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范文

时间:2023-04-08 13:2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最大的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乘坐公交车41、60、76、107、105、234、236等路公交车于中心书城站下;

2、 乘坐公交车71、34、373等路于市民中心东站下;

3、10、15、35A、38、41、6064、374、235、236等路于儿童医院站下;

4、25、64、65、71、111等路于少年宫站下;

篇2

关键词:书法;青少年;发展传承

一、中国书法的概述

中国书法的历史和中国文字使用的历史一样,绵延数千年且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从书法字体来看,中国书法字体形式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阶段,而这些阶段也产生大量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然而,现代中国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基本都是在洁白的宣纸上,运用毛笔灵活多变的锋路和水墨的丰富表现力,留下变幻多端的线条,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线条构成的艺术。不同书法家的情感各不相同,往往此时或者彼时,书法就是他情感的表现。笔的行进特性有很多,有的抑扬,有的顿挫,有的疾厉,有的徐缓,有的飘动,有的精细,有的粗简;但都基本上受书法家主观的心理及情绪驱使的,书写的形式便成为他们情感表达、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所以,书法也是一种心灵与情感的表现艺术。不仅如此,书法作品能够把书法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与思想等折射出来,所以,书法也是一种生活的表现艺术。在中国古代,书法被广泛地用于对联、题词、书写牌匾等,现在也已形成传统。所以,书法更是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艺术。

总之,书法是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鲁迅先生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她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她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她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她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可见,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是珍贵的,中国人应当传承和发扬好中国书法。

二、中国书法的当今现状及思考

中国书法,在几千年的岁月里,经过不断的继承与更新,已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特色,深受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喜爱的传统艺术,更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典型代表。中国书法的现实意义是书法教育能使学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感受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中国书法的社会意义是激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信心与决心,陶冶爱国情操。中国书法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在新一代的中国人身上,都应肩负着崇高的传承和发扬的使命。然而,时代在进步,中国书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在键盘改变着我们的书写方式之前,中国人的书写能力普遍存在,很多人的书写能力极强。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键盘和屏幕代替了我们的笔墨纸,人们越来越不喜爱书写,书写的普遍性减少了,书写的能力也在逐渐弱化,中国书法也没有了曾经的辉煌。

从二王到唐宋家,中国书法站在了世界艺术的顶端。然后,近现代能够望其项背的书法家少之又少,书法的传承到今天已经成为当代人难以承受的重任。由于书法的实用性越来越少,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书写的兴趣远不是书法可以抗衡的,这样的现状如果不予以干涉,书法将有可能在我们的下一代消失。除了学生对学习书法感兴趣不高,书法专业教师缺乏也是一个大的难题。早在八十年代初,不少中小学每周开设一堂书法课,而现在,想找一个书法老师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没有师资,开设书法课就成为不可能。

中国书法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无论是传承还是发展,这门古老艺术的未来都在我们的下一代。这需要我们将中国书法彻底带进校园,让她被广泛学习和接纳,被传承和发展。

三、中国书法进校园的意义

学校是知识、技能与做人道理等的传授点,从学生学习发展状态来看,学校主要分为四种: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不管怎样,学校在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书法进校园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学校可以广泛邀请书法家走进校园,让他们与师生一起交流和学习书法艺术。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即兴创作,让青少年在领略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激发广大师生热爱书法、学习书法的热情。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社会各界也应当关心关注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发展。今年3月份,由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以及《燕赵都市报》和《少年素质教育报・教育艺术周刊》主办的“丹青少年中国书画大赛”在全国掀起热潮。欧阳中石、李铎等书法泰斗纷纷为大赛题字,可见这些国宝艺术家对青少年书法教育的关注。

篇3

【关键词】边沁;密尔;最大幸福

一、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1.快乐和痛苦的主宰。在边沁那里,每个人都生活在能够引起快乐或痛苦的社群环境中,社群中的每个人都关注快乐,都趋乐避苦,追求幸福和逃避祸害是人生的目的,“自然把人类置于两种主宰即痛苦和快乐的统治之下。只有它们能够指出我们应当做什么,而且决定我们应该做什么。一方面是是非标准,另一方面是因果关系链,这两者都被系在痛苦和快乐的宝座上。”我们之所以服从法律,是当人们服从法律时,人们可以确保自己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中,人身财产安全可得到保障,快乐幸福是可欲且可能的,社会整体的快乐总量可得以增加,幸福可达至最大化;而不遵守法律,量的积累带来的社会秩序的混乱。

