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全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05:2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木兰辞全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木兰诗文言文全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注释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106―01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传承。面对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当代看惯动漫的中学生而言,无异于读“天书”,不仅意思不太好理解就连读音和断句也有别于现在。于是畏难情绪出现了,应付差事的、照抄参考书的、望文生义不愿深究的有很多。面对此种现象,我便采取如下措施,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一、自主背诵,培养兴趣

教学生涯中始终牢记语文大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告诫,明确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记得家父说过当时他读私塾的时候先生上课总是以吟诵为主,学生上了生课回家背诵,第二天回课时便检查前一天所学的内容。有时前一天去晚了,听不到先生讲书就得回家背诵,有不认识的字只得问家人。第二天回课每每背诵过关,受到赞赏。这让我深受启发。学生在学新课之前将所要学的课文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的方法基本背会,文中虽有不理解的句意,但在老师的讲解之后掌握甚快。后来这种方法并没有用于教学而是依照统一的教学模式:释题、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朗读、理解分析、背诵,二十年来贯穿始终。学生的文言文学是不尽如人意:掌握不到位、得分点抓不住、考试几乎没有满分之人。一次次调整教学方法、思路、强化知识点的掌握收效甚微。总觉得有那么一层纸捅不破。那时两个班的课加班主任,要想抽出更多的时间面对学生,自己没有精力,学生不愿多做。感觉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今二十五年的班主任已卸任,有了时间阅读便又重拾之前的背诵方法,采用奖学分鼓励之法引导学生超前背诵。好处有三:(1)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可以在教学之前当堂背诵;不仅展示自己的背诵成果而且也带动其他同学重视语文的学习。尤其是恰当的学分鼓励机制以点带面,超前背诵氛围可见,下课后在办公室里排队背诵的人数越来越多;背诵的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本册延伸到下册。超前背诵的许多同学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读背结合,激发兴趣

诵读不仅可以培养语感,更重要的是通过抑扬顿挫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体验。我更看重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课前示范背诵。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读音上有了准确度,而且感情上加入了自己的对文本的体验。记得在上《论语》十二章时,第一章中的“不亦说乎”说通悦时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你把说读成了悦”此时超前背诵的学生说:“就读悦这是通假字,读音和意思于所通之字一样”。我为学生的超前学习鼓掌且奖励了学分。自此以后文言文正音就简单了。除了超前背诵的学生个别字音需提前纠正之外,对照注释默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就水到渠成了。同时读背也提升了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不能不说这样的做法印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三、疏通文本,留住兴趣

篇3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动画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日渐成为各国以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成为文化扩张与侵略的利器。2013年在世界各地上映的美国商业动画《疯狂原始人》于4月20日在内地公映,仅放映了41天,票房累计达到392亿,充分证明了商业动画作为新的经济文化载体的价值。

当今动画片的观影群体已不局限于低龄儿童,动画片逐渐受到各个阶段的人们所喜爱,甚至很多观众已成为虚拟动画角色的“粉丝”。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商业动画相对于商业电影和电视而言更容易打破地域之间的格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更小,渗透能力也更为广泛。

反观国内商业动画,一直坚持1957年上海美影厂提出的“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自从经典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之后又先后制作了《宝莲灯》《风云决》等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动画,却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2009年以来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商业动画电影虽然在国内突破了9000万的票房,但其因在故事情节中存在“暴力”问题而被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国内的观众对《喜羊羊与灰太狼》褒贬不一,而《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国外的传播范围也十分有限。这反映了在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中国的文化传播在“动画”这个备受关注的新平台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商业动画暂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又能面向全球去全面展示民族文化的动画之路。这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借助中国动画处于发展阶段的时机利用其成熟的动画平台大肆对中国进行文化入侵,这些外来的文化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意识形态,也打击了本民族动画的自信心。

二、“民族化”不够彻底

纵观近代中国的历史,遭受过列强的入侵,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一夜之间消失于无形之中,导致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渐渐走入了一个文化混乱的阶段。当下这个全球化的阶段,中国的商业动画很难寻找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之间的契合点,这使得国产商业动画在展示民族文化时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在各行各业中弘扬民族文化,但是当要将民族文化元素体现在影视、动画等这些“文化软实力”的时候,文化的断层与分散使得这些作品在现阶段还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外来的文化得以在国内迅速传播,直接影响到国内商业动画的发展,以至于在“民族独立性”问题上找不到自己的标杆。

