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范文

时间:2023-04-12 15:1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

篇1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想到了年轻的自己。 还记着曾经刚认识某人彻夜难眠因为一闭眼睛,看见的都是她的笑的那种感觉,那时候的自己是幸福的。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请您阅读。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1青春的世界是一片天空,我们都是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天空晴朗,艳阳高照,小鸟飞的欢愉,便是初恋的美好。天空晦暗,阴云密布,小鸟劳累惆怅,便是恋爱的矛盾。天空阴黑,雷雨加交,小鸟无奈掉落,便是失恋的苦果。天空转晴,小鸟站在树上,仰望彩虹,便是婚姻的殿堂。

——题记

最近《致青春》这部电影,真的不得不用“火爆”二字来形容了,短短上映十六天,票房已超过六亿,以惊人的成绩跃居内地电影票史排行榜第十四名。其实就我个人认为,这部戏之所以这么卖座,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青春二字。青春二字看似平凡,没有什么特殊的寓意但是却能勾起人们尘封已久而且是早已腐朽的记忆。

春风吹拂,流年往复,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带着梦想着走在理想的海角前,却又无法抑制的怀念过去,或许我们真的太过平庸,经不起流年往事的烹煮。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欢依靠回忆度日,喜欢将青春那些泛黄了的书页拿出来重新翻读,待到悲怆的秋风吹散时光的诺言,才猛然发现,原来美好的梦不等于昨天。

看完《致青春》之后,说实话我很喜欢。不过要问我最喜欢这里的哪个人物,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郑微,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可以为了自己的爱情,放弃自己高考的志愿,千里追寻青梅竹马的林浩,一份真情让我感动。奈何命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捉弄人,在这样一个巧合众多的校园里,偏偏上演了这样一场人情冷暖的时差。

可能青春期的每个孩子都做过郑微,可以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不顾一切,亦或许,真的在爱情面前,完美的天才也可以变成一个十足的傻瓜,但是最终他还是被陈孝正无情的抛弃了,一场彻骨的爱恋最终演变成了一个无果的结局。有人说陈孝正太无情,其实我倒是觉得陈孝正自始至终都做的很对,他不能确保自己有能力给郑微幸福,继续走下去可能结局也会出现悲剧,这时候我认为放手反而是最好的选择。我相信看到这句话之后会有很多人反驳我一份真挚的爱情应该是不俱生活的苦难,即使面对贫穷生活的困扰也会在一起很好的生活的吗,其实我不得不承贫困中的相依的确可以诠释爱情的真谛。但是:

贫穷虽然可以提供我们前行的动力,但是它也可以阻挡我们婚姻的脚步,它会使我们忘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而带着一份不忍与伤心彻彻底底的皈依生存本身,大家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贫穷是婚姻的坟墓。

男人就好比一颗参天大树,爱情是绿叶,事业是红花,如果一棵树上一朵花没有,那即使长满了绿叶也是朽树一株。

“爱情是一条河,我们都是瞎子,又有谁不是摸着石子过河的”当听到林静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中一阵悸动,爱情真的是条河,青春的我们都被它所淹没,有的沉入了海底,有的人游上了岸,沉入了海底定格成了永恒,游上岸的成为了

我相信年少的我们都有对爱情的渴望,我们可以忘记时间,忘记地域,只为那份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以为可以天长地久,让心灵栖居爱情的海洋,可是没想到到了青春这场戏份的结尾,却还是在与现实的赌博中输掉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爱情不但是条河,同时还是辆车,阮莞上错了车,成为了爱情的牺牲品。老张偷偷的上了阮莞的车,最后却坐过了站。郑微和陈孝正上了同一辆车,林静和施洁上了同一辆车,最后林静和郑微在同一个站点下了车。我们很难说清这其中的是非曲折,到底谁对谁错,我们只知道我们顶着青春的头衔,做什么都不能算错。

懵懂的青春,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有的人是你煮茗需要的薪火,有的人是你眺望远景的楼阁,有的人是你夜晚照明的路灯,走过青春的档口,我们又要将这一切全部交还给岁月,只留下苍白的记忆与腐朽的伤痕。

那天做在寝室里,闲着无聊,打开了播放器看完了这部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影,现在想想,其实这部电影拍摄的还算比较成功,最起码它让我们回归了那个青涩的年代。

看完致青春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第一青春是用来怀念的,第二青春的爱情就像是纸飞机,开始总会飞的很高,但是却总有落地的那一天。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2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想到了年轻的自己。 还记着曾经刚认识某人彻夜难眠因为一闭眼睛,看见的都是她的笑的 那种感觉,那时候的自己是幸福的。曾经最遗憾的事情是大学四年一直喜欢一个女孩但是都没有说,那时 自己和现在没什么变化,天天瞎忙,做着自己都不知道在干嘛的事情,更不会和女生说话(到现在都忘了我根本不会和女生交流,但是曾 经怎么有女友的)。好在,毕业后一年的去年夏天我有机会给那个女孩表白了,也试着追过,不过,时间不对。错过了就错过了吧,至少 没有遗憾。

我个人认为,青春就是那个自己不会太权衡后果,不受太多羁绊,自 由自在,那个很真的时候。

有一句台词不错:

郑微后来和前男友重新见面的时候,说:“其实我们自己都在变成自 己讨厌的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实在太多了,曾经我甚至不想来美国留学, 但是我必须来。

我讨厌投机,但是我必须做。我不想经历太多时刻变化的金钱利益, 但是我必须适应。我不想天天泡图书馆,我也想自由自在的旅游,轻松一些,但是我必须珍惜时间。我不想毕业后那么快的回到国内,但是我必须回。我不想这个时候就已经和同龄人没有共同的语言,但是我已经out了。我不想对别人封闭自己,但是我习惯了。我不想变得有攻击性不想总是习惯于批判和衡量,但我已经成这样了。

有人告诉我,有投机能力真好。但是实话实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隐居田园与世无争,和家人好好的分享快乐幸福的时间。但是经历告诉我,越是想要宁静的生活就必须要自己去争去抢前,争取足够的条件来捍卫平静的生活。

命运从妥协的那一步开始,就再也无法回头,一步步的更加的身不由己。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3家里面书柜躺着的《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安静得乖巧,就像那一段绵长的岁月一般。

不是不想要去翻开,只是害怕那一段岁月太过伤人,尽管是虚设的,却依然会让人心痛,因为它和我们有一段相同的岁月——青春。那两个张扬而明媚的字眼下隐藏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暗伤,我们一直以为很小心翼翼,却终究逃不过被暴露在阳光底下的结局,就像曾经一往无前的玉面小飞龙,也终究会有妥协的一天,不是懦弱,也不是逃避,只是,我们都赢不过青春。

一直都很喜欢辛夷坞的书,就好像《原来》悲怆得让人心疼,却还是忍不住一看再看,还真是自虐的很。《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在高一的时候就已经将书买回来了,可是却还是不敢翻开,只是看了开头和结局,自以为是的以为,那样就可以认为一切都是好的,就连郑薇和林静的结局,尽管中间隔了一个陈孝正隔了一段七年的漫长时光,但是最终他们都成为了彼此的唯一。

并不是忽然想起这本书来的,只是26号的时候,《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版正式上映,势头猛烈得让我不容忽视,最后还是买了一张票去看。

