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童谣范文
时间:2023-04-02 16:3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梦童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你拍二我拍二,文明卫生礼貌赞;
你拍三我拍三,实现四化任在肩;
你拍四我拍四,诗书礼仪学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尊敬师长孝父母;
你拍六我拍六,祖国强大意志够;
你拍七我拍七,尊老爱幼好风习;
你拍八我拍八,学习雷锋遍地花;
你拍九我拍九,航天科技绕月走;
篇2
从2012年开始,壮志路小学本着“学校是社会的学校,学生是社会的主人”的理念,立足本地资源,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开发了许多适合学生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教室里的“小课堂”到社会上的“大课堂”,该校的师生们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正如该校校长陈丽所说:“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成长。”
寻根溯源,传承文化
2012年5月16日,壮志路小学政教处主任陈菊香带领部分学生来到学校旁边的粤东会馆附近,了解壮族传统手艺——修容术。只见几个要求修容的人坐在一张小椅子上,脸上抹着白白的粉,一旁的民间修容师双手拿着一粗一细的白线在她们的脸上不停地刮、扯,不久,那些人的脸就变得光滑细腻了。大家被这项古老的修容术深深地吸引了,经过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终于明白:这些民间修容师是通过两根线来回刮、扯,把人脸上细小的汗毛绞掉,让人的脸面变得光洁而又富弹性。“真是灵巧而神奇啊!”同学们不禁赞叹起来,纷纷用相机、笔记本记录下了这一古老的传统手艺。
实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民俗和手艺,是壮志路小学开展“寻根溯源,传承文化——走进水街文化”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水街,是南宁的开埠之地,它就像一个符号,见证了南宁的发展。壮志路小学就位于南宁市水街中心,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2012年5月开始,该校立足水街这一本地资源优势,开展了以“寻根溯源,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走进水街文化”系列活动。陈菊香说:“每个地方都会有一种或多种事物代表着当地特有的文化。我们通过走访水街的旧城区、老街道,采访民俗传承者和熟悉水街历史文化的老街坊,使学生积极投身到对水街文化的探究、发掘和保护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水街,熟悉水街,更加热爱家乡。”
为了让这项活动顺利推进,壮志路小学精心制订了活动方案,根据各年级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科学地分配了活动任务:一年级学生了解水街的新貌;二年级学生了解水街的旧貌;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分别了解水街的民俗,如修容术,以及特色美食粉饺、粉利、鸳鸯糊、伦教糕、马蹄糕、烧卤等;六年级的学生了解水街的古迹、建筑、学校历史和中草药等。
领受任务后,各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浏览书籍、上网查阅资料、电话采访、与了解水街的长辈面对面交谈等方式,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资料收集回来后,由各班小组集中交流,并在老师及家长的指导下,将获得的资料进一步筛选和整理,最后制作成展板进行展示。
2012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壮志路小学校园里张灯结彩,“寻根溯源,传承文化——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暨走进水街文化成果展示活动”隆重举行。南宁市西乡塘区副区长李东红、西乡塘区教育局局长陆志海,华强街道办、大同和永宁社区的相关领导,水街美食专家、部分兄弟学校的领导以及100多位家长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学生把修容术、美食、中草药等内容编成歌舞小品;各班的“水街美食长廊”展示了各色美食,如天天生榨米粉、双色芝麻花生糊、粉饺、粽子、凉茶等,学生、家长、老师齐上阵,现场热闹非凡,所展示的水街文化令人交口称赞。陈丽校长说:“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环境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加热爱生活。”
主题活动的延伸
“落雨大,水浸街,阿妈带我去买拖鞋。”“点虫虫,虫虫飞,飞到隔壁阿婆屋。”走在壮志路小学的校园里,可以听到许多学生哼唱着这些南宁白话童谣。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壮志路小学在开展“寻根溯源,传承文化——走进水街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活动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传唱南宁白话童谣,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除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穿插南宁白话童谣外,该校还给家长发出了倡议书,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完成“挖掘本土童谣”工作。经过努力,该校现在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诵十几首南宁白话童谣了。
为了营造浓郁的童谣传唱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壮志路小学还举行了童谣书法比赛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该校学生加深了对南宁本土文化的理解。五(1)班的肖雨恬说:“白话童谣见证了南宁的历史,它是南宁本土文化的珍贵遗产。我们之所以要学习它,就是为了把它传承下去。”四(1)班的孙凯并不是南宁本地人,说白话对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学习,放学之后,他们全家总动员,一起学习白话童谣。孙凯说:“虽然现在我还不能用正宗的南宁白话念一首童谣,不过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快乐,这些经历都是有趣而难忘的。”
