存在先把安全监督手续办理完毕,质量监督手续却迟迟未办理的现象,而相关的监督机构也未能及时对出现类似现象的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监督或勒令停工。这种行为既不符合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基本要求,也会对相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
2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的优势
2.1科学配置监督资源
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分离和信息不通的局面,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地铁工程监督机构,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一个专业的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监督站。专业监督站的成立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地铁建设标准滞后的问题,完善相关的建设法规,建立健全系统的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还能够通过已完善的监督模式,实现对地铁建设重要环节、竣工验收和较危险分项工程的监督。
2.2统一了监督模式
在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进行一体化监督管理之时,通过借鉴现今成熟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监督模式,根据地铁工程项目自身的状况,取其精华,逐步形成一整套与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相适应的监督模式,把铁路工程从报监开始一直到竣工验收为止这一系列流程都作统一规范,从而有效解决地铁工程长期存在的监管分散问题。
2.3统一了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
201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联络员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各城市要逐步在轨道建设中加强对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的探究。而在地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地铁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就必须有效管理施工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施工过程。工程质量与工程安全密不可分,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铁基坑的挖掘和钢支撑的架设工作等无法简单地归结到工程质量或工程安全中,而且大多数施工技术的质量和安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质量和安全这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例如,在地铁隧道的挖掘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盾构机始发、掘进和旁通道挖掘等风险较高的环节。如果把控不好安全风险节点,盾构机就很难继续顺利挖掘下去,会对管片的拼装质量和防水性能造成影响,一些城市也存在因隧道推进不平稳而导致地下水倒灌,最后不得不废弃地铁工程隧道的案例。因此,在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的时候,监督站应当实行“一岗双责”制度,使监督站工作人员既具有一定的质量监督知识,又掌握了有效的安全监督方法,并使两者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去。此外,监督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监督时,既要查看地铁工程的质量,也要重视工程的安全。当勘察完施工现场后,要给施工单位签发地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两份监督文书。
2.4引进了专业人员参与监督工作
由于地铁工程的建设涉及到的专业和技术较为复杂,同时,由于自身性质的限制,监督站很难拥有所有与地铁工程相关的专业人才。因此,在现有人才基础上引进专业人员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监督站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也能弥补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监督人员专业知识和经验上的不足。另外,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要建立数据库,记录相关专业人员的特长,然后根据特长分类管理人员。通过引进专业人员,使他们参与到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去,既能发现地铁施工现场存在的深层问题,又能通过细致的讲解,丰富其他监督人员的见识,逐步壮大质量安全监督队伍。
2.5优化了报监程序
2.5.1实现了质量与安全共同报监
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能够实现质量与安全报监要件的有机结合,把地铁项目工程作为一个监督单元,从而实现了地铁工程施工前质量与安全报监的同时办理,最大程度地简化了报监程序,减少了施工单位的报监时间。
2.5.2实现了分段报监
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的实施使地铁施工单位能够根据工程勘察和图纸审核阶段性的实际情况,以项目工程为一个报监整体,根据施工阶段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报监阶段,从而实现了分阶段的报监。
2.5.3实现了提前介入
对于工程勘察和施工图纸审核文件齐全的施工单位,由于在其他手续上存在问题不能办理报监的,可以经过建筑单位向项目建设主管部门递交申请,然后监督管理部门会根据主管部门的批示意见提前介入到项目工程实施的质量安全监督中去,从而避免了因报监滞后而埋下的质量安全隐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而地铁的出现减轻了地上人流量的压力。但是,由于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不健全,地铁事故时有发生。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实现了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优化了报监程序,完善了监督模式,从而提高了地铁工程的安全性,使其质量得到了保障,促进了地铁交通业的发展。
作者:戴锦韬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安全质量部
参考文献
[1]任新伟.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