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种植范文

时间:2023-03-18 21:4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苜蓿草种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苜蓿草种植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畜牧业已逐渐成为现代农业重要的生产对象之一,阿勒泰作为全国畜牧产业较为重要的牧业基地,其拥有优质的地理环境和放牧条件,虽然其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是最佳区域,但畜牧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畜牧产业的发展状况与畜牧使用的饲草料离不开关系,由于新疆的畜牧产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草原畜牧业仍在依靠传统的饲养模式来进行养畜,这种养畜方式不仅是导致新疆畜牧业落后的原因,也是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1 阿勒泰地区的饲草种植状况

阿勒泰作为我国的重点牧区之一,其饲草种植情况是大众关注的对象之一。阿勒泰地区是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地区,是当地牧民基本的生产资源和牧业发展的基本物质,草地分布极其广泛,是当地牧民畜牧产业的重要资源来源,截止2014年底,阿勒泰地区人工草地总面积约120万亩,整个地区草原的总面积为1.48亿亩,可利用的草地面积为1.08亿亩,全区的植物种类高达1500-1600余种,拥有良好的天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是种植饲草料的最佳场所。

2 饲草种植新模式现状

根据阿勒泰地区的畜牧产业发展状况来看,虽然阿勒泰拥有良好的产地资源和优越的种植环境,但由于阿勒泰的种植技术较为落后,其种植物品较为单一,很多生产技术都不成熟。经过对现代市场上的调查,发现了大部分牧民一直在采用苜蓿作为传统饲草料,这种饲草料受到广大牧民的喜爱,在畜牧产业中被广泛的应用着,这也表明了现代畜牧产业的市场需求量,但是,由于很多种植产业一直都在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导致种植效果不显著,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高,对此许多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都不高。阿勒泰地区四季气候特点显著,但当地开发的饲草料地多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其主要种植产品为油葵、打瓜等农作物,这些产物的种植对当地区域土地的伤害力非常大,在种植的5到6年后,那片种植区域就会出现土地退化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现象这片土地就再也无法种植其他农作物,最终变成荒地。据相关人士统计,目前阿勒泰被荒废的区域已越有55万亩地,这些土地常年被荒废,无法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而苜蓿草种植对土地要求和环境要求都不高,能在贫瘠的土地上进行大面积种植,苜蓿与传统的农作物相比不仅存活力强,其对环境的抵抗能力也非常强大,在冬季的冰雹天、冰冻天、夏季的干旱天、大风天等对植被伤害较大的天气下苜蓿都能够有效的抵抗,这也表明这苜蓿的种植风险小,不会因气候的突变而导致出现农作物产量下降的现象,其管理方式也不复杂,与传统的农作物相比管理方式较为简单,是现代市场上农作物中最好的草料。

3 种植饲草料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要想在荒地上种植苜蓿,其过程与灌溉土地离不开关系,随着农产业的不断发展,已研发出了节水灌溉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为荒地带来水源,使其减少种植过程因缺水带来的不便,虽然科技技术减少了苜蓿的种植缺水问题,但苜蓿不一定就会种植成功。由于许多农牧民都缺乏对种植技术的管理,在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时没有维护设施的意识,当设施出现了问题时时常不清楚怎么去解决,这种现象会致使节水灌溉技术一直被停用,也导致国家对设施投入的资金没有发挥最大功效。阿勒泰地区的农牧民长期以来一直是以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但这些农牧民在种植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缺乏经验、种植技术不完善、种植过程简单等现象,在耕种苜蓿的过程中常常使用错误的耕种手段,导致农作物的管理方式出现了很大误差,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就算拥有再完善的科技技术也无法生产出让人满意的效果。对此,针对这些现象,农业户可采用渗灌苜蓿种植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控制农作物的整个生产过程,能有效的农民进行土地和植物的管理。

渗灌苜蓿种植技术在管理上,主要是使用代管代种的新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在农牧民生产农作物的过程中完全的管理农作物的生产状况,在实施这项技术前,农户要签订相关合同,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和种植的材料费用,这项技术需要种植经验丰富的人员才可进行实施,其管理过程为播种、施肥、管理三个步骤,其中还需对节水设施进行有效管理,这种种植新模式使销量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也大量的减少了人工劳动力,使当地的种植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经过有效证实,这项技术使当地的种植水平逐渐走向科学化与专业化,农民不再只关注农作物的产量,而是更加关注管理手段和养殖过程,这项新技术不仅使原有的荒地变为了绿色资源地,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土地的荒废现象,使土地有了更好的用途。

4 产业开发

随着种植技术的创新,饲草料的种植技术得到了巨大的突破。以往的牧民虽然有稳定的居住点,但是由于没有稳定的饲草料来源,牧民只要采用放牧方式来饲养牲畜,这也是导致牧民的居住点一直飘渺不定的原因。也有很多牧民因为不了解种植饲草料技术,导致种植饲草的效果时常不显著。但是有了渗灌苜蓿种植技术后,可以使种植过程变得简易化,其管理方式也非常的简便,渗灌苜蓿技术能为当地农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减少了饲草货源短缺的现象。渗灌苜蓿技术不仅改善了种植过程,也为当地的畜牧产业带来了大量的货源,减少了草原植被的破坏现象,也使当地的畜牧产业链大幅度提升了,改变了以往因气候原因、地理位置等原因带来的饲草短缺现象,使当地相关的饲草料企业、肉制品企业、奶制品企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使当地的土地植被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5 结束语

畜牧产业的发展与饲草料种植息息相关,饲草料的货源充足直接影响着畜牧产业链的发展前景,对此,当地地区各个部门应重视饲草的种植情况,对饲草种植投入相应资金,研发新型饲草种植模式,让饲草不再出现货源短缺的现象,面对还在使用传统种植技术的农民当地部门应派发专业人士来进行专业指导和管理,让牧民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种植饲草,使其未来有更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牧草 产业化 经济效益

1.牧草的地位和产值

1.1牧草的消费者

牧草的消费者是家畜、家禽、鱼类和其他特产养殖动物,反刍家畜是牧草的主要消费者。据研究表明,牧草为所有肉牛提供了83%的饲料,其中为育肥肉牛提供了27.6%的饲料。由于肉牛育肥时间短,因此消耗的精饲料仅占肉牛总需求量的很少一部分。奶牛对牧草的需求量比肉牛少一些,所有奶牛消耗的牧草占总饲料的61.2%。绵羊和山羊消费的牧草比例很大,达到91.1%。马、骡和兔也主要消费牧草,但比反刍动物少。猪消费的牧草相对较少,大约占日粮的15%左右。家禽和鱼类仅消费少量牧草,虽然在配合饲料中可加3%~5%的牧草草粉,但在实际生产中一般不用。