壮志路小学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逐渐走出了一条社会实践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路子,2012年9与3日,经与广西民族博物馆友好协商,“共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在壮志路小学正式挂牌。陈丽校长表示,希望通过共建活动,带动全校学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意识。
内容是活动的基础,没有好的内容就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壮志路小学开展的一系列“走进水街文化”活动,其内容除了具有针对性、教育性和实践性,还体现了地方性和时代性特点,使得“寻根溯源,传承文化”这一主题活动的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还吸引了许多媒体的关注。中国文明网、今日神州网、南国早报、南宁日报等媒体都对该校的主题实践活动进行过报道。
壮志人的幸福梦
“捧起可爱的书来吧,让悦读开启梦想,让翰墨香飘壮志!”一阵阵激昂的朗读声在壮志路小学的校园上空回荡。为了营造读书氛围,积极响应“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号召,壮志路小学于4月22日上午隆重举行“悦读开启梦想,翰墨香飘壮志——南宁市壮志路小学世界读书日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该校颁发了12位读书小明星奖,韦跃宁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读书经验,陈丽校长、梁崇波书记向全校老师们赠送了图书,林灿文副校长和韦月华副校长给各班流动书箱充实了图书,最后,陈丽校长带领全校师生朗诵了她自编的充满激情的《悦读开启中国梦》诗歌,把活动推向。
壮志路小学结合中国梦精神以及南宁市教育局提出的“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方略,从4月1日开始,全面启动了“幸福寻梦文化”系列活动。
4月1日至19日,该校开展“教师成长大练兵活动”,全校教师分学科开展教研活动,学校行政领导进课堂听课。
4月16日,根据城区教育局精神,由林灿文副校长负责策划、设计“美丽南方”劳动实践基地,初命名为“壮志幸福园”。
4月22日,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该校举行“悦读开启梦想,翰墨香飘壮志”活动,通过表彰“小书虫”、给班级赠书等方式,再次在校园内掀起“读书”热潮。
5月1日至30日,该校政教处和大队部联合组织开展“五一”劳动节“我能行”学生学做水街美食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究、挖掘身边的美食,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制作,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
5月13日母亲节,该校大队部发出倡议,全体学生开展“我为母亲做一件事”或“做一件让妈妈温暖感动的事”活动,号召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母亲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承担一件家务,尽一份孝心。
5月31日,该校开展追逐美丽梦想,欢喜庆祝“六一”暨南宁市壮志路小学“幸福文化月”展示活动,将系列活动的成果面向社会和家长进行综合展示,让全体师生体验成长的幸福和收获的喜悦。
……
陈丽校长在总结这些活动时说:“全体师生心怀美丽梦想,追逐美丽梦想,两个多月来,校园充满了活力,人人参与,个个实践,天天成长:教师追寻幸福课堂苦练内功;师生悦读开启梦想,晨诵午读不间断,南宁白话童谣照传唱,书香满壮志;学科竞赛让每一名学生展示了学习梦;水街美食传承梦更让同学们动手实践,爱上了水街美食;‘寻梦美丽南方创作园地’小社团采风创作令人向往;篮球比赛让篮球壮志梦更近;强身健体、抖擞精神的广播操比赛,让壮志的梦想在校园里起飞!”
篇3
不仅仅是刘老师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某校著名先进班主任王老师最近也遇到了麻烦。周一一大早,王老师班上同学小梅的妈妈就来找王老师,向王老师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学坏”了。原来是周日在家小梅犯错被妈妈罚写保证书,这本该是件严肃的事,可小梅却嬉皮笑脸地念叨着:“保证书,保证书,保证以后不读书。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还有睡。”听得小梅妈又好气又好笑。面对小梅妈的指责,王老师也感到很尴尬。
学生们中间传唱灰色童谣在很多学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早些年传唱的“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飞了。”到近来作业本上悄然出现的“人生目标:向钱看,向厚赚”,再到励志歌曲《真心英雄》被恶搞为:“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补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这些听起来“很酷”的话,在孩子们以之取乐、释放压力、彰显个性的同时,也传递着消极、偏激、暴力和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东西。这些灰色童谣如此蔓延流行,势必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对于灰色童谣在学生间如此流行的状况,很多学校很多老师都采取了“堵”的方法,他们禁止学生传唱,禁止学生抄写,可是这样却适得其反,灰色童谣在学生中间反而越传越多,越传越广。也有人认为,既然堵不住,那就应当“放”,童言无忌,要维护儿童说话的权利,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其实,对于灰色童谣在学生中蔓延的现象,经验表明,一味地“堵”不能根治问题,没有原则地“放”更是不行。