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范文

时间:2023-04-06 15:5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积累与运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积累与运用

篇1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枯涸(hé)   踱步(dù)  戛然而止(gá)

B.伎俩 (zhī)  要挟(xié)  不屑置辩(xiè)

C. 颓唐(tuí)  蜷缩(juǎn)   忐忑不安(tè)

D.阻挠(náo) 岔道(chà)   寝食难安(qǐ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脉博 静谧 唏嘘 焦躁不安

B.摩挲 璀璨 青睐 谈笑风生

C.伶俐 仓穹 慷慨 甘败下风

D. 铿锵 懒惰 防碍 世外桃源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是一个计算机专家,我们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请教,不耻下问。

B.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C.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句子是( )(2分)

A.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既要独立思考,又要相互合作,积极探索。

C.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D.各地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5、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2分)

A.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色厉内荏

B.怒发冲冠   一发千钧   肝肠寸断

C.口是心非   炮火连天  伶牙俐齿

D.呆若木鸡  一日三秋  如虎添翼

6、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2分)

(1)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一线光亮。

(2)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宝蓝色的天幕上。

(3)渐渐的,渐渐的,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比先前更明亮,更皎洁。

(4)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5)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

(6)周围的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

A.(4)(6)(5)(2)(1)(3) B. (4)(5)(2)(6)(1)(3)

C. (4)(5)(6)(2)(3)(1) D. (4)(5)(6)(3)(2)(1)

7、下面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他不能给你讲真话。B.难道他能不给你讲真话?

C.他能不给你讲真话吗? D.他不能不给你讲真话。

8、下列四句中,和“风来花自舞”对仗最工整的一句是()(2分)

A. 千树落花红B. 云傍马头生C.山高月上迟D.春到鸟能言

9、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1)拈轻怕重()(2)举一反三( )

(3)犹豫不决()(4)囫囵吞枣( )

10、写出有关寓言、历史故事的成语各两个(4分)

寓 言(1)(2)

历史故事(1)  (2)

11、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在数学考试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大家坐立不安,非常着急。

改成比喻句:

(2)李宁严肃对小明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

改成转述句:

(3)仿写:大自然像一本书,藏着丰富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掘。

大自然像  ,等着

12、根据人物、情节写书名。(4分)

(1)过五关斩六将( ) (2)黛玉葬花( )

(3)卖火柴的小女孩() (4)智多星吴用( )

13、把下列谚语、俗语补充完整(2分)

(1)千里之行,  。

(2)书山有路勤为径,  。

14、古诗文默写(6分)

(1)待到山花烂漫时,  。

(2)子曰:“ ,可以为师矣"

(3)  ,不教胡马度阴山。

(4)王师北定中原日,  。

篇2

一、注重基础

所谓注重基础,指的是注重对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这里所说的基础,和传统意义上的“双基”并不完全等同。总的说来,近两年语文中考试卷“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考点主要包括: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规范地书写汉字;积累常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借助语感及语法、修辞知识修改病句;积累记诵优秀古诗文;了解与课文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阅读课标和教材中推荐的文学名著;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运用语文解决问题等。有些内容虽仍属于传统的“双基”的内容,但题目的设计着意于引导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着意于语文基本功的考查,着意于运用语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那种以考查是否记住了某些语文知识为主要目的的题目越来越少了,语法、修辞的名词术语和静态辨析本身不再作为考试内容。这样的立意,突出了学语文首先要打好语言的底子、文化的底子,突出了语文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基础。

二、突出积累

语文学习是累积性的,丰富语言文化积累是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积累主要包括字词积累、古诗文积累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对字词积累,中考主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字义、词义的能力。除此而外,书写技能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05年的语文中考试卷看,许多地区在考卷中设计了考查书写技能的题目,还有一些地区设书写水平考查一项,单独赋分,提出明确要求,根据全卷的书写质量酌情记分。

古诗文积累是积累的重中之重,最近两年,各地几乎无一例外地以默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积累状况。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7~9年级要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以记诵积累为主,也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考查趋势上说,随着新课标对古诗文记诵积累的重视和强调,中考试题也会更加突出对古诗文积累的考查。命题一般比较注意“依标(课程标准)据本(教材)”,以经典诗文为主,题型和能力层次要求趋向多样化,在记忆考查之外,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及在具体情境下准确运用的能力。

对于文学文化常识,主要是要把握课标要求,能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等。这部分内容,以记忆考查为主,但在部分地区的语文中考试卷中,这类题目的考查方式更加灵活,试题的情境性、综合性、应用性都有所加强。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2005年许多地区的语文试卷(尤其是课改实验区的语文中考试卷)都考查了学生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涉及书目包括《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平凡的世界》《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安徒生童话》等。分值基本在2~4分之间,总体赋分不高,试题内容也较浅易,但对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侧重对文学名著的积累考查,侧重对学生文学名著基本阅读情况的考查,将成为一种趋势。

三、强调语境

语境是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前提条件。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之中,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而进行的。因此,语境既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主要矛盾的焦点,也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主要矛盾最终获得解决的前提条件。

长期以来,在语文考试中存在着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孤立地考查知识的现象。从近两年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看,在积累与运用部分变语文知识的孤立、静态的考查为结合语境考查,已成为一种趋势。结合语境考查语文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语感的培养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综合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综合的,语文学习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形式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为此,在语文中考中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无疑更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

在语文中考试卷中加强综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加强语文学科内的综合,如将识字与写字结合起来,既关注学生对汉字形、音、义的掌握,又考查了其书写的技能;将句式仿写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为学生展示自己丰富的积累和流畅的表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二是指加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综合,在试题载体的选择上努力体现学科之间的联系,反映当代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五、着眼应用