2.快乐和痛苦的可计算性。边沁将其讨论的痛苦和快乐分成单元或者是他自己所称的块,每一单元或块的量是相等的,它们的价值与下列因素有关:(1)一个快乐的强弱;(2)持续性;(3)确定性;(4)远近性;(5)繁殖性;(6)纯洁性;(7)广延性。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可能的和必要的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可计算性,边沁将功利主义的快乐幸福与当时迅猛发展的科技连在一起,准确的说是与数学计算紧密相连,着重建构最大幸福的数量、可计算性,以此维持功利主义的大厦。

二、密尔的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

密尔的幸福是人性的幸福,是精神上的高质量的幸福。在相信人们可以得到幸福的信念之下,能够为别人作出自我牺牲的行为,都是值得赞美的。在密尔看来,功利主义所主张的幸福,并非单个人的幸福,而是一切与该行为有关的人的全体的幸福。

1.最大幸福是可欲的。“从经验的角度看,人们事实上是欲望幸福的,人的天性就是如此,因而,幸福就是可欲的,是作为一种目的而为人所欲望的”。作为人生目的的密尔式幸福不是抽象的幸福,是具体实在可得的幸福。“幸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整体;音乐、健康等就是这个整体的某些部分”。这些实实在在的幸福不论是粗浅如对金钱的执着,还是深邃如对德性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对每个个体而言都是可见且可欲的。

2.普遍幸福是可欲的。普遍的、公共的幸福之可欲是以“各人在相信他自己的幸福可以得到的范围内欲望自己幸福这个理由”为基础的,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人的本性之中,除了利己性,还有利他性。利己性促使人们追求最大幸福,而利他性是人们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注重维护他人的利益,普遍幸福则为可能。当人们有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目标之后,人们会想到去为善,去实现自己的、他人的幸福。思想和情感最终形成内在动力指导人们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自己的实践道德。

3.幸福与个性自由发展。“凡在不以人自己的性格却以他人的传统或习俗为行为准则的地方那里就缺少着人类幸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所缺少的这个因素同时也是个人进步和社会进步中一个颇为主要的因素”。在密尔看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与个性自由密不可分。个性自由的发挥与幸福程度的深浅密切相关。只有当个体充分自由,个性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后,个体追求幸福才有可能性,同时个性的自由发展也是最大幸福的源泉。最大幸福的表征之一也是个体的个性自由,“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幸福的首要的基本的要素之一,它不仅是与文明、教导、教育、文化相协调的要素,而且它自身也是所有这些事物的必要组成部分和条件;则将不存在自由可能被低估的危险。”

三、密尔对边沁的超越

1.幸福从庸俗到高雅积极。在边沁那里,“图钉与诗一样好”,幸福只是可计算的机械式的幸福,是自由资本主义影响下的消极的个人主义幸福。密尔式的幸福挣脱了数量上的庸俗的牢笼,主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不是数量上的,而是质量上的。密尔反复称“当一个没有得到满足的人好过当一头心满意足的猪”,“宁愿做没有得到满足的苏格拉底,也不愿做一个心满意足的傻瓜。”幸福不是简单的数量的计算,幸福是一个整体,一个由不同的质组成的整体。禀性低的人追求低层次的幸福,禀性高的人追求高层次的幸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幸福,是一种心灵上的体验,是灵魂的慰藉和满足,即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幸福。

2.幸福更看重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尽管边沁也强调社会整体利益,但在边沁强调社会全体利益的背后,是个人利益的横行;个人利益是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个人利益是唯一现实的利益,社会利益只不过是个人利益简单相加的总和。密尔式的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则”则是真正追求绝大多数人的幸福,而不单纯只是个人幸福。在密尔看来,“功利主义所认为行为上是非标准的幸福并不是行为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与这行为有关的人的幸福”。甚至当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发生矛盾时,应以社会幸福为重;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幸福,只要这种牺牲是有价值的,是能增加整个社会的幸福的。那些不能够增加幸福总量或没有增加这个总量的趋势的牺牲,在功用主义道德观看来都是徒劳。