时长两个多小时,却仿佛一晃而过,就好像郑薇的青春一般,回过神来的时候,真真是物是人非了。

从来都坚信着一句话:影视不如书。而我也一直坚信着。我不知道如果辛夷坞看到这样的结果,会有如何的想法,但是作为一个忠实读者,真的有些失望,可以理解,却不能原谅。我知道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并不能将四十多万字的内容完完全全的表达下来,仓促间也让人带着迷茫,到底,陈孝正是怎么喜欢上玉面小飞龙的。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到底是偏爱林静的,或许他很狭隘,将自己困在一件事情里面而伤害了无辜的郑薇,可是他却唯一一个爱郑薇爱得那么纯粹而不自知的人。或许郑薇唯一爱过的只有陈孝正,可是这不重要,因为爱过,她才知道谁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所以,当电影的结局停留在陈孝正到底会不会和郑薇复合的悬念里是,心里却莫名地有些疼痛了,那样自私的一个人,却得到了那么好的结局。当然,在电影里面他并不自私,只是在前途和爱人面前理智地选择一回而已,可是书里不一样,为了功名,他可以伤害郑薇,甚至明明白白地要她当小三。

可是,电影却将陈孝正板正了,再也不是那个自私的陈孝正了,而郑薇的爱,也显得没有那么果断和动人了,毕竟,那样看来,两个人都有错。

到底是忍受不了,将那样的一个好的结局给了他们,就好像,那个明媚皓齿的玉面小飞龙,再也不见了,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4好久没有看书看得如此感情投入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幸夷坞说:青春是不后悔,是允许犯错的。青春是回忆,会苦涩,但之后一定会追忆青春。

书中自誉为“玉面小飞龙”郑薇,洋溢着青春活力,一路哭,一路笑,一路欢呼雀跃就让我们陪着她从17岁走到27岁,仿佛一夜暖灯就晃过了十年青春。这也让我们见证了原来青春如此短暂,青春终将会失去,但失去的同时也丢了爱情。

有些东西终究会腐朽,等到曲终人散是才发现爱的是那样铭心,而伤害却也同样刻苦。那个曾经如此飞扬跋扈的小飞龙,那个曾经如此高傲冷峻的阿正,那本《安徒生通话》,那场7年之约,还有那个陪你一起走过青春的沅沅,统统都将被埋葬在青春记忆里。

生活中也许我们并不会像书中的女主角那样执着,始终与开启感情宅门的那个男人纠结一生。现实没有约束和限制。于是就像书中所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郑薇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每个女孩都会遇到生命中的陈孝正,每个陈孝正都要在经历过失去后蜕变成林静,而每个郑薇只有在长大后才明白林静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我们以后要面对的。

的代价就是要是去一些东西青春,若干年后,过尽千帆才明白这些将不会出现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了。可是没关系,但愿我们失去后会懂得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那都是我们用青春,用眼泪,用心碎换来的。我的青春你来过,虽然没有陪我走下去,但我是如此庆幸,在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里,有你来过的痕迹,这就够了。希望你日后想起也会因为我们曾经的傻气会心一笑。

幸夷坞的小说描述了一个如此接近现实的青春结尾:郑薇在沅沅的汶前说,沅沅只有你的青春是不朽的。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引起了我的共鸣。通过这本书使正在青春期的我明白: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不再,就像曼陀罗凋谢就不在开,唯有珍惜!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5看完这部影片,我就一直在问: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到底由谁来主宰?爱情是什么?爱情要如何守候?

郑薇的回答是跟着自己的心走。若爱,便彻彻底底,若不爱,就毫不勉强。——只爱自己爱的人。爱恨都是我刻骨铭心的。即使最后挣脱了,淡然了,也不过是选择了听自己的心跳声。

陈孝正得回答是要去追悔那因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的自私决定。这到底是自尊还是自私?“不要让自己爱的人跟自己饱受贫贱”,这或许是很好的自辩理由,但他自己知道那不过是他自己为自己找的一个良心理由罢了。“再成功也罢,那是我牺牲了做人的失败换来的。”他永远都只能追悔与怀念他曾经的青春,因为他的一厘不差已错位了他的一切。

而阮莞的回答,更是充满了爱与恨更有伤。即使自欺欺人地把爱情埋葬了,只要那么一丝丝的触动,便又会不顾一切地为爱而活而死。这是在爱情面前懦弱地低了头的赵世勇,永远也做不到的。那么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没有资格谈爱情,谈青春,谈人生的,因为他的爱太肤浅,太懦弱了。

就像无解方程式一样,硬要求解,即使求得,也是毫无意义的。在爱情的抉择上,没有理性与感性,没有是非之辩。我们既不能高赞为爱情而疯狂的郑薇、阮莞、施洁……也不能指责为前程背弃爱情的陈孝正或为金钱拒接爱情的李维娟……因为他们的青春,他们的人生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自己负责的。

生命也许会因为爱情的中途绝望,而绝望了以后的整个人生。因为没有可以比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更能让人成长的了。正如林静给郑薇的是爱情的启蒙,而给郑薇真正的爱情启蒙的是陈孝正,但最终是他们的爱情让郑薇真正成长了起来一样。

“人一辈子那么长,不到最后一天,不知道谁陪你到最后。”是的,陪郑薇走到最后既不是林静,也不是陈孝正;陪阮莞走到最后的不是赵世勇,而是一直默默守候她的“满天星”……

那么我们的青春绝不是只有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只是那爱情给我们带来的幸福与痛苦,还有那些伴我们走过青春的风风雨雨的友情。

正处于青春美好时光的我们,或许也在心里深深地爱着一个人。不是因为外貌和家境,只是单纯的爱恋。但考验总是那些未来无知的许多因素,于是让我们迷茫了,不安了,甚至不敢勇敢地去爱一回了,不想为青春疯狂一回了。

篇2

[关键词] 青春;赵薇;“嫁接”;艺术;魅力

2013年4月上映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是演员赵薇导演和制作的电影处女作,也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的毕业作品。该片改编自独创“暖伤青春”系列女性情感小说的“80后”美女作家辛夷坞出版于2007年广受媒体赞誉的同名小说。电影将青春怀旧的潮流再度掀起并成为一时风尚,也勾起不少人对当年关于校园、关于爱情的种种追忆。

一、出色的文本与优秀的剧本改编“嫁接”

电影《致青春》的蓝本是2007年出版之后就开始在网络上风行一时的同名小说。创作者“80后”美女作家辛夷坞以女性的笔触、深刻的心理探析以及合理的人物安排、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情节的层层推进等文学手法将怀旧的主题刻画得入木三分,其本身就具有相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它不仅吸引了在校读书的莘莘学子,也吸引了广大中老年读者。也许是因为它“青春”的关键词,也可能是因为“终将逝去”这样一个限定语,或许对于年轻人来说,谈青春逝去似乎还为时过早,但对中老年人来说,却带着某种宿命的感觉,引起了共鸣,起到了极大的心理暗示和感情上面的感染。当然青青校园的种种,对上点年纪的读者来说,也一点不陌生,尤其是上过大学、住过宿舍,爱过别人也被人爱过的中老年读者,更会从中捡拾到当年的点点滴滴,收获到感动和感慨,还有人世飘零的沧桑。在命题的时候,辛夷坞可能就顾及了读者群体的延展性,在抓住年轻人的同时,也尽可能多拉拢一些上年纪的人。其实文学创作就应该是这样,抓住的读者越多,作品就越具有生命力;感动的人越多,就会越成功。当然“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讲的是文采,而一部文学作品更要紧的还包括思想内涵,否则仅仅玩弄辞藻、文字华丽却空洞无物那样无病的作品或许与文学、与大众关系既远且陌生,会有很强的疏离感,从而成为十分小众的东西,生命力一定不会很强,更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辛夷坞的《致青春》既反映了当年“80后”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也融入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还表现出新一代年轻人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和对幸福的向往、追求与对爱情的理解和不同于老一代人的新潮。这样一部作品,不能完全说它是浪漫主义,也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做定论,因为其中既有浪漫的幻想与疯狂的行动,还有残酷的现实做背景。时展到今天,文学要反映现实生活,就不会是纯粹的浪漫,也不会是绝对的现实。辛夷坞的《致青春》也正是掌握了这样一个立场才会创作出一部那样出色的作品。