着眼应用,指的是立足于学生发展和实际生活需要,设计与实际问题情景基本一致的题目,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如创设具体情境,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采取不同方式表达语言的能力;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从2005年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看,许多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将时事材料引入了试卷,如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印度洋海啸,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财富》全球论坛,纪念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等等。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课程理念。

篇3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运用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每次作文课,哪怕是中学阶段模式化很重的议论文写作,许多学生也是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不知所云。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原因之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因之二是即使有了米也不知道怎么煮熟这锅饭。难道我们活了这么多年,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就真的写不出一点东西?其实不然。只要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阅读的有心人,就可以笔下生花,美文连连。

一、积累写作素材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在议论文中“摆事实”是为“讲道理”服务的,要写出有理有据的文章来,我们就要先学会摆出“事实”,因此,我们得积累写作素材,让“事实说话”。

(一)写作素材的宝藏――教科书。

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所以教材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为什么坐拥宝库而不去开发利用呢?学习写作时可用如下方法。

1.准确地引用诗句。引用古诗文说理且说理透彻是2008年湖南考生《远近焦距》的一大亮点。开篇引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点题又增势,并引发悬念;接着文章从大到小进行论述。一句“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对人的价值观进行解说,得出眼界开阔由人看事物的距离决定,这是大;紧接着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一富有哲理性的话语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论述,并且很巧妙地与上面的禅语进行了呼应,这是中;然后用现实生活之例让文章贴近了生活,得出“只有跳出来,才能明白生活之美好”,这是小。引用的诗句达八句以上,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2005年天津考生《留给明天(四)》引用李白杜甫柳永的诗句,引发了对“我将要怎样的人生”的思考。

2.巧妙地化用材料。“化用”可以使材料成为行文的组成部分,自然而不着痕迹。使文章有文采,并显出作者的文学素养。如2005年安徽考生《月亮的正面和反面》:“文王拘而演《周易》,你想起了父亲临终之嘱;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难;左丘失明而有《国语》,你想起了百炼成钢;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你想起了花香从苦寒;韩非囚秦而作《说难》、《孤愤》,你想起了英志还未竟。”此段化用《报任安书》,贴切自然,评析司马迁,富有深度。2005年福建考生《圆形与星形》:“在这里,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地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化用《赤壁赋》、《石钟山记》、《念奴娇・赤壁怀古》,浑然天成。

3.课外延伸教材。以教材为本,课外延伸。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我们可以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学习《指南录(后序)》的时候,我们可以关注文天祥的点滴信息。由课本的一个作者的一个作品延伸开来,我们又将积累很多素材,因为他们的经历精神思想同样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如2005年全国乙卷《位置和价值》,文章选取了苏轼人生的两个点:(1)被贬黄州;(2)修筑苏堤。这两个事例恰恰发生在两个“位置”:黄州赤壁、杭州西湖,这两个事例恰好又是苏轼的两个重要人生阶段,苏轼在这两个阶段处于不同人生位置:低谷、中间。在这两个“位置”上苏轼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创造了不朽的价值:在黄州成就文学顶峰,在杭州修筑千古苏堤。只有对苏轼全方面地了解,考生才能将这些素材为己所用。

(二)写作素材的源泉――生活。

信息化时代笼罩下的我们,自然会涉猎各种新闻,大到国事家事天下事,小到我们身边的琐事,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素材就会很多。2008年虽然过去了,但很多事情已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雪灾、地震、奥运让我们在大灾大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骄傲的同时,也有一些让我们痛恨和反思的事,如“三鹿奶粉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2008年,国庆60周年,让我们因中国强大而激动不已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审视“90后”的一代。长江大学学生手拉手结人梯救人献身的事例重新引发我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扩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二、运用写作素材

积累储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确实有助于写出好文章,但有一缸米却不知倒到哪口锅里,素材积累再多也没用,这就要求学会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

(一)品味、提炼主题。

大多数材料都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需要反复玩味。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气息,怎能与孤独的海子同悲同喜?如果不同史铁生一起“生活”在《我的地坛》,又怎能把“出入人生”感悟得彻底?如果对《逍遥游》心存难以消弥的隔阂,又怎能与庄子一起逍遥在蝴蝶翩翩的文学世界中呢?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可以思考:这素材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操?这种思想、情操是否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典型性呢?我们需要的是有目的、有思考、有系统地内化或积累。我们占有材料,提炼主题,还要根据主题分门归类。有的一个材料可适用多个话题,如李密的《陈情表》可适用“双赢的智慧”(2005年山东卷);“一枝一叶世界”(2005年浙江卷),《赤壁赋》可适用“乐观”、“挫折”、“包容”、“和谐”、“自然”等话题;司马迁的素材可适用“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转折”、“心灵的选择”、“自我认识与别人的期待”、“变通”、“挑战”等话题。有的多种素材同适用一个话题,如2004年全国乙卷,《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作者用王勃、李白、司马迁的素材说明他们面对挫折,并没有放大痛苦的观点。

(二)联想、捕捉材料。

占有大量素材,却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我们还要根据作文话题内容进行横向联想,搜索自己素材库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如2008年重庆考生《在自然中生活》,作者联想到了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索罗在小木屋自由生活的情景,谢安徜徉湖光山色的情形,内容丰富,观点极具说服力。

(三)选择、组织材料。

篇4

莫言获奖后,他老家山东高密爆出,要整理他的旧居打造红高粱文化景点;各地书店的莫言作品被疯狂抢购;电商网站纷纷借势推广图书频道。对于持续升温的“莫言热”,莫言表示:“我不希望引起什么莫言热,如果不幸引起来,我希望这个‘热’尽快冷却,顶多一个月,让大家尽快忘掉这件事情。”在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时,莫言曾经说,获奖十分钟就要忘掉,不然作家会失去目标,对读者最好的感谢是写出比获奖作品更好的作品。