1.2大规模的牧草种植

在世界上,发达国家大规模地种植牧草,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新西兰三分之二以上的草地是人工草地。许多发达国家在农田中大量种植牧草,丹麦、爱尔兰农田种草比例高达70%以上,澳大利亚和荷兰大约为60%,美国为40%,法国为30%~40%,保加利亚为25%,我国仅为4%。

1.3牧草在农业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纵观世界各国,发达国家的畜牧业水平都很发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其产值一般都占该国农业总产值的五成以上。按畜牧业产值比重排序,分别是新西兰、丹麦、英国和德国,其占的比重分别为90%、90%、74%和70%。

牧草转化成为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的大部分,把牧草转化为畜产品的国家,按所占比例排序依次是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英国,分别为95%、90%和80%。经过以上对比可知,发达国家的牧草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三分之一以上,牧草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最高的国家是新西兰,达到85%。其次是丹麦,牧草产值比重为72.0%。再次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牧草产值比重分别为56.0%和54.0%。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牧草在农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牧草市场

2.1干草市场

2.1.1国际市场

据调查,国外干草产品市场每年的需求量大约1000万吨,其中北美洲200万吨,欧盟100万吨,东南亚地区700万吨。其中每年亚洲苜蓿草产品的需求量大约为200万吨,主要进口国是日本和韩国。据1995年资料,日本进口苜蓿草138万吨,其中纯苜蓿草105万吨,产品中苜蓿草捆约占70%,其余为草块或草颗粒。韩国每年进口10万吨。此外,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几十万吨的进口量,亚洲苜蓿产品约70%来自美国,20%来自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也有少量出口,我国每年出口苜蓿草仅仅万吨。如果我国能够成批量生产高质量的苜蓿产品,则有能力占领亚洲市场。因为我国具有运距短、运费低、调运快捷的地理优势,所以在国家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能力。

2.1.2国内市场

国家估算,我国牧草产品的需求量约为3000万吨,其中肉牛、肉羊育肥需2300万吨,奶牛需480万吨。1997年全国生产牧草产品210万吨,其中外调29.5万吨,苜蓿生产76.9万吨,外调3.78万吨;羊草生产107万吨,外调24.8万吨;沙打旺生产25.1万吨,外调0.89万吨。显然,目前我国牧草的生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2.2草种市场

2.2.1牧草种子市场

根据国家规划,全国至少要建立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2000万公顷,治理退化草地3300hm2,平均每年需要20万吨牧草种子。目前我国种子田和草场采种基地共采集牧草种子约7万吨,二者相差13万吨,数量可观。最仅几年,我国对牧草种子的需求量大增,国产种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因而发展牧草种子繁育基地是必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2.2草坪草种市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加快,运动娱乐休闲场所在增加,交通运输设施在加快发展。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供,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显著增强,从而推动了我国草坪绿地的发展。但是我国的草坪绿化主要依赖于进口品种,1985年我国进口草坪种子10t,1997年超过2500t,1998年超过2500t,1999年达到6000t。目前,我国的草坪种子市场只相当于美国的1%、欧盟国家的1.5%。据估计,未来我国的草坪种子市场每年可能达到10万吨。为改变我国牧草种子依赖进口的局面,发展国产草坪种子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3.牧草的商品化与经济高效益

3.1牧草的商品化

在我国,牧草从小规模种植、自种自用,到现代化的牧草专业化、区域化、商品化生产,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现在牧草生产已成为经济效益高的农业产品之一,可作为商品的有草种、干草及其加工草品、蔬菜等。

种子是牧草生产的基础,我国生产牧草种子,但大部分自种自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牧草种子生产有了一定发展,除自用外还有少量出口。长期以来,我国牧草生产没有实行产业化,规模小,对牧草种子的需求量少,从而影响到牧草种子的销售价格。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对牧草种子的需求量增加,其价格提高。另外,开始从国外大量进口,特别是2001年春季,牧草种子严重脱销,种子价格很高。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草成为商品,而且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苜蓿产品备受青睐。目前我国的苜蓿草产品主要是干草捆和草粉,还生产少量的苜蓿草颗粒和草块,产品主要内销。目前苜蓿草产品的价格在产地都在1000元/t以上,其各种产品的参考价格见表1。

表1 苜蓿产品价格(元/t)

3.2牧草的经济效益

种植牧草,特别是种植多年生牧草,一次建植成功,可多年利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优势。以苜蓿为例,在旱作的条件下,苜蓿种子的平均纯收入比粮食作物多450~1650元/hm2,比大豆高300~1500元/hm2;苜蓿干草的收入比种子略高一些。在有灌溉的条件下,苜蓿干草的平均纯收入比玉米多150~2025元/hm2,比小麦多1650~3525/hm2;苜蓿种子的平均纯收入比小麦和玉米少。

参考文献:

篇3

种果蔬、种鲜花、种苜蓿,这些与北大荒大农业千亩豆海、万顷稻浪相去甚远的小产业,被齐齐哈尔管理局作成了富民大文章。养螃蟹、大雁、梅花鹿是这个管理局的特色养殖项目,撑起群众致富的半壁江山。

高效特种,品质效益优先

垦区马铃薯主产地――克山农场马铃薯种植面积10万亩,成为垦区马铃薯产业的脊梁。垦区西部水稻种植的起源地――查哈阳农场与袁隆平水稻研究所合作,开展水稻高品性抗病品种育种,目前育种工作已经进入品种审定阶段。齐齐哈尔管理局着力发展棚室经济,将果蔬、食用菌与花卉作为主栽品种,并继续夯实中草药、杂粮豆以及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种植业的根基。齐齐哈尔种畜场棚菜种植户刘振东的两栋大棚四季生产,亩效益超过6万元。花卉种植户衣秀华种植君子兰,年效益超过20万元。

自2012年开始,齐齐哈尔管理局工会、科技局等部门在阳光培训过程中聘请省内科研院校、山东的食用菌专家和五常、七台河等地的食用菌种植大户到管理局食用菌培训班传授经验,在指导种植户生产的同时,也拓宽了销售渠道,留下了客商资源。齐齐哈尔种畜场香菇种植大户高宇每天通过手机和电脑时刻关注香菇的价格变动情况,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动态,并与齐齐哈尔、大庆等地的蔬菜销售商签订了合作协议。