3.个性自由――对幸福的补充。密尔在继承边沁功利主义同时,对功利主义进行扩充――主张个性自由。将个性自由连入功利主义大厦,幸福更加丰盈。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人有自由的意志,有表达的自由,有不伤害他人范围内的一切行为的自由,当然,个性自由不是没有界限的,一方面,个人的自由必须约制在这样一个界限上――就是必须不使自己成为他人的妨碍,即个人的自由在不妨碍他人的基础上是没有异议的;另外,个人的自由和行为不能影响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在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自由冲突之时,密尔更倾向于合理的节制个人自由以保存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出生于自由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边沁,为了支持他的社会改革主张,推进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进步的正义寻找一个标准,边沁构建了功利主义,即人类快乐与痛苦的律令的统治。作为边沁好朋友儿子同时又是奥斯丁学生的约翰・密尔在其著名的论文《功利主义》试图为功利主义辩护,并以功利的定义为起点。但是在扩展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密尔对边沁式的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即快乐主义进行了修正,对快乐进行划分,以达至“幸福”最为最终的目的。可以说,密尔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质变,是边沁的快乐主义的更高形态――密尔式幸福主义。

密尔站在边沁的肩膀上重塑了功利主义大厦,让幸福从消极飞跃至积极高雅,从实质的一人幸福上升至整体的最大幸福,但也是密尔,摧毁了边沁的纯粹数量的功利主义智识大厦,离弃了数量计算的功利主义,不能再对快乐痛苦进行精确的计算,幸福不再如天平中物品一样可精确到克或千克,尽管幸福陷入了模糊的境地,但是现代人密尔将探讨转入了另一更深层次的领域中-怎样才能实现人类的真正的幸福和繁荣。或许正是这种使命感,造就了两个密尔。

参考文献

[1]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武汉大学出版社

[2]牛京辉.《从快乐主义到幸福主义――J.S.密尔对边沁功用主义的修正》.《湖南社会科学》.2002(6)

篇4

瑰丽美酒 多彩生活

葡萄酒就像女人,变化多端,神秘莫测。

《领御》:您认为葡萄酒在千百年来受到人们欢迎,融入西方生活的原因是什么?你也爱喝葡萄酒吗?

张少辉:是的,我也算是一个红酒的爱好者。葡萄酒在西方国家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西方人们喝葡萄酒的频率就像我们喝水一样。因为葡萄酒在西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就像我们中国的茶文化,换言之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与西方人的生活理念、宗教理念、文化价值都有契合。

《领御》: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葡萄酒带给你的体会吗?

张少辉:葡萄酒带给人的感觉太丰富了,因为它本身就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味型,可以说每一瓶葡萄酒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甚至有许多你无法想象的味道,比如在阿尔萨斯的一些庄园出产的葡萄酒就会含有矿物质或者石油的味道,这并不意味着难喝,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奇特的妙不可言的味道。

我通常会把葡萄酒比作是女人,或者爱情。她们神秘莫测,变化多端。红酒的本身从外形上是具有美感的,而我们又知道每一瓶红酒具有不同的内涵,所以更让人有想要去探究的冲动,去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品味她的独特和变化。我们享受一瓶葡萄酒,更注重她的内涵,从制作工艺上来看,每一个年份、每一个产区味道不一样,从采摘、收藏、品饮任何一个环节都影响着她的味道,她们有着不同的个性,着恰恰是她的魅力所在,她的神秘之处。这跟艺术家创作的感觉也是共通的,同样一个主题,不同的艺术家在不同的时间,通过不同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也都不一样。

《领御》:我们在许多西方的油画中都能看到葡萄酒这一元素的出现,您是怎么看待葡萄酒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艺术家们是如何从葡萄酒中汲取灵感的?