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要解决灰色童谣蔓延的问题,首先应找出灰色童谣产生的根源。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对这一问题分析得比较全面、透彻。她说,童谣的调侃、幽默,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内心的无奈。“一个10岁的孩子,每天家庭作业熬到晚上9点多,周末还要参加不同的辅导班,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字就是‘累’和‘烦’”,升学考试压力沉重,校园中又没有相应的释放渠道,童谣就成了孩子们宣泄不满、排遣压抑情绪的途径。另外,除了上课就是考试的学习生活,也会让活泼好动的孩子感到枯燥乏味,这样一来,搞怪、好玩、顺口的童谣流行起来就不足为奇。”“灰色童谣反映了孩子压力较大,不太善于正面发泄,就用这种方式消消气。大家哄然一笑,很是开心,这和成人的需求一样。”孩子们的压力太大了,就会有一种不能发泄出来的情绪,而灰色童谣又能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都会传唱灰色童谣的缘故。
但灰色童谣会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追求一些低级趣味,形成消极的价值观,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有一个著名的“杂草理论”,这对我们解决灰色童谣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苏格拉底把弟子带到旷野中,询问如何才能除掉杂草。弟子们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连根拔,可付诸实践总是收效甚微。一年之后,弟子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杂草丛生的地方长满了谷子,杂草早已不见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心灵的“杂草”也是如此,面对“野火烧不尽”的灰色童谣,只有在孩子心田里种上美好的“庄稼”,让美德占据孩子心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像孩子手里拿着东西,硬要是要不过来的,这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拿好东西跟他换,孩子才会放手不好的东西。”
我们老师平常要注意在学生心中种好“庄稼”,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告示牌、标语趋向人性化,比如草坪中牌子上的“别踩我,我怕疼”,比如有孩子改编的《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找个朋友,到校园转转。带上球鞋,戴上护腕,套上队服,到球场玩玩……”这类童谣健康优美,既可加强修养,又可创新思维,值得学校和社会大力宣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的校园就是一部立体的、多色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相互关爱的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净化校园文化,还要从源头治理。当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回归踏实向上,当媒体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当积极健康的段子在手机中流传,当孩子们的压力不再那么大,当“虎妈”、“狼爸”不再那么焦虑……孩子快乐的天性才会爆发,金色的阳光才会驱散阴霾。
其次,学校老师要多引导学生传唱经典,营造校园主旋律氛围。现在很多学校都筛选红色经典歌曲,供中小学生传唱,得到了广泛认可。的确,传唱的过程是对革命先辈开创事业知晓的过程,是感受今天美好生活的过程,也是传承革命先辈优良传统的过程。我的一个朋友在学校团委工作期间,曾组织学生精心挑选了40首充满流行元素的青春励志歌曲,如《隐形的翅膀》、《我的未来不是梦》等。并要求各班尊重学生意愿,从中选择一到两首作为班歌进行学唱,在校园社团活动、班集体活动期间必唱,在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校性大合唱,让这些歌曲成为鼓舞学生斗志的号角,成为维系班集体记忆的有效载体。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歌声很欢快,精神更愉悦。
再次,教师在教学之余也应深入学生、深入生活,多为学生创佳作,满足学生需求。中小学生热衷于传诵“灰色童谣”,除了因为其搞笑顺口,将其作为发泄情绪的方式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缺乏适合心理需求、乐于传诵的新童谣。如果能够创作出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记、朗朗上口、健康向上的“绿色童谣”,让其走进校园,走进学生们的心灵,让“绿色童谣”在校园内唱响,滋润学生们的心田,“绿色童谣”自然会占领“灰色童谣”的阵地,从而伴着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
篇4
从小到大,我听过许许多多的歌,有童谣,有民歌,还有引人入胜的世界名曲……可你要问我最喜欢的是哪一首,我则会骄傲地说:我喜欢《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听,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我耳边久久萦绕。每当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邓世昌的致远舰;每当听到这首歌,我我想起了詹天佑修筑的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每当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祖国从“东亚病夫”到世界强国的辛酸历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13亿中国人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共同抗震救灾的美好画面……这首歌使我思绪万千。
望着祖国日新月异、日渐富强的景象,我骄傲,因为我有一颗中国心;望着国外那一台台印着“中国制造”字样的电视、电脑,我骄傲,因为我有一颗中国心;望着奥运会金牌榜上那51块金光闪闪的金牌,我骄傲,因为我有一颗中国心;望着老外们对着中国竖起的一根根大拇指,我骄傲,因为我有一颗中国心!