早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的动画前辈们就发现了中国的动画人物造型“脸谱化”,表情动作“舞台程式化”等问题,在动画产业化以后,动画制作者们似乎并没有踏着前辈们的足迹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而是更多地去考虑商业动画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问题,甚至为了迎合“民族化”三个字,把一些跟当前作品中的角色或故事没有太多关联的中国传统元素强行嫁接其中,造成一种“中不中”“西不西”的怪异动画片,没有体现出这些传统文化在商业动画中应有的艺术价值。如1999年制作的商业动画《宝莲灯》的整体设计风格上虽然看似有着浓郁的中国风味,但为了能走出国门最终还是借鉴了美式动画的风格,从而设计出了一个具有美式幽默的配角――小猴子。跟主人公在一起的女孩,也并不是中国古代故事中所描述的身披绫罗绸缎,行如“吴带当风”式样的中国古代女子,反而是一个皮肤黝黑,身着异域服饰的外国姑娘,这与影片展示中国神话故事传说的初衷是完全背离的。此外,在音乐的使用上也存在着缺陷,虽然影片希望能像美国动画电影中那样让音乐为故事埋下伏笔,增强影片的节奏感,但是“音乐长达70多分钟,歌曲全文播放却并未有机地与影片结合。歌词模棱两可,既像思念母亲也像情歌,似乎游离在影片之外”[1]。这充分暴露出国产商业动画在“民族化”问题上不够彻底,缺乏必要的经验与勇气,试图通过嫁接外国优秀商业动画的成功经验让中国的商业动画走向世界,最终导致国产商业动画自身已被“外国化”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所谓的“民族化”显然是形而上学的。

三、美国动画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变相应用

美国一贯的强盗逻辑使得其借用中国历史故事为题材制作的《花木兰》和以中国功夫为题材制作的《功夫熊猫》在世界动画电影中都曾创造了票房奇迹,这两部电影无论从角色设计还是剧情故事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加工之后获得的巨大成功。从《花木兰》的设计中可以看见典型的东方女性的特点,尤其是角色眼线部分的设计,微微的上扬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女子的形象。但这个角色又并非完全是东方女性,她虽然穿着古代妇女服饰,但却有着美国所提倡的民主、开朗、坚强和个人英雄主义这样的思想和性格,这完全不符合《木兰辞》中对花木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的中国古代女性的描绘。影片中的配角“木须”,更是一条出自于美国动画师笔下的中国龙,它幽默的个性和夸张的造型博得观众的捧腹,然而捧腹之下却是美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大胆的玩弄,这对中国的商业动画来说是悲哀与失望的。而《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功夫”与“熊猫”是中国最耀眼的两个文化符号,它同样被历史不过百年的美国使用到了极致,虽然是一只“会功夫的熊猫”,但却难从其身上找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反而更符合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代表。表面上让世界又一次赞叹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实际上在这背后深深打上了美国文化的烙印,透过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看见的是一个被美国大力渲染与传播的所谓“民主、自由”的思想,最终美国借用中国的文化获得了双赢。与此同时,可以看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是冰山一角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如果能在一个成熟的中国商业动画平台中去展示这样的文化,那么美国这样借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的价值相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而言只能算九牛一毛。

四、模仿与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藏獒多吉》是中国与日本合作制作的动画片。影片借用日本的动画技术来制作一部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动画电影。片中虽然人物身着西藏服饰,特别是在纹饰穿戴的细节上都很符合藏族人民的民俗民风。但是,在人物的性格设定和故事结构上却是“日本化”的,其人物的性格跟日本的宫崎骏先生笔下的众多动画角色有着共同的特点:自信、坚强、勇于冒险,而故事结构也与日本经典动画《风之谷》《幽灵公主》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这是披着藏族文化元素外衣下的一部日本化的商业动画,也是中国商业动画在模仿与探索中的一次失败。以日本的经典动画作为模仿对象更容易找到民族独立性与商业动画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商业动画发展的道路,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中国商业动画的质量,但是没有长时间的制作积累和艺术沉淀,试图通过与外国协作的方式走捷径,终究在“民族化”问题上难以突破瓶颈,将自己的文化制作成了别人的东西。

当然,不得不承认全球化的背景让中国的商业动画被市场的风向标牵着鼻子走,迷失在其中。为了加快中国商业动画平台的建设,中国的商业动画不得不去模仿借鉴国外的经典动画作品,但因早期的模仿借鉴中缺乏对民族独立性的足够重视,导致模仿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表面化、程式化、模仿过度等问题。一旦离开这些模仿的摹本,独自制作一部商业动画的时候才暴露出我们似乎难以在商业动画中找到本民族的文化符号这样严重的问题,更多是在思维模式上被国外的动画所同化。