张少辉:葡萄酒首先是融入了生活,而艺术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当它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调味剂,那就自然会被演绎到艺术作品当中去。

葡萄酒带给我们的感受,不像白酒那样浓烈,而是一种虽然有些晕晕乎乎但还是可以驾驭它的感觉,也许就在这似梦似醒,亦真亦幻的感觉中,灵感就来了。葡萄酒和艺术家的关系,就好像一种表达方式、一种途径和渠道。它让人,愉悦舒畅,达到忘却自我的最高境界,从而调动人去表达自己内心最渴望表达的东西。可以说葡萄酒是催化剂,通过它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元素、潜力、内心世界、情感释放出来。

酒不醉人画醉人

每一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最真实的情感流露,葡萄酒帮助他们忘掉自己,又表达自我。

《领御》:我们知道酒神这个形象一直有着不同的演绎,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达芬奇笔下的酒神,和朱塞佩・阿尔钦博第《秋天》中的酒神形象,您是怎么看待这两个不同的形象演绎的。

张少辉:这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去表达同一个主题,因为画家本身的文化背景、流派、阅历、人生态度不同,所以演绎出来的效果也就完全不同。

达芬奇所描绘的酒神巴斯克是一个雌雄共体的人物,画面本身中并没有与葡萄酒相关的元素,但他将葡萄酒的元素上升到了一种人性化的高度融入到画的灵魂中。这是一幅艺术品最高境界的表达――隔山打牛。他不是直接的去画酒,不是裸的描绘,而是象征性的表达,这样的表达更为内敛,稳重和深沉,你能感觉到达芬奇在对一个事物上是符合他大师的高度和风范的。

朱塞佩・阿尔钦博第的《秋天》,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后现代演绎风格,他直接了当的将葡萄酒的各种元素通过想象和创造,和人物的形象结合起来,通过构图和色彩的运用,表达出画家自己心中的酒神形象,这是一种更简单、直抒胸臆的表达。

《领御》:对于同样的主题不同演绎的典型案例还有马奈和莫奈的《草坪上的午餐》,甚至连名字都一样,您对这样幅画又有着怎样的解读呢?

篇5

从2009年11月这座优雅的白色建筑在罗马Flaminio区一片米黄色的古典建筑群中绚丽“绽放”开始,随着熙熙攘攘的罗马人参观完博物馆,那些曾经对此建筑心怀芥蒂的人们终于释然了,更多的罗马人开始将MAXXI称为“罗马新的荣耀”。

“当你真正走进博物馆后,白色幽静的弯曲走廊配合着黑色肃穆的天花板装饰,以及柔和深邃的灯光,让你如同走进了一条历史隧道。走廊两边关于罗马的记忆会自然地呈现在你眼前,这不是普通的游览,这是和古老罗马的对话。”曾经斥责过博物馆凹凸立体感将破坏罗马古典美的一位意大利文化评论人,在参观完博物馆后感慨道。

不仅仅是意大利人和媒体,就是眼光向来刁钻的其他西方媒体对MAXXI也充斥着一片赞誉之声。

《纽约时报》曾对它这样评论:“尽管曾经有人攻击出生于巴格达的女设计师扎哈・罗马哈迪德的博物馆设计方案,说它和早期法西斯墨索里尼时代的建筑一样具有‘视觉破坏力’,但现在博物馆的完全开放终于为她洗脱了所有‘冤屈’,其设计风格符合了教皇乌尔班八世的品位,使建筑完全融合进了罗马的巴洛克式的建筑脉络中,并且博物馆棱角分明的立体结构也暗合了罗马崇尚光明的雕刻艺术风格。”

1999年,哈迪德击败众多国际级的一流设计大师,获得在原本是一片军营的罗马市区施展才华的机会。意大利当局在古建筑众多的市区耗资1,5亿欧元来修建现代艺术博物馆,用意就是要宣示对僵硬、保守的传统政治和文化进行变革的决心。

“罗马等同于艺术”,只有拜访过罗马的外国人才能深切感悟到这句话的真谛,因为在意大利任何一个地方游玩,总能找到文艺复兴时代那些伟大艺术家显赫的名字。

此外,意大利传统的文化内涵,使很多意大利人普遍质疑新鲜事物,同时萧条、衰微的经济状况也令国家科教领域常年处于“贫血”状况之中,人们对现代艺术的接受程度有限。

在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艺术圣地罗马打下一根“现代艺术的钢钉”,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把MAXXI视作理念交流和文化多样的巨大城市环境,让博物馆里设置的讲堂、书店、咖啡馆、实验室、学习区和附属的展览空间,在新与旧、内部与外部之间构成了一种张力。”哈迪德这样解释道。

