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03-31 21:2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课题学校情况简述
1.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
该小学从“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着手,探讨合理运用卫星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性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课题组的全体教师通过对课例深入分析、反思,找到了教师在运用卫星资源中存在的弊病:首先,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目标过于笼统分散,应集中到点上);其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适时选取有效的教学资源;第三,资源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课题组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途径:分析与掌握教学目标+分析与处理卫星资源+分析与服从学生特征。通过对以上课例的研究分析,课题组教师达成共识:即在每一个课例中,重点解决一到两个问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突破。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课题组教师重新制定了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策略。余光宏老师在上《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分析了卫星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对象,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目标明确之后,教学设计很快完成了。余光宏老师在这堂课一开始时并不是急着播放课件,而是先用猜谜语导入新课,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课件。观看过程中一边学生看,一边让学生认真听:把学生引入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同时,把课件应用到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中,学生通过边看课件、边读课文、边听老师讲解,很容易理解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体会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和心理变化,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该校课题组基本采用以上的研究方式,通过循环的“教学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不断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改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螺旋上升,从而达到预期的课题研究目标。
2.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
该校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情景教学,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能力,最终形成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的方法。在课题研究前期,课题组通过调查了解到许多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把光盘当电影看、全课件式上课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校开展了多次教师培训,让教师们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研究后期,该校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认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们感受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好处,使用起来方便、轻松、高效。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该校教师参加了校内和校外17次培训。通过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库,广泛收集资源,认真“整理”资源,并提倡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然后把开发的资源存入资源库,让所有的教师共享。课题组通过举行课堂教学应用大赛,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优点及不足,通过研讨交流,完善应用方法理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现已形成了符合该校实际的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们能较好地将远程教育资源和语文教学进行整合,有效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
二、分析比较课题学校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两所学校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农村中小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确实可以大大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开阔学生眼界。下面比较分析以上两校开展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1.研究内容
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主要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该校将这一课题分解为三个子目标:l.卫星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这样的划分有针对性,便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从点上人手,降低了研究的难度,使研究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从该校的研究报告中并未完整、清晰地反映出这三个子目标的具体研究情况,使我们无法从清晰的研究过程中看到研究的实效,不失为一个缺憾。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内容涉及到整个语文学科,覆盖面大,难度也增大了。但是该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注意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使得教师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语丈学科涉及到许多内容,不仅有文化知识的教学,更有文学素养、人文品质的培育,因此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如果能将课题有针对性地分解成几个子项目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成果一定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也更强,也便于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两个学校都做得不够细致。
2.研究方法
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两所学校基本上都主要采用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为辅,使研究更直观,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很明显。两校都在研究前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了本校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指导、可实施、有评价、可修改的具体计划,再运用对比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使研究具有较强针对性。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在课题前期准备工作中,在教师的培训工作方面做得更扎实、反映出的结果就是该校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获得的奖励更多一些。同时在研究中两校教师都很好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3.研究过程
在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结构的规律中,两校都经历了研究设计、具体实施、经验总结三个阶段,其中经验总结也穿插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但是在研究报告中,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只以余光宏老师的教学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对其三个子课题的研究情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没有进行翔实说明,使研究成果显得单薄了一些。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以颜丽老师的阅读教学为例进行阐述,内容翔实,但在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情况说明的不够详细具体,无法使我们看到整个语文教学在课题研究的总体研究情况。这是该校在研究报告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4.研究成果
通过近三年研究,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经过课题研究,明晰了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模式环境下,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运用的原则;探索出一条卫星教学资源应用途径;构建了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组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很多教师优秀论文获得各种奖项;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汇编了教学光盘、卫星接收教学资源、典型课例课件、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等,为语文学科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为学生学习互动提供了良好平台;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的积极性、制作课件、设备操作的能力普遍提高;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探究意识;有效地培养和形成了一支新型的,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探索并形成了适合该校学情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激励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74-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积极的思考主要来源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推动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课堂提问艺术有助于帮助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个人觉得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下几个问题:
1.语文课堂提问要以针对性和价值性为基础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一个学生对每一问题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如果老师的问题没有针对性,缺少必要的指导,很有可能会偏离主题。在语文课堂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价值性。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变通性、挑战性、价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没有思考价值问题实际上是浪费课堂时间,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如果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经过深入思考仍然不得要领,也一样达不到教学目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2.语文课堂提问要以学生思维为中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既是提问的主体,也是提问的客体。如果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
3.语文课堂提问要以艺术性和情感性为手段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情感性。“言为心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他们的情感也是非常丰富、特别的,如果你的问题不能跟学生的情感认知需求合拍,就会冷场。课堂中我发现:当一学生尤其是差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要耐心地铺路搭桥,尽可能引导学生找出答案,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提问的问题既要重视知识点的落实,达到教学目的,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情感性,从而实现情趣教学。如教学《三个儿子》时,问题呈现注意到提问的“艺术性”和“递进性”。
我抓住对“三个儿子”的评价对比,设计了三个选择题,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呈现出来。
① 听了三位妈妈的介绍,你喜欢哪个儿子?