随着莫言的获奖,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针对莫言的批评之声,有的甚至还带有人身攻击的色彩,莫言对此回应说:“从艺术上对我的批评当然是对我的帮助,让我提高警惕,避免这种错误。”

多项解读

1.繁华落尽见真淳,不为浮名乱此心。对于持续升温的“莫言热”,莫言表示希望尽快冷却,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慕浮名的真正学者的风范。

2.找准目标,勿迷失方向。莫言对待获奖的冷静和对目标的坚守,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3.正确对待批评与非议。“从艺术上对我的批评当然是对我的帮助,让我提高警惕,避免这种错误。”莫言有这种包容的心态,故能成其大。

追拍食人鲨的生死2小时

英国水下摄影师布赖恩·斯克里和同伴韦斯·普拉特潜入巴哈马群岛附近海域,跟踪拍摄一头白鳍鲨,时间长达2小时。白鳍鲨极其凶猛,斯克里的勇敢让他与这头鲨鱼面对面,并拍下一组珍贵照片。斯克里现年48岁,已有30年水下摄影经验。“我在船上看见它,毫不犹豫地,我和韦斯直接潜到水中开始拍摄……那是一个下午,我一入水鲨鱼就游过来。”“跳下海的时候我的心绝对快蹦出喉咙,后来看见鲨鱼朝普拉特游去,我就抓狂了。”斯克里说。

斯克里还介绍说:“远洋白鳍鲨是公认的海里最危险的鲨鱼之一,与大白鲨、虎鲨齐名。”斯克里他们遇到的这头雌性白鳍鲨身长约3米,体重约160公斤。“我不得不用相机镜头推开它,最终它绕着圈子游起来。我想它可能也在纳闷儿,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斯克里说。两人跳下海后,船上的人把一个保护摄影师的观察笼投入水中。尽管待在这头食人鲨旁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斯克里还是选择让普拉特进入笼子,自己则在笼外观察白鳍鲨与笼中人的“互动”。最终斯克里跟踪这头鲨鱼拍摄了2个小时。“它十分健壮,但很礼貌。”斯克里说。

多项解读

1.付出与回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决定了你是否愿意付出,而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摄影师为拍到优秀作品,不惜冒生命危险,他们的做法是因为热爱自己的摄影事业,之后获得的许多珍贵照片则是他们付出所获得的回报。而付出的尺度,则需要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作为指导。

2.爱业与敬业。斯里克和同伴普拉特正是因为热爱水下摄影,才能不惜冒生命危险潜入水中。正是这份爱业敬业的精神,成就了他们现在的事业高峰。

青年推轮椅带母亲徒步

从北京到达西双版纳

从北京到西双版纳的景洪,樊蒙的手机导航显示距离为3359.8公里。经过3个月零1天的步行,樊蒙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将这段距离一步一步缩短。自进入云南境内,樊蒙母子沿途遇到的好心人越来越多,媒体记者也陆续跟来。此时,樊蒙母子已经不是两个人在旅行,而是一群人在陪他们旅行。樊蒙说:“别人怎么想我无所谓,我从没想过要去成为什么。这只是一次旅行,我最简单的愿望就是带妈妈出来走走。我选择了走路旅行的方式,妈妈很支持,并且妈妈确定了旅途的终点西双版纳。而这一路的经历,我们体验着从未有过的快乐,这就够了。”

多项解读

1.孝心赢天下。樊蒙,当今孝子的典范。他的孝心感动了所有人,赢得沿途人们的赞赏。孝心赢天下,樊蒙母子已经不是两个人在旅行。

2.坚持。从北京到西双版纳,樊蒙推着轮椅上的母亲,用信念和坚持将这段距离一步一步缩短。

3.心灵的旅行。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享受过程。一路走来,樊蒙母子收获了心灵的抚慰。

母爱让生命接力:

两位妈妈“换肝救子”

哲哲和团团,这两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得了先天性胆道闭锁,需要做肝移植手术,但双方家长却无法和孩子配型。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位妈妈在胆道闭锁互助QQ群上相识,在向对方倾诉着自己无奈时,她们发现可以试一试“换肝”。“看到儿子遭的罪,我就不能放弃治疗。”两位妈妈说,不管将来发生什么,她们都愿意为儿子付出一切。于是,一个“80后”,一个“90后”,两位年轻妈妈决定在武警总医院“换肝救子”。

两位妈妈“换肝救子”的事情,感动了很多人,他们纷纷表示敬佩并送去祝福。“伟大的母亲,是她们的不放弃,让两个孩子重新找到了生的希望。祝福这两对不幸又幸运的母子,加油!”“平凡妈妈、不平凡的爱。”两个妈妈换肝救子不光拯救了自己的孩子,也拯救了别人的孩子,是母爱让两个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续。

多项解读

1.静水流深,大爱无言。两位母亲用换肝救子的壮美抉择,谱写了一曲大爱颂歌。

2.平凡中的不平凡。平凡的母亲用不平凡的抉择成就了一段同样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3.担当。“80后”“90后”母亲的担当,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

4.互助。助人者人亦助之,两位妈妈互帮互助,挽救了她们的孩子。

景区难招架,传递啥信号?