如果说底版好就一定会冲印出好照片来恐怕也不尽然,要把好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也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电影剧本需要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真实内涵,更要将故事改编建立在对电影艺术和规律有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甚至需要大刀阔斧地斩削。毕竟电影的容量与文学作品相比较,有着自己短小精悍的特征,要将原著中的人物、故事、冲突、表现得活灵活现,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能力,更需要悟性。

事实证明赵薇找到李樯来改编这部小说,是独具慧眼的。李樯没有辜负导演的期望,将原著的精华吸收并演绎得合情合理,而且将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将原著中不适于电影来表现的冗长与难捱砍掉,使得冲突更集中、更具有震撼力,甚至具有催泪的效果。早有学者讲过:一个人可能会忘掉让你笑过的,却不可能忘记让你哭过的。李樯的改编既让你笑,又让你流泪,这样高超的改编技术也很值得赞叹。

当然李樯的出色改编也是有基础的――李樯就是曾经和顾长卫导演、演员张静初合作拍摄《孔雀》又撰写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及《立春》等影视剧本的著名剧本作家,只不过许多人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而已。

二、演职团队的倾力奉献

导演赵薇的演艺生涯基本是大众所耳熟能详的,但拍摄电影作为导演和出品人却是她的第一次。也许许多人对赵薇会有一定的看法,但她拍摄的这部电影一定会是她艺术生涯的新开始,因为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赵薇选择了海峡两岸的演员共同来演绎这样一个许多人都熟悉的作品,演员群体的表现也没有令人失望,情至真意至切,演员的表演也是用尽浑身解数,没有一点造作的成分。演员、歌手韩庚饰演林静,来自台湾的赵又廷饰演陈孝正,饰演郑微的杨子姗,饰演朱小北的刘雅瑟,饰演阮莞的江疏影,饰演施洁的佟丽娅,这些“80后”演员来演“80后”,角色年龄和人物年龄一致,心理上会有较大的可沟通,演员与角色的距离就不太远,而且这些演员本身就有一定的演艺经历,甚至可以算是本色出演,不逼真几乎没有可能性。何况还有杨澜、韩红、潘虹这样实力派明星加盟,电影也就聚集了相当高的人气。

论及电影艺术氛围的问题,还需要提到影片的作曲窦鹏:窦鹏是窦唯的堂弟,也是知名音乐人。他4岁就开始音乐学习,有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作曲、中央音乐学院学指挥、中国广播艺术团电声乐团歌手及键盘手的经历。现在窦鹏已经成为资深音乐人,创作经历十分丰富,中英文歌曲演唱、作词、作曲、键盘、制作人、摇滚、爵士等多个专业领域均有涉足。窦鹏对各个音乐领域都怀着浓浓的兴趣,广泛涉猎和涉足。由此,他熟悉各类音乐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以及创作的技巧自然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音乐的痴迷和执著使他的音乐创作不仅硕果累累,而且颇带有一定的深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在影视音乐制作方面,窦鹏也小有成就。2000年以来,他从电影《苏州河》的片尾曲《恍惚的眼前》、电视剧《京都疑云》《陈圆圆》《非你不可》《电影学院的故事》《民国往事》、电影《杀生》等一路走来, 2012年因为《杀生》出色的音乐制作而荣获第11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音乐奖。2013年,窦鹏为电影《致青春》制作的音乐和主题曲获2013年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成为他音乐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关于窦鹏的消息所说,他宁愿为了事业、为音乐而舍弃安乐的小窝和幸福的爱情,为了音乐事业,他甚至舍得付出所有的一切。这大概就是一种精神,为了音乐而牺牲的精神,一种为了创作而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的痴迷。有了这样的精神,窦鹏使用各种音乐元素、音乐风格,将《致青春》的艺术氛围和品位推向顶峰也是意料之中。

一部优秀影片虽有许多相关因素,但最关键的还在于人――全体演职员工的敬业精神。《致青春》成为2013的热门电影,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团队,有了像窦鹏这样出色而又颇有深刻音乐情怀的职业人的参与,才能在原有好本子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加工创造,打造一部当今物欲横流时代对青春、对爱情、对生命、对人生价值和意义进行探索的文艺片。换句话说,整个制作团队的艺术情怀与窦鹏的音乐情怀已经融合为一个整体,使全片充满了活力、张力与感动人的心理魔力与吸引力。

三、思想的深度与综合的艺术魅力

正如前文所言,电影也必须有自己的思想。电影的思想要通过各种相关的电影艺术手段来表现,包括故事,也包括台词,还包括整个艺术氛围等所共同表现出的倾向性。

电影《致青春》由于反映了校园生活,又是出自赵薇作为导演和制作人的第一部作品,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学院派电影的痕迹,存在诸多不足,人物性格变化的设计和剧情安排不尽合乎情理,有些地方过于美化甚至有脱离现实的嫌疑。但这也恰好构成了这部电影的特色。而且由于窦鹏出色的音乐制作,弥补了其中的许多缺憾,令观众不去或者很少去关注情节的不合理以及人物性格变化的仓促与草率,而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关注场景和人物心理、情感的波动上,放在人物命运的大悲大喜和面对抉择时的痛苦与哀伤,从而传导给观众的是伤感,那种青春里难以躲避的种种伤感,还有那种青春终将逝去的伤感,还有人物命运与自身命运相互联系得来的莫名的伤感。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剧中人物的思想和感情以及喜怒哀乐,并且调动观众的思想感情与剧中人同悲同喜,更能唤醒沉睡在观众心灵深处那种自己的感伤、过去曾经有过的感动,实现对作品的感动、对人物的感动如同身受的那种力量,就是电影的艺术感染力,也是窦鹏的音乐感染能力。

对于正在享受或挥霍青春的人来说,电影《致青春》要表达的是告诫;对于已经失去了或正在失去青春的观众,那是一种同情,也是一种内心的深层交流。窦鹏也已经不再年轻,创作该片的音乐,恐怕也糅合了他自己对人生、对爱情、对生命的感悟,艺术家能将自己的感悟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正是他们的过人之处,也是他们对人类所作的贡献。对普通观众来说,窦鹏《致青春》的音乐也不是没有作用,因为他很好地理解了剧情,理解了人物,理解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融汇了自己的感情,才会在合理的前提下或诠释或渲染、或夸大、或催化场景和情节中感人的元素。窦鹏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搞艺术的人基本都是,否则其作品难以想象。这就是感性。电影又是一种较为感性的艺术形态。为电影作曲就不能忽略这一特点。窦鹏的音乐创作着眼点也正在于从感性向理性延伸。《致青春》讲述的故事时间跨度并不长,也就七年而已。但这七年间,人物由大学新生到大学毕业,由充满阳光的莘莘学子变成了职场上奋力拼搏的白领或成功人士,有的人志得意满,也有人为当年自己的选择痛悔不已,有的人为了爱情不断求索而毫无结果,有的人却为了爱情撒手人寰,酿就一个悲剧。一部阳光电影有这样的情节,却没有令人生厌,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悲欢离合、旦夕祸福。主人公郑微是一条主线,郑微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郑微的心理变化,爱恨情仇都需要音乐来表现。窦鹏也正是抓住了郑微这一故事主线,所有的音乐创作都由郑微的环境来决定,音乐的格调、色调和旋律、节奏,都与郑微出现时的每个场景密切相关并不断变化,从而反映出一个可爱又有个性的漂亮女孩子的心理、情感、性格。