② 现在,你喜欢哪个儿子?(了解面对妈妈辛苦挑水时,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③ 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了一个儿子是因为?(选项1、他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楚了,选项2、他认为只有一个儿子是好儿子,选项3、他只认识一个儿子,不认识另两个儿子)
4.语文课堂提问要以启发引导为灵魂
我国的教育家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是:“循循然善诱人。”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般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因此,可以说启发引导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为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首先,对答问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和回答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事先想好应对措施。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启发、点拔技能的掌握,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时,应重在疏导,不能当即提供参考答案,否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这种疏导即着意于给学生搭桥铺路,创设条件,指导方法,开拓思路,也就是着意于启发性。
总之,课堂上的问题设计一定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更为学生所喜爱。运用课堂提问艺术,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情景中个性得到全面的、和谐的、生动的发展,是当前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应着眼的重要课题。此外,语文教师们还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把提问的要点由精心设计转向研究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问题设置的预设性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变化,小学语文也不例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手段替换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看似活跃、热闹了,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并没有大幅度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方面:一是部分语文教师错误理解新课程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不等于随意畅谈,这种错误理解只会扰乱课堂纪律,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表面看来是使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则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运用的仍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是生硬地插入了一些提问、讨论,并未对整体教学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以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很多知识学习起来都比较枯燥乏味,更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应想方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创设悬念,抓住学生心弦,让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也可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价值,产生学习的愿望,还可以利用故事、谜语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不甘服输,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成语接龙、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能充分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激起他们比、追、赶、超的欲望,使他们保持最佳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时机,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抓住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从而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更愿意、更努力去学习。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选用,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动力量,调整、改造自身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要么过度给予学生自由,要么仍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显然,这两种方式都不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方面,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主演变为课堂导演,由课堂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如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讨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不管,教师只是由课堂控制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仍要起到点拨、启发、引导、监督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其中多媒体因具有直观性强、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它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但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教师罔顾新课程改革,完全将多媒体弃之不用,仍以自己讲授为主;二是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甚至满堂灌;三是部分教师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过于华丽,有喧宾夺主之嫌。那么,如何才能将多媒体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呢?首先,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把握好文字、图片、视频的比例,避免学生眼花缭乱,将注意力集中于图片、视频本身,忽略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应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整堂课都不使用,应在学生兴趣减小、思维受阻时及时切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再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多媒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有的只需要教师讲解即可,这样教学的效果可能更好。总而言之,教师应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基础课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学习、探索、研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汪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12).
[2]赵利贵.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2012(3).
[3]王海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4]吴延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3).