双节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一天清扫出近8吨垃圾、三亚大东海景区3公里海滩更是遍布50吨垃圾。专家认为,长假出行已成为检验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的GDP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二,但不可否认的是国民素质较之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差距。如何扔垃圾,不仅反映个人的卫生习惯,也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

多项解读

1.文明公德。在景区乱扔垃圾,是不卫生、不文明的表现。在公共场所的行为是否文明,表现出一个人的公德意识和文明素质。

2.责任。保持景区整洁卫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它不仅反映个人的卫生习惯,同时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

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微博上的一张照片刺痛了许多人:广州一处地铁里,一位老人和一位青年因为让座问题,相互扭打,老人咬伤了青年人的耳朵,血流一地。简直就是陈凯歌的电影《搜索》的真实写照,现实甚至比电影来得更血腥更残暴。杭州K192公交车上,一个男人连扇一个小伙子5个耳光,小伙子被打得鼻血横流,眼镜框也被打飞,断成几截,挨打的原因是他没有给这个男人抱着孩子的妻子让座。上海地铁中,一个男子辱骂一个女子,并把前来劝架的另一男子打伤,因为该女子没有给人让座。济南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带小孩的母亲扇不让座的男子耳光,还扬言说“替你妈教训你”。

多项解读

1.礼让是美德。让座,本是相互帮助、发扬美德的事。但是,一些人凭着“应该让座”和“维护美德”的正义感,在公共场合骂人、打人,这本身就是对社会美德的亵渎。社会美德应该以一种冷静、礼让的方式来维护。

2.文明社会呼唤和谐。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在一个法治轨道上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她的犀利发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曾经震动一代中国人。今天,我们向国民发出倡议:中国人,莫生气,文明社会呼唤和谐。

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

老父气绝服毒

苗卫芳,这位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的硕士研究生,曾因考研成功而成为整个山村的骄傲。2012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却因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而最终回到村里种地,这让他的父亲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于2012年10月12日12时28分选择服毒自杀,后经抢救脱离危险。苗卫芳也因此成了一些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

多项解读

1.知识与命运。苗卫芳的家人以生命为代价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为什么知识无法改变命运?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到了知识,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就该有个好前途——好工作、高收入、在大城市生活。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拜物教”的想法,是一种虚幻和错误的观念。

2.偏执。我们想忠告那些艰苦求索的贫困子弟:别让“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一种偏执,别让“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一桩命运的赌局,即便获得了一纸文凭,也要继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裸的真理难挡华丽的谣言

近日,一起网络商誉侵权案在上海徐汇区人民法院首次开庭。上海女大学生木心(化名)在人人网上发了一个帖子,称“金山一家奶油厂用地沟油和外国的工业油制成,克里斯汀(注:原文如此)、莉莲蛋挞等沪上知名蛋糕品牌都从这家厂进货”。帖子被南京一网友在新浪微博上转发,引起了又一波对食品安全的讨论,也导致了克莉丝汀食品公司的股价大跌。克莉丝汀因此将木心告上法庭,要求赔礼道歉,并索赔100万元。

破坏名誉者只需要按一按键盘,而转发者只需要点一点鼠标。克莉丝汀食品公司经营多年的商誉,却抵不过一个女大学生的闲话家常。

多项解读

1.名誉的维护与破坏。任何维护名誉的努力,似乎都能被“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们需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公信力”而顶回去。我们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则固然当改之,无难道就不能有一句反驳的话语,不能让指责的人道个歉?就像在克莉丝汀一案中,女大学生也始终拒绝给该公司一句道歉一样。因此,没有什么比破坏名誉更简单也更让人愤怒的事情了。

2.净化网络环境。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应当背负起净化网络环境的义务。因为简单的一句话,一个转发,就可能对别人的名誉造成莫大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又很难挽回。发帖的时候需要仔细想想,自己的消息是不是真的?转发的时候也请仔细推敲,某些耸人听闻的“爆料”是不是有明显违背常识的地方?如果发错了,也请尽快删除,如果是主要传播者,一句道歉又有何难?

不能总让民众用身体来“环评”

近日,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滩工业园附近的村民反映,园区内企业长期排污,导致周边数十名儿童血铅超标,引起恐慌。吉安市妇幼保健医院对这些儿童进行免费抽血检验,在123名儿童中仅两人轻微超标。前后两次检测结果大相径庭,这让村民们心存疑虑。吉安市青原区有关负责人称,若怀疑血检结果,可以去权威医院再进行检测。

与近年来各地频发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的处理方式相比,吉安市青原区此次的处理还是可圈可点的:对所涉重金属企业进行集中检查,紧急叫停12家企业;对园区周边儿童进行免费抽血检验,并公布血铅检测结果;对工业园区及周边村庄环境、土壤进行铅元素含量专项检测;允许质疑的群众到更高一级的医院复检,如果超标则承担相关费用并进行治疗……这些措施体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

多项解读

篇5

[关键字] 语言文字 积累训练 有效运用

词语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为阅读和写作做铺垫,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词语的学习相比课文的学习,显得枯燥,索然无味,故学生热情不高,词语积累不是很扎实。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词语教学往往成为语文教学的“瓶颈”。其教学方式还仅仅是:认读,理解,巩固,教学目标停留在扫清课文中的认读障碍,能正确朗读全文的基础之上。即便在一些公开课上,老师讲的眉飞色舞,煽足了情,学生铆足了劲,可还是千呼万唤说不出,即便憋出来了,也是如挤牙膏般,干巴巴生硬的词语和简短的句子,毫无味道可言。特别是学生的年龄尚小,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汉语言文字又具有很强模糊性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直觉感悟往往比理性的逻辑思维更加重要和管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能就课论课搞平面搬移工作,也不能将课文任意肢解搞“散装零售”使的分块教学,更不能关起门来教学,而是要强调整体感悟和科学有效的积累。作为老师该如何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使词语教学的课堂更加有声有色?