2015年,这个管理局共生产食用菌10多个品种、80万袋,预计利润可超过百万元。明年,管理局还将利用水稻育秧大棚在查哈阳、依安农场和富裕牧场等地重新开辟一批种植基地,并与有加工能力和销售渠道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加强联系,带动食用菌产业迅速、持久地成为一个新兴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牧草种植已悄然成为齐齐哈尔管理局的新兴产业。绿色草原牧场种植苜蓿草6.5万亩,苜蓿草种植合作社与青贮种植合作社不仅在种植牛产、销售上减轻了种植户负担,还购进TMR机械,将全混日粮配送进了养殖小区。

见缝插针,拓展养殖领域

奶牛养殖一直是齐齐哈尔管理局畜牧业发展的重点,而不断萎缩的奶业市场对奶牛养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齐齐哈尔管理局从政策扶持、完善服务出发,坚持稳奶牛、走规模、提单产、重质效的发展策略,分析市场找原因,应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尽量降低成本提高产能,走质量效益型畜牧业发展道路,发展乳肉兼用牛,进一步加快了奶牛牧场集约化改造步伐。

这个管理局发挥天然草场资源丰富和养殖业较为发达的优势,发展肉羊、牛猪、禽类养殖,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效益。

巨浪牧场宏旺孵化场场长杨宏业对笔者说:“孵化场今年孵化鹅雏20万只、鸡雏10万只,获纯利20余万元。”去年春天,30岁的杨宏业在开办养殖场的同时又投资50万元创办了宏旺孵化场,走上了“白繁+养殖+销售”的广业之路。他考察了山东、吉林等地的禽类市场,在山东购进10台大型孵化设备,通过两个多月的辛苦付出,孵化出的鹅雏、鸡雏结实健壮。在他的带动下,牧场职T的养殖积极性高涨。目前.饲养大鹅10万余只、牛态鸡5万余只,养殖户达126户。

在齐齐哈尔市的东出城口,高速公路两侧是齐齐哈尔种畜场健康养殖基地,每年六月以后,这里就会出现大批的鹅群、鸡群。总局党委书记王兆力在到这里调研时,看着在草原上像白云一样游动的鹅群,他嘱咐农场领导:“抓好草原养护,效益才能持久。”针对健康养殖缺少龙头企业拉动、销售受到市场影响的现状,他建议该场与大的屠宰、加工企业合股建设牛产线,消化场内年生产的350万只肉鸡和30万只大鹅。

富裕牧场丰收水库在养鱼的同时兼养螃蟹,收入可观。牛蛙、蚯蚓、红虫等稀有品种养殖虽然规模小,但销路不成问题,养殖户的收入也相当可观。

瞄准资源,打破寻常销路

篇4

“春风行动”由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同组织开展,将依托基层平台和对口扶贫机制等,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招聘会、赶集日下乡等活动,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通信技术,开展手机短信、微信推送、网上求职、远程招聘等,帮助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实现有效对接;通过加强劳务协作,帮助农村劳动者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相关政策,提供职业培训、创业政策咨询、项目推介等,并坚决治理农民工工资支付拖欠。

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推进任务

农业部近日印发《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旨在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2017年将重点推进任眨包括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强化执法监管,着力加强监测评估工作,继续深化质量安全县创建,加快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切实强化应急处置,加快健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机制。

实施《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2015-2020年)》,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编制《加快完善我国兽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2017-2020年)》,修订兽药残留标准100项。出台《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的意见》,建立工作规范,指导各地农业部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开展春、秋两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推动建立种子、农药、兽药质量追溯体系。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工作,完善合格证管理办法,加强与市场准入衔接。

农业部苜蓿产业“十三五”规划

近日,农业部《全国苜蓿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思路、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优质苜蓿产量达540万吨,苜蓿单产、质量、优质率和商品率进一步提升,草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养结合更加紧密。

《规划》指出,苜蓿产业发展要按照加快发展草牧业、振兴奶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优化种植养殖区域布局,加强苜蓿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苜蓿种植加工,推行种养结合发展模式,提高苜蓿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水平,促进苜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种植业发展突出“一稳四进”

篇5

关键词:人工种草;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130-03

Abstract:It takes advantage of the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th “forestry,food crops and forage productions” to extend artificial plant grass in Hotan Prefecture,which promote the county’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 grassland economic benefit,ecolog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operation process. This study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 Hotan Prefectur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tending artificial plant gras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Artificial plant grass;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Existing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和田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深处内陆,地处东经77°24′~84°55′,北纬34°20′~39°38′。周围高山环绕,气候极端干旱,全地区草地总面积为2627200hm2,可利用面积为2475600hm2[1]。和田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直以来主要表现在无水缺水草场面积大,加剧了冷季草场的不足和超载,平原区草地类型单纯,牧草种类相对贫乏,草质差,草地退化沙化现象显著;山区又由于夏季山洪频发,进入夏场的牧道均要溯河而上,转场压力大,造成夏秋场利用不充分,诸多因素的影响限制着和田地区天然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但是和田地区特殊的地理构造促使和田地区绿洲经济与绿洲农业发达,对该地区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有深刻影响,由此,发展农区畜牧业,草原畜牧业与农区畜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饲草料生产多年来一直是和田地区加快畜牧业生产和发展的方向。

2016年,自治区畜牧厅为推进和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畜牧业发展工作,成立调查组对和田地区七县一市,就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地区2016年饲草料种植、农业3项补贴(青贮玉米)等任务开展了督查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摸清人工种草现状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促进和田地区人工种草事业的发展。

1 和田地区人工种草现状

1.1 以畜牧业产业化为导向,走集约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近年来,和田地区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为目标,大力实施现代畜牧业产业化为导向,集中资源、集中投入、扶持壮大一批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走集约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乌鲁木齐春暖花开种业有限公司”看好和田地区草业发展的前景,在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建立66.67hm2高标准新疆和田大叶苜蓿种子基地,预计年产30t优质大叶苜蓿种子,缓解了新疆大叶苜蓿种子市场短缺的局面。