听呐!国歌响彻四方;看哪!国旗迎风飘扬!“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篇5
记忆中,故乡的春天,草色总是青青,暮色总是迟迟,而象征着丰收与憧憬的春雨,则会在一场雪之后悄悄来临。宛若婀娜的乡村女子,轻盈而空灵,简约而清纯。在春雨连绵的日子里,大街小巷,乡野村间,时常可以看到一个个袭一身淡淡的纯衫、撑一把五颜六色雨伞的行人,留恋在杏花春雨或柳巷深处。身边是笼罩在氤氲雾霭中的民居,前方是一条朦朦胧胧的小道,脚下是一片片或隐或现的草地。整个景象,远远望去,仿佛一幅典雅而含蓄的中国画,超凡脱俗,从上到下都被浅翠娇青浸染,淡淡的洇透着一抹青烟。
雨中的故乡,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春日赶集时一个个行走其间的乡村女子。雨中的乡村女子,一个个步态轻盈,手中的花雨伞,色彩绚丽而鲜亮,所到之处,如一朵朵流走的花儿,盛开在街头巷尾、阡陌山涧;似一股清新的气息,沁人心脾,让雨中的故乡到处都焕发出轻盈快意。
春雨似好奇的孩子,淅淅沥沥。遇干燥或缝隙处,总会调皮地渗进去,仿佛总想看看那大地的深处,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勃勃生机与万物之灵气。伴随着迷人的春雨,不妨沿着曲曲折折的青石小径和乡野村路,徘徊在古往今来、川流不息的古道关口,去寻觅烟雨朦胧背后的晨钟暮鼓。
故乡的春天,美丽斑斓,色彩缤纷;故乡的春雨,缠绵悱恻,细腻温情。
下雨的日子,远远望去,那袅袅婷婷的雨丝,那如梦如幻的雨中情景,令人陶醉。春雨将故乡的每一个日子,都装点在美丽的童谣和清脆的柳笛声中。在接踵而来的春天里,春雨传承并延续着故乡的春色。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如丝,落地无声。多情的故乡的春雨啊,飘飘洒洒、从从容容,拂去尘世间几多浮躁、几多喧嚣、几多迷茫。而雨中的村舍民居、田野山区、街头巷陌,又藏着多少被紫丁香缠绕的愁绪和多少缠绵温馨的诗情。
篇6
轻轻推开老屋的那扇木门,庭院里的棵棵蒲公英在微风的轻抚下好似“天女散花”。眼前的景象依旧是那么美,那么恬静,却少了爱我的“老顽童”,外婆孤独地坐在院子里,呆呆地望着石榴树下嬉戏的猫影,我不惊为外婆感到难过。
外公是一个退休教师。小时候,外公经常给我讲有关牛顿和爱迪生的故事,让我知道了每一个成功都始于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更始于执着探索的心灵。是外公把我从一个年幼无知的孩童引入人生的轨道。
夏天的傍晚,外公总喜欢摇着扇子,与我坐在庭院下,数天上的星星,讲童谣,说神话,伴着微风我慢慢进入甜美的梦乡,枕着外公带着泥土的气息,进入我的世界。
那年,我在离家很远的一所学校读中学,每周回一次家。有一次回家稍晚了点儿,快到村子时天要黑了。正是冬天,外面依稀飘着雪花,我忽然就在不远处隐隐约约的看见了外公的身影。于是,我加快了脚步,外公果然站在那儿守望着我的归来。那一刻,我心头不惊一热,咸咸的东西进入嘴角,亲情的温暖,让我无比幸福。
中考结束后,我的感觉极差。自认为我那梦寐以求的高中梦是不会实现了,心情变得极为低落,整日不是沉睡于床上,就是站在阳台上发呆,全家人对我的状况极为担心,为缓解我的压力,中午时,外公让我去给叔叔送饭。叔叔在一家大型建筑工地干活。眼看地上的砖一块块少去,慢慢地变成了一堵高耸的墙。我发现那些泥水匠师傅们总是砌几块砖就用标尺量一下,看墙壁是否垂直,令我奇怪的是,叔叔只顾埋头砌墙,从不用标尺去测量。回到家我便问外公:“难道叔叔不怕墙砌弯吗?”外公笑了:“你难道没有发现你叔叔砌每块砖时都很认真,砌好每一块砖吗?其实人生就如砌墙一样,只要认认真真做每一件事,打下扎实的基础,就会砌一堵笔直的人生之墙。”我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仿佛找到了人生的另一个起点。看着我傻傻的样子,外公幸福地笑了。
最开心的时候要数过年了,每到大年三十,回老屋过年的姐妹们都会睡得很晚,大家一是等着新年的到来,一是等着外公的小红包。不过,想从外公手上得到还真不容易,他这位“老顽童”要来一场特别的“猜谜语”比赛。“牛角上边一把刀”、“空山之中一亩田”等最初我都是从外公那儿听到的。我总是一口气能将许多的谜语像流水一样地倒出来。望着我洋洋得意的劲头,外婆一脸幸福,她一边热烈鼓掌一边不停地叫好。在抢答赛上,外公刚刚念出“蹦蹦跳跳又一年(打一成语)”我脱口而出“载歌载舞”,外公似乎还不罢休“三更时分(打一中国小说名)”我抢答道“《子夜》” “东、西、北三面堵塞(打一中国城市名)” “南通”。外婆又是一声吆喝——“好”!那情景绝不亚于一个“追星族”对偶像的崇拜。
如今,老屋内在也无法听外公讲人生的哲理,再也听不到那美丽的童谣,再也感受不到那扇子的凉风,再也看不到那洋溢着慈祥的笑脸。
篇7
每次走进办公室前,我都会向操场南墙看一看,那是美术组全体老师为校园建设起步的开始。8月的暑期,我们为那一面厚重且色彩早已斑驳的南墙画上了跳跃的色彩和动感的剪影,展现了小学校园的童趣与特点。为此我们放弃了休假,为长长的南墙设计彩绘小样,一遍又一遍,直到适合为止。因为绘画工作免不了会在衣服上沾染色彩,我们又把自己包裹严实,虽然又热又累,但一笔笔画下去,这校园唯一的围墙逐渐地色彩多了,内容多了,欣赏的眼睛也多了,最后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原本空荡荡的西面小广场,也在一天天的变化着。小径小路弯的曲折,修的精妙。几棵小树点缀在小小的山包上,相连相守。两组趣味盎然的雕塑常常使人驻足。“艺术熏染”雕塑展示着孩子们在小提琴老师优美的旋律中享受着宽松的教育,预示着我校在以后的艺术之路上越走越好;另一组充满童趣的雕塑立刻让人想到那一首熟悉的童谣《拔萝卜》,经常会有孩子站在一旁一边唱着“拔萝卜”,一边模仿雕塑娃娃的动作,还有的叽叽喳喳在“点评”:看,那个男孩在喊着一二三拔萝卜呢:呀!她摔倒了。小小点评家们围在那里就像看着自己的伙伴。一座“奋进”雕塑醒目的立在广场南侧,标志着全校师生共同拼搏进取。