水滴石穿的典故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作为老师应该怎样科学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并运用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重视课内积累,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

词语是构成句子文章的基本单位,老师的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会读,会说,会写,还要让孩子们真正了解其意思,这才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而低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老师重视课内积累,向40分钟要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创设语境,认真领会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学习的情境感染性强,但也容易分散精力。所以创设语境,既可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

(二)想象画面,生动描述

将索然无味单纯的记词语换成让学生想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不仅能让学生们融入其中,同时能够加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从而更加高效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

(三)阅读美词,反复朗读

正所谓“熟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习英文的方法包括:听、说、读、写、译,而在语文的学习当中读也非常重要,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充分的调动你的眼、耳、口、手、脑五大器官,让你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的记忆。入选的教材都是经过层层筛选,课文大都语言优美,句段生动,非常适合孩子们朗读。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找到他们喜欢的课文,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认真体会字,词,句,把他们连成一副画,一首诗,一个场景或是一个故事。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收获;在读中成长,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朗读阅读的好习惯。

二、在生活中积累运用

为什么孩子总能记住类似“面包还是盼盼好”“爽歪歪,乳娃娃”“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之类的广告? 生活中,广告招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不管是商店的名字还是广告词、招贴画等都有丰富多彩的语言,而积累这些语言,对孩子们来讲是没有什么困难的。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作为老师更应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做个有心人,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动画片都是学生的最爱,像他们耳熟能详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奥特曼》等,老师在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名字或自己喜欢的词句用进去,因为是他们最喜欢的角色的名字,最喜欢的一些词或一些话,学生必然特别地感兴趣,积极性会大大地被调动起来。这就避免了学生在说话、写话训练时,内容简单,字词单调,说的人没兴趣,听的人更觉得没劲。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动画片利用“课前三分钟”或是“故事会”上和其他同学分享,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分享,大家都会非常有兴趣,这既是对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又是对这些词句的积极运用,还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开展生动有趣的主题活动,在玩乐中学习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呢?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可以通过分段讲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让学生们参与进来,“故意”把故事中某些通俗易懂的此换成生僻不常见的词,然后稍作停顿以示提醒,他们一定会刨根问底,这样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还可以采取征集学生喜欢的名人名言,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还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这些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学生的思路会逐步清晰,阅读能力会随之提高,这为阅读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文学习要根据语文学科语言文字的特点,吸收语文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结合语言文字的认知规律来实施。特别是在中段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词语的积累与有效应用,用生动形象的讲授让孩子们养成自主学习,积累运用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6

其实积累与运用应贯穿课堂的始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积累,是人生的永恒课题之一”“没有积累,世界将永远是一片荒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那么,语文课堂该如何积累呢?

一、强化积累

1.在背诵中积累

关于背诵,周振甫先生引述张元善老先生的话说:“读书要追求‘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在于熟读背出。即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背诵,不光有利于语言的积累,还有利于记忆能力的提高。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较少看到有背诵的,或者是只背书中须背的部分。因此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多一些背诵,少一些琐碎的理解,并将背诵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

背诵也是有法可循的,而非死记硬背。背诵是可以训练的,背诵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如:借助关键词背诵;运用“总―分―总”的方法背诵;按文体特点背诵,写人记事的文章,按其线索或“三要素”来背,参观游记一类的,抓住浏览线索来帮助记忆等。不仅要背准内容,更要能体会其情感,这才是更高层次的背诵。

另外,背诵的形式更是多样。如齐背、抽背、比赛性背诵等,总之要多角度、多感官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可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正如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此熟读成诵就是学好语文的最起码的条件。

2.在阅读中积累

的确,好词须背,名句须背,优秀篇章更要背;但背诵不能成为积累的全部,因为广义的积累更得益于阅读。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是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丰富学生语言的有效措施。教者可以从名著篇目的选择、阅读计划的制订、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语文教师可结合本班学生的实情,制订一个长远的阅读规划,分阶段,分目标,并根据不同年级或是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书目。课外阅读的积累不仅有语言文字的积累,还有思想情操的积累。让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分析、学会欣赏和评判。积累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可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然后可以写读书心得,以达到模仿、创造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素材积累得越多,越有助于表达;越有助于观察生活、感悟道理、积累知识,从而使积累得到更好的延续。

老舍说:“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出口成章。”多阅读便是“入口”。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水平。

二、指导运用

积累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手段,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才是目的,学会写作才是目的。积累是“存”,写作是“取”;积累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规定中学生每年各种练笔不得少于5万字。因此,教师应在强化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也给予其练笔指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是词句的运用。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挑战主持人》,其中经常安排一个测试题,那就是选用单个词语,或多个不相关联的词语组合,口头造句或即兴表演短剧,这跟我们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大相径庭。或选择几个不相干的词语,进行情景模拟写作;或利用几个成语连词成段;或在课堂上进行仿写练习,通过这些训练,久而久之,定能使文本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二是优秀诗文的运用。苏教版教材中,每册都有优秀的诗文赏读,教师也可以将此迁移到写作中去。一方面是在写作中准确引用,理解诗文意蕴,在习作运用中加深学生对优秀诗文的理解和品味;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多做诗文改写、续写、扩写之类的练笔,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诗文的意趣和意境,并有所创新。如教授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让学生把该篇古文改成记叙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是“一举多得”。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能将名篇精美的语言最终变成自己的语言。

三是名家名篇的运用。朱光潜谈学习写作时的主张:“最简单的办法是,精选模范文百篇左右(能多固好,不能多,百篇就够),细心研究每篇的命意、布局、分段、造句和用字,务求透懂,不放过一字一句,然后把它熟读成诵,玩味其中声音节奏与神理气韵,使它不但沉到心灵里去,还须沉到筋肉去。”是的,揣摩名家名篇的写作方法、写作要领,如此一来,怎能不行云流水呢?