篇4
我在20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对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时,我就会又提出几个问题,试图用这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个问题。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师、学生均事倍功半。怎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提出一个好的语文问题是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我们知道,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学功能,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
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理论依据
1.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四、研究的目标
1.研究目标
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1)精心设计问点
①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特别是能打动学生的心。
②抓住知识点的坡度提问。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设计提问要讲究坡度。教师巧妙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减缓了思维的难度。
③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④抓住知识的聚合点提问。聚合点是知识网络上的交点或纲。围绕聚合点提问,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理清线索,系统掌握知识。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找到它们的联系,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律。
(2)把握提问火候
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提问火候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3)选好提问方式
提问的方式从内容角度说是指问什么样的问题。如,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如何实现有效操作。
(4)及时给予反馈
有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5)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有人打过一个比方: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与发动机,没有能源,再好的发动机也无法启动。良好的情感氛围,能赋予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作为课堂气氛创设和保持的主导者,教师应努力做到:
①保持良好的提问心境。
②尊重学生的提问权。
(6)优化提问的思维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思维积极性。设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实现智力和知识中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总有一点难度,这就造成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实验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
①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研讨会,研讨实验研究方案。制订课题指南。
②第一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
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③第一实验阶段:检查和总结。(2012年6月-2013年3月)
根据第一阶段:实验研究的汇总的情况,调整实验研究方案。
④第二阶段:实验研究(2013年3月-2013年11月)
篇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课堂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提问具有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的功能,而无效的提问则会让学生感到反感,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因此,课堂提问需要艺术,只有艺术化的课堂提问,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在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讲究提问的艺术,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
课堂提问实质上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性,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参与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控制整个教学,这种状态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采用课堂提问手段能让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善于动脑,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
(二)督促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实际上是一种测验方法,能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并且还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有效地促进教学水平。
(三)反馈、调控的作用
课堂提问能让教师及时获得比较准确可靠的反馈信息,起到衡量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变化,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四)启迪、暗示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且通过课堂提问还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拓展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一)课堂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目的性。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起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并为学生设定问题,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自主阅读文章。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一定要抓住题眼,这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一开始并没有兴趣。因此,学生应当深入钻研教材,从问题的题眼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话,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让学生初读课文,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起来也会比较顺利。问题的题眼,通常指的是从问题中寻找关键词词语,这种词语往往能概况题目的特殊性,甚至可以反映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目的,题眼是文章重点叙述的部分。利用矛盾设置的疑问,吸引学生进行精读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不能直接进行,应该让学生在一步步地思考中,得到答案。如果教师只是直来直去地问问题,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对此感到乏味,甚至还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思维,因此,课堂的提问一定要具有目的性。
(二)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可以说,在设计问题前,教师应该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充分地掌握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并对此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提出问题。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为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状况,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各不相同。学生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也应该考虑这些因素,促使学生的参与,推动课堂中提问的问题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在提问问题时,应该明确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说,学生应该善于从不同的方面启发学生,让学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拓宽思维空间。