广场北面,石书雕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读一读石书上面校长撰写的《逐梦记》,感受三实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转身走上台阶,在小小的走廊里看几页书,偶尔飞过的小小鸟都小心翼翼的拍打着翅膀,不忍打扰。带状文化广场,有我们曾经洒下的草籽,早已萌发了新芽,秋天的凉气却又阻止了它们继续长大。
走进教学楼,楼道上方悬挂了配画古诗词,课余常有师生驻足诵读,浓郁的学习气氛使经典得到了传承。每间教室外定期更换的活动展板是我们精心设计,选取优秀作品,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天地。美术老师也在课余时间创作了油画作品,那一幅幅油画展示了美术教师扎实的绘画功底,悬挂在小礼堂中,吸引了众多欣赏的眼睛。
步入二楼,一段《少年中国说》让我们时刻不忘炎黄子孙的强国梦,中国梦,于是有了我们的“逐梦星空”展台。绕过浮雕墙,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北侧的校徽被偌大的中国结环绕,长长的“逐梦星空”展台摆满了各种各样梦一般的作品。“荷塘月色”、“群马欢腾”、“雄鹰展翅”……师生作品琳琅满目,这一件件串珠作品,凝聚了多少师生的心血和智慧。尤其吸引人的是一人多高的大花瓶,由200多名师生,历时一个月,2万多颗珠子串成,欣赏者声声惊叹后再仔细看一看照片中辛苦制作的过程,更是啧啧称赞我们的心灵手巧。
顺着精美的中国结的指引,展台南端是第三实验小学多年发展的折纸作品。火红的大龙舟、美丽的孔雀、图案丰富的花瓶,每一件作品至少耗时一个月,学生们耐心的设计、插接制作,一张张小小的纸片不断变幻,精美的作品呈现在眼前,走上了展台。
篇8
鼓声回音荡漾,鼓棒一下又一下地击打着鼓面却又同时击打着每一个听众的心。鼓声逐渐加强加快,节奏紧紧的牵动着听众的每一根神经。最后一击强而有力的鼓声像开关按钮般,舞台上的灯光在那一秒里全亮了起来。
身穿华族传统服装的各个演奏员在舞台上排列整齐的坐着,十分专业而端庄地持着自己的乐器,其中包括二胡、笛子,杨琴,琵琶,柳琴等等。一名身穿燕尾服的指挥家面带微笑的向观众行了个礼后,转向乐队,并轻轻地举起了他手中的指挥棒。
就在指挥棒轻轻地点下的那一刻,一段优美、直入心扉的笛声伴随着其他较为小声的乐器如同带着花香清风般拂过每一个听众的耳畔和心灵,让人不禁怀疑方才那段鼓声只是一场梦。
听见这首演奏曲,我感到耳目一新,浑身因熟悉的旋律而倍感亲切。这首演奏曲是中国古曲中的《梅花三弄》,经过改编后,显出了不同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舞台上,每一位演奏员都各司其职地通过自己的乐器去演奏这首已流传千年的古曲,每一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虽小又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完成这场演出不可或缺的灵魂。中国民族传统音乐虽不及西方音乐如此磅礴,却有着中国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包含着中国各个朝代的故事和风俗文化。其中,它那变幻无穷的旋律和无尽的韵味是西洋音乐遥不可及的。
接下来演奏的曲目有大部分都是我们从小听到长大的地方民谣和歌谣,童谣。每一首演奏曲的背后都有着它的背景故事。或许当中有些故事我们从未听说,却能从时而欢乐、时而悲伤的旋律中感受到背后的喜悦及悲伤。
这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它通过音乐为我们述说一个故事,却又留给听众无尽的想象空间。让我们畅游在音乐的海洋中。
篇9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成立于2004年,是南宁市一所年轻的学校。建校伊始,我们就构建了“蓝色的梦”这一学校文化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打造出了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并以此为优质教育品牌,有效促进了学校的成长和发展。
在建设学校文化过程中,我们一边开拓创新,一边总结经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形成了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三大系统:一是WZXJ建设系统,包括物质文化(W)、制度文化(Z)、行为文化(X)、精神文化(J)4个方面;二是JXFKG创新系统,包括学校寄托物内涵(J)、寻找新载体(X)、赋予新意义(F)、开拓新视野(K)、改换新角度(G)5个方面;三是LJX成果系统,包括学校领导文化发展支干(L)、教师文化发展支干(J)、学生文化发展支干(X)3大支干。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我校文化建设的三大系统作简要概述。
一、WZXJ建设系统――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属于学校文化中的“硬环境”。我校把“蓝色的梦”作为学校文化的主题和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赋予学校各项物理环境建设项目以文化的含义,使我们的办学理念可物化、可触摸、可实践。
首先是我校的主题标志――“梦源”。“梦源”是一个写意的“梦”字,它被烙印在教学楼的核心位置,是师生“播种梦想”的地方,寓意“梦开始的地方”。