篇7

【关键词】兴趣;积累运用;提高水平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传承了中华5000年以来的悠久文明,而成语则是汉民族语言的结晶,是中国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它在写作和说话中所起的一语中的和画龙点睛作用,内涵丰富、言简意赅,更能让我们对中国的文字文化心悦诚服,所以教授学生学习成语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学生积累运用成语更能让人体会到其中的很大好处。

新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提高学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是学生通往知识殿堂、走向科学巅峰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根基。特别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以积累和运用汉语成语为抓手,为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让他们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来,让他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接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熏陶,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显得尤其重要。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有孕育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儒家民本理念;以孝治天下的完善道德伦理体系;以善为本的睿智宗教思想;称之为世界瑰宝的辉煌文学艺术成就;散文、诗、赋、词、曲、戏剧等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包罗万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华民族在古代形成的传统精神和中华民族在近代形成的革命精神,无一不在滋润着历代人民大众,在历史发展中融合而成了一个56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伊甸园,也结晶了汉语的精华,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有一段精辟的话:“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读古人的书能承受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现代的书,能与同时代人做精神上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受到人类优秀文化的哺育”,而成语则是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富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结晶。

一、成语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汉语成语富有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音乐美,其构词方法灵活多样,词汇丰富,能够反映纷繁的社会现象和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成语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与巨大的文化,它们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通常四个字就可以表达出完整的意思,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跟习用语、谚语相近,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明快的节奏感,这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引发他们巨大的兴趣,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处处留心,拓宽学习语言渠道

一般的成语都是由一些故事引经据典而来的,或者是历史事实,或者是人文典故,所以要讲解成语都会涉及到一些故事,在这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故事进行了解,而在理解的过程中又会自然而然地锻炼到学生的想象力,因为他们需要在脑海里形成概念,之后区分,然后理解,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是给予与消化相结合的产物,而激发想象力则是对学生思维附带的一种益处,所以这种一举两得的行为一定要在教学中推广。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经常使用,并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一种结构比较稳固的短语。它结构紧密,文字简练,是汉语言中的精品,在汉语言的写作和交流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是学习语言、积累成语的重要阶段,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而又有丰富的积累呢?我以为可依据成语的特点,进行归纳学习和积累。

(一)从课内语境中学习积累成语。小学十二册课本中的现代文,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标本,每篇课文都有运用得体的成语,老师只要注意引导,让学生留心积累,常读常记就能掌握,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课文语境中出现的成语就是运用成语的示范,在练习中模仿课文进行成语运用积累,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古诗文中学习成语。如学习《论学六则》,中的“温故知新”;《游山西村》中的“柳暗花明”;《木兰辞》中的“扑朔迷离”;《卖油翁》中的“熟能生巧”;《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晏子两则》中的“挥汗成雨”;《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卖柑者言》中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等,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就可以记住其中运用精当的成语。

(三)从讲成语故事中学习积累成语。在成语中有好多属于寓言、历史故事题目,让学生了解了这些故事,就可记住这些成语,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班门弄斧”、“惊弓之鸟”、“杯弓蛇影”、“悬梁刺股”、“纸上谈兵”、“完璧归赵”、“讳疾忌医”、“毛遂自荐”、“叶公好龙”、“黔驴技穷”、“指鹿为马”、“负荆请罪”、“望梅止渴”、“闻鸡起舞”、“卧薪尝胆”、等,由于这些成语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学生记忆就会自然根深蒂固。

(四)根据小学生普遍喜欢动物的特点,运用动物接龙的方式学习成语,是一种不错的积累成语的好方法。如:“贼眉鼠眼、抱头鼠窜、过街老鼠、对牛弹琴、九牛一毛、汗牛充栋、虎背熊腰、虎头虎脑、虎头蛇、守株待兔、兔死狗烹、动如脱兔、马到成功一马当先、老马识途、鸡鸣狗盗、狗急跳墙、狗仗人势”,学生在接龙游戏中即记住了成语,又增添了学习的乐趣,老师又何乐不为呢?

(五)读名著,积累成语,即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几大的丰富了学生语言,这不失为一举多得。如读《三国演义》,积累“三顾茅庐、乐不思蜀、万事俱备、只见东风、望梅止渴、、赔了夫人又折兵、身在曹营心在汉。”读《水浒传》,积累“鲁智深出家――一无牵挂、林冲上梁山――。”读《西游记》:倒打一耙、白骨精给唐僧送饭――虚情假意”等。

篇8

关键词:积温;玉米;熟期;分类

玉米品种的熟期是反映其生育期长短的指标,是品种示范推广过程中需要考查的一个重要性状。人们要利用一个玉米品种,首先必须了解该品种在适宜的种植区域内的相对熟期。只有选择利用适宜成熟期的品种,才能合理利用当地生态条件,安全生产,提高玉米经济效益。

1我国玉米熟期的分类方法

我国关于玉米熟期的分类方法,因研究内容不同而采用的熟期测定方法也有所差异,这些分类法包括:(1)从播种或出苗到抽丝或抽雄中期的天数;(2)从播种或出苗到黑层形成的天数;(3)从播种或出苗到成熟或一半苞叶变褐色的天数;(4)生育阶段天数或热量单位总量;(5)叶片数和熟期;(6)与熟期标准品种比较或成熟期分类系统;(7)收获时籽粒干物质或水分的百分含量[1]。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玉米熟期类型表达的指标通常有生育指标(生育天数)、热量指标(活动积温)和形态指标(叶片数)。玉米品种生育天数即为生育期,是指该品种从出苗到生理成熟的生育天数,生理成熟是指该品种90%以上果穗的籽粒出现黑层;活动积温是指玉米品种在生育期内日平均温度≥10℃的温度总和;叶片数是指玉米品种在生育期内有效叶片总数。