1.2 加快推进草品种选育步伐 牧草种子是草地改良以及人工草地建植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更是确保中央惠牧政策落实、畜产品有效供给、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生态安全和草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草品种区域试验是确定品种适应区域和生产性能的有效方法,也是品种审定和推广的基础,只有通过严格、规范的区域试验,才能对品种材料做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才能确保品种审定质量,才能为国家重大草原政策落实、草产业发展和草原建设工程实施提供良种支持。[2]为了加快推进和田地区优质牧草种子的选育,自治区草原总站于2016年在于田县设立了自治区级草品种区域试验点,试验点种植面积2.67hm2,包括23个牧草品种,为今后建立和完善区级优良牧草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1.3 人工饲草料种植情况 依托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等项目支撑,截至2016年8月19日,和田地区实际完成人工种草面积11000hm2,其中种植苜蓿5833.33hm2,种植青贮玉米3686.67hm2,种植苏丹草1493.33hm2,超额完成2016年和田地区人工种草8000hm2的计划。

2 和田地区人工种草的主要特点

和田地区人均耕地少,水资源紧缺,自2011年国家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以来,和田地区积极落实补奖政策,大力推进人工种草。在水土资源充足的区域,结合牧民定居,大力开垦生荒地,加大种草力度。在林果业大发展的情况下,创造性的提出了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目的的种植新模式。有效利用林带、田间地头机耕带种植苜蓿;积极探索和开发出在核桃树、石榴树、红枣等果树下推广种植苏丹草、苜蓿等的“林草”模式,套种小麦的“粮草果”等林、粮、草兼作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些新模式的运用和推广,有效解决了南疆地区饲草料短缺的问题,为促进南疆地区畜牧业与林果业协调发展,构建农林牧复合型畜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和思路。

3 人工种草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人工种草可以直接增加牲畜的越冬饲料,进一步增强牲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家畜繁殖成活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条件,为提高农牧民收入奠定基础[3]。人工种草项目的实施,还有效转变了当地牧民靠天养畜、只索取不投入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如:墨玉县雅瓦乡“胡杨农牧养殖合作社”项目实施前种植33.33hm2小麦,小麦产量4500kg/hm2,价格2.1元/kg,收益9450元/hm2,小麦秸秆6000kg/hm2,按照市场价0.8元/kg折合计算,价值4800元/hm2,年收入共475000元;项目实施后2016年种植苜蓿,1hm2苜蓿干草12000kg,苜蓿干草价格按1.5元/kg折合计算,价值18000元/hm2,33.33hm2耕地年收入600000元,和田地区对种植苜蓿的农牧民进行补贴1500元/hm2,补贴资金50000元,仅种草一项合作社就增收125000元/a。

3.2 生态效益 大面积的人工种草可以有效减少草场沙化现象,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能够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通过实施人工种草项目,将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场改良相结合,增加草场载畜量,有效缓解草畜矛盾[4]。通过实施人工草地项目之后,逐渐减轻了天然草原载畜压力,使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和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人工种草项目中所产的鲜草则转化为畜产品在市场销售,既环保又增收,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如:和田市团结新村是和田市在沙漠里新开辟的定居点,周围都是流动沙丘,周围种植133.33hm2苜蓿,不但解决了饲草料问题,还固定了沙丘,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定居点也免受沙漠风沙的掩埋。

3.3 社会效益 和田地区大力实施现代畜牧业产业化,扶持壮大一批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走集约化、品牌化发展道路[5]。乌鲁木齐春暖花开种业有限公司在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建立的66.67hm2高标准新疆和田大叶苜蓿种子基地,预计年产30t优质大叶苜蓿种子,可以有效缓解新疆大叶苜蓿种子市场短缺的局面,助推和田地区人工种草建设的步伐。

4 人工种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草畜结合不紧密,阻碍草产I健康发展 草畜结合才能实现草产业的效益最大化[6]。近年来大量企业进驻和田地区实施治沙种草,多数企业有地种草,无畜养殖,而和田本地畜牧养殖规模化程度低,小户、散户占有比重大。由于当地农牧民耕地有限,种草面积小,小户缺草严重,加之当地饲草料产品流通不畅,“有草无畜、有畜无草”现象存在,草畜结合不够紧密,影响草产业健康发展。

4.2 种植业结构难均衡,田间管理水平落后 和田地区农牧民人均耕地面积仅0.08hm2,由于林果种植效益高,耕地又有限,老百姓观念还未完全转变,普遍把好水、好地用于发展林果业和粮食生产,沙化地才用于种草,饲草料种植集中在地力比较贫瘠的耕地,造成牧草播种面积波动大,产量、质量无法保证。在牧草生产管理方面,部分农牧民由于缺乏观念和技术,对饲草不管不问,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了饲草的产量,产草量不及正常水准的2/3。

4.3 牧业机械少,饲草料精深加工储藏技术不高,制约草产业发展 苜蓿生产因产品的加工特点需求,需要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生产经营方式[7]。和田地区虽然农业机械拥有多,但牧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全地区目前拥有畜牧业机械29783台,主要以锄草机、粉碎机为主,其他饲草料播种机、收割机、打捆机、裹包机、粉碎机等牧草种植收储、农副秸秆收储加工机械数量少。目前大部分种植以人工为主,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草产业机械化水平较农业机械化相对滞后,远不能满足现代草产业发展要求,严重制约着和田地区草产业发展。同时,目前和田地区饲草加工还是传统的割、晒、捆,有的只是剁成草垛,据统计,天然牧草经青贮或机械烘干后加工成捆、块、粒、粉,可保存90%的营养,传统的饲草调制方法使用饲草浪费约35%~55%[8],牧草营养成分的损失严重。

4.4 水资源匮乏 和田地区属全疆最缺水地区之一,农业耕种用水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随着工矿业迅猛发展,农业用水局面更加捉襟见肘。当前,全疆都要积极落实退地减水政策,受水力资源所限和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硬性规定,草产业处于水资源利用的边缘[9]。近年新增牧草种植区耕地大多处于沙化区,牧草种植难度大,许多地方沙漠开荒滴灌种草,虽然出苗好,但保苗成活难度很大,成功率不高。开垦区地表植被破坏后,若不及时种植,易形成风沙源。

5 巩固和发展人工种草的对策建议

5.1 加大草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的落实,确保草产业健康发展 和田地区各级发改、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草产业资金的安排下达情况。对和田地区草产业专项资金按项目、按进度加快分配和拨付,切实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文到即转、款到即拨,确保及时将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以保障草种等生产资料及时采购,确保种草任务及各项草原项目的顺利实施。