电影《致青春》有着多种不同韵致的场景,也有多重色彩,不过都围绕着剧情和人物心理与性格的变化。也正如片头郑微那一段带有玄幻色彩的梦境,既符合郑微的年龄,又与郑微当时的心境一致――寻找少年时期的梦想,追寻自己喜欢的人的足迹而来到陌生的城市读大学相协调。

《致青春》是一个好剧本,饱含着大量信息。两者相互结合血肉相融就表现为音乐与影像的高度统一,情节带着音乐的感觉,而音乐带着情感倾诉的能力。也正是如此,共同构成这样一部在2013年引起轰动的电影。尽管它的导演是那样的稚嫩,却不妨碍影响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黄国玲.网络小说到热门电影的嬗变――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二次创作[J].东南传播,2013(08).

[2] 聂伟.青春“初老症”与青年资本暴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神话的时代精神动因[J].当代电影,2013(07).

篇3

——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

拨开一层又一层的水汽,我所找到的唯有年华来过与走后的足迹。于是我急了,隔着水汽向未知的前方呼喊:青春,你要去向何方?

当赵薇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全国热映时,我也紧跟大部分人的步伐前去“捧场”。开始,我只是单纯地为了消遣时光而看,但随着表盘上的分针和着清越的滴答声而转动时,我逐渐与这部影片所彰显的主旨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我也想起了许多……

时光荏苒,无形之中我已跨越9年,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学生成长为年少轻狂的初中生,今年八月份,我迈进高中的校门,成为万千高中学子中的一个。如今的我,感觉自己用教科书造了一座监狱,把自己囚禁于其中,囚禁在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如今的我,仅仅眷恋于原始的、童话般的宁静,而不似从前那样朝气蓬勃了;如今的我,不再执着于三毛的散文,也不再为戴望舒和顾城的诗所倾倒所感伤了。我的心灵自留地上的“植物”品类明显减少,这并非我“见异思迁”,因为我并不是不喜欢“三毛们”“戴望舒们”和“顾城们”了,而是无暇去顾及,因为高中课程的繁重让我不可能品尝“零食”——去顾及那些教科书中未要求的范围。就这样,这些曾经的喜好如流星一般从我心中划过,仅留下淡淡的痕迹,除此之外,再无其它!

回过头来再想想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些大学生们虽然在大学时代享受着青春,但这只是青春在离别时的前奏,就像古人所说的“青春难永驻”一样,它们都是同一个道理,而且,青春也有点像听小曲,当小曲末了的时候,谁还会因为无声的死一般的寂静而停驻在那儿呢?其实,曲终人散早已是注定的事。

虽然现实是如此的不尽人意,但尼采说过,“你望向深渊,深渊也在望向你。”所以,我告诫自己:不能因为颓废而跌入深渊,不能用呆滞浮夸流年,也不能待梦醒花凋才觉前尘过往。

青涩的年华,应有不悔的追求,似箭的光阴,绝不能挥霍虚掷,因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开始看懂生活:其实,当课业繁重时,我们依然可以忙中偷闲与三毛对语与戴望舒恳谈与顾城交流,让自己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自留地;当挫折袭来时,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去抵挡,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心灵自留地葱郁不荒芜。

大家都知道韶光易逝,青春难驻,如此想来,我也就大可不必为青春消逝而感伤了吧!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尽管青春终会湮灭于轮回之中,但我仍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苍郁茂盛的心灵自留地。

篇4

我们慢慢的,慢慢的步入了青春,或许无奈,或许欣喜,这一切都不重要,青春和童年不是一样的么?该留就留,他不想留,我们就该放手,任由自己飞翔。

青春易逝。我们每天都在抱着书读着,听爸爸妈妈念着,听老师说着,把作业写着…有时候真的有一种冲动,厌了,烦了,多想一个人静一静,一个人放松,不管世事,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任由自己畅想,可现实不允许,我们是青少年,我们每天要为以后的生活奋斗,每天有一大堆的作业等着我们,有一大堆的唠叨等着我们去听,学校里有考试,大家都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烦,多想自己能够每天不为考试,学习而烦恼。

青春哪,如此多情。我们有一大堆的事要做,我们的思想多么不单纯,想的事有多么多,不管长得多么大,我们都是青春期,青春真的没有彩排,过去了就罢,不要去怀恋,曾经我们拥有过,我们都是孩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初一:钟洁

篇5

女性视角的电影,女观众多少都会有代入感。但看过电影之后,我出乎意料地没有把自己代入小飞龙,我的注意点不在郑微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场灿烂而又残酷的青春全景,而不是某个人的故事。就像一场业余乐手演奏的交响乐,洋溢着聒噪的热情,内容是高端洋气的,却又因乐手的接地气而有了本土气息。这是一部属于内地的青春片。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不是玉面小飞龙,对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她的张狂和浪漫略显夸张。吸引我的是两个爱到极致的人,施洁和张开。这两个角色是爱的两种极端,一个爱得轰轰烈烈得不到宁可毁灭,一个爱得隐忍卑微连开口说爱的勇气都没有。

施洁是得到过,而张开是不可能得到,他们都是处于一种绝望的境地。小飞龙过于理想化,陈孝正过于偶像剧,张开和施洁的绝望和不可能才是唤起大家共鸣的状态,所以这两个角色也最能惹人心疼,谁的青春没几段暗恋,谁的青春没几段失恋。当张开在阮阮墓前终于说出“爱”的时候,勾起的是我青春中曾经暗恋过的那个男孩的回忆,已经记不清他的脸庞,却仍然记得那种幸福又痛苦的滋味。

若要说我青春最大的遗憾,恐怕就是没这样疯狂的爱过一场。这是只属于青春岁月的,只属于豆蔻年华的疯狂,只有那般无忧的年纪才可以那样无所畏惧的去爱。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对韩庚彻底改观。他在短短二十分钟的戏份内,充分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在台词不多的情况下,演出了丰富的情感。给他的篇幅不多,他却成功塑造了一个令人心疼又时而冷漠的矛盾体。

兰州读者:陆定秦

《疯狂原始人》:俗,却也不俗!