这种张力,让人们感受到现代艺术和每个人之间那种朴实的亲近性。博物馆大量使用的玻璃,不但可以获得更多自然光线,低碳环保,更能拉近室内室外空间之间的距离,让博物馆与罗马的城市脉络连接到了一起。

篇6

《天堂电影院》中有句经典的台词:“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苦”,徐峥也参与导演的《摩登年代》正是用乌龙式的亲情来演绎出了人间的冷暖。对于徐峥饰演的欧大卫来说,这是一场没有预演的遭遇战,是他行骗江湖20年来的最大考验。张子枫饰演的丢丢突然闯入他的世界,没有任何事先征兆。作为一个三流的魔术师,坑蒙拐骗是他人生的秘笈,或者,正如他所表演的魔术一样,人生就是一个骗局,就看你施骗的手段是否高明。徐峥唯有遇到张颂文,才有可能品尝一流人生。

这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时代,在最近的三十年里我们已经创造了无数让人瞠目结舌的奇迹,从物质经济到世道人心,首富和大师们招摇过市。余华和马原都在小说里讲述着无法描摹的当下神奇的事迹,虚构已经追不上现实的荒诞。 而魔术则是一虚幻的奇迹场所,在它的世界里能让人看到诸多不可思议的戏法。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魔术却是陌生人之间的情感,因为其具有魔幻色彩所以才更摩登。

单从温情的角度来审视《摩登年代》的效果,一般意义而言的确是做到了“良好”的指标。借着卓别林的名作《摩登时代》来起势,预告片也做过默片的版本,倒是很有韵味儿,故事走的却是卓别林的另外一部名作《寻子遇仙记》的路子。把徐峥定位为魔术师,以小萝莉认爹的主线把整个故事铺开,其他形形的佐料穿插于其中。徐峥延续其经典的凄惨悲凉、霉运连连的人物形象,视角着力于社会的底层,通过搞笑、励志、接地气的套路模式填充内核,来做文章。

欧大卫是苍孙 ,而不是大叔,他与萝莉的组合,区别于《这个杀手不太冷》,然而效果同样出奇的好。对于这份“舶来品”,徐峥初次驾驭,已经能够把情感演绎成这样,也必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从“萝莉强认爹”到“苍孙死不认账”,到“萝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再到“苍孙被点醒感化”,这一系列的磕磕碰碰产生了诸多笑料与温情。通过把亲情结合到“中国梦”当中,一幅小人物实现人生理想的画卷就悄然映入眼帘。徐峥立志着眼于社会底层人物生存状态的根基,值得欣赏。假、大、空的东西,在中国已经太多太多,从王林、李一的门庭若市就可以看出,官员、商人和艺人如鱼跃龙门一般跳进去,便可以读懂中国。现实主义遇上搞笑主义,能够让观众在轻松诙谐的氛围里联想到自身的奋斗史,把亲身经历的困苦辛酸成功嫁接到虚拟的人物身上,这便是一种简简单单的成功,所谓徐峥的“搞笑现实主义”正是如此诠释到位。

张子枫的表演超出年龄,这个小姑娘撑起了电影的承重部分,尤其是多场哭戏,均独到自然,说笑就笑,说哭就哭,光靠眼神与声线就能秒杀一票观众了。片末水中逃生 是影片迟到的,小人物生活的苦与乐在这短短5分钟时间内,不由分说地爆发开来,当然本片不可能有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致命魔术》那样高妙的阐释。

篇7

2001年,顾军林考上黑龙江省的鸡西大学。因为家里穷,顾军林就靠送报纸、卖小零食挣生活费。顾军林十分自卑,不敢开口说话,甚至在学校食堂买饭票都靠递纸条,卖票员以为他是哑巴。

2002年的一天,读大二的顾军林从学校的宣传栏经过,看到一个通知,顾军林知道自己挣钱的机会来了。学校提供的冰刀鞋不够,学校就决定学生自备冰鞋。

学校有几千名学生,滑冰又是必修课,做好这笔生意,就不用再愁学费的问题。顾军林很快联系好厂家,用手里仅有的30元做了一条横幅,开始登记想买鞋的同学。

可等了半天,都没有人注意到顾军林。心里着急,可顾军林就是开不了口。就在这时候,顾军林想到一招,一下就被订走了200多双鞋。顾军宁决定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歌唱和舞蹈吸引同学。顾军林跳起了家乡的锅庄舞,唱起了歌。果然,不一会,围上前来打听的同学越来越多。然而,顾军林并不知道,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女孩正在默默地注视着他。