其次是我校的主题建筑物“蓝色宫殿”。我校教学楼的主体色彩为我校的标识性颜色――蓝色,造型似一艘帆船,承载着师生们的梦想,寓意我们将从这里“起航”。
再次是我校的主题文化延伸景点“中国园”。中国园里有花岗岩铺成的中国结、中国地理微缩图、算盘雕塑等,它与“梦源”是一个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引领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最后是我校的主题文化长廊“梦想启动未来”。我校利用校园文化长廊为学生培植梦想、实践梦想、收获梦想营造氛围。
(二)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为了凸显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我校从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推进管理制度的创新,变管理为引领。为此,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制定了《我与滨湖之约――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管理章程》《我与滨湖之约――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细则》《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小绅士、小淑女”好习惯培养目标》等制度,这些制度涵盖了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目标等综合内容。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保障了师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文化建设。
(三)行为文化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我校积极开展以“蓝色的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开展“向海洋进军”科学探究实践课题研究,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低年级学生探究《珊瑚、小丑鱼、海葵的共生关系》,中年级学生探究《珍珠贝苗新育法》,高年级学生探究《保护海洋卫士――红树林》。在探索与实践中,我校走出了一条开放式课堂教学的道路,为学生开拓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四)精神文化建设
我们希望打造一所精神文化内涵丰富的学校,而这必须从领导作风着手,以领导作风带动教师学风,以教职工作风带动学生学风,从而形成学校精神、班级精神、教工团队精神,以精神文化推动学校的文化发展。为此,我们架构起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核心价值观、校训――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校长寄语――“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我们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架起实现梦的桥梁,让孩子们的梦、起航”;学校愿景――创办一所科学民主、个性鲜明,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让老师们愉快工作,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办学理念――让天性有展现的空间,让智慧有表达的机会,让美德在习惯中扎根,让梦想在勤奋中实现;编写校歌《滨湖蓝》;等等。
二、JXFKG创新系统――创新学校文化,凸显学校特色
文化立校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以多元的文化载体培育学校特色,将制度升华为学校精神,进而激励师生共同成长。我们认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该注重以特色文化立校,尤其要注重文化的创新。为此,我们创建了学校文化的JXFKG创新系统,从创新寄托物内涵、寻找新载体、赋予新意义、开拓新视野、变换新视角五个方面构建学校文化创新特色。
在创新寄托物内涵和寻找新载体方面,我们赋予学校文化建设主题标志“梦源”以人之思想情意,让它成为学生“播种梦想”的地方。通过优化校园环境,使校园充满理想与希望,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文化的灵气和内涵。此外,我校还以丰富、多元的活动承载新思想、新理念,开展“蓝色的梦”系列活动,每个学期都会开展“播种梦想、收获梦想”活动。在开学注册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收到一张“播种梦想”的“校长心语”卡片和一颗晶莹剔透的“梦想石”或一艘“小纸船”。在开学典礼上,学生们来到“梦源”,亲手将寄托着梦想和希望的“梦想石”“小纸船”放进“梦源”,这个活动激励着学生不断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到学期结束,又有相对应的“收获梦想”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摘取“我是最亮的那颗星”活动,感受收获梦想的甜蜜和快乐。“播种梦想、收获梦想”活动让远大的理想化作一个个可操作的近期目标,学生只要努力都可以实现,这让我们的教育更有实效。我校还开展了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家长开放周活动,学生家长可以参与到孩子们的课堂中,与孩子们一同学习。这个活动在家校间架设了桥梁,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文化。