“《疯狂原始人》可让2012年所有动画黯然无光!”这部电影年初在柏林电影节首映后,许多观众都给了它这样的评价。

就剧情而言,本片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确切的说,依旧“俗套”,但是,俗套,不代表剧情不好。整部电影的情节,都由两条主线来串联。一个是父亲由守旧固化到接受新事物的过程,另一个则是女儿不断理解领悟家人之间亲情的过程,这两条故事主线,再配合着“追逐光明,克服恐惧”的主题,使得电影完全具备一部优秀合家欢动画所应具有的教育意义。大人们可能会思考,自己是否有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的做法,而小孩子,可以看到火的产生、原始人的生活环境、战胜而非畏惧黑暗等等各种“三观很正”的内容。

电影开场就是一出十分精彩的追逐戏——找早餐。就是这样短短的几分钟,不仅交代清楚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即他们所处生存环境的恶劣,又通过寥寥几个画面,便让观众了解了每位家庭成员鲜明的性格特点。难得可贵的是,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非独立存在的,其对后面的情节推进,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然,辽阔的荒原,笑料层出的小细节,也立刻抓住了观众的心,得以让其全身心投入到影片所营造的世界中。

除了让人爆笑的情节以外,美国动画里常有的“亲情”元素同样出现在了本片中。片中女儿小伊对父亲之前的行为很不理解,他的保守、严厉、专横都让女儿想要逃离,但随着事情的发展,小伊明白了父亲所有的这些“讨厌”之处,都只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保护家人能够“活下去”,父亲虽然做的不够完美,但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在片中,父亲将家人一个个扔到悬崖的对面后,自己留在了即将塌陷的地面上,这种“悲壮”感,与去年的《无敌破坏王》中拉尔夫最后冲进火山有着几分相似,这些你明明知道这只是虚构的情节,却仍然会被感动。之后父亲在山洞的岩壁上画出每个家人,以及小伊吹着笛子来等待父亲的场景,都让人感动不已。

上海读者:冯冯

《钢铁侠3》:不再有惊喜的系列

《钢铁侠3》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好莱坞特效巨制,整体表现不温不火。影片加入了大量人工智能(如斯塔克可远程操控战甲)与生物科技元素,这给全片增添了一丝高端的魔幻色彩,片中钢铁侠与生化人的数次较量确实充满新意,不再像前两部那般只是充斥着机器人之间无穷尽的金属对战。

本片特效值得称赞,一脉相承了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高水准。动作、爆破场面大气磅礴,引人入胜。托尼·斯塔克豪宅被毁沉入海底、此起彼伏的钢铁战甲组成战队配合抗敌、钢铁侠空中连救13人等视觉奇观令观众心潮澎湃,大呼过瘾,在3D技术的衬托下更是美妙。

而影片最大的不足是人物刻画不够细腻,很多桥段不合理,甚至与漫画原著有较大出入。首先是大反派“满大人”沦为鸡肋,本·金斯利这位荣誉等身的奥斯卡影帝出演如此添笑料之用的角色是全片最大的败笔。在原著中,这位手指戴着10枚魔法戒指的恐怖头子是钢铁侠毕生的死敌,甚至能使用强大魔法和后者正面交锋。不知在今后的《钢铁侠》新续集中,满大人能否展现真正实力。其次,斯塔克在经过《复仇者联盟》中纽约大战之后得了心病,对这场与外星人的激战心有余悸,他时常噩梦连连,频频显露脆弱一面,而反应到生理上就是在片中数次呼吸急促,表演也生硬做作,有些矫情,对于观众则是过眼云烟,无法感同身受。最离谱的还是“钢铁侠女友”小辣椒在影片结尾终极大战中开启外挂模式,毫无说服力。

《钢铁侠3》噱头十足的新一代MK42战甲则无太多新意,威力平庸,倒是成为博君一笑的创意产品,为影片添加了不少笑料。而这也一反《钢铁侠》《钢铁侠2》《复仇者联盟》中恨不得将MK1——MK7战甲打光最后一发子弹、使用到淋漓尽致几近报废的常态。片中斯塔克本人还以“肉身”深入虎穴,时常游离在铠甲之外,让整部电影不再那么“钢铁侠”了,多少令人有些失望。而影片结尾漫天飞驰的钢铁战队应接不暇到每一个都缺乏个性,成为匆匆过客。

深圳读者:花蒙蒙

《大野狼和小绵羊的爱情》:治愈系的补习班爱情故事

《大野狼和小绵羊的爱情》原名《南方小羊牧场》,意指发生在南阳街的一段爱情故事,改成这个名字,我心里在默默地为导演侯季然喊冤。

南阳街是哪儿?打记事起,只知道有购物街、美食街甚至按摩桑拿街(你懂的),但补习街还是第一次听说,没错,南阳街就是全台湾最有名的补习街,就是McHotDog在《补习》中唱过“好想放一把火烧掉整个南阳街”的那条补习街。

补习街有什么故事可发生的?不是大学校园,不是异国他乡,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有每一个都压抑着的补习班学员,但就是在这条街上,侯季然用台湾电影一贯温婉的手法带给我们一场治愈疗伤的故事。

侯季然曾经在南阳街补习过一年,炒饭王、面摊牧师都是他亲身所见的人,柯震东饰演的复印店店员更是他拍摄此片的灵感:几乎全补习街的考卷都在这家复印店复印,如果复印员在复印考卷时自己印上些什么,整个街的人不就都看见啦?

本着这个灵感,导演让阿东与简书饰演的小羊开始在考卷上用大野狼和小绵羊的卡通形象传情,也让阿东渐渐忘掉了等待女友归来的心情。

而导演所理解的“失去”并不全是坏事,因为牧师在做牧师之前失去了“挚爱”,所以会成为牧师;因为阿东失去了女友,所以会有南阳街的这段新的生活。在旧伤被忘掉前,每个人都在艰辛的活着,但忘掉旧伤,艰辛反而会变成“努力”。

南昌读者:姜路遥

《翻天》:简单的老式喜剧

一对涉赌如命的男女,偶然相遇之后,产生纠结姻缘,最终成为纠结夫妻。却因难于抗拒各种诱惑和赌瘾,又不得不使尽浑身绝招制造事端希望顺利离婚。而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又让双方牵肠挂肚护念彼此。经过人生的再抉择,理性的大爆发,终于斩尽所有孽缘,让世间真情回归人间,完成一段巧妙联姻的完美佳话。

没有内涵的王晶电影,当刻意的添加内涵之后,还是那样没有内涵。根本原因,归结为王晶的电影向来不注重剧情而重桥段,从而在那个刻板的年代,诞生出一大批的具有香港特色的喜剧明星,周星驰和吴孟达的黄金组合算是其中的翘楚。当周星驰出人头地之后,把王晶的喜剧戏路经过再加工,又把独特的香港无厘头喜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后人无可望其项背。而这种无厘头效果,暂时还只能由周星驰来发扬,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来演绎,都不是那个味道也没有那个感觉。要说杜汶泽在大银幕中混迹这么多年,从演绎黑社会小混混到各种无名大哥和卧底,再到近年来的恶搞成趣,但他始终给人脱不了那一身痞气的感觉,与周星驰的喜剧风格相对比,更是差出几个级别。

篇6

70、80后的那些年

《致青春》抓住了当下流行的怀旧风潮,“那些年”的回味让观众乖乖买票进电影院,电影预告片中熟悉的场景、熟悉的穿着,令很多70、80后有带着纸巾、带着自己的故事,带入角色好好欣赏电影的冲动吧。

邻家女孩郑微(杨子珊饰)从小暗恋青梅竹马的大哥哥林静(韩庚饰),她努力考入林静所在的大学,林静却突然不辞而别,远飞他国。这时候大学同学陈孝正(赵又廷饰)闯入郑微的世界,郑微心动了,却没有想到在即将毕业之际陈孝正瞒着自己也出国深造。多年后两个男人离奇地同时出现在郑微面前,郑微将如何选择?