第一天就有200多位同学报了名,顾军林却犯了愁,冰鞋进价70多元1双,200多双鞋就要1万多元。就在顾军林发愁的时候,这位叫张海燕的女同学却突然找到了顾军林,主动要借钱给他。这一买一卖,4天时间,顾军林就挣了3万多元,解决了大学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为了表达谢意,顾军林特意请张海燕下馆子吃了一碗面条。张海燕说,他唱歌时一直笑,他的眼睛会说话。两个年轻人就这样相识,越走越近,张海燕也成了顾军林的妻子。

2009年12月,顾军林带着妻子回到老家。乡亲们的淳朴让在深圳打拼的顾军林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而家乡的贫穷也刺痛了他的心。同时,他也发现了商机。目前青海的市场上的鸡肉来源,大部分是甘肃、宁夏的。

顾军林想回家养鸡,可由于工作一时无法辞掉,决定劝打工的哥哥回家。

2010年9月,顾军林花3000多元从深圳发回1000只鸡苗。弟弟市场看得准,哥哥勤劳肯干,一年时间,养鸡的规模到了4000多只。

顾军林十分高兴,找到乡亲们,想带着大家一起养鸡挣钱,可谁知,大家都不乐意,说早向顾军林哥哥打听过了,养鸡压根不挣钱。

原来,哥哥怕别人抢了赚钱的门路,对前来打听的村民没说实话。为了守住秘密,哥哥就带着一家人住在破房子里,连鸡舍都不敢修新的。

顾军林想回家乡就是计划要带着乡亲一起养鸡,形成规模,做深加工。哥哥的保守和固执让顾军林十分火大。

两兄弟互不相让,大吵一架后,两个多月没有联系。可一天,哥哥突然打来电话说大事不好。原来,生意好,哥哥养的鸡数量不够,从外地拉回一批倒卖。可谁知,这些鸡生了病,还传染了自家养的鸡,一下死了2000多只,亏了10多万元。哥哥十分沮丧,顾军林却暗自高兴:这是一个很好的、活生生的案例。只有发展农户的时候才能够做大,你自己一个人是干不大的。

顾军林趁机劝哥哥发展农户,这样不仅可以扩大规模,减小风险,乡亲们也能一起挣钱。哥哥终于同意了顾军林的建议。可是,如何才能让乡亲们心服口服跟着一起养呢?顾军林想到了一招。顾军林和哥哥并不上门说服村民,而是花10多万元先在村里建了栋新房子,买了新车,每天运鸡还尽挑人多的路走。

果然,看着兄弟俩挣了钱,村民也都要跟着一块养,顾军林觉得是时候该回家了。2012年,军林回家乡后,天天和鸡生活在一起,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经常一边养鸡,一边玩棍。

2012年,合作社农户达到10多户,由顾军林负责提供鸡苗,并回收销售到西宁市和周边的村子和农家乐,合作社年出栏土鸡5万余只,销售额达到400多万元。

在古城种树莓 边玩边吃

2012年,顾军林家乡这座1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上空,突然出现了一架直升飞机,盘旋勘察几天后,一位从香港来的老板便决定在这里投资1.5个亿元,他准备这边搞一个影视城。之后,接二连三有投资商来到苏家堡村,都想要承包古城墙内的400亩地,出的价格也越来越高。

30岁的顾军林也要竞价这块地。这引起村民一片哗然。顾军林就是当地人,离开村子前,家里穷得甚至捡别人扔下的西瓜皮吃。而一听顾军林的出价,更是觉得他没戏了。别人出价1500元一亩,顾军林出了800元钱。最后,顾军林却拿下了400亩地。养鸡的地方到处都是,顾军林为什么要包这块地呢?原来,这还和一种叫红莓的水果有关。

站在顾军林旁边的人叫常珊,是顾军林在青海青年创业园认识的一位创业者。常珊在青海做红莓十分出名,种植面积1万多亩,产品出口到波兰、俄罗斯、韩国等多个国家。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由树莓开发的产品有1000多种。它从果实到叶子到杆,甚至底下的根部,都可以用来做药品,到保健品,再到常规的食品。