为了培育学校的个性和特色,创建学校文化品牌,我校将“蓝色的梦”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向纵深推进,对原有的校园活动赋予新的含义。首先,为塑造小绅士、小淑女的良好品行,我们提出了“净与静”,意为干净、安静、净化之意。为此,我们提出了“校园文明从洗手间开始”“文明礼貌三句话”“文明行为三件事”等要求,借鉴企业管理模式,细化、强化我们的常规管理。其次,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我校提出了“优与美”,意为优化、美化。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着力于将学校文化渗透到每一个景点、每一个细节。比如,我校的“梦源”其实是一个写意的“梦”字型的水池。又如,在中国园里的“中国结”上有十二生肖图,有我国传统的民俗节庆及故事。为了达到美化、优化校园环境的目的,我校对各项管理都设定了具体的指标,如盆花的摆放不少于1 600盆,将地球仪、书架、钢琴及壁挂式的鱼缸等摆放在教学楼的大厅和过道上。最后,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根基,我校提出了“实与新”。“实”强调教育的扎实有效,注重习惯的养成。例如,我校开展的“快乐劳动”和“静心悦读”,就是让学生每天利用10分钟劳动,用15分钟读书,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新”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创新,我校要求教师保持对教育应有的敏感,善于挖掘教育素材,把握教育契机。比如,我校每年出版一本学生写的童谣集,这个做法便源自一个学生在梦想卡上写下的愿望:“我想把自己写的文章编印成书。”虽然这只是一个孩子的愿望,但是我们相信那是很多孩子的梦想,于是我们开展了“唱响新童谣,编织新梦想”文化传统特色活动。
坚持文化立校,不断开拓创新,我校牢牢抓住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科技教育这两大特色,创建自己的精神文化,塑造本校的优势文化品牌。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学校管理中创建自己的精神文化。我校的精神文化定位是:凸显个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文化。具体表现为拥有学校的CI形象――梦开始的地方,有学校鲜明的色彩――滨湖蓝,有个性鲜明的追求和价值理念――让我们的今天赛过昨天,以及整个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校训、校长寄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徽、教师誓词等独特文化符号。
其次,牢抓科技教育和民族传统文化两大特色,塑造优势文化品牌。我校成立了“梦之莺”机器人挑战队、梦之莺天琴艺术团。“梦之莺”机器人挑战队外出参加比赛,屡创佳绩,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小学组冠军、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金一银和最佳技术团队奖的荣誉,2008年5月还代表中国赴美国洛杉矶参加“2008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与近百支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队伍进行了紧张激烈的比赛,夺得“2008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团体银奖。
在校园文化研究中,我校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从新的角度思考、挖掘、打造学校文化特色。例如,教师节在我们传统的思维里,关注的是教师,我校则打破这一传统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把这一天定为“爱生日”,让学生与教师共享爱与被爱的幸福。
三、LJX成果系统――文化立校,硕果累累
文化立校,重过程,也重结果。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学校文化的LJX成果系统,即领导文化发展支干、教师文化发展支干、学生文化发展支干三个系统。学校文化就像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每一个支干都必须坚强有力。
(一)领导文化发展支干