2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的区别

在作物生长发育中,活动积温是表达作物熟期的重要热量指标,有效积温同样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一个热量指标,但在使用热量指标表达玉米熟期的过程中,许多从业者容易混淆二者的概念,使用不当专业术语。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需要达到的下限温度(或称生物学起点温度),这个下限温度一般用日平均气温表示。低于下限温度时,作物便停止生长发育,但不一定死亡,高于下限温度时,作物才能生长发育。我们通常把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值叫做活动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也就是说,这个温度对作物的生育才是有效的。作物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就叫做该作物这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而作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活动温度的总和叫做活动积温。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是10℃。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活动积温是指玉米品种在全生育期内日平均温度≥10℃的活动温度的总和;如果用有效积温来表示的话,就是指玉米品种在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即≥10℃的日平均温度与玉米生物学下限温度(10℃)差值的总和。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不同之处,在于活动积温包含了低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那部分无效积温;温度愈低,无效积温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我们平时通常所说的某一品种的积温通常是指活动积温,而非有效积温。例如2016年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区域试验晚熟组对照品种沈玉21的活动积温是2970℃;而如果用有效积温来表示的话,则需去除沈玉21全生育期内(生育期131d)低于玉米生长发育下限温度的无效积温,即10℃×131d=1310℃,其有效积温计算结果是1660℃,可见由于计算方法不同,两者之间数量差异很大。

3辽宁省玉米熟期分类标准

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南部,辽河下游,全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充足,热量资源比较丰富,雨热同季,雨量分布不均,东湿西干,平原风大。由于地形差异较大,各地区气候条件有明显差异。辽宁省不同地区间地形、气候的差异注定了玉米生态类型的多样性。辽宁省玉米种植区域一般按照品种熟期类型来划分,品种根据生育期及活动积温一般分为中熟、中晚熟、晚熟和极晚熟类型,具体类型详见附表。

4讨论

国内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品种的生育天数、叶片数和活动积温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熟期晚的品种,其全生育期所需的活动积温大,品种全株叶片数多;反之,熟期早的品种,全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小,叶片数也较少[2]。笔者通过对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历年数据作比较得出,针对某一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叶片数在辽宁不同地区表现有所差异,而相对于同一品种在相同地区全生育期所需的活动积温则比较稳定,在年度间的变化幅度较小,可以用于划分玉米品种的熟期,是表达玉米熟期类型的主因子;生育天数的表达具有直观性,也可以较准确地表达熟期类型。叶片数虽然可以大致区分玉米品种的熟期,但不能确切地表达相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因此不能作为表达熟期类型的主要指标,只能作为辅助参考指标。在用热量指标表达作物熟期方面,有效积温较为稳定,能更确切地反映某一作物对热量的要求。所以在制订作物物候期预报时,应用有效积温较好。但应用于某地区热量鉴定时,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和农业气候区划时,则以用活动积温较为方便,所以在农业生产和试验中通常将活动积温作为划分玉米熟期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玉米品种审定公告中的积温表述应当使用活动积温。所有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都应充分了解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的区别与计算方法,规范使用专业术语,普及推广农业知识。

参考文献:

[1]BorivojeV.Trifunovic,檀国庆,刘兴贰.玉米熟期分类系统[J].杂粮作物,1993(1):49-51.

[2]李青松,方华,郭玉伟.等.春播玉米品种熟期类型划分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9):8-11,25.

篇9

陶瓷绘画源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只是所用的载体不同。中国画是在平面上进行线条、色彩表现,而陶瓷绘画则主要是在立体进行线条、色彩表现,因而更具有表现力和观赏性。

一般来说,陶瓷绘画题材主要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人抽画:是中国画中出现最早的画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在陶瓷绘画中简称“人物”。人物画大体上可分为道释宗教画,如弥勒佛、如来佛、观世音菩萨等等;仕女画,如四美图、西厢记、金陵十二钗等等;历史人物画,如孔夫子、秦皇汉武等等;以及风俗画等几种。

无任何种人物,陶瓷绘画中的人物题材讲求的是“以形写神”,对主题人物个性的刻画要逼真传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其形神兼备之传神法则,是要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形和动态之中进行渲染。如《西厢记》中张生跳墙私会莺莺的场景,就必须将人物融入到夜色、庭院、围墙中,这样的表现不仅有景,而且有情,从而引发人的遐想,如身临其境般进入到故事中。所以,中国画论上又将人物画称为“传神”。要画好陶瓷人物画,达到“逼真传神,形神兼备”,除了理解人物的性格,所处的环境,以及历史背景外,还应研究和了解人体的基本形体结构、比例,以及人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才能够准确地塑造和表现人物的形和神。

陶瓷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白描、勾填、泼墨、勾染等几种表现方法,而采取哪种方法来表现也要分人物性格、环境和历史背景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画题。

山水画:简称“山水”。是描绘山川、江河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一般主要分写实和写意二类,也有以虚带实。表现上讲究的是笔墨神韵,经营位置和意境表达。通过笔墨、色彩、技巧的灵活经营,其自然风光之美或雄伟壮观,或秀美清逸。

陶瓷山水画的组成较为复杂,它包含山石、树木、房屋、桥梁、舟车以及风雨、云雾、艳阳、雪霁等气候特征。在表现上主要有写实和写意之分。写实山水主要针对表现的是自然实体,在总体上要尊重自然事实,如命题为“匡庐雄姿”,就必须尊重庐山的山体走势,来进行描绘。如命题为“革命圣地一一延安”,就必须将人们所熟悉的宝塔山和延河组合入画,否则就文不对题,使人云里雾里,不知所踪。而写意(指的是意境,不是技法)山水则不必遵从自然实体的约束,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和运用技巧来表现,而命题则可如“空山新雨”,“江南烟雨”等等带有诗意的名称。

花鸟画:亦称“翎毛画”。是以花、鸟、虫、鱼等为描绘对象的画。实际上它泛指各种动植物,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禽兽等等。陶瓷绘画中花鸟画的画法中分“工笔”,即先用浓、淡墨线勾勒对象轮廓,再分深浅层次着色;“写意”,即用简练的手法笔调概括描绘对象;“兼工带写”,即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两者兼具描绘对象。

陶瓷花鸟画在命题和绘画过程中不应该是自然的照抄,为了画花鸟而画花鸟,而是应该抓住动植物与人类天然的联系借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因此,花鸟画创作既要重视真实的自然世界,又要注重褒扬美善,摒弃恶丑的内在思想观念表达。一幅好的花鸟作品能起到“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在描绘过程中既重视形似,而又不拘泥于形似,在“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来实现描绘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真实情意。