(三)提问应该具有层次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层次性,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层层推进,并经过不断的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提问问题时,问题不能太过简单,这样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来;问题的提问也不能过于困难,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不愿意思考,不爱动脑子。只有适当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从中得到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产生快乐的感觉。并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往往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问题的设计还应该新颖有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问题新颖,才会让学生感到愉快,愉悦地接受,轻松地完成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的设计并不是要让学生回忆什么,而是要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受到思维训练。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才回答问题。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勤于动脑,要把是否有利于激发思想,培养能力作为问题设计的出发点。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评讲效率 语文能力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79-02
评讲课,是教师针对学生考试或测验或课外练习、作业情况所进行的评议讲解课。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教师有重点地讲评、有指向地训练、有逻辑地分析、动静结合的课堂活动中,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所存在的问题,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同时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但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新授课、复习课的教法学法的研究上,重视新知识的传授和巩固,相较之对评讲课的教学研究,却是“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在评讲课中,教师更多采用的方式是只练不讲或以讲代评,甚至出现只改不评。形式单一,方法陈旧,效率低下成了评讲课的痼疾。呈现出以下误区:
误区之一:有讲无评。
教师把评讲课上成了对证答案课,对训练中的题不分轻重缓急,逐条讲解。只讲对错,不评缘由。只给答案,不需要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这种任性而自私的评讲方式只会造就一批应试机器――不会独立思考,只会死记硬背答案的学生。
深究我们评讲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深化认识,不断构建、完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让学生仅仅知道习题的对错,忽略思维训练的过程。数学课讲究分析数理,语文课同样也有思维的训练,因果根源,有理有据。寻根朔源,方知始终。对于这种教师只重视自己对题目的体验,忽视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对每一道题,只讲应怎么解,看不到学生的错误类型、错误原因,也没有针对性的提醒,没有防止和避免错误发生的措施,就失却了评讲的目的性,使得课堂低效而乏味,学生思维机械而僵化。
误区之二:有评无据。
教师在评讲前未批改或草率批改,对错误题型、出错学生情况疏于统计,对学生练习完成情况只作蜻蜓点水式的评价,评价缺乏充分的依据,失却了评价的针对性。让学生感觉评价的对象不是我,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评价失却了有效性。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教师对评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匆匆而就,草草了事。缺乏对学生错因的分析,缺少自我反思,没有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误区之三:只讲不练。
评讲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形成或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就题解题的做法不可取。在相关题评讲结束后应予以追踪性或拓展性的训练题,让学生体验、感受、感悟。否则,老师的讲解便成空头说教,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举一反三,变式运用。
如何提高评讲课的效率,让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有所提高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抓准训练点
1.错误率较高的题目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曾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它是伴随学生一起成长的伙伴。教师应用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练习或试题中的错误,它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所以在讲评课上,我们应该梳理出学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典型错误的内容、知识的缺漏。帮助学生回顾解题思路,找出学生思维的“死角”或偏差之处,通过辨错、识错、纠错、防错,让学生不断弥补认知盲区,完善认知结构。
2.出错较多的学生
作为教师,不要苛求学生答案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出错较多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孩子,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指导。在评讲时,教师应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他们更加需要学习上的帮助和大家的鼓励。
3.经典题型
评讲课最忌逐题讲解,为了提高评讲的实效性,教师在课前应精选一些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的评讲题目,重点突破。如何选择经典题型,就需要教课前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照课标要求,明确训练目标,编制典型例题,完成变式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广博与魅力。
二、练动为主线
语文评讲课的最终目的就是查漏补缺、拓展延伸、灵活运用、巩固提高。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通过动、静交替,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评讲课的实效性。
三、点评相结合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最后的落脚点就是学生的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 个性的发展。如果我们的点评课还仅仅停留在教师主讲,学生做笔记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何在?参与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教师一定要将指点与评价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自我认识,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四、激励促成长
由于在评讲课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学生犯的错误,尤其是遇到学生一错再错的情况时,总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指责、批评之言常有,而这时,我们教师更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善待出错学生,态度友善,耐心帮助。亲其师,信其道,顺其行,通过有趣的活动,鼓励的话语,合作的团队,让评讲课上消除冷漠,充满友善,增强信心,让学生在知错纠错中发展提升与成长。我们的课堂才充满了生命力!综上所述,小学小学语文作业或习题的讲评,只有通过教师的认真分析、精心设计、智慧引领,才能激发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讲评的实效性。通过评讲过程的参与互动及验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讲评,就不只是让学生弄懂一道习题,解决一个问题,掌握一种方法,而是整个语文素养全方位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科研选题;可行性;创造性;需要性
教育科研,越来越得到中小学校的重视。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教育科研效果未尽人意,一些学校往往是开题热火朝天,过程冷冷清清,结题草草收场。究其原因种种。但是笔者发现,制约教育科研的最主要因素是学校、教师在选题上不够确切。一些学校、教师在选题时比较盲目,所选择的课题不适合本校或教师个人进行研究,导致课题研究举步维艰,效果不理想。为避免选题的盲目性,根据这几年成功的科研案例和对权威论著观点的归纳,我认为选题一般应遵循下列主要基本原则:
1.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当考虑课题经过一段艰苦的研究以后应当是可以实现的或有可能被解决。
选题是否可行,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研究者个人具体情况。比如:知识基础、专业特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教育科研的科研经验、志趣和可以利用的时间。②看课题的难易大小是否合适。小而容易的课题研究顺利,成功率高。就一般规律而言,选题应从易到难,从小到大。③教育情报资料的充实。要占领本选题资料的最高点。④是否抓住了时机。⑤还要考虑花费在教科研的时间因素。
例如:有个教师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对比实验研究》。在我们审核时,我就发现一是题目大,二是实验研究要有对比实验班。这根本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们这里一个语文教师只承担一个班级的语文课教学,无法进行实验对比,更何况实验法操作起来特别麻烦。我建议她把课题改为《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行动研究》。这样一改,研究范围更小了,目标也更具体了,研究方法也简便易行。后来,这个课题成果在吉林省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所以,在选题上既不要过高估计自己、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畏惧困难。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有科学态度和敢为人先、勇于攻关的精神和勇气。
2.创造性原则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认识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的教育规律,解决他人虽然认识但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教育问题。因此,教育科研的课题必须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由于实际情况不同,课题的创新要求一般可分三个层次:
2.1独创性。要从教育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中、新生事物的萌芽中、新鲜经验中选题;还要从教育领域里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思维、新设计、新方案中选题;还可以从不同观点的争议中,不同学派的对立中、原有理论和新的实践的尖锐矛盾中选题;还可以从教育科学的知识空白中选题。这是高层次的创新课题,它要求提出没有人提过的新问题,开辟无人涉及过的研究领域,创立新的理论体系、教学流派和教学模式等。
2.2再创性。这是中层次的创新课题,其中,有的是将别人的研究课题加以组装、分解和改造后再生出的新课题;有的是将已有的研究课题运用到新的领域、情境、学科等实践中,又在某方面有所创新。
2.3自创性。这是低层次的创新课题,它只要求对自己是前所末有的,对自我发展是有利的,但并不要求对社会对别人有什么创新价值。
3.需要性原则
指中小学教育教研课题应该根据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来选择。科学选题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是研究课题选择的最重要的源泉。作为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应该优先选择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最迫切、最亟待解决、最关键性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例如:如何开展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问题研究,如何解决城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研究,关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法指导问题研究等等。
篇8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什么是课堂有效提问
首先,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刺激学生的思考点,并对学生做出某些暗示,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其次,有效提问就是教师的课堂问题要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学中的一个概念,更是教育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教学技能,通过有效提问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均得到提高。
二、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因素
1.做好提问准备,明确提问意图。在上课前,教师必须对自己准备提问的问题做好预设,为问题明确提问目的,使课堂提问真正为教学服务,提升提问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要处理好每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不能把课堂教学各个阶段割裂开来,通过目的明确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目的。
2.合理选择提问对象。学生之间的学习实力存在差异性,语文教师在提问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课堂问题选择合理的提问对象,使学生在提问中真正获益。课堂提问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及其知识容量,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问题既可以激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又可以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利用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问题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3.精简问题,提升问题价值。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整篇课文似乎都可以提出问题来,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仅仅将提问停留在形式上。教师的作用就是过滤教学信息,将某些知识加工传授给学生。语文课文中的问题颇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价值在课堂上提问。语文教师在提问前必须考虑到问题的价值性,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过滤掉,以节省课堂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提问效率。
4.合理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合理掌握问题的难易,一些浅显的问题无法对学生起到刺激引导作用,而过于难的问题又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打击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在提问前,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经历与能力,为学生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做到难易合理,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会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5.建立和谐的课堂提问氛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后,全体学生无人回答,整个课堂鸦雀无声,课堂氛围十分紧张。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数学等其他学科教学,语文课堂提问问题的答案多种多样,并不是单一的。在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得到放松,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的心理拥有安全感。在提问时,对待学生的回答要给予中肯的评价与鼓励,不能对一些回答错误的同学一味地批评,要让每个回答的学生得到尊重与赞扬,让学生敢于回答、敢于想象。
6.合理运用学生回答问题时间。在提问后,学生们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思考、组织语言,这时他们最需要的环境是安静。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确保学生们都明白了提问的意图,然后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有些教师认为提问后就必须催促学生回答问题,因为他们觉得等待时间会降低教学效率。实则不然,充足的考虑时间可以给予学生自主思考,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
7.及时准确的评价,尊重学生回答。学生的知识有限,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是无法做到完美回答的,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后,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合理准确的评价。对学生答案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对于学生答案的创新之处要采纳并对学生做出表扬。通过对学生问题的中肯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思考,积极回答教师问题,配合教师教学,创造和谐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完成教学反馈,方便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及时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就目前来看,素质教育的推行仍对教师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们的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蒋婷汝 语文教师有效性提问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6)。
[2]邵怀领 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09,(01)。
[3]鲁志鲲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5,(08)。
篇9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13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87
走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已经有十个年头了,曾经的一堂公开课让我记忆犹新。上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课文《二泉映月》。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我自信地走进了课堂。然而,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却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为了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能够与教学内容相联系,我播放了《二泉映月的》的乐曲,委婉、哀伤的音乐充满了整个教室,播放结束后,我问:“听了乐曲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吗?”有学生举手回答:“有点昏昏沉沉想睡觉的感觉。”面对这种答案,我顿时懵了,这跟我预设的答案大不一样,冷场的感觉让我觉得好无助。在那个漫长的几秒钟时间里,我的脑中很难想出如何去改变自己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更容易回答。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呢?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有效提问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问要有目的。一个好的问题绝不是漫无目的、信口开河的,应该是目的明确,与课文学习密切相关的有意义的问题。提问要有明确的动机意识,设计问题时我们不妨做到“三问”:为什么提问?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样提出问题?