五、对中国商业动画的民族独立性的思考

制作《三个和尚》的阿达曾经说过:“一部电影(无论是美术片还是故事片)的民族风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和谐统一的结果,而不是在个别细节和道具、服饰等环节运用一点具有民族色彩的东西就可以奏效的,更不是只要反映中国人的生活便是民族化的作品。”[2]中国现在的商业动画出现的恰恰就是阿达指出的这样的问题。中国人从小形成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没有信心跳出一些规矩的范畴去寻找自由的灵感,我们被规矩束缚又想在规矩中寻找可以发挥自由的灵感之地。因此,在商业动画作品中展示民族文化时大多是在“按部就班”,只要是当下提倡与认同的民族文化就完整地嫁接到商业动画作品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动画内容与民族元素相结合的艺术性表达。美国的发展历史不过百年,但它的文化却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并且得到认可与推崇,相比之下中国有着千年的历史,不论是否在文化传承中受到过破坏,就国家观念的形成而言都已经超越美国千年,但我们却在当代的商业动画领域受到了美国的文化霸权挑战。

中国的动画师们曾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相结合,诞生了所谓的“水墨动画”,独创的制作手法让世界动画界都为之惊叹,这无疑是中国动画民族化最成功的典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墨动画并不适应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国画与动画之间生硬与勉强的衔接慢慢浮现了出来,水墨画高深的意境与文化内涵限制了观影人群,无法满足各个阶层的观影需求,最终使得它无法成为中国式的商业动画。从1824年英国的皮特?马克?罗葛特的物理实验发现的“视觉暂留现象”到法国人埃米尔?雷诺的“活动幻镜”,都证明了动画是人类在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实验的结果,动画不能像国画那样透过浓厚的人文气息温文尔雅地传承与展示我们的文化内涵,其终究是西方艺术下的产物,它是科学而又理性的。国产商业动画要保持民族独立性就必须要意识到动画是思维的具象,而非国画的意象,展示本民族的文化要做到细致入微,但又需要遵循动画本身所固有的西方特质,中国的动画虽然有《大闹画室》《铁扇公主》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作品,但近代中国所遭受的磨难深深影响到了动画领域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商业动画几乎是在市场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没有足够的技术设备和艺术积累的前提下一步一步在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即使中国动画拥有长久的历史,但也不能在时间长而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去急于“民族化”,而更应该把商业动画从经济的重心转向艺术形式的表达上来。

篇4

关键词 《闲情赋》 楚辞 陶渊明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西南)。是东晋末年著名的隐逸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他的辞赋现存《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归来去兮辞》三篇。

《闲情赋》是陶渊明别具一格之作,人们历来对它褒贬不一、观点不一。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乎?率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乎!无是可也。”指责它丢弃了一贯的超脱风格,追求世俗。苏轼则与萧统的意见相反。他说:“陶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苏轼的观点认为,《闲情赋》是一种比兴说,有学人求道、忠臣恋主之说,有自悲身世以思圣君之意。

《闲情赋》之所以饱受争议,主要是陶渊明在其中塑造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不但有倾城之艳色,还有“佩鸣玉以比法,齐幽兰以争芬”的高洁品质和“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的淡远胸襟。并一口气为之陈述了“十愿”,希望成为十种能与女子接近的东西,永远陪伴着她。但他每提出一种愿望,随即而来的便是因外物影响而不能实现的悲哀。于是愿望――破灭――悲哀,十愿十悲,由缠绵热烈转而惆怅痛苦。

《闲情赋》的主题看似与其它作品相悖,但其实它是继承了楚辞的相关特征,尤其是受了楚辞中的美人意象及隐逸的影响。以另一种方式体现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下面,本文就以《闲情赋》为例,谈谈楚辞对陶渊明的影响。

首先,从艺术思想看,楚辞对陶渊明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陶渊明定《闲情赋》时,正是他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而辞官之后。此时的陶渊明正是四十一岁,正值盛年。虽然他也写了“采菊东篱下”、“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样飘逸冲淡的田园诗作。但并不代表他放弃了年少时的理想。他深受儒家的兼济天下的影响,但是因为社会现实的黑暗,使得他的希望成为泡影。在这种社会背景和心境下,陶渊明对贤君明主的出现失去希望,但并不等于理想破灭。因此,对美人的渴慕之情,就隐含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之意。但随着追求受到阻碍后,陶渊明陷入惆怅和悲伤,借这种追求美人而不可得所产生的浓重的悲凉之意,又恰恰表现了生不逢时的感伤之意。在这里,他继承了楚辞中写香草美人的寄情言志的传统。篇中“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显然是出自于《离骚》:“心犹豫而孤疑兮,欲自适而不可。风皇受既诒兮,恐高辛之我先。”这种百结九曲的情感,郁勃难展的满腹牢骚,可说与屈赋是一致的。