5.2 加大相关政策、项目的宣传培训力度,发挥引领作用 为推动和田地区各项惠草项目、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应不断探索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利用多种宣传手段,积极开展惠草政策宣传。一是以会代训。县市畜牧部门通过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相关会议宣传自治区及和田地区各项促进草产业发展的政策,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水平。二是编印资料宣传。县市畜牧部门编印《草产业发展政策、项目宣传手册》发到各县区乡镇、村进行深入宣传。三是通过现代传媒和信息平台宣传。各县市积极进行惠草政策宣传媒体和平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开展惠草政策宣传。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切实把各项草产业发展政策、项目宣传到户,发挥政策、项目引领作用,提升广大农牧民群众种草积极性。

5.3 加强田间管理 春季、夏季在沙漠地带和沙地种植的苜蓿,因无法确保苜蓿灌水而出苗后出现大面积死亡,建议这些地方种植苜蓿任务安排在7月中旬到8月底,以便提高苜蓿成活率。应加强农牧民种植饲草技术的学习,改变传统观念,要做到饲草种植和小麦等农作物种植管理一样。对于集体饲草种植的地块,要专人负责。

6 结语

只有大力且科学的发展人工种草,才有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和田地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许鹏.新疆草地资源及其利用[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3.

[2]齐晓,O旭疆,洪军,等.我国草品种区域试验工作进展[J].草地学报,2013(06):31-33.

[3]吴宗权.略论人工种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J].四川草原,2000(04):25-27.

[4]李艳波,李文军.草畜平衡制度为何难以实现“草畜平衡”[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41-44.

[5]卢小良,柯兴彬.草业产业化是草地保护与开发的原动力[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123-126.

[6]孟英环,姚凤军,齐凤林.浅谈草畜结合标准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畜牧兽医,2012(10):15-17.

[7]王鑫.紫花苜蓿鲜草的青贮、调制及其利用[J].草业科学,2005(11):36-37.

篇6

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关键词】流域水源涵养林;工程;模式

1. 基本情况

1.1 工程位置。

伊吗图河是大凌河下游细河右侧一级支流,发源于阜新县北八家子乡乌兰木图山南麓,由东北向西南流经红帽子、大五家子、王府、佛寺、七家子、他本扎兰(西部)、伊吗图、东梁、卧风沟等八个乡镇,于盛家窝堡东南入细河,全长65Km,流域面积804Km2,流域内低山丘陵占80%以上,风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涵养林工程项目区位于伊吗图河(王府以上)流域,地理位置:东经121°15ˊ~121°40ˊ,北纬42°01ˊ~42°20ˊ。主河长35.7Km,河道平均比降4.79‰,集水面积507Km2,占伊吗图河流域面积的63.1%。

1.2 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属大凌河流域,山地丘陵面积比重大,水土流失严重。平均海拔都在百米以上,山丘区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质瘠薄,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24.6%,林草覆盖率29.7%。

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7776.1hm2,占规划区总土地面积的74.6%,其中坡耕地11916.2hm2,荒山9072.5hm2,沟壑4419.1hm2,牧场5224.9hm2,疏林地5373.1hm2,无工程果园80.7hm2,裸岩379.2hm2,其它1310.4hm2。土壤侵蚀模数为每年每平方公里2455.72t,沟壑密度2~3Km/Km2,最高可达5Km/Km2。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50619.4hm2,其中耕地面积为16114.0hm2,占总面积的31.8%,(水平梯田913.0hm2,平地3284.9hm2,坡耕地11916.1hm2),林地12472.7hm2,占总面积的24.6%(成林6927.5hm2,疏林5373.1hm2,经济林172.1hm2),草地2584.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1%,荒山荒坡11098.8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1.9%,村庄、道路2716.9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4%,水域2162.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3%,其它3470.3hm2,占总土地面积的6.9%。

2. 工程规划

2.1 治理模式。

根据当地的地形等条件,并结合谷坊、塘坝、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而采取以下治理模式。

(1)乔灌果草相结合模式:即在坡顶沙棘、紫穗槐,坡中上部刺槐,中下部为草带,坡下部土层较厚的栽植果树或营造水平梯田,种植农作物。河道两边栽植速生丰产林,在侵蚀沟道内修筑谷坊,在谷坊上可栽植紫穗槐。

(2)乔灌果相结合模式:即在坡顶栽植沙棘或紫穗槐,坡中种植刺槐,坡脚修建水平梯田或栽植果树,河道两边栽植速生丰产林,在侵蚀沟道内修筑谷坊,在谷坊上栽植紫穗槐。

(3)乔灌草相结合模式:即在坡地地势较缓的侵蚀坡面上布置乔灌草相结合治理模式,在侵蚀沟道修筑谷坊,谷坊上可栽植沙棘、或种植紫花苜蓿草。

(4)乔灌相结合模式:即在坡顶栽植沙棘或紫穗槐,坡中种植刺槐,坡脚或河道两岸栽植速生丰产林,在侵蚀沟道内修筑谷坊,在谷坊上栽植紫穗槐或沙棘。

(5)灌果相结合模式:即在侵蚀坡面栽植沙棘、紫穗槐等灌木林为主,在坡脚土层厚的地方栽果树,侵蚀沟道修筑谷坊,在谷坊上栽植沙棘、紫穗槐。

2.2 主要措施。

(1)工程措施。

水平梯田:田面基本水平或向内微倾斜,水土保持的效果好,水平梯田对一般降雨可就地拦蓄,土壤也不会被冲走,暴雨时也可拦蓄大部分径流,控制大部分泥沙,基本上可以达到水不出田,泥不下坡。在梯田埂上种植苜蓿草或紫穗槐等牧草和灌木带。

鱼鳞坑整地:鱼鳞坑深30~60cm,宽60~100cm,坑间距200~300cm,鱼鳞坑的大小及数量依造林目的和自然条件构成来决定,修鱼鳞坑时要尽可能保留坑间的杂草和灌木以保持水土,减少冲刷。

水平沟整地:水平沟沟宽60~80cm,深30~50cm,沟长150~300cm,水平沟能拦截较多的地表径流,沟壁有一定的遮阳作用,可以降低沟内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林木生长好。

谷坊:谷坊是在小沟中分段修建的小坝,它可以减缓沟底和水流比降,拦截径流和泥沙,从而固定沟床,防止两岸崩塌,淤出的台状土地可种植林木和作物。这次规划的谷坊全部是土谷坊,坝高一般在1~5m,坝长在5~20m,在沟中修建谷坊一般是在沟中自上而下层层修建,节节拦截径流和泥沙,分段控制水土流失。