怎么样?是不是想起了虐心一词。数数近几年大热的影视作品,大多因为虐你没商量而一炮走红。这么看来《致青春》选对了题材,为口碑&票房保底。

保底票房预测:8000万 口碑预测:

新老卡司大杂烩

《致青春》选角很奇特,男主角方面一水儿的当红小生,比如韩庚和赵又廷,而女主角则全是新人,不管是女一号杨子珊还是女二号江疏影都几乎没有担当过主角的经历。人家说白纸最好调教,你想画什么它就能呈现出什么,赵大导演应该就是这么想的,才有如此卡司安排。男主角方面,安排赵又廷加入在意料之中,因为他与赵薇合作《LOVE》后互留好印象,再加上赵又廷的票房号召力,担当男二不难想象。至于韩庚这个唱歌的挤掉众多演戏的担当男一确实争议不少,不过赵薇说了:“剧本改编自小说,所以改编很重要。”薇姐的意思听懂了没?林静就是为韩庚量身而造。

配角方面《致青春》大打赵薇亲情牌,吸引了佟丽娅、潘虹、郑恺、张瑶等新老艺人的参加。最难能可贵的是赵薇的好姐姐韩红和著名主持人杨澜也应邀在剧中客串,献出了她们的银幕处女秀,韩红更是声称自己是第一任“薇女郎”,表达力挺赵薇的决心。

就阵容来说,电影汇集各方口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观众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菜,口碑、票房自然不必担心。

累计票房预测:1亿5千万 口碑预测:

有一个重口味导演叫赵薇

赵薇说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致敬所有走过青春的人,赵薇说这部电影能让走过青春、内心坚硬的人柔软,赵薇说她喜欢重口味,最怕不痛不痒,她要让你们看完电影痛哭流涕……这是怎样一个导演,这真心不是当年单纯活泼的小姑娘,如今温柔贤惠的好妈妈!

很多人看到赵薇都说她胖了,要知道我们薇姐这是累的好不!虽然粗剪的片子得到业内好评,虽然顺利拿到99分的毕业成绩,但是票房、口碑对于第一次当导演的赵薇来说很重要。距离上映日期4月26日还有2个月,正是最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赵薇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别以为这已经很辛苦了,电影开拍之初,赵薇创造了一开机就拍30个小时的纪录,就连监制关锦鹏都撑不住了,赵薇还是那么鸡血。

篇7

但此刻我们应该想一个问题,我们的青春现在才在刚刚开始,但是它正如缤纷的烟火一般逝去的很快,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它呢?我们要在这一刻短暂的青春中留下可以让我们回忆一辈子的深深的烙印。

一起在这段青春中自由的挥洒汗水,认真的将那些学习统统拿下,与那些可爱的朋友们一起去做一些只可以在这段青春中可以肆意做出的那些在将来自认为很傻很疯狂的事,蓝图可以让你自己想象,你忘了吗,我们的青春是现在时!

我也想肆意的挥霍我的青春然后在将来留下那段深刻的烙印,所以我想好好的跳一段我从未学过的芭蕾,在课上听着老师的讲课声睡上一节课,买上一件青春洋溢的衣服,好好地在睡觉时对着墙上的海报疯狂的诉说自己的秘密。

青春现在属于我,所以我不需要我逝去的青春,也不需要感伤,青春在我手里,现在我要好好的疯狂一回,好好的享受我的这段青春,有笑有哭有喜欢有讨厌,我的青春,这么美好!

篇8

不得不承认,过去一年的确有为数不少的伪历史大片、廉价惊悚片、低级喜剧片以及都市广告片鱼目混珠,但也不得不看到,它们的商业成绩竟然并不坏。有人一味哀叹中国影迷的素质低下、不可救药,但却忽视了中国观影群体一直在扩军的事实。影视行业的专业人士以及网络上略有知识储备的影迷,并不能代表“中国电影观众”的全部,而只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有机结合,才是一个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生态群体。

我们的父辈多数均有过席地而坐、露天观影的经历,而新千年后随着“礼堂影院”的拆除、美式影厅飙升的票价,曾经的“全民观影”辉煌不再。可是在过去的一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休闲方式的进一步改变,当某一张二、三线城市的地方小报都能将当天头版分一块给电影的时候,那些失去的观众和美好正在逐步归来。更遑论陈坤(《画皮》)、杨幂(《孤岛惊魂》)、郭敬明(《小时代》)以及赵薇(《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这样的中青年影人所招徕的新生代“粉丝影迷”。

从二十世纪20年代起至今,好莱坞电影之于中国电影,除了“对手”这一个标签,更多情况下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有形无形地存在着。《卧虎藏龙》、《英雄》这样的古装武侠巨制,是中国试图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少数案例,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独步天下。然而《甲方乙方》、《疯狂的石头》、《失恋33天》和《泰》的成功则证明:相对“大片”、“巨作”这样的好莱坞文化公式,中国老百姓更倾向于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正是当代中国民生在影视题材上的强势回归,让我们不必在崇洋和亦步亦趋的道路上捡拾文化自信。

篇9

在青春年少时我们的爱也是一样单纯执着。那些之后应征的谎言也是那时的蜜语。时间是能磨平一切的良药,我明白我自我对感情的执着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着磨损。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致青春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致青春观后心得1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日,而此刻我们大学毕业已经3个月了。这3个月因为刚接触新的环境和人,我们都忙着适应,没有时间去对过去不舍。而三个月后的今日,如果不是因为电视剧《致青春》,我可能也不会注意到,我们已经毕业,已经分离。

从快要毕业时,我就开始询问身边的人,那些我迷茫的问题。有的人会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我提议;有的人会告诉我“不必想太多,不知不觉很多事儿就糊里糊涂的过了,哪来那么多你需要研究的”;也有的人会说“我也迷茫,不明白该怎样办”。我找不到答案,便迷茫着继续过。而今日,我似乎从《致青春》里看到了我所迷茫的问题,它们在现实中的答案ABCD的演绎。

女主角是我们社会的主流答案,而她的三个室友是另外三个答案。对于社会而言,这是个多选题,全部的答案都存在,也都合理,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在某一刻只能有一个答案。

我突然想起,大学毕业前,我问舍友们,如果将来结婚,会选择怎样样的人?这是个烂大街的问题,答案也是烂大街的存在,我给了她们几个普遍的答案进行选择。大部分的坚持嫁给感情,也有告诉我们说,别傻了,哪有什么感情,钱最可靠,找个有钱的。我问她们“如果我找的那个人,没房没车,可是我喜欢,不能够吗?”她们和我说:“车房是最起码的……”。

致青春观后心得2好久没有看书看得如此感情投入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幸夷坞说:青春是不后悔,是允许犯错的。青春是回忆,会苦涩,但之后一定会追忆青春。

书中自誉为“玉面小飞龙”郑薇,洋溢着青春活力,一路哭,一路笑,一路欢呼雀跃就让我们陪着她从17岁走到27岁,仿佛一夜暖灯就晃过了十年青春。这也让我们见证了原来青春如此短暂,青春终将会失去,但失去的同时也丢了爱情。

有些东西终究会腐朽,等到曲终人散是才发现爱的是那样铭心,而伤害却也同样刻苦。那个曾经如此飞扬跋扈的小飞龙,那个曾经如此高傲冷峻的阿正,那本《安徒生通话》,那场7年之约,还有那个陪你一起走过青春的沅沅,统统都将被埋葬在青春记忆里。

生活中也许我们并不会像书中的女主角那样执着,始终与开启感情宅门的那个男人纠结一生。现实没有约束和限制。于是就像书中所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郑薇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每个女孩都会遇到生命中的陈孝正,每个陈孝正都要在经历过失去后蜕变成林静,而每个郑薇只有在长大后才明白林静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我们以后要面对的。

的代价就是要是去一些东西青春,若干年后,过尽千帆才明白这些将不会出现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了。可是没关系,但愿我们失去后会懂得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那都是我们用青春,用眼泪,用心碎换来的。我的青春你来过,虽然没有陪我走下去,但我是如此庆幸,在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里,有你来过的痕迹,这就够了。希望你日后想起也会因为我们曾经的傻气会心一笑。

幸夷坞的小说描述了一个如此接近现实的青春结尾:郑薇在沅沅的汶前说,沅沅只有你的青春是不朽的。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引起了我的共鸣。通过这本书使正在青春期的我明白: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不再,就像曼陀罗凋谢就不在开,唯有珍惜!