顾军林非常惊讶,这是多好的东西啊!顾军林发现,不仅青海的气候适合红莓的种植,红莓的销路也广,就想和常珊一起合作种红莓。可是常珊却觉得顾军林实力不够,十分犹豫。

顾军林知道自己没钱,怎样才能让常珊心甘情愿和自己合作呢?顾军林想到,拿下古城的地,以此为条件和常珊谈判。因为没有文化历史的旅游,就没有灵魂。它可以作为旅游景区来开发,也可以打造成一个酒庄。

顾军林想借用古堡的名气,开发观光旅游采摘,打好古城这张文化牌,为做红莓酒庄和红莓其它深加工产品铺路。顾军林觉得,只要拿下古城的地,他就一定能说服常珊。

顾军林发现,即使有老板愿意投1.5亿元,村民都不肯租地。原来,之前有一位开发商投资失败后就拍屁股走人了,留下地里一片狼藉。顾军林先是花1万多元将地恢复好,之后又承诺村民,每家预付200元押金,保证不损坏耕地。顾军林对地的爱护让村民看到了他的诚意。最终,村民将古城里的400亩地以850元一亩的价格租给顾军林。一共有96户,签了3天,因为很多人不会写字,就按手印。

顾军林最终只花30多万元就拿下了古城的地,他要在这片地上实现自己的财富计划。

篇8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2—0087—01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是约数、倍数单元的重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口算求法对学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至关重要,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口算求法在教材中并未涉及。下面,我就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口算求法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笔算求法

1.分解质因数法。

18=2×3×3 30=2×3×5

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把公有的质因数乘起来,2×3=6;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把公有的质因数和独有的质因数都乘起来,2×3×3×5=90 。

2.短除法。

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把除数乘起来,2×3= 6;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把除数和商都乘起来,2×3×3×5=90 。

二、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笔算求法的弊端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是在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上。分数加减时,分母不同时要通分。通分就是把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而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如+=+=,18就是6和9的最大公因数。约分时要看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一次约分,省去不必要的步骤。如=,只要看出84和112的最大公因数是28,约分就简便多了。

问题在于,我们在约分和通分时很少用笔算的方法先求出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再去约分或通分,而是经常用观察的方法看出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再进行约分或通分。

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口算求法

1.最大公因数的口算求法。

把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数除以2,如果得到的数是另一个较大数的因数,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不是,再依次除以3,4,5……直到得到的数是另一个较大数的因数为止。如,计算84和112的最大公因数,先给其中较小的84除以2得到42,但42不是112的约数,然后再给84除以3得到28,28也是112的约数,所以28是84和112的最大公因数。

2.最小公倍数的口算求法。

把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数乘2,如果得到的数是另一个较小数的倍数,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不是,再依次乘3,4,5……直到得到的数是另一个较小数的倍数为止。如,计算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先给其中较大的30乘2得到60,但60不是18的倍数,然后再给30乘3得到90,90也是18的倍数,所以90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四、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口算求法的应用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口算求法的应用广泛、简便,省时、省力。如,

1. 求12和16的最大公因数。12 ÷2=6,6不是16的约数;12 ÷3=4,4是16的约数,所以4是12和16的最大公因数。

2. 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18×2=36,36也是12的倍数,所以36是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

3. 计算+。20×2 =40,40不是15的倍数;20×3=60,60也是15的倍数。所以60是15和20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和的公分母,+=+=。

篇9

2008年,DNA发现人之一詹姆斯·沃森的完整基因组排序用了4个月时间完成,耗资接近150万美元。现在,商业化的纳米孔基因排序技术已经近在眼前。借助于这项技术,完成排序只需要短短15分钟。这项技术是将数台测序机结合在一起。每一台测序机让一段DNA穿过一个直径1纳米的小孔,同时监测电流变化,用于揭示4个DNA碱基中哪一个穿过这个微孔。

2.认知无线电装置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每年的数据传输量都会增加一倍,使得无线电频道越发拥挤。一种解决之道是采用认知无线电装置。这种装置的信号可在频段之间自动跳转,能够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寻找到可用频段。美国罗格斯大学研制的一个认知无线电装置原型能在不到50微秒内切换到一个新频段。借助于在AM、FM、电视和手机频段之间不断跳转,其数据传输量可达到家用无线网络的8倍。