塘坝:塘坝是在集水面积不大的小流域,坝址位置选在河谷的狭窄段,且土质比较坚实的地基上。塘坝可以拦截地表径流和泥沙。这次规划的塘坝为土坝,坝高一般在8~10m,坝长在100~120m。

(2)植物措施。

造林种草是水源涵养林的主要措施,它能改变小气候,又能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土壤冲刷,保持水土,根据试验资料观测分析,造林种草可以减少径流30~80%,减少土壤冲刷可达90%。

沟坡造林:应因地制宜,分别配置在干沟坡的不同部位,如山顶、坡面、沟底等,以便迅速收到最好效果。

封山育林育草:在地广人稀劳力缺乏的乡村,大力推广封山育林育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

(3)蓄水保林耕作措施,本区坡耕地占总耕地74%,在坡耕地上实行蓄水保土的耕作法,一般可增产20~50%。主要是:等高种植,疏密作物等高带状间作,农作物与牧草带状间作。

2.3 工程规划。

结合规划治理区自然地形等条件,红帽子乡多以乔灌果草相结合模式为主,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其它模式,在红帽子乡道力板村修塘坝1座,在侵蚀沟道内修筑谷坊,谷坊上可栽植沙棘或紫穗槐。王府镇乔灌果相结合模式为主,在南八家子村修塘坝1座,在侵蚀沟道内修筑谷坊。他本乡坡地较缓,可采取在侵蚀坡面乔灌草相结合模式,在侵蚀沟道修筑谷坊,谷坊上可栽植沙棘或紫穗槐。大五家子、七家子乡采取乔灌结合模式,在侵蚀沟道修建谷坊。八家子乡坡面以栽植沙棘灌木林为主,河道两岸或坡脚平缓地带栽植果树,侵蚀沟道修筑谷坊。

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和治理模式,应选择优质、经济的树种。主要规划树种为:刺槐、杨树、大扁杏、沙棘、紫穗槐等,主要草种为多年生紫花苜蓿。

规划沙棘825hm2,刺槐576hm2、紫穗槐624hm2,速生杨358hm2,果树219hm2,牧草66hm2。刺槐、紫穗槐、沙棘、速生杨等1665株/hm2,果树1200株/hm2。牧草籽22.5Kg/hm2,规划水平梯田108hm2、谷坊143座、塘坝2座。

3. 工程量与投资

动用总土方量为154.85万m3,石方量1138m3,人工107934个工日,机工6226.1台时,苗木423.05万株,草籽1485Kg。

国家财政拨款180万元,每年60万元,其余231.20万元由当地群众自筹。2003年投资138.26万元,2004年投资135.00万元,2005年投资137.94万元。

4. 工程效益

项目区通过工程治理后,年效益为:保水168.38万m3,保土7.16万t。

经测算,治理措施全部生效后,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1018.62万元,与治理投入417.37万元相比,产投比为2.44。

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调节地表径流,减少洪峰流量和洪水灾害,工程措施拦泥蓄水,植物措施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4.6%增加到29.3%,林草覆盖度由原来的29.7%增加到34.5%,紫穗槐、刺槐为豆科植物,产生的根瘤菌可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沙棘根固氮能力强,能提高地力。水源涵养林林冠面积大,枝叶繁茂,可有效拦蓄天然降水,乔木阔叶树林冠截留率为降水量的14~18%,灌木林冠截留率为降水量的18~25%。

参考文献

[1] 张贵轩,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中国香港,1999,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公报,60.

篇7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必要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无公害的草食性畜禽需求越来越大,尤其羊肉一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在本地区也有很好的市场。铜陵市场每年消费肉羊4万多只,其中本市仅能生产4000只左右(数据来源于市农委畜牧兽医站),90%以上需要从外地调入,且大多数是冷冻羊肉,新鲜的甚少,所以在本市发展养羊业,一方面可为市场提供大量的新鲜羊肉,同时因项目区属山区,山多地少,适宜发展畜牧养殖业,通过发展养羊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2、可行性。

(1)优越的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铜陵、南陵、繁昌三县交界处,项目发展前景广阔,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项目地点距铜南路2公里,距市区30公里,交通便捷,信息畅通,有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东陵村大王冲属于山丘地区,草场资源丰富,且环境相对封闭,外界污染少,适宜于发展养羊生产。

(2)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项目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质条件好。东陵村有山场近5000亩,牧草资源丰富。同时,农作物秸杆种类多、数量大,有大豆、玉米、山芋、稻草、花生等,这些作物的秸杆都可以用作饲料,免去焚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山林火灾的危险。

(3)丰富的养羊经验钟鸣镇山多地少,牧草资源丰富,农民养羊的积极性很高,目前全镇羊的存栏量有2000多只,占全市存栏量的一半以上。当地百姓有多年的养羊经验,有利于“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推广。

三、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铜陵市东陵种羊基地是一个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前期总投资123万元。其中查全庆(个人)和曹美恒(个人)分别以90万元、2万元资金入股,占股本的73.2%;东陵村以40多亩土地入股,折合人民币21万元,4万元项目引导资金作为前期征地经费,村土地价值占总股本的17.1%;金榔乡黄羊养殖场田明生以100多只黄羊及波尔山羊入股,折合人民币9万元,占总股本的7.3%(此时金榔乡黄羊养殖场注销)。

公司经营以合资公司章程为准则,实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即本公司以生产种羊为主,将种羊分散到当地农户饲养,公司按羊羔每斤2元的价格付给养殖户工资和饲料费用,并提供技术服务。计划2004年首批引进种羊400多只,通过滚动发展,争取到2010年羊群存栏数扩大到10000只的规模。

四、项目技术方案1、品种选择主要品种为小尾寒羊和南江黄羊,适量引进波尔山羊和萨能羊。

2、饲养方式以圈养为主,分散到农户饲养的放养和圈养相结合。

3、养殖模式公司负责培育种羊,种羊育成后分散到农户饲养,与农户签订饲养合同。以55只种羊为一组计算,公司将提供每组羊保底工资和饲料费8000元/年,上不封顶,具体操作以羊羔每斤2元的价格付给养殖户。公司为所有羊提供统一的防疫、驱虫,农户发现羊有疾病时,必须在12小时之内通知公司,由公司派技术人员上门诊治,如未及时上报病情造成羊只死亡的,损失由养殖户承担。羊只丢失的,应由养殖户承担全部损失。养殖户家中的所有羊均为公司财产,养殖户无权对外出售和配种。