致青春观后心得3看完这部影片,我就一直在问: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到底由谁来主宰?爱情是什么?爱情要如何守候?

郑薇的回答是跟着自己的心走。若爱,便彻彻底底,若不爱,就毫不勉强。——只爱自己爱的人。爱恨都是我刻骨铭心的。即使最后挣脱了,淡然了,也不过是选择了听自己的心跳声。

陈孝正得回答是要去追悔那因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的自私决定。这到底是自尊还是自私?“不要让自己爱的人跟自己饱受贫贱”,这或许是很好的自辩理由,但他自己知道那不过是他自己为自己找的一个良心理由罢了。“再成功也罢,那是我牺牲了做人的失败换来的。”他永远都只能追悔与怀念他曾经的青春,因为他的一厘不差已错位了他的一切。

而阮莞的回答,更是充满了爱与恨更有伤。即使自欺欺人地把爱情埋葬了,只要那么一丝丝的触动,便又会不顾一切地为爱而活而死。这是在爱情面前懦弱地低了头的赵世勇,永远也做不到的。那么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没有资格谈爱情,谈青春,谈人生的,因为他的爱太肤浅,太懦弱了。

就像无解方程式一样,硬要求解,即使求得,也是毫无意义的。在爱情的抉择上,没有理性与感性,没有是非之辩。我们既不能高赞为爱情而疯狂的郑薇、阮莞、施洁……也不能指责为前程背弃爱情的陈孝正或为金钱拒接爱情的李维娟……因为他们的青春,他们的人生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自己负责的。

生命也许会因为爱情的中途绝望,而绝望了以后的整个人生。因为没有可以比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更能让人成长的了。正如林静给郑薇的是爱情的启蒙,而给郑薇真正的爱情启蒙的是陈孝正,但最终是他们的爱情让郑薇真正成长了起来一样。

“人一辈子那么长,不到最后一天,不知道谁陪你到最后。”是的,陪郑薇走到最后既不是林静,也不是陈孝正;陪阮莞走到最后的不是赵世勇,而是一直默默守候她的“满天星”……

那么我们的青春绝不是只有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只是那爱情给我们带来的幸福与痛苦,还有那些伴我们走过青春的风风雨雨的友情。

正处于青春美好时光的我们,或许也在心里深深地爱着一个人。不是因为外貌和家境,只是单纯的爱恋。但考验总是那些未来无知的许多因素,于是让我们迷茫了,不安了,甚至不敢勇敢地去爱一回了,不想为青春疯狂一回了。

“在我爱你的时候,你爱着其他人;而当我爱上你的时候,你却爱上了其他人。”这便是错位。

人生没有彩排,青春没有再来,错过了,就不再,不在。珍惜你所拥有的的吧,爱你所爱的吧,在徘徊的十字路口,坚定下来,选择一个方向就昂首前进吧。不易位,便不错位。

致青春观后心得4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想到了年轻的自己。 还记着曾经刚认识某人彻夜难眠因为一闭眼睛,看见的都是她的笑的 那种感觉,那时候的自己是幸福的。 曾经最遗憾的事情是大学四年一直喜欢一个女孩但是都没有说,那时 自己和现在没什么变化,天天瞎忙,做着自己都不知道在干嘛的事情 ,更不会和女生说话(到现在都忘了我根本不会和女生交流,但是曾 经怎么有女友的)。好在,毕业后一年的去年夏天我有机会给那个女 孩表白了,也试着追过,不过,时间不对。错过了就错过了吧,至少 没有遗憾。

我个人认为,青春就是那个自己不会太权衡后果,不受太多羁绊,自 由自在,那个很真的时候。

有一句台词不错:

郑微后来和前男友重新见面的时候,说:“其实我们自己都在变成自 己讨厌的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实在太多了,曾经我甚至不想来美国留学, 但是我必须来。

我讨厌投机,但是我必须做。我不想经历太多时刻变化的金钱利益, 但是我必须适应。 我不想天天泡图书馆,我也想自由自在的旅游,轻松一些,但是我必须珍惜时间。我不想毕业后那么快的回到国内,但是我必须回。我不想这个时候就已经和同龄人没有共同的语言,但是我已经out了。我不想对别人封闭自己,但是我习惯了。我不想变得有攻击性不想总是习惯于批判和衡量,但我已经成这样了。

有人告诉我,有投机能力真好。但是实话实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隐居田园与世无争,和家人好好的分享快乐幸福的时间。但是经历告诉我,越是想要宁静的生活就必须要自己去争去抢前,争取足够的条件来捍卫平静的生活。

命运从妥协的那一步开始,就再也无法回头,一步步的更加的身不由己。

致青春观后心得5几天时间看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看之前,竟未想到会有如次震撼的感受。

17号,从中午一直到深夜,我整个人都一直陷入了这本书中。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是那么生动,人物又是那么真实,还有它透露出的种种真切认识,无不让自己心情变得五味杂陈。

第一章,从认识聪明伶俐的郑微开始,然后到她莫名其妙喜欢上陈孝正,我一直很充满希望地看小说,就连在刚看小说的第二天,我也心情颇好地起床锻炼。因为一开始那里面描述了一个美好的大学世界,对于憧憬已久的我来说,它真实而简单,也抹掉了很多我的茫然。然后故事进入到郑微开始向陈孝正发起进攻,她的搞怪和讨厌,众人看来再幼稚不过的把戏,竟然误打误撞让陈孝正开始关注她,直到两人关系慢慢进展。陈孝正是一个刻板而严肃的人,对任何事都要求一丝不苟,连这样的他竟然也不知不觉喜欢上了烂漫的郑微。看到这里,我只觉心中为郑微高兴,也越看越有兴趣。可是后来的内容,这样的心情早已消失,残酷的社会现实已经慢慢侵入这些年轻人,少不更事的他们也在打击下开始发生变化。和郑微喜欢了20__年的邻家哥哥林静一样,陈孝正选择离开郑微,出国留学。事情出现转折,饱受打击的郑微开始进入社会,逃避伤心的现实。若干年后,她在工作中渐渐认清了社会的真面目,棱角分明的她也开始变得世故圆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开始不那么单纯,但就在这时,两个出国的人都回到了她身边。但此时的她早不是从前那个单纯活泼的少女,她变成了学会变通的理性女人。她深爱陈孝正,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但由于陈孝正的出生和性格决定他为事业的心总是多于感情,两人走到感情边缘。我再次看到,变心中产生阵阵酸楚,为陈孝正,也为那些过往的青春。郑微最后选择了林静,因为林静依然爱她,更有力量保护她,在她感情的空虚中,林静悄悄进驻,最终,郑微选择了爱她的人,而非她爱的人。