在陶瓷花鸟画中,其画面有“单个事象的吉祥寓意”和“组合事象的吉祥寓意”二种。

单个事象的吉祥寓意的如“三阳开泰”(三羊开泰),画面以三只羊(谐音“阳”)在草地上悠然吃草来象征。

三羊开泰,最早出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易经》,大概的意思是指“冬去春来之意”,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说文解字》说:“羊,祥也。”“三阳”意为春天开始,表示冬去春来,阴阳消长,万物复苏。它表示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意义。民间喜用的“三阳开泰”是一种吉祥语,因为“阳”象征男性,具有运动、生长、活力、刚强之意。

篇10

经过走访长春市的各大影楼、色彩工作室、化妆品销售、美容院和美甲店等企业和翻开现在的人才市场报,招聘广告比比皆是。主要的工作岗位有影楼的化妆师、化妆助理、礼服师、礼服助理、摄影师、摄影助理、门市接待、平面设计、美容师、美甲师等岗位。而适合我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的主要有化妆助理、摄影助理、礼服助理这几个工作岗位。

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需要,我校以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面向美发与形象设计第一线,培养掌握美发、化妆造型、皮肤护理、美甲的专业人才,并能熟练运用化妆造型技法、皮肤护理手法和销售技巧,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现在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了作为一名基本的从业人员的基础能力,可是从长远考虑,以化妆师职业为例,学生要想从助理到化妆师,要具有创新设计能力,就须具备创意思维,所以将创意类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到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造型能力。对学生终生的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学生终生职业的奠基石。

以化妆师职业岗位为例,彩妆创意思维的训练方法。其实,每个人都有创意思维能力,只是长期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在丰富人生的阅历,却也成为了禁锢创意思维的枷锁。所以加强彩妆造型思维的训练,是每个学生必要的,否则你将永远赶不上时尚潮流,永远得不到你技术的更高境界。

一、模拟的方法――形态仿生

在造型设计中,“分解-组合”也是从自然界中获取好的创作灵感的方法之一。在这里所指的“分解”,是将完整的自然形态进行分解找到它的比例美、节奏美、线条美、块面空间美、纹理结构美。通过分解找到各种美的规律、形态、元素,这里包括形象、色彩、位置、空间关系、结构、韵律等。通过分解将这些自然形态的元素的精髓抽象的提取出来,再按照重复、减缺、错位等形式法则进行适当的变异组合,就可幻化出无穷无尽的造型。

二、涂鸦法

这种方法被业界认为是最好的训练方法之一。此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造型中素材的提炼。合理的选择及变化。通过训练让造型师在今后设计中对搜集到的大量素材,能够抽丝剥茧,合理的选择和利用,加以变化。

第一步是有边框的训练,也就是有限制的训练。在学生中随意抽取五人,在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五个框内随意的涂鸦,然后全体学员根据方型边框内的涂鸦进行想象,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选用原有线条,去掉无用的线条稍加变化,将边框内的涂鸦设计成一组造型的可用元素。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五分钟)有剩余涂鸦没有学生上台设计,需由教师代为完成(此种情况很少出现),完成后进行讲评,再换一组。

第二步是无边框训练,也就是无限制训练。由全体学生上台,在整块黑板上随意涂鸦(教师进行适当控制),然后由全体同学根据整块黑板上错综复杂的线条,也就是大量可利用的素材,进行取舍、重组和变化。可以选择任何区域,可以使用彩色粉笔,先到先得。同样设计出一个造型的可用元素。然后由教师进行讲评、修改。此种训练方法可以使造型师学会在整体素材时,短时间内去掉无用元素,保留有用素材。再加以整理、提炼、重组、变化,为今后的造型事业打下基础。

三、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此法经各国创造学研究者的实践和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发明技法群,深受众多企业和组织的青睐。

参加人数一般为5~10人(课堂教学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共同的设计主题。会议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教师为主持人,主持人只主持会议,对设想不作评论。设记录员1~2人,要求认真将与会者每一设想不论好坏都完整地记录下来。

(一)头脑风暴法程序

人控制好时间,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创意性设想。设想的分类与整理:一般分为实用型和幻想型两类。前者是指目前技术工艺可以实现的设想,后者指目前的技术工艺还不能完成的设想。

完善实用型设想:对实用型设想,再用脑力激荡法去进行论证、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扩大设想的实现范围。

幻想型设想再开发:对幻想型设想,再用脑力激荡法进行开发,通过进一步开发,就有可能将创意的萌芽转化为成熟的实用型设想。这是脑力激荡法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该方法质量高低的明显标志。

(二)教师主持技巧

教师应懂得各种创造思维和技法,会前要向与会者重申会议应严守的原则和纪律,善于激发成员思考,使场面轻松活跃而又不失脑力激荡的规则;禁止使用下面的话语:“这点别人已说过了!”“实际情况会怎样呢?”“请解释一下你的意思。”“就这一点有用”“我不赞赏那种观点。”等等。

根据课题和实际情况需要,引导大家掀起一次又一次脑力激荡的“激波”。如课题是某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可以从产品改进配方思考作为第一激波、从降低成本思考作为第二激波、从扩大销售思考作为第三激波等。又如,对某一问题解决方案的讨论,引导大家掀起“设想开发”的激波,及时抓住“拐点”,适时引导进入“设想论证”的激波。

(三)头脑风暴法应遵守如下原则

1.庭外判决原则。: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必须放到最后阶段,此前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批评和评价。认真对待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其是否适当和可行。

2.欢迎各抒己见,自由鸣放。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激发参加者提出各种荒诞的想法。

3.追求数量。:意见越多,产生好意见的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