4、防疫方案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集中防疫,新生羊根据需要补防。主要防疫种类有:羊痘、羊四联苗(快疫、

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口蹄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五、项目内容1、水、电、路三通,地基平整,挖水塘、打水井各一口。

2、新建羊舍800平方米,运动场1600平方米,办公用房及饲料仓库200平方米。引进南江黄羊、波尔山羊等种羊400余只。

3、购置黑麦草、苜蓿草、皇竹草等草种,种植牧草100亩。以后根据需要扩大种植规模。

4、新建沼气池2个,确保羊舍及办公照明用气。

六、项目进度安排1、2004年底之前新建羊舍及办公用房600平方米,运动场800平方米。

2、购置黑麦草、苜蓿草、皇竹草等草种,种植牧草20亩。

3、2004年底之前新建沼气池2个。

4、2004年引进各类种羊400余只在场内圈养。

5、2005年新建羊舍400平方米,运动场800平方米,羊群规模发展到1200只,大部分种羊分散到农户中饲养。

6、至2010年,羊群存栏数稳定在10000只左右。

七、投资概算1、水、电、路(包括建桥)三通,地基平整,11.93万元。

2、新建羊舍800平方米,运动场1600平方米,办公用房及仓库200平方米,36.6万元。

3、购进种羊316只,31.6万元。

4、饲料费及医疗费,9.89万元。

5、草种,1万元。

6、种植及其他人工费,5万元。

7、饲料加工器械,1万元。

8、动物防疫器械及药品,0.6万元。

9、建沼气池2个,0.5万元。

10、征用3400平方米土地,12.88万元。

11、人员工资,5人,3万元。

八、资金筹措1.东陵村集体自筹4万元;2.查全庆(个人)和曹美恒(个人)共出资95万元;3.争取以奖代补、科技扶持、科技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及支农发展等资金20万元。

九、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1、加强组织领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协调下,在市农委畜牧兽医站及钟鸣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的具体指导下,成立合资公司,严格按照合资企业章程运行,并由投资各方按照合资企业章程委派董事会成员,成立合资企业最高权利机构——董事会。项目所在钟鸣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市选派干部、镇经发办主任任副组长,钟鸣镇经发办、镇工商所、镇税务所、钟鸣镇东陵村委会等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钟鸣镇东陵村,市选派干部、东陵村支部第一书记兼办公室主任。

2、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在全面完成项目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抽调技术骨干和业务人员开展前期技术咨询和服务。项目落实后,将作为技术支撑参与项目建设。严格按规划任务实施,按作业设计施工,按建设标准验收,并就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竣工验收制定完整的实施细则,同时严格财务审批手续,实行专款专用,按计划项目开支,做到开支合理,手续齐全,符合要求,充分发挥资金效益,以确保项目的有序推进和高质量的完成。

3、“公司+农户”的服务方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公司+农户”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为养殖户做好产前、产后的疫苗工作,重点培育养殖大户,使周边农户家家养羊,迅速扩大养羊队伍,最终使东陵村成为全镇乃至铜陵地区的种(肉)羊供应基地。

十、效益预测年序饲料费(万元)农户收入(万元)种羊(只)羔羊(只)收入(万元)利润(万元)200528.813.441200112030.24-14.42200686.440.322800336090.72-29.832007106.9294.056007840211.610.68200874.84134.4880011200302.493.16200976.44201.69

篇8

关键词:自然恢复适地适树生态群落治理度

一、自然地理概况

察尔森水库地处东经121°,北纬46°'位于 黑龙江、吉林、内蒙交界处,大兴安岭东坡,该地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炎热短处,年平均气温1.4-2.9,最低气温-38.6,最高气温42.7.年积温2600度,初霜期在10月上旬,终霜期在4月下旬这里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土壤为黑钙土和暗栗钙土。植物种类较丰富,主要有羊草、贝加尔针茅、大油芒、线叶菊等。

二、工程生态破坏情况

察尔森水库始建于1973年因当时国民经济等诸多原因1984缓建,1986年列为七.5重点工程由松辽委管辖1989年下闸蓄水,由于当时经济落后、社会动乱时期,没有水库进行全理的规划,只要符合用料随意开采,开挖的土石料就地堆放,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着大坝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主要开采区土料场位于大坝东南、南、西南3处;河卵石骨料坝下随意采取,料坑到处都是,就近采石场子2处。坝上坝下千窗百孔,混乱不堪;给水库的管理带来诸多的不便,生态环境相当恶劣。

三、水土保持的治理原则

根据水库的现实状况,经过工程加固与植物措施相结的方针,使生态环境良好改变达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大坝和生命财产的损失;通过治理使水库全形成稳定的多样生态群落,生态环境多样化不断改善人们生活和居住环境,通过治理全水库为一流的水库和一流的环境。

四、治理方法及植物的选择

1.进行封育保护,进行自然恢复。

保护好天然林,禁止保护区内放牧、挖沙、采石;察尔森水库原有良好的天然的林在长达20多年的建设中都成为烧材,大多都采伐一空,保护好天然林是是恢复生态最好的途径。天然林主要有蒙古栎、桦树、大果榆、山丁子、山杏、榛子、秀线菊,杂草品种丰富历经多年的保护已经郁闭。坝下堤防以外多是的河滩,含土量非常少,放水时水位较主高适合封育保护,一些杂草生长较逐步改良土壤,向高一级群落发展堤内河冲击后淤积有大小不等的水坑由于水分充足自然形成杨树和河柳。

2.适地适树的原则。

首选当地植被,因为当地的植被是由多年的演变下繁殖下来的具有绝对优势的植被,是物种经过天然的优胜劣态竞争后最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物种,用这些物种经过栽植,最易成活、并且生长良好,如草本植物牛毛草有几公分的土层就能生长、碱草、披尖草还有一些杂草可自然繁殖、湿地如芦苇、三棱草、蒲棒、水葱等这些草本植被可用分根的繁殖方式进行繁殖在雨季分根9月份苗木出齐第二年达到郁闭,木本植物园当年的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里条件选择乡土树种,阔叶主要有杨树、柳树、榆树;针叶树种落叶松、云杉、圆柏、樟子松等;灌木有柠条、胡技子、沙棘、丁香、刺玫、红瑞木、连翘、这些树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树种如土质肥沃的可选一些用材林如当地杨树、柳树、樟子松、落叶松,土质贫瘠可选择一些灌木和油松、樟子松、落叶松等。