有些事,并非总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我们的生活参杂了太多有关现实,有关宿命,有关感性与理性。一个人的成长也如此,从最初的天真慢慢蜕变成成熟,其间不知要经历多少伤痛打击,人总要步入社会,直到后来才会发现原来社会是如此深奥的学问,太多我们想不通的道理,太多我们难以适应的规则。社会也不过是一台打磨机,每个有轮廓的东西进入里面总会被打磨得光亮而圆滑,人情世故,成为我们被打磨的主要因素。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我们为成长也要付出太多的代价,世界总守恒,有得到也会有失去,就要看我们怎样割舍。

郑微,自称玉面小飞龙,曾经天不怕地不怕,她深爱林静,没有任何理由,如此一个优秀的邻家哥哥,从小与她一起长大,他是她一生的榜样与目标,她发誓要嫁的人。但是林静抛弃了她,因为一些无法说出口的理由,这也是理智。她又爱上了陈孝正,一个出身贫寒的少年,父亲早逝,让他成为遗腹儿,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拉扯大,对他也寄予重大希望,所以他有一身孤高的气质,也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人才。但是命运很捉弄他,自小不堪的家庭背景已经够惨,后来在他一心为理想事业奋斗中,无意间多出个郑微,让他在感情与事业之间做着艰难的选择题,最终,他要给她一个有保障的未来,于是暂时离开。别离是一件多么凄惨的事,谁能确定以后能否相见,何时相见,相见又能否如初?

每个人都在割舍着,艰难而痛苦地割舍,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我们也不能得知今日的割舍,是否能换来明日的美好。每个人都曾在社会上初来乍到,又怎么知道,我们日夜期待的未来,要靠一次又一次的磨练,蜕变,洗礼才会来到,那些在指尖流逝的青春岁月,也只有每个人自己最清楚其间的苦痛。

曾一度认为理性高于一切,但看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有理性固然是件聪明的工具,可是往往我们不需要太多聪明,有时傻着,也会有好处。有些甜蜜,需要沉溺,不需自拔,有些爱情,需要付出,不需衡量,有些回忆,需要珍藏,不需审视,有些人,需要信任和等待,不需怀疑和代价。青春是筹码,永远赌不了永恒,每段青春,都会有最终腐朽的一天,何不为青春奉献一把?懵懂的恋爱也好,不为人知的奋斗也好,每个人只有一次青春,谁都知道拥有时不在乎,失去后才哀叹的悲哀。陈孝正,他作了正确的选择,他没有错,追求梦想不是每个热血青年所热衷的吗?心存一份宝贵记忆不是每个恋爱的人所期待的吗?他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可错就错在,他有个不好的宿命。自幼的成长让他知道母亲养育的艰辛,他要感恩,要争得一番成就,他也注定在没有父亲的生活中,他缺乏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安全感。这也是导致他失去郑微的重要因素。所以,人生就是有命中注定一说,命运有时不像贝多芬说得那么轻巧,有些事,我们无法改变。

书中说得好,女人就是奇怪,常为一些别人的故事而流下自己的眼泪。看完后,我哭了,哭得很伤心,因为陈孝正,他让我钦佩也让我为他感到心痛,那个曾以为是他和郑微的爱的小家,被他一手拆毁,他的心又是那么脆弱,以致让他心碎,也让人心碎。

篇10

梦想、青春、爱情、友情,在所有人的人生中都是醒目而难释怀的符号,被陈可辛以技术的稳定和情感的稳重组合在《中国合伙人》中,撩拨观众的心,以及意志。陈可辛作为导演的形象和地位,更为丰富和坚固。

影片整体调子沉稳而小心,让人不觉有意和用力的煽动。于是观众的情绪发生便也不会突生突灭。这在早些时候被一批空洞的大片弄恶心了的观众心里,已是难得。这也是《失恋33天》、《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等相对而言的小制作何以乘风破浪的缘由之一。

人对食物的胃口和对影视的胃口有一样的起承转合,经历了素简后可能会爱上生猛海鲜,但是华而不实又未必新鲜的东西让人迅速起腻,于是小清新和小励志这样的家常菜便会势不可挡、鱼贯而入。大导演处理小清新小励志,踏实点,本就是游刃有余。名导陈可辛其貌不扬。他以更直接的态度告诉你:我必须内秀。当年他的《甜蜜蜜》赋予张曼玉丰富的灵魂和样貌,让她拿下一个又一个奖项。他的《如果爱》帮周迅展示妖娆和歌艺,成就了周迅不可多得的实足魅惑。塑造女人,陈导有一手。他身边的爱人是看上去气质如男人婆般的吴君如。二人琴瑟和鸣了许多年。有时陈可辛像是在两极行走,弹性而且机智。

一个生长在异域的导演,要还原内地的几十年变化,一定要旁征博引、四处取经。他既可以倾情投入,也本来就适度摘离。这是个恰到好处的尺度。所以,整部片子自然、不造作。陈可辛的背景,使他时而是探望的角度。这和他对内地的兴趣、投入、联结互相成全。

陈可辛的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有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么有话题,那么有煽动力,那么势如破竹。它主要讲的是梦想和友情,后者主要讲的是青春和爱情。人人都有青春,而未必都有梦想。所以《致青春》更为通俗,更容易打动凡心。但是《合伙人》也终究成为了号称内地首部创业传奇类电影。在某个圈子、人心的某个角落里,它更有撼动力。

影片最后虽然打出了一张张各行各业大佬的面孔,但是故事基本框架让人明白它取材于教育机构新东方。陈可辛承认他没有见过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最早这个剧本是中影集团的韩三平拿给他看的。第一个剧本是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写的。为了增加戏剧性和冲突,陈可辛找来《疯狂的石头》编剧周智勇和新生代编剧张冀重新写过,已经和原来的剧本大不相同。这体现陈可辛的思路,也体现一点点骄傲。这部电影中,他无意专为哪个门派树碑立传。主架有了,再萃取一点其他大佬的故事,血肉丰满。片尾闪出张张大佬的脸,或算是陈可辛对内地成功人物的一种致敬。这是导演陈可辛对各界人士的一种心意,也是他对电影题材的一次挑战。心意尽了,心思完成了,重点是,赢在自然。涉及创业,总是会让一些人一些情对应或被激荡。据说,俞敏洪在2月份内部看片后沉默离开,多次声称与此片毫无关系。他惟一一次捧场是在首映礼,只说了一句“电影挺真实的,不过现实更残酷”;而佟大为的原型王强则态度温和,不予置评;邓超的原型徐小平却在看影片的剪辑版时,数次痛哭。个人情绪不代表对待电影的评价。有些人天生外向,所以痛哭;有些天生收敛,所以沉默。一部好电影不是为某个人的心情服务的。它势必要有一个普世感召点。在这部《中国合伙人》里,打动我的是:梦想很重要,付出更重要。

电影里有句很朴实的台词: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这是打动我的点。如果你专门致力于技术、手法,甄别着它是否盗取了美国的《社交网络》或者印度的《三个傻瓜》,你无心自然感受,那我想说,你可能是个傻瓜。没有电影是完美无缺的,要么是技术上要么是故事上要么是价值观上,都有无法对应你的认知的某种的残缺。半杯水,看你是想着“糟了糟了只剩半杯了”还是想着“太好了太好了还有半杯呢”。电影人需要技术和艺术,观影人也需要这样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