其次,从整体结构看,《闲情赋》明显受到了楚辞结构的影响。在楚辞中,《九歌》的大部分诗篇都是以满怀激情开始,充满了热烈的追求和向往,苦苦的期盼与等待,但结果总是不能如愿以偿。如《湘君》、《湘夫人》、《山鬼》等。陶渊明在赋中主要借助梦境美好表现其美好的感情:“诗人苦心相思,劳情难诉,徘徊求索,渴望相见,于是渐渐进入幻境,遥想当年,尽情追寻……这一点可说与屈原的骚是惊人的相似的。再看《山鬼》与《闲情赋》的开头部分。前者是:“若有人兮山之阿,被木兰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余兮善窈窕。”,后者是“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绝色,期有德于传闻。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搴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千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两个美女都姿容不凡,妩媚动人。神情自若,摄人心魂。而结果呢?一个是“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思兮徒离忧”,一个是“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如果把《山鬼》的开头与《湘君》的结尾“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合二为一,那么与《闲情赋》的首尾简直就是惊人的相似。两者都是因爱而忧心,但最终还是哀而不伤,恋恋不舍,徘徊等待。其中的情感基调和意绪的流动都比较接近。

从表现手法来看,《闲情赋》与楚辞最明显的特征,都是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驰骋的想象,利用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的理想境界等。如屈原《离骚》中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他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云、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陶渊明辞官返乡后“猛志固常在”,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即爱国情结并未泯灭,这种思想也大都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他在《闲情赋》中,把人生的理想模糊指代,是完美的化身。文章第二段作者展开了大胆的想象来倾吐自己对佳人的爱慕之情,也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作者把自己物化,极尽想象之能,反复吟咏对佳人的思慕,“十愿十悲”成为爱情咏叹的一曲绝唱。诗人愿成为佳人的衣领、衣带、发油、眉黛、卧席、丝履、影子、夜烛、竹扇、鸣琴来接近自己爱慕的佳人,一时一刻也不愿离开她,一旦被抛弃冷落又难忍失落的悲伤。陶渊明的“十愿十悲”仔细读来,让人不由得被其中饱含的浓烈的真情深深打动。“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诗人的告白直白没有丝毫的含蓄,我爱你,就是要和你如影随形,就是要和你肌肤相亲,就是要和你时时刻刻在一起!我愿意成为你身边的物件,供你驱使,只要能够有机会呆在你的身边,和你依偎。诗人浪漫的想象看似荒谬,在艺术表达却是恰到好处。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闲情赋》中看到与楚辞的相似的句子。如第一段的“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芳”、“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竟寂寞而无见,独想而空寻”都是对屈原赋的巧妙化用。而同时,陶赋也像楚辞一样,很善于运用叠音词,如“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陡契契以苦辛”“傥行行之有规”窈窕、绵邈、飘摇、寥亮、奄冉等双声、叠韵词也屡见不鲜。

再看意象和词语的选择。屈原《离骚》有“香草美人”的比兴系统,《九歌》这组祭祀之歌更是清新优美,芳香四溢。陶赋也多次用到柔美的事物。如“十愿”中的事物,不言而喻,无一不与“美人”有关,充溢着女子特有的芬芳,有着很大的私密性。而陶赋中用到的玉、兰、芳、清、弱、悲、凄等到词也比比皆是,如两次用“清音”,还用到清哀、清瑟、清风等,再如弱志、弱体、柔情、柔握等,都给人一种阴柔之美,让人顿生怜香惜玉之感。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闲情赋》,从内容到风格,甚至艺术表现手法上,无一不体现出他受到楚辞的影响。而更大的影响还在于他对楚辞中爱国情怀,高品自洁的精神的继承。

参考资料:

[1]杨迎春.陶渊明与屈原作品比较赏析[J].综合天地,2005,10,(1).

[2]李世萍.的情蕴与主旨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院,2006.11,(6).

[3]高国藩.论陶渊明的《闲情赋》[J].固原师专学报,1992,(3).

[4]陈平.论陶渊明的辞赋[J].镇江师专学报,1986,(3).

[5]陈硕,陈芝.《闲情赋》与陶渊明的人生理想[J].文学研究,2006,7,下旬刊.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