为什么提问?是针对问题提出的目的的。教师要领悟语文课程理念,从能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符合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否有利于建设开放、动态的语文课程审视问题的开放性等方面考虑。
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针对问题的内容的。这里有一条总的原则和标准,那就是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来确定问题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这样提出问题?是针对提出问题的方式的。高超的提问应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这就要教师研究提问的艺术性。
二、提问要有切入点
提问要有切入点,抓住了这些切入点,就找到了提问的“拐棍”。教师要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学习情况,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是先天具有的,需要教师用心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还要能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给学生一双会生“疑”的“慧眼”。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提问的切入点呢?
(一)问在关键处
好问题往往要问在文章的点睛处。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制定的。如教学《彩色的非洲》,课文的最后一句这样写道:“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提问:“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看出了非洲的多姿多彩?”引导学生由中心句辐射全文深入讨论。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凭借语言抓住重点分步讨论,不但学有兴趣,而且对课文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中心的写法印象深刻。
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抓住文章的鼓点――关键词句进行质疑,一些推动情节的词句、内容结构照应的关系句、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中心句等都是可质疑的关键词句。抓住了这些词句,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关键。
(二)问在空白处
有些课文,作者为了达到某些表达效果。有些情节不作细微的叙述,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填补文章的空白,学生就易走进文章的“心灵”,领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进行创造性思维。
如课文《最后一头战象》中这样写道:“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教师在课文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并提问“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好像在凝望……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也许这块龟形礁石……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好像在说……”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就会从各个角度去展开想象,从而在文章的空白处进行填补,对“善良、忠实”的战象嘎羧有了更深的印象。
三、善于营造问题的氛围
篇10
【关键词】快乐;小学;体育;课堂
玩,是学生的天性,只有产生兴趣引发快乐,让学生去学,去体验,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体育带来的成功、快乐。
一、更新观念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方法传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传统教学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形式单调、枯燥,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的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自身优势,转化限制条件,解放思想,拓宽思想、大胆突破,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创造适合本校的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游戏化、趣味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跳”,“蛙跳”教师通过精心的组织与构思引导学生想像青蛙的跳跃动作,再以情景游戏“青蛙捉害虫”开拓运动技能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乐趣,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有趣的练习中,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地。
在“障碍接力”中将游戏内容故事化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故事情境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即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真正体现快乐体育的趣味性。
二、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易产生兴趣,思想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拘束,克服困难的意志弱,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的形式单调,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按学生的差异分号层次,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如在“投垒球”教学中,将学生请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男女各四个小组,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下等生)。练习中,上等生成绩优秀的严格要求,提出更高要求;中等生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投掷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进行表扬,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面貌,有效的促进和调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品质。
三、运用多种手段快乐教学
要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必须使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挖掘其快乐的潜力。通常学生对慢跑、徒手操产生厌烦,如果采用音乐下来完成动作,效果就不一样,学生的兴趣会增加,教师注意教材安排的新颖性,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的快乐。
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练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启发和帮助,有效的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改变单一的课间操,作为体育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让班主任也参与课间操,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样学生兴趣很高,提高了课间的锻炼效果。开放课外体育活动,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参与性,娱乐性、合作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自制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可指导和组织,让课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不仅身心得到锻炼,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做到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情绪姿态、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考虑到学生生长发育个体差异等情况,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从而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优、良、及格和待及格,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从而达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 上一篇: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
- 下一篇:我心目中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