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自觉肩负起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校长的人格、品性和治校理念。我校在领导文化建构上形成了以下三种文化:一是理想文化,校长的理想和信念成为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引领着全体师生为实现美好的教育理想而奋斗;二是和谐文化,我校非常注重变管理为引领,领导班子以和聚人,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校长把引领教师成长作为自己的责任,为每个教师的发展提供舞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三是服务文化,我校领导班子提出了“教育是一种服务”的理念,从师生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师生的合理需要,以服务为宗旨,实现情感与制度并重。例如,校长每周发放邀请函,邀请学生参加“校长会客厅”活动。在活动中,校长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等,为学生解决各种难题。活动结束后,校长还为学生发放小礼物,通过“校长心语”等方式,与家长、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将关怀传递给学生及家长,将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当中。
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我校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比如,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等,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让教师的才能得到展示。又如,倡导教师通过新的专业成长方式提升专业素养,与广西基础教研网合作就是其中一种,学校鼓励教师在网上进行集体教研,坚持撰写教学日志和教学反思等。
(二)教师文化发展支干
在文化立校过程中,发展教师文化是重头戏。我校在发展教师文化方面,重点发展以下几种文化:
篇10
17年来,她先后收养了48位智障人员,为他们建造了一个快乐的文化大院、一个温暖的家。17年来,她不仅给这些特殊的“家庭成员”以母爱,还让他们学会了自食其力,也带动了周围百姓的文化生活。
从素昧平生到相亲相爱
在吉林省长春市兴隆山镇太平村,有一个特殊的家庭,36岁的胡艳苹带着28名智障者,一大家子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2001年,胡艳苹开始收养救助智障者。如今这28名智障者,男女老少都有,最小的只有5岁,年长的近70岁。2010年,胡艳苹被授予“长春市道德模范”的光荣称号。
2001年1月15日,胡艳苹7个月大、患有先天智障的儿子离开人世。从那以后,她开始收养“傻子”。守着垃圾箱拣吃食的“老梦”,因找不到家胳膊被撞伤的“大美女”……都被她领回家来了。她给这些智障孩子起了一个个好听的名字:开心、高兴、如意、吉祥……
胡艳苹的父母开始并不理解,“他们就知道吃,动不动还指鼻子骂我们老两口一通,你到底图个啥啊?”但一年年过去,老两口成了“傻子”们亲爱的爷爷奶奶,都不舍得离开了。
前些天,深圳的外孙女想姥姥姥爷了,老两口票都买了,可听说他们要走,“傻子”们哭得这个伤心啊,到了长春后,老两口咋寻思都放心不下,一狠心又把票退了,当晚就回去了。真心的付出,让本无血缘关系的人变成了不可分的一家人。
胡艳苹后来又生了个男孩,每次妈妈把智障儿领回家,他都会拿出最好的玩具给他们玩。在孩子的小小心灵中,他们都是一家人。
曾在吉林省体育学院工作的张秀梅,一年多前和丈夫一起加入到了这个大家庭,“我是教育学学士,虽然生活环境从长春变成了这个小村子,但看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会感到欣慰和快乐。”
爱使他们一点一点进步
院外寒风凛冽,屋内暖意融融。外间,有些人随着音乐扭秧歌;内间,炉火烧得旺旺的,有些人坐在炕头取暖。仔细端详这些“傻子”,收拾得都挺干净,关键是他们的神态,都有一种孩子般的欢乐,他们的集体表情就是笑。
胡艳苹说,这些人来时基本都是满身虱子,头发乱糟糟,脸像大花猫,把饭倒在地上用手抓着吃。现在都知道坐在桌边好好吃饭了,也知道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了。
“关键你得给他们一个空间,让他们放松身心,同时把他们当正常人看,在这种鼓励与心理暗示下,有很多改变会发生。”
12岁的洋洋现在镇上的小学旁听,已学会写简单的数字和汉字了;十来岁的欢乐来了一年多后,会说话了,刚开始大家都以为他是哑巴呢;二亮会说“小白兔白又白”的童谣了,虽然这四句童谣张秀梅足足教了他半年之久……
这是个温暖的家,智障孩子从心里珍惜它。开春时,隔壁邻居在烧秸秆,他们趴在院墙上喊:“别在我家旁边烧,你给我家房子烧着了咋整?烧着就又没有家了。”下雪了,不用管理员吱声,他们抢着把院里的雪打扫干净。
“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是胡阿姨,我希望胡阿姨是妈妈。”开心一字一顿地说。
让他们掌握自己的未来
这些年一个一个地“攒”了这么多智障者,胡艳苹操心费力担责任不说,更是要真金白银地付出。“一个月最少一万多块,一买衣服就得十件二十件,鞋子成箱地买,去年光看病就花了十来万。”胡艳苹说。好在这几年,生意越做越红火,经济不是什么问题了。但一个人浑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这个群体需要更多人去关怀。“有钱的用有钱的方式,没钱的用没钱的方式,你给他一个拥抱、一个微笑,都是极大的鼓励”。
胡艳苹一开始收养智障儿只是一个母亲寄托哀思的自发行为,但是当她真正走入了智障者的世界与生活,她的爱含义变深了――她关心的不再是几十个人,而是这个群体;她想的不仅是怎么让他们吃饱穿暖,还要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快乐;她希望能寻找到一种模式,让他们创造价值体现价值,甚至能自食其力。