3.土料场施工与树种选择

土料场的处理首先对料场垂直和较陡的地段进行削坡形成较为稳定的坡面,然后在7月份雨季播种,可选早熟禾、披尖草、苜蓿草等,灌木主要有柠条、沙棘、胡枝子等;要选在雨季,要根据各种植物的发芽时间,提前进行催芽,在种子刚要蒙芽时及时播种草种一般为7天左右,沙棘、胡枝子拌细沙催至7天左右,柠条种子浸泡12小时可播种、有条件可喷1-2次水,3-5天内出苗;做好抚育和保护工作,草可当年覆盖、灌木3-5年高达1米。水土保持效果显著。

4.山坡、边坡施工与植被选择

山坡边坡处理,首先疏通水道,支渠起先逐级截流、然后按山体的等高线进行栽植树,如土质较好可选择作用材林如樟子松、落叶松、杨树等,经济林如果树、山杏、文冠果、沙棘等,防护如柠条、胡枝子等。边坡处理一般采用浆砌石作成网格护坡或拱形,内填客土可根据环境的要求种草可种草坪草当地主要早熟禾、多麦草、栽植花灌木主要有丁香、榆叶梅、红瑞木、锦鸡儿、刺玫瑰和花卉主要有波丝菊(扫帚梅)用于造型有:串红、紫叶草、万寿菊、鸡冠等

察尔森水库经过三年的治理,水库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治理,生态景观大有改善、显现水库生态多样化,草、树合理搭配形成稳定整体生态群落,林草盖度83.3%;2005年9月经松辽委水土监测报告测定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度98.24%水土流失强度为轻度或微度。

篇9

县地处贵州北部,大娄山东麓。北与重庆的南川市相邻,东抵务川,东南靠凤岗,南邻湄潭,西南接绥阳,西北毗桐梓,东与道真县相邻。全县辖19个乡镇,144个村,6个社区,总人口585518人,其中农业人口549258人,县域总面积259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70.2%,耕地11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9.8%。有可利用的草山草坡161万亩,是一个农业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的发展列为全县经济工作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提出了实施畜牧业发展“1113”工程(即:到20xx年实现生猪存栏100万头,牛出栏10万头,羊出栏10万只,禽出栏300万羽)和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的奋斗目标。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这一工作思路狠抓落实,使畜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xx年全县猪饲养量115.74万头,出栏55.48万头,存栏57.87万头;牛饲养量36.5万头,出栏3.1万头,存栏18.4万头;山羊饲养量20.3万只,出栏8.1万只,存栏10.15万只;家禽饲养量315.6万羽,出栏155.48万羽,存栏157.8万羽;畜牧业产值5.22亿元。

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县畜牧业生产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科技水平跟不上等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为此,要发展我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以及“1113”工程目标,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

我县草山草坡众多,山塘水库较多,无工矿企业,生态环境优越,具备了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畜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到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一是要从传统的畜牧业发展观念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二是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发展养殖大户和生态畜牧小区建设作为工作主战场;三是多出台有利于畜牧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对外采取招商引资,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活经营;四是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参与畜牧业的开发;五是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我县的畜牧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从而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面提高农民增收。

二、发展规模养殖,建设生态畜牧小区

我县多数农民仍采用的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养殖,养殖效益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我县畜牧业发展,重点要在规模养殖和生态养殖上做文章,一是要大力推进“畜——沼——果”、“畜——沼——粮”等科学生态养殖模式,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养殖大户到外县、市畜牧业发达的地方参观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规模连片,相对集中”的原则,推行“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大户养殖,统一防疫,集中服务”。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结合生态学原理进行圈舍建设,饲养管理,逐步实现畜牧生态协调发展;二是狠抓养殖大户和畜牧养殖小区,逐步实现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三是培植和发展以大户、小区、重点乡镇为主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典型示范带动,提高辐射带动效益;四是充分利用粮食、秸秆、牧草、草山草坡等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五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兴办畜产品生产基地,搞好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六是结合我县农村“四在农家”、沼气池建设,大力推进沼畜工程,逐步实现畜牧产业化、农村沼气化。

三、力求创新,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正安养牛业历史悠久,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饲养牛,在长期的饲养选育过程中,不仅广大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培育了适应性较强的地方优良品种——桴焉黄牛,该品种耐寒、耐热、耐粗饲,蹄质坚实,动作敏捷,适于山区役用,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项目。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未来的畜产品中,草食牲畜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牛、羊肉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牛、羊肉被现代人称之为“人类的保健性功能食品”,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从销售来看,大到国际、国内市场,小到周边市县及本县的两家牛肉干厂,都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因此选准主攻肉牛养殖对正安畜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而且潜力巨大。

选定肉牛这个项目,因为正安本身就是肉牛项目基地建设实施县,加上周边县市肉牛的饲养量都偏小,均没有形成规模,这正好给正安的肉牛发展提供了机遇。县内草场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无霜期长,光照充沛,牧草生长周期长,同 时还有田间空地,还可人工改良草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秸秆圈养肉牛。建立牧草繁育基地,积极推广良种牧草,引进一年生、多年生黑麦草、苜蓿草、芽茅等优良草种种植,减少养牛对天然林地和草场的依赖,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山林植被,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强化品种改良,完善繁育体系

积极发展外二元母猪繁育场,确保每年新增外二元母猪5000头以上,外三元商品猪10万头以上;进一步推进牛、羊冻输配技术,牛改普及率提高到80%以上,羊改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积极引进推广良种家禽,兴办良种家禽养殖场。提高良种覆盖率,形成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引进良种实行补贴。

五、强化防疫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强化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兽医制度和技术规程,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化验诊断设施,建立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撑相互配套的动物防疫控制体系。明确职能,理顺体制,精简人员,提高素质,强化防检,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走国家扶持和自我发展相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路子,建立起一支强壮的防疫队伍。

全面实施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形成以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为主,运输监督与市场监督相结合的动物检疫新格局,建立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和防疫监督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推动动物防疫承包合同制,鼓励和支持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与养殖大户签订常年防疫责任承包合同,明确双方责任的奖罚,不断提高防疫技术服务水平,巩固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着力扶持畜牧业重点乡镇的防检疫点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