3.协同机器人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善于“单干”,帮助人类完成组装、焊接等工作。新一代机器人将与人类密切合作,在放大人的能力的同时弥补人的缺陷。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国家机器人计划”一年投入5000万美元研制协同机器人。它们将能够代替宇航员,探索人类无法前往的环境恶劣地带;能够让老人在家里接受医疗看护,甚至接受手术;能够驱逐牲畜身上的寄生虫,感知果实是否成熟……

4.定向Tweet

在Twitter上,各大品牌都希望他们的宣传性Tweet只展示给特定的人群。他们可以根据用户的内容对其进行消费类型分类,同时参考位置、平台和时间等因素。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宣传,将广告展示给他们的潜在消费者。

5.即插即用卫星

立方体卫星是一种微型卫星,长约10厘米,重量不到1.4千克。这种卫星的制造过程非常简单,业余爱好者甚至中学生都能胜任。研究人员正在研发一种即插即用的方式,通过采用标准化的组件和通讯语言,能够应用于总重量达到450千克的卫星群。目前,诺斯鲁普-格鲁曼公司已经将这种方式应用于模块化太空飞行器(MSV)。MSV允许军方指挥官订购定制的战术卫星,短短几周内便可到货。第一个MSV将于今年发射升空。

6.IGZO显示器

为了获得更高的显示器分辨率,电脑和移动设备制造商需要放弃传统的硅材料。通过用半导体铟镓锌氧化物(IGZO)取代LCD显示器使用的硅,制造商能够缩小像素的尺寸,进而增加屏幕的分辨率。此外,采用这种半导体可以节省耗电量。目前,夏普公司已开始生产第一代IGZO显示器,产量将在2013年大幅提高。

7.共晶炸药

军方工程师从制药业获得启发,利用共结晶研制一种新型炸药。这种方式是将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结合成一个单一的共晶体,兼具两种材料最出色的特性。目前,美国一支研究小组成功让标准的军用炸药HMX与威力大、同时较为危险的不稳定炸药CL-20进行共结晶。研制出的新型炸药的起爆时速比HMX快360千米,产生更大的爆炸威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新型炸药的稳定性与HMX不相上下。

8.单板计算机

单板计算机是一种信用卡大小的计算机,使用一块电路板制造,造价只有25美元,采用Linux操作系统,能够与电视或者键盘相连,播放高清视频,运行文字处理软件和各种游戏。研究的资助者希望借助这种微型电脑将科技普及到全世界的学校。

9.感应充电

感应充电技术并不复杂,一个线圈内的电流产生电磁场,促使附近另一个线圈产生电压,人们无需通过电线便可为电池充电。感应充电也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早在2009年,感应充电器就已问世。2013年,这项充电技术将开始普及。英菲尼迪汽车公司计划在2014年推出一款车型,利用安装在停车场地下的线圈充电。除了汽车外,一些消费性电子产品也开始采用这项技术。

篇10

【关键词】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教学感悟 教学

一 引导学生实现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抽象和和概括等活动,探索出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善学习方式,从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鼓励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这个内容为进一步学习约分和通分作好了铺垫。

二 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

“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猜测?”这一问题的包容性较大,不同的学生面对这一问题都能说出自己不同的猜测,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尊重,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思想。不同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时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在相互补充与相互启发中生成了本课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充分体会了合作的魅力,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课堂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可敬而不可亲。数学并不可怕,它其实滋生于原有的知识,植根于生活经验之中。这样的教学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培养正是教育最有意义而又最根本的内容。

三 更应注重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

应引领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学生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形成概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王叔叔铺地砖”,将学生自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交流、探索。如,“哪一个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更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为什么边长是1厘米、2厘米、4厘米的地砖可以正好铺满?而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地砖不能正好铺满?”让学生在反复地思考和交流中加深对公因数这一概念的理解。

教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探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技能,找出“16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建构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是真正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充分的发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 我把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理

(1)什么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怎样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3)为什么是最大公因数而不是最小公因数?

(4)这一部分知识到底有什么作用?

笔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中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想法。笔者认为这就是《标准》中倡导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应有之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